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型科技园区方案设计说明

大型科技园区方案设计说明

大型科技园区方案设计说明
大型科技园区方案设计说明

第一篇总说明

1. 概述

1.1 工程概况

杭州恒生科技园项目地块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余杭地处杭州湾北部,从东、北、西三面呈弧形环绕杭州主城,是杭州接轨上海的桥头堡,通往苏皖的门户。随着沪杭高铁的建设和通行,标志着杭州与上海即将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而余杭作为杭州距离上海最近的城区,将是‘同城效应’的最先受益者。区内拥有北美软件园、民生药业、欧文斯科宁等项目,同时阿里巴巴淘宝城、联强国际、亿脑科技等高技术产业园也将相继落户。该区域产业形态完整、强势。

项目地块(包括一、二、三期工程)南侧为文一西路,东侧与东北侧为闲林港,西北侧及西侧为规划道路。项目位置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本项目规划用地由三个地块组成,分别为位于东南的一期工程地块,位于东北的二期工程地块和西南的三期工程地块。项目整体规划条件为:总用地面积面积84666㎡,容积率≤2.6,绿化率≥20%,建筑密度≤40%。本次设计为三期工程,其用地面积28608㎡。

1.2 工程性质和组成

三期工程由两栋高层建筑及其裙房、六栋多层办公、地下室组成,两栋高层建筑功能为办公楼和商业,裙房功能为商业配套及车库,地下室平时功能为汽车库、自行车库、设备用房等,战时功能为二等人员掩蔽所、专业队掩蔽所、装备掩蔽所。

1.3 建设规模1.3.1 建筑面积

(1)总建筑面积: 140175㎡

(2)地上建筑面积:113994㎡

其中高层办公建筑面积: 51760㎡

多层办公建筑面积: 22396㎡

商业建筑面积: 9298㎡(占地上建筑面积的8.3%)

汽车库建筑面积: 22506㎡

(3)地下建筑面积: 26181㎡

(4)计容积率面积: 113994㎡

1.3.2 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室外地面至建筑屋面)

北高层楼 22层高度85.70m

南高层楼 21层高度81.90m

裙房 6层高度24.70m

多层 5层高度18.60m

多层 6层高度22.20m

1.4 设计范围

1.4.1 完成本项目及用地红线范围内的总图、建筑、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电气、估算和区域管线等设计。

1.4.2 本设计不包括绿化景观设计、特殊内部装修和弱电设计。但区域内预留通信通道,楼内预留弱电机房及管井。

2. 主要设计依据

2.1 杭州市规划局余杭规划分局提供的本地块规划技术指标及红线图

2.2 杭州市余杭区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

2.3 与甲方签定的合同

2.4杭州市规划局余杭分局提供的红线图及地块规划技术指标。

2.5 现行的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及规定: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 50352-2005

2)《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3)《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

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67-97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 100-98

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1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

3. 建设场地和自然条件

3.1 建设场地

本工程(三期工程)位于项目整体用地的西南侧,其东侧为已建的一期工程,南侧为文一西路,西侧和北侧为规划道路,其中西侧规划道路已建成。三期工程地块呈矩形,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150米,用地面积约28608㎡。

现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文一西路的市政管网已施工完毕。

3.2 场地地质条件

场地位于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地面地势较为平坦,原始地面高程在2.72~5.66m之间,地貌类型单一。

4. 设计思路

4.1设计立意

本项目临近西溪湿地,沿用当地的风貌特色,反映该区域特有的自然脉络是本设计的初衷所在。同时也是对自然与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本设计以水系为分割,以绿化为纽带,将用地重新划分,并有序地重新组织,使得项目自身在保持有序、有机,分区明确的同时,充满了自然的气息。

4.2设计理念

理念一:建筑与环境共存

建筑需要依托于周围环境而存在,无论作为建筑实体还是环境要素,它都需要融入到整体中,与其它部分共存共生。本项目东面及北面拥有良好的自然水系及景观,南面为城市主干文一西路,使得本设计考虑更多的是更好地衔接与周边城市空间的关系及最大化地利用周边良好的景观资源。

理念二:

恒生科技园由多种不同业态构成(包含商业、办公、会议等),将不同的产业内容分区、分期划分,使得区域明确,功能清晰。地块由南向北、自东向西划分为一至三期。本工程为三期工程,主要功能为办公及商业,与一期、二期功能相辅相成。

4.3 设计要求

建筑工程等级:一级

消防类别:一类

耐火等级:一级

抗震设防烈度: 6度

地下室人防等级:甲类核6级、核5级、常6级、防化丙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屋面防水等级:Ⅱ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覆土顶板防水等级为一级)

第二篇总图、建筑和结构

5. 总图

5.1 总平面布局

本项目集中布置高层办公及商业裙房,两栋高层形成点、线形布置,在基地的西南角形成城市形象的一个转角面。西南角的商铺外立面成为城市连续界面的一处空间节点,自由活跃的造型成为这一空间的一抹亮色。东面的多层区呼应一、二期建筑,形成独栋和双拼两种形式,过渡了整个园区从多层到高层的过渡。

5.2 消防环道及消防登高场地

三期工程地块内设有消防环道,与一期、二期消防车道相互连通。在北楼的北侧及南楼的南侧分别设置消防登高场地,以满足规范要求。

5.3 交通设计

恒生科技园整个地块主出入口设在南侧文一西路和西侧规划道路上,其中西侧规划道路上的出入口亦为三期工程的主要出入口。整个项目内的道路内部环通,并通达各个地块。三期办公楼群集中设置一层地下汽车库,地上裙房部分设有5层停车库,极大满足该区域内大量的停车需求,并使得与一、二期之间干扰最小化。

5.4机动车位配置

恒生科技园三期工程按《余杭区建设项目机动车停车位配建标准(试行)》配置机动车位,即办公按1.5个/100㎡配置机动车位,商业按1.0个/100㎡配置机动车位,自持物业按0.8个/100㎡,加上一二期所缺的108个,经计算共需配置机动车位约1276个,现方案中设计了1278个机动车位,能基本满足使用需求。

5.5绿化布置

景观的设计主要围绕外部空间进行设计,项目一、二期地块由南至北的曲线水带为整个项目的景观主轴,而三期的东侧多层区的组团内部作为绿化节点,联系了一期和三期的景观

空间。在三期裙房屋顶上设置了部分屋顶花园,以增加三期绿化设计的层次。

5.6 无障碍设计

小区内部道路均设盲道,有高差处均以坡道处理。

5.7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整体指标

三期工程指标

5.8 消防设计详见第四篇

6. 建筑

6.1 平面功能设计

三期工程由两栋高层办公建筑和商业停车裙房建筑以及多层办公组成,高层裙房一层设置了办公门厅、商业门厅、管理办公室、食堂、零售、餐饮、银行等功能,还设置了机动车库出入口,二层为食堂和大开间的餐饮、银行等,三层为足浴和餐饮以及车库,四、五层为停车库。北楼六层为健身、会议中心。多层办公设有,门厅、办公空间。

