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95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基本主张1.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2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利用科学的实验与测量手段得出的结论,挖掘并开发人性中乐观积极的一面,从而帮助人们预防和对抗消极情绪甚至心理疾病。它认为心理学应该主张这3个基本方面: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其中,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B. L. Fredrick (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 and 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 ,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 ,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

2.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情绪方面的意义首先,让我们回到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关注中心:利用科学手段研究人类心智积极的一面;它的一个重要中心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个体的人格发展以及情绪体验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来自Living in the shadow of occupati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 as protective factors in a group of Palestinian school children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4(2012) 225-233)的研究报告。研究以政治冲突尖锐,战火纷飞的巴基斯坦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报告中最重要的3个统计量分别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其实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正面影响,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负面影响。报告显示:(1)个体积极情绪的认知和整体的积极影响有很强的正相关。(2)愉快的情绪与积极(active)态度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3)总体生活满意度与消极的情绪(anger,anxiety,fear)存在很强的负相关。(4)负面影响表现出和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愉快存在负相关。(5)悲伤(sadness)与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总体积极影响呈负相关。(6)幸福与恐惧,焦虑呈负相关(此研究中,幸福这一概念用多个因素来定义:家庭,朋友,自我生活满意度,愉快,整体积极影响。)笔者整理了如下示意图总结:从这一个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儿童在整体生活满意度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activation),能够带给儿童更多生活的正面影响和整体积极感知。同时,这种体验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比如:悲伤,恐惧,焦虑等等。也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此外,一些以幼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表明消极情绪所造成的狭窄的思维活动序列,积极情绪也能够予以撤退、修复,进而消除其造成的心理紧张,保持机体健康与活力。

3.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智力方面的意义在处于积极情绪下,我们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涉及到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的某些心理特征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面对变化的环境时,处于积极心理状态下的人更能够表现出对变化的不抗拒。3.1 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的影响情绪对于日常认知任务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影响工作记忆这一基本认知实现的。而工作记忆至少存在两个互相分离的系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和空间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但积极情绪对于这两个系统的影响具有选择性。(《积极情绪对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影响》2(201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75-179)积极情绪条件下,高、低负荷的言语记忆都得到了促进,而负性情绪损害了言语记忆。但是对于低负荷的空间记忆,工作记忆反应时变慢,且这种分离不是由于不同唤醒程度的积极情绪造成的差异。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如果明白此机制,将对记忆的改善有重大的意义。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工作记忆对于认知,程序性记忆

以及其他智力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3.2 积极情绪对于创造思维的影响

根据一项国外的研究报告Positive Emotions’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 Change, Creative Thinking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Irrational Thinking in Romanian Adolescents(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30(2011) 1935-1941):研究根据观察对象的情绪状况,将他们对象分为三组:积极组、中性组、消极组。相对于中性组而言,积极组在进行

创造性思维时其中三个重要的维度表现得更出色: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但是,在总体的创造性测试(creative thinking test)中,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有一个较明显的现象:比起消极组与中性组,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在抵抗变化时的阻力显得更弱。笔者思考,这是否暗示着积极情绪的人更加能够适应变化呢?4.积极心理学在儿童精神疾病方面的临床意义在对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1.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

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

疗者。而在儿童心理临床方面中,积极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应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这个时期的个体充满矛盾,容易产生焦虑与依赖,渴望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一定的焦虑与抑郁。例如,对于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普遍人格特征为缺乏自信,焦虑,抑郁,

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我评价偏低,成就动机缺失等。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通过自我调适和外部教育,激发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积极心理,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改善自我评价偏低的状况,可以做到对学业不良的儿童在学习方面的一定的改善,同时帮助建立健康的人格。

5.结语Kennon?M?Sheldon 和Laura King 曾经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

荣与发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

解人性。

”消极心理学在过去时间里甚至以后,对人类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心理疾病的人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黄 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13级心理学系

