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逆变器屏幕没有显示

逆变器屏幕没有显示

逆变器屏幕没有显示
逆变器屏幕没有显示

1、逆变器屏幕没有显示

故障分析:没有直流输入,逆变器LCD是由直流供电的。

可能原因:

(1)组件电压不够。逆变器工作电压是100V到500V,低于100V时,逆变器不工作。组件电压和太阳能辐照度有关。

(2)PV输入端子接反,PV端子有正负两极,要互相对应,不能和别的组串接反。

(3)直流开关没有合上。

(4)组件串联时,某一个接头没有接好。

(5)有一组件短路,造成其它组串也不能工作。

解决办法:

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电压正常时,总电压是各组件电压之和。如果没有电压,依次检测直流开关,接线端子,电缆接头,组件等是否正常。如果有多路组件,要分开单独接入测试。

如果逆变器是使用一段时间,没有发现原因,则是逆变器硬件电路发生故障,需要联系售后。

2、逆变器不并网

故障分析:逆变器和电网没有连接。

可能原因:

(1)交流开关没有合上。

(2)逆变器交流输出端子没有接上。

(3)接线时,把逆变器输出接线端子上排松动了。

解决办法: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逆变器交流输出电压,在正常情况下,输出端子应该有220V或者380V电压,如果没有,依次检测接线端子是否有松动,交流开关是否闭合,漏电保护开关是否断开。

3、PV过压

故障分析:直流电压过高报警。

可能原因:组件串联数量过多,造成电压超过逆变器的电压。

解决办法:因为组件的温度特性,温度越低,电压越高。单相组串式逆变器输入电压范围是100-500V,建议组串后电压在350-400V之间,三相组串式逆变器输入电压范围是250-800V,建议组串后电压在600-650V之间。在这个电压区间,逆变器效率较高,早晚辐照度低时也可发电,但又不至于电压超出逆变器电压上限,引起报警而停机。

4、隔离故障

故障分析:光伏系统对地绝缘电阻小于2兆欧。

可能原因:太阳能组件,接线盒,直流电缆,逆变器,交流电缆,接线端子等地方有电线对地短路或者绝缘层破坏。PV接线端子和交流接线外壳松动,导致进水。

解决办法:断开电网,逆变器,依次检查各部件电线对地的电阻,找出问题点,并更换。

5、漏电流故障

故障分析:漏电流太大。

解决办法:取下PV阵列输入端,然后检查外围的AC电网。直流端和交流端全部断开,让逆变器停电30分钟以上,如果自己能恢复就继续使用,如果不能恢复,联系售后技术工程师。

6、电网错误

光伏电站运维出现的故障以及解决方法

2、故障分析:电网电压和频率过低或者过高。

解决办法:用万用表测量电网电压和频率,如果超出了,等待电网恢复正常。如果电网正常,则是逆变器检测电路板发电故障,请把直流端和交流端全部断开,让逆变器停电30分钟以上,如果自己能恢复就继续使用,如果不能恢复,就联系售后技术工程师。

7、逆变器硬件故障

分为可恢复故障和不可恢复故障。

故障分析:逆变器电路板,检测电路,功率回路,通讯回路等电路有故障。

解决办法:逆变器出现上述硬件故障,请把直流端和交流端全部断开,让逆变器停电30分钟以上,如果自己能恢复就继续使用,如果不能恢复,就联系售后技术工程师。

8、系统输出功率偏小

达不到理想的输出功率。

可能原因:影响光伏电站输出功率因素很多,包括太阳辐射量,太阳电池组件的倾斜角度,灰尘和阴影阻挡,组件的温度特性等。

因系统配置安装不当造成系统功率偏小。

常见解决办法有:

(1)在安装前,检测每一块组件的功率是否足够。

(2)调整组件的安装角度和朝向。

(3)检查组件是否有阴影和灰尘。

(4)检测组件串联后电压是否在电压范围内,电压过低系统效率会降低。

(5)多路组串安装前,先检查各路组串的开路电压,相差不超过5V,如果发现电压不对,要检查线路和接头。

(6)安装时,可以分批接入,每一组接入时,记录每一组的功率,组串之间功率相差不超过2%。

(7)安装地方通风不畅通,逆变器热量没有及时散播出去,或者直接在阳光下曝露,造成逆变器温度过高。

(8)逆变器有双路MPPT接入,每一路输入功率只有总功率的50%。原则上每一路设计安装功率应该相等,如果只接在一路MPPT端子上,输出功率会减半。

(9)电缆接头接触不良,电缆过长,线径过细,有电压损耗,最后造成功率损耗。

(10)光伏电站并网交流开关容量过小,达不到逆变器输出要求。

9、交流侧过压

电网阻抗过大,光伏发电用户侧消化不了,输送出去时又因阻抗过大,造成逆变器输出侧电压过高,引起逆变器保护关机,或者降额运行。

常见解决办法有:

(1)加大输出电缆,因为电缆越粗,阻抗越低。

(2)逆变器靠近并网点,电缆越短,阻抗越低。

光伏组件是光伏系统中的发电设备,长期在室外恶劣环境中带电工作,这使光伏组件的电学性能和外观受气候条件影响非常大。为了确保光伏组件正常稳定高效的运行,必须将光伏组件的运维列为光伏电站运维的重中之重。

目前光伏电站普遍采取了组件清洗的方式,然而仅仅是组件清洗并不能解决组件所存在的其他问题,如今日主题:短板效应。

短板效应是指组串的发电总功率不是取决于组串里最好的组件,而是取决于组串里最差的组件,即劣势决定优势。

HT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包含权威检测机构提供的数据),发现在由20块组件组成的组串里,由于其中一块组件的功率下降,导致整个组串的总功率下降了10%,损失之大可想而知!