6.2 立面造型设计

本地块位于自然景区附近,项目置于一个有水有山的大环境中,让人联想到写意的中国山水图画。由此,在建筑立面设计中,因一期二期是以中式风格为主的多层建筑,采用传统的青砖、木材去表达亲近自然的意愿,所以三期高层建筑尽量避免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墙面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避免高层建筑在这一氛围中过于突兀,与周边的多层办公区呼应,同时也减少玻璃幕墙带来眩光等问题。整个园区风格统一,沉稳大气。

6.3 剖面及垂直交通设计:

6.3.1 层高设计:

建筑层高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而设计:

地下室层高为4.2m(地上建筑投影范围内为5m);裙房一层层高为4.9m,二到三层层高为4.5m,四到六层层高为3.6m;北楼层高为3.8m,南楼办公部分层高为3.8m。

6.3.2室内外高差:

高层区室内外高差为0.2m;多层区室内外高差为0.3m。

6.3.3室内垂直交通:

北楼号楼地上为22层,主楼设2部防烟楼梯,6台1150 kg的客梯和1台1150kg的后勤服务电梯兼消防电梯,速度为2.5m/s。

南楼办公部分地上为21层,主楼设2部防烟楼梯,6台1000 kg的客梯和2台1150kg 的后勤服务电梯兼消防电梯,速度为2.5m/s。

商业裙房另外布置了6-8部防烟楼梯和6台电梯以满足商业、汽车库、员工食堂等功能的疏散和垂直交通需要。

6.4 墙体:

+0.000以上外墙采用200厚B06级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砂加气砌块),内墙为200/120厚B05级轻质砂加气混凝土砌块;地下室外墙为钢筋混凝土墙,人防区内墙为钢筋混凝土墙,其它为200/120厚混凝土多孔砖。

6.5 室内外装修

6.5.1 屋面:

(1)地上建筑屋面为刚性防水屋面:防滑地砖面层(500*500*12),15厚1:2水泥砂浆粘贴,40厚细石混凝土(内配Φ6钢筋双向间距200㎜)刚性防水层,按开间设分仓缝,缝内嵌防水油膏,5厚白灰砂浆隔离层,50厚泡沫玻璃保温板,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最薄处50厚泡沫混凝土找坡层,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2)设有覆土的地下室屋面为种植土屋面:屋面覆土1000厚种植土,土工布过滤层, 塑料排水板, 40厚细石混凝土(配筋)刚性防水层, 按开间设分仓缝, 缝内嵌防水油膏, 5厚白灰砂浆隔离层, 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6.5.2 楼地面:

(1)地上建筑公共部分(电梯厅、大堂)为磨光花岗岩地面:30厚磨光花岗岩面层,20厚1:2水泥砂浆(干硬性)结合层,素水泥砂浆结合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卫生间为防滑地砖防水楼地面:防滑地砖面层(离缝法素水泥浆勾缝),15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2厚防水涂料,最薄处10厚1:3水泥砂浆找坡兼找平层,现浇钢筋

混凝土板。

(3)地下室为细石混凝土楼地面:耐磨防滑漆面层,40厚C20细石混凝土(内配Φ4 @150钢筋网),110厚C15混凝土找坡(最薄处30厚),钢筋混凝土自防水板,20厚水泥

砂浆保护层,3厚APP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100厚C15混

凝土垫层,素土碎石夯实。

(4)其余楼地面为水泥砂浆楼地面:20厚1:2水泥石屑面层压光,15厚1:3水泥砂浆找平,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6.5.3 内墙:

(1)卫生间内墙为面砖内墙:面砖面层,10厚1:2水泥砂浆结合层,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200厚砂加气砌块。

(2)地下室内墙为涂料墙面:白色防霉内墙涂料,8厚1:2水泥砂浆粉面,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200厚混凝土多孔砖或混凝土墙。

(3)地上建筑内墙均为白色涂料墙面:刷白色内墙涂料二度,8厚1:2水泥砂浆粉面,12厚1:3水泥石灰砂浆打底,200厚砂加气砌块。

(4)地下室设备用房内墙装修为珍珠岩吸声墙面。

6.5.4 顶棚:

(1)地上建筑顶棚为涂料顶棚:喷白色内墙涂料二度,3厚1:1水泥砂浆 (加杜拉纤维),7厚1:2水泥砂浆粉刷(加杜拉纤维),刮素水泥浆一道(掺10%的建筑胶),钢筋混凝

土板底。

(2)地下室顶棚为涂料顶棚:刷白色防霉涂料二度,8厚1:2水泥砂浆找平,12厚1:3水泥砂浆打底扫毛,素水泥浆一道(掺10%建筑胶)。

(3)人防区顶棚仅刷白色防霉涂料二度。

6.5.5 外墙面:

(2)透明玻璃幕墙:断热铝合金框Low-E中空玻璃6+12A+6。

(3)非透明玻璃幕墙:单片6厚玻璃,防水透气膜,60厚岩棉板,200厚砂加气砌块。。(4)干挂石材幕墙:25厚花岗石板,干挂构件,防水透气膜,60厚岩棉板,200厚砂加气砌块。

6.6 无障碍设计:

6.6.1 各楼主要出入口设残疾人专用坡道,坡度为1:12,宽度为1500mm。坡面平整,坡道

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为1500mm。坡道两侧设安全扶手,下层扶手高

0.65m,上层扶手高0.85m。

6.6.2 楼梯、踏步的宽度≥0.26m,高度≤0.17m;

6.6.3 各楼均设置一台无障碍电梯。在每层电梯口安装楼层标志,在电梯口设提示盲道.

6.6.4 各楼均设残疾人专用卫生间。

6.7 建筑消防安全、环保卫生、节能和人防设计详见第四篇。

7.结构

7.1 工程概况

7.1.1 工程地点、工程分区、主要功能;

略。

7.1.2 本工程为新建工程,由大底盘地下室,地下室上部两幢高层建筑、裙房,以及若干幢多层建筑组成。地下室平面尺寸约173.9米x132.9米,层高4.2米;裙房高约25米,首层层高4.9米,其余楼层4.5米;高层建筑最大平面尺寸为69米x20米,高约86米,首层层高4.9米,其余楼层3.8米;多层建筑最大平面尺寸为36.5x17.3米,高约186米。

7.2. 设计依据

7.2.1 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7.2.2 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0.45kN/m2(50年一遇),根据《高规》3.2.2条条文说明,房屋高度大于60米的高层建筑,基本风压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0.5 kN/m2采用;

基本雪压0.50kN/m2;

本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

7.2.3 与本设计有关的主要现行规范、规程、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度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

《建筑桩基设计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其他国家现行有关设计规范、规程及标准。

7.2.4 安全等级

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

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4、本工程地下室为人防地下室,设防等级为核6级常6级。

7.3. 上部结构方案和结构体系

7.3.1 结构布置

本工程中,裙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高层建筑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多层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7.3.2 抗震等级

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结构高度≤24米时为四级;结构高度>24米时为三级。

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等级:结构高度≤60米时,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高度>60米时,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三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P6。

7.3.3 截面估算

(1)楼板厚度:一般楼层现浇楼板厚度≥100mm,挠度超限时可加大板厚或预起拱处

理。

(2)梁截面尺寸估算:梁截面高度一般取梁跨的1/12-1/18进行估算,梁的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梁宽取梁高的1/3~1/2,同时不小于1/2柱宽,且不宜小于200mm。

