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PPT试题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PPT试题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PPT试题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PPT试题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P P T

试题附答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复习题(P P T)

一、单选题

1、制作一个介绍自己的多媒体报告,选用(C)制作最恰当。

A、写字板

B、Word

C、PowerPonit

D、Excel

2、如果要从第3张幻灯片跳转到第8张幻灯片,需要在第三张幻灯片上设置(A)。

A、动作按钮

B、预设动画

C、幻灯片切换

D、自定义动画

3、如果要从一个幻灯片淡入到下一个幻灯片,应使用菜单“幻灯片放映”

中的(C)命令进行设置。

A、动作按钮

B、预设动画

C、幻灯片切换

D、自定义动画

4、要在演示文稿中新增一张幻灯片最快的办法是(B)。

A、执行“插入”菜单中的“新幻灯片”命令

B、使用快捷菜单

C、单击工具栏上的“新幻灯片”按钮

D、使用“编辑”菜单命令

5、在PowerPoint2003中可以直接播放(A)格式的声音文件。

A、wav

B、avi

C、gif

D、doc

6、要想插入一张来自文件的图片,具体的操作步骤是(A)。

A.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B.查看—图片—来自文件

C.编辑—图片—来自文件

7、幻灯片的文件扩展名为(D)。

B. doc

C. xls

D. ppt

8.输入或编辑PowerPoint幻灯片标题和正文应在(A)下进行。

A、幻灯片普通视图模式

B、幻灯片放映视图模式

C、幻灯片浏览视图模式

D、幻灯片“备注”窗格

9、幻灯片要转到下一张,应按(B)键

A、Page Up B. Page Down

10、幻灯片上可以插入(D)多媒体信息。

A、音乐、图片、WORD文档

B、声音和超链接

C、声音和动画

D、剪贴画、图片、声音和影片

11、在PowerPoint编辑状态下,采用鼠标拖动的方式进行复制,要先按

住(A)键。

A、Ctrl

B、Shift

C、Alt

D、Tab

12、在PowerPoint的幻灯片浏览视图下,不能完成的操作是(C)。

A、调整个别幻灯片位置

B、删除个别幻灯片

C、编辑个别幻灯片内容

D、复制个别幻灯片

13、在PowerPoint 2003中,画矩形时,按住(C )能画正方形。

A、Ctrl键

B、Alt键

C、Shift键

D、可上都不对

14、在PowerPoint 中,“背景”设置中的“填充效果”所不能处理的效果是(A)。

A、图片

B、图案

C、纹理

D、文本和线条

二、判断题(√)(×)

1.幻灯片浏览视图不可以编辑(√)

2.幻灯片普通视图可以编辑。(√)

3.启动PowerPoint后可以建立或编辑多个演示文稿文件(√)

4.灯片放影过程中,任何时候按Esc键都可结束放影返回PowePoint主窗口(√)

提供了在幻灯片放映时播放声音、音乐和影片的功能,通过在演示文稿中插入声音和影象对象,可使演示文稿更富有感染力。(√)

6.在演示文稿中,对某张幻灯片应用模板后,其余幻灯片将会应用相同的模板。(×)

7.幻灯片中的声音总是在执行到该幻灯片时自动放映(×)

8.在幻灯片浏览视图状态下不能定义动画。(√)

9.在幻灯片普通视图可以定义动画。(√)

10.在PowerPoint中,插入的视频文件或音频文件在幻灯片放映时总是自

动播放。(×)

