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ORBA规范综述

CORBA规范综述

CORBA规范综述
CORBA规范综述

CORBA规范综述张亚红宋凯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

二OOO年三月

目录

引言 (3)

第一章CORBA 体系结构 (3)

第1.01节CORBA规范概述 (3)

第1.02节对象管理架构(OMA) (4)

第1.03节CORBA详细结构图 (5)

第二章对象服务(CORBAServices)的具体内容 (7)

第2.01节名字服务 (7)

第2.02节生存周期服务 (8)

第2.03节事件服务 (10)

第2.04节交易黄页服务 (12)

第2.05节事务服务 (13)

第2.06节并发控制服务 (15)

第2.07节安全服务 (15)

第2.08节持久性服务 (16)

第2.09节流转换服务 (18)

第2.10节查询服务 (19)

第2.11节组服务 (19)

第2.12节对象关系服务 (19)

第2.13节时间服务 (20)

第2.14节准许服务 (21)

第2.15节属性服务 (21)

第三章CORBA相关产品及CORBA的未来 (22)

第3.01节CORBA相关产品 (22)

StarBus的ORB核心机制原理 (23)

第3.02节CORBA的未来 (24)

第四章程序开发一般过程 (25)

第4.01节程序开发一般过程 (25)

第4.02节用Starbus开发分布应用步骤 (27)

参考文献 (27)

引言

对象管理组织(OMG)提出的CORBA规范为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软件重用、移植和互操作提供了一套前景光明的规范,并为开放式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系统实现框架。介绍CORBA的文章已有很多,本文试图能够从结构上简而全的对它进行综述,并简

单介绍了相关产品和CORBA环境下的程序开发过程。

第一章CORBA 体系结构

第1.01节CORBA规范概述

CORBA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公共对象请求代理架构,是国际对象管理组织(Object Management Group OMG)制定的分布对象计算规范,目前最新版本为3.0(于1999年11月发布),目的是促进在分布、异构环境中基于对象的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与互操作性,实现多厂商网络环境中应用的互操作;

OMG组织是一个超过750名成员的国际组织,它包括信息系统厂商,软件开发者和用户。自1989成立以来,OMG组织一直在促进软件开发中的面向对象技术的理论与实践,该组织的合同包括建立业界的指导方针与对象管理规格说明,以提供应用开发的公共框架。主要目的是促进在分布、异构环境中基于对象的软件的可重用性、可移植性与互操作性。遵循这些规格说明有可能开发出一种跨越所有主要硬件舞台和操作系统的异构应用环境。OMG组织的目的是通过建立对象管理体系结构来发展对象技术并引导其发展方向。

CORBA是一个关于分布对象平台架构的标准化规格说明,目的是实现多厂商网络环境中应用的互操作。CORBA实现允许应用软件之间的彼此通信,而不必顾及这些应用软件的位臵是谁设计的,及它们是用什么语言实现的等问题。

CORBA标准第一版,CORBA1.1是于己于1991年推出的。它定义了CORBA接口定义语言(IDL)及应用编程接口,允许客户在CORBA通信设施的顶部与服务器对象进行交互。这些通信设施具体包含在所谓对象请求代理(ORB)。IDL提供了说明构件接口的统一的方法,它独立于符合接口要求的实现构件的编程语言。1994年下半年发布了CORBA 2.0版。它的主要增强点:给出了关于不同厂商ORB之间的互操作协议的规格说明。1997年8月,OMG组织又发布了CORBA 2.1版。它包括以下方面的规格说明:互操作性修订,IDL类型扩充,CORBA 映射,Ada映射,及CORE RTF的某些变动。CORBA标准还处于发展中,OMG组织即将发布CORBA 3.0版。CORBA 3.0版包括:可重用对象的构件,模块脚本语言规范,支持object-by-value,多个接口,对Java接口的定义语言映射,通过防火墙标准化Internet Inter-ORB协议,及集成分布计算环境的路径映射等。

OMG首先发布了OMA(对象管理体系结构),提出了构件互操作的软总线——ORB(Object Request Broker),并将构件分为三类:公共对象服务(COS)、面向领域的公共设施(CF)和完成具体任务的应用构件。在其后发布的CORBA1.0和2.0版中OMG对对象模型以及ORB的功能进行了规定。CORBA规范内容很多,其中与构件实现规范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IDL、IR和Component Model。

1. IDL

IDL(Interface Definition Language)是CORBA 用来定义对象接口的语言,是客户

与服务器之间的一种契约。通过这个契约,ORB 有效地分离了功能的实现方与使用方,使双方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实现,可以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上,并且可以运行在不同的结点上。IDL 本身不是一种编程语言,它独立于任何一种具体的语言之上,但它采用了C++的词法,并尽量与C++的语法兼容,因此易于被编程人员所掌握。

2. IR

IR(Interface Repository)是ORB 的构成部分之一,它提供一致的接口定义存储,

管理并提供对OMG IDL 所指定对象定义集合的访问。IR 可以完成提供请求签名的类型检查(请求是否通过D Ⅱ或stub 发出)、帮助检查接口继承图的正确性、帮助提供不同ORB 实现之间的互操作性等工作。

3. Component Model

CORBA Component Modem CORBA 3.0的核心内容之一,该模型的提出是为了使更多

的编程人员方便地进行基于CORBA 的软件开发。CORBA 构件模型主要在构件的事件、属性、定制、组装、包(Packaging)以及构件池(Component Repository)等方面作出规定。

第1.02节 对象管理架构(OMA)

其中,CORBA 对象请求代理Object Request Broker(ORB)称为ORB 总线,通过

Application Interface 、Domain Interfaces 、Common Facilities 、Object Services 四类接口(服务)来完成客户与CORBA 对象之间的通信,ORB 内核完成对象的创建、实现、定位以及通信机制等;Object Services 是指对总线进行扩展的系统级别服务,共十五种(见第二部分);Common Facilities 是指应用对象直接使用的服务框架;Application Interfaces 是指用户最终使用的商用对象及应用;Domain Interfaces 则面向专用领域。图

1.1、1.2、1.3 描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象管理架构(OMA )为OMG 组织将不同标准大规模集成起来的框架OMA 带有对象模型