(3)柱截面估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框架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时,柱截面不宜小于300mm;三级且超过2层时,柱截面不宜小于400mm。

7.3.4 结构重要原则及措施:

本工程考虑到分期实施的可行性,地下室设置一道永久缝,分为南北两个部分,通过3个连通口连接。设置永久缝后,地下室平面尺寸仍较长,拟采用构造措施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裂缝,如:设置后浇带、采用抗渗砼或掺入钢纤维等等。

7.3.5 主要计算方法和计算程序

(1)结构的内力与位移按弹性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建筑结构CAD系列软件进行整体电算(以SATWE为主);PMCAD中楼板荷载不采用自动考虑板自重。

(2)地震作用计算方法

采用satwe程序计算时各构件的主要参数

梁的刚度增大系数2,梁端弯矩调幅系数0.85;

梁跨中弯矩增大系数1.05;

梁扭矩折减系数0.4;

柱活荷载不折减;

传给基础的活荷载按规范折减;

上部结构构件考虑模拟施工加载3;

混凝土容重取26.5kN/m2;

活荷载质量折减系数取0.5;

周期折减系数取0.7;

高层不考虑P-Δ效应;

梁柱重叠部位作为刚域考虑;

一般楼板按刚性楼板考虑,仅楼面大开洞的楼层按弹性楼板计算;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采用“总刚分析法”。

7.4.基础方案

本工程参考恒生科技园一、二期的地勘报告,拟采用桩基础。

7.5. 主要结构材料

混凝土等级不高于C40;钢筋采用HPB300、HRB335、HRB400;砌体材料详见建筑说明。

第三篇公用和动力

8.给排水

8.1设计依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009年版)

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01(2005年版)

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1、建筑专业作业图

12、各相关专的条件要求

13、业主具体要求

14、其他有关规范规定

8.2 工程简介:

本工程位于余杭区苍前镇,用地面积为8.46hm,地上部分建筑面积为20.48万m2,地块南侧为文一西路,西侧为规划市政道路,东侧和北侧为闲林港。工程一共分为三期实施,一期包括小高层办公楼(建筑高度<50m),会所和多层办公楼;二期为多层办公楼;三期为一类高层综合楼。本次设计仅包括三期。

8.3 室外给排水系统

地块南侧的文一西路和西侧的规划市政道路均有完善的市政给水条件,给水水压为0.25MPa。

1:室外给水

生活与消防供水水源取自市政自来水干管,两路进水分别来自规划市政道路和一期预留接口,接口管径均为DN200。两路进水在区块内形成室外供水环网(与室外消防管网合用)。由室外供水管网上接出DN150自来水管作消防水池的补给水管,室外消防用水从室外消防管网上接出。

三期分项用水估算

区域最高日用水量约为399.2m3/d。

2:室外排水

本工程雨水主要出路为规划道路和一二期预留雨水接口。

排水体制:雨、污分流。

雨水设计:三期地块西侧雨水经地块内雨水管道汇集后排入规划道路,排水管径为DN600,东侧雨水排入一二期预留雨水接口。

设计暴雨强度公式参按照杭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i= 57.694+53.476lgP /(t+31.546)1.008 (mm/min)

室外取设计重现期地面Te=2a,屋面Te=10a;地面集流时间t =15min;平均径流系数=0.85、延缓系数ψ=2。

污水设计:

本工程污水出路为规划道路污水管网,污水接口管径为DN300。

室外污水排水采用污废合流的方式进行排水,合流的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规划道路市政污水管。厨房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水管网。

设计流量:预计设计最高日排水量359.3m3/d。

排水方式:地上排水为重力排水,地下室排水压力提升。

8.4室内给排水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

区域内为一类高层综合楼,屋顶不设生活水箱。系统分区:根据自来水水压现状结合本工程用水压力计算,按节能设计要求,本区域地下一~地上三层由城市自来水直接供水,四层及以上由地下扁平加压泵加压供给。生活给水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内。

2.生活热水系统

本工程为办公楼,不存在热水使用

3.生活排水系统

室内污、废分流,分别排至室外;室外污废合流,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厨房含油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4.雨水排水系统

本建筑屋面天沟落水口均安装87型铸铁雨水斗,7层大屋面采用虹吸雨水斗。

高层屋面雨水立管均采用内涂塑钢管,卡箍连接,多层屋面雨水管采用UPVC雨水管,胶接。

屋面雨水收集后直接排入市政雨水管网,以及一二期预留雨水管。

8.5 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有关消防规范各系统设计流量见下表:

消火栓供水系统

经甲方确认,本工程室外消防与一二期合用,室内消防单独设置。

1)室内消防:

本工程消防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内,内有消防加压泵两套,消防水池一套。消防水池

储水有效容积为576m3供给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量。初期火灾由设置在北侧办公楼顶的屋顶

消防水箱供给,储存水量为18m3,满足初期火灾用水。消防和喷淋稳压装置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内,分别为消防和喷淋系统加压。在每个消火栓处安装报警启动按钮,可自动或手动启动地下室的消防水泵进行消防供水。建筑物内每层均设置单阀单出口消火栓,并能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任一失火点。消火栓箱采用组合式,内设干粉灭火器(车库为5Kg,其余为3Kg)两具。消火栓系统分为高低两个区,地下一层至地上4层为低区,四层以上为高区。

2)室外消防:

采用低压制,室外消防利用城市自来水直供压力,给水进口分别来自一期预留接口和市政规划道路。沿区域主要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120m,同时消防接合器15~40m范围内设有室外消火栓。

自动喷淋系统

喷淋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内,内有喷淋加压泵两套,消防水池一套。消防水池与消火栓系统共用,且储存在地下室消防水池内。初期火灾用水与消防系统初期火灾用水同时储存在一个屋顶水箱内,并在设置喷淋系统的各层横干管上安装信号阀以及水流指示器,它与湿式报警阀连锁,并与设置于地下室水泵房内的喷淋泵沟通,进行喷淋加压供水。稳压装置设置在地下水泵房内,为喷淋系统加压。喷淋系统分为高低两个区,地下一层至地上4层为低区,四层以上为高区。

3、其他:

车库内每一消火栓箱下设置MF/ABC5磷酸铵盐灭火器两具,每一消火栓下设置MF/ABC3磷酸铵盐灭火器两具,变配电间内设置S型DKL热气溶胶气体灭火装置,地下汽车库采用喷淋-泡沫联合灭火系统。8.6 人防系统

地下室人防按六级人防设计,所有穿人防给排水管道均设置防护阀门。与人防无关的排水管道均不进入人防区域。人防给水管采用钢塑管,人防排水管采用镀锌钢管。

用水量标准:战时掩蔽人员饮用水标准4L/d·人,战时掩蔽人员生活用水标准4L/d·人人防地下室内预留水箱位置,每个人防分区战时均设钢板水箱,战时安装,水箱容积按照战时掩蔽人员饮用水保障供应15d,其他生活用水保障供应7d计算,并预留10m3人防冲洗水量。在口部设置人防冲洗阀,给水采用人防电动给水泵或手摇泵。

