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

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

53.只使坠(纵使,即使)

54.充塞四虚(四方)

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56.国人道之(讲述)

二、重点虚词

三、通假字

1.尊君在不(同“否”,读fǒu,相当于“吗”)

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4.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传不习乎(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饭疏食(名词作动词,吃)

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8.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9.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0.恐前后受其敌(名词作动词,攻击)

11.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挖洞)

1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13.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14.苫蔽成丘(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动词作名词,屠户)

16.一屠晚归(名词作状语,傍晚)

17.弛担持刀(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五、一词多义

13.吾日三省吾身

古义:__多次__ 今义:__数词,三__

14.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__精力集中__ 今义:__安静、不嘈杂__

15.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__轻薄__ 今义:__危险、不安全__

16.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__懈怠__ 今义:__速度缓慢__

17.少时

古义:__稍微__ 今义:__数量小__

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古义:__多少__ 今义:__几何学的简称__

19.止增笑耳

古义:__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__

今义:__耳朵__

20.屠自后断其股

古义:__大腿__ 今义:__屁股__

21.身亡所寄

古义:__依附,依托__ 今义:__寄托__

22.因往晓之

古义:__告知,开导__ 今义:__知道__

七、文言句式

1.省略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寒雪日”之前省略了介词“于”)

(2)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3)投以骨(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4)一狼仍从(省略了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5)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6)一狼洞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7)屠乃奔倚其下(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8)顾野有麦场(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9)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省略了主语“屠”,可补充为“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2.倒装句。

(1)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所似何”,像什么东西)

(2)投以骨(“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3)意暇甚(正常语序应为“意甚暇”)

(4)身已半入(正常语序应为“身已入半”)

(5)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正常语序应为“而两狼如故之并驱”)

3.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示“这就是”,“也”在这里表加强判断语气)

(2)贤哉,回也!(“也”表判断)

八、重点句子翻译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__不久,雪下得更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__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3.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__真不是人哪!与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走了。__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__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就会罔然无所得;只思考而不读书,就会有疑惑。”__

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__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__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__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__

7.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__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__ 8.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__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__

9.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__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__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__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__

1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__骨头已经扔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__

1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__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__

1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__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其中的一只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__

14.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__想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后部。__

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__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__

16.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__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__

17.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__日月星辰,也是聚集的气体中发光的东西。__

九、问题探究

1.《咏雪》在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__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谢道韫的才气。__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与“家君”在使用上有何不同?

__“尊君”指别人的父亲,是敬辞;“家君”指自己的父亲,是谦辞。

3.通过《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可知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元方“入

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__元方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客人无礼在先是事实,元方仅七岁,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已属不易,不应对其要求过高。__

4.“贤哉,回也”一则中表现出了颜回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__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这体现出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安贫乐道的精神。__

5.《〈论语〉十二章》在内容上、文字上有什么特色?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这十二章语录不仅内容丰富,文字上也别具特色。比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连用三个反问句,把学习的乐趣和所达到的境界层层展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这十二章语录对学子的勤奋自励、谦虚进取,学习方法的机敏灵活,品

德修养的自律豁达,论述得言简意深,富有哲理。它像一个路标,给每位求

学之子指引着前进的方向。

6.《诫子书》中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进行论述的?

__观点:修身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分别从治学须静正面论证、修身忌躁反面论证。__

解析:弄清楚了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也就基本疏通了课文,而这一切都是学生依据课文讨论、探究的结果。设计这样的问题,其实是教师已经列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紧贴文本,思考并组织运用语言来回答的过程,就是锻炼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的过程。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和讨论探究相结合。

7.“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原来是一场误会,造成这个误会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原因:传播者没有调查事实,道听途说。启示:凡事要调查研究,面对纷繁的信息不能轻信,要实事求是。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 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 (1) 《咏雪》 (1) 《陈太丘与友期》 (2) 《论语》十二章 (3) 《诫子书》 (7) 《狼》 (9) 《寓言四则》 (12)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非:不,不是 12.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引:拉 17.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小结(实词、虚词、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等)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小结(实词、虚词、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等)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知识梳理、古诗鉴赏、阅读理解、计划总结、学习综合、试题大全、教案大全、作文大全、语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knowledge sorting, ancient poetry appreciati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plan summary, learning synthesis, test questions, lesson plans, composition, Chinese, and other materials.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好用)

