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农业与古法耕种

生态农业与古法耕种

生态农业与古法耕种
生态农业与古法耕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

我们今年的主题叫做生态农业与古法耕种: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成就也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当然这期间悠久而漫长,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男耕女织到小农经济,再到垄作法、代田法,再到水利技术、土地政策,许多弊端与成就都随着历史的云烟悄然逝去,但在我看来它是领悟,它是成长,它是文化!而我们今天的现代农业给人民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带来了:土壤侵蚀、环境污染及健康危害,也激发了人们思索新的概念——生态农业!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能否将我们的农业变的绿色、健康、生态!

据我了解生态农业的概念是:生态农业是指利用人、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能量转换定律和生物之间的共生、互养规律,结合本地资源结构,建立一个或多个“一业为主、综合发展、多级转换、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系统。那么首先我们就应该了解农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我觉得主要有4个方面:控制害虫的后果;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土壤侵蚀;营养物、水和能量的影响。但民以食为天,我们无法全部退耕还林,我们要在建立温饱的基础之上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这也就促生出怎样将农业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与发展的生态农业问题。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我国提出生态农业也有些年头了,但发展到现在,并不是十分的理想,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优质廉价的食品畅通无阻地进人中国食品市场,贸易国又通过设立非关税贸易壁垒控制我国的出口,而卫生安全标准又是入世后我国食用农产品出口的最大制约因素。所

以促使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发展生态农业,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开发安全食品是迎接挑战、冲破壁垒的一种有效途径,但我国各地在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片面追求短期效益而忽略长远利益,导致了理论基础缺乏、市场体制不健全等现状。特别是组织建设和推广力度还有技术支撑的不足。例如: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农业和生态环境也应该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特别是有些地区的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空气污染(酸雨)情况相当严重。不重视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生态农业建设最终将成为空谈。

我觉得农业首先要绿色、健康,才能生态,再去谈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不要只看最终产品的检测结果,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我们不应该去控制吗?当然从速度上看,肯定是化肥见效更快;从经济效益上看,有机食品人民群众会不会普遍买单;从技术储备上,很多生物链、食品链条之间的研究还需要深入;从规模效应看,目前还没发支持农业产业工人的出现;从市场的角度,肯定有浑水摸鱼扰乱市场的存在。所以,不仅从自然环境上,社会环节我们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我曾经去吉林长白山区参观“渔蟾稻”的养殖,“渔蟾稻”谷香米传承古法种植,刀耕火种,怒垦草莽。稻米秸秆一部分还田,另一部分焚烧增加水稻成长的钾肥。每年四月初,一年一季的农耕就先从大棚里育苗开始了,然

后按着古代农耕之法的要求,用农家肥做底肥,用黄豆豆粕做水稻成长的肥料。把黄豆煮熟拌上草木灰及天然碧玺矿石,撒到田里,用做”渔蟾稻”米成长的底肥。传承古法,抛现代机械,人工翻地。然后到了五月,人工插秧就开始了,把天然碧玺能量石插入水稻田的水与土之间,这样就更增加了”渔蟾稻”米的天然矿物质含量。插秧完成后,便进入了水稻的田间管理阶段。拔草可谓是最重要的环节了,为了保证“渔蟾稻”米的品质,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水稻抽穗前是要追肥的。我们把黄豆榨油后的豆粕草木灰以及天然碧玺矿石粉搅拌均匀,人工撒在水稻田里。这样吃的饱饱的水稻苗便在青蛙和鱼儿的陪伴下逐渐长大了......到了七月中旬的时候还要把一些号称为“吃草专家”的草鱼先生们请到水稻田里来了,他们就肩负起了一部分的人工拔草的重任。就这样,鱼儿吃水下的小草,人工割田埂的杂草,人工拔长出水面的杂草,渐渐地,渐渐地,终于,立秋了,稻田里的鱼儿长大了,水稻颗粒也逐渐饱满了,一颗颗,一粒粒,饱满充实,犹如一个个拥有生命的个体。金秋十月,终于迎来了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景象。

