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用的降压药有大类

常用的降压药有大类

常用的降压药有大类
常用的降压药有大类

常用的降压药有6大类,几类药均有其优势与缺陷,在这里总结了一下,希望能给病人带来便利。

1、利尿剂

常用药氢氯噻嗪:对有钠水潴留(显性水肿或隐性水肿者)者、饮食过咸者疗效较好。但是长期大量应用对电解质、尿酸、血糖、血脂有影响。特别是患者不能应用。

2、β阻滞剂

常用药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对精神紧张、心率偏快、快速心律失常、心绞痛、心肌梗死的高血压病人疗效较为显着。但是对、心率过慢(每分钟小于55次)、急性肺水肿、外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有不良影响。

3、钙拮抗剂

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降压效果较其他类降压药强效、快速,容易使血压尽快达标。但主要缺点是:下肢水肿、头晕头疼、面部潮红、心率增快。

4、普利类药物(即ACEI类)

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降压效果良好,持久。尤其对合并心衰、心梗、尿蛋白的患者,不但可降压而且可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其缺点是:起效时间较长(卡托普利除外)约1个月达到最大疗效;干咳出现几率较高。

5、沙坦类药物(即AEB类)

如替米沙坦、缬沙坦:优势是副作用小,降压时间持久,对心衰、、房颤的高血压病人尤为适用。缺点是起效缓慢,2月方达最大疗效,但是只要坚持,其降压效果特别稳定。

6、复方制剂

如氨氯地平/缬沙坦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优点是对中重度高血压病人,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良好;一日一次,服用方便;吃药数量少,心理压力小。缺陷是固定剂量,剂量调整困难。

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和合理选择

降压药物都有副作用,所以选择降压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个体化用药。不同的人对相同的药物有不同的反应。降压药目前有几十种之多,选择搭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简单说,例如,心率慢的人不适合β阻断剂如倍他乐克、康忻等,心率快的人不适合单用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年轻人一般不选用影响性功能的药物如倍他乐克等,老年人尤其有骨关节疾病的人服用血管紧张素拮抗剂如XX沙坦可能会引起或加重骨关节疼痛,经常看到有些人多年不愈的“”“气管炎”竟是一类降压药如XX普利引起的。这些药物副作用引起的不适有些被发现被认识,而也有许多被遗漏被忽视。

但只要认真、全面、综合地了解病情、分析病情,可以有效地防止副作用的发生,同时很好地达到降压的目的。例如,合并的患者用β阻断剂可取得保护心脏的功效,合并的患者可以选用包括利尿剂的组合,老年男性合并前列腺增生症者可选用有α阻断剂的组合,地平类降压药与β阻断剂合用可减少心悸的不良反应,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可减少下肢水肿的不良反应,等等。每种降压药都有其独特之处,通过扬长避短和合理搭配,可以减少其副作用,同时获得最大的治疗益处。

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流程

降压

1、利尿降压剂:氢氯噻嗪、环戊甲噻嗪、速尿等

2、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抑制剂:利血平、降压灵、盐酸可乐定

3、肾上腺素能受体组滞剂:β阻滞剂如心得安、氨酰心安、和美多心安等;α阻滞剂如苯苄胺、α+β阻滞剂如柳氨苄心安

4、酶抑制剂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钙离子拮抗剂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长压定、哌唑嗪、呱氰啶等

7、神经节和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如呱乙啶、酒石酸五甲呱啶等

8、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如酮色林等

9、复方制剂如复方利血平片、复方片

降压药物选用的原则:

①应用降压药物治疗原发性需长期服药。因此,宜选用降压作用温和、缓慢、持久、副作用少、病人易于掌握而使用方便的口服降压药(如氢氯噻嗪、利血平、复方降压片等)作为基础降压药,再按不同病期选用其他降压药物。

②用降压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达到降压目的后,可改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尽可能用最小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

③使用可引起明显直立位的降压药物时,宜向病人说明,从坐为起立或从平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特别是夜间起床小便时更要注意,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昏厥而发生意外。

④缓进型第一期病人,症状不明显,一般治疗(包括镇静剂)即能奏效,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必要时用少量作用温和的降压药如利尿剂、萝芙木类或复方降压片即可。第二期病人多需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如利血平、肼屈嗪和利尿药合用或再选加酶抑制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或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第三期病人多需用降压作用强的药物如节后交感神经抑制剂、神经节阻滞剂,如盐酸可乐定、长压定等治疗。

⑤临床上常联合应用几种降压药物治疗,其优点是:药物的协同作用可提高疗效;几种药物共同发挥作用,可减少各药的单剂量;减少每种药物的副作用,或使一些副作用互相抵消;使血压下降较为平稳。最常用的联合是利尿剂和其他降压药合用,利尿剂既可增强多种降压药疗效,又可减轻引起浮肿的副作用;利血平和肼屈嗪,β受体阻滞剂和米诺地尔合用时,各自减慢和增快心率的副作用互相抵消。

⑥急进型高血压病的治疗措施和缓进型第三期相仿。如血压持续不降可考虑用冬眠疗法;如出现肾功能衰竭,则降压药物以选用甲基多巴、肼屈嗪、可乐定为妥,血压下降不宜太显着,以免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功能衰竭。

⑦对血压显着增高已多年的病人,不宜使血压下降过快、过多,病人往往因不能适应较低或正常水平的血压而感不适,且有导致脑、心、肾供应不足而引起脑血管意外、冠状动脉形成、肾功能不全等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或高血压脑病时要采用紧急降压措施。

⑧常年吃西药的患者可以选择一些中药一起吃,这样可以减少西药的食用量,改善由西药造成的副作用,对人体的肝肾脾都有保护作用,促进西药在人体内的吸收。

糖尿病人的药物的选择

①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还可提高肌肉和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这一点对使用胰岛素控制的患者尤为重要

②对糖脂代谢没有不良影响,有时还可以起到改善糖和脂肪代谢的作用

③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减轻或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心肌功能

④对早期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可明显降低微量蛋白尿,具有保肾功能

降压药物治疗。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应用巯甲丙脯酸、依那普利。

(二)钙拮抗剂:是一组化学结构不同,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的药物。由于抑制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钙通道的内流,因而称为钙通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异搏定、硫氮卓酮及硝苯吡啶、尼群地平。

(三)血管扩张剂: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常用药物有:1.硝普钠。

2.长压定。

3.肼苯达嗪。

(四)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1.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药:(1)可乐宁。(2)甲基多巴。

2.交感神经节阻滞剂。常用者有阿方那特,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3.交感神经节后阻滞剂。使交感神经末稍中去甲肾上腺素贮存耗竭,而达降压的目的。常用药物有:(1)胍乙啶。(2)利血平。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

(1)beta;受体阻滞剂;柳胺苄心定是WHO推荐的降压药。醋丁酰心安。

(2)alpha;受体阻滞剂:常用者有哌唑嗪。多沙唑嗪。

(五)利尿降压药。

1.噻嗪类:是应用最广的口服利尿降压药,双氢克尿噻。

2.氯噻酮。

3.速尿。

4.氨苯喋啶。

2、药物治疗原则

(一)个体化:根据不同病人的病理生理特点,病程进展和并发症,而采用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剂量。

(二)联合用药。

(三)分级治疗:对一般高血压,先用副作用少的药物,如未取得满意疗效可逐步加用一种或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考虑分级治疗。

一级:利尿剂、beta;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选用一种药物,一种无效可改用另一种。

二级:联合用药,两种药物并用,自小量开始,有效为止,若无效转入三级。

三级:联合用药,三种药物并用。

四级:三级治疗效果不佳者,可换用胍乙啶或可乐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