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小结练习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小结练习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小结练习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小结练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石佛寺中学洪玲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的内容,在有了小学平方、立方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会乘方的意义和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特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都相同)的乘法。乘方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对整个初中学习十分重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向学生渗透细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数学的简洁美、神奇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感悟探索乘方的意义,会书写乘方算式,确定乘方的结果的符号。

3、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2、通过乘方运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乘方的故事,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向学生渗透探索、归纳的数学思想及数学的简洁美。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践入手,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2)探索归纳,学生总结结论。

(3)精讲多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运用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提高。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设计思想:通过人体细胞分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新知识的探究,以生活中的实例拉面和珠穆朗玛问题作为探究内容,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思考及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对新知的运用采用精讲多练的形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运用形成能力。为了及时反馈信息,设计了课堂检测以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结合作业与数学故事《阿凡提》,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的神奇美。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思考

回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思考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棱长为5的立方体的体积是 ________________ 。

设计题图:从学生已有基础入手,循序渐进,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

1个细胞30分钟后分裂成2个,经过5小时,这种细胞由1个能分裂成多少个? 要想解决此题,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做到,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板书课题:有理数的乘方

设计意图:(1)以人体自身结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产生惊奇,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迫切欲揭开乘方运

算的神秘面纱。

(三)观察发现:启发引导,探索规律,得出概念。

观察其中都含有哪些运算,这些式子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乘方的定义及有关概念:(新知归纳)

①乘方的定义:求n个相同因数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幕

②乘方的表示法:

读作:a的n次方或a的n次幕,a2也读作a的平方,a3也读作a的立方。

(四)学以致用

例1 (1)(—3)X (-3)X (—3)X (—3)X (-3)可以记为(2)在(—3)2中,底数是,指数是___.

(3)在一32中底数是___ 指数是 ______.

议一议:一32与(—3)2有什么不同?结果相等吗?然后要求学生指出它们的区别。

3

例2:计算(1)43(2)—5" (3)—i (4)—3

2

分析:①先引导学生分别指出它们的底数和指数;(找)

②按照乘方的定义将它化为熟悉的乘法运算;(化)

③运用乘法法则运算. (算)

老师引导(1)小题,归纳步骤;学生尝试自己动手求解其他几个,最后师生共同评析完善。

注意:(1)负数的乘方,在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连同符号),用小括号括起来这也是辨认底数的方法

',在书写的时一定要把整个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2)分数的

乘方

(五)探索交流

例3计算:

(1) 102,

104,105,;

103,

⑵(一10)2,(—10)3,(—10)4(—10)5

观察例3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小组讨论

1?正数的任何次幕都是正数;

负数的奇次幕是负数,

负数的偶次幕是正数

2. 100等于1后面加n个0

(六)小结练习

乘方是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

注意:(1)乘方与加、减、乘、除一样是一种运算

(2)幕是乘方运算的结果,如和、差一样

测评练习:1、写出下列各幕的底数与指数:

(1) 在74中,底数是—,指数____ ;

(2) 在a4中,底数是__ 扌旨数是___ ;

(3) 在(-6)5中,底数是―,指数是__________ ;

(4) 在-25中,底数是____ ,指数是__ ;

根据上面练习的表你觉得幕的符号与底数指数有关吗?你发现有什么变化规律吗?

2、如果:x2= 64, x 是几?x3= 64, x 是几?

3、(- 1) n当n偶数时,结果为 ______

当n奇数时,结果为 ______

(-1)2015-(-1) 2014-

注意:①对于乘方运算,先要学生确定幕的符号,再运算

②对于1和-1的正整数次幕的运用加以强调。

设计意图:(1)解题过程规范化,面向全体,照顾中下学生

(2)加深巩固概念,理解乘方的意义,熟练地进行乘方运算体会成功的感觉。

考考你:一个数的平方为144,这个数是 __________

一个数的平方是0,这个数是__________

一个数的平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_

一个数的立方为它本身,这个数是__________

设计意图:(1)让学生通过比较加深理解,掌握乘方的意义。

(2)让学生通过练习讨论并争执后理解乘方的各个概念,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3)通过闯关及时反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七)生活与数学

