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线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光线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光线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光线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班级:通信13-3班

姓名:崔红梅

学号:1306030302

指导教师:李新春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 绪论

光纤通信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新型光电器件的不断出现,光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十七传输容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目前,光纤已经在很多场合取代了铜线而成为主要的传输媒介。无论电信骨干网还是以太网或是校园网乃至智能建筑内的综合布线系统,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光纤的存在。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新兴有线通信技术。它首先要在发射端将需传送的电话、电报、图像和数据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即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最后还原成原信号。图1-1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1-1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Fig1-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2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由于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与传统的铜电缆相比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不仅在电信等民用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因其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抗辐射能力强,以及重量轻、尺寸小等优点,使它也得到了各发达国家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在美国,早在80年代中期,先后计划的光纤军事应用项目就达400多项,这些项目包括固定设施通信网、战术通信系统、遥控侦察车辆和飞行器、光纤制导导弹、航空电子数据总线和设备链路、舰载光纤数据总线、反潜战网络、水声拖曳阵列、遥控深潜器、传感器和核试验等。这些项目陆续有报道取得了不同的进展。进入9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的军事应用继续受到美、欧等国军方的重视。在美国,三方光纤技术开发活动的计划项目分成五大部分:有源和无源光元件、传感器、辐射效应、点对点系统和网络系统。由三军光纤协调委员会进行组织,每年投资为5千万美元。在面向

21世纪的今天,美国国防部已把“光子学、光电子学”和“点对点通信”列为2010年十大国防技术中的两项。其中光纤技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预示着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光纤技术军事应用的研究将全面展开并加速进行。而各项先期应用及演示、验证表明,21世纪的军事通信和武器装备离开了光纤技术将无“现代化”或“先进”可言,在未来战争中将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2.1 光纤技术在陆军军事上的应用

2.1.1 光纤技术在军事通信的应用

光纤技术在陆上的军事通信应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a.战略和战术通信的远程系统;

b.基地间通信的局域网;

c.卫星地球站、雷达等设施间的链路。

自从“信息高速公路”概念的出现,美国就在军用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走在了世界各国的前面。1992年6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下发了名为“武士C4T”的关于美军21世纪通信和协同作战总体规划的框架文件。“武士C4T”计划的目标是按军用“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实时军用通信网,即称为“信息球”的全球通信网。它将是一个连通士兵、指挥所和各种传感器的指挥网,是一个反应灵敏的C8系统。它的基础就是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由地面及卫星的军用和民用通信系统所构成。目标DISN 是一个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传输容量将高达几Gb/s。战场信息系统是支持美国陆军21世纪作战理论的未来军用信息系统。在该系统中,光纤局域网,特别是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是关键技术之一。

1. 美军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TRI-TAC)

美军三军联合战术通信系统(TRI-TAC)在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美军根据暴露出的问题和未来的作战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对TRI-TAC进行了技术改进:一是由空军负责TAC-1光缆系统,它将代替同轴电缆,装备分布在全球的美军TRI-TAC系统;二是有陆军负责野战光缆传输系统(FOTS),拟用10000km的光缆代替CX-11230型同轴电缆;三是有海军陆战队负责野战光缆系统(FOCS),用于连接数字交换机和无线电设备。

C3)

2. 美军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I

C3系统。它的目的就是在战场态势瞬息万变美军陆军战术指挥自动化系统,常称为I

的现代战争中把情报信息获取系统、通信设备与系统、数据分析和处理系统、显示系统等

综合起来,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高度自动化的指挥控制系统。按作战任务的性质和规模的不同,I C 3系统可分为战略I C 3系统和战术I C 3系统,其中战术I C 3系统一般是指军及以下的单位使用的I C 3系统,主要用于实现战场的实时控制指挥。美国战术I C 3系统的研制工作开始于20世纪59年代,但由于要求其机动灵活抗击毁、便于维护、工作可靠、适用于战场环境,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计算机、光探测、网络、光纤传输等技术的发展,该系统才达到实用化的程度。

使用光纤代替I C 3系统的同轴电缆,能使系统的信息输出方式由电学信息传递改为光学信息传递,由此带来下面一系列的优越性:

(1)通信容量大

以激光作载频的光纤通信,其载频频率可达151310~10Hz ,比微波频率高5410~10倍。理论上,按通信带宽为载频的1/100计算,那么它的通信带宽比微波5410~10。若取典型频率为14103?Hz ,则通信带宽为12103?Hz 。

(2)损耗小,中继距离长

目前,光纤的传输损耗已下降到0.14dB/km (单模光纤),可实现几百公里无中继传输。通常的使用水平是:多模光纤的传输损耗达1~3dB/km ,中继距离可达15~30km 。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为0.5dB/km ,中继距离可达50~60km 。

(3)高可靠性

光纤不受电磁干扰,能避免核爆炸可电磁脉冲引起的信号衰减和设备性能的降低,也不易受太阳辐射的电离干扰,同时光纤自身也不向外辐射电磁能量,这为高可靠、高保密的通信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4)高通信质量

光纤通信是光子传输方式,通信系统无需短路和接地环路,且信道间无串扰,这是高通信系统所必需的。

(5)通信系统体积小、重量轻

1kg 石英玻璃可拉制100km 长的光纤,成缆后的重量也比电缆轻得多,一般仅为电缆重量的1/100或1/1000。轻的电缆不仅便于敷设,而且有利于快速转移和直升机快速布线。就整个系统而言,光通信设备体积较之电缆通信设备的体积大大减小,而且光纤通信的中

继距离很长,相同的传输距离可使中继器个数减少80%。所以,光纤通信系统的总重量较电缆通信减少了67%~75%。

2.1.2 光纤制导导弹系统

光纤制导导弹系统是以光纤作为制导信息传输介质的一种导弹系统,是有线制导武器领域一项新的突破,近年来在国外受到极大地重视。主要用于打坦克,也可以打低空飞行的直升机。这种导弹的头部装有微光电视摄像机或红外成像导引头,尾部有一卷光纤与发射控制装置相联。导弹飞行时光纤从尾部放出,同时导引头的摄像机将拍摄的目标图像传到发射控制装置,控制指令通过光纤传给导弹的制导系统,控制导弹命中目标由于光纤传输的信息量大、频带宽、功耗低、自身辐射极小,所以光纤制导导弹目前仍处于工程研制阶段,美国、法国、德国和巴西等国家都在研制。其中巴西研制的一种光纤制导导弹,长1.5米,直径180毫米,可从地面、舰艇和飞机上发射,最大射程达20公里;采用空心装药战斗部,可击穿1000毫米厚的钢装甲。

光纤制导导弹系统的结构如图3-1所示,主要由导弹、控制站和光纤三部分构成

图3-1 光纤制导导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Fig 3-1 The structure of the optical fiber guided missile system schematic diagram

1. 导弹

导弹主要是由寻的器、万象支架、惯性测量装置、控制器、光源、探测器和双向耦合器等组成。其中,寻的器是用于探测目标的关键部件,可装配可见光摄像机、前视红外成像器和毫米波雷达等成像设备,实时获取目标及景物成像;万象支架用于控制和稳定导弹的飞行轴向;惯性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并实时提供导弹的运动状态信息;控制器可以根据控制站发出的指令,控制导弹的飞行状态;光源可向控制站发送光信号;探测器用于接收来自控制站的光信号;光纤双向耦合器用于光信号的分离与合成。

2. 控制站

光纤制导导弹系统的控制站可以设置在地面或者车辆上,它主要通过双向耦合器将光源发出的带有信息的光信号经过上行线路传送至导弹,或者利用光探测器接收由导弹经下行线路传来的目标消息。探测器接收的目标消息经信号处理后,最终在监视器上显示出来,以供操作人员对导弹的飞行姿态进行调整。

3. 光纤

光纤是导弹与控制站之间的光信息传输通道。

光纤制导导弹系统的工作原理是:装配在导弹头部的摄像机将拍摄到的目标及场景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视频信号),与其他电信号(如导弹的飞行姿态数据)一起,调制弹上的光源(LD或LED),形成波长为1λ的光信号。光信号经过光纤下传到控制站。控制站利用探测器(PIN光电二极管或APD)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变为图像等有用信息。操作人员根据这些信息,发出对导弹执行部件的各种控制命令,控制指令经站内的光发送机转换成波长为2λ的光信号,光信号通过光纤上传至弹内的光接收机,经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从而控制导弹的飞行姿态,实现对目标的自动跟踪,直至摧毁目标。

