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财务审计,针对各科目的具体审计流程

财务审计,针对各科目的具体审计流程

财务审计,针对各科目的具体审计流程
财务审计,针对各科目的具体审计流程

一、货币资金

定义: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审计目标:①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②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货币资金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④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①核对库存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与总帐、明细账的余额是否相符;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由被审计单位出纳完成)③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明细账对比是否相符,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的调整;④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帐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帐情况,若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帐的应作相应调整;⑤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含零余额账户和本年内注销的账户)⑥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⑦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帐户的进帐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大额的货币资金进出要一查到底,确保无误);⑧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⑨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⑩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定义: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审计目标:①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存在且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②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③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损益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列报和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交易性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核对期初余额与上期审定期末余额是否相符。(计价和分摊)②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期货(如有)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需要时,向证券公司等发函询证,注意期末资金账户余额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非记账本位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③监盘库存有价证券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存在、权利和义务)④对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查阅有关保管的证明文件,需要时,向保管人函证。⑤检查被审计单位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9条的有关要求(列报)⑥查阅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协议、合同、董事会决议及有关出资的凭证和记录,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借出或兑现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取得证券交易账户流水单,对照账面记

录是否完整,检查购入证券是否有本企业控股公司的股票。(存在、完整性、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⑦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收到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债券利息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余额差额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⑧抽取X张或金额为X元以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及减少项目的记账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合法,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入账成本的确定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检查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会计记录,以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按规定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存在、完整性、计价和分摊)⑨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需要额外考虑实施的审计程序。⑩验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列报和披露是否恰当,检查附注中是否披露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列报)

三、应收票据

定义:在我国,应收票据是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或未兑现的商业票据[1] 。是一种载有一定付款日期、付款地点、付款金额和付款人的无条件支付的流通证券,也是一种可以由持票人自由转让给他人的债权凭证。(MAX-6)审计目标:①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存在;②确定应收票据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应收票据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应收票据是否有效,可否收回;⑤确定应收票据年未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收票据明细表,复合加计正确,并核对其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报表数、总帐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②监盘库存票据;③必要时,抽取部分票据向出票人函证,证实其存在性和可收回性,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④检查有疑问的商业票据是否曾经更换或转期,或向出票人函询以确定其兑现能力;⑤验明应收票据的利息收入是否均已正确入帐;⑥对于已贴现的应收票据,审计人员应审查其贴现额与利息额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方法是否适当。复核、统计已贴现以及已转让但未到期的应收票据的金额;⑦验明应收票据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审计人员应检查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中应收票据项目的数额是否与审定数相符,是否剔除了已贴现票据,是否将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在报表下端补充资料内地“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项目中加以反映。

四、应收账款

定义: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购买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由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负担的税金、代购买方垫付的各种运杂费等。

审计目标:①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数核对相符。②分析应收账款账龄。③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④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标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

⑤检查未经函证应收账款。⑥审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⑦检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⑧检查应收账款是否已用于融资,并根据融资合同判定其属质押还是出售,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⑨检查外币应收账款的折算。⑩分析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11)确定应收账款在资产负债中是否已恰当披露。

五、应收利息

定义:是指短期债券投资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

审计目标:①确定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利息是否存在;②确定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利息均已记录;③确定记录的应收利息是被审计单位应当履行的现时义务;④确定应收利息以恰当的金额在财务报表中披露。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收利息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②实质性分析程序。按照不同借款类别,将借款平均余额与平均利率的乘积,与账而利息收入相比较。确定两者差异额是否合理。③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相关项目的审计结合,验证确定应收利息的计算是否充分、正确,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对于重大的应收利息项目,审阅相关文件,复核其计算的准确性。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函证并记录。⑤检查应收利息减少有无异常。⑥检查期后收款情况,对至审计时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发票等。⑦关注长期未收回及金额较大的应收利息,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职员,确定应收利息的可收回性。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利息支付情况,复核并记录函证结果。⑧确定应收利息已恰当列报。

六、应收股利

定义: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包括企业股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所包括的已宣告发放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和企业对外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等,但不包括应收的股票股利。

审计目标:①资产负债表中记录的应收股利是存在的。②所有应当记录的应收股利均已记录。③记录的应收股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④应收股利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调整已恰当记录。⑤应收股利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和披露。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收股利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②与长期股权投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项目的审计结合,验证确定应收股利的计算是否正确,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对于重大的应收股利项目,审阅相关文件,测试其计算的准确性。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并记录。④检查应收股利减少有无异常。⑤检查期后收款情况,对至审计时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常规检查,如核对收款凭证、银行对账单、股利分配方案等。⑥关注长期未收回且金额较大的应收胶利,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及相关职员或者查询被投资单位的情况,确定应收股利的可收回性。必要时,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股利支付情况,复核并记录函证结果。⑦检查应收股利已恰当列报,确定境外投资应收股利汇回延否存在重大限制,如果存在,已允分披露。

七、其他应收款

定义:其他应收款通常包括暂付款,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各种应收、暂付款项。

审计目标:①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存在;②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归被审计单

位所有;③确定其他应收款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其他应收款是否可收回;⑤确定其他应收款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⑥确定其他应收款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①核对其他应收款明细帐与总帐的余额是否相符;②编制或获取其他应收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数是否准确,是否与总帐、明细帐核对相符,并标明截止审计日已收回或转销的项目;③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或签发询证函;④对发出询证函未能收回的,采用替代程序,如查核下一年度明细帐,或追踪至其他应收款发生时的付款凭证;⑤对于长期未能收回的项目,应查明原因,确定是否可能发生坏帐损失;⑥审查转作坏帐损失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并办妥审批手续;⑦分析明细帐余额,对于出现贷方余额的项目,应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⑧验明其他应收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八、存货

定义: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审计目标:①确定存货是否存在;②确定存货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③确定存货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存货的品质状况,存货跌价的计提是否合理;⑤确定存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⑥确定存货年末余额是否正确;⑦确定存货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①核对各存货项目明细账与总账、报表数是否相符。如果发现差异,则应追查原因,并作记录和相应的调整。②存货监盘,注册会计师现场观察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盘点,并对已盘点的存货进行适当检查。获取存货盘点盈亏调整和损失处理记录,检查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原因有无充分合理的解释,重大存货盘亏和损失的会计处理是否已经授权审批,是否正确及时地入账。③检查被审计单位存货跌价损失准备计提和结转的依据、方法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经授权批准,前后期是否一致。④查阅资产负债表目前后若干天的存货增减变动的有关账簿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有无存货跨期现象。如有,应作出记录,必要时作适当调整。⑥根据被审计单位存货计价方法,抽查年末结存量比较大的存货的计价是否正确,若存货以计划成本计价,还应检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发生额、转销额是否正确,年末余额是否恰当。⑦抽查材料采购账户,对大额的采购业务,追查自订货至到货验收、入库全过程的合同、凭证、账簿记录,以确定其是否完整、正确,抽查有无购货折让、购货退回、损坏赔偿、掉换等事项,抽查若干在途材料项目,追查至相关购货合同及购货发票,并复核采购成本的正确性。不设“材料采购”科目的,上述检查方法适用于对在途材料和原材料,包装物购进的检查。⑧抽查存货发出的原始凭证是否齐全、内容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

⑨抽查委托加工材料发出收回的合同、凭证,核对其计费、计价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及时、正确;有无长期未收回的委托加工材料,必要时对委托加工材料的实际存在进行函证。⑩抽查大额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原始凭证及相关协议、合同,确定其是否按约定时间收回货款,如有逾期或其他异常事项,由被审计单位作出合理解释,必要时进行函证。 11、低值易耗品与固定资产的划分是否合理,其摊销方法及摊销金额的确定是否正确。 12、对业已进账并纳入资产负债表内

的受托代销商品,可参照存货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对未进账、资产负债表外的受托代销商品的检查,可依据“受托代销商品备查簿”进行实物盘点,与“备查簿”及相关记录核对一致。如有差异,查明原因作出记录。 13、抽查产成品交库单,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生产成本的结转数是否相符。 14、抽查产成品的发出凭证,核对其品种、数量和实际成本与产品销售成本是否相符。 15、了解存货的保险情况和存货防护措施的完善程度,并作出相应记录。 16、验明存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九、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定义:包括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待摊费用和一年内可收回的长期应收款。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②抽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十、其他流动资产

定义:是指除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等流动资产以外的流动资产。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其他流动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②抽查其他流动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十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定义:通常是指企业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②获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③检查库存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并与有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④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程。取得回函时应检查相关签章是否符合要求;⑤对期末结存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向被审计单位核实其持有目的,检查核算范围是否恰当;⑥抽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增减变动的相关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⑦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公允价值是否合理,检查会计处理是否理。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并且预期这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应当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⑧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当公允价值回升时,检查其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注意债券等债务工具应从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转回;股票工具则应从资本公积转回;⑨若债券等债务工具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检查相关利息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⑩检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其相关损益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已计入资本公积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是否转入投资收益科目;11. 复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转为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依据是否充分,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2. 检

查债券投资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计算所采用的利率是否正确。13. 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了解是否存在已用于债务担保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有,则应取证并作相应的记录,同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作恰当披露。14. 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披露是否恰当。

