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讲义与格林笔记

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讲义与格林笔记

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讲义与格林笔记
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讲义与格林笔记

对《萨维尼法学方法论讲义与格林笔记》的概要和阐述

PART1 体例说明:

1、楷体加粗部分是引用原文

2、红色部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部分:

(1)我认为特别重要

(2)或者是我自己也搞不懂。。= =

PART2 开始了

一、作者的立场:法的根本属性是历史性

理由:1、法律规范是立法活动的成果,立法是国家行为之一,所以法学在于以历史视角对过去存在的立法职能下的活动进行阐述。

2、法律在于限制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之间关系,应当是完全客观独立排除任何

个人意见的东西,而所有关于那些客观存在的事物的知识被人们统称

为历史知识,因此立法科学的全部特征在于历史性。

补充:萨维尼是历史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著作的开头必定要阐明他的基本立场。历史法学派用近乎史学家的立场来解释法律,一种“以本为本”的态度,

即史学家们把一切史料史书看作一切研究解释的客体,除此之外不存在其它客

体。历史法学派把法律视为历史活动的成果,法律文本自身就能够获得独立的

地位,任何研究和解释都不能超过文本自身的逻辑、语法、历史所能体现的范

围,除了这个之外,不存在所谓自然法则一类的东西,因为超过文本范围是不

存在法律的。即使是知识【体系】,也只是从文本的解释中获得的哲学上的概念

群的演绎的后果。

二、本书的目的和结构:

目的:法学方法论

学术研究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天赋与勤奋,它还更多地取决于第三种因素,那就是方法,即智力的运用方向这本书试图通过理清法律科学本身的法则,然后使研究法学的方法达到自觉与体系化的高度,这种方法的体系也叫做【一般理念】结构:提出法律的三种类型的方法

(一)法学的绝对研究方法:仅以纯粹的法体系为基础,完全不考虑偶然的文献性辅助手段

(二)法学的文献性研究:利用文献性辅助手段进行研究

(三)法学的学院性研究方法:将学院性的研究方法与上面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三、重点阐述书中关于绝对研究方法的要点

此方法的基础:法律的三项基本法则:

(一)历史性

补充:历史性包含两层含义:

1、本来意义上的历史性:即法律在历史序列中演进而获得自身定位

2、语文性:由于法律是为了排除所有的任意性而产生的,所以,法官

的唯一的工作就剩下对法律进行纯逻辑的解释。对此可以

这么表述:法学是一门语文性的科学

(二)哲学性(即体系性)

(三)历史性与哲学性的统一

所以法律基本法则实际上可以分为三项,因此绝对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三种方法:

1、第一章解释:语文性研究

(1)解释的概念:解释是对法律所传达的思想的重构,不论此种思想是清晰地还是晦暗不明的,只要它能够通过法律表现自身。解释的对象是法律的文本,或者就认为是一般的法律条文。每一个法律条文都是用一定的表述方式来传递一个思想内容:发生约束力的规则。并不是说当法律适用出现疑难,或者法律文本的含义模糊而出现理解上的困难时,才产生法律解释------只要文本存在,就有解释而重构规则的需要。

(2)解释的要素:逻辑要素、语法要素、历史要素

解释就是要把这个规则给重新表达出来,这个规则是通过某种逻辑形式来阐述,因此解释具有逻辑要素,任何逻辑的表达都通过语言的排列来体现,因此解释要具备语法要素。比较难以理解的是历史要素。法律本身应该是客观的……他应该直接展现自身,因此,解释的全部前提都存在于法律自身之中,或者存在于一般知识之中,比如历史知识…应该这么来理解这段话:即法律是历史的结果,作为结果的客观实在,其本身是研究的对象,应当充分尊重这个对象自身,而每一个具备逻辑和语法的条文,必然地要表达某种思想内容,所以解释必须遵循条文所运用的逻辑和语法,而不应当加入个人的价值和观念在其中;但是解释必然要运用到可以被现在人理解的各种知识,从而对当时的历史结果,即法律进行思想的重新表达,才能为现在的人们所知晓,但这种知识不能具备任何超出客观公正的范围,只能是最一般的知识,比如历史知识。

(3)解释的原则:个殊性普遍性

解释的个殊性要求我们在解释每一个条文的时候,遵循每一个条文自身独特的思想,而不发生混淆。一部法律中的任何一个文本段落都应当表达法律整体的一个部分,而不能置于他处……以每一个段落自身为依据。辅助的手段就是探寻术语的独特性。解释的普遍性要求不能忽略整体都构建,但又不是体系性研究。。

二者目的是相反的。。我讲不来,大概意思就是这么个样子。。萨维尼大致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每一个条文都有存在的意义,都有特殊性以区别于其它条文,解释的第一要务就是将一个条文与其它条文区别开来,包括逻辑、语法、历史。

2、第二章法学的历史性研究

作者原话是这么说的: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不是运用历史知识去理解法学本身,而是法学在多大程度上应当具备历史性。求解释,什么叫历史性?在方法的基础:法律的三项基本法则中的历史性中,包含了两层含义,其中一层就是语文性,另一层是本来意义上的历史性,即这里狭义上的历史性。

本来意义上的历史性,我是这么理解的,任意一条法律规范都不是某个时代独有的,而是不同时代演变而成的,比如侵权责任形态的法律规范,从罗马法中关于私犯准私犯的规定,到法国民法典1384条第一款,再到德国民法典。不同时代的立法对一个问题如何做出回答,这个就是最简单的历史性。

萨维尼把历史性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历史关联,即上一段的东西;另一个是历史区分,区分的对象是法律渊源,萨维尼认为不同法律渊源是不能混杂在一起进行研

究,不能把日耳曼法和罗马法视为一个法律渊源。对于立法条文和司法解释,也必须区分开来研究。。大致就是这个意思,我也不是很理解,不解释。

3、第三章、法学的体系性研究:我认为这是萨维尼本书最精华的部分

(1)体系的概念:

体系=解释的各种对象的统一。萨维尼自己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每一个解释最终的目的,都是力求为体系提供一个结论,必须以阐明体系中的一条规则为己任,所以在体系中向我们表明的是法的整体内容,而不是直接的个别内容,个别内容的解释是在语文性研究阶段要做的事情。

这么说还是不好理解,我继续来阐述吧:体系是一种围绕某个核心概念,通过哲学上的演绎而获得整体的【概念群】------由一个核心概念衍生出许多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概念,形成概念群-----每一个概念都由定义和划分(即定义、特征、种类)构成,这些概念相互之间按一定逻辑排列组合,概念群就成了体系。那么这个和解释又是什么关系呢?前面提到过,解释是对条文段落的思想内容的重构,任何通过重构后的规则,都是概念,确切地说:条文本身不是规则,只是文本,依据文本自身的逻辑、语法、历史而解释后的东西,才是规则,每一个规则都是一个概念。这就形成了条文和体系的对应关系:所有的相关条文为体系提供了文本基础,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解释)都能在文中找到它的对应。

(2)体系的形式:

体系要通过某种逻辑媒介表现,这就是形式。我认为做笔记就是一种体现体系的形式。萨维尼把体系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概念的阐明:阐明单个法律规则的内容

