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铁WIFI项目的方案概述1

地铁WIFI项目的方案概述1

地铁WIFI项目的方案概述1
地铁WIFI项目的方案概述1

地铁WIFI项目方案概述

一、项目介绍:

1、郑州地铁试点情况简介:

项目概况

●一期线路长26.2km,均为地下线;设站20个,最大站间距2353.71m,

最小站间距944.2m,平均站间距1.325km。

●1号线一期工程配置列车数:初期25列,最终规划47辆车

●最大车速80 KM/H,最小列车发车间隔3分钟。

●与公网无线信号合路后共用漏缆,单向隧道中配备2条漏缆

业务需求

●车站区间/到车辆段的宽隧道/U型槽业务需求:

?每辆车上行2路视频监控,4Mpbs,下行PIS信息8Mbps

●停车场/车辆段的业务需求:

?停车场/车辆段内可以同时调2路视频监控信号上传,上行

XMpbs

?在非运营时段,通过无线通信下载录播信息到车辆,下行

XMbps

2、无线覆盖方案(漏缆):

共建共享

●系统与民用通信系统共用漏缆,靠右侧2根漏缆,分别在1.9米和3米高

度处,车顶高4.15米

●无须在隧道中另外布设天线,节省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RRU和漏缆的连接

●4path RRU采用单向2path方案覆盖,RRU两端的漏缆覆盖属于同一小区

●RRU的射频信号通过多频合分路器,与其它系统的信号合路后一起连接到

漏缆

3、隧道覆盖漏缆合路设计方案:

●该系统与商用系统信号合路后共用漏缆

●为保证系统提供足够的带宽,提高用户的整体宽带体验,上下行隧道设计

为两个小区。由于POI无法将系统的两路信号隔离后与公网信号合路,因此需要额外的合路器,将RRU与POI合路后的信号进行二次合路

●系统与民用通信系统共用漏缆,靠右侧2根漏缆,分别在1.9米和3米高

度处,车顶高4.15米(郑州地铁)

4、隧道覆盖方案:

隧道覆盖

●RRU与BBU配置在一起,部署在各个车站;

●如果车站间距大于相邻车站RRU的覆盖能力,在隧道中进行加站,采用

光纤将RRU拉远到隧道中

5、覆盖规划

(1)小区覆盖规划:上行受限,根据业务带宽需求,经链路预算后得出小区单边覆盖距离为708.6米

(2)切换带规划:切换的迟滞为2dB,切换的时延为120ms, 列车速度按照最大80公里/小时,传播模型按照漏缆每100米损耗4.3dB计算,切换带计算如下表:

(3)车站区间覆盖规划:考虑留有一定冗余,站间距按1.2km规划,大于1.2km的地

方需要加站,大于2.4km的站间考虑加2个站

5、特殊场景覆盖(一):车站到通往车辆段的隧道口

●覆盖特点:

?多条轨道在一个大的隧道中,列车不一定会挨着铺设在两侧墙面上的漏缆走,列车走到中间道岔时信号强度较差。且在宽隧道终点需要将漏缆1

分2耦合到两个隧道中去,这个场景在链路预算上除上面因素外需要增加考

虑隧道的宽度因子,耦合器的损耗两个因素。

?避免误切换然后掉话。

●起点站的相关区段是长度163m,终点站的相关区段是172m,分别利用

起点站和终点站的基站延伸覆盖

6、特殊场景覆盖(二):U形槽覆盖

●起点站U形槽长度大约140m,终点站这段长239m,与U型槽相连的

隧道共用RRU,在隧道口使用平板天线进行U型槽覆盖,这部分的覆盖主要目的是和后面一段的无线覆盖平滑切换。

●可以覆盖到U型槽外220m

7、特殊场景覆盖(三):车场覆盖

覆盖特点:

车场有棚,为一块矩形面积,为了信号的均匀,采用室分方式进行覆盖,车场内部采用吸顶天线覆盖,靠近车场入口处采用定向天线向外覆盖,保证和前面宏站的平滑切换。

8、车载无线覆盖方案

●单极化列车车载天线尺寸260x100x90mm(长x宽x高)