三、连线题

如:文件——保存

格式影片和声音

编辑字体

视图拼写检索

插入观看放映

工具复制

幻灯片放映幻灯片浏览视图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意义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意义 发表时间:2015-12-09T17:09:18.95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11月总第173期供稿作者:王金贵 [导读] 山东省平邑县丰阳镇中心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金贵山东省平邑县丰阳镇中心校273315 现代的小学教育,学生已开始不满足于“知识=书本+粉笔+嘴巴”的教学模式,他们对知识、对信息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信息技术教学的引入正好顺应了这种时代发展的趋势,它将外界与学校、活动与课堂、书本与信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将“知识=书本+粉笔+嘴巴”更新成为“知识=书本+电教+嘴巴”,满足了小学教育乃至于现代教育的要求。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提出:“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而我们的娃娃,农村的就占有一大半,而且由于农村信息技术教育起步晚、起点高,加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将是咱们农村小学教育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我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能力,把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工具,使学生掌握这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借助于这一工具来帮助他们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教学)可以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增强小学教学中形象化成分,顺应小学生心理思维的发展规律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知识面的不断扩大,教材的不断更新,许多新事物、新知识的不断涌现,作为面对着心灵幼稚、思维能力低下、抽象认识发展缓慢这一特殊群体的小学教师来说,已很难通过简单的介绍、片面的几句话来让学生在内心世界形成完整的认识,然而能让学生比较形象了解的实物模型、鲜明的彩图,完整的文字介绍,即使在城市学校也很难比较完整、全面的找到。因此,在传达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教学资料、知识资料不能满足需要所造成知识盲点,造成教师与学生在知识传递上的阻塞。而计算机能够全面满足教学需要,解决这一问题,它通过网上传输获取教学中的所需资料,有力的弥补了教学器材数量与质量的不足,提供了丰富的教辅工具,并且运用各种动画、图解、音乐等先进的教学手段,系统全面的传输知识信息。更重要的是,小学生这一不成熟的群体,获取知识的绝对途径则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堂的传播,他们心理和思维的发展所要求的形象性资料,是任何教师都无法估计和全部满足的,而计算机教学则具有很强的形象性、灵活性、多样性,它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层次有针对性的选择,能把书本上简单或是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深刻、形象,很好地针对小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快而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的心理特点进行信息的多元化处理,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教学)可以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弊端,创造最佳知识传输效果 计算机教学引入课堂,其高效、快速的信息传递功效,与传统教学相比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在相同的课堂40分钟,采用计算机教学能够加大课堂教学容量、扩大学生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这在小学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小学生幼稚的思维对事物的认识需要寻求丰富的感官刺激,计算机教学可传递他们对知识需求,满足其求知欲。另外,计算机教学还能够简化教学步骤,克服传统教育教学过程的弊端:1.可以简化教师繁琐的书写过程,以演示稿、幻灯片代替黑板板书内容,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2.克服了教学空间的限制,完成了以前在教室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3.克服了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计算机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师生交互式的对话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动画式的三维效果,能够完成教师光靠双手所不能完成的动作演示效果,特别在小学社会课的教学中,其优势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学生心理对动的事物的认识远远比对静的事物的认识深刻,对多颜色事物的认识比单一颜色的事物认识深刻,对图像事物的认识比文字知识的认识深刻,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比抽象事物的认识深刻。因此,计算机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与中学或其它阶段的教学表现得更明显、更直接。 三、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教学)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培养小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教学(计算机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学生,对于新事物的渴望和思考是非常强烈的,对于计算机教学所带来的丰富信息,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第一,计算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科学产物,小学生对其中奥妙在教师的引导下必然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计算机所提供的对话式功能,能满足于小学生爱动的心理,对计算机本身的操作就是一个自觉学习的过程;第二,计算机所提供的虚拟式的演示功能,是在现实生活和实践过程中所无法实现和观察到的,它通过对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模拟的动画演示,如火山喷发的过程,化石形成的过程等等,能通过具体的视觉观察,使小学生产生外在教学认识与内在心理认识的差异,从而就培养小学生思考问题能力;第三,随着计算机教学的引入,使小学生接触面的快速扩大,知识掌握程度的不断加深,思维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所遇到的疑难也就越来越多,其心理内在对知识的需求也就日益强烈,问题是促进学习最有利的动力。因而,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必然会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对疑难问题答案寻求,同时也解决了以布置作业被动促学的教育弊端,从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的号召,让学习的过程成为了“快乐学习、自主学习”。 随着计算机教学深入课堂,它已开始逐步取代传统教育方式的地位,其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它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飞跃,是任何时期都不能相比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技术教学必将成为课堂教育的主宰,成为推动现代教育巨大的动力和武器。