讲述这个地方时候,萨维尼特别强调概念的运用。

首先:概念必须符合法律现实,不应该对法律规则未使用过的概念进行阐述

其次:错误的概念会产生错误的解释,产生错误的不存在的法律规则。比如:如果将时效解释为:经过一定时间使得某一项权利归于消灭。这就无异

于产生了这么一条错误的规则:时间的经过是一种权利消灭的方式。而

真正意义上的时效却只是被告人的一种抗辩,并不是消灭权利的方式。

再次:概念必须是具有谱系的。意思就是每一个概念都是由几个小概念组成的或演变的。不解释,比如【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这个概念就是由几个

小概念构成的。

第二:法律规范的整合:整合多个法律规则,人们通常将其称为真正的体系。这个比较好理解了,就是几个规范本身内在的关联。。不解释。。

四、法学的文献性研究

我理解不来。。。大概讲的是关于怎么阅读法学文献。所谓文献是偶然发现的东西,比如某某法学家新写了一本《论侵权行为法》,或者某某地牢里挖掘出来的优士丁尼的《法学阶梯》密卷。总之,文献学和法源学的东西很难,不解释,没做过几年,也解释不来。

五、法学的学院性研究方法

简单的说,这种研究方法的任务就是如何把【法学的绝对研究方法】和【法学的文献性研究方法】给运用到大学的学习中。我先不谈文献性的研究方法,仅就绝对研究方法来说,在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要经历解释、历史、体系这三个步骤。

我们最关心的是这三个步骤如何和日常的学习常见的情境相互对应联系起来,以下是对萨维尼观点

(一)解释和历史

萨维尼认为必须开设一门法源导论的课程,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熟知法律的各种形式渊源,知道从何处发现法律,如何在历史序列中对法律文本有整体的认知和把握。

(二)解释和体系的构建

体系和解释的关系,萨维尼做出了如下的论述:不能只把体系视为一种证明,而是应该把它作为一种有创造性的的东西加以阐述。有必要把体系与解释联系起来,这样,任何时候都可以在解释中清晰地观察到一个体系。

解释是基础,因为【以本为本】啊。。啊。。解释要能够最终形成体系,体系中的每一个概念和规则都能够有解释的文本基础。

解释和体系的构建和我们日常学习中的情境是如何对应的:解释更像我们逐条逐句对每一个法律文本、段落进行语法、历史和逻辑上的内容的重构,建立每一个规则,说的通俗点就是读法条,只是个怎么读的问题。体系则是对这些每一个规则和从规则中获得的概念进行整合与划分,听起来抽象,但最后都会以两个我们最熟悉不过的情境来体现:A 教科书B 个人的笔记…

到了这个时候,说了那么多概念,最令人关心的也是最实际需要的问题也就出来了:条文、课本、笔记三者之间如何建立关系?我推测萨维尼的本意,应该是这样的:

1、课本与条文:

参阅可资证明的段落并将其与待证明解释的规范相对照。课本的属性是体系,但并不是课本中所有的文字都属于体系,很多段落都是废话,排除了这些后剩下的段落才是可资证明的段落,里面包含了解释、规则和概念,然后寻找相对应的条文规范相互对照

2、课本与笔记

只有通过自己进行解释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被动的接受别人的体系,即书本并不存在疑问,但我们已经通过前面的讲解认识到这么一个前提:书本即体系,体系即解释的总和。那么最佳的途径无疑是自己掌握解释的方法,然后试图构建体系,并与现成的完备的体系相对照补充,形成个人笔记。

PART3 结束了。。这本书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最后介绍一下这到底是本什么书。伟大的萨维尼先生在1802-1893年德国马堡大学讲授法学方法论的课程,亲爱的格林兄弟,对,就是格林童话的作者、《德语语法》的作者格林兄弟作为其弟子,对这们课程做了详尽的笔记。后来出版成中文,2008年第一版的,我看完后就很想写一篇最简练但又不遗漏最核心东西的整理概要,但这很困难。试着写出来了,不满意啊。。要我举例子么,是的,每一个点我都应该举个例子应用,书中也有,我的侵权法系列的各类条文素材中也很多。。下次吧,好累,打球没体被瘦猴子们空切完爆。。

信春哥,原地满血满状态复活!

格林童话的故事读后感

格林童话的故事读后感 格林童话的故事读后感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孩子,最喜欢看《格林童话》,因为里面有很多精彩感人的故事。早在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就开始给我讲里面的故事,后来我自己开始看图画版的《格林童话》。现在它依然是我每天睡前的必读书本之一。 走进《格林童话》,你会认识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聪明可爱的“小红帽”,沉睡了一百年的公主“睡美人”,可恶凶狠的老巫婆,馋嘴的狐狸和聪明的鹅…… 里面的故事常常感动着我,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灰姑娘》,里面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死去了,父亲给她找了一个后妈。那个后妈带着两个小女孩,这两个女孩爱美、狠毒。这样,灰姑娘就被欺负,天天睡在厨房里,身上很脏,所以别人称她灰姑娘。她在妈妈的坟墓旁,认识了小白鸽。有一次,国王帮王子选妃,举行了三天宴会。最后,灰姑娘被选上了王妃,而两个姐姐气得晕过去了。 这个小故事让我认识到:人一定要善良,要有爱心。一个人如果有一颗善良的心,充满爱的心,那么他的生活就会快快乐乐。但是,如果一个人有一颗不好的心,爱妒忌的心,那么,他整天会活得很不开心,结局也不会美好。就像灰姑娘的姐姐要是心肠好一些,灰姑娘成为王妃后,她们也会成

为漂亮的公主,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家园。 格林童话的故事读后感格林童话王国的大门打开了,里面一个个精彩的童话吸引着我,我不由自主地跨进了格林童话王国的大门,走了进去。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童话故事,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渔夫和他的妻子》这个故事启示了我们做人不要太贪心。《三片羽毛》的启示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心尽力,认真地去做。还有《青蛙王子》这个故事,它告诉了我们做人要守信用……其中《白雪公主》这个故事,特别耐人寻味,使我至今难忘。 这个故事是说,在一个遥远的国家里,有一位皇后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公主,很不幸,皇后不久就去世了。国王又娶了一位新皇后,新皇后长得很美但人很坏。她不许任何人美过她。可白雪公主美过了她,于是,新皇后绞尽脑汁想杀害白雪公主。一次皇后找了一个仆人,让他把白雪公主杀掉,仆人正准备动手杀死白雪公主时,却产生了怜悯之心,把白雪公主放了。白雪公主就跑到了小矮人的家里,后来遇到了王子,和王子结了婚,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那恶毒的皇后却被活活的气死了。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和启示,他告诉了我:邪恶永远也不能战胜善!善永远是最后的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600字

