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国家负债
- 格式:doc
- 大小:1.17 MB
- 文档页数:6
冰岛破产的原因分析及启示摘要: 冰岛是一个人口仅有32万的北欧岛国,但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2006年冰岛GDP为11417亿克朗(181亿美元),GDP年增长2.6%,人均GDP达60370美元。
冰岛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
联合国发布的2007/2008人类发展指数显示,以人均水平为标准,冰岛是全球第五大富国,免费医疗、免费教育、高额失业救济等高福利政策……世人眼中的冰岛宛若天堂。
然而,在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冰岛却率先兵败如山倒,陷入国家破产的危机,损失极为惨重,冰岛人民不得不面对9倍于GDP的银行负债重担。
其根本原因即是冰岛过度发展金融业,金融杠杆比率太高,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极度膨胀。
关键词:冰岛次贷危机国家破产虚拟经济正文:引言:次贷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带给人们的影响却还远远未曾消除,特别是对于某些国家。
凯恩斯说过:“没有什么手段比破坏一个社会的通货能更隐蔽、更可靠地颠覆社会的现有基础了。
”不幸的是,冰岛在次贷危机中的遭遇很好的验证了这个真理。
原本世界上最美丽干净、人民幸福安逸的天堂,一夜之间却成了一个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出现严重国际收支危机濒临破产的地狱。
每名冰岛公民身负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3万元)债务,冰岛总理甚至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这其中的过程值得我们探讨,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一、金融危机前冰岛的主要经济结构1、渔业。
渔业是冰岛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鱼种为毛鳞鱼、鳕鱼和青鱼,渔产品出口占商品出口总额的近70%。
冰岛渔船队装备精良,鱼类加工技术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
2、旅游业。
冰岛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冰川、火山地貌、地热喷泉和瀑布,再加之世界上堪称第一的清新纯净的空气和水源使得冰岛令旅游者无法抗拒。
议会旧址国家公园、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和冰川峡谷河国家公园远近闻名。
3、金融业。
一、冰岛事件(一)事件简况2007年初美国次贷危机初见端倪,随后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全球。
各国纷纷出台相应政策以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但谁也没有想到,GDP曾一度排名世界第四的,被誉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的冰岛,在这场金融风暴中竟面临着“国家破产”的危险。
自2008年10月6日冰岛克朗对欧元的汇率大幅下滑了25%以上、雷克雅未克股市上的所有冰岛银行股票被全部停止交易,以及国际信贷评级机构则把冰岛的信贷级别从A-降为了BBB,冰岛成为这次金融危机关注的焦点。
冰岛政府接管了冰岛的三大银行:Kaupthing,Landsbanki以及Glitnir。
而冰岛宣布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申请21亿美元援助贷款用以应对金融危机,使得冰岛将成为1976年以来首个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的西方国家。
这个在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为5.2764万美元的国家,如今却债务累累:相对于193.7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说,金融业外债已达国内生产总值9倍之多。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阿根廷、乌克兰等国也面临着同样严重的危机,金融危机携带着“国家破产”的概念敲击着世界,映入公众眼帘。
所谓的“国家破产”,就是指一个国家无法偿付债务,或没有足够的外汇支付进口。
简单地说,就是国家资不抵债,宣布还不起外债。
这里所说的外债,包括外国政府、私人金融机构、国际组织的贷款,也包括国外个人的存款。
按照多数国家的法规,公司只有宣布破产,才能合法地暂时停止支付债务。
因此,人们把国家停止付外债的行为,形容为“国家破产”。
(二)原因针对冰岛面临“国家破产”的原因,主流的观点有:1、由美国发端的“次贷危机”。
当美林、花旗、贝尔斯登等名声显赫的金融巨头在这次次贷危机中遭受巨额亏损,美林、花旗的CEO业被迫下台时,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信心的冰河纪。