因此,在光线制导导弹系统中,光纤是制导系统功能得以实现的基础桥梁,无论是控制指令的上传还是弹体状态信息或目标信息的下行,都离不开这一传输介质。

光纤制导导弹系统对其所用的光纤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1)光纤直径小。制导用光纤是由高强度光纤经过外部加强二制成的单芯光纤,为了尽可能减小制导光纤的体积,节省导弹的空间,提高有效载荷,制导光纤的直径一般都很小,大都在0.5mm以下。

不同应用场合下须选用不同的光纤。工作波长为1550nm的单模光纤多用于中、远程(大于10km)制导;工作波长为1310nm的多模光纤多用于近程(小于10km制导)。

高强度。在制导过程中,光线从飞行导弹上的线轴中放出,它必须能够经受住弯曲所引起的张力和导弹飞行时间内相当高的动态拉力。这些都要求直到光线应有比普通光纤更高的抗张强度。

拼接效果好。对于远程制导,要求光纤的长度在10Km以上。但实际不管制造工艺多么精细,光纤在这么长的距离上都难免出现裂纹。因此,往往需要对光纤进行很好的拼接。若拼接不好,则会引起较大的能量传输损耗及断线或绞缠等故障。光纤拼接是光纤制造的

一项关键技术。

典型的制导光纤的技术指标包括:

(1)抗张强度:>1.379×103N/2mm

(2)不拼接长度:≥10km

(3)芯径:多模光纤30-50pm ,单模光纤5-6m

(4)损耗:不大于0.3dB/Km (工作波长为1310nm 时)

(5)带宽距离积:>1000MHz/km

另外,要是光纤以捣蛋的飞行速度顺利地放开,除了要合理的设计绕线轴外,更重要的是如何缠绕光纤。光线的绕放也是一项关键技术。为降低微弯损耗,光纤的绕放过程中要控制拉力如何分布和防止回绕。为使光线包装件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稳定,且在高速放线时不出现绊线等故障,缠绕是还要使用合适的粘合剂。

与其他制导(如金属线制导等)系统相比,光纤制导导弹系统有以下优点:

(1)有效打击距离远。由于光纤损耗极低(商用石英光纤现已达到的损耗水平是:在1310nm 波长处的损耗为0.35dB/km ,在1550nm 波长处的损耗为0.20dB/km ,比最好的同轴电缆的损耗还要低),通过光纤可使知道信息的传输距离更远。

(2)光纤制导是非视线指令制导,因此刻隐蔽发射,增加导弹系统的隐蔽能力,提高射手的战场能力。

(3)可实现远程目标的图像跟踪。由于光纤传输频带极宽,导弹可通过光缆将引导头捕获的图像信息传至控制站,实现远程目标的图像跟踪能力。

(4)抗电磁干扰。光纤不受电磁波的干扰,更适于军事用途,这是与光纤介质本质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条件下评价现代武器系统自身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5)有更强的数据保密性。由于光纤限制了信息的传播途径,使信息只能在光纤内传递,几乎不对外发出辐射,从而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的保密性。

(6)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光纤的文都系数小,其传输特性基本不受温度的影响。相对于其他金属线制导导弹,光纤制导导弹的服役期可以更长。

同时,光纤制导武器系统的缺点是作用距离近,在地面应用最多的只有10km~20km ,光纤的抗拉强度要达到246kg/2m m ,但目前大多数光纤的抗拉强度只有200kg/2m m ;光纤

制导导弹的飞行速度最大可达300~320m/s,而光缆卷盘的运转速度目前只能做到150~200m/s。

2.1.3 光纤技术在雷达和微波系统的应用

由于光纤传输损耗低、频带宽等固有的优点,光纤在雷达系统的应用首先用于连接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从而可使两者的距离从原来的同轴电缆时的300m以内扩大到2~5km。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其频带可覆盖X波段(8~12.4GHz)或Ku波段(12.4~18GHz)。目前X波段高频光纤系统已实用化,Ku波段的宽带微波光纤线路系统也有大量报道。

光纤在微波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光纤延迟信号处理。先进的高分辨率雷达要求损耗低、时间带宽积大的延迟器件进行信号处理。传统的同轴延迟线、声表面波(SAW)延迟线、电荷耦合器(CCD)等均不能满足要求。静磁波器件和超导延迟线虽能满足技术要求,但离实用化尚很遥远。光纤延迟线具有损耗低(在1~10GHz频段内,单位延迟时间的损耗仅0.4~0.1dB/ps),时间带宽积大(达104~106),带宽宽(>10GHz)等优点,且动态范围大,三次渡越信号小,实现彼此跟踪的延迟线相当容易,而且能封装进一个小型的封装盒。用于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的多半是多模光纤构成的延迟线。目前国外光纤延迟线已进入成熟区。为提高相控阵雷达天线波束扫描的灵活性,减小初始功耗,以及精密控制所需的单元相位和幅度以实现低的空间旁瓣,需要对每一天线单元提供波束(相位)控制信号、极化控制信号和幅度控制信号。采用光纤高速传输这些控制信号,相位稳定性好,可以大幅度减少每一有源单元的电子组件量,简化系统组成,降低雷达成本,减小体积和质量。光纤技术在相控阵雷达的应用还包括用光纤延迟线在光控相控阵来打波束形成所需的相移。在电光相控阵发射机中采用集成光学进行波束形成,用光纤技术进行天线的灵活遥控,利用光纤色散棱镜技术的带宽光纤实时延迟相控阵接收机等。其中,除光纤延迟线外,光纤耦合器、波分复用/解复用器、集成光学、偏振保持光纤、高色散光纤、光纤放大器、光纤光栅等先进的光纤元器件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1.4 光纤系绳武器

美军军用机器人已于1988年开始中批量生产,年均产值达5亿美元。黄线遥控战车(TOV)是用一根光缆系留到基地站拖车上的高机动性多用途轮式车辆,可将各种侦查装置、传感器及武器送到危险战区,执行诸如侦查、探雷、清除障碍和弹药补给等任务,车速可达3.5km/h,操作距离达15~30km。如一种由Grumman公司研制的称为Ranger(别动队)的光纤系留车辆在试验中成功地击中了300m以外的装甲目标。其最高时速可达27km。

由美国海军海洋系统中心(NOSC)和Sandia国立研究所联合研制的遥控飞行器(AROD)是一种用光纤系留的涵道风扇式装置,通过电视实施侦查任务,AROD Ш的活动范围达4000m。

使用系留光缆的气球载雷达侦察系统也得了迅速的发展,气球升空高度600~6000m,有效载荷100~2000kg,持续滞空时间10~30天,可起到类似高空预警机的功能。光纤遥控水下深潜器(ROV)也称水下机器人或无人潜艇,有拖曳式和系留式两种。通过装备不同的设备可进行地形测绘、调查打捞沉船和坠海飞机、营救潜艇、反潜舰艇装置布设、探测和排除水雷、自主布雷和水下诱饵等。鹰式电子择优诱饵是美国海军研究室开发的光纤系留实验室开发的光纤系留无人飞行器,重量36kg,采用旋转翼,负载能力6.5kg,计划于1997年完成最后试验。

2.1.5 在地下核试验中的应用

光纤在核环境中有两大优点:

(1)不受电磁脉冲等影响。

(2)暴露给强辐射等的爆炸之后,几秒钟之内就能够很快恢复。

2.1.6 在夜视装置中的应用

军事夜视已经是光纤技术运用的重要领域,夜视装置大量的运用于陆军中,它主要运用于保护目镜、坦克的观察系统、潜望系统、远距离观察管以及步枪的瞄准具等。据报道,美军在新式的夜视装置中加进了光纤元件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这种光纤元件主要是光纤熔融面板。

2.2 光纤技术在海军军事上的应用

2.2.1 舰载高速光纤网

由于现代化的舰艇装备有大量的通信、雷达、导航、传感器系统和武器指挥系统等电子设备,加上其它电气设备,因此造成了严重的电磁干扰、射频干扰等问题,为此,80年代初美国海军实施了开发大型新舰船用光纤区域网作为计算机数据总线的计划-AEGIS(宇斯盾)计划。1986年初,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SAFENET(能抗毁的自适应光纤嵌入网)委员会。并于1987年成立工作组指导制定了SAFENET-I和SAFENE 一五两套标准。分别于1991年1月和1992年1月完成。前者是一种军用加强型IEEE802.5令牌环网,传输速率16Mb/S,后者是基于ANSI 3XT9.5 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令牌杯