我觉得这才是我理想中的生态农业,承恩先祖,惠泽后世,抛现代机械,弃化肥农药,离尘嚣污染,择净土圣地。刀耕火种,努垦草莽。全程人工,物力维艰,粒粒辛苦。还稻谷以本真,给人类以健康。

我觉得生态农业关键点为沿袭古法耕种,当然它并没有很好的将科学技术转换成生产力,那怎么提高生产率和优化资源配置将成为难题,怎样建立良性、高效的生态农业模式,提高在生态保护下农业的结构功能才是我为未来应该寻找的道路。

再有就是黑龙江五常大米,这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它最大的特点就是——香!在金秋时节稻田中就能闻到香味,伴着和谐的微风飘香甚远我站在稻田边上感受着这份宁静与美好,鸟儿和蜻蜓不时的起落若即若离的躲避着辛勤劳作的农家人完全就是人与自然完美的和谐相

处与城市截然不同,让我暂时忘记了城市的喧闹,一幅美丽的画面总是能让人感慨的联想很多。当靠近装满收获水稻的粮库,整个仓库都有稻花香的气味令人十分愉悦啊有机会大家可以去感受下这份农家

人收获时单纯的美好,加工出的大米更是香,煮饭时整个房间都弥漫香味第一口米饭的味道我至今还在回味,我再形容下去大家会不会就饿了啊。对于黑龙江五常大米,人们都知道它非常好吃,并有着悠久的传统历史文化。据史记载,五常这个地域种植大米大约已有近170来年的历史。就其独特的地理、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质,应该说五常是全国最适合粳稻种植的最主要地域,也是我国粳米最大产出县。早在清廷就盛传着慈禧“非黑龙江五常大米不吃”的说法。所以一直以来黑龙江五常大米都是朝廷的“贡米”。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地理地貌、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先进的栽培技术,造就了五常稻花香大米独特的优良品质,五常稻花香大米以其营养安全、品质优良、米粒整齐透明、米饭口感好、香味浓厚等特点,赢得广泛赞誉,深受市场欢迎。真是灿灿金波闪,风吹稻花香,悠悠蝶飘舞,丰收载满仓!

请大家关注农产品的生产环境、种植方式和内在质量。谢谢!

发言完毕,再次的谢谢大家!

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六章食品中农药残留与食品安全 第一节概述 农药的重要地位:防治病、虫、草、鼠害,调节农作物生长 全世界由于病、虫、草、鼠害而损失的农作物收获量相当于潜在收获量的三分之一,如果一旦停止用药,一年后将减少收成25~40%(与正常用药相比)。我国平均每年挽回粮食2500万吨、棉花40万吨、蔬菜800万吨、果品330万吨,减少经济损失约300亿元。 一、农药的分类 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有1500余种,其中常用500多种。 我国有农药原药250种和800多种制剂,居世界第二位。 按来源分类: 有机合成农药: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 生物源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植物农药三类。 目前,我国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如井冈霉素)等。 矿物源农药: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包括硫制剂、铜制剂和矿物油乳剂等。按用途分类: 杀虫剂(防治害虫的农药)、杀螨剂(防治红蜘蛛的的农药)、杀真菌剂(防治作物病菌的农药)、杀细菌剂、杀线虫剂、杀鼠剂(防治鼠类的的农药)、除草剂(防治杂草的的农药)、杀螺剂、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或调控植物生长)等。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环境、生物体和食品中的农药母体、衍生物、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 目前食品中农药残留已成为全球性的共性问题和一些国际贸易纠纷的起因。是当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 二、环境中农药的残留 1、环境中农药的来源 工业生产、农药生产企业和包装厂排放的“三废”。 农业生产、为了防治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落到害虫上农药不到1%,喷洒到植物上约10%~20%,其余则分布于环境中。 2、农药在环境中迁移和循环、农药可经大气、水体、土壤等媒体的携带而迁移。 三、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来源 1、喷洒作物: 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水果蔬菜中的农药残留取决于收获时的沉积量和消失速率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沉积量,农药本身的性质(配方、用法和消失速率),作物本身的性质(表面积/重量比及形状) 有很多因素决定农药消失速率,农药停留植物表面层(雨水冲刷、蒸发),农药透入植物内部(不同的酶作用降解),加工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果干、果汁、果酒加工 一种情况是因干燥蒸发而减少了农药残留;另一种情况是干果比鲜果浓缩后农药残留量没有发生变化 2、植物根部吸收:喷洒农药后有40~60%的农药降落在土壤中,土壤中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中。 3、空中随雨雪降落:喷洒农药后,有一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造成食品的污染。 4、食物链富集: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后,使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物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可逐级浓缩。 5、运输和贮存中混放:食品在运输中由于运输工具、车船等装运过农药未予清洗以及食品与农药混运,可引起农药的污染。食品在贮存中与农药混放,尤其是粮仓中使用的熏蒸剂没有按规定存放,则也可导致污染。 四、食品中农药残留的危害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典型生态农业模式(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的生产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所以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具体形式:在一个150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平方米的猪舍和一个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下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的技术特点是:1、圈舍的温度在冬天提高了3-5度,为猪等禽畜提供了适宜的生产条件,使猪的生长期从10-12个月下降到5-6个月。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2、猪舍下的沼气池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能而增温,解决了北方地区在寒冷冬季的产气技术难题;3、猪呼出大量的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浓度提高了4-5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产量可增加,质量也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经济效益:1、蔬菜增产,如冬季黄瓜、茄子1平米可增产2-5公斤,增收5-6元,年节

