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及其应用

合理情绪理论既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首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首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首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这种理论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下面举我的一个实例:某天我和A同学在上课回来的路上,迎面走来的是我们的某科任课老师,A同学很热情的向老师打招呼,而我觉得老师没有向我这个方向看,索性也假装没看到,扭头就走过去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这件事却对我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边走边想,老师会不会是已经看到我了,或者老师想起我在课堂上表现很一般就索性不看重我了,这件事会不会加深我在老师心目中的不良形象……于是这件小事是我久久不能心安。这种本没必要的多虑甚至使我对这个老师的课产生了某种惧怕感与逃避情绪,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了我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这个实例很具有代表性。按照合理情绪理论,在这个

事件中与老师的偶然碰面时激发事件,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引起后来我的各种想法的直接原因。作为经历事件的个体,我在事后产生了不正确的认知与明显错误的观念,从而引发了消极情绪和某种程度上的行为障碍。在特定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我的这种不合理的情绪和不合理的行为。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树立合理的理念,减少不良影响,通过改变以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减少或排除已有的情绪障碍。经过认真的反思,我很快发现自己在此事中不合理的理念与错误的思维方式,完全是通过自我理念支配着自己的思维,让某种不合理的想法延续良久,甚至想到不切实际的后果,使自己无端陷于某种忧虑,细细想来时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经常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再说一个很实际的例子,集体生活的共同生活秩序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难免产生某些小摩擦。但有些人由于不能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想法,有时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例如,高中时我们宿舍由于人数比较多,成员之间经常因为某些小事发生不必要的争吵。B同学和C同学因为某事闹矛盾了,而原因很可笑也很可悲,竟然是因为B不经意的说话影响了C睡觉,两人起初也只是轻微斗嘴,可到后来互不相让,愈演愈烈,直至不可开交。很显然,两人的表现都是不合理的行为,而且都是受到不合理情绪与信念的驱使。按照合理情绪理论,C同学在此事发生后很显然产生了十分消极的情绪,而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开始与B争吵,而

B在此时也没有好好把握好机会,自认有理有据,仍不相让。本来是一件小事,双方相互谦让理解一下就可以很轻易得到解决的。但双方在争吵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理性的思考与必要的宽容,使得悲剧的产生。生活在集体中,应该树立一种集体意识,在合理情绪的引导之下,正确恰当的处理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事实证明合理情绪理论在此事上的分析是完全正确的,事后二人都表达了对彼此的歉意,而且到表示根本没必要为此闹到如此地步。审视一下由不良情绪产生的理念,并探讨其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必要时要对这种失之偏颇的思维方式负责,最终扩展思维角度,动摇并放弃不合理理念,这是合理情绪理论的基本疗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自己的大一生活已经悄然走过一半光景,回首看来,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得到了不少经验与教训,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处于青春期的我们正在心理与阅历发展与健全的黄金时期,作为社会上文化层次较高、思维较为活跃、最有朝气的群体之一,我们应该是积极向上,胸怀博大的,基于这个需要,我们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与拓展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与提升平台。半年一来,在该门课程中我的确学到了不少东西。首先从总体认识方面,大学生深受社会转型与自身发展阶段的影响,正处于青春期、社会阅历浅的我们在心理健康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接受的现实,而此时,每个大学生必须认识到自己校期间应该努力做到时刻关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把个人理想与志向同祖国的兴旺发达和名族的繁荣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立志为社会为他人做出自己应有的