网,传输速率100Mb/s。这些系统已安装在CG-47 Aegis导弹巡洋舰、DDG 51级导弹驱逐舰、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等舰艇上。美国海上系统司令部和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还联合制定了利用同步光网(Sonet)、宽带综合业务网(B-ISDN)和异步传输模式(ATM)标准,开发高速光网(HSON)原型的计划,由海军研究实验室(NRL)负责开发和评价,从1991年年中开始为期三年。该网利用单模光纤,传输速率从155Mb/S(OC-3)到2.4Gb/S(OC-48)。1992年实现了1.7Gb/S的第一阶段目标。美国小石城号航母上的雷达数据总线传输容量就达到了1Gb/S,并使原来重量达90吨的同轴电缆被半吨重的单模光缆所代替。

舰载光纤通信系统将向综合化、数字化、高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它不但可以将语音、数据、图像等不同的通信业务综合在一起,而且可实现信息交换、传输可控制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 高级水下作战系统(SUBACS-Submarine Advanced Combat System)

SUBACC是美国海军最大的舰载水下光纤通信计划项目,该项目计划在所有的洛杉肌688级攻击型核潜艇和新型“三叉戟”弹道导弹潜艇中装备光纤数据总线,将传感器与火控系统接入分布式计算机网,从而大大提高潜艇的数据处理能力,这就是所谓的AN/BSY-1。据报道,整个计划头两年的研制开发经费为6.38亿美元,生产合同预计至少20亿美元。以后又在1989年以后生产的“海浪”SSN-21级攻击型潜艇中采用通用电气公司海战部开发的AN/BSY-2综合光纤作战控制声学系统。

2. “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航舰雷达光纤传输系统

在舰船上实现雷达与作战情报中心之家的信息传输是光纤传输系统的一个典型的应

用实例。比如安装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的舰载雷达光纤传输系统。1987年,美国海军在“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上建造了该系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舰载雷达光纤传输系统的可行性和标准。该系统是一种点到点的6信道模拟线路,它把来自CV-3989雷达的数字信息和来自AN/SPS-49雷达的模拟视频信号经多模光纤(12芯)光缆传送到AN/SPD-25G

雷达显示装置,并将信息提供给作战情报中心。其工作原理为:光发射机输入端的信号调节器将输入信号调整至适当的大小,然后再去调制LED组件(波长为840nm),LED输出的光束经光耦合器后耦合到多芯光缆中;在光接收机端,耦合器将多芯光缆内的光束耦合到接收器件,在经输出信号调节器后,放大和分离这些信号。

舰载雷达光纤传输系统的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和光缆的主要性能参数如下:

(1)光发射机

光源:LED ;工作波长:840nm ;信噪比:60dB ;输入信号形式:线性模拟;输出功率:40w μ;带宽:1kHz~60Mhz 。

(2)光接收机

光探测器:APD ;工作波长:830nm ;信噪比:35dB ;输入信号形式:线性模拟;输出功率:120w μ;带宽:1kHz~120Mhz 。

(3)光缆

类型:渐变型多模光纤;纤芯直径62.5m μ、包层直径125m μ;光缆数:12芯;重量:0.47kg/m ;拉应力:68kg ;衰减:4.0dB ;带宽:160MHz/km 。

3. 舰载自适应光纤网络

为满足舰船在特殊环境下的通信要求,美海军开发出一种舰载光纤通信系统——自适应光纤网络(SAFENET )。这是一种在光纤局域网基础上开发出的新一代舰船通信网络系统。所谓自适应网络,是指这种网络满足以下要求:(1)网络的标准化;(2)网络的传输介质具有信息吞吐量大、等待时间短的优点,以方便今后的扩容;(3)网络能根据终端的需要和传输距离的长短,自由选择光缆或是电缆,因此网络也必须同时适合于电缆或是光缆;(4)网络要结构坚固、可重新组合、抗毁性好。

2.2.2 光纤水听器系统

光纤水听器是利用光纤技术探测水下声波的器件,它与传统的压电水听器相比,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足够大的动态范围、本质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无阻抗匹配要求、系统“湿端”质量轻和结构的任意性等优势,因此足以应付来自潜艇静噪技术不断提高的挑战,适应了各发达国家反潜战略的要求,被视为国防技术重点开发项目之一。

光纤水听器的主要军事应用为:·全光纤水听器拖曳阵列;全光纤海底声监视系统;全光纤轻型潜艇和水面舰船共形水听器阵列;超低频光纤梯度水听器;海洋环境噪声及安静型潜艇噪声测量。

美国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始于70年代末,到1992财政年度已投入超过1亿美元的研究和开发经费。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NRL)、海军水下装备中心(NUWC)、Gould 公司海事系统分公司、和Litton 制导和控制公司联合开发了全光纤水听器拖曳阵列(AOTA)、潜艇和水面舰船共形水听器阵列(LWPA)等各种不同反潜应用类型的海试系统,经过大量海上试验,已达可以部署的状态。目前他们正在开发大规模(几百个单元)的全光纤水听器阵列系统及

其相关技术。近十年来,美国已对全光纤水听器及其阵列的各种应用场合都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很成功。英国对水听器的研究主要由Plessey国防研究分公司、海军系统分公司和马可尼水下系统有限公司承担,开发了全光纤水听器拖曳阵列、海底声监视系统等各种不同反潜应用的海试系统,也进行了一系列海上试验。

2.2.3 光纤制导鱼雷

与光纤制导导弹一样,光纤制导鱼雷能大大改善鱼雷的攻击性能。美国海军海洋系统中心试验的光纤制导鱼雷,制导距离5km,速度18节(33km/h),进一步的试验将达70节130km/h),射程则将扩大到100km。其关键是光缆及其放线技术和先进的光纤水听器,法国也进行了成功的光纤制导鱼雷的试验,制导距离达到了20km。

2.2.4 桅杆式光电观测装置

从80年代开始,美、英、德等国的潜望镜制造厂商都开始研制一种不穿透潜艇耐压船体的多功能传感器成像系统,即潜艇光电桅杆,它将用来代替传统的潜望镜,装置90

年代中、后期乃至21世纪初服役的新型潜艇。英国海军于90年代先后建造的4艘“前卫”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采用的自防护组合式光电潜望镜系统,就由光电桅杆和光学潜望镜组成,而光电桅杆的可回转多传感器头与艇内操纵控制台之间的信息则由光缆进行传输。这种桅杆式光电观测装置还被用到了装甲车辆及直升飞机上。

2.3 光纤技术在航空航天军事上的应用

2.3.1 点对点数据传输和网络应用

目前已在飞机中少量使用的点对点链路主要用于航空电子装置“黑盒子”之间的数据传送。这些链路在F/A-18、A V-88及黑鹰直升飞机中表现良好,数据速率从10Mb/s~100Mb/s。由于光纤系统价格较贵,低损耗及宽带能力不能充分利用,因此配备数量较少,只用于存在严重电磁干扰和电磁脉冲问题的场合。随着复杂性的增加,光纤数据总线的带宽也将增加。如F-22和RAH-66 Comanche要求100Mb/s~1Gb/s的高速光纤数据总线用于通信和传感器接口。

2.3.2 光控飞行(Flight-by-Light)

由于电磁干扰(EMI)、电磁脉冲(EMP)、高强度无线电频率(HIRE)以及新的威协(如直接能量武器)会严重威胁配备电控飞行的飞行器的飞行安全,因此人们不得不采取适当的屏蔽措施,但这样将造成重量的增加,而光控飞行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对于战术飞机来

说,如用光控飞行替代电控飞行,重量约可节省90~317kg,而且,光纤系统不仅可进行飞行控制,还可用来控制和监测飞行器的子系统,机载光纤系统在“隐形”飞机中也很重要,因为机内长达数公里的电缆的噪声辐射将成为辐射源而易被雷达所发现,采用光纤系统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光控飞行的研制工作始于1980年美国陆军的“先进的数字光控制系统(ADOCS)计划,由Boeing VertolCo.公司承担,后来安装于Sikorski UH-60A“黑鹰”直升飞机上成功地进行了演示。打算安装在各种军用直升飞机上。1985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国防部合作,开始了一项“光纤控制系统总成(FOCSI)”的计划。该计划于1993年秋天在美国海军的F-18战斗机上进行了开放环路飞行试验,重点是飞行控制传感器,以及用于总压力、静态压力、马赫数、攻击角度的传感器,以及用于一个完整的综合推进/飞行控制系统所需的总体温度的传感器。

