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预示大病的12个常见身体现象

预示大病的12个常见身体现象

预示大病的12个常见身体现象
预示大病的12个常见身体现象

预示大病的12个常见身体现象

1:“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眼皮经常跳就会胡思乱想。原因:眼皮跳是由于疲劳或者压力造成的眼部周围的肌肉痉挛,通常会持续20秒左右,用手指轻压眼睑就会缓解这一症状。拆招:如果眼睛痛或者看东西模糊、双影,这时需要仔细地进行眼科检查,因为这些症状很可能是视网膜脱落或者眼睛感染的前兆。

2:紧张的时候手脚都会出汗。原因:当我们处于很大的压力之下时,身体会通过分泌汗液来排解紧张情绪,由于汗腺所在部位不同,其对于感觉和心理刺激及对于热的刺激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在紧张、恐惧、兴奋等精神因素影响下,神经冲动从大脑皮质传递到手掌小汗腺部,导致小汗腺的分泌排泄活动在短期内迅速增强,即产生手掌精神性出汗。这种出汗一般出现在手心部位,有时也会出现在手背、头面、颈部、前臂和小腿等处。少数人在高度精神紧张时,甚至会汗如雨下、汗流夹背。拆招:如果出汗时还伴有发冷、手脚冰冷、脉搏不稳、气短等症状,那就不仅仅是神经性的出汗,可能心脏有问题,要做心电图检查。

3:指甲下面有块白点。原因:当你搬东西时砸到手或者手指被门挤到时,都可能使指甲出现白点,这纯粹是由于外伤引起的。当新的指甲长出来的时候,白点自然就会不见的。拆招:如果每个指甲都有白点,又不是由于外伤引起的,那就表明肝或者肾出问题了。指甲容易断或者变厚则有可能是灰指甲或者感染,需要口服和外敷药物来进行治疗。但是如果只是白点反复出现,这就表明身体缺铁,应该及时去医院确诊。

4:睡觉的时候腿脚经常抽筋,有时会疼醒。原因:当我们的身体休息的时候,大脑并没有停止活动,而活跃的神经细胞会使肌肉继续运动,而大脑发出了让腿脚肌肉放松的信号,却导致了腿部肌肉的痉挛。虽然只有几秒钟的时间,但足以把你从睡梦中疼醒。拆招:如果每周抽筋超过4次,致使你晚上经常由于抽筋而疼醒,不可忽视,可能是饮食中的矿物质(如镁、钙)含量不足、运动神经元疾病或者局部循环不良,周边血管病变或静脉曲张。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检查,再加以治疗。

5:侧睡的时候呼吸困难。原因:睡觉的时候,特别是习惯侧躺的人,常常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使得鼻粘膜内的血液回流不良,因而造成鼻塞。还有一种可能是因为鼻内有异物。所以保持鼻腔的清洁尤其重要。拆招:长期的鼻塞会造成鼻腔甚至鼻室内的压力,进而引起头痛。还会使存在于鼻中膜与中鼻甲之间的嗅觉神经变得狭窄,甚至完全闭合,最后无法闻到味道。如果还伴随视力减退、耳鸣等现象,就不能再忽视了。由于引起鼻塞的原因有很多,最好的方法就是认真地到耳鼻喉科做一个详细的检查。

