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西方哲学史讲义

绪论:哲学与哲学史

一、哲学的界定——什么是哲学

对哲学的成见:哲学是科学;使人聪明给人智慧;讲道理的学问等等;

对哲学的三种界定

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即是爱智,人物合一。

苏格拉底到黑格尔时期(传统哲学):把存在当做人以外的概念来加

以追求的学问。

后黑格尔时期(现代哲学):人与世界合一的生活世界的意义之学。何谓哲学?——哲学家的尴尬处境

?哲学——Philosophy-Philosophie:爱智

“哲学”(philosoph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philosophia ),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智慧”的意思——词源学上的哲学概念。

?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通俗地说,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要活得明白。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就是这个意思。而要活得明白,就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哲学就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哲学不是一门学问,而是一种思考的状态。

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

---------赫拉克里利特

?哲学家对哲学的分歧理解:

?(1)、亚里士多德:“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科学”。

?(2)、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所谓哲学,按照现在习惯的理解,是对宇宙观和人生观一般问题的科学论述”

?(3)、维特根斯坦:“全部哲学就是语言批判,就是治疗语言疾病”。

?(4)、中国的哲学家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意思是哲学是人类精神的自我反思,是对认识的认识。

?(5)、黑格尔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

?(6)、哲学,……就是自愿地生活于冰雪和高山之间。——尼采

?哲学家就是那样一个人,他不断地体验、看、听、怀疑、希望、梦想那超乎寻常的事物。——尼采

?(7)、哲学活动就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做超乎寻常的追问。——海德格尔

?哲学是关于存在(Sein)的科学(Martin Heidegger);哲学是思乡之痛苦(Novalis);

哲学是语言分析(石里克)等等。

中国出版的《辞海》是这样定义哲学的:“哲学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应包括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辞海》(哲学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第49页)这个定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就是说,哲学是一种体系,但它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的体系,是关于世界之不同领域诸如人生、自然界、社会、精神等的根本性观念所组成的体系。

?哲学做什么

有一个笑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有三个人,分别是搞经济,搞政治,搞

哲学的。搞经济的是做蛋糕的,搞政治的是负责切蛋糕的,搞哲学的是负责反思蛋糕做的好不好,蛋糕切得好不好。

哲学就是人对一些熟视无睹的东西进行反思的学问,平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都以为自己了解它,可是实际上呢?我们仅仅知道一些表面的现象,仅仅知道它的名称而已,我们不知道真正的概念,我们寻求这些真正的概念,并形成体系,就成了哲学。学哲学,在不知道什么是哲学的时候,看了什么是哲学的概念后,以为自己懂得了,但是学的越多,就越感到复杂,越没有确定性,我们就会越难以回答什么是哲学。

——这就对了,哲学就是要我们对事物平面化的认识上升为立体的认识,哲学就是要我们自知无知而去不断地追求真知

?哲学做什么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与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宗教、道德、文学艺术相关,哲学是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反思和回溯,更是其前提和基础,是探索宇宙与人生的学问。

?三、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导论中说:“哲学史就是哲学”。他认为,只有一个唯一的哲学,它具有自己的生命和生长过程,各个不同的哲学只是她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和环节,所以哲学史就是哲学,是历史形态的哲学本身。

黑格尔:哲学=哲学史

尽管他对哲学和哲学史关系的理解总体上是立足于唯心主义的,站在现今的高度值得非议之处很多,但是其中至少有一点是可取的,那就是他向世人首次表明,哲学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通过哲学史来呈现的。

?关于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问题,我们的理解是: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是理论和史料的关系,或者说是哲学理论与哲学问题之间的关系。

注意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哲学史为哲学理论的建构提供素材。

第二,哲学帮助哲学史理论化、系统化。

第三,需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四、西方哲学史的主要问题

1、哲学与科学、宗教的关系

宗教世界观是超现实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信仰体系。强调:只有信仰了的东西,才是真理。哲学世界观则强调:只有真理的东西才只得信仰。

重事实、合规律、讲逻辑的特点使哲学世界观与宗教世界观区别开来。

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3、一与多的关系

艾耶尔在《20世纪哲学》序言中讲到有四个问题:A、客观性问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区别);B、知识问题(起源、性质、正确性的判断);C、实体问题;D、主客体关系问题?五、西方哲学史的基本线索

1、古希腊罗马哲学(古代本体论){自然本体论

本质本体论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世纪神学本体论)

3、“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近代认识论)

①准备时期的15——16世纪的哲学的复兴

②创立体系时期的17世纪英、法、荷、德等国哲学

③发展时期的18世纪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④繁荣和终结时期的德国古典哲学

?1、古希腊罗马哲学

关于客观世界的哲学:“早期希腊哲学”、“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和“晚期希腊哲学的衰退”

?

?探讨客观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将主体与客体分离开来,间接地把握客观世界规律,创造了数学方法、辩证方法、逻辑方法等理性方法。

?柏拉图的思想是对以前的希腊哲学,包括早期自然科学,智者的思想和方法以及苏格拉底的原则和方法,所做的创造性综合。亚里士多德使自然(物理)哲学和伦理(道德)哲学分道扬镳。

?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主要是关于主观世界的哲学:包括“教父哲学”、“经院哲学”

?

?3、“以文艺复兴为开端的近代哲学”

以一种反思、独立化了的主体性精神探讨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关系的哲学?包括“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阶段,尊重人自然本性、弘扬人的主体性

?第二阶段,重新审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第三阶段,调和主体能动性与客观制约性的关系

?六、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意义

1、学习西方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可以帮助我们深化知识、开阔眼界、锻炼和提高我们的理论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能力

3、通过学习,可以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分析、批判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二)、学习西方哲学史的方法

1、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有一点西方社会历史的知识。

2、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读一点西方宗教和科学史的书

3、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注意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和系统。

4、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史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

第一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

?希腊哲学的精神:学以致知

求知是人的本性。

--亚里士多德

只找到一个原因的解释,也比成为波斯王要好。

--德谟克利特

?绪论

?希腊哲学以本体论研究为主,回答世界是什么即本原问题。为什么讨论本原?

?希腊哲学的发展,第一个阶段是自然哲学阶段,第二阶段是在逻各斯的基础上从自然哲学走向形而上学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解体并专注于伦理学和人生哲学的阶段。

?哲学为什么在希腊诞生?

古代民族中很少有远远超出神话阶段的,除去希腊人以外,或许没有一个古代民族可以说创制了真正的哲学。

--梯利:《西方哲学史》

?

“在全部的历史里,最使人感到惊异或难于解说的莫过于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了。构成文明的大部分东西已经在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存在了好几千年,又从那里传播到了四邻的国家。但是其中却始终缺少着某些因素,直到希腊人才把它们提供出来。”

--罗素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条件

1、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2、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或者说独特的城邦生活,为哲学家的出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哲学是城邦的女儿

首先,城邦制度意味着话语具有压倒其他一切权力手段的特殊优势。话语成为重要的政治工具,国家一切权力的关键,指挥和统治他人的方式。于是原来那些由国王解决的属于最高领导权范围的涉及全体人利益的问题,现在都交给了论辩的艺术,通过论战来解决。

其次,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都被赋予了完全的公开性,甚至可以说只有当一个公共领域出现时,城邦才能存在。

最后,那些组成城邦的公民,不论他们的出身、地位和职务有多么不同,从某种意义上讲都是“同类人”。

--让-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

城邦有公共场所,如雅典的亚歌拉(意思是广场),成为新的空间,让人们自由来往与集会,由此凝聚理性的共识。公民平等互动,凡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皆可在公众面前谈论。政治家必须口才过人,用言语打动人心。

随着“言语”收到重视,讨论、争论、辩论的风气越来越盛,希腊人的思维能力也随之提升。谁说的话是有根据的?谁的推理是循序渐进、合乎逻辑的?谁提的建议是具有

实践价值的?这些都要在大众聚会的场合以公开方式展现出来。哲学家的爱智心态逐渐受到注意。

公元前八——六世纪,由于生产的发展,使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有可能从事脑力劳动,创立多种哲学理论。哲学产生的条件就具备了。

?巴特农神庙

?德尔斐神庙

?埃皮道罗斯剧场

3、古希腊的宗教神话,为希腊哲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素材

哲学从宗教神话止步的地方开始思考。

命运--必然性--规律

?二、希腊哲学的基本特征

具体来说是:

1、爱智慧、尚思辨、重探索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2、探讨phusis(自然、本性)是希腊哲学的基本内容。

3、朴素直观的辩证性是希腊哲学自然观的基本性质。

4、探索精神是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多数哲学家的思想充满着积极的科学探索精神,宗教神学的色彩和消极悲观的气息较弱。

5、哲学与科学没有分家。

?三、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

?用美国哲学史家梯利的观点来概括讲: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

好的例证。

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东部:伊奥尼亚学派

西部:南意大利学派

?第一节伊奥尼亚哲学

——有形体质料说

?一、米利都学派的本原论

?主要代表人物有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

?阿那克西美尼,均为米利都人

?(一)泰勒斯——水本原说

?泰勒斯(Thales,鼎盛年约公元前585/584年)被公认为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古希腊的第一位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哲学之父”)。他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是世界本原”这个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本原”(arche)

所谓“本原”(arche)就是万物从它那里来,毁灭之后又回到它那里去,万物生灭变化,唯独它不变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

?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其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命题中:(1)“大地浮在水面上”,

他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他首次突破神话宇宙论,以哲学方式表述宇宙本原思想。

泰勒斯的“水”体现了早期希腊自然哲学朴素、直观、辩证的有机自然观。

?以水为始基的原因:第一、对感性经验的总结。第二、对古希腊原始神话的改造。

第三、受埃及文化的影响。

(2)“灵魂是一种具有活动能力的东西”。

认为灵魂弥漫在整个宇宙中,例如磁石能使铁移动是因为磁石有灵魂,因而万物都充满了神。灵魂不是精神东西,而是水的湿气。

小结

首先,米利都学派提出了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哲学范畴——本原(始基)问题。

其次,米利都哲学史朴素唯物主义,并包含着辩证法的萌芽。

再次,米利都学派的思想发展自然的形成为一个否定性的圆圈。

最后,米利都学派都肯定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而且都承认万物的运动变化。但是,在对本原进行说明和规定上,在对本原与万物之间的生成与被生成的关系说明上,他们之间存在着差别,而且这种差别体现了对一与多的关系认识在不断扩大和丰富。

?然而,随着米利都城被波斯军队攻破焚毁,米利都学派在阿那克西美尼死后

30 年左右即不复存在,但是他们开创的哲学事业并未中断,其原则和精神在邻近

的爱非斯城的伟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那里得到了发扬光大。

?这个命题有两层意思:

第一,赫拉克利特所说的火是永恒的活火,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不断燃烧着的,所以要选择火,因为火是最活动、变化的,一切存在物来自活火,又复归于活火,活火是万物的本原。

第二,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以上这些观点,体现了Heraclitus的辩证法思想,赫拉克利特被公认为辩证法的奠基人之一。

