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 心脏和血管3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心脏和血管3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心脏和血管3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 心脏和血管3教案 青岛版

五年级科学下册心脏和血管3教案青岛版

3、心脏和血管教学目标

1、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2、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3、知道心脏、血管结构和功能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案例背景:本课有一个活动“不同的运动之后我们的心脏的跳动情况是怎样的?”教材中呈现了“不同运动之后心脏每分钟的跳动次数”记录表,主要记录孩子们在上课时,唱歌时和运动后的心脏每分钟的跳动的次数。拓展活动中提示了一个活动内容:心脏跳动除了和运动有关还与什么有关,因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产生的新问题恰好可以作为拓展活动的主题。因此,我将本课的拓展活动建议内容改为“实际上心脏和血管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们课下可以再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将课堂探究继续进行下去。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平时有紧张的时候吗?(学生自由汇报

)紧张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学生谈自己紧张时表现)小结:看来同学们也有许多的紧张的时候啊,紧张时脸会发红,这里会咚咚的跳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心脏的跳动。

【课前了解学生在紧张时候的表现,便于在课堂中引出“心脏”的探究主题,使学生意识到探究的源泉来自于生活。】

一、以谈话引出探究学习的主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生病了,就到医院去看中医。(激起孩子好奇心)哎,你们有没有看过中医啊?那你知道中医是怎样给人看病的吗?(学生自由汇报)中医又是怎样给病人把脉的呢?(学生自由汇报

之后,老师讲解把脉要领,学生跟着做感受脉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你摸到了什么?(学生自由汇报

)你知道脉搏是由谁引起的吗?

【学生对于中医不是很了解,对于摸脉更是知之甚少,这样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二、进行“心脏和血管”的探究实验活动

1、了解心脏。(学生回答心脏)那到底是不是有心脏跳动引起的呢?要想了解这个知识,我们先来认识心脏,你知道心脏的大小和形状是怎样的吗?心脏究竟在我们身体的什么位置呢?(学生自由回答之后,教师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心脏的位置。)【这一部分教学,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出自己的心脏的位置,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贴心脏的位置,以及出示人体半身模型,使学生通过摆放心脏模型,认识心脏在人体的正确的位置。】

2、听心脏跳动的声音现在你已经知道了心脏的位置了,伸出你的手,摸一摸心脏的跳动情况。想不想听一听自己心脏跳动的

声音?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听诊器。(找个学生示范一下,纠正不足)学生利用听诊器听心脏跳动的声音。

【一方面让学生感知心脏的跳动,另一方面为后面研究心脏的作用作预设。】

3、脉搏与心脏跳动有关。刚才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谁能模拟一下?这个声音和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跳动的相似?学生回答脉搏。就是说心脏跳动的情况和脉搏跳动的情况相似,有这一点我们我们可以推测出脉搏就是由心脏跳动引起的。我们身体中还有哪些部位也能感觉到脉搏?

【通过心脏跳动的情况和脉搏跳动的情况相似,推测出脉搏就是由心脏跳动引起的。进而开展下面的问题】

4、了解血管。心脏的作用就是促进血液循环,也就是让血液在全身内循环流动,那心脏靠什么把血液循环到全身各处去的呢?生回答血管。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老师给大家发一份材料,上面有心脏模型代表心脏,纸条和毛线代表血管,小组内的同学把你们的猜想摆一摆。课件展示心脏和血管的工作,师边展示边讲解:人的血管分三种,把血送出的是动脉,这部分血液因为含氧量比较高,颜色鲜艳,所以我们用红线来表示;把血送回心脏的是静脉,这部分血液因为含氧量比较低,颜色暗淡,所以我们用蓝线来表示;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是毛细血管。

【孩子们最喜欢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在纸板上摆出来,体验猜想的快乐,目的是

让学生在制作过程发现血管与心脏之间是组合在一起的。对于血管,学生却并不了解,通过书上的图片和叙述也难以在脑海中形成直观、深刻的印象。思虑再三,最后我决定准备一段关于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的录像片段。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心脏与血管是怎样配合工作的。】

5、感受心脏的作用与内部构造。血液是这样在我们身体内不停地循环流动的,大家来想一想,心脏是怎样让血液流入动脉的,又是怎样让血液从静脉中流回到心脏的?(学生猜想)这一收一缩在医学上叫做收缩与舒展。和老师一起用手做,收缩出去,舒张回来,收缩出去,舒张回来。我们的血液就是靠心脏这样不停的收缩与舒张在全身不停地循环流动的。它的内部构造又是怎样的呢?再来猜一猜。

