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隐裂牙的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

隐裂牙的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

隐裂牙的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
隐裂牙的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

隐裂牙的诊断及治疗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8-26T15:58:39.59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燕茹文静于世德[导读] 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隐裂牙的有效治疗措施,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李燕茹文静于世德

(韶关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广东韶关 512026) 【摘要】目的:分析隐裂牙的诊断及治疗的过程,为临床诊治隐裂牙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进行治疗的148例隐裂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诊断后采用填充、全冠修复、调磨、根管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组(试验组)7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74例。采用不同诊治方式后,分别观察两组隐裂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对照74例隐裂牙患

者常规治疗后成功率70.3%,失败率29.75%;试验组74例患者综合治疗后,成功率90.5%,失败率9.5 %;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对照组常规治疗后总满意率90.5%,试验组综合治疗后总满意率98.6%;试验组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是隐裂牙的有效治疗措施,疗效确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隐裂牙诊断治疗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0-0252-02 隐裂牙综合征(cracked tooth syndrome,CTS)是指细微的较难发现的一种牙齿裂缝,一般认为是由于磨牙或者前磨牙导致的不完全断裂。隐裂牙的高发年龄段一般集中在30~50岁,但是流行病学研究资料发现隐裂牙高发人群年龄有逐渐减小趋势。在咀嚼的过程中,下颌磨牙始终撞击上颌磨牙,造成相当严重的磨损而出现陡尖,增加上颌隐裂牙出现的几率[1]。临床上隐裂牙的表现主要和裂缝的深浅有关,轻者表现为咬合困难,严重者剧烈疼痛。隐裂牙早期表现不明显,极易和牙龈炎、牙周炎等炎症混淆,在临床诊断上存在一定困难[2]。为临床合理诊断和治疗隐裂牙,本实验选取148例隐裂牙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诊断后采用填充、全冠修复、调磨、根管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组(试验组)74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74例。采用不同诊治方式后,分别观察两组隐裂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现临床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5月~2013年7月进行治疗的148例隐裂牙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无肝、肾和脑方面严重疾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74例,其中男44例,女30例,最小年龄29岁,最大年龄57岁,平均年龄(43.2+--1.6)岁;早期诊断后采用填充、全冠修复、调磨、根管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组(试验组)74例,男29例,女45例,最小年龄32岁,最大年龄61岁,平均年龄(39.2+--1.3)岁。采用不同诊治方式后,分别观察两组隐裂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资料方面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诊断:视诊了解牙齿的颜色和缺损情况,观察有无牙周炎症。肉眼未见的隐裂牙可用酒精消毒后,除去牙齿表面和沟内残渣,用2%的碘酊反复涂抹,清水冲洗后,75%精确擦去多余染料,观察牙隐裂的缝隙位置和严重程度[3]。治疗:对照组74例隐裂牙患者采用单一的常规治疗措施,试验组74例隐裂牙患者在早期诊断后采用填充、全冠修复、调磨、根管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采用不同诊治方式后,分别观察两组隐裂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疗效标准

①根据治疗后半年内的随访结果,评价两组隐裂牙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成功:咀嚼功能正常,无自觉症状,根尖病减轻或消失。失败:患牙不能咬合,叩击疼痛,根尖病未改善或加重[4]。③两组隐裂牙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满意度评价,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

2 结果

2.1根据随访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74例隐裂牙患者常规治疗后,成功率70.3%,失败率29.75%;试验组74例患者采用采用填充、全冠修复、调磨、根管治疗等综合治疗后,成功率90.5%,失败率9.5 %;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比[%]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对照74例隐裂牙患者常规治疗后,十分满意52.7%,一般满意37.8%,不满意9.5%,总满意率90.5%;试验组74例患者综合治疗后,十分满意62.2%,一般满意36.5%,不满意1.4%,总满意率98.6%;;试验组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老年痴呆临床诊断及治疗 试题答案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诊断答案 1、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通常以(A)为首发症状 A、运动症状 B、幻觉或错觉 C、肢体动作不协调 D、以上都是 2、关于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语言障碍的叙述错误的是(B) A、流畅性差 B、节律正常 C、拼音异常 D、忧郁多见 3、老年变性病所致痴呆的第二常见病因(D) A、CADASIL B、额颞叶痴呆 C、SD D、路易体痴呆 4、痴呆的病因包括(D) A、变性病、血管病、感染 B、肿瘤及副肿瘤性 C、外伤、中毒 D、以上都是 5、关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B、无帕金森样表现 C、眼球运动障碍 D、中轴性肌张力障碍 6、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占FTLD的(A)% A、20 B、30 C、40 D、50 7、路易体痴呆临床特点不包括(D) A、反复出现的视幻觉 B、自发性锥体外系损害 C、病程进行性加重 D、早期记忆障碍明显 8、下列(D)以眼球活动障碍为首发症状A、阿尔茨海默病B、血管性痴呆C、额颞叶变性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9、关于语义性痴呆叙述错误的是(C)A、进行性命名不能B、词语理解受损C、影像学额叶前部萎缩D、易误诊为AD