贡献。第二,我学到了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具有两个素质,人才素质与心理素质。在高中生活中,受当时教育方式的影响,我们被灌输的是应试教育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压制了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与发展。所以这是极大的我改变了以往对个人素质问题的看法。大学生最重要的是人才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其中包括了个人道德修养,行为素养,文化修养,心理素养等。第三,在情绪调节方面,青春期的我们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也许会造成在情绪方面的失控。作为一个大一新生,我对此颇有感触,在来大学之前,自己的情绪问题由于年龄小,阅历浅,时常不能得到及时正确地处理与解决,但合理情绪理论使我明白,情绪的控制往往是在信念与思维之间,自己必须首先形成正确的理念,从而指导行动,消极情绪尽快消除。第四,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初入大学,由于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很多地方出现了未能预料的不适应。这是在以往的经历中从未遇到过的,这就需要增强自身的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在以后的大学生活乃至步入社会后,这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在心理课上学到的东西,在我心理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也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问题。总之,心理课程上学懂了很多实用的东西,在产生心理良性变化的同时,也使得能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问题时泰然处之,相信也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从容应对。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答: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 答: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A.Eills)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贝克认为,认知治疗的改变是从检验当事人的信念上达成的,而不是由哲学式的辩论或治疗师的说服完成的。当事人在治疗中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学习认知治疗的技术并加以应用,诸如检查那些证明或接触自己诠释的证据,寻求不同的解释或行动方向,行为依据比较恰当的思考。认知治疗强调的是由当事人自己对事件得到新的意义,而不是由治疗师给予代替性的信念。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事人提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让当事人明白:心理障碍来源于自己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紊乱。贝克强调当事人与治疗师的合作关系,这种立论认为当事人可以积极参与治疗,为“自助”(self-help)这一概念提供动力。因为人的内在沟通是可以由内省得到的;内在的沟通具有高度的个人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当事人自己推论出来的,不是由治疗师分析出来的。这种治疗关系将来访者放到了一个非常主动的位置上。 贝克的认知治疗接受了各种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时要经过的认知中介。情绪障碍与行为障碍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但由于人们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认知方式及评价模式。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并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地、精确地反映事物,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因此,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事人揭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病人的转变或重建必须经过当事人自身才能起作用。贝克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后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贝克认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所谓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是指与不愉快的事情有关,突现于脑中、不是周密推理的想法。负性自动想法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经验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消极事件的解释,这就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深层的从童年开始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假设,用于对信息滤过、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

合理情绪疗法知识点

合理情绪疗法 【要记】合理情绪疗法的原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 理论。 【要理解】非理性信念的三个特征: 1. 绝对化要求 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常常与“必须”和“应该”联系在一起,如“我必须成功”,“老公必须对我言听计从”。 2. 过分概括化 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一某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如“我连饭都不会做,不是个好妻子。” 3. 糟糕至极 一种把事务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灾难性后果的非理性信念,如“要是离婚了,我这辈子就完了。” 【略记】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目标: 总体来说就是减少求助者各种不良的情绪体验,使他们在咨询结束以后最少的焦虑、抑郁(自责倾向)和敌意(责备他人)去生活,进而帮助他们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 不完美目标: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的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 完美目标:让求助者产生长远、深刻的变化,尽可能的减少将来出现情绪困扰和行为障碍的可能性。 【要记】合理情绪疗法可以帮助个体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自我关怀 2.自我指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 8.自我接受

合理情绪理论

合理情绪理论及其应用 合理情绪理论既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首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首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首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这种理论强调认知、情绪、行为三者有明显的交互作用及因果关系,特别强调认知在其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下面举我的一个实例:某天我和A同学在上课回来的路上,迎面走来的是我们的某科任课老师,A同学很热情的向老师打招呼,而我觉得老师没有向我这个方向看,索性也假装没看到,扭头就走过去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这件事却对我的情绪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我边走边想,老师会不会是已经看到我了,或者老师想起我在课堂上表现很一般就索性不看重我了,这件事会不会加深我在老师心目中的不良形象……于是这件小事是我久久不能心安。这种本没必要的多虑甚至使我对这个老师的课产生了某种惧怕感与逃避情绪,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影响到了我的整个学习和生活。这个实例很具有代表性。按照合理情绪理论,在这个

事件中与老师的偶然碰面时激发事件,但很显然,这并不是引起后来我的各种想法的直接原因。作为经历事件的个体,我在事后产生了不正确的认知与明显错误的观念,从而引发了消极情绪和某种程度上的行为障碍。在特定的认知情绪与行为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我的这种不合理的情绪和不合理的行为。在合理情绪疗法中,建立合理的思维方式,树立合理的理念,减少不良影响,通过改变以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减少或排除已有的情绪障碍。经过认真的反思,我很快发现自己在此事中不合理的理念与错误的思维方式,完全是通过自我理念支配着自己的思维,让某种不合理的想法延续良久,甚至想到不切实际的后果,使自己无端陷于某种忧虑,细细想来时完全没有必要的。因此,经常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再说一个很实际的例子,集体生活的共同生活秩序需要大家来共同维护,但是由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差异难免产生某些小摩擦。但有些人由于不能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想法,有时会导致矛盾的产生。例如,高中时我们宿舍由于人数比较多,成员之间经常因为某些小事发生不必要的争吵。B同学和C同学因为某事闹矛盾了,而原因很可笑也很可悲,竟然是因为B不经意的说话影响了C睡觉,两人起初也只是轻微斗嘴,可到后来互不相让,愈演愈烈,直至不可开交。很显然,两人的表现都是不合理的行为,而且都是受到不合理情绪与信念的驱使。按照合理情绪理论,C同学在此事发生后很显然产生了十分消极的情绪,而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开始与B争吵,而

