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文学论文索引(2000-2004)

比较文学论文索引(2000-2004)

比较文学论文索引(2000-2004)
比较文学论文索引(2000-2004)

比较文学论文索引(2000-2004)

编者按:这里刊出的是中国比较文学界学人2000-2004年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相关信息,其中包括篇名、作者、刊名和中文摘要;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国内比较文学近年来的研究状况。

【篇名】中国的《诗经》和马来西亚的班顿

【作者】卢燕丽

【刊名】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1期

【摘要】班顿,又名马来民歌,是一种极优美的四行体诗歌,在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广泛流传。中国的《诗经》和马来西亚的班顿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的文学作品,但在诗歌形式、创作题材、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本文对此进行了一些比较研究,并对班顿所能受到的异族文化的影响做了探讨。

【篇名】中国古典小说“人仙妖鬼婚恋”母题初探

【作者】刘耘

【刊名】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01期

【摘要】从比较文学主题学的研究方法出发,可以在自汉至清的中国古典小说中发现一个完整、连贯、特色鲜明的讲述人与仙、妖、鬼等异类婚恋生活的母题,笔者将它命名为“人仙妖鬼婚恋”母题,并首次对它的源流、特点、美学风格做了全景描述,提出它在世界文学背景中的独特意义。

【篇名】论可比性——比较文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作者】陈惇

【刊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可比性是关系到作为一门学科的比较文学能不能建立、比较研究能不能有效进行的重要理论问题。文学现象之间实际存在的亲缘关系、价值关系和交叉关系是可比性的客观基础。在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为掌握好可比性,必须做好发现、考察、抉择这样三个方面的工作。

【篇名】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特征

【作者】吴泽霖

【刊名】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俄苏历史比较文艺学在当今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它的历史类型学思想、文学影响的规律性的思想、总体文学建构的思想和跨学科研究的思想都有着有别于西方比较文学思想的独特视角和观点,这些视角和观点对于我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篇名】从比较文学角度谈《药》的深刻意蕴

【作者】陆伟华

【刊名】常熟高专学报 2000年01期

【摘要】鲁迅的《药》从选材、构思到人物形象、主题和艺术风格均烙有鲜明的西方文学印记 ,说明鲁迅对西方文学极为倾情。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使他自觉地将唤醒国民、振兴国家作为自己的根本使命 ;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 ,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

喊、战斗 ;同时 ,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 ,使他的笔端自然地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 ,既有对安德列耶夫的借鉴 ,又有自己的再创造 ,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篇名】儒家美学思想对韩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作者】姜燕.

【刊名】当代韩国 2000年03期

【篇名】两次伟大的“文艺复兴”——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与五四新文学

【作者】周海波.

【刊名】东方论坛 2000年01期

【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的比较研究中 ,人们很少将注意力投注于意大利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之中。本文旨在通过“文的自觉”和“人的发现”两个方面 ,考察五四文学接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文学的影响 ,从而比较探讨作为中国的“文艺复兴”的五四新文学的价值意义。

【篇名】“群龙无首”与“世界公民的心态”——试论中国比较文学的观念建构

【作者】鹿国治

【刊名】东岳论丛 2000年02期

【摘要】中国比较文学从本世纪初开始萌芽,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20世纪的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就其价值取向和思维方法来说,可以说基本上还囿于基于“自我中心主义”之上的“刺激---反映”的框架和模式之中,还未来得及或未能充分意识到自身观念的建构之必要。在这世纪之交,我们有理由提出“中国比较文学观念建构”这一命题。建构中国比较文学的观念,当务之急是建构“世界公民的心态”,即不分民族、不分东西、不分优劣的人类一家、“世界大同”的心态,平等对话、双向沟通的心态,以对话代替对抗,以人类总体观念代替民族中心主义。建构世界公民心态的理论资料,可借鉴《易经》的价值取向:“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天德不可为首也”。《易经》倡导的“群龙无首”,乃“保合太和”之气,乃万物融融、各得其宜、不相妨害、充满生机的和谐之气。以此和合的义理为指归,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文学就能展开有效的对话和沟通。

【篇名】《野天鹅》对民间故事的继承与超越

【作者】陈宜安

【刊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徒生童话《野天鹅》的分析 ,论述了《野天鹅》的民间故事来源 ,和它对相关民间故事的提升和超越 ,指出安徒生的童话不仅是民间故事情节的融汇 ,而且也溶入了安徒生自己的思想。安徒生通过对民间故事和童话的创造性改写 ,形成了极富积极意义而又脍炙人口的新童话 ,在世界童话史上既具有开创新文学样式的重要意义 ,也具有正确地批判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典范作用。

【篇名】林黛玉和道纲母比较论

【作者】李海榕

【刊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本文在中日比较文学的视野中 ,从多愁善感与倔强的性格特质、感情专一与嫉妒排他的情感特点、不平等的情爱关系和悲剧命运的实质三个层面比较、分析和论证了道纲母和林黛玉这两个中日悲剧女性形象的同中之异 ,剖析了古代社会女性的心理特征和不平等的情爱关系 ,揭示了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实质原因。

【篇名】尴尬与焦虑——电影的比较研究

【作者】颜纯钧

【刊名】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4期

【摘要】比较电影的方法 ,就是把比较文学的方法运用于电影研究的一次演绎。然而 ,就像比较文学研究很难真正具有“世界主义”的胸襟和目光那样 ,由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学术养成等诸多的原因 ,“世界电影”立场的自觉转换同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在现阶段 ,比较电影充其量还只能像比较文学那样 ,在民族电影和国别电影的立场上来进行 ,是民族电影和国别电影的研究中一种扩大视野的新方法而已。

【篇名】接受与反接受——《大人物盖茨比》与阿尔杰传统小说的双维度关系

【作者】侯晶晶

【刊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02期

【摘要】本文对富有文学和美学价值的名著《大人物盖茨比》作了比较文学方面的考察 ,分析了这部小说与 19世纪中叶至 2 0世纪初美国文学中影响深远的文类阿尔杰传统小说之间双维度的关系---表层接受 ,深层反接受。在重心所在的反接受部分 ,分析了《大人物盖茨比》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三大基石的批判和颠覆及其对阿尔杰传统小说的内在矛盾性、虚伪性和欺骗性的揭露。

【篇名】钱钟书与卡夫卡的精神对话——从《围城》与《城堡》看中西文化精神之差异【作者】王艳玲

【刊名】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钱钟书的《围城》与卡夫卡的《城堡》,是具有可比性的两部文学名著。采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以中西文化的对比作为思维的切入点,通过钱钟书与卡夫卡的“精神对话”,来思考中西文化精神的差异性,进而引起人们对现代文化建设问题的思考与关注。

【篇名】钱钟书与比较文学批评

【作者】陈圣生

【刊名】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0年04期

【摘要】在分析钱钟书的基本学术思想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研究了比较文学批评问题 ,指出人文学各科目的发展都趋向文艺批评 ,比较文学批评是最优越的一种文化批评方式。

【篇名】二叶亭四迷作品表现的日本文化模式和人格模式

【作者】张莉

【刊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01期

【摘要】日本文化是以“忠、孝、义理”为本位的文化,其“人格模式”为“隐忍、恩报、忠顺”。二叶亭四迷笔下的人物典型正好印证了在这种文化指令下人物个性的弱化及自我的残缺。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分析探讨东、西方“多余人”的行为特征、思维定势以及价值取向,可以揭示出在文化载体制约下个体意识形成的原因。

【篇名】美国意象派新诗借鉴中国文化之管窥

【作者】周美霞

【刊名】济南大学学报 2000年04期

【摘要】汉语诗词的意境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汉字的形象性。在与美国意象派新诗的比照中 ,本文揭示了汉语文化生命力的源泉。

【篇名】海外华文文学与比较文学

【作者】饶芃子

【刊名】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1期

【摘要】海外华文文学是一种世界性文学现象。海外华文作家都是在双重文化背景中写作 ,他们的作品中常常有两种文化的“对话”,需要以跨文化的眼光去对其审视和观照。为了探究海外华文文学丰富多样的文化和美学的价值 ,应当引进比较文学的多维比较方法。在海外华文作家笔下 ,有一些不同族群的人物形象 ,这是一种文化的现实描述 ,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解读和诠释 ,对其进行分析、追问 ,会给海外华文文学提供新的理论研究空间。

【篇名】世纪之交:海外华文文学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饶芃子

【刊名】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4期

【摘要】世界性华文文学热潮的兴起、发展 ,为本土华文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的互动、世界华文文学的研究、整合 ,提供了一个积极的背景。为了加强世界格局中的华文文学研究 ,显示海外华文文学的特性 ,应当通过其文化特征、文学形态、美学模式、特殊经的研究 ,将这种建筑于城外生活经验的文学转化的一种域外汉语诗学。

【篇名】思索的小说——昆德拉的小说学与史铁生的《务虚笔记》

【作者】黄忠顺

【刊名】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03期

【摘要】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自发表以来 ,一个较普遍的看法是它不像小说。本文以昆德拉的小说学为视点 ,剖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人物形态、故事逻辑和对话开式 ,认为它是一部走在以小说合并哲学的道路上的杰出的“思索的小说”。

【篇名】试论翻译学研究的基本走向

【作者】袁文彬、杜宇成

【刊名】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0年03期

【摘要】翻译学的构建在译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 ,但其学科地位仍不令人乐观。 2 0世纪 6 0年代以来 ,翻译研究走的是一条跨学科移植的途径。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读者反应论及解构主义从不同角度对翻译学的多维层面产生了猛烈的冲击 ,蔚然而成一股理论潮流 ,使翻译学的跨学科趋势史无前例地变烈加剧。另外 ,被称之为比较文学中的翻译研究的译介学也入主翻译学 ,可以说 ,翻译学的跨学科多元架构形成了近期翻译学研究的基本走向。

【篇名】中国现代爱国诗歌的“双璧”——《炉中煤》、《太阳吟》之比较

【作者】毛黎、周丹萍

【刊名】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3期

【摘要】通过对郭沫若之《炉中煤》、闻一多之《太阳吟》的分析比较,论证了两位爱国诗人“五四”以后的创作思想、艺术风格、诗歌主张诸方面之异同及产生原因。

【篇名】文学形象及文学语言的文化内涵透视

【作者】张喆

【刊名】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1期

【摘要】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文学语言是文学的载体。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受文化因素的影响,两者被赋予不同的民族文化内涵。它们都潜存于文学作品中,大量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有意识地揭示这些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的外语教学与学习。