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伴随着人类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进步,世界各国均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人力度。我国也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加入了这一行列,开启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大中型城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之相比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则稍显薄弱,这也造成了我国整体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的现状。在我国约2.3亿中小学生中,农村中小学生就有接近1.4亿之多,比例达到60.8%之多。未来他们将会陆续步入社会,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所以,如何在农村中小学中开展更为优质的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更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为未来融入到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就成为当今中国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1 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1 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首先要明确的是中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信息技术常识、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操作知识、获得初步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能够进一步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 但由于升学率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目前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主观上并不重视信息技术教育。尽管设置了信息技术教育的相关课程,但实际上却只是让其为语、数、外等与升学考试相关的课程让路。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会使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下降,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获得,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学生因此对形同虚设的“信息课”毫无了解,在缺少学校和学生推介的背景下,农村中小学生的家长自然也会产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茫然和懈怠的态度。因此我们首先应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学生、家长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知问题,才有可能改善我国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1.2 基础设施匮乏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尽管有的地方已认识到其重要性,但真正要让其顺利开展起来也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这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制约因素就是资金的缺乏。从学校建设来看,农村中小学基本上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修缮教学楼、教职工宿舍、学生宿舍等基础设施上,因此能用于购进、维护、升级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上的资金就十分稀缺。资金的稀缺造成了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基础设施匮乏。大部分农村中小学的微机室计算机较少,甚至有些地方没有条件设立计算机教室;课堂上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不占少数;普通教室中配备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也十分稀缺。也正是这样的现状使得当今我国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缺乏必备的物质载体。反观农村中小学学生及学生家庭,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仅有少部分学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大部分学生并无机会接触计算机。由此可见,农村中小学资金的缺乏,进而导致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匮乏,也成为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1.3 教师欠缺专业技能 当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基本专业知识、教学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以中老年教师为主,然而中老年教师的基本专业知识(具体体现在使用信息技术上)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根据调查显示,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的中小学42周岁以上(含42周岁)的中老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6%,其中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仅为24%,这显然没办法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问题,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条件所限,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并未受过完整的能力、技能、专业知识培训,这使得其在教学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不断变革的发展过程,其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克服了很多困难。今天,依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其中,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有些问题是由科技的发展与文化的变迁而引起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基于新的环境,把握好现在,着眼于未来,共同研究对策,从而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现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在我国中小学已经得到普及,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全面提升,也涌现出了一批在信息技术方面富有创意与发展潜质的优秀学生,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小学到中学,连贯性的课程标准缺失 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中,只有2003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而小学和初中没有相应的课程标准,只能依照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教学。该纲要对各个学段都默认为零起点,造成各学段间教学内容重复,缺乏连贯性与一致性。所以,尽管高中阶段有了课程标准,但