【充分感受心脏的作用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收缩时把血液压出,舒张时使血液流入,这样推动全身的血液不断地流动,然后老师再配以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感知心脏工作时的情形。】【用课件展示心脏的内部构造,看完后通过集体复述,小小测验,小组互相指着自己的身体说一说等方式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点能当堂记住。】

6、体验:测量心脏跳动次数。(1)上课时的脉搏。你知道你自己的心脏每分钟跳多少次吗?我们在课堂上测一测吧。怎么测啊?学生回答把脉今天我们就像中医那样来测手腕上的脉搏。以测我们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当老师喊开始时,你就从一开

始计数,当老师喊停时你就停止计数,然后把你测得的数据填在记录单的第一栏中,在测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安静。一个人在一天或一生中,他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一样吗?同学们每天在学校里都有读书写字做运动,在这些活动中,你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一样吗?那你认为在我们唱完歌后,心脏跳动的次数是快还是慢?我们再来测一测。如果我们运动的再剧烈些的话,你认为会怎样?我们一起来跳兔子舞,因为我们跳舞后是要测脉搏的,所以当你跳完之后,要停在原地不动,马上做好测脉搏的准备好吗?“心脏跳动”实验记录单不同状态时心脏每分钟跳动次数上课时唱歌后跳舞后

【通过三次测量活动,学生整理数据,讨论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得出结论。在这个活动中,在不同程度的活动形成了中间过渡,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测试数据进而指导学生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2)心脏跳动与什么有关现在我们对我们测得的这三组数据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一组数据比一组数据要高。这说明什么?

【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心脏的跳动与运动有关,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上,让学生发现更多规律性的东西,这样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会有更大的帮助。】

除了运动之外,你在什么情况下还感觉到心跳与平时不一样?

【通过学生的探讨与回答,让学生知道看来我们的心跳不仅仅与运动有关,还与我们的情绪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以上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心脏和血管的知识,实际上心脏和血管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有兴趣的同学们课下可以再进行深入研究。

【把科学探究引到课下,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引导学生经历了感知、体验避免了把知识告诉学生,指导学生科学地得出结论,达成了教学目标,完成了学习任务。激起孩子兴趣之后,让孩子带着兴趣进行课下探究。】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中考生物心脏和血管试题汇编 一、选择题 1.(2010浙江温州)17.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如图为心脏的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 A.左心房 B.左心室 C.右心房 D.右心室 答案:A 2.(2010苏州)19.医生在对小刚进行抽血化验时,是从他前臂的条“青筋”中抽取血液的。该“青筋”属于的血管类型是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淋巴管 答案:B 3.(2010济宁)13.护士在给病人打点滴时,常用橡胶软管扎紧手的腕部,这时会发现橡胶软管上方(靠近肢端一方称下,近心端称上)的血管变化情况是血管①变得扁起来,在橡胶软管下方发现血管②膨胀起来,这时护士将针头插入膨胀起来的血管中。试判断血管①②依次是 A.动脉、静脉 B.静脉、动脉 C.静脉、静脉 D.动脉、动脉 答案:C 4.(2010徐州)5.图2中D处血液的特点及其将要进入的血管分别是 A.含氧多主动脉 B.含氧多肺动脉 C.含氧少主动脉 D.含氧少肺动脉 答案:A 5.(2010福州)8.图1是截取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图2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6.(2010福州)10.房室瓣能保证心脏内的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动,其中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A.左心室→右心房 B。左心房→左心室 C.右心室→右心房 D.右心室→左心房 答案:B 7.(2010龙岩)13.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和静脉 答案:A 8.(2010十堰)87.正常人的心脏的四个腔中,流动着动脉血的两个腔是 A.左心房、右心房 B。左心室、右心室 C。左心房、左心室 D。右心房、右心室 答案:C 9.(2010十堰)80.当血液流经下列哪种血管的时侯,才能够与其它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A.毛细血管 B。动脉 C。小动脉 D. 静脉 答案:A 10.(2010济南)23.小鱼尾鳍内的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下列对动脉血管的描述正确的是A.把血液从全身各处送回心脏的血管 B.把心脏中的血液送到全身各处去的血管 C.血细胞呈单行通过的血管 D.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血管 答案:A 11.(2010中山)13.根据右图所示判断,P和Q分别是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 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 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 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开始上科学课,它将把我们带进科学的大门,去探索科学的奥秘。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 (二)学习新课: 1、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么玩有趣味性,怎么玩有创造性。在玩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教师提问: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玩,有哪些 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学生分小组回答。 教师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教师提问: 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2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收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及防治资料,并分析发病原因。 2?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3.举例说出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分别对心脏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三)情感目标 1.关注心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及社会生活的危害。 2.拒绝吸烟和酗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难点: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四、【教学过程】 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新发病的脑中风患者和75万冠心病患者,由此导致的家庭、医疗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心脏和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 的第一“杀手”。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心脏和血管,使它健康地工作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板书: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学生活动:调查自己的家人、亲属和邻居等熟悉人群,了解他们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致病原因时什么?高血压能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还有 很多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症、心肌炎、房室瓣关闭不严、脑溢血等。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精神紧张、爱吃高脂肪的食物,嗜烟,嗜酒,缺少体育运动等都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可列入高血压。我国自1979年采用