十二、持有至到期投资

定义: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审计程序:1. 获取或编制持有至到期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 获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对账单,与明细账核对,并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 检查库存持有至到期投资,并与账面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4. 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取得回函时应检查相关签章是否符合要求。5. 对期末结存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核实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目的和能力,检查核算范围是否恰当。6. 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的记账凭证,注意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成本、交易费用和相关利息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6. 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增加的记账凭证,注意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成本、交易费用和相关利息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规定。 7. 抽取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少的记账凭证,检查其原始凭证是否完整,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 根据相关资料,确定债券投资的计息类型,结合投资收益科目,复核计算利息采用的利率是否恰当,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期间收到的利息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债券投资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有较大差异时,被审计单位采用的利率及其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9. 复核处臵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 10. 检查当持有目的改变时,持有至到期投资划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1. 结合银行借款等科目,了解是否存在已用于债务担保的持有至到期投资。12. 当有客观证据表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复核相关资产项目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检查相关准备计提是否充分。13. 若发生减值,检查相关利息的计算及处理是否正确;已计提减值准备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4. 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披露是否恰当。

十三、长期应收款

定义:是指企业融资租赁产生的应收款项和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产生的应收款项。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应收款明细表:(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坏账准备科目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长期应收款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2.分析长期应收款账龄及余额构成,了解每一明细项目的性质,查阅长期应收款相关合同协议,了解长期应收款是否按合同或协议规定按期收款,检查长期应收款是否真实。3.选择长期应收款的重要项目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对未回函的再次发函或实施替代的审计程序。4.对于融资租赁产生的长期应收款,取得相关的合同和契约:(1)关注租赁合同的主要条款,检查是否满足企业会计准则对于融资租赁的相关规定,检查授权批准手续是否齐全;(2)根据合同及协议,检查最低租赁收款额、每期租金、租赁期、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等项目的

金额是否正确;检查初始直接费用及其相关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租赁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的公允价值,如与账面价值有差额,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对于采用递延方式、有融资性质的销售形成的长期应收款,取得相关的销售合同或协议,检查是否满足确认销售收入的条件;检查合同规定的售价、每期还款金额、收款期等要素;检查所销售资产在销售收入确认日的公允价值;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对于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应收款,结合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审计,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以后还需承担的投资损失,检查是否冲减长期应收款。

7.检查长期应收款中的未实现融资收益。

8.检查长期应收款的的坏账准备。确定长期应收款是否可收回,了解有无未能按合同规定收款或延期收款现象,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是否恰当,计提是否充分。

9.检查长期应收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列报。

十四、长期股权投资

定义: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股权投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 3.对于重大的投资,向被投资单位函证被审计单位的投资额、持股比例及被投资单位发放股利等情况。 4.对于应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获取被投资单位已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如果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则应考虑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实施适当的审计或审阅程序:(1)复核投资收益时,应以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各项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凋整后加以确认;被投资单位采用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与被审计单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政策及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据以确认投资损益。(2)将重新计算的投资收益与被审计单位所计算的投资收益相核对,如有重大差异,则查明原因,并做适当调整。(3)检查被审计单位按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在确认应分担被投资单位发生的净亏损时,应首先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其次冲减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单位净投资的长期权益账面价值(如长期应收款等);如果按照投资合同和协议约定被审计单位仍需承担额外损失义务的,应按预计承担的义务确认预计负债,并与预计负债中的相应数字核对无误;被投资单位以后期间实现盈利的,被审计单位在其收益分享额弥补未确认的亏损分担额后,恢复确认收益分享额。审计时,应检查被审计单位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除净损益以外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是否调整计入所有者权益。5.对于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检查股利分配的原始凭证及分配决议等资料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对被审计单位实施控制而采用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比照权益法编制变动明细表,以备合并报表使用。6.对于成本法和权益法相互转换的,检查其投资成本的确定是否正确。7.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减变动的记录是否完整:(1)检查本期增加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及相关的文件或决议及被投资单位验资报告或财务资料等,确认长期股权投资是否符合投资合同、协议的规定,并已确实投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检查本期减少的长期股权投资,追查至原始凭证,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收回有合理的理由及授

权批准手续,并已确实ll殳回投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期末对长期股权投资进行逐项检查,以确定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核对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本期与以前年度计提方法是否一致,如有差异,查明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确定政策改变对本期损益的影响,提请被审计单位做适当披露。(2)对长期股权投资逐项进行检查,根据被投资单位经营政策、法律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的变化、行业的变化、盈利能力等各种情形予以判断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减值迹象。确有出现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予以计提。并与被审计单位已计提数相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3)将本期减值准备计提金额与利润表资产减值损失中的相应数字核对无误。(4)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按单项资产计提,计提依据充分,得到适当批准。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9.结合银行借款等的检查,了解长期股权投资是否存在质押、担保情况。如有,则应详细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披露。10.确定长期股权投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已恰当列报。与被审计单位人员讨论确定是否存在被投资单位由于所在国家和地区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其向被审计单位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如存在,应详细记录受限情况,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披露。

十五、投资性房地产

定义: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投资性房地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结合累计摊销(折旧),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科目与报表数核对相符.2.检查纳人投资性房地产范围的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3.检查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选用的依据是否充分.与上年政策进行比较,确定后续计量模式的一致性.如不一致,则详细记录变动原因.4.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选用公允价值模式政策恰当,计算复核期末计价正确: (1)询问并获取相关资料,评价被审汁单位确定公允价值采用方法的适当性,公允价值选用的合理性,包括公司的决策程序,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估值模型的选择,披露的充分性等. (2)被审计单位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挝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价的,期末,应逐项检查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是否充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d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中的相应数字核对相符.(3),如果需利用专家等的丁作,应对专家的执业资格和胜任能力,工作结果等进行评价.5.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选用成本计量模式,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摊销(折旧)政策恰当,计算复核本年度摊销(折旧)的计提是否正确:(1)了解被审计单位所使用的建筑物折旧率和土地使用权摊销率,确定其是否恰当.(2)确认被审计单位除已提足折旧的建筑物外,其他投资性房地产坶已计提折旧和摊销.(3)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平均水平测算全年的摊销(折旧)额,并与投资性房地产巾的累计折旧和摊销本期增加数相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4)将本期累计折旧和摊销金额与利润表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相应数字核对无误.6.期末对成本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如下逐项检查,以确定投资性房地产是否已经发生减值:(1)核对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本期与以前年度计提方法是否一致,如有差异,查明政策调整的原因,并确定政策改变对本期损益的影响,提请被审计单位做适当披露.(2)确有出现导致其可收网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情况,将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予以计提,并与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减值准备本期增加数相核对,如有差异,查明原因.(3)将本期减值准备计提金额与利润表资产

减值损失巾的相应数字核对无误.(4)检查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是否按单项资产(或资产组)计提,计提依据是否充分,得到适当批准,减值损失是否没有转回.

7.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的转换恰当:(1)检查董事会等决议文件,确定后续计量模式改变的适当性,会计处理的正确性,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披露.(2)审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计量模式转为公允价值计嫩模式是否作为会计政策变更进行追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处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为成本计量模式.8.如被审计单位投资性房地产与其他资产发生相互转换的,应审查转换依据是否充分是否经过有效批准,转换日房地产成本计量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复核在成本模式下,是否将房地产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2)复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蔹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是否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向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3)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世的投资性房地产时,投资性房地产按照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价,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小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其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9.获取租赁合同等文件,重新计算租金收入,并与利润表其他业务收入中的相应数字核对无误.10.检查本期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改良或装修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1.检查有无与关联方的投资性房地产购售活动,是否经适当授权,交易价格是否公允.12.结合银行借款等项目的审计,了解建筑物,土地使用权是否存在抵押,担保情况.如有,则应详细记录,检查投资性房地产的保险情况.13.确定投资性房地产已恰当列报。

十六、固定资产

定义: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的,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审计程序:1.取得或编制固定资产及折旧分类汇总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账、总账和报表有关项目进行核对。2.实施分析性复核,查找差异原因。3.监盘或抽盘固定资产(1)对固定资产进行监盘,取得盘点明细表及重大盘盈盘亏事项的说明。(2)如未参与定期盘点,索取并检查被审计单位期末固定资产盘点计划及固定资定期盘点明细表。偕同单位有关人员,抽盘部分固定资产项目:①从盘点明细表中选择部分项目,检查是否实际存在。②从固定资产实物中选择部分项目,检查有无固定资产卡片,检查这些资产是否记录在盘点明细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③检查上述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证明文件,检查固定资产是否归单位所有。(3)实地观察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和安全状况。(4)检查高价易流动固定资产的安全性。4.抽查固定资产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1)检查固定资产增加;①检查国家有特殊规定的固定资产购臵是否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②检查购臵发票和支付凭据上的销售单位名称与合同是否一致。③检查购入的固定资产原值是否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售出单位的账面原价(扣除原安装成本)、包装费、运杂费和安装成本等记账。④检查已经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结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是否已暂估入账。⑤检查固定资产购臵、建造的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的划分是否符合规定。⑥检查固定资产关联交易是否合规,检查资产关联交易价格是否恰当。⑦检查接收捐赠固定资产价值是否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

的各项费用是否计入固定资产价值。⑧检查盘盈固定资产价值是否按重臵完全价值记账。(2)检查年内资产重估价值变动大的固定资产,取得重估资产清单及评估资料副本:①检查评估单位是否具有评估资格,了解重估的方法和假设,重估的标准数据。②检查有关账户和评估报告文件,检查被重估的资产价值是否与评估结果一致。③检查资产重估的预计目标、范围、基础,是否在原基础上分类、评估。④检查重估增减价值的计算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⑤检查固定资产价值变动是否得到有关部门的核准。(3)检查本年度减少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①审查固定资产有无因管理、保管不严发生盘亏、毁损;

