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脉注射液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脉注射液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脉注射液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脉注射液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脉注射液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前言

生脉注射液是在我国传统中医中“益气复脉”的著名古方“生脉散”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成功的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人参、麦冬、五味子等,有效成分为人参皂甙、麦冬皂甙、麦冬黄酮、五味子素,具有有多种药理作用。其具有良好的扩张血管、保护心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调节血压、抗病毒等作用,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硬化、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疾病的临床治疗当中。近年来,有大量文献报道称生脉注射液在配合抗肿瘤治疗、抗氧化、糖尿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方面有显著作用[1]。

人参皂苷Rg1和Rb1是生脉注射液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稳定,是生脉注射液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近年来关于生脉注射液药代动力学的文献报道也越来越多,为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生脉注射液是经现代化工艺制成的一种中药静脉注射制剂,由于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其药理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的实验研究亦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重视。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一、生脉注射液的药理作用

1、改善微循环障碍及抗休克作用

(1)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阻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产生;生脉注射液能降低血液粘度和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生脉注射液中的人参皂甙能促进前列腺素I合成,抑制血栓素生成,从而抑制血栓形成。麦冬有消除自由基作用,五味子有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生脉注射液可改善微循环,增加心排血量,抑制凝血功能,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降低血黏度。研究提示,患者在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后,微循环得到改善,血压、血脂均得到调节,从而患者改善血流动力学。生脉注射液对老年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均有很好作用,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与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无明显副反应。[2-3]。

(2 )治疗各种休克;生脉注射液具有强心作用,可以增加心排血量,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对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肯定疗效。邓彪[4]等对71例休克患者进行了西医常规治疗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对比,结

果显示在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缩短患者病程,减少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急症,应用生脉注射液能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的血流灌注,不仅血压回升快且稳定,避免用西药带来的血压大起大落之弊。本品还可诱发机体释放肾上腺皮质激素,提高人体应激水平,且有良好的镇静、安神,提高患者机体内在反应能力,控制患者不安情绪及休克的烦躁症状,使其顺利度过休克期,为抢救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5]。

2、对心脏的保护作用

(1)保护心肌;生脉注射液能增加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使心功能不全得以改善。其机制主要在于可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气化物(SOD)、一氧化氮(NO)水平,同时降低丙二醛(DAM)水平,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从而保护心肌。蒙定水等[6]采用窒息法制成兔心搏骤停动物模型,进行心肺复苏的观察,结果加用生脉注射液辅助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复苏兔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提高自主呼吸恢复率,减少血清MDA的产生,提高SOD活力,延缓SOD活力的下降,减轻复苏兔心肌细胞一般及超微结构的改变,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应用越早,其作用越明显。睢诚等[7]采用大鼠结扎左冠状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到生脉注射液中、大剂量组可使急性心肌梗死24小时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血清AST、LDH、CK活性及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及GSH—PX活性明显升高,血液粘度及血浆粘度明显下降。

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生脉注射液能够改善心肌缺血,升高血清中NO水平,增加SOD活性和减少MDA水平,使LDH.CK.CK—MD生成减少,抑制了对心肌细胞的坏死性损伤,保护缺血再灌注细胞,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8]。生脉注射液可通过调控细胞因子,拮抗全身炎症反应而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超微结构[9]。

(2)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张西联等[10]观察了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进而减轻心肌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3)增强心肌收缩力;生脉注射液使心肌细胞Ca2+内流和ATP含量增加,短时间内即可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血量,产生强心甙样效应,且可降低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左室做功,明显地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11]。

(4)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减少心肌对氧和化学

能的消耗。党波等[12]观察70例冠心病患者,在基础治疗相同条件下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血清中一氧化氮升高.内皮素以及C反应蛋白均降低,两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3、对血液系统作用

(1)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对高血压患者可使其血压降低,对休克等低血压状态则可使其升高,对正常血压无明显影响。基础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可使PGE2合成增加。PGE2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具有扩张血管和排钠作用,通过降低心脏前后负荷而降低血压。赵瞢华,钱小平等[13]用生脉注射液治疗低血压和高血压各12例,结果表明生脉注射液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即小剂量缓慢静滴以升压,大剂量快速静注则降压,有剂量依赖的扩血管作用,且不增加心率。

(2)防治低血压作用;近代药理试验与临床实践表明,生脉注射液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可用于原发性低血压及血液透析所致低血压的治疗。实验研究与临床实践表明生脉注射液有升压作用,可能主要是通过增加心脏泵血功能来实现的。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学者研究的结果表明生脉注射液可以抑制心肌细胞膜NaLK+一ATP酶的活性,从而影响Na+-K+和Na+一ca2+交换,使Ca2+内流增加,促使钙收缩蛋白浓度增加,产生强心甙样的作用。并且可以增加心肌糖原和核糖核酸的含量,显著提高DNA的作用,改善缺血心肌的合成代谢,使心肌ATP 含量增加,从而为缺血心肌收缩的能源和肌纤维蛋白、肌凝蛋白的合成提供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血液中人参皂甙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使血压升高。

[14]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动物实验表明[15-16],生脉注射液可使小鼠胸腺T细胞数量增加,明显增强刀豆蛋白(ConA)诱异的脾细胞增殖,增加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数量,使血清中IgG含量增加,明显增加胸腺、脾脏的重量。从而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生脉注射液还可能减轻由于免疫抑制诱因——热损伤造成的大鼠胸腺、脾脏缩小的程度,并能明显提高损伤大鼠的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白介素2产生能力,可提高热损伤大鼠脾淋巴细胞白介素2的表达水平,增加小鼠对亚硝酸钠所至组织中毒性缺氧的耐受性,抑制小鼠对棉球肉芽肿性炎症的反应。同时生脉注射液还可增加大白鼠、家兔血浆皮质酮水平并呈量B效关系。所以,生脉注射液为一免疫增强剂。研究还发现生

脉注射液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具有保护、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17].

