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灭菌器B2D试验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73.33 KB
- 文档页数:2
B-D实验失败的原因及防范措施B-D实验全称布维-狄克试验(Bowie-Dictest),是用于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冷空气的排除效果的试验,作为考核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是否可以正常工作的重要检测手段。
灭菌器在每日使用前均需做B-D实验。
1 B-D实验方法实验包括由44cm×84cm的纯棉布巾组成,布巾横折为3层,再纵折1次形成6层,将折好的布巾一条摞一条,摆放时按折叠侧左右交替摆放,务求两侧厚度相等。
布巾摆好后将化学指示图水平放于中央层布巾之间,然后用包布将所有布巾包成一试验包,外面用化学指示胶带固定,整个实验包高约25cm,宽约23cm,长约27cm,重约4kg。
B-D实验包水平放于灭菌柜内灭菌车的前底层靠近柜门与排气口的前方,每天第1次灭菌前空锅进行。
对柜室反复抽真空及给蒸汽3次,灭菌器内压力达到0.6mPa,温度在134℃,持续3.5min后取出,观察B-D实验图的结果,均匀一致变色说明冷空气排除效果好,灭菌锅可以使用,反之,灭菌锅有冷空气残留,需检查B-D实验失败的原因,直到B-D实验通过后该锅可以使用。
2 讨论2.1 冷空气是造成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锅B-D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冷空气的存在对灭菌有3个不利因素:(1)形成蒸汽空气混合体,产生负压,降低蒸汽压力,不利于柜室在原有压力下达到应有的温度。
(2)冷空气可阻隔蒸汽接触物品,不利于热的穿透。
(3)是减少柜室气体中的水份,不利微生物杀灭。
引起预真空锅冷空气排除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有三:(1)设备因素,真空泵损坏,抽真空效果下降,致使柜室内达不到应有的真空程度;自控系统失灵,抽气时间缩短;柜室密封性能下降,不能维持规定的负压;灭菌锅的进气口、排气口设置不合理,致使锅内温度分布不均,实际灭菌测试和控制(显示)温度不符。
(2)非设备因素,蒸汽质量差、含水量过多、空气起始温度低、重力作用明显、B-D实验前不进行预热,致使送入锅内的蒸汽压力过高或速度过快,将过多的空气挤入实验包;实验包与柜室容量相比过小,产生“小装量”效应;B-D实验纸本身质量问题或使用失效的指示图。
高压灭菌器B-D 测试的方法及失败应急预
案指引
B-D 测试定义:即真空灭菌器残余空气测试。
蒸汽灭菌的功能决定所有灭菌物品的表面是否
完全与饱和蒸汽接触,B-D 测试是检查脉动灭菌器内是否还有空气残存,以
评估脉动灭菌器呢排除空气能力的一种方法。
B-D 测试方法:应在每天早晨灭菌物品前空锅进行,应将测试包呈水平位放置在灭菌器底层
靠近柜门与排气管口处。
B-D 测试结果:测试完成后,小心取出测试包,检查B-D 试验专用化学指示图,如各部位
颜色变化深浅均一致有米黄色变成黑色表示该灭菌器抽真空功能正常,B-D
测试合格;反之,则B-D 测试不合格,雪检修灭菌器。
B-D 测试失败的处理
望牛墩医院供应室 2013年12月修订。
Medical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医疗管理与信息- 173 -压力蒸汽灭菌器(脉动真空)常见故障分析及对策王 荣(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中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内蒙古鄂尔多斯 017000)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柜其灭菌原理是通过真空泵借助水的流动抽出灭菌柜室内冷空气,使其处于负压状态,然后输入饱和热蒸气,使其迅速穿透到物品内部,如此反复3次或4次。
在高温和高压力的作用下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而灭活达到灭菌要求。
灭菌后,抽真空使灭菌物品迅速干燥。
工作流程采用电脑控制,具有方便、省时、省力、总灭菌时间短、灭菌彻底可靠、物品干燥等特点。