●需安装2个,在列车中心线上安装,天线间距2米,天线间连线与列车长

度方向一致

方案简介

●车头和车尾的车载终端TAU互相备份,同时只有一个TAU在收发数据

●采用2个天线能够多发多收,提高数据流量

9、车载终端TAU与PIS设备接口

二、实施步骤:

1、每节车厢部署一台AP设备(按常规上网人群密度和宽带需求测算);该AP设备部署在列车车

厢中部,引出3条2.4G与5G合路馈线和定向天线,天线分别部署在列车车厢车顶纵面大约1/6、1/2、5/6的位置,从车顶侧面实现车厢的三段有效覆盖

2、在车头和车尾各部署一台AP,不用于乘客覆盖,而用于Wi-Fi车地漫游时与轨旁AP对接

3、车厢与车厢之间组成环网需要车厢接驳弱电槽提供两根连接网线;如果只能提供一根连接网线,

可采用简单的网络对接方案

4、如果部分老旧车厢不支持车厢间有线组网,可以提供车厢间AP的WDS无线桥接组网方案

5、轨旁AP每隔150米至200米部署一个AP,每个AP外接两根定向天线,使用不同频点的5G频段

分别指向不同的相反方向

6、列车车头、车尾各部署一个AP(车头、车尾分别使用不同的5G频点,与轨旁AP使用的频点对

应),两个AP的天线方向分别与轨旁AP的两根天线实现对接

7、车站上行接入:车站子系统仅提供网络接入和转发功能,将用户的网络访问流量通过AP接入后,

通过车站交换机路由转发到中心子系统,用户的网络访问控制由中心完成。

车站Wi-Fi覆盖:分为站厅覆盖和站台覆盖

8、在每个车站分别部署接入交换机,同一条线路上的车站站内接入交换机组成交换环网;在接驳站

部署汇聚交换机,各汇聚交换机连接到控制中心的核心交换机,组成典型的三层交换网络

三、方案分析:

轨道交通在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缓解城市交通拥挤、保护环境等方面均显示出积极促进作用,而其高质量的运营和高品质的服务背后更离不开高速、安全、稳定的网络作为支撑。但是,无线网络作为车地通讯的重要载体,却因为技术瓶颈的存在,无法满足车厢内'低头族'和控制室'大屏幕'的需求,这也是地铁无线网首先应该解决的'痛点'。

剖析轨道交通中的Wi-Fi"痛点"

据了解,在已经建成的一些地铁项目中,控制中心只能同时调用2~3路车厢内监控视频,下发车载视频信号中也屡屡卡顿延播。针对这一情况,专家认为:"环境干扰和突发事件安全等问

题,是运营者始料未及的,也是'痛点"的成因。"

■痛点一:车厢内日渐混乱的Wi-Fi环境

在2010年以前,无线网速还没有突破百兆,智能手机还没有流行,路面看到的无线终端基本上屈指可数。而隧道内、车厢里基本上只有CBTC和PIS等有限的系统使用2.4G频段的WLAN 技术传输数据。但时代发展到了今天,在这个"全民低头"使用智能移动设备的年代,列车内有CBTC、PIS和乘客上网等多套系统同时使用WLAN。另外,运营商部署的热点信号、乘客自带的3G路由器、蓝牙设备、无线鼠标等等在密集的车厢内都在相互挤占了有限的信道资源,因此,车载业务系统的车地无线通信面临着系统内和系统外的双重干扰。

■痛点二:突发事件加重实时监控压力

地铁作为安防重地,要求全方位的、实时、清晰的视频监控,运营管理人员对画质要求从CIF逐步提升至D1,甚至1080P。而在遭遇突发事件时,监控网络的压力超出了现有无线架构的负载极限。

例如:按照每车厢2颗720P摄像头,每司机室1颗720P摄像头的需求计算(未来每节车厢的摄像头会提升至4颗甚至8颗),如果出现大量运动画面,若要保证突发事件中监控画面无卡顿的需求,则单路摄像头需要8Mbps的车地网络上传带宽。如果同时调用全车14颗摄像头进行16分屏直播,则需要100Mbps以上的车地网络上传带宽。

但目前在网运行的车地传输技术,基本只能支持同时调用2至3路摄像头进行直播。随着需要实时同步的车载信息系统越来越多,数据量越来越大,地铁亟需一套能提供稳定、高速的车地双向无线通信技术和方案。

解决上述难题怎样做到"高性价比"?