对于如上所述的组串需对组件逐个进行I-V测试,一步步找出不合格的组件。这对电站运维来说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因此HT提出以下建议:

1、工程安装阶段对进场的组件测试抽检,确保组件未在运输及搬运等过程中造成损坏,并尽量在同一组串中安装同品牌同批次组件。

2、发现阵列或组串功率下降时,先进行热斑测试,优先找出不合格组件。

3、选用测试准确,轻便易安装拆卸的I-V曲线测试仪。

4、培养技术娴熟的现场运维人员。

HT推出的便携式I-V曲线测试仪,测试精准可靠,现场连线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方便携带,非常适合光伏电站现场运维,受到广大检测机构,研究院及光伏电站业主的青睐。

光伏电站日常维护7大要点

1、组件和支架的维护

(1)光伏组件表面应保持清洁,应使用干燥或潮湿的柔软洁净的布料擦拭光伏组件,严禁使用腐蚀性溶剂或硬物擦拭光伏组件。应在辐照度低于200W/㎡的情况下清洁光伏组件,不宜使用与组件温差较大的液体清洗组件。

(2)光伏组件应定期检查,若发现下列问题应立即调整或更换光伏组件。

——光伏组件存在玻璃粉碎、背板灼焦、明显的颜色变化;

——光伏组件中存在与组件边缘或任何电路之间形成连通通道的气泡;

——光伏组件接线盒变形、扭曲、开裂或烧毁,接线端子无法良好接触。

(3)光伏组件上的带电警告标识不得丢失。

(4)使用金属边框的光伏组件,边框和支架应结合良好,两者之间接触电阻不大于4Ω,边框必须牢固接地。

(5)在无阴影遮挡条件下工作时,在太阳辐照度为500W/㎡以上,风速不大于2m/s的条件下,同一光伏组件外表面(电池正上方区域)温度差异应小于20℃。装机容量大于50kWp

的光伏电站,应配备红外线热像仪,检测光伏组件外表面温度差异。

(6)使用直流钳型电流表在太阳辐射强度基本一致的条件下测量接入同一个直流汇流箱的各光伏组件串的输入电流,其偏差应不超过5%。

(7)支架的所有螺栓、焊缝和支架连接应牢固可靠,表面的防腐涂层不应出现开裂和脱落现象,否则应及时不刷。

2、汇流箱的维护

(1)直流汇流箱不得存在变形、锈蚀、漏水、积灰现象,箱体外表面的安全警示标识应完整无破损,箱体上的防水锁启闭应灵活。

(2)直流汇流箱内各个接线端子不应出现松动、锈蚀现象。

(3)直流汇流箱内的高压直流熔丝的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

(4)直流输出母线的正极对地、负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兆欧。

(5)直流输出母线端配备的直流断路器,其分断功能应灵活、可靠。

(6)直流汇流箱内防雷器应有效。

3、直流配电柜的维护

(1)直流配电柜不得存在变形、锈蚀、漏水、积灰现象,箱体外表面的安全警示标识应完整无破损,箱体上的防水锁开启应灵活。

(2)直流配电柜内各个接线端子不应出现松动、锈蚀现象。

(3)直流输出母线的正极对地、负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应大于2兆欧。

(4)直流配电柜的直流输入接口与汇流箱的连接应稳定可靠。

(5)直流配电柜的直流输出与并网主机直流输入处的连接应稳定可靠。

(6)直流配电柜的直流断路器动作应灵活,性能应稳定可靠。

(7)直流母线输出侧配置的防雷器应有效。

4、逆变器的维护

(1)逆变器结构和电气连接应保持完整,不应存在锈蚀、积灰等现象,散热环境应良好,逆变器运行时不应有较大振动和异常噪声。

(2)逆变器上的警示标识应完整无破损。

(3)逆变器中模块、电抗器、变压器的散热风扇根据温度自行启动和停止的功能应正常,散热风扇运行时不应有较大振动及异常噪音,如有异常情况应断电检查。(4)定期将交流输出侧(网侧)断路器断开一次,逆变器应立即停止向电网馈电。

(5)逆变器中直流母线电容温度过高或超过使用年限,应及时更换。

5、交流配电柜的维护

(1)确保配电柜的金属架与基础型钢应用镀锌螺栓完好连接,且防松零件齐全。

(2)配电柜标明被控设备编号、名称或操作位置的标识器件应完整,编号应清晰、工整。

(3)母线接头应连接紧密,无变形,无放电变黑痕迹,绝缘无松动和损坏,紧固联接螺栓无生锈。

(4)手车、抽出式成套配电柜推拉应灵活,无卡阻碰撞现象,动静头与静触头的中心线应一致,且触头接触紧密。

(5)配电柜中开关、主触点无烧熔痕迹,灭弧罩无烧黑和损坏,紧固各接线螺丝,清洁柜内灰尘。

(6)把各分开关柜从抽屉中取出,紧固各接线端子。检查电流互感器、电流表、电度表的安装和接线,手柄操作机构应灵活可靠性,紧固断路器进出线,清洁开关柜内和配电柜后面引出线处的灰尘。

(7)低压电器发热物件散热应良好,切换压板应解除良好,信号回路的信号灯、按钮、光字牌、电铃、电筒、事故电钟等动作和信号显示应准确。

(8)检验柜、屏、台、箱、盘间线路的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馈电线路必须大于0.5MΩ,二次回路必须大于1MΩ。

6、变压器维护

(1)变压器的温度计应完好,油温应正常,储油柜的油位应与环境温度相对应,各部位无渗、漏油。每台变压器负荷大小、冷却条件及季节可能不同,运行中的变压器不能单纯以上层油温不超过允许值为依据,还应根据以往运行经验及在上述情况下与上次的油温比较。

(2)套管油位应正常,套管外部无破损裂纹、无严重油污、无放电痕迹及其他异常现象,油质应为透明、微带黄色,由此可判断油质的好坏。油面应符合周围温度的标准线,如油面过低应检查变压器是否漏油等。油面过高应检查冷却装置的使用情况,是否有内部故障。

(3)变压器音响应正常,正常运行时一般有均匀的嗡嗡电磁声。如声音有所异常,应细心检查,作出正确判断,并立即进行处理。

(4)变压器引线应无断股,接头应无过热变色或示温片熔化(变色)现象,呼吸器应完好,矽胶变色程度不应超过3/4。

(5)有励磁调压分接开关的分接位置及电源指示应正常,瓦斯继电器内应无气体,变压器外壳接地、铁芯接地应完好等。

(6)恶劣天气时,应重点进行特殊检查。大风时,检查引线有无剧烈摆动,弧垂是否足够,变压器顶盖、套管引线处应无杂物,大雪天,各部触点在落雪后,不应立即熔化或有放电现象。大雾天,各部有无火花放电现象等等。

