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藏林芝地区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

西藏林芝地区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

西藏林芝地区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
西藏林芝地区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

西藏林芝地区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08 古诗文阅读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19分)

1. (13分) (2020四上·郊区期末) 文言文阅读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面词语。

尝:________ 竞走:________ 信然:________

(2)翻译句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站着不动?在文中找出来。

(4)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 (13分)阅读

徐孺子赏月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①,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②?”徐曰:“不然,譬如③人眼中有瞳子④,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注释:①戏:玩耍,嬉戏。②邪:疑问词,在这里相当于“啊”。③譬如:好比,就好像。④瞳子:眼睛的瞳孔。

(1)结合注释,说一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2)阅读短文,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徐孺子认为月亮特别干净所以明亮。

B . 徐孺子是举瞳孔的例子来反驳对方。

C . 从文中能看出徐孺子观察能力很强。

D . 徐孺子与王戎的特点与年龄都相同。

(3)结合短文,说说徐孺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3. (9分)(2018·珠海)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螳螂捕蝉

(原文)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jiàn)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呜,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译文)

吴王决定去攻打楚国,他对左右的人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吴王的侍从官中有个年轻人想要劝说吴王放弃攻楚的打算,但又不敢直说,就拿着弹弓,带着弹丸,一连三天早晨,在王宫后面的花园里走来走去,露水打湿了衣服,也全不在意。吴王问他:“你这是为什么呢?衣服都被露水打湿了。”少年说:“园中有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停在高高的树上不停地歌唱,饮着露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身后想吃掉它;螳螂屈着身子靠近蝉,想捕捉它,却没想到黄雀就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自己。这三个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它们身后隐伏的祸患。”吴王想了想说:“你讲得很好!”于是放弃了攻打楚国的打算。

——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

(1)对照译文,我能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谏:________

②三旦:________

③善哉:________

(2)年轻人一连三天早晨在花园里走来走去,其目的是()

A . 习惯早晨锻炼。

B . 用弹弓打黄雀。

C . 观察螳螂捕蝉。

D . 引起吴王注意。

(3)根据文章内容,补充填写下面的关系图。

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23分)课外阅读

小草

你别看小草这样(柔弱、软弱),可它永远不会向暴风雨低头。有一天,一阵狂风过后,突如其来地下了一场大雨。风雨过后,我赶紧去看那小草。呀!小草好像被折磨得奄奄一息了,有的歪歪斜斜,有的身子贴地。但我相信,它们是不会在暴风雨下屈服的。果然,小草又慢慢挺直了腰,尽管脸上还带着晶莹的泪珠!它们好像在骄傲地说:“你看,我们是多么顽强啊!”

小草,没有鲜花那么娇艳,没有白杨那么(挺直、挺拔),可是它的生命力是多么(顽强、坚强)!人们说“疾风知劲草”,小草是当之无愧的。

(1)选出括号里用得不当的词语。

1、2、3

(2)风雨过后,“我”为什么赶紧去看小草?

(3)画横线句子采用的修辞方法是()

A . 比喻

B . 拟人

C . 夸张

(4)文中画线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

A . 表示直接引用

B . 表示说的话

C . 表示特定含义

D . 表示否定

(5)把小草和白杨、1相对比,突出了小草生命力的2。

5. (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这里的“子”指的是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________

(3)这三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谈了学习方法,谈了________谈了与人沟通的气度。

6. (12分) (2020五下·未央期末) 用心阅读文章,完成后边问题。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其人弗能应也弗:________⑵不可同世而立立:________

(2)找出下列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

①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②其人弗能应也儿应声答曰。

(3)《自相矛盾》的故事告诫人们什么?

7. (9分)(2019·衡阳)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邻舍有烛而不逮:不给他

B . 衡乃与其佣作:雇佣劳作

C . 而不求偿:报偿

D . 时人畏服之如是:同乡

8. (14分)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结合对古文的理解,把下面句子中画横线的部分换成合适的字词。(填序号)

A.溺

B.故

C.堙

D.少女

①夏天我们在水边玩,要注意安全,防被水淹没事件发生。________

②炎帝的小女儿叫女娃。________

③晶晶生病了,因此今日不能做学校的领操员。________

④乌鸦叼来许多石块,填塞在瓶子里。________

(2)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精卫填海的原因是________,精卫填海的过程是________。(引用原文的话)(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4)下面几则故事中,与“精卫填海”的精神相似的是()

A . 八仙过海

B . 愚公移山

C . 嫦娥奔月

D . 女娲造人

(5)读了这篇神话,你想对精卫说些什么?