是目前医院医用物品消毒灭菌不可缺少的仪器之一。
我院使用此灭菌柜多年来,根据多年使用管理中工作经验,就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总结供同行们商榷。
1、真空泵持续工作负压不下降的原因①真空泵本身的原因,如真空泵动能下降,真空泵反转等; ②总水压过低,水压力<0.1MPa/cm2; ③水流速太小或自来水管道管径太细。
对策:针对客观原因给予更换部件,如真空泵、水压表、自来水管;灭菌柜自来水管最好单独一管道,并在水压力表旁安装水流量表,以随时观察水压及水流速,避免因水流太小负压不下降,使真空泵产生干抽现象而部件受到损坏。
2、灭菌温度持续时间不达标在正常情况下,进入灭菌程序温度达126℃。
10min 内温度达132℃持续时间>4min,其原因:①蒸气源总压力低<0.3MPa/cm2;②减压阀不敏感造成灭菌柜内压力<0.2MPa/cm2;③灭菌物品的包装和排放未按要求,如灭菌包体积>30cm*30cm*50cm,排列未纵向均影响蒸气穿透;④蒸气含水量多,蒸气与水混全降低其潜伏热,影响穿透力,导致灭菌失败;⑤冬季待消物品表面温度低,未进行预热处理。
对策:总蒸气源应>0.4MPa/cm2,并预热灭菌柜内物品,充分排除冷凝水及蒸气中的多余水分等,夹层压力达0.1MPa/cm2时再关闭夹层排水阀,等夹层压力达0.2MPa/cm2时再启动进入消毒灭菌程序。
[收稿日期]2005206206; [修订日期]2005207228[作者简介]贺月红(19622),女,主管护师。
真空灭菌器B 2D 试验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贺月红,董淑红(东阿县人民医院,山东东阿 252200) 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试验(B 2D 试验)是专门用于检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空气排除效果的试验,以检测预真空灭菌器系统的有效性。
为了提高B 2D 试验的成功率,保证灭菌的安全性,现将我院B 2D 试验监测分析结果及对策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设备脉动真空灭菌器由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XGI ,B 2D 测试纸由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纯棉布巾每条90cm ×50cm 大小。
1.2 方 法将布巾先横折为3层,再纵折成6层。
将折好的布巾一条摞一条至25cm 高。
摞放时,各层布巾按折叠侧左右交替摆好,以使两侧厚度相等。
布巾摆好后,将B 2D 测试纸夹放于中央层布巾之间,外用纯棉包布包扎,封口处用化学指示胶带固定。
整个试验包大小约30cm ×25cm ×25cm ,质量约5kg 。
将测试包水平放于真空灭菌器排气口上方,即灭菌器内相对最冷的位置。
抽真空3次,真空度为0.086MPa ,温度134℃,时间4min 。
测试完毕取出测试纸进行结果判断。
试验不合格:B 2D 测试图变色不均匀,通常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颜色浅,表示空气排除不彻底。
通过回顾性调查,对我院2001年9月~2004年8月共959次B 2D 试验效果进行评价。
2 结 果2001~2004年年间B 2D 试验合格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7.40~15.40,P <0.01)。
见表1。
表1 2001~2004年B 2D 试验效果时 间次数合格次数合格率(χ%)2001年9月~2002年8月31428992.042002年9月~2003年8月32931696.052003年9月~2004年8月31631298.733 讨 论3.1 B 2D 试验的意义B 2D 测试图在压力蒸汽的温度、湿度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即变成黑色。
如果无蒸汽存在,尽管温度足够高、时间足够长其指示剂不变黑色。
如果蒸汽中有残留空气存在,则测试图变色不均匀。
该试验主要用于检测空气排除效果及灭菌的4个要素:温度、湿度、渗透度及灭菌循环时间[1]。
并根据B 2D 试验结果判定该灭菌器能否正常运行。
实验合格可正常使用。