②审查固定资产报废、出租、担保、出借、对外投资等是否报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变价收入是否全部入账,有无挪作他用;③对外出租固定资产是否坚持有偿占用原则,取得收益是否按规定入账,有无个人使用的国有资产未交公,改变资产所有权的问题。5.抽查累计折旧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1)对照检查前后期折旧方法和折旧率是否一致。检查改变折旧方法和折旧率是否经过有关部门的核准。(2)检查长期闲臵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否停止计提。(3)复算部分项目的本年度折旧,验算折旧计提是否正确。6.索取固定资产保险协议或保单,检查固定资产的保险是否基于市场价格,其范围、数额是否符合规定。7.检查固定资产维修费用的核算是否符合规定,大额或不均衡的维修费用是否通过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或递延资产等科目核..8.检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有无不通过“在建工程”直接记入固定资产。9.检查租赁固定资产:(1)抽取期末有余额的新增租赁固定资产项目:①对照检查长期应付款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有关证明文件,检查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的所有权。②实地观察,检查租赁资产的确存在并且由被审计单位使用。③检查支付凭证上的租赁费和租赁期间与租赁合同上项目是否一致。(2)检查年末之前结束租赁的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0.检查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和净值(及重估结果)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单独披露。检查会计报表附注是否披露采用的折旧方法、当期固定资产的重大变化和抵押的固定资产等信息。11.完成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审定表。

十七、在建工程

定义:指企业固定资产的新建、改建、扩建,或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尚未完工的工程支出。在建工程通常有“自营”和“出包”两种方式。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在建工程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本期在建工程增加、减少数。了解在建工程相关预算、结算、决算资料,在建工程核算政策、相关工程合同、协议等法律文件;检查在建工程交付使用、竣工、完工情况及工程进度等。3.检查在建工程期末余额的构成内容,并实地观察工程现场,确定在建工程是否存在。4.查询工程项目投保、抵押情况。5.确定在建工程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十八、工程物资

定义:是指用于固定资产建造的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玻璃等),企业(民用航空运输)的高价周转件(例如飞机的引擎)等。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工程物资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工程物资减值准备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实地检查工程物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并观察是否有呆滞、积压物资。

3.抽查若干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发票、货物验收单等原始凭证,检查其是否经过授权审批,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结合在建工程审计,检查工程物资的领用手续是否齐全,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对工程物资定期盘点,对盘盈、盘亏的处理是否及时、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检查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在转入存货时,是否将其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进行了正确的分离。

7.检查有无与关联方的工程物资购销业务,是否经过适当授权,是否按正常交易价格结算。

8.检查当期计提的工程物资减值准备是否充分、合理,累计减值准备额是否以恰当的金额列示。

9.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十九、固定资产清理

定义: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出售,以及因各种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而遭到损坏和损失的固定资产所进行的清理工作。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清理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是否有正当理由,是否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固定资产清理的发生和转销是否经授权批准,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结合固定资产等账项的审计,检查本期处臵的固定资产原价、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等账面转入额是否正确;(2)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收入和清理费用的发生是否真实,清理净损益的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因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原因转出产生固定资产清理的,检查相关的合同协议以及股东会、董事会的决议,确定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是否公允,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关注固定资产清理是否长期挂账的情况,如有,在底稿中作出记录,必要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5.针对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6.检查固定资产清理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恰当列报。

二十、生产性生物资产

定义: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包括经济林、薪炭林、产畜和役畜等。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生产性生物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生产性生物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二十一、油气资产

定义:是指油气开采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井及相关设施和矿区权益。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油气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油气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油气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二十二、无形资产

定义: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专

利权、商标权等)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无形资产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余额核对相符。②获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构成内容和计价依据。③检查以接受投资或购入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分别与验资报告及资产评估结果确认书或合同协议等证明文件一致,检查取得无形资产的法律程序是否完备。④检查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复核计算无形资产的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⑤验明无形资产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十三、开发支出

定义:是反映企业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能够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成本的支出部分。开发支出项目应当根据"研发支出"科目中所属的"资本化支出"明细科目期末余额填列。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开发支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开发支出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开发支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二十四、商誉

定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在企业合并时,它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商誉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商誉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商誉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二十五、长期待摊费用

定义: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待摊费用。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待摊费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摊销的数额后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长期待摊费用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摊销政策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复核计算摊销额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保持一致,是否存在随意调节利润的情况。4.检查被审计单位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是否在发生时直接计入管理费用。5.对于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检查相关的原始资料(如承租合同、装修合同和决算书等),确定改良支出金额是否正确,摊销期限是否合理,摊销额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将预期不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长期待摊费用项目的摊余价值予以转销。7.检查长期待摊费用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注意剩余摊销期一年以内的长期待摊费用是否在资产负债表中的“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项目反映。

二十六、递延所得税资产

定义;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是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递延所得税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二十七、其他非流动资产

定义:是指除资产负债表上所列非流动资产项目以外的其他周转期超过1年的长期资产。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其他非流动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其他非流动资产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其他非流动资产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二十八、短期借款

定义:是指企业为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含一年)的各种借款。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短期借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与明细帐和总帐核对相符;2、向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函证重大的短期借款;3、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和授权批准,了解借款数额、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核对;4、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会计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数额;5、检查年末有无到期末偿还的借款,逾期借款是否办理了延期手续;6、复核已计借款利息是否正确,如有未计利息应作出记录,必要时进行适当调整;7、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8、验明短期借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二十九、交易性金融负债

定义:指企业采用短期获利模式进行融资所形成的负债,比如应付短期债券。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交易性金融负债用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交易性金融负债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检查交易性金融负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三十、应付票据

定义:是指企业在商品购销活动和对工程价款进行结算因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由出票人出票,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

收款人或者票据的持票人,它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MAX-6)。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应付票据明细表,列示票据类别及编号、出票日期、面额、到期日、付款人名称、利息率、付息条件,抵押品名称、数量、金额,并与明细帐、总帐核对相符;②向票据持有人函证,确定应付票据的余额是否正确;

③复核票据利息是否足额计提,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④检查逾期未付票据的原因,如系有抵押的票据,应作出记录,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必要的披露;⑤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采用的折算汇率,折算差额是否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⑥验明应付票据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充分披露。

三十一、应付账款

定义:用以核算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经营活动应支付的款项。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注册会计师在对应付账款余额进行实质性测试时,通常向被审计单位索取或自行编制应付账款明细表,以确定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表上应付账款的数额与其明细表是否相符。2.对应付账款明细余额进行分析并作必要的重新分类。审计人员应结合以前年度审计情况,对应付账款明细余额进行调查分析是否存在负数余额;是否将本应在“其他应付款”、“预付账款”等科目中核算的账项一并在“应付账款”科目核算。如存在此类问题应作重新分类处理。3.函证应付账款。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连续委托审计的企业,且存在审计程序得到较充分实施时,对应付账款可采用替代审计程序,或主要依赖于分析性复核。在外勤审计工作日,应对回函的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查明差异的原因,并作出调整。4.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查找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是应付账款实质性测试程序的重要补充程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低估应付账款。在审查企业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时,注册会计师还可以通过询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和采购人员,查阅资金预算、工作通告单和基建合同来进行。如果注册会计师通过上述程序发现某些未入账的应付账款,应将有关情况详细记录在审计工作底稿中,然后视其重要性决定是否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相应的调整。5.抽取未能函证、期末余额变动较大以及函证未果的明细账户进行替代测试。6.检查应付账款是否已在会计报表及附注中得到恰当披露。

三十二、预收账款

定义:是指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或交易双方之约定,而向购买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在未发出商品或提供劳务时预收的款项。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预收帐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核对其期末余额合计数与报表数、总帐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是否相符。2、检查已转销的预收帐款。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预收帐款明细表上标出至审计日止已转销的预收帐款,重点对已转销金额较大的预收帐款进行检查,核对记账凭证、仓库发运凭证、销售发票等,并注意这些凭证发生日期的合理性。3、抽查相关凭证。抽查预收账款有关的销售合同、仓库发运凭证、收款凭证,检查已实现销售的商品是否及时转销预收账款,确定预收账款期末余额的正确性和合理性。4、函证预收账款。选择预选收账款的若干重大项目函证,根据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5、检查预收账款是否存在借方余额,决定是否建议作重分类调整。6、检查预收账款长期挂账的原因,并做出记录,必要时提请被审计单位予以调整。7、对税法规定应予纳税的预收销售款,结合应交税金项目,检查是否及时、足额计缴有关

税金。8、确定税收汇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做恰当披露。9.检查预收账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作恰当披露。

