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塑料大棚内沼气燃烧增温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效应

塑料大棚内沼气燃烧增温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效应

塑料大棚内沼气燃烧增温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效应
塑料大棚内沼气燃烧增温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的效应

化学反应方程式

化学反应方程式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 6.配平化学方程式,判断所配系数是否正确的依据是() A.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质量是否相等 B.反应前后各化学式前的系数之和是否相等 C.各种元素的种类是否相等 D.反应前后各种元素原子总数是否相等 二、填空题 ★22、右图中A~H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为黑色固体,D为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色粉末,G是最常用的金属之一。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B的化学式为。 ②E+F→G是工业炼铁的原理,写出这个化学方程式。 ③G +H→D是古代湿法炼铜的方法,写出这个方程式。 ★19、学习化学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各种现象,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右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火柴,已知火柴头含有硫、氯酸钾、二氧化锰等,火柴盒侧面含有红磷、三硫化二锑等,试回答以下问题: (1)锑的元素符号是Sb,则三硫化二锑的化学式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火柴梗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填字母序号)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3)火柴盒侧面使用红磷而不使用白磷,其原因之一是因为红磷的着火点(填“高” 或“低”),火柴划燃后时会产生白烟,白烟的化学式为。 二.填空题与简答题(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0分) ★1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氢氧化钠D.碳酸氢钠E.水F.酒精

G. 石油H.煤 以上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字母序号填空: ①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是 ②被誉为“工业的血液”的是 ③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④最常见的溶剂是 ★6.某研究学习小组经过查阅资料发现,锰(Mn )也能排入下列金属活动性顺序中: K 、Ca 、Na 、Mg 、Al 、Mn 、Zn 、 ① 、 ② 、 ③ 、( ④ )、Cu 、 ⑤ 、 ⑥、Pt 、Au (1)上述金属活动性顺序中⑥的元素符号是 ; (2)已知在化合物中锰元素显+2价.写出锰与硫酸铜(Cu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A ~F 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B 常作饼干干燥剂,吸水后放热生成D ,F 固体易潮解,常用于肥皂工业,各物质间有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其他反应物及多余产物均已略去)。 ⑴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 ;C 。 ⑵写出D 与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 Ⅰ.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 2)是一种铁矿石。用1000t 含FeS 260%的硫铁矿,理论上可以炼出 吨铁。(假设在反应过程中FeS 2中的铁元素全部转化成铁单质,且杂质中不含铁) Ⅱ.由于地震和海啸,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的核辐射泄漏,日本政府向福岛核电站附近居民发放碘片(主要成分是碘化钾KI ),以降低放射性碘-131对人体的伤害。 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未知碘片中碘化钾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图实验: (查阅资料知:碘化钾易溶于水,而碘化银是不溶于水的黄色沉淀) (1)上述步骤③中“物质M”的化学式为 ,其与碘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步骤③中“X 操作”是 。该操作与步骤①中的操作都要用到除烧杯外的另一种玻璃仪器,它是 ,它在步骤②中的作用是 。 (3)通过计算,一片未知碘片中含KI 的质量是 毫克。 ★6、已知它们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是由C 、H 、O 、Fe 四种元素组成,

有机物化学方程式

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CxHy+(x+y/4)O2→xCO2+y/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x+y/4-z/2)O2 ? xCO2+y/2H2O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1)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y/x的比值大小。比 值越大,耗氧 越多。相同质量的有机物中,烷烃中CH 4耗氧量最大;炔烃中,以C 2 H 2 耗氧量最少;苯及其同系 物中以C 6H 6 的耗氧量最少;具有相同最简式的不同有机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等。 (2)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等物质 的量的各种有机物(只含C、H、O)完全燃烧时,分子式中相差若干个“CO 2”部分或“H 2 O”部分, 其耗氧量相等。 (3)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y/4-z/2,其值越 大,耗氧量越多。 (4)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 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 有机分子结构的确定: 物理方法:红外光谱仪→红外光谱确定化学键或官能团 核磁共振仪→核磁共振仪氢谱确定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种数及个数比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_林代炎