6:身体经常有针扎似的刺痛,不过很快就消失。原因:如果瞬间的刺痛出现在腹部,可能是由便秘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有趣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有趣的物理现象,如果我们能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插入这些身边的物理问题,不仅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并不遥远,就在他们身边,而且能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也正是新课改倡导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下面是我摘录的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老师们共享。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 在“ 9 ”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5、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6、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7、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摩托车做飞跃障碍物的表演时为了减少向前翻车的危险,应该后轮先着地 10、会打秋千的人,不用别人帮助推,就能越摆越高,而不会打秋千的人则始终也摆不起来,正确的打秋千动作:人从高处摆下来的时候身子是从直立到蹲下,而从最低点向上摆时,身子又从蹲下到直立起来。由于他从蹲下到站直时,重心升高,无形中就对自己做了功,增大了重心势能。因而,每摆一次秋千,都使打秋千的人自身能量增加一些。如此循环往复,总能量越积越多,秋千就摆地越来越高了。 11、一个重球的上下两端系同样的两根线,今用其中一根线将球吊起,而用手向下拉另一根线,如果向下猛一拽,则下面的线断而球不动。如果用力慢慢拉线,则上面的线断开,因为“猛拽”意味着力大而作用时间短。当向下猛拽球下面的线时,由于这个力直接作用在下面的线上,该力超过线的承受力,从而使球下面的线断掉。又由于力的作用时间极短,且球的质量又很大,所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球向下的位移就很小。这样,上面线的张紧程度尚未来得及发生明显变化,即张力没有来得及明显变大,下面的线就已经断了。如果慢慢拉下面的线,力缓慢增大,可认为每瞬时力均达到平衡。下面的线中的张力就等于拉力,而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等于拉力加重球的重力。显然,在慢慢施加拉力的过程中,球上面的线中的张力首先超过其耐力,因而上面的线先断。 12、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而不是平面镜或凹镜,是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13、洗衣机的甩干桶在正常高速旋转时,转动往往是很平稳的,但是当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将要停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洗衣机往往会较为剧烈的晃动,最后才停下来,这是因为洗衣机甩干桶在旋转时就会给机体一个周期性的策动力,高速旋转时,这个策动力频率远高于洗衣机机体的固有频率,所以机体振动轻微;甩干桶转速逐渐减小时,对机体的策动力频率也逐渐减小,当接近停止时,策动力频率便接近和等于机体的固有频率,这时机体发生“共振”,所以晃动特别剧烈。 14、节日放焰火时,焰火弹在高空爆炸开来形成绚丽多彩的礼花,炸开后下落过程中礼花在空中是以爆炸点为中心半径不断增大的球形。爆炸瞬间,爆炸力远大于重力,可以看为一个动量守恒过程,礼花的各个碎片都具有相等的速率,又由于每个碎片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碎片能保持爆炸时的球形不变。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从身体现象学到泛身体哲学

24 从身体现象学到泛身体哲学 杨大春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摘要:意识现象学被身体现象学所取代,这表明身体哲学在20世纪大陆哲学中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 由此导致了意识哲学的逐步解体。身体现象学是最典型的身体哲学,它关心的是物性和灵性在身体中的结合。在随后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哲学中,通过批判身体现象学中残余的意识哲学成分,出现的是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身体的物性维度获得了极度强化,而其灵性维度被逐步抛弃。与此同时, 20世纪英美哲学传统中的心智哲学主要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物理主义或唯物主义,它们通过批判、借鉴和转化身体现象学,通过消除身体的灵性维度,同样实现了身体哲学的泛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于是在身体问题上合流,而身体哲学则成为20世纪哲学的主导范式。 关键词:身体现象学;身体哲学;泛身体哲学 中图分类号:B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0)07-0024-07 谈到身体哲学(Ph il o sophy of body,Philosophie du corps)或肉身哲学(Philosophy o f flesh,Ph il o sopie de la cha ir),我们关注的不是某个或某些哲学家就身体问题进行了什么样的思考,而是要问:身体哲学是西方哲学发展历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并因此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范式吗?就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传统而言,身体问题是现象学的首要课题,身体现象学占据着支配性的地位;尽管在后来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那里,语言问题成为哲学和人文科学的中心课题,但其背后起支配作用的仍然是身体问题,并因此导致了一种泛身体哲学。在20世纪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中,最初是语言哲学占据着主宰性地位,但自1980年代以来,心智哲学(Ph il o sophy o f m i n d)逐步取而代之。我们无法直接看出身体哲学在英美分析哲学中是否具有转折性意味或者说作为范式的地位,因为语言或心智才是更为中心的课题。然而,通过考察心智哲学的最终走向以及英美哲学对大陆哲学的批判性借鉴和改造,我们依然可以看出,一种泛身体哲学最终成为英美哲学的主要范式。所谓的身体哲学主要并典型地体现为身体现象学(Pheno m enology o f body,Ph no m no log ie du corps),大陆传统中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英美传统中的心智哲学通过批判、借鉴和转化身体现象学,在瓦解身体的灵性维度并因此改变身体概念之内涵的同时,实现了身体哲学的普遍化或一种泛身体哲学。 一、从意识现象学到身体现象学 在大陆哲学传统中,早期现代哲学集中关注纯粹心灵,身体被纳入纯粹事物的秩序中,没有能够在意识哲学中获得应有的地位;后期现代哲学旨在突破意识哲学,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身体对心灵的造反,肉身化主体成为哲学家们关注的核心;后现代哲学旨在最终瓦解意识哲学,物性的身体上升到了主导性的地位。从笛卡尔到黑格尔的早期现代哲学大体上属于意识哲学,其基本倾向是扬 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ZX047)。 作者简介:杨大春,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法国哲学。

