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_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_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_人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_人美版

(六)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人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人美版第11册第8课)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7 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邻近色就是色彩相近的颜色。通过教师的讲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邻近色,了解色相间色彩倾向相近就是邻近色。引导学生分析邻近色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感受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初步了解和感受美术作品中的色调,根据自己的创作内容选取一组邻近色进行表现。教学内容与目标: 认知:认识什么是临近色,学习运用临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临近色画一幅画。 能力:提高美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意:感受运用临近色作画个人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难点:运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 学习材料: 教师:优秀作业、教学课件、色卡、水粉用具。 学生:水粉用具。 学情分析: 本学年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和识别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多设计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爱思考,爱探索的精神!不要一味的引导,要有具体的方案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

二、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1.复习色彩知识: 1)什么是色彩的调和? 2)调和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课题: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三、讲授新课 1.认识邻近色。 1)出示色相环,提问:什么是邻近色? 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邻近色的色彩倾向近似,冷色组或暖色组较明显,色调统一和谐,感情特性一致。 2)组织小组活动:利用组内的色相环找出几组不同的邻近色。 2.播放教学课件或出示几幅作品。 邻近色在生活中和美术作品中的运用。 问题: 1)图片中哪些地方运用了邻近色? 2)不同的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3.组织小组交流。 欣赏、分析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分析不同的邻近色在作品中的运用。 1)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顾盼》用了哪些临近色?不同的临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书中优秀作品是怎样使用临近色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说一说理由。 4.教师演示。 展示几组邻近色,选用一组演示,提醒 学生注意画面中每一种颜色间的关系。 四、完成作业 1.作业要求: 选取一组自己喜欢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2.辅导学生完成作业。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教案(全册) 六年级上册 第十二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评述 远近的奥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节课感知透视(基础知识)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节课体验透视(课堂实践)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案设计)等发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一课时 教材分析: 让学生在自主中探索,快乐中观察,兴趣中活动,营造和谐自然、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这课是色彩和谐的画,那么要运用同类色或者利用明度的变化。学生初次接触比较难。那么老师要多下功夫。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邻近色来画一幅画; 3、情感目标:感受不同邻近色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的表现方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欣赏自然界的风景图片,重点感受其中的色彩。(背景音乐) 2、学生找出每幅图片中呈现出的两种主要色彩。 (设计理念: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引入自然界的景色在学生感受色彩的同时,将学生带入一个美的意境,较好的渲染了课堂气氛,为下面的学习奠定心理、情感基础。) 二、认识邻近色 1、出示色相环和学生从景色图片中找出的六对色彩。 2、学生对照色相环观察六对色彩,交流自己的发现。 3、总结:在色相环上相邻的颜色我们把他们称为邻近色。(板书)距离远的我们称为对比色(板书)。 4、学生对照色相环找邻近色。 5、教师示范涂色(在纸片上),同时阐述象不同的黄与不同的绿为一组邻近色。 6、学生涂色游戏:用邻近色把手中的纸片涂上颜色,(一组邻近色涂一个纸片)比比谁涂的又多又快。(2分钟的音乐时间) 7、展示代表性学生作业。 (设计理念:知识的游戏化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将邻近色的认知巧妙的设计到涂色游戏中,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即满足了学生愉悦身心的需要,又满足了学生发展身心的需要,能使课堂焕发出无穷的动力和生命力,达到自由和谐的教育状态。) 三、邻近色的表现画面的方法 1、学生感受并交流邻近色搭配在一起带来的美感?(板书:和谐) 2、引导学生感受临近色调的绘画作品。 (1)先进行抢答游戏:画家的作品中主要用了哪组邻近色? (2)之后进行简短欣赏。 3、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有没有使用其它的颜色?(是哪些颜色?) 问题二: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两种颜色用的是否一样多?(说出每幅画面中的主要色彩) (设计理念:学生的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 4、总结: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方法之一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者少用对比色。(板书)同时突出一种主要的色彩。 四、邻近色的感受与运用 1、屏幕呈现和画家作品相对应的四组邻近色。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教案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新授 1、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小结: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图片、文字、影像等方式来了解外国的一些宝贵的自然遗产。 2、能够以语言交流的方式来说说自己对自然奇观的感想。 3、为大自然的神奇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珍视、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感情。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解外国的一些自然奇观的特点。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与第七课成为一个色彩知识单元。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过程方法: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运用邻近色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2、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油画棒、范画等。 教学活动: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三幅风景图片,让同学们观察比较,找不同。

