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收稿日期:2014?08?15一修回日期:2014?09?27

基金项目:农业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472312,41306152,31402283)作者简介:刘鹰(1969 )男,研究员,研究方向:水产设施养殖与装备工程三E?mail:yinliu@qdio.ac.cn

doi:10.3969/j.issn.1007?9580.2014.05.001

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现状和趋势

刘一鹰1,郑纪盟1,2,邱天龙1

(1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养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青岛266071;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综述了开展贝类设施养殖的重要性三介绍了国内外贝类设施养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列举了我国在贝类设施养殖方面与国外先进技术的差距,包括养殖设施二设备相对落后,机械化二自动化程度不高,水处理技术设备落后,基本为流水式开放系统等;提出了贝类设施养殖产业今后发展的重点任务应主要集中于贝类养殖设施装备与技术的建立和完善,养殖工厂设施设备及生产工艺的标准化设计,贝类养殖适宜生态环境条件的工程调控与优化等,在基础研究方面应重视工程设计的技术原理二贝类生长发育对环境因子胁迫的响应及适应机制二贝类 环境 设施系统综合调控机理研究等三关键词:贝类;设施养殖;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S954.3;S968.31一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7?9580(2014)05?001?05

1一背景

1.1一贝类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全球贝类养殖产量稳定增长,且在水产养殖中的产值逐年增加三贝类养殖已成为海水养殖业中的第二大养殖种类[1]三目前,世界上贝类养殖种类主要包括牡蛎二贻贝二扇贝二鲍二菲律宾蛤仔二蚶等,主要养殖国家有美国二法国二英国二日本及中国等[2]三我国的养殖贝类种类已由传统的牡蛎二缢蛏二泥蚶二蛤仔4种发展到30余种,其中养殖产量较大的有长牡蛎二菲律宾蛤仔二贻贝二海湾扇贝二鲍二虾夷扇贝二泥蚶二缢蛏二栉孔扇贝等;养殖海区也不断扩大,贝类生产遍布我国沿海地区,养殖方式多样化,主要有滩涂养殖二池塘养殖二工厂化养殖和浅海养殖等[3]三

我国自2004年起成为世界最大的贝类生产国,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68%[4]三2012年,我国海水贝类养殖总产量已达到1208.44万t,养殖面积达到147.489万hm2,约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1/5[5],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三1.2一传统养殖方式已不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随着贝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养殖方式

(包括护养增殖二天然采苗人工养殖二人工育苗人

工养殖等)出现了较多的问题,不但生产效益的可持续性得不到保证,还存在破坏生态环境和浪费资源等弊端,已不能适应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产品质量下

降二养殖环境恶化二疫病严重等问题[6]三传统养殖生产过程中,由于养殖模式和布局二养殖对象搭配不合理(几乎全是滤食性贝类),养殖区出现了富营养化二天然苗种场严重破坏二苗种品质下降等诸多问题[7]三另外,传统的养殖区由于被围垦或征用及其周围海域污染对其造成的影响,使得适宜贝类养殖的区域面积正在逐年缩减[8]三1.3一设施养殖的产业优势

与传统粗放型养殖模式相比,设施养殖具有明显的优势三一是设施养殖的机械化二自动化程度较高,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稳定性;二是设施养殖通过工程技术与装备的生产应用,实现了集约化养殖方式,有效节约水资源和土地,是一种环保二节水二高产的养殖模式;三是从事设施养殖的人员大多具有较高的科技二文化素质,因此设施养殖的生产效率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较高,对于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9]三设施养殖的优

势特征适应了渔业发展新阶段 资源节约二环境友好二产品优质 的要求,具有很强的产业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无疑是我国实现养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10]三

目前,设施水产养殖主要包括陆基设施养殖和海上网箱养殖两大领域三陆基设施养殖主要包括池塘养殖二工厂化养殖(流水式工厂化养殖二半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工厂化养殖)二水产苗种繁育基地等[11];海上设施养殖主要包括网箱养殖和筏式养殖,后者主要有延绳式吊养(紫菜二海带等藻类和牡蛎二贻贝等贝类养殖)和笼式吊养(鲍二刺参二章鱼等养殖)三

设施养殖在鱼二虾等品种的苗种繁育二养成过程中的应用已日益普遍三但在贝类养殖生产过程中还相对滞后,目前主要应用在工厂化苗种繁育二筏式养殖及人工鱼礁等方面三

2一国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国外贝类设施养殖的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三美国二日本二韩国二法国二英国二北欧等国家,由于经济实力较强二科学技术较发达,其设施养殖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在工厂化育苗二养殖水质的自动化监控二机械化调控方面已达到很高水平,而且在增氧二生物净化二微细颗粒物过滤等方面也进行了许多研究和应用[12]三

近年来,国外在贝类设施养殖的研究应用主要围绕工厂化苗种培育二新能源应用二高效养殖工程等方面三澳大利亚采用流水养殖系统实现了鲍的全年高密度二集约化二高效率的苗种生产[13]三新西兰采用跑道式循环水系统养殖彩虹鲍(Haliotisiris),已显示明显的优势,如:极大缩短养成时间二减少死亡率二减少寄生虫感染二缩减养殖池的数量二降低劳动力需求和节省能耗等[14]三循环水系统在稚贝培育方面也取得了广泛应用,如贻贝稚贝培育[15]二牡蛎幼虫的高密度循环水培育[16]等三同时,波浪能二人工上升流二余热二地热二生物质能二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和节能高新技术也不断在贝类养殖生产中得以运用三美国在夏威夷等地已利用深层的低温海水养殖鲍二牡蛎等[17]三美国温哥华岛大学贝类研究中心将太阳能电池板应用于浮动上升流系统(FLUPSY),代替传统的电力,节约能源[18]三美国夏威夷考那的自然能源试验厂利用海洋表层水(20m,26?)和深层水(600m,6?)温差发电,为鲍养殖企业提供热源,保持15?适温,使鲍的生长速度提高了近一倍[19]三此外,亲贝的促熟技术以及繁育设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装备在发达国家也都得到广泛应用三

牡蛎是国外贝类设施养殖中产量较高,同时也是养殖技术最为成熟的种类之一三纵观近几年国外的单体牡蛎养殖设施的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养殖设施的发展着重于小单元组合,易搬运二易回收二不占空间二整理更换方便二受异常天气(大风二浪潮)的影响较小三美国OYSTERGRO公司生产的牡蛎养殖浮箱二泰勒(TAYLOR)浮箱,加拿大的养殖浮袋,法国的养殖篮都具有以上优点三目前,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模式是国际上的研究热点,浅海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组合有鱼-贝-藻二贝-藻-参二贝-参等三与之相对应的,国际上相继研发出新型二高效的IMTA养殖设施,如挪威的单点锚定鱼-贝-藻综合养殖设施,澳大利亚养鲍业使用的 水上农场 专利系统等三

3一我国发展状况

3.1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贝类养殖方面取得了诸多进步,特别是 十一五 计划以来,取得了许多标志性成果和重大突破,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三建立了双壳类贝苗上升流培育系统[20]二研究应用了夷扇贝框式养殖技术二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二基于生态工程的海珍品底播增养殖模式等[21]三獐子岛海域的海珍品底播增养殖以及荣成桑沟湾的贝藻综合养殖等IMTA模式的产业化程度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三相比之下,加拿大二美国二智利以及一些欧洲国家的IMTA示范区建设目前只是局限于小范围的试验阶段,距离产业化尚存在一定的差距三在养殖设施方面,我国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的养殖及配套设施,如可控水层新型筏式抗风浪养殖系统[22]二多元生态新型筏式养殖系统[23]二虾夷扇贝框式养殖设施[24]等,这些设施为我国向远岸深水水域进一步拓展,开辟新的 战场 提供了工程设施保障三