合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治疗也称“理性情绪疗法”。 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因不合理信念产生的情绪困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阿尔伯特·艾利斯在美国创立的。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疗法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疗法。 中文名,合理情绪疗法。别名,理性情绪疗法。创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 简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 其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

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是应该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因此其核心理论又称ABC理论。阿尔伯特·艾利斯。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合理情绪行为疗法的创始人。也是20世纪60 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的一个犹太家庭。他4 岁时全家到纽约定居。5 岁时因肾炎并发扁桃腺炎几近死亡。又曾因肾炎9 次住院。12 岁时父母离异。养成他独立和无神论的态度。19 岁时又并发肾性高血压。40 岁时罹患糖尿病。但是他努力照顾自己的身体。不使自己因疾病而陷入悲惨。反而精力充沛地过生活。在12 岁时。 他下决心成为一个作家。于是认真规划自己的教育生涯。他先进高职学校。

1939 年进入纽约市立大学商学院。主修商业管理。想在商场上赚足够的钱以便写任何想写的题材。20 世纪30 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打破了他的计划。他只得放弃致富的美梦。不过仍持续写作。38 岁时他已完成了约20 本书的手稿。但未能如愿出版。有人称埃利斯是自S.弗洛伊德以来唯一创建具有了自己理论体系的心理治疗学派的心理学家。还有人称他为认知-行为治疗之父。 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认为他无非是取人之长。略加综合而已。尽管褒贬不一。但他所倡导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却是得到一致推崇的。埃利斯把其信奉的哲学观点与讲究实效的行为主义结合起来创建了理情行为疗法。虽然这种疗法起初遭到几乎所有治疗家的激烈反对。但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坚定地捍卫了理情行为疗法。并使该疗法在实践中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使其反对者不得不信服和接受。埃利斯信奉的哲学观点是现象主义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

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詹姆斯-兰格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分别提出内容相同的一种情绪理论。他们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活动的产物。后人称它为情绪的外周理论。即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詹姆斯提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在他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 『坎农-巴德学说』认为情绪的中枢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并且强调大脑对丘脑抑制的解除,使植物性神经活跃起来,加强身体生理的反应,而产生情绪。外界刺激引起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大脑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发出神经冲动,从而在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而由植物性神经系统产生个体的生理变化。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提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和辛格提出。认为:情绪的产生有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个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二个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这可以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悲伤情绪理论

基本情绪之一——悲伤 小组成员:骆翠萍、李欣、黄柳珊、余智豪 悲伤是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等多种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我们小组搜索了很多关于悲伤的情景体验,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照理说,悲伤应该是人们避之不及的一种情绪体验,一般认为,悲伤是由分离、丧失和失败等一些不被个体期望的事件所引起的情绪反应,但是很多人会故意引起自己的悲伤情绪,其中以青少年和女性群体为主,他们其中的很多人特别喜爱那些悲伤的句子,似乎认为那种悲伤的情绪体验有特别地吸引力,不少青少年甚至沉迷在悲伤的情绪中难以自拔。 下面列举一些悲伤的情绪体验的情景: 1、从小和祖母生活的孩子,难得和父母一起吃饭,父母在席间因为一些小事摩擦起口角,当着他的面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这时孩子心中溢满了悲伤的情绪。 2、从小就戴在身上的饰品,即使不值什么钱,有一天发现不知遗失到了哪里,这时心里也是很浓重的悲伤体验。 3、为了能进入公司的高层,他一直苦心经营,非常用心,很多事都尽量做到完美,并且经常得到上司的赞赏,终于有了一个空缺的职位,他以为非他莫属的时候,得知别人得到了那个职位,于是体验到了悲伤的情绪体验。 悲伤是个体最早出现的几个基本情绪之一,也是人们最早认识的几种情绪之一。作为最普遍的一种负性情绪,悲伤时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当遗失非常珍贵之物,失去一份重要的工作,得不到他人的赞美,或是失去亲人朋友和爱人时,如此种种情况都会给许多经历过或正在体验的人们带来悲伤。 汉语中有许多词语可以描述悲伤情绪,诸如沮丧、受挫、忧郁、失望、伤心、悲伤等等,这些往往可以在经历悲伤的人的表情上表现出来。而个体产生悲伤情绪时一般以哭泣的形式体现,这也使悲伤比痛苦更具有鲜明的情绪色调。 许多心理学家把痛苦和悲伤归为同一类基本情绪,认为悲伤是痛苦的发展和延伸。有人认为痛苦和悲伤是同一种情绪的两种表现形式,通常在痛苦中存在着抗议,而在悲伤中则更多的是听天由命和无助的感觉;痛苦通常会使人主动面对造成这种损失的原因,悲伤则往往较为被动。如早期婴儿由于生理上的饥饿、疼痛等造成的哭闹一般认为是痛苦而不是悲伤。 与其他基本情绪相比,悲伤是一种较为持久的情绪。因痛苦引起的悲伤往往形成循回往复的痛苦--悲伤体验,当情绪温和平复后,悲伤可能只持续几秒或是几分钟,之后再出现其它情绪或不再有明显情绪。随时间的推移,过去的悲伤情绪才会慢慢消失。