7、电缆的维护

(1)电缆不应在过负荷的状态下运行,电缆的铅包不应出现膨胀、龟裂现象。

(2)电缆在进出设备处的部位应封堵完好,不应存在直径大于10㎜的孔洞,否则用防火堵泥墙封堵。

(3)在电缆对设备外壳压力、拉力过大部位,电缆的支撑点应完好。

(4)电缆保护钢管口不应有穿孔、裂缝和显著的凹凸不平,内壁应光滑,金属电缆管不应有严重锈蚀,不应有毛刺、硬物、垃圾,如有毛刺,锉光后用电缆外套包裹并扎紧。

(5)应及时清理室外电缆井内的堆积物、垃圾,如电缆外皮损坏,应进行处理。

(6)检查室内电缆明沟时,要防止损坏电缆,确保支架接地与沟内散热良好。

(7)直埋电缆线路沿线的标桩应完好无损,路径附近地面无挖掘,确保沿路径地面上无堆放重物、建材及临时设施,无腐蚀性物质排泄,确保室外露地面电缆保护设施完好。

(8)确保电缆沟或电缆井的盖板完好无缺,沟道中不应有积水或杂物,确保沟内支架应牢固、有无锈蚀、松动现象,铠装电缆外皮及铠装不应有严重锈蚀。

(9)多根并列敷设的电缆,应检查电流分配和电缆外皮的温度,防止因接触不良而引起电缆烧坏连接点。

(10)确保电缆终端头接地良好,绝缘套管完好、清洁、无闪络放电痕迹,确保电缆相色应明显。

光伏逆变电源系统的设计(1)

0 引言 随着能源消费的增长、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人类环保意识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且无污染的新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高效无污染的绿色新能源,一种未来常规能源的替代品,尤其受到人们的重视。太阳能的直接应用主要有光热转换、光电转换和光化学转换三种形式,光电转换(即光伏技术)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 1 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电路设计 光伏系统的总体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的总体框图 由图1可知,整个系统包含充电和逆变两个主要环节。太阳电池是本系统赖以工作的基础,它的效率直接决定系统的效率。 1.1 充电控制部分 1.1.1 太阳电池的工作特性 太阳电池作为光伏系统的基础,其工作特性,包括工作电压和电流与日照、太阳电池温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图2、图3分别给出了太阳电池温度在25℃时,工作电压、电流和日照的关系曲线及太阳电池的输出功率和日照(S)、U之间的曲线。 从图2可以看出,曲线上任一点处的功率为P=UI,其值除和U、I有关外,还与日照(S)、太阳电池温度等有关。由图3进一步可知,由于太阳电池的工作效率等于输出功率与投射到太阳电池面积上的功率之比,为了提高本系统的工作效率,必须尽可能地使太阳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点处,这样就可以以功率尽可能小的太阳电池获得最多的功率输出。在图2和图3中,A、B、C、D、E点分别对应不同日照时的最大功率点。

图2 工作电压、电流和日照关系曲线 图3 输出功率和日照关系曲线 1.1.2 太阳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 由图1可知,系统首先采用太阳电池阵列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以化学能的形式将太阳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在这个过程中,通常采用自寻最优控制方式使太阳电池在最大功率点处工作。整个控制过程可以分解成两个阶段进行: 1)确定出太阳电池工作在最大功率点时的输出电压值Uref; 2)改变太阳电池对蓄电池的充电电流使太阳电池的输出电压稳定在Uref。 这两个阶段是由控制电路通过检测太阳电池的输出电压和电流,采用逐次比较法来实现的。 1.2 逆变器设计 1.2.1 逆变电路设计 正弦波逆变环节采用单相全桥电路,用IGBT作逆变电路的功率器件。IGBT 是电压控制型器件,它集功率MOSFET和双极型晶体管的优点于一体,具有驱动电路简单、电压和电流容量大、工作频率高、开关损耗低、安全工作区大、工作可

逆变器的驱动

逆变器的驱动 1、驱动电路的基本任务 驱动电路是主电路与控制电路之间的接口电路。驱动电路的基本任务是将信息电子电路传来的信号转换为加在器件控制回路中的电压或者电流。 2、驱动电路的要求 ①具有一定的功率,使器件能够可靠地开通或关断。 ②具有尽可能短的开关时间和尽可能小的开关损耗。 ③具有电气隔离环节,一般采用光隔离或磁隔离。 ④工作可靠。 3、驱动电路的分类 按照驱动电路加在电力电子器件控制端和公共端之间信号的性质,可以将电力电子器件分为电流驱动型和电压驱动型两类。驱动电路具体形式可为分立元件的,但目前的趋势是采用专用集成驱动电路。驱动电路常称为触发电路。 4、典型全控型器件的驱动电路 输入正负电源VCC; 电气隔离环节:光耦; 电压放大环节:运算放大器A; 功率放大环节:推挽电路V2、V3;

■电压驱动型器件的驱动电路 ◆电力MOSFET和IGBT是电压驱动型器件。 ◆为快速建立驱动电压,要求驱动电路具有较小的输出电阻。 ◆使电力MOSFET开通的栅源极间驱动电压一般取10~15V,使IGBT开通的栅射极间驱动电压一般取15 ~ 20V。 ◆关断时施加一定幅值的负驱动电压(一般取-5 ~ -15V)有利于减小关断时间和关断损耗。 ◆在栅极串入一只低值电阻(数十欧左右)可以减小寄生振荡,该电阻阻值应随被驱动器件电流额定值的增大而减小。 ◆电力MOSFET ?包括电气隔离和晶体管放大电路两部分;当无输入信号时高速放大器A输出负电平,V3导通输出负驱动电压,当有输入信号时A输出正电平,V2导通输出正驱动电压。 5、MOSFET和IGBT的集成驱动芯片 TLP250; IR2110; IR2130HCPL-316; EXB841; 中国落木源电子的系列产品;

毕业论文DCAC逆变器的设计

1 绪论 (1) 1.1 DC/AC逆变器的基本概念 (2) 1.2 逆变器的分类和用途 (3) 1.2.1 逆变器的基本分类 (3) 1.2.2 逆变器的用途 (4) 1.3 DC/AC逆变器的发展背景和发展方向 (4) 1.3.1 DC/AC逆变器的发展背景 (4) 1.3.2 DC/AC逆变器的发展方向 (5) 2 逆变器的主电路研究 (6) 2.1逆变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6) 2.2 SPWM波的生成原理及控制方法分析 (6) 2.2.1 PWM控制的理论基础 (7) 2.2.2 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8) 2.3 逆变器的主电路分析 (10) 2.3.1 低频环节逆变技术逆变器 (10) 2.3.2 高频环节逆变技术 (13) 3 小功率光伏并网系统的逆变器设计 (15) 3.1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5) 3.1.1 国外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 (15) 3.1.2 国内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 (16) 3.2 并网逆变器的拓扑 (16) 3.2.1低频环节并网逆变 (17) 3.2.2 高频环节并网逆变 (18) 3.2.3非隔离型并网逆变 (18) 3.3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19) 3.3.1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 (19) 3.3.2系统控制方案 (20) 3.3.3 TMS320F240软件控制流程 (25) 3.3.4系统保护 (26) 4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28) 4.1 输出控制方式 (28) 4.2 输出电压控制策略 (28) 4.3 输出电流控制策略 (29) 4.4 控制策略的选择和参考电流的确定 (30) 5总结 (32) 1 绪论

