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缆线损计算

电缆线损计算

电缆线损计算
电缆线损计算

电缆线损计算

35平方铜芯单相直流电缆,长度为100M,电流70A,铺设方式是裸线水中铺设,为什么我用两种方法算的线损结果差好多啊谁能告诉我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啊~~谢谢了~~

方法1:线损=电流×电路总线长×线缆电压因子=70×100×(mv)=

方法2:△P=IR,,R用电阻率计算出来

(参考: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

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

环境温度25度,算得结果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当然也不得小于按机械强度要求所允许的最小截面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铜价计算:每一百米线铜价=平方数×丝的根数×0.89×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1.83=铜的重量×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 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 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 bv电线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5 25平方用丝2.13 35平方用丝2.52 50平方用丝1.83 70平方用丝2.166 95平方用丝2.52 V V电缆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4平方用丝2.25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6 25平方用丝2.13

50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2.52 120平方用丝2.52 150平方用丝2.52 185平方用丝2.52 240平方用丝2.52 300平方用丝2.52 BVR电线 0.5平方用丝0.3 0.75平方用丝0.37 1 平方用丝0.42 1.5平方用丝0.522 2.5 平方用丝0.41 4平方用丝0.51

电缆与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电缆及电线的电流计算公式 1、电线的载流量是这样计算的:对于1.5、2.5、4、6、1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5倍。 对于16、2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4倍。 对于35、50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3倍。 对于70、9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5倍。 对于120、150、185mm2的导线可将其截面积数乘以2倍。 看你的开关是多少安的用上面的工式反算一下就可以了。 2、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的载流量。如16mm’铜线的载流量,可按25mm2铝线计算。

10kV及以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5页

10kV及以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0 引言 10kV及以下配电网的网架结构、设备和用电负荷都比较复杂,占了电网电量损耗的大头。加强配电网线损计算是降损节能的重要管理手段[1]。线损计算是根据电网的网架和运行电气参数,应用相应的电路原理计算电网中各个原件的理论线损电量。在配电网规划中,规划年的理论线损计算是不可缺少的内容,但相对于高压配电网,中低压配电网由于设备规模和数量较为庞大,大量缺乏网架内的元件参数和运行参数,特别是规划年的网络参数和运行环境缺失,使得使用精确模型建模和运用成熟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较为困难。根据中低压配电网的实际特点,充分利用配电网规划方案可以获取的有限条件进行理论线损计算是配电网理论计算在工程应 用方向的可行路径[2]。本文采用简化负荷模型对配电网进行降低规模计算,求得各类负荷分布类型线路的功率损耗,最后采用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法得到规划区域内的理论电量损耗。 1 10kV中压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 根据地区线路特性和计算结果,把线路简化为5种负荷分布形式的线路,包括末端集中分布、均匀分布、递增分布、递减分布和中间集中分布。下面具体对各种负荷分布线路模型进行分析。 1.1 中压线路负荷分布模型 1.1.1 末端集中分布 设10kV中压线路主干始端电流为I,单位阻抗为r,负荷集中于线路的末端,则主干的线路损耗为:

1.1.2 线路负荷均匀分布 线路负荷均匀分布于线路上,假设线路始端主干电流为I,末端电流为i0,距离始端x距离的分置电流为ix。图1为负荷均分布模型,X轴为距离线路始端的距离,线路全长为L;Y轴为线路分支线电流的总和。 1.1.3 负荷递增分布 1.1.4 负荷递减分布 1.1.5 负荷中间集中分布 1.2 功率损耗系数 根据以上的计算分析,可以得到各种负荷分布模型的线路功率损耗系数,见下表。 1.3 中压线路损耗估算流程 1.3.1 中压线路主干损耗估算 (1)按照线路主干型号,查找相应的线路的单位电阻r,根据线路长度L得到主干的阻抗为R=L×r; (2)分析线路的分布模型,获得该线路的的功率损耗系数β; (3)计算该线路的功率损耗 1.3.2 中压线路装接配变损耗估算 根据变压器型号和单台变压器容量S,查找变压器参数表得到该型号变压器的空载损耗为ΔPk,负载损耗为ΔP T。中压线路装接配变损耗为:公式中,ST为变压器实际运行容量,采用年最高负荷。 1.3.3 中压线路的总功率损耗 每回中压线路的功率损耗为中压线路功率损耗ΔPL和中压线路装接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电力线路线损计算方法 线路电能损耗计算方法 A1线路电能损耗计算得基本方法就是均方根电流法,其代表日得损耗电量计算为: ΔA=3Rt×10-3(kW?h)(Al-1) Ijf=(A)(Al-2) 式中ΔA——代表日损耗电量,kW?h; t——运行时间(对于代表日t=24),h; Ijf——均方根电流,A; R——线路电阻,n; It——各正点时通过元件得负荷电流,A。 当负荷曲线以三相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表示时: Ijf==(A)(Al-3) 式中Pt——t时刻通过元件得三相有功功率,kW; Qt——t时刻通过元件得三相无功功率,kvar; Ut——t时刻同端电压,kV。 A2当具备平均电流得资料时,可以利用均方根电流与平均电流得等效关系进行电能损耗计算,令均方根电流Ijf与平均电流Ipj(代表日负荷电流平均值)得等效关系为K(亦称负荷曲线形状系数),Ijf=KIpj,则代表日线路损耗电量为: ΔA=3K2Rt×10-3(kW?h)(A2-1) 系数K2应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及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得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α 1/3(1-α)2]/[1/2(1 α)]2(A2-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K2: K2=[f(1 α)-α]/f2(A2-3) 式中f——代表日平均负荷率,f=Ipj/Imax,Imax为最大负荷电流值,Ipj为平均负荷电流值; 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α=Imin/Imax,Imin为最小负荷电流值。 A3当只具有最大电流得资料时,可采用均方根电流与最大电流得等效关系进行能耗计算,令 均方根电流平方与最大电流得平方得比值为F(亦称损失因数),F=/,则代表日得损耗电量为: ΔA=3FRt×10-3(kW?h)(A3-1) 式中F——损失因数; Imax——代表日最大负荷电流,A。 F得取值根据负荷曲线、平均负荷率f与最小负荷率α确定。 当f>0、5时,按直线变化得持续负荷曲线计算F: F=α 1/3(1-α)2(A3-2) 当f<0、5,且f>α时,按二阶梯持续负荷曲线计算: F=f(1 α)-α(A3-3) 式中α——代表日最小负荷率;