2、在老师的引导下,从色彩方面分析,学生指出第三幅图片与前 两幅不同。前两幅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第三幅色彩柔和,画面统一。 由此导入新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色相环,请同学们找出色相环中色彩比较接近的几组颜色。 学生思考,组内交流。 回答: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蓝、蓝与紫 教师补充:紫与红 由此引入邻近色定义: 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色彩倾向近似,色调和谐统一,感情特性一致。(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 邻近色,会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色彩世界是奇妙的世界,而自然是最伟大的色彩家。 二、通过欣赏,感受邻近色的美。 1、欣赏自然图片:这是大自然中邻近色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 ——自然是美丽的,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美丽的。不同的邻近色带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2、欣赏画家作品: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套】

1、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二、发展阶段。 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三、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四、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五、作品展示。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六、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2、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案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案 ——盛贺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本课在学生了解色彩调和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技能: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感受运用邻近色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的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用具等。 教学准备学生: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 一、色彩比较,情境引入 颜色比较:出示两组图片请学生比较一下,看哪幅图中间的杏更红一些? 师总结:同一种颜色在不同的环境中色彩感觉是不一样的。色彩中也存在对比,这就是藏在色彩里的奥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色彩的世界,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色彩感受,发现规律 1、类似色欣赏: 哇,你被什么吸引住了?梯田有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组合在一起你心情如何? 2、对比色欣赏: 再往前走另一片田地又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为什么同样是田地带给我们的感受却完全不一样呢?这里有什么秘密么?秘密就在这里,这里有我们这节课非常重要的朋友色相环 3、色相环出示,小结。

①类似色:黄色和绿色在色相环中是邻居,相邻的色彩朋友称为类似色。 ②对比色:黄色和紫色在色相环中面对面,这样相对的色彩朋友称为对比色。 三、游戏拓展,知识巩固 1、找一找邻近色 帮老师的树叶找一找邻近色朋友、在组内找一找对比色朋友 2、拼一拼感知色调 学生涂色游戏:用邻近色或对比色把手中的纸片涂上颜色,(一组邻近色或对比色涂一个纸片)比比谁涂的又多又快。 3.学生评价画面,师小结。 四、作品欣赏,体会内涵 1、欣赏印象派大师莫奈《睡莲》系列绘画 2、欣赏画家作品: 欣赏《红土地》 有一位著名的版画家,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的土地的热爱,我们一起来走近他: (1)《红土地》,著名版画家李成忠创作,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给你怎样的感受? (2)李成忠的版画作品,都是想从人和宇宙之间找到一种和谐的对应。他通过对人的思考、对自己所生存的这块土地的思考,深深悟出了人和高山白云间的关系。《红土地》就是最好的例证——画面色彩明亮且空间广阔,显示了他对滇东红土地真诚热爱之情,所以这张画为版画中的精品。 欣赏《顾盼》: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课件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内容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范画,找色相环中的颜色规律,去感受邻近色给人的美感,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色彩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 运用邻近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让学生对邻组词,:邻居、邻里、乡邻。。。。。。 游戏引入新课题_______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二、讲授新课: 1、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观看图片。 提问:这两个房间运用了哪些色彩进行装饰?不同的色彩运用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出示色相环,让学生观看。 提问:你能在色相环中找出三原色,三间色吗? 哪几种颜色是相互对比最强的?(对比色) 哪几种颜色相互之间是最接近的?(邻近色) 师生总结: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蓝)、青与紫、紫与红。 3、播放百花图片,让学生把各种花的色彩在色相环中找出来,并感受各幅花色彩的美感 师生总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以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4、播放图片,让学生找出这幅画中都运用了哪些邻近色吗? 例如我自己的油画作品《秋天的景象》中:邻近色:黄色与红色,黄色与橙色 ,可以总结出:这幅作品以暖色调为主,主要用红色,黄色表现。运用红色和绿色作对比,色彩明快。 5、欣赏名家名作,让学生去感受画幅中邻近色的运用给人的感受?(冷色调,暖色调)。 6、欣赏学生作品, 三、课堂作业:选取自己喜爱的邻近色,创作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 111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 1、远近的奥秘 2、授课班级:六年级 3、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4、课时:1课时 5、目的: 6、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7、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8、中难点: 9、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10、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1、教学具准备: 12、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13、生:绘画工具 14、教学过程 15、第一课时 16、一、组织教学: 17、按常规进行。

