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1、小谜语:

两片绿叶把米装,小绳一绑真漂亮

2、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

(二)、端午节的简介

名称由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说法有十种之多,最为普遍的说法是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知识链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三) 端午节的习俗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你们以前在家里都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呀?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这样几种:

1、赛龙舟:当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

2、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唯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3、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4、栓五彩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5、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通过观察实物,认识什么是艾叶、菖蒲。

(四) 以提问的形式总结回顾

※比一比谁知道

下面老师要提问了,看看哪个小朋友知道:

1、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2、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赛龙舟?

(五) 古诗讲解与背诵

导语: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经常在端午节的时候吟诗作赋,小朋友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下面我们来学习端午节的一首古诗。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①,明朝端午浴芳兰②。流香涨腻满晴川③。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④。佳人相见一千年。

①碧纨(wán)::绿色薄绸。

②芳兰:芳香的兰花,这里指妇女。

③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④鬟(huán):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

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走进端午粽叶飘香》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方案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 适时组织这次“走进端午粽叶飘香”为主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加强“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会 在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16年5月末开始到6月15日结束,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一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一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 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 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

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时间: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 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走进端午粽 叶飘香”。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 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 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 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

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教案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活动内容 1、小谜语: 两片绿叶把米装,小绳一绑真漂亮 2、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我国人们以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传说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也同时成了中国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以围绕才华横溢的楚国大夫屈原而展开,传播至华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 (二)、端午节的简介 名称由来“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变成了“端午”。关于端午节由来的说法有十种之多,最为普遍的说法是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诗人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知识链接: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著名爱国诗人,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端午节的教案

端午节的教案 关于端午节的教案 端午节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敬重屈原。 2、知道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了解有关节日的一些风俗活动。 活动准备: 有关端午节的录像片断:赛龙舟、吃粽子。实物粽子一串。 活动与指导: 1、出示一串粽子,寻问幼儿这是什么吃食你吃过吗是什么节日吃的要过什么节了引起幼儿渴望了解的兴趣。 2、老师讲粽子的由来和屈原的故事。 3、请幼儿观看录像片断:包粽子、划龙舟、了解节日的民间庆祝活动。 4、请幼儿品尝粽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设计一气合成,在活动中运用故事来让幼儿更加深切的体会感受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由来。通过录像的教学方式让更加有兴趣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引导每位幼儿都能看了录像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纲要中出,让幼儿

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在最好环节让幼儿一气分享品尝粽子,让孩子们感受到这种传统节日的风俗和有趣。 端午节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的日期,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和来历。 2、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玩玩、尝尝,共享节日的快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端午的由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那我们一起来听听端午节的由来,好吗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谈谈端午的习俗。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班的门上挂的是什么呀(菖蒲)那为什么要挂艾蒿呢(因为端午节要到了,挂艾蒿是端午节的习俗)小朋友们,你们知不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呢 (1)挂艾叶菖蒲:艾草和菖蒲中都含有一种叫芳香油的东西,可以用来杀虫防病虫害,它的香气可以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 (2)赛龙舟:屈原投湖自杀的时候呢,有许多人划船去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可是却没有能够把屈原就上来,后来每年五月五日就用划龙舟来纪念这件事。 吃粽子:屈原死了之后,人们怕河里的鱼虾把他的尸体吃掉,就将糯米包在粽叶中,投到河里喂鱼。

精选端午节教案范文三篇

精选端午节教案范文三篇 篇一 活动目的: 1.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端午节的各地风俗习惯。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常识,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 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 收集端午节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手工,收集古诗等。 活动过程: 一、导语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对它反应冷淡,而对外国节日却很热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应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全民人文素养。 这次主要围绕端午节展开一次实践活动。关于端午节的传说很多。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二、过程:

有关端午节的小班教案

有关端午节的小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幼儿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话题。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并讲述。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