【篇名】中国比较文学之父——鲁迅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臧恩钰、李春林、王旭东

【刊名】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01期

【摘要】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尼采与叔本华》等文,业已带有比较研究之性质,而鲁迅于1907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才是典型的比较文学论文。《摩》文中已涉及到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等诸多比较文学领域。自觉的比较文学意识贯穿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及许多杂文中,从而形成了鲁迅自己的比较文学思想体系。鲁迅以自己宏富精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起着开辟与奠基的作用。

【篇名】歌德与比较文学

【作者】杨武能

【刊名】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5期

【摘要】歌德历来是各国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和典型“范例”,对于比较文学研究可谓无所不在,他率先提出的“世界文学”构想更受到广泛重视。歌德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早用比较的方法探讨文学问题的大文豪之一,可算比较文学这门学科的一位远祖,为后世树立了榜样。歌德的“世界文学”构想,其意义在于阐明了比较文学学科的人文哲学基础。

【篇名】中西小说文体意识发端与走向

【作者】胡冰洁

【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2期

【摘要】本文从中外比较文学的角度,对中西小说文体意识的发端与走向进行比较论述。在同一历史时空中西小说概念界定异同基础上进行比较,从不同文化背景的层面上,采用类比及小说因素散在原理进行分析,结论出中西小说作品时空对位,文体形成的趋前与滞后的文体意识交融与相近的世界文学现象。

【篇名】《安娜·卡列尼娜》和《红楼梦》人物形象类型比较初探

【作者】张婉瑜

【刊名】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0年02期

【摘要】《红楼梦》与《安娜·卡列尼娜》从比较文学角度来看 ,存在着历史类型学的相似。尽管两部作品产生先后差距有一世纪之久 ,但在文学的内在结构上 ,却显现出共同的诗学特征。本文试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角度进行比较分析 ,藉类型学的研究方法 ,得以客观揭示曹雪芹和托尔斯泰创作中的共通之处 ,并探寻他们的文学作品在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相似的文学现象。

【篇名】关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思考

【作者】刘献彪

【刊名】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 2000年02期

【摘要】百余年来 ,比较文学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如今 ,比较文学已从边缘学科走向主流学科。预测即将到来的 2 1世纪会给它带来好运气。因为新的世纪需要比较文学学科开放、沟通、平等、对话的人文精神 ,比较文学学科也需要新世纪的土壤。

【篇名】文化·文学·人格──比较文学的本性及障碍

【作者】刘凌

【刊名】泰安师专学报 2000年02期

【摘要】文学是文化意义的形象载体,研究文学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就是向比较文学的本性逼近和复归;人格力量对文学有着重大影响,各民族人格及其相互交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特定视角;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对话、宽容、谅解,是减弱民族隔膜的唯一道路,但也决难完全弥合民族差异;一定的“隔膜”,反而增添了文艺鉴赏的韵味、魅力和想象空间。

【篇名】谈吴宓的《红楼梦》研究

【作者】刘克敌、叶庄新

【刊名】泰安师专学报 2000年02期

【摘要】吴宓对《红楼梦》的研究和对当时“红学”的有关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他不仅是最早向西方学术界介绍《红楼梦》并给予高度评价者,而且也是最早借鉴西方近代文学理论以及比较文学研究方法对《红楼梦》给予深刻分析者,其成果不仅在他那个时代属于一流水平,即使在今天也依然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篇名】《怀风藻》的山水与玄理

【作者】王晓平.

【刊名】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6期

【摘要】中国山水诗常有追求理趣的倾向,这对周边国家的汉诗中的山水题材也多有影响。成书于日本天平胜宝三年(公元751年)的汉诗集《怀风藻》,是日本现存最古的汉诗集,也是我国域外现存最早的汉诗选集。本文通过对书中描写吉野山水的诗句中难解诗语的考释,探明诗人的山水诗观念中表现出的玄言诗与谢灵运山水诗影响的痕迹,证明诗中吉野的山水与玄理的结合即日本固有思想与晋宋儒道佛思想的融合--这正是奈良贵族游览吉野诗里似隐似现的思想背景。在东亚比较文学研究中有关山水诗的交流与比较,是不可缺少的课题。

【篇名】多元文化的中外文学比较:新辩证观念

【作者】方汉文

【刊名】外国文学评论 2000年03期

【摘要】新辩证观念是对当代文化一体论与文化相对论的反驳 ,主张在比较文学研究中以中国文化中的辩证观念为指导 ,以《易经》的辩证思想、墨子的辩证逻辑为基础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在文学比较中克服同异之辨的形式论 ,进入同一性与差异性的对立统一观。中西文学比较中不能以西方为中心对中国文学进行缺类检查 ,不能只用西方理论对中国文学进行批评 ;比较与阐释都是双向的。要达到这一目的 ,就要从认识论上排除自我中心 ,实现对于他人主体性的承认 ,这样才可能促进世界文学和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篇名】学科合并与教学改革

【作者】陈惇

【刊名】外国文学研究 2000年01期

【摘要】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世界文学主要是研究世界各国作家作品的成就和价值 ,研究世界各国文学的发展过程、发展规律等问题。比较文学则是用一种国际的眼光 ,打通民族 (国家 )、语言、文化体系、学科的局限 ,研究各种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各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和价值。根据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把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合并成一个专业 ,是一个权宜之计 ,从总体来讲是适当的。两个学科的合并 ,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也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路 ,推动我们去作新的设想和试验。

【篇名】千年故事百年追踪──一个难得的比较文学研究实例

【作者】刘守华

【刊名】外国文学研究 2000年02期

【摘要】“求好运”是一个覆盖欧亚大陆、有两千多年生活史的著名故事类型,是世界民间童话的经典之作。从本世纪初开始,不断有国际学人对它的构成、传播和演变之谜进行探讨。本文对这一百年追踪过程作了系统清理,揭示出它源于印度《佛本生故事》的古老原型及传播世界的奥秘。

【篇名】法国文学的辐射与吸纳——外国文学关系的影响探源

【作者】侯洪

【刊名】外国文学研究 2000年04期

【摘要】本文以法国文学为基点 ,考察它在同质文化和异质文化圈间的辐射与吸纳 ,并结合大量文学史料性事实 ,探讨法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拉美文学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世界文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与价值 ,粗略勾画出近代以降至 2 0世纪国际文学关系的交流和发展的一个侧面 ,以期为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的总体研究提供参照点。

【篇名】外国文学就是比较文学

【作者】聂珍钊

【刊名】外国文学研究 2000年04期

【摘要】无论从定义上看 ,还是从发展历史、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上看 ,外国文学在本质上就是比较文学。它同比较文学不是相互对立的 ,而是相互依存的 ,互为一体的。以前的外国文学学科从其主要特征看它就是比较文学学科 ,我们讲授的外国文学课程 ,实际上就是比较文学课程。外国文学应该属于比较文学构成的基本成份 ,如果没有外国文学 ,就没有比较文学。

【篇名】教学改革和学科合并之我见

【作者】潘传文.

【刊名】外国文学研究 2000年04期

【摘要】面向 2 1世纪教学改革要深化 ,学科合并带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在教学改革和学科合并中让外国文学、比较文学成为“人文精神”畅流的主渠道之一 ,并且按标准件规范化。任何人为扭曲和趋时附势的牵强均不可取 ,应给教学改革与学科合并以必要的“人文关怀”。

【篇名】比较文化视野中的汉学和汉学研究

【作者】阎纯德

【刊名】文史哲 2000年06期

【摘要】汉学是国外学者在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门独特的学科 ,而汉学研究则是中国学者对汉学成果进行再研究的反馈行为。二者都是在跨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因而应具有自觉的比较文化视野。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 ,由于多元文化发展的需要 ,汉学、汉学

研究、比较文学这三个原来互不相关的学术领域正在不断地靠拢 ,相互借鉴 ,并将为新世纪的人

类文明做出新的贡献。

【篇名】比较文学的学科依据──试论克罗齐世纪初对比较文学的诘难

【作者】张敏

【刊名】文艺研究 2000年03期

【摘要】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法难,体现的是一种基本否定的立场,曾经造成比较文学史上的

第一次危机。诘难主要集中于世纪初比较文学研究对象混乱芜杂越出文学范围,学科目的悖谬取

消个性,比较方法不足以作为学科独立根据,基本内容如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立论谬误背离文学

特性等。克罗齐诘难涉及比较文学的几乎所有重要方面,其见解代表了当时学术界对于比较文学

学科依据纷起质疑的大部分批评意见。比较文学经克罗齐诘难,初步形成了以法国学派为主体和

影响研究为特色的学科自觉意识,渡过了理论上缺乏逻辑严密的学科依据、发展具有自发性、盲

目性的草创阶段。克罗齐诘难本身的问题在于否定的绝对化,及其在客观上造成的消极、保守作

用。

【篇名】世界文学艺术的两座高峰——也谈曹雪芹与莎士比亚

【作者】苏天球

【刊名】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年03期

【摘要】本文力图在世界文艺的两座高峰之间 ,试行一番观察比较 ,寻找他们有哪些相似的特

点。比较文学自身的发展已突破了拘泥于实际联系的局限 ,因而完全没有实际联系的不同文化体

系中的文学 ,也具有比较研究的价值。

【篇名】中德文学作品中的老聃——主题学研究的一个尝试

【作者】林笳

【刊名】学术研究 2000年06期

【摘要】本文运用比较文学中母题研究的方法 ,考察了老聃这一中国历史人物在中德文学中如

何被赋予了截然不同的个性 ,并探讨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文中分析的例子是 2 0世纪具有

代表性的著名作家克拉朋德、布莱希德、鲁迅和郭沫若的作品。

【篇名】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小说《二马》(1997年6月在荷兰国际比较文学大会上的发言) 【作者】温儒敏

【刊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00年04期

【篇名】打通研究:一种属于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

【作者】徐扬尚

【刊名】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01期

【摘要】文学研究无论是影响研究还是科际整合以及阐发研究 ,都在于为研究对象或所要解决

的问题提供或寻找一个参照系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相对于作为“明比”的平行研究的“暗比”。因此