(object model )与称之为参数模型(reference model )的概念性架构。OMA 中定义了CORBA 四个主要部分:ORB (Object Request Broker )、对象服务(Object service)、公共设施和应用对象。对象模型把计算实体看作为可标识的对象。对象通过提供使用环境的服务,封装了状态与行为。环境由向对象发出请求的客户(client )组成;对象由对象引用(object reference )来标识。在与对象模型相联系的类型层次结构中,把对象引用作为特殊的类型处理。除了对象引用外,对象模型也提供了若干种简单类型与类型构造符,包括序列(sequemce ),结构(structure ),联合(union ),及枚举(enumeration )等,后者可用来构造用户定义的结构类型。OMA 把对象接口与它的实现明确地区分开来。接口通过操作的集合定义了关于客户的合同,满足此接口的所有实现将为客户提供合适的行为。

对象模型支持

这种抽象,它既允许设计者提出公用功能,如公用结构与公用行为,又能通过接口继承性(interface inheritance)增量地加入新的功能。通过继承把接口中使用的服务与类型传递给后代接口,对象接口可用不同编程语言来实现。满足特定接口的对象实现可以彼此透明地替换,只要接口保持不变,客户察觉不到实现的变动,也不必为利用替换对象的能力而重编译。这些特性便于系统逐步适应技术的变动,质量提高或性能要求。

图1.2中参考模型包括概念性架构和一组可重用的功能接口,或一组特定应用的对象实现。参考模型的主体为对象请求代理(ORB)。它提供了对象可以透明地彼此交互的标准机制。这里,客户和服务器对象是本地的还是分布的都是一样的。而且屏蔽了服务请求格式与内部数据表示的多样性。

参考模型支持4类接口,公共设施,领域接口及对象服务:应用接口是现有应用的接口。它们的定义不是CORBA标准的一部分。本标准仅仅规定了接口定义必须遵循的格式及能使用对象与ORB交互的机制。

第1.03节CORBA详细结构图

第二章对象服务(CORBAServices)的具体内容

第2.01节名字服务

名字服务是ORB中的对象定位其它对象的主要方法。

所谓名字就是对象的标识,一个对象与一个名字的联系被称作为一个名字绑定。一个命名上下文是指一个包含若干名字绑定的名字空间,在其中每个对象名是唯一的。一个名字绑定总是存在于一个命名上下文中。一个上下文(context)同样是一个对象,它也可以在一个命名上下文中绑定一个名字。一个上下文绑定和一个名字绑定的关系如同一个目录和一个文件的关系。由于上下文绑定的存在可以通过一个序列名来指定一个对象,这一序列名(也可称为复合名)定义了一个对象绑定在一个名字空间的路径。图2-1-1表示了一个名字空间的例子。

图 2-1-1名字空间实例

在图2-1-1中由三个上下文绑定(The world city,Asia,R.P.C)和一个名字绑定(Shanghai)组成了一个复合名。

解析名字(resolve a name)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命名上下文中找到和一个名字相联系的对象;绑定名字(bindaname)是指在一个给定的命名上下文中建立一个名字绑定。

命名服务是由NamingContext和 BindingIterator两个接口实现的,见下图。

图2-2-2 接口NamingContext和 BindingIterator及其中的方法

NamingContext对象包含有若干名字绑定。通过调用接口NamingContext中bind方法可以把一个对象和一个名字联系起来。Rebind方法和bind方法类似,只是当一个名字已经和一个对象绑定,它重新以一个新名字和该对象进行绑定。通过调用unbind方法可以去除绑定。通过调用Resolve方法可以在一个给定的上下文中找到任何已命名的对象。方法list 返回一个BindingIterator对象,通过BindingIterator对象中的方法Next_one和Next_n 可以返回NamingContext对象所包含的名字绑定。

总之,命名服务定义了接口,通过这些接口提供的方法可以管理命名空间中的对象。

第2.02节生存周期服务

因为基于CORBA的环境支持分布式对象,生存周期服务定义了服务和方法,使能够对在不同范围的对象进行创建,拷贝,移动和删除操作。生存周期服务目前已被扩展,使得所有操作能够处理相关对象组之间的联系(如包含关系和引用关系)。

在图2-2-1中显示了一个文档对象,包含了若干页对象(类似页对象中包含了若干文本对象和多媒体对象),该文档对象包含在一个文件夹对象中,同时被收录在一个目录对象中作为一个引用。生存周期服务保持了其中的所有联系。

图2-2-1

当一个移动导致文档对象及其所包含的对象从一个文件夹对象移至另外一个文件夹对象中,目录对象中的引用必须被更新(见图2-2-2)。同样当该文档对象被删除时,它所包含的对象也需要被删除,对它的引用也要从文件夹对象和目录对象中删除。这些都可以通过生存周期服务进行维护。

图2-2-2

生存周期服务对于调用的客户端来看是十分简单,在图2-2-2的例子中客户端只须调用方法move和copy,其他连接的对象操作对于客户端而言都是透明的。

当在不同的范围内创建一个新对象时,客户端必须找到该范围的一个工厂对象,通过它调用一个create请求,返回得到一个新对象的引用。例如当一个对象在不同的机器间拷贝时,目标机所在的工厂对象用来分配资源,获得对象引用,在对象适配器(Object Adapter)和实现池(Implementation Repository)对新对象进行注册。

基本的生存周期服务是由LifeCycleObject,FactoryFinder和GenericFactory三个接口组成,见图2-2-3。

图2-2-4 接口LifeCycleObject, FactoryFinder和GenericFactory及其中的方法

LifeCycleObject接口定义了Copy,Move,Remove操作。它是和客户端进行交互的主要接口。Copy操作对目标对象进行拷贝并返回对象引用;Move操作允许对象被迁移到Factory Finder所能找到的范围中任何位臵;Remove操作用来删除目标对象。FactoryFinder接口用来寻找工厂对象。GenericFactory接口定义了一个通用的Create_object操作。

第2.03节事件服务

事件(event)是指一个特定对象所产生的一个操作;通知(notification)是指一个对象所发的一个消息,通知其他对该对象感兴趣的对象一个特定的事件已经发生。事件服务允许对象动态地获取它们所感兴趣的其他对象所产生的事件。产生事件的对象并不需要知道是谁对它的事件感兴趣,这都由事件服务进行操作。