具体实施起来仍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并尽快行动。在这一方面,我们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 英国在1988年通过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制定了全国统一的国家课程,其中IT(信息技术)课程被列入了全国统一课程体系中。在2000年9月修订的国家课程中,英国把IT 课程进一步改名为ICT(信息与通信技术)课程,并对5~16 周岁学生在不同阶段的ICT教育内容和考核标准做了详细的规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以及各学段学生学习内容的连贯性。 教材种类繁多,但总体质量需要提升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自学的重要依据。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较大,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在教学实施能力上的不足。教育部鼓励一纲多本,鼓励在教材编写上有所创新,市面上因此出现了上百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这原本是好事,但这些教材编写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内容重复严重;有些是由没有教学经验的在校大学生或研究生执笔,其课堂实施对教师的要求颇高;有的教材过分强调整合与文化,削弱了知识与技能,使教材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还有的教材过分强调活动,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更严重的问题是,各地在教材选用上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往往由地方教委指定教材的版本,学校和一线教师没有选择权。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形成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1.能识别计算机的外观和常用输入设备(如鼠标、键盘)、输出设备(如监视器、打印机)及其他常用外接设备(如音箱、耳机、话筒等);能通过动手组装或观看组装示范,探究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认识不同部件的基本功能(活动学习——直接经验;观察学习——间接经验)。 2.通过打字任务或简单的游戏,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操作常用输入、输出设备。 3.能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总结利用计算机输入、存储、加工、输出信息的基本流程;借助自己获取、加工信息的经验,体验计算机在处理信息方面的优势,知道计算机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 二、树立与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意识,形成积极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养成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 1.结合生活和学习经验,体验信息在生活、学习、科研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信息价值(理念先行)、敏锐捕捉有用信息(选择性注意)、主动获取相关信息(有目的的任务驱动)、甄别筛选正确信息(针对性、准确性、价值高低)、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信息意识;逐步形成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能讨论每个个体在创作和共享有益信息方面的责任。 2.通过身边的事例或观看案例,体验现代信息技术在获取、加工、存储、表达和交流信息方面的作用,理解信息技术是人的信息加工器官的延伸,讨论人类发明创造信息技术的基本历程,形成乐于学习、勤于操作、敢于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态度,树立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和技术操作能力;主动参与科技创新的志愿。 3.观察和列举日常生活、学科学习和其他综合实践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常见应用,能讨论这些技术应用带来的利弊。 4.能讨论应用信息、信息产品、信息技术现备和软件时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和道德问题,能描述不恰当应用带来的后果;知道如何负责地使用技术设备和信息资料,在引用他人的观点、成果和信息时理,知道如何注明出处和给予恰当的致谢;养成保护自己信息安全的意识,学会防查杀病毒、简单的文件加密(如设置使用口令)等信息保护方法——“行为指导”“使用技能”。 三、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收集和处理信息,以支持学习、探究和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1.能根据学科学习和其他活动需要,分析所需的信息及其类型,讨论确定合适的信息来源(如他人、书籍、报刊杂志、光盘、录像、电视、因特网等),学会从不同的信息来源搜集资料的方法(如实验、调查、访谈等)。对信息搜集过程进行一定的规划,初步形成信息需求分析的意识和习惯。 2.学会利用常用设备(如数码相机、探测器、扫描仪、录像机等)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或利用常见信息技术设备对传统介质的信息进行必要的数字转换。 3.学会利用计算机输入和存储资料,学会利用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功能对文件资料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建立以及重命名文件(夹)、保护文件等,能迅速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一、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一)信息 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各样的信息,并且每天都要接收大量的信息。如:读书、听广播、看电视、、与家长、老师、同学谈话使我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此外,用口尝,用鼻闻,用手摸也能获得一些信息。 (二)信息处理 我们随时在接受(输入)信息、处理信息和输出信息。例如老师读:“wo shi ge wen ming de xiao xue sheng”,同学们通过耳朵,输入这些声音信息,从大脑的记忆中,知道这是“我是个文明的小学生”九个字,把这九个字写(输出)在纸上。这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 (三)电脑是信息处理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三种重要资源。 轧钢机、缝纫机等是加工物质材料的机器;蒸汽机、发电机是转换能量的机器;电脑是处理信息的机器。 我们给电脑输入各种数据,经过电脑的处理,输出各种有用的信息。 (四)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于1946年2月诞生,它的名字叫埃尼亚克(ENIAC),学名是“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它由18000多支电子管组成,重达30多吨。它的运算速度是每秒5000次。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运算速度是每秒3千次。现在我们使用的电子计算机,体积小巧,运算速度却比埃尼亚克快了成千上万倍。 电子计算机有很多种,根据它的外观,可以分成微型机、便携式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等;根据计算机的用途可以分为专用计算机和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一般用来处理一种数据;超级市场用的收款机,记考勤用的打卡机,以及比较流行的游戏机、学习机等都属于专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只能做一件或几件工作,而办公和家庭用的计算机基本都属于通用计算机。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摘要: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迅速,对提高全社会的信息生存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不 少问题,比如认识问题,资金投入问题,信息技术师资问题,以及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问题等。并对此进行总结。 2000年11月7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至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1,教育观念保守,许多学生不重视信息技术课学生及家长的学习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普遍认为考大学是高中学习的唯一目标,高考不考的是“副科”。信息技术课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在电脑上玩玩游戏,上网聊聊天。 2,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由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原来大多没有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现在中小学的很多信息技术教师都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专业教师凤毛麟角。有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由普通教师来担任,这些教师本身对计算机了解的不多;有些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是外面临时招聘的代课教师;这些教师也许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本身就没有信息技术专业水平。鉴于这样种种情况,很多信息课很不规范,要不就让学生打打游戏,要不就放片子给学生看,要不就由学生自己乱倒腾,不能真正发挥信息课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技术教师自身没有实现信息化,这样的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非常困难的。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和知识更新要比其它学科来的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尤其这一点对没有信息技术功底的教师来说压力则更大。 3、经费投入不足,制约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许多中小学设备陈旧,计算机数量不足,硬件设施较差开展信息技术教育,需要比较多的资金投入。当前,设备陈旧、满足不了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需要,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瓶颈。笔者所在的城市仅有一两所重点中学真正拥有校园网,小学条件更差一些。