说 ,比较文学就是文学比较 ,只不过是这里的比较已经被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比较文学历史赋

予比较、参照、跨越、打通的独特意义。

【篇名】重申文学性——对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思考

【作者】谢天振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01期

【摘要】中国比较文学工作者该如何看待当前西方比较文学界的泛文化研究趋势 ?新世纪中国比较文学该如何发展 ?作者阐述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篇名】比较文学:再次处于十字路口

【作者】亨利·雷马克、姜源译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01期

【摘要】亨利·雷马克教授曾在 1961年提出比较文学的定义 ,本文检讨了这一定义所引起的种种后果。他特别强调了文学性在比较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宣称“文学就是权力”,并指出 ,“比较文学史、比较文本批评和比较艺术是比较文学在整个学术界的基础”。

【篇名】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辩证观念

【作者】方汉文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02期

【摘要】比较文学作为跨语言文化跨学科的文学研究,它的目标是在不同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联系。这是冲破黑格尔的以同一性为核心的旧辩证法,在文化多元和文化一体化时代的新观念,也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基础。

【篇名】从互文性角度重新审视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兼论影响研究

【作者】查明建

【摘要】本文认为当代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已内在地包含了接受研究,将接受影响的民族文学的主体性纳入了影响研究之中。影响研究,包括实证研究方法不应完全排斥。“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世界性因素”命题凸现了中国文学主体性,但也存在偏颇之处,需采取互文性研究视角,对20世纪中外文学复杂关系进行多层面、多角度分析。

【篇名】“文化语境”与“变异体”以及文学的发生学

【作者】严绍璗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03期

【摘要】文学的发生学是关于“文学”生成的理论 ,作为比较文学的一个新的研究范畴 ,它更加关注的是文学内在运行的机制 ,从而阐明每一种文学文本之所以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的内在逻辑。本文以文学的发生学为基点 ,详细地讨论了构成文学的发生学的“文化语境”的三个层面 ,并指出文本的“变异”机制是文学的发生学的重要内容 ,而“文明社会”中的文学文本中的大多数都是“变异体”文学。

【篇名】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与比较文学学术空间的拓展

【作者】宋炳辉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04期

【摘要】 20世纪中外文学关系是一个具有相当潜在活力的学科分支 ,它处于2 0世纪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交叉地带 ,每个学科的进展与变革信息都会具体地通过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而得到传递 ,并相互启发 ,而近年来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变革已经向中国比较文学显现了新的启示。

【篇名】比较文学的实证研究时代过去了吗?

【作者】张哲俊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04期

【摘要】交流作为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模式 ,存在于任何时代 ,所谓的封闭时代从不存在。而简单割裂影响和主体变异的方式 ,是非常机械而不科学的。在文化对话与交流日益增强的时代 ,实证研究将愈发显示出它的科学性 ,并仍将成为必不可少的研究。

【篇名】翻译文学史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王向远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0年04期

【摘要】翻译文学史是文学史研究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是与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史相并列的文学史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 ,大体可以分为综合式、断代式、专题式和国别(语种 )式四种类型。翻译文学史应该研究和回答的主要是如下的四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译 ?

二、译的是什么 ?三、译得怎么样 ?四、译本有何反响 ?

【篇名】翻译教学在国外

【作者】林克难

【刊名】中国翻译 2000年02期

【摘要】文章分四个部分介绍了当今国外翻译教学的最新发展,即1、翻译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2、翻译教学者开始探索译者的大脑机制。3、翻译教学与翻译研究紧密结合。4、外语教学与翻译教学的关系更加明确。文章最后,作者夹叙夹议地介绍了在美国比较文学系旁听的三门翻译课,以使读者管中窥豹,了解国外翻译教学的现状。

【篇名】新辩证观念:中国比较文学与多元文化对话

【作者】方汉文

【刊名】中国社会科学 2000年06期

【摘要】在当代文化多元论与文化一体论并存的状况下 ,中国比较文学应在不同民族文学和文化的比较研究中建立新的辩证观念。这种观念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辩证观点 ,同时又参酌西方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与发展 ,从而形成一种对于差异与同一关系的新理解。这一原则在比较文学研究中 ,将超越形式逻辑的同异之比 ,并建立关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主体的新观念。这种新辩证观念的建立可以使中国比较文学在走向世界时 ,具有自己的学科基本观念 ,并在多元文化的时代使之获得新的发展。

【篇名】佛经文学中女性形象概观

【作者】赵杏根

【刊名】中国文化研究 2000年04期

【摘要】佛经文学作品中慈母、孝女、深情女、智女、妒妇、荡妇等女性形象 ,诠释、宣传佛教某些思想观念 ,如以人生为痛苦、否定一切人性和感情。这些作品对我国文学也有一定影响。

【篇名】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代诗歌的影响

【作者】杨秀玲

【刊名】枣庄师专学报 2000年06期

【摘要】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 ,是中国文化西传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 ,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它足足影响了欧美三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本文试举例说明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的主要模式和媒介 ,以及这种双向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篇名】阿Q和堂吉诃德比较研究新探

【作者】姜智芹

【刊名】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02期

【摘要】本文采用比较文学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阿Q和堂吉诃德形象从求其同出发,进而辨异并深究其成因。文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精神胜利法。二人都有精神胜利法的典型特征,但因两位主人公各自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存在着程度和性质上的差别。二是关于悲、喜性格的二重性。二人的性格都是悲剧因素和喜剧因素的二重组合,但堂吉诃德的性格带有英雄色彩或崇高的特征,阿Q的性格无英雄色彩或崇高的特征,这种同中之异是和两位艺术家塑造他们的初衷分不开的。三是从两位主人公在对“事业”的追求中体现出的信仰有无,并结合他们各自所处的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加以剖析。

【篇名】论郭沫若小说与森鸥外《舞姬》的忏悔意识

【作者】靳明全

【刊名】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4期

【摘要】本文运用比较文学的方法 ,对郭沫若小说与森鸥外《舞姬》中的忏悔形象进行了评析 ,认为 :中日两位文学大师在不同文化背景之下 ,均通过忏悔形象表达出尊重人、维护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强烈愿望 ,这种愿望正是中国五四文学及日本近代文学有识之士的理想追求。

【篇名】心路迢迢——简析班扬的《天路历程》兼与《西游记》对比

【作者】国文

【刊名】昌潍师专学报 2001年03期

【摘要】三百多年来,寓言故事《天路历程》以其鲜明的基督教色彩而倍受西方人的青睐,其生命力经久不衰。笔者试图从内容、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入手,将这一英国古典名著介绍给中国读者;并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将其与《西游记》作简单对比,旨在唤起世人对内心修养的重视。

【篇名】“他者”与“自我”——谈文学的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

【作者】刘雪怡

【刊名】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

【摘要】本文通过引入文学发展的“横向”维度 ,尝试为文学史研究提供新的路径 ,并由此指出比较文学可能为文学史研究带来的新贡献。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包括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的文学发展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 ,某个国家或某个民族的文学的发展乃是传统的纵向影响和其他国家、其他民族或异质文化的横向影响的合力作用的结果。显而易见 ,常常被忽略的横向因素其实是与研究的比较充分的纵向因素同等重要的。而只有当研究者充分考虑到横向因素的重要 ,才触摸到了真正的完整的文学。

【篇名】冰心与翻译

【作者】黄忠廉、张平施跃进.

【刊名】福建外语 2001年02期

【摘要】本文从分析翻译文学对冰心创作的影响 ,总结了她的翻译特点和翻译批评观 ,认为翻译是冰心早年文学生涯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其晚年文学创作的延续和补充。

【篇名】“秘响旁通”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兼谈对比较文学认识论的意义

【作者】徐学

【刊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4期

【摘要】我国“秘响旁通”之说与西方的互文性理论存在许多相通之处。其核心观点都是注重文本之间的相互指涉与相互引发 ,注重文本意义的派生与演化规律以及文本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复调复旨性、网络互动性、开放性和文化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这种相通对于比较文学认识论具有意义。

【篇名】译介学对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

【作者】唐青叶

【刊名】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2期

【摘要】比较文学中的译介学是对翻译的媒介作用及翻译理论和翻译史的比较研究。本文从译介学的跨学科性、文化视角、影响研究三个方面探讨了它对传统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有助于我们从更广阔的背景去理解翻译。

【篇名】试论比较文学的学科身份

【作者】文贵良

【刊名】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3期

【摘要】首先分析了比较与比较文学的关系,指出比较不仅为比较文学提供了最基本的方法,而且召唤着比较文学的范围;其次批评了三种比较文学的学科观,提出比较文学的学科应定位于与文学史、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和比较诗学相等的学科地位,它尤其应与文学史相对应。最后,试图指出比较文学更名为“文学网”,也许更合适。

【篇名】浅谈比较文学中的文学可比性

【作者】刘春慧

【刊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1年03期

【摘要】人类文化存在着同质和异质 ,文学作为文化的象征和集中表现 ,也必然有相同和相异的因素 ,这就使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具有了可比性。可比性是一种内在的价值 ,当我们把问题提到一定范围之内 ,在一个特定的标准下 ,透视相关的文学现象时 ,可比性就会显现出来。

【篇名】《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中国形象--纪念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四百周年

【作者】朱爱莲.

【刊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6期

【摘要】本文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理论和方法 ,考察《利玛窦中国札记》一书中塑造的中国形象。这一形象既是西方社会总体想象的产物 ,又是利玛窦个人在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时的真实印象。它受制于欧洲社会文化语境和读者期待视野 ,“为我所用”的立场显而易见。但由于采用的是实录的方式 ,这一中国形象又具有某些真实成份。这一形象塑造的双重特征 ,体现出“异国形象”塑造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篇名】多余人与零余者

【作者】董文波

【刊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

【摘要】本文立足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角度阐明了俄罗斯文学中的“多余人”系列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零余者”群像存在渊源与流变关系,并将“零余者”从特指郁达夫文笔下的人物拓展为二

十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群像。

【篇名】意识的强化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再发展

【作者】张福贵.