事件服务简化了对象之间的通讯,它把对象定义为两种角色:提供者和消费者。提供者产生事件,消费者通过事件句柄处理事件。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使用标准的CORBA 请求。在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交互中存在两种模式:推模式和拉模式。在推模式中事件提供者首先启动,把事件数据传向消费者;在拉模式中正好相反。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是通过EVENT CHANNEL对象进行交互的,EVENT CHANNEL对象是驻存在ORB的标准的CORBA对象,它简化了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通讯,允许异步情况下和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互不知道的情况下,多个提供者和多个消费者之间进行通讯。一个EVENT CHANNEL对象通过使用代理对象简化了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讯,提供者和消费者通过EVENT CHANNEL对象获得代表对方的代理对象:一个提供者获得一个消费者代理;一个消费者获得一个提供者代理。EVENT CHANNEL对象通过这些代理对象来实现事件的交互。图2-3-1描述了一个推模式下的过程。

图2-3-1 一个推模式

推模式相对拉模式更为常用,大多数产品中都优先实现了推模式。图2-3-2中描述了CORBA

标准在推模式下定义的七个接口。PushConsumer接口定义了Push方法和Disconnect_push_consumer方法:Push方法接收一个事件;Disconnect_push_consumer方

法告诉消费者不再接收任何事件;PushSupplier接口定义了Disconnect_ push_supplier方法:它告诉提供者停止发送事件;ProxyPushConsumer接口定义了Connect_push_supplier方法:提供者调用该方法连接在Event Channel中的代理消费对象,

该调用在Event Channel中注册提供者的对象引用;ProxyPushSupplier接口定义了Connect_push_consumer方法:消费者调用该方法连接在Event Channel中的代理提供者对

象,该调用在Event Channel中注册消费者的对象引用;ConsumerAdmin接口是提供者代理

对象的管理者:一个消费者要连接到Event Channel必须要首先调用Obtain_push_supplier 或者obtain_pull_supplier以获得一个提供者代理对象;SupplierAdmin接口是消费者代理对象的管理者:一个提供者要连接到Event Channel必须要首先调用Obtain_push_consumer或者obtain_pull_consummer以获得一个消费者代理对象;EventChannel接口定义了对Event Channel的三个管理方法:For_consumer返回一个ConsumerAdmin 对象,For_supplier返回一个SupplierAdmin对象,Destroy解析Event Channel并释放它所拥有的资源。

第2.04节交易黄页服务

交易黄页服务如其名是对象的黄页服务:它使得客户端能够基于对象所提供的服务来寻找合适的对象。以此相反,命名服务如同对象的白页服务:它使得客户端能够基于对象名来寻找合适的对象。交易黄页服务就是为其他对象提供匹配服务。输出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交易黄页服务来“广告”其服务;输入者(服务消费者)通过交易黄页服务来发现符合其需要的对象服务。交易黄页服务能够使得客户端动态的发现服务并且简化对这些服务的绑定。

一个新的服务提供者要在交易黄页服务中注册它的服务,必须提供它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对象引用,服务类型名,服务的属性。不同的域中的交易黄页服务能够建立相互的连接来扩展它所提供的服务,这如同一个电子集市。当一个交易黄页服务连接到另一个交易黄页服务,它能够使得自己的客户端也可以访问到另一个交易黄页服务中所提供的服务。互相连接的交易黄页服务使得其提供的服务十分庞大,交易黄页服务提供了快速搜索方法:可以通过制定政策来限制搜索范围;可以定义搜索标准;可以定义搜索属性。图2-4-1描述了交易黄页服务的过程。

图 2-4-1 一个交易黄页服务过程

图 2-4-2 交易黄页服务的接口

图2-4-2描述了交易黄页服务的核心接口。Lookup接口定义了Query方法:客户端和交易黄页服务通过该方法来寻找和输入服务;Offeriterator接口用来遍历调用Lookup接口所返回的服务集合:Next_n方法返回该集合中第n个服务,Max_left方法返回尚未访问到的服务数目;Register接口使得服务提供者能够把它们的服务注册到交易黄页服务中:服务提供者调用Export方法注册其服务,服务提供者必须提供对象引用,服务类型名,服务的属性,交易黄页服务则返回一个唯一的OfferId来标示提供的服务;Link接口使得一个交易黄页服务能够和另外的交易黄页服务进行连接;Proxy接口用来决定服务匹配。

第2.05节事务服务

事务服务支持事务的概念。一个事务是指具备如下特征的工作单元:原子不可分性,一致性,孤立性,事务效果持久性。一个事务只在两种情况下才会结束:该事务或者完成或者失败。当一个事务完成时,所有产生的相关联的变化将会确定;当一个事务失败时,所有产生的相关联的变化将会无效。

参与事务服务的对象可分为三种角色:事务客户端,事务服务端,可恢复服务端。事务客户端启动一个事务,ORB把该请求转给事务服务,事务服务登录和该事务客户端联结的事务上下文,然后事务客户端对服务端进行调用。事务服务端是指受事务影响而且其拥有的状态和资源是不可逆的对象。当这些对象调用一个可恢复资源时ORB会将其记录在事务上下文中。一个事务服务端并不参与一个事务服务的完成,但它可以使得该次服务失败返回。一个可恢复服务端是指受事务影响而且其拥有的状态和资源是受保护的对象,可恢复服务端通过调用Register_resource()方法告诉事务服务一个可恢复的资源加入了该次事务,相应的加入到事务上下文中。事务服务无缝地合成到ORB中,它依靠ORB来自动地改变事务上下文。一个事务上下文定义了一个事务的参与范围。事务服务在ORB的帮助下管理事务上下文。图2-5-1描述了事务服务过程。

图2-5-1一个事务服务过程

事务服务主要由图2-5-2中所示的四个关键接口组成。

图2-5-2 事务服务的接口

Current接口使得客户端能方便地使用事务服务:客户端通过调用Begin和Commit方法来启动和正常终止一个事务服务,调用Rollback非正常终止一个事务服务;Coordinator 接口协调可恢复服务端和其它在一个事务中的参与者:一个服务调用Register_resource 或Register_subtran_aware来参与一个事务服务,调用Create_subtransaction建立当前事务的子事务,调用Hash_方法获得当前事务的句柄,调用rollback_only终止整个事务;