省化肥开支约200元;2、温室育猪可提前150天出栏,降低成本40-50元;3、沼气点等年节电60元,节煤130元。4、改变了北方地区半年种田半年闲的习俗,也改变了冬闲季节“男人大麻将,女人玩纸牌,邻里吵架和打骂”的陈陋风俗,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5、农村庭院面貌整齐、清洁、卫生,完全改变了“人无厕所猪无圈,房前屋后多粪便,烧火做饭满屋烟,杂草垃圾堆满院”的旧面貌。现有规模:“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二)南方“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基本概念: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主要形式:“户建一口沼气池,人均年出栏2头猪,人均种好一亩果”。经济效益:1、用沼液加饲料喂猪,猪可提前出栏,节省饲料20%,大大降低了饲养成本,激发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2、施用沼肥的脐橙等果树,要比未施肥的年生长量高0.2多米,多长5-10个枝梢,植株抗寒、抗旱和抗病能力明显增强,生长的脐橙等水果的品质提高1-2个等级。3、每个沼气池还可节约砍柴工150个。现有规模: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三)西北“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五配套”生态农业模式是解决西北地区干旱地区的用水,促进农业持续发展,提高

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第四章环境污染物与食品安全 环境:在特定时刻有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原生环境:天然形成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次生环境: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 第一节环境污染物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体、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造成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特征是: (1)浓度低,持续时间长,而且多种污染物同时存在,联合作用于人和其他生物。 (2)在环境中是通过生物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进行转化、增毒、降解或富集,从而改变原有的性状和浓度,产生不同的危害作用。 (3)通过大气、水体、土壤和食物链等多种途径对人体产生长期影响,而且受影响的对象广泛(整个人群,包括胎儿)。 环境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有害气体、颗粒物。 水体污染物 无机有毒物、有机有毒物、病原体 土壤污染物:土壤中的污染物质与大气和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很多是相同的 环境污染物来源 生产性污染 生活性污染 其他污染 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向海洋 水体富营养化: 含有大量的氮磷等物质的废水流入水体,可使水中的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的感官和化学形状迅速恶化,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水花:淡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赤潮:咸水水体中的富营养化 二、环境污染与人类的关系 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人对环境的适应性 三、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和分配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污染食品的因素。由环境污染物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要针对动植物(即食品的原料)的生产过程。 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由于呼吸、吸收(或摄食)、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进入或积累在动植物体内,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 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在生物体之间可沿着食物链浓度逐级增高,并超过原环境中的浓度,这种现象叫做生物浓集作用。 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浓集作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环境化学物易为各种生物体吸收。 2、进入生物体内的环境化学物较难分解和排泄。 3、在生物浓集过程中多通过食物链进行。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浓集和逐渐积累时,尚不会对该生物体造成致命性伤害。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代谢和排泄 浓集、吸收、结合、分布、代谢、排泄。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物链