大部分学校配置的计算机是“普九”大检查时配备的,其档次多为586或586以下,内存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学生使用计算机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发布等一系列的技术要求;有一部分学校虽然在近两年陆续装备了计算机,但由于经费问题,所装备的计算 机档次较低;另外,很多学校只知买进计算机,却不懂得要经常对机器进行维护,致使很多设备闲置不用,以致报废 4,、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缺乏整合 从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不难看出,一些学校没有把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起来,而是孤立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国家教育部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这是我国面向./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又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各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必须与学科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目标。 5,信息技术考核评价没有体现信息技术学习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学计算机课的考试都沿用了传统课程的考查方式,即采用笔试闭卷考试。这种机械的记忆学习本身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宗旨相违背,也约束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教师教学的创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部分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讨论法、WebQuest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征。 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信息技术教育活动具有导向性作用,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保障。 问: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 1 计算机应用能力强,熟悉学生学习和教学等相关软件的应用。 2 学习能力强,能够接受新生事物,并对新生事物迅速做出响应。 3 表达能力强,在课堂中能够简言意骇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4 写作能力强,能够通过文字记录提炼教学经验。 5 与学生、同事沟通能力强,能够借助信息化手段,高效地同他人进行实质性的沟通 6 协作能力强,在信息化社会中,能够与他人协作完成大型任务。 问: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原则是什么? 1 强调评价对教学的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弱化评价的选拔与甄别功能。 2 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创造条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 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信息技术课堂的三维培养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各种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学生特点选择使用。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时,常见的评价方法有纸笔测试、上级测试、作品制作、教师观察和成长记录袋评价等。 问:简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 2 基础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结合原则 3 培养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相结合原则 4 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5 趣味性与严谨性相结合原则 6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原则 问: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给出任务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和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连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了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性的改进建议,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任务主要以典型作业设计和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为主 衡量一次测验的好坏的指标有信度、效度、难度和区分度。 问: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可以概括为哪几个方面? 提高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关注全体学生,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年龄和地域差异,以及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 问:简述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目前信息技术课程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开设,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文化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对信息技术课程地位的认可和确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和魅力;提升信息素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1) 1.1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1) 1.2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1) 1.3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2) 1.4教育观念相对滞后 (2) 1.5教育资源不能共享 (2) 1.6信息技术越普及,信息技术课越难教 (2) 2 对信息技术教育的再认识 (2) 2.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的关系 (2) 2.2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3) 2.3应试教育难以推动信息技术教育 (3) 3 分析信息技术的特点,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 (3) 3.1信息技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差异 (4) 3.2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4) 3.3 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化 (4) 3.4研究形成一套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系统 (5) 3.5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6) 参考文献 (6)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摘要本文根据自己实习期间对信息技术的教学,浅析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情况和现状,以及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特别对信息技术教育指导思想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并就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和它的教学的特点,论述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再认识。通过自己的认识,并对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和评价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特别叙述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转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已经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占据了生活的重要部位。信息技术教育是各学科中内容最新、发展最快、又很不成熟的一门学科,而且充满分歧和认识上的混乱。在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既是最时髦的学科,也是最受冷落的学科。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同时也被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搞得疲惫不堪。由于信息技术本身发展太快,直接影响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的稳定性。 1 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一些典型问题和现象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历史非常短,但是发展变化却非常快。无论是教学内容、目的、方法上都存在较大分歧。而且还暴露出其它学科难以遇到的“怪”现象。 1.1 计算机教学“过时论”和“无用论”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学校设备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教学内容滞后于技术发展的情况普遍存在,把落后的东西教给学生的议论时常听到,久而久之,便会形成“计算机教学已经过时”的观点,即“过时论”。由于教学的过时便使学生难以将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就形成了“无用论”。 1.2 计算机技术“无师自通”论 电脑技术的日益更新,使得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有笔记本,小学生从小就接触,有简单的东西便已学会。更何况自从出现Windows操作系统后,软件都有较强的描述性和明确的操作指令,许多软件可以通过“帮助”菜单学习有关知识和技能,因此有人认为,所有软件都可以“无师自通”。