目前,在贝类的工厂化苗种繁育方面,人工育

苗实际上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了工厂化,每年都有

大量的贝类苗种从各地的育苗场二育苗室生产出

来三目前,除了天然苗源极为丰富的牡蛎和缢蛏

外,人工苗种培育是珍珠贝类二扇贝类二蛤仔和鲍

类等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生产方式[25],不同贝类品种的培育技术和方法也得到不断地改进三封闭

循环水苗种繁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冯志华

等[26]建立了一套体积为100m3二可用于扇贝苗种生产培育的封闭循环水系统三目前海上筏式养殖工程设施也广泛应用,养殖的贝类主要有魁蚶二牡蛎二扇贝二贻贝二鲍等三我国通过自主研发与集成创新的结合及生产应用,使得筏式养殖设施在技术和产业规模上取得了巨大进步,筏式养殖规模已居世界首位,养殖产量占国内海水养殖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单产也达到了较高水平[27]三自主发明的新型鲍养殖装备 鲍鱼公寓 ,改进了现有传统吊笼式鲍鱼养殖模式三吴垠等[28]设计的多层抽屉式循环水稚鲍养殖系统,是一种安全二高效二节能减排的养殖模式,可以大规模应用于鲍的循环水生产培育,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三

3.2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贝类设施养殖整体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

较大三我国的设施养殖发展起步较晚,虽然取得

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差距还很

大三其中最明显的是工厂化养殖过程中所使用的

养殖设施二设备相对落后,主要表现在其机械化二

自动化程度不高,水处理技术设备落后,基本为流

水式开放系统三国外先进的工厂化养殖系统采用

计算机控制技术,水质监测和饵料投喂等均实现

了自动化三

贝类养殖设施简陋,缺乏成套的养殖设施三

虽然工厂化设施养殖技术目前已在鱼二虾类养殖

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贝类养殖方面,技术积累及

其相关研究还不够丰富与深入,成套的标准化设

施设备研究较少,市场上尚未有成熟的产品三我

国海水贝类工厂化苗种繁育起步于20世纪70年

代,但经过近40年的发展,依然没能摆脱环境依

赖型二资源消耗型的生产模式,对育苗场的内部设

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科研滞后于生产,高密度苗

种繁育应具备的高溶氧二控温二水质净化技术还比

较落后,多数苗种繁育工艺仍沿袭20世纪50二60

年代的传统方法三虽然贝类养殖设施设备的工厂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但相较于鱼二虾苗种的培

育,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三

缺乏标准化的工厂设施设备及生产工艺三我

国的贝类苗种生产企业虽然有很多,但还没有统

一的建设标准,存在着资源二能源浪费严重二管理

混乱等现象,亟需建立规范化二现代化的苗种生产

标准[29],增加对先进技术二设施的研发投入,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从业人员三同时,由于市场二人员素

质和地区环境的影响,新研发的养殖模式和技术,

在应用推广过程中受到严重制约三生产过程中,

许多企业未能严格遵守国家的相关规定,存在乱

排污的现象,造成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进而影

响贝类养殖可持续发展[30]三此外,养殖过程的精准化和工业化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单位水体的养殖产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三我国贝类养殖面积很大,但其中存在的单产低二效益差二养殖污染等问题给海洋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三因此,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迫在眉睫,这需要综合工程技术的支持,通过加强设施养殖工程的研发与应用,将进一步提升贝类养殖业的整体水平,促进贝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三3.3一发展趋势和技术需求

目前养殖海域环境污染程度日趋严重,适宜

贝类养殖的自然海区不断减少,浅海远岸深水区

日益成为贝类养殖的重点区域,这对开发深海海

区的贝类养殖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三而设施养殖

能很好地突破养殖环境这一限制因素,实现高密

度二大规模以及养殖废水资源化利用,能够在保护

环境的前提下,大大提高贝类养殖产量和产品

品质三

在引进新的设备二设施时,要根据养殖的实际

需要设计建造养殖设施,既要注意设施的先进性,

又要考虑设施的经济适用性;要善于利用鱼二虾工

厂化养殖获得的成功经验,根据养殖类型差异,进

行养殖设施的研发;加强整体和长期规划,充分利

用区域优势,合理规划布局三在不断规范养殖设

施设备标准的基础上,建立规范化二标准化的养

殖场三

4一未来发展思路、方向和任务

以促进我国贝类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借

鉴国外贝类设施养殖的先进经验,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开发水平,建立高效二稳产二安全的养殖设施三在以后的工作中,应着重围绕产业需要的重点任务开展工作,同时兼顾基础性工作,以便更好地开发和推广应用贝类养殖设施;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二高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增强科研实力,促进成果的研发和转移转化三

4.1一重点任务

目前,我国贝类设施养殖工程应把贝类养殖(育苗)设施装备二技术,工厂化标准设计和贝类养殖(育苗)适宜生态环境条件的工程调控作为重点任务来开展三

(1)贝类养殖(育苗)设施装备的研制三贝类养殖设施装备的研制迫在眉睫,主要包括以下设施装备:亲贝暂养二促熟装备,高效育苗设施设备,优质饵料生物高效自动化培养二收获与投喂装备,贝类高效养殖设施与设备,贝类收获二起捕二清洗二暂养等设施装备等三

(2)贝类设施养殖(育苗)技术的研发三主要包括:育苗生态环境(温度二盐度二pH二DO等)的调控技术,针对海水贝类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二苗种培育的智能自动化控制和节能技术,贝类苗种培育新工艺技术等三(3)贝类工厂化育苗设施的标准化设计三运用新技术二新工艺和新材料对育苗二养殖温室(车间)进行标准化设计,开展育苗池体优化设计研究;建立海水贝类育苗场二养殖温室(车间)标准化设计规范三

(4)贝类养殖(育苗)适宜生态环境条件的工程调控三亲贝暂养和育苗过程的适宜生态环境条件的(温度二光照二盐度)调控,亲贝暂养和促熟水环境条件优化的调控技术三

(5)贝类设施养殖(育苗)新装置二新方法二新技术的集成与应用三研发内容包括:影响苗种主要水质参数的计算机在线检测与报警系统;经济适用的海水育苗工艺自动控制系统;自动调温节能装置;以太阳能二风能二热泵等为主体的调温系统三

4.2一基础性工作

(1)贝类设施养殖工程的设计原理三贝类养殖(育苗)设施设计的工程规范;贝类设施养殖装备的标准化生产工艺;养殖(育苗)设施设备的工程优化等三

(2)贝类设施养殖(育苗)环境因子胁迫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三研究在设施养殖(育苗)环境下,主要贝类对环境系统胁迫效应的生理反应与适应机理,以及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障碍的克服途径;贝类对不良气象生态条件和极端生产环境的适应机理与途径;贝类的生态适应性与生产潜力等三

(3)贝类 环境 设施系统综合调控机理三研究在设施养殖(育苗)环境下,环境系统对贝类生长发育过程二产量与品质作用过程的系统模型;贝类关键生物学信息的无损测量与诊断;生物环境系统动态优化控制途径与机理等三?

参考文献

[1]一FoodandAgriculturalOrganizationoftheUnitedNations.TheStateofWorldAquaculture2010[M].Rome:FAOPress.2010:22?25.

[2]一张福绥.贝类养殖[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32.

[3]一王如才,王昭萍,张建中.海水贝类养殖学[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149?202.

[4]一孙琛.世界贝类生产二贸易及中国贝类出口分析[EB/OL].(2007?05?28).http://www.xjxnw.gov.cn/sc/jgxq/fxyc/scyz/

05/591086.shtml.