七上文言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复习清单:《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 (A)重点梳理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 ..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 ..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 ..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 ..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 ..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 ..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文言知识点梳理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梳理卷姓名: 一.重点实词、虚词 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恼怒 2.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3.习:复习 4.为.人谋.:给;谋划 5.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6.信:诚信 7.惑:迷惑 8.天命:上天的意旨命:命令 9.逾矩:越过法度10.堪:能忍受11好.之者:喜欢12.疏食:粗粮 13.于.我如浮云:对于14. 川:河15.三军:军队16.必有我师焉.:于之,在这里 17.夺:改变18.笃志:坚定志向笃:19.切:恳切 二.通假字 1说:同“悦”,愉快 2.有:同“又”,整数与零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解释古义) 1、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 2.不亦君子乎?有才德的人3、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4、吾日三省吾身多次5、学而不思则罔迷惑 6、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7、饮水冷水 四.词类活用 1、传不习乎动作名 2、温故而知新形作名 3、学而时习之名作状 4、饭疏食,饮水名作动 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 6、吾日三省吾身名作状每天 五.一词多义 1之: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学问和事业)曲肱而枕之(代胳膊)择其善者而从之(代优点) 至之市(到)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不翻译) 2.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在)于我如浮云(对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给) 3.其:人不堪其忧(那)仁在其中矣(这)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 4.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但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然后)

为人谋而不忠乎(但是)温故而知新(然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顺承)学而不思则罔(但是) 曲肱而枕之(表修饰)择其善者而从之(顺承)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并列) 5.为:可以为师矣(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6.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六.特殊句式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是(省略)句式翻译: 2.不亦说乎?固定句式:反问句式翻译: 七.重点翻译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总结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 (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考点梳理训练附解析

统编教材文言文分册梳理训练七年级(上) 第1篇咏雪 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集: (2)俄而 ..雪骤.俄而: 骤: (3)公欣然 ..曰欣然:【F】 (4)撒盐空中差.可拟.差: 拟: (5)未若 ..柳絮因.风起未若: 因: 2.重点虚词 与.儿女讲论文义 3.重点句子翻译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撒盐空中差可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第2篇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朝·刘义庆知识梳理 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重点实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 (2)过中不至.至:【F】

(3)太丘舍去 ..舍: 去: (4)门外戏.戏:【F】 (5)待.君久不至待:【F】 (6)相委.而去委: (7)友人惭.惭:【F】 (8)下车引.之引: (9)元方入门不顾.顾: 2. 重点虚词 (1)去后乃.至 (2)相委而.去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3. 重点句子翻译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第3篇《论语》十二章(2011课标) 考情搜索: 2014年与《孔子世家赞》对比考查。

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 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 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 一样。” 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宁 愿贫贱而坚守“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 在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 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 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 以改正。” 第九章:讲学习的态度,善于 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和优点 的人,也往往是善于学习的 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fú),不舍昼夜。” (《子罕》)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 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第十章: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 改变其主帅,平民百姓的志向 却是不能改变的。” 第十一章:讲人要有志气、品 格,在任何时刻,任何情况下 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 坚定信念,坚守气节。 子夏曰:“博学而笃(dǔ)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夏说:“广泛学习且能志 向坚定,恳切地发问求教,多 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 中了。” 第十二章:讲求仁的途径。博 学而志向坚定,好问而多想当 前的事情,仁德也就在其中 了。 【中心概括】本文通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在学习方法(第一章1句、第四、五章)、学习态度(第七、九章)、道德修养(第一章3句、第二、三、六、八、十一、十二章)等方面给人以启示,教育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句归纳 1. 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________________。 2. 词类活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一、《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一)通假字:无 (二)古今异义词: 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三)词类活用:无 (四)一词多义:无 (五)特殊句式: 1、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 2、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状语后置) 3、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重点实词虚词: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 差:大体 未若:不如 因:趁、乘 即:就是 (七)重点句子翻译: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 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八)重点问题梳理: 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 2、为什么“公大笑乐”? 答: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 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词: 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 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 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 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 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 (三)词类活用:无 (三)一词多义:无 (四)特殊句式:无 (五)重点实词虚词: 期:约定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去后乃至:才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委,丢下,舍弃/相:表动作偏指一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各课文言文知识点分类汇总