我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我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颍上县耿棚镇高庄小学刘磊 二00九年三月

我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负责任地使用计算机系统及软件,学会合作或独立地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质、信息技术教学。 伴随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涌动,信息技术教育已从自觉认识、实验探讨、政府策动走向理性思考——“信息技术教育学”的创建已成当务之急!然而信息技术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与开发为目标的教育,其内涵是由信息技术教学和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与劳动者。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 如果在信息技术课上纯粹让学生打打字,玩玩游戏,那就严重丧失了课程设置的目的,只有明确教学目标,切实优化教学过程,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如在学习画图软件时,教师优化教学内容,通过边学习边制作,学到某一步做到某一步,最后形成一幅完整的作品。比如,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制作一张漂亮的贺卡送给亲人或朋友,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学习自然就认真,从而很好地优化了教学过程。例如:在学习Powerpoint的超级链接前,先让学生花时间制作一份《自我介绍》,目录可以为“自我推荐”、“我的爱好”、“我的作文”、“我的……”等等,要求既要选用剪辑库的素材,又要有文字输入。由于学生一般都有表现自己的心理,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作品十分美观。学习超级链接后,鼠标点击关键词后页面不断改换,使得教室里欢笑的声音不断出现。在浏览同龄人优秀作品后,建议学生发一封E-mail给对方,或给对方发一张贺卡。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获得网上信息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纷纷进入不同的软件进行操作,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并应用了新软件。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信息技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调查方法: 通过听课和学生零距离接触交流沟通、和任课教师交流沟通、和学校领导沟通、了解学校计算机房及网络配置情况。 调查对象: 本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人员(教师、领导等)以及部分学生,课件、机房、网络的软硬件设施等。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所存于的问题,了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就问题提出关联的解决办法。为全面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提供必要的依据,真正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促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全的发展,加快素质教育的发展。为进壹步搞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搞好“校校通”工程建设、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远程教育。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同时强调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式(如任务驱动等)和评价方式的运用。信息素养就是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表达和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素养。信息技术课是于最短的时间内全面、迅速、系统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主渠道。自教育部颁布了《关于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以来,全省大部分地区的中学及部分小学均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于实施的过程中,情况却不容乐观,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虽然积极地响应号召,但于实践的过程中却偏离了开设这门课的宗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于实习期间,对实习学校以及附近的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育存于多发明方面的问题,总结归纳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 调查发现,教育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素质教育的思想虽然也成为人们的共识,人们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的提升,各个学校纷纷加大了教育的力度,可是信息技术教育于中学教育中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分数至上”的思想于许多学校仍根深蒂固,不少学校、领导仍是将学生的所谓“主科”成绩、学校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仍是家长对壹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于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均不愿投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去上,大家均不会很重视。由此造成信息技术课只是壹个副科、形式,遇到和主科冲突的时候不得不让步,主科的教学任务完不成时,直接占用信息技术课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于教学过程中,推祟的是“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心得体会 中卫市第五小学苏福香 我从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已有多年了,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心得体会,但这只是我个人的浅见,望各位教师多给予指点。信息技术是一门融合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能够了解信息技术在广阔领域中的运用,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重要责任。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上信息技术课,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趣味性强,娱乐性强,学生动手时间多于老师讲解时间的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游戏、互动创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小学的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事物、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实践证明,许多小学生学计算机都是出于对电脑的好奇而学的。信息技术不像其他学科,单单听教师讲,学生死记硬背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而是教师可以用范例来代替语言,让学生听美妙的音乐、看用画图软件画的图画、用word设计的电子小报、用powerpoint制作的课本封面等,用这些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解鼠标的使用的时候,给学生准备一些游戏,针对鼠标的4大属性而设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鼠标的使用,而不是教师的口头讲解,这样会更容易掌握,也让学生更喜欢学习信息技术对学习信息技术有更高的热情。 二、探究学习,培养自学意识 这句话说得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也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亲自动手、亲自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奥妙。 在学习内容不太多、学习难度不太大时,我们可充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获取新知,然后通过交流、汇报,达成知识的共享与规范。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要知道现在的学习方式,就是未来的生活方式。例如在教授《制作贺卡》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制作的贺卡,看看用到了哪些工具进行制作。并要求学生能根据老师的贺卡制作出自己的特色贺卡,通过学生看书自主探究来达到学