地下室人防内,均要设置防爆地漏,防爆阀(使用抗力不小于1.0MPa的闸阀),手摇排污泵及电动排污泵。

排水采用机械排水,设置污水集水池,战时用潜污泵或手摇泵提升外排。

8.7 环保(减噪)措施

泵房内水泵安装均设置橡胶减震装置,以减少设备震动,进出水泵房的水管均设柔性接头,并设置柔性防水套管,泵房内管道支、吊架均采用隔震型产品,以减少震动、噪音外传。

8.8 节能措施

采用节水型洁具,使用变频供水装置节省能耗,给水系统合理分区,控制水泵出水口水压,降低能耗和设备损耗。

尽可能的利用市政水压

采用节水型洁具

9.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9.1设计依据:

(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6) 甲方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设计要求及资料等;

9.2 室外气象参数

9.3室内空调空气设计参数:

9.4通风换气次数:

9.5.设计范围:

本工程项目设计中,凡涉及与暖通专业有关的内容,均属本专业设计范围。具体如下:

⑴本工程空调系统设计;

⑵本工程通风、防排烟系统设计。

9.6.空调设计

本工程南楼及裙房配套用房等均设计分体式空调机组。室内机设计选用挂壁式或柜式,室外机置于空调搁板,阳台或屋面上,空调冷凝水有组织排放;本次设计仅预留空调电源插座和室外机位置。

本工程北楼及裙房商业、多层办公等等设计均采用变冷媒流量一拖多空调(VRV)系统。该系统为智能型变频系统,既能使各房间实现集中管理(单一室外机),又能根据各房间的负荷变化实现能量的变频调配,从而使系统节能运行。各空调系统的室外机均集中设置,尽量做到与建筑协调美观。室内机凝结水设计有组织排放。

9.7.通风设计

地下/地上汽车库的平时通风均按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小时设计机械通风系统;面积大于2000㎡的汽车库平时通风系统与火灾排烟系统合用。

地下自行车库设置机械排风和机械送风系统,换气次数按不小于3次/小时设计。

本工程卫生间优先采用自然通风,无外窗的卫生间设机械排风,换气次数不小于15次/小时。地下室水泵房按换气次数不小于5次/小时设计机械通风系统;

地下室变配电间、开关站等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小时设计机械通风系统;

土建预留厨房的排油烟竖井,厨房油烟经净化处理后高空排放。

10.动力

10.1、设计依据

本设计遵循《城镇燃气设计规范》,《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等有关要求。

10.2、设计范围

本设计范围为:厨房燃气管道设计。

10.3、厨房燃气管道

厨房用低压燃气由区域天然气管道经计量后供应。

厨房燃气供应按1500座就餐考虑,本次设计燃气耗量约为:100Nm3/h

根据小时计算耗量,进入厨房天然气的总管径为Dn80,管道采用镀锌钢管;

室内燃气管道为明敷;燃气水平管道坡度按3‰设置,分别由燃气表坡向燃气立管和燃气用具。燃气水平管道的安装高度应满足下列要求:

在楼梯间及其它室内通道,不低于2.2m;

室内燃气管道穿楼板、楼梯平台、墙壁和隔墙时,必须安装在套管中。

燃气用具与燃气管道一般为软管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燃气用软管应采用耐油橡胶管;

软管与燃气管道、管接头、燃具的连接处应采用压紧螺母(锁母)或管卡固定;燃气水平管与立管均应用管卡在墙上固定,其间距见“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11.电气设计

11.1设计依据

本工程采用的本专业主要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2000年版)《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 50038-200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规范》(GB50067-97)(2001年版);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导则》(GB7450-8)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11.2设计范围

(1)配变电所设计;

(2)配电系统设计;

(3)照明及防雷接地系统设计;

(4)火灾报警系统及消防设备联动控制系统设计;

(5)人防电气设计;

(6)区域电气设计;

因本工程为办公楼,由专用变电所供电,现对这部分加以叙述。11.3供配电系统设计、照明系统设计

11.3.1 供电设计

负荷性质和负荷计算

1)负荷性质

建筑属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建筑内的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电梯、应急照明设备、消防报警以及保安监控装置等用电负荷均属一级用电负荷。生活水泵等用电为二级用电负荷。

2)负荷计算按需要系数法,电力供应主要数据详下表,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详见附表一。

电力供应主要数据(附表一)

11.3.2.供电电源和电压

本工程设2路10KV电源供电(分别引自不同的降压站),电源以电缆埋地引入地下一层10kV高配室:常供容量为9000KVA:

在地下一层设1高压配电室,内设10kV高压开关柜,另设2座10Kv/0.4kV变电所,其内分别设4x1000、4x1250KVA变压器,共8台;

本工程的动力,照明配电电压为380/220V

11.3.3. 配变电所

(1)根据建筑功能,用电负荷分布情况。经负荷计算,以经济实用、方便管理为原则。并考虑供电质量和经济性,本部分变压器总安装容量为:9000 KVA,共设2座变电所。其内分别设1000 KVA变压器4台、1250 KVA变压器4台,主要供每栋楼上部及周边地下室部分配套用房及地下室汽车库部分等用电。

(2)配变电所主要设备选型为:

10kV配电柜选用MVnex型开关柜,内置VD4型真空开关,变压器选用SCB10型干式变压器,10kV隔离柜选用HXGN17型环网柜,低压配电装置选用MODAN6000型组合式开关柜,内装低压断路器。

(3)所有配电设备均选用无油型设备

11.3.4.供电系统

2路电源同时供电、高压互不联络、各段高压母线独立运行。

变压器低压母线侧设置母联开关,平时常开,当一段低压母线失电时,低压母联手动合闸,母联开关和两侧低压电源总开关设置电气机械联锁(三锁二钥匙),以防止变压器并列运行。

一、二级负荷均采用两路电源同时供电,末端设置双电源自动切换箱。两路低压电源分别引自两台不同高压电源供电的变压器低压母线(或重要母线段)。

11.3.5.保护和计量

10kV电源进线开关采用三相定时限过电流和电流速断保护。变压器馈线回路采用三相定时限过电流和电流速断保护及变压器温度保护,真空断路器采用微机综合保护(MFI)。

本工程2段高压母线分别设置专用高压计量柜,集中计量。

各变电所内要求动力负荷相对集中,并设置分类分区低压计量表,以便分类记费及供内部考核用。

11.3.6.控制与信号

总配电所内高压真空开关采用直流弹簧操动机构,集中控制。低压出线开关均在各变电所内就地操作,大容量开关采用交流电动操作。

在变电所的控制室内分别设有计算机操作控制台及直流电源装置,高压的参数,均可通过控制室内的计算机显示和测量,真空断路器可在高压开关柜上进行分合操控,也可在控制

室内的计算机上操控。

11.3.7.功率因数补偿方式

在各变电所设有集中低压电容器补偿屏自动补偿,补偿后低压侧功率因数达到0.90(低压侧)以上。补偿电容器总容量为2800kvar.