10、痴呆的诊断方法包括(D)A、病史、躯体及神经精神检查B、神经心理学检查C、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D、以上都是老年期痴呆的鉴别诊断及病例分析答案 1、克雅氏病分(C)型A、2B、3C、4D、5 2、正压性脑积水(NPH)临床特点不包括(D)A、步态异常B、痴呆C、小便失禁D、脑脊液压力异常 3、关于散发型CJD叙述错误的是(C)A、中年后发病B、进行性加重的痴呆、锥体外系损害、肌阵挛C、MRI:底节及皮层信号正常D、周期性尖慢复合波 4、关于亨廷顿舞蹈病叙述错误的是(C)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病变C、第6号染色体异常D、治疗选用丁苯那嗪 5、亨廷顿舞蹈病临床特征包括(D)A、舞蹈样不自主运动B、进行性痴呆C、多在中年起病D、以上都是 6、家族性克雅氏病占(C)% A、80-90 B、20-30 C、10 D、5 7、关于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叙述错误的是(B)A、机体对肿瘤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B、于癌症诊断之后出现C、症状可以在数周或数月内进行性加重D、颞叶内侧及相关边缘结构T2高信号 8、散发型CJD血清S100蛋白浓度(A)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均可

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25T16:47:25.84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杨富明 [导读]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中心卫生院古代著名医者张孝骞在治疗急腹症时,曾这样形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可见急腹症之严重之难治。 杨富明 广西东兴市江平镇中心卫生院,538101 摘要:急腹症就是指一类腹腔内某一内脏器官病变引起的,以急性、剧烈的腹痛为主要病理表现,需要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的腹部疾病。急腹症的临床特点有发病急、进展速度快、变化多、所涉及的学科多、病情严重等,急腹症对于患者而言,及其痛苦,对于乡镇卫生院临床工作者而言,是最困难的挑战之一。由于急腹症患者发病急,一旦延误,或者是治疗不当,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甚至是致命的伤害。因此,临床工作者尽快明确病因并且迅速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是必不可少的,由此可以有效地治疗患者疾病,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避免误诊、漏诊及医疗事故发生,对于患者的急腹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急腹症;临床;治疗分析 古代著名医者张孝骞在治疗急腹症时,曾这样形容“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可见急腹症之严重之难治,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医术也越来越高超,对急腹症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可是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之一。 一、急腹症的简介 急腹症的范围涉及很广,包括有外科急腹症、内科急腹症、妇产科急腹症、儿科急腹症等众多学科的许多疾病,例如急性阑尾炎、急性胰腺炎、胆石炎、急性胃肠穿孔、消化性溃疡等等。导致急腹症的腹部内脏器官病变多种多样,急腹症的发病机制有急性炎症、急性出血、急性穿孔、腔道急性梗阻、脏器急性绞痛以及血管急性栓塞。 二、急腹症的诊断 北美胃肠医师协会通过6097个病例统计分析得出,“文献资料记载有上百种,但是最常见的就只有十几种。”其中,非特异性腹痛占43%,卫生院急腹症患者主要是属于非特异性腹痛,非特异性腹痛主要包括腹泻、痛经、消化不良、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及肠炎等。急腹病的诊断首先是了解腹痛的诱因如饮食习惯,然后再确定腹痛部位,首先出现腹痛的部位或者是腹痛最为严重和明显的部位一般是与病变部位相对应的,随后可以通过视、触、叩、听来确诊病变部位,方便诊治。还可以通过腹痛的性质来确定,如转移性腹痛为阑尾炎,阵发性疼痛为腹部脏器痉挛或者是梗阻。如果不可以确认病情时,可以通过辅助检查来确定病情。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粪便的检查、内镜检查、腹腔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腹腔穿刺等辅助检查,从而找出患者病因以及发病部位,对急腹症患者的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三、急腹症的临床治疗分析 对于卫生院而言,一般患者中非特异性腹部疼痛所占的比例较大,对于这类型不可以明确具体病变部位的病情较轻的患者,一般有医师工作者根据病情开出药方,并要求患者按时吃药并且忌口辛辣生冷,病情好转后患者再次去医院复查无碍后才算康复。而其他较为严重的急性腹痛病患者的病情危急,手术的危险十分大,因此在确保患者能够接受手术强度,并且患者各项指标都符合手术要求的情况下,应该及早的进行手术,为患者赢得最佳手术时间,并且制定较为详细精致的计划,保证手术的成功率。当患者身体情况较为差劲的时候,患者发生感染及手术后并发症的概率增大,患者及其容易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病人生命健康的并发症,因此手术时应密切注意患者各项指标,制定合适的手术和术后恢复计划,确保患者的生命。 (一)急腹症的临床治疗的原则 未确诊之前,应该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指标和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腹膜三联症”即腹肌紧张、腹部出现压痛和反跳痛时,说明腹腔内病变已经累及壁层腹膜,出现腹膜刺激现象,这是患者就应该及早进行治疗;对于老年人急腹症患者而言,老年人的腹部肌肉松弛,对于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的表现并不如年轻人那么明显,同时老年人身体各项指标下降,身体情况较差,经常出现各种慢性疾病,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腹痛后有频繁的呕吐,说明胃肠道出现问题或者是腹腔内有炎症病变刺激;过去有过腹部手术的急腹病患者,确诊疾病时,因为他们的腹部结构发生了改变,对于腹部疼痛部位和性质的确定性改变,发生降低;病情变化较快的患者,比较容易出现穿孔和坏死。 对于急腹病患者而言,观察期患者要注意“四禁”和“四抗”。“四禁”包括禁食、禁用止痛药、禁用泻药、禁止灌肠。“四抗”包括抗休克、抗腹胀、抗感染、抗水电解质紊乱。在患者观察期之间,如果患者出现可疑的外科表现的时候,应该及时的进行手术探查清楚病因。现如今,腹腔镜检查这种微创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术后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逐渐普及范围扩大,提高临床对急腹症的诊治的准确率,对提高手术效率和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急腹症的临床治疗的注意事项 1、急腹症患者及早的明确诊治病因 医师工作者在面对急腹症患者时,应该及时的询问患者的发病史、既往史等,做到尽早发现、尽早治疗,同时还可以进行辅助诊治检查,尽量做到全面细致的检查,尽早尽快的清晰的明确病因。因为急腹症患者很可能伴随其他严重的慢性疾病,因此医生在确诊和救治的时候,应该高度警惕慢性疾病的发生。 2、把握手术最佳时机 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时间即是生命,急腹症患者的诊治原则是在保住患者生命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护患者个脏器的功能,而外科手术时治疗急腹症患者的最好方法,因此把握手术的最佳时机,是对患者最好的治疗。在不确定病因的危机情况下,还可以进行剖腹检查以确认病因。对于部分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的急腹症患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如果延误手术时间,会导致并发其他慢性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对于急腹症患者而言,把握手术时间,在患者能承受的范围下尽早的进行手术。 3、必要的时候可以使用抗生素 急腹症患者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发生感染。因此,在急腹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抗生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一般医院在治疗急腹症的过程中,主要使用全身用药和局部使用抗生素的二者相辅相成的方法,提高患者机体的免疫能力,缓解患者的疼