情绪的相关理论

1.詹姆士(James)—兰格(bnge)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于某一情境的变化引起自身状态的感觉。情绪产生的过程是刺激引起个体的生理反应,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的变化,由机体反应引起情绪体验。因此,情绪只是对于一种生理状态的感觉,是对机体内部和外部生理变化的意识。 2.坎农(connan)—巴德的丘脑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激发情绪的刺激由丘脑进行加工,同时把信息输送到大脑和机体的其他部位.到达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牛情绪体验,而到达内脏和骨铬肌肉的信息激活生理反应,因此,身体变化与情绪体验同时发生o3.巴甫洛夫(Pavlov)的动力定型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大脑皮层中按照刺激物的顺序形成厂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这种系统叫做动力定型,是入学4、习惯和需要的生理基础。当客观事物符合我们的动力定型时,其刺激所引起的皮质神经过程就会按原来的轨道运行,产生满意的倩绪和情感。如果客观事物不符合动人定型,就会使旧的动力定型遭到破坏,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人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有两个系统。 由具体事物的影响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一佰号系统,内语言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称为第二倍号系统。人们不仅通过第一信号系统产生情绪体验,也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自己的情绪怎么也平静不下

来,如果这时候有人用言语劝告几句,就可能平静下来,这就是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 4.行为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情绪只是有机体对待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和一族反应,因此经常从反应模式和活动水平两方面去描述情绪。行为主义的莫圣人华生认为,情绪是—种遗传的反应模式,它包括整个的身体机制,特别是内脏和腺体活动系统的深刻变化。在他之后,操作条件反射论者斯金纳特别注意从动物在个体生活中的习得行为研究情绪,发展了用条件反射技术来引发倩绪的方法,并把挫折效应作为研究情绪的一个标难方法。 5.精神分析学派的情绪理论 该理论的中心是焦虑问题。弗格伊镕提出,人有客观件焦虑、神经症焦虑和道德焦虑这三种焦虑,它们分别代表白我在对待现实、本我、超我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时采取的软弱态度。客观性焦虑源于人的“诞生创伤”——新生儿诞生时被来自新环境的大量则激所掩没,是一种原发性的焦虑,它是以后个人生活中继发的焦虑反应的原型。当”‘个人面临一种创伤的可能性时.就会有一种与诞生创伤相联系的倩绪的复现。例如人在焦虑时出现的紧张急促的呼吸、肌肉的颤抖、加快的心跳等特征都是模拟和重复新生儿的情绪特征。神经症焦虑产牛十害怕自己的本能行为的客观后果,害怕从事被禁止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后果。这种焦虑有两种形式。一是“自由漂浮”式焦虑,指个人不断地预料会有最坏的结果.把偶然的事件看成厄运的先兆,特别害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 什么是ABC理论 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如图中,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这是因为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又因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久而久之,还会引起情绪障碍呢。情绪 ABC理论中:A 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会认为诱发事件A直接导致了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发生了什么事就引起了什么情绪体验。然而,你有没有发现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六级,结果两个人都没过。一个人无所谓,而另一个人却伤心欲绝。 为什么?就是诱发事件A与情绪、行为结果C之间还有个对诱发事件A的看法、解释的B在作怪。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于是不同的B带来的C大相径庭。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的过程? 答: 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 (1)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2)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 (3)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 (4)其他方法 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如果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请说出原理是什么?答:1、合理情绪疗法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 A.Eills )创造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其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信念,C是情绪反应、行为结 果。 2、ABC的关系:A不是C的直接原因;B是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认知行为疗法的原理 贝克认为,认知治疗的改变是从检验当事人的信念上达成的,而不是由哲学式的辩论或治疗 师的说服完成的。当事人在治疗中学习如何成为自己的治疗师,学习认知治疗的技术并加以应用,诸如检查那些证明或接触自己诠释的证据,寻求不同的解释或行动方向, 行为依据比较恰当的思考。认知治疗强调的是由当事人自己对事件得到新的意义, 而不是由治疗师给予 代替性的信念。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 事人提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 , 让当事人明白:心理障碍来源于自己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紊乱。 贝克强调当事人与治疗师的合作关系,这种立论认为当事人可以积极参与治疗,为“自助” ( self-help )这一概念提供动力。因为人的内在沟通是可以由内省得到的;内在的沟通具有高度的个人意义;这种意义是由当事人自己推论出来的,不是由治疗师分析出来的。这种治疗关系将来访者放到了一个非常主动的位置上。 贝克的认知治疗接受了各种生活事件导致情绪和行为反应时要经过的认知中介。情绪障碍 与行为障碍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但由于人们多年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 形成了各自独特 的认知方式及评价模式。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并不是像镜子那样被动地、精确地反映事物, 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因此 , 治疗师不是按客观性和逻辑性的原则矫正当事人对现实的歪曲,而是帮助当事人揭示其自己建构的现实 , 病人的转变或重建必须经过当事人自身才能起作用。 贝克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提出了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后发展成一套认知治疗技术。贝克认为情绪障碍的认知模型包含两个层次 , 即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和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或图式。所谓浅层的“负性自动想法”是指与不愉快的事情有关,突现于脑中、不是周密 推理的想法。负性自动想法的内容可以是对目前经验的解释,也可以是对未来经验的消极预期,或是对过去消极事件的解释,这就是导致情绪障碍的原因。深层的从童年开始通过生活 经验建立起来的认知结构或图式,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形成了人们对自己和世界的 假设,用于对信息滤过、区分、评估和编码,指导对新信息的知觉、对旧信息的回忆及借助图式进行判断与推理,支配和评估行为,人们的有些假设是僵硬的、极端的、消极的,因而 就表现为功能失调性态度。 概念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 (2)

