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4日点击次数: 118 作者:来源:本

站原创

浅析高中地理教材中图片的教学处理

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王桂芳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教学插图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图片是不可缺少的工具,也是获取地理知识的重

要源泉,它既是一种内容丰富的直观教具,也是地理学科所拥的有一种特殊语

言。有人曾试验过,一个人识别同一种物体,用语言描述需 2.8秒,用线条图描述需 1.5秒,用黑白照片描述需 1.2秒,用彩色图片需0.9秒,这些数据表明采用地理图片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前苏联著名地理学家、地理教

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把图片带进教室,就是哑巴也会说话了。”由此可见,

地理图片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正文】

打开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本),顿觉眼前一亮:教材设计新颖,图文并茂,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令人目不暇接。全书共306页,竟有各种插图354幅,有地图、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景观图,甚

至漫画等(表一),这些插图是高中地理新教材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它们和文字教材紧密联系,互相补充,具有目的明确、内容简明、主题突出等特点,它对教材的文字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通

过读图,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通过读图,可

以使学生学会从图中获取大量信息,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

与规律,形成地理技能。因此,教师在使用地理新教材的过程中,应

注重图像系统的分析和运用,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在教

学中教师应因“图”制宜,针对不同类型的插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充分发挥这些插图的作用。

书名地图示意图统计图表景观图其他总图幅页数高中地理教材必修12454936012398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413013225111101高中地理教材必修3304223178120107

表一: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插图类型及图幅数

一、地图的功能及教学处理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直观教具,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它

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客体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

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它以图像的形式把信息传递

给人的大脑,具有任何文字和语言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地图可以分为政区地图、专题地图。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功能是

多方面的:它可以确定各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获得各种地

理事物的分布知识;它有助于阐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复杂关系;它便于学生综合分析和了解地理事物

动态变化规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思维的能力,是基本

技能训练的主要方式;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有价值的直观教具。它同

文字相比具有现象直观性、地理方位性和几何精确性等特点。

如在讲解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时,如果照本宣科,不

仅枯燥乏味,毫无趣味,而且会把学生引入死记硬背的死胡同。如能

充分利用课本的“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分布”和“北美气候类型的分布”

两张插图进行分析讲述,不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展

开思维推理的翅膀,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具

体做法是先引导学生在“欧洲西部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上找到52°N

和北极圈两条纬线,由此判断温带海洋性气候纬度范围大概在40°N

到60°N之间,并且位于大陆的西岸,回顾五带知识判断出这里受盛

行西风带影响,盛行西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温带海洋性

气候。在理解了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原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把欧洲

温带海洋性气候图与北美洲进行比较,从地形、洋流、海岸线角度分

析,为什么欧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较北美洲大,从而了解影响温带

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因素还有哪些,至此,学生自己能全面地从插图上

归纳出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从而准确读图,效果

好。

地图是地理教材最根本的插图,它不仅反映事物的地理位置,

阐明其空间分布,而且还表示它们的形态(如河流长度、水系特征),所以有人说: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最必要的工具,而且是最直观、最

简明的地理“书”。地图教学,首先要明确读图要求,指导学生带着

明确的目标在纷繁的地图上找出要找的东西;其次是定位,根据需要,明确地理事物的经纬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位置和其它相关位置,为

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第三是找出有关地理事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

系,并注意抓住主导因素,揭示联系以形成深刻印象;四是根据大纲

要求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使学生能读、会填。地图

的教学程序可表述为“明要求——定位置——找关系——助记忆”。

二、地理示意图的功能和教学处理

地理示意图是对地理事物的特征进行示意性描述的图,主要用于

阐明地理事物发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和影响该事物变化的各种因素

之间的关系等,其表现形式简练、概括性高。

地理示意图可以概括成两类:一是地理关联图,是用简明形象的图形演绎、

地理原理、地理过程或规律,如太阳系、地球公转示意图、高低压的形成与天

气示意图、工业的投入和产出示意图等;二是地理模式图,是由一般地理规律、

原理推演出的地理要素分布模式图,如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世界洋流分布模

式图、气压带风带模式图等。示意图是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过程的

直观表现。其效果是既减少了文字数量,又增添了教材的可读性与亲切感,起

到了降低难度的效果。

在“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中,教材共选编了4幅示意图:喜马拉雅山形成、背斜构造、向斜构造和断裂。和照片相比,示意图具

