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复习题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历史观是()

A、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一切观点和看

B、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主要看法和认识

C、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规律性的看法

D、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或总的看法

2、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

A、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人类社会各个领域发展的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D、人类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3、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人民群众决定社会历史发展

D、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使自然和社会既联系又区别的基础是()

A、社会意识

B、社会劳动

C、人的作用

D、生产资料

5、在人类社会全部关系中,最基础的是()

A、血缘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生产关系

6、历史唯物主义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全部和局部的关系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7、地理环境是指()

A、人类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合

B、一地的气候条件

C、一地的动植物分布状况

D、一地的矿产资源状况

8、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根本否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B、片面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C、承认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一定的作用

D、认为地理环境是社会的自然历史前提

9、人口因素是指()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密度

D、数量、构成、分布、素质及其变化规律

10、人口决定论的错误在于()

A、片面夸大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B、完全否认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用

C、重视人口因素对社会的作

D、主张对人口数量和质量进行积极调控

1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A、客观规律

B、生产方式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2、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是为了()

A、控制人口数量

B、提高人口素质

C、减轻国家负担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3、生产方式是()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统一

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14、生产关系是一种()

A、政治关系

B、思想关系

C、法律关系

D、经济关系

15、“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是指()

A、人类社会等同于自然界 B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完全一致

C、人类社会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客观的、合乎规律的辨证发展过程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

1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谁是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

A、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B、是否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是否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7、“时势造英雄”这种说法符合()

A、唯物史观

B、宿命论

C、机械决定论

D、形而上学

18、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在于()

A、社会意识是对自然、社会各种现象和过程的反映,具有全面性

B、社会意识是社会所有人的共同意识

C、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领域内各种意识的抽象综合,具有永恒性

19、一种新的社会意识的产生,必须批判地继承旧的社会意识中的优秀部分,这说明()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缺乏创新精神

C、新的社会意识吸收旧的社会意识是无条件的

D、只要旧的社会意识丰富,新的社会意识就一定会产生和发展起来

20、唯心史观的两种主要表现形态是()

A、宿命论和二元论

B、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C、机械决定论和宿命论

D、机械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2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与自然的之间的矛盾

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素

B、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则是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C、生产力是本原的第一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派生的、第二性的因素

D、生产力是具有能动性的因素,生产关系则是消极被动的因素

23、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它是()

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

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

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守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生产力具有自我繁殖能力的原理

D、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5、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

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26、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它们是()

A、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27、国家政权属于()

A、社会的经济基础

B、社会的上层建筑

C、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

28、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是()

A、用暴力掠夺他人财产

B、用特权侵吞公社财产

C、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D、由于产品分配不公而出现两极分化

29、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

A、经济标准

B、政治标准

C、思想标准

D、社会标准

30、阶级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种社会集团()

A、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不同

B、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C、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作用不同

D、取得劳动产品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3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32、社会革命是(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武装斗争

D、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

33、社会革命的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C、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34、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

A、社会革命的唯一形式

B、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社会革命的辅助形式

D、社会革命的必要形式

35、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B、对社会制度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的妥协

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36、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C、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

D、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7、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作用B、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38、历史人物划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

A、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B、专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C、专指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政治代表

D、专指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艺术家

39、群众路线是()

A、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路线B、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

C、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路线D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根本路线40、科学是()

A、人类的一切知识B、知识的理论体系

C、人类的自然知识D、人类的社会知识

41、科学既是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

A、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B、自然科学家的科学实验活动

C、社会科学家的社会调查活动D、技术专家的技术发明活动42、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A、继承前人和他人创造的知识

B、生产出社会需要的精神产品

C、科学家之间的分工协作D、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43、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A、政治上的民主或专制B、社会制度的先进或落后C、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D哲学指导思想的正确与错误4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是指()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B、历史主体与历史客体的相互作用形式

C、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45、在生产方式内部各要素中,最活跃、最革命的是()

A、生产力B、产品的分配形式

C、生产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6、社会基本矛盾的最终原因是()

A、生产关系的发展B、生产力的发展

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

4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

48、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

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

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要求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49、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

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50、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是()

A、经济基础B、阶级斗争状况C、生产力D、科学技术

5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说()