目录 1、申请投资报告 2、公司简介 3、项目可行性论证 4、公司相关文件及证书 ○1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税务登记证○4食品卫生许可证○5产品生产许可证○6无公害产品证书○7无公害产地证书○8项目合作协议书5、项目有关文件: ○1永州市发改委立项批文 ○2永州市农村办支持函 ○3湖南省农村办支持函 ○4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5永州市科委科研计划书 ○6国家商标局注册受理通知书 ○7项目用地规划批准函

申请投资报告 中国华融国际企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12月1日。主要经营天然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生产销售。注册资金1168万元,法人代表苏睐员。公司2009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资信等级为AAA级,多次被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过得硬单位”,属“永州市重点保护企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园林花卉、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生态农业等行业。现有主导产品:1、天然植物提取物类:迷迭香、白黎芦醇、核桃油等;2、纯天然有机果蔬粉类:仙人掌粉、南瓜粉、香芋粉、雪莲果粉、桔子粉、红枣粉、香蕉粉、核桃粉等近百类品种;3、植物营养饮料:枣茶、金银花饮料、仙人掌饮料、核桃露饮料、石榴汁饮料、杏仁露等。产品质量符合GMP医药和食品QS检验标准,畅销国内外。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实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建设生态农业生物链,正式启动易拉罐饮料生产线;迷迭香芳香

油萃取生产线;迷迭香、仙人掌、薄壳核桃种植基地;牛、鸡、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初步况算,该项目需资金4112.98万元:第一期,总投资2459.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98.5万元,生产资金1560.88万元;第二期,总投资888. 6万元;第三期,总投资765万元。 报告妥否,请批示!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1日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农业在中国的发展不但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资源的使用效率,促进出口农产品结构优化,而且可以渐进性地改善生态环境。这种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兼顾多种效益统一,并使产业与事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日益受到人们欢迎。但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问题构成了银行授信的风险点,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分析】 一、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经济、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它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期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使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的优势,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与经济两方面的良性循环以及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利于生态环境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 (一)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2012年,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 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专家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平原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种植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及配套技术;生态渔业模式及配套技术;丘陵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及配套技术;设施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观光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二)新型的生态农业模式 在传统生态农业发展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各地结合地方实际,又发展起来一些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的生态农业模式,诸如北方的“四位一体”模式、南方的“猪—沼—果”模式、西北内陆地区的“五配套”模式等,都属于新型生态农业的范畴。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 它是一种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生产模式。它结合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的土地上,在全封闭的状态下,将沼气池、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故被称为“四位一体”模式。“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推广达21 万多户。 (1)具体形式。在一个150 平方米塑膜日光温室的一侧,建一个约8-10 立方米的地下沼气池,其上建一个约20 平的猪舍和一间厕所,形成一个封闭状态的能源生态系统。主要技术特点是:温室内猪圈舍的温度在冬天可提高3-5℃,为禽畜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使猪的生长出栏从10-12 个月缩短为5-6 个月,故圈舍的利用率可提高,饲养量可增加。而饲养量的增加,又为沼气池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且猪舍下的沼气池也由于得到了太阳热辐射而增温,可解决北方地区在寒冷的冬季产气难的技术难题;同时,猪群呼出的大量CO2,使日光温室内的CO2 浓度比室外提高了4-5 倍,大大改善了温室内蔬菜等农作物的生长条件,蔬菜的产量可获增加,品质也有明显提高,成为一类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农业与食品安全