-逆变器输出滤波器计算-

输出滤波器的计算 一、滤波器选择的部分指标 (1)逆变电源的空载损耗是逆变电源的重要指标之一。空载损耗与空载时滤波器的输入电流有关,电流越大,损耗越大,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滤波器的输入电流越大,逆变开关器件上的电流越大,逆变器的损耗就越大;另一方面,空载时滤波器的输入电流也流过电抗器及电容器,电流增大也会使电抗器及电容器的损耗增大。所以从限制空载电流的角度来讲,空载时滤波器的输入电流不能太大。一般的,空载时滤波器的输入基波电流不能超过逆变电源的额定输出电流的30%。 设I m 表示空载时输入滤波器的输入基波电流的有效值,U 0表示输出电压基波的有效值,Wo 为基波角 频率, 则由图1可得: 00Im CU ω= (1) 有上式可知,空载时滤波器输入基波电流的大小与C 成正比。所以从限制逆变电源空载损耗的角度来讲,LC 滤波器的电容之不能太大。 (2)逆变电源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指标 逆变电源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是衡量逆变电源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非线性负载之所以会引起逆变电源输出电压波形的畸变,是因为非线性负载时一种谐波电流源,它产生的谐波电流在逆变电源输出阻抗上产生谐波压降,从而引起输出电压波形畸变。可见逆变电源的输出阻抗直接关系着逆变电源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输出阻抗越小,逆变电源的输出阻抗直接关系着逆变电源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输出阻抗越小,逆变电源对非线性负载适应性越好。 开环时逆变电源的输出阻抗就是LC 滤波器的输出阻抗,根据公式LC L Z 201ωω?= (2)

在L 、C 乘积恒定时,L 越小,则输出阻抗值越小。 当逆变电源采用电容电流及电压瞬时值反馈控制方案时,可以得到和开环时相同的结论。 综上说述可以得到以下两点结论: 1)在L 、C 之积恒定时,L 越小,逆变电源的输出阻抗越小,逆变电源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越好; 2)L 越小,越不容易出现过调制,逆变电源对非线性负载的适应性越好。、 (3)在采用同步调制控制方式的逆变电源中,频率为(2ωs -ω0)的谐波是逆变器输出PWM 波中复制最高的谐波,它对输出电压的波形影响最大。输出电压中,只要频率为(2ωs -ω0)的谐波符合要求,则其他高次谐波含量均能符合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设计LC 滤波器是,只需考虑滤波器对(2ωs -ω0)频率谐波的衰减。 二、输出LC 滤波器的计算 2.1综述 一般说来,空载与负载相比,空载时电压中的频率(2ωs -ω0)的谐波含量是最大的,根据公式: )(*)1(1*2)2(1222200απββπωωJ N Q N b HF s ++=? (3) 式中C L R Q L //=;00/)2(ωωω?=s N ;LC 20ωβ=;E U b /20=;2 2)1(/ββα?+=Q b ;)(1απJ 为1阶的Besset 函数,计算比较繁琐。 空载时,)2(00ωω?s HF 可表示为: )(*11*2)2(1 200απβπωωJ N b HF s ?=? (4) 式中:00/)2(ωωω?=s N ;LC 20ωβ=;E U b /20=;βα?=1b 。 对式(4)进行分析,可得空载时)2(00ωω?s HF 的特性如下: a ,当逆变电源输入电压增大时,输出电压中的频率为 )2(0ωω?s 的谐波的谐波含量将增大。

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方案与实现

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电动汽车的运行与普通汽车有许多不同, 需要设计安装大量专用辅助设备, 且要求辅助设备结构简单、运行稳定、运行成本低。文章描述了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特殊应用环境和工作要求, 提出一种设计思路, 并分别从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两方面介绍系统的构成。关键词: 逆变器SA 4828 芯片脉宽调制CAN 总线 1 引言 目前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发展日新月异, 车辆主动力单元采用的电机和驱动方式各有特色, 但在车用辅助电机的选择上却观点一致, 即充分利用电动车直流母线电压高(通常为300~600 V ) 的特点, 利用辅助逆变器将直流变成三相交流电驱动交流异步电机, 为车上的刹车气泵、液压助力泵、空调压缩机等设备提供动力。在大型电动车上, 驱动这些设备的电机功率在3~10 kW 之间, 采用交流电机可以比同等直流电机成本更低、体积更小、重量更轻, 而且运行噪音小、维护量大大降低。电动车的发展在国外已经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而国内仍处于开发样车阶段, 多数研发单位只是将通用变频器进行简单改装后作为辅助逆变电源投入使用。这样不仅成本较高, 不能完全适应电动车的实际运行需要, 也不具备CAN 总线通讯能力, 无法参与整车系统的数据通讯。新公布的国家“863 计划”关于电动车发展规划中已经明确规定: 新申报的电动车开发项目必须采用基于CAN 总线的整车通讯控制系统。因此辅助逆变器在提供三相交流电源功能的同时, 系统必须具有CAN 总线通讯接口, 以便参与整车系统的控制。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的运行环境和负载特点, 简化系统硬件结构, 确保设备运行稳定。从直流输入来看, 电动车动力电池电压有一定的波动范围, 在电量充足时每个电池单体的电压可以达到 1. 45 V 或更高, 随着使用过程中能量的不断输出, 电压会逐渐降低, 达到 1. 2 V 甚至更低。由280 节单体串联成的电池组, 其母线电压通常会在400~330 V 之间浮动, 变化率高达21. 2%。因此逆变器必须能够适应较宽范围内的电压浮动。同时, 作为电源设备, 这种辅助逆变器不仅可以驱动各种三相交流电机, 还可以作为车上的工频电源, 为更多的车载设备服务。因此, 设计开发一种专用的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 不仅可适应电动车直流母线电压浮动大的特点, 还可以参与整车控制, 提高系统运行效率、节约能源。 2 系统整体构成设计 完成辅助逆变器的设计必须从其输入?输出要求出发, 做到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在系统结构上可以将电动车用辅助逆变器按功能分为4 个部分, 如图 1 所示。