(2)对正常及荷瘤动物的单核;生脉注射液对正常及荷瘤支物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均有非常明显的激活作用,并能对抗内毒素所致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促进IgE介道的体液免疫,提高细胞免疫,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激活状态。[17]

(3)抑制LgE抗体引起的过敏;生脉注射液有抗过敏作用,对过敏性水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刺激造血器官,使造血功能旺盛。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球蛋白生成,防治多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下降,能使淋巴细胞增加,使淋巴母细胞转化,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功能。[18-19]

(4)保护内毒素所致的网状内皮系统(RES)的损害;。有资料报道,内毒素很可能是通过细胞因子的介导而损伤肾脏机能,因此肾功能衰竭可能是内毒素升高所致[20]。炎症介质如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a)、内皮素(ET)、等可直接引起肾脏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使肾内血流重新分布,肾皮质缺血。同时还可直接造成肾小管和肾皮质坏死。临床应用研究[21]发现生脉可降低阻塞性黄疸术后内毒素、ET、TNF—o、白细胞介素(IL-6,8)水平,其机理可能与生脉抑制和拮抗内毒素,进而降低内毒素诱导的盯、TNF_a、IL-6,8的升高有关。ALB(尿白蛋白)、RBP(尿视黄素)、TFR(尿转铁蛋白)都是反应肾脏损害较为敏感的指标,因而提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手术后应用生脉注射液可明显减轻肾脏功能的损害。

5、抗癌、抗突变作用

在诱导动物肿瘤细胞凋亡的实验中,生脉注射液通过免疫增强作用和参与细胞质内事件作用,起到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22]。

二、生脉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前关于生脉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文献尚且较少,在此遴选了几篇进行初步的了解。目前国内的药代动力学实验多为动物实验,主要进行有效成分的血药浓度测定。

石蓓佳[22]选择以家兔为实验对象,研究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b1.在家兔体内的代谢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梯度洗脱。试验结果,家兔耳缘静脉注射生脉注射液后,人参皂苷Rb1.在家兔体内消除速度较慢,消除半衰期长达15. 4 h。这一结果与另一片文献[23]内容相吻合。与之相比迪力夏

提[24]让20名健康受试者在接受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各60ml静脉滴注后,对人参皂苷Rg1、Re、Rb1三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在两种制剂之间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生脉注射液的活性成分人参皂苷Rg1与Re均能在给药后迅速地在体内分布并消除,而人参皂苷Rb1的代谢过程则显著变慢,其半衰期甚至高达47h。此外通过与参麦注射液的比较提出猜想生脉注射液中存在的五味子可能会在一定程度对该制剂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吸收造成影响。以上结果都显示生脉注射液中的人参皂苷Rb1体内代谢较为缓慢。这一结果与另一篇文献[25]的结论吻合李国信[26]在实验中采用拉丁方实验设计和交叉试验,应用IC/MS/MS分析方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人参皂苷Rb1,浓度,并运用DAS ver2.1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得出结果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专属性,实验所得人参皂苷Rb1,与内标保留时间t R分别为8.3min和10.1 min左右。人参皂苷Rb l 线性范围为0.00236—9.45μL,方法回收率在73.31%一100.12%。实验结果显示,其日内、日问RSD值均小于15%表明人参皂苷Rb.在室温、反复冻融以及长期冷冻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实验用4种生脉拆方注射液(生脉、参麦、参味、红参注射液)中的人参皂苷Rb1 ,除了t1/2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各药动参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由上述数据可得该方法简便、灵敏、特异,适用于血浆中人参皂苷Rb1的浓度测定。4种注射(液生脉、参麦、参味、红参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b1在Beagle 犬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均符合三房室模型;复方与单方注射液的人参皂苷Rb1的t1/2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物配伍影响了人参皂苷Rb1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显示了药物间相互作用。实验数据说明麦冬和五味子共同作用远远大于麦冬和五味子单独作用的效果,反应了中医配伍理论的科学性。

联合用药已经成为现今临床用药的主要趋势。临床上应用生脉注射液与地戈辛合并应用于充血性心衰的治疗,且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为临床实验证实[27-29]。毛静远等[30]根据临床病例对两者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研究结果表面生脉注射液对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存在一定影响,能促进地戈辛的肾排泄,刺激内源性洋地黄物质(FG-H)的分泌和释放,以及影响地戈辛的组织分布。

结论

生脉注射液为《内外伤辨感论》中记载生脉散方基础上运用现代制剂技术制成的一种新型的中药制剂。随着生脉注射液应用越来越频繁,也逐渐出现了一些

问题,如应用指征不明确,是否每个证型都能用,哪个证型最好:应用的剂量及疗程尚未统一:口服制剂临床应用报导极少:临床观察较多,而实验研究较少等。希望以后关于生命注射液能有以下方面进展1.明确适应证,规范证型、剂量和疗程:2.深入研究其作用机理;3.有更详细具体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供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1]栗军.生脉注射液的药理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J].中国伤残学,2014,(8):303-304.

[2] 黄勇武,杨振汉,李文朗.生脉注射液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患者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16)197~199.

[3]马莉,杨芝,陈天铎,等.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4):275.

[4]邓彪;黄小康;李强生脉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03)

[5]王肖荣.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烧伤后低血容量性休克[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229.

[6] 蒙定水,孙素红,甘照儒,等.生脉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兔心肌细胞的作用及应用时机的研究[J].广西中医药,2005,28(4):45-47.

[7] 睢诚,于晓凤,曲绍春,等.生脉注射液对大鼠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人参研究,2007,3:6-9.

[8] 赵淑杰。王育珊,刘忠民,等.生脉注射液对猝死复苏中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CJ].中国急救医学,2007,27(4):292-294.

[9] 孙晓莉,郑雪冰,周小煊.生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肿瘤坏死因子a及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8,24(6):8-10.[10] 张西联,黄跃生,党永明,等.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29(2):94-96.

[11]陈威,沈洪,刘刚等.生脉注射液对心衰犬心脏功能影响作用的研究[J]中医急救医学,2002,22(2):81-83.DOI:10.3969/1002-1949.2002.02.008.