Resource接口帮助一个可恢复服务对象参与一个两阶段完成协议:在第一阶段中事务服务对所有参与的资源对象调用Prepare,每个对象返回一个参数或表示同意完成或表示同意失败返回,在此基础上第二阶段事务服务或执行完成或执行失败返回;SubtransactionAwareResource接口处理带有子事务的事务,它是由Resource接口派生而来,增加了两个对子事务的控制方法。

第2.06节并发控制服务

当多个客户端访问共享资源时,并发控制服务提供接口来获得或释放资源锁。并发控制服务主要是用来和事务服务一起协调多个并发事务的活动,但它也支持非事务模式的操作。

锁是允许一个客户访问一个特定资源的标记。并发控制服务是防止多个客户同时对一个资源都拥有锁,这样会造成访问冲突。并发控制服务对不同的访问定义了不同的锁模式:包括读,写,企图读,企图写和更新。并发控制服务对一个资源定义一个锁集合,所有的锁都从锁集合中获得。

图2-6-1

LocksetFactory接口用来建立锁集合;Lockset用来获得或释放锁:Lock用来获得一个锁并堵塞等待,如果不想堵塞等待,则调用Try_lock,当不能获得锁时,会马上返回控制权;TransactionalLockset接口与Lockset功能相同,区别是它是面向事务的,它的参数必须含有一个事务标识;LockCoordinator接口定义了Drop_locks:当一个事务完成或失败返回时,事务服务调用该方法释放该事务所持有的所有的锁。

第2.07节安全服务

分布式对象面临着传统的C/S系统所面临的更多的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都可以

通过在ORB中实现安全功能而解决。图2-7-1描述了一个安全的CORBA ORB

图2-7-1一个安全的扩展ORB

在图2-7-1中,所有的功能调用都有相应的安全功能来保证例如访问控制等安全策略。这些安全功能都建立于ORB中。CORBA安全服务允许一个安全ORB最高能提供分布式对象的B2级安全(B2级安全在美国政府所制定的安全策略橙皮书中接近最高级)。要在网络中符合这些严格的安全要求,则所有的客户端必须提供一个使用者鉴别ID,所有的资源必须由一个访问控制表来保护,必须提供使用日志,在重用一个对象时访问权限不能互相传递。

安全服务提供了重要的安全方法,包括:客户鉴别(判断客户端是否是真正的有访问权力的客户端),权限鉴别(判断客户端是否能使用该资源),使用日志(系统管理员监控ORB事件),见证证明(能够提供一个动作确实发生的证据),加解密,建立安全域等。

图2-7-2描述了对核心CORBA对象进行安全扩展的主要接口。

图2-7-2 CORBA对象的安全扩展接口

第2.08节持久性服务

不同于程序语言中所建立的对象生命期较短,分布式对象大多是持久的。持久性对象服务允许对象在应用期外保持持久性,它能使一个对象的状态保存在文件系统,关系数据库或面向对象数据库,能使一个对象的状态从文件系统或数据库中恢复到内存中。

图 2-8-1 持久性对象服务的组成部分

持久性服务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图2-8-1描述了持久性对象服务的四个组成部分。持久性对象(POs)是指状态被持久性保持的对象,每个持久性对象都有一个持久性标记(PID)来描述其在数据存储中的位臵;持久性对象管理(POM)隔离持久性对象和持久性数据服务,屏蔽二者之间的不同存储协议,根据PID的信息把持久性对象的调用传递给相应的持久性数据服务;持久性数据服务(PDSs)用来在对象和数据存储之间传递数据;数据存储是指包含对象状态数据的独立的地址空间,例如文件系统或数据库。四个部分中与客户端交互的只有PO,其它的对于客户端而言都是透明的。

图2-8-2 持久性对象服务的接口

图2-8-2描述了持久性对象服务的六个接口。客户端只是和factory,PO,PID接口进行交互,注意到PO,POM和PDS提供了相同的方法,这是在不同层次上的抽象。接口PIDFactory 提供了三种方法建立PID;POFactory接口提供了建立一个持久性对象实例的方法;PID接口提供了返回一个PID字符串的方法;PO接口为客户端提供了五种方法,使其能够控制持久性对象和存贮状态数据的关系;POM提供了五种方法使持久性对象和其数据存贮进行交互;PDS提供了五种方法使POM能够和其数据存贮进行交互。

第2.09节流转换服务

流转换服务可以把一个对象转换为一个流以及相应的逆操作。流是指一个带有可前后移动指针的数据区,这个数据区可以是存在于内存,文件或一个网络中。把一个对象转换为一个流是指通过流的形式把一个对象传送到另一个进程,计算机或ORB中;把一个流转换为一个对象是指在一个新的目的地中把相应的流转换为一个对象。通过流可以把一个对象输出到一个ORB环境之外的地方,再把该对象从流转换到对象而不用再创建一个新的对象。流实际上是一个对象输出/输入工具,通过它可以拷贝和移动一个对象。

图2-9-1流转换服务的基本接口

图2-9-1描述了流转换服务的基本接口。从客户端一方来看,流转换服务十分简便。通过StreamFactory或FileStreamFactory创建一个Steam(后者建立的是基于文件的Stream),然后客户端通过Steam和SteamIO可以把对象和流之间进行转换。

第2.10节查询服务

查询服务可以通过使用查询来寻找属性符合查询标准的对象。这种查询并不违背对象封装,它无权访问一个对象的内部属性数据而只是访问对象的公共属性。查询服务可以通过ODMG-93’s Object Query Language,SQL或者二者的子集。CORBA的查询服务并不仅仅是一个对象查找,当执行一个查询,查询服务返回满足查询标准的一个对象集,查询服务把这个对象集作为一个对象,可以对它进行操纵和遍历,对其中的成员进行增加和删除。

图2-10-1 查询服务的查询接口

查询服务的查询接口如图2-10-1所示。 QueryEvaluator接口定义Evaluate方法对查询进行评估;QueryManager接口聚承于 QueryEvaluator接口,增加了Create方法,用来建立Query对象; Query接口用来执行查询;Collection接口定义了对查询结果集进行增,删,替换等操作;QueryableCollection接口聚承于 Collection接口和 QueryEvaluator接口。