11.3.8.过电压和接地

2路高压电源采用电缆方式进入高压开关室后,在每段高压母线上均设置高压避雷器,以防雷电波侵入。另外,为防止雷电波通过电源线路对计算机及相关的弱电设备造成危害,本次设计采取分级保护、逐级泄流的原则,在相应变电所的低压母线处安装放电电流较大的一级电源防雷器;在重要楼层或重要设备电源的进线处加装二级或三级电源防雷器,要求两级电源防雷器之间的距离大于15m。低压系统采用TN-S系统,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变配电所所有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均接地,接地装置采用综合接地体(基础内钢筋),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大于1Ω。建筑物内所有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电气竖井内敷设专用的接地干线(扁钢),建筑物均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11.3.9. 配电设计

1).配电电压与配电系统

建筑物内用电负荷均为低压负荷,供电电压为380/220V。对大容量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一般小容量负荷采用分区树干式供电。消防用电负荷(消防泵、消防电梯、火灾报警系统用电、防火卷帘门等)及电脑管理系统等一、二级负荷均双电源供电,末端设双电源自动切换箱。

2).配电设备选择

一般低压配电箱均采用QDB型配电箱,水泵房等负荷集中场所采用马达控制中心。在动力站房、电气竖井内安装的配电箱选用明装型号,在其它场所的配电箱、插座箱一般均选用嵌入式型号。在厨房等较潮湿的场所,电气设备保护开关一般选用漏电保护开关。

3).导线、电缆选择与敷设

一类高层配电干线一般选用阻燃无卤低烟线、缆、插接式封闭母线,消防配电干线选用耐火型无卤低烟电缆;二类高层及多层配电干线一般选用阻燃聚氯乙烯电缆、线、插接式封闭母线,消防配电干线选用耐火型聚氯乙烯电缆、线。配电干线一般在阻燃电缆桥架、电气竖井内明敷。

配电支线一般选用阻燃型无卤低烟电线穿钢管暗敷。

11.3.10.照明设计

1)照明电压和照明系统

照明采用分区树干式的供电方式,照明电源的电压为220V。

各场所照度按如下标准设计:

餐厅 100~200 Lx

厨房 200 Lx

电梯厅 100 Lx

办公室 300 Lx

楼梯走廊 50 Lx

会议室 300 Lx

汽车库 75 Lx

照明供电采用分区树干式供电,照明电源的电压为220V。所有楼梯灯、电梯厅照明、公用走道上照明均采用双电源供电

2)办公室及地下室选用节能型荧光灯光源;电梯前室、楼梯、走廊一般选用节能灯点光源;

3)餐厅、会议厅及大面积办公场所灯具一般宜集中控制,设灯光管理系统;一般站房、电梯厅等均为分散就地控制;

4)应急照明

大楼内的所有楼梯灯、电梯厅照明、公用走道上照明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上述各场所及裙房内大面积厅、堂出入口设置自带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变电所、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泵房、大楼管理中心等场所均设自带电池的照明灯具作备用照明。

5)一类高层照明干线一般选用阻燃型无卤低烟线、缆、插接式封闭母线,高层建筑在电气竖井内明敷,多层建筑埋墙或在电缆桥架内敷设,照明支线一般选用阻燃型聚氯乙烯电线穿钢管敷设。

照明配电箱一般选用模数式组合配电箱,在电气竖井内明装,在其它场所一般为嵌入式安装。

所有照明灯开关、插座均暗装。

在主楼30m高度至建筑最高点每隔30m装设航空障碍灯。

11.4 自动控制与自动调节

(1)生活泵、潜水泵等均为手动、自动两种方式控制。手动控制均在就地控制。集水坑潜水泵在水坑高水位时自动开泵,低水位时自动停泵,溢水位发出声光报警信号。

(2)消防泵均为手动、联动两种方式控制。手动可在水泵房和底层消防控制中心两地控制。

(3)空调系统为手动、联动两种方式控制。冷冻站制冷机组、循环泵一般为手动开启。冷却循环泵与制冷机联锁控制,冷却塔风机可手动和温控(自动)两种方式控制,手动控制为冷冻站和就地两地控制。

11.5 防雷保护

(1)防雷等级:根据自然条件,当地雷电日数和建筑物重要程度,高层建筑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设防、多层建筑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防。

(2)本设计采用屋面女儿墙设置针带结合的避雷接闪器,二类防雷在屋面上装设不大于10x10m的网格避雷网以防直接雷、三类防雷在屋面上装设不大于20x20m的网格避雷网以防直接雷。利用柱内主筋作接地引下线,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为防止雷电波的侵入,进入建筑物的各种线路及金属管道采用全线埋地引入,并在入户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及金属管道与接地装置连接。二类防雷建筑采取以下措施以防侧击雷、作等电位联接:

a、建筑物内钢构架与钢筋混凝土的内筋互相连接;

b、应利用钢柱或钢筋混泥土柱子内钢筋作为防雷装置引下线,结构圈梁中的钢筋应每层连成闭合回路,并应同防雷装置引下线连接;

c、应将45m及以上部份外墙上的拦杆、门窗等较大金属物直接或通过预埋件与防雷装置相连;

d、应利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内的钢筋设置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并应将建筑物内的各种竖向敷设的金属管道及类似金属物每三层与局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接一次。

11.6 电气安全

11.6.1选用的电气设备均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符合电气安全规定,当无法满足要求时,采取防护措施。对潮湿场所的用电设备采用漏电保护。

11.6.2低压系统采用TN -S接地系统,各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总配电所及各变

电所内所有不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均须可靠接地,接地装置采用建筑物的基础内钢筋作综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 。所有电气设备的不带电金属外壳均应可靠接地,电气竖井内敷设专用的接地干线(扁钢),建筑物均设置总等电位联结和局部等电位联结。

11.6.3为保护重要设备及弱电设备的安全,在其低压电源回路上装设过电压保护装置,信号回路上装设信号避雷器。

11.7 区域供电线路和户外照明

高压电缆采用YJV22 型,埋地敷设。户外路灯照明线路采用电缆埋地敷设。灯选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庭园灯,或草坪灯,光源采用节能型气体放电灯。

第四篇消防安全、环保卫生、节能和人防工程

12. 消防和安全

12.1 主要设计依据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50140-200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

12.2 建筑消防

本工程地上由两栋高层办公楼、裙房和多层办公组成,其中高层办公楼均为一类建筑。本工程各楼的耐火极限均为一级。

12.2.1本工程在地块内设置了消防环道,且消防环道与一期、二期车道互相连通,在地块西侧和北侧分别设置了出入口。

12.2.2每幢高层底层靠近消防登高场地处,均有直接对外出口。

12.2.3 消防登高及消防登高面长度

分别在每幢高层一侧设置18M×18M消防登高场地。

12.2.4防火分区

机动车库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4000㎡,机械停产库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2600㎡,非机动车库及设备用房每个防火分区不大于1000㎡。地上建筑每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满足消防防火分区要求。

12.2.5 安全疏散

三期办公楼均为一类高层,其中南楼标准层面积约为1200㎡,均设计了1台消防电梯和2座防烟楼梯。南楼办公部分和商业部分设计了1台消防电梯和2座防烟楼梯。防烟楼梯间设置消防前室,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楼梯前室面积不小于6㎡,合用前室不小于10㎡。

地下室汽车库每个防火分区均设有两个直通室外的人员安全疏散口,出入口宽度和楼梯宽度均满足有关规范要求。

裙房大空间的餐厅、大堂等房间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均小于30m,四层以上办公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均小于15m。疏散宽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超过60㎡的房间均设两个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出入口。

