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

GF07.16-P-3006IB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10.9.99

发动机628.960, 在车型 220.028 /128 中

发动机628.963, 在车型 163.128 中

发动机628.961, 在车型 211.028 中

B4/6油轨压力传感器

B11/4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B17进气温度(IAT)传感器

B28压力传感器

B37加速踏板传感器

F1保险丝和继电器模块

(车型 163)

K40/7右前保险丝和继电器模块(车型

220)

L5曲轴位置传感器

N3/9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控制单

N10/1

带保险丝和继电器模块的驾驶员侧

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模组(SAM)

控制单元

(车型 211)

Y74调压阀

Y76喷油器

P07.16-2235-76

任务

在全负荷工作时将烟的形成最小化。在加速和恒速驾驶时, 这样可以将烟的形成最小化。

如果增压压力控制出现错误, 全负荷喷油量也会减少。

功能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控制单元(N3/9)通过压力传感器(B4/6),

调压阀(Y74)和喷油器(Y76)限制全负荷工作时的喷油量。

燃油供给功能GF07.16-P-2006IC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控制单元, 位置/任务GF07.16-P-3101IB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喷油量控制功能GF07.16-P-3004IB

油轨压力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4-P-5034I

调压阀,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5-P-2101I

喷油器, 位置/功能/设计/工作GF07.03-P-2100I

压力传感器, 位置/任务/功能GF07.04-P-5015IA

曲轴位置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4-P-4116IA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4-P-5026I

踏板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发动机 628GF30.20-P-4011L

车型 220, 211GF30.20-P-4011A 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数据总线, 功能车型系列 163GF54.00-P-0005IA

车型 220, 211GF54.00-P-0005IB

第1页,共1页? Daimler AG,12-2-22,G/01/11, gf07.16-p-3006ib,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

发动机 628.960, 在车型 220.028 /128 中发动机 628.963, 在车型 163.128 中发动机 628.961, 在车型 211.028 中'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介绍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介绍 摘要:传统机械发动机的喷油系统凭借其可靠性、易维护性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使用。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人们对能源、环保的意识和要求日益提高,传统发动机的脉动喷油系统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发动机的要求。因此,现代发动机的共轨燃油喷射技术在避免了传统发动机缺点的基础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已经成为燃油喷射的主要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对高压共轨电控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理解,现对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系统的介绍。 1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工程机械、运输车辆等数量增加,柴油机排放的尾气已经成为对地球环境的主要污染原因之一,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是当务之急。我国从八十年代起相应制订了有关的标准,将环境保护作为大事来抓。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已开始寻找和探究其他方法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动地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从众多方法和措施中脱颖而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控制柴油机污染排放的新技术。 2 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技术发展过程 20世纪40年代电控共轨燃油喷射技术首先在航空发动机上应用,20世纪50年代在赛车发动机上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柴油机的电控供油系统开始在实际应用中大量使用。主要有日本电装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ECD-U2系统、博世公司和D-C公司电控共轨式燃油喷射系统。 国外在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方面的研究开展得较早而且比较深入,有多种共轨系统已经投产,并与整车进行了匹配应用。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系统是电控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典型代表,该系统还能实现预喷射和靴型喷射。 共轨喷射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共轨喷射的最高喷射压力在不断提高,这样对于喷射品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压力越高,燃料雾化越好,颗粒越小越均匀,燃烧越充分,经济性、动力性和排放性均好,但这对喷射系统的要求也越高;喷射的次数不断增加,可以实现满足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多次喷射,可以控制燃烧的不同阶段喷油量和喷油速率,使燃烧更充分,热效率提高;在最小稳定喷射量上,3个阶段的每次的喷射量在下降,这说明每次喷射时候可以使喷射更均匀、更细密,喷油和断油更干脆,反应灵敏,响应特性好,这样有利于燃烧,减少积炭的产生。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

GF07.16-P-3006IB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10.9.99 发动机628.960, 在车型 220.028 /128 中 发动机628.963, 在车型 163.128 中 发动机628.961, 在车型 211.028 中 B4/6油轨压力传感器 B11/4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B17进气温度(IAT)传感器 B28压力传感器 B37加速踏板传感器 F1保险丝和继电器模块 (车型 163) K40/7右前保险丝和继电器模块(车型 220) L5曲轴位置传感器 N3/9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控制单 元 N10/1 带保险丝和继电器模块的驾驶员侧 信号采集及促动控制模组(SAM) 控制单元 (车型 211) Y74调压阀 Y76喷油器 P07.16-2235-76 任务 在全负荷工作时将烟的形成最小化。在加速和恒速驾驶时, 这样可以将烟的形成最小化。 如果增压压力控制出现错误, 全负荷喷油量也会减少。 功能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控制单元(N3/9)通过压力传感器(B4/6), 调压阀(Y74)和喷油器(Y76)限制全负荷工作时的喷油量。 燃油供给功能GF07.16-P-2006IC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控制单元, 位置/任务GF07.16-P-3101IB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喷油量控制功能GF07.16-P-3004IB 油轨压力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4-P-5034I 调压阀,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5-P-2101I 喷油器, 位置/功能/设计/工作GF07.03-P-2100I 压力传感器, 位置/任务/功能GF07.04-P-5015IA 曲轴位置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4-P-4116IA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GF07.04-P-5026I 踏板传感器, 位置/任务/设计/功能发动机 628GF30.20-P-4011L 车型 220, 211GF30.20-P-4011A 控制器区域网络 (CAN) 数据总线, 功能车型系列 163GF54.00-P-0005IA 车型 220, 211GF54.00-P-0005IB 第1页,共1页? Daimler AG,12-2-22,G/01/11, gf07.16-p-3006ib, 共轨喷注系统柴油机(CDI)限制全负荷喷油量, 功能 发动机 628.960, 在车型 220.028 /128 中发动机 628.963, 在车型 163.128 中发动机 628.961, 在车型 211.028 中'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 调整(新版)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为了检查调整供油提前角,厂家在制造柴油机时,一般将正时标记做在柴油机和喷油泵的相应位置上: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的标记,多指喷油泵联轴器(或自动提前器)上和喷油泵轴承盖上的定时刻线,只要两刻线对准,便可肯定是喷油泵向第I缸开始供油的时刻;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标记,多指飞轮壳(或其上的检视孔)上的指针和飞轮上该机型要求的供油提前角的角度,个别的是指曲轴前端胶带轮上的刻线和机体前盖上的指针;对于多缸柴油机,当指针对上相应角度或刻线,并保证I缸进、排气门都有间隙时,才可肯定该卸在供油提前角位置。喷油泵与相应传动齿轮的啮合记号在柴油机大修后将啮合齿轮上相应的正时标记对上即可。个别的机型在安装喷油泵时还注意连接标记。 1、就机检查供油正时 喷油泵固定在柴油机上,可能因为各种情况造成供油正时不准,这时就需要检查供油正时。