货币市场融资活动停滞,使得冰岛银行业遭遇沉重损失。
2、过渡扩张的银行业。
1991年至2004年担任冰岛总理的DavId Oddsson在任时推出了一系列计划,包括大量私有化、减税及大举进军国际金融业,在90年代中放宽银行业、在2001年改变原有让冰岛货币克朗(Krona)同一揽子货币(包括美元)挂钩的政策,使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浮动。
冰岛次贷危机的发展与影响冰岛次贷危机是指在2008年发生在冰岛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严重冲击了冰岛的经济,也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介绍冰岛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然后分析其对冰岛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冰岛次贷危机的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2003年。
当时,冰岛银行系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变革,海外投资成为银行业务的核心。
冰岛政府在吸引外资方面采取了大力的宣传和优惠税收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境外投资者。
冰岛银行利用这些境外资金迅速扩张,不仅进军了北欧行业,还涉足了全球市场。
然而,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冰岛次贷危机逐渐显现。
首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金融市场极度动荡,资金供给紧张。
冰岛银行无法获得足够的短期资金,使得其业务受到严重影响。
其次,冰岛银行风险管理不善,不具备足够的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此外,冰岛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也暴露出来,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部分经济领域泡沫迅速形成,并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破灭。
2008年9月29日,冰岛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的雷克雅未克银行宣布破产。
随后不久,冰岛政府不得不宣布对其他两家大型银行进行国有化。
此时,冰岛次贷危机已经无法控制,冰岛经济一度陷入瘫痪状态。
冰岛次贷危机对冰岛经济的影响是巨大而持久的。
危机导致冰岛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下降,并持续了数年。
高失业率和通货紧缩也成为危机的后果。
此外,冰岛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国际组织寻求援助,以避免经济彻底崩溃。
在全球范围内,冰岛次贷危机也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冰岛银行的破产使得全球投资者遭受巨大损失,各国的金融市场不断受到冲击。
冰岛的危机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了国际金融系统的不稳定。
此外,冰岛次贷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也提出了重要的挑战。
危机暴露出全球金融体系的漏洞和弱点,引发了对金融监管的重新思考。
国际社会开始加强监管措施,提高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并加强合规和风险管理。
总的来说,冰岛次贷危机是一场重大的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冰岛经济,并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冰岛,是个仅有3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一个童话般的冰雪王国。
这个国家曾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宜居国家”,其国民人均收入也处于全球前列。
然而,就是这个“天堂般优越”的国度,在当前席卷世界的金融风暴之中,却成了第一个濒临“破产”的国家。
冰岛的经济规模只有200亿美元,通常而言,它的命运对世界事务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但这个国家的三大银行因无力支付610亿美元债务而被政府接管的结果让事情变得非同小可。
因此,经济学家们说,世界最大的对冲基金之一已经分崩瓦解,它的名字叫“冰岛”。
“冰岛已经破产。
”冰岛大学教授阿尔萨埃尔·瓦尔费尔斯说,“冰岛克朗已经成为历史,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来救我们。
”冰岛总理建议国民:去捕鱼吧人们这样描述今天的冰岛:风暴中的冰岛就像它的总统的心脏一样脆弱。
过去5年,在金融信贷和地产投资推动下,冰岛平均每户家庭的财富增长了45%,而一夜之间,这些财富急剧缩水,许多人还欠下银行一屁股债务。