XX格林童话读书笔记600字《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近XX格林童话读书笔记600字我始终记得这样一句话: 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用在我们对书的选择上也非常的合适。因为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一本坏书也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处于“人之初”的我们来说,人生最初的几本书尤为重要。我从小就爱看童话和寓言故事,因为它具有感化和教育我们儿童的力量。在这些书中,我最爱的是《格林童话》。在那些新颖、鲜活、生动的童话中,我找到了另外一个多彩而真实的世界,幼小的心灵认识和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以一颗充满童真的心看待自己身边的一切。 在《格林童话》的故事中,既有我还牙牙学语时就认识的老朋友:美丽纯洁的白雪公主、幼稚纯朴的小红帽、可爱善良的灰姑娘……,也有我认字之后结识的新朋友:漂亮机智的马琳、朴素善良的汉斯、自作聪明的小卡特里斯……。我非常喜欢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关注着他们每个人的命运,常常为他们悲伤的结局感到惋惜,为皆大欢喜感到快乐。我对故事中那些纯真善良的人物充满了爱,而对那些阴险、狠

毒的人物充满了恨。在《格林童话》神奇美妙的故事中,还常常会有一对恋人出场。他们的爱情有欢乐,也有曲折。在他们由于坏人的破坏而分手时,我为他们捏一把汗;在他们“有情人终成眷属”时,我又为他们开心。总之,我牵挂着《格林童话》中的每一个人物,和他们一起快乐,一起忧伤,一起跌倒,一起爬起。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常常使我深深的陶醉在《格林童话》神奇的世界中。 《格林童话》这本书使许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有了梦幻般的朋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十分充实,对未来充满了纯真的美好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它会更加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格林童话》真是一本适合小朋友们读的好书呀! XX格林童话读书笔记600字我在《格林童话》里看了一篇动人的故事叫《灰姑娘》。 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富人的妻子得了重病,去世了。这个富人的女儿天天在母亲的坟前哭,但是她很有孝心,在大雪天她生怕母亲冷,为母亲坟上披着毛毯。春风吹来,她就为母亲坟上披着绿叶。 后来,他的爸爸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有两个女儿。后妈和她的两个女儿常常欺负她,还让她住在阁楼上,但是她毫无怨言。后妈让她天天打扫,后来因为她天天满身沾灰,所以大家都叫她灰姑娘。

法学方法论要点整理

■法学方法论含义:法律人将现行有效的法律规范适用于个案纠纷解决获得一个正当法律决定的过程中所遵循使用的方法。 ■法律事实含义: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失的各种事实的总称。 ■法律判断含义:是一种归类活动,将特定的法律事实归之于某一规范的活动。 ■等置模式含义:法律判断的形成是被确认的法律事实与被发现的法律规范所规定的法律事实的一种契合和等置。 ■法律解释含义;就是解释者将自己对法律文本意思的理解通过某种方式展示出来。 ■法律推理含义:是指法律适用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选择分析法律规范,从而将确认的案件事实归属于相应的法律规范并援引相关的法律条款而导出判决结论的思维活动。 ■推理概念: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位置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法律推理的概念:以法律与事实两个已知的判断为前提,适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所适用。 ■形式法律推理概念:在法律适用过程中,根据确认的案件事实,直接援引相关法律条文,严格按照法律条款的形式结构所进行的推理。 ■实质法律推理概念:又叫辩证推理,是对法律规定的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价的推理。他是法官面临两个或以上相互矛盾的命题时所进行的选择过程,根本目的是对利益的平衡和协调。 ■法律论证概念:就是通过一定的理由来为某种法律主张、陈述和判断的正确性和正当性进行辩护。(特征;本质上是一种似真论证;结论具有可废止型) ■法律漏洞概念:法律体系中存在着违反立法计划的不圆满状况,换言之,关于某一个法律问题,法律依其内在目的及规范计划,应有所规定却未设规定的现象。特征是(1.与立法目的相悖性2.内容上的欠缺性3.适用上的困惑性) ■法律补充概念:对法律漏洞无完全规定或规定有矛盾的事项,采取狭义的法律解释方法予以填补,即狭义的法律解释活动的继续。 ■法律拟制概念:为实现法的价值,往往通过决断性的虚构事实,运用类比推理,将不同事物同等对待,以实现相同法律效果,或将相同事物不同对待以实现不同法律效果的法律方法。 法学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所具有的特征:1.具有法律性特点2.带有程序性和规范性特点 3.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点4.具有共性与个性统一特点。 ■法学的历史和法律方法:(1).古罗马时期,(2).中世纪,1.注释法学派(主要是对《国法大全》进行说明解释和阐述,2.评论法学派(引入辩证法的方法,即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解决注释罗马古典法律文献中及社会实践中的问题)(3).法典化时期的概念法学,概念法学基于法典化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而产生。4.自由法运动及以后,19世纪,强调国家成文法不是唯一法律渊源,法律实践必须重视活跃在社会群体的活的法律,倡导法官对法律的自由发现。■法律方法的发生机理:事实与规范不对称。一,体现:1.事实与规范相对适应,规范总体明确,但存在一定扩张或缩小以及自由裁量的例外,例如仿真枪是否属于持枪抢劫?2.事实与规范不相适应,法律有规定,但存在较大扩张或缩小以及自由裁量的空间,比如公序良俗,诚实信用,显失公平。3.事实缺乏规范标准,比如器官移植、代孕。4.事实与规范在形式上相适应,但实质上不适应,是指应用形式合理的法律的结果会达到不能容忍的实质的程度。二,原因:1.客观不能。理性有限,词不达意。2.主观故意。避免法律停滞不前,含义不明确但有必要规定,比如公共利益、国家安全。3.立法技术缺失。 ■法律方法的中国问题:1.法律推理倒置。2.泛道德化倾向3.缺乏法律论证。 ■法律上的演绎推理:大前提—法律规范(事实构成于法律的结果),小前提—法律事实,

法学方法论 全文脉络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经过一周对于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的阅读,再一次令我深刻体会到法学语言的艰涩难懂,语言文字上的熟悉,更越发的凸显出我逻辑上困惑。读此书不是意见浏览识记、消极接受的轻松之事,要求我要正襟危坐、眼光始终往返流转于全文与部分之间,这样才能理清大师的意思。 【德】卡尔·拉伦茨是德国当今最伟大的法学家之一,是继萨维尼、耶林以来德国法学思想传统的关键人物之一,因他在1960年出版了《法学方法论》一书,使德国法学主流由历史法学、利益法学发展到今天兼顾法的安定性与法的时代性的新评价法学。 按照卡尔·拉伦茨的说法:“法学是指,以某个特定的,在历史中逐渐形成的法秩序为基础及界限,借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而每种学问都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或遵循特定的方式来答复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法律问题有哪些?回答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就是本文的行文主旨。 第一、二章整体上感觉是一个铺垫,透过对菲利普·黑克所倡导的“利益法学”之概念的解说,以及对哈尔·韦斯特曼所支持的“评价法学”进行讲解。介绍了现代法学方法论中两大法学流派的理论,并进行了批判性的评说。以评价的方式提出问题:关于法学的正当的价值判断是什么?规范内涵与事物结构间精确意义为何?如何寻找正当的个案裁判?然后陈述了法学的一般内容及其意义。最后点出:法学方法论借其与诠释学的联系,可以对法学使用的方法提出批判。法学方法论之特征在于,以诠释学的眼光对法学做自我反省,然而,反省须与学科本身紧密相关,故,法学方法论亦不能离开法学而独存。法学工作的目标是发掘规范内在的一体性及其一贯的意义关联,另一目标则是针对不同的案件情景将规范具体化。(P120)简述之作者试图借这些具体问题的阐述来回答法学乃至法学方法论存在的意义和历史地位,也是对法学发展的反思。 第三章至第六章分述关于法条的理论。包括法条的结构种类及逻辑模式,案件的形成和法条适用的判断,法律的解释,法官续造法律的方法。作者通过精心的分析将法条进行逐一的归类,将法条适用过程发生的逻辑上的冲突加以解释,在第四章解读了不同利益方对于案件形成的不同认识,对同一事件导致的法条选