200例鼻出血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200例鼻出血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1],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或持续性出血。一次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反复多次少量出血 可导致贫血。迅速、准确的找到出血部位,给予局部止血是治疗鼻出血的关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男156例,女46例,年龄3-84岁,平均年龄48.6岁。其中利特尔区出血113例,下鼻甲后端37例,嗅裂鼻中隔出血21例,鼻中隔偏曲处出血29例。以上所有 患者排除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严重的血液性病变及肝肾疾病。 1.2 治疗方法 小量出血的患者,或大部分儿童患者,在前鼻镜下可见鼻中隔前份糜烂或是出血点,给予明 胶海绵填塞止血。如为搏动性出血,给予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 大量出血或是出血部位不明确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 铺巾,取出鼻腔填塞物,用吸引器清除鼻内凝血块及分泌物。用1%丁卡因加1:1000肾上腺 素棉片收缩及表面麻醉鼻腔3次,间隔5分钟。在鼻内镜的照明下,吸引器一边吸引,一边 寻找出血点,对于正在出血或出血较剧烈的患者,可沿着血液痕迹及血流的相反方向寻找出 血点。如出血点已不明显,可由前向后,由内向外,从上向下检查鼻腔。没找到明显出血点时,对可疑部位使用吸引器轻轻吸引诱发出血。对出血部位采用双极电凝烧灼止血,烧灼后 给予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保护创面。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药物等处理。 1.3 结果 所有200例鼻出血患者,一次性治愈184例,8例术后少许渗血,5例前鼻孔填塞物取出后 渗血,3例鼻腔脱痂时再次出血。 2 讨论 鼻出血的诱因:1、气候因素:气候干燥导致鼻粘膜干燥结痂所致,多见于春秋,秋冬交接时;2、外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雪光或粘膜;一些不良 习惯,如挖鼻、用力擤鼻;3、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感染均可因黏膜 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4、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出血;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一侧鼻腔出血或血涕。5、发热: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流感、出血热等。6、肿瘤:鼻、鼻窦或鼻咽部恶性肿瘤溃疡出血经鼻流出。早期多表现为鼻涕出血、倒吸血涕或反复少量出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致大出血。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 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一般较剧。7、全身因素:高血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等 疾病常引起鼻出血。 儿童及青少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或利特尔区,用前鼻镜可观察到出血点,用明胶 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可止血。 中老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部的静脉丛,鼻中隔后部及鼻底部。严重的鼻出血,多为鼻咽 静脉丛出血、鼻中隔动脉出血。[2]前鼻镜下不能观察到出血点,盲目的填塞,增加黏膜的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且鼻腔后部填塞不到位达不到止血的目的。鼻内镜的使用,为鼻出血 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检查、治疗手段。鼻内镜亮度强,视野开阔,能够检查整个鼻腔,尤 其是比较隐蔽的部位,如下鼻道后端,中鼻道,嗅裂,鼻中隔后端,鼻咽部等部位。前鼻镜 下观察不到出血点的,我们均采用鼻内镜明确出血点后行双极电凝止血,取得良好的效果。