冰岛总统办公室2008年10月9日证实,总统格里姆松已经入院接受了心脏手术。
人们猜测,起因是总统近来为国家分外焦虑。
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这个北欧小国最近因面临“国家破产”而成为焦点。
有数据显示,冰岛的银行业占据了该国股票交易市场的主要部分,而且其中80%的股份由外国所持有。
2008年9月,冰岛银行业的资产总值高达该国GDP总值的8倍。
换句话说,冰岛的发展已经不再主要依靠本国实体经济,反而更为依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这种做法一度让冰岛尝到甜头,2005年收获7%的经济增长率。
这一发展策略也使冰岛成为全球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
2008年10月9日,冰岛最大的银行Kaupthing被冰岛政府接管。
尽管是偏居一隅的小国,但冰岛已成为此次全球信贷危机中受到最严重打击的国家。
虽然冰岛银行业的负债比率并不见得比世界各地其他陷入财政困难的银行更高,但该国的银行近年来大量向海外放贷廉价资金,它们的规模迅速增长,资产曾达到冰岛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倍。
破产的国家是哪个国家
破产的国家是:斯里兰卡,冰岛。
“国家破产”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资产小于对外负债,即资不抵债的状况。
“国家破产”是一个金融名词,2002年首先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
“国家破产”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个人破产、公司破产有本质的区别,并不是真正的“破产”,只是一种国家金融失信行为。
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世界上宣布“破产”的国家。
2008年冰岛
冰岛是全球首个宣布破产的国家,冰岛之所以会出现“冰岛危机”,这是由冰岛国家银行过分借贷引起,导致其虚拟经济规模超过了实体经济,经济结构呈现出倒金字塔形。
一度只花10年时间就使冰岛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原来是这样操作的。
哈哈哈~ “冰岛危机”发生时,冰岛央行的流动资产只有40亿欧元,外债总额却高达1000亿欧元。
后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牵头向冰岛提供6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试图帮助这个北欧国家走出绝境。
2022年斯里兰卡
斯里兰卡是继2008年冰岛宣布“国家破产”以来的第二个宣布破产的国家,也是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受经济冲击首个宣布破产的国家。
日前,斯里兰卡总理和总统相继宣布辞职。
斯里兰卡本次危机是因外汇不足而出现粮食、燃料和药品短缺,从而导致国家进入停摆状态。
同时,斯里兰卡也因无力偿还国外债务,成为疫情以来
首个金融失信的国家。
据已辞职的斯里兰卡总理维克拉马辛哈称,这种粮食、能源和药品短缺的经济危机将持续到2023年底。
国家破产:谁来拯救冰岛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有了新的案例:2008年10月6日,冰岛总理哈尔德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同胞们,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危险。
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旋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
”此时的冰岛已经不再是那个世界上最美丽干净、金融高度发达的天堂,而是一个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频临破产的国家,而冰岛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国内货币大幅贬值的“黑色乌托邦”,昔日在全世界上过着最无忧无虑的冰岛人将生活在国家破产、岌岌可危的恐惧中。
冰岛是一个只有32万人口的迷你型国家,过去最主要的生活来源是渔业,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进入一个连续10余年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
冰岛的银行体系此时迅速萌芽并以风驰电掣的速度扩张。
它们在全球各地设立分行,发放了大量的贷款,银行开始成为冰岛经济的最大支柱。
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
与之相比,2007年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仅为1.3万亿克朗,金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远远超过其他产业。
银行资产的大量累积,冰岛人均GDP占到世界第四,洁净祥和的文化氛围、优厚的福利政策让这个岛国成为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但是当金融危机袭来时,该国金融业损失惨重,这个国家才发现他们原来正是巴菲特所说的“裸泳者”。