格林童话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书名为《格林童话精选》。 这本书是由雅可布.格林和他的弟弟威廉.格林合写的,你们可能以为他们只写童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研究范围涉及到语言学、哲学、文艺学等诸多领域。 他的故事素材来源于三种,第一种是巫术/神魔童话,如《石竹》、《白雪公主》、《熊皮人》等;第二则是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的故事,如《小红帽》、《狼和七只小山羊》、《猫和老鼠交朋友》等;第三是常人童话就像中国的“民间故事”一样,《月亮》、《三兄弟》等都是这类作品。 他写作的特点也有三点。首先,格林童话充满了浪漫诗意的想象。比如,月亮可以一小块一小块地被剪下来;一睡就是一百年;胖仆人能一口将大海的水喝干……。其次,这些童话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温馨。因为格林兄弟早年丧父,青年丧母,兄弟俩人相依为命,共同经受了人世间的忧患困苦,因而更加懂得人间的温情,如《三兄弟》……。最后,也是格林童话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赞美勇敢、机智的人物,善与恶,美与丑的对比,宣扬善良必将战胜邪恶的主题,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灰姑娘》和《白雪公主》了。 故事大多围绕四个主题叙述的。好有好报,恶有恶报;诚实守信;贪心贪婪;心地善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典型作品有《小红帽》,大灰狼虽然吃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但被猎人剪开了肚子,最后死了,小红帽和她的祖母也得救了。诚实守信的代表作有《青蛙王子》,小公主虽然答应和青蛙成为朋友,可真正要她做,她却犹豫不决,不守信用。贪心贪婪的典型作品是《渔夫和他的妻子》,因为渔夫妻子无止境的贪婪,最后还是使自己一无所有。心地善良的代表作有《金鹅》,白发矮人只所以总是帮助小傻瓜,都是由于小傻瓜心地善良的缘故。 这些精彩的童话故事确实告诉了我们很多道理。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格林兄弟能写出这么多,这么好脍炙人口,流芳白世的作品,真让人敬佩呀!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 以下是关于格林童话读书笔记,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一)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并且,通过寓言故事,教懂读者一些课本上未能学到的道理。教会读者“分辨善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做人不能懒散、智慧是进步的阶梯、遇到危险要冷静……”等做人、待人的道理。 《格林童话》在语言上朴实无华、生动流畅,简明易懂,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栩栩如生,又充满了德国的乡土气息,令人倍感亲切。 《格林童话》寓教于乐,每一则故事都有其深刻的人生哲理。《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人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帮助别人的事,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好报。《灰姑娘》则说明了凡事不能光看外表,美好的本质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不孝的儿子》教人们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一定要孝顺、尊敬。 《格林童话》源自民间,在艺术上通俗、质朴、粗犷、生动,表现了纯真的自然美。文中的主人公个性鲜明,善恶对错 ·

一目了然。不少主人公憨态可拘、滑稽可笑,使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总是把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置于斑斓多彩的幻梦之中,借助神奇的力量化解矛盾,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告终。故事中,自然与神奇,现实主义与浪漫幻想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使读者既感到故事情节合情合理,又体现了读者的意愿,从而得到满足。如今在这样一个物欲如潮如流的社会里,有些人迷失了方向,有时无法正确辨别善与恶、对与错。这种时候,不妨看一下《格林童话》,在一个个生动、简单的故事里你会体味出内在的深刻意义——以理性的态度去辨别世间的善恶对错。看《格林童话》就像是一次心灵的放飞,看看故事情节体味一下其中的意义,欣赏欣赏其语言艺术的特色。犹如采撷最丰硕的花果,吮吸最甜美的甘露,来滋养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格林童话读书笔记(二) 今天,我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那精彩的故事内容时刻告诉我:我多幸福。 这片文章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寒冷的除夕之夜里卖火柴的悲惨故事。虽然天冷得可怕,还下起了鹅毛大雪,但这个小女孩却薄衣赤脚地在地上坐着,她哀求着,希望有人能卖她的火柴。她点燃了火柴,幻想着她和祖母幸福的时刻,最后冻死街头。表现了一个追求温暖,追求光明的的小女孩。 ·

《法学方法论》导读

《法学方法论》导读 经典学术著作的作者常具有说理明畅的能力,因此通常不须导读为其蛇足,读者只须具有一定的耐力,平心静气读去,自能有得。K·拉伦茨的《法学方法论》就属于这种经典之作。然则何以有此导读?一则因国内对此学科陌生,普遍有视为畏途的倾向,导读式的说明或许有助于缓解这种情况。二则因本书篇幅不小,加上前述的陌生状态,出读者恐怕一时难以掌握要点,导读希望能指出主要的脉络。最后的原因是:读者面对的并非行文流畅的原文,而是由一位翻译者奋斗完成的译作,因此,读者恐怕需要更大的耐心,也需要更进一步的协助。虽然,导读之目的只在概述原作之主要意旨,译者并未掺杂己意于其中,此宜先述明者。 “引论” 作者一开始就点明书名所谓“法学”是指:以特定法秩序为基础及界限,借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这种学问的基本问题在于,在法律判断中经常包含价值判断,而一般认为,对于价值判断不能以科学方法来审查,它只是判断者个人确信的表达。然而,法律家仍须以一定的方式来处理法律问题,作者希望借本书指出,法学针对“价值取向”的思考也发展出一些方法,借助它们可以理解及转述既定的价值判断,对这些价值判断也可以作合理的批评。另一个考虑的重点是“法”本身。假使应该由法的特质出发来确定法学,法学方法论及其思考的方式特征,就必须对法学的研究客体有更详尽的认识。事实上,每种法学方法论都取决于其对法的理解。再者,因为法学必然涉及文字内容的理解,因此“诠释学”对于法学具有重大意义。借着简短的“引论”,读者事实上已经可以发现,法学方法论所涉及的问题,或许比刚开始想象的药广泛的多。 第一章“现代方法上的论辩” 作者在本文的第一章描述并评论现代方法上的论辩,一次作为发展其本身理论的基础。作者首先指出,因本世纪初菲利普·黑克所倡导之“利益法学”的影响,“评价法学”的正当性在今日已无人争议。然而,“评价法学”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古代法》读书笔记