NASA还准备在一项“推进管理光学接口系统(OPMIS)”计划中对光纤控制飞行进行另一项演示。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和NAS已开始着手光控飞行计划,这项计划称之为“光控飞行先进系统硬件技术再投资项目(FLASH)”,由Wright实验室实施。

2.3.3 光纤技术在导弹及航天飞行器的应用

除了前面所述的MX导弹发射场用光纤链路外,光纤可以在运载火箭的三个子系统中替代电缆,并大大提高运载火箭的可靠性。这三个子系统是:(1)起飞倒计时(T-O)脐带系统;(2)航空电子设备互连网;(3)监控传感器。据报道,欧洲航天局(ESA)与英国Sira公司签订合同,要求该公司设计一种低成本、无源、且高度灵活的航天器光纤监测系统,以解决航天器缺乏视觉数据,特别是不完全展开的问题,并打算安装在计划于1998年底发射的ENVISAT宇宙飞船上,以及在标准化后装配到所有宇宙飞船上。美国Rockwell International公司对光纤技术在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仪表和控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应用场合包括:用于涡轮叶片温度测量的光纤高温计;燃烧过程的光纤拉曼温度传感;涡轮泵轴承磨损的光纤挠度计测量等。

光线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题目: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班级:通信13-3班 姓名:崔红梅 学号:1306030302 指导教师:李新春 成绩: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系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 绪论 光纤通信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通信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新型光电器件的不断出现,光线通信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十七传输容量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目前,光纤已经在很多场合取代了铜线而成为主要的传输媒介。无论电信骨干网还是以太网或是校园网乃至智能建筑内的综合布线系统,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有光纤的存在。 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一种新兴有线通信技术。它首先要在发射端将需传送的电话、电报、图像和数据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即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再经光纤传输到接收端,接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最后还原成原信号。图1-1为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示意图。 图1-1 光纤通信系统的构成 Fig1-1 The composition of the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2 光纤通信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由于光纤作为一种传输媒质,与传统的铜电缆相比具有一系列明显的优点,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不仅在电信等民用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因其抗电磁干扰、保密性好、抗辐射能力强,以及重量轻、尺寸小等优点,使它也得到了各发达国家政府和军方的重视和青睐。特别是在美国,早在80年代中期,先后计划的光纤军事应用项目就达400多项,这些项目包括固定设施通信网、战术通信系统、遥控侦察车辆和飞行器、光纤制导导弹、航空电子数据总线和设备链路、舰载光纤数据总线、反潜战网络、水声拖曳阵列、遥控深潜器、传感器和核试验等。这些项目陆续有报道取得了不同的进展。进入90年代以来,光纤技术的军事应用继续受到美、欧等国军方的重视。在美国,三方光纤技术开发活动的计划项目分成五大部分:有源和无源光元件、传感器、辐射效应、点对点系统和网络系统。由三军光纤协调委员会进行组织,每年投资为5千万美元。在面向

传感器在现在军事中的运用

常州工学院 题目:传感器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班级: 11机Y3 学号: 09120240 姓名: 周唯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指导老师:金祥曙 时间:2014年6月16号

传感器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11机Y3 周唯09120240 摘要:技术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高新技术之一。为了增强人们对传感器及其技术的重要性的认知,阐述了军用传感器在武器装备中的作用、地位与国内外发展趋势,论述了高技术战争需要新型传感器,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对传感器技术的更高的要求,提出了传感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发展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传感器;军事;作用;趋势 Abstract: Sensor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in today's world is impressive. In order to enhance people's percep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sensor and its technology, elaborated the function of military sensors in weapons and equipment,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igh technology war needs new sensors, high technology weapons and equipment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demands of sensor technolog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idea, development priorities, sensor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sensor; military; role; trend 0引言 在现代电子信息系统中,信息采集-传感器技术,信息传递-通讯技术,信息处理-微处理器(即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三大核心技术,也是现代武器装备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感器可将被测目标的各种非电量信息转换成可进行测量的电信号,因此在军事上传感器是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环节。近十几年来,发生的历次局部战争中使用的高技术武器上都装有多种传感器,在对目标探测、精确制导、电子对抗、通讯指挥、故障诊断和自我防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认为,一个国家军用传感器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了该国武器制造层次的高低,决定了该国武器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最终决定了该国武器性能的高低。 1传感器简介 1.1定义 国家标准GB7665-87对传感器下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件并按照一定的规律(数学函数法则)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1.2传感器主要分类 1.2.1按用途分类:压力敏和力敏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能耗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射线辐射传感器、热敏传感器。 1.2.2按原理分类:振动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磁敏传感器、气敏传感器、真空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及 对现代作战的影响 杨胜利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屡次局部战争,特别是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人们可以看出: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 一、军事高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军事高技术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高技术的一切特征,但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一般认为,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高技术与一般技术相比,有七大特点: 1、高智力。高技术是知识密集型技术,它的发展必须依靠创造性的智力劳动,依靠富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体现了高智力的特性。比如半导体集成电路,从成本上讲,原料及能源仅占其总成本的2%,而其余98%都是其智力含量。 2、高投资。高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较长的研制周期,因而研制过程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据统计,目前,一般高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占其产品销售额的比例高达10-30%,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投资又比研究开发投资高出5-20倍,形成高技术产业后的设备更新投资还会越来越大。比如制造

集成电路的设备,十年之中关键设备就更新了三代,每更新一代,设备投资就要增加一个数量级。 3、高竞争。高技术的时效性决定了谁先掌握技术、谁先开发出产品并抢先投放市场或用于战场,谁就能获得优势,占据主动。为此,世界军事强国和大国都制定了高技术发展计划,试图在世界高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4、高风险。高技术竞争的失败,对企业而言,就意味着投资的失败;对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利益将要受到损害。此外,高技术研究本身也蕴含着巨大的风险,甚至要以生命作为代价。以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例,40多年来,航天技术取得了神话般的巨大成就,但其风险也高得惊人。1961年3月23日,苏联的邦达连科就成为为航天事业献身的第一人。另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数据分析:目前正在组装的国际空间站,在组装过程中,发生至少一次重大失误的可能性为73.6%。 5、高效益。高技术产品是高附加值产品,其形态是知识的物化形式,所以其价值远远超过所消耗的原材料和能源的价值。实践证明,高技术成果一旦转化为市场化的产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收益,一旦得到实际应用,就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比如航天技术,其投资效益比高达1:14,充分体现了高效益的特点。 6、高渗透。高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技术辐射性或渗透性,隐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不仅可以用于新兴产业的创立,而且可以用于传统产业的改造,成为经济、国防、科学、技术、政治、外交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发展变化的驱动力。 7、高速度。高技术产业是目前发达国家经济中最活跃也是增长最快的经济部门。美国经济在“9 。11”事件前已连续十多年呈现高增长、低通胀趋势,而且美国GNP占世界总值的比例也由90年代初的24.2%增加到2000年的30%。这些都是以信息技术为