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试着学做香包。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儿歌《过端午》、三角形、圆形、爱心形、长方形的布袋、香料、贴纸、装饰的图案若干、盆子每组一个、蜡笔、桌布。 活动过程: 一、讨论,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热闹活动。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想不想来看看?(播放动画《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草香满堂,带香包吃粽子,龙舟下水喜洋洋。)他们在过什么节呀?哦,在过端午节。前几天我们放假了,过端午节了,端午节里有些什么活动呢?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赛龙舟。(你在哪里看到赛龙舟的啊?电视里,赛龙

安全教案(端午节)

端午节安全教案 班级:时间:2018年月日地点:教室 一、教学主题:端午节假期安全 二、教学过程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投江以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此有赛龙舟的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为了增强同学们假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大家过个平安、健康、愉快的端午节,学校对大家进行以下温馨提示: 按规定,端午节放假时间为6月16日——6月18日,三天的假期,会使我们紧张的身心得以休整,希望大家能够度过一个安全、文明、快乐的假期,今天就端午节假期安全要求如下: 1、天气转暖转热,禁止学生私自或结伴到水库、河溪、池塘等地游泳、玩水、捕鱼、捉虾等,以防溺水事故发生。 2、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外出不乘坐农用三轮车、报废车辆和手续不全的车辆。禁止骑电动车、摩托车和助力车以及没

有刹车装置的“死飞”自行车上路。 3、要注意饮食卫生安全。购买袋装食品时要看清楚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及地址,不购买“三无”食品。要做到勤洗手、吃熟食、多通风、多运动,防止误食不卫生食品、过期变质食品,造成食物中毒。 4、外出旅游要注意自身安全,注意保护旅游景点的公共设施及环境卫生,做一个文明的游客。 5、要注意用火、用电、用气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 6、严禁外出上网吧、游戏厅等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场所,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7、不独自外出,外出时需有家长带领,在无父母陪伴下,外出玩耍时要告诉父母去向。严禁几个同学私自外出玩耍,未经家长允许不准在外过夜。 8、要注意防汛、防雷电的安全。假期多雨天气,伴有雷电,并可能出现雷雨大风。雷电发生时尽量不要呆在户外,要远离铁栏、铁件等金属物体及电线杆,躲避雷雨不要选择大树下及高楼旁等。 总之,希望全校师生要把“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牢记在心,平安过假日,快乐返校来! 学生签字: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三.活动时间:2015年6月16日四.活动地点:初三(8)教室 五.活动准备: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资料、准备材料。六.活动过程。1、开场白 班主任:又到一年粽飘香,你们是否对华夏传统节日——端午节有所期待呢?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节。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

子、饮雄黄酒等,今天,老师和大家在这里共度佳节。2、了解民族文化 班主任:(1)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关于端午节有哪些传说? 生: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担忧国家兴衰,愤而抱石头投汨罗江自尽,而感动天下百姓,百姓为怕鱼儿吃掉屈原尸体。于是用竹叶包成肉粽投入江中,这就是端午吃粽子的由来。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2)在我们这儿过端午节有哪些有趣的风俗习惯呢? 生: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撮五彩线、喝雄黄酒、悬艾叶菖蒲等(3)你打算怎样度过今年的端午节呢? 生:我打算和家人一起吃粽子来过今年的端午节。…… 3、游戏开始(一)吃粽子比赛 班主任: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带扒衣裳。(谜底:粽子) 班主任:下面我们就来个吃粽子比赛,怎么样?(班主任讲规则) 参赛者以四人为一组,蒙好双眼,待主持人宣布“开始”后,各参赛选手在原地转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开包装吃完粽子,当完全咽下后举手示意,由小组长检查无误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为完成游戏时间最短的获胜选手鼓掌。 班主任:从大家刚才的表现,可以看到同学们已感受到了过节的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即将来临!提起端午节,小朋友们是既陌生又熟悉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方案,希望大家能借鉴! 大班社会端午节教案篇一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体验端午节特有的习俗。 3.感受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2.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活动的相关材料。 活动过程: (一)了解端午节的名称及时间。 1.出示粽子实物,引发幼儿兴趣。 师: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什么?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的时候我们会吃粽子呢? 教师小结:五月五,是端午。端午节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 (二)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观看端午节的故事。 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