浅论柴油机共轨技术研究及发展前景-最新范文

浅论柴油机共轨技术研究及发展前景 摘要:目前,资源匮乏油价居高不下的严峻状况。本人以资源的稀缺性为依托,对柴油机的发展,结合柴油机的优良特性,通过阐述当前先进的电控柴油机共轨技术与之传统柴油机做了鲜明的描述.对比与结论,和对柴油机共轨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做了具体的浅析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柴油机、共轨技术、优点、生力军 一.问题背景 能源短缺尤其是石油短缺是全球性的问题,而作为经济增长的中国在能源方面保持着强劲的需求。当前,中国资源的”红灯”已经亮起,其中石油资源的短缺十分突出,据专家估计,中国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我23亿t,2004年中国累计进口原油1.2亿t,石油对我依存度已达到40%。目前我国汽车消耗燃油约占全国总石油消费的三分之一。预计2010年,汽车燃油需求我1.38亿t,占总消费43%;2020年燃油需求我2.56亿t,比例将达到75%;而到了2030年,这一比例将有可能达到77%。 笨重、噪声大、喷黑烟,令许多人对柴油机的直观印象不佳,加之柴油机的构造比较复杂,不少人对柴油机缺乏了解,尤其对现代先进的柴油机缺乏了解,因此柴油机汽车在一些城市成了”被限制的对象”、受到种种歧视。其实,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新技术应用,现代柴油机已与传统柴油机有了很大差别,在减少质量、噪声、废气烟度等方

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共轨技术就是现代柴油机采用的新技术之一。 二.柴油机的发展浅析 自1897年柴油机问世至今,在一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德国BOSCH公司我代表推出的机械式喷油系统取代蓄压式供油系统,是柴油机在汽车上的应用成为可能,从而在许多地方取代了汽油机,并发展壮大。 柴油机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 1.电控直列式喷右泵 电控直列式喷右泵在直列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他具有喷油量与喷油定时控制功能或只具备其中一种功能,有些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等控制功能。(如日本DKK公司的RED-型电子调速器。德国Heinzmann公司的E型电子调速器及美国BarberColmann 公司的电子调速器等) 2.电控单体泵系统 德国Bosch公司的电控单体泵(EUP)系统,采用较短的高压油管,可实现较高的喷油压力,最高喷油压力可达160MPa,该系统采用高速电磁阀控制喷油定时及喷油量。 3.电控分配泵 柴油机电控分配泵的喷油量及喷油定时的控制一般采用高速电磁阀,电磁阀的闭合时刻对应着喷油定时,电磁阀从闭合到开启的时间确定了喷油量,如日本丰田公司的ECD-2型电控VE泵。