归纳一下他的辩证法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运动变化与相互转化之中。

(2)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事物内部对立面的斗争和冲突。

(3)强调事物的相对性和不同的评价标准。

黑格尔曾经不无夸张地说:“没有一个赫拉克利特的命题,我没有纳入我的逻辑学中。”但也有缺陷:

A、他的辩证法是以感性直观为基础的,因而是朴素的、自发的和单纯论断性的,还没有上升到自觉的概念高度。

B、他过分强调变动不居,忽视了相对静止,对事物的相对稳定性没有作出论述。

C、由于缺乏科学分析和逻辑论证,他对辩证法思想的阐述往往借助于猜测。

(五)、“运动变化”的总体特征是循环与平衡。

?他仍然恪守着古希腊种族的古老信念,把变化总体看做是循环与平衡。比如:他认为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如同作圆周运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甚至断言每隔10800年世界便被燃烧毁灭和重新更生。这种循环论是十分荒谬的。

(六)、“事物的本性惯于掩盖自己”。

?一方面,他充分肯定了通过感官得到认识的必要性,宣称热爱智慧的人必须熟悉很

多的事物,因而他更为喜欢那些可以看见、可以听见和可以学习的东西;

?另一方面他又强调说,自然惯于掩盖自己,本性隐于深处,逻各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假如人们的灵魂是表浮的话,眼睛和耳朵就是最坏的见证”。所以,他主张要正确理解感觉和语言材料,把握自然或本性,即他所说的逻各斯。

?早期自然哲学的局限

1、缺乏自然科学支持。

2、以经验观察为基础。

3、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4、“无穷后退不可能”。

?第二节南意大利学派哲学

——无形体质料说

?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Puthagoras,盛年约在公元前532年)出生于靠近伊奥尼亚的萨摩斯岛,他中年招徒结社,创立了自己的学派。由于他本人并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所以后人把他的思想与学派其他思想家的思想统称为毕达哥拉斯学派。

?据说毕达哥拉斯学派有两条最能典型概括他们思想特色的格言:“什么最智慧?──数目”,“什么最美好?──和谐”。在哲学上,毕达哥拉斯最重要的思想有三点,即数本原说、和谐观念和灵魂理论。

在强调和谐的同时,他们也研究了对立的问题。毕达哥拉斯学派列出了十对对立范畴,即有限与无限、奇数与偶数、单一与众多、右方与左方、阳性与阴性、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光明与黑暗、善良与邪恶、正方与长方。然而,从文献记载上看,他们似乎还没有象后来的赫拉克利特那样,自觉地将对立与和谐联系在一起,认识到和谐是对立面的统一。

?Pythagoreans派提出可十个对立,并把它们排成平行的两列。

?(正) (反)

?⑴有限(有规定者) 无限(无规定者)

?⑵奇偶

?⑶一多

?⑷右左

?⑸阳阴

?⑹静动

?⑺直曲

?⑻明暗

?⑼善恶

?⑽正方长方

?地位和影响

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对于后来哲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他们的数本原论虽然还没有摆脱开感性经验的限制,但是与米利都学派相比更加抽象并且更具有普遍性的意义,体现了与之不同的另一种哲学倾向,可以看作是米利都学派与爱利亚学派之间的中间环节。

2、抛开米利都学派事物本原“无定形”原则,确立“数”定形原则,对后来定量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3、灵魂与肉体分离,灵魂不死、轮回转世对苏格拉底、柏拉图、基督教理论产生重要影响。

?以“桌子”为例

早期希腊哲学的两派,一派从泰勒斯开始试图通过从构成桌子的材料追问桌子的来源,以这种方式认识桌子。他们会这样追问下去:桌子是由木头构成的,那么木头是从哪里来的?木头来自树木,那么树木是从哪里来的?……。

另一派以巴门尼德为代表则主张,我们不可能从材料上追问出桌子的来源,通过构成桌子的材料也不可能认识桌子。认识桌子的关键在于认识使桌子成为桌子的东西,这就是桌子的“概念”或定义。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使自然万物成为自然万物的东西是什么,对巴门尼德来说,这个问题也就是自然万物中最普遍的东西是什么,他的回答就是“存在”。

1、关于神。

对爱利亚学派有直接影响的是他关于神的观点。克塞诺芬尼对于神话中流行的神人同形同性论进行了讽刺性的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神的新见解:

神是唯一的;神是不动;神永恒存在、主宰一切。

3、关于真理的认识

在对待真理的问题上,他似乎也和赫拉克利特一样,具有某种怀疑论的倾向。

他认为:

“既无人明白,也没人知道,

我所说的关于神和一切东西是什么,

因为纵使有人碰巧说出最完备的真理,

他也不会知道。

对于一切,所创造出来的只是意见。”

?巴门尼德的“存在”究竟是什么呢?

巴门尼德的being是没有任何性质、状态,与任何具体事物没有联系的,不生、不灭、唯

一、不动的纯存在。因此,是一个极其空洞抽象的东西。

3、思维与存在的同一

巴门尼德认为,永恒的东西就是存在。要想认识真实的存在,只能通过理性认识这条真理之路,只能通过思维。他认为,凡是能被思维的东西必然是存在,凡是存在必能被思维。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排除一切感觉界的干扰,从而认识那真正的存在。

由此,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哲学命题:“作为思想和作为存在是一回事情”。

如果我们把巴门尼德哲学看成是一个矛盾体、一个矛盾系统在历史上存在过的方式。那么,这个矛盾体或矛盾系统的

第一个矛盾层次就是“存在”与“非存在”;

第二个矛盾层次则是“思想”(“理性”)与“存在”、“感觉”与“非存在”,概括地说,就是人与客观世界、人的目的与客观世界;

第三个层次是“真理”与“意见”的对立、“理性”与“感性”的对立。

这些不同层次的矛盾在西方哲学史上都分别曾成为各个时代讨论和争论的哲学主题。

芝诺说:“我的这些论证的目的是保卫巴门尼德的那些观点,反对另一些非难他的人。那些人认为,如果承认有‘单一’,就会因为巴门尼德的观点而得出许多荒谬的和矛盾的结论来。我的答复是说给那些拥护‘众多’的人听的,我有意把他们的‘非难’还给他们自己,指出他们假定‘众多’存在的那种看法如果推论下去,就要比假定‘单一’存在更为荒谬。”

? A 二分法

从甲地到乙地有一条路,要走完这一条路,必须先走过它的二分之一,要走完二分之一,必须先经过它的四分之一,要走完四分之一,必须先经过它的八分之一。因此人永远也走不完这段路程。

亚里士多德:“第一个论证是说,运动不存在,因为一个运动的物体在达到目的地以前,

必须先达到全路程的一半。”1/2,1/4,1/8,……1/n。

? B 阿基里斯追乌龟

令乌龟先跑一段距离,假定为10米,然后二者同时起跑。阿基里斯的速度为乌龟的10倍。阿基里斯在a点,乌龟在b点,阿基里斯到b点时,乌龟在c点,阿基里斯到c点时,乌龟到d点,当阿基里斯到d点,乌龟又往前走了一小段,如此下去,阿基里斯是追不上乌龟的。

亚里士多德说:“第二个是所谓阿基里斯的论证,这个论证的意思是说,最快的永远赶不上最慢的,因为追赶者必须首先跑到被追赶者起跑的出发点,因此最慢者必然永远领先。”

? C 运动场悖论

亚里士多德说:“第四个论证是关于运动场上两排物体的论证。每排有大小相等、数目相同的物体组成,各以相同速度按相反方向通过隧道,其中一排从终点开始排到中间,,另一排从中间排到起点。他(芝诺)认为,这里包含一个结论:一半时间等于一倍时间。”

图一:A1 A2 A3 A4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图二:

A1 A2 A3 A4

B1 B2 B3 B4

C1 C2 C3 C4

? D 飞矢不动

芝诺说:“如果每件东西占据着一个与它本身相等的空间时是静止的,而移动位置的东西在任何一个瞬间总是占据着这样的一个空间,那么飞着的箭就是不动的了。”

一支箭从甲点飞到乙点。经历的时间可以分解为无限个静止的点,路程也分成无限个静止的点,在某个确定的时间点上,箭头一定在某个固定的空间点上,二者一一对应,箭头总是静止的

恩格斯分析了运动的概念,他指出:“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种矛盾的连续产生和同时解决正好就是运动。”

列宁也说:“运动是不间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运动是矛盾,是矛盾的统一”。

芝诺论证的意义:

(1)就他的论证本身而言,他向人们提出了连续和间断、无限和有限、整体和部分的矛盾,深化了早期自然哲学家关于一和多、不变和变之间关系的讨论。

(2)他的论证揭示了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矛盾方面。

?第三节多元论哲学(元素派)

?经过爱利亚学派对于自然哲学的批判,早期希腊自然哲学开始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首先,自然哲学家们不再满足于抽象地谈论事物的生成和毁灭,而是力图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结构,用结合与分离来说明万物的生灭变化。

?其次,为了解决芝诺所揭示的一与多的矛盾,自然哲学家们放弃了水、气、火等单一本原传统,不再以一个本原去说明多种事物,而是改用多种东西的共同作用

来解释事物的生灭变化,因而被称为多元论者。

?再次,经过芝诺关于运动与静止的思辨,自然哲学家们不再把本原及由本原生成的事物的运动变化视为无需解释的当然前提,而是开始正面探讨运动的根源或

原因。

?最后,他们开始重视认识论问题,不仅试图解释感觉的产生,而且想说明感觉与理性的统一关系

?这一时期多元论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三位,即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和德谟克利特。该派思想的主要特点:开启了由微观层次探讨万物形成的新道路

?