L IN Dai 2yan 1 , L IN Xin 2jian 2 , YAN G Jing 1 , YE Mei 2feng 1 世纪 70年代中期 ,产甲烷菌只有 1个科 (甲烷杆 菌科) ,分 3个属、9个种。随着研究手段的发展 以及人们对产甲烷菌的关注 ,据杨秀山等 1991年 报道 ,美国奥斯冈 ( Orego n)产甲烷菌保藏中心 当时收藏的产甲烷菌有 215株分属于 3目、6科、 55种 ,可能是当时最完备的目录 [ 3 ]。从系统发育 来看 ,到目前为止 ,产甲烷菌分成 5个目 ,分别为 关系 ,望能为产甲烷菌在污水处理工程中发挥更大 1 产甲烷菌研究历史 RNA 的同源性进行分类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 福建农业学报 23 (1) :106~110 ,2008 Fu j i an J ou rnal of A g ricult u ral S ciences 文章编号 : 1008 - 0384 ( 2008) 01 - 0106 - 05 产甲烷菌在厌氧消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林代炎1 ,林新坚2 ,杨 菁1 ,叶美锋1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技术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03 ; 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福建 福州 350013) 摘 要 :简述了产甲烷菌研究史 ,分析了厌氧消化领域研究进展以及产甲烷菌代谢机理和生理生化特征的关系。 关键词 :厌氧消化 ;产甲烷菌 ;厌氧反应器 中图分类号 : X 703 文献标识码 : A Advance in utilization of methanobacteria f or anaerobic digestion studies ( 1 . A ricult ural En gi neeri n g I nstit ute , Fuj i an A ca dem y of A g ricult u ral S ciences , Fuz hou , Fu j i an 350003 , Chi na; 2 . S oi l an d Ferti li z er I nstit ute , Fu j i an A ca dem y of A g ricult ural S ciences , Fuz hou , Fu j i an 350013 , Chi na) so analyzes t he relatio nship between t he research develop ment in anaerobic digestio n and t he metabolic mechanism and t he p 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t hanobacteria. Key words : anaerobic digestion ; met hanogens bacteria ; anaerobic reactor 随着人们认识到厌氧发酵技术在污水处理及生制 , 1950年 , Hungate 创造了无氧分离技术才使产 产沼气能源等方面的突出优势 ,对产甲烷菌在厌氧甲烷菌的研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 1 - 2 ]。由于产甲烷 消化中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厌氧发酵是极为复杂菌是严格的厌氧菌 ,对其研究需要较高的技术手 的生物过程 ,在参与反应的众多微生物中 ,产甲烷段 ,据《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 8版记载 ,到 20 菌的优劣、密度以及它的生长环境条件是影响厌氧 消化效率和甲烷产量的重要因素 ,因此 ,对产甲烷 菌的代谢机理及生理生化特征 ,以及在厌氧消化过 程中为产甲烷菌创造有利环境条件方面的研究成为 该领域的重点。本文简述了产甲烷菌的研究历史 , 并分析了厌氧消化系统应用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与 产甲烷菌代谢机理、生理生化特征研究进展的密切 甲烷杆菌目 ( M et hanohacteri ales )、甲烷球菌目 作用提供参考。 s arci nales )、甲烷微菌目 ( M et hanom icrobi ales ) 和甲烷超高温菌目 ( M et hano p y rales ) [ 4 ] ,分离鉴 产甲烷菌的研究开始于 1899年 ,当时俄国的 定的产甲烷菌已有 200多种 [ 5 ]。 微生物学家奥姆良斯基将厌氧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在产甲烷菌分类方面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 分为两类 ,一类是产氢的细菌 ,后来称为产氢、产 乙酸菌 ,另一类是产甲烷菌 ,后来称奥氏甲烷杆菌 ( M et hanobaci l l us omel aus ki i )。由于研究条件的限 1996年伊利诺伊大学完成了第 1个产甲烷菌 收稿日期 : 2007 - 07 - 26初稿 ; 2007 - 12 - 21修改稿 基金项目 :福建省环保专项基金 (1576) ;福建省财政专项 ( STIF - Y01)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55203342.html, 警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达人类史上最高作者: 来源:《学生导报·中职周刊》2019年第14期 日前,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莫纳罗亚气象台的传感器监测到一个惊人数据。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已经超过415ppm,即CO2质量超过整个大气质量的万分之4.15,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當地时间11日上午,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位于夏威夷的莫纳罗亚气象台记录下这一历史性数据415.26ppm。 气象学家埃里克·霍尔萨斯在社交网站“推特”上表示,人类历史上地球大气中的CO2浓度首次超过415ppm,“这不仅是有记录的历史中的第一次,也不仅是一万年前农业文明出现后的第一次,而是数百万年前人类出现后的第一次。我们从未见识过这样的地球。” 事实上,早在4月,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威利特等人就在《科学》杂志上撰文指出,大气中CO2浓度已经达到了300万年前的水平。而直立行走的人类,200万年前才刚刚出现。 近年来,大气中的CO2浓度仍在迅速上升。一直跟踪CO2浓度变化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项目负责人拉尔夫·基林表示,其平均增长率仍处于历史高位。今年与去年相比增长了 3ppm,而近些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5ppm。密歇根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到下世纪中叶,大气中的CO2浓度或飙升至5600万年前的水平。 NOAA把CO2比作“砖”,将地球比作散发热量的壁炉。大气中过量的CO2等温室气体将吸收陆地和海洋散发的热量,使地球的热量循环失去了平衡,令平均气温上升。 更可怕的是,随着气温升高的还有地球的“脾气”。2014年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认为,温室气体导致的气候变化将使地球表面的大气波动更为剧烈,高温、干旱、酷寒等极端天气的出现将更加频繁。 (来源:《科技日报》)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