[5]一农业部渔业局.2013中国渔业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111.

[6]一袁桂良,刘鹰.工厂化养殖 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动力与潜力[J].内陆水产,2001(4):42?44.

[7]一印丽云,杨振才,喻子牛,等.海水贝类养殖中的问题及对策[J].水产科学.2012(5):302?305.

[8]一夏培艳,沈新强.滩涂贝类养殖环境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进展,2011,29(4):546?553.

[9]一王新鸣.加快我国设施渔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渔业经济,2005(3):38?39.

[10]一徐皓,倪琦,刘晃.我国水产养殖设施模式发展研究[J].渔业现代化,2007,34(6):1?6.

[11]一刘常标.福建省设施渔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福建水产,2011,33(5):52?58.

[11]一王新鸣.加快我国设施渔业发展的探讨.中国渔业经济,2005(3):38?39

[12]一韩晓飞,韩立民.山东设施渔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1):6?8.

[13]一HEASMANM,SAVVAN.Manualforintensivehatcheryproductionofabalone[M].Australian:NSWDepartmentof

PrimaryIndustries,2007:80?85.

[14]一HEATHP,TAITM.Recirculationsystemsforabalone

productioninNewZealand[C]//TheProceedingsoftheSix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RecirculationAquaculture.2006:

223?232.

[15]一AINHOABG,PAULINEK.Optimizationofbluemussel(Mytilusedulis)seedcultureusingrecirculationaquaculture

systems[J].AquacultureResearch,2013:1?10.[16]一RICO?VILLAB,WOERTHERP,MINGANTC,etal.Aflow?throughrearingsystemforecophysiologicalstudiesof

Pacificoyster(Crassostreagigas)larvae[J].Aquaculture,

2008,282(1):54?60.

[17]一李竹青.新能源技术在水产增养殖业中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渔业信息,1990,5(9):3?6.

[18]一SOLARFLUPSYprojectupdate:DesignandConstructionReport[EB/OL].(2012?02?12).

Http://viudeepbay.com/2012/02/12/design?and?

construction?report?solar?flupsy?project/.

[19]一薛正锐.现代高效设施渔业工程技术综述[J].科学养鱼,2002(3):19?20.

[20]一林志华,柴雪良,肖国强,等.利用上升流系统培育双壳类贝苗的研究[C]//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

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第十二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

2005:1.[21]一方建光,唐启升.实施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构建海洋生态安全屏障[C]//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二江苏省农林厅二苏州

市人民政府.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高层论坛论文

集.2008:1.

[22]一谢绍河.一种抗风浪珍珠贝养殖装置[P].中国:201120433442.7,2012?08?15

[23]一赵永军.刺参的生物清除作用及贝参混养模式的建立[D].吉林农业大学,2002.

[24]一张起信,张启胜,李维年,等.虾夷扇贝筏式养殖高产技术研究[J].海洋科学,2000(8):14?16.

[25]一谢玉坎.贝类人工育苗产业化的科学发展[J].生物学通报,2011,46(11):1?3.

[26]一冯志华,俞志明,刘鹰,等.封闭循环海水育苗系统生物滤池的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4,24(3):350?354.[27]一张立斌.几种典型海域生境增养殖设施研制与应用[D].青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0.

[28]一吴垠,孙建明,柴雨,等.多层抽屉式循环水幼鲍养殖系统及养殖效果[J].农业工程学报,2012,28(13):185?190.[29]一张延青.海水养殖贝类苗种循环水高效净化技术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7.

[30]一刘鹰.海水工业化循环水养殖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5):50?53.

Applicationsandprospectsofshellfishfacilityfarmingproject

LIUYing1,ZHENGJimeng1,2,QIUTianlong1

(1InstituteofOceanolog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National&LocalJointEngineeringLaboratoryofEcologicalMariculture,Qingdao266071,China;

2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Abstract:Thispapersummarizedtheimportanceofshellfishfacilitiesfarmingproject,pointingoutitscurrentsituationandtendenciesofinternationaldevelopment,andlistingourgapandproblemscomparingtoothercountries advancedaquaculturefacilitiesinshellfish.Mostimportantly,italsoputsforwardtheprospectsoftheindustry,andthedirectionsandkeytasksinshellfishaquaculture.Chinahasgainedalotprogressinshellfishfacilityaquaculture,whilethereisstillalongwaybetweenChinaandthedevelopedcountries,e.g.thelaggingfacilities,thelowlevelmechanizationandautomation,andtheoutmodedwaterprocessingequipment,etc.Therefore,themaintasksinthefutureshouldbeconcentratedonestablishingandoptimizingthefacilitiesandtechniquesofshellfishaquaculture,standardizingthedesignoffacilitiesandmanagement,andalsotheregulationandimprovementofecologicalshellfishaquacultureenvironment.Intheaspectofbasicstudy,moreattentionshouldbepaidtothemechanismandtheoryfortheengineeringdesign,theinteractionoforganismandenvironmentstress,andalsotheregulatingmechanismofshellfish?environment?facilitysystem.Keywords:shellfish;facilityaquaculture;application;prospects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考试大纲

《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考试大纲 一、教材 《虾蟹类增养殖学》王克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海水贝类养殖学》王如才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二、试卷结构及比例 1、题型比例 名词解释占20%;填空题占10%;判断说明题占10%;简答题占30%;论述题占30%。 2、内容比例 专业术语和专用名词的基本概念占30%; 水产养殖的基本技能占40%(注:具体的养殖参数不列入考试范围); 与水产养殖生产密切有关的基本理论占30%。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甲壳类增养殖学绪论 1、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定义(研究内容)。 2、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 3、甲壳类养殖主要产地,国家,常见养殖种类。 第二章虾蟹类养殖生物学 1、对虾生殖系统组成和结构(交接器、雄性腹肢、精荚、开放式纳精囊、 封闭式纳精囊)。 2、主要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3、两种繁殖方式比较(生殖系统,交配与产卵,胚胎发育与孵化)。 4、雌雄鉴别特征和方法(对虾,河蟹)。 5、虾蟹类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及各阶段的习性(生活史)。 6、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7、食性特点与主要饵料生物种类。 8、对虾类与真虾类的区别。 第三章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 1、虾蟹类苗种培育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关键。 2、对虾育苗场的基本设施与功能。 3、育苗室与育苗池建造基本要求。

4、育苗用水处理主要工艺与功能。 5、育苗用水水质调整与消毒方法。 6、人工手术促熟的原理和方法。 7、对虾受精卵消毒的过程和方法。 8、幼体发育过程的食性变化。 9、常用饵料生物种类(生产方法不考)。 10、幼体投饵技术要点。 第四章虾蟹类的养成技术 1、养成方式与特点比较。 2、对虾池的基本要求。 3、基础饵料培养的原理与方法。 4、中间培育的原理与方法。 5、对虾配合饲料的质量要求。 6、基本投饵量计算方法。 7、如何调整投饵量。 8、投饵管理要点。 9、底质调控的原理与方法。 10、常见疾病名称(病毒病,细菌性病)。 11、白斑综合症有关所有知识。 12、SPF和SPR种苗 第五章河蟹的养殖 1、河蟹的分类。 2、不同水系河蟹的主要形态差异。 3、河蟹性腺发育和繁殖过程的基本特点。 4、幼体发育过程。 5、仔蟹与蟹种培育过程。 6、性成熟蟹种的形成与预防。 7、河蟹“颤抖病”。 第六章贝类增养殖概述(不考) 第七章养殖贝类的生物学 1、瓣鳃纲、腹足纲、外套膜、足丝。 2、滩涂的底质类型。 3、贝类的生活型。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12