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 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友人:不讲诚信,没有礼貌,但知错能改。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填空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归纳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期末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44.一狼洞其中(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 45.止露尻尾(屁股) 46.乃悟前狼假寐(假装睡觉) 47.止有剩骨(仅,只) 48.两狼之并驱如故(并,一起;故,原来的) 49.恐前后受其敌(这里指攻击) 50.弛担持刀(弛,解除,卸下;持,拿起) 51.有人忧天地崩坠(倒塌坠落) 52.天果积气(果然、果真) 53.只使坠(纵使,即使) 54.充塞四虚(四方) 55.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56.国人道之(讲述) 二、重点虚词

[初一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归类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复习 一、通假字 1、项为之强强” (ji a通)僵”,僵硬。《童趣》 2、不亦说乎说” (yu 通悦”,愉快。《〈论语〉十则》 3、诲女知之乎女” (r 同)汝”,你。《〈论语〉十则》 4、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zh通)智”,聪明。《〈论语〉十则》 5、一切乌有乌” (w u同无”,没有。《山市》 6、裁如星点裁”(c a同才”,只,仅仅《山市》 7、尊君在不不” (f o通|否”,没有。《陈太丘与友期》 二、词类活用 1、鞭数十,驱之别院。(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常)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形容词用作名词a:旧的知识,学过的知识;b: 新的知识,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4、吾日三省吾身(日,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每天) 5、天雨(下雨,名词用作动词)墙坏 6、其家甚智(聪明,以……为聪明;意动用法)其子 7、近塞上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8、家富良马(形容词用作动词)有很多 9、有善术者(形容词用作动词,擅长,善于) 三、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能够;可以凭借。) 2、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然后,这以后;今,连词。) 3、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古义:子侄辈。今义:子女)(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 4、死者十九(总数十九;分数十分之九。) 5、烈士暮年(为革命而牺牲的人;有远大抱负的人。) 四、一词多义 1、时 余忆童稚时(时候) 学而时(时常)习之 元方时(当时)年七岁 2、是

则是无信(判断动词,是) 是知也(这,此。代词) 3、顾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相顾惊疑(看) 4、故 温故(旧的知识)而知新(新的体会,新的发现)故(所以)又名“鬼市”云 马无故(缘故,原因)亡而入胡。 数 见宫殿数十所(几,几个)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指数,计算) 5、亡 大亡其财(丢失) 亡而入胡(逃跑) 6、为 为(因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以……为……:把……当做……)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为所……:表被动)吞为(替、给)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做、当)师矣 始悟为(是)山市 此何遽不能为祸乎 7、然 岁寒,然(这)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然(但是)数年恒不一见