2.提问帮助理解。 师:刚才故事里说了什么? 教师小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还要吃粽子呢。吃粽子,忆屈原。 (三)集体感知端午节吃粽子和划龙舟这两种主要习俗。 1.从幼儿自身经验来感知吃粽子的风俗。 从粽子的味道、形状、粽叶等方面让幼儿体验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 教师小结:看来粽子的味道不同,形状和颜色也有很多种呢。 2.玩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赛龙舟的快乐。 师:端午节除了吃粽子人们还要进行一项很热闹的活动。 幼儿玩赛龙舟游戏,并分享游戏的感受。 教师小结:看来呀赛龙舟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呢! (四)自主探索,通过编彩带、做香囊、画彩蛋等有趣的活动,了解端午节的其他一些习俗。 1.提供实物、录像等,幼儿分组探索端午节的常见习俗。 2.幼儿交流探索结果。 教师小结:这些活动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还有着人们希望一家团聚,生活美满的心愿呢! (五)结束活动,儿歌总结。

“走进端午”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五(1)教室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

了解一下。【“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小班端午节教案

小班端午节教案 让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了解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以下内容是品才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小班端午节教案,欢迎参考! 小班端午节教案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有节奏地朗诵儿歌。 2、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感受端午的节日气息。 活动准备: 1、端午节一些习俗的图片或实物。 2、屈原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昨天是星期一,怎么大家都没有来上幼儿园呢?你们家 昨天是怎么过端午节的? 2、老师带来了一些关于端午节的东西,庆小朋友来看一看都是些什么? 3、出示艾草和菖蒲:这是什么?谁知道它们的名字?你在哪里看过它 们?(向幼儿介绍端午习俗:农历五月初一讲菖蒲和艾草挂在门口,端午节那天取下,熬出水洗澡。) 4、出示粽子:这是什么?你们知道粽子是怎么做的

吗?(介绍粽子的做法和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5、出示赛龙舟的图片:除了在门口插菖蒲和艾草、吃粽子,端午节人们还会干什么?(结合图片简单介绍赛龙舟的场景。) 6、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插艾草、吃粽子和赛龙舟呢? 二、端午节的由来 1、人们在端午节吃粽子、插艾草和赛龙舟,都是为了一个人,下面老师给你们讲讲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2、出示屈原图片,引导幼儿从外形、衣着等方面了解这个人是古代的人。 3、介绍关于屈原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叫屈原的人,他很爱自己的祖国,为了把自己的祖国建设得更好,他提了很多好的建议,但是没有人听他的,他还被赶出了自己的国家,出去流浪。后来他的国家被别的国家欺负了,他很伤心,就跳江自杀了,他跳江的那天刚好是农历的五月初五。老百姓都很爱他,怕江里鱼会咬他的身体,所以渔夫敲着锣鼓去打捞他的身体,还一边把准备好的粽子和雄黄酒倒进江里。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4、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那在端午节,人们要做哪些事情呢? 三、学习儿歌

端午节教案

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习俗,欣赏赛龙舟的精彩场面。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描写场面。 3、培养学生联想、想像的能力,感悟“团结就是力量”这一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准确、简炼的语言。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收集本地的民风民俗,感受家乡人们过端午的气氛。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节日也越来越重视了,那同学们喜欢过哪些节日? 生:春节,圣诞节,重阳节,端午节,愚人节,母亲节……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有好几个是洋节,对洋节也有所偏爱,反而中国传统的节日慢慢在被人们遗忘,今天我们要一起跟随沈从文先生走进湘西,去看看那里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 (板书:——走进湘西端午日沈从文) 二、授新课: (一)、释题 1、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几月初几?你们知道它的由来吗?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是为了悼念投汩罗江自沉的战国爱国诗人屈原。 2、我们家乡有哪些相关习俗?