师范班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对于对抗消极情绪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帮助人们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和开放。积极心理学对于有心理创伤或认知障碍的儿童在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儿童的智力与人格发展也存在重要意义。【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儿童发展;情绪;智力;临床治疗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大学生孤独感及影响因素调查文献综述 【摘要】 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媒体屡屡曝光的大学生伤害自己或他人、报复社会等事件,追根溯源发现大多是由于个体不良的人际关系造成的。在人群拥挤的大学校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许并没有想象地那般亲密无间,由于自身的性格,家庭的关系,学习压力,新的生活方式等等因素,孤独感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在心理资本日益发展为第四资本的时代,对大学生的情绪状况的了解则显得更为迫切。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 【引言】 孤独感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种通病,几乎蔓延至所有的群体,大学生群体当然也不例外,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大学生处于埃里克森发展阶段论的发展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的阶段。大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期待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迷人的爱情关系,但是有时候他们不得不接受被人拒绝的事实,也不得不继续体验一个人孤独的旅程。 国内近年来对于孤独感的研究逐渐发展深入,因为孤独感与许多社会问题相连,而孤独的体验会使大学生内心十分痛苦,如果不能有效的应对的话会造成一些心理问题或者行为问题,因此孤独感做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日益不可忽视。 21 世纪初Luthans 等人将积极心理学从心理学领域引入到积极组织行为学中,提出了即人们所熟知的传统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后的第四大资本——“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capital)”这一概念。在当今经济迅猛发展的现状下,人成为了企业竞争的核心,而人的心理状态也成为核心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人才,自然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主力军,而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积极性的核心心理要素,关注的是个体的心理的积极方面,并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相结合,更加注重大学生引言心理资本的培养,不仅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也同时体现了大学生自身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 本次研究的意义在于初步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状况,具体表现为本次调查所使用的ucla 孤独感量表所测得的结果,通过分析得分初步了解大学生的孤独感现状,然后再通过本次调查所使用的问卷,分析相关关系,对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做一个探索性的分析。 大学对多数学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心理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大学生要学会如何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如何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困难,如何在成长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作为特殊群体的存在,大学生如果可以学会很好的处理人际交往带来的挫折,克服由于失败的交往带来的负性情绪——孤独感,对于当今的学校教育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可以较为圆满的完成这个阶段给予他们的任务。 研究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可能因素,及当下大学生孤独感的水平,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高对其水平的关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培养方法,同时对大学生自身来说,为提高其心理资本水平、降低孤独感对其的影响、面对挫折时怎样更好的应对提供有效的指导作用,在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形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笔记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概述 一、儿童发展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的关系 从狭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从广义上说,发展心理学包括动物心理学或比较心理学——比较动物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代表性心理,研究动物种系心理发展的图景与规律;比较处于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各民族的心理,研究人类种系心理发展的历史轮廓和规律,以及研究人类一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个体发展心理学。 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儿童发展心理学所研究的儿童有一个科学的年龄范围,不同于常识所称的“儿童”,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年前期,即从出生到17、18岁左右。 二、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普遍模式从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 行为模式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的心理发展水平,它既包括外显的行为特质,也包含内隐的心理特征。 2、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对心理发展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