合理情绪疗法案例 她是一名高一学生,独生女。聪明活泼,个性好强。上高中前与父母同住,父母对她较为宠爱,在各方面都尽量满足她的要求,同时对她的期望也很高。她从小学一年级起担任班里的小队长,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一直受到老师的偏爱,在同学面前一直有一种优越感。 上高中后,她住进了学校,进了重点班,同时也当上了班干部。父母对她有了更高的期望,她对自己也信心十足,然而在期中考试的排名中,却没进入前十名,这对她来说如

当头一棒,父母也训斥她学习不如从前,她便赌气和哭闹,上课也不愿发言,在做班级的工作中,经常与同学产生矛盾,闹情绪,常因一些小事向教师哭诉,以至同学们都不愿理睬她。她每天下课就离开班级,独自一人到操场上玩,感觉这个班集体没人能容下她,由活泼开朗变得常常郁郁不乐,学习成绩下降。 她希望通过咨询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能更好地处理与同学间的关系; 2.增强自信心,能使她在下一次考试中考出理想的成绩; 3.能像以前一样活泼开朗起来。 辅导过程 收集临床资料、评估问题之后,在第一次会谈快结束时我向她简单

介绍了合理情绪疗法(RET)的基本理论模型(ABC): 诱发事件A:其中考试没考进前十名 不合理信念B: 一般的不合理信念:我必须实现我的愿望;我必须感到舒心, 必须得到同学们的支持与赞同。 具体的不合理信念: 1.我必须考进前十名。 2.没进前十名,对我来说是糟糕至极的。 3.我的生活不应该有这么多困难。 4.他们不应该对我不友好。

5.他们这样对待我简直不是人。 情绪及行为上的后果C(非功能性的):情绪表现——沮丧,自我贬低;行为表现——回避、退缩、发牢骚、焦虑、气愤。经常与人发生冲突,学习受到影响。 我向她强调:她可以尝试把所有问题,都用这种模式划分成三部分:即诱发事件A(如:父母对她考试成绩的态度等)、信念B(对事件的看法和态度)和结果C(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 此外,我向她解释,会谈后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咨询的重要部分,对自己的信念的思考、检查越认真,进步就会越快。我还强调:咨询的目标不是要消除所有的负性感受,只是学会使感受与事件相一致、相符合,消除过度的反应。

