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云南统计年鉴2005

云南统计年鉴2005

云南统计年鉴2005
云南统计年鉴2005

大同市2011年统计年鉴

2011年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同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大同调查队 (2012年3月2日) 2011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紧紧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发展战略和“三名一强”奋斗目标,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实施“十二五”规划,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42.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50亿元,同比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428.54亿元,同比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367.55亿元,增长10.3%。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9%、61.2%、31.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5∶50.9∶43.6。人均GDP为25301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3918美元。 价格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9%。分类别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2.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7%,居住类上涨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5%,衣着类上涨1.8%,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4%。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1%。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5.5%。

就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155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6688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人数723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320人,创业就业人数1409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二、农业 播种面积: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19.5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9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6.82千公顷,增加1.22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夏粮播种面积1.98千公顷,减少3.50千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74.83千公顷,增加4.72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6.21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46千公顷;蔬菜面积15.3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8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2.1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23千公顷。 粮食产量: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85.90万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夏粮产量0.21万吨,比上年减少49.3%;秋粮产量85.69万吨,比上年增长10.7%。 畜禽产品产量:全年全市生猪出栏84.7万头,比上年增长35.4%;牛出栏8.2万头,增长17.2%;羊出栏115.9万只,增长5.6%;家禽出栏300.5万只,增长106.3%。全市肉类总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增长34.1%,其中,猪羊肉产量10.2万吨,比上年增长33.8%;牛奶产量21.4万吨,比上年下降9.5%;禽蛋产量4.1万吨,比上年增长47.0%。年末大牲畜存栏12.4万头,比上年下降5.27%;猪存栏55.4万头,比上年下降3.5%;羊存栏120.4万只,比上年下降8.6%。 农业机械: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67.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1%,机械耕地面积180739公顷,下降6.0%;机械播种面积135209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4114 公顷,分别增长3.9%和56.4%。农村用电量30192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2.1%,化肥施用量29.16万吨,比上年增长0.4%。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26.7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4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93千公顷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378.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5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实现销售产值839.70亿元,比上年增长32.8%;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9.0%,比上年提高1.77个百分点。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04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国家旅游局 (2005年11月10日) 2004年,我国旅游业全面恢复振兴。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0903.82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57.3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和47.9%;国内旅游人数11.02亿人次,收入4710.71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36.9%;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2885.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2.7%;旅游业总收入684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40.1%;相当于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1%,比上年提高0.83个百分点。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 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不但全面恢复到历史最好水平,而且有新的突破性大发展,全年入境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亿人次: ——入境旅游人数达10903.8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0%,比2002年增长11.4%。其中:外国人169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5%,比2002年增长26.0%;香港同胞6653.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比2002年增长7.5%;澳门同胞2188.1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7%,比2002年增长15.6%;台湾同胞368.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9%,比2002年增长0.7%。 ——入境过夜旅游人数达4176.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7%,比2002年增长13.5%。在入境过夜游客中,外国人1365.99万人次,比上年增

长53.7%,比2002年增长27.5%;港澳同胞2488.9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4.7%,比2002年增长8.7%;台湾同胞321.2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1%,比2002年增长0.6%。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257.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7.9%,比2002年增长26.3%。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 200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国内旅游收入也有大幅增长。 ——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1.0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6.6%。其中:城镇居民4.59亿人次,农村居民6.43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4710.71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36.9%。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3359.04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1351.67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27.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731.8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10.2元。 ——在春节、“五一”、“十一”三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2.68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77亿元。 三、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情况 1.外国市场 2004年,外国入境市场恢复增长,与上年相比,各洲来华人数增幅均接近或超过50%;与2002年相比,增幅亦达到两位数。全年入境外国游客1693.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8.5%,比2002年增长26.0%。 ——洲内市场恢复发展势头良好。入境旅游总人数比上年增长