军事通信论文

军事通信论文 军事通信学是研究军事通信一般规律,并指导军事通信实践的学科。军事通信在人类战争史上,伴随着武装冲突和军队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战争和军队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古代军事理论中,很早就有关于军事通信的论述。而军事通信学真正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则是在军事科学与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战争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军事通信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促进了军事通信理论研究向学科化方向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视和加强军事通信基础理论的研究,从宏观上探讨军事通信本质特征、规律和军事通信学科体系结构的学术活动,对于军事通信学的形成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现代战争中,军事通信的中枢神经作用显得格外突出。而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等高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通信技术,则为现代军事通信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通信工具和更完善的通信手段。毋庸置疑,军事通信技术在战后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 一、载波通信与光纤通信技术 载波通信就是利用频率分割原理,在一对线路上同时传输多路电话的通信。其工作原理是:在发信端把各路电话信号分别对不同的载波频率进行调制,将各话路的频谱安排在各自不同的频位上。在接收端,则进行相反的解调过程,把位于不同频位的各话路还原为话音频谱,实现载波多路通信。载波通信除了传输电话信号外,还可以进行二次复用,即利用载波话路来传输电报、传真、数据等等。载波通信有效的利用了有线通信的线路,扩大了信道的容量,提高了传输的速度。在军事信息量不断增加、军事通信要求高效迅速的情况下,载波通信是一种极好的技术手段。载波通信技术产生于20世纪初期,电子管和滤波器发明以后,为实现载波电话通信创造了技术条件。同时,增音器和同轴电缆的发明又为载波通信的发展插上了翅膀。1918年,在美国的匹茨堡到巴尔的线路上开通了第一个载波电话通信系统,每对线通3路电话。到1938年,经过不断改进,可通12路电话。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战争条件的限制,各参战国(除美国外)的长途有线通信发展很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各国均建立了规模巨大的军用长途载波通信系统,通信容量从最初的每对线几路、十几路,发展到几十路、几百路。20世纪60年代初,载波通信设备进入了半导体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单晶硅制备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60年代各种晶体管电子元件相继诞生。半导体晶体管的诞生是电子元件的第二次重大突破,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震、寿命长、性能可靠、功耗低等电子管无法比拟的优点,有效地促进了电子技术的发展。载波通信的半导体化进一步促进了军事载波技术的发展。到7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同轴电缆材料与性能的提高,10800路载波电话系统在一些国家的军队中先后投入使用。 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作载体,以光纤维做媒介来实行信息传输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1960年美国科学家梅曼用红宝石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激光技术由此问世。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从外部对某些物质施加能量,使电子急剧增能,在外来光的激发下,以光子形式经过光学谐振腔的特殊装置,等到聚能放大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S技术及其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刘江刘方成李保珠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3S技术,并对3S技术运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具体案例详细说明此应用及效果。 关键词:GIS;RS;GPS;中学;地理教学;应用 引言 “3S”技术是英文遥感(Remote Sensing 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这三种技术名词中最后一个单词字头的统称,这三者之间紧密联系在一起,遥感技术是信息采集(提取)的主力[1];全球定位系统是对遥感图像(像片)及从中提取的信息进行定位,赋予坐标,使其能和“电子地图”进行套合;地理信息系统是信息的“大管家”,为3S技术的核心[2]。目前3S技术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等重大地理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健技术。因此,《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新的高中地理课程在必修、选修模块中必须介绍有关3S的知识,这是课程内容本身的要求[3]。 另一方面,3S技术是地理课程独特的辅助教学技术。目前,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普通高中新课程试验监测报告》显示:在七门学科当中,地理仅排在物理之后,居于第二难学课程,造成这一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落后,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偏重如何辅助学生记忆,其手段仍然是以地理挂图和幻灯片等作为辅助工具,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而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地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使课堂教学整体优化,将信息技术引入地理教学,是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中的高端3S技术用于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学发展的必然[4]。下面以一些具体实例说用3S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GIS技术及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至今已40多年,始终发展迅猛。国内外学者由于对GIS技术研究视角、应用目的的不同,所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例如,美国学者Parker 认为“GIS是一种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有关地理现象信息的综合系统”;加拿大的Roger Tomlinson 博士认为“GIS是全方位分析和操作地理数据的数字系统”;我国著名GIS专家陈述彭院士认为“GIS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把各种地理信息按空间分布或地理坐标,以一定格式输入、存储、查询检索、显示和综合分析应用的技术系统”。虽然这些学者对GIS的定义不尽相同,但都认为GIS具有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和输出等基本功能。目前,GIS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如环境评估、灾害预测、国土管理、城市规划、邮电通讯、交通运输、军事公安、水利电力、公共设施管理、农林牧业、统计、商业金融等几乎所有领域。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可将复杂的自然景观、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甚至抽象的概念用三维的、动态的、直观的方法方式表现出来,将地理教学中不易明察与掌握的内容通过虚拟场景来展现,提高教学效果,下面以地貌演变、地形分析和天体运动这三个教学内容为例进行应用分析。

浅谈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

机器人在军事上的应用 【摘要】我们知道工业机器人是当今最热门的技术,甚至在一些国家中,把应用机器人看作是新技术革命的标志。而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现代战争已不在像以往那样对士兵依赖性较高,并且现代战争武器威力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为了保护士兵的生命,无人作战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类型的军用机器人大量涌现。美国发表的《21世纪战争技术》一文认为:“20世纪地面作战的核心武器是坦克,21世纪则很可能是军用机器人”所以机器人或许会在以后在战争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机器人军事应用未来战争 一、军用机器人及其发展 1.军用机器人定义 军用机器人是一种用于完成以往由人员承担军事任务的自主式、半主式或人工遥控的机械电子装置。它是以完成预定的战术或战略任务为目标,以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化武器装备。 2.军用机器人种类 军用机器人是机器人的极为重要的分支。它们外型千姿百态尺寸大小不一,军用机器人按照军事用途可以分为:地面军用机器人、空中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和空间机器人。 ●地面军用机器人 地面军用机器人主要是指智能或遥控的轮式和履带式车辆。它又可分为自主车辆和半自主车辆。自主车辆依靠自身的智能自主导航,躲避障碍物,独立完成各种战斗任务;半自助车辆可在人的监视下自主行驶,在遇到困难时操作人员可以进行遥控干预。 ●空中机器人 这是一种有动力的飞行器,它不载有操作人员,由空气动力装置提供提升动力,采用自主飞行或遥控驾驶方式,可以一次性使用或重复使用,并能够携带各种任务载荷。广义的军用无人机系统不仅仅指一个飞行平台,它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系统设备,主要由飞行器、任务载荷、数传/通信系统和地面站4个部分组成。 ●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即无人潜水器。它是一个水下高技术仪器设备的集成体,除集成有水下机器人载体的推进、控制、动力电源、导航等仪器、设备外,还需根据应用目的的不同,

古代的军事通信技术

通信也稱“通信聯絡”,即用各種通信手段建立的聯繫。軍隊中的通信聯絡是保障作戰指揮的基本手段。能使上級的命令、批示及時下達,下級的情況及時上報,友鄰部隊之間密切協同。通信技術是指將資訊從一個人或地點傳遞到另外的人或地點而採取的方法和措施。古代的軍事通信方式主要採用的是簡易信號通信和運動通信。 一、簡易信號通信技術 簡易信號通信就是使用簡單的信號工具、就便器材和簡便方法,按規定的信號或記號傳遞資訊的通信方式。軍隊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有:旗幟、鑼、鼓、號角、軍號、信號燈、信號槍、煙火、喊話、手勢等等。最初的軍事通信最簡單的形式,是由指揮員用語言、姿勢或傳令兵下達命令。西元前3000多年前,軍事通信中開始出現了簡易信號通信方式。相傳皇帝在涿鹿與蚩尤大戰時就使用了號角,即用自然物質——動物的角吹奏出一定的聲響來進行通信聯絡。以後又有了多種形式的“光”、“聲”通信手段,逐漸出現了旗、鼓、角、金等各式傳令工具。中國春秋時期(西元前841年~西元221年)的著名軍事家孫子在《孫子兵法》中稱古代戰爭中:“夜戰多火鼓,晝戰多旌旗”。這說明簡易信號通信在此時已經運用的相當普遍。這種通信方式一直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今天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仍然在運用。 在古代軍事通信中,使用最普遍的是烽火狼煙。根據史書記載,約2700年前中國的周幽王時期(西元前781年~西元前770年)就有了利用烽火傳遞資訊的辦法。相傳周幽王為博得寵妃褒姒一笑,“烽火戲諸侯”。中國歷代王朝,利用這種烽火來傳遞軍事情報相沿很久。