第2.11节组服务

组服务用来操纵一组对象。这里的组是指队列,栈,数组,列表,树,集合和包。通常一个组所有的成员都是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组都派生于Collection接口,该接口定义了对组成员进行增,删,替换和获取等操作。所有的组都必须提供一个iterators指针,通过iterators指针对组成员进行遍历和增删操作。

第2.12节对象关系服务

对象关系服务用来在对象之间建立各种关系,并保持对关系的管理,而有联系的对象本身并不用了解这些关系。对象并不是孤立的,互相之间存在着各种关系,例如包含关系,引用关系,从属关系等等。对于各种对象而言,维持各种静态或动态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开销大的事情。关系的产生来源于角色。比如在一个雇佣关系中,公司是处于雇主角色,而一个人是处于雇员角色。一个对象可以同时处于多种角色。在一个关系中所需要的角色数目称为度。显然一个关系至少需要两个度。

图2-12-1描述了关系服务中的基本接口。RelationshipFactory接口定义Create方法

用来建立一个关系实例;RoleFactory接口定义Create_role方法用来建立一个关系实例;Relationship接口定义了Destroy方法用来消除一个关系;Role接口定义方法用来管理一个角色所有的关系;RelationshipIterator接口用来遍历一个角色的所有关系;IdentificationObject角色定义Is_identical方法用来判断两个对象是否相同。

图2-12-1关系服务中的基本接口

第2.13节时间服务

在分布式系统中保持一个统一的时间概念对于事件序列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可想而知,在一个军事指挥实时系统中,时间不同步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时间服务可以在允许的误差下获得当前时间,可以得到事件发生的事件顺序,可以生成和时间有关的事件(例如定时器产生的事件),可以计算事件之间的时间间隔。

图2-13-1时间服务的接口

图2-13-1描述了时间服务的接口。UTO,TIO和TimeEventHandler接口描述了基本时间服

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

宁波大红鹰学院金融贸易学院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的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研究选题确定后(或选题虽末最终确定,但至少已确定了比较具体的研究方向),并在大量搜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相关课题或相关领域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的综合性介绍,目的是理清本课题已有的研究基础及尚存的研究空间,它既可以给研究者在充分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深化本课题的研究指明方向,还可以帮助读者(或论文审阅者)明确本研究的新意所在。因此,写好文献综述,对于课题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文献综述的结构一般由下列成份构成: 1、标题。文献综述的标题一般多是在论文选题的标题后(若选题尚未最终确定,也可以以研究方向为名)加“研究综述”或“文献综述”字样。 2、提要或前言。此部分一般不用专设标题,而是直接做为整个文献综述的开篇部分。内容是简要介绍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果本课题涉及到较前沿的理论,还应对该理论进行简要介绍;最后要介绍研究者搜集的资料范围及资料来源,其中要讲清查阅了哪些主要著作、在网络中查询了哪些资料库(如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以怎样的方式进行搜索(如通过输入“关键词”或“作者名”或“文章名”进行搜索,一般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的篇目数量多少,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多少等信息。 3、正文。这是文献综述的核心部分。应在归类整理的基础上,对自己搜集到的有用资料进行系统介绍。撰写此部分时还应注意以下两点:其一、对已有成果要分类介绍,各类之间用小标题区分。以下是常见的分类线索:按时空分类(如: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与国内研究现状);按本课题所涉及的不同子课题分类;按已有成果中的不同观点进行分类,等等。其二、既要有概括的介绍,又要有重点介绍。根据自己的分类,对各类研究先做概括介绍,然后对此类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进行重点介绍。重点介绍时要求要点明作者名、文献名及其具体观点。无论是概括介绍还是重点介绍的文献资料均要求将文献来源在参考文献中反映出来,但不要求一一对应。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 标准文献综述格式及范文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题目:一般应采用《×××研究的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正文:无固定格式,可以按文献的时空顺序,层次顺序,毕业论文(设计)的论点顺序等展开,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2. 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相关,与毕业论文(设计)的参考文献数量一致,原则上不少于15篇,并且要有外文文献;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一般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3. 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如果在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中已有详细、清楚的说明,只需说明文献的作者和名称,在参考文献中无法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引用文献要加以标注。4. 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保持一致。1. 文献综述应始于选题,要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撰写,原则上要在毕业论文(设计)正式开题之前完成。2. 文献综述与毕业论文(设计)同为学生毕业资格审核的基本文献,为保存文档,学生应同时提供纸介和电子文档。摘要:民俗文化本身就带有稳定及和谐的特质,一直是维持社会和谐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此,对民俗文化的开发研究也成为我们急需努力探索的课题。现阶段,我们更应继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民俗文化资源,使之丰富和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而针对当前我国民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保护力度不够、保护方式不完善、开发方式不合理以及民俗精神淡化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各家观点对我国的民俗文化开发研究进行了大量详实的文献综述。关键词:民俗文化;现状;保护;继承;科学开发Overview on our state folk cultural developmentAbstract:Folk custom culture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

土的本构模型综述 1 土本构模型的研究内容 土体是天然地质材料的历史产物。土是一种复杂的多孔材料,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后,其变形具有非线性、流变性、各向异性、剪胀性等特点。为了更好地描述土体的真实力学—变形特性,建立其应力应变和时间的关系,在各种试验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数学模型,即为土体的本构关系。自Roscoe等1958~1963年创建剑桥模型以来,各国学者相继提出了数百个土的本构模型,包括不考虑时间因素的线弹性模型、非线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和考虑时间因素的流变模型等。本文将结合土本构模型的研究进程,综合分析已建立的经典本构模型,指出各种模型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对土本构模型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2 土的本构模型的研究进程 早期的土力学中的变形计算主要是基于线弹性理论的。在线弹性模型中,只需两个材料常数即可描述其应力应变关系,即E和v或K和G或λ和μ。其中邓肯张双曲线模型是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非线弹性模型。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土塑性力学的发展为土的本构模型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Drucker等(1957年)提出在Mohr-Coulomb锥形屈服面上再加一组帽形屈服面,Roscoe等(1958年~1963年)建立了第一个土的本构模型——剑桥模型,标志着土的本构模型研究新阶段的开始。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推动了非线性力学理论、数值计算方法和土工试验的发展,为在岩土工程中进行非线性、非弹性数值分析提供了可能性,各国学者提出了上百种土的本构模型,包括考虑多重屈服面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和考虑土的变形及内部应力调整的时间效应的粘弹塑性模型。此外,其他本构模型如土的结构性模型、内时本构模型等也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土本构关系,有的学者则借用神经网络强大的自组织、自学习功能来反演土的本构关系。