大气CO: 浓度增加对植物的生理生态影响 大气co:浓度变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co:浓度增加会促进植物叶 及叶面积较早并迅速地生长发育(俞满源,2003; 康绍忠,1996),增大叶面积指数(LAl)或单 株叶面积,提高单位叶面积干重,增加叶的厚度、维管组织和输导组织的数量,以及栅栏层的数量(林金星等,1996)。水分胁迫下CO:浓度增加可改善和补偿环境胁迫对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CentrittoM. , 1999)。 CO:浓度增加还可以提高 茎长度、直径和木材密度,使管胞壁增厚,减小管胞腔直径。CO:浓度增加还能促进 植物的根系生长,提高生根频率,增加根量和根长(stuianl 等,1993;王为民等,2000),这种变化有利于植物在水分胁迫下吸收水分而保持水合作用。 随着大气CO: 浓度的增加,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会逐渐减少(欧志英等,2003; 蒋高明等,1997)。气孔密度减少的一种直接的生理影响可能是导致气孔导度长期而不可逆的下 降。因此,植物对C02 浓度增加在长期的解剖构造上调整可能是通过改 变气孔密度来刺激光合作用对C02 的吸收,降低蒸腾失水,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同时,CO:浓度增加也会引起气孔部分关闭而导致气孔导度下降,从而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丧失。研究表明,CO: 浓度加增加加会导致植物蒸腾速率减少34%,水分利 用效率提高30 一60%(高素华,郭建平,2004;张小全,2000;林舜华等,1997; 王森等,2000;杨金艳,2004;田大伦等,2004)。可以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大气COZ 浓度 增加对植物生长最有利的影响之一。 大气CO:浓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1.1.1.1 大气COZ 浓度增加对叶生长的影响大气C02 浓度增加会促进植物叶及叶面积较早并迅速地 生长发育,增大叶面积指数(LAI)或单株叶面积(陈平平,2002),提高单位叶面积干重,增 加叶的厚度、维管组织和输导组织的数量,以及栅栏层的数量。康绍忠(19%)在人工控制CO:条件下进行春小麦试验发现,CO:浓度增加1倍则春小麦叶面积增加17.6%,株高增加 20.8%。林金星等(19%)证明CO:浓度增加使大豆叶下表面覆盖大量星状角质蜡层,叶肉增加栅栏组织且叶片厚度增厚。osbomeC.P.(2000)等对地中海地区气候变暖 下灌木植物研究发现,CO:浓度增加其叶面积指数增加7%,净原初产量增加25%。 Morison和Gifford(1984)在研究16种农作物和园艺植物时发现,CO:浓度增加使 所有植物(水稻和棉花除外)的叶面积平均增加了40%。Jones等(1984)观察到C02 浓度增加使大豆的LAI 提高30%。这种总叶面积的增大可能是叶或枝条总数量的增加,也可能是单个叶面积的增大所致,而这种单个叶面积的增大可能是细胞数量增多的结果,或是通过改变细胞壁特性提高细胞伸长速率的结果。例如,在CO:浓度增 加条件下3Od 时植株鲜重、株高和单叶面积分别增加了292%、12.8%和 2.39%(李永华, 2005);高CO:浓度下生长的凤梨植株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和干重均高于对照,处理90d 时分别为对照的120.19%、119.22%、177.91%和161.04%(王精明, 2004)。由于CO:浓度增加可以使植物固定更多的COZ,因而为其叶肉组织提供了更 多的建造材料,特别是更大的细胞膨压(平Pt),使叶细胞在较长时期内有较高的伸长 速率,提高了叶面积生长。人们发现CO:浓度增加不仅可以增大叶面积、LAI,也可 以增加叶的厚度、维管组织和输导组织的数量,以及栅栏层的数量。这种叶肉层的增加可以提高植物对光合活性辐射(队R)的吸收而提高净光合速率。但是,也有人发现美国白栋(Quercusalba)的叶面积对co:浓度增加并没有反应,甚至有人发现一种北极的常绿灌木(Ledumpalustre)、北美鹅掌揪(LiriodendrontutiP 沙ra)和欧洲栗(Casta neasativa)的总叶面积减少了,认为可能是光抑制的结果。在所有情况下,CO:浓度增加可以提高单位叶面积干重,这可能是由于淀粉含量或额外细胞层增多的 缘故。CO:浓度增加不仅影响叶的生长,同时也影响叶的发育(李吉跃,1997)。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