1 你喜欢吃拉面吗?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这样捏合到第次后可拉出256 根面条。

2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它的海拔高度是8848 米。把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 毫米的纸,连续对折30 次的厚度能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是真的吗?设计意图:选取生活实例,展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八)乘方的故事

1 巴衣老爷说:你能每天给我10 元钱,一共给我20 年吗?阿凡提说:尊敬的巴衣老爷,如果你能第一天给我1 毛钱,第二天给我

2 毛钱,第三天给我4毛钱,以此类推,一直给20 天,那我就答应你的要求!巴衣老爷眼珠子一转说:那好吧!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阿凡提和巴衣老爷谁得到的钱多?

2 有一个长工到一个财主家去做工,他和财主商定:“第一天给一分钱,第二天给两分钱,以后每天是前一天的平方. ”财主答应了,到月底(30 天)后,你猜一猜:财主会给长工多少钱?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内容,通过数学故事,渗透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的神奇美。

九、教学评价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人教版教材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农村地区学生的实际情况,总体上采取教师创设问题学生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师生概括明晰的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以问题为线索,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样的设计符合农村地区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易于接受。

教学开始,提出问题,借助多媒体手段,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归结出答案,由答案的表现形式再给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自然过度到新知的学习,接着层层设问,引出乘方以及与乘方有关的概念,采用归纳类比的方法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既有利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又有利于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成功之处:成功之一:用学生刚学过的生物学中人体细胞分裂创设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情境。一下就贴近了学生的心灵,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的求知欲望。

成功之二:以拉面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乘方意义的实例,在计算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观察能力与分析数据能力,同时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决心。

初一数学上册角的练习题汇编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B.用一个放大镜能够把一个图形放大,也能够把一个角的度数放大 C.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角的平分线 D.直线l经过点A,那么点A在直线l上呢 2、下列4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角的图形是() 3.下列关于平角、周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平角是一条直线 B.周角是一条射线 C.反向延长射线OA,就形成一个平角 D.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小于平角 4、右图中,小于平角的角有()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答案:D 5.(变式练习)如图所示,射线OA表示的方向,射线OB表示的方向,则∠AOB=( ) A.155 ° B.205 ° C.85° D.105° 6、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 A .60° B .15° C.45° D.70° 二、填空题: 7.角也可以看作由旋转面形成的图形。 答案: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 8.2周角= 1平角= 9.1°的_____ 是1′ 10.1周角= 平角= 直角= ; 11.换算:42°27′= °,68°45′36″= °; 12.2点15分,钟表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锐角是度; 13.钟面上从4点到5点,时针与分针重合时,此时4点________分 北 西 南 东 75? 40? O B A

14.如图,货轮O在航行过程中,发现灯塔A在它南偏东60°的方向上,同时,在它北偏东40°,南偏西10°,西北(即北偏西45°)方向上又分别发现了客轮B,货轮C和海岛D,仿照表示灯塔方位的方法画出表示客轮B,货轮C和海岛D方向的射线. 15.如图,B处在A处的南偏西45°方向,C处在A处的南偏东15°方向,C处在B处的北偏东80°方向,求∠ACB 16、如图,已知:∠AOE=100°,∠BOF=80°,OE平分∠BOC,OF平分∠AOC, 求∠EOF的度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几何图形初步》知识讲解

《几何图形初步》全章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三视图,初步培养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 3.初步学会应用图形与几何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多姿多彩的图形 1.几何图形的分类 要点诠释:在给几何体分类时,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2.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1)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把立体图形按一定的方式展开就会得到平面图形,把平面图形按一定的途径进行折叠就会得到相应的立体图形,通过展开与折叠能把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机地结合起来. 要点诠释: 立体图形: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 ? ?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几何图形