[12]党波.商惠萍。江丽.生脉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5,26(7):639—640.

[13]赵菁华,钱小平。胡琦,等.生脉注射液对血压双向调节的临床观察[J].中

国中医急症,2004,13(6):367—368.

[14][3]赵虎康.生脉注射液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15]杜丽华,邓学瑞,张才军,等: 生脉注射液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J] .上海免疫学杂志,2001,21(4);247~248

[16]李敏,赵法及,郭俊生,等: 生脉散对热损伤大鼠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J]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10);874~875

[17]李艳秋.冯艳,王育强.等.生脉注射液对中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7,25(2):268-269.

[18] 何裕[1];李维[2].生脉饮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医药信息.1999.F003-F003

[19]郭昌星,杨兴易,林兆奋等.生脉注射液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浆血管活性介质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11(4):239-241.DOI:10.3321/:1008-9691.2004.04.008.

[20]季福,旋维锦.梗阻性黄疽时内毒素血症.肝胆胰外科杂志,1887,9(3):141

[21]彭兵,雷文章,吴言涛.生脉注射液对阻塞性黄疸术后炎症介质及肾功能作用的研究.华西药学杂志。200l,16(1):64

[22]黄挺.陈震。刘鲁明.参麦注射液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1):67.

[23]石蓓佳,吴莉.生脉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成药,2009,31(4):653-655.

[24]杜英峰.五味子及其制剂中五昧子甲素和五味子乙素含量测服吸收及其体内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比较[J].药学学报,2007,42(08):49-53。

[25]迪力夏提.生脉与参麦两种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对比研究[J].医学信息,2013,(25):609-610.DOI:10.3969/1006-1959.2013.25.871.

[26] 李国信, 夏素霞, 甘雨, 唐思, 张世良, 张宏, 生脉拆方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b1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成药, 2011, 33(2) 236-240.

[27]李国信,姜春梅,夏素霞等.生脉注射液与参麦注射液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6):432-434.DOI:10.3969/1001-6821.2011.06.009.

[28]王福安,王锦乾,周筱霞@ 生脉注射液辅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DIE6 新药与临床,1997,16(2);113.

[29]孙晓裴,丛培玲,伊长华,等@ 生脉散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血液动力学研究DIE6 济宁医学院学报,1993,16 (4);21

[30]毛静远,王恒和,王强等.生脉注射液对心力衰竭患者地戈辛血药浓度和药动学参数影响的临床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3,20(2):14-16.DOI:10.3969/1672-1519.2003.02.005.

第四篇 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 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临床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研究旨在阐明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Absorption,A)、分布(Distribution,D)、代谢(Metabolism,M)和排泄(Excretion,E)的动态变化规律。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作用原理及作用规律。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ADME)和药物在体内作用规律的共同研究,有助于全面认识人体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本指导原则重点探讨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相关问题,也提及部分药效动力学的相关内容。 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无论是研究设计还是方法学,都遵循与成年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一致的科学原则,但由于儿科人群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各有其特殊性,与成人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又存在诸多不同之处,需要从伦理和科学性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因此,本指导原则在系统地阐述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特点的基础上,以研究设计和方法学为重点,就如何安全、有效并且符合医学伦理地在儿科人群中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关键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说明。其重点阐明儿科人群研究的特殊性,为计划在儿科人群中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注册申请人和科研机构提供指导性建议,鼓励和推动针对

我国儿科人群的药物研发。 本指导原则主要适用于小分子化学药物,其他药物如生物制品可以参照其中的适用内容。本原则鼓励注册申请人针对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技术问题与药品注册监管部门进行沟通交流。 二、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特点 (一)总体考虑 在儿科人群开展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给予不同年龄阶段儿科人群相应剂量的药物后,了解其体内过程,重点明确全身暴露的水平,从而尽可能地依据现有的研究数据,推导出拟用于该目标人群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在开展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研究之前,会有一定的成人药代动力学研究数据。因此,在设计儿科人群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案时,应充分借鉴成人研究数据,保证在儿科人群开展的研究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当药物在儿科人群中拟用于已在成人经过充分研究并获得批准的适应症,其疾病进程在儿科患者与成人相似,且药物全身暴露水平与预期治疗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时,可通过儿科人群药代动力学与成人数据的相似性来外推在儿科人群的预期有效性。因此,在儿科人群进行的PK和安全性研究可为推荐儿科人群拟用剂量提供依据。通过以上外推难以确认儿科人群体内的药物浓度-效应关系与成人的相似性时,尽管儿科患者疾病过程与成人基本一致,仍应该进行儿科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的相关研究。

药理毒代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全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第二期高级培训班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
毒代动力学及 其研究方法
李川
(021-********;chli@https://www.doczj.com/doc/05523080.htm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成都
演讲内容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二 影响体内药物暴露的因素 三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 四 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五 小结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过去20多年在新药研发领域发生的变化
45% 30%
ADME/PK
15%
0%
Financial
CaImndpirdoavteed
Formulation
Commercial Human AEs
ToAxnicimityal
EfCficliancicyal
Other
Br. J. Clin. Pharmacol. 25: 387 (1988)
Nature Rev./Drug discovery 3: 711 (2004)
化合物资源
新药上市前必须对其 安全性进行仔细评估
药物发现
1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药药物物候候选选化化合合物物
非临床安评研究
由于开展临床试验的伦理限制,必须先在
新药开发
1 临床前研究 2 临床试验
动物上进行全面的新药安评,以揭示新药 对动物器官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其剂量
药药安