总理哈尔德承认,由于冰岛银行产业几乎完全暴露在全球金融业震荡波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企业倘若身陷此等困境,唯有破产一条路可走。
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国家会破产。
但这种现象现在却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原本一个人间天堂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到了变得岌岌可危,瀕临破产的边缘。
冰岛出现“国家破产”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但冰岛并不是唯一出现这种情况的国家,随着美国金融危机的加剧,加入将要破产困境的国家在逐步地扩大。
全球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发布评级报告(警告),面临“国家破产”边缘的国家还有一长串。
世界最无赖的国家:欠着1000亿欧元,不还了我国自古有一个词叫“欠债还钱”,就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借款正常的情况下必须连本带率还给出借方。
当然这个前提必须是合同正规、利率合规、也无人胁迫,不存在什么不平均的协议。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这样,正常借的款,没有什么不平等条约,借的款那就必须还。
然而就有这么一个国家,它欠着别国1000亿欧元,却不想还款,只想赖掉这笔欠款。
这个国家不是想方设法来还这些钱,而是想了一个办法:举行全民公投,要不要还这些钱。
公投的结果是这些钱不还,直接宣布国家破产,堪称世界最无赖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欧洲小国冰岛。
这是一个远离欧洲大陆靠近北极的岛国,面积10多万平方公里,但人口当时只有32万,相当于这个国家每个人欠33万欧元的债务。
这个小国为什么会欠这么多的外债呢?这得从冰岛的经济史说起,冰岛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国家。
它的渔业资源丰富,再加上冰岛全国大部分地方都是不适合耕种,所以这个国家的经济只能以渔业为主。
光靠打渔的话,大家的日子肯定不会过得很好,要想过富裕的生活更是不可能。
冰岛确定向美国学习,想到了金融业,这才是最赚钱的行业,又不会辛苦。
1994年冰岛三大国有银行全部私有化,并开足马力发展金融业。
要命的是这三大银行的管理人员全部是外行,他们眼里只想着赚钱,其他后果全然不计。
冰岛发展金融业的方法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简单粗暴”。
就是利用高利息吸引外国的投资者,很快他们就吸引到了1000亿欧元的外国投资。
然后他们再用这些钱投资到利润更丰厚的美国次贷业务中。
什么叫次贷?就是给一些收入不高、信用等级不好的客户贷款买房。
这种业务如果在房价一直上扬的情况下一定是获利丰厚,因为这些信用等级不好的客户利率要比信用好的客户高很多,风险也更大。
在冰岛进入金融业的头几年,因为美国的房价不断上扬,让冰岛确实是获利颇丰。
2008年的时候,美国金融危机来了,所有房价都下跌50%以上。
造成大量客户断供,银行形成大量的坏账。
世界首个国家破产:负债是GDP的7倍,用十年进世界发达国之一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其实很多的国家,很多人都是不熟悉,不知道的但是今天要说的这个国家,很多人都知道,并且是很多人都用过这个国家爱旅游的人都知道,这里是世界上欣赏极光最美的地方很多玩微信的人都把所在地区调整为冰岛,有没有?而今天要说的这个国家就是冰岛08年经济危机,冰岛受创很大,负债超过1400亿,但当时全国GDP不超过200亿美元可以说是全国人不吃不喝创造的GDP要7年时间才够还债的,但是这显然不可能而冰岛用了10年时间,人均GDP达到7万美元,重回巅峰,回到世界发达国家行列而冰岛,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今天就简单和大家共享下蓝湖是冰岛的标志景点之一,许多人来到冰岛,都会选择在这里好好的泡个澡。
这是个火山熔岩形成的地热温泉,湖水呈现幽幽的蓝色。
泡温泉时别忘了涂一些硅土泥给脸作个面膜,此外,还可以到岸上的桑拿房里蒸一会,再出来继续泡。
如果赶上下雪,身体浸在温暖的水中,抬头看漫天飞舞的白雪,感觉非常不一般。
作为游览冰岛的必游景点之一,黄金瀑布有当仁不让的理由。
河流从32米的高处飞流直下,分为两级,上级落差11米,下级落差21米,宽100多米。
远远看去就好像两条彩虹,沿着大裂谷奔流而去,场面十分的壮观,因水流湍急,看似金黄色,故得名。
如果在一场大雨后,还会看到大大的彩虹横跨在瀑布上。
冰河湖也叫杰古沙龙湖,位于瓦特纳冰川南端,是冰岛最大、最著名的冰河湖。
湖底深达200 米,也是冰岛的第二大深湖。
冰河湖的湖水湛蓝、清澈,很多形状各异的超大冰块飘浮于湖面。
远处的冰川冰犹如被天空施加了魔法,之前还像是从冰川上流下的水,顷刻间却全冻结成了冰,时间仿佛在那一刻静止了一样。
在冰河湖上乘坐水陆两栖船观赏形态各异的浮冰是该冰川游览的一大特色。
著名的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和“蝙蝠侠—开战时刻”及007 系列电影如“择日而亡”,等都曾在此取景拍摄。
