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河南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 28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2

分)

A.踏实/踏青奢靡/风靡一时低声悄语/悄然泪下

B.孵化/浮雕鞠躬/笑容可掬风流倜傥/丝绸之路

C.角色/角逐推磨/磨杵成针烟熏火燎/星火燎原

D.旷野/粗犷剽悍/膘肥体壮踌躇满志/铸就辉煌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松驰慰藉天然气崭露头角记忆犹新

B.馈赠涣散座谈会食不果腹源远流长

C.精湛遨游俯卧撑谈笑风声通宵达旦

D.彰显闲暇水笼头耳熟能详真知灼见

3.古诗文默写(8 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嗟夫!,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莲花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

(4)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辛弃疾《破阵

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勾勒出英雄驭马挽弓、冲锋陷阵的场面,“,”(李贺《雁门太守行》)显示出英雄仗剑杀敌、报效朝廷的气概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1分)

(7)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花喻雪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月常常入诗。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美好祝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色彩。(4分)

(9)郦道元《三峡》一文中,描写春冬之时江水十分清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著阅读:

(一)下列有关文学作品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的作者是老舍,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B.《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的故事。

C.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浒传》是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结构上它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D.鲁迅的《朝花夕拾》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朱赫来察看了小山包,然后同托卡列夫、帕托什金坐雪橇到伐木场去了一趟,又转了回来。斜坡上的人还在坚持不懈地挖土。朱赫来望着飞舞的铁锹,望着弯腰紧张劳动的人群,低声对阿基姆说:“群众大会用不着开了,这儿谁也不需要进一步动员。托卡列夫,你说得对,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上面语段选自小说《__________》,作者是 ________(人名),叙写了朱赫来在视察

_______________时候的场景。小说主人公_________(人名)正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的。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4 分)

这两年,民谣歌曲走进大众视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首民谣歌曲走红,______?靠的是口语化的故事,靠的是浅吟低唱的曲调,靠的是简谱的风格。归根结底,__________。那些或诗意或

质朴的歌曲,是当下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们情感的真实流露。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共8分)

1 在一片反对旅游景区门票涨价声中,门票率先涨价的景区遭遇了人们预想中的尴尬:游客“用脚投票”“到此不游”,结果是门票涨价,收益减少。

2 相反,贵州等明确表示不“跟风”涨价的省区,游客大增。据贵州省统计,“五一黄金周”期间全省共计接待海内外游客3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仅前四天,贵阳火车站每天就至少迎来80个旅游团,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形成了贵州旅游的“井喷”现象。

(1)用简明的话概括第2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用脚投票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9分)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处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对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州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许多园林。

B.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C.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主要体现在"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上。

D.设计者和匠师们在设计和建造时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2.下面哪一幅楹联没有写出文段中"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所说的画意?()(3分) A.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拙政园和风四面厅》)

B.满地绿荫飞燕子一帘晴雪卷梅花(《网师园看松读画轩》)

C.客道烹茶旅社权当东道灯悬待日邮亭远映胥江(《横塘古驿》)

D.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城曲草堂》)

3.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

A.划线句属于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强烈,说明人人来到园里都觉得"如在画图中"。

B."标本"是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C."鉴赏"也可以换成"欣赏",句意没有改变。

D."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一句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苏州园林的共同点。

(二)阅读下文,完成4—6题。(共12分)

敬畏自然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甲)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乙)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丙)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象。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丁)

4."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应该放在何处()(3分)

A. 甲处

B. 乙处

C. 丙处

D. 丁处

5.本段的中心句是()(3分)

A. 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

B. 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

C. 人类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D.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6.请结合课文《敬畏自然》,谈谈你对"敬畏"一词的理解,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6分)

父亲不写信

⑴同学拿出家信给我看,一行亲切的字映入眼帘:“亲爱的孩子……”感动之余不禁想起了自己千里之外的父亲。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⑵父亲是个民办教师,在记忆中,我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每当看到别的孩子在他们自己父亲怀里尽情玩闹时,我幼小的心灵里总有说不出的失落,但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这种弃儿般的生活。“父亲”仅仅意味着两个冰冷冷的汉字。他永远是威严的,话很少,冷峻的脸上很难见到笑容。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我总感到自己和他很疏远,在他面前总是一阵阵的紧张,我怕他。由于怕,我总是有意地远离他。

⑶直到有一天父亲打开啤酒给我也倒上一杯时我才意识到,在他眼中我已经长大了。然而我们俩之间的话仍然很少,往往是他问一句,我答一句;他不问,我便不语。我们在一起常常是长时间的沉默,我隐隐感到一条无形的、深深的代沟已经横亘在我们父子之间了。

⑷我读高三那年,母亲去世了,本来就不大宽裕的家庭变得更紧巴了。偏偏那年我又没有考上大学,心情坏到了极点,父亲并没说我什么,只是话语更少了。一天中午,他忽然给了我一沓钱:“你去复读吧。”我奇怪哪里来的钱,但终究没问他。后来才发现,那头跟了我们家多年的毛驴没了。从此父亲更加艰难地挑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从那年起,他的白发我再也数不清了。