正弦波逆变器驱动芯片介绍

光伏逆变器600W正弦波逆变器制作详解 自从公布了1KW正弦波逆变器的制作过程后,有不少朋友来信息,提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多都是象我这样的初学者。为此,我又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制作了这台600W的正弦波逆变器,该机有如下特点: 1.SPWM的驱动核心采用了单片机SPWM芯片,TDS2285,所以,SPWM驱动部分相对纯硬件来讲,比较简单,制作完成后要调试的东西很少,所以,比较容易成功。 2.所有的PCB全部采用了单面板,便于大家制作,因为,很多爱好者都会自已做单面的PCB,有的用感光法,有点用热转印法,等等,这样,就不用麻烦PCB厂家了,自已在家里就可以做出来,当然,主要的目的是省钱,现在的PCB厂家太牛了,有点若不起(我是万不得已才去找PCB 厂家的)。 3.该机所有的元件及材料都可以在淘宝网上买到,有了网购真的很方便,快递送到家,你要什么有什么。 如果PCB没有做错,如果元器件没有问题,如果你对逆变器有一定的基

础,我老寿包你制作成功,当然,里面有很多东西要自已动手做的,可以尽享自已动手的乐趣。 4.功率只有600W,一般说来,功率小点容易成功,既可以做实验也有一定的实用性。 下面是样机的照片和工作波形:

一、电路原理: 该逆变器分为四大部分,每一部分做一块PCB板。分别是“功率主板”;“SPWM驱动板”;“DC-DC驱动板”;“保护板”。 1.功率主板: 功率主板包括了DC-DC推挽升压和H桥逆变两大部分。 该机的BT电压为12V,满功率时,前级工作电流可以达到55A以上,DC-DC升压部分用了一对190N08,这种247封装的牛管,只要散热做到

逆变器毕业设计成果

毕业设计成果(产品、作品、方案) 设计题目: 智能逆变器的设计与制作 二级学院航空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航空电子信息技术 班级航电1303班 学号 201300023036 姓名唐震 指导老师宋烨 二Ο一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设计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设计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年月日

目录 摘要 (3) 1. 设计任务和设计思路 (4) 1.1 设计意义 (4) 1.2 设计要求 (4) 1.3 设计思路 (4) 1.4 方案选择 (4) 2. 硬件原理及其电路设计 (6) 2.1 CC-PWM变换器的基本原理 (6) 2.2 CC-PWM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7) 2.3 CC-PWM逆变器的主要控制方法 (9) 2.3.1 滞环电流控制方法 (9) 2.3.2 线性电流控制方法 (9) 2.3.3预测电流控制方法 (10) 2.4 改进型CC-PWM滞环电流控制器设计 (11) 2.4.1 正弦环宽滞环电流控制方案 (11) 2.5 模糊变环宽滞电流控制方案 (11) 2.6 模糊自整定PI控制器设计 (12) 2.6.1 控制方案 (12) 2.6.2 控制器设计 (13) 2.7 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推理自整定PI控制器设计 (13) 2.7.1 控制方案 (14) 2.7.2 控制器设计 (14) 3.电路的制作 (15) 3.1 元器件的选择 (15) 3.1.1 GTR电力晶体管 (15) 3.1.2 MOSFET (15) 3.1.3 通态电阻 (15) 3.1.4 热阻 (16) 3.1.5 输入电容 (16) 3.1.6栅极驱动电压 (16) 3.2 元器件的焊接 (16) 3.2.1 焊接要点 (16) 3.2.2 注意事项 (17) 3.3 电路调试 (17) 3.3.1 检测各个参数点 (17) 3.4成品展示 (18) 设计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车载逆变器设计毕业设计

摘要 车载逆变器就是一种能把汽车上12V直流电转化为220V/50Hz 交流电的电子装置,是常用的车用电子用品。在日常生活中逆变器的应用也很广泛,比如笔记本电脑、录像机和一些电动工具等。 本文重点对车载逆变器进行研究。将逆变器分为逆变电路,控制系统和滤波电路三个主要部分。 逆变桥采用三相全桥逆变电路,为了简化整个逆变主电路的设计,逆变电路采用了将IGBT单元;驱动电路;保护电路等结合在一起的IPM。控制系统由控制调节器,矫正环节和时间比例控制及脉冲形成环节构成。 本设计具有灵活方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基本能够满足实践需求。而且本设计采用高频逆变方式,具有噪声降低、反应速度提高以及电路调整灵活的优点。设计符合逆变电源小型化、轻量化、高频化以及高可靠性、低噪声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车载逆变器脉冲调宽保护电路正弦波SG3525A

Abstract 12V DC car inverter can the car into 220V/50Hz AC electronic devices, commonly used in car electronic equipment. Inverter application in daily life is very broad, such as laptop computers, video recorders, and some electric tools. The design of the invert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main parts: the power stage circuit,control system and filtering circuit. Control system consists of PWM generating circuit,compensative circuit,and control regulator. This design has a flexible,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features, and can basically meet the practice needs. And the design of high frequency inverter with noise reduction, response speed and the circuit to adjust the flexible advantages. Designed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iniaturization of the power inverter, lightweight, high-frequency and high reliability, low noise. Keywords:car inverter pulse, width modulated, protection, circuit sine wave, SG3525A

光伏逆变器概述(完整版)

光伏逆变器概述 工作原理及特点 工作原理: 逆变装置的核心,是逆变开关电路,简称为逆变电路。该电路通过电力电子开关的导通与关断,来完成逆变的功能。 特点: (1)要求具有较高的效率。 由于目前太阳能电池的价格偏高,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电池,提高系统效率,必须设法提高逆变器的效率。 (2)要求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目前光伏电站系统主要用于边远地区,许多电站无人值守和维护,这就要求逆变器有合理的电路结构,严格的元器件筛选,并要求逆变器具备各种保护功能,如:输入直流极性接反保护、交流输出短路保护、过热、过载保护等。 (3)要求输入电压有较宽的适应范围。 由于太阳能电池的端电压随负载和日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当蓄电池老化时其端电压的变化范围很大,如12V的蓄电池,其端电压可能在10V~16V之间变化,这就要求逆变器在较大的直流输入电压范围内保证正常工作。 光伏逆变器分类 有关逆变器分类的方法很多,例如:根据逆变器输出交流电压的相数,可分为单相逆变器和三相逆变器;根据逆变器使用的半导体器件类型不同,又可分为晶体管逆变器、晶闸管逆变器及可关断晶闸管逆变器等。根据逆变器线路原理的不同,还可分为自激振荡型逆变器、阶梯波叠加型逆变器和脉宽调制型逆变器等。根据应用在并网系统还是离网系统中又可以分为并网逆变器和离网逆变器。为了便于光电用户选用逆变器,这里仅以逆变器适用场合的不同进行分类。