《古代法》读书笔记 20155211014 杜佳凤 一、写在前面 不知是因为这不忍卒读的翻译还是自身浅薄的法制史基础(您说得对,后者的可能性更大),《古代法》的阅读过程,时常伴随着情不自禁的一声叹息。照理来说,才粗略阅读一两遍的我,草率地写一篇读书笔记,有亵渎前人思想的嫌疑。然而有时候读到一些地方,感觉与自己的思想产生了一些奇妙的碰撞,不禁感叹一句:“唔,这本书好像有点意思。”也算是在写文之外的另一种收获。 二、作者简介 《古代法》作者亨利?梅因,英国资产阶级的法律史学家,其于1861年发表了著名的论著《古代法》,又名《古代法—它与早期社会历史的联系和现代思想观念的关系》。书中,他以近乎公式化的语言向人们宣告:“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地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此后“从身份到契约”的经典论断便被广为流传,也成为梅因主要思想的代名词。 在序言中,梅因直接说明了著作此书的目的,即“在扼要地说明反映于“古代法”的人类最早的某些观念,并指出这些观念同现代思想的关系。”两句话的阐述,不仅为读者在阅读此书之前明确全书的论证主题,也同时明确了梅因的主要论证方法即历史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梅因是历史法学方法论的创始人,但梅因在晚年却否认自己属于历史法学派,他认为如果硬要把他进行归类的话,他宁愿属于比较法学派。这应该和历史法学的内涵及外延一直得不到明确的界定有一定的关系。但无论如何,梅因还是被西方学者公认为是英国历史法学的创始人。 三、梅因的古代法研究方法 《古代法》发表的19世纪,正处于欧洲资产阶级风起云涌的大革命时期。在当时,自然法深得人心,而梅因却一反时代主流思想的常态,对这种非历史性的、抽象的、假设性的纯理性思维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都是以人类的非历史的、无法证实的状态作为他们的基本假设”。导言中,亚伦对当时流行着的智力状态进行了例举,一方面,“英国的法律史,不仅被忽视了,简直就是被蔑视。”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法学家更是认为法律史可以重头写起。而另一方面,当

读格林童话心得体会

读格林童话心得体会 篇一:格林童话阅读心得3篇 《格林童话》这本书使许多像我一样的小朋友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有了梦幻般的朋友,让我们的世界变得十分充实,对未来充满了纯真的美好的期待。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格林童话阅读心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篇一:格林童话阅读心得 我利用周末时间又看了一遍《格林童话》,却得到了与以前不同的感受。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童话很幼稚,纯属虚构,但我却觉得童话里面也富有哲理。 以前我看这本书,只看故事情节,却忽略了它的寓意。而现在再次看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体会:做人要善良。“善”,这个字眼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是心灵美的体现、是来自灵魂深处的东西。生活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在商店里,有人把多找的零钱义无返顾地还给营业员;在街头,有人会伸出援手,把兜里的钱或多或少投进乞丐求讨施舍的碗里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善的表现。

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的结果的,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 个道理。《格林童话》中《灰姑娘》这则故事中的主人公灰姑娘,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最终获得了幸福。再比如说《小天使和鞋匠》中的鞋匠,他虽然不富裕,可心却很善,把挣到的钱救济穷人,结果小天使们为他创造了奇迹,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我还听说这样一件真实的事:有个好心的农妇从败子手里买下了一只野鸭,并细心照料它。最终,野鸭为那个并不有钱的农妇创造了一笔不菲的财富。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 会遭到惩罚。《白雪公主》中的王后就是很好的例子。她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伤害白雪公主,末了却为了那颗妒忌心而活活气死。妇孺皆知的大灰狼,不但没有得逞,吃掉小山羊,而且还白白搭上了性命,正是应验了那句“恶有恶报”。可以说一个人失去了善良,就等于失去了灵魂,失去了人性,就等于行尸走肉。那些犯罪的不法分子也该醒醒了!他们利用了别人 的善良,逍遥法外,为所欲为,真是可憎、可恶、可气、可恨! 《格林童话》让我更深地了解了人性,了解了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了解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人类家园! 篇二:格林童话阅读心得

格林童话读后感

《灰姑娘》读后感 三年级四班刘继岳 我在《格林童话》里看了一篇动人的故事叫《灰姑娘》。 情节大概是这样的:一个富人的妻子得了重病,去世了。这个富人的女儿天天在母亲的坟前哭,但是她很有孝心,在大雪天她生怕母亲冷,为母亲坟上披着毛毯。春风吹来,她就为母亲坟上披着绿叶。 后来,他的爸爸又娶了一个女人。这个女人有两个女儿。后妈和她的两个女儿常常欺负她,还让她住在阁楼上,但是她毫无怨言。后妈让她天天打扫,后来因为她天天满身沾灰,所以大家都叫她灰姑娘。 有一次,王子邀请灰姑娘和后妈的女儿一起参加舞会,但是后母不让灰姑娘去,还把她的请帖撕了。这时仙女出现了,她还让灰姑娘穿上水晶鞋去参加舞会,还把她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那晚王子只跟灰姑娘跳舞,别的公主想和王子跳舞,王子老是说:“我在和这位公主跳舞”。在午夜12点时,灰姑娘要走了,她在走前掉了一只水晶鞋。最后王子靠着这只水晶鞋找到了灰姑娘。两人幸福得在一起。 灰姑娘从不贪图金银财宝,父亲要出去问女儿女们要什么,后妈的女儿们要项链什么的,而灰姑娘只要第一根碰到父亲帽子的树枝。 灰姑娘善解人意……有说不完的好。 我爱看《格林童话》,更爱看里面的《灰姑娘》,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做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能贪得无厌。 《格林童话》读后感 三年级四班常芳涵 童话,是人们不可拒绝的,童话,是人们所盼望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生活的世界像童话般的不可思议,像童话般的幸福与美好。 我们每一个人,甚至我们的父母,都在格林童话的影响之下长大:我们伴着小红帽走在去外婆家的路上,采撷这路边最艳丽的野花;我们为白雪公主的去世掬一捧眼泪,在王子出现的时候再破涕为笑;我们憎恨着灰姑娘丑陋的继母和两个姐姐,同情着那位睡在煤灰堆里的女孩;还有可爱的七只小山羊,会变成王子的青蛙,恬静的睡美人,恩爱的白雪和红玫瑰……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永远停留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第一次我们对善于恶,美与丑,贫与富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而那最初的智慧与道德概念居然来自那个遥远的国度,由那个高大而坚韧的民族为我们讲述,而格林童话中那永远幸福的结局又给小小的我们带来了多少欢乐和梦想。 《格林童话》中有篇童话是非常着名的,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那就是《白雪公主》。这篇童话我觉得是格林兄弟的骄傲,是他们的经典之作。 “白雪公主原是在皇宫里过着平凡的生活,但由于她的继母嫉妒她的美丽,想至她于死地,所以白雪公主被迫逃到了森林里,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善良的七个小矮人。但是皇后知道了白雪公主还没死,就住在七个小矮人的家里,所以又研制了一个毒苹果,毒死了白雪公主。但好人有好报,白雪公主终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格林童话”中的每一篇童话都在教育我们怎样做人。 其中,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渔夫和他的妻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位渔夫和他的妻子,是靠打鱼过日子的,生活得很贫穷,只有一条破船。有一天,渔夫去打鱼,打到了一条比目鱼,这条比目鱼是一位王子,是被巫婆施了魔法的。王子请渔夫把他放回大海,渔夫就把比目鱼王子放回了大海。渔夫把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妻子,妻子贪心地说:“你这个笨蛋,你干嘛不向他要一茅屋呢?快去啊!快快去向他要一间茅屋去啊!”渔夫去找比目鱼,比目鱼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此书简介: 《法学方法论》是台湾法学家杨仁寿先生1986年完成的有关法律解释学的力作,是他从事法学研究20年来的唯一一本书,可见花费的心血之多以及写作之认真。文中的写作功底和理论水平都足以让人叹服。199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在大陆发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作序,序中说“该书不仅已初步构建了一门实用而又新兴的学科即法学方法论的体系和框架,而且在中国大陆法学者有关法律解释学的论述基础上多有创新和开拓”。 第一篇:引论 引论共两章,第一章是对“诽韩案”的评析,他认为“诽韩案”中原告以韩愈39代孙之身份起诉维护韩愈的名誉权是不应该得到支持的。尽管刑法规定诽谤死人罪其直系血亲友告诉权,但这是以保护其“孝思忆念”为目的的。而原告虽为韩愈的直系孙,但年代久远,已不存在法律目的所保护之“孝思忆念”,因此应做“目的性限缩”解释,有告诉权的直系血亲只限于“五服”之内,这样才合乎法律规定的目的,实现实质的公正。法官的素养不能仅留在概念法学的阶段,而应在立法者之疏忽或不及预见时通过法律解释加以补充完善。 第二章是对“恶法亦法”的讨论。杨仁寿先生认为“法官适用法律时,不能以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备或欠缺为借口而不予受理,更不得以此为拒绝裁判之理由”。法官是司法者,不是立法者,不能借口法律为一“恶法”而拒绝适用。法律制定或修改的程序繁杂,短时间不能完成。如果法律没有恶到令人无法忍受之程度,法官仍应运用法律之阐释方法,加以阐释,使之适合社会之要求,贯彻法律目的或社会目的。此时法律外表上虽为恶法,但实质上则非恶法。恶法在法的安定性上有重要作用,“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恶法亦法必须具备两种性质:一是必须为法律,就是法的恶的程度尚未与正义相悖过甚,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加以阐释,人切合社会之要求。二是此种“恶法”须具有“法的目的性”。法律是实现善或正义的手段。法官在解释法律行为也要以目的为依据,判断应有之内容,进行合理解释或补充。还举“威尼斯商人”的案件为例。 第二编:法学认识论 本编共分五章,分别为法学之任务、事务认识之客观性、法学认识之客观性、从逻辑分析方面认识法学之客观性、从经验事实层面认识法学之客观性。现一一详述。 法学之任务:从罗马法到罗马解释道德国法,逐渐演变形成“法律万能主义”,即认为法律规定的法典自