?一、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约前490-430)是意大利南西西里岛南部的阿格里根特人,出身于名门望族,像赫拉克利特一样拒绝王位,亚里士多德称之为“自由之冠”,还称他是修辞学的创始人(芝诺是辩证法的创始人)。求知欲极强,钻研过各种学问,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人,他既是哲学家、诗人和修辞学家,同时又是科学家和医学家,受到了古罗马卢克莱修的高度评价。

阿格里根特的恩培多克勒

他是那个三角形岛的土地

在他的海岸上所诞生的

环绕着它永远流着

巨湾和港口里的伊奥尼亚的海水……

尽管西西里岛在人们看来

早已是一个巨大而奇异的海岛

富于一切美的东西

拥有许多的英雄

他也从未有过任何东西比这真正的人

更有名声、更为神圣、更为珍奇可爱

他神圣的心胸唱出了崇高的音乐

诉说着那些光辉的发现

使得他几乎不像一个凡人

?(一)、“四根”说

“首先请听真,万物有四根:

宙斯照宇宙,赫拉万灵源,

还有爱多纽,伴同奈斯蒂,

抛尽自己珍珠泪,浇灌万物生命泉。”

?用物质元素说明世界构成,化生万物四大元素或四根:水、火、土、气。万物由四种元素不同组合而成。水、火、土、气四种元素。四根不是单一的物质本原,而是物质内部构造的四个基本元素,它们不再通过表面的物态变化,而是通过结合和分离的构造活动,是事物生成和毁灭。它们在质上是不变的,它们作为永恒存在的全体,也无生成和毁灭。

对于恩培多克勒的这种论点,亚里士多德评论说:如果我们考察恩培多克勒的观点,不是按照不确切的表述,而是根据其含义来解释,就会发现,“友爱”是善的事物的原因,“争吵”则是恶的事物的原因。所以,假如我们说他在某种意义上提出了、并且是首次提出了恶和善为本原,那我们就可能说对了。

辛普里丘也指出:恩培多克勒主张物质的元素在数量上是四种,即火、气、水和土。它们都是永恒的,通过混合和分离而发生多寡的变化。但是,它真正的本原是“友爱”和“争吵”,因为是它们把运动给予了元素。元素不断进行交替变化,一时由“友爱”而集聚,

一时又因“争吵”而分离。所以,按照他的说明,本原在数量上是六个。四根实际上变成了六根。

阿那克萨戈拉的光辉业绩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①他第一次把哲学从外邦带到了希腊本土,使这朵智慧之花在雅典的沃土中大放异彩,结出丰硕之果,产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巨人。

②他第一次明确而公开地把精神性的东西——努斯作为本原,从而为后来的哲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③他第一次把看不见的物质元素“种子”作为本原,使自然哲学对事物内部结构的探讨更加深入。

?第四节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一、留基波

?留基波(Leucippus,鼎盛年约在公元前440—前430年)曾在阿布德拉成为德谟克利特的老师。在古代文献中,人们往往都把他与德谟克利特相提并论。原子论的思想据说是由留基波首先提出来的,但是德谟克利特却将其发扬光大了。

?“原子”(atom)的基本性质是:

①内部充实、没有虚空;

②不可分割(在希腊语中,atom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东西”);

③“不能为感官所感知”;

④数量无限,性质相同,相互之间只有形状、次序、体积和位置排列上有差异;

⑤原子在虚空中作直线运动

⑥原子本身是不生不灭的,万物的产生与毁灭不过是原子的聚散。

?(三)、社会政治思想

1、德谟克利特拥护奴隶主民主制,反对贵族奴隶制的专政,提倡政治民主,他认为“在一种民主制中受贫穷,也比在专制统治下享受幸福好,正如自由总比奴役好一样”。

2、他第一个提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政治观点。

3、同一切切奴隶主思想家一样,德谟克利特鄙视奴隶,认为优秀人物统治奴隶是天经地义的。

?复习题

1、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特点是什么?

2、泰勒斯的理论贡献表现在哪里?

3、毕达哥拉斯的主要思想?

4、请叙述赫拉克利特的基本思想

5、巴门尼德“存在”概念的意义

6、芝诺否定多和动的论证,特色在哪里?

7、概述元素说的理论贡献。

8、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主要观点。

?思考题

古希腊自然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规定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二章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

所谓“古典时期”是相对于公元前8至6世纪的上古时期而言的,大体上指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40年代马其顿统一希腊以前的100多年,这是希腊城邦制从繁荣走向衰落的时期,也是希腊哲学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

与早期希腊哲学相比,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首先、从地域来看,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是雅典哲学。

其次、从内容上看,希腊哲学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讨论社会和人自身的问题。最后、从方法上看,这一时期的希腊哲学以逻辑论证为主要手段,早期自然哲学那种直陈宣称式的方法被日益严密的逻辑推理所取代。

古典时期的希腊哲学由智者派的大师们开其先河,因苏格拉底而确定方向并由此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后由柏拉图建立体系从而使之发扬光大,而亚里士多德则在批判的基础上集之大成,写下了最为辉煌的一页。

第一节智者的启蒙

概论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

所谓“智者”,古希腊语为sophistes,原本泛指有智有识有才之士,例如“七贤”。但是到了公元前5世纪时,“智者”一词则专指一批收费授徒、重点教授修辞学和论辩术并以此为职业的教师。有智者可能爱智,也可能不爱智,而是以智为本钱,去爱钱财等智外之物。所以,自称是有智慧的人很可能是没有智慧的。

智者的出现乃是雅典民主制的产物。城邦民主制度意味着话语具有压倒其他一切权力手段的特殊优势。智者并不是专门的哲学家,更没有统一的哲学派别,只是在职业特点、活动方式和思想倾向上有某些相似之处。虽然智者众多,著名的也不少,但是就哲学影响而言,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是普罗泰戈拉和高尔吉亚。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2、由于阶级斗争、社会发展以及人对本身活动认识的不断深入,需要有专门人研究社会理论和人的行为、道德理论。

基于以上两个原因,智者应运而生。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1、“自然说”:

认为应按照人自己的本性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不应受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

2、“约定说”:

“约定”指非自然的社会属性,该说强调人和动物、社会和自然物的区分,主张用社会力量约束和改善人的本性。

3、智者批判精神的原则或倾向:怀疑主义、虚无主义和相对主义。

智者生活在氏族公社转变为城邦的社会变革的时代,他们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世袭观念提出挑战。怀疑主义是他们进行诘难和批判的工具,相对主义则是怀疑的依据和结论。

Sophist

雅典民主政体繁荣期,政治活动频繁,人们热衷于演讲和辩论。

智者专门教人辩论和演讲的方法。从而形成相应的哲学思想。

智者运动推动了修辞学、逻辑学和哲学发展,但末流智者成为诡辩家。

诡辩实例

1、因为这只狗是(小狗的)父亲,它又是属于你的,所以它是你的父亲。你是小狗的兄弟。

2、黄金是最好的东西,拥有黄金是幸福的。所以,一个人随时随地拥有黄金是大好事。所以,一个肚子里有三公斤黄金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以上例子参见柏拉图《欧绪德谟》。

一、普罗泰戈拉

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约公元前490-410年)生于阿布德拉城,是德谟克利特的同乡,据说也是他的学生。他生命中的黄金岁月是在雅典度过的,据说是第一个自称“智者”的人。普罗泰戈拉的思想比较丰富,既有“关于神,我们是不知道的”疑神论见解,也有关于人类社会约定生成的主张,但是在哲学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是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和“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这两个著名的命题。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它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它们是什么。认识这一问题的障碍很多,如问题的模糊,人生的短促等。”(《论神》)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关于这个命题,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是这样记载的(其他人的记载也大体相同):“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要准确地理解这一论题的含义,关键在于弄清两个问题:第一,这里的“人”指的是类的人还是单个的人?

第二,人的哪一方面是万物的尺度,是理性还是感觉,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两种解释:

以全人类的尺度为尺度,就是人本主义的思想。

以个人的尺度为尺度,就是唯我论和极端相对主义思想。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认为普罗泰戈拉所说的衡量事物的尺度是单个人的个体感觉。按照柏拉图的理解,这一命题的含义是:“对我来说,事物就是对我所呈现的样子,对你来说,事物又是对你所呈现的样子,而你和我都是人”,“因而可以说,对于每个感知者来说,事物就是他所感知的那个样子。”

柏拉图转述普罗泰戈拉的话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存在或不存在的尺度,世界中的一切对于一个人来说不同于另一个人,正因为对一个人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不同于对另一个来说存在着并向他显现的东西。”

按照这种理解,相对主义把知识归结为感觉,并把感觉等同为个人的感觉。

我们似乎更应该充分理解这一命题的积极意义:它一反神是万物尺度的神话传统和人是自然产物的自然哲学传统,把神、物、人的关系颠倒过来,使人成为衡量存在的标准,主宰万物的力量,可以看作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强调主体能动性的典型命题,对于破除外在的限制与束缚,启发人们重视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二)、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

这一命题可以看作普罗泰戈拉的方法论原则。

在普罗泰戈拉看来,既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事物就是你所感知的那个样子,那么每个人的意见都是正确的,都可以提出与任何理论相对立的说法。

普罗泰戈拉的这个命题作为方法论原则,不仅是芝诺揭露矛盾的技巧的进一步发展,从而对苏格拉底辩证法的提出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后来怀疑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普罗泰戈拉在众说纷纭的自然哲学之后,确定了一个唯一坚固的立足点,这就是人本身,不过这个人是感性的个体的人。他不但不可能克服自然哲学的缺陷,反而将这种局面固定了下来,走向了感觉主义、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二、高尔吉亚

高尔吉亚(Gorgias,约公元前485—前380年)出生于西西里的雷昂底恩,著有《论

自然或非存在》等书,活了一百多岁才无疾而终。

高尔吉亚同样把矛头对准了爱利亚派,他严格坚持爱利亚派的逻辑论证方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专注于从理论上证伪爱利亚学派的基本命题。高尔吉亚的怀疑主义还力图证明,一切客观对象都是假的,进而我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也是假的,再进而我们对这种认识的表述仍然是假的。他用了批判(巴门尼德)存在论的三个命题来表达这三层意思:

第一,无物存在。

第二,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

第三,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

1、无物存在

如果有某物存在,那么它有三种可能:派生的;非派生的;既是派生的又是非派生的。

首先,设若该物(是)非派生……

其次,设若该物派生……

最后,第三种可能也不成立。因为既然第一、二两种可能情况皆不成立,那么,由它们合成的第三种可能情况自然不成立。

2、即使有物存在,也不可认识

这个命题的实质是:思想和存在不同一。

首先,我们所思想的东西并不因此而存在。

其次,如若我们所想的东西是真实的存在,那么,不存在的东西就思想不到了。

3、即使能认识存在,也无法把它说出来告诉别人

“语言不是主体和存在物,所以我们告诉别人的不是存在而是语言。语言是跟主体相异的东西。因而,既然可见物不可能变成可听物,可听物也不能变成可见物,那么作为外间主体的存在物就不可能变成我们的语言”。

智者运动的意义

1、智者运动的消极影响:对文明的极大破坏性,对哲学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2、智者运动的积极意义:是创新的必要环节。

它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要求哲学、宗教、习俗、道德以及建立在他们之上的制度来辨明自己的合理性。

第二节苏格拉底的德性论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399年)出生在雅典,父亲是石匠,母亲是产婆。自师从阿那克萨戈拉的学生阿尔克劳(Archelaus)接受了哲学教育之后,他就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爱智”的事业。

Plato在“Socrates的申辩”一篇中,极为详细的叙述了Socrates临死前从容不迫的赴死情形,虽被判死刑,但他毫无畏惧,并对将要判他死刑的人作了预言,他说:“杀我的人,我死之后,惩罚将立即及于你们,其残酷将远过于你们之处我死刑。现在你们行此事,以为借此可免暴露出生平的隐匿,可是我说,效果适得其反,将来强迫你们自供的人更多,目前被我弹压住,你们还不知道呢?他们年轻,更苛刻,更使你们难堪。你们以为杀人能禁人指摘你们生平的过失,可想错了。”

苏格拉底的名言

1、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2、人类最大的幸福就在于每天能谈谈道德方面的事情。无灵魂的生活就失去了人生活的价值。