科研文献综述正文范例

法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 《文献综述》写作规范(试行) 一、写作文献综述的总体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地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 法学院本科生在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后,除传统研究论文写作形式外,可以围绕毕业论文选题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以文献综述的形式提交研究成果代替传统研究论文,文献综述(论文)的答辩稿和终稿应当包括封面、目录、正文和参考文献、致谢词等几部分,各部分的排版格式与法学院规定的普通论文排版格式一样,正文字数8000字以上。 二、文献综述的正文结构内容 文献综述主要用以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研究动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体和总结。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即立题依据和综述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不宜过长,文句要简练、重点突出。 主体部分。文献综述的主体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是对全文主题的简明扼要的总结,包括对学术界的研究现状进行必要的评述,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 三、撰写文献综述的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的论文标题一般采用“主题词+文献研究综述”或“主题词+理论研究综述”等形式命题。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行政执法基础知识 一、多项选择题 1、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所注意的个人形象规范包括:(ABCD ) A、应当仪表整洁、语言文明、举止得体、方式得当 B、不得使用粗俗、歧视、侮辱以及威胁性语言 C、不得刁难当事人或者做出有损行政执法人员形象的行为 D、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着制服,没有制服的,着装应当庄重得体 2、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严格按照(ABC )规定的职权范围实施行政执法行为。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其她规范性文件 3、行政执法人员从事行政执法活动,应当遵守法定程序,严格按照法定的(ABCD )实施。 A、方式 B、步骤 C、顺序 D、期限 4、行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时,以下说法正确的就是:( ABC ) A、应当全面、客观、公正; B、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收集证据 C、不得伪造、隐匿证据 D、紧急情况下可由行政执法人员指派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进行调查取证 5、实施行政检查前,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行政检查的(ABCD )。

A、理由 B、内容 C、要求 D、程序 6、在以下哪些情形下,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ABC ) A、责令停产停业 B、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 C、较大数额罚款 D、警告 7、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暂扣一违法工厂生产原料后,其所应当采取的正确处理措施包括:(ABD ) A、告知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至指定地点接受处理; B、及时移交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妥善保管,不得使用或者损毁; C、当事人接受处理后,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及时将暂扣的物品充缴国库; D、一执法人员发现暂扣原料涉及违禁物品,及时报告兰州市工商行政管理。 8、行政执法人员送达有关法律文书方式包括:( ABCD) A、直接送达 B、留置送达 C、委托送达 D、公告送达 9、行政执法单位的执法主体资格应当有(ABC )的授权或者委托。 A、法律 B、法规 C、规章 D、其她规范性文件 10、关于委托执法下列说法正确的就是:(ABCD ) A、受委托组织应当向委托单位定期报告行政执法情况,并接受委托单位的指导与监督 B、受委托组织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执法单位名义实施行政执法

文献综述规范与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 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 ( 设计 ) 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 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 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 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 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 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 3000 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 2000 字左右的设计方 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 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 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 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 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 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软土本构模型综述

《软土地基》课程论文 学院建工学院 姓名王洋 学号

软土本构模型综述 1 引言 土体具有复杂的变形特征,如剪胀性、各向异性、受应力路径影响等。土体变形的这种复杂性是在复杂受力状态下表现出来的。复杂应力状态存在 6 个应力分量,也有 6 个应变分量。其间的关系是一种多因素物理量与多因素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由试验直接建立。须在简化条件的试验基础上,做某些假定及合乎规律的推理,从而提出某种计算方法,把应力应变关系推广到复杂应力状态。这种计算方法叫本构模型。 1.1 土的本构模型 发展到现在,土的本构模型数目众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 1) 非线性模型; ( 2) 弹塑性模型; ( 3) 粘弹塑性模型; ( 4) 结构性模型。 对于软土而言,比较适用的一般为弹塑性模型。弹塑性模型是把总的变形分成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两部分,用虎克定律计算弹性变形部分,用塑性理论来解塑性变形部分。 1.2 变形假定 对于塑性变形,要作三方面的假定: ( 1) 破坏准则和屈服准则; ( 2) 硬化准则; ( 3) 流动法则。 不同的弹塑性模型,这三个假定的具体形式也不同。最常用的弹塑性模型为剑桥模型及其扩展模型。 2 剑桥模型与修正剑桥模型 1958 年,Roscoe 等发现了散粒体材料在孔隙比-平均有效应力-剪应力的三维空间里存在状态面的事实,1963 年,提出了著名的剑桥模型,1968 年,