文言文复习资料(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世说新语》二则 1、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 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2)期日中:太阳 3、词类活用 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今义:多指儿子和女儿 (2)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因此。 (3)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4)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往。 (5)下车引之 古义:拉,牵拉;今义:带领。 (6)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省略主语。 (2)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应为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3)待君久不至,已去。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 判断句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2)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4)非人哉!“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宾语前置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疑问代词“何”作“似”的宾语,原顺序应为“白雪纷纷所似何?”) 状语后置句 撒盐空中差可拟。(即“(于)空中撒盐差可拟”,将状语置于谓语之后,处于补语的位置。) 《论语》十二章 【讲解】 1、通假字 (1)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一词多义 知 (1)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2)温故而知新:得到。 而 (1)学而时习之:顺接连词,然后。 (2)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但是。 (3)博学而笃志:并列连词,可不译。 之 (1)学而时习之:代词,指学过的东西。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前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3)下车引之:代词,他,指元方 时 (1)学而时习之:按时 (2)元方时年七岁:当时 3.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学过的知识. (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3)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 4.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许可。 (2)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劣; 今义:疏通、疏散。 (3)三人行 古义:虚指,泛指多个; 今义:数词,确指三。 (4)逝者如斯夫 古义:逝去的一切; 今义:多指离开人世的人。 (5)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今义: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省略了“以”后的宾语“之”,代温故而知新。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之”,代“自己”。(3)其不善者而改之(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诫子书 【讲解】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七年级语文文言实词虚词 【复习目标】 1.了解本册常见的实词、虚词并准确翻译。 2.重点了解常用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培养学生分析虚词用法的能力。 文言实词: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单独回 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 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 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一.重要实词: (一)通假字:1、尊君在否:“不”通“否”,不在。2、不亦说乎:“说”通“悦”表越快。3、《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 贤相傅说。4、不亦颠乎:“颠”通“癫”疯狂。 (二)一词多义:1、知:①人不知而不愠_②温故而知新_ 2、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_②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_③ 众服为确论:_3、学:①弗学,不知其善也:学习②“学学半”:教(三)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友人惭: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感到惭愧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4、其家甚智其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聪明。(四)古今异义:

1、去:太丘舍去:古义:今义: 2、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今义:3、可以: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4、匹夫: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义:今义:5、困:教然后知困:古义:今义:6、是:是非木杮:古义:今义:7、亡:暮而果大亡其财:古义:今义:8、人皆吊之:古义:今义:实词积累: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女讲论文义()3.俄而雪聚(不久)4.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 上因:凭借)7.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8.期日中(正午时分)9.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10.去 后乃至(才)11.相委而去(丢下,舍弃) 12.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 表询问) 13.下车引之(拉)14.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5.学而时习之时 习(按时)16.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7.人不知儿不愠(生气, 发怒)18.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三:泛指多次省:检查,反省。)1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20.传不习乎(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21.三十而立(站立)22.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23.七十而从新 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 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有害。25.不堪其忧(忍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汇总

一、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2.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3.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4.白雪纷纷何所似(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拟,相比) 6.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 7.太丘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8.门外戏(玩耍) 9.相委而去(委,舍弃;去,离开) 10.下车引之(拉,牵拉) 1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12.学而时习之(按时) 13.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14.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15.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 17.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8.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19.学而不思则罔(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20.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21.静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22.俭以养德(培养品德)

2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24.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25.非志无以成学(达成,成就) 26.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消失,逝去) 28.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2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 30.将复何及(来得及) 31.一狼径去(径直) 32.屠暴起(突然) 33.缀行甚远(连接、紧跟) 34.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35.苫蔽成丘(覆盖、遮盖) 36.目似瞑(闭上眼睛) 37.狼亦黠矣(狡猾) 38.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39.一狼仍从(跟从) 40.屠大窘(处境困迫,为难) 41.顾野有麦场(看,视) 42.积薪其中(柴草) 43.又数刀毙之(杀死)