A、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要在它的经济基础建立之后才能产生

B、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经济基础

C、一切社会的上层建筑的变化都同经济基础变化同步

D、社会中的一切经济基础成分都决定该社会的上层建筑

52、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

C、它掌握在那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53、经济基础是指()

A、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的总和

B、一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C、一定历史阶段的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

D、一定历史阶段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

54、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是()

A、非对抗性矛盾

B、不存在矛盾

C、完全适应的

D、对抗性矛盾

55、现代化生产中科学、技术、生产之间的关系是( )

A、三者浑然一体

B、基本上体现为“生产-----技术----科学”的过程

C、“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不占主导地位

D、“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占主导地位

56、经济基础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B、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C、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D、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57、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

A、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前者只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前者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58、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A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的性质 B、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的性质

C、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本身是否完备

59、“在历史活动中,英雄人物是剧作者,人民群众是剧中人”,这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历史机械观点

D、历史辩证法

60、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是()的观点

A、一切唯物主义者

B、某些唯心主义者

C、马克思主义者

D、唯意志论者

61、人民群众的活动受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一前提所引出的结论是()

A、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有限的

B、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C、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D、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有时是有限的有时是无限的

62、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

B、人民头脑中的传统观念

C、科学文化水平

D、人们的生活水平

6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是()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

C、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D、社会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的统一

64、人的本质是()

A、人的自然属性

B、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人的阶级性

D、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总和

65、“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

A、宿命论观点

B、唯意志论观点

C、历史循环论观点

D、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66、“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个观点的实质是()

A、历史唯物主义

B、历史唯心主义

C、历史主义

D、自然主义

67、人的本质是()

A、是自私自利的

B、在于他是有思想会劳动

C、在于他有同情心能互助

D、在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8、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

A、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69、关于人的价值的正确观点是()

A、人的价值就在人本身,人生来都有平等的价值

B、人的价值就在于自由,它是通过人的自由选择实现的

C、人的价值就在于采取必要手段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

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70、关于人的价值观问题,存在主义者萨特等人认为()

A、人的价值在于自由,通过人的“自由选择”来实现

B、人的价值在于只讲个人主观需要,否认社会价值

C、人的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D、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71、社会进步的含义是指()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前进发展的总概括

C、社会成员的和谐一致

D、社会成员物质生活的改善

72、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B、社会财富的分配是否合理

C、社会成员是否团结一致

D、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73、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由()

A、“理性”的发展所决定的

B、领袖的正确领导所决定的

C大多数人的意志所决定的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74、在整个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社会进步是以()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动力

B、革命阶级和反动阶级矛盾为动力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矛盾为动力

D、社会物质文明为动力

75、人类解放就是()

A、实现绝对自由

B、摆脱规律的支配

C、摆脱盲目必然性和社会关系的奴役

D、不受任何束缚

76、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区别在于()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自发起作用,社会规律通过人们有意识的活动而得到实现

C、自然规律没有阶级性,社会规律有阶级性

D、自然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社会规律是不可捉摸的

77、社会基本矛盾是()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

B、生活和消费的矛盾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

78、承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是()

A、庸俗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历史唯物主义

79、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都能接受的观点

B、唯心史观的错误观点

C、违反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只有唯物史观才承认的观点

80、人的本质()

A、在于人的自然性

B、在于人的社会性

C、是具体、历史的

D、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E、在于人类的共同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劳动发展的历史

B、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

C、物质资料生产者的历史

D、国家政权更替的历史

E、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

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前,人们在把握社会本质时形成的主要观点是()

A、把人类社会神化的神学历史观

B、把人类社会精神化的唯心主义历史观

C、把人类社会自然化的自然主义历史观

D、宗教史观

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是因为()

A、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

B、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D、实践产生了人的认识

4、社会有机体的再生和更新过程包括()

A、物质生产

B、精神生产

C、人自身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再生产

5、人类社会生成与发展的基础包括()

A、作为人类历史自然前提的地理环境

B、作为人类历史主体条件的人口因素

C、作为人类历史社会基础的生产方式

D、人类的精神生活过程与结果

6、社会存在包括()

A、人口因素

B、地理环境

C、精神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E、阶级斗争

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表现在:()