(完整版)小学信息技术_全套教案(经典)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 课题: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教学器材:投影仪、演示用计算机。 授课地点:电教室 教学过程 1、引言 本章是教材的第一章,这章的内容对学习信息技术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计算机的组成,硬件和软件知识,计算机的安全与病毒防治以及计算机的发展概况。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同学们对中学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到20世纪后叶我们把信息与信息技术交流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研究。 (举例)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 所谓信息,通常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3、什么是信息技术 一般说来,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的技术。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很多,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研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从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获取间接的

信息。其中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和获取信息是极其重要的一条途径。 请阅读P2—P4。 (实例演示) 从信息学的角度,从为了解1990年到1999年十年中,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情况,分析相应的教育发展情况作为例子,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示例告诉我们信息世界里,必须学习和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 操作步骤:A、连接上网, B、搜索框中输入关键词。 C、检验结果: D、依次选取“中国教育概况”“中国教育科研网” E、从中找到数据输入到电子表格中, F、再把数据以图表的形式表示。 4、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而成的。计算机网络对人类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它的技术范畴。信息资源已成为同物质资源同样重要的社会资源。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实现资源共享。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共享的社会资源。 5、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6、讨论思考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那些途径? 归纳总结: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情况。 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技术? 2、人们获取信息有哪些主要途径?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容县)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 1447 更新时间:2008/7/4 8:37:47 【字体:小大】 广西容县电教馆周芳 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存在问题办法与思 路 内容提要:作为一个农村县级电教馆教研员,从事 电教工作多年,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深入了解, 从事具体工作过程所经历的事实分析,所提出的问题具体、清 晰,解决思路切中要害、可行。 正文: 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 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由于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状况与城市比较相差较大,也严重制约着广大农村中小学的信 息技术教育推广和发展,质量不高,流于形式,效果不佳,资 源浪费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导致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还处于低水平阶段。如何面对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实际状况,运用有效措施办法,解决存在问题结症,推动信息 技术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为教育改革服务,为提高学生综合 素质服务,是摆在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科研、教 学工作人员的一项重大课题。就本县而言,作为一个工业产业 少、流动人口少、物资流动少、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县域,教 育资金相对匮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设备配置规模小、覆盖率 不高,在推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出现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设施配备严重不足