【刊名】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01期

【摘要】中日文学比较研究首先必须强化理论意识 ,突破实证研究的终点 ,把一种“事实”的证明上升为“意义”的阐释 ,“事实---异同---原因---模式”研究思路才是文学关系研究的完整过程。其次 ,在意义研究中必须强化批判意识 ,确立文化的现代化价值取向。中国在东方文化价值论面前必须保持足够的清醒 :当年“东亚一系”、“同文同种”的文化逻辑最终走向了"大东亚共存共荣“的政治逻辑。第三 ,比较文学的思想本质是对民族主义的超越 ,应强化人类意识 ,以促进文学与思想的世界视野的形成。

【篇名】论象征诗派的西方渊源

【作者】李标晶

【刊名】嘉应大学学报 2001年04期

【摘要】本文以比较文学的视野 ,论述了曾经在“五四”时期产生影响的我国象征诗派所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影响的具体情况 ,并对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与西方象征主义的渊源关系作了考察。

【篇名】《追忆似水年华》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作者】孙梅立

【刊名】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2期

【摘要】《追忆似水年华》是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现代主义小说 ,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则是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本文就两部小说的结构 ,人物、环境、表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意在发现中西作家在审美观 ,思维方式、艺术表现诸方面的不同特点。尽管两位作家所处的时代大致相同 ,且都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 ,但两部小说在结构 ,艺术风格和表现方法等方面均有很大差异 ,而在叙事的精彩 ,人物造型的完美方面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名】试论比较文学研究中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作者】孙建昌

【刊名】理论学刊 2001年04期

【摘要】翻译的创造性叛逆是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课题。从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入手 ,最能够深入到比较文化研究的新层面。创造性叛逆应当是一种增殖翻译 ,增殖的必要条件就是创造性。只有依据不同社会及文化的特点实现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才有助于各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

【篇名】试论中国学派的文化认同性

【作者】林广泽

【刊名】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3期

【摘要】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与法、美学派不同 ,它主要关注的是东西异质文化的比较研究 ,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特色。本文从中国学派产生的历史、学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论体系 ,以及它的学术实践等方面 ,论述了中国学派自觉的文化认同的比较思维模式。

【篇名】弗莱的文学人类学思想

【作者】叶舒宪

【刊名】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03期

【摘要】弗莱以其深奥而渊博的巨著《批评的解剖》(1 957)而誉满欧美。与其说他是一位比较文学家 ,不如说他试图开创一种文学人类学。至于比较文学近来强调的跨学科研究 ,弗莱早有身体力行的多年努力。重构或再造被人为割裂的一些原始联系 ,如创造与知识、艺术与科学、神话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这正是弗莱赋予批评家的重要职能。如果我们要确认弗莱的文学观与文化人类学理论最突出的契合点 ,那么可以说便是整体进化的思想。而人类学对 2 0世纪地球村时代的到来贡献了文化相对主义这一思想准备。弗莱对此也深受濡染。

【篇名】成吉思汗“纪念陵”传说考证

【作者】那木吉拉

【刊名】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1年05期

【摘要】 17世纪成书的《黄金史纲》等几部蒙文史书记载 ,成吉思汗去世时 ,在鄂尔多斯高原上曾立奉葬成吉思汗衣物等遗物的一座陵墓 ,人们称之为成吉思汗“纪念陵”。这个记载是史实的反映 ,还是虚构的民间传说 ,不仅史籍记载不一 ,而且有关专家学者的解释也不尽一致。本文以蒙文史籍和蒙、藏民间文学资料为依据 ,以比较文学母题比较法为手段进行考证 ,得出了史书关于成吉思汗“纪念陵”的记载并不真有其事 ,而是一则虚构的民间传说故事的结论。

【篇名】国际汉学研究的新发展与比较文学的前景

【作者】乐黛云

【刊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原来互不相干的三个学术圈子:汉学研究、理论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正在迅速靠拢,并实现互补、互识、互证。这样的深刻变化和新形势,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前景。首先,由于新汉学家对比较文学的介入,必将大大促进和加深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互看和互相照亮;其次,西方主流理论家逐渐开始关注文化的多元发展问题,他们正在从西方中心论中走出来,试图了解他种文明,并将多种文化铸入自己的理论中,这种理论上的新探索必将大大加强比较文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异质文化之间的比较研究将取代过去局限于同质文化中不同地区文化的比较研究,这就必然会大大开拓比较文学学科的学术视野。

【篇名】文学影响与文化过滤

【作者】董洪川

【刊名】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年05期

【摘要】运用比较文学理论和接受理论 ,分析研究文学影响的产生及其所遭遇的文化过滤 ,论述范围包括现实语境、传统文化、接受者文化心理及语言差异等方面。

【篇名】卡夫卡与中国新时期荒诞小说创作

【作者】牛运清、姜智芹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5期

【摘要】荒诞小说是中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新秀。本文采用比较文学视角 ,对卡夫卡和中国新时期的荒诞小说创作从求同与辨异两个方面进行了考察 ,并深入到东、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去寻根探源。

【篇名】“多余人”的典型——从俄国的“多余人”看《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作者】党静萍

【刊名】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摘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反封建的叛逆者的典型人物形象 ,这似乎早已有定论。然而 ,如果我们从比较文学的角度 ,将这个艺术形象放到世界文学的广阔领域里去分析、研究 ,就会感到这一定论并没有十分准确的概括贾宝玉的社会本质。本文将贾宝玉和俄国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的“多余人”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贾宝玉这个典型人物身上更多地表现出“多余人”的本质特征 ,他身上表现出的不过是叛逆的萌芽。

【篇名】透视世纪之交的中国比较文学文化研究

【作者】杨洪承

【刊名】社会科学辑刊 2001年06期

【摘要】 20世纪 90年代中国比较文学文化研究 ,在追踪国际比较文学步履上显得较为积极主动 ,但耽于自身知识的储备和接受的消化 ,学科发展连带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为此 ,我们必须正视当下多元叠合的文化语境 ;必须保持这一种兼容并包与差异性认同的文化立场 ;必须以寻找文学关系、文学传递、文学文本的解读等为其基本任务 ;坚持对自身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 ,对文学精神的深入思考 ,以期解决并面对我们在社会文化转型期的困惑和选择。

【篇名】比较文学:百年问题回顾

【作者】曹顺庆、姜飞

【刊名】社会科学研究 2001年02期

【摘要】在新的世纪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尽管依然存在并不断发展 ,但在过去百年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 ,完全可能在新的条件下衍为比较文学的更大危机 ,所以必须对在比较文学发展历程中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等存在的重要问题逐一回顾 ,以作为未来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历史借鉴。

【篇名】诗人何为?——中西诗歌价值观比较

【作者】张晓平.

【刊名】韶关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摘要】本文从诗人的产生、地位和诗歌的起源、功能价值等方面论述了中西诗歌价值观念和艺术追求精神的差异 ,认为诗歌总是与时代要求和生命精神相连接 ,诗人只有站在时代的浪尖上 ,以敏感的心灵、敏锐的目光和满腔的热情去拥抱生活 ,才能创造出不负时代的伟大作品 ,才能真正体现诗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诗人只有属于自己的时代 ,才能真正属于人类的历史。

【篇名】日本诗话的文本结集与分类

【作者】马歌东

【刊名】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3期

【摘要】日本诗话是中国诗话域外繁衍的一大支脉。日本诗话与日本汉诗、中国诗话、中国古诗之间密切错综之关系 ,使其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日本诗话对于开拓我国古代文学的域外追踪研究和汉字文化圈内比较文学研究 ,是极为珍贵的资料 ,但国内迄今尚无专论。实际上《日本诗话丛书》所收日本诗话为 5 9种 ,包括狭义诗话 38种 ,广义诗话 2 1种 ;和文诗话 2 9种 ,汉文诗话 30种。日本诗话可分为诱掖初学之诗话、品评鉴赏之诗话、论述日本汉诗发展史之诗话、诗学论争之诗话等 4大类 ,各有其不同的特征。

【篇名】学际沟通原理谫论

【作者】吴锡民

【刊名】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3期

【摘要】沟通是人或事物之间分享共同信息的双向平等对流过程 ,那么 ,具体到比较文学意义上的文学与其他学科门类之间交往也应当如此。这不仅是它们最终共同所隶属的组织结构的必然要求 ,而且也是它们各自谋求发展的自觉需要。然而 ,实际问题的解决以及从中独特价值的获致还得有赖于科学精神的有力支撑和基本策略的正确操作。

【篇名】思维本质的共性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趋向

【作者】刘丽

【刊名】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2期

【摘要】比较文学是跨文化的边缘学科 ,它的根本属性是文学性。它是辨证思维方式与方法论的结合。研究趋向是在民族文化文学的差异性和同一性之间建立一种辩证的关系 ,在世界文化的范围中寻觅思维本质的共性。

【篇名】建构与解构——再论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

【作者】侯洪

【刊名】天府新论 2001年04期

【摘要】法国学派是比较文学学科史及其理论体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 ,本文首先对学派命名的“合法性”予以鉴定 ,厘清一些模糊性概念;其次从学术史层面 ,归纳和总结出学派的理论特色和体系建构的运作谱系;最后从理论与历史层面对学派作整体性的宏观与微观辨析相结合的深度透视。

【篇名】本文建构与文化想象——论本文人类学对比较文学研究的启示

【作者】杨增和

【刊名】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

【摘要】泰特罗研究的本文人类学 ,是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生成和建构的具有语言学或符号学意义的本文 ,他以本文为切入点来研究人类文化的深层内涵 ,在学科聚合与学术互补的学术背景下 ,这一理论为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如研究媒介、意识形态话语、学科研究范式等诸多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篇名】比较文学观念与中学语文教学

【作者】葛桂录

【刊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1年03期

【摘要】比较文学对21世纪新型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比较文学与中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脱节现象,这无疑与培养跨世纪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是不相符的。在语文中引进比较文学观念从事教学活动,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是结合课堂教学引入比较文学,利用比较文学跨文化比较的方法去解读、分析课文,以求拓宽视野,培育自觉比较的思维能力,增进学习热情,提高课文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作文的想象力与表达能力,突破现行语文课教学中亟待改革的传统套路。