农业与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道出了食品的重要性,作为人们衣食住行中重要的一环,当前中国的食品安全正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转基因食物、农药和化肥污染,对环境、健康和食品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对于当前的农业现状,首先是农药问题。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农药生产国,农业生产模式高度依赖农药化肥。蔬果上残留的农药不仅会导致中毒,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在短期内摄入高剂量的农药能够致命,即便是长期接触的农药水平非常低也会引发严重的慢性长期反应,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这种模式不仅损害了健康,更对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农药的过度使用污染了大气、水环境,造成土壤板结;增强病菌、害虫对农药的抗药性;杀伤有益生物;造成野生生物和畜禽中毒 其次是化肥,作为农业大国,中国目前是世界化肥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国家,但在化肥合理使用技术上的水平却不高,化肥的利用率不高。中国部分农村在施用化肥方面存在着严重不合理、不科学的问题,造成了化肥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农业成本,使农民的收益下降,亟待改变。化肥的大量施用和流失使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毒元素有所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微生物活性降低,物质难以转化及降解;养分失调,硝酸盐累积;酸化加剧,pH变化太大。 最后,现在市场上普遍出现的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具有外来的基因,对大自然生态系统来说是全新品种,因其非预期效益,会表现出一些对环境和食品安全的不可预见的影响。在没有长期而充分的安全性评估之前,若将其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很可能会改变物种间的竞争关系,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目前转基因食品还具有太大的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首先是要减少或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对化肥的使用要强化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增施有机肥,改善理化性质;采取多管齐下,改进施肥方法;应用硝化抑制剂,缓解土壤污染;普及配方施肥,促进养分平衡。 现在我国提倡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例如:稻鱼共生系统、以禽鸟治虫等。它是保障食品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根本出路。倡导生态有机食品的供应链与消费则会让亟待解决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更好地提升。 生态农业意味着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且能满足其需求的农业生产。有机农业属于经过认证的生态农业,它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和畜禽饲料添加剂,而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饲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中国的有机农业在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有机农业可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环保食品,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可以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有利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增加外汇收入;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我们自己,在食品选择上,也要提倡挑选有机食品,非转基因食品,为自己的健康多添一份保证。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实施方案 (此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修改编辑)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四、市场分析 (9) 五、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0) 六、项目定位和选址 (10) 七、项目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 (10) 八、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0) 九、资金筹措 (11)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3) 十一、运行机制 (13) 十二、效益分析 (14) 十三、结论 (14)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2、建设单位: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委会 3、主管单位:xx市xxx区农业畜牧局 4、建设地点: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 5、建设年限:2年 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内容概括为“四园一线”,“四园”即生态农业示范园、畜禽养殖园、农业科普园、农产品工业园;“一线”即休闲农业旅游线,项目以“绿色餐厅”为中心,通过田间路网,将各园区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北部以自然生态和果蔬采摘为主线,中部以农业科普展示、苗木观赏为主线,南部以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为主线”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扶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按建设内容划分,生态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畜禽养殖园计划投资1800万元;农业科普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农产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绿色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 8、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年均利润可达到13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投资回收期为4.62年。可以看出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2)社会效益分析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生态农业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摘要:本文阐述了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物进入食品的途径,并指出了各种污染物对食品安全性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问题,是现阶段中国正面临的的最严重的考验之一。在食品安全的问题上,由环境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比假冒伪劣食品的所带来的危害还要大。历史上环境污染导致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有1968年,日本“痛痛病”事件。1968年,日本九州发生米糠油事件。波及日本20多个府县,受害者达14000多人,124人死亡。1979年,台湾的彰化油病也是多氯联苯泄漏造成米糠油污染,引起2000多人中毒。1971年,日本“水俣病”事件。1987年12月,我国上海甲型肝炎暴发性流行事件。1992年,英国疯牛病事件。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1999年5月比利时“二噁英”污染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给人类带来重大的伤害,所以急切了解环境污染对食物安全性影响是个迫在眉婕的事情。【1】 环境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的向环境排放超过其自净能力的物资和能量,从而使环境的质量降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系统和财产造成不利影响的现象。由环境污染带来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环境污染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更是重中之重。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等等,而有一些污染更是直接或间接地对食品方面产生不可忽视的危害,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在我国,这个问题明显突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国家,由于追求经济的发展,难免会对环境污染的问题有所忽视,所以我国的环境污染是比较严重的,这些污染也深深地对我国的食品安全带来一些问题。【2】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和由它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的现象。其种类很多,理化性质非常复杂,毒性也各不相同,主要来源于矿物燃料(如煤和石油等)燃烧和工业生产。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如:SO2、NO2、Cl2、氯化剂、氟化物、汽车尾气、粉尘等。长期暴露在污染空气中的动植物由于其体内外污染物增多而造成了生长发育不良或受阻,甚至发病或死亡,从而影响了食品资源的安全性。受氟污染的农作物除会使污染区域的粮菜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影响外,氟化物还通过食用牧草进入食物链,对食品造成污染。 我国有些高寒地区,终年室内煤火不息,当然烧含高氟高硫的劣质煤时,室内空气氟含量可高达0.04一0.05mg/m‘,室内存放的粮食蔬菜会受到严重的污染,如玉米含氟量可达26.3一84.2m妙9,辣椒含氟量可达310.5一565.0mg /kg,人食入后可引起氟中毒。工业排放的氟化物污染大气,再沉降而污染水和土壤,使农作物含氟量增高。又可通过食物链,使动物性食品遭受氟污染。人如果长期食入高氟食品,就可能发生氟中毒,得氟斑牙或氟骨症。【3】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十大生态农业模式及配套技术 为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农业部向全国征集到了370种生态农业模式或技术体系,通过反复研讨,遴选出经过一定实践运行检验,具有代表性的十大类型生态模式,并正式将这十大类型生态模式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加以推广。这十大典型模式和配套技术是: 一、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 “四位一体”生态模式是在自然调控与人工调控相结合条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气、太阳能)、保护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温室养猪及厕所等4个因子,通过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运用本模式冬季北方地区室内外温差可达30℃以上,温室内的喜温果蔬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 这种生态模式是依据生态学、生物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颤动力,以沼气为纽带,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种养生态模式。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在同地块土地上将节能日光温室、沼气池、畜禽舍、蔬菜生产