电线电缆负荷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负荷计算方法 实际使用中,一般电工都用好记的"经验公式":即每一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铜芯线可以 通过约4.5---5A的电流。 如果是单相电路,则每1KW的负载电流约为4.5A,如果是三相平衡负载,那每1KW的负载电流约为2A。 每平方毫米截面积的铜芯线,可以带1KW的单相负载或2.5KW的三相平衡负载,以此类推,就可以知道多大的电缆芯线可以带多大的负载了. 拖动选线一般不考虑长度,因为电源和动力的距离都很近。 环境温度只考虑穿管和架空两种形式。 拖动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动力所需要的电流大小。一般计算电流后还要考虑启动电流和使用系数。 以30千瓦的电机为例来说说选择导线的过程: 30KW的电机功率比较大,应该是三相电机。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1.732IUcosφ。 由三相电路功率公式可推出线电流公式: I=P/1.732Ucosφ 式中: P为电路功率 U为线电压,三相是380V cosφ是感性负载功率因素,一般取0.75 你的30KW负载的线电流: I=P/1.732Ucosφ=30000/1.732*380*0.75=30000/493.62=60.8A 还要根据负载的性质和数量修正电流值。 如果负载中大电机机多,由于电机的启动电流很大,是工作电流的4到7倍,所以还要考虑电机的启动电流,但启动电流的时间不是很长,一般在选择导线时只按1.3到1.7的系数考虑。这里取1.5,那么电流就是91A。 如果负载中数量多,大家不是同时使用,可以取使用系数为0.5到0.8,这里取0.8,这里只一台电机,就取1,电流为91A。就可以按这个电流选择导线、空开、接触器、热继电器等设备。计算电流的步骤是不能省略。 导线选择: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目录 第一部分导电线芯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的计算 (1) 二、绞线 1.绞合线芯的结构计算 (2) 2.绞合线芯的重量计算 (5) 3.绞入系数K的理论计算 (6) 4、紧压圆形线芯的重量计算 (7) 5、扇形线芯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7) 6、通讯电缆的结构和重量计算 (8) 第二部分挤压式绝缘层及护层 一、圆形挤压式 1.绝缘层 (11) 1)单线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2)绞线(或束线)芯边隙无填充物挤压绝缘层的重量 (11) 3)复绞线(束绞线)芯挤压式绝缘层的重量 (11) 4)其他形式的绝缘层重量 (12) 2.护层 1)有填充物和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2)不填充和不包带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2) 3)金属纺织后挤包和嵌隙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4)皱纹式挤压护层的重量计算 (13) 二、扇形挤压式 1)两芯平行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2)两芯平行有填充、有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3)两芯平行不填充或不包带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4)套管式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5)三芯平行护层的重量计算 (14) 6)椭圆形护层的重量计算 (15) 第三部分绕包、浸涂、浸渍和编织 一、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带状式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2)纤维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8)

3)绳状绕包层重量的计算 (19) 二、浸涂及浸渍层的重量计算 1)漆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2)玻璃丝包线用漆的重量计算 (19) 3)浸渍剂的重量计算 (19) 4)浸渍电缆纸和电缆麻重量的计算 (19) 三、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1.纤维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0) 2.金属编织层的重量计算 (21) 第四部分成缆填充材料和外护层 1、成缆填充材料的重量计算 (22) 2、外护层材料重量计算 (22) 附录 常用材料比重、单根重量及导电线芯绞入系数及成缆绞入系数 (23)

电缆线损计算

电缆线损计算 35平方铜芯单相直流电缆,长度为100M,电流70A,铺设方式是裸线水中铺设,为什么我用两种方法算的线损结果差好多啊谁能告诉我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啊~~谢谢了~~ 方法1:线损=电流×电路总线长×线缆电压因子=70×100×(mv)= 方法2:△P=IR,,R用电阻率计算出来 (参考: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

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 环境温度25度,算得结果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公式与示例 电线电缆是料重工轻的产品,其材料用量对成本有很大影响。依据电线电缆结构进行材料定额(净重)计算,是工艺控制和成本控制的要求,也是电线电缆报价的基础。 电线电缆的定额计算,在王春江编著的《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中的“电线电缆的结构计算”一章中已作了阐述,由于缺乏相关参数和推导,很多读者在理解和应用中感到困难。本文试图对电线电缆定额计算进行归纳整理、举例说明和详细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本篇先整理出材料定额计算的常用公式并举例计算,后面各篇再针对其中问题逐一剖析。 1 电线电缆材料定额计算常用公式 1.1 圆形导体单位长度重量 24 n m W d n K N K πρη=******* ① 式中: W ——导体单位长度重量,kg/km ; d ——单线直径,mm ; n ——单线根数; ρ——导体密度,g/cm 3 ; n K ——导体单线平均绞入系数; N ——绝缘线芯根数; m K ——绝缘线芯绞入系数; η——紧压系数。 1.2 圆形护层(包括绝缘、护套、屏蔽层等)单位长度重量 1. 2.1 实体护层 0*()****m W D t t N K πρ=+ ② 1.2.2 绕包护层