3、真正高明的人,就是能够借重别人的智慧,来使自己不受蒙蔽的人。

4、有钱人如果以财富自豪,我们要先知道他如何使用财富,再决定他是否应该得到赞赏。

5、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善于利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苏格拉底既是一个出身低微的人,又是一个精神伟人;既是一个常人看来外表“丑陋”行为“怪异”人,又是一个认识到肤浅和轻浮的虚伪知识的空虚、追求真理和智慧的哲人;既是一个划时代性的哲学家、人类精神的导师,又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哲学家。

他一生述而不著,没有留下什么著作。关于他和他的思想,柏拉图早期对话作品,如《申辩篇》、《斐多篇》、《普罗泰戈拉篇》《克力同篇》等较为真实反映了他的思想。

西塞罗说,他是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的哲学家;

黑格尔说,他不仅是哲学史中极其重要的人物——古代哲学中最饶有趣味的人物,而且是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人物;

有的教材上说,他是一个对西方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道德圣贤。

苏格拉底以他的死捍卫了他的原则,同时也通过他的死使这一原则具有了普遍性。

他最后说:“我去死,你们活着,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既体现了哲学家追求智慧、勇毅、正义等终极道义精神,又体现一个普通雅典公民对法律的神圣性的尊重。

“他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地上,带到了家庭中和市场上,带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西塞罗:《杜斯古里》转引自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2)

2、命题的含义:

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心灵的途径研究自然万物的真理。

认识心灵的方法是反思,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未经反思的人生不值得过活;

3、命题的意义

a.重新激发对真理的追求

正本清源,摒弃感觉高扬理性,使哲学从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以追求知识为人之本性,从而竖起了理性主义大旗,划时代地实现了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的转折。

b.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

当人们真正把视野从天地而转向人类,从外物转向自己时,他们发现自己对这些是“一无所知”的,而且只有承认自己的一无所知,才不至于拿自己曾经有的关于外在事件的知识来冒充关于人类社会的真知,也才能认认真真地去求得关于人类自身之真知。

所谓“德性”(arete)在希腊语中原指事物的特性、品格、特长、功能,亦即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性。

而人的arete就是人之为人的本性,所以后来便有了伦理上的意义。“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原因和目的,具体到人身上,就是“德性”。

在苏格拉底看来,善便是说明事物“为什么”的原因,“善”也就是事物的目的性。万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于这种“善”,这种目的性,都追求一种完满性原则。

三、“是什么”的问题

究竟什么样的知识才能被看作是真正的知识?苏格拉底的回答是,认识的目的在于认识事物的“是什么”,或者说,认识事物的定义或概念,亦即我们所说的“本质规定”。

苏格拉底要求认识的是使一事物成为该事物的本质规定,因而他所理解的知识乃是对事物之一般、普遍的类本质的认识,唯有它才是具有确定性、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

1、含义

苏格拉底在施行助产术时所采用的方式是问答法,即通过比喻、启发等手段,用发问和回答的方式,从具体问题出发,是问题的讨论逐步引向深入,层层驳倒错误意见,最后达到正确的普遍的知识,最后逼近和澄明真理性认识,使对方能够生下自己孕育的真理的“胎儿”。又叫“精神接生术”。

“他指出日常生活的观念来同别人讨论,装出好像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引起别人说话,然后做出率真的样子,向人指出问题,让别人自己说出来,让别人指教。而最后是让别人自己否定自己的论点,承认自己的无知。这就是著名的‘苏格拉底讽刺’。”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卷2第53—54页

3、意义

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直接为柏拉图所继承和发展,不仅对哲学也对后来西方整个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苏格拉底通过他的定义推进了理念论的产生”。

黑格尔更是将这种对话内在化于精神之中,将其发展为详尽完善的辩证法体系。黑格尔评价说:“苏格拉底被标志为哲学精神的一个转折点。他提出了认识论普遍概念。我们看到,随着他,并且从他起,开始了认识,同时世界也上升到自觉的思想的领域之中,自觉思想的领域变成了对象。我们不再听到人们回答(研究)什么是本质、自然,而且听到人们回答什么是真理;——换句话说,本质已经被规定为不是自在的东西,而是像在认识中那样的东西”。(《哲学史讲演录》卷二,P109)

思考题:

1、解释普罗泰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解释苏格拉底的“德性就是知识”。

第三节小苏格拉底学派

哲学史上一般把苏格拉底的其他学生所创立的派别统称为“小苏格拉底学派”,以区别于柏拉图这个大门派。

小苏格拉底学派虽然一致认为最高的德性──善是人生的目的,但是在究竟什么是善的问题上,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在这些学派中,思想特色鲜明,对后世哲学有直接影响的有三个,即麦加拉派、昔兰尼派和犬儒派。

一、麦加拉派:善即存在

麦加拉派在阐释苏格拉底的思想时深受爱利亚学派的影响,并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因此,它有两个鲜明的特色:

一是把善等同于巴门尼德的存在;

二是能言善辩,提出了不少著名的辩题。

麦加拉派对可感事物的不信任态度和论辩方式,对晚期希腊的怀疑主义有很大影响。

二、昔兰尼派:善即快乐

昔兰尼派的特点:

一是快乐原则;

二是实用倾向。

昔兰尼派的快乐论,被晚期希腊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所继承,虽然后者的哲学基础和快乐含义与前者不尽相同。

三、犬儒派:善即节欲(德性)

犬儒派的创始人是安提斯塞尼(Antisthenes,约公元前445-360年)犬儒派的另一重要代表是西诺普人第欧根尼(Diogenes,约公元前404-323年)。

安提斯塞尼虔信苏格拉底,并从他那里学会了忍耐,并着意摹仿他对情感的冷漠,由此开

创了犬儒的生活方式。他把苏格拉底的善理解为节制、禁欲。

第欧根尼是安提斯塞尼的学生,他是实践犬儒派哲学的典型,并自号为“犬”。

犬儒派关于人应按照自然而生活的禁欲主义原则,得到了晚期希腊的斯多亚学派的发挥。第四节柏拉图的理念论

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年)出生于雅典,名门望族之后,从小受到了完备的教育。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学习8年,醉心于哲学研究。苏格拉底之死,使他对现存的政体完全失望。于是离开雅典到埃及、西西里等地游历,时间长达十多年。他不仅是古希腊哲学,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原名叫亚里斯多克勒斯(Aristokles),后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柏拉图(在希腊语中,Platus一词是“平坦、宽阔”等意思)。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指出:“在所说的各派哲学之后,柏拉图的方案出现了,它在许多方面追随着这些哲学,但也有和意大利派哲学不同的自己的特点。在青年时代,柏拉图开始是克拉底鲁的同路人,也赞同赫拉克利特的意见。一切可感觉的东西不断流变,关于它们,知识是不存在的,他在晚年仍然持这样的观点。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不过问。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柏拉图接受了这种观点,不过他认为定义是关于非感性事物的,而不是那些感性事物的。正是由于感性事物不断变化,所以不能有一个共同定义。他一方面把这些非感性的东西称为理念,另一方面感性的东西全都处于它们之外,并用它们来说明。”

一、两个世界的划分:可知世界与可感世界

分离学说——将世界二重化,划分为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这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事物世界: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的感觉事物世界。只能产生个别、偶然、相对的意见;理念世界:超越于感觉事物之上的真实存在的普遍、必然和绝对的知识世界、真理世界。分离学说具有存在论和认识论两方面的含义。

(二)“线喻”

“线喻”即线段之喻。在“日喻”之后,柏拉图进一步用“线喻”形象而明晰地说明了“两个世界”及其关系:“用一条线来代表它们。将这一条线分成二个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相当于可见世界,另一部分相当于可知世界。然后按同一比例将各个部分再行划分,一部分是比较清晰的,另一部分比较模糊”。

存在者可感事物非存在

1 (既存在又不存在)

知识(清晰)意见(介于模糊与清晰之间)无知(模糊)

认识的四个阶段

可见领域(世界)可知领域(世界)(两个世界)

影像自然物数学型相本原(认识对象)

A B C D

幻想信念数理知识理性知识(灵魂功能)

意见知识(知识的阶段)

(三)“洞喻

地面、植物、河水、水中影像、太阳(出洞)洞口(返洞)(火、举雕塑的人、矮墙)被囚禁的人洞壁(影像)

通过一系列的论证和比喻,柏拉图终于完成了他关于两个世界的区分,从而建立起他的理念世界。

在某种意义上说,柏拉图提出理念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知识的问题。在他看来,事物的

世界可感而不可知,理念的世界可知而不可感。既然如此,我们如何能够认识理念呢?

二、理念论

1、“理念”的含义

所谓“理念”,柏拉图使用的原文是idea和eidos(多数时候用的是前者),它们均出自动词idein(看),本义指“看见的东西”即形状或相,转义为心灵、灵魂可以看见的东西,要指本性、本质、类、范型等等。

柏拉图主张理念与个别事物相分离。个别事物始终处在生灭变化之中,它们是个别、相对和偶然的,而理念则是永恒不变的,它们是普遍、绝对和必然的存在。

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是“理念”,他的哲学因此而被称为“理念论”哲学。

理念世界

一类事物有一个理念,各式各样的事物有各式各样的理念。不同的事物组成了事物的世界,而由它们的理念所组成的总体就是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世界。

理念的等级:

(1)自然物的理念

(2)人造物的理念

(3)数学意义的理念

(4)范畴意义的理念

(5)道德审美意义的理念

(6)“善”的理念

三、回忆说

既然我们不是通过感觉经验,那是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理念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柏拉图提出了“回忆说”。

他认为,人之所以能不借助于感觉而能认识到理念,乃是因为人的灵魂本是不死的,在它堕入人的肉体坟墓以前,它是和理念一起生活在理念世界的,因此本来就对理念有认识;只不过当它投生到人体时,因为受到肉体的污染而把原来认识的理念忘记了。因此,人的学习只不过是回忆灵魂在未进入身体以前所认识的理念而已。回忆理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肉体的障碍,摆脱虚幻的意见,净化灵魂的过程。这就是柏拉图有名的“回忆说”。四、辩证法

在第三个问题中,我们介绍了灵魂回忆的问题,那么灵魂是如何回忆理念的呢?为了解决灵魂如何能够回忆理念的问题,柏拉图提出了他的“辩证法”。

除了在古希腊人一般的意义上使用“辩证法”这个词,即把辩证法看作通过揭露对方议论中的矛盾求得真理的方法外,他另外又给“辩证法”这个词赋予了新的含义,柏拉图的“辩证法”是一种研究纯粹理念(哲学范畴)的逻辑联系与相互转化,系统地探讨各个哲学范畴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方法。

五、理想国

柏拉图是奴隶主贵族派的思想家,雅典民主制的疯狂反对者。他诋毁民主制度,认为民主制度使每个公民都参与政治生活,从而使国家四分五裂,不复成为一个整体。他在批评民主政治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理想国”。

1、他主张由少数“哲学家”来管理政治,作国家的的统治者,即所谓“哲学王”。

2、哲学王”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而不受法律的任何限制。

3、在他的“理想国”里,居民分为三等:国家的统治者或哲学家、保卫国家的卫士或军人、生产物质财富的手工业者和农民。

4、统治者和卫国者的责任就在于保卫国家,因此他们应当把国家的利益看成自己的利益。

六、对理念论的反思和修正

(一)、对理念论的反思

第一,关于理念的普遍性问题。

第二,关于理念的被分有问题。

第三,关于理念被摹仿的问题。

第四,关于理念、神和我们的关系问题。

如果分有说和摹仿说都不成立,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的联系就会割断,就会推出两个无法接受又不得不接受的结论。

首先,“美本身、善本身及其它我们认为自身存在的理念,是不为我们所认知的。”

其次,“如果神是最完美的主人,具有最精确的知识,那么,他作为主人不能统治我们,他的知识不涉及我们或我们世界的任何事情。我们的权威不能伸展到神,我们的知识也不能知道神圣的事物。如此推论,神不是我们的主人,不知道人类的事情”。

他在《巴门尼德》篇后半部提出的八组假言推论和《智者篇》中建立的通种论。通过这些思辨性的讨论,柏拉图把思考的重心从理念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转移到理念与理念之间的关系上来,企图修正某些观点,以摆脱理论上的困境。

思考题:

1.如何认识柏拉图的灵魂学说?