XX网络推出的802.11ac车地双向千兆通信平台,正是针对我国地铁无线网"痛点"而生。由于采用了第5代Wi-Fi和针对轨道交通特有的场景化适用技术,可高性价比地解决目前车厢内日渐混乱的Wi-Fi环境,以及突发事件实时监控的网络压力,这为我国即将迎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第二轮大发展注入了技术创新推动力。

■车地双向千兆通信

XX网络地铁无线网络解决方案,实现了车地双向的千兆通信。在802.11ac基础上可利用256QAM、载波聚合、深度帧聚合等技术,实现1.3Gbps的连接速率,而实际有效吞吐可达950Mbps。在传输距离方面,XX的无线设备采用了先进的MIMO(多入多出)、TxBF(波束成型)、LDPC(低密度纠错编码)、MRC(最大比合并分集)等技术,实现了200m距离的高性能传输。

■车地通信性能加倍

"场景化"一直以来是XX网络研发的着力点,也是XX无线产品性能引领业界的秘诀。那么,在轨道交通这个更复杂的场景中,这套方案又如何让性能加倍呢?

据介绍,XX采用了车内交换环网技术,实现有线链路冗余备份。第一,每节车厢布放一台车载交换机,车厢间可通过网线互联,组成环网;第二,利用 VSU虚拟化技术,将各车厢交换机虚拟成一个交换机单元,可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策略;第三,整车可实现头尾2条车地链路同时使用,并实现负载均衡,在一条链路中断的情况下,可在20ms内完成链路切换保护。

■车地通信"零丢包"

一般来说,无线网络体验的好坏是由"静"和"动"决定的,看着信号满格,但随时都有可能在"动"的情况下出现中断。而处于"随时在动"的车厢内,这套方案又将如何应对呢?

首先是"虚拟AP"技术,这可以确保轨旁AP工作在相同频率,也发出相同的BSSID,所有的报文处理和交互,由AC统一协调。对于列车AP来说,可以把整网的所有AP看成一个"虚拟的大AP"。

其次,XX网络配合车载"虚拟大交换机",应用了极具创新应用价值的专利技术"MAC地址通告",确保列车跨站区切换轨旁和车地交换机的瞬间,10ms内完成链路切换。

完善的无缝切换保障体系确保车地通信不会出现切换开销和网络丢包。列车在运行过程中,车地通信无论是切换轨旁AP、轨旁交换机还是区间汇聚交换机,都能在瞬间完成。

治愈"痛点"获专家一致认可

在充分了品读了锐捷网络针对轨道交通无线网建设方案之后,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

专家表示:"XX地铁无线网方案性价比非常高。网络架构虽然简单,但性能加倍,在建设和后期运维方面皆能有效节省用户资金和人力成本投入。另外,由于充分理解并适应了轨道交通的场景化特点,其产品整合后的系统平台能够有效消除信源干扰,达到实际应用的高要求。"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轨道交通的蓬勃兴起,具有节能、快捷便利、客运量大等优势的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大城市可持续发展、加速城镇化改造的必然趋势。而在考虑到乘客流量的成倍增加、运营提速和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向,XX在方案中还实现了用户认证和网关集中到"大核心"的架构,系统可根据用户规模的发展,灵活便捷地实现扩容。同时,该方案中的车载设备均符合轨道交通EN50155系列标准,轨旁设备符合工业级各项标准,防护等级达到IP67,可在所有恶劣环境下正常运行并提供服务,充分保障了地铁运营所需要的高可靠性。