现代设施农业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胡建 (四川农业大学信息与工程技术学院,四川雅安625014) 摘要:设施农业是利用人工修建的设施,通过可调控的技术手段,对室内环境因子进行全方位调控,形成摆脱自然条件约束的全新技术体系,可为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的环境条件。为此,从设施农业的内涵以及特征出发,分析了国内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出现代设施农业正朝着智能化、工厂化和节能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88X(2012)07-0245-04 0引言 传统农业也称为固定农业,是从铁器工具的使用到工业化以前的农业,经历了2000年多时间,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农业[1]。其主要特点是农业部门结构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仍较落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对外部自然环境的依耐性较强、农业生态系统功效低、商品经济较薄弱和基本上没有形成生产地域的分工等诸多方面。现代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市场化、商品化的农业。其内涵更加广泛,包含安全农业、无公害农业、机械化农业、企业化农业、技术化农业、知识化农业、商业化农业和资本化农业等方面[2]。设施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光辉的前景。发展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工程的重要内容,是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满足人们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必要保证。 1设施农业内涵及特征 1.1设施农业内涵 设施农业是在不适宜生物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下,通过维护结构设施,把一定的空间与外界环境隔离开来,形成具有一定程度的封闭性系统,在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人为地创造生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分、养分等环境条件,实现高 收稿日期:2011-09-07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资助项目(09ZA063) 作者简介:胡建(1979-),男,重庆人,讲师,硕士,(E-mail)hjsicau @126.com。产、高效和优质生产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农业从广义上讲可分为设施栽培和设施养殖两种类型[3]:设施栽培主要是指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等作物的设施栽培,设施包含各类塑料棚、温室、人工气候室以及相关配套设备;设施养殖主要是指家畜、家禽、水产品和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设施包含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的饲养畜禽舍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设施农业从狭义上讲主要包括塑料大棚、温室和植物工厂3种不同技术层次的设施类型,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塑料大棚、日光温室和连栋温室。其中,节能日光温室为我国独创,其节能栽培技术居国际领先地位,在北纬32? 41?甚至43?地区的严寒冬季,能够在不用人工加温或者仅有少量加温条件下进行黄瓜等喜温性蔬果的生产。节能日光温室目前已发展到40万hm2,栽培种类也由蔬菜扩展到花卉、观赏木本植物及草莓、葡萄、桃等园艺植物。 1.2设施农业特征 设施农业是一个新的生产技术体系,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与传统农业相比较,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科技含量高,抗灾能力强。设施农业是先进的生物技术、工程技术、机械技术、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管理技术的高度集成,涵盖了建筑、材料、机械、通信、自动控制、环境、栽培、管理与经营等学科领域的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与此同时,设施农业对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进行人为的干预和控制,使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储藏不再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从而增强了抵御灾害的能力。 2)反季节生产成为可能。设施农业能够根据不同生物种类或者同一生物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子的需求进行人为的控制,使其完

贝类增养殖学部分知识点汇总讲解

第一章概论 1.贝类的主要特征。(包括生态习性上共同的特征) ①身体柔软,两侧对称(或成体不对称而幼体对称),不分节或假分节。 ②通常由头部(双壳类没有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构成。 ③体腔退化,只有围心腔或围绕生殖腺的腔。 ④消化系统比较复杂,除了双壳类外,其他种类的口腔中具有颚片和齿舌。 ⑤神经系统主要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⑥间接发育的贝类一般具有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两个不同的形态发育阶段。 2. 假分节:指动物体内分节但是体表不分节或体表体内分节现象不一致(新蝶贝)。 3. 无板纲:闪耀毛皮贝和新月贝 单板纲:新蝶贝 多板纲:石鳖 掘足纲:角贝科 头足纲:鹦鹉螺、章鱼、枪乌贼 双壳纲:魁蚶 腹足纲:鲍、宝贝 经典贝壳的结构:最外层为薄的角质层,中层是由碳酸钙组成的柱状结构称棱柱层,内层为碳酸钙的片状结构,称珍珠层。 双壳类 1.辨别贝壳前后方位的5种方法: ①壳顶尖端所向的通常为前方 ②由壳顶至贝壳两侧距离短的一端通常为前方 ③有外韧带的一侧为后端 ④有外套窦的一侧为后端 ⑤具有一个闭壳肌的种类,闭壳肌痕所在的一端为后端。有2个闭壳肌的,较大的1个所在处为后端。 2.左右的辨别方法: 前后端确定后,将壳顶向上,壳的前端向前,左侧者则为左壳,右侧者即为右壳。 3.壳顶:两壳背面有一突出部分称为“壳顶”,它是贝壳最初形成的部分(即“胚壳”)。多数种类壳顶略偏向前方,少数种类的壳顶位于中央或后端。 由壳顶至腹缘的距离为壳高。前后两端之间的距离为壳长。左右两壳膨胀的最大距离为壳宽。双壳类消化系统 4. 口:仅仅为一个简单的横裂,由唇瓣组合而成。位于身体的前端,足的基部背侧。除个别种类(胡桃蛤科)外,大多数双壳类没有口腔,也没有颚片、齿舌和唾液腺。 5. 食道:紧接在口的后方,极短。食道壁是具有纤毛的上皮细胞。食道的作用是依靠纤毛的摆动使食物进入到胃中。 6. 胃和晶杆:胃膨大呈口袋状。胃腔内经常有1个幽门盲囊,里面有一种表皮的产物,称为晶杆,故这个盲囊又被称为晶杆囊。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设施农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和措施。在分析我国设施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设施农业现状对策分析 设施农业就是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利用人工建造的实用设施,该设施为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产品的贮藏保鲜等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以便将农业生物的遗传潜力变为现实的巨大生产力,从而获得速生、优质、高产、高效的农畜产品。设施农业是知识与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设施农业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易于集约化生产等特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快速发展。 一、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久远,至今已形成多种类型、多种结构、多种功能的综合发展模式。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也得到不断加强,其科技项目正受到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长期以来蔬菜供应不足的问题随着设施园艺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达到了淡季不淡、周年有余的目标。我们已经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的园艺设施,同时在保护种植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应用与推广在生产实践中。目前,我国设施农业不但超越以前的瓜、菜、花卉等园艺作物的范畴,而且在大田作物、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林果生产等诸多领域也获得广泛应用。 2、我国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技含量低。发达国家采取的是“高投入、高产出”的高科技手段来发展工业化农业,而我国由于技术和经济的原因,则是采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在我国得到前所为有的发展,它是现代生物及时和工程技术的集合,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程。结合我国设施农业的实际情况,简要的分析了我国的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趋势;对策。 设施农业是运用现代话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认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条件,使光、热、水、土、气、肥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 质生产规模 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我国审视农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现代农业带来了强大动力和发展前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多种类型。设施农业装备与结构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 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 1.1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是简易的设施农业.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经营粗放。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111。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塑料大棚为主,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将我国传统的设施栽培提高到崭新阶段阁。尤其是高效节能型目光温室,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经济技术水平.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辽东半岛、京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在上述地区冬季寒冷条件下不用加温,可以生产出喜温的蔬菜和果菜,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园艺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阁。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 000