三十三、应付职工薪酬

定义: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审计程序:(一)获取或编制应付职工薪酬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1.针对已识别需要运用分析程序的有关项目,并基于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通过进行以下比较,同时考虑有关数据间关系的影响,以建立有关数据的期望值:(1)比较被审计单位员工人数的变动情况,检查被审计单位各部门各月工资费用的发生额是否有异常波动,若有,则查明波动原因是否合理;(2)比较本期与上期工资费用总额,要求被审计单位解释其增减变动原因,或取得公司管理当局关于员工工资标准的决议;(3)结合员工社保缴纳情况,明确被审计单位员工范围,检查是否与关联公司员工工资混淆列支;(4)核对下列相互独立部门的相关数据:①工资部门记录的工资支出与出纳记录的工资支付数;②工资部门记录的工时与生产部门记录的工时。(5)比较本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与上期应付职工薪酬余额,是否有异常变动。2.确定可接受的差异额;3.将实际的情况与期望值相比较,识别需要进一步调查的差异;4.如果其差额超过可接受的差异额,调查并获取充分的解释和恰当的佐证审计证据(如通过检查相关的凭证);5.评估分析程序的测试结果。(三)检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1.计提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将执行的工资标准与有关规定核对,并对工资总额进行测试;被审计单位如果实行工效挂钩的,应取得有关主管部门确认的效益工资发放额认定证明,结合有关合同文件和实际完成的指标,检查其计提额是否正确,是否应作纳税调整;2.检查分配方法与上年是否一致,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外,被审计单位是否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处理:(1)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2)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3)作为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是否相应计入“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4)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3.检查发放金额是否正确,代扣的款项及其金额是否正确;4.检查是否存在属于拖欠性质的职工薪酬,并了解拖欠的原因。(四)检查社会保险费(包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等计提(分配)和支付(或使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依据是否充分。(五)检查辞退福利下列项目:(六)检查非货币性福利:(七)检查以现金与职工结算的股份支付:(八)检查应付职工薪酬的期后付款情况,并关注在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日之间,是否有确凿证据表明需要调整资产负债表日原确认的应付职工薪酬事项。(九)检查应付职工薪酬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的列报。

三十四、应交税费

定义:是指企业根据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营业收入、实现的利润等,按照现

行税法规定,采用一定的计税方法计提的应交纳的各种税费。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交税费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正确,并核对其期末余额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分类账合计是否相符。要注意印花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等是否计入应交税费项目。(2)核对期初未交税费与税务机关的认定数是否一致,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提请被审计单位进行适当调整。(3)向被审计单位索要并审阅纳税申报资料、纳税鉴定或纳税通知及征、免、减税的批准文件和税务机关汇算清缴确认文件,检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国家财税法规之规定。(4)要结合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营业外支出、其他业务收入、营业税费及附加等科目的审计,来发现没有记录的应交税费。

三十五、应付利息

定义: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付利息明细表:(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及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应付利息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 2.结合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相关项目审计,检查应付利息余额是否正确。3.结合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的审计,检查应付利息有无漏记。4.检查利息支付原始凭证的内容和金额是否正确。5.结合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的审计对应付利息进行函证。6.检查应付利息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列报。

三十六、应付股利

定义:是指按协议规定应该支付给投资者的利润。由于企业的资金通常有投资者投入,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的利润,在依法纳税后,还必须向投资人分配利润。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付股利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审阅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决议中有关股利的规定,了解股利分配标准和发放方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法定程序批准。若被审计单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通过利润分配方案拟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的注意是否披露。3.检查应付股利的发生额。是否根据股东(大)会决定的利润分配方案,从可供分配利润中计算确定。并复核应付股利计算和会计处理的正确性。4.检查股利支付的原始凭证的内容、金额和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现金股利是否按公告规定的时间、金额予以发放结算,非标准手之零星股东股利有否采用适当方法结算,对无法结算及委托发放而长期未结的股利是否做出适当处理。6.确定应付股利的列报是否恰当。

三十七、其他应付款

定义:是指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

审计程序:1.取得或编制其他应付款明细表,复核其加计数是否准确,并与明细账、总账和报表有关项目进行核对。2.实施分析性复核。3.抽取其他应付款进行函证。4.对发出询证函未能收回的或回函结果与企业账面记录不符的,

采用替代程序,审查下一年度明细账,或追踪至其他应付款发生时的经济业务凭证等。5.抽查明细账、记账凭证及原始凭证:(1)检查入账依据是否符合现行制度规定。查明是否有将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和短期借款等其他一些本不属于其他应付款范围的内容放在其他应付款中核算。(2)检查相关经济业务是否真实、合法。查明企业有无将应属企业本期收益和费用的项目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来核算,或在其他应付款科目项下坐收坐支。(3)检查长期挂帐的其他应付款,查明原因,并做出记录。(4)检查债权人不明确和数额异常的其他应付款项目。(5)检查应付股东、高级管理人员、董事、联营企业和关联企业的款项。检查企业有无利用其他应付款截留收入、虚挂费用或隐瞒盈亏。(6)检查出现借方余额的其他应付款项目,查明原因,必要时作重分类调整。6.询问管理人员并利用分析性复核结果,检查其他应付款的完整性。7.检查其他应付款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中恰当披露。

三十八、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定义:包括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和应付债券。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三十九、其他流动负债

定义:是指不能归属于短期借款,应付短期债券,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所得税,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这七款项目的流动负债。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其他流动负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其他流动负债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其他流动负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四十、长期借款

定义: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的各项借款。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借款明细表:(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长期借款的折算汇率及折算金额是否正确,折算方法是否前后期一致。2.检查被审计单位贷款卡,核实账面记录是否完整。对被审计单位贷款卡上列示的信息与账面记录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关注贷款卡中列示的被审计单位对外担保的信息。3.对借款实施函证程序。4.对本期内增加的借款,检查借款合同,了解借款金额、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5.对本期内减少的借款,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核实还款金额,并与相关会计记录相核对。6.检查期末逾期借款,至外勤工作日是否归还或办理了展期手续。同时关注逾期借款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的影响(如罚息、诉讼事项、查封资产等)。

7.检查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正确计入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

支出、制造费用等相关账户,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时点和期间、资产范围、目的和用途等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8.检查长期借款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列报。

四十一、应付债券

定义: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审计程序:1.取得或编制应付债券明细表,并同有关的明细分类账和总账核对相符。应付债券明细表通常包括债券名称、承销机构、发行日、到期日、债券面值、实收金额、折价和溢价及其摊销、应付利息、担保情况等内容。2.审查债券交易的有关原始凭证,验证其合法性。3.审查应计利息、债券折(溢)价摊销及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常通过审查债券利息、溢价、折价等账户期末余额。4.函证“应付债券”账户期末余额。5.审查到期债券的偿还,审查相关会计记录,查明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确定应付债券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中充分披露。

四十二、长期应付款

定义:是在较长时间内应付的款项,而会计业务中的长期应付款是指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多种长期应付款。主要有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和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租赁费等。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长期应付款明细表:(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 (2)检查非记账本位币专项应付款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 (3)检查长期应付款的内容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主要包括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等)。2.检查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1)重点关注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检查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经授权批准,在租赁期开始日,长期应付款是否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确认;(2)结合合同的审查,是否按合约规定的付款条件按期支付租金;(3)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等发生的应付款项:(1)检查购入超过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资产,长期应付款是否按应支付的金额确认;(2)结合合同的审查,是否按合约规定的付款条件按期支付价款;(3)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未确认融资费用。重新计算实际利率,并与被审计单位确的所计算确定的实际利率进行比较,检查被审计单位是否按照实际利率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是否正确,相应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等。5.结合固定资产的审计,检查有无未入账的长期应付款。6.函证重大的长期应付款明细账户。

7.检查各项长期应付款本期的计算是否准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检查长期应付款是否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列报。

四十三、专项应付款

定义:科目核算企业取得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具有专项或特定用途的款项。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专项应付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专项应付款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专项应付款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四十四、预计负债

定义:是指根据或有事项等相关准则确认的各项预计负债,包括对外提供担保、未决诉讼、产品质量保证、重组义务以及固定资产和矿区权益弃臵义务等产生的预计负债。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预计负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预计负债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预计负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四十五、递延所得税负债

定义:是指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付所得税的金额。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递延所得税负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四十六、其他非流动负债

定义:是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项目以外的其他非流动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项目应根据有关科目期末余额减去将于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偿还数后的余额填列。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其他非流动负债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其他非流动负债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其他非流动负债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四十七、职业风险基金

定义:事务所应当于每年年末,以本年度审计业务收入为基数,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提取职业风险基金。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职业风险基金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职业风险基金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职业风险基金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四十八、实收资本

定义: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实收资本(股本)明细表:(1)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以非记账本位币出资的,检查其折算汇率是否符合规定。2.检查与投入资本有关的原始凭证、会计记录,查明投资者是否按合同、协议、章程约定的时间和方式缴付出资额,是否已经注册会计师验证。如已验资,检查验资报告。必要时向投资者函证实缴资本额,以确定投入资本的真实性。3、结合其他应收款等项目的审计,关注是否存在抽资

或变相抽资的情况,如有,取证核实,作恰当处理。4、检查被审计单位设立批文、章程、营业执照、董事会决议、股东会决议等法律性文件,确定账簿记录是否与法律性文件一致。5.关注实收资本(股本)增减变动是否违反相关法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1) 以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的,检查是否符合公司法的规定,相关增资手续是否办理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合作期间归还投资的,审核相关法规的规定,并对已归还投资的发生额逐项核查至原始凭证,检查应用的折算汇率和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6.检查实收资本(股本)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恰当列报。

四十九、资本公积

定义: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接受捐赠、股本溢价以及法定财产重估增值等原因所形成的公积金。资本公积是与企业收益无关而与资本相关的贷项。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