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

“在所说的各派哲学之后,柏拉图的方案出现了,它在许多方面追随着这些哲学,但也有和意大利派哲学不同的自己的特点。在青年时代,柏拉图开始是克拉底鲁的同路人,也赞同赫拉克利特的意见。一切可感觉的东西不断流变,关于它们,知识是不存在的,他在晚年仍然持这样的观点。苏格拉底致力于伦理学,对整个自然则不过问。并且在这些问题中寻求普遍,他第一个集中注意于定义。柏拉图接受了这种观点,不过他认为定义是关于非感性事物的,而不是那些感性事物的。正是由于感性事物不断变化,所以不能有一个共同定义。他一方面把这些非感性的东西称为理念,另一方面感性的东西全都处于它们之外,并用它们来说明。”——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根据亚里斯多德上述观点和你所学内容,谈谈柏拉图对古希腊哲学有关学派的继承。

柏拉图的哲学观对古希腊哲学有关学派的继承:

1、毕达哥拉斯:具体事物模仿数目的观点。

2、苏格拉底:认为真知永远是关于概念(或定义)的知识。从事物背后寻求一般定义的做法。

3、赫拉克利特:认为感性现象世界经常变化。克拉底鲁,“一切皆变,无物常住”。

4、爱利亚派:认为理念世界是不变的;存在是一。巴门尼德关于存在不变不动、思维与存在统一。

5、智者派:认为不可能有(关于现象的)知识。

6、原子论者:认为存在是多。

7、阿那克萨哥拉:认为精神统治宇宙,而精神同物质有区别。

其中苏格拉底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是对苏格拉底的思想原则的发展。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求学、游学与办学,构成了他单纯而平凡的履历,热爱智慧并播散知识,贯穿着他伟大辉煌的一生。

一、知识观与方法论

(一)科学知识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以知识的目的为依据,将所有知识分成三类:

(1)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是“理论(思辨)知识”(theoretike):物理学、数学、第一哲学(形而上学metaphysics):作为是的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实体ousia,它和estin/on的关系)。

(2)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实践知识”(praktike):政治、伦理学、家政学(经济学)(3)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是“创制知识”(poietike):诗学、修辞学。后演变(二)方法论

第一,历史批判法

第二,概念分析法

第三,经验归纳法

第四,问题探索法

二、对理念论的批判

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的批判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第一,理念作为事物的形式、实体或共相只能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而不能在事物之外独立存在。

第二,人们用来论证理念存在的方法都站不住脚,它们或者是缺乏必然性的推论,或者推出了一些没有与之对应的东西的形式或理念。

第三,“分有”只能是对“实体”的分有,因为只有“实体”才具有形式或理念,而柏拉图却让那些非实体性的东西也具有理念,这样一来,“分有”就成为一句空话,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诗意的比喻”而已。至于“摹仿”,更是无稽之谈。

第四,从现实的角度来看,理念对于感性事物没有任何意义,它既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也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事物。

三、形而上学——第一哲学

(一)实体说

1、“实体”一词的希腊语原文是ousia,它除有“实体”(英语substance)之意外,还有“本质”(英语essence)之意。

2、亚氏认为“第一哲学”与物理学、数学研究“存在”的某一部分或某一属性的科学不同,它研究“存在”本身或“作为存在的存在”。这个“存在”本身就是宇宙本体,即实体。因此,哲学以“实体”为对象,是“实体之学”;它“旨在寻求可见事物的原因”。(《形而上学》P28)

3、亚氏认为“实体”(substance)就是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到他当时在哲学界普遍争论的“本原”这个问题。亚氏在不同的篇章里面,对实体有不同的界定。对实体的不同提法和解释,反映了亚氏的思想发展和变化,同时也说明了他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和混乱。

4、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着两类实体。个别的具体事物(如苏格拉底)是第一实体,即最根本的实体。包含个别事物的属(如“人”)和种(如“动物”)是第二实体。

5、亚氏对作为“存在”本身的实体规定,有如下三个基本特征:

(1)、实体是主体或基质,具有始原性。

(2)、实体可以与其他范畴相分离而独立存在,具有独立性。

(3)、实体是单个的存在,具有个体性。

(三)潜能与实现

(1)潜能指事物的这样一种存在状态:具有能够实现其本质和目的的潜在力量,但还没有实现出来,而要实现出来,靠其自身又是无能为力的。

(2)“实现”(energeia,通常译为“现实”,它是个合成词,直译为“在活动中”)是与潜能相对而言的另一种事物存在状态,即存在着的事物自身或获得了自己本质的事物。

西方哲学发展史

西方哲学思想的逻辑进程 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共同历史源头。 一、西方哲学史的历史分期 黑格尔:运用了“代”、“期”和“段”这样三级分期法。 罗素:基本上沿用了黑格尔的历史分期法。 对西方哲学史可作以下划分: 古代哲学(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哲学) 早期(前苏格拉底时期) 中期(苏格拉底至亚里士多德时期) 后期(后亚里士多德时期) 中世纪哲学(西欧封建社会哲学) 前期(教父哲学) 后期(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西欧资本主义社会哲学) 以意大利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英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法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以德国哲学为中心的发展时期 现当代哲学(19世纪中期以来) 前期(19世纪中后期) 中期(20世纪前期) 当代(20世纪后期至今) 二、西方哲学史的主要进展 1.古希腊罗马哲学 从泰勒斯到苏格拉底之前是古希腊哲学的早期发展阶段。 米利都学派是古希腊最早的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曼德:“无限”是一切存在物的始基。 阿那克西米尼:“万物的始基是无限的空气”。 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具有唯心主义倾向的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毕达哥拉斯。爱非斯学派是古希腊又一个唯物主义哲学派别。主要代表性人物:赫拉克利特。 爱利亚学派是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典型的唯心主义哲学派别。 主要代表性人物:巴门尼德、芝诺 巴门尼德:“存在”概念是对一切事物所有具有的最一般、最普遍的存在属性的抽象。芝诺:论证存在的唯一和不东,否定“多”和运动。 古希腊哲学的繁荣: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来论哲学 克服了以往从具体感性事物中寻求本原的局限 恩培多克勒:“四根说”:水、气、火、土。 阿那克萨戈拉:“种子论”:“种子”是万物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哲学的中期发展阶段,是从苏格拉底开始到亚里士多德为止的时期。 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人成为与自然并列的哲学主题。

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史上,古希腊智者学派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学派,虽然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家评价中,智者学派从来都是消极的,以至如今仍以“诡辩论”惯用其身。在古希腊哲学繁星般的智慧天空中,其实智者学派也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纵然在哲学争鸣的古希腊时代被苏格拉底的理性论批倒,但其将哲学的思辨注入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肌体;即使他们在思辨的道路上走到另一个极端,但正如一些学者所言:没有智者学派,就很难设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一般说来,研究的对象不同,把握对象的方式和规则也不会相同。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把古希腊哲学史视为一个整体,因为正是在这一整体中才显出了古希腊哲学前后期发展的内在一致性:他们拥有相近的目标,都关注“本源”、“存在”一类的问题,尤其是巴门尼德以来,希腊哲学家更是关注“存在”问题,因而在古希腊哲学史上本体论研究占据了主导地位。从这个意义上看,智者学派似无任何理论建树,智者们大多不关心“存在”问题,也不曾有人试图创建一套本体论学说。因此,人们未把智者当作一个哲学学派是有一定理由的。事实上,亚里士多德在讨论希腊哲学史时,完全是把智者学派排斥在外的. 一、智者及智者学派 智者,即指一切有智慧的、聪明的、在理解力或某种技能方面出人头地的人。这样在古希腊就有很多人符合,毕达哥拉斯、德谟克里特是智者,而苏格拉底更是当之无愧的智者。但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才习惯于把“智者”指为从普罗泰哥拉这个系统下来的一批学者。 把这样的一批学者在一起称作“智者学派”,是否他们拥有共同的,或极为相近的观点呢?至少在看待一些通常的哲学问题时,他们的观点能相互支持或引用,也许这是我们区分哲学派别的一个标准。但从现存的原始资料看,这一批所谓的“智者”,他们的观点是很不相同的,无论哲学、科学、伦理学方面,他们都各说各的道理,并没有明显的相同的立场和观点,因此有许多学者认为“智者”不能成为一个“学派”。他们大多是教师,也许这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所以“智者们”只是一个阶层,而不是一个哲学学派。 传统的观点把包括普罗泰哥拉、高尔吉亚等一批学者称作“智者学派”。他们都把论辩术、修辞学提到教学的首位,并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也就是说智者们对传统的文化,采取了怀疑、否定的态度,从而建立和发展了一门新的学科,即语言学或修辞学。另外,智者学派把绝对本质纯粹概念或者被思维者,编写为概念或思维的运动,因此思想本身成为独立自由的。正是因为这点,有学者认为智者学派包含了辩证法的开始。 二、“人是万物的尺度” 被黑格尔誉为“伟大的命题”的普罗泰哥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后来的哲学家的解释中,被赋予了复杂玄妙的意义,但它的确孕育着人本主义的萌芽,即使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的震撼。 “人是万物的尺度,合于这个尺度的是存在的,不合乎这个尺度的是不存在的。”这是普罗泰哥拉的主要命题,其意思一方面是说要把思想作为被规定的有内容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能规定、能提供内容的东西,这个普遍的规定就是尺度,就是衡量一切事物的准绳。但最容易产生歧义的是如何理解“人”,站在苏格拉底的立场,这个“人”理所当然地被理解为感觉个体(普罗泰哥拉把知识等同于感觉),并指出知识不是感觉,“…知识?不可能在我们感觉能力的属性中,而要在心智对它们的思考中搜寻到。”对于苏格拉底的分析,学者们持有各种异议,批评者认为这个人”指的是人类全体,因为单个个人无疑也像外部事物一样变动不居,又怎么担当万物的“尺度”呢?黑格尔察觉到这个问题容易产生歧义,因为人是不定的和多方面的,所以他指出:“每一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西方哲学史》读书心得 大凡看到哲学这个词,脑子中第一个反应,便是枯燥,这和我们所受的应试教育有关,记不住的概念,选不全的多重选择题,再是用什么什么原理去解释什么什么的正确性。事实上,这个学习的结果,只是让我们记住几个概念、条条纲纲的八股特点区别,实在无助于我们哲学气质的培养,哲学思维的形成,我所理解的哲学气质和思维是指理性,理性是什么,追求公义,也就是正义,一家之言。 要了解哲学,首先要了解哲学这个词的含义,哲学是什么?罗素给了一个既模糊又明晰的定义。哲学是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罗素接着给出了科学的概念,科学是指一切确切的知识,而神学则是超乎确切。罗素在“确切的”、“教条”这几个字下面都打了着重号。而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块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块无人之域就是哲学。个人认为:罗素这个分法和中国象棋盘很象,科学是汉界,神学是楚河,而哲学则是中间的鸿沟。()当然如果你的思维是动态的,你应该已经想到了,中国的阴阳太极图才是罗素分法的最形象表述,白鱼是科学,黑鱼是神学,而白鱼和黑鱼似连非连的那部分挤撞区就是哲学。白鱼的眼睛是黑的,表示科学中有一定成分的“神学”,黑鱼的眼睛是的,则表示神学也许有一定成分的“科学”,这个比喻解释罗素的分法可能不是很恰当,但个人认为,这有助于摒弃非此即彼的