從後來發掘出來的“漢簡”可以知道,在兩漢時代(西元前206年~西元188年),從甘肅一直到新疆羅布泊,都有烽火設置,而且規模很大,據說是“五裏一燧,十裏一墩,三十裏一堡,百里一城寨”。這種通信方法直到明清時代還有許多地方在使用。用烽火狼煙進行通信的方式在古代其他國家也多有使用。亞述帝國(西元前14世紀~西元前7世紀)為了傳達重要消息,通常利用火光(篝火)信號通過驛道的各站來進行傳輸。這種火光通信的方式在古代希臘(西元前3世紀~西元前2世紀)也加以利用。古代希臘人傳達信號主要靠烽火,根據歷史記載和考古發現,在古代希臘的阿提卡和小亞沿岸之間,有一條烽火臺通信傳輸線路。在希波戰爭時期(西元前500年~西元前449年),希臘廣泛的利用過烽火信號。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西元前431年~西元前404年)的普拉提亞之圍時,雅典和斯巴達雙方都使用過烽火信號。 烽火傳信是利用自然力的通信方式。而人與動物的區別在於能創造出各種工具來為自身的需要服務。古代簡易通信工具中,最著名的工具是金(鑼)、鼓。金(鑼)是一種銅制的圓形擊打樂器,鼓是有繃緊的膜震動而發音的樂器。古代中國在戰爭中擂鼓為進,鳴金為退,是將帥指揮作戰的重要手段。金(鑼)作為通信工具的出現,是由於鑄銅技術和銅器成型技術的產生和發展。西元前1200年,中國殷朝青銅(銅、錫、鉛等元素的合金)冶鑄技術已達到成熟階段。青銅不僅用來製作生產工具和兵器,還用來製造樂器。那時曾經出現過一種稱作“刁鬥”的簡易通信工具,它原是一種青銅製成的炊具,樣子像缽,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3S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摘要: 3S技术和农业是相辅相成的,农业因为3S技术有了全新的发展——精准农业,同时也促进了3S技术的成熟与进步,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逐步脱离了以往落后的生产技术, 21世纪的农业要走集约化的道路, 实现节水农业、优质高产无污染农业, 需要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应用。而测绘行业的3S技术, 即全球定位系统( 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 IS)技术和遥感( RS)技术, 能为农业发展建立与其相适应的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为现代农业的高科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单纯地运用GPS、RS与GIS中的某一种技术往往不能满足综合工程的需要,不能提供精准农业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对地测量、存储管理、信息处理、分析模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把RS、GIS、GPS有机结合,综合应用,构成一个一体化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应用技术系统,这是一个充分利用各自技术特点的空间技术应用体系,并逐步成为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新学科,简称为“3S”集成技术。 论文简要介绍了“3S”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并通过解读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的技术特点及技术优势,结合工商管理专业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阐述了精准农业的相关概念。

关键字: 3S技术,精准农业,遥感,信息处理 正文: 1.3S技术的概念: 3S 是全球定位系统( GPS)、地理信息系统( G IS)和遥感( RS)的统称。是空间技术、传感器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多学科高度集成的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表达、传播和应用的现代信息技术。 1.1.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技术是美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 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GPS是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构成的。GPS测量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交通(船舶、飞机、汽车等)导航、大地测量、摄影测量、野外考察探险、土地利用调查、精确农业以及日常生活(人员跟踪、休闲娱乐)等不同领域。 1.2. 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就是一个专门管理地理信息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它不但能分门别类、分级分层地去管理各种地理信息;而且还能将它们进行各种组合、分

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

传感器在军事上的应用 高技术武器发展的主要特征是电子化,其核心技术则是传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战场上一方面靠外部传感器快速发现与精确测定敌方目标,并通过计算机,控制火炮,快速精确地打击敌方目标;另一方面,靠各种内部传感器,测定火控系统、发动机系统等各部位各类参数,通过计算机控制,用以保证武器本身处于最佳状态,发挥最大效能。因此有人说在实战中,看得见、听得到要靠传感器,打得准靠传感器,全天候作战靠传感器,故障诊断靠传感器是毫不夸大的。 下面具体从航空航天、主战坦克、舰船、地面战场警戒系统、军用机器人、军事化学器材等方面说明传感器在军事国防建设中的应用情况。 ?在航空航天方面的应用 传感器在航空方面有四种用途。即:提供航器工作信息,起诊断作用;判断各分系统间工作的协调性,验证设计方案;提供全系统自检所需信息,给指挥员下决心提供依据;提供各分系统、整机内部检测参数,验证设计的正确性。美国航天飞机上使用的传感器约有100 多种4000 多个。俄罗斯大型运载火箭、载人飞船迅速发展,所需的传感器也相应迅速增长。发展高质量、高水平的传感器,其品种多样,如压力、压差、绝压、温度、热流、耗量、燃气浓度、介质成分、密度、湿度、应变、摩擦、电场、磁场、生物电势等传感器。欧洲航天局的阿里安娜火箭在试验阶段需测量参数常规的达到1000 个,低温参数大600 个。 在军用航空中,各国都强调空中优势与防御。目前每架军用飞机需20 多种力学量的传感器,对操纵杆拉力、起落着陆冲击力、发动机的推动力、救生装置弹射力、进气管压力场分布及动态中各种压力、振动、加速度、角加速度、位移等参量的测量,还要对过载和燃油密度及飞行员呼吸的流量等参数的测量,检测机舱内含氧量、舱内烟雾报警、机载火控系统的设计、隐型用传感器等。 ?传感器在主战坦克中的应用 坦克的电子化是衡量坦克先进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其传感器主要装备在: 1 )发动机系统中使用的有绝压、速度、流量、温度、氧分压等传感器,用来检测、控制发动机,从而使坦克达到加速快,控制自如,以最少能耗保证最大的动力。 2 )火力系统中使用的有倾斜、药温及环境温度、压力、风向、风速传感器等,以保证火力系统的自动瞄准目标,并根据火炮及外界环境条件及时修正。 3 )故障诊断系统主要需要温度、压力、压差、转速、扭矩等传感器,对战车整体进行故障诊断。 4 )红外传感器则是主战坦克中热成像仪的关键部件,保证全天候下的作战能力。 ?传感器在舰船上的应用 现代舰艇装备的传感器群中包括压力、位置、速度、温度、扭矩、流量、偏航速率等。每万吨级使用温度传感器150 多个,压力传感器150 多个。吨位越大,用量越多。在猎雷和灭雷武器技术装备中使用声、磁、光电传感器。另外为了解自然环境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需要配备检测自然环境的各种传感器。以声纳为重点的舰艇传感器是保障武器实施有效攻击的先决条件之一。因此由压电材料制成的声纳在舰艇上也是不可缺少的。 ?地面战场警戒系统的应用 该系统能及时准确检测、定位、分类识别和实时报告所有入侵人员和武器装备、车辆的活动情况。如美国的REMBASS 系统由三个分系统组成:传感器分系统、传输分系统(转发器)和监测分系统(监测仪)。该系统采用了地震声、红外、磁、压力、应变等传感器采集信息。

我对军事高技术的了解

我对军事高技术的了解 半个世纪以来,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现代化战争的发展就是信息革命的直接产物。可以这样说,正是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技术的应用成就了现代化战争,而现代化战争的最大特色就是信息化。军事高技术的应用对现代化战争的影响是深刻的,全面的。 每一次战争形式的进步,或者说是转变,都是最新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应用的结果,可以说,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战争模式的转变。纵观人类战争史,战场从陆地延伸到了海洋、天空、太空、电磁世界,而每一次作战空间的拓展背后都有技术革命的影子。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蓬勃发展,当今世界高科技的发展不但对整个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导致了战争军事技术日益走向了技术化,信息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各种高技术为支撑,未来的战争形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军队的作战方式和作战手段出现了崭新的面貌,军队信息化的程度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以及一国在军事领域的战略地位和国家安全。 首先,高技术的应用拓展了作战空间。 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战争是单一的陆地形态,而大航海时代的开始使各国为了争夺海上利益而将战场从陆地拓展到了海洋;1903年飞机的发明标志着又一种战争样式的大幕即将拉开;到了1957年,人类将人造卫星送入外太空时,外层空间的宁静被打破。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一种无形的作战——电子战也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在了战争中。随着高技术的一个应用,人类将作战空间拓展到了难易想象的程度。如果以空间尺度来衡量的话,上到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下到几千千米深的大洋深处;大到战略导弹的覆盖范围,小到对昆虫的纳米芯片植入。高技术使人类看到更远,但也使每一寸可以看见的地方变为战场。 其次,高技术的应用使战争重心发生趋向信息战的偏移,情报的获取更为迅速,决策更为准确。 有一句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自从有了战争,敌我之间的情报获取工作就开始了运行,情报直接关系着战略及战术指挥。而在现代战争中,掌握情报的主动权,就等同于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纵观半个世纪以来的几次大规模局部战争,信息技术在情报获取工作中的应用使战场变得透明化,从而为战略决策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从而避免了己方不必要的损失,而造成敌方的被动与混乱。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千里眼顺风耳变得可能,多种手段结合的立体侦测使对手无处遁形。 另外,高技术的应用还使作战手段更加多样化。 为了更有效地打击目标,各方都希望能够使打击更有效,而提高打击效果,减小自身伤亡的有效手段就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于是大啊家都想到了利用高科技手段来出奇兵制胜。于是各种新的作战样式出现在了战场上。就像索姆河上的坦克拉开了坦克战的序幕,大西洋上空飞机的搏击宣布空战诞生一样,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作战手段的改变,增加,而现代战场的新型作战样式更是层出不穷。 显然,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科学技术已成为主导力量。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领域的影响是十分广泛和深刻的。研究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是军事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P100)