格林童话读后感800字4篇

格林童话读后感800字4篇 《格林童话》是通过"寓教于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懂得道理,汲取到健康成长的丰富"养料"。今天就为大家带来格林童话读后感800字,欢迎阅读。 《格林童话》是一本十分好看的童话,这本书是由德国大名鼎鼎的雅各·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俩写的,他们从小就对德国文化、语言有着浓厚的兴趣,出于对德国民间的热爱,从1806年开始深入民间,走访童话讲述着,在1814年到1822年之间连续出了三卷《德国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俗称——格林童话。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罕斯我的刺猬,讲了,有个农夫很有钱,家中应有的东西都有了,可就是没有孩子,他一次进城去,别人都嘲笑他,他回家后愤怒地说:"我要一个孩子,哪怕是只刺猬也好呀!"过了几天后,农夫妻子生下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上身好像是只刺猬,下半身是人,太奇怪了,在他的洗礼上,教士说:"这个孩子有刺,不能睡床。"农夫听了,让他只睡火炉边上的麦草上。于是农夫为他取名:罕斯我的刺猬,罕斯我的刺猬在麦草上连续睡了8年,农夫讨厌他,巴不得他死掉。但他却活得很好。有一次农夫去赶集,他问家人要什么东西;保姆与农夫妻子要面包、肉、拖鞋、袜子,而罕斯我的刺猬要一个风笛。罕斯有了风笛后,对农夫说:"爸爸,请您叫铁匠把我的大公鸡钉上掌,我要骑着它一辈子不会来了。"农夫叫铁匠在公鸡脚上钉上掌。然后,罕斯骑着公鸡赶着猪、驴去森林了。他每天在树上吹着小笛,乐曲很动听,有一个国王迷路了,他顺着声音到

了罕斯那里,罕斯为国王指了路,还要国王在王宫遇见的第一个人。结果,公主先来迎接国王,国王向公主把自己遇到的事情讲了一遍。公主不愿意和罕斯在一起。罕斯仍然坐在树上吹风笛,放着驴、猪。在几天后,又有个国王迷路了,他又像给第一个国王指路、提要求,国王说行,结果也是公主先来迎接国王,国王向女儿说了得救的过程、要求,公主说:"我们应该履行诺言。又过了几天,罕斯在森林呆不下去了,他又把猪全杀了,把肉送给村中的人,然后他又让父亲找铁匠给公鸡钉铁掌。罕斯我的刺猬又骑着公鸡走了,他先去找第一个国王。侍卫用刀枪和弓箭拦阻他,因为国王下过命令,不让他进宫。罕斯我的刺猬很生气,就骑着公鸡飞到王宫的窗户上。罕斯喊着、叫着,要国王把答应的东西给他。不然就要了公主的命。国王害怕了,就马上找来公主,让她带着六匹马拉的车、一大批仆人与金银财宝,在半路上,罕斯突然剥下公主的衣服,用他背上的刺,狠狠地刺公主,直到公主浑身是血,停下来,再把她扔到河里,接着,他又到第二个国王那里去了,国王的女儿早早地在城门等了,罕斯把公主扶到了大公鸡背上,对她说:"请你帮我到宾馆去开一间房间吧!"公主下了公鸡在前面领路,公鸡跟在她背后,不一会儿,公主就找到了一家宾馆,然后,罕斯让店老板在时钟打十下时在他房间生一堆火。在钟打十下时,店老板在罕斯的房间生了一堆火,罕斯马上脱下刺猬皮,把皮扔火里,霎时,罕斯我的刺猬变成了一个美男子,公主见了,大惊不已。于是,罕斯带着公主去第二个国王的国家幸福的生活着……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不履行诺言的人没有好的下场。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篇一:法学方法论读书笔记】 此书简介: 《法学方法论》是台湾法学家杨仁寿先生1986年完成的有关法律 解释学的力作,是他从事法学研究20年来的唯一一本书,可见花费 的心血之多以及写作之认真。文中的写作功底和理论水平都足以让 人叹服。1999年法律出版社出版,在大陆发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 院王利明作序,序中说“该书不仅已初步构建了一门实用而又新兴的 学科即法学方法论的体系和框架,而且在中国大陆法学者有关法律 解释学的论述基础上多有创新和开拓”。 第一篇:引论 引论共两章,第一章是对“诽韩案”的评析,他认为“诽韩案”中原告 以韩愈39代孙之身份起诉维护韩愈的名誉权是不应该得到支持的。 尽管刑法规定诽谤死人罪其直系血亲友告诉权,但这是以保护其“孝 思忆念”为目的的。而原告虽为韩愈的直系孙,但年代久远,已不存 在法律目的所保护之“孝思忆念”,因此应做“目的性限缩”解释,有 告诉权的直系血亲只限于“五服”之内,这样才合乎法律规定的目的,实现实质的公正。法官的素养不能仅留在概念法学的阶段,而应在 立法者之疏忽或不及预见时通过法律解释加以补充完善。 第二章是对“恶法亦法”的讨论。杨仁寿先生认为“法官适用法律时, 不能以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完备或欠缺为借口而不予受理,更不得 以此为拒绝裁判之理由”。法官是司法者,不是立法者,不能借口法 律为一“恶法”而拒绝适用。法律制定或修改的程序繁杂,短时间不 能完成。如果法律没有恶到令人无法忍受之程度,法官仍应运用法 律之阐释方法,加以阐释,使之适合社会之要求,贯彻法律目的或 社会目的。此时法律外表上虽为恶法,但实质上则非恶法。恶法在 法的安定性上有重要作用,“法虽不善,犹愈于无法”。恶法亦法必 须具备两种性质:一是必须为法律,就是法的恶的程度尚未与正义 相悖过甚,运用法律解释方法加以阐释,人切合社会之要求。二是 此种“恶法”须具有“法的目的性”。法律是实现善或正义的手段。法 官在解释法律行为也要以目的为依据,判断应有之内容,进行合理 解释或补充。还举“威尼斯商人”的案件为例。第二编:法学认识论