贝类增养殖10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12】

附着型贝类 ——扇贝的养殖 ? 俗称海扇、干贝蛤、海簸箕; ? 近缘种达300种,我国约30余种; ? 闭壳肌肥大、鲜嫩,营养丰富,干品称“干贝”. 附着型贝类 ——扇贝的养殖 ?扇贝产量较大的国家有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和阿根廷等。 ?60年代前,我国扇贝生产全部是采捕野生贝; ?1968年开始人工养殖; ?1973年以来,扇贝半人工采苗、人工育苗和养成等关键技术突破之后,扇贝养殖迅猛发展。 主要养殖贝类产量及其占贝类养殖总产量的比例 (贝类养殖总产量1108.2321万吨,2013) 江珧, 0.9,0.09% 鲍, 11.038, 0.93% 蚶, 33.687, 2.85% 蛏, 71.47.31% 贻贝, 77.2 7.90% 扇贝, 160.8201, 13.62% 蛤, 385.3531, 32.63% 牡蛎, 421.8644, 35.73% 近年中国养殖扇贝产量(万吨) 主要内容 一、扇贝的生物学 二、栉孔扇贝的半人工采苗 三、海湾扇贝的人工育苗 四、扇贝的养成方法 §1 扇贝的生物学 ?主要养殖种类 ?扇贝的生态 ?扇贝的繁殖 ?扇贝的生长 §

1、主要养殖种类 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 紫扇贝(杂交种) 华贵栉孔扇贝 栉孔 栉齿 2、扇贝的生态 2、扇贝的生态 高盐性,24-40 ‰ 适温范围5-23 ℃ 虾夷扇贝 广盐性:16-43‰, 适宜范围21-35 ‰ 生存温度:-1-31℃ 生长适温:8-28 ℃ 海湾扇贝 高盐性,23.6-31.4 ‰ 生存温度:8-32℃ 生长适温:20-25 ℃ 华贵栉孔扇贝 高盐性,23-34 ‰ 生存温度:-2~28℃ 生长适温:15-25 ℃ 栉孔扇贝 盐 度 温 度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设施农业的定义: 所谓设施农业,是通过采用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人工调控,改变自然环境,为种植业和养殖业、微生物(食用菌)、水产生物以及产品的储藏保鲜等提供相对可控制,甚至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肥等环境条件,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以获得速生、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产品的新型农作方式。 设施农业按主体不同, 可以分为2 种类型: (1)设施栽培--目前主要是蔬菜、花卉及瓜果类的设施栽培,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温室、塑料棚和人工气候室及其配套设备等。 (2)设施养殖--目前主要是畜禽、水产品及特种动物的设施养殖, 其主要设施有各类保温、遮荫棚舍和现代集约化饲养畜禽舍及配套的设施设备。 2、设施农业的特点 (1)高投入、高产出,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设施农业产业是一项高投入的产业,以日光温室为例,最简易的竹木结构日光温室,每亩造价在2.2万元以上,尚不包括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日光温室的成本甚至已达到300元/平方米,如此计算建设一亩地的现代日光温室成本就得20万元以上。同时,设施农业也是高附加值、高产出的现代化产业。根据抽样调查分析显示,设施农业生产的年综合平均产值1.3万元/亩,年净产值1万元/平方米,比露地生产高3~5倍。经济效益高的行业,比如花卉,每亩产值能够达到10万元以上。 (2)人工创造适宜小气候,反地域、反季节进行农业生产 设施农业中的温度、光照、湿度、水肥、土壤条件、植物营养以及综合环境条件都可以调控,因此可以根据当地气候、地理、人文和社会、经济条件自主选择设施类型、栽培作物、设施设备和技术,进行实时实地的农业生产,从而可以创造植物生长的适宜环境,提高农业生产率,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种植对气候条件的依赖。 (3)有利于高效利用资源