第2讲燃烧和灭火实验 【核心重点】 一、燃烧的条件(同时符合)二、灭火的原理(符合其一)(1)可燃物(1)清除可燃物 (2)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隔绝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反应装置: ①③/③④对比 说明可燃物燃烧 必须与氧气接触; ①②对比说明 可燃物燃烧必须 达到着火点; 【实验改进】 通常状况下, 白磷的着火点 为40℃,红磷 的着火点为 240℃。某化学 兴趣小组的同 学按下图所示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的实验事实如下: ①实验Ⅰ、Ⅲ中,放在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②常温时1、2号试管内的白磷、红磷不燃烧; ③热水中的1号试管内白磷燃烧,2号试管内红磷不燃烧; ④实验Ⅲ中,玻璃管上的气球变鼓; ⑤实验Ⅳ中,倒扣在热水中的3号试管内的白磷燃烧。 上述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的相关事实是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①和④ D. ①和⑤

【答案】B 【考查难点】 【实例训练】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探究燃烧等相关实验。已知,白磷(过量)的着火点40℃;该装置气密性良好,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 ,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 ,且生石灰适量。 实验步骤及部分现象记录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步骤Ⅰ中,导致小蜡烛熄灭的原因是 。 ⑵ 步骤Ⅱ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白磷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⑶ 在步骤Ⅲ中,该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具体操作是:待白磷熄灭并冷却后,_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现象。 【答案】(1)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 (2)先变鼓,后变瘪;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达到白磷着火点,并与O 2接触;4P+5O 2点燃 2P 2O 5 (3)打开弹簧夹;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还剩下约4mL 时停止下流。 实验现象 原因 Ⅰ 高蜡烛先熄灭 生成CO 2受热上升,隔绝O 2 Ⅱ 矮蜡烛先熄灭 CO 2密度大于空气,隔绝O 2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 步骤Ⅰ 点燃燃烧匙中的小蜡烛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燃着的小蜡烛很快就熄灭了。 步骤Ⅱ 打开弹簧夹,由注射器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夹紧弹簧夹。 白磷燃烧。 步骤Ⅲ … …

2018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4化学与社会发展考点20燃烧与燃料2燃料和能源甲烷(无答案)