临床病理病例分析一

病例一 患者男,24岁,工人。现病史:半年前于工地施工中,不慎左脚被钉子刺伤,当时局部感染化脓,下肢红肿,约2周后逐渐恢复,此后左小腿又有数次疼痛和肿胀。2个月前左小腿疼痛肿胀达到膝关节周围,入院治疗症状有所减轻。4天前左下肢肿胀,疼痛加重,并有发冷发烧。昨日开始咳嗽,咳痰,今晨咳痰带有少量血液,无胸痛。 查体:除发现左下肢浮肿外,其它未见明显异常。 今日下午2点15分左右患者由厕所回病房途中大叫一声倒在地上,医务人员赶到时见患者四肢痉挛、颜面青紫、口吐白沫、瞳孔散大,抢救无效,于2点50分死亡。 临床诊断:急死、死因不清 申请病理解剖:患者家属及医生要求查明死亡原因。 解剖记录摘要:身长174厘米,体重60公斤。大体检查:左下肢浮肿,以膝关节以下为显著,左脚面有一外伤愈合的小瘢痕,剖开左腿见左股动脉及其分支无明显异常改变。左股静脉:大部分变粗变硬。从腘窝至卵圆孔一段股静脉内完全被凝固的血液成分堵塞,该血液凝固物长约40厘米与血管壁连接不紧密,大部分呈暗红色,表面粗糙,质较脆,有处呈灰白色与血管连接紧密。肺动脉的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均被凝血块样的团块堵塞,该团块呈暗红色无光泽,表面粗糙、质脆,与肺动脉壁无粘连。左肺内较小的动脉分枝内也有血凝块样物质堵塞。

镜检:左股静脉主要为红色血栓结构(纤维素网内充满大量红细胞,少数处为混合血栓结构(可见少量血小板梁),靠近血管壁处有肉芽组织长入血栓内。肺动脉主干及两大分枝内大部分为红色血栓结构。左肺小动脉分枝内血凝块样物仍为红色血栓,靠近血管壁处血栓有肉芽组织长入。 思考题: 1、左股静脉内有什么病变?为什么能形成这种病变?为什么股动脉无此改变? 2、肺动脉内为何种病变?根据是什么? 3、左肺小动脉分枝内为什么会有肉芽组织?本病例有没有肺淤血,是急性还是慢性? 4、死亡原因及其过程、机制? 病例二 患者男,23岁,医务工作者,7月1日入院。7月3日死亡。 主诉:右足拇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烧二天。 入院前数天右足拇趾跌伤感染化脓,在未麻醉下用酒精烧灼的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前二天即感畏寒发烧,局部疼痛加剧,入院当天被同宿舍职工发现高烧卧床,神志不清,急诊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呼吸40次/min,血压80/50mmHg。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跳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啰音,腹软,肝脾未扪及。全身皮肤有多数瘀斑,散在

诊断学综合病例分析题

病例分析题 病例 1: 患者男性, 60岁,于2004年 5月 12日入院。患者于 20年前开使出现受凉感冒后咳嗽、咳痰,服药后症状减轻,以后每到冬季易发作, 10 年前出现气喘,劳动力日渐下降, 5 年前出现下肢浮肿,服利尿剂后水肿可减轻, 1 周前受凉后上述症状加重,气喘不能平卧,为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慢支急发收入院。 1.精确概括主诉(不超过 20 个字)。 2.咳嗽的性质是什么他描述的完整吗应该补充哪些 3.对患者的气喘你应该如何理解 4.他的浮肿应该属于哪种类型 5.他是否存在心源性呼吸困难你如何从问诊中进一步深入了解 . 病例 2: 患者男性, 28岁,于1992年 7月 5日急诊入院。患者于 7月4日感上腹不适,烧灼感,以后出现恶心,吐出暗红色血液约1500ml,出现头晕、出汗、乏力。病前曾有饮酒史。 1.概括主诉 2.现病史中还有哪些不足 3.你判断患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说明系统、大概部位) 4.患者为什么出现头晕、出汗,可能还会出现什么 5.既往史中应注意到什么 病例 3 患者XXX,男性,36岁,未婚,干部,湖南长沙人。因食欲下降、乏力5天,皮肤 巩膜黄染 1 天入院。患者 5 天前因受凉而出现食欲下降,全身乏力。感畏寒,无发热、腹痛等不适。今日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呈浓茶样,腹泻 3 次,稀水样便而就诊,既往有乙肝 标志物 HBsAg(+) , HBeAg(+) , HBcAg(+) , 否认”肺结核、痢疾、伤寒”等病史。 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未见蜘蛛痣及肝掌,腹平软,肝脾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化验: WBCX 109/L, N 0.75 L TB L CB L 问: 1、该患者最可能是那种类型黄疸 2、为确定诊断,你认为还需要作什么化验与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结果 病例 4 患者,女性, 45岁。于 2007年 4月24日入院。患者于 2007年3月24日开始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上腹痛。 2007年4月20日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并呕吐大量咖啡样物伴柏油样便,