合理情绪疗法

从前,有两个秀才一起进京赶考,路上遇到一支出殡的队伍。 看到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个秀才心里立即“咯噔”一下,心想:完了,真触霉头, 赶考的日子居然碰到这个倒霉的棺材。于是,心情一落万丈,走进考场,那个“黑乎乎的棺材”一直挥之不去,结果,文思枯竭,果然名落孙山。 另一秀才也同时看到了,一开始心里也“咯噔”了一下,但转念一想:棺材,棺材,奥! 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财”吗好,好兆头,看来今天我要鸿运当头了,一定高中。于是心里十分兴奋,情绪高涨,走进考场,文思如泉涌,果然一举高中。 回到家里,两人都对家人说:那“棺材”真的好灵。 合理情绪疗法(情绪ABC 理论) 一、定义 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 ,简称RET ,也译为理性情绪疗法,又称情 绪ABC 理论)是上一世纪50年代,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提出的。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方法,因其中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也称为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理论基础: 人具有非理性的本质:每个人、任何社会与文化都有非理性的成分。 心理障碍是由于一个人所持有的非理性的(irrational)、不符合逻辑的思维和信念 (belief)引起的,是由于错误的自我谈话所引起。 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迪特斯(Epictetus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 情的看法所困扰。” 二、情绪ABC 理论 艾利斯: A (activating event ),诱发事件 B (belief):信念和态度 C (consequence):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理论要点: 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 【例】别人对你说:“你这人真好!” ·他喜欢我,真好!—— 高兴、开心 ·他仅在安慰我吧! ——伤心,生气 ·我不怎么样,这人干嘛——怀疑、困惑 ·哼,讨好我,想利用我! ——厌烦、敌意 合理情绪疗法认为,对事件正确的认识一般会导致适当的行为和情绪反应,而错误的认 知往往是导致一个人产生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

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释义 合理情绪治疗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因它也采用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被称之为一种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 合理情绪治疗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它的理论要点是: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BC来自3个英文字的字首,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起因。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 不合理的信念有3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过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和糟糕至极(awflizing): ◆绝对化信念通常是与“必须”(must)和“应该”(should)这类字眼 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必须获得成功”,“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 我”,“生活应该是很容易的”等等,怀有这样的信念的人极易陷入情 绪困扰。 ◆过分概括化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一钱不值”、是“废物” 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 己作为人的价值,其结果常常会导致自责自罪、自卑自弃的心理的产生 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过分概括化的另一个方面是对他人的不合理评 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等,这会导致一味地责备 他人以及产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糟糕至极是一种认为如果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非常糟糕、 是一场灾难的想法,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 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郁的恶性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

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 1.0理性—情绪疗法概观 该疗法属于认知治疗法体系,这一治疗取向的代表人物有: 埃里克?伯恩(Eric Berne)的“相互作用分析(TA)”;梅钦鲍姆(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艾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ET)”;格拉瑟(W?Glasser)的“现实疗法”。 1.1理性—情绪疗法的发展 酝酿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创始人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生于1913年。少年生过病,性格羞怯,尤其怕与异性相对。读过许多哲学书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是自己制造出来的,决心自己克服掉。194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学位 194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在凯伦?霍妮研究所接受个人分析和训练。1953年对精神分析理论及其疗效失去信任,并尝试对其进行改造但徒劳无益。50年代提出“理性疗法(RT)”, 后与其合作者罗伯特?A?哈帕(Robert A ?Harper)决定将RT改名为“理性—情绪疗法(RET)”。RET的特点是认知、行动并重;理性、经验并重。60年代RET曾采用其他疗法进行过练习。70年代更多的心理咨询师加入到RET阵营。80年代RET已经成为国际闻名的心理治疗体系。 RET有两个研究机构,均设在纽约:“理性生活有限研究所”创办于1959年,是一家非营利性的教育和科研组织;“理性—情绪治疗研究所”创办于1968年,是一个培训机构。出版专著、书籍和通俗读物,还出版一份名为“理性生活”的期刊。在教育培训方面开设有成人教育课程,研究生培训,以及特别的专业进修。 1.2理性—情绪疗法的特点 ⑴人本主义倾向 艾利斯明确宣布,“RET不可以装作是‘纯客观的’、科学的或以技术为核心的,它对人类的困难及其基本解决途径采取明确的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立场倾向”。人仅仅因为他活着、存在着,就完全可以作他自己,而用不着非要做出什么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RET追求的就是一种充实的、自我实现的倾向。RET十分强调个人的意志、理性,强调人能够“自己救自己”。 ⑵教育的倾向RET具有很浓的教育色彩,可以说是一种教育的治疗模式。 ①在咨询和治疗的原则方面,它力图用一套它认为合理、健全的心理生活方式去教育来访者。基本目标就是帮助人们更富理性地思考问题,更适宜地去体验和感受,更有效地行动。 ②治疗过程有很强的教导味道。 治疗者经常用讲解、说服甚至论辩的方式教导来访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质疑问难,并大量使用阅读RET书籍、讲座、录音录像、讨论会、示范等教育技术,教会来访者运用RET的思考方式,以理性的信念和思考方式取代非理性的思考方式。 ③RET还专门发展出一套适用于儿童和学校咨询的体系,成为“理性—情绪教育”,比较适用于青少年教育和咨询,旨在帮助孩子提高心理机能水平,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⑶强调理性、认知作用 理论上,RET承认心理机能的整体性,认为感知、思维、体验和行动是互相联系的整体。在治疗途径上,广泛采用情绪、行动方面的方法,同时更重视理性和认知的作用。 RET的基本假设是: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件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情绪和行动受制于认知,认知是人心理活动的“牛鼻子”,把认知这个“牛鼻子”拉正了,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情绪和行为困扰. 2.0基本理论