? ? ?①对一些常见立体图形的展开图要非常熟悉,例如正方体的 11种展开图,三棱柱,圆柱等的展开图; ②不同的几何体展成不同的平面图形,同一几何体沿不同的棱剪开,可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那么排除障碍的方法就是:联系实物,展开想象,建立“模型”,整体构想,动手实践. (2)从不同方向看: 主(正)视图---------从正面看 几何体的三视图 (左、右)视图-----从左(右)边看 俯视图---------------从上面看 要点诠释: ①会判断简单物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 ②能根据三视图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 ( 3)几何体的构成元素及关系 几何体是由点、线 、面构成的.点动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线动成面,面与面相交成线;面动成体,体是由面组成. 要点二、直线、射线、线段 1. 直线,射线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2. 基本性质 (1)直线的性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要点诠释: ①本知识点可用来解释很多生活中的现象. 如:要在墙上固定一个木条,只要两个钉子就可以了,因为如果把木条看作一条直线,那么两点可确定一条直线. ②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3.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1 )度量法:可用直尺先量出线段的长度,再画一条等于这个长度的线段. (2)用尺规作图法:用圆规在射线AC 上截取AB=a,如下图:

初一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30 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 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 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 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 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0 的相反数还是 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 的绝对值是 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 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一个数同 0 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 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 0 相乘,都得 0。 2.乘积是 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 0 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 任何一个不等于 0 的数,都得 0。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角》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 4.3.1 《角》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第3节第一课时《角》。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点、射线的定义及对角的概念已有粗浅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角。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定义,掌握角的表示方法。 认识角的单位,会进行度、分、秒的简单换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图片、实例中找角培养学生的探究、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展示的过程中增强团队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角的两种定义,三种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度、分、秒及其换算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以老师自己的12岁生日愿望(当时读初一)作为切入点,从而引出三幅与角有关联的图片,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将角从图片中分离出来,让学生讨论角的概念。 练习:下列图形是角的在括号里画,不是角的画 角的顶点

2、角的表示: 角用符号“ ∠ ”表示,读做“角”.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但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中间. 如∠AOB 或∠BOA (2) 用一个顶点字母表示角,但必须是以这个字母为顶点的角只有一个角. 如∠O (3) 用一个数字表示角,在靠近顶点处画上弧线,写上数字.如∠1 ;或用一个希腊字 练习: 将右图中的角表示成下列形式: ①∠ APO ②∠AOP ③ OPC ④∠O ⑤∠COP ⑥∠P 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___ (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3、角的分类: 锐角(0°<α<90°) 直角(α= 90°) 钝角(90°<α<180°) 平角(α= 180°) 周角(α= 360°) 4、度分秒的换算(对照时间换算) 把周角等分成360份,每一份是1度,记作1o。则1周角= 360,1平角= 180° 规定1度等分成60份,每一份是一分,记作1’。则1o= 60′ 规定1分等分成60份,每一份是一秒,记作1’’。则1′= 60″ ∠1的度数为48度56分37秒,记作:∠ 1=48°56′37″ 例题 (1)把93.2o化成用度、分、秒表示的角。 解:93.2°=93°+0.2° =93°+0.2×60′ =93°+12′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小结练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石佛寺中学洪玲 一、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的内容,在有了小学平方、立方基础之上,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会乘方的意义和概念,熟练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有理数的乘方是一种特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都相同)的乘法。乘方贯穿初中数学的始终,对整个初中学习十分重要。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并向学生渗透细心的重要性,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渗透数学的简洁美、神奇美。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 2、感悟探索乘方的意义,会书写乘方算式,确定乘方的结果的符号。 3、能快速、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探索,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及概括能力。 2、通过乘方运算的运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乘方的故事,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向学生渗透探索、归纳的数学思想及数学的简洁美。 3、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的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方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五、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从生活实践入手,体现生活中的数学。 (2)探索归纳,学生总结结论。 (3)精讲多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4)运用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反馈提高。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设计思想:通过人体细胞分裂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新知识的探究,以生活中的实例拉面和珠穆朗玛问题作为探究内容,使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体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思考及与同学们交流合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对新知的运用采用精讲多练的形式,把课堂交给学生,使他们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掌握与运用形成能力。为了及时反馈信息,设计了课堂检测以闯关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最后结合作业与数学故事《阿凡提》,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展示数学的神奇美。 八、教学过程 (一)回顾思考 回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思考边长为5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棱长为5的立方体的体积是 ________________ 。 设计题图:从学生已有基础入手,循序渐进,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二)情境引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角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20°,那么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答案与解析:选D。两角成补角,和为180°,因此该角为180°-120°=60°,而两角成余角,和为90°,因此这个角的余角为30°. 2.在8:30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为__________ 度.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答案与解析:75。在钟表问题中,常利用时针与分针转动的度数关系:分针每分钟转动6°,时针每小时转动30°,并且利用起点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的图形.8:30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8.5×30°-6°×30=75度. 3.计算:33°52′+21°54′= ______________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度、分、秒的换算. 答案与解析:55°46′.两个度数相加,度与度,分与分对应相加,分的结果若满60,则转化为度.33°52′+21°54′=54°106′=55°46′. 4.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DOB= ______________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角的计算. 答案与解析:180°。因为本题中∠AOC始终在变化,因此可以采用“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进行求解. 设∠AOD=a,∠AOC=90°+a,∠BOD=90°-a, 所以∠AOC+∠BOD=90°+a+90°-a=180°. 5.如图,在锐角内部,画1条射线,可得3个锐角;画2条不同射线,可得6个锐角;画3条不同射线,可得10个锐角;……照此规律,画10条不同射线,可得锐角个. 考查说明:本题考查射线的概念及规律探索. 答案与解析:66. 这是一道规律探索题,根据给出的条件寻找规律 画射 线的 条数 3…n 锐 角 个 数 1 … 所以当n=10时, =66.