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06-22T10:53:52.150Z 来源:《中国研究型医院》2018年5卷1期作者:姚丽[导读] 经阴道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均具有微创、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特点。与腹腔镜手术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黑龙江省铁力市中医院黑龙江铁力市 152500【摘要】:目的对经阴道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子 宫肌瘤患者146例,随机分为阴道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3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阴道组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人数、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结果与腹腔镜组比较,经阴道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个数、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术后发热人数等方面均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均具有微创、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特点。与腹腔镜手术比较,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关键词】:经阴道;腹腔镜;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分析Analysi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uterine myoma Objectiv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svaginal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on uterine myoma. Methods 146 cases of uterine myoma admitted from April 2016 to March 2017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vaginal group and laparoscopic group, each group of 73 cases. Laparoscopic group performed laparoscopic uterine myoma removal and vaginal group passed through vaginal uterine myoma removal and vaginal group passed through vaginal uterine myoma removal.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bleeding, the number of myoma exfoliation,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ic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time of anal exhaust after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fever after operation, the complications and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laparoscopic group, the time of operation, the amount of bleeding during operation, the number of myomas removed, the recovery time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 the time of anal exhaust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number of fever after operation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the length of hospitalization(P>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ransvaginal and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uterine myoma is basically the same,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nimally invasive and reserved fertility function. Compared with laparoscopic surgery, transvaginal uterine myoma surgery is less traumatic and patients recover faster after surgery. [Keywords]: via the vagina; Laparoscopic; Uterine myoma; Clinical effects; Comparative analysis 子宫肌瘤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虽然该病为良性肿瘤,但是如果肿瘤体积过大,可以导致患者内分泌紊乱、月经量过多、经期不正常等症状,而且还有恶变的可能,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治疗。临床上治疗子宫肌瘤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目前主要有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以及经阴道手术等三种方式。腹腔镜以及经阴道手术均为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性比较小,患者易于接受。本次我们对我院妇产科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以及经阴道手术治疗,比较了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妇产科2016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46例,随机分为阴道组和腹腔镜组,每组73例。其中经阴道组年龄23-42岁,平均年龄(3 2.6±5.1)岁;肌瘤直径3-12cm,平均直径(6.2±2.1);已婚者48例(65.75%),未婚者25例(34.25%);单发肌瘤39例(5 3.42%),多发肌瘤34例(46.58%)。腹腔镜组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2.2±6.3)岁;肌瘤直径3-11cm,平均直径(6.4±1.9);已婚者45例(61.64%),未婚者28例(38.36%);单发肌瘤38例(52.05%),多发肌瘤35例(47.95%)。两组患者在年龄、婚否、肌瘤直径以及肌瘤种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手术方法 1.2.1腹腔镜组本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膀胱截石位,常规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3-15nnHg;根据肌瘤的位置以及体积选择切口的位置以及大小;首先对盆腔以及肌瘤的情况进行仔细的探查,然后在肌瘤的周围注射6U的垂体后叶素,采用电刀将肌瘤剔除或是先用电刀将肌瘤切开后再剔除,采用双极电凝进行止血,然后用可吸收线将瘤腔连续缝合两层,采用子宫旋切器将肌瘤旋出。 1.2.2经阴道组本组患者采用经阴道手术进行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洞巾后,充分暴露阴道和宫颈,切开阴道前或后窟窿,并根据肌瘤的大小延长切口,对肌瘤的具体情况进行探查,将宫颈向上、向下或向外方钳夹牵引,采用布巾钳或缝线牵拉暴露肌瘤,向子宫肌层内注入垂体后叶素6U,纵行切开子宫肌壁至瘤体组织,将肌瘤剔除或碎瘤后剔除,用0-1可吸收线缝合并检查无出血后送回盆腔宫体,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阴道穹隆黏膜切口,在阴道切口放置引流管。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量、术后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人数、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等。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如表1所示,与腹腔镜组比较,经阴道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剔除肌瘤个数等方面均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比较(x±s)

临床医学概要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 第三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一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70岁。因突然高热,体温39.5℃,伴头痛6小时,急诊。同时有轻度咽痛及鼻塞,无流涕及咳嗽,2天前其家人因为发热到医院就诊,诊断“急性上感”。查体:急性面容,咽充血,扁桃体I度肿大,充血,无分泌物,心(-),肺部听诊呼吸音粗,腹(-)。请分析患者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是否需进一步检查;治疗要点。 病例分析二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65岁,农民。慢性咳嗽、咳痰、喘息30余年,加重5天来院就诊。患者每逢感冒或冬季均出现咳嗽、咳痰,有时伴有喘息,咳痰量不多,痰为白色泡沫样,有时为脓痰。5天前又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同时伴有发热,咳痰带血丝,活动时胸闷,气短。既往有长期吸烟史。查体:体温38.0℃。双肺可闻及散在干性罗音,咳嗽后可减少。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8x109/L,中性粒细胞0.78。胸部X线摄片:两肺纹理增粗、紊乱,肺透亮性增加。 分析(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何种检查最有可能获得确诊?(3)该患者的治疗措施是什么? 病例分析三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0岁,因呼吸困难3小时入院。患者在家打扫卫生后出现鼻咽痒、打喷嚏及流清涕,继而胸闷气喘,呼吸困难。患者既往有“哮喘”史。查体:神清,端坐呼吸,口唇发绀,鼻翼扇动,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膨隆。双侧语颤触觉减弱。叩诊呈过清音。两肺满布哮鸣音。心率126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肝脾未触及 请分析: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进一步检查;治疗要点。 病例分析四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17岁,学生。发热、发冷3天。患者于3天前淋雨后出现发热,体温39℃,同时伴有寒战、胸痛、气短、咳嗽、全身肌肉酸痛。来诊前咳痰带血丝。查体:体温39.2℃,呼吸32次/分,脉搏110次/分,血

实验诊断学笔记(第八版诊断学)