在农村中小学校中,信息技术设备落后,现有计算机配置低、数量少,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教育开展的要求。就我县而言,在县城中小学和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中,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媒介设备——计算机设备在 2004年期末存量与在校学生人数的比例平均为 1:32,村级小学、联中的设备数量比例平均为 1:125。此外,多媒体教室、语音室的配置也仅限于县城中小学和部分乡镇中小学,大部分乡村学校几乎为零。同时,学校教学配套资料主要是源于图书文字,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虽经近几年的持续努力各方争取,也逐渐配置了一些教学光盘、教学录像带、录音带、投影仪,但也仍然无法适应教学需要, 90%以上学校至今没有得到直接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信息 技术教学无法有效开展。 主要原因分析:( 1)教育经费短缺。作为农村中小学校,直接进入学校的教育经费长期以来处于紧张状态,除维持正常教学支出外,用于基础、更新、发展的教育专项经费,往往是通过财政预算、社会赞助、家长支持、上级补助、客户预垫货款等多种筹集方式解决,资金来源不稳定,财力预算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举步惟艰,资金投入不到位,“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无法跟上上级发展规划和地方教学要求,成为制约和阻碍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2)教学设备零散无序。由于学校所配置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有根据上级发展方案要求硬性配置,有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定向无偿配给,也有学校根据教学开展实际情况和能力自行购置(主要是教学软件资料),在总体上非常零散,缺乏系统化配置,不 能有机配套投入有序教学。 (二)课程开设效果不佳 1、作为次要知识课程。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和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已逐步

信息技术在当代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最新范文

信息技术在当代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依次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作用地位引言:信息技术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和应用的技术,它覆盖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而成为一门综合技术。在2000年10月教育部召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发了“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关于中小学校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和新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三个重要文件,决定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式发展。1、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地位。信息技术课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中小学的必修课程,并依次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结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在各门课程的学习中,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与学科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及相应的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术。2、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使现代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多媒体、通信和计算机网络这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选择相应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进行个性化学习。同时,学校也能通过通信和网络系统开展远程教学,使更多愿意学

习的人有一个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学生不仅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还学到了获得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技术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2.1作为学习对象。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一方面可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基本技能,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公,现在的学生应当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再一方面作为全社会实施信息化的今天,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必须了解信息技术。2.2作为教学工具。由于信息技术拥有强大可靠的存储能力、快速精确的处理能力、重复而又多变的工作方式以及生动形象地呈现能力,因此作为教学工具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是计算机应用于教育的一种传统形式。使用CAI可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技能,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与技能,也可启发并培养学生客观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例如:信息技术在小学自然课上的应用。一、创设情境,可以用Flash动画制作太空系九大行星、天体、航天器以及宇航员从遥远的宇宙深处飘然而来并配以音乐,强烈的感官冲击立刻抓住了学生们探索宇宙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新课导入,给出三类天体的名称并辅助以图片、相关资料和观测数据,启发学生探究太阳系各大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现问题并以协作方式解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探索精神。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摘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在学习中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及主动学习能力不强,而当前我国的教学体制存在着不少缺点: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对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的培养很有必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习惯主动学习 【正文】俗话说:“好习惯终身受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知识少,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如果正确引导就会成为栋梁之材,相反就会给学生的一生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针对我们的教学中存在的重事实性知识的记忆,轻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要使学生积极、愉快地学好信息技术,其中重要的一环是重视学生主动学习

习惯的培养。那么,在小学阶段,在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呢?下面我就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实现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需在新的教育理念支撑下,构建符合新课改要求的“新课堂”。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计算机教师,应带头转变原有的工作方式,认识到自己不只是一个“教匠书”,而应是拥有现代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在构建“新课堂”的同时,探讨“新课堂”构建的理念与教师角色的转换。以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以前所倡导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已不再适用现在的教育教学,所以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学生更主动地去学习,去创新。在新课程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引导学生尝试,想方设法让学生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例如在上“网上导游”一课时,我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供学生资源网站,让学生根据问题主动去学习和探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网上查找资料、解决问题,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参与到课堂中,给出了对学的恰当的而不过分的指导,学生这个时候的“学”,是有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