1、集中型逆变器 集中逆变技术是若干个并行的光伏组串被连到同一台集中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一般功率大的使用三相的IGB T功率模块,功率较小的使用场效应晶体管,同时使用DSP转换控制器来改善所产出电能的质量,使它非常接近于正弦波电流,一般用于大型光伏发电站(>10kW)的系统中。最大特点是系统的功率高,成本低,但由于不同光伏组串的输出电压、电流往往不完全匹配(特别是光伏组串因多云、树荫、污渍等原因被部分遮挡时),采用集中逆变的方式会导致逆变过程的效率降低和电户能的下降。同时整个光伏系统的发电可靠性受某一光伏单元组工作状态不良的影响。最新的研究方向是运用空间矢量的调制控制以及开发新的逆变器的拓扑连接,以获得部分负载情况下的高效率。 2、组串型逆变器 组串逆变器是基于模块化概念基础上的,每个光伏组串(1-5kw)通过一个逆变器,在直流端具有最大功率峰值跟踪,在交流端并联并网,已成为现在国际市场上最流行的逆变器。 许多大型光伏电厂使用组串逆变器。优点是不受组串间模块差异和遮影的影响,同时减少了光伏组件最佳工作点与逆变器不匹配的情况,从而增加了发电量。技术上的这些优势不仅降低了系统成本,也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在组串间引人"主-从"的概念,使得系统在单串电能不能使单个逆变器工作的情况下,将几组光伏组串联系在一起,让其中一个或几个工作,从而产出更多的电能。 最新的概念为几个逆变器相互组成一个"团队"来代替"主-从"的概念,使得系统的可靠性又进了一步。目前,无变压器式组串逆变器已占了主导地位。 3、微型逆变器 在传统的PV系统中,每一路组串型逆变器的直流输入端,会由10块左右光伏电池板串联接入。当10块串联的电池板中,若有一块不能良好工作,则这一串都会受到影响。若逆变器多路输入使用同一个MPPT,那么各路输入也都会受到影响,大幅降低发电效率。在实际应用中,云彩,树木,烟囱,动物,灰尘,冰雪等各种遮挡因素都会引起上述因素,情况非常普遍。而在微型逆变器的PV系统中,每一块电池板分别接入一台微型逆变器,当电池板中有一块不能良好工作,则只有这一块都会受到影响。其他光伏板都将在最佳工作状态运行,使得系统总体效率更高,发电量更大。在实际应用中,若组串型逆变器出现故障,则会引起几千瓦的电池板不能发挥作用,而微型逆变器故障造成的影响相当之小。 4、功率优化器 太阳能发电系统加装功率优化器(Optimizer)可大幅提升转换效率,并将逆变器(Inverter)功能化繁为简降低成本。为实现智慧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装置功率优化器可确实让每一个太阳能电池发挥最佳效能,并随时监控电池耗损状态。功率优化器是介于发电系统与逆变器之间的装置,主要任务是替代逆变器原本的最佳功率点追踪功能。功率优化器藉由将线路简化以及单一太阳能电池即对应一个功率优化器等方式,以类比式进行极为快速的最佳功率

三相PWM逆变器的设计_毕业设计

湖南文理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三相PWM逆变器的设计 课程名称: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专业班级:自动化10102班

摘要 本次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为三相PWM逆变器的设计。设计过程从原理分析、元器件的选取,到方案的确定以及Matlab仿真等,巩固了理论知识,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将按照设计思路对过程进行剖析,并进行相应的原理讲解,包括逆变电路的理论基础以及Matlab仿真软件的简介、运用等,此外,还会清晰的介绍各个环节的设计,比如触发电路、控制电路、主电路等,其中部分电路的绘制采用Proteus软件,最后结合Matlab Simulink仿真,建立了三相全控桥式电压源型逆变电路的仿真模型,进而通过软件得到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 关键词:三相PWM 逆变电路Matlab 仿真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design subject requirements for the design of the three-phase PWM inverter. Design process from the principle of analysis, selection of components, to scheme and the Mat-lab simulation, etc., to consolidate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basic meet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This article will be carried ou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sign of process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inciples, including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the inverter circuit and introduction, using Matlab simulation software, etc., in addition, will also clearly introduces the design of every link, such as trigger circuit, control circuit, main circuit, etc., some of the drawing of the circuit using Proteus software, finally combined with Matlab Simulink, established a three-phase fully-controlled bridge voltage source type inverter circuit simulation model, and then through the software to get the ideal results. Keywords: Matlab simulation, three-phase ,PWM, inverter circuit

带LCL输出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第31卷第12期中国电机工程学报V ol.31 No.12 Apr.25, 2011 34 2011年4月25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2011 Chin.Soc.for Elec.Eng. 文章编号:0258-8013 (2011) 12-0034-06 中图分类号:TM 85 文献标志码:A 学科分类号:470?40 带LCL输出滤波器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王要强,吴凤江,孙力,段建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1) Control Strategy for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ith an LCL Output Filter WANG Yaoqiang, WU Fengjiang, SUN Li, DUAN Jiandong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01, Heilongjiang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The grid-connected inverter with LCL output filter is a third-order and multi-variable system, claiming a higher demands to th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iming at this, a grid-connected inverter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inverter-side current closed-loop and capacitor current feed-forward was proposed, controling the grid-side current indirectly through the inverter-side current. With the proposed control strategy, system stability and unity power factor are ensured, at the same time, no additional sensors are needed, making equipment costs reduced and reliability enhanced. Effectiveness and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strategy are validated by both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 results. KEY WORDS: grid-connected inverter; LCL filter; system stability; power factor; current estimation 摘要:并网逆变器用LCL输出滤波器是一个三阶多变量系统,给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逆变器侧电流闭环和电容电流前馈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通过逆变器侧电流间接控制并网电流。该控制策略能够保证系统稳定和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并且整个控制过程无需增加额外的传感器,降低了系统成本,增强了系统可靠性。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提出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系统稳定性;功率因数;电流估计 0 引言 随着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并网发电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经成为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1-3]。并网逆变器作为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的核心装置,直接影响到整个并网发电系统的性能,近年来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4-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477009)。 Project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0477009). 并网逆变器传统上采用L滤波器来抑制并网电流中由功率器件通断引入的高次谐波[7-11],然而,随着逆变器功率等级的提高,特别是在中高功率应用场合,为降低功率器件的应力和损耗,一般选取较低的开关频率,致使网侧电流中的谐波含量增加。要使并网电流满足同样的谐波标准将需要一个较大的电感值。电感值的增加不仅会使网侧电流变化率下降,系统动态性能降低,还会带来体积过大、成本过高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用LCL 滤波器代替L滤波器成为近年来相当有吸引力的解决方案[12-16]。LCL滤波器的阻抗值与流过的电流频率成反比,频率越高,阻抗越小,因此对电流高次谐波有更强的抑制能力。为此,在相同的谐波标准下LCL滤波器的应用可以降低总的电感取值,在大中功率应用场合,其优势尤为明显。但是,LCL滤波器是一个三阶多变量系统,给控制系统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直接采用典型的并网电流闭环的控制策略,系统是不稳定,的且不利于功率开关的保护[17]。文献[13]忽略滤波电容支路的影响,认为网侧电流和逆变器侧电流近似相等,采取逆变器侧电流闭环的控制策略,该策略易于系统稳定,且可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功率开关,但电容支路的分流作用会使得系统功率因数降低。文献[16]提出采用逆变器侧电流和网侧电流加权平均值闭环的控制策略,系统稳定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功率因数,然而加权平均电流和并网电流之间仍有相角差,并未彻底解决功率因数降低的问题。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逆变器侧电流闭环和电容电流前馈的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利用逆变器侧电流间接控制并网电流。电容电流通过估算获得,减少了电流传感器的数量,节约了系统成本,增强了系统可靠性。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提出的控制