依赖性、体内暴露相关性和可恢复性等, 帮助确定临床试验的初始安全剂量和应观
效代评


察的潜在毒副作用。
临床试验中的新药安全性考察
新药安全有效评价体系
安全性始终是临床试验关注的重点,影响临床试
验的推进。先从低剂量、小范围人群开展临床试
验,在安全性得以保证后,再增加给药剂量、扩
大人群已验证药物的有效性。
为什么在药物安评中要考虑体内药物暴露?
(确定药物的两个要素:功能和物质)
剂量-暴露
体内药物暴露
(化学形式/浓度)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相对准确
浓度-效应
给药剂量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好用,但不准确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副作用
1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近年来,为了全面阐述中药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体内过程,推动中药现代化,研究者们在生物效应法和药物浓度法等经典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新方法、新思路,大大推进了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发展。在查阅通过近年来中药药代动力学相关研究的文献,并对其中新方法新思路进行总结,综述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近年来的研究现况和前沿进展。 关键词:药代动力学,药代标记物,指征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前言: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地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 (如静脉注射液、静脉滴注、口服给药等)进入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量时”变化或“血药浓度经时”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科学,已经在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药物治疗学、分析化学、药理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药学研究中,药代动力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揭示中药作用机制及设计优化的研究,并衍生出了中药药代动力学这门新兴学科。中药药代动力学基于动力学原理研究中草药活性成分、组分、中药单方和复方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DME)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体内时量-时效关系,并用数学函数对其加以定量描述。 1.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1生物效应法 药效的变化取决于体内药量的变化,可以通过测定药效的经时过程来反映体内药量动态变化。生物效应法从整体观点出发研究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更符合中医药理论。该法包括药理效应法、药物累计法,微生物指标法。 1.1.1药理效应法 药理效应法是一种以药理效应为指标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该法己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中药及其复方,特别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及其复方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肇丽梅[1]采用小鼠热板致痛模型,以镇痛效应为指标,测定黄芩苷及清热合剂的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黄芩苷及清热合剂口服给药后体存药量的表观动力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中药复方清热合剂的达峰时间明显慢于单方黄芩苷。李成洪[2]等以血清一氧化氮变化为药理效应指标,研究了中药复方制剂禽病康在免疫抑制雏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以时间标本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禽病康药代动力学结果表明其口服后吸收较快,分布也快,而消除较慢,体内存留时间长,药效维持时间长。宋丽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5523080.html, 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者:张勇唐方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第23期 [摘要] 厚朴酚是常用传统中药厚朴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既往研究证实其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厚朴酚的研究与日俱增,该研究综述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厚朴;活性成分;厚朴酚;药理作用;抗氧化 厚朴Mangnolia officinalis是传统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Kampo medicine in Japan)广泛使用的一味药物,临床多用来治疗细菌感染、炎症和胃肠道疾病等[1]。自1973年日本人藤田 先后从原药材中分离得到2种主要活性成分厚朴酚(magnolol)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honokiol)后,国内外学者便对这2种成分展开了诸多研究[2]。既往研究证实厚朴酚具有中 枢性肌肉松弛,中枢神经抑制,抗炎,抗菌,抗溃疡,抗氧化,抗肿瘤,激素调节等药理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厚朴酚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成分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指导。 1 厚朴酚的理化性质 厚朴酚的分子式为C18H18O2,相对分子质量为266.32,性状为白色精细粉末,单体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02 ℃,易溶于苯、氯仿、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难溶于水,易溶于苛性碱稀溶液。 2 厚朴酚的药理作用 2.1 抗氧化作用 厚朴酚的酚羟基易被氧化,而含有烯丙基的酚类化合物多具有清除O2-或羟自由基的能力[3],这些结构造就了厚朴酚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而这一特性也成为其他许多药理作用的基 础。 2.1.1 清除自由基 Zhao[4]等报道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均可有效降低硝基自由基ONOO-和单线态氧1O2,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Sun等[5]以总氧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法(TOSC)证实厚朴中的3种有效成分均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以丁香苷最强,其次是和厚朴酚及厚朴酚。 2.1.2 对抗脂质过氧化 Li等[6]以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预处理NCI-H460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细胞),24 h后以20 μmol·L-1的厚朴酚干预,证实厚朴酚可以有效对抗TBHP引起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就是( )。 A 剂型因素就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与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与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就是药剂学的研究内容 正确答案:C 多选题 2、【第01章】药物转运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多选题 3、【第01章】药物消除就是指( )。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单选题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与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单选题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与未解离型的比为( )。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 )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就是 正确答案:D

单选题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就是( )。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就是 正确答案:E 单选题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就是( )。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单选题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E 脂溶性,非离子型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正确答案:C 单选题 11、【第02章】根据药物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以下哪项为Ⅱ型药物?( ) A 高的溶解度,低的通透性 B 低的溶解度,高的通透性

生脉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静注能迅速全面地改善失血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促进休克状态的好转。其作用强度明显强于补充生理盐水组,与甘露醇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在抗休克作用的维持时间上又明显长于甘露醇组;且其抗休克作用有一定的量效相关性。生脉注射液足量静注,能显著延缓中毒性休克动物的血压下降,对内毒素攻击后动物的死亡,也有明显保护作用,但对动物体温的下降无保护作用。生脉注射液能明显降低痢疾杆菌感染所致动物的死亡率,表明生脉注射液度痢疾杆菌感染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 生脉注射液无抑菌作用,但对于病理性炎症介质组织胺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或一定剂量60co照射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均有显著的对抗作用,说明生脉注射液具有抗炎作用。生脉注射液对正常及荷瘤支物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吞噬功能均有非常明显的激活作用,并能对抗内毒素所致的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促进IgE介道的体液免疫,提高细胞免疫,使机体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激活状态。 生脉注射液能显著提高实验动物、健康人体内源性糖皮质激素水平,特别在感染应激、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的情况下,这一作用显示得更为重要;另一方面,生脉注射液还能降低实验动物血浆中PGE水平,这对维持血管平滑肌的张力和降低炎症反应是十分重要的。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治疗气阴两虚为主的冠心病心绞痛,起效较快,安全可靠,持续时间长,优于硝酸甘油,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临床应用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1、改善微循环障碍及抗休克作用 (1)有效改善微循环障碍,阻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产生; (2 )迅速全面地改善失血性休克动物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促进休克状态好转;延缓内毒素所致动物 (3)下降和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改善全血粘度;对犬实验性心源性休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2、对血液系统的作用 (1)降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 (2)抑制家兔体外血栓形成,使血栓形成时间延长,血栓重量减轻、长度缩短; (3)抗凝血功能:对外源性和内源性凝血系统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4)促纤溶作用。 3、对血管系统的作用 (1)增加冠脉流量,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输出量; (2)缩小急性心肌梗塞范围,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及急性心肌梗塞有显著保护作用;(3)抗心律失常; (4)对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对高血压患者可使其血压降低,对休克等低血压状态则可使其升高,对正常血压无明显影响; (5)扩张外周血管,增加有效循环血流量; (6)有效防治阿霉素(ADR)及丝裂霉素C(MMC)造成的心脏毒性。 4、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1)显著增加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数量,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2)对正常及荷瘤动物的单核—吞噬功能有非常明显的激活作用; (3)抑制LgE抗体引起过敏介质的释放; (4)保护内毒素所致的网状内皮系统(RES)的损害。