冬季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及简要计划

冬季施工专项施工方案及简要计划 一、我标段工程进展情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标段的工程进展情况利,按照xx年年初的施工计划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目前工程主要形象进度如下:张士站:主体结构全部完成,冬季主要施工出入口及风道。张士站站后区间:站后区间两个洞门已破除,冬季主要施工站后区间的开挖初支。张士站~沈新路站区间开挖初支全部完成,冬季主要施工区间二衬。沈新路站:主体结构计划于xx年10月20日全部完成,冬季主要施工出入口及风道。由于沈阳地区的冬季寒冷、漫长,如何保证施工质量,采取合理、有效的冬季施工防护措施是本工程施工成败的关键。根据前两年我项目部在沈阳地铁冬季施工的经验及目前的工程进度,结合我部的施工总体计划,编制了xx年冬季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二、冬季施工方案沈阳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根据施工工期安排,冬季不停工。车站附属结构和站后区间隧道均需进行冬季施工,只有做好冬季施工的设施配置,采取积极有效的防冻保温措施,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施工及工程的施工质量。冬季施工的防护重点是人员、工程结构以及施工设施等的冬季保护。 1、组织措施(1)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冬季施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冬季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和防护措施。(2)由工程部、安质部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并向作业班组进行冬季施工安全、质量技术交底,认真执行冬季施工方案、质量标准及操作

要点,确保每个工序按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要求组织施工。(3)由试验室进行气温观测(包括每个施工作业面)并作好记录,与当地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做好气温突降的防寒准备。(4)制定冬季施工管理责任制,各施工队负责本管段内工程的冬季施工防冻保温工作,由安质部检查防冻保温工作的落实情况,保证冬季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5)冬季施工领导小组的职责分工项目经理全面负责冬季施工统筹安排工作,主持冬季施工全面工作,保证冬季施工的顺利进行。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冬施小组成员开展工作,协调冬季施工的各项工作,组织安排冬施的各项工作。工程部长负责施工方案的编制,施工技术交底,为现场施工提供技术支持,提交物资机具计划。物资部部长负责冬季施工所需物资的采购。专职安全员负责冬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对冬季施工安全作专项交底,并进行现场监督、检查。专职质检员负责冬季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质量检验,对不符合要求的提出整改意见。施工队队长负责落实本施工队范围内工程冬季施工措施的实施工作。调度负责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传达上级指示。见图1冬季施工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 2、冬季施工准备(1)提前做好冬季施工材料、机具的准备。冬季施工的材料、机具要求见表2-1冬季施工主要材料、机具需求表。(2)对冬季施工机械、给排水管线、风管等临时设施进行防冻害保护,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及时预防并清除隐患;施工道路、临时便桥项目经理生产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工程部

地铁项目临时用电施工及方案

地铁三号线TJSG-2标临时 用电专项案

编制单位: 编制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批负责人: 审批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编制说明 (1) 三、临时用电设计 (3) (一)现场勘探及初步设计 (3) (二)现场临时用电量计算 (4) (三)电线电缆、电气具的选择 (8) 四、安全用电责任制 (20) (一)人员配备 (20) (二)组织管理与安全生产责任制 (21) (三)安全教育 (21) (四)安全检查 (22) 五、临时用电各项保证措施 (22) (一)安全用电措施 (22) (二)组织措施 (23) (三)电气防火措施 (24) (四)接地与防雷注意事项 (25)

六、临时用电注意事项 (27) 六、电工操作规程 (29)