有绘画特征,体现编者的主观意志。换而言之,示意图可根据主观需

要表达的意愿进行设计。如“喜马拉雅山形成”示意图中的板块运动

的方向、“背斜构造”示意图中原始正地形的恢复、“断裂”示意图

中岩层的错位等,形象的印证了正文的观点(也可以补充、完善正文

表达之不足),起到“画龙点睛”之功效。

教材中的示意图大部分是成因示意图,如果说地图侧重空间分

布,统计图侧重从量上说明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及联系的话,那么,成因示意图则侧重阐述它们的形成。成因示意图教学可这样安排:“明确地理位置——分析要素状况——揭示发展历程——抽象(或演绎)规律。”如进行“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的风向”

教学时,可先明确地理位置在北半球的高空,通过观察等压线判断出

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由于处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向右,且处于高空不受摩擦力影响,因此这里的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转偏向力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最终得出规律:高空风向平行于等

压线。在进行成因示意图教学时,充分利用投影片和板画动态反映地

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是较为理想的手段。熟练运用一些模式图

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能够熟练快速地绘制并且

利用这些模式图去分析遇到的具体试题,避免死记硬背和张冠李戴。

这样,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提高了学习质量。

三、地理统计图的功能及教学处理

地理统计图表是把具有一定数量的地理要素图像化,再进行时间

或空间上的组合布局进行构图或制表,是地理信息的定量表述,是反

映地理事物的时空变化过程和地理信息量化处理的一种形式。统计图

的最大优点是信息简明扼要、发展性强,往往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直观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定量分析能力。地理统计

图主要有柱状图、扇形图、饼状图、坐标图、风玫瑰图等。

统计图表是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地理

定量研究的表示形式。统计图表将许多数量、比例列举在一起对比,

简化了教材的文字叙述;统计图表可将地理事物要素的数量关系与时

间分配联系起来,反映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统计图表可将地理事物

要素的数量关系与空间结构联系起来,反映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如

产业转移一节中的图“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增长”和“我国和部分国家

的乘用车普及率”两幅图,前者反映了我国汽车销售随着时间的变化

是增长的,后者反映出不同国家乘用车普及率的差异,其中我国乘用

车普及率较低,将两者结合可以得出我国汽车销售量增长的原因在于

汽车普及率低这一结论。

地理数据是地理事物“量”的表征,地理统计图是地理数据的形

象直观。统计图教学不仅要有利于揭示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能力,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定量和定性分析结合、注重定量分

析的科学方法与精神。统计图可依下列程序教学:“读图名——读座

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据——用文

字揭示联系或规律——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读图名的目的在

于知道图反映的是什么内容,自己要读什么,座标(或图例)则反映

了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量上的大小(单位),读图名和读座标

是读统计图的基础。读数据一要读全,二要注意读变化趋势,然后才

能准确地从数据中把握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特征。图表(图图)转

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动手制作等多种

能力。

四、.地理景观图的功能和教学处理

地理景观图主要包括自然或人文景观的素描图或照片,目的是直

观形象反映区域地理事物;如热带雨林景观、高原地貌景观、旅游景

观照片等。

地理景观照片信息丰富,是对正文文字的说明与补充。教材中精

选了大量精美的照片,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基拉韦厄火山与喜马拉雅山”、“地貌景观”、“地方性分异景观”、“亚马孙雨林”等照片都是照片中之精品,一方面活跃了教材内容和

表达,增添了教材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

理解。

景观图的作用是通过直观形式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加深印象,教学中要注意图文结合,抓住其突出形态特征或具体代表性的动植物进行解读,避免不着边际,分散学生注意力。

地图就是地理学习的最有力的拐杖,最有效的武器,所有相关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原理大都可利用地理图表分析,简易实用而又行之有效。每一位地理教师都应努力探索,尝试着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教材中的地图与图表资源,使得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犹如插上飞翔的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稳、越飞越自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