考点20 燃烧与燃料 (18仙桃)20.充分燃烧1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上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等质量的煤和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CO2的量接近,但产生SO2的量却相差较大 B.煤、天然气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C.煤、天然气及石油等是重要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D.由图示可知,提倡将煤改为天然气作燃料,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 (18长春)6.有关甲烷(CH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烷分子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B.相对分子质量是16g C.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4 D.碳元素比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小 (8黄冈)25、一定质量的甲烷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甲烷完全反应,生成物只有CO、CO2和H2O,且总质量为20.8g,其中H2O的质量为10.8g,则CO2的质量为 A.5.6g B.8.8g C.4.4g D.4.8g (18安顺)3、纯净物X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 + 2O2 CO2 + 2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B.X是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C.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 D.X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18宁波)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C.反应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一个甲分子是由两个氢分子和一个碳原子构成

(18雅安)1.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 是对“X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X气体”是指 A.一氧化碳B.甲烷C.氧气D.氢气 (18哈尔滨)30.(3分)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丙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甲补充一个氧分子、丙中补充一个水分子 (2)A、B、C、D对应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3)画出比一个C分子多两个质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18海南)18.天然气不仅可以作燃料,而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天然气重整可以得到合成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反应物生成物 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用不同催化剂可使合成气合成不同的物质。下列物质仅以合成气为原料不 .能.得到的 .可 是(填序号)。 A.甲醛(CH2O) B.甲醇(CH3OH) C.尿素[CO(NH2)2] (18海南)19.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M nO2 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 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g(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18广东)19.(5分)天然气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合成甲醇。 (1)请把“题19图”中反应物的微观示意图补画齐全。

废水厌氧处理沼气产气量计算

废水厌氧处理沼气产气量计算原理 一、理论产气量的计算 1.根据废水有机物化学组成计算产气量 当废水中有机组分一定时,可以利用第一节中所介绍的化学经验方程式(15-1)计算产气量,对不含氮的有机物也可用以下巴斯维尔(Buswell和Mueller)通式计算: 【公式见下图】 2.根据COD与产气量关系计算 在标准状态下,1mol甲烷,相当于2mol(或64g)COD,则还原1gCOD相当于生成22.4/64=0.35L甲烷。 一般在厌氧条件下,每降解1kgCOD约产生2%~8%的厌氧污泥(即微生物对营养物质进行同化后残留的物质),而能量的传递效率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0%~20%。微生物由于其生物形态结构简约,传递效率要稍高于多细胞生物为20%~30%,若以其传递效率25%计,则每1kgCOD产生2%~8%的厌氧污泥,则需要总物质的8%~32%物质用于其自身的同化作用,故1kgCOD中只有0.68~0.92kg的物质转化为甲烷,理论上在标准状态下,1mol甲烷,相当于2mol(或64g)COD,则还原1kgCOD相当于生成22.4/64=0.35m3甲烷。 沼气中甲烷的含量一般占总体积的50~70%,则理论上初步计算1kgCOD产生0.34~0.644Nm3的沼气。但在厌氧消化工艺中,实际产气率受物料的性质、工艺条件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场合,实际产气率与理论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①物料的性质:就厌氧分解等当量COD的不同有机物而言,脂类(类脂物)的 产气量最多,而且其中的甲烷含量也高;蛋白质所产生的沼气数量虽少,但甲烷含量高; 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沼气量少,且甲烷含量也较低;从脂肪酸厌氧消化产气情况表明,随着碳键的增加,去除单位重量有机物的产气量增加,而去除单位重量COD的产气量则下降; ②②废水COD浓度:废水的COD浓度越低,单位有机物的甲烷产率越低,主要 原因是甲烷溶解于水中的量不同所致。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气率