18、二、过程设计: 19、1、导入新课 20、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21、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22、生:近大远小。 23、2、讲授新课 24、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25、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6、⑵什么是透视呢? 27、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28、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29、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0、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31、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32、⑸师示范

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5、作业展示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 二、过程设计: 1、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 中? 2、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3、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4、作业展示 教学反思: 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陌生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

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人教版) 小学美术教案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2013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 过程与方法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宇宙飞船。 情感态度 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养成收集有关宇宙飞船的信息与资料习惯。 2、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各种宇宙飞船。 教学难点: 了解和掌握飞船的主要结构。 教学具准备教学用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上天的影片,自制宇宙飞船的教具模型、挂图等。 课前准备: 1、引导学生多途径搜集相关载人飞船与宇航员的知识。 2、同时并准备一些废弃材料(塑料瓶、纸盒、彩纸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欣赏影片 欣赏 ____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把中国首位宇宙员杨利伟送上了太空后的一段影片,并讲解有关“神舟五号”的发射情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了解。亲身感受中国人民实现了千年来的飞天梦。 ●三、讨论交流 1、导入课题 2、引导学生欣赏宇宙飞船图片作品,感受作品所体现的“宇宙飞船的形状特征”。

3、鼓励学生说说形状特征是如何的除了影片的宇宙飞船,你们是否还知道有关其他宇宙飞船的知识吗? 4、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讨论。 5、各组学生把各自搜集相关宇宙的各种资料及图片进行展示然后回答。 第二课时 ●一、师生交流 1、师生共同找出飞船的主要结构,师边讲边演示各种各样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造型。 2、教师总结学生们搜集到有关宇宙飞船的相关知识,讲述宇宙的多种造型特征与设计原理,以及有关载人飞船、载人航天器组成的知识。 3、教师重点边讲边演示自做的教具模型一一分解几种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结构部件。 4、分组欣赏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外型组成部分。 5、启发每个小组应积极动脑,有创意地并要符合宇宙飞船的基本造型特点制作一艘宇宙飞船。 6、学生分组进行绘制草图。 7、师到各小组给予指导。 8、各组学生开始制作活动。 ●二、展示评价阶段 1、组织学生欣赏各小组展示自己组的作品,由各组组长阐释本组所制作宇宙飞船模型的特点与优点。 2、引导学生自评与互相评。 3、收拾与整理:学生整理桌面与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三、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回家有机会制作卫星城,有一定的场景,有多种形状的卫星,并配以一定的交通工具与自然景物 板书设计宇宙之旅 投影区板书区展览区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学生们了解宇宙飞船的主要结构。在学习和利用各种废弃物来制作宇宙飞船。不仅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 年级六年级科目美术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下教案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追寻文明的足迹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 三、新授教师 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 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在对文化遗产介绍的表达方面,局限于已有的资料而忽略了自身的感受,我们应及时引导学生从遗产的整体、细节、独特之处,历史价值等方面去挖掘内心的情感,使学生真正为人类共同的财富而骄傲。 第2课探访自然的奇观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反思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教学反思 英安小学王琦2014、10、23 本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六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在学生已经陆续学过原色、冷色、暖色、对比色等色彩知识的基础上,继续了解邻近色相关知识,学习运用邻近色进行创作表现。本课教材选取了三幅有代表性的画家作品《睡莲》、《红土地》、《顾盼》,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了解邻近色创作绘画的美感。本课还选取了多幅学生作品,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邻近色创作的方法。在教材中还介绍了“邻近色”知识,由思考到体验及艺术实践面面俱到,可以作为一份很好的自学教材,适合学生欣赏、讨论、学习。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能力目标:学会使用邻近色来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情感目标:感受不同邻近色的美感,激发学生运用邻近色表现生活的情趣。 教学的重点是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邻近色的色彩美。难点:运用邻近色知识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一、教学片断 导入:(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画,请欣赏,(播放幻灯片)这些画美吗?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学生回答) 师:这些画面都给我们带来一种色彩和谐的美感。今天我们也来“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板书课题) 新课: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第六课,首先请自学一下书中内容,尤其认真阅读“小知识”,并小组讨论一下书中“思考与讨论”的问题。(学生自学、讨论,师巡视、参与) 2、汇报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吧,第一个问题哪个小组代表来回答? 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1、远近的奥秘 授课班级:六年级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中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难点: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升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教学VCD、学生作业用纸 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按常规实行。