实验诊断 第一节概述 一、实验诊断的概念 实验诊断(laboratory diagnosis)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 二、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和质量体系 ※(一)实验诊断的影响因素: 分析前:检验项目选择、患者准备、标本采集与处理 分析中:仪器、试剂、实验方法、人员等 分析后:记录、书写、计算机输入 (二)实验诊断的质量保证体系 1.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 指在实验室内部对所有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系统控制。 保证检验结果的精密度。 2. 室间质量评价(external quanlity assesment, EQA) 是指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标本,有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分析和反馈实验室检测结果,评定实验室常规工作的质量,观察实验的准确性,建立起各实验室分析结果之间的可比性。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3. 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设施与环境、仪器、试剂、标准操作规程、室内质控、室间质评、人员、记录、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 LIS)。 ※(三)检验报告的临床应用 在一项临床实验应用之前,应选择参考人群确定合适的参考区间和医学决定水平,以便在临床应用时参考。在临床医疗实践中,一些实验在建立参考区间后,就可以开始应用;但是,医学决定水平往往需要在不断的临床医疗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确定。 1.参考区间(reference interval) 是指用稳定、可靠的实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检测健康人群所得的包括95%测定值(正态分布)的范围。对一个测定值呈正态分布的参考区间,只能代表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发作性前庭综合征(EVS)是一组以短暂发作的眩晕、头晕、站立不稳为主要症状的综合征,持续几秒到数小时,偶有数天者,通常包括一些暂时的、短暂的前庭系统功能障碍(如眼震、跌倒发作)。也有一些症状和体征提示耳蜗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EVS通常具有发作性疾病引起的多次反复发作(诱发性或自发性)的特点,但也可能为首发事件之后初次表现。表现为EVS的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梅尼埃病(MD)、前庭性偏头痛(VM)、惊厥发作、低血糖以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引起的中枢或外周前庭系统结构损害。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作为临床最常见的眩晕疾病,近年来得到广泛关注,临床诊治水平有很大提升。目前,这一疾病在病因、临床诊断和治疗研究等方面应该向纵深发展,避免诊断泛化,实现科学干预。诊疗要点如下。1BPPV经典的发病机制有两种:管结石症学说和嵴顶结石症学说,这两个学说几乎可以解释BPPV的临床主要症状。但有些患者在耳石复位后还可以有不稳感等症状,而检查时可以看不到眼震,对这一问题的解释可能与耳石在前庭内有关,虽然不能诱发出眼震,但可以存在前庭症状。因此,在BPPV的发病机制中,前庭结石也

是一个可能的原因,针对这一机制应有对应的处理策略。 2BPPV诊断的金标准是变位试验(也称位置试验)有下述一些要点:首先,应该注意双侧评价,以往可能重点关注一侧,而对侧往往视为没有异位耳石存在,这种思维定式可能会导致对双侧或多个半规管累及的患者发生误诊或漏诊,因此在评价时应常规分别评价左侧和右侧;此外,若第1次检查为阴性结果,应进行重复检查。有研究发现在第1次检查阴性后,第2次检查仍可能出现阳性结果。所以,变位试验为阴性结果时至少应检查两次。原因在于耳石在半规管内的不同位置可以影响潜伏期等眼震参数,即使第1次检查时不明显,第2次检查也可能会观察到明显的眼震和眩晕。3难治性BPPV:难治性BPPV指BPPV发生后经过3个月治疗仍然反复发作。但实际工作中对于这一情况的诊断标准要宽一些,一般病程超过2周基本上就列入难治之列。难治性BPPV 归纳起来有下述情况:(1)继发性BPPV,尤其在前庭神经(元)炎后并发的BPPV(突发性聋并发的BPPV一般不难治疗);(2)水平半规管BPPV的背地性水平眼震类型,其治疗难度高于向地性眼震的类型;(3)上半规管BPPV诊断有时有难度,复位的次数可能也要多于其他类型的BPPV;(4)多个半规管受累是难治的另一可能原因,究其原因可能是评价不全面,忽略了并存的其他半规管内的耳石。4多个半规管受累在诊断时需要仔细分析多个半规管受累时会出现不同类型眼震叠

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糖尿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三级预防等综合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1.84%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诊治而言,合理的早期诊断以及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关键,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标签: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控制;三级预防 目前在临床上糖尿病为比较常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几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并逐渐年轻化,给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均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对其展开早期诊断与有效治疗对于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研究旨在对糖尿病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展开分组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8例糖尿病患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顺序进行编号,将单号患者划分在对照组,将双号患者划分在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38~82岁,平均(52.7±13.2)岁,病程2个月~14年,平均(5.8±1.2)年。观察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39~81岁,平均(53.4±14.3)岁,病程3个月~15年,平均(5.7±1.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本组患者糖尿病诊断均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即以血糖检测结果为标准,具体为:若伴有糖尿病症状(高血糖所导致的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等急性代谢紊乱表现)加随机血糖≥11.1 mmol/L,或空腹血糖检测结果≥7.0 mmol/L,或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以上3条任何一条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无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重复检查若再次出现血糖异常者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1.3 方法