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产气、积肥同步,种养并举,能源、物流良性循环的能源生态系统工程。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促进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开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四位一体”模式在辽宁等北方地区已经推广到21万户。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以沼气为纽带,带动畜牧业、林果业等相关农业产业共同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工程的果园(或蔬菜、鱼池等)面积、生猪养殖规模、沼气池容积必须合理组合。在我国南方得到大规模推广,仅江西赣南地区就有25万户。 三、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 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是遵循植被分布的自然规律,按照草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原理,运用现代草地管理、保护和利用技术,在牧区实施减牧还草,在农牧交错带实施退耕还草,在南方草山草坡区实施种草养畜,在潜在沙漠化地区实施以草为主的综合治理,以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生产力,遏制沙漠东进,改善生存、生活、生态和生产环境,增加农牧民收入,使草地畜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这种模式能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化害为利,变废为宝,是解决环境污染的最佳方式,并兼有提供能源与肥料,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效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低碳农业、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1.农业工业化过程伴随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过程,目前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已经占到约17%,化肥使用已经出现过量,农药、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存在着滥用。这不仅影响到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生态农业是反思工业化农业存在问题,利用生态方法,充分发挥自然界的调控力量,力争事半功倍地最大限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调好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态。 3.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1)农区的生态景观布局,(2)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设计,(3)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利用。各地需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与模式配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4.循环农业最重要的方法在于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recycle)。生态农业包容了循环农业的理念。低碳农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减少农业过程的碳排放,增加农业体系的碳存储。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低碳目标,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实现形式。 5.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变是一场产业革命,从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更是一场产业革命。中国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正处于开始阶段,中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压力已经显示此路不通。因此中国农业必须实现后发的超越战略,充分依托高新科技和民间智慧,在人均耕地水平和资源水平低的条件下,通过生态农业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 6.为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除了宣传、教育、推广以外,(1)建立适应各地的生态农业评估标准,引导农业发展方向,(2)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从“高产”、“高效”补贴为主,向“优质”、“生态”、“安全”方向转变,因此应当改变补贴生产资料为主,转向补贴生态的生产方法和优质产品产出转变,(3)逐步试点和发展和更多依赖市场导向的优质农业产地认证、优质农产品认证、碳汇交易市场、农业污染排放权市场等。