中国试思维。 罗素说;哲学是诉之于理性而不是权威。这是我对罗素最欣赏的一句话,有了它,才能让我彻底放下顾忌而去研究哲学,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说,我的这种心灵安慰也是建立在对罗素的权威上的,但那不是哲学上的。 哲学是研究人类思辩的心灵所最感兴趣的一切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所最为重视的,是人为什么活着?我所需要的答案,不是原子论那些家伙所认为的机械式的解释,而是目的论的解释。即当这个问题具体到某个人时,就成了“你为什么活着?”。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 西方哲学史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现当代西方哲学,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约一千年,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东罗马帝国灭亡,约一千年,称为中世纪哲学;(3)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约四百年,称为近代哲学;(4)19世纪 中叶以来,称为现当代哲学。 古希腊哲学是从宗教信仰和神话的束缚下和科学同时诞生的,具有素朴辩证法的性质。古希腊哲学虽 然从主要方面说摆脱了宗教信仰和神话的束缚,但也有渗透着宗教神话的方面:如"物活论"思想,毕泰戈 拉学派之相信灵魂轮回,苏格拉底也曾明白宣称自己为神所引导;柏拉图分裂理念世界与感性世界的思想,亚里士多德把神看作是一切活动的目的因;斯多葛学派把德行生活看成是灵魂与上帝的关系;到了古代哲 学的后期,他们的哲学后来被基督教所利用。 随着基督教的兴起,中世纪哲学几乎完全受基督教教会的支配,哲学则是与宗教神学合为一体。中世 纪占主导地位的经院哲学主要是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演绎、推论出事实,也在一定限度内起了维护理性、思维的作用。 由于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哲学遂逐渐从宗教神学中分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学科。近现代哲学的特征之一是哲学与宗教、思维与信仰基本上处于分离对立的状态。近代哲学的第一个代表人物法兰西斯·培根明确主张哲学应当与神学分离,近代哲学大体上是哲学占主导地位,它们所讲的宗教和神大多理性化了或人 本化了:笛卡尔抛开一切外在权威,他所讲的神是建立在思维、推理的基础之上的;洛克等人的自然神论 是理性的宗教,康德所主张的神不过是理性的理想,是实践理性的公设;他所讲的信仰是建立在理性的、 道德的基础之上的;黑格尔企图调和宗教和哲学,但他主张哲学高于宗教;费尔巴哈把批判宗教作为自己 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和现当代哲学与科学之间又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17-18世纪,自然科学进入了对自然界进行 分门别类的研究和对各种事物进行分析解剖的阶段,17-18世纪的哲学便以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康德的星云假说打开了形而上学思维的第一个缺口,18世纪末19世纪初自然科学中的新发现和新成就都 表明自然界的现象是辩证地发生的,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两大思潮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以不同方式表现了 哲学与现当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深刻联系。科学主义各流派主要以研究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和科学规 律性为己任;人文主义各流派一般反映了现当代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所带来的关于人本身的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根本观点和根本要求。这是承认和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 物论观点。“实事求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 哲学实践第一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的主观符合客观的能动的反映论的观点。其他如认识论、方法论相统一 的观点,对事物作辩证分析的辩证思维也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关。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和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统一于物质的。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意识派生于物质,是物质的反映。根据 这个观点,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性,即从“实事”中“求是”,反对否认客观事物存在、一切从先验论出发的唯心主义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地创新和发展,才有生命力和战斗力。马克思主义从诞生到今天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它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永葆青春,就是因为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但是,创新和发展,决不能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决不能超越客观的历史规律,决不能违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新的时代特征以及本国的国情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既得到了继承,又得到了发展,先后出现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样两种形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虽然并非一帆风顺,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始终没有倒

历数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32位哲学家说过的108句话汇总

历数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32位哲学家说过的108句话(2016-01-20 20:20:08)转载▼ 标签:西方哲学哲学家西方哲学史分类:西方哲学l 古希腊罗马哲学家 1.苏格拉底 n认识你自己。 n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n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2.柏拉图 n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n初期教育应是一种娱乐,这样才更容易发现一个人天生的 爱好。 n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 3.亚里士多德 n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能力,而不在于生存。 n没有疯狂的性格的人,绝没有庞大的天才。 n一个人的尊严并非在获得荣誉时,而在于本身值得这荣誉。 4.西塞罗 n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n一切顺乎自然的东西都是美好的。 n死亡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个地方。

5.奥勒留 n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会像从前一样生活。 n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n当身体依旧健壮时,就已在人生之路上蹒跚踉跄,这是灵 魂的羞耻。 l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6.奥古斯丁 n需要面前无法律。 n日光穿透污云浊气,自己却一尘不染。 n习惯如果不加抗拒,很快变成必需品。 7.阿奎那 n我是我所是。 n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n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 身上。 l 近代早期西欧哲学(14-18世纪) 8.蒙田 n理智一旦产生,支配它们,那便是美德。 n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n你所说的一切,都应符合你的思想,否则就是恶意欺骗。 9.笛卡尔 n我思故我在。 n怀疑是理性的始祖。 n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交谈。 10.帕斯卡 n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n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n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n社会的疯狂竟然如此不可避免、以致一个不疯的人不得不以疯狂的形式来证明自己并没有发疯。 11.斯宾诺莎 n自由人最少想到死,他的自由不是关于死的默念,而是对于生的沉思。 n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n上帝的意志是无知的避难所。 12.培根 n没有比害怕本身更可害怕的了。 n从错误中比从混乱中易于发现真理。 n人的智慧就像一面凹凸不平的镜子,它把自己的本性掺杂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0089 课程名称:西方哲学史(含原著选读)1 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学分:4 学时:68 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哲学1年级 编写人:赵俊青审稿人:张小燕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1本课程在学科体系中处于基础位置,它是修学语言哲学、逻辑哲学、科技哲学、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美学和宗教哲学等部门哲学的基础,同时为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哲学史的基础,还为中国哲学的学习提供了新的视角。 2在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具体属性是哲学专业基础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教学目标:西方哲学史这门课程是整个哲学学习的基础,主要为哲学本科生提供必要的哲学史知识,哲学修养和思维训练,奠定其理解和思考哲学问题的能力,打下学习哲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形成对现实问题的初步判断力。 2基本要求: (1)了解哲学史的基本知识:包括希腊哲学、罗马哲学和基督教教父哲学的主要派别、人物、著作、概念、命题和论证等。 (2)理解哲学史的逻辑关联、线索和几次重大转折:希腊哲学的产生;希腊哲学的拉丁化;希腊哲学向基督教的转化等。 (3)理解哲学研究的基本领域:本体论与形而上学、认识论与方法论、伦理学与价值论和历史观与文化观等。 (3)领会哲学问题的根源与性质:哲学对人类知识的奠基;哲学对文明基础的批判;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问等。 (三)重点和难点 1重点问题是哲学家的基本概念、命题和论证; 2难点问题是哲学家所要解决的哲学问题及其深层意义; 3重点和难点章节是巴门尼德、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奥古斯丁等。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1在先课程:哲学概论;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西方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第一章希腊哲学的精神和问题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第二章早期自然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第三章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一、智者运动 (一)智者和智者运动 1、智者:原义:有智慧的人。 2、智者运动:由智者的思想及影响所形成的反传统潮流,既有启蒙的意义,同时也对文明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二)智者运动的原因 1、为适应人们对社会时尚的追求。 2、为适应希腊尤其雅典的民主政治的需要。高超的论辩和演说能力是在民主政治的竞争中成功的条件。 (三)智者在社会政治批判上的两种学说 (四)智者中的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 (五)智者运动的意义 二、苏格拉底 “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观念和理想统治西方文明达两千年之久,而且继续影响今天的思想。”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著作,看原著。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西方哲学史---思考题

第一章思考题 1、试从“有定形”和“无定形”的角度来说明米利都学派关于本原思想的发展脉络。 2、为什么说毕达哥拉斯学派关于“数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开创了西方形而上学之源端? 2、说明赫拉克利特哲学中火与逻各斯的关系。 4、巴门尼德的“存在”与“非存在”所指称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他是古代最早提出唯理论思想的人? 5、试分析芝诺的诡辩论与高尔吉亚的诡辩论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6、普罗泰戈拉的相对主义是如何导致了自相矛盾的后果? 7、梳理从“四根说”、“种子说”到“原子论”的内在逻辑线索。 8、根据“原子自动”的思想,总结古希腊自然哲学在质料与动力关系问题上的观点发展。 9、为什么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0、说明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基本特点? 11、柏拉图“理念论”的基本内容和实质是什么?它如何奠定了西方形而上学实在论的根基? 12、试述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柏拉图“理念论”之间的根本对立和内在同一性。 13、根据“理念论”与“回忆说”的关系,说明形而上学本体论与先验论之间的逻辑联系。 1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实质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1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如何对古希腊哲学关于本原问题的思考进行总结的? 16、简述亚里士多德逻辑学的基本内容? 17、说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与伊壁鸠鲁原子论的差异及其意义。 18、比较伊壁鸠鲁主义与斯多葛主义的异同之处。 19、试说明古代怀疑主义“悬置判断”的思想观点。 20、分析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与基督教神学之间的精神联系。 第二章思考题 1、说明教父哲学和经院哲学在对待理性与信仰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性和同一性。 2、奥古斯丁的“原罪”理论如何表现了一种神秘主义决定论思想? 3、波菲利提出的“共相”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4、唯名论与实在论在“共相”问题上的根本差异是什么?这两种相互对立的哲学观点在神学上将可能导致什么结论?梳理二者各自的发展演变情况。 5、分析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6、分析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的推理形式和思想实质。 7、托马斯·阿奎那是如何运用亚里士多德的“四因”学说来为基督教神学服务的? 8、试论作为英国自然实验科学思潮之开创者的罗培尔·培根的主要哲学思想。 9、简述邓斯·司各脱的意志主义神学观。 10、什么是“奥卡姆剃刀”原则?它的哲学意义何在? 第三章思考题 1、说明经验论与唯理论在知识的来源、过程和真理性等问题上的根本差异。 2、简述弗兰西斯·培根的“四假象”理论。 3、培根创建的科学归纳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试比较霍布斯与洛克在社会契约论方面的差异性与连续性。 5、洛克是如何批判“天赋观念说”的?他所提出的“白板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试分析洛克的实体学说与经验论原则之间的深刻矛盾? 7、贝克莱是如何利用洛克的实体学说和两种性质学说而得出了否定物质实体的结论? 8、试说明贝克莱从“存在就是被感知”走向“自然实在论”的思想过程,并分析贝克莱哲学的内在矛盾。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整理打印版