0)** 1*(nt nt k W D ρ π+±= ③ 1.2.3 编织护层 2 0**(2)***2 W d D d p πλρ= + ④ ②~④式中:W ——护层单位长度重量,kg/km ; 0D ——护层前外径,mm ; t ——护层厚度,mm ; ρ——护层密度,g/cm 3 ; N ——护层线芯根数; m K ——护层线芯绞入系数; n ——绕包层数; k ——重叠率或间隙率; d ——编织丝直径,mm ; p ——编织层单向覆盖率; λ——编织交叉系数。 1.3 圆形成缆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 22 ***)***44 (f c m D N D K W ππ ρτ-= ⑤ 式中: W ——填充料单位长度重量,kg/km ; f D ——成缆外径,mm ; c D ——绝缘线芯外径,mm ; N ——绝缘线芯根数; ρ——填充料密度,g/cm 3 ;

低压线路损耗理论计算

在农村用电管理工作中,低压配电网理论线损的计算和实际线损的考核是一个薄弱环节。 笔者推荐一种简单实用的计算方法,以供广大城乡电工参考。 1低压线路理论线损的构成 1.1低压线路本身的电能损耗。 1.2低压接户线的电能损耗。 1.3用户电能表的电能损耗。 1.4用户电动机的电能损耗。 1.5用户其他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 以上所有供电设备的电能损耗之和,即构成低压线路的理论线损电量,其线损电量与线路供电量之比百分数,即为线路的理论线损率。 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线损计算中,只计算到用户电能表,用户的用电设备不再参与实际线损计算。但在理论计算中,凡连接在低压线路上的用电设备的电能损耗,均应计算在内。 2低压线路理论线损计算通用公式 △A=NKI pjR dzt×10 式中N——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出口电网结构系数; ①单相两线制照明线路N=2; ②三相三线制动力线路N=3; ③三相四线制混合用电线路N=3.5;

K——负荷曲线形状系数,即考虑负荷曲线变化而采用的对平均电流(I pj)的修正系数,K值按推荐的理论计算值表1选用; 表1负荷曲线形状系数k 值表 最小负荷率 K值0.20.30.4 1.050.5 1.030.6 1.020.7 1.010.8 1.000.8 1.001.0 1.00。2。2。。-3 1.171.09 (最小负荷率a=最小负荷/最大负荷) t——线路月供电时间,h;Rdz——线路导线等值电阻,Ω。 等值电阻可按下式计算: Rdz=ΣN KI zd。 kR k/N×I

zd 式中I zd——配电变压器低压出口实测最大电流,A; 22KI pj——线路首端负荷电流的月平均值,A。可根据以下不同情况计算选用。 ①配电室装有电流表,并有记录的,可直接计算月平均负荷电流值。 ②如装有电流表,但无记录的,可选取代表性时段读取电流值,然后计算平均负荷电流值。 ③如未装电流表时,可选取代表性时段,直接用钳形电流表读取负荷电流值。 ④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无功电能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U pj——线路平均运行电压值,kV,也可近似地用额定电压(Un)代替;AP——线路月有功供电量,kW。h;AQ——线路月无功供电量,kvar。h; t——线路月供电量时间,h。 ⑤如配电室装有有功电能表和功率因数表时,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cosφ pj——线路负荷功率因数的平均值。 3低压接户线的理论线损计算 从低压线路至用户电能表,从电能表到用电器具的连接线称接户线(或下户线),其理论线损电量可按每10m月损耗为0.05kW。h计算,当接户线长度为L 时,月损耗电量为: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方法

电线电缆成本计算 铜电线的成本包括三个部分。 1.铜材的成本 2.PVC(外边料皮)的成本 3.人工的成本 成本的计算方法 铜的成本: 铜重量*铜价格=铜成本 铜的重量=铜的密度(0.0089)*铜丝的体积 铜丝的体积=面积*高度 面积=3.14*半径的平方以BV2。5平方的铜线为例,用千分尺,可量出铜丝的直径,如半径就是1.772 / 2=0.886那面积就=3.14*0.886*0.886 =2.46这个值指的就是平方毫米。之所以BV2.5平方电线。指的就是这个铜丝的截面积是2.5平方毫米。得出了2.46平方,假如这盘电线的长度是100米。那么这盘电线中间铜丝的重量就是2.46*100*0.0089(重量=面积*长度*密度)=2.1894公斤的铜,2.189*今日铜价(73)=159.8元 159.8元就是铜的原材料成本 PVC外面材料的成本 这个细算很麻烦,不过正常情况下,可以用下列方式: 8 10 15 10 14 18