柴油机喷油量的测量

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油量和喷油规律测量方法概述 张彬, 刘建新, 杜慧勇, 王站成 (河南科技大学车辆与动力工程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要:对目前几种常用的测量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喷油量和喷油规律的方法、原理和装置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柴油机; 高压共轨; 喷油规律; 喷油量 中图分类号: TK421+. 42;U464. 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 0006(2009)02- 0006- 02 Summarize ofMeasurement of Fuel InjectionQuantityand FuelDeliveryLawfor High2pressureCommonRail InjectionSystem ZHANGBin, LIUJian2xin, DUHui2yong, WANGZhan2cheng (Vehicle &Motive Power EngineeringCollege,HenanUniversityof Science &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 Abstract: Severalmethodsand theories andequipments formeasuringfuel injectionquantityand rules incommon use, are analysedandevaluatedinthispaper. Keywords: Diesel engine; High2pressure commonrail injectionsystem; Fuel deliverylaw; Fuel injectionquantity 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是当前提高柴油机性能、减少其有害排 放物最有效的技术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在现代高效、低排放的柴油 机上。随着全球范围内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和国内欧Ⅲ、欧Ⅳ排放 法规的逐步实施,柴油机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也将在我国得到越 来越广泛的应用。高压共轨喷油方式可以在高喷射压力下进行并形 成由预喷射、主喷射和后喷射等组成的多段喷射。预喷射可缩短主 喷射的着火延迟时间,能减少燃烧噪音和NO x的排放量。预喷射量 对柴油机NO x排放及燃油消耗有重要影响 [1] 。燃油消耗随预喷射 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但不存在线性关系。而对于NO x排放,当预 喷射量由少增多时, NO x的排放是先减少然后又升高,即对于发动机 的某个工况存在一个最佳预喷射量。柴油机燃烧过程的质量在很大 程度上取决于喷油规律 [2] ,根据柴油机不同工况选择不同形式的喷 油规律(先缓后急型和先急后缓型)曲线和喷射策略,可以在改善柴 油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同时,在降低排放、振动和噪声等之间获得最 佳折中。 为使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能提供发动机所需的喷油量和喷油 规律,就必须具备相应的测试手段以进行每循环预喷油量、主喷油量 和喷油规律等参数的精确测量,本文就相关测量方法与测试装置介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现状及发展 陈然 摘要: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和柴油机电控技术的不断进步,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作为一种高度柔性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以其显著的优越性,已经成为现代柴油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特点,概括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最后提出了未来的研究目标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柴油机;喷射系统;高压共轨;发展趋势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以及世界各国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促使人们进一步改善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而影响燃烧过程的关键是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电控高压共轨喷油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检测出发动机的实际运行状况,由计算机计算和处理,可以精确、柔性地控制柴油机喷油量、喷油定时和喷射压力,与传统的喷射技术相比,进一步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排放,增强了动力性能,实现了柴油机综合性能的又一次飞跃。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在整个内燃机行业被公认为20世纪三大突破之一[1],是21世纪柴油喷射系统的主流。 1电控高压喷油系统的原理和结构 与前两代喷油系统相比,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克服了燃油压力受柴油机转速的影响,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原理,而采用了公共控制油道——共轨管,高压油泵只是向公共油道供油以保持所需的共轨压力,通过连续调节共轨压力来控制喷射压力,使其达到与工况相适应的最优数值,而且还使得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的控制成为

可能,且系统的控制自由度及精度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高压共轨喷油系统的结构见图1,为典型的电控高压共轨喷射系统,主要由高压泵、带调压阀的共轨管、带电磁阀的喷油器、各种传感器和电控单元(ECU)组成。 图1 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结构 2 国外主要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 目前,国外在柴油机电控共轨喷射系统方面的研究进展很快,并有多种共轨喷射系统设计并投产。德国Bosch公司、意大利菲亚特集团、英国LUCAS、日本电装公司、美国德尔福公司等世界著名油泵油嘴制造商相继开发了高压共轨系统。 2.1 德国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系统 目前为止,Bosch公司总共规划和设计了3代高压共轨系统。如图2所示为Bosch公司的高压共轨喷射系统。第一代已经上世纪批量投放市场,主要应用于轿车,喷射压力达135MPa。第二代于2000年开始批量生产,开始使用具有油量调节功能的高压泵和经改进的电磁阀喷油器,喷射循环由预喷射、主喷射和多级喷射等多次喷射组成,最大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实用版

YF-ED-J3031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 调整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为了检查调整供油提前角,厂家在制造柴 油机时,一般将正时标记做在柴油机和喷油泵 的相应位置上: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 的标记,多指喷油泵联轴器(或自动提前器) 上和喷油泵轴承盖上的定时刻线,只要两刻线 对准,便可肯定是喷油泵向第I缸开始供油的 时刻;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标记,多指飞轮壳 (或其上的检视孔)上的指针和飞轮上该机型 要求的供油提前角的角度,个别的是指曲轴前 端胶带轮上的刻线和机体前盖上的指针;对于