实验诊断学病例分析

病例1:血液一般检查 某患,女,25岁 主诉:近一个月乏力、心悸、头晕、食欲不振 查体:面色苍白,睑结膜苍白,心率100/分钟 化验: RBC 3.1×1012/L RC 0.05 HGB 7.5g/L Hct 0.25% MCV 76fl MCHC 300g/L 思考题 1. 初步考虑为何种疾病?为什么? 2. 还应该做那些实验室检查?可能会有什么病理变化? 3. 分析其病因可能是什么? 4. 应该与那些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病例1讨论 1.根据其血常规检查结果,初步考虑该患为小细胞低色性贫血 2. 还应该做以下检查: (1)RBC形态检查 (2)血清铁等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 (3)必要时可做骨髓检查 3.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该患可能是缺铁造成的缺铁性贫血。 4. 应注意与其他贫血及其他血液病进行鉴别 本例的最后诊断是:缺铁性贫血 病例2:血液一般检查2 某男患,30岁,工人。 主诉:3天前开始周身不适,不发烧,无咳嗽、咳痰;昨日开始咽痛,自觉发热,今日加重。 既往史:健康 查体: 体温39.5oC,呼吸30次/分,脉搏132次/分,BP120/80mmHg。呼吸急促,声音嘶哑。颌下淋巴结肿大,双侧扁桃体Ⅲ度大,充血、水肿,有米粒大-黄豆粒大脓点3个。心、肺、肝脾无异常。 实验室检查: RBC 4.80 ×1012/L,HGB 140g/L; MCV 96fl,MCH 30pg/L,MCHC 320g/L; WBC 12.0 ×109/L;Sg 0.72,St 0.08;L 0.19,E 0.01;PLT 320 ×109/L 中性粒细胞见少量中毒性颗粒 思考题 1. 应考虑该患为何种疾病?根据是什么? 2. 请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 3. 结合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你认为最后诊断是什么? 病例分析 1. 该患应考虑为急性感染 根据是:(1)发病急,病程只有3天

200例鼻出血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200例鼻出血的临床治疗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2-10-22T17:16:47.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供稿作者:黄丽 [导读]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1],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黄丽(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四川广元 628001)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症之一[1],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病引起,也可由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表现为间歇性反复出血,或持续性出血。一次大量出血可致休克,反复多次少量出血可导致贫血。迅速、准确的找到出血部位,给予局部止血是治疗鼻出血的关键。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患者中,男156例,女46例,年龄3-84岁,平均年龄48.6岁。其中利特尔区出血113例,下鼻甲后端37例,嗅裂鼻中隔出血21例,鼻中隔偏曲处出血29例。以上所有患者排除鼻腔、鼻窦占位性病变,严重的血液性病变及肝肾疾病。 1.2 治疗方法 小量出血的患者,或大部分儿童患者,在前鼻镜下可见鼻中隔前份糜烂或是出血点,给予明胶海绵填塞止血。如为搏动性出血,给予凡士林纱条填塞止血。 大量出血或是出血部位不明确的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出鼻腔填塞物,用吸引器清除鼻内凝血块及分泌物。用1%丁卡因加1:1000肾上腺素棉片收缩及表面麻醉鼻腔3次,间隔5分钟。在鼻内镜的照明下,吸引器一边吸引,一边寻找出血点,对于正在出血或出血较剧烈的患者,可沿着血液痕迹及血流的相反方向寻找出血点。如出血点已不明显,可由前向后,由内向外,从上向下检查鼻腔。没找到明显出血点时,对可疑部位使用吸引器轻轻吸引诱发出血。对出血部位采用双极电凝烧灼止血,烧灼后给予涂有红霉素眼膏的明胶海绵保护创面。术后给予预防感染,止血药物等处理。 1.3 结果 所有200例鼻出血患者,一次性治愈184例,8例术后少许渗血,5例前鼻孔填塞物取出后渗血,3例鼻腔脱痂时再次出血。 2 讨论 鼻出血的诱因:1、气候因素:气候干燥导致鼻粘膜干燥结痂所致,多见于春秋,秋冬交接时;2、外伤:鼻骨、鼻中隔或鼻窦骨折及鼻窦气压骤变等损伤局部雪光或粘膜;一些不良习惯,如挖鼻、用力擤鼻;3、炎症:各种鼻腔、鼻窦的非特异性或特异性感染均可因黏膜病变损伤血管而出血。4、鼻中隔病变:鼻中隔偏曲、鼻中隔糜烂、溃疡或出血;鼻腔异物:常见于儿童,多为一侧鼻腔出血或血涕。5、发热:尤其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流感、出血热等。6、肿瘤:鼻、鼻窦或鼻咽部恶性肿瘤溃疡出血经鼻流出。早期多表现为鼻涕出血、倒吸血涕或反复少量出血,晚期破坏大血管可致大出血。血管性良性肿瘤,如鼻腔血管瘤或鼻咽纤维血管瘤出血一般较剧。7、全身因素:高血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风湿热等疾病常引起鼻出血。 儿童及青少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中隔前下方或利特尔区,用前鼻镜可观察到出血点,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填塞可止血。 中老年鼻出血多发生在鼻腔后部的静脉丛,鼻中隔后部及鼻底部。严重的鼻出血,多为鼻咽静脉丛出血、鼻中隔动脉出血。[2]前鼻镜下不能观察到出血点,盲目的填塞,增加黏膜的损伤,增加患者的痛苦,且鼻腔后部填塞不到位达不到止血的目的。鼻内镜的使用,为鼻出血患者提供便捷、有效的检查、治疗手段。鼻内镜亮度强,视野开阔,能够检查整个鼻腔,尤其是比较隐蔽的部位,如下鼻道后端,中鼻道,嗅裂,鼻中隔后端,鼻咽部等部位。前鼻镜下观察不到出血点的,我们均采用鼻内镜明确出血点后行双极电凝止血,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育广,宋小平.鼻内镜下处理鼻出血80例.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9,9(2):118. [2]王丽娟,毕砚辉,于灵燕,等.鼻内镜下严重鼻出血的微创治疗[J].吉林医学,2008,29(3):241-242.