吃咸鸭蛋、吃粽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1、分几个学生朗读,找找湘西一带人们是怎么过端午日这一天的? ①端午日……看热闹 ②划船的事……才拖下水去。 ③每只船……种种情形。 ④凡是……500响鞭炮。 ⑤赛船过后……方能完事。 请五位同学朗读。 穿上新衣,额角用雄黄蘸酒画王字,吃大鱼大肉。11点左右出门看赛龙舟,赛船过后捉鸭子。 2、这几件习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有哪些相关的词? 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出现了上午11点左右、赛船过后,直到天晚方能完成。 3、这几件习俗中哪一件是详写的? 赛龙舟 (三)、重点学习赛龙舟的场面 1、中哪些语句是写赛龙舟的精彩场面的? 每只船可坐12个到18个桨手……种种情形。 齐读 2、同学们从这一段文字中,你体会出当时怎样的气氛? 热闹、欢腾 3、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才使场面如此热闹? 学生讨论,寻找。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粽子 一、说教材 教材: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挂钟馗像,挂艾叶菖蒲、塞龙舟、吃粽子等,其中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又一传统习俗。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习用彩泥表现不同形状的粽子。 2、体验中国民族节日的快乐。 重点:用彩泥表现不同形状的粽子。 难点:用彩带捆绑粽子。 三、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与表达,让师幼形成一种平行的、双向、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直观法:幼儿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食物,充分调动多种感观参与,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2、谈话法:提供充足时间,让每一位幼儿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 4、游戏法:根据《纲要》精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重活动过程,也不是结果,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四、说学法:

多渠道参与法:贯彻《纲要》精神,实施家园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并让家长向幼儿介绍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初步知识,家长成为孩子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支持者。利用游戏组织幼儿玩塞龙舟的游戏,从而进一步让幼儿了解有关端午节的知识。 五、说教学程序 1、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话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就以猜谜的形式引出话题: ——什么节日要吃粽子? 你们吃过什么粽子? 粽子是哪里来的” 2、幼儿学“包”粽子: ——今天,我们用彩泥来做粽子好吗怎么做呢? ●幼儿观察讨论做粽子的步骤。 ●幼儿用彩泥自由的搓、捏、压、团,做出不同形状的粽子。 ●尝试用彩带捆绑粽子。

中班端午节教案:《端午》

中班端午节教案:《端午》 中班端午节教案:《端午》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2、了解端午节有挂艾草以驱毒避虫的习俗,有赛龙舟 的习俗,还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 等。 3、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 味的。 4、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对民族化的兴趣。 5、初步了解端午节的小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了解民俗民风。 2. 自制自玩龙舟 活动准备 粽子,做龙舟的材料,赛龙舟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讲讲历包粽子、看图片采艾草制作玩划学读《过端午》(延伸) ------- ─→ ------------- ─→? ─→? ─→? 画画

故事儿歌生活龙舟龙舟赛龙舟 A、师读儿歌、讲讲端午节的历 (1)师读:五月五,过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 子,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老师讲屈原的故事。 (2)介绍端午节两项主要庆祝活动:包粽子、划龙舟。 B、包粽子、看图片 (1)向幼儿介绍包粽子的材料,(粽叶,糯米,线)。示范包法,幼儿用纸片折粽子。 (2)幼儿看图片,引导幼儿体会粽子的独特口味。 (3)知道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 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 有无馅的。 (4)吃粽子时,我们习惯蘸蜂蜜糖,或者白糖,这样 吃起更香。 、采艾草、用途 (1)师出示艾草,让小朋友们观看。在我们农村地区,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2)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 插在门上。 D、制作龙舟 (1)让幼儿欣赏龙舟大赛的录像和图片,激起幼儿自 制自玩的兴趣。 (2)制作龙舟。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通过端午节主题班会的开展,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相关来历、传说故事和习俗活动,感受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折射出的浓郁的文化气息,那么,以下是CN人才公文网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1 一、设计背景 生我是这块土地,养我是这块土地,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有谁离得开大地母亲,离得开脚下的这片土地?女娲造人的神话说明了祖先对土地的崇拜;开疆拓土是古代许多统治者成就霸业的目标;历史上保卫脚下土地的故事更是不计其数。脚下的土地,哺育了人类,续写着辉煌。 爱国思乡之情,人所共有。这一组以爱国和思乡为主题的诗歌,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情感,感动了无数读者。吟诵并欣赏这些诗歌,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加深对祖国和家乡的感情。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的提示语让我想到了2018年3月17日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