多缸柴油机,当指针对上相应角度或刻线,并保证I缸进、排气门都有间隙时,才可肯定该卸在供油提前角位置。喷油泵与相应传动齿轮的啮合记号在柴油机大修后将啮合齿轮上相应的正时标记对上即可。个别的机型在安装喷油泵时还注意连接标记。 1、就机检查供油正时 喷油泵固定在柴油机上,可能因为各种情况造成供油正时不准,这时就需要检查供油正时。 (a)一人摇转曲轴使I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即I缸进、排气门都出现间隙)时,当固定标记正好对准飞轮或曲轴胶带轮上的供油提前角记号时,停止摇转曲轴。 (b)对于有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作者:佚名文献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10-04 2000-7(145)61,资源环境资源环境 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新技术与环境保护 NewElectronicallyControlledCommonRailFuelI njectionTechnologyforDieselEnginesandEnvir onmentalProtection 施光林1钟廷修2 (上海交通大学机电控制研究所,博士后1;教授2上海200030) 人类虽已跨入了21世纪,但环境问题始终是人们最为忧虑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的发展,人们一方面在生产对自身生存与发展有用的东西,而另一方面也在大量排放破坏人类居住环境的有害物质,如有毒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等。尤其是随着世界各国城市交通运输车辆、船舶的急剧增加,柴油机排放的尾气已经成为对地球环境的主要污染源。 据美国的一份资料报道,现在地球大气中77.3%的一氧化碳(CO)、55.3%的碳氢化物(HC)、50.9%的氮氧化物(NOX)均来自以柴油机为动力的汽车排放。特别是在城市,由于人口密集、缺少绿地,而汽车排气口一般都离地面60~70厘米,低空排放恰好易于各种有害物质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在我国,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目前在我国许多城市,大气污染已从煤烟型向煤烟—石油混合型或机动车污染型转变,甚至在有些大城市已出现了光化学烟雾。仅以上海为例,据环保部门的监测,现在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上海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尾气中的CO、HC、NOX等分别占中心城区污染量的90%、92%和23%。在交通干线附近,行人呼吸到的CO、HC和NOX浓度均超过国家二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上述事实充分说明,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已经开始遭到严重破坏,如何采取措施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已是当务之急。为此,世界各国,如美国、日本和欧共体等国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相继制订出有关尾气排放法规,对在各种场合使用的柴油机、汽油机的尾气排放加以限制,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这几年又先后有欧洲Ⅱ、欧洲Ⅲ等更加严厉的尾气排放限制法规出台。我国从80年代起也相应制订了有关的标准,将环境保护作为大事来抓。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业已开始寻找和探究其他方法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技术措施主动地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从众多方法和措施中脱颖而出的一项较为成功的控制污染排放的新技术。 一、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的原理 熟知柴油机的人都知道,燃烧过程是其工作的“核心”,而喷油系统对燃烧过程及其工作品质,特别是对排放的污染物种类及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柴油机喷油系统的研究一直成为研究者们的关注热点。一般认为,柴油机喷油技术经历了传统的纯机械操纵式喷油和现代的电控操纵式喷油这两个发展阶段。而现代电控喷油技术的崛起,则应归功于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检测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电控喷油技术已从初期的位置控制型发展到时间控制型。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技术正是属于后者。该技术不再采用传统的柱塞泵脉动供油的原理,而是通过共轨直接或间接地形成恒定的高压燃油,分送到每个喷油器,并借助于集成在每个喷油器上的高速电磁开关阀的开启与闭合,定时、定量地控制喷油器喷射至柴油机燃烧室的油量,从而保证柴油机达到最佳的燃烧比和良好的雾化,以及最佳的点火时间、足够的点火能量和最少的污染排放。图1是柴油机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原理框图。 这一系统主要由电控输油泵、共轨(恒压蓄油箱)、高速电磁开关阀、喷油器、电子控制装置(ECU)及各类传感器等组成。按照喷油高压形成的不同,目前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两种基本形式,即高压

柴油机的供油量如何调节

柴油机的供油量如何调 节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柴油机的供油量如何调节 喷油泵供油量的调整 ,、调整额定供油量喷油泵经长期工作后,随着偶件的磨损,供油量会逐渐下降。由于各柱塞的磨损也不会一致,各缸供油不均匀度也将会超差。为恢复其性能,可做如下调整。(1)调整试验台输油泵压力至156kPa;(2)把负荷控制杆推到靠住全负荷限位螺钉上,使 ,、调整额定供油量 喷油泵经长期工作后,随着偶件的磨损,供油量会逐渐下降。由于各柱塞的磨损也不会一致,各缸供油不均匀度也将会超差。为恢复其性能,可做如下调整。 (1)调整试验台输油泵压力至156kPa; (2)把负荷控制杆推到靠住全负荷限位螺钉上,使试验台拖动喷油泵凸轮轴的转速为规定转速(见表5-3和表5-4中的A点对应转速); (3)读齿条行程量具示数,与参数表给定值对照; (4)测量各柱塞供油量; (5)调整各柱塞供油量:若有测值不符合规定时,应松开扇齿夹紧螺钉,用适当大小的螺丝刀和小锤转动油量控制套筒,向左转会使供油量增加,向右转会使供油量减少。 ,、调整预行程和供油正时 用柱塞行程测定仪调整柱塞的预行程和各个柱塞的供油正时,柱塞行程测定仪如同齿条行程量具一样是一个改装后的百分表,能够较准确地测出柱塞的行程。 (1)把负荷控制杆推到靠住全负荷限位螺钉的位置上; (2)拆掉1缸高压油管、出油阀紧座、弹簧和出油阀;

(3)装上柱塞行程测定仪; (4)转动凸轮轴使1缸凸轮处于下止点,这时柱塞行程测定仪上的百分表指针 向小行程方向已走到极点,无论凸轮轴向哪个方向转动,指针都会向回摆动,转动百分表盘,使指针在极点时指"0"行程; (5)调整试验台输油泵压力为156kPa,这时1缸出油阀处的溢油管会向外流柴油,按工作方向缓慢转动凸轮轴,直到溢油管停止流油,立即停止转动。此时,行程测定仪上指示的数字就是预行程,应为3.3mm;( (6)调整预行程:如果柱塞行程测定仪指数不是规定值,应松开挺往上的正时螺 钉的锁紧螺母,用拧动正时螺钉的方法调整预行程。若指数大于3.3mm,应将螺钉 向左拧;反之,向右 (6)调整预行程:如果柱塞行程测定仪指数不是规定值,应松开挺往上的正时螺 钉的锁紧螺母,用拧动正时螺钉的方法调整预行程。若指数大于3.3mm,应将螺钉 向左拧;反之,向右拧。调好后,背紧锁紧螺母,再重测确认一次。 (7)调整供油正时:当1缸出油阀处的溢油管停止溢油时,凸轮轴的相位正是1 缸供油正时位置,此时提前器壳上的刻线应与泵体前端面上的正时指示片上刻线对准。如果不对,应松开提前器后面的驱动接头紧固螺栓,转动提前器壳,使之对准; (8)拆掉柱塞行程测定仪,装复出油阀组件,按规定力矩拧紧出油阀紧座。接 好该缸高压油管,打开试验台喷油器的溢流阀,提高试验台的输油泵压力,略反转凸轮轴,直到看见溢流阀流出油为止; (9)按喷油顺序,把柱塞行程测定仪接在下一柱塞副上,按工作时凸轮轴的转 动方向转动约60,调整下一缸柱塞的预行程和供油正时,直至调完六个柱塞副为止; CA6110系列柴油机的各缸工作顺序及喷油泵的喷油顺序为1-5-3-6-2-4,各缸 之间的供油正时夹角为60,允许偏差为30"。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介绍