大班科学:《有趣的油和水》

大班科学:《有趣的油和水》 XX课件大班科学《有趣的油和水》活动目标:.了解生活中油和水会分离的科学现象,感知什么是乳化现象。 .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的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乐意并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水花生油一次性透明杯筷子若干记录纸笔毛巾,洗衣粉。 活动过程:一出示实物,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儿有一杯水,一杯花生油,如果我们把油和水倒在一起你们猜猜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出示大记录纸,根据幼儿猜测进行集体记录)。 二幼儿进行第一次分组实验,教师介绍记录方法,提出操作要求并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油和水的变化情况。 师:瞧,老师给每个小朋友们都准备一小杯水和一小杯花生油一个干净的小杯子,等下老师请小朋友自己动手去试一试,看一看油和水倒在一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并把它们记录在纸上,记得在操作的时候动作要轻轻的,要保持桌子和地板的干净好吗?三教师根据幼儿操作结果进行小结。 操作结束后请幼儿说说你们是怎么操作的,当油和水倒在一起时你发现了什么秘密?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油和水倒在一起后,油和水是分开的,而且油总是在上面,水总是在下面。 四进一步感知乳化现象。 师:如果我们的手不小心沾到油和水,要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大胆回答,并从中引出洗衣粉。 师: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洗衣粉,等下请小朋友往装有水和油的杯子加入一些洗衣粉看看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想象吧。 老师提出操作要求,幼儿进行操作。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油和水放入洗衣粉之后变成了乳白色象牛奶一样融合在一起。 小结:这叫做乳化现象。 洗衣粉把原来不融合的水和油融合在一起,在生活中我们就利用洗衣粉洗洁净的乳化作用来清洗油污的衣服碗和盘子。 五结束。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这么多有趣的科学实验,懂得了这么多科学原理,老师希望小朋友晚上回去之后能把今天所学的本领告诉爸爸妈妈。 XX课件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反应的现象 CO 2 SO 2 2P 2 2H 2 Fe 2 2Al 2 2 2CuO 2 2 2 2HgO

CO 2 2H 2H 2 3 +CuO C+2CuO

CO+CuO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 ●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 ●黄色:金Au、硫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 ●淡蓝色:固态氧O2 ●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 ●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等●深灰色:石墨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O2 ●蓝色: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 ●黄色:含有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Hg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有趣的科学现象

有趣的科学现象 我们现在接触的是《科学放大镜》这个主题里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很多的小游戏、小实验,面对新奇的游戏和实验,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 在活动前我们搜集了很多的材料,有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关于溶解的物品,会旋转的物品,等等,对于搜集的物品幼儿不陌生,但是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总体来说对他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当我出示各种各样的镜子的时候,孩子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好奇的问:“老师,我们要干什么呀?”“老师今天要和你们做游戏。”“好”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拍起手来。我先让孩子们每人选一样材料(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镜、万花筒等等),用它们观察事物“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刘志翔大声的喊:“老师,万花筒里好漂亮啊!”;“哎,我的手怎么变大了?”;“我能用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房子”······。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每一组的孩子都沉浸在科学探索中,在玩“水中成像”的孩子,我观察到他们用手电筒当月亮,照在水盆中,然后探索其中的奥秘。我听到张树威说:“我的手电筒照在水中,“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没了?”让孩子们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自己探索“水中成像”的奥秘,他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孩子们都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动手