了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kpa,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7kpa。 实验:1.用吸管吸取一只水蚤,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水蚤的心跳,并记录速率。(注意:由于活体水蚤的运动,它会离开观察的视野,因此在制作装片时可以放几丝棉花纤维或滴一滴蛋清稀释液,可以减慢水蚤的运动速度。)在装片上滴加体积分数为10% 的酒精,记录水蚤心跳的速率,分析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 想一想,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酗酒可以引起心血管疾病。) 2.分别测量普通人和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力劳动的人)的心律,多测量几组,分别取平均值。分析测量结果,并解释原因。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心肌纤维逐渐增粗,心壁增厚,心脏的容积增大。因此,心脏 收缩有力,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变慢。在安静状态下,运动员心率为50次左右,而普通 人的心率安静时为75次左右。所以学生测量普通人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或体力劳动的人的心率应有所差距。在选择测量对象时,应注意有一定的典型性,而且要多测量几组,取平均值,这样才具有代表性。因为青少年心率和成年人有所不同,所以选取测量对象时,要选取 相同年龄段的人为对照。 提问:1.你对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有什么认识?在哪个年龄阶段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 高? 回答: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还有很多人 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症、心肌炎、房室瓣关闭不严、脑溢血等。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2.为了我们有个健康的体魄,从现在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心脏和血管?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回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青少年时就要注意保护心脏和血管,预防心血管疾病 的发生。偏食、厌食会造成营养不足,体质虚弱,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患心肌炎、 瓣膜炎、风湿性心脏病等疾病;营养过剩,过于肥胖会增加心脏负担;食用过多的油脂类食物,容易造成心脏和血管壁脂肪堆积,影响正常功能,甚至引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疾病。 所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平衡膳食,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此外,豁达开朗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也会大大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中的酒精,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心脏和血管受损,影响血液循环,从 而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一定要做到不吸烟、不酗酒。 青少年要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促进心脏强健,以增加心脏的工作潜力。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科学教案 青教版三年级上册 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 本册教科书主要围绕“走进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 专题选择内容,构建了《科学在我们身边》、《我们怎么知道》、《水的科学》、《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我们周围的空气》五个单元,最后是《研究与实践》,共22个课题,32课时。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所选内容似乎没有形成明显的知识体系,只是以生活经验及其相关链接构建单元。但教科书的灵魂在于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各单元的内容上,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易到难,逐渐上升。 第一课玩具里的科学一、教材分析: 玩具是学生的童年伙伴,每个小学生都是在玩玩具中成的。对于玩玩具,学生具有非常鲜活的生活经验。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二、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三、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玩具。 教师准备各种玩具的图片、投影片等。教师自制各种玩具的课件。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难点: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五、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年级科学--3-心脏和血管教案