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喷射系统介绍 一、共轨技术 在汽车柴油机中,高速运转使柴油喷射过程的时间只有千分之几秒,实验证明,在喷射过程中高压油管各处的压力是随时间和位置的不同而变化的。由于柴油的可压缩性和高压油管中柴油的压力波动,使实际的喷油状态与喷油泵所规定的柱塞供油规律有较大的差异。油管内的压力波动有时还会在主喷射之后,使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再次上升,达到令喷油器的针阀开启的压力,将已经关闭的针阀又重新打开产生二次喷油现象,由于二次喷油不可能完全燃烧,于是增加了烟度和碳氢化合物(HC)的排放量,油耗增加。此外,每次喷射循环后高压油管内的残压都会发生变化,随之引起不稳定的喷射,尤其在低转速区域容易产生上述现象,严重时不仅喷油不均匀,而且会发生间歇性不喷射现象。为了解决柴油机这个燃油压力变化的缺陷,现代柴油机采用了一种称"共轨"的技术。 共轨技术是指高压油泵、压力传感器和ECU组成的闭环系统中,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的一种供油方式,由高压油泵把高压燃油输送到公共供油管,通过对公共供油管内的油压实现精确控制,使高压油管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以大幅度减小柴油机供油压力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因此也就减少了传统柴油机的缺陷。ECU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喷油量大小取决于燃油轨(公共供油管)压力和电磁阀开启时间的长短。共轨式喷油系统于二十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才正式进入实用化阶段。高压共轨系统可实现在传统喷油系统中无法实现的功能,其优点有: a、共轨系统中的喷油压力柔性可调,对不同工况可确定所需的最佳喷射压力,从而优化柴油机综合性能。 b、可独立地柔性控制喷油正时,配合高的喷射压力(120Mpa~200MPa),可同时控制NOx和微粒(PM)在较小的数值内,以满足排放要求。 c、柔性控制喷油速率变化,实现理想喷油规律,容易实现预喷射和多次喷射,既可降低柴油机NO x,又能保证优良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d、由电磁阀控制喷油,其控制精度较高,高压油路中不会出现气泡和残压为零的现象,因此在柴油机运转范围内,循环喷油量变动小,各缸供油不均匀可得到改善,从而减轻柴油机的振动和降低排放。 由于高压共轨系统具有以上的优点,现在国内外柴油机的研究机构均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对其进行研究。比较成熟的系统有:德国BOSCH公司的CR系统、日本电装公司的ECD-U2系统、意大利的FIAT集团的unijet系统、英国的DELPHI DIESEL SYSTEMS公司的LDCR 系统等。 二、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及基本单元 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主要由电控单元、高压油泵、蓄压器(共轨管)、电控喷油器以及各种传感器等组成。低压燃油泵将燃油输入高压油泵,高压油泵将燃油加压送入高压油轨(蓄压器),高压油轨中的压力由电控单元根据油轨压力传感器测量的油轨压力以及需要进行调节,高压油轨内的燃油经过高压油管,根据机器的运行状态,由电控单元从预设的map图中确定合适的喷油定时、喷油持续期由电液控制的电子喷油器将燃油喷入气缸。 1、高压油泵 高压油泵的供油量的设计准则是必须保证在任何情况下的柴油机的喷油量与控制油量之和的需求以及起动和加速时的油量变化的需求。由于共轨系统中喷油压力的产生于燃油喷射过程无关,且喷油正时也不由高压油泵的凸轮来保证,因此高压油泵的压油凸轮可以按照峰值扭矩最低、接触应力最小和最耐磨的设计原则来设计凸轮。

柴油机喷油提前角的调整

柴油机喷油提前角的调整 为了检查调整供油提前角,厂家在制造柴油机时,一般将正时标记做在柴油机和喷油泵的相应位置上: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的标记,多指喷油泵联轴器(或自动提前器)上和喷油泵轴承盖上的定时刻线,只要两刻线对准,便可肯定是喷油泵向第I缸开始供油的时刻;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标记,多指飞轮壳(或其上的检视孔)上的指针和飞轮上该机型要求的供油提前角的角度,个别的是指曲轴前端胶带轮上的刻线和机体前盖上的指针;对于多缸柴油机,当指针对上相应角度或刻线,并保证I缸进、排气门都有间隙时,才可肯定该卸在供油提前角位置。喷油泵与相应传动齿轮的啮合记号在柴油机大修后将啮合齿轮上相应的正时标记对上即可。个别的机型在安装喷油泵时还注意连接标记。 1、就机检查供油正时喷油泵固定在柴油机上,可能因为各种情况造成供油正时不准,这时就需要检查供油正时。进口计量泵(a)一人摇转曲轴使I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即I缸进、排气门都出现间隙)时,当固定标记正好对准飞轮或曲轴胶带轮上的供油提前角记号时,停止摇转曲轴。(b)对于有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标记的,检查联轴器(或自动提前器)上的定时刻线标记是否与泵壳前端上的刻线记号对上。若两记号正好对上,则说明供油正时正确;若联轴器上的标决还未到泵壳刻线记号,则说明供油时间过晚;反之若联轴器上的标记已超过泵壳刻线记号,则说明供油时间过早。而对于联轴器和泵壳前端无刻线记号的,此时就应该拆下喷油泵I缸高压油管,一人摇转曲轴,当快要到达I缸供油提前角位置时,要缓慢摇转曲轴,一人凝视I缸出油阀的出油口油面,当油面刚刚向上一动时,停止摇转曲轴,检查飞轮或曲轴胶带轮上的供油提前角刻线是否与其对应的指针对