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显示了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中国政府对南海群岛的主权拥有无可争辩!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2018年端午节正是中国政府行使南海群岛主权之际的一个传统节日,因此围绕脚踏一方土这个话题,利用端午节这个机遇,让学生感受中国政府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底线是不发生冲突,我们对南海群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一铁的事实,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XX多年历史;2018年3月17日中国目前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抵达西沙永兴岛,担负起专属经济区巡航管理、西沙南沙中沙群岛的护渔护航、北部湾联合监管以及渔业突发事故的救援工作即在眼前。 1、通过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使学生从各个层面对我们脚踏的这一方土地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既了解现实层面上的土地,了解它的历史和现状,又了解文化意义上的土地,看看土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

大班关于端午节教案

大班关于端午节教案 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加深小朋友们对端午节的印象,老师们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方案,希望大家能借鉴! 大班关于端午节教案篇一设计意图: 端午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有其独特的由来和习俗活动,赛龙舟就是贵溪端午重要习俗之一。在这临近端午节时,很多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总是会听到孩子们在一起讨论一些问题“你知道哪天是端午节吗”“过五天吧”“不对,要过五月吧”“你才不对,我妈妈说过五天就到外婆家去拿粽子”“我妈妈也说带我去重庆外婆家挂香包”“我爸爸会带我去看赛龙舟”“……” 根据大班幼儿已有的一点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从孩子们的讨论中发现了孩子们对端午节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语言中都在积极地表达自己对端午的向往。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了解端午节,并感受端午节带来的快乐,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端午佳节的各种习俗。 2、会用快板节奏创编端午儿歌。 3、体验赛龙舟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节日的氛围。 活动重点: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并能灵活运用快板创编

快板儿歌。 活动难点:赛龙舟里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快板若干、过端午课件,鼓一面,桨若干,小红旗若干 一、说端午:了解端午习俗 马上五月初五要过端午节了,小朋友知道端午节都要干些什么吗? 其实端午节的习俗除了小朋友说的,还有很多,老师带来一些图片请小朋友们看,在看的时候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认真看,待会把你们看到的要记下来!(播放课件,幼儿观看课件) 小朋友在刚刚的图片里面,你们都知道了端午节的哪些习俗吗?(幼儿说) 二、唱端午:创编端午儿歌 下面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用快板说唱游戏,看!(出示快板) 1、老师先来说唱端午,请小朋友认真听(五月五、过端午、端午节、吃粽子。。。。。) 2、老师刚才说唱的时候你们发现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幼儿各抒己见) 3、这位小朋友说的非常正确,刚才老师在说唱的时候每遍讲的都是不一样的习俗,接下来请小朋友一起玩好不好?(好)

端午节活动课教案

端午节活动课教案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端午节活动课教案,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设计意图: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1.了解端午节的来历,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特有的节日. 2.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3.感受端午节的热闹气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了解端午节的各种习俗。 活动难点:能积极和同伴交流、分享,获得更多的端午节经验 1.赛龙舟的图片、鼓。 2.大粽子。 3.端午节PPT。 一、开始部分:故事导入。

