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练习册答案

九年级第一学期化学练习册答案

1.化学的魅力

1.1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一)

1.(1)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产生大量气泡

2.乙同学。镁带燃烧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可能也有发光发热现象3~7C B C C BC

8.①②③④⑥⑦⑧⑤

9.(1)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海水中的水被蒸发导致食盐析出。

(2)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因为蜡烛熔化、汽化并不产生新物质。

(二)

1.银白色固体发出耀眼白光,留下白色粉末白色氧化镁粉末

2.B

3.B

4.(1)用试管夹夹镁带会烧坏试管夹

(2)用烧杯盛石灰水实验时间过长,现象不明显

(3)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污染胶头滴管

5.B

6.A

7.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氢氧化钙碳酸钙难

8.碳酸钙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木条熄灭

9.B

10.BC

11.

垃圾分类名称

有机垃圾

金属

塑料

有害

可回收

12.略

1.2走进化学实验室(一)

1~5B C D D AD

6.溶液变红色溶液有红色变无色

7.蓝蓝沉淀蓝色沉淀消失

8.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

具体垃圾(填序号)45910

17

611

8

23

单质 化合物

9. BD

10.颜色变化 热量变化 气体生成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1.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小结 实验步骤现象 实验结论

(二)

1.(1)试管 烧杯 铁架台 圆底烧瓶 漏斗 量筒 (2)a b d b d

2. C

3. AB

4.(1)灯芯上的酒精挥发后不易点燃且浪费酒精 (2)液体会溢出

(3)放出的大量热会使量筒底部爆炸 5.(a )(1)瓶塞正放在桌上 瓶塞应倒放在桌上

(2)标签朝下放 标签应朝上握于手心

(b )(1)加热时试管没倾斜 加热时试管应倾斜

(2)试管内液体超过 1/3 试管内液体应低于试管 1/3 处

6. D

7.略

1.3 物质的提纯

1~8 C BC AD C C BD AC

9.引流 使液体受热均匀 加速溶解 沾取少量液体 10.略

11.(1)体积读数产生误差

(2)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的缝隙中流出 (3)蒸干后的固体容易溅出 12. A 13 .BD

1.4 世界上通用的化学语言

1. (2)H (4)Na (5)Cu (6)Al

2. CD

3.

元素名称 氦

元素符号

C

N

Si

Zn Ca

4. AC

5. BD

6. AD

7.

名称 氮气

一氧化碳

氢气

化学式 H 2O Mg

MgO

物质类别

8.(1)钙

(2)铁 (3)硫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单质

(4)磷 9. D

10.(1)Mg O 2 MgO (2)CO2 H2O

11.(1)氯化钠 水 (2)NaOH

(3)Cu (OH )2 CuSO4 H2O

(4)CaO H2O

本章测试

1~5 C C D C A 6~10 B D

C

A B

11.

名称 氮

元素符号 S

Zn

P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 非金属元 金属元素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 金属元素

还是非金 素

属元素

12.

名称 氧气

氧化镁

二氧化碳

化学式 CO H2O

Fe

单质还是 化合物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化合物

13.略

14.②③④⑤ ⑥

15.(1)炭+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C+O2 点燃 CO2

(2)二氧化碳+炭 高温 一氧化碳 CO2+C 高温 CO

16.(1)取少量水让滤纸贴紧漏斗内壁且滤纸应低于漏斗边缘 (2)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17.试管没有垂直滴加 手势不对 会导致液体滴出管外 试管内的体积超过试管口 1/3 处,加热液体时会溢出

18.取等质量的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都只有一种产物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的 质量相等,则证明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单质 19.略

2.浩瀚的大气

2.1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

(一)

1.10*1.76 ㎡*5g=88g

2. D

3. ABF CDE

4.不一致。若红磷不不足,那么在反应中无法将氧气完全消耗。

5.氦气氖气氩气氪疝氡稳定的化学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

6.(1)将澄清石灰水敞口置于空气中,数天后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空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2)将一瓶饮料置于冰箱冷藏,一小时后将其拿出置于空气中,饮料瓶的外壁上会有小水珠,这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冷凝而成

7.ADE

(二)

1~3CBB

4.O Si Fe Al Na钙氢钾银镁铜

5.钴

6.O2构成氧分子构成2个氧原子

O3构成臭氧分子构成3个氧原子

7.(1)O316*3=48

(2)MgO24+16=40

(3)N214*2=28

(4)CaCO340+12+16*3=100

2.2神奇的氧气

(一)

1.