贝类养殖

1环带:外套膜包被在软体的背侧,未被贝壳覆盖的地方。 2外套膜:位于左右两壳内面,是胚胎时期内脏团倍侧皮肤的一部分褶劈向下延伸而形成的两片薄膜。 3足丝:由足丝膜组成用于附足 4消化盲囊:由许多的一端封闭的小育管组成一对左右对称包被在胃的外围分泌消化酶。 5齿舌囊:位于口腔底部的袋装齿舌鞘。 6生殖腺:用于繁殖后代 7生物学最小型:达到性成熟的最小的个体 8有效积温:对生长发育起有效作用的高出的温度值 9生物学零度: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呈正相关 10丰满度:生殖性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 11性腺指数:生殖性腺湿重占软体部湿重的百分比 浑浊度:水中悬浮颗粒的密度 1贝壳分哪几个纲:无板纲、单板纲、多板纲、掘足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分类方法:全为水生生物,身体左右对称,有两片贝壳保护身体,头部不明显,口的位置及代表身体前段又称无头类;胃肠间有晶杆,足成斧形,适合挖掘泥沙,又称斧足类; 3腹足纲的分类方法:足部发达,位于身体腹面,通常有一螺旋形的贝壳,具有一对触角一对眼,口腔内齿舌极其发达,水生类用鳃呼吸,陆生类用外套膜呼吸起肺作用。 4潮间带潮区如何划分:高潮区、被海水淹没时间最短干露时间最短;中潮区:海水淹没时间5~6h,干露时间3~4h,环境稳定;低潮区:小潮低潮线至大潮低潮线之间的区域。 5贝类生长测量:长度法和重量法。长度法:简易方便、直观,但是缺点是不能体现贝类的重量,更无法表示贝类的肥瘦;重量法:1鲜出肉率:2肥满度,鲜出肉率和肥满度不仅是贝类生长测量的指标,同时也是贝类繁殖调查指标。 6贝类的繁殖方式:卵生型、幼生型、交尾型、 7繁殖活动:潮汐、日周期、光照、温度突变、降雨。 8繁殖调查方法:贝类繁殖的调查即预测、调查贝类的性腺发育和繁殖日期或育苗期,以便适时进行人工育苗或采苗。调查方式有1丰满度:生殖腺所占或覆盖内脏团的面积比列来预测繁殖季节。2生殖腺指数3鲜出肉率或肥满度4海区浮游幼虫观测5有效积温6组织切片。 10贝类生活史分那几个主要阶段;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5担轮幼虫6面盘幼虫7稚贝期8幼贝期和成贝期 11贝类的生长有何规律、有养殖年限关系:缓慢、快速、缓慢、生长初期长壳,后期长肉 12贝类人工育苗用水常规处理:一般采用水泵提水至高位沉淀池,海水经过沙滤池过滤后再进入育苗池和饵料池。 13贝类人工育苗的工艺流程:1亲贝的选择、处理和蓄养2成熟精卵的获得3受精洗卵和孵化4选幼5幼虫培育6采苗7稚贝培育8贝苗的中间育成9贝苗运输方法 14如何选择育苗亲贝:1选择生物最小型2选择个体健壮贝壳无创伤,大小均匀,无寄生虫,病害3选择性腺发育较好的亲贝4雌雄亲贝比例:雌:雄=1:4~10 15亲贝室内蓄养方法:洗刷亲贝,按一定密度置于笼内饲养,每天换水两次,及时投喂一般亲贝刚入池连续三天使用土霉素预防病害发生。 16贝类的运输方法:1干运法:在筐内铺上海藻,海藻在装苗前必须浸泡一段时间,洗刷干净再用,一层海藻一层贝苗,上面再用海水浸湿的海绵盖好每半个小时,向筐内洒一次海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设施农业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成果和方法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可以人为进行控制和调节的环境条件,使光、热、水、土、气、肥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植物或动物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农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1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设施农业正成为我国农业的创新产业,它的发展给我国传统农业注入了新鲜血液,给农业现代化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和发展前景。我国设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形成相当规模和多种类型。设施农业装备与结构经历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管理由粗放到集约的发展历程。1.1我国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大,层次逐渐提高 20世纪50年代,我国从前苏联引进的保护地栽培技术是简易的设施农业,技术含量低,经营规模小,经营粗放。60年代末,我国北方大、中城市郊区才初步形成了由简单覆盖、风障、阳畦、温室等构成的一整套保护地生产技术体系[1]。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由日本引入中国,并很快得到推广,对保温、保墒、保肥起到了很大作用。80年代,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遮阳网覆盖栽培为代表的设施园艺得到发展,形成了以塑料大棚为主,与风障、地膜覆盖、阳畦、温室等相配套的保护地蔬菜生产体系,将我国传统的设施栽培提高到崭新阶段[2]。尤其是高效节能型日光温室,它适应了当时我国农村的经济技术水平,在黄河中下游的黄淮平原、辽东半岛、京津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在上述地区冬季寒冷条件下不用加温,可以生产出喜温的蔬菜和果菜,在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园艺产品的花色品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我国大规模引进国外大型连栋温室及配套栽培技术,设施农业也以生产超时令、反季节的设施园艺作物为主。到2000年,我国以蔬菜栽培为主体的设施园艺面积达到210万公顷,其中节能型日光温室达20万公顷[3]。 近年来,我国设施农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设施农业面积已达250万公顷,居世界首位,约占世界设施农业总面积的85%,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我国自行设计、制造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型温室设施,即智能温室。这是我国设施农业的高级发展阶段,是利用高科技设施材料,运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构建与田间传统农业截然不同的生产环境,如同在工厂中进行农业生产。它属于集约型高效农业,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但它代表着今后设施农业的发展方向。 1.2设施农业研发工作不断加强,研究领域逐渐拓宽我国设施农业科技项目得到国家的重视和支持,设施农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工作不断加强。“九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将“工厂化高效农业”列入国家重大产业工程项目。“十五”期间,“工厂化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又被科技部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我国在设施农业方面的投资达20亿元,投入大量人力、财力与物力进行产业化开发。2001年“设施园艺可控环境生产技术”也被首次列入国家“863”计划,这都反映了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设施农业的发展。 我国设施农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不仅试验研究出比较适合我国气候条件与国情的园艺设施,而且在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机械化育苗以及蔬菜、花卉、无土栽培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有些研究成果已逐步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在温室主体结构的建造方面,不仅国产化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有很大提高,并形成了多种类型、性能各异、用途广泛的配套设施体系,如加温与保温设施、降温设施、遮阳设施及灌溉设施等。因此我国设施设备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需要和技术进步,设施栽培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专业品种的培育受到重视,设施栽培作物的总产和单产大幅度上升,设施农业在我国已被广泛应用于大田作物、水产养殖、畜禽饲养、蔬菜、林果、花卉等农业诸多领域[5],栽培作物的品种不断扩大和丰富,不但提高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农民增收。 2我国设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较晚,大多是在参考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行开发的,对设施规模和种类缺乏完整和系统的深入研究,没有统一的、科学的设施规范与标准,设施设备和栽培技术管理不规范,各种设施之间也不配套,科技含量总体水平较低,难以实现设施农业的整体效益功能和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张英徐晓红田子玉* (吉林省农科院经信中心,吉林长春130033) 摘要设施农业作为新型产业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它是现代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的集合,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庞大系统工程。结合我国设施农业的实际情况,简要地分析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设施农业今后应采取的相应对策,为我国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083-02 作者简介张英(1960-),女,吉林怀德人,副研究员,从事农业信息研 究工作。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08-04-22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文章编号:1004-3888(2002)04-0373-04 我国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 Ξ 秦巧燕1,贾陈忠1,曲 东2,同延安2,王荣堂1 (1.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湖北荆州434025;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摘 要:概述了我国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及施肥特点,指出了不合理施肥导致的设施农业 土壤次生盐渍化和硝态氮累积等环境问题亟待解决,并提出了积极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硝态氮;中国中图分类号:S316;S62 文献标识码:A 设施农业是当今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它是 利用设施及配套技术进行的农作物集约化生产,是工厂化农业的一种模式,也是中国高效农业发展的方向[1]。近年来,设施农业在我国发展迅速,且已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蔬菜的设施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在设施农业中占有很大比重。 1 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是指利用比较大型的保护措施,使农作物的生育全过程都在适宜的人工调控的环境下进行的一类保护地栽培。它主要以现代科技和设施(包括地膜)为依托,能够为作物提供较长生育期和更适宜的生态环境条件。多分布在城郊和农村,用于高经济价值的植物(或作物)如蔬菜、花卉等的生产。目前,我国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多样,包括大、中、小型塑料棚、遮阳网、温室以及无土栽培和植物工厂等多种形式,但北方地区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生产发展最快[1,2]。 设施农业(设施园艺)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叶的欧洲宫廷。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及欧美各国就已经开始塑料大棚的试验研究,并且不断地推广应用。在欧洲,荷兰的设施农业“一枝独秀”,其玻璃温室面积占整个欧洲的1/2,并创造了当今世界最高的产量和效益水平。日本、意大利、罗马、匈牙利等国家的设施农业也很发达[3]。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进蔬菜的设施 栽培技术,并进行试验研究。70年代中期,塑料大棚发展到0.53万hm 2,1981年发展为0.72万hm 2;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完全统计,1996 年全国的设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69.8万hm 2,较1981年增长了95.9倍;而1999年度全国的设施栽培面积已达133万hm 2,是1996年的1.91倍。预计到2011年度,全国设施园艺栽培面积将超过166万hm 2,2031年度可增至200万hm 2以上。 其中北方地区主要以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发展最快,南方地区主要是遮阳网。据统计资料分析,1982年度中小拱棚占69%,薄膜温室(包括普通日光温室和加温温室)和塑料大、中棚占31%;到1999年度薄膜温室和塑料大、中棚的比例达到59%,上升了28个百分点;而中小拱棚的比重则 由69%下降到41%[4]。 2 我国设施农业的施肥特点 在设施栽培中,设施内局部小环境与大田耕作环境存在明显差异,蔬菜的生长环境、施肥技术等发生根本性变化,决定了其施肥管理上与露地有着很大的区别。而我国目前在设施农业的配套技术方面仍很落后,普遍存在将露地施肥习惯直接转移于设施农业中的现象,设施连作障碍严重,随着设施应用年限的延长,其内部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营养平衡遭致破坏,从而导致蔬菜各种生理病害及土传病害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作物的产量 Ξ 收稿日期:2002-03-05 第一作者简介:秦巧燕(1972-),女,山西绛县人,湖北农学院农学系教师. 第22卷 第4期Vol.22No.4 湖 北 农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ubei Agricultural College 2002年8月Aug.2002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滩涂贝类健康养殖技术