写格林童话的读书心得5篇

写格林童话的读书心得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关于写格林童话的读书心得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写格林童话的读书心得(一) 《格林童话》让我更深的了解人生,了解人生的真、善、美,同时也了解了人性丑陋的一面,愿每个人都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家园。 自从我看了《安徒生童话》这本后,令我十分着迷,童话故事十分有趣,十分精彩,从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这本书的作者是——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先生 《安徒生童话》中有一个《白雪公主》的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她的妻子生下了一个白白嫩嫩的公主,随后妻子就死了,于是国王又娶了一个妻子,这个妻子有2个女儿,她的心肠恶毒,对白雪公主充满了嫉妒,常常针对她。妻子把白雪公主赶到森林,白雪公主温柔的性格使她在森林里结实了许多的朋友。她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生活,然而,有一天,妻子知道白雪公主并没有死,就变成为老奶奶,把藏有毒的苹果拿给白雪公主吃,白雪公主吃了,随后就晕倒在地。这时,王子赶来,亲了白雪公主,白雪公主就醒过来了。最后,她们开开心心的生活在一起了 《安徒生童话》中每一个有趣的故事,都让我们明白了道理。还有一个更加有趣的故事——“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傻皇帝被人骗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因为别人说什么聪明的人能看见这类骗人的话,就硬是说自己能看见,别自己骗自己,有看到就说有看到,没看到就说没看到。 《安徒生童话》里不接有这些,还有《海的女儿》、《白雪皇后》、《红舞鞋》、《冰雪公主》、《凤凰》、《拇指姑娘》等更加有趣的故事等着我们去专心致志的阅读。同学们,请你们去阅读这些有趣的故事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你们一定会爱上这本书的。

法学方法论

法学方法论,是指对法律研究方法的研究,法律研究包括法学理论的研究和法律操作的研究,而后者又包括: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思维方法。方法,在古希腊语中,即“通向正确的道路”之意。一、法学的性质及其方法(一)学科的性质决定学科的研究方法,而学科的对象及领域决定了学科的性质。法学主要研究三个基本问题:1)应然法:回答法律应当是什么样子?关注的是法律的理想和价值。2)实然法:法律实际上是什么样子?关注的是律令和技术。换言之,法律的意思是什么。如民法中的不当得利,揭示该制度的要件和技术问题。3)社会事实:应然法要解决的是法律的道义基础和正当性,实然法使得法律的意思变得明确,如果法律在道义上是正当的,在意思上是明确的,那么,这种法律就果真能够发生作用么?我国的破产法运行的实施失败,即是一个反例。因此,法学还要研究法律的作用与功能。图表1:应然法…………………理想、价值………………价值判断分析方法实然法…………………律令、技术………………逻辑和语义分析社会事实………………作用、功能………………社会实证分析方法相应地,法学的方法也就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价值判断。法学成为关于正义和善的艺术,而不能成为科学。因为,科学有定式,艺术无定法。存在定法的是工艺,不是艺术。第二层次是逻辑和语义分析,有点科学的意思。主要研究法条的语言,类似于形式化的学科研究。第三层次是法律社会学,这是科学的研究领域。当然,这些方法不是截然分开的,在针对某一话题时,存在着运用方法的交叉。法律与法学的生成,存在时间差。先产生法律,后产生法学研究。古希腊的哲学家最先关注法律。由于法律是剥夺一个群体而保护另一个群体的利益,这种强制性就需要正当性的论证。人们关心是什么正当性支撑着法律在规则上保护某一群体和损害或扼制另一群体的行为和利益,此部分是自然法的关怀。后来实然法在理论上进行总结,则是分析法律派的功绩,它标志着法律作为一种独立学科的最终形成。因为,它标识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声称要价值祛除,只是了解法律的意思。而社会法学派,则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法律正当且明确,就果真能够改变社会么?他们的研究结论是:法律能够改变社会,但社会更能改变法律,换言之,社会改变法律的力量更强大。他们的方法是通过法律研究社会,也通过社会研究法律。法律不仅仅当作一个道德规范或实然规范来研究,而更应当作为社会事实来研究。只有才能这样实现法律的功效。由此,法学方法归结为三种:1)价值评判方法;2)逻辑分析和语义分析方法;3)社会实证研究方法。(二)法学的学科性质:即法学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这里涉及到两个问题:即1、法学是不是科学,是何种意义上的科学?2、理性与情感的关系是什么?1、科学是研究事实的,事实就是“是什么”,法学相当大的领域并不具有科学性,而是一门研究正义的艺术,是善与公正之学。什么是科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我们关注的是科学内含的几种分析方法。哲学的任务是研究如何用词。因此我们就需了解“科学”有几种使用方法。下面介绍三种科学观。第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指称对自然界的实证研究,如历史上积累起来的有关自然界事务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科学是不存在的。此说在十九世纪之前占主导地位,二十世纪也相当有影响。如英国曾认为科学具备四个特征:1)科学是“描述对象”的理论,而不是“规定对象”的理论。如物理学和化学,仅仅是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比较而言,社会科学规范研究的多为规定性的东西,研究对象与研究者本身息息相关,两者合为一体。所以,完全要求社会科学按照自然科学来进行精确,是不可能的。如美国总统选举,就不可能象物理那样进行计算而得出结果。因为作为社会科学动物的人,是自己可以采取对策的,社会科学的研究结果可能诱发相关者采取对策改变行为。因此,社会科学永远不可能高度精确化。相比较而言,经济学较接近于科学,它是从数字化角度来观察。第二种观点认为,科学是以经验方法为标志的实证研究。其代表人物是马克思。这种观点认为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来整理经验的材料。这在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是主流观念。所谓经验的方法,实证的研究,其基本的形式包括:观察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问卷调查法