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57092999.html, 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分析 作者:王志田 来源:《中国新通信》2016年第24期 【摘要】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进行沟通的方式,随着我 国目前社会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大的便利条件。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一部分的通信产品开发费用上升,并且出现新通信体制同时共存现象,通信系统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软件无线电逐渐被我军研究和应用,由于它具备了灵活性和通用性的使用特点,所以不仅在商用,在军用无线电通信领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和其中包含的重要技术,以及军用无线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军用软件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是1992年被提出来的,它具备了完全的数字化、模块化和全程可编程性,升级系统更加的便捷和可扩充,所以这一概念也同样带动了信息领域的第三次技术变革。软件无线电实现了军用电台还有各个网系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相操作,实现了通信系统的升级换代,变得更加经济合理。所以目前更加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和通用型的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是我们国家部队通信技术研究者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软件无线电就是利用硬件建设为无限通新的平台,然后实现无线通信和个人通信功能的软件实现。软件无线电是近些年来才提出的一种概念,可实现无线通信的新体系结构,该结构具备了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型。目前软件无线电具备了很多无线通信体制达不到的优点,所以会有很广泛的应用市场。让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能够实现各个军用电台的互联互通,同时能够接入各种各样的军用移动通信网。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同样在生活中实现了移动电话通用手机、多频段多种模式的移动电话通用基站、无线局域网以及通用网关软件无线电的领域使用。无线通信产品的价值都体现在了软件上,通过软件来实现通信新系统核心产品的开发,代表了无线电领域从固定发展到了移动,从模拟发展到了数字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二、国内软件无线电的技术发展和军事应用现状 我们国家目前针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某高新科技计划中专门针对高新通信技术制定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专业研究项目组,充分表示了国家针对这一项目的重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成功面向800MHz商用蜂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GPS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的应用。

现代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研究

现代通信技术在军事领域的运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12-18T14:50:01.6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作者:刘佳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非常全面的影响,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促使着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管理部情报组内蒙古包头 014030 摘要:近年来,我国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非常全面的影响,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促使着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此,文章对现代通信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分析,促进了军事领域的有效发展。 关键词:现代通信技术;军事领域;应用 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并且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都实现了有效渗透,促进了社会的良好发展。在军事领域中,现代通信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文章针对该种现象,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进行了重点分析,为相关单位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1、新型通信网络的构建 由于军事领域的作战环境非常恶劣,军事人员在作战过程中可能需要在外面待上很长时间,我国以往的通信技术无法满足军事需求,所以,一定要构建新型的通信网络,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网络:① PIX网络。该网络又被称为军事专用网络,最开始由美国波尔实验室研制而成,被应用在美国与伊拉克的战争中,取得了非常好的应用效果。另外,PIX网络具有自身特殊的通信算法,能够切实保障通信网络的频率,而且本身的隐秘性比较高,能够避免外来人员入侵或偷听;② 4G无线网络。目前,我国4G无线网络的传输速度已经能够达到每秒2G的速度,不仅能够非常快速的完成信息传递,还能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在军事领域的发展过程中,军事指挥中心可以利用4G无线网络实时监测军事场地,但是,4G无线网络目前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应用比较普遍,在军事中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2、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体现 2.1信息技术空间得到改善 军事信息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很好的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更加广泛的空间。信息是一种不能预见的技术形式,具有非常独特性的特点,与此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见,我们不能真正看到信息技术的升级,但是我们知道信息技术的客观存在。在技术不断发展,科学手段创新基础上,信息技术发展得到更大的推动[1]。全球化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信息技术的发展环境以及发展条件等都得到更好的改善,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技术之一。信息技术在军事通信发展的主要应用表现为:首先是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很好的推动了军事通信的信息传输。在现代信息技术中应用质量比较高的信息技术,比如蓝牙传输、红外线识别以全球定位系统等,在军事通信中应用效果非常显著,并且很好的改善了军事通信的质量。 再者是数字通信技术在军通信中的运用,在高速互联网通信技术下,很好的提升了视频或是图片接收的速度,能够在瞬间完成各种资料的搜集与播放[2]。对于很多信息传输等,更好的缩短了信息传输的时间,同时还能很好的提高信息传输速度,这种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代表着我国军事通信的另一大改革。 最后是现代通信技术中的网络发展以及宽带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从传统的铜线宽带到现在的光纤以及无线网络随着网速不断的上升,很好的推动了高清媒体技术以及4G手机等的发展,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当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很好的提升了传统信息技术中信息传递速度与质量底下的问题,同时根据各种大型网络应用平台以及相关无线区域的行程,推动了现代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与进步。在平时的生活中,到处都覆盖着无线网络,很好提升了信息传播与技术升级。 3、现代信息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3.1近期数字电台技术的运用。数字电台在军事通信中的运用很好的改善了军事信息传播与应用,特别是现在无线电发展支撑下,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将这种近期数字电台的形式应用在具体的军事作战技术中,成为军事作战中数字信息传输的重要手段。这种电台技术很好的融入全球定位系统以及信息频道分析手段,帮助军事通信发展更好的完善了信息定位等不足。信息电台方式将各种电台信息划分成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中根据信息的分析过程,从信息网络中进行价值甄别。 3.2数字波束技术的运用。数字波束技术主要是根据通信中的信息收发点为根据,形成数字传输波束。在数字波束中收发点主要指的是军事通信过程中信息接收天线,从整体上来讲就是军事通信范围的边缘安装的信息接受设备。利用把信息传输基点以及不同的信息收发点之间,利用传播线路进行数据信息的接受与整理,同时对数据信息进行详细处理。信息移动台在收到相关数据信息之后,根据专门信息传输通道将各个信息点之间进行联系,形成数字波束。 3.3网络传输与仿真技术的运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网络传输以及仿真技术也在不断提升,对于军事通信来讲,网络仿真技术提高很好的为军事模拟作战以及训练等提供了方便。同时根据作战环境的模拟,提升军事训练中突发现象解决能力以及军事应变能力。根据高度模仿的信息模拟系统,作战人员能够利用作战需要,对指挥部以及作战总指挥系统进行作战信息的即使反馈,能够第一时间收到上级领导的指示,根据信息数据现实的信息进行统计,寻找出有利的信息数据。 3.4 3S技术的应用 军事领域中用到的3S技术主要包括GPS技术、RS技术以及GIS技术,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技术以及全球地理信息系统。首先,GPS技术是在现代宇宙太空轨道中的25颗精密卫星基础上,对地球进行实时扫描和监测,从而对地球上物体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其次,RS技术主要对地球上物体的电磁波、大气层等进行扫描,准确获取当时的天气信息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最后,GIS技术是在数字处理的基础上构建高效仿真的数字模型,进而对被监测区域的经济状况、交通状况、气候信息以及人口情况等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在目前我国军事领域的发展过程中,3S技术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我国部队设施的配置中,3S技术中的GPS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军事部队可以利用GPS定位系统对部队、指挥部的位置进行确定。如果将GPS技术与GIS技术结合在一起,能够对陌生作战区的地理位置进行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是部队在进行远距离作战时,也不会出现迷路的现象。在GPS导向仪的作用下,能够实现我国军事部队GIS系统坐标的有效整合,之后再利用RS技术,就能够准确掌握军事作战地区的天气情况以及气候变化情况。由此可见,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 摘要:传感器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是实现测试与自动控制的重要环节,而测试技术与自动控制水平 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本文列举了传感器技术在当前一些重要领域里的应用,并讲述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传感器技术应用现状发展趋势 一、引言 传感器技术是当今世界令人瞩目,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也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通许技术、计算机技术共同构成21世纪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如果说计算机是人类大脑的扩展,那么传感器就是人类五官的延伸。因此各发达国家都将传感器技术作为本世纪重点技术加以发展。随着国内工业自动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发展,传感器的年需求量持续增长。传感器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渗透到各个专业领域。但是目前国内传感器技术的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落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制约了我国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二、传感器介绍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传感元件和其他辅助件组成,有时也将信号调节与转换电路、辅助电源作为传感器的组成部分。传感器通常可以按照一系列方法进行分类。根据输入物理量的分类,传感器常以别测物理量命名,如位移传感器,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根据工作原理分类,传感器常可以依据工作原理进行命名,如应变式、电容式、电感式、热电式、光电传感器等;按输出信号分类,可分为模拟传感器和数字式传感器。输出量为模拟量则称为模拟式,输出量为数字式则称为数字式传感器等等。 三、主要传感器技术分类 传感器技术是当前代表国家综合科研水平的重要技术,传感器技术的具体应用是传感器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加强对传感器技术应用的研究也是了解传感器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基础和前提。 3.1 光电传感器技术