实验三 柴油机喷油速率测量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验证□综合□设计□创新实验日期:实验成绩:实验三柴油机喷油速率测量 一、实验内容 1.根据Bosch长管法测量柴油机喷油系统的喷油速率 2.计算机高速数据采集 二、实验目的 1.掌握柴油机喷油速率的测量方法 2.掌握压电传感器的测量电路连接方法 3.了解计算机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仪器设备 1. 喷油泵试验台DB2000-IIA 泰安泰山金石机械公司 2.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QSY8122 绵阳奇石缘科技有限公司 3. 电荷放大器QSY7706 绵阳奇石缘科技有限公司 4. 高速数据采集卡QSY8504 绵阳奇石缘科技有限公司 5. 2I332-85喷油泵、ZCK155S529喷油器 四、实验原理 1. 测量喷油速率的Bosch长管法 图3 博世长管法测试系统

Bosch 长管法测试系统组成如图3所示,它是基于非稳定流中的一元压力波的理论,通过测量喷油器出口不远处的细长管内压力波动,来确定喷油规律的,仪器简便实用。其原理可简述为: 喷油器喷油进入细长管内,其体积流量的表达式为: b dV q Au dt == (3.1) 式中:A 为细长管的横截面积;U 为燃油在管中的流速。 由非稳定流中的一元压力波理论,细长管内压力波)(t p 的表达式为, u a t p ρ=)( (3.2) 式中:a 为音速;ρ为燃油密度;)(t p 为波动压力。 由式(3.1)、(3.2)可得喷油率表达式为, )(1t p a A dt dV b ρ = (3.3) 或ρ ?a n t Ap d dV p b 6)(= (3.4) 式中,A 、a 、ρ、p n (凸轮轴转速)是已知道的,通过测试系统测出长管内的压力变化,就可以得到喷油规律。累积喷油量为, 2 22111()()()t t t t t t Ap t A Q dt p t dt K p t dt a a ρρ ===??? (3.5) 在油泵试验台上测出喷油器的单次累积喷油量Q ,可标定式(3.5)中的K 值。 2. 长管内油压的测量 在喷油器出口附近安装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电荷信号经电荷放大器放大后,高速数据采集卡将输出的电压值显示并存储于计算机内。在知道压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电荷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后,即可知道输出电压与压力的对应关系。 图3.11 数据采集软件界面

12、柴油机喷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实训工作单 一、实训目的 二、实训注意事项 三、工具准备 四、实训操作 (一)供油正时的检查 1.用快速扳手摇转曲轴使I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即I缸进、排气门都出现间隙)时,当固定标记正好对准飞轮或曲轴胶带轮上的供油提前角记号时,停止摇转曲轴。 2.对于有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标记的,检查联轴器(或自动提前器)上的定时刻线标记是否与泵壳前端上的刻线记号对上。若两记号正好对上,则说明供油正时正确; 若联轴器上的标决还未到泵壳刻线记号,则说明供油时间过晚;反之若联轴器上的标记已超过泵壳刻线记号,则说明供油时间过早。 对于联轴器和泵壳前端无刻线记号的,此时就应该拆下喷油泵I缸高压油管,一人摇转曲轴,当快要到达I缸供油提前角位置时,要缓慢摇转曲轴,一人凝视I缸出油阀的出油口油面,当油面刚刚向上一动时,停止摇转曲轴,检查飞轮或曲轴胶带轮上的供油提前角刻线是否与其对应的指针对上。 (二)调整供油正时的方法 在检查供油正时时,如果发现供油提前角过小或过大,就要进行调整。 1.转动泵体调整 用正时齿轮和花键轴头直接插入驱动喷油泵,用快速扳手将三角固定板与机体紧固使它们相连。如果检查的供油正时不准,只需松开相应的固定螺栓,通过弧形长孔,适当转动泵体来调整供油提前角即可。 调整时,将泵体逆着驱动轮的旋向转动一个角度,就可使供油提前角增大;如将泵体顺着驱动轮旋向转动则可使供油提前角减小。 2.转动泵轴调整 用联轴器驱动的喷油泵,在连接盘上的有2个弧形长孔。调整供油提前角时,可松开连接盘上的2个固定螺栓,将喷油泵凸轮轴顺旋向转动一个角度,便可增大供油提前角;逆旋向转动一个角度,则可减小供油提前角。调整完后,拧紧连接盘上的2个固定螺栓即可。(三)5S工作 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和素养 (Shitsuke)。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