需要氧气的事例帮助呼吸

可燃物燃烧需除去氧气的事例灭火

防止金属生锈

2.将点燃的木条分别伸入氮气和氧气,氧气中木条燃烧更旺,氮气中木条熄灭

3.D

4.D

5.A

6.B

7.物质在纯氧中的反应比在空气中反映更剧烈

实验步骤

将点燃的木条分别放在三种气体中

(二)

1.A

2.B

3.D

4.

物质名称现象

一瓶中木条慢慢熄灭一个

复燃旺盛一个木条熄灭

结论

慢慢熄灭的为空气复燃旺

盛的是氧气熄灭的是氮气

化学式物质类别式量KClO3

化合物

122.5

MnO2

氧化物

87

O2

单质

32

H2O2

氧化物

34

H2O

氧化物

18

KCl

化合物

74.5

5.略

6.(1)过氧化氢能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产生氧气(2)加热可以加快过氧化氢产生氧气的反应速度(3)二氧化锰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反应速度

2.3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

(一)

1.(1)氢元素和氧元素

(2)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

(3)2:1

(4)1:8

(5)18

(6)88.9%

2.(1)NH4HCO3

(2)17.7%

(3)20.1%大于假广告

3.SO2CuO Na2O NaCl Mg(OH)2CuSO4

4.(1)MgO

(2)Ne

(3)AlCl3

5.(1)O2

(2)Cu

(3)CuO

(4)H2O 6.

(二)

1. 6.02*10^23 1.204*10^243*6.02*10^235

2.摩尔质量克/摩尔式量28克/摩尔56g 1.204*10^24

3.2:6:124:6:161844*6.02*10^23

4.(1)4*6.02*10^23=2.408*10^24

(2)0.05*6.02*10^23=3.01*10^22

5.(1)0.2*98=19.6g

(2)5*27=135g

6.(1)88/44=2mol

(2)4/40=0.1mol

7.16/80=0.2mol0.2*(32+32)=12.8g

8.B

9.A

10.略

(三)

1.0.960.03 1.806*10^22

2.碳、氢氧

3.B

4.(3)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守恒

(4)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都是2个镁原子合2个氧原子

(5)每2mol的镁带充分燃烧需要1mol氧气,同时产生2mol氧化镁

5.(1)1212

(2)132

(3)212

6.(1)2CO+O2点燃2CO2

(2)C+H2O高温CO+H2

(3)Cu2(OH)2CO3加热2CuO+H2O+CO2↑

7.设需要氧气X mol生成MgO Y mol

2Mg+O2点燃2MgO

2/2=1/X

X=1mol

1/1=2/Y

Y=2mol

答:需要O21mol,生成MgO2mol

本章测试

1~6×××√√√

7~15ABABD CADD

16.都有氢氧元素构成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过氧化氢有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17.3162

18.1:2:160 1.204*10^24

19.蓝紫色S+O2点燃SO20.050.05

20.液-195.8氖气、氦气

21.(1)试管酒精灯铁架台

(2)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3)C开始排出的气体不能收集,等产生大量连续气泡再收集,当集气瓶口有大量气泡时,停止收集

(4)2KClO3加热(MnO2)3O2↑+2KCl

(5)分别取等质量的氯酸钾和高氧化锰,充分加热至固体不再减少,再称量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前质量相比较,所得的差值就是氧气的差值

22.取4个集气瓶,分别装入1/2体积的水,2/3体积的水,4/5体积的水,在再用排水法收集,就可得到题目所要求的气体体积

3.走进溶液世界

3.1水

(一)

1~4BBDC

5.挥发、沉淀、过滤、吸附明矾氯气

6~9AABD

10.H2O2212:1

11.比热容大——降温调节昼夜温差

反常膨胀——冰浮在水面上冬天水管冻裂

缔合性分散性

12.CaO+H2O——Ca(OH)2

CO2+H2O——H2CO3

(二)

1.无色无味、液态、密度1*10^3kg/cm3、凝固点0℃结成冰、100℃变蒸气、不良导体2~8CDDCDB

9.氧化钙生石灰逐渐消失酚酞变红氢氧化钙为碱性溶液

10. 5.1ml

11.(1)6mol

(2)100.8g

3.2溶液

(一)