A、社会意识的产生和存在要以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等为物质基础

B、社会意识的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D、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

A、地理环境直接推动社会的发展

B、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来源

C、地理环境影响社会生产单位的布局

D、地理环境间接地制约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E、地理环境决定着社会进步或落后的性质

9、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人口数量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是()

A、相互制约的关系

B、正比例的关系

C、反比例的关系

D、人口数量适度则促进社会的发展

E、人口数量不适度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10、不同表现形态的英雄史观具有共同的本质()

A、不承认历史的必然性

B、认为精神的力量主宰历史

C、否认人民群众的作用

D、夸大个人的作用

E、认为“上帝”“天命”等神秘的精神力量决定社会发展

11、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

A、只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动因

B、只考察了历史人物在历史变迁中的作用而没有考察和揭示人民群众的历史活动及其意义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没能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12、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原因()

A、认识根源

B、社会历史根源

C、阶级根源

D、物质根源

E、思想根源

13、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生产方式是社会得以存在的自然前提

C、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发展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D、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基本结构、性质和形态,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的方向与过程

14、“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意味着()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

B、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

C、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D、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15、社会意识具有复杂性,表现在()

A、从对社会存在反映是否真实这一方面说,有正确与错误之别

B、从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性质看,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有落后的社会意识

C、从主体的差异上看,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D、从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程度上看,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16、下列各对矛盾属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有()

A、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E、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7、下列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有()

A、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通过暴力革命使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

C、通过合法劳动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规律

D、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律

E、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18、上层建筑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是()

A、政治思想和制度

B、法律思想和制度

C、军事思想和制度

D、政治上层建筑

E、观念上层建筑

19、下列各项属于阶级产生的基本前提有()

A、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B、社会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产品交换

C、投机商人通过不平交换赚取钱财

D、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掠夺他人财产通过不平等分配占有他人劳动

20、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选择革命形式和道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和原则

B、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C、由各国共产党自己决定、反对国际组织发号施令的原则

D、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争取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原则

E、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则

21、历史唯心主义的两个根本缺陷分别是()

A、看不到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看不到物质生产是人们思想动机的根源

C、看不到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D、不承认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E、看不到科学技术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22、下列各项反映科学的本质是()

A、科学是知识的理论体系

B、科学是一切知识的总汇

C、科学是获得知识的社会认识活动

D、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的现象的认识

E、科学是关于社会的现象的认识

2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为()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要素之中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有主导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E、科学技术可以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2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因他们()

A、制约和决定其它一切社会矛盾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

D、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E、囊括了人类社会一切矛盾

25、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内容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D生产关系内部各要素的矛盾

E、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6、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方法有()

A、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彻底改变基本经济制度

D、改革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27、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有()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C、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

D、上层建筑两部分之间的矛盾

E、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

28、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由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

D、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造成的

E、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29、典型的社会革命的类型是()

A、新兴地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革命

C、被压迫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得斗争

D、殖民地人民反对宗主国压迫的斗争

E、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30、物质生产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表现在于()

A、物质生产发展的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B、物质生产为科学提供试验设备和观测手段

C、物质生产决定科学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D、物质生产决定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

E、物质生产总是走在科学的前面

31、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

A、人们不能自由的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实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E、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

32、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B、政治法律制度

C、国家政权

D、社会意识形态

E、社会风俗习惯

33、有人说“世界历史好比一百个大钱,你可以摆成两座五十的,也可以摆成四座二十五的,也可以摆成十座十个的。”这话的错误在于()

A、把个人意志看成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B、把历史看成偶然事件的堆积

C、否定社会历史的客观性

D、否定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E、否定了意识的能动性

34、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

A、无产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居民中的先进分子

D、居民中的大多数

E、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

3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

A、和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的

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C、按理性原则进行的

D、按领袖意志实现的

E、凭大多数人的意志实现的

36、无产阶级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人民群众的斗争需要自己的领袖

B、人民群众应当无条件地服从自己的领袖

C、人民群众可以脱离领袖进行自觉的斗争

D、领袖必须依靠人民群众

E、领袖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更为根本

37、“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

A、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的

B、英雄没有阶级性

C、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英雄的出现都是偶然的

E、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38、“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个别举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

A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决定论B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重视必然性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