初一上册数学心得体会完整版

初一上册数学心得体会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初一上册数学心得体会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老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脱离小学时的学习方法,自己不会主动的去学习,只是被动的等着老师来教。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这也是导致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这里对数学的学习方法谈几点拙见。 一般来说学习过程分为预习、听课、复习、总结四个过程。 预习: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预习主要注意本节课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重要的概念、定理等要反复阅读、思考,找到自己难以理解的地方并作好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样能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听课:预习过后,听课就有了明确的目标,要跟着老师去思考自己预习时不理解的知识,在确定理解了正确的方法和思路后记在笔记本上,不是一味的去抄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东西,不是课堂笔记记得好就能学习好的。作笔记时应注意:(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 复习: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要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总结:总结时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 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抓好学法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人教版初一数学角练习题

人教版初一数学角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4小题) 1. 如图,能用,,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是 A. B. C. D. 2. 如图所示,已知是直线上一点,,平分,则的度数是 A. B. C. D. 3. 如图,是直线上一点,平分,.则图中互余的角、互补的角 各有对. A. , B. , C. , D. , 4.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共3小题) 5. 把化成度的形式,则度. 6. 如图,在的内部引出,两条射线,则图中共有个角,它们分别是.

7. 如图,点,,在一条直线上,,是的平分线,则 度. 三、解答题(共3小题) 8. 如图,一渔船在海上点开始绕点航行,开始时点在点的东偏北,然后绕点 航行到,测得继续绕行,最后到达点且, . (1)求的度数; (2)说明渔船最后到达的点在什么位置. 9. 如图,已知,如果把沿着翻折过来,射线与将会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10. 证明: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平分和.

(1)求的度数; (2)如果,求的度数.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A、顶点处有四个角,不能用表示,错误; B、顶点处有一个角,能同时用,,表示,正确; C、顶点处有四个角,不能用表示,错误; D、顶点处有三个角,不能用表示,错误. 2. D 3. B 【解析】平分, , 互余的角有和,和,和,和共对, 互补的角有和,和,和,和,和,和,和共对. 4. D 【解析】根据度、分、秒的换算规律换算,可得答案. 第二部分 5. 【解析】. 6. ,,,,,, 7. 第三部分 8. (1)点在点的东偏北,即, 所以, 因为, 所以. (2)因为, 所以, 所以, 因为,即点在点的北偏西且距离点的位置. 9. 射线在的外部. 10. (1)如图, 是的平分线, . 是的平分线,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角》

4.3 角 第1课时角 教学目标 1.理解角的概念,能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的概念. 2.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用不同方法表示同一个角. 3.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角度计算. 教学重点 1.角的定义和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 2.会进行角度的换算. 教学难点 角的表示方法.角度的换算.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A.以前我们曾经认识过角,那你们能从这两个图形中指出哪些地方是角吗? B.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角,一起看一看,你能从教室中常用的物品里找出角吗? 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 自学教材第132至133页,完成下列问题: 1.角的概念: (1)有公共端点的__两条射线__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__顶点__,这两条__射线__是角的两条边. (2)角也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__旋转__而形成的图形,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__始边__,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做角的__终边__.