即在国标的情况下,料皮用的少,8元2.5 10元4平方,15元6平方 但在非标的情况下,料皮用的多,10元2.5平方,14元4平方18元6平方那这盘BV2.5所使用的料皮就是8元。 人工成本 生产2平方的约需要2元的人工电费。 那么这盘电线生产出来的总成本就是159.8+8+2=169.8元。 加上点润就是卖价了。 电缆成本计算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d=铜线径G=铜比重N=条数K1=铜线绞入率K2=芯线绞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d=导体外径G=绝缘比重K2=芯线绞入率C=绝缘芯线根数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D=上过程外径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t=包带厚度G=包带比重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铜线径N=条数G=比重Z=绞入率

[资料]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资料]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 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 +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 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 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 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 : BV电线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4平方用丝2.25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5 25平方用丝2.13 35平方用丝2.52 50平方用丝1.83 70平方用丝2.166 95平方用丝2.52 V V电缆 1平方用丝1.14 1.5平方用丝1.38 2.5平方用丝1.78 4平方用丝2.25 6平方用丝2.76 10平方用丝1.34 16平方用丝1.706 25平方用丝2.13 35平方用丝2.52 50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2.52 70平方用丝2.52 95平方用丝

2.52 120平方用丝2.52 150平方用丝2.52 185平方用丝2.52 240平方用丝2.52 300平方用丝2.52 BVR电线 0.5平方用丝0.3 0.75平方用丝0.37 1 平方用丝0.42 1.5平方用丝0.522 2.5 平方用丝0.41 4平方用丝0.51 6平方用丝0.63 电缆载流量表 电缆载流量口决: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 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 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 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 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 变 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大全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大全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一、电线电缆材料用量 铜的重量习惯的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km 1、导体用量:(Kg/Km)=d^2 *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2、绝缘用量:(Kg/Km)=(D^2 - d^2)*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5、缠绕用量:(Kg/Km)= d^2 * * G * N * Z d=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 ( D + d * 2 )) * 目数 /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银;铝;锌;镍;锡;钢;铅;铝箔麦拉;纸;麦拉 ;;;PEF(发泡);;Teflon(FEP);;; 棉布带;PP绳;棉纱线 二、导体之外材料计算公式 1.护套厚度:挤前外径×+1(符合电力电缆,单芯电缆护套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多芯电缆的标称厚度应不小于) 2.在线测量护套厚度: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2π 或护套厚度=(挤护套后的周长—挤护套前的周长)× 3.绝缘厚度最薄点:标称值×90% 4.单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5% 5.多芯护套最薄点:标称值×80% 6.钢丝铠装:根数= {π×(内护套外径+钢丝直径)}÷(钢丝直径×λ) 重量=π×钢丝直径×ρ×L×根数×λ 7.绝缘及护套的重量=π×(挤前外径+厚度)×厚度×L×ρ