尽管心理发展遵循相同的模式,必须注意到发展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仅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各不相同,各种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也不相同。 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遗传的作用在孩子出生时就已经充分体现了,环境则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不断地施加影响。儿童生活的环境各种各样,这些环境因素也被视为儿童行为的生态圈。在这些生态环境中,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分别是家庭、学校和社区。 就家庭而言,父母的养育方式、文化水平与职业状况、父母个性、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类型(完整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等是对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 学校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班级凝聚力、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方式等,对不同的儿童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在社区环境方面,邻里关系、社区文化娱乐设施、社区社会支持体系等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变量。 5、提出帮助和指导儿童发展的具体方法 描述儿童心理发展的模式,测量和解释发展的个别差异,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探究不同的外在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儿童顺利地度过每个发展阶段,帮助儿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或暂时的障碍。 例如,通过对儿童早期依恋现象的探讨,提出有助于儿童形成安全依恋的有效方法。 通过对学龄初期儿童认知与行为特点的探讨,可以提出培养儿童注意力集中、行为自我控制的有效手段,从而减少儿童的多动行为三、儿童心理学研究课题的来源 (1)对儿童发展过程本身的探究和描述。 (2)对基本理论假设的检验。 (3)儿童的社会实际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 一、儿童期及发展阶段划分 根据教育工作的经验和心理学的研究材料,我们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如下的几个主要阶段:乳儿期(从出生到满一岁),婴儿期(从一岁到三岁),学龄前期(从三岁到六七岁),学龄初期(从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少年期或学龄中期(从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从十四五岁到十七八岁)。 其他理论说法: 1、婴儿期(或称乳儿期) 0~1岁 其中可分为: 新生儿期 0~1月 婴儿早期:1~6月 婴儿晚期:6~12月 2、先学前期(或称幼儿早期) 1~3岁 3、学前期(或称幼儿期) 3~6岁 其中有可分为: 幼儿初期 3~4岁 幼儿中期 4~5岁 幼儿晚期 5~6、7岁 4、学龄期 6、7岁~18岁 其中又可分为: 学龄初期 6、7~11、12岁 学龄中期 11、12~14、15岁 学龄晚期或青年期 14、15~17、18岁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一)定义 指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儿童在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特征。

注意定义包含了以下几个含义: 1.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儿童的生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不同的儿童心理上虽然有差异,但同一年龄段的儿童也表现出大体相同的特征。 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从许多个别儿童心理发展的事实中总结概括出来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所代表的是各年龄儿童的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每个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4.强调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本章所谈及的年龄特征指的是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区别于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和他的生活的实际年龄,常常会有所出入。 (二)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稳定性 为什么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呢?主要在于它受下列因素所制约,而这些因素,从本质上没有改变。 ①儿童脑的结构和机能的发展是有一个大致稳定的顺序和阶段。 ②人类知识经验本身是有一定顺序性的,儿童掌握人类知识经验也必须遵循这一顺序,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外表到本质的过程,都需要经历相应的时间。 ③儿童从掌握知识经验到心理机能发生变化,也要经过一个大体相同的不断量变质变的过程。 2.可变性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第36卷第5期2010年9月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f Xuzhou Normal Uni.(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36,No.5Sept.,2010 [收稿日期]2009-11-23 [作者简介]钟暗华,女,吉林四平人,河南大学心理学系讲师,心理学硕士。 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钟暗华 (河南大学心理学系,河南开封 475004)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启示意义;发展趋势[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中消极的研究范式的超越,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 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积极心理学与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有很大不同,它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 动机和能力。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促进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完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425(2010)05-0134-04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 [1] 。积极心理学主张应该对普通人 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 生活,如何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要求心理学家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在以往的心理学研究中, 我们所熟悉的字眼都是焦虑、狂躁、妄想、幻觉、忧郁等等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而很少关注健康、勇气、乐观、希望、快乐、信仰、毅力等。有资料显示,近两个世纪以来,关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文章比率大约是1:14 [2] ,似乎大多数心理学家 的任务是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消极情绪和行为,而事实上,心理学不应仅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也应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关注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以增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促进社会的繁荣。 一、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推孟关于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关于 生活意义的研究[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断了积 极心理学的研究,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或行为紊乱的秘密,找到治疗或缓解的方法,心理学似乎遗忘了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20世纪50-60年代,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一面,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心理活动积极面的重视。但正如塞利格曼所言:“当一个国家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 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4] , 所以在当时的背景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并未使主流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发生根本转移。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心理学家开始关注对心理疾患的预防。在对预防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于抵御心理疾患起缓冲作用的是人类的力量:坚韧、人际关系、技能、创造力、勇气、乐观、信仰、希望、未来的憧憬、洞察力、才能和智慧等 [5][6] 。因此,积极心理学并不是不研究人的心 理问题与疾病,但它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