E、认为偶然性被必然性所决定

39、我们对历史人物评价应当坚持()

A、政治第一的原则

B、为现实服务的方向

C、以多数人的意见为根据

D、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

E、阶级分析的方法

40、社会进步之所以是必然的趋势,归根结底在于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种观点是()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同社会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对立的

C、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D、同社会进步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完全一致的

E、同社会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相违背的

41、社会革命的实质是()

A、国家政权在各阶级之间的相互转移

B、国家政权在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相互转移

C、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D、用先进的社会制度代替腐朽的社会制度

E、对现在社会结构的局部改变

42、历史进步的必然性在于()

A、生产力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止

B、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

C、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动力

D、社会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

E、它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

43、人的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表现在()

A、两者互为条件互为因果

B、人的解放受社会进步程度制约

C、人的解放程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D、人的解放程度影响着社会进步的性质和水平

E、人的解放程度可以超越社会的进步状态

44、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是()

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互为条件

B、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发展提供动力并规定其方向

C、精神文明促进物质文明发展并规定其方向

D、物质文明是整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

E、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构成一个时代的社会文明

45、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到现存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这些条件有()

A、经济条件主要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B、政治制度特别是国家制度的制约

C、人们头脑中传统观念的制约

D、科学文化水平的制约

E、历史条件是活动的基础,又是活动的制约力量

46、人们对历史社会发展的作用表现为他们可以()

A、加速历史任务的解决

B、暂时延缓历史的进程

C、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

D、决定历史事件的外貌和特征

E、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47、无产阶级领袖必须依靠群众,因为()

A、领袖是由群众推举出来的

B、领袖必须代表群众利益

C、领袖需要集中群众的意见

D、领袖需要群众服从自己

E、领袖依靠群众才能带领群众前进

48、“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B、这两种观点是相互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是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科学历史观,后者是非科学历史观

E、两种观点是辩证的统一

49、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宗教和哲学 E、自然科学

50、政治上层建筑包括()

A、国家政权

B、政治法律制度

C、政治法律思想

D、道德思想

三、判断题: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2、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3、人口因素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4、国家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5、地理环境能决定一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6、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随人的意志而变化的。

7、英雄造时势。

8、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9、历史的发展的中的合力是人民群众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包含个人意志。

10、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因此,个人主义是个人发展的动力,也必然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1、生产方式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2、国家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13、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少数英雄、圣贤、天才人物的意志。

1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5、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人的价值在于不断地追求自我需要的满足。

17、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人的理性。

18、社会发展有客观规律决定,人的主体选择性不起作用。

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20、科学技术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四:简答题

1.简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表现

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从量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成员的绝大多数;从质的规定性来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生产了人们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为精神生产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手段、物质条件和物质设施;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还直接参加了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第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主体,无论是同一社会形态的量变,还是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都需要通过人民群众参与的改革和革命才能实现。

2、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原则是什么?

答:在阶级社会中历史人物既是一定时代的人物又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因而具有历史

性和阶级性,必然受到历史条件和阶级地位的制约。因此,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两条基本

原则:第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评价历史人物要从他们当地所处的历史实际出发,根据

当时的历史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全面分析,既不能苛求于前人,又不能任意拔高。第二,阶级

分析的方法。评价历史人物还必须同他们所属的阶级地位联系起来考察,把他们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情况放在具体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进行具体分析。

3、怎样理解“时势造英雄”的观点?

答:这是唯物史观的正确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杰出历史人物的出现和他们对历史发

展的作用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第一,杰出人物的出现是历史发展必然性和偶然性的

统一。离开历史必然性来看杰出人物,就会把杰出人物的出现看作是纯粹偶然的事情。离开

偶然性来考察杰出人物的出现,必然会陷入宿命论。第二,杰出人物的活动要受到历史条件

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是杰出人物产生的深刻历史根源。政治是

经济的集中表现,所以,伟大的革命斗争会造成伟大的人物。可见,杰出人物总是时代的产物。第三,杰出人物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大小,必然要受到他们代表的阶级局限性的