操作试一试。当然,在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前,我大费周章的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常识性的实验。当我问到:“糖、盐、味精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很多孩子都能有自己较为正确的观念。桑若楠说:“会化掉!”胡轶斐说:“会变没了。”因为孩子们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东西,和他们的生活很亲切,所以,有的孩子当看到我的材料时,就说到:“老师你要干嘛?好像要烧菜了啊?”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关注到的东西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所以在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都非常得有经验,用手把杯子摇一摇的,有的用搅拌棒快速的搅拌,有的选择倒温水。于是我就在结尾总结的时候问了孩子一个延伸问题:“你在让水宝宝变魔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让它溶解的快一些?”于是孩子们把他们使用的方法一次说明,他们在自己动手之后表达得非常自信。 一次次的科学实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科常类的知识,还是要让孩子真的尝试了,才会让孩子的知识在脑海里深深印住,而且是主动记忆。当然,这样的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前期丰富的准备,孩子操作的时候能够尽量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另外如果能够进行分组教学就更加有效了。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与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就是氧化钙,熟石灰就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与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就是氯化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就是:洗净、干燥、称量。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单质 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

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10个有趣的生活中物理现象及解释 看似平常的现象中,其实隐藏了很多物理知识,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相信你的物理学习会变得五彩缤纷!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 9 ”的位置。 这是由于秒针在“ 9 ”的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 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 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

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 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 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只从喷口喷出。 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 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 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 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各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工程学概论 1、人体工程学的定义 人体工程学是关于探索人与某一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专业理论、原理、数据及各种方法,优化人与整个系统效能的一门学科。 2、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对象 人与物(产品)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人体工程学的研究目的 如何使人达到安全、健康、舒适以及工作效率的最优化 4、人体工程学这门学科的特点: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 5、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人的特性研究(人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等)——基础 物的特性研究(物的功能、外观、形态、尺寸、结构、力学特性、环境特性等) 环境特性研究(如室内环境包括室内空气质量、光照、温湿度、噪声、辐射等) 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与物、人与环境、物与环境、人物及环境) 6、人体工程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经验人体工程学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人类生活贫困,劳动效率低下。 特点:通过选择和培训,使操作者适合于机器。 ○2科学人体工程学 时间: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末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许多国家大力发展效能高、威力大的新式武器和装备。 特点:重视工业与工程设计中“人的因素”,力求使机器适应于人。 ○3现代人体工程学 时间:20世纪60年代以来 背景:科学技术的发展,欧美各国进入了大规模的经济发展时期。 特点:把人—物—环境系统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研究,以创造最合适于人的各种产品和作业环境,使人—物—环境系统和谐统一,从而获得系统的最优综合效能。 7、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体工程学研究最早的国家,美国是现代人体工程学最发达的国家,所以人体工程学有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之说。 8、人、家具、室内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家具是联系室内空间和人的纽带 2) 家具是室内的主要陈设 3) 家具必须服从室内设计的总体需求 9、家具和室内设计中人的因素 1) 人体感知响应特性 2) 人体的生物学特性3) 人体对环境负荷的反应4) 人体尺寸5) 人的行为习惯

常见物质颜色特征反应

?常见物质的颜色: 多数气体为无色,多数固体化合物为白色,多数溶液为无色。 黑色固体:MnO2、CuO、Fe3O4、C粉、铁粉(Fe)活性炭 蓝色固体:CuSO4·5H2O(胆矾)、Cu(OH)2(氢氧化铜)、CuCO3(碳酸铜) 红色固体:Cu(紫红色)、Fe2O3(红棕色)、红磷:P(暗红色)、Fe(OH)3(红褐色)I2碘(紫红色)黄色固体:硫磺(单质S)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铜绿)[Cu2(OH)2CO3] 蓝色溶液:含Cu2+溶液:CuSO4(硫酸铜溶液)、CuCl2(氯化铜溶液)Cu(NO3)2(硝酸铜溶液) 黄色溶液:含Fe3+的溶液(棕黄色):FeCl3(氯化铁溶液)、Fe2(SO4)3(硫酸铁溶液)Fe(NO3)3(硝酸铁溶液) 浅绿色溶液:含Fe2+的溶液:FeCl2(氯化亚铁)FeSO4(硫酸亚铁)Fe(NO3)2(硝酸亚铁) 其他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 无色气体:N2、CO2、CO、O2、H2、CH4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此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SO2、HCl(氯化氢) 有臭鸡蛋气味:H2S硫化氢 气体的特征: ①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HCl、SO2、NH3 ②有颜色的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③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CO2。 特征反应:

?推断题的解题步骤及突破口的选择: 1.解题步骤 (1)审题:认真审读原题,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分析: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突破口也称为“题眼”,指的是关键词、特殊现象、物质的特征 等等.然后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解答: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检验: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 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2.突破口的选择 (1)颜色特征:根据物质的特殊颜色进行判断。包括常见固体、沉淀、溶液、火焰的颜色。 (2)反应特征 (3)物质状态特征 常见固体单质:Fe、Cu、C,S,P;气体单质:H2、O2、N2;气体化合物:CO、CO2、CH4、SO2; 常温下呈液态的物质:H2O、H2O2、酒精、H2SO4. (4)反应条件特征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H2O的电解;MnO2 作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H2O2分解制O2; 高温:CaCO3分解、C还原CuO、炼铁;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的受热分解。 (5)以三角关系为突破口 (6)以物质特征现象为突破口 ①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

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作文指导

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 鲤城实验小学洪秀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整理自己观察到的有趣现象,把它表达清楚具体、生动,用上积累的词,合理想象,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得有意思。 2、创设“有趣”现象,让学生认真观察,在观察中体验、感受、思考、想象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观察的事物的动作描写,事物大小、形状、颜色的变化的写出“有趣”的表达方法。懂得要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准备: 让学生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查找相关资料,为自己的好奇心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 一、话题交流激趣引入 1、话题交流(课前交流) 洪老师发现同学们今天精神饱满相信这堂作文课你们会有精彩的表现,细心的你有没有发现今天的课堂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教室摆设,老师穿着,同学装束等) 生:我发现听课老师真多! 师:这都是咱们的客人,向老师问声好吧 生:今天老师穿得特别漂亮! 师:谢谢你的夸奖! 生:我发现同学们穿着特别整齐 师:对,很精神 …… 师:大家真了不起,在教室里就有这么多发现。 2、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刚学完第九单元,主题是——观察与发现,课文《李时珍》告诉我们要处处留心生活,《装满昆虫的口袋》这篇文章引导我们要带着无限的好奇心、强烈的兴趣去观察,《大自然的语言》这首诗歌提醒我们要勤于思考才能有发现,下面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看谁最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1)出示:切开的藕,学生观察 师:这是——莲藕,这天老师想炖排骨莲藕汤,切莲藕的时候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我们一起仔细看,用心想,你发现了什么? 生:虽然藕切断了,但是丝却还连着 师:能用一个词说说吗 生:藕断丝连 师:这个成语讲述了生活中的一种有趣现象。 (2)出示:筷子和一杯水,筷子斜插入水中 师:炎热的夏天到了,喝杯冰凉的蜜水,多么凉爽(师搅拌) 学生观察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筷子斜插入水中会像“折”断一样 师:多有趣啊,喝水都可以有发现 (设计意图:从孩子喜欢的实物中观察,孩子往往会瞪大一双好奇的眼睛,效果容易事半功倍,激发学生观察与发现的兴趣,引入主题。) 3、过渡 其实我们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数不胜数,只要我们留心生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我们今天要来写一写自己——生活中发现的有趣现象,(板书课题)齐读 二、处处留心发现有趣 1、教室外是广阔的天地,课前,老师布置了小任务,在生活中发现有趣现象并认真观察,同学们, 你们有发现吗?谁来谈谈自己发现的有趣现象。(谁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写到黑板上)(先写后说)生:苹果切开后会变黑 师:苹果切开,原本果肉是黄色,放在那儿,竟会变色,这真有趣。 生:蜻蜓低飞,鱼跃水面要下雨 师:蜻蜓、鱼儿都能当天气预报专家呢,真有意思! 生:含羞草手一碰,叶子就合拢。 师:多有趣啊,真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 师:在什么时候,还有什么发现(师说情境、时间引导说后出示课件) (玩泡泡时,)肥皂泡在阳光下是五彩的。