12.2.6 建筑构件

(1) 大楼内隔墙为加气混凝土砌块,满足规范要求的耐火等级。

(2) 结构构件、楼地面、墙体均满足规范要求的耐火等级。

(3) 凡室内管道井,待管道安装后,在楼板处均采用相当于同层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材料逐层封堵。

12.2.7防火隔绝

(1) 地下室设备用房的门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管道井的门为丙级防火门。

(2) 地上地下共用楼梯间,在首层与地下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为2小时的隔墙和乙级防火门隔开,并设明显标志。

(3)防火卷帘采用特级复合式防火卷帘,其背火面耐火极限不低于3h

(4) 玻璃幕墙均设有900高的窗褴墙,在幕墙和每层楼板的缝隙处均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12.3 消防给水和自动灭火系统

12.3.1消防给水系统

根据有关消防规范各系统设计流量见下表:

三期:

1、消火栓供水系统

经甲方确认,本工程室外消防与一二期合用,室内消防单独设置。

1)室内消防:

本工程消防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内,内有消防加压泵两套,消防水池一套。消防水池储水有效容积为576m3供给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量。初期火灾由设置在3#办公楼顶的屋顶消防水箱供给,储存水量为18m3,满足初期火灾用水。消防和喷淋稳压装置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内,分别为消防和喷淋系统加压。在每个消火栓处安装报警启动按钮,可自动或手动启动地下室的消防水泵进行消防供水。建筑物内每层均设置单阀单出口消火栓,并能保证两股水柱同时到达任一失火点。消火栓箱采用组合式,内设干粉灭火器(车库为5Kg,其余为3Kg)两具。消火栓系统分为高低两个区,地下一层至地上4层为低区,四层以上为高区。

2)室外消防:

采用低压制,室外消防利用城市自来水直供压力,给水进口分别来自一期预留接口和市政规划道路。沿区域主要道路布置室外消火栓,间距≤120m,同时消防接合器15~40m范围内设有室外消火栓。

2、自动喷淋系统

喷淋泵房设置在地下室水泵房内,内有喷淋加压泵两套,消防水池一套。消防水池与消

火栓系统共用,且储存在地下室消防水池内。初期火灾用水与消防系统初期火灾用水同时储存在一个屋顶水箱内,并在设置喷淋系统的各层横干管上安装信号阀以及水流指示器,它与湿式报警阀连锁,并与设置于地下室水泵房内的喷淋泵沟通,进行喷淋加压供水。稳压装置设置在地下水泵房内,为喷淋系统加压。喷淋系统分为高低两个区,地下一层至地上4层为低区,四层以上为高区。

3、其他:

车库内每一消火栓箱下设置MF/ABC5磷酸铵盐灭火器两具,每一消火栓下设置MF/ABC3磷酸铵盐灭火器两具,变配电间内设置S型DKL热气溶胶气体灭火装置,地下汽车库采用喷淋-泡沫联合灭火系统。

12.6电气消防

12.6.1概述

本工程中一类高层民用建筑物内的消防水泵、防排烟风机、电梯、、餐厅、厨房、污水泵、应急照明设备、消防报警以及保安监控装置等用电负荷均属一级用电负荷。

12.6.2消防控制室

在一层设有消防控制中心。

12.6.3 消防配电设计

消防用电负荷(消防泵、消防电梯、火灾报警系统用电、防火卷帘门等)等一、二级负荷均双回路供电,末端设双电源自动切换箱。

消防配电干线选用耐火型矿物绝缘电缆、电线,配电干线一般在耐火电缆桥架、电气竖井内明敷。

配电支线一般选用阻燃型无卤低烟电线穿钢管暗敷。

12.6.4 应急照明及疏散照明

建筑内的所有楼梯灯、电梯厅照明、公用走道上照明均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上述各场所及裙房内大面积厅、堂出入口设置自带电池的应急疏散指示灯和照明灯具,变电所、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泵房大楼管理中心等场所均设置自带电池的照明灯具作备用照明。

12.6.5 报警及联动系统

建筑为一类防火建筑,是一级保护对象,采用总体式保护方式均全面设置火灾探测器;本设计选用智能型报警控制系统,在地上一层设置消防控制中心,内设系统总机。汽车库、厨房等场所安装温感探测器,其他场所一般均安装烟感探测器,并按消防规范每层设有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按钮、消防广播、火警专用通讯插孔。在变配电站、消防泵房、消防控制中心、大楼管理中心、电话总机房等场所均设有专用火警电话。

有火灾报警发生时,经确认后,联动接通火灾层及上、下层消防广播,延时若干秒后联动开启该区域的消火栓泵、喷淋泵,关闭相关区域内防火卷帘门,切断该区空调电源,启动相应的正压风机、排烟风机,打开该区正压风口、排烟风口,电梯迫降至底层,消防梯待命,然后切断该区非消防用电电源。

在消控中心设有手动控制盘,上述设备的动作可通过手动控制盘控制。

所有消防设备均双电源供电,末端自动切换,其配电线路均采用耐火电缆、电线。火灾报警系统中报警联动总线采用耐火型控制电缆在专用弱电竖井内敷设,报警支线选用阻燃型铜芯软线穿钢管暗敷,消防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用大楼综合接地极,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

12.5 暖通消防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xx公司项目方案说明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2)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 (5) 第三章建筑设计 (7) 第四章环境景观、灯饰工程与绿化设计 (9) 第五章结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给排水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燃气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电气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建筑消防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9) 第十二章建筑节能 (10) 第十三章防灾减灾.......................... . (20)

第一章总则 1.1 项目区位分析 荣昌地处重庆市、四川省两地接壤处,是重庆市的西大门,有渝西第一县之称,在重庆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东西对接、双向发展的战略区位优势。板桥工业园区位于荣昌县城以东,紧邻城区,成渝公路、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穿过园区,交通十分便利。重庆阿诺玛科技公司厂区位于重庆荣昌县板桥工业园区西东面,成渝主干线高速公路出口旁。规划总面积21648㎡。 1.2项目现状分析 1、交通环境分析 荣昌地处川渝结合部,重庆直辖以来,荣昌便成为“渝西门户”。东邻大足、永川,西接四川隆昌,南邻泸州,北与内江、安岳接壤。周边有经济发达的重庆主城区、成都大都市,地理区位优越。县内公路运输发达,形成了“两纵三横”、纵横交错的道路交通网络。有功能完善的三级车站和二级汽车站各一个,铁路运营站4个,铁路专用线2条,客货运输网络完善。即将修建的成渝高速铁路将在荣昌设站,届时交通将更加便利。 2、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荣昌作为成渝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区县,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板桥工业园区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特色工业园区,是重庆对外开放的窗口,规划通过调整园区用地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突出产业特色,确定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开发控制策略和准则,力求将荣昌板桥工业园区建成重庆市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的示范园区,加速推进重庆城镇化、工业化进程。规划面积15.5平方公里,截至09年7月4日,工业园区入驻企业237家,其中建成投产企业178个,是荣昌工业经济的核心增长极。“十一五”期间,园区按照“合理布局产业,聚集产业集群”的原则,重点完善“一区三园”工业体系。预计到2010年,园区将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2亿元,建成面积8平方公里。板桥工业园位于重庆市西大门——荣昌城区内,规划面积11平方公里,已建成3平方公里,“十一五”期间将规划拓展3平方公里,主要发展机械加工,生物医药(兽药)、饲料、食品加工、照明灯饰等产业。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GB50009-2001)(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 〃。地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2.0KN/ m 阳台 2.5KN/m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m 灵活隔断0.5KN/m 上人屋面 2.0KN/m 不上人屋面0.5KN/m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m 设备机房7.0KN/m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m地下室底版25KN/m 地下室外墙55KN/m出入口临空墙130KN/m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川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m2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m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工业厂房规划设计说明