制约。由于他们顺应历史趋势和反映本阶级的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他们

在历史上所起作用的大小也不相同。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B 5D 6D 7A 8B 9D 10A 11B 12D 13C 14D 15C 16D 17A 18C 19A 20B 21D 22A 23B 24A 25C 26D 27B 28C 29A 30B 31D 32D 33A 34B 35B 36D 37D 38A 39D 40B 41A 42D 43C 44D 45A 46B 47C 48C 49D 50A 51B 52B 53D 54A 55D 56D 57C 58C 59A 60C 61C 62A 63C 64B 65D 66B 67D 68C 69D 70A 71B 72D 73D 74D 75C 76B 77C 78D 79A 8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 4ABCD 5ABC 6ABD 7ABC 8BCD 9ADE 10ABCDE 11AB 12ABC 13ACD 14ABC 15ABCD 16BE 17AE 18DE 19AD 20BC 21BD 22AC 23BCD 24ABCD 25AB 26ABDE 27AB 28ABD 29AB 30ABCD 31ABCDE 32BCD 33ABCD 34CDE 35ABCE 36AD 37ACE 38BC 39DE 40AD 41CD 42ABDE 43ABCD 44ABCD 45ABD 46ABD 47ABCE 48ACD 49ABCD 50AB

三、判断题:

1——5:X√X√X 6——10:XX√XX 11——15:√√X√X 16——20:XX√XX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时角 2.春分点 3.黄道 4.地平圈 5.白道 6.逆行 7.光行差 8.视半径 9.地方时白夜 10.晨昏蒙影 11.食甚 12.食分 13.方照 14.大距 15.恒星时 16.太阳时 17.秒差距 18.太阳风 19.引潮力 20.潮汐变形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日而不是一个太阳日?,为什么真太阳日有周年变化,变化如何? 2.为什么真太阳日一年四季长短不等?何时最长,何时最短? 3.试计算45度N夏至冬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4.简述日全食的过程?

5.试述五带的性质,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6.为什么现行阳历平闰年相差一天,中国旧阳历平闰年相差一个月? 7.为什么月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月而不是一个朔望月? 8.日偏食与日环食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9.试述地轴进动的规律及后果? 10.试说明地外行星的会合周期,并说明其逆行时间? 11.为什么历法要分成二类? 12.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从哪些方面反应地球的公转?

三.填空题 1.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自传带来地球上的()交替,公转造成太阳()的周年变化,产生太阳的()运动,造成()和()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由于这种运动是一种规律性的运动,人们根据其规律性创造了()和(),这就是地球运动的()。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它对地球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天体,表现为:月球是除太阳以外最()的天体,其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月,这个周期作为()的制历依据,同时它又是()涨落周期;由于月地距离的变化使用月球视半径变化于14分41秒—16度46秒之间,因此日食有()和()两种中心食;日食只发生于(),月食只发生于(),因此日月食周期()又是以该周期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3.月相变化取决与()的方向和()的方向,当日月黄经差为0度时,日月相(),月相为()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且月面西侧亮时,月相为()月,在日月会合运动中为()方照;日月黄经差为180度时,为日月相(),月相为(),其变化周期为一个()月。满月时日月升落表现为()。 4.天体的周期运动是()的反应,且在不同的纬度有不同的反应:赤道上天体升落表现为(),所有天体都是()星;极地上天体的升落表现为(),天体可分为()星和()星,无()星;其他任意纬度(),天体为以()为半径的球冠部分,其间为出没星区。 5.四季的产生是一种()性现象,又是一种天文现象。夏季是一年中()最长,()最大的季节,且二者均因()和()而变化。若只考虑天文因素的影响,春秋二分(),但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因为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还有()和(),二者均使()被加长,()被缩短。 6.地球在其绕日运行轨道上是( )旋转,因而有()的存在,这样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间的往返运动,产生了地球上的()和()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上的五带范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和()带范围变大,而()变小。 7.为什么赤道上应昼夜等长,但实际上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答:根据半昼弧公式,可知昼夜等长的条件:, 在赤道上或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时,因此赤道上是终年昼夜等长的,但影响昼夜长短还有其他因素,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光作用使二者,使白昼被加长黑夜被缩短,因此赤道上也是白昼大于黑夜的,故赤道上昼夜等长的现象从来没有发生过。 四.计算题 1.已知121度30分E的地方时为7:30,问此时北京时间为多少?这是2008年2月25日,有一架飞机由上海飞至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途中走行9小时,问飞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答:由地方时换算成北京时间为&:30,从上海起飞的飞机走行9小时,到达华盛顿时,上海时间2008年2月28日16时20分,由于跨越时区有时间变化,到达时华盛顿时间为13时30分,又向东跨过日界从而退1日,故为2月28日3时30分 2.对于43度N而言,正午太阳高度有怎样的季节变化?试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为例说明其季节变化规律。 答:H=90度,,,N永远取正值,春分日时H=47度,夏至日H=70度26分,秋分日H=17度,冬至日H=26度34分,其变化规律为,由冬至经春分到夏至逐渐增大,由夏至经秋分到冬至逐渐减小,所以夏至日H达最大值,冬至日为最小值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时时时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 °? °? °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N °N °S °S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地球概论课后题答案doc资料