【篇名】寻找视点——从《翻译与创造》谈起

【作者】钱军

【刊名】国外文学 2001年04期

【摘要】本文结合三部文学文献 ,从“风格”学说、李渔、喜剧与悲剧、艳情小说与言情小说、细读、历史语境、比较文学、学科历史的写作等方面探究西方学者研究问题的视点所具有的可能的借鉴作用

【篇名】从“世界显学”到全球共享之学——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世纪思考

【作者】刘献彪

【刊名】潍坊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摘要】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说 :比较文学“一旦兴起 ,就立即显示其活力 ,转瞬成为…世界显

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精神与使命。传播其精神并沟通大众 ,让大众共享比较文学 ,构筑比较文学的学术通道 ,运用中国先贤提倡的“和而不同”的原则 ,反对“西方中心论”和“东方

中心论” ,改善人类文化生态环境 ,共建平等对话 ,友好合作的多元文化 ,是 2 1世纪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使命。也是它从“世界显学”走向大众 ,沟通大众 ,全球共享的发展趋势。

【篇名】比较文学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及其意识形态功能

【作者】周小仪、童庆生

【刊名】外国文学评论 2001年04期

【摘要】比较文学并非中性的学术研究 ,它与作者的立场和民族认同倾向密切相关。本文对 2 0世纪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了一个简要的回顾之后认为 ,80年代比较文学研究中对“文学性”的追求正是民族认同的一部分 ,而且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这种以审美为归宿的比较文学观念源于启蒙现代性的思想背景。作为人类普遍价值的“文学性”概念实际上掩盖了当今世界上东西方文化关系中不平等的权力结构。因此 ,对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重新审视 ,揭示这种权力关系如何通过文化观念得以运作 ,是我国比较文学研究应该重视的问题。

【篇名】超越认知差异、促进兼容发展

【作者】林广泽

【刊名】外国文学研究 2001年02期

【摘要】推进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真正合并的前提条件是“超越认知差异”。超越两学科的合并的差异在于准确地理解“合并”,立足于“兼容”的思想 ,以“兼容”为研究 ,特别是具体地处理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的出发点。两学科的合并 ,既不是拉郎配式的机械“凑合”,也不是彼此“兼并”,它必须有效地利用两学科的互补性和相容性 ,使之合理的相互兼容。促进“兼容”,才能为合并后的教学提供光辉的发展前景。

【篇名】郑声淫与春秋时代的语言革命--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视角

【作者】方汉文

【刊名】文艺理论研究 2001年02期

【摘要】孔子为什么指斥郑卫之声历来是千古疑案 ,本文认为 ,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春秋之际社会语言的巨大变革。与雅言相对立的郑卫之音以其口语性、俗语性特征 ,代表着当时社会的新兴力量。它是对于传统礼乐和雅言的精神叛逆 ,它构成了一种新的社会话语。孔子对于这种话语是持排斥态度的 ,他对郑卫之音的贬抑不仅仅是道德伦理意义的 ,而且是从文化相对论的立场出发的。是对“郁郁乎文哉”的商周雅言文化特别是其意识形态的尊崇 ,必然也是对郑卫之声的“狂欢节”精神的强烈反对。

【篇名】论钱锺书与比较文学

【作者】季进

【刊名】文艺理论研究 2001年02期

【篇名】澄清文学翻译和翻译文学中的几个概念

【作者】佘协斌

【刊名】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年02期

【摘要】本文对文学翻译与非文学翻译的主要区别 ,文学翻译与翻译文学的异同 ,翻译文学与外国文学、民族文学、比较文学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试图澄清某些似是而非的概念与模糊认识。

【篇名】《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述评

【作者】田德蓓.

【刊名】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年02期

【摘要】玛丽·斯内尔-霍恩比的《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一书全面考察了翻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将翻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的见解;吸收了语言学翻译理论、文学翻译理论之长处,以格式塔原理为基础,提出了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同各相关学科之间的关系,客观地评价了其对翻译研究的影响和作用,并对当今世界最新的翻译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介绍。笔者认为,斯内尔-霍恩比提出的翻译研究的综合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理论性,对我国翻译研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篇名】世界文学意识──试论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

【作者】张敏. 马海良. 冯良珍.

【刊名】文艺研究 2001年05期

【摘要】本文从民族文学发展、世界文学意识和比较文学学理三者间的内在联系入手,提出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植根于世界文学意识的现实基础和建构原则;新世纪民族文学进一步发展,不能不主动积极地走向世界;以世界文学为目标,不能不借助比较文学,以形成确切而系统的世界文学意识。

【篇名】世界文学格局中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断代

【作者】王宁

【刊名】文艺研究 2001年06期

【摘要】本文基于比较文学的接受-影响之角度,试图将20世纪中国文学置于一个广阔的世界文学的大背景之下来考察。作者认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开放的时期,也是中国文学逐步走向世界的过程。由此,作者从接受美学和新历史主义等当代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中汲取灵感,并借鉴西方汉学界的一些成功的研究成果,在对现有的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断代的反思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构想,即中国现代文学仍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而当代文学则始于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在作者看来,这种划分既符合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同时也可与世界文学史的断代相契合。

【篇名】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奇葩——安娜与繁漪比较谈

【作者】文广会

【刊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02期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和繁漪是世界文苑中的一对姐妹奇葩 ,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对不巧的文学光辉形象。她们共同的遭遇和不幸 ,共同的反抗和斗争 ,共同的弱点和局限 ,如同两座蕴藏丰富的宝藏 ,吸引人们去探索、去挖掘。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去研究、审视这两个复杂、丰满而

又不朽的文学形象 ,对于我们研究探索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世界观、价值观、创作原动机 ,认识人物所处的时代和社会 ,人物的审美价值 ,总结借鉴艺术创作经验 ,特别是人物塑造经验 ,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篇名】魂系大山——时长日黑彝文小说创作评析

【作者】罗庆春.

【刊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1期

【摘要】时长日黑系当代彝族优秀的母语作家之一。其彝文小说集《山魂》 ,于 1999年 10月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本文从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及文艺学、比较文学等多种理论视角 ,对时长日黑彝文小说创作的社会背景 ,文化内蕴、艺术价值及其存在的缺憾、不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与揭示 ,并由此延伸到对彝族母语文学总体现状与未来前景的思索与展望。

【篇名】“比较”的超越性与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作者】晏红、魏薇

【刊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2期

【摘要】比较文学的可比性问题是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但却未得到足够重视。本文通过对比较文学中“比较”的超越性的分析,认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指的是在跨国家、跨民族、跨语言、跨学科和跨文化的比较文学研究中寻求同的学理依据,是比较文学研究赖以存在的逻辑上的可能性。在比较文学发展的不同时期,这种学理依据是不断拓展的。在以法国学派为代表的第一阶段,它局限于同源性,发展到以美国学派为代表的第二阶段的,则强调类同性和综合性,在以跨文化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个阶段,则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求文化异质性及其融汇的途径,具体表现为异质性、多元性、交互性及总体性等。总体而言,比较文学的可比性由三个条件组成,即文学性、跨越性、相容性。

【篇名】简论比较文学学派

【作者】肖薇

【刊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2期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比较文学领域对学派问题的探讨 ,提出法国、美国和中国学派得以生存的历史原因 ,弥补了大多论著中只谈学派而忽略学派形成问题。作者认为 ,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位和学派探讨有利于该领域研究的深入 ,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依据中国文本和理论形态与国际学界展开对话、发展自身。

(6)暂无

【篇名】重新走向“总体文学”──比较文学发展论

【作者】徐新建

【刊名】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06期

【摘要】“总体文学”是比较文学发展进程中,最早由欧美学者提出并加以讨论的重要概念。它的英文对应词是general literature。中文翻译有的也称“一般文学”或“普通文学”。如今在全球“跨文化研究”的背景下,“总体文学”不仅再次成为比较文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参照,而且将有助于从总体上重新把握“文学的人类性”和“人类的文学性”。

【篇名】新辩证论与中国比较文学的主体认证

【作者】方汉文

【刊名】学术月刊 2001年06期

【摘要】新辩证论是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一种新辩证理论。它以多元文化下的主体认证为核心 ,以承认他人的主体性为前提 ,以差异性与同一性之间的逾越为逻辑基础 ,意在建立一种较为健全的自我主体以及辩证的主体间的联系。文章最后对新辩证论的现实意义作了论证。

【篇名】《九云梦》与《金瓶梅》之审美比较

【作者】赵连元

【刊名】学习与探索 2001年05期

【摘要】朝鲜古典小说《九云梦》与中国古典名著《金瓶梅》是东方两部具有世界影响的软性文学作品。虽然在题旨、创作方法、文笔、技法和人物刻画等诸方面有着迥然不同的表现,但同样脍炙人口,镌刻人心,同样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篇名】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与欧洲早期比较文学的关系

【作者】陈义海

【刊名】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02期

【摘要】比较文学的早期是指比较文学的“史前史”与比较文学学科确立之前的中间“地带”。学科确立后的比较文学 ,其许多特点在“早期”那里就已经形成。对“早期”进行研究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当下的比较文学。

【篇名】心理小说的实验家:萧红与伍尔夫

【作者】柴平

【刊名】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01期

【摘要】本文从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角度逐一梳理分析萧红与伍尔夫写作技巧方面的异同。二人皆用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视角跳跃、形象切割与形象变形等艺术手法来剖析人物心理,探究其灵魂深层的东西,以此揭示人物的心灵隐秘。她们的女性意识也在这些艺术技巧中有鲜明的体现。

【篇名】互动认知(Reciprocal Cognition):比较文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作者】乐黛云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1年01期

【摘要】用外在于自我的角度 ,寻找一个“参照系”,来重新认识自我 ,是一种有利于文化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欧洲的学者有这样的认识并在具体行动 ,中国的前辈学者也有同样的感悟。近年来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 ,互动认知已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 ,相应的组织开展了研究和交流。互动认知将使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的研究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篇名】研究生教学:期待比较文学系列教材

【作者】谢天振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1年01期

【篇名】全球化、文化研究和中西比较文学研究

【作者】王宁.