工业厂房规划设计说明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方案设计说明 一、?概述? 1.自然条件?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边缘,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与离石、中阳交界,南和石楼为邻,西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等县隔河相望,北和临县毗连。县境东西宽公里,南北长公里,110°29′4—111°05′,北纬 37°08′5—37°37′之间。县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境处吕梁山脉西部,黄河东岸。地势东高西低,沟壑纵横。三川河由东向西流经县境中部,注入黄河。把全县分为南、北山区。南山主峰尖山子,海拔1293.3米,北山主峰王老婆山,海拔1525.2米,为全县最高峰。河两岸为河川平地。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年均温10℃,一月均温-7℃,七月均温℃,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2.项目地块状况?江苏生辉木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泗阳县木业园区。由生产区,生活区两部分构成。用地面积1245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72平方米,西临何庄路,南临规划工业区路,北靠徐淮路,基地成不规则梯形。 3.规划内容?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工业用地。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该项目地块的生产及其商业、办公配套的规划设计。? 4.市场背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带来了工业用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厂房、商业、办公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二、?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4.《工业建筑设计规范》? 5.《民用建筑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规范》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8.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及地形图、红线图等 9.建设方关于该项目的设计要求? 10.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程、规范等?? 三、规划设计原则?根据地块周边现状以及整个泗阳县的房产市场,在设计时我们提出以下几点:? 1.以人为本———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计以满足人们对现代生产、工作环境所要求的舒适性、健康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出发点。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节能化的示范现代工业区,充分考虑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一种绿意盎然、自然和谐、高尚的生产、办公环境。?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计说明

住宅小区总规划设 计说明

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第一章建筑专业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专篇 一、工程概况及用地现状条件 1.工程名称: 2.建筑性质及规模:- 由一,二期两部分组成。分别由22栋4-7层多层住宅,21栋别墅,一栋五层宾馆组成。总用地面积为7445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87505.49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18910.48平方米。 3.用地位置及现状 北面,东面,南面,西面为农业用地。规划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突破,建设一个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二、设计依据 ----------------------任务书及附件 基地现状地形图(用地红线) -----县相关建筑技术规范 国家相关的规范法规 《-----县城市规划管理规定》《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25 - )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三、规划原则 a.根据-----县城市总体规划,与屯昌县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力争有所 突破,建设一个与农业配套的适宜居住的新型生态小区。 b.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强环境意识,创造环境优美、居住舒适的 小区环境,争取每栋住宅有最佳的朝向和景观。 c.适当加大开发力度,节约用地、完善配套,贯彻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d.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强调小区特色与风格,加大建设开发的科技含 量,建设智能化居住小区。 ◆建筑设计说明 1、规划总平面设计 1)规划构思 ﹡强调组团式布局,组团绿化与中心绿地相结合,经过景观步道联接为一个绿色生态系统。 ﹡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将车流与小区休闲人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出来,互补干扰。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提要: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一、建筑部分 高层住宅部分为分体式空调,备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池、泵房等分区域均设于地下一层。 (一)发电机房、泵房等设备用房墙体采用190空心砖砌,内墙面与顶棚均作内贴矿棉毡,外包铝板网吸音墙。 (二)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水池选用玻

璃钢水池,以确保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三)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及厨房的烟囱结合主楼直上屋顶,实现高空排放。 (四)Ⅱ、Ⅲ区分组团分设若干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70米。沿小区内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处设若干废物箱,间距约为50米。 (五)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隔声减噪的作用。 二、给排水部分 (一)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本工程水泵房设于Ⅱ地块3#楼地下室,水泵均采用减振及减噪措施。 (三)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屋顶水箱采用玻璃钢水箱,并设置有水箱自动清洗设备,提高用水水质,地下生活水池单独设置,减小用水循环时间 (四)洁具采用节水型。 三、电气部分 本工程电气产品均为无噪声无污染环保型产品,对环境无影响。 (二)柴油发电机组原则上为消防应急专用,机组放在

项目设计说明书

项目设计说明书 丙烯和氨气的利用 ——15万吨丙烯腈的合成 安徽工业大学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 项目概况 1.2 项目设计依据、标准及原则 1. 2.1 项目设计依据 1.2.2 项目使用的专业标准规范 1.2.3 项目设计原则 1.3 产品及原料方案 1.4 厂址概况 1.5 项目意义 第二章总图运输 2.1 厂址选择 2.1.1 设计原则 2.1.2 厂址概况 2.1.3 区位优势 2.2 厂区布置 2.2.1 编制依据 2.2.2 平面布置的一般原则 2.2.3 厂区总平面布置综述 2.2.4 厂区布置的理念 2.2.5 厂区布置与规划 第三章工艺说明 3.1 设计目标

3.2 工艺路线分析 3.2.1 丁二烯抽提工艺 3.2.2 MTBE合成单元工艺 3.2.3 MTBE合成和裂解联合工艺 3.3 工艺流程说明 3.3.1 工艺流程概述 3.3.2 丁二烯抽提工段 3.3.3 MTBE合成段及精制工段 (8) .......................................................... 42 4361.23ln=-9.24416+aKT 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9) 42 (10) (42) 6-49599=7.06810exp kRT × . . (12) (42) 6+10-2-49599-7.06810exp-85858.266-=-7.31110exp IBIBMeOHMTBEIBMeOH arRTaarRTa . .=×× . . . . . .××× . . . . 3.3.4 MTBE裂解段及异丁烯分离工段 (44) 3.4 模拟过程 3.4.1 模拟模块的选择和物性方法的选用 3.4.2 模拟流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动力学 3.4.3 模拟参数的优化(16) (54) ()[]21iCKMEOHC=?.

居住区设计说明书

一区位分析 小区基地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的一滨河地段,规划建设用地120000平方米。基地的北部为洛阳市市中心一繁华商业区,南部为一滨河公园,西部是一居住小区,东部则为洛河水域。整体环境非常有利于居住小区的规划建设。其中基地的南部和东部分别与洛阳市的两条主干道余沣路,滨河路邻接,使得即将建设的居住小区内部的居民交通出行十分的便利。右图为小区基地地势高差分析图,南北两端的高差相差十米左右,且南高北低。基地南面为余沣路,按总体规划控制道路红线宽40米:东临河流,预留30米的滨河路,用地东西宽284米,南北长423米,规划道路红线内总面积12.0公顷。 基地北侧、东侧和南侧相邻的道路为城市主要道路,人流量大,因此有此3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较西侧相比严重,因此在方案设计时应该尽量避免北东南三侧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基地东南方向有河流和公园,因此此两个朝向有较好的自然景观,故设计时应合理的将些景观纳入建筑户型的视线之内。西侧道路与其他三面相比人员较少,车流量小,因此此处较宜停留。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因此对于住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都希望居住在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同时兼顾居住区整体空间,营造层次丰富的空间效果,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管理有序的居住小区。 二、设计依据 《洛阳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河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土地出让合同; 规划局提供规划指导意见; 用地红线图; 业主的设计要求及往来信函文件; 国家及洛阳市现行有关规划、建筑设计的规范及规定 三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的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合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四总平面布置分析 该规划设计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创造出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且适合各类人群居住的生活社区。现今有很多的居住小区都想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为人们建造一个清幽宁静舒适的居住环境,比如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小区环境的优美设计,及各项生活设施的完善等等。但是在我们对新老居住小区的调研过程中,却是深刻地体会到这种改变仅仅是