3心脏和血管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目标: 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会查阅书及其他信息源;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想知道,爱提问,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珍爱生。 3、科学知识目标: 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听诊器、自制听诊器。 教师演示:课件(心脏与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图片,游戏规则、相关资料袋)教学过程描述: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感受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 2、活动:学生做下蹲30个。 【这个时期的孩子们非常喜欢游戏和运动,用这种方式导入,同学们很感兴趣,一下子就有了兴致。 3、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地方在跳动?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心脏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心脏内剖面图) 心脏的形状像个倒置的梨,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大。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边和右边不通,四个腔都与血管相通。看大屏幕,你能不能指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的位置?(生到前面指。)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谈就“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理由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于什么有关;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试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二、教学准备: 小车、用来大斜坡的硬纸板、软尺、木块。(每组一套)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片断,谈话导入 1、欣赏一段运动中的汽车片断 2、谈话导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汽车行驶在马路上,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时而快,时而慢,在他们身上好象蕴藏着许许多多的秘密,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些它们的小秘密? 3、揭示课题:小车的运动 (二)引出问题,提出假设 1、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2、过渡:怎样是一辆小车跑得快些? 3、引出问题:小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会与什么有关呢? 4、猜测与坡度会有怎样的关系? 5、提出假设: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的距离越远。 (三)设计计划,实验验证 1、我们的假设究竟成立不成立?需要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小组讨论:(1)在实验中,需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保持不变的条件是什么?

冀教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2第4节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word教案 (1)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酗酒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对心血管疾病比较陌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较少,为了便于课堂学习,应让学生提前调查、收集这方面疾病及防治的资料。 设计理念 这不是一节典型探究课,本节设计突出学生为主线的思路,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心率和心输出量的基础知识。 2.分析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 3.说出饮酒对心脏和血管的有害影响。 技能性目标 1.尝试调查、收集资料及实验等基本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学会突发性血管疾病的应急办法。 情感性目标 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需要1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5-6人,投影片,实验记录表格;材料用具:显微镜,活水蚤,蒸馏水,香烟,95%的酒精,吸管,载玻片,盖玻片,烧杯,漏斗,计时器(或手表)等。 2.学生课前准备:搜集有关心脑血管疾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包括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提示和建议

倾听学生的调查结果 分析在哪个年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组织学生分析心血管致病原因可能是什么?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自己的家人、亲属、 邻居中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了解心血管疾病在中老年这一年龄段发病率 最高。 分析致病原因可能是长期精神紧张,爱吃高脂 肪的食物、嗜烟、嗜酒、缺少体育运动等。 从学生身边问题入 手,激发学生学习生 物学的兴趣 出示资料1: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每3个死亡者中,就有一个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其所致的心血管疾病形成了全球性的威胁,已成为全球卫生保健和卫生资源的沉重负担。为此,世界心脏联盟将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定为“世界心脏日”。2002年世界心脏日向全球发出了“必须构筑心血管疾病的立体防线”的特别忠告。 资料出示2: 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居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很多人因心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状硬化、①分析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间讨论、 交流。 ②每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全班总结交流。 ③通过资料了解人类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④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 害世界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必须引起我 们的警惕。 抽烟和酗酒会危害人体健康,香烟烟雾中的尼 古丁、一氧化碳等对心脑血管、呼吸系统都有 不良的影响;长期酗酒会伤害人体的肝、肾、 胃等脏器,导致人体患多种疾病。 教育学生从青少年开 始,注意养成好的生 活习惯,预防心血管 疾病,从而保证身体 健康。

湘教版五年级科学《1-4.心脏和血管》

五年级科学《1-4、心脏和血管》导学案班级五年级姓名上课日期课型新授课授课人李丽娜审核人 学习目标1. 科学知识:了解心脏和血管器官的作用,明白血液循环 2. 科学探究:正确测量脉搏,探究脉搏与心跳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心脏和血管的重要性,明白一些生活常识,珍惜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功能,及血液循环的作用教学难点:正确的测量脉搏,并探索脉搏与心脏的关系 教学 准备 课件、血液循环图、秒表 教学 建议 提前布置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备注(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的呼吸器官有哪些吗?(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我们吸进的空气中,(氧气)曾多了,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这 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我们的身体,认识我们的血液循环器官心脏和血管 (二)讲授新课 出示人体血液循环图 我们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是:心脏和血管 1. 认识心脏 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像什么? 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形状像个桃,大小如自已的拳头。(出示心脏纵剖面 图)心脏是由发达的心肌构成的,内部是空的,可以分为四个腔:左心房、左心 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相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通,左边和右边 不通;四个腔都与血管相通。 2. 认识血管 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动脉血管是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 我们几乎用肉眼看不见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是血液流回心脏的血管,我们身体上 看到的蓝色血管就是静脉血管。在小动脉与小静脉之间,连接着许多比头发还细 的血管,这就是毛细血管。血管遍布全身,形成血管网。 3. 了解血液循环 血液在人体中流动的途径是:从左心室——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 ——右心房——右心室——动脉——肺——毛细血管——静脉——左心房——左 心室。(血液刚从左心室出时含有很多氧,但随着从动脉经过全身毛细血管、静脉、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小车的运动 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 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 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 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 课前准备: 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 “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组织游戏 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 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 (2)交流反思:

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 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 (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 2、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 (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 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 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 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 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 2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 (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 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学生预测: 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与血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青岛版五年级下册第三课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知道心脏有四个腔及各腔室的名称,知道血液循环的基本路径。 2、学会利用摸脉搏的方法感知心脏的跳动,懂得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播放心脏跳动声音,让学生感知心脏收缩、舒张一次就是心脏跳动一次。 师:你们听到什么? 生:心脏跳动的声音。 师:你的心脏一分钟能跳多少下? 利用脉搏的跳动记录心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感知脉搏并记下每分钟的跳动次数。 师:心脏老是一下一下的跳动干什么?不跳不行吗? 生:不跳就没法活了? 师:为什么? 生:心脏要把血液送到全身各处? 师:送去干什么? 生:保证身体各部分所需要的营养和氧气。 (学生如果知道,就简单说一说。如果不知道,直接进入课题。) 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心脏。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心脏的位置。 师:你知道我们的心脏在什么位置吗? 生:在胸部中间? 教师让学生自己摸一摸自己的心跳来确定心脏的位置,并画图标出具体位置。(胸腔正中偏左,同自己拳头差不多大。) 2、探究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师:刚才同学们说心脏要把血液送向全身,血液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到达全身? 生:血管。 师:通过血管把血液送向全身,然后又向哪去了? 生:在通过血管回到心脏。 师:出去又回来,血液有变化吗?如果没有,那它循环干什么?如果有变化,那它是怎么变得?通过谁来变得? (学生先说一说,可能学生对于这段知识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引导学生知道主血管到达后需要小的分支向个具体位置运送,这部分血管我们叫它毛细血管。同时我们还规定,血液从心脏流出的血管我们叫它动脉血管,反之叫静脉血管。) 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知道血液的循环路线,并且能让学生分出从心脏流向全身各处的血管是动脉,从全身流回的是静脉,动脉和静脉是通过毛细血管来交换的。 3、探究血管和心脏内的瓣膜 师:通过刚才我们分析的结果来看,心脏共有两个开口,一个出口,一个进口。那么心脏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植物的根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身体”的构成部分。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正确讲述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过程 3.能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种方法自行设计探究植物根的作用的活动,体会创新的乐趣。 4.树立保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小朋友浇树的图片 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水浇到树的根部? 3.学生猜测:植物用根吸收水分。 4.引出研究课题:植物的根 二、教学过程 观察凤仙花的“身体”有哪几部分构成。 1.教师提出问题:凤仙花的“身体”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凤仙花的“身体”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6部分

其他植物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 1.教师出示苹果树、向日葵、蕨类植物、苔藓植物的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这些植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总结:有的植物“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3.教师继续提问:你们知道周固的植物“身体”由几部分构成吗?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周围植物的构成部分。 观察植物的根,我一找它们的特点 1.教师提出观察任务及要求:对比观察带来的植物,记录植物的名称、根的形状、根的长度、小根的数量。 2.学生分小组进行观察。 3.学生交流观察的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根的不同,说出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分类。 4.教师根据分类结果介绍直根系和须根系,通过课件或图片展示两种根系的特点。 5.教师比较、分析萝ト利红薯属于植物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发现它们也是植物的根。 教师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变态根。 6.应用:说出这些植物根的特点及各属于哪种根系。 ●根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心脏和血管》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宇宙中最为复杂的产品——人体。人体充满了神奇和奥秘。科学课就是要使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兴趣进一步延伸,关注生命就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在生命世界部分明确指出,应让学生意识到“健康生活”的重要性,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生长发育、生理与健康,使学生在对人体结构认识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本节课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实验验证、分析整理、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探究心跳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保健,使学生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材分析: 《心脏和血管》是继《我们的身体》、《食物到哪里去了》、《我们的呼吸》之后,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心脏和血管,测量脉搏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心脏、血管组成了人体奇妙高效的运输路线,把养分和氧气送到全身各处,并使学生知道影响心跳的各种因素,了解心血管病的基本预防和保健知识。 学情分析: 对学生而言,生命世界是他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深厚兴趣的神奇世界,人体内部的秘密更是他们倍感神秘和新奇的生命领域。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自主研讨的能力,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孩子对于身体的构造、食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已经