统计年鉴2011 @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名称】2011中国统计年鉴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国家统计局编 【日期】2011-9 【册数】全1册+1CD电子版 【原价】498 【折扣价】480 全国可货到付款,见货时直接把款给送货员就行.★如需发票请提前通知.(正规国税,全国均可报销) 书名:2011中国统计年鉴 定价:498元 出版社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系统收录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0年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三十多年和其他重要历史年份的全国主要统计数据,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 二、《中国统计年鉴2011》正文内容分为24个篇章,即:1.综合; 2.国民经济核算; 3.人口; 4.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 5.固定资产投资; 6.对外经济贸易;7.能源; 8.财政; 9.价格指数; 10.人民生活; 11.城市概况; 12.资源和环境;13.农业; 14.工业; 15.建筑业; 16.运输和邮电; 17.批发和零-售业; 18.住宿、餐饮业和旅游业;19.金融业; 20.教育和科技; 21.文化、体育和卫生; 22.社会服务及其他; 23.香港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 24.澳门特别行政区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同时附录两个篇章: 台湾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我国经济社会统计指标同世界主要国家比较。为方便读者使用,各篇章前设有《简要说明》,对本篇章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予以简要概述,篇末附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中国统计年鉴2011》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除行政区划、国土面积和森林资源外,均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原则,香港、澳门与内地是相对独立的统计区域,依据各自不同的统计制度和法律规定,独立进行统计工作。本年鉴中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统计资料分别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处、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提供,国家统计局进行编辑。 四、《中国统计年鉴2011》所涉及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具体划分为:东部10省(市)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6省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

2011年武汉市统计年鉴

201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省、 市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努力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平稳,结构调整加快,城市功能提升,社会事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实现“十二五”规划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756.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8.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3254.02亿元,增长16.4%;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48亿元,增长9.6%。一、二、三产业比重2.9:48.2:48.9,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5个百分点。 表1: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在全市生产总值中,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39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357.83亿元,增长13.0%。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9.7%,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全市企业总数19.31万户,比上年增加1.7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16.29万户,当年新增3.13万户。个体工商户40.48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191.57万人,增加32.63万人。其中,私营企业从业人数85.37万人,增加5.68万人。 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79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地方财政收入1194.30亿元,增长32.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73.26亿元,增长40.0%。其中,税收收入547.68亿元, 增长37.9%;非税收入125.58亿元,增长49.9%。 表2:2011年财政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运城市2011年统计年鉴

2011年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运城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运城调查队 (2012年3月3日)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的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着力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和“四基地一中心”建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01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5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494.2亿元,增长19.7%;第三产业增加值358.1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中,金融保险业25.0亿元,增长5.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88.9亿元,增长10.1%;批发和零售业74.2亿元,增长14.4%;房地产业24.2亿元,增长6.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732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055美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48.6%和3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7%、61.9%和28.4%。 价格: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10.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5.3%,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5.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6.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1%。 表1 2006—2011年主要价格指数 上年=100

就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7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02%。 二、农业 种植面积: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798.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2%。其中,粮食种植面积660.2千公顷,增长1.2%;棉花种植面积50.1千公顷,下降12.5%;油料种植面积11.3千公顷,下降8.5%。在粮食种植面积中,小麦种植面积342.5千公顷,增长0.9%;玉米种植面积262.8千公顷,增长3.6%。水果面积135.9千公顷,增长7.8%。 粮食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266.5万吨,比上年增产6.5%。其中,小麦121.0万吨,增产11.7%;玉米137.1万吨,增产4.5%。 表2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畜禽及水产品产量:全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33172吨,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猪肉产量98771吨,增长17.0%;牛肉产量5545吨,下降11.0%;羊肉产量5243吨,增长7.0%;禽肉产量23498吨,增长14.1%。奶类产量44022吨,下降6.9%。禽蛋产量17.9万吨,增长13.0%。水产品产量13820吨,增长22.8%。 林业生产:全年全市造林合格面积22600公顷,比上年增长5.3%。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配套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200公顷。全年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造林面积1333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9298公顷,零星(四旁)植树1300万株。 农业机械: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629.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4.0%。机械耕地面积56.5万公顷,机械播种面积55.2万公顷,机械收获面积43.8万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9.9%、17.9%和28.4%。全市农机化经营总收入10.7亿元,同比增长13.2%。 三、工业和建筑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