积极心理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研究与探索 积极心理学研究 学号:2009105070 姓名:陈林 院系: 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摘要: 随着心理学进入21世纪,关注人类幸福感与优势的积极心理学运动日益声势浩大。积极心理学在教育界也得到了广泛响应。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正在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的2000年1月《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涉足此领域的研究,矛头直指向过去近一个世纪中占主导地位的消极心理学模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的出现给传统主流心理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它倡导把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从“心理问题”转向“人的积极力量”,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影响着心理学的各个领域。本文就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研究概况做一综述,找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积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评价;发展趋势

目录 1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 4 - 1.1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 4 - 1.2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 - 5 - 2 积极心理学研究概况.................................................................................... - 6 - 2.1 基本含义 ............................................................................................... - 6 - 2.2 研究方法 ............................................................................................... - 6 - 2.3 研究内容 ............................................................................................... - 6 - 2.3.1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 - 7 - 2.3.2 积极人格特质的研究.................................................................. - 8 - 3 对积极心理学的评价.................................................................................... - 9 - 3.1 积极意义 ............................................................................................... - 9 - 3.1.1 强调对人性优点和价值的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 提出积极的预防思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存在的不足........................................................................................... - 9 - 4 积极心理学发展趋势.................................................................................. - 10 - 5 结束语 .......................................................................................................... - 11 - 参考文献 .......................................................................................................... - 11 -

课题申报范文:2015-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 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评选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本课题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 理论意义 (1)丰富教师教育和教师发展理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增强教师对职业幸福感方面的认识,同时对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理论和实践本土化、校本化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2)改善初中教师的职业生活状况、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 本课题研究立足于初中一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了解初中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幸福感现状,深入了解他们对提升职业幸福感的迫切需求,探求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策略,从而提升初中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3)为学校提供有效的管理策略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为更好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应当了解教师的幸福感现状,了解他们对幸福的内心感受和想法,认识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可能性因素。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能更好地为学校因地制宜的进行教师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策略指导,使学校管理更能有的放矢、富有成效。 2. 实践意义 (1)深化学校幸福教育办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办学思想为:弘扬警予精神,追求幸福人生。武汉市第二十一(警予)中学为幸福教育践行学校,“十二五”期间,我校成功申报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初中生主观幸福感提升策略研究》,“十二五”期间以课题为引领,切实提升了初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该课题已顺利结题并被认定为优秀课题。“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继续深化研究幸福教育理念,试图探索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因此申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教师职业幸福感提升策略”巩固办学成果。 (2)深化认识,推动实践 通过调查让初中教师关注自己的职业幸福感、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发展;引起初中教师对自身职业幸福感的关注,引发初中教师对教育生活的本质意义的思考和追寻。结合已有的理论研究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优势需要,从而有利于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自身能对症下药去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进而通过教师的幸福感来促进学生的幸福感,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 (3)提升学生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尤其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孩子,了解并研究初中教师幸福感,通过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以更好地影响初中生的幸福感形成。 (二)核心概念界定 1.积极心理学概念的界定 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的学术界定是:“积极心理学是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 2.教师职业幸福感概念的界定 教师职业幸福感应当是存在于教师职业理想的实现或正在实现的过程中,离不开教育实践活动这个场域和源泉。教师职业幸福感应该以一定的物质基础为前提,但更表现为精神上、心理上的状态,这种精神上、心理上的幸福表现在心理体验和职业伦理的统一、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统一。在此定义下,教师幸福感细分为四个维度:一是生理幸福感(physical well-being ) ,二是情绪幸福感(emotionalwell-being),三是心理和智力幸福感(mental and intellectual well-being ),四是精神幸福感(spiritual well-being )。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精品教育文档