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心脏和血管》一课是带领学生认识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对于心脏和血管学生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但对于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却一知半解,对于血液循环的意义更是比较陌生。 教学目标: 1、能利用简单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会查阅书及其他信息源。 2、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养成细致观察的良好习惯和详实记录的科学态度;珍爱生命,能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及怎样保护它们;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知道心脏的形状及位置;探究心跳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如何保护心脏和血管。 教学难点:了解心脏和血管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心脏、血管的资料。 教师准备:人体心脏模型,培养皿,红墨水,一次性静脉输液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猜这位爷爷他怎么了?(生答)的确,这就是心脏病突然发作的情景,那么如何关爱我们的生命,更好地呵护我们生命的发动机——心脏,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共同来研究第8课——心脏和血管。(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引入,我通过一段心脏病突发的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这样导入新课,可以激起孩子的好奇心。】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测一测我们的脉搏 1、找脉搏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全部科学教案

三年级下册教案 一、本册教材的知识内容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建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打破“知识切块”是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体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游戏里的科学》、《太阳与时间》、《电的本领》《我们的身体》、《动物王国》、《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共24个课题,28个课时。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各单元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游戏里的科学》单元以学生玩游戏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科书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情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本册教科书从整体上看,选择儿童身边熟悉的常见物体(玩具、空气、广、镜子、食品、手电筒等)作为探究对象。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从三年级上册的用感官定性观察、初步认识科学探究,逐渐过渡到定量观察、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的能力的培养上,体现了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科学知识的有机融合,并呈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值得特别指出的:本册科学探究内容相对丰富,在强调学生动手的基础上,更重视对学生动脑的引导。真正的学习并非发生在学生手上,而是发生在他们的脑袋里。包括学生在观察中的思考,对探究结果的猜测(假设),为后续探究制定的计划,考虑变量的选择和控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他人之间的交流,等等。 二、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300人左右,六个班。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以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

五年级科学教案3.心脏和血管

3.心脏和血管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心脏、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2.能够测量自己心跳和脉搏的次数;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与关系。 3.初步感知心脏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流动;体会到运动会对身体带来影响。 二、重点难点 会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心脏跳动和脉搏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表或秒表、统计图表、 学生准备:手表、自制听诊器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初步体验,找找心脏和血管跳动 (1)教师示范:抱头下蹲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同学们向老师一样做下蹲,做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感知一下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2)学生做下蹲30个,学生汇报下蹲体验活动中,你感觉自己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的身体上有那些地方在跳动呢?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心脏和血管(板课题) 二、探究过程 探究活动一:心脏跳动 1.你听到过自己心跳的声音在什么地方呢?你能明确指一指吗? 2.教师讲述:利用合适的工具我们可以更清楚地听到自己和他人心跳的声音。分发课前制作好的简易听筒,分组听一听自己和同桌的心跳声音。 3. 你认为是什么在跳动呢?你认为它怎样跳动的呢?你知道心脏是什么样子

吗? 学生回答 4. 师:出示心脏模型;心脏是由肌肉构成的,形状像一个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接近,成人的心脏重量在300克左右,和一个大鸡腿的重量差不多。 师:心脏的跳动主要是心脏上面的心肌不断的收缩和舒张造成的,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握成一个小拳头,用力握紧,这就相当于心脏的收缩,再张开这就相当于心脏的舒张,正是这一收缩和舒张,使心脏里面的血液流出去,又流进来. 师:心跳就是由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产生的,人们常常用心脏停止跳动来表明生命的结束。的确,我们只要还有一口气,心脏就会跳动。而且一个正常人的心脏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 探究活动二:脉搏 1. 师:除了心脏在有力地跳动之外,我们身体上还有血管也在一刻不停地跳动着。我们把血管有节奏的博动叫做脉搏,我们那些地方可以摸到脉搏呢? (腕部(中医把脉的部位)、颈部、太阳穴等)。为什么到处都有呢? 2. 师:出示人体挂图:“脉”就是我们身体内部的血管。它遍布我们的全身。同学们看到的由红蓝色画出的这一个网络,就是我们身上的主要血管,他们遍布全身,形成了一个血管网,把血液传递到全身各处. 血管遍布我们的身体,它们有的粗,有的却很细,最细的毛细血管10根合起来才有一根头发粗,如果把一个人全身的血管连起来,足足有9.6万多千米,血管里装满了血液。 3.师:怎么样来测量脉搏呢? 方法指导:伸出自己的左手,掌心朝上,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将指肚部位放在左手手腕外侧,大拇指自然地放在手背附近。这时,中指指肚就可以感觉到手腕等处脉搏的跳动了。 学生自我尝试。脉搏跳动的次数是多少?在活动记录上作好记录。 师:血液在血管里是静止的吗?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是什么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的流动? 学生猜测与什么有关 3. 猜想:你认为脉搏跳动与什么有关系呢? (1)脉搏的跳动是否与心脏有关?