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琳 绪论 第一章古希腊罗马哲学 第一节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及发展梗概 一、希腊哲学产生的背景 二、希腊哲学发展的梗概 第二节早期希腊哲学 一、米利都学派 1.泰勒斯 2.阿那克西曼德 3.阿那克西美尼 二、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赫拉克利特 四、爱利亚学派 1.克塞诺芬尼 2.巴门尼德 3.芝诺 4.麦里梭 第三节鼎盛时期的希腊哲学 一、智者派 1.普罗泰戈拉 2.高尔吉亚 二、原子论者及其先驱 1.恩培多克勒 2.阿那克萨戈拉 3.留基波 4.德谟克利特 三、苏格拉底与柏拉图 1.苏格拉底 2.小苏格拉底学派 3.柏拉图 四、亚里士多德 第四节希腊哲学的衰颓 一、伊壁鸠鲁学派 二、斯多葛学派 1.早期斯多葛学派 2.晚期斯多葛学派 三、怀疑主义 1.早期怀疑主义 2.晚期怀疑主义 四、新柏拉图主义 1.斐洛 2.普罗提诺 3.波菲利 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教父哲学 一、教父哲学对待理性与信仰的基本态度1.“基督教是真正的哲学 2.超理性的信仰 3.基督教基本教义的确立 二、奥古斯丁的哲学思想 第三节经院哲学一、实在论与唯名论 1.“共相”问题的由来 2.安瑟尔谟 3,最初的唯名论者 4.阿伯拉尔 二、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三、反托马斯主义的方济各修会经院哲学家 1.罗吉尔·培根 2.约翰·邓斯·司各脱 3.威廉·奥卡姆 第三章16-18世纪西欧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 二、宗教改革 第三节早期经验论哲学 一、弗兰西斯·培根 二、霍布斯 三、洛克 四、英国自然神论 第四节唯理论哲学 一、笛卡尔 二、伽桑狄与马勒伯朗士 1.伽桑狄 2.马勒伯朗士 三、斯宾诺莎 四、莱布尼茨 第五节晚期经验论哲学 一、贝克莱 二、休谟 第四章18世纪法国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法国自然神论者 一、伏尔泰 二、孟德斯鸠 三、卢梭 第三节法国唯物主义者 一、狄德罗 二、拉美特利 三、爱尔维修 四、霍尔巴赫 第五章德国古典哲学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康德 一、“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及批判哲学的 形成 1.“前批判时期”的自然观 2.康德批判哲学的形成 二、批判哲学的认识论:《纯粹理性批判》 1.感性 2.知性 3.理性 4.未来形而上学的方法 三、批判哲学的道德哲学:《实践理性批判》 1.道德问题的提出 2.道德律 3.自由 4.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和道德宗教 四、批判哲学的美学和目的论:《判断力批 判》 1.康德两大批判的对立及调和的努力 2.审美判断力批判 3.目的论判断力批判 第三节费希特和谢林 一、费希特的主观唯心主义的“行动哲学 1.对康德哲学的批判 2.知识学的基本原理 3.理论知识的基础 4.实践知识的基础 二、谢林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同一哲学 1.对费希特的批判和“绝对同一性”的提 出 2.自然哲学 3.先验哲学 4.艺术哲学 第四节黑格尔 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总结和开拓 二、逻辑学 1.存在论 2.本质论 3.概念论 三、应用逻辑学 1.自然哲学 2.精神哲学 第六章近代哲学的终结及向现代哲学的过 渡 第一节青年黑格尔派与费尔巴哈的直观唯 物主义哲学 一、“实体”和“主体”之争 二、费尔巴哈的感性的人学和直观的唯物主 义 第二节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创立 一、马克思的感性学 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 三、马克思的辩证法 第三节非理性主义的兴起 一、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哲学 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 三、克尔凯郭尔的存在哲学 第四节实证主义哲学的滥觞 一、孔德的社会学的实证主义 二、穆勒的归纳逻辑及其运用 三、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后记

最新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西方哲学史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毕达哥拉斯关于世界本原提出了“”的命题,认为一切事物的性质都可以归结为数的规定性。关于艺术中人体比例,提出了定理。 2、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悖论是:二分法、、和一倍的时间等于一半的时间。 3、奥古斯丁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而安瑟伦提出了上帝存在的“证明”。 4、阿奎那·托马斯的著名著作是《》和《》”。 5、中世纪英国著名的唯名论者,提出了思维经济原则。认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这被称为“”。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在身心关系问题上,主张物质实体的身体具有广延性,心灵实体具有思维性,两者各自独立,互不相干,被称为心身论。 7、英国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是、。 8、欧洲大陆唯理论哲学家有笛卡尔、和。 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著名著作是《》,分析了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发展阶段。他的政治学说社会契约论思想,提出了的理论,为后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理论论证。 10、在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希特的哲学是从绝对出发,他的主观唯心主义比康德更彻底。而谢林哲学则是从绝对出发,把哲学转向客观唯心主义,为后来的黑格尔哲学打下了基础。 参考答案: 1、数是世界的本原、黄金分割; 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飞矢不动; 3、知识、本体; 4、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5、奥康、奥康剃刀; 6、天赋观念论、二元论; 7、贝克莱、休谟; 8、斯宾诺莎、莱布尼茨; 9、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主权在民;10、自我、同一。 1、苏格拉底在道德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的著名命题。他的概念辩驳的辩证法,被称为“”。 2、柏拉图提出的“四德说”,包括、勇敢、节制和等四种德性。 3、伊壁鸠鲁的幸福主义伦理学,提出了幸福生活的目的是“的无病痛和 的无纷扰”。 4、中世纪基督教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了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问题上,他的主张是信仰与理性可以并存与一致,但信仰却理性,知识为信仰服务。 5、英国唯物主义经验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由开创、由把其系统化、体系化。 6、笛卡尔认为人的理性能力是天生就有的,人生下来理性直观的能力,从而获得哲学及科学的最高原则(范畴或公理)。这被称为“论”。他认为科学认识的方法是方法。

哲学的分支

[编辑本段]哲学的分支 由于研究范围种类的不同,哲学可分为: 利他主义——反现实主义——佛教哲学——儒家思想——享乐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理想主义——非现实主义——逻辑正确主义——悲观主义——道家思想——自我主义——理性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斯多噶主义——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可分为: * 哲学史 o 东方哲学史:印度哲学中国哲学史伊斯兰哲学日本哲学 o 西方哲学史: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俄国哲学 o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生存哲学分析哲学人文哲学解释学符号学 实用主义哲学 * 伦理学医学伦理学教育伦理学政治伦理学家庭伦理学 生命伦理学生态伦理学 * 美学美学史艺术美学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现象学* 过程哲学* 知识论 * 死亡哲学* 人生哲学* 法律哲学* 心灵哲学 * 墨家哲学* 当代英美哲学* 比较哲学* 当代法国哲学* 哲学哲学

与哲学相关学科 * 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混沌学 * 弦理论 * 思维科学 * 人工智能* 心理学 * 信息论 * 语义学 * 科学社会学* 逻辑学* 科学学 * 控制论 * 机械论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数学哲学* 宗教哲学* 政治哲学* 法律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化学哲学*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教育哲学* 语言哲学 * 日常语言哲学* 自然哲学* 经济哲学* 同一哲学 * 思辨哲学* 生物学哲学*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经学* 玄学* 灵源泛哲学体系 * 诸子哲学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决定论* 因果律* 随机性*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悖论* 变化日新* 辩者二十一事 * 体用一源 * 天道自然*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心统性情*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形质神用* 性即理* 性日生日成*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EPR悖论 * 坚白相盈*矛盾论* 仁为万物之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哲学著作 周文王《周易》 老子《道德经》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500字.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500字 2019-01-01 读完《西方哲学史》后,你有什么感触和反思呢, 。unj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篇“《西方哲学史》读后感1500字”,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读梯利版《西方哲学史》,这是我继斯通普夫版《西方哲学史》和罗素版《西方哲学史》后读过的第三部西方哲学史著作。与那两部相比,我更喜欢梯利版,原因有二:其一,虽然梯利也不免有西方学者所普遍拥有的“自我中心优越感”(他们总是认为西方思想史的发展是最完善、最系统的,进而很少认真理解世界其他地方思想发展史的情况,因此,作为熟悉中国思想发展史的我来说,从他们的语言表述中,总有观井底蛙语之感、之憾),但从该书整体编写来看,是我读过的线索最为清晰,表述最为客观的哲学史书;其二,哲学本身是一门需要争论的学问,作者作为一名现代的哲学学者,却能够尽可能地不站在自己的立场进行评论,而是使用历史上不同哲学家的观点,以历史客观背景为基础,进行哲学家之间的对话,这样的风格,颇具“信史”之功,读来也让我收获颇丰。 闲言少叙,直接说说我的读后感吧: 1.从作者的哲学史脉络中,能够真切地看到思想的发展不是断裂的,是一脉相承和不断融合、折中、反动的结果,有理、有据、有节,让我一下子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梳理个透彻明白。梳理清楚后才真正发现,思想的发展原来才是世界发展的真正推动力呀! 2.把握住西方哲学史发展脉络后,才真正理解了哲学所关注的三个问题及关注这三个问题的原因: 西方哲学史读后感。哲学关注三个问题及原因是: 一、“根源”问题:宇宙、世界、人、“一切的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形而上学、宇宙论问题)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机会和信心理解其他问题。 二、获得“根源”答案的方法:人如何才能知道“根源”问题的答案 呢?(知识论、逻辑学问题)只有运用所谓合理、所谓理性的方法,才有机会和信心理解“根源”,进而理解其他问题。 三、人的问题:“人”作为我们自认为的万物之首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过?(生理学、心理学:“从个体的角度理解,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过?”伦理学、政治学:“从群体的角度理解,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过?”)(人生论问题)人的问题才是哲学中最难、最核心的问题!