⑸我把泪咽进肚里,苦读了一年。一年后当我把大学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上时,他也并没表现出太多的高兴,只记得他喝了许多酒,过后他看着地图自言自语地说:“兰州,到底远了点儿。”我分明看到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但很快地便忙着给我打点行李,到处借学费去了。

⑹我临走时正赶上父亲要去市里的一所师范进修,他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淡淡地笑了笑说:“到时候我就不送了,你自己去吧,大学生了,还能丢了吗?”我也想笑一笑,但不知怎么,一开口鼻子却酸了。

⑺没想到在我走的前一天晚上,他却风尘仆仆地从百里之外赶了回来(这时他才去了两天),“老觉着不放心呢,回来看看,看看!”看着父亲那一头汗淋淋的灰发,泪,在我眼里打转。夜里,父亲说:“到了兰州给家里回句话。”我应着。沉默了一阵子,他又说:“用钱就言语一声,一个人在外头,别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让人家瞧不起,家里怎么也好对付。

⑻我没让父亲送我,一个人登上了西去的列车。二十年了,当我第一次离开家,才真正懂了父亲——那是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啊!

⑼大学里我常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生活得很好,告诉他学校里的一切。没别的,我只想让他高兴,让他知道儿子没有忘记他。父亲从不给我写信,我理解他,他是个不善表露感情的人,再说他也很忙。去年寒假回到家,邻居对我说:“你每来一封信,你爸都乐得像个孩子似的,给这个看给那个看。”蓦地,我心头一震!

⑽妹妹来信说:哥,爸爸每天看完新闻联播总要看兰州的天气预报,他整天看石家庄至兰州的铁路线,我说:“爸爸,您老惦记着哥吗?”他说:“不惦记,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

(11)泪光中,我又看见了父亲那冷峻的面孔。父亲,您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了。

7.读第2段,说说“我”为什么感到和父亲“很疏远”。(2分)

8.第5段中写“他冷峻的脸上有了一丝难以掩饰的慈祥的伤感”,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9.第8段中“平静水波深处的激流”的含义是什么?“我”对父亲的这种认识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例得来的?(4分)

10.结尾“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与文章开头的哪句话相照应?为什么说“你哥这孩子,让人放心”这句话“顶得上千万封信”?(3分)

11.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是写父亲的文章。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回答问题。

(共5分)

(1)两位“父亲”的形象有哪些相似的地方?请你概括出两点,写在下面。(2分)

(2)谈及两代人的关系,“代沟”往往是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请谈谈你对“代沟”这个问题的认识。(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17题。(共10分)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①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②,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③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B.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排空:一扫而空。

C.薄暮冥冥,虎啸猿啼薄暮:傍晚时分。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美丽的鱼。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3.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2分)

4.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5—6题。(共4分)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6. 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河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D 2.B

3.(1)入则无法家拂士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春蚕到死丝方尽

(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 (一):D(《社戏》不属于《朝花夕拾》);

(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筑路工地保尔·柯察金(保尔)

5. ①民谣走红靠什么?②民谣赖以生存的,其实是一个“真”字。

6. (1)门票不涨价,游客大增

(2)用实际行动(或:用去或不去旅游景区)来表示自己的态度

二、现代文阅读

(一) 1.A.(答案没有显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2.C.(其他三项均有花草树木映衬的画意,唯本答案侧重写人的活动)

3.C.("鉴赏"有鉴别赏析的意思,换成"欣赏"语气程度不同)

(二)

4.B. (因为后文是紧接着"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举了"人类"的例子。)

5.D. (因为文段都是围绕着"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一句来论述的。)

6.可从"敬重自然,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的角度谈(意思对即可)

7.1没有享受过父爱(或:从来没有享受过在他臂弯里、脊背上撒娇的幸福。父爱,在我童年的回忆中是一片空白)2父亲威严、冷峻,话很少3父亲从来没对自己表示过一点亲昵(或:他没打过我没骂过我也从没对我表示过一点亲昵。不表扬我不批评我也不约束我)(一点1分。共2分)

8.为儿子考上大学而欣慰,为儿子即将远离而伤感,这是不善表达而又难以掩饰的父爱的流露(2分)

9.父亲在冷峻的外表下对“我”有一种深深的爱(或:“平静的水波”比喻父亲外表的威严和冷峻,话很少,从不表示亲昵,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流露。“激流”比喻父亲对儿子深沉而强烈的爱)(理解“平静”,理解“激流”。)

1给儿子倒酒 2卖驴让儿子复读 3儿子考上大学后喝酒,看着地图自言自语 4给儿子打点行李借学费 5专门赶回来送儿子 6深情叮嘱

10.父亲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11.父子间深刻的理解和信任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与信任、儿子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激

三古诗文阅读

1.B 解析:B选项中的“浊浪排空"中的“排空”是冲向天空。

2.我看那巴陵的没好情状,全在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能把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4.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一)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

之情。语段(二)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5.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6.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