在冰岛最南端有一座维克小镇,从雷市出发,车行4个小时左右可以到达。
5.1.24 冰岛负债(及其结构)的历史趋势
5.1.24.1 政府债务自08年金融危机后增长迅猛
图1 公共债务及其占GDP之比1
1986年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6.3%,超过所有其它经合组织国家。
同时,外债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40%。
由于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逆差增加,克朗贬值,外债增加很快,1992年末,外债总额22.81亿美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59.7%。
同时,为了减少对渔业的依赖,政府增加了对铝制品等金属工业的大量投资,致使外债迅速增加。
2008年金融危机中,严重依赖短期借贷的冰岛银行业一蹶不振,政府接管之后国家负债出现陡增。
如果同时考虑冰岛民间比美国更甚的借贷消费行为,当年9月底,冰岛全部外债总额达到其GDP总量的804.6%,是其出口收入的19倍,其中短期外债占其外债总额的37%。
5.2.24 冰岛财政收支状况
图2 财政收支余额及其占GDP之比2
自1985年后,由于经济本身结构单一,国内常陷于经济危机,冰岛政府长期保持赤字,1数据来源:BVD数据库
2
在90年代末期状况渐渐好转。
进入20世纪,除了最初的三年的赤字,由于本国银行业在国际市场的高杠杆运作带来巨大财富,金融业的发展促动财政盈余增幅抢眼。
图3 财政收入结构图3
政府收入中商品与服务税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反映生产制造业的比重在下降。
所得税的比例有较明显的增加,说明主要由上升的GDP带来的冰岛的居民收入增加。
冰岛实行养老金、失业补助、家雇津贴、病假补贴、幼儿补贴、全民健康保险等项福利政策,1992年保健福利支出达440亿冰岛克朗,占政府支出40.1%。
全国每10万人有282名医生(不包括牙医),在北欧仅次于瑞典。
每10万人有444张病床。
在2010年度的冰岛政府支出中,转移支付占据最大份额,略高于政府日常开支。
相比其他国家,冰岛的政府开支占比较高,而军费开支几乎为零。
5.3.24冰岛的政治、经济、社会:特征事实
5.3.24.1实体经济结构单一,渔业为经济支柱
3
图4 GDP及其变化率4
40年代后期以来,政府通过引进外资和接受广泛的援助,积极开发本国的自然资源和发展各种生产。
在全国各地到处修建公路、桥梁、工厂和修配厂,使冰岛经济飞速发展起来。
在较长时期,尤其在60年代,冰岛的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基本消除了贫困,失业率明显下降,登记求职者1981年为407人,占劳动力的4‰,1984年为1 480人,占劳动力13‰,1987年为588人,占5‰。
70年代中期后,在西方经济衰退和石油危机的冲击下,从1979年到1983年的四年中,三年出现负增长,且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
1984年才逐渐恢复,持续到1987年,但1988年开始又出现衰退。
1988年起陷入经济危机,国内生产总值连续数年负增长。
1993年以来经济形势略有好转,经济开始低速回升,失业率、通膨率保持在较低水平。
1994年起经济形势好转,之后五年中冰岛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5%左右,失业率大大降低,通膨率保持在较低水平(99年除外),是有史以来经济发展最好的一段时期。
从20世纪初冰岛金融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经济告诉发展,但这表面的繁荣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而坍塌,同时克朗的大幅度贬值也在侵蚀了GDP。
4
图5 国民经济结构5
国民生产总值的部门构成略有变化,农牧渔业与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占的比重下降,这种态势尤其表现在农业,同期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明显。
冰岛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主要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和沿海渔场、水力、地热资源及草地的利用上,近20年来冰岛经济结构已逐步由传统的渔业和农业向以出口为导向的渔业、食品加工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发展。
冰岛工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除渔产品加工和针织等轻工业外,主要为炼铝等高能耗产业。
冰岛的气候条件对农业发展十分不利,土地少而贫瘠,几乎不产粮食。
冰岛国土面积54%为荒地,冰河、熔岩和湖泊占据26%,其余20%大部分用来种植牧草,畜牧业的条件十分优越。
养羊业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出产世界闻名的优质羊毛。
