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读后感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读后感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读后感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读后感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读后感

佐藤学《课程与教师》读后感

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读后感

今年暑假,我拜读了佐藤学的《课程与教师》一书,在书中教师篇开始的第一个章节里,对教师这一大家熟悉不过的概念,或者说身份,进行了分析,他的分析深刻而实际,显示出他对现实情况的深入思考。他提出教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因为人们对这个概念赋予很多复杂的感情,比如:敬重与轻蔑、憧憬与反抗、共鸣与反感、期待与绝望,等等;人们对教师的这些复杂的情感几乎都是我们实实在在感受和经历着的。书中指出,这些复杂的感情的来源是因为教师身份的二重性而导致的。佐藤学提出了教师是处于多种二元关系中的中介,教师是儿童与成人、母性与父性、外行与专家、大众与文人、学习者与教育者、实践家与理论家、艺术家与科学家、百姓与官僚、从属者与掌权者、凡人与圣人等等二元关系的中介,教师这一角色,无论怎样做出明确的界定,事实上只是一个中间人。

作为中间人的教师的这种中介角色,使得人们对于他们寄予了多种自相矛盾的期望,加上人们对于学校的作用,乃至教育的意义的混乱和扭曲的认识,导致了人们对于教师的复杂情绪,从而引发了诸多错综复杂的讨论。而处于这种尴尬局面中心的教师本身,无疑对此有深刻的切身的体会。教师也是人,他们对于自己的角色也会感到困惑、迷茫甚至绝望。

教师往往被寄予了高过其能力的期望,家长期望教师给与孩子全面的教育,让孩子学习好,品德好,身体好,而家长自己往往忽视了自身应尽的责任,把自己的那份担子强加了教师的肩上而不自觉;校长期望教师给与学生全面的指导,让学生考试考得好,在校期间不出安全事故,在校外活动时能够竞赛得奖,表演出彩,为

校争光,并且还要不影响升学率。甚至校长对于教师还有更多的期望,希望教师不但是教学能手,而且是优秀班主任,还要专业发展,做教育教学科研专家,并且挥舞着教师的职称评定这个大棒来指引教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佐藤学没有停留在这些表面现象的描述上,他进一步深入地探讨了教师角色的复杂。教师角色的尴尬折射了社会对于教育和学校的复杂情绪。佐藤学是基于日本的国情而加以分析的,我国的情况与日本有相似之处,社会对于教师的混乱认识,通过大众媒体的传播得到了增强。学校的危机一旦扩大和深化,人们将以更平实的理由说明这种困惑学校的荒废、儿童的颓丧,难道不是由于应试和管理带来的非人性化的教师的责任么,难道教师不是仗着权威和权力,借读书、读书来压制、窒息儿童么,教师应当以心灵教育为中心,在同儿童的亲密关系之中进行人性的教育。这些话语,赢得大众的喝彩,在报纸、杂志和电视台大张旗鼓地渲染。大众消费的教师形象就像青春剧和校园剧中登场的热情洋溢的教师形象,然而,现实的教师即便扮演了这种陈腐不堪的角色;即便得到了儿童一时的支撑,但很快会洞察其浅薄的原型,被打入冷宫,也会受到同事乃至大众的轻蔑。不能同儿童一体化的教师将会被敬而远之;而同儿童一体化的教师也将得不到信用。

为了分数的教育和为了儿童的教育之间的口水仗打了不是一天的了。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同时又能考上重点小学、中学和大学。每个教师都期望自己的学生在学校自由开心地成长,同时又能考出让同事羡慕的成绩。在大家都明白儿童应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的兴趣为导向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一个愈来愈深刻明显的现实: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自然有它实际的道理,甚至是有超出人类理性思考和安排的理由。这些对于教师的描述,引起我这个为教育工作二十多年的普通教师的共鸣:教育界上层、媒体、公众、家长对于教育的强大功能的高度期盼,一方面是情感教育、人性教育、兴趣教育;另一方面又是各种从不间断的时不时的统考、调研;还有自上而下的教育

改革、教材更新,学校逼着大家自己研发的各种校本课程教师难啊~~~教师作为一个社会人,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与其他行业的人一样面临着生活的危机,有着过上幸福生活的种种期望和合理要求。这些都作为教师自己的问题,而被校长、家长们所集体性无意识地忽略了。

教师处于这种四面楚歌的局面中,该如何理清自己的角色,承担起这些种种的期望,而又能过上幸福的教育生活呢,

教师的存在论是基于教师要自己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究竟是怎样一个角色,我为什么要做教师,如何才能成为教师,如何才能成为优秀教师,等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