实习编辑 陶世雨健康养殖—海水篇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供 稿) 我国有近2亿亩近海滩涂,发展滩涂贝类养殖空间广阔,而且滩涂贝类种类多,适应能力强,大多可鲜活销售,为海鲜市场的主打品种。由于滩涂贝类大多潜居于潮间带或潮下带滩涂泥沙底质中,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食物链短,生态效率高,为海洋“食草动物”,是环境的清洁者;由于其在底质中的运动和摄食活动,有利于底质环境有机物逐渐降解和释放,可减缓其突发性危害,还可缓解赤潮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所以,滩涂贝类养殖具有经济、环保和生态意义。近年来,滩涂贝类的养殖发展比较迅猛,养殖面积在不断扩大,养殖种类在逐渐增多,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滩涂贝类养殖已成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一个生长点。今后,滩涂贝类养殖应该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通过技术的系统集成,突破大规模苗种培育、高效中间育成和安全海区养殖关键技术,构建环境友好的滩涂贝类健康养殖体系。 一、增产增效情况 通过健康养殖技术,可以进一步改善养殖水体的理化指标,达到渔业水质标准,使养殖贝类处于最佳的生长状态,正常的生长需求得到较好的满足,使贝类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因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大下降,养殖成本显著降低,养殖效益有显著提高。 二、技术要点 1.养殖海区的选择 一般选择风平浪静、潮流通畅的滩涂。滩面要平坦广阔、略有倾斜,大小潮水都能淹没和干露,虾池、潮沟等沙泥底质的地方均可作为养成场所。滩涂贝类养成场所的底质以沙泥质为主,沙的含量应在60%以上,当然沙的含量也应视不同的养殖种类而定。为确保种苗有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在播苗之前应将虾池、蚶田、蛏埕和滩面翻松,以利于种苗潜入地表。如有洼地应整平,防止夏季落潮水温升高引起苗种死亡。此外,苗种播放前应清除玉螺、蛇鳗、海鲇和蟹类等敌害生物。 2.修复并改良滩涂底质 通过采取翻耕、整平和压沙等滩质改良措施及修复和调控技术,提高滩涂的通透性,优化滩涂养殖环境,使滩涂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 3.贝类良种繁育 ①采捕天然苗 在贝类繁殖产卵季节,采捕自然附着在海区滩涂上的天然苗种,集中暂养培育或运输到其他滩涂上放养。 ②海区半人工采苗 在贝类自然繁殖的海区,根据其繁殖附苗习性,通过人工选择和 之一 52 《中国水产》2008年第6期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娟姐)

贝类增养殖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贝类的主要特征和分类 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包括牡蛎、鲍、乌贼和不常见的角贝、龙女簪等。从外表上看,它们的形态差别很大,但基本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它们的身体柔软不分节或假分节,通常由头部、足部、躯干部(内脏囊)、外套膜和贝壳五部分构成。 ②、除瓣鳃纲外,口腔内有颚片和齿舌。 ③、神经系统包括神经节、神经索和一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 ④、体腔退缩为围心腔。 ⑤、间接发育的具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2、贝类的分类:多板纲、瓣鳃纲、腹足纲、头足纲、掘足纲、单板纲、无板纲 第二章贝类的分布及生活习性 1、贝类生活环境: 环境因子分为两大类:生物因子(种间和种内关系包括饵料、敌害等)和非生物因子(即理化因子包括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底质、潮汐等等)。 2 3、游泳生活型:柔鱼,枪乌贼 浮游生活型:海蜗牛等 匍匐生活型:鲍、各种螺类 固着生活型:牡蛎 附着生活型:扇贝、贻贝、珍珠贝 埋栖生活型:泥蚶、缢蛏、波纹巴非蛤、菲律宾蛤仔、栉江珧等 凿穴型:海笋、船蛆 寄生与共生型:内寄螺,圆柱螺,是非常特殊的种类,很难辨认。 4、贝类的摄食方式:依种而异,主要与其摄食器官的构造有关。 ①滤食——瓣鳃纲的种类大都是滤食方式,一般口腔无齿舌、颚片和唾液腺等。 ②舐食——腹足纲的鲍等、多板纲的石鳖等都属于舐食食性。这类动物有发达的吻、口腔内有齿舌、颚片和唾液腺,齿舌带长,小齿数目多。 ③捕食——头足纲的种类多属捕食食性。 5、贝类的食性:①滤食性②草食性③肉食性④杂食性

6、贝类的食料种类:①浮游生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②植物食性的食物种类③动物食性的种类④人工配合饲料 第三章贝类的繁殖和发育 1、性成熟年龄——贝类从受精卵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具有生殖能力的时间。 生物学最小型——发育达到第一次性成熟时的最小个体称为生物学最小型。 (性成熟年龄和生物学最小型都是衡量某一种贝类生殖力的指标。) 2、双壳类的生殖腺包括滤泡、生殖管和生殖输送管等三个部分构成。 (滤泡是由生殖上皮组织构成,是形成生殖细胞的主要部分) 3、性腺发育分为四个时期:形成期、分化期、成熟产卵期、耗尽期或休止期。 影响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决定贝类性腺发育的因素除自身以外,还包括温度、饵料、亲贝密度以及水环境等多种综合因素的影响。 人工促进贝类性腺发育的方法:主要有:升温,加强营养,改善水质等多种方法。 4 5、繁殖方式: A:卵生型——大多数瓣鳃类和原始的腹足类属于卵生型。成熟的亲贝将精或卵细胞 排到体外,在水中受情发育直到成为独立生活的个体。(如褶牡蛎、 近江牡蛎、长牡蛎、紫贻贝、翡翠贻贝、厚壳贻贝、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 泥蚶、栉江珧、马氏珠母贝、菲律宾蛤仔、缢蛏、杂色鲍、皱纹盘鲍等均为卵 生型) B:幼生型——部分贝类在繁殖时,把精或卵细胞排至出水腔中,依靠排水孔附近的 外套膜和鳃等的作用,使生殖细胞压入鳃腔中,并在此受精、发育, 到能自由活动的幼体时才离开母体营独立生活,称幼生型。 C:交尾——交尾行为见于头足类和大多数腹足类。 D:卵群——部分水生腹足类和头足类,排出的卵子往往粘集成群,称“卵群”。卵群的形式很多。 卵生: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独立发育,胚胎发育过程中完全依靠卵细胞自身所含的卵黄进行营养。 6、贝类的生活史:(1)生殖细胞(2)受精(3)卵裂(4)囊胚与原肠胚 (5)担轮幼虫: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毛束。原口相对应的背侧,外胚层细胞转化为壳腺,壳腺能分泌几丁质的胚壳。这时候的胚胎称担轮幼虫。原肠胚逐渐拉长 呈倒梨形,原口前移到腹面,在原口的前端形成一轮口前纤毛环,纤毛环的中央长出一束顶纤 毛束,中间为1~2根最长的主鞭毛(有的种类没有,如牡蛎)。在肢体的后端有一束较小的端 纤毛。 (6)面盘幼虫:担轮幼虫的壳腺形成马靴形的胚壳(又称幼虫壳),并从身体两侧逐渐

设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设施农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以玻璃温室、塑料棚 温室、塑料日光温室、活动屋面温室形式为主。我国温室未来的发展呈现出现代化、精准化、多元化、都市型的特点。 玻璃温室是以透明玻璃为覆盖材料的温室,透光率一般为60%-70%。这类温室的骨架为镀锌钢管,门窗框架、屋脊为铝合金轻型钢材。玻璃温室在设施栽培中,是使用寿命最长的一种结构类型,但从引进温室使用情况来看,由于在我国气候适应性较差,成本较高,安装维护不方便,大部分经营亏损,经济效益差。在我国通常只有在晚秋和冬春季节用来栽培花卉、蔬菜育苗及农业科研上的作物种植和观赏示范,因此,玻璃温室在我国发展得很慢。玻璃温室包括单坡面玻璃温室、双坡面玻璃温室。塑料大棚又称塑料棚温室,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园艺设施类型。塑料大棚是以塑料薄膜为覆盖材料,以竹、木、水泥与钢筋混合柱(近年来又发展了镀锌钢管支架和金属线材焊接支架)为骨架材料的不加温单跨拱屋面温室。塑料大棚的主要作用是冬季保温、夏季遮阳,用于冬季茄果类、瓜类等喜温性蔬菜育苗和蔬菜的秋延后、春早熟栽培。由于塑料大棚光照强度较弱,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目前为一种季节性栽培设施而被利用。 塑料日光温室是我国北方地区传统的温室,近年来发展迅速。与 玻璃温室相比,其重量轻、骨架材料用量少、造价低、结构件遮光率小、使用寿命长、生产效益好、环境调控能力基本上可达到玻璃温室的同等水平,所以,在全世界范围内用户接受能力远远高出玻璃温室,几乎成