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的身体性维度

身体的认识论地位——论波兰尼默会认识论 的身体性维度 【内容提要】在身体性这个维度上,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之间存在着某种思想的会聚。从知觉的身体性出发,通过对“身体在宇宙中的特殊地位”、关于身体的辅助意识的核心地位、“通过寓居而认识”等思想的阐发,默会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知识的身体根源。在关于他人之心的知识和身心关系问题上,波兰尼在强调心灵的身体性的同时,对心灵与其外在表现、心灵与身体作了区分,得出了心灵是其外在表现的意义,心灵是身体的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默会认识论/身体性/波兰尼/梅洛-庞蒂 一、默会认识论和现象学传统 波兰尼在哲学上最具原创性的贡献是在两种意识的理论的基础上阐明了默会认识的结构。比如,在用锤子敲钉子的活动中,我们既意识到钉子,也意识到锤子和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在此,我们注意的中心是钉子,而不是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我们对于后者的意识不是为了其本身,而是为了前者。波兰尼认为,我们对钉子的意识是焦点意识(focal awareness),而对握锤子的手掌、手指中的感觉的意识是一种辅助意识(subsidiary awareness)。默会认识就建立在两种意识的动态关系之上。为了把握某一对象,我们需要将有关的各种线索、细节整合为一个综合体来加以认识,这就涉及到了默会认识的两个项目。我们对各种线索、细节、部分的辅助意识是默会认识的第一个项目,关于对象的焦点意识是第二个项目,为了认

识后者,我们必须依赖于前者,我们从前者出发来关注后者。默会认识就具体地展开于从(from)第一个项目转向(to)第二个项目的动态过程之中,“默会认识是一种from-to的认识”[1—p34]。 20世纪60年代,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已趋成熟。在阐发默会认识论的各种理论意蕴,展示默会认识论解决一系列哲学问题的潜力的同时,波兰尼也注意到了自己的学说和其他哲学传统之间的关联,现象学传统就是其中之一。波兰尼的默会认识论和现象学传统的关联,具体表现为它与现象学的三大观念的交接。这三大观念是:意向性、在世和身体性。 关于默会认识和意向性的关系,波兰尼说:“布伦坦诺指出,意识必然关注一个对象,只有有意识的心灵活动才会关注一个对象。我对默会认识的分析,扩展了对意识的这种看法。它告诉我们,意识不仅是意向性的,而且它总是具有各种根源,由此出发去关注其对象。它包括对其辅助项的默会意识。”[2—p32] 在波兰尼看来,默会认识的from-to结构比起布伦坦诺的意向性理论,更充分地阐明了意识的本性。它不仅展示了意向性,即意识的向量性质,而且表明,意识的指向性是以对辅助项的默会意识为基础的。①意识除了有其“to”的方面之外,还有其“from”的方面。 波兰尼从默会认识论的from-to结构引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认识是通过寓居而展开的(knowing by indwelling)。正是在这一点上,波兰尼看到了默会认识论和海德格尔的“在世”思想的关联。在《个人知识》火炬丛书版(1964年)的序言中,波兰尼说:“所有理解都

生活中有趣现象的物理化学原理

生活中有趣现象的物理化学原理 烧不坏的手帕 用品:手帕、100毫升烧杯、酒精灯、竹夹子。 酒精。 原理:酒精遇火燃烧,放出热量,使酒精和水大量挥发,带走部分热量。左右摇晃手帕时可散去大量热。这样火焰的温度被降低,不能达到手帕的着火点。 操作:在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充分摇匀,将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用竹夹子夹出手帕,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后,火焰很大。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直到熄灭。火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用品:手帕、玻棒、酒精灯。 合掌生烟 仪器及药品 聚乙烯或聚氯乙稀透明片,玻璃棒,胶水少许;浓氨水,浓盐酸 实验步骤 (1)用胶水将塑料小片分别贴于两手手心,并请另一人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抹在塑料片上(有一点即可,勿使流动)。 (2)两手微握,各在一方,不要靠拢。 (3)合掌时先要做成捧物状,然后再慢慢打开一条缝,使生成的白烟慢慢冒出。 原理 氨和氯化氢可直接化合生成氯化铵而形成白烟:NH3+HCl=NH4Cl 注意事项 (1)药品要轻拿轻放小心取用,抹于塑料片上的酸、碱要少而匀。 (2)实验后立即洗手。 本次推荐实验名字:制作发光番茄 视频地址:https://www.doczj.com/doc/061689164.html,/v_show/id_XNzI4MjE4NA==.html 视频说明:首先取一盒火柴,(因为火柴头内含有磷)用刀子将火柴头刮下,然后混入漂白剂,充分震荡并且静置之后,取上层清液,注入到番茄内部(从各个方向注入,均匀为主)然后再取双氧水,注入番茄,关灯后可以看见番茄发光了。 此实验会出现的问题是火柴头中含磷量不高或者不纯。本人经查找,得知所用的为不安全火柴,即一种火柴头涂有硫磺,再覆以白磷、树胶、铅丹火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因为白磷燃点过低,现在已被其他安全火柴(主要为红磷和硫)取代。因此作此实验,建议用纯度中等的白磷进行。同时应注意安全,以防白磷自燃。 3、喷雾作画 实验原理