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技术发展 摘要利用先进的电子技术、高频高速电磁阀技术,能够自由控制喷油量、喷油压力、喷油正时和喷油(速)率的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目前正迅速推广和普及。我国威孚公司和德国Bosch公司的技术合作,将使我国柴油机设计、制造和技术使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本文利用简短的文字和资料描述了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其技术内涵。关键词电子技术自由控制柴油机燃油发射 20世纪,柴油机技术发展史上经历了三次重大的飞跃:机械式燃油系统、中冷增压和电控喷射。 20世纪60年代后期,瑞士的Hiber教授研制了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的“原型”,其后以瑞士工业大学的Ganser教授为中心对电控共轨系统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鉴于柴油机有害气体排放严重污染自然环境、石油资源的有限开采和利用,人们主动而有效地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和控制理论推动柴油机燃油喷射技术的发展。1995年末,日本电装公司将ECD- U2型电控共轨系统成功的应用于载重汽车用柴油机上并批量生产,“从此开始了柴油机电控共轨燃油系统的新时代”,随后,德国的Bosch公司、美国的Cummiese公司、瑞典的Volvo公司、意大利的 Fiat 公司和日本五十铃公司等相继将自行开发的分别用于轿车、载重汽车和工程机械的电控共轨系统柴油机投放市场。目前,柴油机电控喷射技术正迅速推广和普及,其技术水平也日趋成熟,总的发展趋势是由位置控制向时间控制过渡、由模拟控制向数字控制过渡。 1 问题的由来 1.1 柴油机的负面效应众所周知,柴油机因其压缩比大,故动力性和燃料使用经济好、且故障少、功率范围宽。但同时带来振动噪声大和氮氧化物(Nox)、颗粒排放(主要成分是碳烟)污染环境的缺点。 1.2 能源危机 1973年和1979年两次波及全世界的石油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和可利用的时间短的问题。另据资料表明(见图1), 图1 全世界石油生产量预测 2013年世界石油最高产量为320亿桶/年,2050年将急剧衰减到60亿桶/年,与快速增加的柴油机年保有量形成明显的巨大的反差。 1.3 城市空气质量下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希望人居城市的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但与此相反,城市空气质量普遍下降并有恶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发动机废气有害成分的大量排放(约占50%)。由上述可见,当今柴油机技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其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减少柴油消耗。

柴油机的四种供油系统说课讲解

柴油机的四种供油系 统

精品文档 柴油机的四种供油系统 1.直列泵系统 体积较大,每个气缸对应一个分泵,分泵与对应缸之间通过高压油管连接,喷油器利用柴油自身的压力被动喷油。该系统多采用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可靠性较好,但精度较差。驾驶员通过油门控制调速器弹簧的预紧力,飞锤离心块产生的离心力与弹簧力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弹簧力将油量控制机构向供油量增加的方向移动,供油量增加使柴油机加速,同时调速器飞锤离心块的离心力也增加,离心力使油量控制机构向减油的方向移动,制约转速的增加,油门位置与调速弹簧预紧力对应,弹簧预紧力与转速相对应,从而达到控制转速的目的。一旦调速器失灵或油量控制机构卡住、断开,极易造成柴油机“飞车”。加速时烟色较深,燃油利用率和尾气排放标准较低。喷油压力为17~19MPa,不利于柴油充分地雾化燃烧。 2.分配泵系统 与直列式相同之处是,采用柱塞式喷油泵和机械离心式调速器,喷油器与喷油泵用油管连接,喷油器为被动式喷油;不同之处是分配泵减少了柱塞泵的数量(只有1个柱塞偶件),通过分配转子按各缸工作顺序将高压柴油送至各缸的喷油器,高压油管在安装时必须按照分配转子的旋转方向和各缸的工作顺序连接。分配泵数量的减少使喷油泵本身体积减小,结构更紧凑,降低了成本。驱动转速的增加使喷油压力更高。分配泵驱动转速可以达到曲轴转速的3倍。在柱塞偶件密封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喷油泵驱动转速越高喷油压力越高,分配泵喷油压力可达60~80MPa。高压喷射有利于柴油更充分地雾化燃烧,降低烟度。3.PT供油系统 这是康明斯公司的专利。喷油器为主动式喷油,低压柴油在喷油器中通过摇臂压动喷油器的柱塞产生高压,喷油器也是一种柱塞泵,P和T分别指作用于喷油器油杯计量孔的压力和计量孔的开启时间。当加油门时,油路中的柴油流量增加,油路中的油压也随之增加。在计量孔开启时间不变的前提下,进入油杯中的柴油增多,使柴油机加速,同时喷油器喷油的频率增加,计量孔开启的时间缩短,限制了单次喷油量过多,其控制精度要高于直列泵系统。PT泵的调速器也是机械离心式的,其结构是柱塞在柱塞套内滑动,控制油路的宽窄,离心力推动柱塞向油路变窄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力和喷油量,限制转速的增加。弹簧推动柱塞向油路变宽的一侧移动,弹簧力与离心力相互制约,保持动态平衡。该系统的油门和停机电磁阀在油路中串联在调速器之前,所以不会出现“飞车”。其喷射压力可达70~100MPa。PT供油系统在动力性、经济性以及环保方面都优于直列泵系统和分配泵系统。 4.电控系统 有电控调速器系统和电控喷油器系统两大类。电控调速器系统就是将直列泵、分配泵的机械离心式调速器改为电控调速器。这一类柴油机利用各种传感器 将柴油机运转时的转速、气压、油压等工况参数转化成电信号送给处理器,经程序处理后处理器将指令传送到执行机构进行控制,通过不断的反馈修正使柴油机的工况接近于理想状况。控制单元将转速传感器的反馈信号经程序处理后,将控制信号作用于电磁执行机构,利用电磁力控制加油或减油,泵体部分和机械离心式的完全一样。电控系统可以实现喷油率的智能控制。电控直列泵系统同时也加装了“飞车”保护装置。 电控喷油器系统又可分为电控泵喷嘴系统和电控共轨系统。 电控泵喷嘴系统是以PT供油系统为基础的一种改进型,利用喷油器上的电磁阀的开闭控制进入油杯的油量,去掉了调速器。泵油方式仍然是摇臂压动柱塞,与PT供油系统相同。电控共轨系统是在缸盖上安装了一个燃油轨,燃油轨是一个长管状密闭容器,各缸喷油器都安装在容器上,共同使用这一燃油轨,即所谓共轨。燃油泵通过单向阀向共轨内部不断泵入柴油产生高压,类似于制动系统的储气罐。压力传感器将共轨内压力值反馈给控制单元,并通过控制电磁阀的适当开启泄油以调节共轨内的压力。共轨内的压力就是喷油器的喷油压力,可达100~120MPa。油压的产生方式与柱塞泵的完全不同。供油正时由喷油器电磁阀的开启时刻控制,喷油量由电磁阀的持续开启时间控制,所以该系统既不需要提前器也不需要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各种柴油机高压油泵油量调整数据