最常见的车载逆变器电路原理图

最常见的车载逆变器电路原理图见图1。车载逆变器的整个电路大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每部分各采用一只TL494或KA7500芯片组成控制电路,其中第一部分电路的作用是将汽车电瓶等提供的12V直流电,通过高频PWM (脉宽调制)开关电源技术转换成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第二部分电路的作用则是利用桥式整流、滤波、脉宽调制及开关功率输出等技术,将30kHz~50kHz、220V左右的交流电转换成50Hz、220V的交流电。 令狐采学

车载逆变器电路工作原理 图1电路中,由芯片IC1及其外围电路、三极管VT1、VT3、MOS功率管VT2、VT4以及变压器T1组成12V直流变换为220V/50kHz交流的逆变电路。由芯片IC2及其外围电路、三极管VT5、VT8、MOS功率管VT6、VT7、VT9、VT10以及220V/50kHz整流、滤波电路 VD5-VD8、C12等共同组成220V/50kHz高频交流电变换为220V/50Hz工频交流电的转换电路,最后通过XAC插座输出220V /50Hz交流电供各种便携

式电器使用。 图1中IC1、IC2采用了TL494CN(或 KA7500C)芯片,构成车载逆变器的核心控制电路。TL494CN是专用的双端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其尾缀字母CN表示芯片的封装外形为双列直插式塑封结构,工作温度范围为0℃-70℃,极限工作电源电压为7V~40V,最高工作频率为300kHz。 TL494芯片内置有5V基准源,稳压精度为5 V±5%,负载能力为10mA,并通过其14脚进行输出供外部电路使用。TL494芯片还内置2只NPN功率输出管,可提供500mA的驱动能力。 TL494芯片的内部电路

逆变器的基本知识

浅谈光伏发电系统用逆变器的基本知识 逆变器的概念 通常,把将交流电能变换成直流电能的过程称为整流,把完成整流功能的电路称为整流电路,把实现整流过程的装置称为整流设备或整流器。与之相对应,把将直流电能变换成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逆变,把完成逆变功能的电路称为逆变电路,把实现逆变过程的装置称为逆变设备或逆变器。 现代逆变技术是研究逆变电路理论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它是建立在工业电子技术、半导体器件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半导体变流技术、脉宽调制(PWM)技术等学科基础之上的一门实用技术。它主要包括半导体功率集成器件及其应用、逆变电路和逆变控制技术3大部分。 逆变器的分类 逆变器的种类很多,可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 1.按逆变器输出交流电能的频率分,可分为工频逆变器、中频逆器和高频逆变器。工频逆变器的频率为50~60Hz的逆变器;中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400Hz到十几kHz;高频逆变器的频率一般为十几kHz到MHz。 2.按逆变器输出的相数分,可分为单相逆变器、三相逆变器和多相逆变器。 3.按照逆变器输出电能的去向分,可分为有源逆变器和无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向工业电网输送的逆变器,称为有源逆变器;凡将逆变器输出的电能输向某种用电负载的逆变器称为无源逆变器。 4.按逆变器主电路的形式分,可分为单端式逆变器,推挽式逆变器、半桥式逆变器和全桥式逆变器。 5.按逆变器主开关器件的类型分,可分为晶闸管逆变器、晶体管逆变器、场效应逆变器和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逆变器等。又可将其归纳为“半控型”逆变器和“全控制”逆变器两大类。前者,不具备自关断能力,元器件在导通后即失去控制作用,故称之为“半控型”普通晶闸管即属于这一类;后者,则具有自关断能力,即无器件的导通和关断均可由控制极加以控制,故称之为“全控型”,电力场效应晶体管和绝缘栅双权晶体管(IGBT)等均属于这一类。 6.按直流电源分,可分为电压源型逆变器(VSI)和电流源型逆变器(CSI)。前者,直流电压近于恒定,输出电压为交变方波;后者,直流电流近于恒定,输也电流为交变方波。 7.按逆变器输出电压或电流的波形分,可分为正弦波输出逆变器和非正弦波输出逆变器。

逆变电源 毕业设计 2008

系: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 0404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完成日期: 2008年月日

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 1、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2、据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设计(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公开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 3、我承诺,本人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湖南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设计(论文)题目:15kV A逆变电源设计 姓名陈欣宁系电气系专业_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职称讲师教研室主任 一、基本任务及要求: 主要设计内容如下: 1、理解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确定系统主电路: 包括主电路结构的选择,逆变功率器件的选择,参数计算 2、确定系统驱动电路 3、设计系统的控制电路(包括保护电路、触发电路等) 4、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和图纸 参数如下: 直流侧输入电压:750V 输出交流电压:380/220V 输出频率:50HZ 容量:15kVA 进度安排及完成时间 1、2月26日至3月15日:查阅资料;写开题报告;确定总体方案。 2、3月16日至3月29日:毕业实习、撰写实习报告。 3、3月30日至4月15日:确定系统主电路 4、4月16日至4月26日:确定系统驱动电路 5、4月27日至6月2日:设计系统的控制电路 6、6月3日至6月12日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7、6月13日至6月14日:指导老师评阅、电子文档上传FTP。 8、6月15日至6月18日:毕业设计答辩。