第一章 复习与思考p6(略) ●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纬线是整圆,而经线是半圆? ●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而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怎样理解地面上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既是理论上的“亦东亦西”,又是实际上的“非东即西”? 复习与思考p21~22 ●何谓天球周日运动和太阳周年运动?为什么会有夜半中星的变化? ●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 地平圈Z Z’子午圈 E W 天赤道P P’卯酉圈S N 黄道K K’六时圈Q Q’ ●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 N 子午圈与天赤道Q Q’ 子午圈与卯酉圈Z Z’ 子午圈与六时圈P P’ 天赤道与地平圈 E W 天赤道与黄道? (春分点) ?(秋分点) ●为什么时角向西度量,而赤经则要向东度量? 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进”,用以度量时间;赤经“与日俱增”(参考书本第15页) ●天球上哪一点的赤纬(δ)和赤经(α)等于零?又,该点的黄纬(β)和黄经(λ)是多少? 天球上春分点上的赤纬与赤经等于零。该点的黄纬黄经等于零。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多少?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是多少?(查天球仪)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66°34′、90°,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在66°34′、18h。 ●某恒星的方位和高度都是45°,问:须在天空的那一部分去寻找?(西南方半空) ●在何地(指纬度)观测,天体的赤纬与高度相等,时角与方位相等(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逍坐标系合一为一)? 南北极 ●已知恒星时S=6h38m,某恒星再过2时10分上中天,试求该恒星的赤经。 8时48分。 S=t+α;α=S-t=6h38m-21h50m=-15h12m=8h48m 或α=S-t=6h38m-(-2h10m)=8h48m ●已知某恒星的赤经a=20h38m,当恒星时(S)为23时17分时,该恒星的时角是多少? 2时39分 S-α=23h17m-20h38m=2时39分。 ●对35°N 而言,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的时刻,黄道与地平田成多大交角?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的时刻呢?(先调整天球仪的纬度,然后把春分点移至东[西]方地平,就是使天赤道、黄逍和地平圈同时相交于东[西]点,便可直接读数)。 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时刻:90-τ+ξ=90-35-ξ=31°34′; 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时刻:90-τ-ξ=90-35+ξ=78°26′;(ξ=23°26′) ●试推算二分二至时太阳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填下表: 坐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知识点汇总(全)

————————————————————————————————作者:————————————————————————————————日期:

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费尔巴哈)、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罗伯特·欧文)合理成分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三)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简述运动和静止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成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a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这就是说,事物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处于运动之中b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的状态c 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简述实践的特点及基本形式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总之,全部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二,人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试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其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任的实践活动。我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所以,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简述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联系的特点: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的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发展的原因:内在矛盾性)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如何理解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的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取得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的作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试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十二月 B正月 C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A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的分界线 D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C春、秋分日,地球位于轨道上的中距点 D地球过近日点时,角(线)速度最快,过远日点时,角(线)速度最慢,但面积速度不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完整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1、(1)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无产阶级 (3)马克思主义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美国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及其基础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B、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致力于实现以劳动 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离异 C、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 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 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2、(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3、(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2)马克思主义的意识观: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 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意义: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以实践、地点、条件为转移 4、实践的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 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 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 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 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 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 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 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 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 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 圆的焦点上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地球概论复习题[1]