如有残余空气存在,必须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对策。
3.2 B 2D 试验的安全性B 2D 试验方法的改进是提高试验成功率,保证灭菌安全性的关键。
我院自2001年9月起每天灭菌前和灭菌器维修后均进行B 2D 试验测试,测试合格后再进行正常消毒灭菌。
随着认识的提高、技术因素的控制、设备维护的加强,B 2D 试验成功率逐年上升。
3.3 B 2D 试验失败的原因分析根据我院959次B 2D 试验检测结果,分析B 2D 试验失败的原因有技术因素和设备因素两种[2]。
3.3.1 技术因素 ①B 2D 试验包布巾未洗涤:新棉布巾未洗净,有浆存在,蒸汽难以穿透;旧棉布巾测试后未洗涤,布与布之间受高热蒸汽的影响,互相压紧,也会使蒸汽不容易穿透,影响潜伏热的释放,导致测试图色泽浅。
②测试包包扎过紧:影响蒸汽穿透,测试图各部位颜色变化深浅不均匀,图案黑白线不清。
③蒸汽压力过高:正常汽源压力为0.4~0.6MPa ,当汽源压力>0.7~0.8MPa 时,蒸汽迅速冲进锅内,造成进汽速度及时间过快,出现超高热现象,过多的空气进入试验包,测试图案呈银灰色透亮或灰白。
④蒸汽压力过低:达不到0.3MPa ,进汽过慢,影响热力穿透,测试图案深浅不均匀。
⑤蒸汽过湿:蒸汽不饱和,含水量多,蒸汽与水混合,降低其潜伏热,影响其穿透力,导致试验失败,测试图案发黄。
⑥进气管道内的冷凝水和冷空气排出不彻底,也是导致试验失败的原因之一。
3.3.2 设备因素 ①排水道堵塞:因水质硬度较大,在灭菌器正常运行干燥程序过程中,排出热水量大,长时间易产生水垢,堵塞排水管,影响灭菌器内水的排出,从而导致B 2D 试验失败。
②柜室密封性能下降,不能维持规定负压,造成排除冷空气的同时又有冷空气的渗入。
③真空泵功能下降:灭菌器使用时间长,灭菌锅老化,致使柜室未达到应有的真空程度。
④自控系统失灵,抽负压时间过长,不利于冷空气的释放与排除。
因真空系统故障导致B 2D 试验的失败,图案边缘黑,中间白,呈现明显的冷气团。
3.4 防止B 2D 试验失败的对策①加强B 2D 试验包规范制作是保证B 2D 试验成功的基础[3]。
B 2D 试验包的布巾采用透气性好的纯棉布,新棉布及测试后的布巾每次都应洗涤后方能使用,试验包要规范。
②完善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定时抽检灭菌器、气垫圈并及时更换,定时抽查抽气管道上的进气及排气电磁阀,对灭菌锅每月检修1次。
③及时清除排水管道内的水垢,据水质情况,3~6个月清除水垢一次,必要时更换排水管。
④彻底排除进气管道内的冷凝水和冷空气。
在向灭菌锅内输送蒸汽前,首先慢速排气排水3~5min后,再向锅内输送蒸汽,提高锅内空气排除率。
⑤将柜室空气预热,可减少试验包中冷气团的出现。
⑥加强工作人员技术操作规范管理,强调人员工作细节的一致性,是保证B2D试验成功,提高灭菌合格率,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工作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综合素质,严格遵守各种操作规程,正确掌握判断B2D试验合格的规范标准。
避免因技术因素导致B2D试验失败而造成人力、物力、时间方面的资源浪费。
[关键词] 真空;灭菌器;B2D试验[中图分类号] R187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820341(2005)0420345202[参考文献][1]国海清,尉效军,左风亭.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能的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3):209.[2]毛雅琴,钱小梅,吕德基.B2D试验监测效果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70.[3]王 玮.医院供应中心业务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73~75.(本文编辑 厉建强)老年性聋病人助听器的选配于爱华,于海玲,纪桂芬(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青岛 266003) 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出现了听觉功能退化。