1~5CCBDB

6.BD

7.加入硝酸钠降温蒸发水

8.分别取两个烧杯各盛100g的冷水合100g80℃的热水,分别加入氯化铵固体,直到饱和,比较氯化铵溶解的克数

(二)

1~7DDBDDBC

8.(1)10℃~20℃

(2)18.5185.5

9.D

10.=A

11.D

12.B

13.AD BC

14.压强

(三)

1~4BBCB

5. 5.589.8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6.(1)376氧

(2)56011.2

7.3940g

8.31.61g/100g水

9.26.5%

10.(1)15g

(2)20%

3.3溶液的酸碱性

1.酸中碱

2.PH试纸紫色石蕊试剂无色酚酞

3~10B D A D A B C D

11.氧化钙放出大量热无色酚酞变红生成物的溶液呈碱性

12.(1)苹果红

(2)玉米粥

13.(1)大红花、玫瑰、雏菊

(2)绿

14.3碳酸钾呈碱性乙因为PH试纸直接浸入溶液被污染紫色石蕊本章测试

1~5DABBA

6~10ABACB

11~15CACAA

16.A

17.(1)A

(2)t1

(3)C

18.

溶液溶质

盐酸

酒精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碳酸溶剂水酒精水水水水

19.降温、加溶质、蒸发溶质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

20.⑤②①③④

21.CaO+H2O——Ca(OH)2

22.夏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多,氯化钠在高温下溶解度变化较小,析出的食盐较多冬天温度低,水分蒸发少,纯碱在低温下溶解度变化大,析出的纯碱多

23.夏天温度高,气压低,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水中鱼因氧气不足而浮出水面

24.略

25.(1)CH4O

(2)12.5

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1~4CBAD

5.接触的空气多

6.(1)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2)降温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7.比热容大,可以降温;水蒸气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密度大于空气,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不可燃,不助燃

8.煤石油天然气

9.焦炭焦炉气煤焦油

10.防止火焰向下,引燃灯座内的酒精

11.将氧气通入水中

4.2碳1~5ACDCC 6~10DBBBC

11.B

12.

物质性质

不导电不导热硬度大

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用途

作保护气帮助燃烧

氢气助燃密度小于空气气球

13.C+O2点燃CO2

14.(1)除去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爆炸

(2)放防止生成的铜被再次氧化

(3)①二氧化碳必须点燃处理

②2CO+O2点燃2CO2

15.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液面上升

16.①CaCO3高温CaO+CO2

②Ca(OH)2

17.(1)Cu CuO CO2CaCO3

(2)①2Cu+O2加热2CuO

②CuO+CO加热Cu+CO2↑

③CO2+Ca(OH)2——CaCO3↓+H2O

4.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4CCBC

5.水槽集气瓶

6.(1)CaCO3+2HCl——CaCl2+H2O+CO2↑

(2)启普发生器简易启普发生器

(3)向上排气法

(4)C

7.(1)球形漏斗球形连半球形容器出气导管

(2)反应物为颗粒状固体与液体,且不需加热

(3)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4化学燃料

1~6CCDCDB

7.16g/mol3mol3*6.02*10^236132

8.碳、氢氧

9.碳碳、氢天然气

10.(1)一氧化碳一氧化氮

(2)2CO+O2点燃2CO2

(3)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

本章测试

1~5DCDCD

6~10CDAAC

11.(1)CO CO2SO2H2

(2)石墨盐

12.CO2植树造林

13.C+H2O加热CO↑+H2↑

14.略

15.(1)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高温Cu+CO2(2)氢氧化钠溶液CO2+NaOH——Na2CO3+H2O 16.(1)符合启普发生器的要求

(2)反应物容易获得,价格低

17.(1)反应条件要求太高

(2)反应速度太快不宜收集

(3)二氧化碳不纯

(4)若燃烧不全会产生一氧化碳

18.(1)A

(2)0.040.04

(3)4.2469.71%

19.(1)酒精灯铁架台试管

(2)黑色固体变红2CuO+C加热2Cu+CO2↑CuO (3)紫色石蕊变红酸CO2+H2O——H2CO3

(4)紫色石蕊变回紫色中H2CO3加热H2O+CO2↑20.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