二、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近大远小。 2、讲授新课 ⑴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第6课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 1.认识什么是邻近色,学习运用邻近色表现画面内容的基本方法。 2.学会使用邻近色画一幅画。 3.感受运用邻近色作画给人带来的美感,激发学生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学习邻近色知识,掌握运用邻近色的方法,感受色彩美。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涂色用具、课件。 一、导入 1.用色彩表达感受。 今天,天气虽然有些寒冷,但老师今天的心情却很开心,谁能用颜色来表达老师此时的心情? 2.这些颜色都是不同的,为什么都可以表达老师此时的感受呢? 二、认识邻近色 1.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蓝、蓝与紫、紫与红等。 2.出示色相环 3.教师示范涂色(在纸片上),同时阐述象不同的黄与不同的绿为一组邻近色。 同桌之间利用彩笔找出几对邻近色。 4.学生涂色游戏:用邻近色把手中的纸片涂上颜色,(一组邻近色涂一个纸片)比比谁涂的又多又快。(2分钟的音乐时间) 5.展示代表性学生作业。 三、欣赏画家作品: 1.引导学生感受临近色调的绘画作品。 抢答游戏:画家的作品中主要用了哪组邻近色?

2.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有没有使用其它的颜色?(是哪些颜色?) 问题二:画家在使用邻近色作画时,两种颜色用的是否一样多?(说出每幅画面中的主要色彩) 3.学生感受并交流邻近色搭配在一起带来的美感?(和谐、柔和、优雅、舒畅《顾盼》热情、强烈、醒目、鲜明《红土地》) 4.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四、邻近色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图片 五、学生创作(背景音乐) 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邻近色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1.表现题材自选; 2.体会你使用的邻近色带给你的感受。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 七、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交流了使用邻近色来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希望同学们来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中仔细品位色彩的和谐;希望同学们来做一个热爱艺术的人,用和谐的色彩来装点美化我们的生活!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设计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进一步认识邻近色从而把握其与“色彩和谐”的关系,掌握邻近色处理画面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配色练习加强对于邻近色的认识,感受邻近色和对比色作品所体现的不同视觉效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培养对于色彩的敏感度,从而形成在生活中善于发现美、捕捉美的能力,在生活中体验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邻近色的知识尝试进行配色练习并运用于创作当中。 【教学难点】 把握邻近色在“和谐”中所体现的配比关系以及所体现的出色彩情感。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实践练习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频媒体工具、教材、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聆听音乐,引发联想 播放音乐:莫扎特的《A大调小提琴第五协奏曲》,在学生聆听之后询问感受。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并举手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音乐中这种音调平缓、韵律统一的现象叫和谐,音乐中有,美术中也有,从而引出课题。 活动二:赏析作品,引导想象 (一).感受邻近色 带领学生赏析PPT上的图片——五代作品《丹枫呦鹿图》,请他们说一说图片中的核心色彩并在色环上找到他们的位置。