各种柴油机高压油泵油量调整数据 调整供油正时的方法如下: 打开喷油泵侧面的检查窗口,找准要调的柱塞所对应的挺柱; 拧松该挺柱上的正时螺钉锁紧螺母; 若正时迟后,应旋出正时螺钉少许,用锁紧螺母锁紧再试;若正时超前,应旋入正时螺钉少许,用锁紧螺母锁紧再试(这种情况很少); 每次调后,都要小心地慢转凸轮,使柱塞升到最高点。然后,用螺丝刀撬起柱塞尾部,用厚薄规(塞尺)测量柱塞尾部与正时螺钉头之间的间隙。此间隙不得小于0.4mm,以防柱塞顶到出油阀座,损坏两组偶件。如果只有间隙小于0.4mm才能满足正时要求,则必须换用新柱塞偶件。 供油提前器的维修 正像汽油机的点火提前一样,柴油机也要在活塞运行到压缩行程的上止点之前就开始喷油,称为喷油提前角,有了喷油提前才能保证燃油雾化和燃烧后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动力。而喷油泵从喷油开始到压缩上止点前的曲轴转角称为供油提 前角,在喷油泵的前端的提前器外壳上有一条刻线和指示片表示供油提前角。

提前器的常见故障是油封漏油和从动盘磨损。提前器里的零件是在油中工作的,油对飞铁的振动起阻尼作用,缺油会影响提前器的工作性能;从动盘的曲线形状磨损,也会改变提前器的工作性能。因此,当柴油机高速动力不足、烟色变浓、过热时,应想到检查提前器的特性。 提前器的工作特性,需在喷油泵试验台上检查。对于非增压的CA6110型发动机用提前器,在转速低于500r·min-1时,提前角为0°;在1500r·min-1时,提前角为6.5°。对于增压型发动机用提前器,在转速低于500r·min-1时,提前角为0°;在1300r·min-1时,提前角为5°。提前角随转速的变化为线性,即随转速的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如果试验所测得的特性曲线偏离了上述要求,应予以检修。 提前器的工作特性发生了变化,说明从动盘与飞铁滚轮接触的表面出现了磨损,可将其拆出,用油石修磨其曲面形状,使其恢复原有形状。再在从动盘弹簧座下垫上相当于磨损和修磨总量厚度的垫片,使曲面的位置不变。修好的提前器,应装好重试,直到工作特性符合要求为止。对于漏油的提前器,通常只要更换油封即可排除故障。 单体泵喷油正时的调整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493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整正式样本

柴油机喷油泵供油正时的检查与调 整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为了检查调整供油提前角,厂家在制造柴油机 时,一般将正时标记做在柴油机和喷油泵的相应位置 上: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的标记,多指喷油 泵联轴器(或自动提前器)上和喷油泵轴承盖上的定 时刻线,只要两刻线对准,便可肯定是喷油泵向第I 缸开始供油的时刻;柴油机供油提前角的标记,多指 飞轮壳(或其上的检视孔)上的指针和飞轮上该机型 要求的供油提前角的角度,个别的是指曲轴前端胶带 轮上的刻线和机体前盖上的指针;对于多缸柴油机, 当指针对上相应角度或刻线,并保证I缸进、排气门

都有间隙时,才可肯定该卸在供油提前角位置。喷油泵与相应传动齿轮的啮合记号在柴油机大修后将啮合齿轮上相应的正时标记对上即可。个别的机型在安装喷油泵时还注意连接标记。 1、就机检查供油正时 喷油泵固定在柴油机上,可能因为各种情况造成供油正时不准,这时就需要检查供油正时。 (a)一人摇转曲轴使I缸活塞处于压缩行程(即I缸进、排气门都出现间隙)时,当固定标记正好对准飞轮或曲轴胶带轮上的供油提前角记号时,停止摇转曲轴。 (b)对于有喷油泵第一分泵开始供油正时标记的,检查联轴器(或自动提前器)上的定时刻线标记是否与泵壳前端上的刻线记号对上。若两记号正好对上,则说明供油正时正确;若联轴器上的标决还未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