有一位花婆婆,他有四个孩子,虽然这四个孩子都在很远的地方工作,但都很孝顺,一到过节都会回家来看望自己的亲人。忽然有一天花婆婆的四个孩子都回来了。他们每人给花婆婆带回来了一件礼物。花婆婆非常高兴,惊奇的问:“你们怎么回来了,还带礼物。”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今天过节呀?花婆婆说“今天什么节日啊”孩子们说,打开礼物你们就知道啦。 二、基本部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出示第一个礼物盒——艾蒿。请幼儿观察猜节日。 2.依次出现香包、划龙舟的图片、粽子请幼儿猜节日。 3.师小结:现在你们告诉花婆婆,过的是什么节日呀?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在这一天人们就会用这些特别的方法来庆祝。 4.请幼儿交流:你们过端午节都干些什么?随机介绍端午节的习俗。 ——艾草通常是长在田野边,它的作用是驱蚊,辟邪,把它插在门上。) ——粽子是中国的特色点心,各地方包的形状各异,有三角粽,有长条粽。口味不同,有红枣馅,有肉馅,有无馅的。 5.幼儿尝试包粽子。 6.播放端午节划龙舟视频,幼儿游戏:赛龙舟。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幼儿园端午节教案

幼儿园中班端午节教案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怎样把它设计成小班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既体现综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个重点领域,让幼儿以下是精心的幼儿园端午节教案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活动简介: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怎样把它设计成小班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既体现综合的理念,又能突出一个重点领域,几经思考我进行了活动的整合,原创了这个小班综合活动,把重点放在了美术领域做香包上,在香包上多做文章,融入了一些几何图形和颜色的复习,还自编了歌曲,感觉这样一来,可行性更强了。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利用动画,帮助幼儿回忆端午节里参加的活动,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总结。第二个环节是讲解香包的制作方法,也是活动的一个重点,通过欣赏各种漂亮的香包,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利用视频展示台直观地演示、讲解了香包制作的方法并交代了操作的要求。第三个环节是幼儿制作香包,并介绍自制的香包,围绕香包的颜色、样子、图案来进行介绍,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歌曲《热闹的端午节》,把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一些习俗,试着学做香包。

2.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视频儿歌《过端午》、三角形、圆形、爱心形、长方形的布袋、香料、贴纸、装饰的图案若干、盆子每组一个、蜡笔、桌布。 活动过程: 一、讨论,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热闹活动。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动画,想不想来看看?(播放动画《五月五》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草香满堂,带香包吃粽子,龙舟下水喜洋洋。)他们在过什么节呀?哦,在过端午节。前几天我们放假了,过端午节了,端午节里有些什么活动呢? 幼:吃粽子。(是呀,要吃香香的粽子。) 幼:赛龙舟。(你在哪里看到赛龙舟的啊?电视里,赛龙舟啊可热闹了!) 幼:挂香包。(小朋友们挂上香包真漂亮。)

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走进端午节综合实践活 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走进端午节 设计理念:加强“生活即是语文,语文即是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在分享他人的成果同时学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让学生了解并吸收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营养”与“智慧” 活动背景: 《走进中国端午节》这一综合探究活动是根据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这也是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人与文化的一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教育活动,强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发展个性品质。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实践,自己学会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学生通过“屈原的故事传说”,对屈原有了深刻的印象,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学生了解到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也培养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现在的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意识较薄弱,由于端午节的历史悠久,学生只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外,其它一概不知。于是我们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以“走进中国端午节”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自己家乡的端午节风俗及其含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时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传统的习俗等,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通过有关端午节的故事《屈原投江》、《曹娥救父的故事》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爱国意识。做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沟通,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通过搜集与土地有关的神话传说、成语俗语、历史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意识。 5、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获得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民族文化、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形成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所要求的基本品质。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开题课 一、导入活动 “同学们,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了,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将与亲人团聚一堂,吃粽子、挂鸭蛋、叙亲情、享欢乐。可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为什么要重视这一天吗想不想了解这一节日的来历围绕这个节日人们都用那些方式庆祝呢你们已经读了很多的书,掌握了很多的知识,现在我们就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动脑筋想办法亲自去查一