药代动力学(王广基)word

前言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药物体代谢物及代谢机理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通过药物在体代谢产物和代谢机理研究,可以发现生物活性更高、更安全的新药。近年来,国外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在评价新药中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药物进入体后,经过吸收入血液,并随血流透过生物膜进入靶组织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药理作用,作用结束后,还须从体消除。通过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求算相应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后,对可以药物在体过程进行预测。因此新药和新制剂均需要进行动物和人体试验,了解其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药物代谢动力学已成为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药科大学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药物代谢动力学》课程教学已有二十多年历史,本书是在原《药物动力学教学讲义》基础,经多年修正、拓展而成的。全书十三章,三十余万字,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 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 本书编著者均是长期在药物代谢动力学教学和研究第一线的教师。因此,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硕士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的参考书。编者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主编:王广基 副主编:晓东,柳晓泉 编者(姓氏笔画为序) 王广基、晓东、西敬、劲、柳晓泉

容提要: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定量研究药物在机体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创新研制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药效学、毒理学研究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药物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重要组成部分。本书重点阐述围绕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作用,与其它教材相比,创新之处在于重点阐述现代药物代谢动力学理论及其经典药物代谢动力学在新药及其新制剂研究中的应用以及目前迅速发展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体外研究模型等新容。共十三章,分别为概述、药物体转运、药物代谢、经典的房室模型理论、非线性药物代谢动力学、统计矩理论及其应用、生物利用度及其生物等效性评价、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及其应用实践、手性药物代谢动力学、新药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和计算机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本书的实践性与理论性较强,可作为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使用,也可作为从事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相关科研人员 的参考书. 1 目录 第一章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一、什么是药物代谢和动力学 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与医学其它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药物体转运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药物跨膜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膜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方式 第三节药物的吸收 一、药物在胃肠道中吸收 二、药物在其它部位吸收 第四节药物的分布 一、药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二、血浆蛋白结合率及常用的测定方法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介绍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特点和基本机制,概述了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生物技术药物药代动力学方法学 1.简介 近年来,生物技术药物飞速发展,为了正确评价各种生物制品在人体内的疗效及安全性,必须研究生物因子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而与传统的药物相比生物技术药物具有种族特异性、免疫原性和非预期的多向活性等特点,使得其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蛋白多肽类药物因其生理活性强、疗效高,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蛋白质类药物来说,最重要的一个特性是,这类药物蛋白质与内源性的蛋白质结构相似,由共同的氨基酸组成,微量的需要被测定的生物因子及蛋白质存在于大量的内源性蛋白质中。蛋白多肽类药物的药动学有其特征,吸收方面来看,一般而言,小分子肽的吸收是由被动扩散或载体转运完成的,脂溶性多肽可通过膜脂扩散,高度亲脂性的药物则能通过淋巴系统被吸收;水溶性分子则可通过水合孔和/或细胞间隙扩散,通过内吞或胞饮过程摄取入细胞,还有一些细胞转运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可通过非耗能途径穿过真核细胞的质膜,这些多肽已被成功地用于在细胞内转运比自身的相对分子质量大许多倍的大分子物质。由于大多数蛋白多肽类药物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大和水溶性的特点,若无主动的转运或消除机制,它们大多保留在细胞间隙。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体内广泛存在的蛋白多肽酶使其失活。不同的给药途径、给药方案、体内蛋白结合、种属特异性、内源性物质等对蛋白多肽类药物的体内药物动力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 设计合适的实验方案、选择正确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和可靠的测定方法至关重要。 2.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2.1 同位素示踪法 同位素示踪法是通过目标蛋白质多肽上标记同位素,从而鉴别目标蛋白质和内源性多肽的方法。所使用的同位素有H3、C14、S32、I125等,I125其因比放射性高、半衰期适宜、标记制备简单而最为常用。标记方法有两种,一是内标法,即把含有同位素的氨基酸加入生长细胞或合成体系,该法对生物活性的影响可能较小,但由于制备复杂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二是外标法,常用的化学方法如氯胺T或Lodogen法将I125连接于大分子上,其标记的样品比放射性高,制备容易半衰期短,成为现在最常用的生物技术药物标记物。姚文兵等运用同位素示踪法I125标记来研究聚已二醇修饰干扰素а2b的药代动力学,赵宁等用碘标法研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和组织分布,都证明了同位素示踪法的灵敏度高,省时省力的特点,特别是对研究基因工程产品在动物体内的组织分布具有与其它方法相比有不可比的优越性。关于标记位点的选择,理论上任何部位均可被标记,但需考虑是否存在标记氨基酸被机体再利用合成新的蛋白质而影响检测结果的问题。当然,如果生物技术药物含有非天然氨基酸(如D氨基酸),标记位点的选择就不必再担心这样的问题了。