【刊名】中国比较文学 2001年02期

【摘要】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比较文学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其中以来自文化研究的挑战为最。本文认为 ,文化研究与比较文学研究虽然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有不少差异 ,但在很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浅谈对语言学的认识 语言学如同它研究的对象——人类语言那样普通显现,没有什么特别艰涩的,这是大多普通人在第一感观中的认识。这样可以说是将语言学简单而且表面化,这是肤浅的理解,如此这样,就无法深刻的探索得语言学的本质。 那为什么大家会如此的认识而且还很固执的笃信自己的判断 呢?这是因为视野,大众只是看到了语言在自己存在的时代,自己生活的群体间的交流。也就因为视野决定了对语言格局的把握,决定了对语言区间的把握。 语言的区间存在多样性,有历史的区间,有地域的区间,特别还有未来的区间,而种种区间间有距离,有距离也就构成了交流的障碍。单从语言讲,它是用来沟通人类情感的,它是人类感情、思想、智慧的载体,而一种天然的距离阻隔了今日与历史的对话,本土与异域的交流,今天与未来的传承,那么语言学作为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就为消除这种障碍构筑彼此对接的轨道,以一种平台使他们交流畅通。交流才是语言的本质,交流流畅是语言学的功能所在。 我们若只认识到语言学在人类语言交流的本质职能,也无法深刻的理解语言学,而只是使语言学平面化,不能使其主动影响社会交流的功能,也就削减了它的职能。我们还要在语言发展的轨迹上,以一种科学态度审视,揭示其本质。 语言不仅是讲述客观事实,而更重要的是那是人类情感表达的载体。语言在传递中发生了变化,如遗失现象,还特别的是反义现象,

这些特点也就是语言学存在的意义,那么情感就为语言的发展的隐性动力,而情感抉择是人类价值观,世界观的外征,是自我意识的展示。这就是我们依语言的表现特征探知一个时期一个人群的情感特征,从而解读他们的心理。

语言的发展当然不只在主观因素,还有众多客观因素,而客观因素的共同特征就是:语言的不通存在,他们彼此要在碰撞中融合。例如我们中国语言,我们普通话是以北方语调为基础,而就在北方语言区上也依然存在历史进程中传递下来亦然消失的语言的痕迹,特别表现在口语上,更具体讲如陕西人说“快”它不是一个字,而是一连串的“音读”我们即就是用音标也无法注明。 语言学作为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在不同历史环境下其研究的主体也发生变化,最早期以研究古代文献和书面语为主,由此,在教育部发达历史环境下,以此沟通学习者与先贤们智慧、情感上的共鸣。而今天,我们语言学则以当代语言和口语为主,为何?因为今天教育的发达普及,群体间拉近了沟通交流的重心,那么彼此重合度高了,而促使这一切发生的一个原因就是全球一体化,文化碰撞成为了一种必然,而彼此的抵触融合在所难免。我们的语言体系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从而引进了音标,此为国际通用。还有在文化融合中我们自己的主观努力的结果,也是彼此有借鉴。如字体我们由过去繁体字表象功能更强,而简化字叙述性更强。而音标的引入,还有我们语言教育的一种取向,使我们汉语与英语这两种语言体系有彼此影响。用音标字母表示词语,而且还有讲汉语总是掺杂英文单词,这已是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附件2 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及写作要求 (一)课程论文的组成 课程论文包括:封面、声明、目录、中文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可选)等。 (二)写作要求 1.题目 题目应该简洁明了、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2.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 3.摘要 摘要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要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正文

正文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实验方案的拟定;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论证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得出的结论等。 6.注释 采用脚注。所引资料来自刊物需注明:作者、篇名、发表的刊物名、出版年号、期号;所引来自著作需注明:作者、著作名、出版单位和出版年号、页号。每页注释编号均从①开始。 7.参考文献 必须是学生本人真正阅读过,以近期发表的杂志类文献为主,且要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原则上要求有一定的外文参考文献,网络资料参考文献不得超过四分之一。参考文献附在全篇正文之后,每条另起一行,序号用[1][2]等形式标注,并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各种参考文献的类型。 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文献类型标志代码文献类型标志代码 普通图书、专著M汇编G 会议录、论文集C标准S 学位论文D专利P 报告R电子文献来源网络EB/OL来源光盘EB/CD 报纸文章N数据库来源网络DB/OL来源光盘DB/CD 期刊文章J计算机程序来源网络CP/OL来源光盘CP/CD 8.附录 学生可具体情况自行决定是否列出该栏目,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程序代码、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以及对了解正文内容有用的其他补充信息。 二、书写及打印要求

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17年真题

2017年四川大学914中国文学考研真题 ~~~~~~~~~~~~~~~~~~~~~~~~~~~~~~~ 一、填空(1×10=10分) _______年9日,《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易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_______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 _______称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 七月选说_______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 “老舍”这一篇名是1926年8月起在________上发表长篇讽刺小说《老张的哲学》开始使用的。 《二月》的作者是________。 《九十九度中》的作者是________。 周克芹的代表作是________。 田汉建国后创作的戏剧________,塑造了一位敢于为人民鼓舞欢呼的艺术典型。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选自小说________。 二、现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曹七巧 人的文学 曾树生 高晓声 好一计鞭子 三、问答题(15×2=30分) 鲁迅去世于今已八十年了,你如何看待他在新闻学方面的创作实践及影响,请列举其三种文学体裁,分别以具体作品为例 海外有学者说“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你如何看待这一说法,晚清文学与五四新文学究竟有无必然联系?请练习史实略加分析。 四、古代文学名词解释(4×5=20分) 春秋笔法 沧浪诗话 说话 笔记 夷坚志 五、简答(10×3=30分) 试述公安派的文学理论。 试评宋人以才学为诗 试析六朝文笔之辩。

北大中文系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

陈惇、孙景尧、谢天振《比较文学》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圣才出品】

第1章后现代理论与比较文学 1.1 复习笔记 一、后现代理论与非文学化、泛文化化 (一)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 从根本上说,解构派理论对比较文学的消解来自对文学和文学研究的消解。 1.文学观念的发生和变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长期以来,无论中外,文学的涵盖面都是非常宽泛的。 (2)文学这一相对独立的领域像别的领域一样,近几十年来受到后结构主义思潮的巨大冲击。一种情形是从对语言本身的怀疑导致对文学的否定。 (3)语言是有缺陷的,它不足以表达人类最精妙、最深沉的感情,甚至无法说明一朵花的神秘,因此,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也就是虚幻的。 (4)文学自身的失落,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丧失,导致文学研究也失去了存在的前提。于是种种“超批评”大量涌现。 2.文学的非文学化 (1)文学自身本质特征的丧失; (2)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3.文学的“泛文化化” (1)文学的“泛文化化”的含义“文学边界向文化领域无限延伸,文学研究被文化研究取代的倾向。

(2)文学泛文化化的原因 ①与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相关的符号学、叙事学把文学研究变成语言学研究 它们过分注重语言本身的问题,而往往忽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把文学文本等同于任何一种文本,这样,文学文本就有了文化文本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文学研究被语言学研究取代。 ②新历史主义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 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历史主义是对后结构主义等思潮非历史化倾向的反拨,但在如何对待历史的问题上却不可避免地接受了后结构主义的影响。新历史主义不仅颠覆旧历史主义关于历史真实、确定性等观念,而且采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整个人类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新历史主义的创造者是葛林伯雷。 ③女性主义是从女性角度出发的一种理论 女性主义早期阶段较多关注文学,但后期则逐渐转向文化的各个领域。新马克思主义继承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其关注的焦点始终在社会文化层面上,因此二者对文学的巨大影响也必然导致文学研究向文化领域转移。 (二)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 1.比较文学研究中的非文学化和泛文化化倾向的原因 (1)比较文学本来就是一门跨民族文学、跨学科、跨文化的学问,其研究领域似乎比任何一门人文学科都要大。由于比较文学自身理论的不完善,加上解构大潮的冲击,它的研究近年来迅速向更大的领域扩展,研究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文化的层面。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影响研究,六七十年代的比较文学主要是平行研究,八九十年代的比较文学则主要是文化研究了。

课程论文要求

一、论文题目: 1.51单片机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2.51单片机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设计 3.51单片机的电子秤设计 4.基于51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5.基于51单片机的交通灯控制系统研究 6.基于51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系统设计 备注:除以上题目外,大家可以自拟题目,要求论文的题目和内容是关于51单片机的具体应用。 二、课程论文结构与内容要求 1. 课程论文(设计)封面(格式见附录) 2. 课程论文(设计)主体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论文(设计)标题: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如确有需要,可用副标题做补充。 (2)学生、所在学院 (3)摘要:是对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的高度概括,摘要中不能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通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约200个汉字。 (4)关键词:约3~8个。 (5)对应的(1)~(4)项英文翻译:中英文对应一致;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 (6)正文: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因为论文要求为单片机的设计应用,其内容应该包括: 硬件电路设计,要求用电子线路设计软件进行绘制,如Protel DXP、Proteus 等。 系统框图,要求用viso软件进行绘制。 程序流程图,要求用viso软件进行绘制。 备注:大家可以广泛查找论文,总结学习。但是要求文字、图表、电路原理图、程序流程图自己编辑,有雷同的论文,均视为抄袭,按论文不及格处理。 从毕业设计的情况来看,大家对于常用的软件的使用掌握的非常的不好,希望通过课程论文的撰写可以提高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 对于论文的格式不确定的可以参考给出的湖南农业大学自然学报的科技论文。(无需按参考论文进行双列排版) (7)参考文献: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得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新版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经验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海南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4)文艺理论基础(含西方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 (880)比较文学基础 参考书目为:

《文艺理论基础》 1.《比较文学》陈惇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乐黛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钱理群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十三讲》吴晓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5.《中国当代文学史》(修订本)洪子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先说一下我的英语单词复习策略 1、单词 背单词很重要,一定要背单词,而且要反复背!!!你只要每天背1-2个小时,不要去纠结记住记不住的问题,你要做的就是不断的背,时间久了自然就记住了。 考察英语单词的题目表面上看难度不大,但5500个考研单词,量算是非常多了。我们可以将其区分为三类:高频核心词、基础词和生僻词,分别从各自的特点掌握。 (1)高频核心词 单词书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真题用书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里面的单词都是从历年考研英语中根据考试频率来编写的。 核心,顾名思义重中之重。对于这类词汇,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分类记忆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用比较记忆法。 分类记忆法,这种方法指的是把同类词汇收集在一起同时记忆。将同类词汇放在一起记忆,当遇到其中一个词时,头脑中出现的就是一组词,效率提高的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写作用词的准确度和自由度。例如:damp,wet,dank,