电线电缆成本核算标准

电线电缆成本核算标准 电线电缆成本核算公式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核算公式 电线电缆工时核算公式! 这是电缆厂的一位工程师曝光的电线电缆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公式,包括电线电缆成本核算标准,电线电缆成本核算工式,电线电缆材料用量核算工式,电线电缆工时核算工式等信息。电线电缆的日常报价都是按以下工式核算成本再加上合适的利润来对外报价。本资料由金山综合社区综合网络信息为您整理发布。 先看各个电线电缆线材成本核算标准 单价(元/Km)=人工成本+原料成本+水电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包装成本 一、人工成本(C1):人工成本(元/Km)=(D×K÷V÷T÷60÷F÷S)×(1+A)×1000 D:操作员的日薪(元/人日)K:成品中该制程的条数,以LAN Cable为例,芯线制程为8,对绞为4,集合与外被为1; 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S:每人操作台数(台/人)A:间接人工成本(%)二、原料成本(C2):原料成本(元/Km)=U×B×(1+E) U:原料单价(元/Kg)B:原料用量(Kg/ Km)E:制程中原料消耗量(%) 三、水电成本(C3):水电成本(元/Km)=P×T×R×G÷V÷T÷60÷F P:制程中机器的用电量(Kw);T:一天的工时,以12小时计(hr/日);R:用电汇率(元/Kw hr)G:用电比率(%);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四、设备仪器折旧成本(C4):设备仪器折旧成本(元/Km)=H÷(Y×12×25)÷(V×24×60×F)H:设备仪器取得金额(元)Y:设备仪器折旧年数(年);V:制程中机器的线速(M/min)F:制程中机器的操作率(%);备注:检验仪器之V与F参照外被押出机 五、包装成本(C5):包装成本(元/Km)=K÷L×1000 K:包装材料单价(元/个)L:每个包装之线材单长(M/个) 承接电线电缆加工工程一般报价 C=直接材料成本C1+加工成本C2 C1=原材料用量M×原材料单价P1; C2=机时H1×加工单价P2+人时H2×加工单价P3 H1(h/km)=(1/r/60)×1000×N H1=h10+h11+……+h18+h19 (r为线速m/min ; N为电线次数) H2(h/km)=机时H/单个人所开机台数量N H2=h21+h22+…..+h29+h20 则依工序不同而有所不同: 束绞人时h21=束绞机时h11/ 7; 绝缘人时h22=绝缘机时h12/ 1; 对绞人时h23=对绞机时h13/ 7; 缭绕人时h24=缭绕机时h14/ 10; 中被人时h25=中被机时h15/ 1; 返捻人时h26=返捻机时h16/ 6; 立式包带人时h27=立式包带机时h17/ 5; 集合人时h28=集合机时h18/ 2; 编织人时h29=编织机时h19/ 6; 外被人时h20=外被机时h10/ 1. 电线电缆材料用量计算公式

电线电缆常用计算公式

一、导电线芯及裸导体制品 1.圆单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单一材料的圆单线: 截面F=0.25π*d12(mm2) 重量W1=F*r=0.25π*d12*r (kg/km) W1铜=6.982 d12 (kg/km)W1铝=2.121 d12 (kg/km)W1钢=6.126 d12 (kg/km)F—圆单线截面积mm2 W1 --导线重量kg/km d1—圆单线直径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金属线: 1)重量系数法: W2=W1*K W2锡=W1铜*K=6.982d12 *K 2)综合比重法: W2=0.25π*d12*r2 *(r-r1)/(r2-r1) W2—镀层材料重量kg/km K --镀层的重量系数见表1 d2—镀层单线的直径mm r –有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r1—内层材料的比重g/cm3 r2—镀层材料的比重g/cm3 表1. 2.型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裸扁线的截面和重量计算