1176药物毒理学在线作业答案

1、哌醋甲酯可引起肝细胞的 1. E. 广泛性坏死 2.灶状坏死 3.炎症 4.带状坏死 2、理化或生物物质对机体产生的任何有毒作用指 1.毒素 2.有毒 3.毒物 4.毒性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肺的毒性作用可导致 1.肺栓塞 2.肺癌 3.肺炎 4.肺纤维化 4、氟烷可导致 1.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2.免疫性溶血 3.免疫性肝炎 4.荨麻疹 5、“氧化性”药物非那西汀可引起 1.贫血

2.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氧化性溶血 4.白血病 6、短期用药后常见的肝毒性是 1.肝癌 2.肝硬化 3.脂肪变性 4.肝炎 7、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主要靶点是 1.肝细胞 2.库普弗细胞 3.内皮细胞 4.星行细胞 8、药物对肝脏毒性作用的最初靶位是 1.区带2 2.区带1 3.区带3 4.中央静脉 9、研究药物过敏性最理想的动物是 1.豚鼠 2.小鼠 3.家兔

4.大鼠 10、典型的自身免疫综合征是 1.免疫性肝炎 2.免疫性溶血 3.荨麻疹 4.类系统性红斑狼疮 11、药物对肾脏最常见的毒性反应是 1.急性肾功能衰竭 2.慢性肾功能衰竭 3.急性肾小球肾炎 4.慢性肾小球肾炎 12、甲基多巴免疫系统的靶位是 1.红细胞 2.白细胞和血小板 3.红细胞和血小板 4.白细胞 13、肾脏毒性最大的氨基苷类抗生素是 1.链霉素 2.庆大霉素 3.卡那霉素 4.新霉素 14、链霉素和异烟肼合用治疗结核病时可导致

1.过敏性肺炎 2.肺纤维化 3.红斑狼疮样肺炎 4.间质性肺炎 15、肝脏毒性的早期事件为 1.内质网肿胀 2.线粒体形态改变 3.质膜起泡 4.溶酶体增多 16、碳酸锂可使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1.增加 2.不变 3.减少 4.增加或不变 17、氯丙嗪对垂体的毒性作用可导致生长素分泌 1.减少 2.不变 3.增加 4.减少或不变 18、毒物最有效的排泄器官是 1.肺脏 2.肾脏

生脉注射液说明书

生脉注射液说明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生脉说明书 【成份】红参、麦冬、五味子,辅料为聚山梨酯80,注射用水。 【性状】本品为淡黄色或淡黄棕色的澄明液体。 【功能主治】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具有上述证候者。 【不良反应】据文献报告:1994年~2004年共报道36例ADR病例,变态反应居首位,其中以皮疹发病率最高,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其次为神经系统反应,主要临床表现为头晕、全身乏力、腰背剧痛;再次为循环系统反应,其中以胸闷、心慌为主;另外有呼吸系统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消化系统反应表现为腹胀。 【禁忌】对本品过敏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禁用。新生儿、婴幼儿禁用。本品不宜与中药藜芦或五灵脂同时使用。 【注意事项】⑴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该药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⑵临床使用应辩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⑶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本品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⑷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用量用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儿童、老人应按年龄或体质情况酌情减量;本品稀释前温度应达到室温并现配现用。⑸本品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本品使用前应对光检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或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不得使用。如经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出现混浊亦不得使用。⑹严格控制滴速,一般控制在40~50滴/分,耐受者方可逐步提高滴速,不宜超过60滴/分。⑺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⑻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本品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完整版)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附件5 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概述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是通过体外和动物体内的研究方法,揭示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获得药物的基本药代动力学参数,阐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Absorption, Distribution, Metabolism, Excretion, 简称ADME)的过程和特征。 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在新药研究开发的评价过程中起着重要 作用。在药物制剂学研究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是评价药物制剂特性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药效学和毒理学评价中,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进一步深入阐明药物作用机制,同时也是药效和毒理研究动物选择的依据之一;药物或活性代谢产物浓度数据及其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是产生、决定或阐明药效或毒性大小的基础,可提供药物对靶器官效应(药效或毒性)的依据。在临床试验中,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能为设计和优化临床试验给药方案提供有关参考信息。 本指导原则是供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新药的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参考。研究者可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参考本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试验设计,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本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进行药物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的 基本原则、试验设计的总体要求、生物样品的测定方法、研究项目(血

药浓度-时间曲线、吸收、分布、排泄、血浆蛋白结合、生物转化、对药物代谢酶活性及转运体的影响)、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与评价等,并对研究中其他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附录中描述了生物样品分析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相关方法和要求,供研究者参考。 二、基本原则 进行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试验目的明确; (二)试验设计合理; (三)分析方法可靠; (四)所得参数全面,满足评价要求; (五)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试验设计 (一)总体要求 1. 受试物 中药、天然药物:受试物应采用能充分代表临床试验拟用样品和/或上市样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样品。应采用工艺路线及关键工艺参数确定后的工艺制备,一般应为中试或中试以上规模的样品,否则应有充分的理由。应注明受试物的名称、来源、批号、含量(或规格)、保存条件、有效期及配制方法等,并提供质量检验报告。由于中药的特殊性,建议现用现配,否则应提供数据支持配制后受试物的质量稳定性及均匀性。当给药时间较