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青岛版 科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科学在我们身边

1、玩具里的科学 时间 课时:2 课型:新授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实验、多媒体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前置作业: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从玩玩具开始,探索玩具里的科学。(板书课题) 2、玩玩具、说特点。 (1)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同学们可以先玩自己带来的玩具,然后把你的玩具跟同学们交换着玩,还可以上来挑选老师带来的玩具;可以自己玩,也可以以小组为在玩的过程中,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这些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怎样玩有趣味性,怎样玩有创造性?在玩得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问题,请记录下来。 (2)学生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 (3)引导学生介绍玩具的特点。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可以怎样玩,有哪些趣味玩法和创新玩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这说明你们在玩玩具的同时学会了观察。 3、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玩玩具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给大家说一说?

师:这么多“为什么”,怎么去解决呢?我想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大胆实践,勤于研究,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得到解决。 总结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作业:体验与探究 板书设计: 1、玩具里的科学(一) 一、玩玩具,说一说。 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课时

《心脏和血管的保护》教案

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收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种类及防治资料,并能够分析发病原因,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2.通过阅读文本、观看课件及相关素材,能够举例说出吸烟、喝酒、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分别对心脏的影响。 【教学重点】 尝试阐明心血管疾病的危害性。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教材分析】 本节首先从调查熟悉人群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入手,并通过课上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以及分别测普通人和运动者的心率两个实验,从反正两个方面说明了不良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对人的心血管的弊与利,从而唤醒人们对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的重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血压计、幻灯片、投影仪、大屏幕、多媒体课件等。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150万新发病的脑中风患者和75万冠心病患者,由此导致的家庭、医疗和经济负担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心脏和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第一“杀手”。心脏和血管疾病的致病原因是什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心脏和血管,使它健康地工作呢?让我们一同来学习第四节心脏和血管的保护。 学生活动:进行课本P41探究调查活动,调查自己的家人、亲属和邻居等熟悉人群,了解他们患有哪些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致病原因时什么?高血压能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学生回答:据调查,我国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第一位,还有很多人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高血脂症、心肌炎、房室瓣关闭不严、脑溢血等。造成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饮食习惯有密切的关系。长期精神紧张、爱吃高脂肪的食物,嗜烟,嗜酒,缺少体育运动等都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高血压: 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12kpa,就可列入高血压。我国自1979年采用了世界卫生组织诊断高血压的标准:收缩压等于或高于21.3 kpa,舒张压等于或高于12.7 kpa。 继发性高血压:可能由许多种疾病引起,如肾小球发炎、肾盂肾炎、肺肿瘤等疾病,均可能出现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血压发生发展规律的变化引起的高血压。例如大动脉硬化时的高血压,由于大动脉弹性差,主要表现为脉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得差)增大;小动脉硬化时的高血压,由于外周阻力大,收缩压和舒张压都高,从而脉压减小。 青少年的血压在安静的状态下,如果收缩压超过18.7 kpa,舒张压超过10.7 kpa,就属于高血压。除其他疾病和遗传因素外,青春期高血压常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的暂时失调所致。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功能增强;尤其是血管系统的发育落后于心脏的发育。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心脏容积约增加了11倍,而主动脉的口径只增加了两倍,从而容易产生暂时性高血压。其特点是收缩压高,而舒张压正常,没有明显的头晕等症状。 青少年发生高血压,应去医院查明原因。如果是原发性高血压,不要有精神负担,只要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卫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动物性脂肪),遵守作息制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的调节日益完善,内分泌功能逐渐稳定,血压就能自然地恢复正常。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