审计程序:1.编制或取得资本公积明细表。2.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审查:审查投资合同、协议、公司章程及账簿记录、凭证,确定资本溢价真实性;检查是否按实际出资额扣除投资比例所占的资本额来计算资本溢价;查明账务处理准确性;审查股票发行费用处理准确性。3.拨款转入审查:检查政府批文、拨款凭证及项目完成记录和项目决算书等。查明其真实性和完整性。4.接受捐赠资产审查:审查有关文件、凭证,确定企业接受捐赠资产的来源渠道是否正当,查明捐赠业务的真实性.捐赠资产计价和账务处理的准确性。5.资本汇率折算差额审查:取得有关明细账及出资证明。收款凭证和合同、协议等,验证外币资产投资的真实性及折算过程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复核计算是否准确。6.股权投资准备审查:审查企业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投资准备计算是否准确。账务处理是否正确。7.审查资本公积使用的合法性:审查资本公积明细账的借方发生额及有关凭证、账户的对应关系,查明资本公积使用及其变动的合法性。

五十、库存股

定义:是指股份有限公司已发行的股票,由于公司的重新回购或其他原因且不是为了注销的目的而由公司持有的股票。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属于所有者权益备抵项。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库存股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抽查库存股的原始凭证,查阅有关合同、协议等资料,确定是否真实性,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库存股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和披露。

五十一、盈余公积

定义:是指企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形成的、存留于企业内部、具有特定用途的收益积累。①上市公司的法定盈余公积按照税后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以不再提取。②任意盈余公积主要是上市公司按照股东大会的决议提取。

审计程序:1.获取或编制盈余公积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及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2.获取与盈余公积变动有关的董事会会议纪要、股东会决议以及政府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批复等文件资料,并与盈余公积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4?对集团及成员企业的年度经营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确认。 5?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拟定集团内部审计制度并在审批通过后组织实施。 6 ?总结、交流内部审计工作经验,组织内部审计理论研讨,培训内部审计人员。 7?拟定审计档案管理制度,报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审核、审批后执行。 8向审计委员会提交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按时完成交办的审计任务。 第8条审计部的主要权限。 1 ?有权要求集团及成员企业按时报送财务收支计划、资金计划、财务预算和决算等有关文件和资料。 2?有权检查、审核集团及成员企业的会计账目、凭证、账薄、业务记录、报表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检查资金、资产管理情况,检测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 3?有权参加集团及成员企业重大的经营管理等有关方面的会议。 4.有权参与集团及其成员企业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重大投资项目及重大资金使用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调研过程。 5.就审计中的有关事项及审查中发现的问题有权召开调查会,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进行调查并索取证明材料。 6.有权提岀制止、纠正违反集团制度规定的财务收支等事项的意见。对被审计单位严重损失浪费的现象,有权提岀限期采取措施,改进工作,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 7?对阻挠、拒绝审计和弄虚作假、破坏审计工作的被审计单位及有关人员,按有关规定,提请集团有关领导批准后,有权采取查封有关账册、冻结资财等临时措施,并有权提岀追究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8有权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集团有关财经制度的行为提岀处理意见。 9.对审计中发现的、须查处的重大或紧急事项,有权直接向董事会报告。 第3章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第9条审计部应根据企业发展的规模、审计的范围和审计工作的经常化、专业化的要求及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专职或兼职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等业务骨干组成集团内部审计队伍。 第10条审计人员应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人员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泄露秘密。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取得的财务收支资料不得用于与审计工作无关的目的。 第11条当遇有重大、复杂审计项目任务时,要求计划、财务、技术等部门的有关人员与审计人员共同参与并组成专项审计组。必要时,经有关领导批准可聘请外部人员或借助社会审计机构进行专题审计或专案审计。 第12条审计人员按本制度规定行使审计职权,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刁难或打击报复。对审计

财务岗位操作流程-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

十、内部审计岗工作流程 5、每月18前编制出调节表,并按调节表挂账情况催促相应会计岗清理挂账。 (一)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查验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抽验资金收付款凭证——→核实收入货币资金收款收据——→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管理——→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库存现金审查 首先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在会计主管人员和内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作记录。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库存现金清点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清点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即有无溢缺。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 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至少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审查原始凭证。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 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核证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 2、存货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文件,追踪其业务系统——→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系统——→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3)实质性审查 ①材料的审查 材料采购的审查:审查订货合同——→审查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查看采购成本的

财务审计,针对各科目的具体审计流程

一、货币资金 定义: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以偿还债务的交换媒介。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等)。 审计目标:①确定货币资金是否存在;②确定货币资金的收支记录是否完整;③确定货币资金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④确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的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货币资金在会计报表上的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①核对库存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与总帐、明细账的余额是否相符;②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分币种面值列示盘点金额;(由被审计单位出纳完成)③获取资产负债表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明细账对比是否相符,若有差异,应查明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的调整;④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未达帐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帐情况,若存在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帐的应作相应调整;⑤向所有的银行存款户(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函证年末余额;(含零余额账户和本年内注销的账户)⑥银行存款中,如有一年以上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存款,要查明情况,作出记录;⑦抽查大额现金收支、银行存款(含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支出的原始凭证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帐户的进帐情况,如有与委托人生产经营业务无关的收支事项,应查明原因,并作相应的记录;(大额的货币资金进出要一查到底,确保无误);⑧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银行存款收支凭证,如有跨期收支事项,应作适当调整;⑨检查非记帐本位币折合记帐本位币所采用的折算汇率是否正确,折算差额是否已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⑩验明货币资金是否已在资产负债表上恰当披露。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 定义: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 审计目标:①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否存在且归被审计单位所有;②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计价是否正确;③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增减变动及其损益记录是否完整;④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是否正确;⑤确定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列报和披露是否恰当。 审计程序:①获取或编制交易性金融资产明细表,复核加计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相符。核对期初余额与上期审定期末余额是否相符。(计价和分摊)②获取股票、债券及基金、期货(如有)账户对账单,与明细账余额核对,需要时,向证券公司等发函询证,注意期末资金账户余额会计处理是否正确;检查非记账本位币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折算汇率及折算是否正确。(存在、权利和义务、计价和分摊)③监盘库存有价证券并与相关账户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做出记录或进行适当调整。(存在、权利和义务)④对在外保管的有价证券,查阅有关保管的证明文件,需要时,向保管人函证。⑤检查被审计单位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是否正确,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9条的有关要求(列报)⑥查阅有关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协议、合同、董事会决议及有关出资的凭证和记录,检查交易性金融资产购入、借出或兑现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取得证券交易账户流水单,对照账面记

集团公司财务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1) 第三章内部审计的职责、对象、范围和依据 (1) 第四章内部审计的种类和方式 (2) 第五章内部审计的内容 (3) 第六章内部审计的主要职权 (3) 第七章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3) 第八章审计档案管理 (4) 第九章奖励与惩罚 (5) 第十章附则 (5)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完善集团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使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称内部审计,是指由公司内部审计部门或人员,对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 管理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一种审计评价活动。 第三条内部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健全,有效地控制成本,改善经营 管理,规避经营风险,杜绝违法行为,增加公司价值。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本部及下属各子公司。 第二章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第五条集团公司内部审计机构暂定为财务审计部。由于财务审计部未设专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业务需要,财务审计部随时指派2名以上具有一定政治素质、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的财会人员担任内部审计人员,集团公司其他职能部门指派人员参加,相关单位指派人员配合。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审计工作纪律,在审计过程中始终保证独立性,忠于职守、坚持原则, 重审计证据,重调查研究,保证审计结果的客观公正,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公司应视审计人员工作质量对其进行奖励和处罚。 第七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对审计事项严守秘密,未经批准不得公开。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开展正常的内部审计工作不受公司其他部门或者个人的干涉和阻挠。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坚持工作原则的内部审计人员。 第三章内部审计的职责、对象、范围和依据 第九条内部审计的职责职责: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的要求,起草内部审计制度; 2、制订年度和季度审计计划; 3、负责组织实施内部审计监督,并向总经理报告审计结果; 4、指导集团公司所属有关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5、负责所属单位内部审计业务的指导和管理; 6、协助上级审计机关对集团公司的审计工作;

新审计准则各科目实质性审计程序

新审计准则实质性审计程序 1001 库存现金实质性审计程序 1. 核对现金日记账期末余额与总账数。 2. 监盘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 3. 将库存现金盘点金额与现金日记账余额进行核对,如有差异,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查明原因并作适当调整,如无法查明原因,是否要求被审计单位按管理权限取得批准后作出调整。 4. 在非资产负债表日进行盘点时,应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5. 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应在盘点表中注明,并作必要的调整。 6. 抽取大额现金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的完整性,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情况。 7. 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现金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如有跨期收支事项是否作适当调整。 8. 对于非记账本位币的现金,应检查折算汇率的正确性。 9. 针对识别的舞弊风险等特别风险,应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如在期末或接受期末时对现金进行监盘等) 10. 验明现金列报的恰当性。 1002 银行存款实质性审计程序 1. 实施货币资金的起步审计程序。(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并与总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核对)

2. 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包括编制货币资金收支金额汇总 表、编制现金比率分析表等. 3. 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与日记账核对。查明银行存款余额差异原因,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4. 检查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并对应于不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前进账的重大事项进行调整。 5. 抽查对账单,将其与银行日记账核对,确定是否存在未入账的情况。 6. 对银行存款账户发函询证。 7. 查明大额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存款的实际情况。 8. 关注各银行存款账户余额的可收回性。在有确凿证据表明存款已经部分或全部不能收回的情况下,是否提请被审计单位作出调整。 9. 抽取大额的或有疑问的银行存款收支原始凭证进行测试,检查内容是否完整,有无授权批准,并核对相关账户的进账 情况。 10. 对非记账本位币的银行存款进行检查以确定折 算汇率的正确性。 11. 结合上年工作底稿复核银行存款账户的完整性。 12. 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进行截止测试。 13. 列明不符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流程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流程 会计师事务所是由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经考核取得证书的会计师组成的、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组织。因此,审计是其中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从审计的含义中,我们可以知道,审计是所有权监督,与经管权监督共同构成的经济监督体系。它是由独立的机构人员,运用会计检查、财产清查等特定方法,对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财政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察、鉴证和评价,以保护其财产安全,提高其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在审计中执行的主要程序有: 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形势和审计工作实际,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作出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准备 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 (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 (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