以色相环为基础,讲解邻近色的概念并提出问题:?邻近色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在色相环上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同桌之间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邻近色就是在色环上相邻的两种颜色。 (二).“阅读”作品,探秘和谐 通过PPT展示周彦生的中国画《顾盼》和李成忠的版画《红土地》,引导学生在观看作品的同时思考:现实中的红土地与作者画的一样么? 学生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总结:作者有意把现实中的红土地形象进行色彩上的夸张,为的是与人黝黑的面庞形成映衬关系。 之后进行追问:这两幅作品分别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自由进行描述,教师给予表扬并陈述:画面中使用相同的颜色能够让人产生很强的共鸣,同时有一种十分舒服、十分平衡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做和谐。 观察身边的同学穿的衣服和文具用品等,找出色彩和谐的例子。 教师提问:如何才能将色彩和谐地安排在画面当中呢?开启实践环节。 活动三.示范讲解,引导练习 (一)教师示范 展示一幅自己完成的作品,悬挂于黑板一侧让学生观察并取出画具进行方法一的演示并提出要求: ?首先用铅笔在纸上勾画出底稿,也可以现在边上做一个小小的色谱表,标明自己要使用的色彩。 有针对性地筛选邻近色,对画面上的物象进行配色。(此处告诉学生可以少用对比色,多用邻近色。) ?颜色在使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笔头水分的多少,切勿与其他颜色相混淆。 (二)课堂练习 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或者景物进行表现,形象尽量简明和易于把握,也可以对照书上的一些插图来进行联想和构思。

(最新)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完整版) 六年级下册 20XX学年 任课: 1、追寻文明的足迹 课时:1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书中图片的欣赏,让学生了解历史遗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感受另一 种凄惨的美,古风古韵的美。 2、通过资料的收集,让学生更加珍惜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巨大的财富—历 史建筑,并培养学生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资料的收集了解文化遗产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二、导入 地球上有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这是前人留给全人类的财富,今 天,就让我们走近它们,了解它们,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震撼。 板书课题:追寻文明的足迹三、新授教师

播放课件《古代文明异国风光》 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刚才电脑播放的哪些图片有的了解,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前收集的资料点击电脑上的图片为同学们做解释。 2、你还收集到了哪些图片资料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3、除了课件中提到的历史文化遗产,你还知道哪些?有图片吗?展示一下!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很全面,通过这些图片资料,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一笔不小的财富,同时我们通过它们也能看到过去的历史中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 4、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存在于现实的,那么还有很多已经遗失的古迹,它已成为了一个迹,比如巴特农神殿,在公元1687年被威尼斯军队炮轰致毁;还有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它是人们梦想中的花园,但它是否真正的存在,人们仍无法寻得根源;还有罗德港巨人雕像,摩梭拉斯陵墓,都因为年代的久远无从考证。 5、为了保护历史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为它做些什么呢?如果你以一个旅游者的身份到此贵地,你会如何做才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呢?三、课外拓展 其实我们就近来看,在我们中国就有很多的文明古迹,九寨沟,故宫,苏杭二州,还有很多很多,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它们,让他们继续存留下去,把它留给未来。 在教学中,学生可能在对文化遗产介绍的表达方面,