简述合理情绪疗法

合理情绪疗法简述 李玉婷 应心112 6202111065

合理情绪疗法简述 摘要:合理情绪疗法是心理咨询与治疗常用的一种方法,基本理论为艾利斯的ABC理论,治疗过程诊断阶段、领悟阶段、修通阶段、再教育阶段四个阶段。主要是帮助求助者以理性对抗不理性信念,便建立理性思维。 关键字:合理情绪疗法 1 基本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RET),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心理治疗理论及方法。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治疗中的一种疗法。艾利斯认为人生来便具有用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人常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人们之所以会出现压抑、敌对、焦虑、挫折这类消极的情绪都是因非理性信念所致。 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或行为反应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中,A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 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纠正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要以理性治疗非理性,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的信念给他们的情绪带来的不良影响,以改变认知为主的治疗方式来帮助来访者减少或消除他们已有的情绪障碍。对于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的信念,韦斯勒等曾总结出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在合理情绪治疗的整个治疗过程中,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的方法是咨询师帮助求助者的主要方法。因为辩论一词英文Disputing的第一个字母是D,治疗效果的效果英文Effects的第一个字母是E,加入D、E两个字母,合理情绪疗法的整体模型就变成ABCDE了。即:A:(Activating events)诱发性事件; B:(Beliefs)由A引起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的和行为的后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治疗效果。 这个模型的具体含义是:当事人在事件A面前表现出来的消极情绪和不良行为C,体现和反应当事人不合理的信念B,针对B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辩论,也就是进行D这一工作,