部编版语文初一文言文知识点汇总及专项练习

初一文言文知识点讲解及专项练习 一.导语: 课标定位 1.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评价学生对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的掌握情况,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词大意。” 2.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理解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概括诗词曲的大意,感知诗词的艺术形象,理解诗词的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品析千古佳句。 二.考点分析 文言文的命题主要依据课标要求,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积累与理解、鉴赏与评价。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多选自浅显易懂的的课外文言文。考点通常有: 1.文言朗读与节奏。 2.文言实词。 3.文言虚词。 4.文言句式。 5.文言翻译。 6.内容理解。 7.思想情感。 8.迁移理解。 1.理解内涵。 2.感知形象。 3.探究情感。 4.品味语言。 5.分析技巧。 三.备考方法 从近几年中考情况来看,古诗文阅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形成迁移能力,不能学以致用。 2.没有正确理解材料内容,不能准确概括文意。 3.没有理解诗词一般规律,缺失品读诗词的方法。 4.没有理解人物内涵,不能准确进行评价。 针对上面所存在的问题,同学们平时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2.梳理归纳,注重迁移。 3.掌握规律,准确评价。 4.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四.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1.文言实词:⑴通假字⑵一词多义⑶古今异义⑷词类活用 ⑴通假字:古汉语中的通假字是一种较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假又叫“通借”或“假借”,是古人书写时本有其字而未用,却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现象。原本当用的字叫本字,临时用来代替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如“将军身被坚执锐”中“被”同“披”,意思是穿着。 ⑵.一词多义:在文言文的不同语境中,同一个词会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现象被称作一词多义。如“寻向所志”的“寻”是“寻找”;“寻病终”的“寻”是“不久”。 ⑶.古今异义:文言文中有些词的古义与今义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古今意义有别﹙古今异义﹚。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和“绝境”都是古今意义有别的词。“妻子”古义是“妻子儿女”,今义是“男人的配偶”;“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是“走投无路的境地”。 ⑷.词类的活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在某种特殊的语境中,在它本来意义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个新的意义,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①使动用法。如“无案牍之劳形”中的“劳”意思是“使……感到劳累”。 ②意动用法。如“固以怪之矣”中的“怪”意思是“对……感到奇怪”。 ③名词活用作动词。如“鞭数十,驱之别院”中的“鞭”是“鞭打”。

(完整word)部编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1),推荐文档

更多免费资料,请关注公众号: 部编版语文资源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世说新语》两则 一、 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 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 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 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 元方入门不 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 陈太丘与友 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 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 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 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三、翻译课文。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3. 俄而:不久,一会儿 6.差:大致、差不多 9.因:凭借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欣然: 高兴地样子 未若:不如 比作 即:就是 2. 4.聚:急速 7.拟:相比 10. 起:飘起 期行:相约同行 4. 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 乃:才 6.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等待 11. 方的一种尊称 16.引:拉 14. 5. 8. 11. 3. 戏:玩耍 时:当时 7. 9.不:通“否” 非:不,不是 12.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7. 顾:回头看 惭:感到惭愧 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相委:委,丢下、舍弃 15. 10. 待: 13.君:对对 日中:正午时分

(完整版)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重点字词复习

《世说新语》二则一、实词 1.内集: 2.儿女: 3.文义: 4.俄而: 5.骤: 6.何所似: 7.差可拟: 8.未若: 9.因风: 10.期行: 11.日中: 12.舍去: 13.乃: 14.尊君在不: 15.相委而去: 16.家君: 17.引: 18.顾: 二、虚词 1.相委而去: 2.则是无信: 3.下车引之:《寓言四则》 一、实词 1.溉汲: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4.闻之于宋君: 5.对曰: 6.身亡所寄: 7.因往晓之: 8.积气: 9.若屈伸呼吸: 10.行止:11.奈何: 12.只使: 13.中伤: 14.积块: 15.四虚: 16.躇步跐蹈: 17.舍然: 二、虚词 1.宋之丁氏: 2.家无井而出溉汲: 3.有闻而传之者: 4.国人道之: 5.闻之于宋君: 6.得一人之使: 7.非得一人于井中: 8.因往晓之: 9.晓之者曰: 10.其人曰:

《论语》十二章一、实词 (1)时习: (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乎:(5)日: (6)三省 ..: (7)为人谋: (8)忠: (9)不信.乎:(10)传.不习.乎?:(11)十有.五:(12)三十而立.: (13)四十而不惑 ..: (14)不逾矩 ..:(15)温故.: (16)可以为 ...师矣: (17)罔.: (18)殆:(19)人不堪.: (20)好.之者:(21)乐.之者:(22)者.: (23)饭.疏.食:(24)饮水.:(25)曲肱.:(26)善者: ...(27)而从.之:(28)子在川.上曰:(29)逝.者: (30)不舍昼夜 ..:(31)夺.帅:(32)匹.夫.: (33)笃志 ..: (34)切问 ..: (35)仁.在其中: 二、虚词:(1)而: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为人谋而不信乎:博学而笃志: 择其善者而从之:(2)其: 人不堪其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3)之: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必有我师焉:(5)夫: 如斯夫: 夫君子之行: (6)于: 于我如浮云: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乐亦在其中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