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焊接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为规范焊接作业的安全管理,避免或减少焊接作业造成的伤害,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管理范围内(包括分包商)焊接作业的安全管理。

3职责

3.1项目部是作业行为管理的责任主体,负责在建项目作业行为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3.2工程部负责监督检查;

3.3办公室负责焊接作业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人员资格证书管理。

4定义

(1)焊接:焊接作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同种或异种材料),通过局部加热或加压达到原子间的结合,造成永久性结合的工艺。

(2)焊接作业:焊接作业是按照给定的焊接工艺,完成焊接过程的各种动作。

5基本要求

(1)凡从事焊接与气割的工作人员,应熟知本标准及有关安全知识,并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操作证,持证上岗。

(2)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作业时不擅离职守,进入岗位应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3)焊接和气割的场所,应设有消防设施,并应保证其处于完好状态。焊工应熟练掌握其使用方法,能够准确使用。

(4)凡有液体压力、气体压力及带电的设备和容器、管道,无可靠安全保障措施禁止焊割。

(5)对储存过易燃易爆及有毒气体的容器、管道进行焊接与切割时,要将易燃物和有毒气体放尽,用水冲洗干净,打开全部管道窗、孔,保持良好通风,方可进行焊接和切割,容器外要有专人监护,定时轮换休息。密封的容器、管道不得焊割。

(6)禁止在油漆未干的结构和其他物体上进行焊接和切割。禁止在混凝土地面上直接进行切割。

(7)严禁在储存易燃易爆的液体、气体、车辆、容器等库区内从事焊接作业。

(8)在距焊接作业点火源10m以内,在高空作业下方和火星所涉及范围内,应彻底清除有机灰尘、木材木屑、棉纱棉布、汽油、油漆等易燃物品。如有不能撤离的易燃物品,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隔绝火星与易燃物接触。对填有可燃物的隔层,在未拆除前不得施焊。

(9)焊接大件需有人辅助时,动作应协调一致,工件应放平垫稳。

(10)在金属容器内进行工作时应有专人监护,要保证容器内通风良好,并应设置防尘设施。

(11)在潮湿地方、金属容器和箱型结构内工作,焊工应穿干燥的工作服和绝缘胶鞋,身体不得与被焊件接触,脚下应垫绝缘垫。

(12)在金属容器中进行气焊和气割工作时,焊割炬应在容器外点火调试,并严禁使用漏燃气的焊割炬、管、带,以防止逸出的可燃混合气遇明火爆炸。

(13)严禁将行灯变压器及焊机调压器带入金属容器内。

(14)焊接和气割的工作场所光线应保持充足。工作行灯电压不得超过36V,在金属容器或潮湿地点行灯电压不得超过12V。

(15)风力超过5级时禁止在露天进行焊接或气割。风力5级以下、3级以上时应搭设挡风屏,以防止火星飞溅引起火灾。

(16)离地面1.5m以上进行工作应设置脚手架或专用作业平台,并应设有1.2m高防护栏杆,脚下所用垫物要牢固可靠。

(17)工作结束后应拉下焊机闸刀,切断电源。对于气割(气焊)作业则应解除氧气、乙炔瓶(乙炔发生器)的工作状态。要仔细检查工作场地周围,确认无火源后方可离开现场。

(18)使用风动工具时,先检查风管接头是否牢固,选用的工具是否完好无损。

(19)禁止通过使用管道、设备、容器、钢轨、脚手架、钢丝绳等作为临时接地线(接零线)的通路。

(20)高空焊割作业时,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高空焊割作业须设监护人,焊接电源开关应设在监护人近旁。

b)焊割作业坠落点场面上,至少10m以内不得存放可燃或易燃

易爆物品。

c)高空焊割作业人员应戴好符合规定的安全帽,应使用符合标准规定的防火安全带,安全带应高挂低用,固定可靠。

d)露天下雪、下雨或有5级大风时禁止高处焊接作业。

(21)电焊机做到“一机一闸一漏”并有过流保护装置。一次线不许用插头式连接,长度不宜长于3~5m。

(22)二次线接长不宜超过两处。

(23)严禁将电焊机导线靠近热源、电线、钢丝绳、转动机械或氧气、乙炔瓶。

(24)氧气、乙炔气瓶管理:

a)距明火10m以上,与氧气瓶的距离不得少于5m。

b)氧气、乙炔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c)乙炔空瓶任何时间都不许平放,要有专用减压器、回火防止器。

(25)严格遵守焊接“十不焊”:

a)焊工必须持证上岗,无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人员,不准进行焊、割作业。

b)凡属一、二、三级动火范围的焊、割作业,未办理动火审批手续,不准进行焊、割。

c)焊工不了解焊、割现场周围情况,不准进行焊、割。

d)焊工不了解焊件内部是否安全时,不准进行焊、割。

e)各种装过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和有毒物质的容器。未经彻底

清洗、排除危险性之前,不准进行焊、割。

f)用可燃材料作保温层、冷却层、隔热设备的部位,或火星能飞溅到的地方,在未采取切实可靠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g)有压力或密闭的管道、容器,不准焊、割。

h)焊、割部位附近有易燃、易爆物品,在未作清理或未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i)附近有与明火作业相抵触的工种在作业时,不准焊、割。

j)与外单位相连的部位,在没有弄清有无险情,或明知存在危险而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之前,不准焊、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