食品安全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章: 1.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为严重。 A.对 B.错 A 2.根据污染物的种类和特性,食品污染可以分为生物性污染、化学性污染和物理性污染。 A.对 B.错 A 3.霉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指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导致的食物中毒,而且它具有传染性。 A.对 B.错 B 4.在“赤潮”期间,最好不要食用赤潮水域内的贝、蛤、蟹、螺、蚶类水产品。 A.对 B.错 A 5.煮豆浆时,豆浆产生大量泡沫,表明豆浆已经煮熟。 A.对 B.错 B 6.掺伪食品是指该食品中存在非固有的物质或者异物,以及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 A.对 B.错 A 7.食品掺伪的主要成分其来源是食品添加剂。 A.对 B.错 B 8.细菌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以下哪个不属于细菌的特点? A.形体微小 B.结构复杂 C.种类繁多 D.培养容易 B

9.食物发生腐败变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微生物污染 B.农药残留 C.加工方法不合理 D.没有分类存放 A 10.关于寄生虫对人体的危害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争夺营养 B.机械损伤 C.分泌毒素 D.急性中毒 D 11.食用没有煮熟的四季豆(菜豆)导致中毒的原因是? A.含有皂素 B.含有秋水仙碱 C.含有龙葵碱 D.含有亚硝酸盐 A 12.以下引起亚硝酸盐中毒的情况不包括哪点? A.蔬菜腐烂变质 B.煮熟的菜存放过久 C.蒸锅水连续使用,不断浓缩或煮菜熬粥 D.正常烹调的新鲜蔬菜 D 13.下列那种鱼腐败时易产生组胺? A.鲫鱼 B.草鱼 C.鲐鱼 D.青鱼 C 14.食品掺伪的主要方式有几种? A.3 B.4 C.5 D.6 C 15.食品掺伪如给腐竹、粉丝、米粉、面粉等食品中不法分子要添加吊白块,其主要目的是? A.增白、保鲜、增加口感、防腐

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区别

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 业区别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区别 摘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农业发展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完善,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但是它们之间的区别却似乎不是很明显,在比较它们的发展历程、概念和方向的基础上,得出其不同之处。循环农业是生态农业的高级模式,随着时代的前进,更为先进的农业模式被提出,从而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 关键字: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区别 0引言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社会如何进步,衣食住行从来没有远离人们。其中农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是不可或缺的支柱产业。农耕文化已有上万年历史,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石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历史进程。但在这里面它们有何区别,这便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1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的发展 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过渡 传统农业是在自然经济条件下。采用、、手工工具、等为主的手工劳动方式,靠世代积累下来的传统经验发展,以自给自足的居主导地位的农业。是采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耕作方法和农业技术的农业。传统农业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产出等特征。但低产出并不是绝对的,靠天吃饭的农业让人们对是否会丰收难以预料。 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社会生产力也必须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从而让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所以在传统农业对现代化发展中不能满足其强大的后勤保障时,人们便开始使用以大量的化肥、农药、薄膜、灌溉、机械、设施为基础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以保证粮食的供应。石油农业便应运而生。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提出,生活环境的日趋恶化,生态系统的破坏等高污染的弊端也开始凸显出来。如何解决粮食安全与环境安全怎么样才能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的问题,这让可持续发展农业走进人们的视野。 生态农业的发展 传统农业生产力低、消耗低,产量也只够温饱。石油农业则是高消耗、高产出,但是污染太大。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生态农业是最和时宜的。而且,国内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土地沙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严重。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的排放污染了水源,有些地区的水资源贫乏就更加苦不堪言。生物多样性急剧减少等环境问题让人们不得不反思现代化农业的利弊。这个时候发展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的生态农业无疑是顺时而为的最好解决办法。 “生态农业”一词最初由美国土壤学家W. A-lreche于1970年提出。1981年,英国农学家 ton将生态农业明确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其中心思想是将农业建立在生态学基础上,而不是化学基础上。生态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以多种学科理论为支撑,为确保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协调而设计的综合农业生态体系[1]。 循环农业的提出和发展