军事高技术

军事高技术概念:又称国防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的两个层次或类型:一、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二、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专用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划时代的发展: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愈高,性能获得重大突破二、信息化主战平台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攻击兵器发展的主页方向三、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将趋于综合化、隐形化、无人化和低成本化四、新概念武器和作战航天器等更新的高技术武器将登上战争平台五、武器装备的发展日趋体系化信息化战争:在信息技术时代,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以网络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思想,大量应该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其体系,并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控制下,以信息战、精确打击作战、空间战等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诸军兵种联合进行战争侦查和监视:是获得军事情报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现与识别目标光电探测技术:是将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起来的探测技术,可见光、红外和紫外波段,可见光观测仪、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号处理完成水下目标探测、进行水下通讯、遥测或遥控的设备伪装技术:为隐蔽自己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是军队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内容伪装技术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蔽伪装,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和音响伪装隐形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典型点对点通信系统框:信源~压缩~加密~纠错编码~复接~调制~信道~分接~纠错译码~解密~解压机~信宿现代通讯传输途径:光纤、无线电、电缆、红外、大气激光、声波、水声、可见光我国信息战的解释: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是通过夺取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播、处理等得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播,为遏制和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信息战方式:攻击信息战和防御信息战信息作战基础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侦查技术、信息保障技术电子战定义:为确保己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消弱、破坏、遏制敌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战的技术内容:电子侦查和反侦查技术、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摧毁和反摧毁技术、制导和反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含义:以高性能探测器为基础,采取先进的信息处理与自动目标识别等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命中目标的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分类: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命中率高、作战距离远、作战效率高引导方法:两点法、三点法 军事高技术概念:又称国防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应用的,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军事高技术的两个层次或类型:一、支撑高技术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二、直接应用于武器装备并使之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专用技术高技术武器装备划时代的发展:一、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越来愈高,性能获得重大突破二、信息化主战平台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精确制导武器成为攻击兵器发展的主页方向三、武器装备的未来发展将趋于综合化、隐形化、无人化和低成本化四、新概念武器和作战航天器等更新的高技术武器将登上战争平台五、武器装备的发展日趋体系化信息化战争:在信息技术时代,在信息网络化战场上,以网络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思想,大量应该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及其体系,并在指挥自动化系统指挥控制下,以信息战、精确打击作战、空间战等为主要作战方式的诸军兵种联合进行战争侦查和监视:是获得军事情报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现与识别目标光电探测技术:是将光学和电子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起来的探测技术,可见光、红外和紫外波段,可见光观测仪、多光谱相机、多光谱扫描仪声纳: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号处理完成水下目标探测、进行水下通讯、遥测或遥控的设备伪装技术:为隐蔽自己欺骗或迷惑敌方所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技术,是军队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内容伪装技术措施:天然伪装、迷彩伪装、植物伪装,人工遮蔽伪装,烟雾伪装,假目标伪装,灯火和音响伪装隐形技术:又称低可探测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技术典型点对点通信系统框:信源~压缩~加密~纠错编码~复接~调制~信道~分接~纠错译码~解密~解压机~信宿现代通讯传输途径:光纤、无线电、电缆、红外、大气激光、声波、水声、可见光我国信息战的解释:是敌对双方在信息领域的对抗活动。主要是通过夺取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的生产、传播、处理等得主动权破坏敌方信息传播,为遏制和打赢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信息战方式:攻击信息战和防御信息战信息作战基础技术;电子对抗技术、通信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侦查技术、信息保障技术电子战定义:为确保己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消弱、破坏、遏制敌方对电磁频谱的利用而采取的综合措施:电子战的技术内容:电子侦查和反侦查技术、电子干扰和反干扰技术、隐身和反隐身技术、摧毁和反摧毁技术、制导和反制导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含义:以高性能探测器为基础,采取先进的信息处理与自动目标识别等方法,控制和导引武器准确命中目标的技术精确制导技术分类:寻的制导、遥控制导、匹配制导、惯性制导、卫星定位制导、复合制导精确制导武器的特点:命中率高、作战距离远、作战效率高引导方法:两点法、三点法航天技术各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静止关~太阳同步关~深空探测关航天系统:(1)航天运输系统(2)航天器任务系统(3)航天基地系统.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将军用航天器送入外层空间,为军事目的而开发和利用外岑空间的综合性工程。军事航天力量组成:军事航天系统、航天部队国际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对策; 一、建设精干、实用、高效的航天力量,增强我军信息战能力二、完善军用卫星体系,重点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获取系统三、加强军事航天应用,开展航天作战攻防对抗技术研究四、适应实战需求,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五、加强培养军事航天人才新概念武器特征: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风险性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武器或激光炮,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的特点:速度快、机动灵活、精度高命中概率高、无污染、效费比高、不受电磁干扰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频段的电磁波波束对目标进行干扰、致盲或破坏的武器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核武器损伤的防护:个人防护动作、简易武器防护、大型兵器防护、工事防护、化学武器:利用化学毒剂毒害,扰乱敌有生力量、牵制敌军军事行动的装置总称军用毒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指挥自动化:在军队指挥系统中,运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使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行动的指挥,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的措施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指挥自动化功能:战场感知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指挥控制功能、系统对抗功能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现代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必备手段、未来敌我双方对抗的重要领域指挥控制过程:情报获取~态势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作战计划~下达命令网络中心战的主要特点:加快部队的指挥作战速度、增强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武器作战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与影响、以信息化为先导,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创建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的新型人才精确制导武器的地位作用:提高作战效能、促进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我改革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军事通信的地位和作用: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战场的神经系统、海量的信息通过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和发布,部队和武器装备调度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作战命令通过通信网络实施下达、军事通信网络将成为战场信息化的最重要基础 航天技术各关:上天关~回收关~一箭多星关~地球静止关~太阳同步关~深空探测关航天系统:(1)航天运输系统(2)航天器任务系统(3)航天基地系统.军事航天技术:军事航天技术是将军用航天器送入外层空间,为军事目的而开发和利用外岑空间的综合性工程。军事航天力量组成:军事航天系统、航天部队国际定位系统:GPS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导航卫星系统发展军事航天力量的对策; 一、建设精干、实用、高效的航天力量,增强我军信息战能力二、完善军用卫星体系,重点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获取系统三、加强军事航天应用,开展航天作战攻防对抗技术研究四、适应实战需求,重视军事航天力量建设五、加强培养军事航天人才新概念武器特征:创新性、高效性、时代性、风险性高能激光武器:又叫激光武器或激光炮,利用高能激光束来摧毁飞机、导弹、卫星等目标或使之失效的定向能武器激光武器的特点:速度快、机动灵活、精度高命中概率高、无污染、效费比高、不受电磁干扰高功率微波武器:利用定向发射的高功率微波频段的电磁波波束对目标进行干扰、致盲或破坏的武器核武器杀伤破坏因素: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放射性沾染核武器损伤的防护:个人防护动作、简易武器防护、大型兵器防护、工事防护、化学武器:利用化学毒剂毒害,扰乱敌有生力量、牵制敌军军事行动的装置总称军用毒剂: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窒息性毒剂、失能性毒剂、刺激性毒剂指挥自动化:在军队指挥系统中,运用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化设备和软件系统,使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行动的指挥,实现快速和优化处理的措施C^4I: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指挥自动化功能:战场感知功能、信息传输功能、指挥控制功能、系统对抗功能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地位和作用:国防威慑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现代作战指挥与控制的必备手段、未来敌我双方对抗的重要领域指挥控制过程:情报获取~态势评估~方案产生~方案选择~作战计划~下达命令网络中心战的主要特点:加快部队的指挥作战速度、增强各军种的协同作战能力、武器作战效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密切关注和认真研究新军事变革的发展与影响、以信息化为先导,加速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创建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新军事变革需要的新型人才精确制导武器的地位作用:提高作战效能、促进作战样式发生深刻变化、成为我改革军事力量对比的杠杆军事通信的地位和作用:是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战场的神经系统、海量的信息通过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和发布,部队和武器装备调度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作战命令通过通信网络实施下达、军事通信网络将成为战场信息化的最重要基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