光伏并网逆变器中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

光伏并网逆变器中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光伏发电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器件和负载,其对电网带来严重的谐波污染。为了有效地抑制谐波污染,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源滤波器的结构设计,并且建立了一个交直交变流器与无源滤波器的Simulink 仿真模型。通过比较接入无源滤波器前后电流和电压的变化,对电流和电压波形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它的频谱分析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很好地抑制光伏逆变器DC/AC 变换后谐波分量,并且满足当前电力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光伏逆变器;无源滤波器;傅立叶变换 0 引言光伏发电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线性器件和负载,其对电网带来严重的谐波污染。为了有效地提高电能质量,洁净电网,电网谐波治理问题已经愈来愈引起国内外学者和专家关注[1]。 滤波器具有消除谐波和提供无功补偿的功能,在治理谐波的问题上处于重要的位置。传统的滤波器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有源滤波器存在着高成本、功能单一等缺点的限制,同时光伏发电系统受阳光、温度等不确定因素的影 响比较大,使得光伏阵列的直流母线利用率较低[2] 。无源滤波

器因其结构简单、设备投资少、运行可靠性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成为电力系统中最普遍的谐波抑制设备[3] 。在交流系统中,无源滤波器不仅可以起到滤波作用,而且还可以兼顾无功补偿的需求。因此它成为传统的补偿无功和抑制谐波的主要手段。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无源电力滤波器,理论分析了该无源滤波器的可行性。利用Simulink 搭建系统仿真模型,同时采集滤波前和滤波后的电压、电流量,分别对其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相应的频谱分析曲线。仿真结果表明,该无源滤波器能够很好地抑制光伏逆变器DC/AC 变换后谐波分量。 1无源滤波器的结构设计 无源滤波器,又称LC滤波器,是利用电感、电容和电阻的组合设计构成的滤波电路,可滤除某一次或多次谐波,最普通易于采用的无源滤波器结构是将电感与电容串联[4]。本文中无源滤波器是通过电感、电容和电阻一系列的串并联来达到滤波的效果,其结构简图如图 1 所示。 图 1 中所示的U、V、W 分别代表光伏逆变器输出的三相交流电。由于这其中含有很高的高频分量,因此我们通过必须接入三相无源滤波器,滤去当中的谐波分量来满足电力系统的要求。其中,电感L10和L20是含有电阻性的电感,L1 是纯电感,串联在电网当中的电感L1 主要是滤去电网中 电压的谐波分量。无源滤波器作为低通滤波器,频率高于其谐振

车载电子逆变器的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1章绪论 (3) 1.1逆变器的定义及其应用领域 (3) 1.2逆变技术的发展过程及现状 (4) 1.3 逆变器用功率开关器件 (5) 1.4 逆变器主电路的基本形式及分类 (7)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8) 第2章变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 (9) 2.1 典型主电路拓扑 (9) 2.1.1 推挽逆变主电路 (9) 2.1.2 半桥逆变主电路 (9) 2.1.3 全桥逆变主电路 (10) 2.2 设计指标及要求 (11) 2.3 主电路的研究与设计 (12) 2.3.1 系统的基本原理 (12) 2.3.2 前级升压电路 (12) 2.3.3 输出逆变电路 (15) 第3章控制电路的研究 (17) 3.1 脉宽调制(PWM)技术 (17) 3.2 推挽电路的驱动电路 (17) 3.2.1 KA7500B内部结构 (18) 3.2.2 驱动电路及其他外围电路的研究 (18) 3.3 末级控制输出电路 (21) 3.3.1 驱动信号 (22) 3.3.2 输出欠压、过压和过流保护 (23) 3.3.3 MCS-51外围电路图 (23) 第4章高频变压器的设计 (25) 4.1 磁性原件对电源设计的重要意义 (25) 4.2 应用于开关电源的基本磁学理论 (26) 4.3 推挽变换器中变压器的设计 (29) 4.3.1 变压器工作原理 (29) 4.3.2双极性变压器的计算 (30) 附录 (33) 附录1主程序流程图 (33) 附录2 DC/DC变换电路 (34) 附录3 DC/AC变换电路 (35) 参考文献 (36) 致谢 (37)

【标准】三相逆变器中IGBT的几种驱动电路的分析

三相逆变器中IGBT的几种驱动电路的分析 1 前言 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各样的电力电子器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0世纪 80年代,为了给高电压应用环境提供一种高输入阻抗的器件,有人提出了绝缘门极双极型晶体管(IGBT) [1>。在IGBT 中,用一个 MOS门极区来控制宽基区的高电压双极型晶体管的电流传输,这就产生了一种具有功率MOSFET的高输入阻抗与双极型器件优越通态特性相结合的非常诱人的器件,它具有控制功率小、开关速度快和电流处理能力大、饱和压降低等性能。在中小功率、低噪音和高性能的电源、逆变器、不间断电源( UPS)和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的设计中,它是目前最为常见的一种器件。 功率器件的不断发展,使得其驱动电路也在不断地发展,相继出现了许多专用的驱动集成电路。IGBT的触发和关断要求给其栅极和基极之间加上正向电压和负向电压,栅极电压可由不同的驱动电路产生。当选择这些驱动电路时,必须基于以下的参数来进行:器件关断偏置的要求、栅极电荷的要求、耐固性要求和电源的情况。图1为一典型的IGBT驱动电路原理示意图。因为IGBT栅极发射极阻抗大,故可使用MOSFET驱动技术进行触发,不过由于IGBT的输入电容较MOSFET为大,故IGBT的关断偏压应该比许多MOSFET驱动电路提供的偏压更高。 广告插播信息 维库最新热卖芯片:FX602D4ICM7555LM317D2T-TR TPA1517DWPR BL3207IRFR13N20D SP708REN CY2305SXC-1AD8108AST LXT970QC 对IGBT驱动电路的一般要求 [2>[3>: 1)栅极驱动电压IGBT开通时,正向栅极电压的值应该足够令IGBT产生完全饱和,并使通态损耗减至最小,同时也应限制短路电流和它所带来的功率应力。在任何情况下,开通时的栅极驱动电压,应该在 12~ 20 V之间。当栅极电压为零时,IGBT处于断态。但是,为了保证IGBT在集电极发射极电压上出现 dv/dt噪声时仍保持关断,必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