的情况;(6)其他 2、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审计机构与委托人共同签署的, 据以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和受托关系,明确委托目的、审计范围及双方应负责任与义务等事项的书面合同。具有法定约束力。 3、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主要是通过检查、观察、分析、询问及穿行测试等方法,对贵公司的整体层面的内部控制及业务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设计是否合理及是否执行等情况进行了解。 4、基于上述的了解,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即分析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组成要素: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查风险。 =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 5、基于上述风险的评价,制定审计计划,即初步判断重要性水平,确定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重要性水平被看作是审计所允许的可能或潜在的未被发现的错报和漏报的限度;重要性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在特定环境 F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 &根据审计计划,执行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涉及的资料及相关岗位包括但不限于财务部人员。 7、根据控制测试的结果,制定实质性测试的具体计划,即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通常分为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两部分。 (1)总体审计计划

股份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制度格式

股份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制 度格式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内部审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建立健全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内部审计是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相关资产,监督企业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活动。 第三条公司实施内部审计制度,以促使各职能部门和生产车间加强内部管理,遵守国家财经法纪和公司内部有关规章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第二章内部审计工作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公司审计部下设审计主管,在公司总裁的领导下进行审计监督,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必要时可直接向总裁汇报工作。 第五条审计部要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及执业技能。 第六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制度的相关规定执行内部审计,忠于职守,客观公正,保守秘密。 第七条审计人员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接受纪律约束,努力提高审计水平,保证审计工作质量。 第八条内部审计人员应对其所出据的审计结论负责。 第九条内部审计人员应根据公司年度审计计划开展审计业务。 第三章审计对象和审计范围

第十条公司各部门以及相关的经济责任人均为被审对象。被审对象应按审计工作要求,提供凭证、账簿、报表及有关资料或复印件,并如实介绍相关情况。 第十一条内部审计的审计范围为: (一)财务收支审计 1.对公司的月、季、年度会计报告中有关财务收支状况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 2.审计资产管理情况,核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收支的合理性及资金占用额的真实性。 3.审计公司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利润计算是否正确以及应缴利税和解缴情况。 4.审查公司公开披露的经济业务,会计资料和财务指标是否真实相符。 (二)投资及筹资审计 1.对公司的基本建设投资、重大的设备更新等项目的工程成本及投资进行审计监督。 2.审查公司长期、短期的对外投资以及并购等项目的合理性、投资效果和资金来源的可行性,有无违反公司投资管理的有关政策规定。 (三)内部控制审计,即依照法律、法规和科学管理的原则,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务、计划、管理等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审查,确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设计和严格执行。

各科目审计说明

1. 货币资金 2. 交易性金融资产 3. 应收票据 4. 应收账款 5. 预付款项 6. 应收利息 7. 应收股利 8. 其他应收款9. 存货 1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1. 持有至到期投资 12. 长期应收款 13. 长期股权投资 14. .投资性房地产 15. 固定资产 16. 在建工程 17. 工程物资 18. 固定资产清理 19. 无形资产 20. 开发支出 21. 商誉 22. 长期待摊费用 23. 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负债类 1. 短期借款 2. 交易性金融负债 3. 应付票据 4. 应付账款 5. 预收账款 6. 应付职工薪酬 7. 应交税费 8. 应付利息 9. 应付股利 10. 其他应付款 11. 长期借款 12. 应付债券 13. 长期应付款 14. 专项应付款 15. 预计负债 16. 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权益类 1. 实收资本(股本) 2. 资本公积 3. 盈余公积 4. 未分配利润 四、损益类 1. 营业收入 2. 营业成本 3. 营业税金及附加 4. 销售费用 5. 管理费用 6. 财务费用 7. 资产减值损失 8.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9. 投资收益 10. 营业外收入 11. 营业外支出 12. 所得税费用

(一) 货币资金审计说明 1. 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 监盘现金,取得现金盘点表。 3. 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账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 4. 函证银行存款,回函确认无误。 5. 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审计结论: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二) 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说明 1. 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 编制交易性资产明细表。 3. 获取交易中心结算作证,与账务核对处理。 4. 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三) 应收票据审计说明 1. 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 检查年末应收票据原件。 3. 应收票据均为中国网通(集团)天津市分公司开出,无贴现情况。 4. 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审计结论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四) 应收账款审计说明 1. 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 编制其他应收款明细表,检查发生额记余额,分析应收账款账龄。 3. 函证大额应收款,回函确认无误。 4. 坏账准备均为以前年度计提,本年度增减为分公司并账转账及款项收回形成。 5. 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审计结论1、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五) 预付账款审计说明 1. 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 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审计结论1、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一、一般项目审计工作流程图

二、结算/部门审计工作流程图

三、工作要点说明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审计对象。审计对象包括公司下属的各分子公司,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审计立项需报分管领导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立项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方面: 1、审计部通过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公司董事长、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下达的计划外的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准备 1、确定具体项目审计工作目标与范围。审计的范围、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公司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通常涵盖公司经营活动中与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事务相关的所有业务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投资与融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和信息披露事务管理等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具体内容包括货币资金审计、债权债务审计、成本费用审计、个人借款专项审计、固定资产审计、存货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等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对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流程、计划、预算、决算、程序、合同协议等遵循、执行情况 (5)专项审计

2、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1)被审计单位的性质、规模、经营范围、股权结构和资产负债等基本概况(2)组织架构、人员编制、业务构成等资料 (3)财务报表、预算资料、银行账户及其他有关的财务资料 (4)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和职责分工 (5)公司章程、重要经济合同、协议、会议纪要等日常运营资料和有关的政策法规等 (6)以前接受审计情况 (7)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资料、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3、确定项目审计人员 不同的审计项目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应根据实际业务的需要,安排适当的审计人员,成立审计小组,指定审计项目负责人,初步确定审计时间,并对审计工作进行具体的安排。 (三)编写审计方案 审计项目实施前,一般应编制审计方案。审计组应根据审计项目的要求和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确定审计目标和审计重点,编制审计方案。在被审计单位背景资料不全或实施突击性检查等情况下,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制订和完善审计方案。特殊情况,可直接开展审计工作。 审计方案是对从审前调查、组成审计组到出具审计报告整个过程中基本工作内容的综合规划,在发出审计通知书之前召开审计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审计方案,并应由审计部负责人审核批准;实施联合审计的,各模块的审计内容由相应的协

各科目审计程序

现金及银行存款 审计步骤及程序 1. 分析性复核程序 a. 比较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检查是否有异常。 b. 分析现金及银行存款期初及期末余额变动情况,并向管理层询问,以 确定现金及银行存款的变动是否与公司的业务情况相符。 2. 实质性测试程序-总体 a. 将报表数,总账数与明细账数合计数核对 3. 函证银行存款余额并检查收支的正确截止 a. 核对银行对帐单,并向所有银行发函; b. 编制询证函控制表;将回函情况登记于控制表中; c. 如在审计报告日仍未收到回函,执行替代程序,如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调节表等; 4. 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a. 检查调节表中未达账项的真实性;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的进账情况; 对超过应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水平的应于资产负债表日之前进账的应作相应的调 整。 5. 测试受限制的银行存款 a. 检查的定期存款或限定用途的银行存款,并做出相应的记录,考虑在 财务报表上的披露; b. 询问公司的银行账户用途及结构 c. 询问是否有外部的店铺现金收入未及时统计,如某部门单独开立银行 账号,但在公司的报表中却反映为其他应收款中的备用金等。 d. 询问是否有在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的存款 e. 询问是否有不属于公司的账户,如职工上缴的住房基金,养老基金等 f. 询问是否有以个人名义开立的账户 6. 盘点现金 a. 如果库存现金余额重大(超过应调整的错报或漏报水平),须在岀纳 员和公司会计主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盘点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表;注明借 条、未提现支票等,做出必要的调整; 7. 计算现金及银行存款中的外币余额折算 a. 用中国人民银行的期末汇率重新折算现金及银行存款中的外币余额, 以确定外币存款余额计价是否正确;(cash reasonableness test) 8. 检查现金及银行存款在财务报表上的披露 a. 披露定期存款质押担保; b. 披露存期三个月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受限制的银行存款; Others:

内部审计流程

内部审计程序 前言:根据当前集团的管控模式,以及审计部人员配置及岗位设置情况,考虑到外部审计因素,为更好发挥现有的审计资源效率,满足审计需求,本版内部审计程序综合财务审计和内控审计进行制定。 一、总体分析性复核程序 内审人员通过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调查异常变动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快速地了解审计对象的经营管理状况和财务特征,确定具有潜在审计风险的重点领域,确定对重要经济业务和会计科目实施真实性检查的时间、范围等。分析性复核程序模板详见附件一。 二、具体内部审计程序 1.通用审计程序 (1)核对各明细账(日记账)金额与总账金额及报表项目金额是否相符,在各明细账底稿中标识“账表是否相符:√或×”。 (2)抽取凭证核查时,查看原始凭证内容完整合法合理、账务处理正确、记账及时、金额加计无误、付款有授权批准、不属跨期收支事项、收付款单位名称核对一致等,如不符合,在抽凭底稿中注明不符原因。 2.库存现金审计程序 (1)获取期间内财务主管监盘或抽盘库存现金的盘点表复印件,并检查盘点表内盘点差异、白条抵款及签字完整性等。 (2)通过访谈了解公司有无有关现金库存限额和定期存入银行的规定;复核现金日记账中的每日现金余额,与规定作比较。 (3)访谈出纳,了解收入现金是否开具收据,获取现金收据记录,检查现金收据连续编号情况。 (4)会同被审计单位主管会计人员盘点库存现金,编制“库存现金盘点核对表”,检查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余额是否相符并注意如下事项:①突击盘点;②出纳人员或现金保管人员自行盘点,审计人员监盘;③存放在不同地点的库存现金应同时盘点,以防止互相挪用;④备用金是否录入科目、是否存备用金领用无审批;⑤是否存在白条借支、是否存在坐支、是否存在营业款未及时缴存银行导致资金沉淀等;⑥注意保险柜内的现金是否全部纳入盘点,了解保险柜内的其他物品;⑦实地观察出纳室情况,判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 (5)判断抽取现金收支凭证,①有无现金收据附件,收据上是否加盖现金收讫章;②付申请单上是否有现金付讫章;③是否存在非财务人员开具票据并收款的情况;④是否存在大额支付现金现象。 3.银行存款审计程序 (1)获取期间所有账户银行余额调节表及银行对账单,检查是由出纳以外的人员定期编制,检查是否存在长期未达账项的真实性,是否存在长期闲置账户?零余额账户是否销户?。

第三方审计制度

第三方审计制度 第一章总则 为了加强医院管理和审计监督,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医院合法权益,保障医院经营活动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财务审计制度 医院应逐步建立年度财务报告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聘请有资质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医院的年度决算进行审计。 医院年度决算审计的内容由受托单位根据年度决算编制情况以及审计工作要求予以确定。基本内容包括:(一)年终财务清理、结算的情况。主要审查医院按规定清理、核对年度收支数字、各项往来款项和各项财产物资情况,以及年终结账情况等。 (二)编制决算的情况。主要审查医院按规定编制决算报告,包括各项决算基本情况、收支数额真实、准确性;会计账簿与决算报表符合情况;成本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全面、完整情况。 (三)决算与预算差异的情况。主要审查医院预算执行结果

与批复预算数相符合情况;预算的追加、追减和各预算科目之间资金调剂的上报审批情况;年度各项收入完成预算计划情况;各项支出按预算支付,预算资金结余结转情况及其原因。 医院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依法实施的审计,按照审计工作的要求,及时提供所需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有关会计资料,并如实反映有关情况。 对审计结果实行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制度,可在该医院网站或业务主管部门网站公开。 第三章第三方审计人员的职责 第一条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其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第二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与被审计单位或者审计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三条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四条审计人员对其在执行职务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四章审计的范畴和权限 第五条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委托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监督,并出具审计报告;

内部审计工作流程范文

XXXXXX内部审计工作流程 规范内部审计具体业务的操作流程是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审计人员顺利完成审计任务的重要保证,根据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及《内部审计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内部审计业务的具体操作流程规范如下,审计人员应在审计工作中按规定遵照执行。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质要求,审计工作可分为以下步骤: 步骤一:审计立项与授权 一、审计立项 审计立项是指确定具体的内部审计项目,即被审计的对象。审计对象包括公司下属的各子公司,公司内部的各职能部门、各项经营活动或项目、系统等。 审计对象的选择一般由以下三种方式决定: 1、公司审计部通过对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系统地分析风险来制定年度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表,经批准后逐项实施。 2、由公司董事会下达的专项审计任务。 3、由被审计者提出审计要求,经批准实施审计业务。 二、审计批准与授权 对于已立项的审计项目,审计部应在审计实施前以正式报告的形式报审计委员会主任审核、批准与授权。 步骤二:审计准备 在确定审计事项后,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准备工作,制订审计计划。审计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一、初步确定具体审计目标和审计范围。 1、内部审计的总目标是审查和评价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增加组织价值和改善公司运营流程。针对已确定的具体审计任务,审计人员应制定具体的审计目标以有助于拟定审计方案和审计工作结束后的审计评价。 2、内部审计的范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恰当性、有效性。 2)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可靠性。 3)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 4)资产的保全情况。 5)对法律、法规及政策、计划的遵守、执行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的审计任务确定具体的审计范围以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二、研究背景资料 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收集、研究审计对象的背景资料。 当审计对象为公司子公司、职能部门时,背景资料主要包括其组织结构、经营管理情况、管理人员相关资料、定期的财务报告、有关的政策法规和预算资料等。 当审计对象为某一项目、系统时,背景资料主要指其立项、预算资料、合同及相关责任人资料等。 如果在以前年度实施过内部审计,则应调阅以前的审计文件,关注以前的审计发现及审计对象对审计建议的态度。

审计底稿具体思路

网友瞎猫在网上发出讨论具体审计思路的帖子,为了表示欢迎,我就把自己的一点操作方法贴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下,但先申明只针对具体报表科目的审计底稿开具方法和思路,暂不谈审计理念之类抽象概念。 一、对资产负债表科目 1、先编审计导引表 2、描述该科目的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 3、对期初余额进行了解; 4、对科目产生原因的那方发生额进行分析; 5、对科目减少的那方发生额进行分析; 6、对余额进行测试。 分述如下: 1、科目导引表编制 就是先分析重大变动原因,告诉复核者该科目有什么重大变动,原因是什么,理由是否充分,让复核者心里有个底。 2、描述该科目业务流程和核算流程 每个公司业务流程可能不大一样,针对每个科目所涉及的业务先应该有一个了解,这里与了解企业内控不大一样,专门了解与入帐有关的那些流程点。如应收款增加必须要什么条件,需要什么单据,需要什么审批等等,而应收款减少又需要什么条件。 同时描述,在什么情况下企业做怎样的会计分录。这个也很重要,因为很多企业核算总喜欢搞独特的一套,比如我就接触过一个企业,商品采购科目实际上与应付帐款是一个概念,分析时不能放在存货一起,而要与应付帐款合到一起。因此为了复核者容易理解,把这些过程清晰的描述出来比较好。 3、对期初余额进行了解 如果项目比较多,可以专门做一张底稿,因为期初数的内容虽然一般不属于本年审计范围,但一旦期初错误,势必期末也不对,因此关注期初不容质疑。 看上年的审定数与本年明细帐上数字差异在哪里?因为上年审计调整数是调表不调帐,关注后知道企业哪些调整了,那些还没调整,为什么不调。更重要的是知道上年调整事项是什么,该事项是否对本年还有影响,是否存在同样的问题。 当然期初数了解不需要花太多时间,测试了期末和本期变动肯定就证明了期初。 (倒推的,期初+本期发生=期末) 4、对科目增加原因的那方进行分析 这里只说分析,不说测试,就是因为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科目增减如果是正常业务的话,就会涉及到损益,而过程审计的任务大部分我都在损益底稿中进行测试。 因此分析的任务就是发现,有多少是正常的业务导致增加,有多少是特殊业务或不常见业务。对于常见业务,钩稽于损益表详细测试底稿;对不常见业务或大额单项,拿出来重点审计。 5、对科目减少那方发生额进行分析 先列出表,列举各个减少原因及相应的金额。对于正常的流程减少,不需过分关注,

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制度

财务管理及内部审计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严密财务会计核算手续,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顺利,制定本办法。 一、财务管理原则 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坚持节简办事的原则,严格控制费用开支,合理安排各项财务指标、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增强自我约束力,确保各项工作正常开展。 二、资金管理原则 (一)公司资金的使用.调配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权限范围以内),稽核财务部具体负责 (二)遵守有关现金.银行存款管理规定,加速资金周转,确保公司资金安全。 三、财务开支范围 (一)人员经费支出:员工工资的发放按公司薪酬管理办法执行,其他人员经费由财务部门统一造册控制列支;保险及补贴每月有关规定比例提取。

(二)办公费用支出:办公费、低值易耗品购置支出、电子设备运转费等公用经费支出,若属零星购买,须经行政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方可采购,若大宗购买,需报经总经理审核。 (三)固定资产购建支出:采购应严格控制在总经理核批范围内,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做到账实相符。 (四)业务招待费必须严格执行报批制度,由总经理掌握列支标准;财务人员应仔细核对相关单据,对单据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四)其他支出:诉讼费、审计咨询费和公益性捐助账户的列支,必须按总经理核批的指标,严格控制,据实列支。 四、财务列账具体规定 (一)周转金限额规定:各部门负责人周转金均核定为5000元,经总经理签字审批后借用,会计挂账核算。其他人员因业务需要借款的,由部门负责人签字后报总经理审批,并于业务工作完结后一周内日内报抵或归还借款,不得超过一周,否则不再办理新的借用手续。 (二)出纳要定期核对业务周转金,不得坐支现金和白条抵库,对发生的现金收支和转账业务要逐笔详细记载现