形成了以状态面理论为基础的剑桥模型的完整理论体系。 Roscoe 等人将“帽子”屈服准则、正交流动准则和加工硬化规律系统地应用于Cam 模型之中,并提出了临界状态线、状态边界面、弹性墙等一系列物理概念,构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土塑性模型。剑桥模型又被称为临界状态模型,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弹塑性模型,它是第一个全面考虑重塑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粘土的压硬性和剪胀性的模型,标志着土的本构理论发展新阶段的开始。 1968 年,Roscoe 等人在剑桥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剑桥模型,将原来的屈服面在p',q 平面上修正为椭圆,并认为在状态边界面内土体变形是完全弹性的。在状态边界面内,增加的剪应力虽不产生塑性体积变形,但可产生塑性剪切变形。修正剑桥模型是一种“帽子”型模型,在许多情况下能更好地反映土的变形特性。修正剑桥模型至今仍在工程中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优点: 形式简单,模型参数少,参数确定方法简单( 只需常规三轴试验即可) ,参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能够很好的反映重塑正常固结或弱超固结粘土的压硬性和剪缩性,因此修正剑桥模型是土力学中比较成熟而且应用广泛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修正剑桥模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屈服面只是塑性体积应变的等值面,只采用塑性体积应变作硬化参量,因而没有充分考虑剪切变形; 只能反映土体剪缩,不能反映土体剪胀; 没有考虑土的结构性这一根本内在因素的影响; 假定的弹性墙内加载仍会产生塑性变形等。修正剑桥模型对实际情况进行了一系列假定: ①屈服只与应力球量p 和应力偏量q 两个应力分量有关,与第三应力不变量无关; ②采用塑性体应变硬化规律,以为硬化参数; ③假定塑性变形符合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即g( σ) = f( σ) ; ④假定变形消耗的功,即塑性功为: 剑桥模型是当前在土力学领域内应用最广的模型之一,其主要特点有: 基本概念明确; 较好地适宜于正常固结粘土和弱超固结粘土; 仅有3个参数,都可以通过常规三轴试验求出,在岩土工程实际工作中便于推广; 考虑了岩土材料静水压力屈服特性、剪缩性和压硬性。王清等分析了修正剑桥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其为基础引进了接触单元和杆单元,运用修正合格模型,用有限元程序模拟了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写法及格式参考范本)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个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解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解读 制定行政处罚法,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步骤。行政处罚法的制定,对于规范行政机关有效地依法行政,改进行政管理工作,加强廉政建设,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对《行政处罚法》进行了修正,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对其进行了第二次修正。第二次修正作出修改内容为:“在第三十八条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这是我国法律首次规定行政处罚审核制度,全国各行政部门都应遵照执行。 行政处罚法是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所确定的行政处罚设定权制度、实施行政处罚的资格制度、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听证制度、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制度、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等,是对现行处罚制度的重大改革,对改革行政机关机构、转变政府职能,对加强法治建设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一、行政处罚概述 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为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对行政相对人违反行政法律法规而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行政处罚的原则有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适应违法行为原则,结合教育原则,民事、刑事责任适用原则,申诉和赔偿原则,处罚追究时效原则等。 二、行政处罚的种类 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是指行政处罚机关对违法行为的具体惩戒制裁手段。我国的行政处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一、格式 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引言、主题和参考文献 1、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2、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课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引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课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3、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主要内容 (1)该领域的研究意义(特点、应用范围、相关技术等)。 (2)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发展脉络。 (3)目前的研究水平、存在问题及可能的原因(可包括国内外现状等)。 (4)进一步的研究课题、发展方向概况。 (5)自己的见解和感想。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参考文献格式同毕业设计说明书要求的参考文献格式。 二、要求: 1、为了使开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在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 2、在文献综述时,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课题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且文献搜集要客观全面。 3、在文献综述中,应说明自己课题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 4、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 5、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

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基本知识概述

第八章安全生产执法实务 第一节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差不多知识 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职权 为了保障安全生监管部门依法履行安全生产监督治理职责,《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第五十六条、《行政强制法》(主席令第号)、《危险化学品安全治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七条等明确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在进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过程中具有下列职权: (一)检查与调查权: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有权进入生产经营单位任何场所进行检查,包括其行政办公地点、生产作业场所、营业场所、储存场所等;有权调阅可能涉及安全生产的所有资料;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了解情况。这是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最差不多的职权,也是其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基础,没有这些职权,履行监督检查职责也就无从谈起。 (二)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理权: 关于检查中发觉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能够立即纠正的,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未按要求

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等,有权责令当场予以纠正;对难以立即纠正的,如未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未按要求配备安全生产治理人员、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到位等等,有权责令在一定期限内(最长不超过六个月)予以改正,生产经营单位提出复查申请或者整改、治理限期届满的,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应当自申请或者限期届满之日起10日内进行复查,填写复查意见书,;同时,对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有权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三)对事故隐患的处置权 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对检查中发觉的事故隐患,有权并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关于重大的、有现实危险的事故隐患,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有权并应当责令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责令临时停产停业,或者责令停止使用有关设备、器材等。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后,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对隐患排除情况和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审查,经审查同意后,才能恢复生产经营或使用相关设备、器材等。 那个地点的“责令临时停产停业”,是在发觉存在重大事故隐患后,依法采取的一种临时处置措施,而不是正式的行政处罚,因此,不需要通过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有关程序。 (四)对有关设施、设备、器材、场所的查封、扣押权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规范

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实施要求 一、概述 (一)概念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执行法律、法规,管理公共事务,对具体社会事务进行处理并对相对人具体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活动。 卫生健康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是指卫生健康执法人员运用执法文书制作、音像记录、电子数据采集等方式,对执法行为进行记录和归档,实现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二)背景 1.执法环境复杂。不配合执法,拒不承认违法行为,威胁、暴力抗法。 2.依法履职不到位、不规范。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大量存在,执法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和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时有发生。 3.原有执法方式难以第一时间采集违法行为、动态掌握违法行为过程,难以及时固定证据,发生纠纷、争议时无据可查。 4.原有记录方式,难以对执法全程进行客观、全面的记录,难以全程留痕、可回溯。

(三)目的 1.通过程序控权,实现行政程序正义。 2.通过自我监督,防范公权力滥用,提升执法公信力。 3.通过固化证据,保障行政行为与程序合法。 4.通过情景再现、信息共享等,实现全程可追溯。 (四)政策依据 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 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三、(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 年12月27日,《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二、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第21.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制定行政执法程序规范...。 年2月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建立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的通知》(国卫办监督发[2016]3号); 年7月8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的通知》(卫监督秘[2016]350号)年1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14号)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及简易程序概述

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及简易程序概述

彳丁政处罚的一般程序及简易程序概 述 行政处罚一般程序及简易程序概述 一、一般程序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发案与立案。1、发案案源一般有:①上级部门交办;②有关 部门移交;③群众举报;④消费者或者受害人投诉、申诉;⑤依据职权在日常监管中发现。2 、发现案源并经初步核查、核实案源线索后,认为依法应当立案查处的,办案机构应当及时立案。立案是合法启动行 政处罚程序的首要环节和法律依据。 二、调查取证。1 、案件批准立案后,办案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必要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检查。2 、办案人员调查案件、收集证据,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主动出示执法身份证件。3、办案人员对案件进行调查,应当收集的证据类型主要有: ①书证;②物证;③证人证言;④视听资料、计算机数据;⑤当事人陈述;