GBT 17904-xxxx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征求意见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90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Hygienic standard for carbon dioxide in indoor air (征求意见稿) 前言 为控制和改善室内二氧化碳的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为《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的修订标准。 本修订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修订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 本修订标准主要起草人:徐东群、王秦、徐业林、王志强、杨旭。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负责解释。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标准值和检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室内空气的监测和评价,不适用于生产性场所的室内环境。 2、标准内容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规定为≤0.09%(1800mg/ m3)。 3、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款。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用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4、监测检验方法 本标准的监测检验方法见GB/T 18204.24。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 编制说明 1、任务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受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环境卫生标准委员会委托,对现行的《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进行修订。 2、标准修订的目的意义 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受居室容积、吸烟和燃料燃烧等因素影响,与室内通风和人员的密集程度密切相关常,常用来表征室内新鲜空气多少或通风程度强弱,同时也反映了室内可能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浓度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有了普遍提高,居室的燃料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为了节约能源,现代建筑物密闭化程度增加。 近年来国内的监测资料表明,各类不同房屋的通风条件、单位面积人口差异很大,直接与之相关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因此会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在通风或排风良好的房屋,无论是住房还是公共场所,其室内空气中CO2浓度都比较容易达到540~1080mg/m3这样的较低水平[1, 2]。 广东、贵州、湖南、浙江、辽宁、宁夏、甘肃等省[3-13]的一些地市环保、卫生等部门也进行了针对居室和宾馆、图书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资料,已有的资料表明虽然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范围很大,但基本都在1800mg/m3以下,较高浓度多出现在大型商场等人群密集场所。 本次修订该标准,除了查阅文献资料外,我们选择了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带的安徽省,进行了集中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工作。资料收集为2004年至2008年,从统计结果来看,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共测定794次,均值为0.061%,其中超过《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GB/T 17904-1997》标准值38份,超标率为4.79%。2008年进行的现场监测结果表明,不同场所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差别不大,其中办公场所测定270次,均值为0.057%、城市居民居室内测定176次,均值为0.056%,城镇居民居室内测定180次,均值为0.052%,各监测值均未超标。本次现场监测安徽省内城市居民居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低于1980年代调查

甲烷实验

甲烷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探究甲烷的重要化学性质。 2、掌握对物质燃烧产物的定性检验方法。 3、熟悉有关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 4、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思考现象产生原因的科学态度。 【知识支持】 1、如何检测可燃性气体的燃烧产物? 2、如何收集按一定比例组成的甲烷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实验内容】 试剂:甲烷,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饱和食盐水(收集氯气用),氯气等。仪器:储气瓶(分别盛有甲烷、氯气),干燥的小烧杯,大试管(带橡胶塞),铁 架台(带铁夹),小试管 实验步骤: 实验1 (1)从盛有甲烷的储气瓶中缓缓放出甲烷气体,在导气管尖嘴处将其点 燃,观察气体燃烧时火焰的颜色。 现象。 结论。 (2)检验燃烧产物的操作: 。 现象 。 结论及解释 实验2 将甲烷气体分别通入酸性KMnO4溶液和溴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3 (1)取一支大试管,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体积比1:4的甲烷和氯气,用橡胶塞塞好管口,放在光亮的地方(不可日光直射,以免引起爆炸)约3分钟,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 。 结论 。(2)将上述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并取下橡胶塞,观察现象。 现象 。 结论及解释 。 请完成反应方程式。 注意:CH2Cl2 、CHCl3、CCl4是液体。 【问题探究】 1、(1)能否利用CH4和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取代反应制取纯净的氯仿?为什么? (2)在此实验中,若将NaCl溶液换成Na2SiO3溶液,有什么现象产生? 2、家庭使用天然气做燃料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3、CCl4为什么不能燃烧?CO2、SF6等也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其原因与CCl4一样吗? 4、同样是液态有机物,四氯化碳和氯仿都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而二氯甲烷却不是,为什么? 。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讲课讲稿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全球生物的影响| 2010-04-06| 【大中小】【打印】【关闭】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小组在2007年发布的第四次评估报告(AR4)中很少提及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有利影响。在“大气组成和辐射强迫的变化”(Changes in Atmospheric Constituents and in Radiative Forcing)一章中,AR4提到了如下几点(IPCC,2007-I,p.186): (1)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可以通过刺激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给植物“施肥”,在20世纪,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增加了植被的盖度和植物的叶面积(Cramer et al., 2001)。关于植物叶面积、生物量和潜在光合作用的一项遥感产品指标——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升高已经得到了证实(Zhou et al.,2001),包括气候变化本身在内的其他因素也可能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植被盖度和叶面积的增加将减少地球表面的反照率,这将抵消由于采伐森林带来的反照率的增加。但这个过程的辐射强迫还没有评估,同时对这些效应也缺乏科学的研究。(2)在“在气候系统变化和生物地球化学作用间的耦合”(Couplings Between Changes in the Climate System and Biogeochemistry)一章中,有单独的一段用来解释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对植物的作用。这一段的结论是:目前还不清楚二氧化碳的施肥效果到底有多强。(3)由第二工作小组完成的《影响、适应和脆弱性》(Impacts, Adaptation andVulnerability)报告中的第5章——“食物、纤维和森林产品”(Food, Fibre and Forest Products)研究了二氧化碳的施肥作用对作物的产量和植物利用矿物质和水的效率的影响,但是这一章低估了或者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 益处,相反夸大了由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温度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可能