积极心理学在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中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要以人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出发,倡导以积极的方式来对人的心理现象,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的力量和优秀的品质,并在这过程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人自身的潜力并获得幸福和快乐。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是使学生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如果学生具有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较好地协调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乐观的情绪,可以拓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去迎接学习中的各种挑战。 1.以人为本,实行积极的情感教育。“以人为本”,实行情感教育就是要注重人性,实行人性化管理,其核心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消极情绪。教师必须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都有能力、潜力走向成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的“主人”地位。积极心理学认为,只有当学生得到尊重、理解、关心、信任,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学习中的快乐,从而产生幸福感和满足感,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所以,我们在对学生的管理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如,在班级管理中,民主竞选班干部,在班级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以形成民主、和谐的班集体。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成人、成功、成才。 2.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人的精神力量来自坚定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人们发展的可靠资本,能够使学生克服障碍、摆脱心理危机,走向成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就是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对待自我,能够正确地坦然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与挫折,勇敢地迎接社会生活的挑战,并对未来充满信心。所以,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进而鼓励、激励学生;同时,利用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树立自己的自信心。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及意义 摘要:积极心理学是对近一个世纪以来心理学中消极的研究范式的超越,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作为当代心理学的一种重要取向,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在于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改变了心理学的研究目标、促进了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作为一种新兴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完善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拓展和深化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技术、促进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意义;发展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产生背景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首先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心理学家Seligman和Csikzentmihlyi。1997年Seligman就任APA(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主席一职时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愈来愈多的心理学家涉足这一研究领域,逐渐形成了一场积极心理学运动。 (二)积极心理学的产生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Terman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以及荣格的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这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断了,战争及战后心理学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遗忘了。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开始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大大地推动了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特别是马斯洛、罗杰斯等倡导的人本广义思潮,以及其所激发的人类潜能运动,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为现代积极心理学的崛起奠

积极语言文献综述汇总

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公共课 课程论文(作业)封面 课程成绩: 课程名称:教育学原理 授课教师:齐梅 授课时间:2015年7月 学生姓名:谭晓霞 学号:2014040240 专业:学前教育 年级班号:2015级1班 完成时间:2015年8月 注:封面和论文(作业)正文要求用A4纸双面打印。

目录 引言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一)积极语言概念的演变 (二)不同阶段与角度积极语言研究的内容二、当今积极语言的实践研究 (一)、积极语言的研究特点 (二)、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研究 三、研究方法分析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关于我国积极语言的文献综述 文谭晓霞 引言 高名凯先生说:“无疑地,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新的事物的产生或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人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概念的产生要求作为交际工具、思维工具的语言有所改变,有所发展。”积极语言作为一个新兴、不断发展而来的词,从1997年至今,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现阶段我国对这一领域的进展如何呢?我通过CNKI(中国知网)以"积极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获得1997年6月-2015年7月的篇60余篇相关文献。我进一步搜索"积极语言研究"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则有3篇相关文献,本文试对所获得文献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虽然已有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研究方法出发,对积极语言的概念、基本问题等方面上作出了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已有的研究在深度、广度上仍然进一步需要拓展的地方,本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启示和帮助。 一、我国积极语言研究的概况 关于积极语言这个词最早见于1997年乔新发表在江苏教育《如何变消极语言为积极语言》从教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进行了的阐述,2002年吴忠豪对积极语言这个词进行了的界定,而后有文章提到积极语言这个词,还是沿用了先前的概念。直到2013年陈虹《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对积极语言赋予新的内涵,其含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把有代表性的表述整理如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