最新工业厂房规划设计说明

方案设计说明 1 2 一、概述 3 1.自然条件柳林县位于山西省中西部边缘,吕梁山西麓,黄河东岸。东与 离石、中阳交界,南和石楼为邻,西与陕西省吴堡、绥德、清涧等县隔河相望,4 5 北和临县毗连。县境东西宽42.25公里,南北长54.75公里, 6 110°29′4—111°05′,北纬37°08′5—37°37′之间。县域总面积1288平 7 方公里。境处吕梁山脉西部,黄河东岸。地势东高西低,沟壑纵横。三川河 8 由东向西流经县境中部,注入黄河。把全县分为南、北山区。南山主峰尖山子, 9 海拔1293.3米,北山主峰王老婆山,海拔1525.2米,为全县最高峰。河两 岸为河川平地。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年均温10℃,一月均温-7℃,七月均温10 11 22.7℃,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12 2.项目地块状况江苏生辉木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苏省泗阳县木业园区。 由生产区,生活区两部分构成。用地面积1245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072平 13 14 方米,西临何庄路,南临规划工业区路,北靠徐淮路,基地成不规则梯形。 15 3.规划内容根据规划要求该地块为工业用地。本次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为 16 该项目地块的生产及其商业、办公配套的规划设计。 17 4.市场背景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的提高,带来了工业用地需求量的不断 18 增加。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厂房、商业、办公的需求 也越来越高,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也将逐步释放出来。 19 20 二、设计依据 2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2 23 3.《城市工业区规划设计规范》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电子教案

某小区规划设计说明

襄南怡景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及项目分析 1. 区位分析 该小区位于紧临某省道,荣踞某镇新镇区核心,距某市区和某县各20多公里,乘车一刻钟可达。基地南面临现有堰塘。 2. 现状分析 规划地块交通比较便利,居住环境良好。规划居住区地块基地地势平坦,规划用地约5055.45平方米(合 7.58 亩)。 二、规划设计依据 1.法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某镇镇总体规划》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4.1)》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GB 50137-2011)》 (5)《住宅建筑规范》GB 5038—2005 (6)《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7)《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5352-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 (10) 相关的国家建筑设计规范 2.现状依据 (1)规划区地形图 (2)规划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3)居住区详规设计任务书 三.规划设计理念 本次规划突出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原则,在满足交通的情况下体现了规划的核心思想,另外鉴于本区域周边环境优美,水域丰富,本规划方案结合临近堰塘,着重考虑居住区内的水域环境优化,并且在道路、建筑、景观等各项布局中尽量配合已有水环境来布置,打造亲水平台,环境优美宜人的居住小区。通过水系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展现在本小区规划设计中来,此外“以人为本”,使得居民与水环境和谐共处,力求给居民一个优美的生活环境、齐全的生活设施、健康的生活方式。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园林景观毕业设计说明参考

曲畔人家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庭院位于美丽的承德。整个庭院呈不规则多边形,总面积约2300平方米。庭院内有起伏的小地形,用地整体东北高西南低,地形高差约有2米。好庭院都是与周围环境以及主人的兴趣爱好极度和谐的,这样的庭院绝非华而不实,而总是给人以实用舒适的感觉。 二、整体设计依据 1、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花架,石凳等),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2、体现环境特色,亲近自然,形成整体风格,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3、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 4、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庭院景观的同时,应考虑方便今后的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庭院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整体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中体现环境的功能、局部氛围的创造以及细部构造的尺度宜人等。如迷人的紫藤花架,空旷的石片露台,美观实用的水池,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2、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人本身即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须给自己留有空间,即我们在规划设计中必须给庭院留足弹性。 3、因地制宜、塑造空间个性的原则。庭院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私有空间,因此我们在设计时要发挥想象,为园主创造具有个性的空间。 4、坚持人居环境的舒适性原则。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符合居民需求的人性空间,为居民提供可居、可憩的私家庭院。 5、坚持“文化性”的原则。通过环境载体的造型、色彩、质地及空间的处理,空间的过渡等,同时,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以提高庭院的文化品位,突出庭院的植物景观特色。 四、整体设计总体要求 环境设施对主人的健康、精神及心理产生的影响很大。所以,好的居住环境要根据人们的心理特点、生理因素等,进行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充足的阳光为人们所必需。新鲜的空气对也尤其珍贵,能在清新、宁静的自然环境中休息散步,无疑是人们的一大享受,而这些要求,通过植物都可以达到。在具体的设计中,在植物配置上,总的要求是四季有绿,三季有花,即所谓的“春意早临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设计方案说明

隆安县宝塔工业集中区生活配套中心二区规划方案 设计理念说明 一、规划依据 a)隆安县发改委立项计划批文 b)项目土地使用书 c)隆安县建设与规划委员会关于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 d)当地基础资料 1)区域位置:本项目地处广西隆安县城内 2)气象:属Ⅳ气候区中小城市类,年平均气温20.7℃, 属夏热冬暖地区3)根据国家规范,以本地区冬至日9:00至15:00为时间依据计算日照时数 4)地形地貌:根据地质资料,本场地位于隆安县岩溶平原,原始地面波状起伏,地势高差较大。场区及附近无全新世活动断裂经过,构造 上处于相对稳定地带。 5)水文地质:根据地质资料,场地内地下水为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下伏灰岩中。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 6)抗震设防标准:本地区按非抗震设计 e)主要依据的国家现行建设法规、规范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6)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7)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8)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 10)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45/221-2007 11)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12)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二、设计理念 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处于天地之间,社会之中,对于自然具有依赖性和亲和力,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都希望营造一个幽美典雅的环境。因此,设计中以生态环境优先为原则,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大处着眼,整体设计。在规划的同时,辅以景观设计,最大限度体现居住区本身的底蕴,设计中尽量保留居住区原有的积极元素,加上和谐亲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乐居其中。 三、总体规划 1、总平面布局 小区内部由小区路网分隔为3个组团:高层住宅区-多层住宅区(含商业及配套设施)-专家公寓区,形成居住区-居住的组团结构,各组团之间的开敞性和通透性方面体现着传统韵味,最大限度与自然亲和。组团间通过步行景观通道串联各个内庭,形成景观轴线和广场空间。组团封闭式管理,大区开放。三个组团高低错落,相互辉映,为城市又添加了一套美丽的景观天际线。以下是三个组团的对比分析。 专家公寓区因为层数少,所以密度低、环境好;建筑层数较低,所以通过楼梯就可以解决垂直的问题,居民使用也方便。低层住宅结构单一,平面布置紧凑,组合灵活,既能适应较大、标准较高的要求也能适应标准较低的居住情况。 多层住宅区优点在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