燃烧及其应用单元测试题

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20分)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增大可燃物的能量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加燃物与空气的撞触面积 2、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3、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湿毛巾后住鼻子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4、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更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 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A、进入小煤窑严禁吸烟 B、夜晚发现液化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面粉厂、加油站严禁吸烟 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盖锅盖灭火 5、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D、电线线路老化导致火灾发生时,应立刻用水灭火 6、《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因为吸烟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而且乱扔烟头容易引发火灾。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7、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

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O 2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 B、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8、以下行为与对应的原理解释不相关联或错误的是()。 A.喷射二氧化碳扑灭木材火灾------二氧化碳不可、也不支持燃烧,且隔绝空气 B. 洒水扑灭火灾------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用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使可燃物脱离燃烧环境 D. 用黄沙扑灭酒精着火------使之与空气隔绝 9、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能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甲烷、甲醇、CH4 B.乙醇、酒精、C2H5OH C.甲烷、沼气、CH4 D.一氧化碳、煤气、CO 10、2012年5月18日开始,伦敦奥运圣火只在英国境内传递。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可以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的条件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可燃物 二、填空题(33分) 1、在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等气体中,选择正确答案用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里,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能灭火的气体是________。(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 (3)人类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 (4)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物不会污染空气的理想燃料是______,该燃料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溶于水,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气体是________,该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它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教学资源:甲烷燃烧的产物

【教学资源】 探究甲烷燃烧的产物 湖北省石首市文峰中学刘涛 果果查阅资料知道: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开采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份是甲烷水合物(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可表示为CH4?nH2O,在开采过程中,若甲烷泄漏会导致严重的温室效应。果果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②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③C O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会造成人中毒缺氧。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O2、H2O;猜想二:CO、H2O;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C﹣G装置(部分夹持、固 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⑴装置A、B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①酒精灯,②锥形瓶。 若选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⑵实验过程中观察到C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D、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F中红色粉末 变成黑色,由此推断猜想(填数字序号)成立。 ⑶实验过程中D装置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⑷实验过程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⑸实验过程中C、D装置的顺序不能颠倒,原因是。 【反思与交流】日常生活中,使用含碳燃料一定要注意通风,防止中毒。 参考答案 ⑴酒精灯;锥形瓶;B;2H2O22H2O+O2↑;化合反应; ⑵三; ⑶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⑷空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影响检验结果。 ⑸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时会带出水蒸气。 【反思与交流】一氧化碳(或CO)。 同步训练 1.我国首次在南海成功试采海域可燃冰。可燃冰是一种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可燃冰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一种化合物B.一种高效清洁能源 C.一种可再生能源D.一种可以燃烧的固态水 2.2017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 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 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 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 3.我国首次在南海神孤海域试采“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成功。下列关于“可燃冰”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外形像冰,是天然气冷却后得到的固体 B.“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和废气,被誉为“绿色能源” C.通常状况下,天然气和水就能结合成“可燃冰“” D.“可燃冰”储量巨大,属于可再生能源 4.目前,我国在可燃冰的开采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可燃冰在低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1体积可燃冰可储载100~200倍体积的甲烷气体,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 ⑴可燃冰属于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资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还必须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两种新能源_______________;