9. (6分)课内阅读

司马光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本文选自________。

(2)加点字解释。

庭:________。皆:________。

迸:________。

(3)解释句子意思。

①群儿戏于庭

②光持石击瓮破之

10. (8分)课外阅读。

铁杵磨成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①媪(ǎo):年老的妇人。②杵(chǔ):棒槌。③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

去:________。方:________。

欲:________。还:________。

(2)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还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用“是”与“否”判断下面的划线字是否意思相同?()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________

②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________

(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________

二、诗歌鉴赏 (共13题;共155分)

11. (8分)阅读《暮江吟》,回答问题。

暮江吟①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②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③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1)《暮江吟》描写了四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3)在《暮江吟》中作者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因为他们都是________,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因为他们的形状都是________。这两个贴切的比喻,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形象的描写了江边美丽的月色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心情。

12. (16分)课内阅读。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心中的风雨”指什么?

(2)诗中的“躲”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 (19分) (2020一上·期末)

古诗填空。咏鹅

鹅,鹅,鹅,____项________歌。

________浮绿____,____掌拨清波。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诗中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你还知道表示颜色的词有________。

14. (16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江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1)“________”一词写出了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和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等。

(2)这首诗写了孩子们在________(地点)________(干什么)的欢乐场面。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指的都是孩子。

(3)结合想象,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4)读了这首小诗,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5. (8分)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碧玉:________

绿丝绦: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

②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________

似:________

诗句的意思:________。

(2)诗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里“碧玉”是指________,“绿丝绦”是指________,又把________比作“剪刀”。

16. (9分)默写《泊船瓜洲》,再完成练习。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句意,把“钟山”“瓜洲”和“京口”填到相应的位置上。

(3)作者当时的船停泊在________,________是作者的家乡,山水相隔,可谓路途遥远,但是在作者心里很

近,从“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凸显出诗人强烈的________之情。

17. (7分)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塞下曲

___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________________。

(1)将诗句补充完整。

________,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________。

(2)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8. (9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转溪桥忽见。

(3)词中画线,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_______景象。

(4)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 . 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 . 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5)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19. (4分)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解释下列词语。

①使:________ ②浥:________ ③客舍:________

(2)这首古诗的点睛之笔是:________。

(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 (13分)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1)根据意思写出诗中的词语

指极短的时间。________

江海汇合之处。________

(2)“八月涛声吼地来”是从________(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涨潮退潮)时的景象;“头高数丈触山回” 是从________(视觉听觉)方面来描写的,写了________(涨潮退潮)时的景象。

21. (26分)古诗阅读。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元日》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即农历________,俗称

“________”。

(3)诗中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的仪式,加之太阳灿烂,春风送暖,渲染了一种________的节日气氛。

(4)给诗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字母)

①爆竹声中一岁除()

A.去掉。B.过去。C.表示不计算在内。

②千门万户曈曈日()

A.形容太阳出来后天色渐亮的样子。B.形容太阳落山后天色渐暗的样子。

(5)“总把新桃换旧符”,在今天也就是更换春联。请你写一副对联,愿新的一年会给农民带来吉祥和好运。

22. (14分)古诗词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解释加点的字词。

始:________终:________躬行:________

(2)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与下面()的意思相同。

A .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B .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C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4)陆游告诉儿子读书的两个道理: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3. (6分) (2020五上·滨城期末)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的前两句中,诗人运用________态描写表现了黄四娘家花多,我可以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字中体会出来。通过“千朵万朵”一词可以看出作者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花多。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态描写,其中“________”字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________”字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这富于变化的写法令繁华春景跃然纸上。

参考答案一、文言文阅读 (共10题;共119分)

答案:1-1、

答案:1-2、

答案:1-3、

答案:1-4、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考点:

解析:

答案:3-1、答案:3-2、

答案:3-3、考点:

解析:

答案:4-1、答案:4-2、答案:4-3、答案:4-4、

答案:4-5、考点:

解析:

答案:5-1、答案:5-2、

答案:5-3、考点:

解析:

答案:6-1、

答案:6-2、答案:6-3、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考点:

解析:

答案:8-1、

答案:8-2、答案:8-3、答案:8-4、答案:8-5、考点:

解析:

答案:9-1、

答案:9-2、答案:9-3、

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答案:10-3、答案:10-4、答案:10-5、考点: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