2.角的表示: 如图所示,把图中用数字表示的角,改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分别是__∠1=∠ADE,∠2=∠EDB,∠3=∠CED,∠4=∠ABC,∠5=∠AED__. 可用一个大字写字母表示的角是__∠A,∠B,∠C__. 3.角的度量: (1)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有__度__、__分__、__秒__;1°=__60__′,1′=__60__″. (2)1周角=__2__平角=__4__直角=__360__°. (3)把下列各题结果化成度. ①72°36′=__72.6__°; ②37°14′24″=__37.24__°.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活动一:阅读教材第132页,思考: 1.举出生活中给我们以角的形象的例子. 2.什么是角?什么是角的边?请画图说明. 3.画图说明如何表示一个角. 4.如何从旋转的角度描述角?在旋转的过程中,有哪些特殊的角? 5.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有几个?把它们表示出来, 能用三个字母表示的角是: 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是: 【展示点评】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 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 【小组讨论】角有哪几种表示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 【反思小结】角的表示方法有4种,分别是用三个大写字母,一个大写字母,一个数字,一个希腊字母.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顶点写在中间;用一个大写字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 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w w w .x k b o m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 0a (a )0a (0)0a (a a 或 ?? ?≤-≥=) 0() 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优秀教学设计

4.3 角 4.3.1 角 教学目标 1.掌握角的两种定义及表示方法,并在图形中认识角、熟悉角的表示方法; 2.理解度分秒的换算,会进行简单的计算.(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察了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同的形象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类型一】角的定义 例1 ( ) 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③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 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①角是由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错误;②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角的边是射线,没有长短之分,错误;③角的边是射线,不能延长,错误;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说法正确.所以只有④正确.故选A. 方法总结:本题主要是对角的定义的考查,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需要熟练掌握. 【类型二】角的表示方法 例2 下列四个图形中,能用∠1、∠AOB、∠O三种方法表示同一个角的图形是( ) A B C D 解析:在角的顶点处有多个角时,用一个字母表示这个角,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所以A、C、D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角的两个基本元素中,边是两条射线,顶点是这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解题时要善于排除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的干扰,选出能准确描述“角”的说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表示角顶点的字母在中间. 【类型三】 判断角的数量 例3 3条射线,则图中角的个数为( ) A .10 B .15 C .5 D .20 解析:可以根据图形依次数出组成角的个数;或者根据公式求图中角的个数是:12 ×5×(5-1)=10.故选A. 方法总结:若从一点发出n 条射线,则构成12 n (n -1)个角. 探究点二:角的度量 例4 (1)用度、分、秒表示48.26°; (2)用度表示37°24′36″. 解析:(1)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根据1度=60分,即1°=60′,1分=60秒,即1′=60″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乘以60即可; (2)根据度分秒之间60进制的关系计算. 解:(1)48.26°=48°+0.26×60′=48°15′+0.6×60″=48°15′36″; (2)根据1°=60′,1′=60″得36″÷60=0.6′,24.6′÷60=0.41°,所以37°24′36″用度来表示为37.41°. 方法总结:用度、分、秒表示的角度和用度表示的角度的相互转化的过程正好相反: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小单位化大单位要除以进率. 三、板书设计 1.角的概念 (1)有公共端点; (2)两条射线. 2.角的表示方法 (1)三个大写字母,端点字母在中间; (2)一个大写字母; (3)数字或希腊字母. 3.度、分、秒的换算 1°=60′,1′=60″. 教学反思 本节的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点出课题,引导学生明确角的初步概念.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去