名词解释 时角: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天体所在赤经圈相对于子午圈的方向和角的距离地平圈:过地心并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无限扩展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 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展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 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展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 春分点:北半球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 秋分点:北半球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黄道对于天赤道的降交点 二至点:黄道上相对于天赤道的远距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 恒星的自行:恒星的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 光谱:星光通过光谱分析仪,使不同波长或不同颜色的光,按其波长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称之为光谱 亮度: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视星等:天体的亮度等级 光度: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绝对星等:天体光度等级 视半径:遥远天体半径相对与地心所张开的角度 视差:地球半径对于某天体中心所长开的角度 地平视差:天体周日运动至地平时,地球半径对于该天体中心所长开的角度 1秒差距:日地平均距离对于遥远恒星张开的角度为1秒时,该恒星到太阳的距离(恒星的年视差为1秒时恒星的距离) 太阳风:日冕的高速膨胀,星际空间中的不断地来自太阳的高速粒子流 太阳活动:太阳处于激烈运动中的状态 扰动太阳:太阳活动处于活动高潮时的太阳 宁静太阳:太阳活动处于活动低潮时的太阳 八大行星的分类 按理化性质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按地球轨道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地外行星。 按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带内行星、带外行星 流星体:在星际空间绕太阳运行的微小天体

流星: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分子、原子摩擦燃烧而产生明亮的余迹 白道: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黄白交角:白道与黄道面的倾角,平均值为5°9′ 恒星月:月球在白道上相临两次通过同一颗恒星所用的时间 朔望月:就是从这一次新月(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满月)所用的时间 同步自转: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相同的自转方式 极移:地极在地面上的运动 地轴进动:天极在天球上的运动反映的地轴在空间的运动 岁差:由于地轴进动造成二分、二至点西移,使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差值 恒星日:某一地或同一经线,同一恒星相邻两次上中天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太阳日:某一地或同一经线,太阳中心相邻两次上中天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太阳日太阴日:某一地或同一经线,月球中心相邻两次上中天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太阴日真太阳日:因季节变化的太阳日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 恒星的周年视差:天球上的一段弧——视差椭圆的半长轴,是地球轨道半径对于恒星所张开的一个角 光行差:地球沿轨道运行时与恒星发生的相对运动 恒星年:地球相邻两次通过日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用的时间 会合运动:太阳与各个行星由于运动周期及角速度不同,在太阳与各个行星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大距:地内行星同太阳的黄经差的一定限度,即相对地内张开的最大角度,行星在太阳以东为东大距,以西为西大距 方照:地外行星与太阳的黄经差为90o时,即相对地心张开角度为90o,行星在太阳以东为东方照,以西为西方照 逆行:地内行星在下合前后,地外行星在冲日前后的在天球上的自东向西的运行现象 太阳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做周年运动的同时,还有相对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正确答案:A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正确答案:A A、《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C、《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 D、《反杜林论》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3、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正确答案:D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资本论》的出版 C、《反杜林论》的出版 D、《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文化优秀成果,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正确答案:B A、伟大发展 B、伟大革命 C、伟大发现 D、伟大发明 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正确答案: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7、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正确答案: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8、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正确答案:A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 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 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 A.21时 B.20时 C.19 时 D.18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 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A.60° B.30° C.-6 0° D.-30°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 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45°N B.60°N C.45° S D.60°S 五、绘图题(12) 除春秋二分外,全球的昼长可分为四个纬度带,请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绘图说明。要求绘出地轴及两极、晨昏圈、昼夜半球、赤道、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及其纬度界限值。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求赤道、北回归线及北极点所见的恒显星区、恒隐星区和出没星区的范围。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C、E) A、人本主义 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 C、年鉴学派 D、人命天定 E、存在的都是“文本” 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C) A、饥渴难耐 B、猫抓老鼠 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A、 B、C)。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 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D、现代社会阶段 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C、E)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C、D) A、孔德 B、密尔 C、马克思.韦伯 D、兰克 E、波普尔 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D、E) A、文德尔班 B、李凯尔特 C、兰克 D、孔德 E、波普尔 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B、C、D) A、梅林 B、普列汉诺夫 C、拉法格 D、斯大林 E、毛泽东 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B、C、D) 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 B、人类过去的经历 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 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 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C、D) 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C、只要把握了“初始条件”,就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 D、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可以预见的。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风水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天赋人权”。(×) 3.“人之初,性本善。”(×) 4.不同的社会阶级,它们的历史意识也会各不相同。(√) 5.民族有先进落后之分。(√) 6.“事实不过是历史剩下来的渣滓。”(×) 7.19世纪西方主流的史学派别——兰克学派声称建立“科学的历史学”, 所以属于科学主义者。(×) 8.没有人就没有历史。(×) 9.我们人类无法把握知识的未来发展。(×) 10.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应该“排除自我”,让史料说话。(×) 11.人和环境之间互相创造,但归根到底是人创造环境。(√) 12.“历史运动的原因在人之外。”(×)