清算审计重点、策略与工作流程图

7.12清算审计 7.12.1对清算审计项目的认识 根据《公司法》、《破产法》的有关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对清算期 初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及清算期间的清算财务状况、清算损 益和清算财产分配情况发表审计意见。 清算审计除检查会计事项的真实性、完整性、会计报表是否存在 重大错报,评价管理当局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作出的重大的会计估计,以及评价会计报表的整体反映与披露外;还要对资产的清算价格是 否适宜,负债的减免及偿付原因,有无对债权的放弃行为,有无未 人账的清算收入,清算资产的分配是否合规等进行审计。 7.12.2清算审计服务方案 7.12.2.1清算审计重点及实施策略 7.12.2.1.1清算审计项目重点 7.12.2.1.1.1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清算期初审计的重点为:核实 资产、负债及净资产,主要重点项目: ①库存现金:对出纳的库存现金进行现场盘点。 ②银行存款:取得全部银行对账单,并对银行存款和贷款进行函证。 ③短期投资:对证券进行盘点,并进行函证,对非证券的其他投资,应当取得投资合同,并进行函证。

④应收款项:应当进行函证,应当对所有的应收款项进行核实。 ⑤存货:对存货盘点进行监盘。 ⑥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和待处理财产损益:全部调整记入未 分配利润。 ⑦长期投资:对债券进行盘点,并进行函证。 ⑧固定资产:取得固定资产相关权证、购置合同或建造合同及工 程审计报告、工程财务决算书等资料,并对固定资产盘点进行监盘。 ⑨无形资产:取得无形资产相关权证、购置合同或批准文件等资料,对无形资产的权属进行核实。 ⑩银行借款:取得借款合同和担保合同,并进行函证。 ?应付职工薪酬:取得企业劳资部门的未发放工资的花名册。 ?应交税费:取得企业的纳税申报表、汇算表、税务部门的税收检查文件等资料。 ?其他债务:对其他债务进行核实。 ?实收资本:取得最近一次的章程(加盖登记机关的备案专用章)和验资报告。 ?资本公积: 核实资本公积形成过程和余额。 ?留存收益: 结合资产负债的审计,以及清算日前会计期间的损益的审计进行调整。

各科目审计说明

、资产类 1. 货币资金9. 存货17. 工程物资 2. 交易性金融资产 1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18. 固定资产清理 3. 应收票据 11. 持有至到期投资19. 无形资产 4. 应收账款12. 长期应收款20. 开发支出 5. 预付款项13. 长期股权投资21. 商誉 6. 应收利息14. .投资性房地产22. 长期待摊费用 7. 应收股利15. 固定资产23. 递延所得税资产 8. 其他应收款16. 在建工程 _ 、 负债类 1. 短期借款7. 应交税费13. 长期应付款 2. 交易性金融负债 8. 应付利息14. 专项应付款 3. 应付票据9. 应付股利15. 预计负债| 4. 应付账款 10. 其他应付款 16. 递延所得税负债 5. 预收账款 11. 长期借款 6. 应付职工薪酬12. 应付债券 三 、 权益类 1. 实收资本(股本) 3. 盈余公积 2. 资本公积 4. 未分配利润 四 、 损益类 1. 营业收入 5. 管理费用9. 投资收益 2. 营业成本 6. 财务费用 10. 营业外收入 3. 营业税金及附加7. 资产减值损失 11. 营业外支出4. 销售费用8.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 所得税费用

一、资产类 (一)货币资金审计说明 1.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监盘现金,取得现金盘点表。 3.编制银行存款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账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 4.函证银行存款,回函确认无误。 5.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审计结论: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二)交易性金融资产||审计说明 1.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编制交易性资产明细表。 3.获取交易中心结算作证,与账务核对处理。 4.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三)应收票据审计说明 1.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检查年末应收票据原件。 3.应收票据均为中国网通(集团)天津市分公司开出,无贴现情况。 4.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审计结论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四)应收账款审计说明 1.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2.编制其他应收款明细表,检查发生额记余额,分析应收账款账龄。 3.函证大额应收款,回函确认无误。 4.坏账准备均为以前年度计提,本年度增减为分公司并账转账及 款项收回形成。 5.测试原始凭证,未见异常。 审计结论1、经审计无调整事项,余额可以确认。 (五)预付账款审计说明 1.明细账汇总与总账、报表核对一致。

资产控制制度原则—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内部审计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内部审计监督,使审计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根据国家审计法规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二条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方案有: 1.设立审计部,配置若干专职人员; 2.附属财务部,设专职审计人员; 3.不设机构、专职人员,聘请外部兼职审计人员。 公司根据发展规划,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的审计监督体系。 第三条内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审计专业职称、专业知识和审计经验。 第四条内审人员必须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不得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公司应对审计人员工作进行奖励和处罚。 第五条内审人员按审计程序开展工作,对审计事项应予保密,未经批准不得公开。 第六条内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部门、个人不得阻挠和打击报复。 第三章审计对象、范围和依据 第七条内部审计的对象: 1.公司各职能部门、员工; 2.公司全资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 3.公司参股企业的派驻人员; 4.总经理认为需要检查的其他事项和人员。 第八条内部审计范围: 1.与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 2.财务计划的执行和决算; 3.公司资产的使用、管理及保值增值情况; 4.基建工程预、决算的真实合法性; 5.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执行情况; 6.公司领导离任的经济责任; 7.管理活动、行政活动;

8.其他认定事项。 第九条内部审计依据: 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2.公司规章制度; 3.公司经营方针、计划、目标; 4.其他有关标准。 第四章审计种类和方式 第十条公司内部审计包括: 1.财务收支审计。对被审单位财务收入的合法性、真实性进行监督检查。 2.专案审计。对被审单位及人员违反公司经济纪律问题进行审计查处。 3.专项审计。包括: (1)管理审计。对被审单位管理活动的效率性进行审计。 (2)效益审计。在财务收支审主计基础上,对其经济活动效益性、合理性进行审计。 (3)任期审计。对被审单位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进行审计。 (4)审计调查。对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调查。 第十一条公司内部审计方式有: 1.报送(送达)审计。 被审单位接到审计通知书,应在指定时间将有关材料送审计机构接受审计检查。 2.就地审计。 审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审计,后者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 第五章内部审计和内容 第十二条内部审计的内容包括: 1.财务计划及其预算的执行的决算;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立项、资金来源,以及预处算、决算、竣工、开工审计; 3.资产管理情况; 4.经营成果,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 5.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严密、有效性; 6.重要经济合同、契约的签订; 7.各部门、下属企业领导离任审计;

财务审计工作流程

财务审计工作流程 (一)资产审计 1、货币资金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货币资金余额的存在性、完整性、收付业务的合法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查验签发支票登记簿与签发支票存根——→抽验资金收付款凭证——→核实收入货币资金收款收据——→检查日记账,抽查银行存款调节表与库存现金盘点表——→检查不相容职务划分情况——→检查货币资金收付凭证管理——→评价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库存现金审查 首先出纳员将现金全部放入保险柜暂作封存,要求出纳员将全部凭证入账,结出当日现金日记账余额,填写“现金出纳报告书”。在会计主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清点现金,并作记录。填制“库存现金清点表”,该表由出纳员、会计人员共同签字,作为审计工作底稿。库存现金清点表应反映实际库存现金清点数,当日现金日记账结余数,账实是否相符。即有无溢缺。 ②现金收付业务的审查 抽查现金日记账记录,至少抽查1至2个月的现金日记账,审查原始凭证。 ③银行存款的审查 审核银行存款日记账记录,核证银行存款收支的截止日期,抽查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 2、存货审计 (1)审计目标 证实存货的存在性、完整性、所有权归属、计价的正确性、采购与销售的合法性、分类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系统——→抽查部分采购业务文件,追踪其业务系统——→抽查部分存货出库业务,追踪其业务处理系统——→审查存货管理制度——→抽查盘点记录——→评价存货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材料的审查 材料采购的审查:审查订货合同——→审查材料的验收入库情况——→审查材料采购成本,查看采购成本的构成项目是否正确,采购费用分配比例是否合理,采购成本是否合法、正确。采购成本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审查在途材料——→审查材料采购的账务处理 ②库存材料审查 盘点库存材料,时间安排在结账日或接近结账日 ③材料出库的审查 对生产领用材料应核实生产计划,核查发出材料的计价,揭露弄虚作假的行为 3、应收账款审计 (1)审计目标 ①证实应收款项的存在性、正确性、销售退回、折扣的合法性、截止日期的正确性、坏账损失的真实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调查了解并描述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检查不相容职责的划分——→验证期末余额的合理性——→抽查客户账龄分析表——→审查销货折扣与收款的合理性——→审核坏账损失的账簿记录及相应的手续——→评价应收款项内部控制系统 (3)实质性审查 ①应收账款的审查 取得应收款明细表——→发出询证应收账款——→分析询证函及应收账款余额——→取得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确定应收账款的可实现价值——→审查坏账准备金的提取与使用 ②应收票据的审查 取得应收票据分析表——→清点库存应收票据——→对应收票据发生和收回的审查——→对票据贴现的审查——→分析评价应收票据的可兑现程度 4、固定资产审计 (1)审计目标 ①证实固定资产的存在性、完整性、分类的正确性、所有权的归属、计价的正确性、折旧方法的选用及其计算的正确性 (2)内部控制系统测试 深入了解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系统——→验证固定资产的新增手续——→验证固定资产的退废手续——→抽验固定资产验收报告——→检查固定资产账、卡的设置情况——→评价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系统 (2)实质性审查 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审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