渔业在冰岛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冰岛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渔业,1991年渔业生产和加工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7%,全国有12%的劳动力从事渔业,渔业已发展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
绝大部分渔产品出口,2002年的出口额占外贸出口总额的62.9%,但捕鱼量不断降低。
90年代,冰岛的国民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际市场鱼和氧化铝的价格。
5.3.24.2金融业在国内经济中过于庞大,极度依赖国际市场
在1991-2004年,担任冰岛总理的奥迪森是冰岛经济转型的舵手,他当年推出一系列的经济转型计划包括大量私有化、减税及大举进军国际金融业,以高利率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金,社会经济资源也开始向扶植金融产业方向倾斜。
在20世纪90年代中放宽银行业,在2001年改变原有让冰岛货币克朗同一揽子货币包括美元挂钩的政策,使货币在市场上自由浮动,在2002年又让银行私有化,冰岛的三大银行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私有化,并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大规模的并购和扩张。
冰岛经济获得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快速增长,成为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但推动冰岛财富增长如此快速的却是金融业和大量的融资活动,冰岛选择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是这种依托国际信贷市场的杠杆式发展,收益高但风险也大,为日后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
在加快发展金融业政策诱导下,金融业迅速向国外扩张由于冰岛人口有限,发展空间不大,一些银行家们便利用高利率和低管制的开放金融环境吸引海外资本,通过发债和吸纳外国居民的存款,得到的资金一部分支持国内的消费和投资,但还有一部分则买了国外的债券和金融衍生产品,如此借贷向全球扩张。
银行私有化后,商业银行迅速扩展为投资银行,利用杠杆在国际资金市场大量借入低利短债,投资高获利长期资产,次级按揭资产便是其中
5
一种,财务杠杆因此达到了惊人的幅度。
每当一部分债务到期时,这些银行总能从国际上其他金融机构或者储户那里借来资金补上窟窿,2006-2007年度,冰岛三大商业银行利润60% 以上来自国际市场,银行业资产在6年里增长了数十倍,年银行业总资产超过1800亿美元,为当年GDP的10倍同时外债规模也迅速上升,年底总外债规模为350亿欧元,相当于GDP 的296.4%。
2008年,冰岛金融机构的外债规模已经超过了GDP的8倍。
6
但是,好景不长,肆虐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波及欧洲,冰岛三大银行债务链条断裂,银行信用崩溃,股市汇市狂跌,国内物价飙升,克朗的巨幅贬值使危机爆发前大量举借外债的冰岛人债务负担陡升,而货币贬值导致的以进口为主的生活用品价格飙升,通货膨胀和失业蔓延的双重打击,将普通冰岛人的生活逼入绝境。
面对国家破产的严峻形势,冰岛政府最终不得不向条件苛刻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出援助要求2008年10月,IMF宣布将向冰岛提供21亿美元的贷款支持,冰岛成为30年来第一个接受IMF救援的西方国家与此同时,冰岛人似乎也习惯了透支财富的生活方式,各种消费贷款和房地产贷款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和各种消费品市场的繁荣甚至火爆市场的繁荣一方面推动了产品价格的上涨,为抑制通过膨胀,冰岛央行提升利率水平,而这又更加刺激了外资的涌入和冰岛克朗币值的飙升; 然而另一方面又推动了进口的大量增加,外资进入形成的外汇盈余打了一个圈又流出国外,这使得冰岛的外汇储备并无显著增加,也为应对金融危机造成了不便。
7
5.3.24.3经济对外贸依赖性极大,贸易长期逆差,外汇储备不足
对外贸易在冰岛的国民经济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居民的食品、日用品以及发展工业的原料铝土、机器设备、运输工具都需进口,而出口商品主要是水产品,其它有矽铁、铝制品和毛织品。
外贸长期有逆差。
渔业外汇收益占冰岛全国出口的一半左右,但产值只占GDP 的5.9% ( 2007年)。
在政府对三大银行接管后形成的“高外债、低储备”背景下,国家财政无力偿付将是必然结果。
并且,由于短期债务相对比重较高,绝对规模较大,因而助推了债务危机爆发。
5.3.24.4通货膨胀严重
6《虚拟经济必须依托本国实体经济_冰岛危机的启示》冯登燕《商业研究》2010年6月
7
图6 通货膨胀指标8
冰岛的通货膨胀一直比较严重,年平均通货膨胀率,1970—1980年为35.1%,1980—1991年为30.0%。
冰岛1988—1990年物价上涨率超过两位数,且1989、1990两年物价上涨率超过工资增长率。
1991、1992两年,政府压缩支出,物价上涨率降至一位数,而且工资增长略高于物价上涨率。
2007年下半年冰岛经济呈现弱势,冰岛克朗持续贬值,冰岛国内物价全面上扬,通货膨胀形势不断恶化,2008年年5月,冰岛12个月通胀率达12.3%,创18年来最高水平。
9
8数据来源:BVD数据库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