⑥鉴定结论;⑦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上述证据必须经多方查证核实,方可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4 、案件应当在法律规定或者领导指定的期间内调查完毕;因案情复杂需要延期调查的,应报主管领导审查批准。案件调查完毕,承办人员应当按照要求制作《案件调查终结报告》、草拟好行政处罚建议书,连同案卷送本局案件核审机构核审并报局长或主管副局长审批。 三、案件核审。所有适用一般程序查处的案件,具体承办人员依法核审后由执法监察办公室进行书面核审。 四、行政处罚依法告知,并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辨意见或者举行听证。案件经核审机构书面核审、同意后,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办案机构应当依法制作《行政处罚告知书》,将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依据,拟给予行政处罚的种类、幅度,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等事项,依法告知当事人。案件涉及听证的,按有关专项规定执行。 五、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应当按照要求,制作规范格式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应当加盖办案机关的公章。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日期,以办案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六、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1 、《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后,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及时送达当事人。2 、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将罚缴的财物等及时上缴国家金库或者依法作出处理。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_1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叔胺一氨法单釜承洗工艺是我国80年代初期开发的亚磷酸兰甲醋生产方法,其工艺流程如图。此工艺的特点是,在溶剂二甲苯中加入了缚酸剂N,N一二甲基苯胺,使醇化反应中生成的HC]能及时被移出有机相,易于操作控制,具有较高的收率。但在合成釜中,由于固体氯化铵的不断生成,使反应液稠度逐渐增大,影响介质的分散和反应热的传递。因而,在合成反应中溶剂用量较大,亚磷酸三甲酯含量仅在10%左右(占有机相的比例)。水洗的目的主要是去除粗醋中粉状氯化铵、副产物二甲醋及少量甲醇。由于氯化铵的溶解度较小,水洗时用水量很大,产生大量废水,一般每生产lt 亚磷酸三甲产生8~10t含无机盐及有机磷废水。目前,生产亚磷酸三甲酯大多是中小型化工企业,对此类废水的处理投资较大,工艺复杂,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

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1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手册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程序篇第一章城市管理行政执法 第一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概念 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是指在城市管理领域内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的活动。 相对处罚权是一个行政机关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相对集中地行使相关行政机关的法律制度。 一个机关指城管,相关机关指工商、园林绿化、道路交通等。 相对集中行使处罚权制度由4个法律要素构成: 1、行使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 2、行政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必须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取得 3、集中的行政处罚只能是“多个的集中”、相对的,不是“全部的集中”、绝对 的 4、相对集中的只是行政处罚权(行政管理权内容中审批许可权、收费权、监督权 不相对集中)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与城市管理行政机关执法的关系有1、联系:相对集中处罚权包含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施相对集中处罚权时城管执法是个切入点;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取得成功,可向其他领域推广。区别:一个是权力的概念、一个是执法的概念;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是体制的创新,解决了审批权、执法权的分离,防止过分集中。 第二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特征

法定性(执法主体法定,只能是行政机关;执法内容法定,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为行政机关行使处罚权提供法律依据,其中限制人身自由的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层次性(市、区、街道“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市、区、镇“三级政府,三级管理”) 灵活性(执法机构设置的灵活性;执法内容的灵活性) 第三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内容 由国务院决定的在城市管理领域可以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包括:①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强拆不合标准的设施)②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全部或者部分行政处罚权③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④市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处罚权⑤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部分行政处罚权⑥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商贩的行政处罚权⑦公共交通安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处罚权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决定调整的城市管理领域的其他行政处罚权。 行政执法的地域范围应同时兼备两个条件1、实施区域恰当2、涵盖区域恰当(1)以区、县行政区域为基准区域(2)以法的特别规定为例外区域(城市政府划出一定行政区域如各类开发区、管委会单独组建城管)(3)以指定执法区域为专属区域。 第四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体制 体制类型有:1、以各级政府为主体,“块管”;2、以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专业机构为主体,“条管”;3、“条块结合”交叉共管。

行政处罚法律规章制度

行政处罚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处罚概述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律设定的行政 处罚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范的相对方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特征: (1)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只能是依法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其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讲明并非所有的行政主体都因此享有行政处罚权,一个行政主体是否享有行政处罚权以及享有何种处罚权应当由法律规范明确规定。同时作出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依据法定的权限,在其职能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主体 (2)行政处罚的对象是实施了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应当给予处罚的行政相对人,不同于行政处分。——相对人不同于刑事处罚、行政处分。 (3)行政处罚的目的是教育相对人并纠正行政违法行为。——目的

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方面,应当遵循特不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 二、行政处罚的差不多原则 (一)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是最差不多的行政处罚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处罚设定权法定 2.行政处罚依据法定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受处罚行为是法定的。 联系学习: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 3.行政处罚主体及其职权法定 法定主体行使处罚权时必须遵守法定的职权范围,不得越权或者滥用权力。 4.行政处罚程序法定 行政处罚程序法定。行政机关违反法定程序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无效。 (二)处罚公开、公正、过罚相当原则 行政处罚应当和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

罚的依据。 (三)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处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处罚与教育相结合。 (四)保障相对人权益原则 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 (五)监督制约、职能分离原则 如,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听证主持人与调查检查人员分离。 (六)一事不二罚(款)原则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关于一事不二罚款原则,在实践中需要具体情况区不处理:(1)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差不多受到罚款处罚的,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给予罚款的处罚; (2)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能够依法给予两种以上的行政处罚;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范文写作要求 关于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 运用能力,从2021级普通本科学生开始,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文献综 述的写作,现将有关要求明确如下: 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 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 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 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 系统的评述。 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 1、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包括题目、前言、正文、总结等几 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直接采用《文献综述》作为标题,经指导教师批准也可以所研究题目或 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 前言:点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学术意义以及其与所阅读文献的关系,简要说明文 献收集的目的、重点、时空范围、文献种类、核心刊物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无固定格式,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 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 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总之要根据毕业论文设计的具体情况撰写,对毕业论文设计所采用 的全部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 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 或作为毕业论文设计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 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要围绕毕业论文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 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