想象与身体

想象与身体 在后现代的文化转型中,身体这一景观凸现了出来,身体作为主体的欲望可能性再次被美学家肯定,欲望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建构着身体的本身,纯感性成为身体美学家重点关注的对象,犹如语言型文化的抗争、退缩与让渡一样,信仰身体与诗性身体被后现代主义美学悬搁,感性的狂欢吞噬着日神精神,精神自由与人的终极关怀似乎被肉体本身的快感替代,在回至Ⅱ身体本身的喧嚣声中,作为艺术表征的想象是否还存留着生存的空间? 想象存在的可能性 正如米歇尔·福柯所言:“当今时代也许是一个空间的时代,我们都处在一个同时性的时代,一个并列的时代,一个远近的时代,一个共存的时代,一个散播的时代。”[1]世界正经历着由点线连接编辑而成的网络版的生活,而非什么随着时间而发展的伟大生活。也许在这一时代,文化转型、身体呈现本身标志着的精神审美的退缩,就“发生在时间的忠实传人和空间的强悍居住之间”[2]。图像时代的到来,必然导致视觉艺术从精神境遇回缩到身体感官的快感上来,原始美感的产生与效应成为我们大众追随的对象,机械复制的现代性,信息技术的后现代性,使身体的直接呈现和解读提供了直观的形式,感性化表面化成为可能,反思性的审美凝视“障碍”导致空间的当下获得,图像犹如无根的浮萍,飘浮在符号的海洋中,身体呈现出了自身,在欲望的热情中敷演身体直呈的本身。作为能力和作为行为的浪漫主义想象与存在主义想象被解构、悬置。本质和现象、形象与意蕴、在场与缺席存在的辩证张力被追随尼采的后现代主义美学家们所否定,身体的快感与愉悦成为以身体为对象和从身体出发的后现代主义身体美学唯一的价值取向,这样以来,必然导致审美身体的肉体化。技术化倾向、肉体欲望的满足主要呈现在“食色”的实体满足上,而征服自然满足自身的技术迎合了身体的需要,感性化的人获得了存在的空间,精神的自由和对纯艺术美学的追寻似乎显得无关紧要,从这个意义说,想象似乎已没有了存在的价值。 身体对欲望的可能性的选择,也意味着对身体的其他可能性的拒绝。无庸讳言,对身体本身的关注颠覆了理性审美的垄断地位,彰显感性学的本质,具有开创可能性和回应鲍姆嘉通美学定义的作用。不过,人存在于世界中,具有多种可能性。颜翔林先生认为身体性(主体性)是“生命存在的结构性可能”,“结构性可能”阐释包含如下的理论向度:“1.主体性(身体性)是一个历史性的流动性概念;2.它由一个系统性结构组成;3.它是充满可能性的生命存在”。[3]这一系统性结构包括五个部分:理性身体,良知身体,欲望身体,信仰身体,诗性身体。诗性主体(身体)作为整个身体的核心性构成,它具有对理性身体的“知识批判和逻辑颠覆的能力,弥散着自我反思和对生活世界不断提问的热情,它以想象力和智慧获得了对于现实的超越,诗性追求可能”[4]。怀疑论美学与身体美学不同,身体美学更多地呼唤自身,而怀疑论美学世界更多的是对欲望、理性和道德律令的颠覆,以想象去建构“虚无”的、自由的、无言的美学世界,但对理性的颠覆的目的是共同的,作为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欲望的存在——身体美学完全可以构成一种社会历史的革命性潜能。从身体多种可能性的角度讲,审美超越与穿越为想象留存了应有的位置。脱离心灵的身体知觉能力为想象的再发展开拓了新视域。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维柯认为人类的诗性智慧的起源来自于想象力,想象力是世界最初的智慧。也就是说,在欲望身体到诗性身体的向度上,想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中介。换句话说,没有想象,诗性身体与诗性智慧也就没有存在的可能。然而,纵观美学史,诸多的想象范畴的研究,缺少对纯身体想象的重视,这样以来,导致了知觉与想象的断裂,从康德开始,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单质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身体的洞洞