(1)截面F=a*b - f=a*b-[(2R)2-πR2] = a*b - 0.358 R2 (mm2) (2)周长C=2(a+b) - L=2(a+b)-(8R-2πR) =2(a+b) - 1.72R (mm) (3)重量W1=F*r (kg/km) a—扁线厚度mm b—扁线宽度mm R—扁线的圆角半径mm r—方角一圆角截面的差数mm2 L—方欠与圆角周长的差数mm F—扁线截面积mm2 C—扁线的周长mm r—所用材料比重g/cm3 2)双沟形电车线截面和重量计算 双沟形是车线截面可用作图法分块计算,然后相加而得,或使用求积仪测得。但在计算重量时可用标称截面计算。 (1)铜电车线 W=F*8.89 (kg/km)F—标称截面mm2 (2)铝合金电车线 W=F*r (kg/km) r—铝合金比重g/cm3 (3)钢铝电车线 W=W铜+W铝=F钢*r钢+F铝*r铝(kg/km) (参照电线电缆手册第二册709页表12—5) 3)高压电缆用型线芯重量计算 (1)空心绞合线芯直径D D=D0+2(t z+t弓) (mm) (2)重量 W=(F Z n Z+F弓n弓)*r*K (kg/km) tz、t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D0 —油道直径mm F Z、F弓—Z形及弓形线厚度mm n Z、n弓—Z形及弓形线根数 r —所用材料比重g/cm3K—线芯绞入系数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常用电线电缆价格计算公式 铜的重量习惯的 1.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 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1.25X1.25X3.14=平方数X丝的根数X0.89X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X1.83=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X0.4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不用换算的计算方法:截面积*8.89=kg/km 如120平方毫米计算:120*8.89=1066.8kg/km 1。导体用量:(Kg/Km)=d^2 * 0.7854 * G * N * K1 * K2 * C / d=铜线径 G=铜比重 N=条数 K1=铜线绞入率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2。绝缘用量:(Kg/Km)=(D^2 - d^2)* 0.7854 * G * C * K2 D=绝缘外径 d=导体外径 G=绝缘比重 K2=芯线绞入率 C=绝缘芯线根数 3。外被用量:(Kg/Km)= ( D1^2 - D^2 ) * 0.7854 * G D1=完成外径 D=上过程外径 G=绝缘比重 4。包带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G * Z D=上过程外径 t=包带厚度 G=包带比重 Z=重叠率(1/4Lap = 1.25) 5。缠绕用量:(Kg/Km)= d^2 * 0.7854 * G * N * Z d= 铜线径 N=条数 G=比重 Z=绞入率 6。编织用量:(Kg/Km)= d^2 * 0.7854 * T * N * G / cosθ θ = atan( 2 * 3.1416 * ( D + d * 2 )) * 目数 / 25.4 / T d=编织铜线径 T=锭数 N=每锭条数 G=铜比重 比重:铜-8.89;银-10.50;铝-2.70;锌-7.05;镍-8.90;锡 -7.30;钢-7.80;铅-11.40;铝箔麦拉-1.80;纸-1.35;麦拉-1.37 PVC-1.45;LDPE- 0.92;HDPE-0.96;PEF(发泡)-0.65;FRPE-1.7;Teflon(FEP)2.2;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

电线重量计算公式及每百米电线标准重量一览;如何计算电线平方数? 2009-07-09 10:14 电线重量=导体重量+绝缘重量 导体重量=导体比重×截面积(其中铜导体比重为8.9g/cm3,铝为 2.7g/cm3,截面积一般取标称截面如1.5、2.5、4、6.....等 绝缘层重量=3.14×(挤包前外径绝缘厚度)×绝缘厚度×绝缘料比重(其中PVC绝缘料比重为1.5g/cm3 PE绝缘料比重为0.932g/cm3 )以上公式算出的重量单位均为:千克/千米

二、什么是电线平方数?如何计算电缆平方数? 几平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的一个标称值,几平方是用户根据电线电缆的负荷来选择电线电缆。 电线平方数是装修水电施工中的一个口头用语,常说的几平方电线是没加单位,即平方毫米。 电线的平方实际上标的是电线的横截面积,即电线圆形横截面的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 一般来说,经验载电量是当电网电压是220V时候,每平方电线的经验载电量是一千瓦左右。 铜线每个平方可以载电1-1.5千瓦,铝线每个平方可载电0.6-1千瓦。因此功率为1千瓦的电器只需用一平方的铜线就足够了。 具体到电流,短距送电时一般铜线每平方可载3A到5A的电流。散热条件好取5A/平方毫米,不好取3A/平方毫米。 换算方法: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电线的半径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计算:

电线平方数(平方毫米)=圆周率(3.14)×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 知道电线的平方,计算线直径也是这样,如: 2.5方电线的线直径是:2.5÷ 3.14 = 0.8,再开方得出0.9毫米,因此2.5方线的线直径是:2×0.9毫米=1.8毫米。 知道电线的直径,计算电线的平方也用求圆形面积的公式来计算: 电线的平方=圆周率(3.14)×线直径的平方/4 电缆大小也用平方标称,多股线就是每根导线截面积之和。 电缆截面积的计算公式: 0.7854 ×电线半径(毫米)的平方×股数 如48股(每股电线半径0.2毫米)1.5平方的线: 0.7854 ×(0.2 × 0.2)× 48 = 1.5平方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 (1)线路总电流按每个负载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占该线路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负载点上。 (2)每个负载点的功率因数cos 相同。 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配电线路利用线路参数计算并简化成一个等值损耗电阻。这种方法叫等值电阻法。

线损计算方法

线损计算方法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 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 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 加科学。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2)

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电力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公式: YJV铜芯电力电缆系列价格公式如下:铜的重量X铜价计算:丝经÷2=平方数X丝的根数当时铜价+10%的加工费。 2.橡套电缆的成本价格计算 平方=铜的重量X当时的铜价+橡胶的价格(重量元/斤)=成本价格+10%的加工费 电缆的价格=制造材料成本+固定费用+税收+业务费+利润 制造材料成本=材料成本*(1+材料消耗)(材料成本即为理论计算出来的值) 固定费用根据各个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一般包括生产工资、管理工资、水电费、修理费、折旧费、房租费、运输费用 电力电缆YJV-1KV 3*95+1*70表示:意思就是3根95平方毫米加上一根70平方毫米的电缆压在一条线里面 国标电线电缆的单丝 : BV电线 1平方用丝????? 平方用丝

平方用丝 4平方用丝6平方用丝10平方用丝16平方用丝25平方用丝35平方用丝50平方用丝70平方用丝95平方用丝V V电缆 1平方用丝平方用丝 平方用丝 4平方用丝6平方用丝10平方用丝16平方用丝25平方用丝35平方用丝50平方用丝70平方用丝

95平方用丝 70平方用丝 95平方用丝 120平方用丝 150平方用丝 185平方用丝 240平方用丝 300平方用丝 BVR电线 平方用丝 平方用丝 1 平方用丝 平方用丝 平方用丝 4平方用丝 6平方用丝 ? 电缆载流量表 电缆载流量口决: 估算口诀: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 穿管根数二三四,八七六折满载流。 说明: (1)本节口诀对各种绝缘线(橡皮和塑料绝缘线)的载流量(安全电流)不是直接指出,而是”截面乘上一定的倍数”来表示,通过心算而得。由表5 3可以看出:倍数随截面的增大而减小。 “二点五下乘以九,往上减一顺号走”说的是2.5mm’及以下的各种截面铝芯绝缘线,其载流量约为截面数的9倍。如2.5mm’导线,载流量为 2.5×9=22.5(A)。从4mm’及以上导线的载流量和截面数的倍数关系是顺着线号往上排,倍数逐次减l,即4×8、6×7、10×6、16×5、25×4。 “三十五乘三点五,双双成组减点五”,说的是35mm”的导线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5倍,即35×3.5=122.5(A)。从50mm’及以上的导线,其载流量与截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变为两个两个线号成一组,倍数依次减0.5。即50、70mm’导线的载流量为截面数的3倍; 95、120mm”导线载流量是其截面积数的2.5倍,依次类推。 “条件有变加折算,高温九折铜升级”。上述口诀是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25℃的条件下而定的。若铝芯绝缘线明敷在环境温度长期高于25℃的地区,导线载流量可按上述口诀计算方法算出,然后再打九折即可;当使用的不是铝线而是铜芯绝缘线,它的载流量要比同规格铝线略大一些,可按上述口诀方法算出比铝线加大一个线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