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 述 4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历程与一般特征,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其表现。 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二、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表现。教学难点:理解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课外活动:到幼儿园观察婴班儿童活动的有意性和无意性程度。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概述年龄特征是代表同一年龄阶段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特征。儿童年龄特征是儿童所特有的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包括儿童生理发育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其中儿童生理年龄特征是指和儿童生理成熟有关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儿童在每个年龄阶段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谈到儿童心理发展时,要强调年龄特征: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要以生理发展为基础,年龄越小,生理年龄特征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相对越大,而生理成熟受年龄影响;另一方面,儿童心理发展和他的知识经验有关,而知识经验的积累需要时间,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年龄对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性的制约作用。 年龄只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而不能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儿童的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只代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典型特点,而不是该年龄段中每个儿童都具有这些特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代表该年龄儿童本质的心理特点,而不代表各具体儿童的个别差异。 在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问题上,更应正确处理一般性与个别性、典型性与多样性、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的辩证关系。 【谈话引入】“六、一”是儿童的节日,你们知道儿童是指哪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你们上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时是属于哪一年龄阶段?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95 1.积极心理学的概念与基本主张1.1 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1.2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利用科学的实验与测量手段得出的结论,挖掘并开发人性中乐观积极的一面,从而帮助人们预防和对抗消极情绪甚至心理疾病。它认为心理学应该主张这3个基本方面: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其中,在积极心理学中,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B. L. Fredrick (1998) 提出了拓延-构建(broaden and build)理论,认为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 ,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有拓延人们瞬间的知行的能力 ,并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社会协调性等。 2.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情绪方面的意义首先,让我们回到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关注中心:利用科学手段研究人类心智积极的一面;它的一个重要中心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个体的人格发展以及情绪体验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接下来,让我们看一下来自Living in the shadow of occupati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positive emotion as protective factors in a group of Palestinian school children (Children and Youth Services Review 34(2012) 225-233)的研究报告。研究以政治冲突尖锐,战火纷飞的巴基斯坦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报告中最重要的3个统计量分别为: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其实积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正面影响,消极情绪体验的频率用于衡量负面影响。报告显示:(1)个体积极情绪的认知和整体的积极影响有很强的正相关。(2)愉快的情绪与积极(active)态度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3)总体生活满意度与消极的情绪(anger,anxiety,fear)存在很强的负相关。(4)负面影响表现出和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愉快存在负相关。(5)悲伤(sadness)与激活/效力(activation/potency),总体积极影响呈负相关。