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

端午节主题活动教案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 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

中班语言过端午节教案

中班语言过端午节教案 中班语言过端午节教案1 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学习朗诵童谣。 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习打节奏 三、学习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习惯。于是,活动

围绕着粽子而展开。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习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习俗。幼儿随之对划龙舟产生了兴趣。通过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同时通过拍手、跺脚的肢体动作让幼儿感知节奏。整个活动后,孩子们都能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中班语言过端午节教案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在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最高兴的莫过于天真活泼的孩子们了。每逢过节,孩子们个个情绪高涨,喜气洋洋,在节日当中也会有许多有趣、难忘、热闹的事情发生,同时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也就随之而来,例如: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我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当地有哪些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是怎样形成的?……针对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案抓住这一时机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围绕“独具匠心的端午节”为主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从而进入研究者的境界。 围绕“独具匠心的端午节”这个主题,从“为什么要过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你想怎样过端午节?”这三个部分入手,为学生提供研究方向,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自主探究,培养

一5端午节教案

“爱校爱班级端午我进步”主题班会 一(5)王瑜活动目的: 1、缅怀先人,认识传统节日的由来和意义,团结合作,弘扬民族文化。 2、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懂得我们小学生如何爱学校爱班级。 3、学习文明礼仪,争当文明之星。 活动过程: 一、中国传统节日知多少 1、春节 春节是我们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从农历正月初一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我们通常叫做“过年”。你知道为什么叫“过年”吗?“年”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放鞭炮的习俗。 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过年我们还要做什么呢?贴春联、拜年、打扫卫生…… 2、元宵节 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元宵节又名“灯节”或“灯夕”,是民间多彩多姿的节日,自此以后一切恢复常态,所以民间热烈庆祝,故有“小过年”之称。除了吃元宵,元宵节还有“挂灯笼、猜灯谜”的风俗习惯。 3、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这一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人们常常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圆圆的月饼,出门在外的人也会在这一天赶回家,享受团圆的幸福快乐。 4、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也叫做敬老节。在这一天,我们敬老、爱老,为爷爷奶奶做一些自己会做的事情。重阳节还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的风俗习惯。 5、节日、风俗连线 二、我们的端午节 1、端午节知多少? (1)端午节是哪一天? 农历五月初五 (2)端午节还叫做什么?

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节、蒲节等。 (3)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屈原是我国的大诗人,他十分热爱自己的国家。当时,他很受国王的喜欢,后来被坏人陷害,国王渐渐地疏远了他。屈原的爱国之情没有办法表达出来,最终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4)我们都知道了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公公,那你知道哪几个风俗习惯与纪念屈原有关? a.赛龙舟:当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视频观看赛龙舟,感受端午节的气氛。) b.吃粽子: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你会包粽子吗?<我向奶奶学一技>图片解说包粽子的过程。) (5)除了赛龙舟和吃粽子,你还知道端午节我们还要做什么? 吃雄黄酒、挂艾叶悬菖蒲、佩香囊…… 2、欣赏诗朗诵《五月五过端午》 3、过渡: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爱国家爱百姓。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可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爱自己的学校爱自己的班级。 三、爱校爱班级 1、说一说:爱校爱班级,我们可以具体怎么做? 好好学习、讲礼貌、爱劳动、文明休息…… 2、读读儿歌 上学歌、上课歌、下课歌、午餐歌、劳动歌 3、我来评一评: 看照片,说说他们的行为对不对? 判断题,说说他们做得对不对? 四、总结 小朋友们,我们国家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灿烂的传统文化。平时,我们可以做做有心人,多看看课外书,多向爸爸妈妈学习,做一个爱国家、爱集体、爱学校、爱班级的好孩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