合理情绪疗法简述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2018年第6期(总第282期)课程教学 ▲ 【摘要】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这种疗法是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技术来转变来访者所持有的非理性信念,并通过信念的转变来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关键词】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技术;局限性 合理情绪疗法简述 广东省汕尾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汕尾学校 高瑞娜 一、基本理论 1956年,艾利斯在美国心理学会上,提交了第一篇关于合理情绪疗法的论文。1962年他又写了《治疗中的情绪和理性》一书,阐述了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在这之后,他又发表了多篇文章来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使用的进展。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理论是ABC理论。该理论认为是人们所持有的非理性的信念导致了焦虑、压抑、愤怒这类消极的情绪。而人本身是具有以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的潜力的。 ABC理论认定个人对某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了人特定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而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某一诱发性事件本身。在ABC理论中,A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个体对诱发事件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态度、解释和评价,C是指个体情绪及行为的结果(Consequences)。ABC理论指出, 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 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直接原因。例如,两个学生碰到他们的老师,两人都跟老师打招呼,但是老师根本没有理他们,径直走了过去。其中一个学生认为老师可能在想别的事情,没看到他们,所以感觉无所谓。另一位则可能认为老师是不喜欢自己,对自己有意见,所以很不开心。 人们对于事件的评价决定了人们的情绪及行为。而在这些评价背后,其实隐藏着人们对事物的共同的评价,这就是人们的信念。持有合理信念的人对事件会有适当而适度的情绪反应;而持有不合理信念的人则容易有不适当和不适度的情绪反应。如果人们长期持有不合理的信念,就容易陷入长期的不良的情绪状态,最终将产生情绪障碍。因此我们必须纠正持有的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就是找出人们在事件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并使用合理的信念代替,以减少乃至消除人们的情绪障碍。 而通常人们所持有的不合理信念,有三个特征: 过分概括化、绝对化和糟糕至极。 在整个合理情绪疗法的治疗过程中, 咨询师帮助来访者的主要方法是与不合理的信念辩论。因为辩论Disputing的第一个字母D,效果Effects的第一个字母是E,所以合理情绪疗法经整合后的模型为ABCDE。 A.(Activating events)——诱发事件; B.(Beliefs)——对A所持有的信念(对A的评价、解释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绪和行为;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新的情绪及行为。 简单理解为,来访者遇到事件A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和行为C,是因为来访者不合理的信念B,我们要进行D,即针对B的不合理之处进行辩论,使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被合理信念代替,从而形成积极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在与来访者的不合理的信念辩论之前,首先需要找到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其次是通过辩论来促进来访者的主动思考。 二、合理情绪疗法的几种技术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这是最常用、最具有特色的方法之一。它对不合理的信念和假设进行挑战和质疑,以动摇当事者不合理的信念。这个过程是通过治疗者积极主动的提问来进行的。它来源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也叫 “产婆术”。其提问紧紧围绕着来访者信念的非理性特征。让来访者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依据来访者的观点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错误的结论,从而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在之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比如说:“你说自己是一个拖累,那你的所有方面都是拖累吗,包括你的头发,你的眼睛?”“一件事情上受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没有价值,那么你以往的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呢?”通过辩论使来访者分辨出自己哪些想法是合理的,哪些想法是不合理的。咨询师所做的一切,是要指导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原理: 合理情绪疗法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其理论认为引起人情绪困扰的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评价等认知内容,因此要改变情绪困扰不是改变外界事件,而是改变认知,通过改变认知,进而改变情绪。他认为外界事件为A,人们的认知为B,情绪和行为反应为C ,因此其核心理论称ABC理论。 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 (1)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产婆术式。(按你所说的.....推论“因此”再推论到“因此”所谓的三段式) (2)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家庭作业。(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4)其他方法。自我管理、停留于此 放松训练、系统脱敏。 ABCDE理论中:A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这一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D指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E指咨询的效果。 合理情绪疗法达到的几个目标: (1)自我关怀。 (2)自我自导。 (3)宽容。 (4)接受不确定性。 (5)变通性。 (6)参与。 (7)敢于尝试。(8)自我接受。 阻抗的表现方式: (1)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a 理论交谈 B情绪发泄 c谈论小事 d 假提问题 (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抗来自成长的痛苦。 (2)阻抗来自功能性失调。 (3)阻抗来自于对咨询师的心理动 机。 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 (1)动机正常。 (2)人格正常。 (3)信任度高。 (4)行动自觉。 (5)匹配性好 (6)智力正常。 (7)年龄适宜。 (8)内容合适。 知识:一般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 领悟:判断能力,知识解决新问题。 算数:推理能力和主动注意力。 相似性: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与 概括能力。 数字光度: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 词汇:言语能力与抽象概括能力。 数字符号:学习能力、知觉辨别能力 及灵活性。 图画填充:视觉辨认能力、视觉记忆 与视觉理解能力。 木块图:辨认空间,视觉的结构和综 合能力。 图形拼凑:局部与整体,概括思维、 知觉组织能力。 疑病()躯体化障碍、疑病症、神 经衰弱。 抑郁:()淡漠、悲观、思想与行为 缓慢。 癔症:()依赖、天真、外露、幼稚、 自我陶醉。 社会病态:()蔑视社会习俗,有复 仇攻击观念。 偏执:()多疑、孤独、烦恼、过敏 感。 精神衰弱:()紧张、焦虑、反复思 考、内疚。自责、自罪。 精神分裂症:()少语、怪异行为、 行为退缩。 轻躁狂:()联想过快、情感多变、 反复无常、行为冲动。活动过多。 社会内向:()内向、胆小、退缩、 屈服、。紧张、固执。外向、爱交际、 好攻击、冲动、不受约束、任性、做 作、社会关系不真诚。

情绪管理与职场减压试题

1.()是指伴随着认知和意识过程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求之间关系的反应,是以个体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单选 ) A情绪 B爱情 C风气 D思想 2.情绪的()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 (单选 ) A主观体验 B生理唤醒 C外部行为 D客观体验 3.情绪与情感的()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单选 ) A需要 B发生早晚 C反映特点 D种类 4.()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如大多数人不论遇到什么挫折,其民族自尊心不会轻易改变。 (单选 ) A思想 B情感 C情绪

D感觉 5.()情绪和原始人类生存息息相关,()情绪必须经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学习到。 (单选 ) A复杂;基本 B简单;基本 C基本;复杂 D复杂;简单 6.()是指一个人盼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7.()是指所追求的目的受到阻碍,愿望无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8.()是指心爱的事物失去时,或理想和愿望破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单选 ) A快乐 B愤怒 C恐惧

D悲哀 9.()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单选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情感 10.()强调,情绪产生的原因是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因此也叫做外周情绪理论。 (单选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11.()认为当情绪刺激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即引起我们身体上的某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冲动传到神经系统产生情绪,即情绪就是对外周机体变化的觉知。 (单选 ) A詹姆斯-兰格理论 B坎农-巴德理论 C詹姆斯-巴徳理论 D情绪的认知理论 12.()认为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 (单选 ) A詹姆斯 B兰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