最新初一数学上册《 角》

角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角。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前提下,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新课程标准,我对本节作如下说课。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本节知识建立在射线、线段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比较、画法,以及深入研究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角的概念,?学会角的表示方法. (2)使学生用运动的观点理解角、平角、周角的定义 (3)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会进行角度制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态度 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重、难点 1.重点:角的定义,角的表示方法,会进行角度的简单换算 2.难点: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角,角度的换算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启发诱导、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练习法三、说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观察下面的图形,你发现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多媒体出示:吊扇、时钟、飞机、剪刀、圆规等图案) (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给予纠正和补充,最后给出角的静态定义举例和小学时你对角的认识,你会画一个角吗?(教师演示角的画法)同学们请观察,角的两边是前面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它们的位置关系如何?你能否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刚才老师的提问,描述一下怎样的几何图形叫做角?. 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角的两边. (2)提出问题: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学生讨论并演示:拿大小不同的两副三角板或学生的三角板与教师的三角板对比演示. 总结:角的两边既然是射线,则可以向一方无限延伸,所以角的大小与所画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仅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练习1:判断:下面的图形那些是角? (二)角的表示方法 像直线、射线、线段一样,可以用字母表示.阅读课本第136页,总结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学生活动:学生看书,可以相互讨论,然后归纳出角的几种表示方法. 学生阅读后,多找几个学生回答.最后通过不断补充、完善,归纳整理得出角的表示方法,角有以下几种表示方法(如图) 【说明】总结以上方法时,对前两种表示方法,应注意的问题要加以强调.第一种表示方法必须注意:顶点字母在中间.第二种表示方法只限于顶点

华东师大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角(基础)知识讲解[精选]

角(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 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 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 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 5.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 6.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梳理】 【高清课堂:角 397364 角的概念】 要点一、角的概念 1. 角的定义: (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 ,边是射线OA 、OB . (2 )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 绕它的端点O 旋转到OB 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 是角的终边. 要点诠释: (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 (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 和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 和OA 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 图1 图2

要点诠释: 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 3.角的画法 (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 (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 (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 1.角度制及其换算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 的1 60 为1分,记作“1′”,1′的 1 60 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 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 要点诠释: 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等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 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 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 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A′O′B′;由图(3)可得∠AOB>∠A′O′B′.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有理数及其运算 复习目标: 1.能灵活运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理解相反数、绝对值,并能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能熟练运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计算,并能用运算律简化计算。 2、学会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较大的数,会根据精确度取近似数,能判断一个近似数是精确到哪一位。 基础知识: 1. 大于0的数叫做_______,在正数的前面加上一个_____号就变成负数(负数小于0),0 既不是_____,也不是_____。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例如上升/下降,增加/减少,收入/支出,盈利/亏损,零上/零下,东/西,顺时针/逆时针… 2.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整数又分为_____,0,_____;分数分为_____和_____。 3.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_____。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唯一的点来表示(注意:并不是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有理数,有一些点表示的是无理数例如π) 4.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___边的数的总比___边的数大;正数都 _____0,负数都_____0,正数总是_____负数。 5.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_____。一般地,a和-a是一对互为相反数;特殊地,0的相反数是_____。互为_______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绝对值为a的数有两个:a和-a)。 6.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与原点之间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______;正数的绝对值是它_____;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0的绝对值是_____;(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_____。 7.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_____;(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_____ ;绝对值不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角教学设计

《角》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角》的课题学习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直线和射线后的一节课,是对前面知识的应用,也是后面学习平面知识的基础。是研究三角形、四边形重要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熟悉角的四种表示方法; 2. 通过角的第二定义的教学掌握平角、周角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几何图形中的运动、变化的情况,初步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几何图形; 3.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及求知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难点:用旋转的方法定义角。 三、教学准备 学具:量角器. 四、教学流程框图:

当程度的感知,学生 但发言应十分活跃,学生由于小学阶段认知水平不一,对于一、 创角的概念的理解和 设表述可能不尽相同, 情教师应灵活借助学 境生表述上的差异和在生活中许多美丽的图案都与这个图形有关,这是什么图形?日常生活中,你们还能举出一分歧,将学生的注意些角的实例吗?力和兴趣,引入下一 的确如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角的形象可以阶段,即通过观察和说无处不在比较来获得更准确.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具体的研究角. 的角的定义。(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以下提问:学生试总结出平角、3周角的定义. 从角的第二定义出发,射线OA可以旋转到哪射线绕点O旋转,些特殊位置? 当终止位置OB 与 起始位置OA成一条直线时,所 成的角叫做平角,射线OA 绕点O旋转,当终止位置OB与起始位置 OA第一次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小组合作目的角的表示:师生活动:学生边看提问:如何给这个角取名呢?在与小组成员交书、边填表,教师巡视是留给学生充分的流 . 学生答题、交流情况给学生出探索空间,.归纳总结:(最后屏幕显示角的错的机会,让学生在三、角用符号:“∠”表示,读作“角”,通常表示方法)对与错之间有足够的表示方法有:讨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图通过对具体情境中7-21 论的角表示为∠ABC(或∠CBA) 各种表示方法的合归, 中间字母B表示端点,其他两个字母A让学生理性的探讨,纳、C分别表示角的两边上的点。 注意:顶点的字母必通过思维的碰撞自须写在中间。然的体会到怎样在(2)用一个数字或希腊字母(如具体的情境中选择α、β、γ)表示,如图4-3-2中的角分别可表示为∠最恰当的表示方法,1、∠α、∠明确各种方法的特β等。(注意读法) 点,充分的自主学习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希腊和辨析,让学生顺利字母,如α,β,γ等,记作∠α,读作角α.地突破了重点,体会(用一个数字表示角,方法是,在角的内部靠到了解决问题的快近角的顶点处画一弧线,写上一个数字如1,乐。2,3等,记作∠1,读作角1.在一个顶点的角较 多的情况下,也可以这样表示)。 (3)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可以用 角的顶点字母表示。 要注意的是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有同一个 顶点时,不能用一个大写字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

一:有理数 知识网络: 正分数 负分数 正整数 负整数 概念、定义: 1、 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 )。 2、 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 3、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 4、 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 5、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 6、 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 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 7、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 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 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 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 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 a n 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 a >0 ? a 是正数; a <0 ? a 是负数; a ≥0 ? a 是正数或0 ? a 是非负数; a ≤ 0 ? a 是负数或0 ? a 是非正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三要素)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注意: a-b+c 的相反数是-(a-b+c)= -a+b-c ;a-b 的相反数是b-a ;a+b 的相反数是-a-b ; (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 、b 互为相反数. (4)相反数的商为-1. (5)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0a (a )0a (0)0a (a a 或 ???≤-≥=)0()0(a a a a a ; (3) 0a 1a a >?= ; 0a 1a a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册角的练习题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角的练习题 基础练习: 1.下列关于角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①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②角的边越长,角越大; ③在角一边延长线上取一点D;④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OB 的顶点是O 点 B.∠AOB 的边是两条射线 C.射线BO,射线AO 分别是∠AOB 的边 D.∠AOB 与∠BOA 表示的是同一个角 3.如图,下列表示角的方法错误的是 ( ) A.∠1与∠AOB 表示同一个角 B.∠AOC 可用∠O 来表示 C.图中共有三个角∠AOB 、∠AOC 、∠BOC D.∠β表示的是∠BOC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平角是一条直线。 B.一条直线是一个周角 C .两边成一条直线的角是平角 D.直线是平角 5.已知如图:(1)试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1就是 , ∠2就是 ,∠3就是 ,∠4就是 。 (2)图中共有 个角(除去平角),其中可以用一个 大写字母表示的角有 个. 【知识点2】角的度量及钟表问题 注:每小时分针转360°,时针转动30°;每分钟分针旋转6°,时针旋转0.5° 基础练习: 1.计算: (1)'0'037782913+ (2)'0'03921562- (3)49°38′+66°22′ 2.已知∠AOB=120°,OC 在它的内部,且把∠AOB 分成1:3的两个角,那么∠AOC 的度数为( ) A . 40° B .40°或80° C .30° D .30°或90° 4.51°28′30"=________度 35.5°=_______度_______分 90°30′18"=________度 37.145°=_______度______分_______秒 5.在时刻8:30,时钟上的时针与分针之间的夹角是______,20时15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2:25时,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________. 6. 如图,AB 是直线,∠1=∠2=50°36′求∠3的度数。 7.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O 1 β A B C C D 1 2 A O 3 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