浅析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及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

浅析餐厨垃圾的处理方式及厌氧发酵产甲烷性能 摘要:介绍了餐厨垃圾的特性,综述了餐厨垃圾粉碎直排法、填埋法以及生物处理方法:蚯蚓堆肥、提取生物降解性塑料、固态发酵、生物发酵制氢、好氧堆肥、厌氧发酵等。针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过程,从工艺参数、工艺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国内外进展,并对餐厨垃圾厌氧发酵技术的规模化应用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餐厨垃圾处理方式厌氧发酵甲烷 0 前言 餐厨垃圾是指居民生活、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废料,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仅次于建筑垃圾,是第二大垃圾产生源。餐厨垃圾具有高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在高温条件下容易腐烂发臭,孽生蚊蝇、病菌,且不能满足垃圾焚烧发电的发热量要求(5000kJ/kg以上)。如果将其直接用作动物饲料,容易导致病菌进入人类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有关餐厨垃圾的合理利用和处理方式的研究已日益引起重视。 目前餐厨垃圾主要的处理处置方法包括粉碎直排、卫生填埋、高温好氧堆肥、固态发酵、生物处理机、厌氧发酵等,其中利用餐厨垃圾作为厌氧发酵技术的原料,既可以获得清洁能源,又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是目前国内外针对大规模餐厨垃圾处理利用的主要方向。

1 餐厨垃圾的处理处置现状 1.1 粉碎直排 由于厨房空间有限,因此就地减量处理是餐厨垃圾处理的基本立足点。目前一些国家普遍采用在厨房配置餐厨垃圾处理装置,将粉碎后的餐厨垃圾排人市政下水管网的方法。但餐厨垃圾粉碎直排容易产生污水和臭气,滋生病菌、蚊蝇和导致疾病传播,油污凝结成块会造成排水管堵塞,降低城市下水道的排水能力,高油脂含量等特性也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负荷,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二次污染。 1.2填埋 由于餐厨垃圾中有机物可生物降解组分含量高,产气速度快且产气量较大、稳定时间短,有利于垃圾填埋场地恢复使用,且操作简便,因此填埋是目前应用比较普遍的处理方法。但厌氧分解产生的沼气和渗沥液会造成二次污染,减少符合填埋条件的土地面积,同时造成餐厨垃圾营养物质的损失,因此一些国家已禁止未经处理的餐厨垃圾进入填埋场,如韩国于2005年起所有填埋场将不再接收餐厨垃圾。1.3好氧堆肥 堆肥是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作用使有机固体废物稳定化的过程。堆肥能否成功的关键是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堆肥物料C/N的调节,水分、温度、氧气与酸碱度的适当控制。餐厨垃圾有机物含量高,C/N较低、营养元素全面,非常适合用作堆肥原料。 餐厨垃圾堆肥的优点是处理方法简单、堆肥产品中能保留较多的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初三化学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练习题 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 同步练习(一) 1、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 (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1)和(2)(B)(3)和(4) (C)(2)和(4)(D)(1)和(4) 2、下列物质中,着火点最低的是() (A)白磷(B)红磷(C)木材(D)煤炭 3、下列现象中,一定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 (A)发光发热(B)爆炸(C)燃烧(D)蒸发 4、关于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B)都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在纯氧中任何物质都可以燃烧 5、下列场所中,宜贴上“严禁烟火”标语的是() (A)石灰窑厂(B)炼铁厂 (C)面粉加工厂(D)制冰厂 6、点燃下列混合气体,有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汽油蒸气和氮气(B)氢气和乙醚蒸气 (C)酒精蒸气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天然气 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 (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 (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 8、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描述实验现象 (1)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带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钠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它可以和冷水直接反应生成氢气,钠+水→氢氧化钠+氢气, 但是它与煤油不会发生反应。 用刀切一块金属钠投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钠块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钠熔成银白色小球,甚至会使钠和水生成的氢气都发生燃烧。 如果在上述盛蒸馏水的烧杯中先注入一些煤油,再投入金属钠,可以看到金属钠悬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