16秋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浙江大学17春16秋浙大《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5 道试题,共50 分。) 1. 下列关于恒量、定时分次注射给药时血浆药物浓度变化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 要5个t1/2达到Css B. 峰值(Cmax)与谷值(Cmin)波动之比与间隔时间t有关 C. t越短波动越小 D. 药量不变,t越小可使达到Css时间越短 E. 肌注时Cmax与Cmin的波动比静注时小 正确答案: 2. 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 单胺氧化酶 B.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 辅酶Ⅱ D. 葡萄糖醛酸转移酶 E. 水解酶 正确答案: 3. 在等剂量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 A. 血浆浓度较小 B. 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 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 D. 生物可用度较小 E. 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 正确答案: 4. 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A. 每4h给药一次 B. 每6h给药一次 C. 每8h给药一次 D. 每12h给药一次 E. 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正确答案: 5. 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饭后口服给药 B. 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 微循环障碍 D. 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 口服经第一关卡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效应强 正确答案: 6. 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的特点为() A.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 分子量大 C. 极性大 D. 脂溶度高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7. 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其在体内发生的() A. 活化 B. 灭活 C. 化学结构的变化 D. 消除 E. 再分布 正确答案: 8.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 剂量大小 B. 给药次数 C. 半衰期 D. 表观分布容积 E. 生物利用度 正确答案: 9.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 起效快 B. 起效慢 C. 维持时间长 D. 维持时间短 E. 以上均不是 正确答案: 10. 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 A. 药物的理化性质 B. 组织器官血流量 C. 血浆蛋白结合率 D. 组织亲和力 E. 药物剂型 正确答案: 11. 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溶液中90%解离,其pKa值约为() A. 6 B. 5 C. 7 D. 8 E. 9 正确答案: 12. 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 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 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

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系统评价 发表时间:2017-03-23T14:06:40.290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月第2期作者:施伟 [导读] 本文对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进行了系统评价,综合参考了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结果。(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本文对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进行了系统评价,综合参考了不同学者的不同研究结果,分析了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并分析了其应用容易引发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前言:生脉注射液临床可用于内分泌、心血管及血液等系统疾病的治疗,主要由红参、麦冬及五味子组成,具有养阴生津、活血化瘀等功效,对上述系统疾病的治疗能够起到一定效果,目前,医疗领域已经将生脉注射液广泛应用到了相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有研究表明,生脉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易导致腹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本文综合参考了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对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评价。 1 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 生脉注射液临床可用于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应疾病的治疗。 1.1 内分泌系统 生脉注射液临床可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发病率极高,发病易导致患者出现肢体麻木以及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生活,严重甚至容易导致患者肌肉萎缩。生脉注射液中的麦冬成分,含多种氧化物质,临床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可达到抑制氧自由基产生的目的,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有效抑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李颖[1]等在《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初步评价》一文中指出,生脉注射液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5%,能够不同程度的缓解患者肢体麻木等症状。 1.2 心血管系统 生脉注射液临床可用于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治疗,董伟等人在《生脉注射液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一文中指出,选取82例缺血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患者作为样本,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吸氧及抗心肌缺血治疗等。另一组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生脉注射液5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静脉注射,1次/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发现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效果更好。 1.3 血液系统 中医认为,白细胞减少症多由内外两大因素所导致,内在因素包括精虚血少、气血不足等,外界原因包括空气污染以及放化疗等。生脉注射液中的红参、麦冬及五味子成分,可起到活血化瘀的效果,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王亚利在《生脉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2例》一文中,选取两名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作为样本,对生脉注射液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得出结果,证实了生脉注射液临床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 1.4 中枢神经系统 生脉注射液临床可用于脑梗塞的治疗。脑梗塞多发于老年人,致死率较高,发病原因与老年人血液粘稠度的增高有关,由此引发的血栓,是引起脑梗塞的主要因素。从中医的角度看,脑梗塞属中风的一种,由肾肝不足等所导致。生脉注射液中的红参,可补气养血、麦冬与五味子可补肾精,用于脑梗塞的治疗,可起到较好的疗效。云电在《生脉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观察》一文中,选取84例脑梗塞患者作为样本,以42例为一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个组别,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得出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得出结论,将生脉注射液用于脑梗塞治疗,有效率更高。 2 生脉注射液不良反应 生脉注射液可导致低血压、窦性停搏及恶心烦躁等不良反应。 2.1 低血压 吴春华在《生脉注射液引起低血压1例》一文中,以1例由注射生脉注射液引起的低血压患者为例,指出,注射生脉注射液,可能导致低血压的发生,患者表现为头晕、全身无力,测量血压后,发现血压降低。停用生脉注射液后,患者症状逐渐减轻,1周后完全消失。 生脉注射液中红参等成分,具有扩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可能引发患者出现低血压症状,临床应用需注意该问题。 2.2 窦性停搏 生脉注射液临床用于冠心病的治疗,可能引发窦性停搏,黄培芬[2]等在《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一文中指出,生脉注射液可导致窦性停搏症状发生。1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在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后,立即明显感受四肢麻木,伴有心慌气短,立即停止用药,并给予肾上腺素治疗,考虑患者症状为窦性停搏,由生脉注射液引起,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 2.3 恶心烦躁 恶心烦躁为生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之一。姜国伟[3]等在《生脉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1例分析》一文中指出,1例患者在注射生脉注射液后,出现了恶心、烦躁现象,考虑与生脉注射液本身红参、五味子等成分的特点有关,停止用药后,症状逐渐消失,1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3 讨论 生脉注射液临床可用于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相应疾病的治疗,相对于常规治疗方法而言,有效率更高,但受患者体制以及生脉注射液本身成分特点等影响,治疗同样易引发心律失常、窦性停搏及恶心烦躁等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应综合考虑患者体制,并针对不良反应采取应急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参考文献: [1]李颖,吴健,李翔,等.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性初步评价[J].中国药房,2013.16(10):341-345. [2]黄培芬. 生脉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的文献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06):97-98.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6卷第7期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Vol.16No.72006年4月 ChinaJournalofModernMedicine Apr.2006 收稿日期:2006-01-20 本文就国内近年来纳米药物药动学研究的动向及成果加以概述。 1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 纳米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化学药品的药代 动力学研究没有本质区别,其方法分为血药浓度法和生物效应法。1.1血药浓度法 血药浓度法是药动学研究的经典方法,主要研究纳米药物中有效成分明确者,也是计算药代动力学最常用最准确的一种方法。常采用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薄层层析法、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放射性免疫法等方法进行测定。如张阳德等[1]利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建立了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的研究。刘炜等[2]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丝裂霉素C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磁性纳米球浓度的方法。 1.2 生物效应法 纳米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干扰因素多,难以用常 规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测定其药代参数。80年代产生 了以药效为指标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的理论和方法。 1.2.1药理效应法药理效应法是以药物的效应强度,包括量效关系,时效关系为基础的研究药代动力学的方法。目前,该法已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纳米中药及其复方,尤其是有效成分不明的中草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薛焰等[3]用药理效应法测定药动学,比较了超细粉马钱子和普通粉马钱子的药动学参数。1.2.2微生物指标法其原理主要是含有试验菌株的琼脂平板中抗菌药扩散产生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与抗菌药浓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选择适宜的敏感菌株测定体液中抗菌中草药的浓度,然后按照药代动力学原理确定房室模型,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如陈鹏,毛天球等[4]以抑菌效应为指标,测定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药动学参数。 文章编号:1005-8982(2006)07-1028-04 ?综述? 纳米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张阳德1,赵志坚1,张浩伟2,张彦琼3 (1.中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8;2.美国加州医疗中心, 加利弗尼亚州文图拉CA93003;3.中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院,湖南长沙410008) 摘要:纳米药物载体在近年研究已取得飞跃的发展。该文从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角度综述了纳米药物的吸收、分布和转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纳米药物;药代动力学中图分类号:R318文献标识码:A Newdevelopmentofpharmacokineticofnano-drug ZHANGYang-de1,ZHAOZhi-jian1,ZHANGHao-wei2,ZHANGYan-qiong3 (1.NationalHepatobiliary&EntericSurgeryResearchCenter,MinistryofHealth,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2.MedicalCenterofCalifornia,CaliforniaCA93003,USA;3.Biomedicaland EngineeringInstituteof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08,P.R.China) Abstract:Theresearchofnano-drug-loadedcarrierhasmadefastprogressaspotentialdrugdeliverysystems.Fromthepointofpharmacokinetic,thispaperreviewsthepresentstateoftheabsorpation,distributionandinvertionofnano-drugs. Keywords:nano-drug;pharmacokinetic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可编辑)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维普资讯 ////0>. 丞堡匡堂瞳堂 . . . 细胞凋亡关系的研究.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生出版社, .. , .,: . . 郭玲,钟学宽,周令望,等. 病毒致低硒低维 ,, : ? . 生素鼠心肌损伤的发病机制 .中国地方病防治 ,, ,. 杂志, ,: ? . 邓守恒,孙各琴.高硒情况下维生素对幼龄大鼠抗 .氧化作用的研究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 ? .邹秋萍,侯淑萍,王瑞珍.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肿卫文峰,张国成,许东亮,等.柴胡黄芩炙甘草对小瘤坏死因子一【的变化及维生素、的干预作用鼠心肌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中国当代儿科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 ?. 杂志, ,: .苗艳波,师海波,孙英莲.高山红景天总甙的抗衰老王雪峰,郭津津,魏克伦,等.小柴胡汤分解剂抗柯萨奇病毒感染及其对心肌炎防治作用的研究 . 作用 .中药药理与临床, ,: ? .季宇彬.中药复方化学与药理 .第一版.人民卫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 : 一 . 收稿日期: 丁香及其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 臧亚茹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河北承德