比较文学相关的论文例文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 比较文学大致可分为法国的影响比较文学、美国的平行比较文学、俄苏的类比比较文学和中国的阐发比较文学等四大派别。下文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比较文学相关论文参考例文篇1 浅析比较文学的源流 摘要: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自此,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法国学派,法国学派以一整套理论、方法和操作模式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相当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局限性,法国学派的弊端日益凸显,由此美国学派登场。美国学派以平行研究的方式对作品、现象加以比较分析,探讨并发现其内在联系、共同规律和民族独特性等。 关键词:比较文学 ;研究;源流 一、引言 1829年,法国学者阿?福?维尔曼首次提出了“比较文学”这一术语。188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一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并从氏族文学、城市文学、世界文学、

国家文学等角度出发,对文学与社会的关系作了比较考察,堪称比较文学的先驱。标志着比较文学已真正成为一门学科。 二、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问。作为一门学科,它和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一样,都是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纵观全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追溯当今比较文学发展的源流。 1、法国学派 按照学者们通常的看法,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是由法国学派所奠定的“影响研究”。法国学派是形成最早、影响较大的一个学派。法国学派的先驱者,如基内、维尔曼和安培等人的讲座和课程,戴克斯特(J.Texte)的第一本专著《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为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发展并成为大学体制性的课程作出了很好的铺垫。 这一阶段是法国学派的形成初期,它以个体的、创造性的思考和写作为特点,学派、学科意识和学术方向并不是十分明确的。巴登斯贝格曾在《比较文学杂志》中撰写了著名发刊词“比较文学的名与实”。他批判性地总结了学界的观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与861语言学 复习全析(真题答案)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含历年真题答案,共四册)》由群贤厦大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辅导经验,组织教学研发团队与厦门大学优秀研究生合作整理。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厦门大学考研同学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年厦门大学考研701语言文学基础复习全析》全书编排根据厦门大学考研参考书目: 黄伯荣《现代汉语》 王力《古代汉语》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上、下册) 李明滨主编:《世界文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 本资料将结合提供的往年厦大考研真题内容,帮助报考厦门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厦大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中文系:文艺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台湾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湾研究(台湾文学方向) 海外教育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适用科目: 701语言文学基础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与笔记: 通过总结和梳理李明滨《世界文学简史》、朱栋霖《中国现当代文学史1917-1997》、《现代汉语》(黄伯荣增订五版)、《古代汉语》(王力校订重排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第三版)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该部分通过归纳各章节要点及复习注意事项,令考生提前预知章节内容,并指导考生把握各章节复习的侧重点。

Ccsjq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C c s j q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论文格式要求 一、规范要求 1、论文字数不少于4000字。 2、论文正文双面打印。 3、上交打印稿一份,同时要提交电子稿。 二、论文格式(具体格式见附表) 1、封面,使用规定的统一格式。 “题目”要对论文的内容有高度的概括性,要简明、准确。 2、任务书用四号宋体。 3、目录 标题层次要清晰,目录中标题与正文中标题要一致。“目录”两字为2号宋体字;具体内容列到三级标题,4号宋体字;标题与页码之间用“…………”相连接。采用倍行距。 4、题目,题目下方一行为专业班级,作者署名,再下一行为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署名。 5、摘要

中文摘要应简要说明毕业论文所研究的目的、内容、研究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应能反映论文的精华。一般为200字左右。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写出3-5个关键词。 【摘要】两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 【关键词】三字黑体,4号,内容用宋体,4号。各关键词用两个空格间隔。 6、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实践性和一定的创造性。应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 其内容主要包括: (1)前言 应说明本课题的背景、目的意义、研究范围等;在综合评述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 (2)论文内容:内容要理论联系实际,计算数据要求准确,涉及到他人的观点、统计数据或计算公式等要标明出处。有表格的使用三线表。 论文内容中一级标题“前言”、“一”黑体三号字居中书写,其它标题四号字体靠正文左边书写。正文字体选用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2mm 左右。 各级标题编号采用“一”、“(一)”、“1”“(1)”……字体大小或样式应用区别。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复试试题 09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过程 1.关于英语 英语不难,有的同学只是做了一下自我介绍就ok了。也有的同学被问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喜欢哪个方向?为什么喜欢这个方向?)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西方文学方向的同学被老师问到一些名作的英文书名,比如,《野性的呼唤》等。 2.抽题目回答问题。 一般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题目涉及比较文学,西方文学,东方文学。我所知道的题目有: 比较文学的实证研究是否还有必要?为什么? 简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理论。 (1)关于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并与《荷马史诗》比较。 (2)关于王国维的。 (3)关于《红字》中的加尔文教,以及比较文学中是否可以研究文学与宗教的关系,为什么? (4)关于《雪国》的。 (5)有人认为《源氏物语》是一部贵族没落史,有人认为它是男女情爱史,你更赞成哪种看法?为什么? (6)对汉文学、域外文学等一些名词的区分。 (7)简爱与伯莎是不是简爱一个人的两个方面?为什么?

总共十四道题,每人有一次重选的机会,但不会重复,我就想起了这九道。 3.老师提问 一般都是问你喜欢的作家作品,你自己先说,再根据你说的内容提问相关知识 4.今年的形势 今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在文学类专业中复试分最高,353分。复试的时候,从一个北师本校的学生那里了解到以下信息:今年总共保送了8个,要从参加复试的14人中选取9个,其中这复试的14人中有两个是来自北师文学院。 2008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复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希腊化”时期 2、大学才子派 3、《茨冈》 4、威塞克斯小说 5、约克纳帕塔法世系 6、《第二十二条军规》 7、《万叶集》 8、《戈丹》 二、简答题: 1、托尔斯泰小说的艺术特点。 2、加缪《局外人》的思想艺术特征。 3、卡夫卡《变形记》的艺术特点。

浅谈比较文学论文范文

浅谈比较文学论文范文 摘要:“语言”和“文学”这两个术语是韦斯坦因视为决定学科独立与否的关键性词汇,“语言”和“文学”将比较文学集成为立体浑成的有机体,既有历时的发展脉络,也有共时的彼此观照,呈现出稳定中的变化、变化中的稳定色彩。 关键词:比较文学;语言 一、“文学”之维和“语言”一样 “文学”/“文学性”也是韦斯坦因确立比较文学研究对象的重要一环。在完成了什么算是“比较的”文学的回答之后,对于什么样的文学可以进入比较文学研究,韦斯坦因也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韦斯坦因看来,“文学”/“文学性”也和“语言”一样,有着丰饶的立体构成和深邃的理论价值,它既指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范畴,也指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和学术价值。在其重要理论著作《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中,韦斯坦因对“文学”作了言简意赅的探讨:在英语和法语中,“文学”一词原来是“学 问”learning或者“博学”eruditi on的意思。例如,伏尔泰谈到夏普兰时,就说他有“渊博的学问”une littérature immense。直到18 世纪,研究的焦点才从主观的人转到了客观的作品上。但即便在这一较晚的发展阶段,文学所包括的还是所有出版物,不管它们在实质上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在英、法、德诸语言中,“文学”常常用来指那些非文学的作品。 在 18 世纪,非功利的作品常常被称为“诗”poesy或诗类。直到 19 世纪,才将实用性作品与非实用性作品作了系统的区分。只有当这种区分获得了普遍性的时候,“文学”才获得其真正的含义。正如西蒙?格诺在《七星百科辞典》的序言中告诉我们的,“在搞技术的人们逐渐把他们的专业提到科学这一高度”的时代,“文学是与功能性地使用书面语言完全不同的写作方式”。但我们不应忘记,直到世纪之交,诺贝尔文学奖还多次授予那些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呢。由上,韦斯坦因总结,文学可分为“科学的”和“美学的”两部分里面也有像科幻小说这种属于两可的情况,但是,因为有诸如历史小说、散文、日记、自传等杂交类型的出现,这一领域往往不能划出准确的界限。他说:“从理论上讲,如果希望充分考虑文学研究,就应当限制研究非文学现象,而集中探讨文学现象。但在实际研究中,不可避免地要把研究的范围扩展到文学界限之外。” 韦斯坦因主张一种“收”与“放”两相结合的“文学”研究。所谓“收”,是指他对“文学”范围的考察和规范,他所强调的立基于文学基础上的比较研究,他的“文学”研究所指,乃为出色的语言艺术品和文学性相结合的作品,而非一切文字作品,韦斯坦因和韦勒克一样,强调文学艺术品的美学价值,他说:“文学研究如果降格成为材料的堆砌,它就丧失了尊严,因为不再判断其美学价值了。”所以他认为,研究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渊源,应该是英国文学史家和批评家关注的题目;研究《高老头》中金钱的作用,则是传奇学者和经济史学家感兴趣的题目。此外,他将尼采定位为“诗人”,认为他可以进入文

广州商学院课程论文模板和格式要求

广州商学院 课程论文 题目:(此处写题目,用小二宋体加黑) 课程名称(宋体三号加粗,下同) 考查学期 / 学年第学期 考查方式课程论文 姓名 学号 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 广州商学院课程论文正文的要求和格式