生态学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生态学概论期末论文 生态学之农业生态系统 姓名:李远洪 学号:20148228 班级:工程(本)201402

生态学之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以黄河三角洲为例 摘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高效性、多样性、综合性持续性等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大典型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字: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典型模式,生态效益 1.1生态农业的简介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 2 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 产体系。 1.3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调、循环、再生”的原则, 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二)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 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1.4生态农业的模式类型 (一)时空结构型 这是一种根据生物种群的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和生物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而合理组建的农业生态系

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方案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产业园项目 2、项目地点:根据政府规划确定 3、项目实施单位:XX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1)养殖基地 (2)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基地 3、实施8个项目 表2.1-1实施项目一览表

四、项目背景 1、项目所在地情况 XX农场始建于1954年,为松江省富锦县国营农场第四作业区。 动力廉价,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当地正在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当地多样的农业资源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项目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肉类已占据世界第一位,畜牧业总产值已占农业的35%左右,用于畜牧业发展的粮食达到1.6亿吨,占全国粮食总量的36%,强有力的带动了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优质安全的畜牧产品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已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1)“三农”问题一直是党中央最为关注的问题。近年来,各级 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推进规模化、集约化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和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化。 (3)绿色养殖业是政府长久支持的重点行业。“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提出要主要是发展以科学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物质装备为支

撑,以现代产业体系和经营形式为载体,以现代新型农业为主体,融科技、生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农业系统,集中发展有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国内外农业技术、产品及项目展示交易提供了重要平台,必将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及现代农业发展。 五、项目规划的意义 (1)XX农场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的建设是加快社会主 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又是种植业的良好肥源,这种“天然联系”的特性,正式循环经济所要求的,是建设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的基础。 (2)推进农业产业带建设和生产布局落实的需要。畜牧业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二)

我国十大生态农业模式(二) 2011-02-12 信息来源:安徽农民专业合作社网 【大中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概述 南方“猪-沼-果”能源生态模式是以户为单元,以山地、大田、庭院等为依托,采用先进技术,建造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并围绕农业产业,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也就是说,这种模式是以养殖业为龙头,以沼气建设为中心,串联种、养、加工等产业,广泛开展沼气综合利用,按模式化、标准化运作的综合性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利用猪粪和农村秸秆等废弃物下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后供农户烧饭点灯,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利用沼肥浸种、施肥、喂猪、养鱼,形成农业废弃物—沼气池—农业生产这种往复循环的生产模式,其中沼气是核心环节,其本质是强化农业生态体系中微生物还原功能,成为农业各产业之间、农业与生态环境之间的链条,在能量转化、物质循环、废物利用和土壤形成四个方面均比以往生态农业有着新和更广泛的意义。 二、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的技术要点 “猪-沼-果(鱼、菜)”生态模式技术是以农户为生产主体,通过发展养殖业,将畜禽粪便直接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利用发酵残余物种果(或养鱼、或种菜),来提高产量和品质,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利用沼液喂猪,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猪的育肥周期,降低成本。该模式操作简单,投资少,生产出的农产品可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利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可减少污染,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内容:建一“三结合”沼气池、养一栏猪、种一园果(或养一塘鱼、或种一园菜)。技术要点及操作方法:1.沼气池:做好沼气池的规划,将沼气池与猪栏、厕所连通修建,粪便自流入池,最好将沼气池建在猪栏下面。沼气池建设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建造和试压验收。2.猪栏、果园(鱼塘、菜园)建

生态农业模式分析

摘要: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它具有高效性、多样性、综合性、持续性等特点。我国的生态农业具有十大典型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关键字:生态农业,现代化农业,典型模式,生态效益 1.1生态农业的简介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1]。 1.2生态农业的基本内容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 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2]。 1.3生态农业的特点 (一)综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