【教材简介】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幼儿自己的身体是幼儿最为熟悉的事物,但是幼儿对有关身体的知识还处于熟悉、浅显而分散的状态,《我们身体里的洞》这本绘本是韩国的作家许美恩的作品,这个作品用孩子的方式告诉他们人体中洞的作用,巧妙的回答了:妈妈我从哪里来?这个孩子最想知道的问题。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由生活中的“洞”自然过渡到人身体里的“洞”,鼓励幼儿观察、表达、探索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门、汗毛孔等器官的形态和用途,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幼儿交流科学知识,符合“我们身边的科学”这个主题活动。通过综合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孩子们悟出“我们身体里的洞真了不起”这个道理。 【目标预设】 1.初步了解人身体中常见的“洞”以及这些洞的用处,并了解一些正确保护他们的方法。 2.能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自己关于身体里“洞”的想法。 3.体验探索人体奥秘的乐趣。 【活动重点】:初步了解人身体中常见的“洞”以及这些东的用处。 【活动难点】:幼儿敢于表达自己关于身体里“洞”的想法。 【活动准备】:PPT课件、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设计理念】孩子们的身体是孩子们最熟悉的,但是也是浅显而分散的,绘本用儿童化的语言激幼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由生活中的“洞”自然过渡到人身体里的“洞”,鼓励幼儿观察、表达、探索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门、汗毛孔等器官的形态和用途,让孩子了解到身体中“洞”的奥秘。 【设计思路】在生活中,经常有孩子询问他们的爸爸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但是很多家长都很尴尬地将这个问题回避掉了,借助绘本《我们身体里的洞》正好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并且帮助孩子们认识身体里其他“洞”的奥妙之处以及学习如何保护这些“洞”,借助ppt 以及孩子们之间的交流与讨论,由一个“洞”到两个“洞”,从生活中的“洞”到身体上的“洞”;由能“进”的“洞”到能“出”的洞,由被堵起来的“洞”到神秘的“洞”,通过这些“洞”的联想与比较,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了这些科学知识,并悟出“我们身体真了不起”这个道理。 【活动过程】: 一、由“一个洞”激起幼儿兴趣,引发幼儿的大胆猜想。 1.由“一个洞”引发的联想 师:出示ppt1,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并一起猜一猜,这个是什么?幼儿大胆自由想象。【设计意图】通过幼儿的大胆猜想与讨论引出“洞”的概念。 师:请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在什么地方见到过这个“洞”?(教师逐一出示下水道、莲蓬头等图片) 2. 由“两个洞”引发的联想 师:出示“两个洞”图片,你们猜猜看这两个洞是做什么用的呢?幼儿大胆想象(教师出示隧道图片) 二、由生活中的“洞”延伸,认识身上的“洞”。 1.能“进”的“洞” 师:出示ppt,请你们在猜猜,这两个洞洞又是做什么用的呢?(鼻孔)这两个鼻孔怎么啦?你们流过鼻涕吗?什么时候会流鼻涕?鼻孔有什么用处? 小结:鼻孔这两个洞洞真实太重要了,可以闻东西,还可以呼吸! 师:我们的身体除了鼻孔这两个洞洞,还有什么洞吗?他们都是做什么用的?(教师逐一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