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的读书笔记

菲特丽丝《法律论证原理》的读书笔记 武荣(法1201班) 《法律论证原理——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概览》一书是荷兰伊芙琳.T.菲特丽丝博士的著作。本书主要是写法律论证原理中司法裁决之证立理论,在中文版序和导论中,作者开篇即点明,本书是对各国不同理论背景下的法律论证研究与研究中的基本问题的评论性概览,侧重点是对法律论证的分析与评价,并在结论部分提供了一个能以成体系的、原则的方式体现各种研究路径的理论框架。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提出某一法律命题的人都要提供支持该命题的论述”[1],确实如此,这不仅是作者写本书的主要目的,也是在法学方法论实际的运用中所达到的目标,律师需要通过论述证立其案件,法官需要通过论述证立其裁决,任何一个法律命题都需要论述来证立其自身的主张。 但证立的做出并不是都是合理的,书中不同学者的预设了不同的合理性规范,运用不同的方法对法律论证理论做出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提出不同的对于评价的理性标准。本次读书报告主要以概括全书为主,对作者的详细论述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主要是由于人本身记忆之有限,需以文字来记录自己所读,在对全书做出一个简单的概要后,从整体来把握作者所写、所思。 在第一章中,作者概述了法律论证的一般研究背景,并提出了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法官在案件的裁决中需要根据案件事实来运用法律规则,首先需要发现正确裁决的过程,其次需要对判断进行证立以及选择在评价判断时所使用的评价标准,而对于第一种发现的脉络,是法官个人的心理过程,对于第二种证立的脉络属于研究论题。所以法律论证合理性的研究是有关在证立过程中提出的相关要件,而非心理过程。同时,利用法理论中理性重构,即“出于理性评判之目的对法律裁决的重新构型”[2],对支持一种解释的论证进行重构,挖掘其隐含因素,来检验论证的正当性。

关于格林童话我的读书心得5篇

关于格林童话我的读书心得5篇 《格林童话》用富有象征意义的形象来影射善与恶,将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表达善恶观,让儿童引发对自我的追问,形成正确的善恶观。下面是关于格林童话我的读书心得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格林童话我的读书心得(1) 《格林童话》为我们的童年打造了一个充满幻想的奇幻瑰丽的精彩世界,为我们搭建了一个纯朴、纯真的童心世界。书中一个个曲折奇妙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者我。每一个读过的故事都深深的记在心里。每看一遍《格林童话》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童年是喜欢书中美好的故事,圆满幸福的结局。长大后拿起这本书,少了几分幼稚和梦幻。而是从中学到了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背包、帽子和号角》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贪心,多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将来一定会得到好报。《不肖的儿子》教我懂得了对待父母长辈要孝顺。在那些新颖、鲜活、生动的童话中,我找到了另一个多彩而真实的世界,幼小的心灵认识和感受到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要以充满童真的心看待自己身边的一切。有名的就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了。 读过《白雪公主》,使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恶毒的人总会遭到惩罚。而《灰姑娘》中的灰姑娘没有得到爱心,但是她却珍惜自己的爱心,没有因为别人不能够给予自己爱心就变得恶毒起来。 她把自己的爱心用在了对母亲的倾诉上,她把自己的爱心用在了对小鸟的交往上,用在了那株美丽的大榛树上……更重要的是她并没有因为境遇不好而放弃美好的追求。尽管受尽了继母与姐姐们的欺负与侮辱,但心地依旧善良的她,最终获得了幸福。《格林童话》让我有了深刻的体会,那就是做人要善良。善,这个字眼我们并不陌生。它是一种传统美德则展显人心灵美的一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在公交车上,有人毫不犹豫地让座给需要的人;在街上有人看到行人的钱掉在地上,会义无返顾地捡起来物归原主……这些都是善的表现。善良的人终究会有好结果,所谓“善有善报”就是这个意思。

《格林童话》的优秀读书笔记

《格林童话》的优秀读书笔记 (1)《格林童话读书笔记200字》 还记得那篇我最喜欢的《渔夫和他的妻子》。有一个渔夫和妻子一起生活,他们生活很贫穷。有一天渔夫打渔的时候,打到一条小金鱼,小金鱼请求渔夫把他放了,并且许诺给他想要的东西。 一开始渔夫的妻子想要一个草房,后又要一所更漂亮的房子,小金鱼都答应了。但是渔夫的妻子越来越贪心,她想要金子、银子,甚至要当女霸王。这时小金鱼不再答应了,还让他们变成了以前贫穷的样子。继续住着破房子,用着破木桶,过着落魄的日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贪心,如果太贪心,最终会一无所有,所以我们要靠自己去生活。 (2)《格林童话读书笔记200字》 我读了渔夫和进取的故事。故事中的老公公和老婆婆以捕鱼为生。 一天,善良的老公公一整天只捕到了一条金鱼,但是还是将它放了。金鱼很感激老公公,它对老公公说:“你有什么要求就来找我吧!老婆婆知道后,逼老公公向金鱼要了许多东西,还要当贵妇人。不久又要求当女王,金鱼都满足了她得要求,可是后来她居然想当海上的女霸王,并且还要金鱼来伺候她。金鱼听了非常生气,就将老婆婆的一切都收了回去。

从此,他们又过上了贫困的生活。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做人要像老公公一样勤劳善良,还要像金鱼一样学会感恩,但是决不能像老婆婆那样贪得无厌。 (3)《格林童话读书笔记200字》 妈妈给我买了好多好多书,我最喜欢看的是《格林童话》,因为里面有很多精彩、感人、有趣的童话故事。现在我自己经常读《格林童话》,深深感受到它的迷人魅力和给我的启迪。 给我印象最深的一篇故事是《灰姑娘》,它讲述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灰姑娘,她常常被继母的女儿欺负,她们不仅给灰姑娘换上灰色的旧外套,把她赶到厨房里去干艰苦的活儿,而且还嘲笑、漠视和折磨她。最后灰姑娘得到了仙女的帮助,被王子选为王妃,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个小故事让我认识到:人一定要善良,要有爱心。愿每个人都成为善良的人,这样,世界才会真正成为爱的家园。 (4)《格林童话读书笔记200字》 《格林童话》是德国的格林兄弟着,名字也是以格林兄弟命名的。 《格林童话》中,我最喜欢《灰姑娘》和《海的女儿》。灰姑娘是一个命运十分砍坷的女孩,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而父亲又娶了妻子使灰姑娘一直被欺负。唉!真是可怜啊。 《海的女儿》正如成年人的世界中,永远不知道童话的意义一—第一次读《海的女儿》也许你只听到了优美和伤感,长大后你才明白其中包含着爱的代价和无言的牺牲…… 啊!《格林童话》真好看啊!也许对大人来说这不算什么,可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