了现代温室发展的主流。但是由于塑料薄膜透光性低于玻璃,这种温室存在春冬季采光不足,室内空气污染,夏季后墙挡风,温度过高的缺点,与现代化温室相比,环境调控能力和土地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 活动屋面温室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栽培设施,在气候温和、无雪的地区使用较多。这种温室屋面采用高强度塑料薄膜或遮阳网,配自动控制拉幕系统,能根据室外条件的变化适时启动拉幕系统,以达到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活动屋面温室包括单层活动屋面遮荫棚、单层活动屋面温室和两者兼顾的双层活动屋面温室。 我国设施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目前世界塑料大棚和温室面积约36.576万公顷,而我国面积最大,我国塑料大棚和温室的建设面积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40多公顷发展到现在近15.67万公顷,占世界42.8%。设施农业同普通农业相比,产业化程度高,效益好,接

水产贝类养殖场规章制度

水产贝类养殖场管理制度 (一)、安全生产制度 1、用电管理 (1)寝室长每天必须在劳动之前检查电灯是否关闭,电褥电 源是否切断,不关闭电源的收缴上来。 (2)严禁使用电炉子、电热杯等耗电量大的电器。如果发现每次罚款2000元,并罚队长200元 (3)严禁私自乱接电源接头。 2、救生衣管理 (1)出海人员无论好坏天必须穿着救生衣上岗,系好救生衣上面的主副带,不得随意吹救生哨。 (2)妥善保管救生衣,更换救生衣时以旧换新,若有丢失, 自觉购买新的救生衣偿还。 (3)出海时未穿救生衣者第一次罚工10天,船长5天,安全员1天;第二次重犯者开除。 3、吊车安全管理 (1)吊车员严禁酒后上岗,发现一次吊车员2000元,机修500元,重犯者辞退。 (2)吊车员要定期检查机器及其钢丝缆的磨损情况,发现安 全隐患及时向主管技师反映进行维修。因机械检修延误,造成人员、物资受损,由总机修和吊车员承担全部责任。 (3)吊车员发现班组因吊物资哄抢(或者有工作人员在钢丝缆下

面时),可以采取果断措施停吊,待谁先遵守规则让谁吊,并要把情况及时反映给队长。 (4)吊卸物资时,吊车员要精神集中,随时注意指挥员的手势,并按其操作。起吊物资时,工作人员要撤离到主航道安全处; 装物资时,所吊物资末达到船面1米左右时,不允许靠近所吊物资。指挥人员有权责令船长靠后装卸。 4、安全生产培训 各队定期安排副队长、组长、船长等对所 (二)船只安全管理制度 1、船长必须了解自己船只的载重量,装载时不允许超过限定载重量的80%。 2、船长要掌握自己船只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装载物资的 重量。分苗期间船只太多,要错开装物资时间,需提前装载物资时必须由队长批准。 3,船长要经常检查自已的船前缆、船扣、查看磨损情况,船上必须配备吊船船扣(滑缆船)。队长每天收听天气预报,提前作好吊船、吊车、转港等准备。如果公司通知大风后需要转港而未见行动,造成直接损失的由队长承担其全部责任。 4、各船必须配备:刀、钩、木棒、缝笼针、油壶、水壶、油漏子等平时海上生产工具。 5、船只使用之前必须检查机油,摆葫芦螺丝等情况。有船长疏忽造成的粘缸,爆瓦,以及手摆等,船长须付相应责任。 6、吊完船或转完港后,船长必须检查好船上机件归放(各队

贝类增养殖

第一章贝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 1、贝类的主要特征?贝类分为哪七个纲? 贝类学主要特征: ?1、身体柔软不分节,一般由5部分组成,头部、足部、内脏囊、外套膜、贝壳。 ?2、除掘足类和瓣鳃类外,口腔内具有颚片和齿舌。 ?3、神经系统简单,主要由1个围绕食道的神经环和神经索、神经节组成。较高等贝类神经中枢由脑、脏、足、侧神经节和这些神经节之间的神经连索所组成。 ?4、体腔退化,只有1个很小的围心腔。 ?5、大多数种类发育要经过担轮幼虫期和面盘幼虫期。 贝类分为七大纲: 无板纲、多板纲、单板纲、瓣鳃纲、掘足纲、腹足纲、头足纲 2、瓣鳃纲主要特征?腹足纲主要特征? 瓣鳃纲主要特征: ?(1)外套腔发达,内有鳃通常呈瓣状,故称“瓣鳃类”。 ?(2)身体左右侧扁、两侧对称,有2个两壳,又名双壳类. ?(3)头部退化,没有头部,故名“无头类”,无口腔、颚片、齿舌等。 ?(4)足位于身体腹侧,侧扁呈斧头状,故又称斧足类. ?(5)神经系统较简单,但已具有明显的神经节,有脑、脏、足神经节3对神经节,感觉器官极不发达。 腹足纲主要特征: ?(1)足部发达,位于身体的腹面,故名“腹足类”。 ?(2)通常有一个螺旋形的贝壳,所以亦称“螺类”。 ?(3)身体不对称,头部发达,通常对称,头上有口、眼及一对或2对触角,口内有颚片、齿舌。 ?(4)神经系统由脑、侧、脏、足4对神经节及其连结的神经组成,结构比较复杂。 ?(5)心脏位于身体的背侧,有1个心室,1个或2个心耳。 ?(6)大多数水生,少数陆生,陆生种类用“肺”呼吸。 3、贝壳各纲贝壳的个数形状? ?无板纲无贝壳,但身体表面有发达的角质层或石灰质的骨针或鳞片保护。 ?单板纲具1个帽状贝壳。 ?瓣鳃纲具2个瓣状贝壳。 ?多板纲具8块板状贝壳。 ?腹足纲绝大多数具1个螺旋形贝壳。 ?掘足纲具1个牛角状或象牙状贝壳。 ?头足纲多数退化为内壳,有的完全退化,仅鹦鹉螺具有1个外壳。 4、贝壳的主要成分?分为哪三层?分别由外套膜的哪部分分泌形成? ?贝壳的成分主要是CaCo3,占95%,还有少量Mg、Fe、有机物、磷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 设施农业是外来词汇,在我国也称“工厂化农业”,目前学术界和经济界还没有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义。一般来说,所谓设施农业是具有一定的设施、能在局部范围改善或创造出适宜的气象环境因素、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而进行有效生产的农业。具体地说,设施农业是指利用人工建造的设施,通过调节和控制局部范围内环境、气象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最适宜的温度、湿度、光照、水和肥等环境条件,使作物处于最佳生长状态,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之趋势日趋明显,设施农业被赋予新的内涵。与“设施农业”相比,“设施园艺"的范畴较小。 设施园艺是指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工程化生产方式为植物创造合理的生长环境,以期获得最高的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一种高效农业。但在园艺学家看来,设施农业中用于植物生产的比重较大,故设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又被称为“设施园艺"。 “日光温室”产业作为我国设施农业产业中的主体,近20年来已成为农业种植中效益最高的产业。它为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蔬菜淡季供应、增加农民收人、节能源、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安置就业、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稳定社会等均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2国内外温室产业发展与研究现状 2.1我国温室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2.1.1我国温室发展历史。我国是温室栽培起源最早的国家,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能利用保护设施(温室的雏形)栽培多种蔬菜,至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设施农业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70 年代初期地膜覆盖技术引入中国,对保温保墒起到一定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70?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90年代开始,中国设施农业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随着近年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的启动,在学习借鉴、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的基础上,中国的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设施面积和设施水平不断提高。近代温室的发展经历了改良型日光温室、大型玻璃温室和现代化温室三个阶段,但由于各地区生产状况、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