最新人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椅中圣母1课时 封二-——P1 (一)教学目的:通过欣赏《椅中圣母》,使学生初步了解拉斐尔,并对 其油画风格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拉斐尔和他的油画特点;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可表 现的绘画题材。 (三)教学难点:激发学生欣赏美术作品和表现生活的兴趣。 (四)课业类别:欣赏 (五)用具准备:1.教师:书、拉斐尔其他作品。 2.学生:书。 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文艺复兴”、“拉斐尔”、“基督教”、“圣母”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布置新学期要求。 2.调动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新课: 1.由上学期欣赏《阿尔的吊桥》引入本课,回忆油画起源于欧洲,清朝末期传入我国。 2.引出欣赏内容:《椅中圣母》。 三.讲授新课: 1.介绍拉斐尔:他是意大利一位杰出的画家,与达芬奇和米卡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他生于意大利的马尔宾诺,父亲是画家,他从少年起学习绘画,特别善于吸取别人之长,并能加以综合创作,在绘画技法上受达芬奇影响,逐渐形成圆润柔和的画风。经常用世俗化的方法描绘宗教题材。《椅中圣母》即为其中一幅。 2.欣赏《椅中圣母》:学生分析欣赏画面内容。 《椅中圣母》描绘的是宗教故事中的圣母玛丽亚和圣婴耶稣,但画家却把他们画的和人间的母与子一样可亲可爱。年轻而美丽的母亲坐在椅子中,双手抱着膝上的孩子,温柔而慈祥。那胖胖的孩子翘着小脚丫,紧紧地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只有那严肃忧虑的目光,说明他不是普通的婴儿而是将来要为人类作出重大牺牲的“救世主”。 3.构图分析:在圆形的画框中,显得典雅华贵;整幅构图紧凑主题突出。4.学生分小组谈感受: 通过画面内容及分析人物内心世界这两方面谈。 5.教师启发谈话:“欣赏过大师的作品,再让我们他的其他一些作品。”6.幻灯片演示,学生欣赏。 四.课堂小结: 第一课我心中最美的感受2课时 P2——P3 (一) 教学目的: 1. 通过欣赏小朋友的画,启发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题材,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教学目标: 1、认知:学习色彩知识,了解邻近色的画面色彩效果。 2、智能: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https://www.doczj.com/doc/057791295.html,]对色彩的审美感受力。 3、情感:感受色彩带来的美感,激发色彩创作的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邻近色的知识。 教学难点:运用邻近色组织创作色彩和谐的美术作品。 教学准备:色相环、水粉用具、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分析色彩。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二、研究体会。 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1、小组研究。 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2、小结:以邻近色为主的绘画作品,给人色彩和谐统一的感觉。要想画一幅色彩和谐的作品,其方法之一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 学生认识感悟邻近色。 1、出示两幅作品,一幅用邻近色,一幅用对比色,你觉得哪幅更和谐? 2、认识邻近色。 出示色相环,提问:请你从色相环中找出一组或几组颜色相近的颜色。 介绍邻近色:邻近色就是色相接近的颜色。如红与橙、橙与黄、黄与绿、绿与青、青与紫、紫与红。 三、欣赏感受。 1、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说说自己的创作思路。 (1)欣赏课本中的作品《红土地》、《顾盼》。 小组研究:数一数,《红土地》用了几种颜色? 《顾盼》用了哪些邻近色? 不同的邻近色带给你哪些不同的感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色彩和谐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用邻近色,不用或少用对比色,解决重点和难点。 (2)播放教学课件,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 提问:观察片中哪些地方有邻近色?邻近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了解自然界中、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邻近色,感受邻近色带给人的美感。(3)欣赏优秀的学生色彩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表现内容及表现方法。再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艺术实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目录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2) 第2课点的集合 (4) 第3课远去的路 (7) 第4课线与造型 (10) 第5课风景写生 (14)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16) 第7课漂浮的画 (18) 第8课山山水水 (20) 第9课彩墨家园 (23) 第10课我做的乐器 (26)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29) 第12课保护文物 (32)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 (35) 第14课电脑美术——版画效果的图画 (38) 第15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41)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