选配恰当的助听器可提高听力障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对1997年7月~2003年7月在我科选配耳内式标准助听器的213例老年性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3例老年感音神经性聋病人,男118例,女105例;年龄55~80岁,平均68岁。
经纯音听阈测试,500~2000Hz平均听力损失50~85dB HL,均无助听器佩戴史。
1.2 助听效果评定方法利用Dillon提出的病人导向的听觉改善分级法(COSI 法)进行评估,即选配前要求病人选定5种他(她)所能应付的情形,要求病人按重要性进行分类。
在其后的随访中,要求病人判断助听器所带来的改变程度。
对每一种情形,病人要说明使用助听器以后比使用助听器以前改善了多少。
改变的程度分5级:很好、好、一般、无改善、差。
1.3 结果佩戴助听器4周后,213例中20例(9.39%)认为很好, 70例(32.86%)认为好,103例(48.36%)认为一般,20例(9.39%)认为无改善。
佩戴助听器3月后,213例中58例(27.23%)认为很好, 96例(45.07%)认为好,56例(26.29%)认为一般,3例(1.41%)认为无改善。
佩戴助听器1年后,213例中87例(40.85%)认为很好, 112例(52.58%)认为好,14例(6.57%)认为一般。
2 讨 论老年性聋病人由于长时间听力损失,致正常的交谈能力、理解力、发音能力逐渐下降,导致病人退缩、孤独、暴躁,严重者出现心理障碍,封闭自己,甚至发展到老年痴呆。
世界卫生组织(W HO,1980)把健康定义为无疾病和在生理、精[收稿日期]2004211224; [修订日期]2005206219[作者简介]于爱华(19552),女,主管技师。
神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幸福状态,这就包括了与健康保健有关的生活质量问题[1]。
助听器是提高老年性聋病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辅助设备。
老年性聋病人听力以高频损失为主,因此,老年性听力损失需要补偿较多的高频增益,过多的低频会引起嘈杂、混浊等听觉不适感[2]。
耳内式标准助听器除了音量电位器外,通常有两个微调。
对高频损失多的老年人在音量不变的情况下调节自动低频频响控制(AL C),可以有效地改善清晰度、降低环境噪声,从而改善听觉效果。
如果调整AL C后,音质改变、音量降低,可适当调整音量电位提高音量。
相反,某些高频损失尚可、低频损失较大(听力曲线平坦或上升型)的病人,会感到助听器声音较尖,这时可调节自动高频频响控制(A HC)降低高频[3]。
总之,选配过程中,听力师对助听器的试听和判断相当重要。
有的老人文化程度不高,或者年纪很大,反应较慢,需要耐心加以诱导,让他们逐渐学会对声音质量进行判断,不要简单地询问听没听见,而要结合病人的听力情况进行调整,使助听器达到最佳效果,正确选配。
有些老人在选配助听器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大多数老人刚开始佩戴助听器都会有“只闻其声不明其意”的现象,需要“三步并进”以达到最佳效果:一要有耐心;二要多练习;三要时间足。
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随着佩戴时间的延长,佩戴效果越来越好。
其中,3个月为基本适应期。
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耐心锻炼,重新建立听觉系统的敏感性,才能获得良好的助听效果。
[关键词] 聋;老年人;助听器[中图分类号] R764.43+6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820341(2005)0420346201[参考文献][1]张 华,汪若峰.助听效果的测定[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10:1.[2]甘炳基.为严重至极度听力损失儿童验配大功率数码助听器的体会[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2.[3]陶 征,张 文.几个影响助听器效果的因素[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2,10:2.(本文编辑 黄建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