一、一般性要求 1.课程论文包括各门课程的大作业、课程考试论文、社会调查(实践)报告等。 2.字数要求:按各门课程老师的要求;若没有具体要求,则一般不少于3000字。 3.论文基本要素的顺序 (1)题目 (2)姓名学号(学号请参考学生证) (3)正文 (4)参考文献 4.学生装订论文顺序:1)封面;2)论文正文;3)成绩评定表。 二、规范格式 1.论文统一以A4纸页面排版,左侧装订。 2.全文字体:宋体。 3.标题字体:加黑;题目小二号,一级标题三号,二级标题小三号,三级标题四号。标题序号标号:一级标题用一、二、三……编号;二级标题用1、2、3……编号;三级标题用(1)、(2)、(3)……编号。 4.正文要求:宋体,小四号,行距1.5倍,段前0.5,字间距为标准值。 5.图表标号: 图1.1 图1.2 图2.1 图2.2……(标在图下方) 表1.1 表1.2 表2.1 表2.2……(标在表上方) 6.页眉和页脚。 页眉的左上角为“课程名称论文/作业/社会调查(实践)报告”,右上角为姓名。 页脚为以阿拉伯数字标示的页码,页码自正文第一页起至参考文献结束止,格式居中,页眉页脚的字体为默认字体。 7.引文的标识方式: (1)引用的参考文献统一列示于正文之后,且应将参考文献编号标注于正文右上角,同一份文献编号相同;参考文献中列示的文献目录,应与正文标注的参考文献编号相对应。 (2)参考文献的建议格式(可参考正式发表的论文采用其他格式): 书籍格式: [编号]作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格式: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网络资源: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发表日期;网络资源路径. 三、纪律要求 1. 不得抄袭,如发现雷同部分超过40%的,均按不及格处理。 2. 不足3000字的,成绩按缺考处理。 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代码:050108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两年的系统学习,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在全球化视野中了解中外文学的历史和现状,熟悉有关作家和作品,熟练运用一门外语阅读和翻译文献资料,撰写有关研究论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胜任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文化管理、文化产业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国际文化交流机构工作,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 2,中外文学-诗学比较 3,国际文化交流 三、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2年。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必须修满28个学分,其中公共课程7学分,学位必修课程8学分,学位选修课10学分;教学和科研训练2学分,前沿讲座1学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课程说明 第一部分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号:07002201 课程名称:西方文论 学分:2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程旨在加深研究生对西方文学观念的理解,探究西方文学生发的原理,熟悉西方文学创作的特点,掌握西方文学批评的特点,为他们撰写学位论文奠定西方文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也为他们今后准确而熟练的翻译实践和提升经验的理论深造做出思想方法的理论铺垫。这是了解西方文学何以如此的理论通道,也是翻译、借鉴西方文学思想的一条必由之路。 使用教材:张秉真、章安祺、杨慧林著:《西方文艺理论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古希腊文艺理论; 2,古罗马文艺理论; 3,基督教文艺理论; 4,文艺复兴时代及其理论; 5,17世纪古典主义文艺理论; 6,启蒙主义文艺理论; 7,德国古典主义美学; 8,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理论;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比较文学概论讲义 孙丹 第一章发展论 第一节全球化与比较文学多元化语境 1、广为流行的全球化概念着重描述的是一个历史过程,在些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和关系在空间上不断扩展,人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以及社会力量的作用表现出洲际(或区域之间)的特点。全球化的特征在于其共时性,具体而言就是空间上的世界压缩和地域联结。 2、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视域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在这种观念中,这种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完全相等(雷纳·韦勒克)。 3、文化全球化的论题涉及到文化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即全球化与本土化),文化身份与文化认同、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文化同质与文化多元等关切到文化自身的讨论。 4、大众文化:特指进入到后工业社会时兴起于城市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的,能复制的,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引导大众潜藏的思想意识的当代文化形态。 5、多元文化主义强调的是种族上、文化上有差异的族群的独特品质,其观点的基础是文化相对主义和历史主义。全球地方化:即所有全球范围的思想和产品都必须适应当地环境的方式,而那种洞悉全球与本土的辩证关系的思想遂被称作全球地方主义。 第二节西方比较文学发展史的渊源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其标志是学科理论和方法的逐渐确立,学术团体和一批专业研究队伍的涌现,以及专业学术著作和专业刊物的出版。

线索:古罗马文学模仿古希腊文学——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共同体以及后期各民族文学差异的对比,晚期文艺复兴运动——近代法国启蒙运动使各民族之间的接触更加活跃:伏尔泰、莱辛——格林兄弟(童话、神话)——斯达尔夫人《论德国》——歌德“世界文学”——1866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7德科赫《比较文学杂志》;1895法戴克斯特《让·雅克·卢梭和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1897比较文学常设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法国文学对日耳曼文学的影响”等。 2、学科发展历程:早期,法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比较文学论》)、伽列,注重影响研究。 1954年“国际比较文学协会”(ICIA)诞生。 1955年第一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威尼斯召开。 1958年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大会在美国教堂山召开。标志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指出未明确课题与方法。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美)勃洛克《比较文学的新动向》,强调“人文主义”。 (美)亨利·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能》(1961),确立了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 (荷)佛克马《比较文学和新范式》(1981),反驳雷马克,强调方法论。 ()韦斯坦因《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 (美)伯恩海默《跨世纪的比较文学》:一是放弃欧洲中心论,二是研究重心由文学转向其他话语形式。 (法)艾田伯《比较不是理由》、《中国之欧洲》。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精选范文2篇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一: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教学思路 [摘要]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跨文化、跨语言、跨区域的实例。将当代广东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教学中,既能形成较有岭南特色的少数民族比较文学教学,又能彰显教学改革实践中比较文学课程的民族文化资源整合特色。本文就此展开教学实例研究,以期实现比较文学特色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比较文学教学;瑶族文学;实例研究 比较文学课程是当代高校中文系课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环。比较文学相对其他分门别类的文学课程而言,其最鲜明的课程特色是跨文化、跨语言、跨国别、跨区域,这一课程特色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的通识指向,区域特色资源整合利用到比较文学的教学之中,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广东高校的比较文学教学中,将瑶族文学植入比较文学的课程实践,有着广泛的学科基础和地缘优势。从教学对象来看,学生中的少数民族学生群体,大多来自广东省连南、乳源等瑶族自治县的瑶族学生,其对民族文学加入教学内容的接受也更为清晰。因此在比较文学课程中,结合少数民族文学、尤其是当代瑶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是可行而且必要的。本文试图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比较文学教学与当代广东瑶族文学相结合的教学实例研究。 一、教学目标

无论在以文学文科为主的高等院校,还是师范类高等院校,以及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始终有着通识教育的帽子。因此教学目的并非功利,也并不明确具体。本人在教授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既经历过作为选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也经历过作为必修课的比较文学教学。中文专业本科和中文师范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有所不同,虽然都有比较文学的课程,但前者是作为必修课程设置,而后者是作为选修课程设置,因此教学目标也因课程设置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人曾经参考了部分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实例,力图克服学生因教学目标不甚明确而产生的学习难题。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反馈该如何看待这门学科的意见。不仅是教材五花八门,而且类似于古代文学教学纲要的材料也良莠不齐。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学生的疑虑随比较文学课程设置之初就存在。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力求培养学生对于文学的比较意识,对于不同文化的宽容接受,以及在日后科研过程中较为敏感的思维方式。相对于集中讲解枯燥理论和单纯灌输西方文化的单调性,本人发现,从区域特色出发,加入少数民族文学文化的内容,显然更能提高学生对于比较文学的兴趣和学习的效率。在参考其他民族类院校比较文学的课程中,本人发现,以罗庆春教授为主导的西南民族大学的比较文学课程研究较有特色。西南民族大学在比较文学教学中,将“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置于全球化的文化语境中与外国文学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与境外少数族裔文学如拉美文学、印第安文学、黑人文学、亚洲各国文学等的比较研究,致力于通过对民族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推动中外文化的平等对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当代的发展方向 摘要: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贯彻落实“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办学理念。调整课程体系,将原有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培养知识型人才为主的教学模式,调整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的能力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 关键词:审美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写作能力;应用性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ion of transferring knowledge into capability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process of specialist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To adjust curriculum system is to transfer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hich is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knowledgeable wits into focusing on the capabilities of literary appreciation,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writ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applicabilit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rogram. Key Words: the capability of appreciation; the capability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the capability of writing; applicability 汉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十分悠久,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大,对传统汉语言文学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汉语言文学的传统模式 2O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按照适应计划经济时代对汉语人才的需要制定的,比较切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发展、人才配置方式和市场的实际需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开设课程有:文学概论、写作、文学作品导读、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逻辑学、语言学概论、现当代文学、古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美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学术思想通史、西方哲学概论、高等数学、英美文选、科学概论、史学专题、科研论文阅读与写作,共19门。 课程的设置基于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培养目标极不明确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所从事的职业,涉及新闻、广告、出版、广播、影视、戏剧、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 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2020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推免生总结张思/文如果你真正从内心渴求你要到达的终点,你一定可以接近它,无限接近。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想大一点,你比你想像的更优秀。 心态决定一切,永远在路上。 当你全力以赴后,剩下的就是感恩,听天由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不盲目,不失去自我,做自己,心安理得。 认真对待平时的论文考试,总有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眨眼间,保研的日子过去已有半年之久也。这个总结也是拖到现在才打算有一个了结。还记得当时硝烟弥漫的场景,而对于我来说,倒还算平静。机会总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一直深信。 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我才开始真正确定我的目标是保研,这种需要运气的事情,往往都需要赌一赌的勇气,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所以每个人都要两手准备。我的内心是要读研的,如果要考研,那就考初心想要到达的地方,那就是川大,而人生重要的是想大一点,所以我更希望是华东师大。我真的很像去远方,去更广阔的世界看一看,虽然里面的压力会

有,你渺小得机会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但是我愿意。去经历最繁华后的恬淡的心境,这或许才叫成熟。 为了梦想,你要做的就是万无一失。只有自己达到最好,才不会挣扎往前。很多时候,机会只在一瞬间,抓住,就去迎接挑战吧。在大三下学期接近期末期间,一些学校会举办夏令营,在暑假的时候,有一些高校就会陆续发出预报名的通知,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广泛了解信息,以防错过时间。 我们属于非211非985,正因为一无所有才能无知无畏。不管通知上是否规定限制,如果他是你想要去的学校,就大胆的去尝试。当时我就是因为自卑,没有跨出川大夏令营的那一步,那是我深刻的教训。有些事情,你做了没成功和你没做是两种概念,起码你不会后悔。已经错过了,就把它当作"前车之鉴"。在预报名的时候,我认真填写了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信息,当然也填了华东师大。暨南大学最早面试,在正式面试之前。 最后的一学期,我真的是做到了每一科都要做到最好,想放弃的时候,都会在心底默默为自己加油打气,很感谢自己的正能量,一直奋斗前行,乐观积极的自己。 如果你想要做一件事,全世界都会来帮你。我以为自己是孤军奋战,没想到并不是我一个人。当你说出自己的梦想,就会吸引来很多小伙伴。其实我还是害怕一个人去的,没有熟人,没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