(6)幸福与恐惧,焦虑呈负相关(此研究中,幸福这一概念用多个因素来定义:家庭,朋友,自我生活满意度,愉快,整体积极影响。)笔者整理了如下示意图总结:从这一个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于儿童在整体生活满意度方面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情绪体验能够提高儿童的反应能力(activation),能够带给儿童更多生活的正面影响和整体积极感知。同时,这种体验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比如:悲伤,恐惧,焦虑等等。也可以部分抵消一些消极情绪带给生活的负面影响。此外,一些以幼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表明消极情绪所造成的狭窄的思维活动序列,积极情绪也能够予以撤退、修复,进而消除其造成的心理紧张,保持机体健康与活力。 3.积极心理学对儿童的智力方面的意义在处于积极情绪下,我们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涉及到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的某些心理特征都会得到显著的提高。在面对变化的环境时,处于积极心理状态下的人更能够表现出对变化的不抗拒。3.1 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的影响情绪对于日常认知任务的影响首先是通过影响工作记忆这一基本认知实现的。而工作记忆至少存在两个互相分离的系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和空间记忆(spatial working memory)。但积极情绪对于这两个系统的影响具有选择性。(《积极情绪对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的选择性影响》2(2013)《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75-179)积极情绪条件下,高、低负荷的言语记忆都得到了促进,而负性情绪损害了言语记忆。但是对于低负荷的空间记忆,工作记忆反应时变慢,且这种分离不是由于不同唤醒程度的积极情绪造成的差异。积极情绪对于工作记忆影响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如果明白此机制,将对记忆的改善有重大的意义。从神经科学的角度来说,工作记忆对于认知,程序性记忆 以及其他智力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3.2 积极情绪对于创造思维的影响 根据一项国外的研究报告Positive Emotions’ Influence on Attitude Toward Change, Creative Thinking a n d T h e i r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w i t h Irrational Thinking in Romanian Adolescents(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30(2011) 1935-1941):研究根据观察对象的情绪状况,将他们对象分为三组:积极组、中性组、消极组。相对于中性组而言,积极组在进行 创造性思维时其中三个重要的维度表现得更出色: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但是,在总体的创造性测试(creative thinking test)中,两者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同时,有一个较明显的现象:比起消极组与中性组,拥有积极情绪的人在抵抗变化时的阻力显得更弱。笔者思考,这是否暗示着积极情绪的人更加能够适应变化呢?4.积极心理学在儿童精神疾病方面的临床意义在对心理治疗上,积极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1.心理治疗不是修复受损部分,而是培育人类最好的正向力量。2.对积极的力量培育与强化来取代个案的缺陷修补。3.发挥人类正向或积极的潜能:幸福感、 自主、乐观、智慧、创造力、快乐、生命意义等。 积极心理治疗的特殊之处在于治疗过程中运用直觉与想象,运用故事作为治疗者与患者之间的媒介,强调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最终成为环境的积极治 疗者。而在儿童心理临床方面中,积极心理学有着重要的应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有着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这个时期的个体充满矛盾,容易产生焦虑与依赖,渴望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产生一定的焦虑与抑郁。例如,对于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儿童,普遍人格特征为缺乏自信,焦虑,抑郁, 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我评价偏低,成就动机缺失等。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通过自我调适和外部教育,激发学习困难的儿童的积极心理,培养良好的人格特征,改善自我评价偏低的状况,可以做到对学业不良的儿童在学习方面的一定的改善,同时帮助建立健康的人格。 5.结语Kennon?M?Sheldon 和Laura King 曾经在《为什么需要积极心理学》中指出:“非常遗憾,心理学家对如何促进人类的繁 荣与发展知之甚少。一方面是对此关注不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们戴着有色眼镜妨碍了对这个问题的价值的认识。实际上,关注人性积极层面更有助于深刻理 解人性。 ”消极心理学在过去时间里甚至以后,对人类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患心理疾病的人 积极心理学对于儿童发展的意义的综述 黄 懿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本科13级心理学系 师范班 【摘要】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积极心理学在临床上对于对抗消极情绪表现出较为良好的效果,同时帮助人们心态变得更加乐观和开放。积极心理学对于有心理创伤或认知障碍的儿童在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儿童的智力与人格发展也存在重要意义。【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儿童发展;情绪;智力;临床治疗