(完整word版)地球概论期末复习试题3

《地球概论》试卷03 一、填空题:(30%) 1.近地小行星有三类,它们是、、。 2.彗星主要由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成的彗星由彗核、和三部分组成。一般公转周期大于的叫长周期彗星。著名的哈雷彗星周期是。 3.天体周日运动的方向。太阳周年运动的方向。 4.地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理论日界线是。实际日界线是。 5.地球绕日公转的证据有、和等。 6.完整的日全食过程的五个环节是①②③④⑤。 7.20世纪60年代天文四大发现:①②③④。8.古代巴比伦人发现的交食周期也叫。黄白交角一般为度。9.UFO指的是 10.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①②③。 二、判断题(10%) 1.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都有顺行和逆行现象。 2.类木行星均有光环和多卫星现象。 3.因极移,导致北极星变迁。 4.赫罗图反映了恒星光度与亮度的变化。 5.所谓星系,就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是构成可观测宇宙的基本成员。 6.太阳周年运动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 7.运用大爆炸宇宙学观点可以解释太阳系的形成。 8.从光谱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部分天体的信息。 9.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内容活动,明显的标志是黑子、耀斑、太阳风。10.地球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带成为辐射带。形状是对称分布的。 三、单项选择题(10%) 1.在地球上纬度愈低的地方: A.出没星的范围愈大 B.恒显星区的范围愈大 C.恒隐星区的范围愈小 D.恒显星区的范围愈小 2.北京时间指的是 A.120oE地方太阴时 B.120oE地方视太阳时 C.120oE地方恒星时 D.120oE地方平太阳时 3.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

A.0゜经线开始的 B.本初子午线开始的 C.国际日期变更线开始的 D.北京时间2002年1月1日0时开始的 4.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农历月份是: A.腊月 B.正月 C.三月 D.四月 5.甲地(30゜N,110゜E)位于乙地(30゜N,150゜W的: A.东方 B.西方 C.北方 D.可东可西 6.天体周日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方向 A.一致 B.相似 C.相反 D.相同 7、天狼星属于: A.大熊星座 B.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 D.大犬星座 8、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自转方向特殊的是 A.水星和火星 B.天王星和金星 C.类木行星 D.类地行星 9、1997年3月发生的有趣“彗日同辉”现象,其彗星指的是 A.哈雷彗星 B.比拉彗星 C.海尔-波谱彗星 D.百武彗星 10、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目前为 A.约10゜ B.约5゜多 C.小于 5゜ D.23゜26′ 四、绘图、计算、简答题(40%) 1.当纬度为35°N,试作一个天球示意图,标出P,P’;Z,Z’;N,E,S,W;Q,Q’;以及卯酉圈和子午圈。若恒星时为8h25m,列表试求出各点高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意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它涉及的众多学科门类所形成的知识海洋,无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还是在人类文明继续发展进步的新时代,都当之无愧地称得上博大精深。 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称,其前身

是德国古典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精神只是运动着的物质的最高形式。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人们能够认识并正确运用客观规律。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引出来的,实质上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规律:从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法是关于一切运动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运动的根源在于矛盾。矛盾双方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之中。人们要认识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必须通过实践,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个别人的认识又是有限的,这个矛盾要在无穷无尽的、连绵不断的世代中解决。 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两者的结合构成生产力。人们在发展生产力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性质随着生产力的改变而改变。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等;所以每一个历史时代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思想的基础。从原始公社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个人在历史上有一定作用,每个时代都需要而且能够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