【关键词】丁香;有效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 ? 十二碳三烯一卜醇, 一杜松油烯,【一石竹烯,对烯 丁香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 基茴香醚等。此外,丁香中还含有山萘酚、鼠李素、齐墩的干燥花蕾,其味辛,性温,具有温中降逆,温肾助 果酸等黄酮成分。 阳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丁香具有抗菌、抗病毒、清 抗菌作用及机理 除自由基、镇痛、麻醉等作用,在疾病防治中具有良好的 丁香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且抗菌谱广泛。张西玲等 药理学基础和治疗作用。 通过对丁香、小茴香、肉桂、八角茴香四种中药挥发油 性状 体外抑菌实验发现:四种挥发油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 本品略呈研棒状,长厘米,花冠圆球形,棕褐色 至褐黄色,质坚实,富油性,气芳香浓烈,味辛辣,有麻舌伤寒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较低浓度时均有一定的抑 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作用最佳,以丁香、肉桂 感。 挥发油在体外抑菌效果最为显著,挥发油在较高浓度时 化学成分

药代动力学在线作业

1.【第01章】以下关于生物药剂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剂型因素是指片剂、胶囊剂、丸剂和溶液剂等药物的不同剂型 B 药物产品所产生的疗效主要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C 药物效应包括药物的疗效、副作用和毒性 D 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主要是药剂学的研究容 正确答案:C 2.【第01章】药物转运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ACE 3.【第01章】药物消除是指()。 A 吸收 B 渗透 C 分布 D 代谢 E 排泄 正确答案:DE 4.【第02章】影响片剂中药物吸收的剂型和制剂工艺因素不包括()。 A 片重差异 B 片剂的崩解度

C 药物颗粒的大小 D 药物的溶出与释放 E 压片的压力 正确答案:A 5.【第02章】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lg (Ci×Cu) B lg (Cu/Ci) C Ig (Ci-Cu) D lg( Ci+Cu) E lg( Ci/Cu) 正确答案:B 6.【第02章】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 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 A 1 B 25/1 C 1/25 D 14/1 E 无法计算 正确答案:B 7.【第02章】血流量可显著影响药物在()的吸收速度。 A 直肠 B 结肠 C 小肠

D 胃 E 以上都是 正确答案:D 8.【第02章】下列可影响药物溶出速率的是()。 A 粒子大小 B 溶剂化物 C 多晶型 D 溶解度 E 均是 正确答案:E 9.【第02章】研究药物的吸收时,生理状态更接近自然给药情形的研究方法是()。 A 小肠单向灌流法 B 肠襻法 C 外翻环法 D 小肠循环灌流法 E Caco-2模型 正确答案:B 10.【第02章】关于胃肠道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食物中含有较多脂肪,有时对溶解度特别小的药物能增加吸收量 B 一些通过主动转运吸收的物质,饱腹服用吸收量增加 C 一般情况下,弱碱性药物在胃中容易吸收 D 当胃空速率增加时,多数药物吸收加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