罗素《西方哲学史》前三章读书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希腊哲学在西方哲学史的地位 1、希腊哲学奠定了一切后来的西方思想体系的基础。 2、希腊哲学几乎提出和提供了两千年来欧洲文明所探索的所有的问题和答案。 3、希腊哲学提供了人类思想从神话式的原始形式演进到复杂多样的体系的一个最好的例证。当然它这种地位是与希腊哲学处于哲学的素朴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应在历史中理解它的地位。 二、希腊哲学的产生问题 (一)从外部条件来讲: 1、以人类活动经验的积累和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条件。 2、东方民族文化产生的影响。 (二)但西方哲学从希腊哲学开始,是希腊哲学产生的内在原因起主要作用。 1、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有助于激发智慧和意志,开阔人们对生活和世界的眼界,活跃批评和思索的精神。 2、政治制度的特性有助于理性的发现。 (三)古希腊神话中的哲理是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 从古希腊神话的特征中可见到神话中的哲理特征。克塞诺芬尼:“凡人们幻想着神是诞生出来的,穿着衣服,并且有着凡人一样的音容相貌。” 三、希腊哲学的特点 (一)希腊哲学研究的问题由外在的自然向内在的人类本身转移的特点。 表现为自然哲学到逻辑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的发展,最后形成亚里士多德的综合哲学体系。 (二)希腊哲学的思辨精神特点。 1、静观 2、辩证 3、演绎 4、理智 5、实践 四、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 1、自然 2、本原 3、基质(始基) 4、存在(是者) 5、理性(逻各斯) 6、灵魂(心灵) 7、原子 8、宇宙 9、神 第二章前苏格拉底哲学 包括:(一)认为本原是一且变化的:伊奥尼亚派(包括米利都派和赫拉克利特)(二)认为本原是多且不变的:毕达哥拉斯派(三)认为本原是一且不变的:爱利亚派(四)认为本原是多且变化的:元素派和原子论者 一、米利都派 (一)泰利斯(Thales、鼎盛年为公元前585/584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本原论) 2、认为万物都充满着神灵。(物活论)(二)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鼎盛年为公元前570年) 哲学观点:1、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无定”(无限者)。 2、认为万物的生成是的“无定”分化,万物的消亡则是万物归复于“无定”。 3、认为事物的生成必然伴随着另一些事物的消亡。他把这叫做“补偿原则”,这也意味着他第一次明确的表达了运动必然性和原因的观念。 (三)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鼎盛年为公元前546/545年) 哲学观点:1、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 2、认为气有冷和热两种性质,以及与之对应的浓聚和稀疏两种运动,万物就是根据这两种运动由气转化而成。以上米利都派三个代表人物的哲学观点的联系: 从他们的各自观点看,他们都认为万物产生于一个本原,或者说万物可用一个原因来说明,

西方哲学史论文

课程论文 题目:关于西方哲学中“存在”的理解所在系别: 作者: 学号: 专业年级: 所在班级:

摘要:在西方哲学和宗教学研究中就“存在神学”问题的探讨,是历代学者们经常予以关注的重要话题,在不同时期里的不同哲学家、宗教学家和史学家从多方面曾做过诸多论说。“存在”是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两千多年来深刻地影响着西方哲学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存在”这个概念进行浅显的分析。 关键词:巴门尼德存在唯一本质 1 存在的提出 “存在”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来的。在他看来,世间万物处于繁芜丛杂的流变中,直接对于万物进行研究,只能获得关于具体事物的知识,而这种知识由于事物的流变性而不够稳定与可靠。他认为,关于世界的真理性认识。是对于整个世界的普遍必然性的认识,而其认识对象必须具有永恒性,因而只有常驻不变的东西才是真理认识的对象。自希腊哲学诞生之日起就以获得关于自然的知识为最高理想,而自然哲学由于自身局限于感性领域而无法达成这一目标。基于对自然哲学局限性的认识,巴门尼德将眼光从流变中的万物投向单一的本质,从而提出“存在”这一概念。进而开创了以“存在”为研究对象的形而上学之路。 在《论自然》一开头巴门尼德就借助女神之口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第一条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第一条路被他称为真理之路,第二条被他称为意见之路。他认为,只有沿着第一条路研究,即认为承认万物的本原——存在,并对其进行研究,才有可能获取真理性认识。接下来他又描述了“存在”所具有的属性: 第一: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 第二: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 第四:存在是完满的。 第五:存在是思想的对象。 从上述的几条我们发现:巴门尼德所描述的“存在”,并不是一种我们所能具体感知到的经验的存在,而是一种由我们理智所把握到的一个抽象范畴。前四条所描述的属性,使得我们很难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设想出这么一个东西,这也是巴门尼德所要达到的效果:他所认为的“存在”,是一种隐藏在事物背后的深层次的范畴,这就不能用具体事物的属性来描述与辨别。但是,在巴门尼德那里,他并没有对于存在有更进一步的具体描述,这也为后世研究存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人们所具有的常识性的思维方式,人们在理解巴门尼德所描述的“存在”的时候,会尝试着用常识的思维模式去理解(特别是在古希腊时期,这一点在自然哲学家身上显得尤为突出),这样就违背了巴门尼德的初衷了。因而在这里,人们对于“存在”的理解则分为对于“存在者”(存在物)的理解和对于“存在”本身的理解。而对于这两个不同方面的理解,产生了后世缤彩纷呈本体论思想。

对功利主义发展的研究

对功利主义发展的研究 关键词:功利主义; 贡献; 最大幸福原则;边沁 摘要:功利主义,又称最大幸福主义,是在西方乃至全球影响巨大的一支伦理学流派,而它的萌芽可以上溯到古希腊。边沁是18世纪后半叶英国功利主义伦理理论框架的确立者和声势浩大的功利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一、功利思想的古代先驱:伊壁鸠鲁及其学派 边沁曾经说过,“在所有古代作家中,只有伊壁鸠鲁令人敬佩地认识到道德的真正来源”。1伊壁鸠鲁的功利思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1、他认为快乐就是善,并且旗帜鲜明地将这一点坚持到底。这可以视为对享乐主义学派基本原则的继承。他说,“快乐就是有福的生活的开端与归宿”,又说,“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2 2、审慎的快乐。尽管伊壁鸠鲁把快乐当做至善,但是他要的是满足和安宁的持久心情,而非暂时、激烈的单纯肉体享受。他说,“一切之中最大的善就是审慎”,3这其实是对享乐主义内核的一个改造。在实践上,这种审慎体现为两方面。其一,他追求一种平静的快乐,或者说是一种无痛苦的静止状态,没有一切欲望的状态。其二,在实践上,他主张有智慧的人应当把没有痛苦,而不是把有快乐,作为人生的目的。 3、一切社会联合形式最终都归结于个人功利的考虑。伊壁鸠鲁主义系统地贯彻了智者学派已经发挥过的,关于政治社团起源于成员们对自身利益的慎重考虑的学说。国家不是自然结构,而是人们反复思考的结果,是为了从它那里得到期望的利益而形成的。因此,法律在任何具体情形下都是来自有关共同利益的公约。法律的确认和有效性与法律的起源和内容完全一致,法律用以防止痛苦,法律用以导致快乐,而此痛苦和快乐的总和便是唯一的标准。 二、边沁功利思想的近代先驱 (一)霍布斯的功利思想 他说到,“人们所欲求的东西也称为他们所爱的东西,而厌恶的东西则称为他们所憎的东西”,“任何人的欲望的对象就他本人来说,他都称为善,而憎恶或厌恶的对象则称为恶;轻视的对象则称为无价值和无足轻重。因为善、恶和可轻视状况等词语的用法从来就是和使用者相关的,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单纯地、绝对地是这样。也不可能从对象本身的本质之中得出任何善恶的共同准则”。4 (二)洛克的功利思想 “善和恶只是快乐或痛苦,或是能致快乐或痛苦的东西。因此,所谓道德上的善恶,就是指我们的自愿行动是否契合于某种能致苦乐的法律而言。它们如果契合于这些法律,则这个法律可以借立法者的意志和权力使我们得到好事,反之则得到恶报。这种善或恶,乐或苦是看我们遵守法则与否,由立法者的命令所给我们的,因为我们便叫它们为奖赏同刑罚”。5(三)休谟的功利思想 在伦理学方面,休谟最早提出功利(utility)的概念,并对边沁把功利主义作为自己法学理论研究的基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休谟认为:“人类心灵的主要动力或推动原则就是快乐或痛苦,”6认为美的;休谟将这种可以实质地使我们感到快乐和满足的东西称为“效用(utility)”。7当然,我们也必须指出,休谟的功利思想尽管曾经对边沁产生巨大影响,但相对于边沁,休谟对功利的表达还有不少模糊之处,两人也有相当的不同。8 (四)哈特莱的联想原理和普雷斯特里的功利思想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西方哲学史》读书报告 斟酌再三,选择了这本书作为我的读书报告,因为就个人而言,本人对西方哲学的逻辑和思辨很感兴趣,感觉中国的哲学就少了这份严密的逻辑。而且中国的伦理学这些我们在读书生涯中都是多多少少接触了很多,所以本人难免对新的、西方的哲学伦理学这些更感兴趣一些。 说实话这本书真的很枯燥,我没有那种一口气把它读完的冲动,断断续续看了差不多,不敢说全部内容都看了,至少大部分内容我还是有点印象的。因为本人首先看过《苏菲的世界》这本更加生动有趣的哲学通俗读物,所以再看《西方哲学史》的时候还是能够看懂很多的,至少讲的某某哲学家我心头都会有所印象。其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有很多作者本人的看法,经常能看到作者本人对某某哲学家或哲学理论作出评论,我的意思并不是这书因此就不好,而是要知道这点,以警惕的眼光看待罗素的评论,以后有机会或许应该看看哲学家本人的着作,看原着。 咱先不谈伦理学,就说说哲学,毕竟这是一本哲学读物,肯定能够说出很多关于哲学的话题。首先,结合本人之前看的更通俗的哲学大众读物,我更能理解相关哲学家的思想和观念。给我很大震撼的一点就是哲学就是一套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我接触了哲学之后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解释世界,还有这样完全与我本人的世界观完全迥异的世界观,而且还能完全说得过去,哲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圆融自通,有强大的逻辑思辨,能够说服人不是吗真的,当我了解了另外一派的哲学观点的大致的时候,我首先的感觉就是,是啊,这样完全说得过去啊,原来还可以这样看待世界,而且我觉得也很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一直接触的是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完全没有理论化地介绍其他流派的哲学,我们也无从比较,觉得世界就是那样,其他流派的哲学——比如唯心主义,就是个渣。我们的教科书里介绍唯心主义的时候,我们感觉唯心主义说的就是某人心里想要什么可以变出什么,世界只存在我的心中。我们看待唯心主义就像看待一个傻子一样,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辩证唯物主义也是一门很强的学说,完全没有必要这样打击对手。只是我们选择了唯物主义而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