临床检验综合试题与答案 病例分析题

临床检验综合试题与答案 论述及病例分析题 病例分析题一 患者,男性,45岁,间断上腹痛6年,加重l周,昨日出现呕血、黑便而入院就诊。 6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间断上腹胀痛,餐后l小时尤为明显,持续1~2小时后自行缓解,1周来加重,食欲不振。昨日出现上腹胀、恶心、头晕,解柏油样便3次,并呕吐咖啡样液1次,约180ml,此后出现心悸、头晕。发病来体重略下降。既往无手术、外伤和药物过敏史,也无烟酒嗜好。 查体:T 36.6℃,P 109次/分,R 23次/分,BP 92/73mmHg,神清,面色苍白,四肢冷,无出血点和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心肺无异常。下腹平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上腹有轻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未及,腹水征(一)。肠鸣音10次/分,双下肢不肿。 实验室检查:RBC 2.8×1012/L,Hb 85g/L,WBC 6.3×109/L,分类N 73%,L 22%,M5%,PLT 280×109/L,大便隐血强阳性。 1.根据以上资料,请做出初步诊断并简述其诊断依据? 2.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参考答案: 1.根据以上资料,初步诊断为:①胃溃疡,合并出血: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呕血、黑便,大便隐血阳性;②失血性贫血,休克早期:查体上腹中压痛,四肢湿冷,脉压变小,Hb 85g/L。

2.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①急诊胃镜;②X线钡餐检查(出血停止后); ③肝肾功能。 病例分析题二 患者,男性,11岁,水肿、血尿9天,进行性少尿6天入院就诊。 患儿9天前晨起后发现双眼睑水肿,出现洗肉水样小便。6天前尿量进行性减少。患儿1月前曾发扁桃体炎,曾口服抗生素治疗。患病以来精神食欲稍差,大便正常,睡眠可。既往无肾病史。 查体:T 37℃,P 89次/分,R 25次/分,BP 144/81mmHg,发育正常,重病容,精神差,眼睑水肿,结膜稍苍白,巩膜无黄染。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见少量脓性分泌物,粘膜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一),肠鸣音存在。双下肢出现凹陷性水肿。 实验室检查:Hb 85g/L,RBC 2.9×1012/L, WBC 12.5×109/L,N 82%,L 15%,M 3%。PLT 210×109/L,ESR 105 mm/h,尿蛋白(2+),红细胞12~15/HPF,白细胞2~3/HPF,比重1.010;BUN 37.5 mmol/L,Cr 560.5 μmmol/L,TP 59g/L,ALB 34g/L,胆固醇3.8mmol/L,补体C30.5g/L,ASO 750 IU/L。 1.根据以上资料,请做出初步诊断并简述其诊断依据? 2.为明确诊断,应进一步做哪些检查? 参考答案: 1.根据以上资料,初步诊断为:①急性肾小球肾炎:11岁儿童,先有咽部感染,临床表现为少尿,血尿。查体:血压高,眼睑浮肿,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尿蛋白(++),尿红细胞明显增多,补体C3减低,ASO增高;②急性肾

(完整word版)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最新资料推荐------------------------------------------------------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9) 2019-08-19 15:36 来源:中华妇产科杂志作者: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2007 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制定了《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这是我国第一次提出较为完整与系统的早产诊疗规范,其对指导我国早产临床诊疗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7 年过去了,早产防治的循证研究有了快速进展,产科学组决定在《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基础上,参考欧洲、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最新发布的相关指南以及 Cochrane 图书馆、 PubMed 数据库收录的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国情和临床经验更新指南。 本指南经有关专家反复讨论产生,仅适用于单胎、胎膜完整的自发性早产的诊治。 本指南标出的循证证据等级为: Ⅰ 级: 证据来自至少 1 个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或说服力强的系统综述,或基于同质性很好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 Ⅱ 级 1: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试验;Ⅱ 级 2: 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Ⅱ 级 3: 1 / 14

证据来自不同时间或地点,有干预或无干预的研究,或没有对照的研究。 Ⅲ级: 基于临床经验、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或专家委员会报告。 本指南标出的推荐强度分级为: A 级: 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良好的、一致的科学证据)。 B 级: 较适合推荐临床应用(基于有限的、不一致的科学证据)。 C 级: 临床可以参考(基于专家意见或共识)。 一、早产的定义及分类早产的定义上限全球统一,即妊娠不满 37 周分娩;而下限设置各国不同,与其新生儿治疗水平有关。 很多发达国家与地区采用妊娠满 20 周,也有一些采用满 24 周。 本指南仍然采用妊娠满 28 周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1 000 g 的标准。 根据原因不同,早产分为自发性早产和治疗性早产。 前者包括早产和胎膜早破后早产;后者是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母儿安全需要提前终止妊娠者。 美国的资料表明,约 5% 的妊娠在孕 20~28 周前自然终止,12% 的早产发生在孕 28~31 周, 13% 在孕 32~33 周, 70% 在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