积极心理学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的思想来源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它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参照。积极心理学倡导者和提出者Seligman 自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开始研究“习得性无助”,在动物实验中,若给狗重复施加其无法躲闪的电击,狗就会出现“习得性无助”行为,它会对本可以避开的电击不再躲避。人的某些行为或行为结果在一定刺激下也会出现由于对环境事件的“习得性无助”而产生抑郁。在后来的研究中,Seligman 又发现,不仅无助是可以“习得”的,乐观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学会维持乐观的态度不仅有助于避免抑郁,而且实际上有助于提高健康水平。Seligman 指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精神疾病;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人才。由于心理学过于重视对消极心理的研究,因此现在有必要进行积极心理学研究,从而拓展心理学在后两个方面的贡献。 就目前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来看,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 积极主观体验研究 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主张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幸福、快乐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主要研究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 (1)回顾过去———幸福而满足。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主要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幸福的指标。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始于20 世纪60 年代,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多关注,到1969 年时仅有20 多篇研究论文,但现在对于幸福感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兴趣,最近10 年间这方面的研究论文已有几千篇,这些研究中有相当多的部分是集中在生活事件和人格因素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这一领域,也有一部分是金钱与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积极心理学影响的逐渐扩大,一些心理学研究者对幸福的含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形成了心理发展意义的主观幸福感研究。在他们看来,幸福不仅仅是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的完美体验。Dinner 就是这一领域著名的研究者之一。他对与主观幸福感有关的气质和人格以及主观幸福感强烈的群体的个人背景进行回顾,然后进行更为广泛的跨文化研究,提出了宏观社会环境与幸福之间的关系。这些调查研究发现,并不是发生的事情决定了人们的幸福,而是决定于人们如何看待所发生的事情。包括婚姻关系、家庭成员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等在内的社会关系和人格特质也是影响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面对今天———快乐而充盈。研究发现,在每个年龄阶段虽然都存在着不快乐的人,但还必须承认,同时也有着许多快乐的人。Lyubomirsky 比较了那些快乐的和不快乐的人,发现他们在认知、判断、动机和策略上有所差异,并且这种不同经常是自动化的,而并未被意识到的,主要表现在快乐的人对社会性比较信息较那些不快乐的人稍微迟钝些。快乐与金钱的关系、快乐与信仰的关系以及快乐随着社会发展而有所变化等主题也有不少研究。比如,Diener 等调查了福布斯排行榜中最有钱的100 位美国人,结果发现,他们仅比一般美国人多一点点快乐而且还有一些人感到非常不快乐。甚至有人说自己已经不记得快乐的感受了。财富对快乐的影响如此小,有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生活事件、环境及人口组成等因素在幸福感中所起的作用被差异中和了。 (3)憧憬未来———现实而乐观。拥有乐观精神是促使希望和乐观增长的关键,因为乐观可以让人更多地看到好的方面。Christopher Peterson 认为,乐观涉及到认知、情感和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说课稿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专家: 下午好!我是学前教育与音乐学院教师:范黑龙。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我的说课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旨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素质水平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的专职教师。他们应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掌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他们既能胜任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又能结合幼儿园实际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或其他管理工作。 课程性质 为了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技能课、专业选修课程,《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课程的作用 1.学生通过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本知识,为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选择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理论依据。 2.激发学生对幼儿的兴趣和感情,以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发展观,为具有良好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职业道德打下基础。 3.本课程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心理学依据,奠定理论基础。 2.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目标、内容、方法。 能力目标:能根据所学理论分析儿童心理。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参与科学活动,敢于表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课程的相互关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先修课程为儿童心理学的学习奠定一定理论基础。后续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游戏》、《幼儿园各领域教育》、《学前儿童文学》等,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本专业后继课程的提供了心理依据和知识储备。 在专业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本课程是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课程群的核心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简介

一、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积极一词源出于拉丁语positum,含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意义。在心理学中,是指每个人实际的和潜在的能力,积极心理学0(positive psycholo-gy)是宾西法尼亚大学教授Martin E1 Seligman于1998年出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时倡议及定位的,是Seligman和Csik-szentmihalyi于2000年在美国心理学家6(American Psychologist)上刊登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一文中正式提出来的。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20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习得性无助、抑郁、乐观主义、悲观主义等方面的研究。曾获美国应用与预防心理学会的荣誉奖章,并由于他在精神病理学方面的研究而获得该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1、定义 狭义: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和测量手段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它是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和理解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 广义:谢尔顿(KennonM.Sheldon)和劳拉·金(LauraKing)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

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这个概念很快受到了中国的心理学家孟万金、崔丽娟、任俊等人的引用。对于sheldon和king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这一定义,其他的心理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先后给出了“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和美德的科学”和“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潜力和美德的科学”等不同译本。他们还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其概念也会得到更加全面,准确的诠释 中国大陆将其翻译为“积极心理学”,中国台湾翻译为“正向心理学”,中国香港翻译为“正面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人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研究。 Seligman博士认为积极心理学的力量,是帮助人们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内在资源,进而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内在资源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人类的这些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