地铁三号线鱼化寨停车场出入场线TJSG-2标临时用电案 一、工程概况 由建筑工程总公司承建的市地铁三号线TJSG-2标地铁施工工程,合同工期为604天。本工程为地铁三号线鱼化寨停车场出入场线,线路从鱼化寨车站西端引出后,沿富裕路向西敷设,从西三环立交桥中部下穿而过,在富裕路与经二十二路交口处,线路向南拐入道路红线南侧20m后接入停车场,沿线所经的地段商业经济一般,除民房外以1~2层砖房车间厂房为主。 出入场线全线长约1035m,包括53m桩基围护三线明挖段、567m浅埋暗挖双联拱隧道、152m桩基围护双线明挖段、96.5m土钉墙支护双线明挖段、166.5m 双线放坡开挖段(敞开段)。 区间设废水泵房一座(暗挖段)、设雨水泵房一座(明挖段)。 二、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图纸及业主提供的施工现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边环境; 2、本工程所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提供的机械设备配置; 3、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参考规: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46-2005; 《低压配电设计规》GB50054-95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控制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姓名:咸蛋小超人 2013年 6 月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控制 摘要:智能化作为现代电子产品的新趋势,是今后的电子产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化设计的电子产品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方面。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小车控制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本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的自动避障智能模型车系统,通过红外传感器采集路况信息,通过对检测信息的分析,自动控制转向电机转向,改变行驶路径,绕过障碍物,从而实现车稳定避障。 本课题设计的智能小车,具有自动避障功能,超声波测距报警,无线电遥控等功能。 关键词:智能车;51单片机;避障;红外线 Smart car based on SCM control Abstract:As a new trend of modern electronic products, intelligent is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electronic industry after then. Electronic products, which are intelligently designed, can automatically operate following the mode that is pre-set. Without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beings, it can be used for scientific exploring,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telligent home furnishing, etc. One of the embodiments is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car which is based on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In the design, an intelligent model car system based on MCU 51 has been realized. It can collect traffic information with infrared sensors. Meanwhile, by the analysis of information examined, it can transfer from automatic control to motor steering in order to change the route and dodge the obstacles so that the steady avoidance of the barrier can come true. In this paper, a car with the ability of intelligent judgment has been designed and made. It functions as the device which can dodge obstacles automatically, alarm with ultrasonic distance examination, and remote control by radio. Key words: Smart Cart;Single-chip 51;Obstacle Avoidance;Infrared

WiFi定位原理介绍

Wi-Fi实时定位系统 基于Wi-Fi的无线局域网实时定位系统(Wi-Fi RTLS)结合无线局域网络(WLAN)、射频识别(RFID)和实时定位等多种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有无线局域网覆盖的区域,实现复杂的人员定位、监测和追踪任务,并准确搜寻到目标对象,实现对人员和物品的实时定位和监控管理。 无线局域网(WLAN)介绍 无线局域网(WLAN,又称Wi-Fi)是在不采用传统电缆线的同时,提供传统有线局域网的所有功能,网络所需的基础设施不再埋在地下或隐藏在墙里,网络却能够随着你的需要移动或变化。与有线网络相比,WLAN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布线,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目前它已经从传统的医疗保健、库存控制和管理服务等特殊行业向更多行业拓展,甚至开始进入家庭以及教育机构等领域。 无线局域网是基于国际IEEE 802.11标准。标准规定无线网络发射功率不可超过100毫瓦,实际发射功率约60~70毫瓦,手机的发射功率约200毫瓦至1瓦间,手持式对讲机高达5瓦。无线网络使用方式并非像手机直接接触人体,对人体是安全的。 一般WLAN能覆盖的范围应视环境的开放与否而定。若不加外接天线,在视野所及之处约250米;若属半开放性空间,有间隔的区域,则约35~50米左右。加上外接天线,则距离可达更远,这与天线增益值相关,需视用户需求而定。 AP为Access Point简称,一般翻译为“无线访问节点”,或“桥接器”。它主要在媒体存取控制层MAC中扮演无线工作站及有线局域网络的桥梁。有了AP,就像一般有线网络的Hub一般,无线工作站可以快速且轻易地与网络相连。 工作原理

地铁车站冬季施工方案08958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 xxx站 冬季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有限公司xx工程指挥部x分部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0 2、编制依据 0 2.1冬期施工期限的确定 0 2.2冬季施工任务情况 0 3、冬期施工组织体系及前期部署 0 3.1组织机构设置 0 3.2工期要求及前期准备 (1) 3.2.1物资准备 (1) 3.2.2测点保护 (1) 3.2.3管线防冻保护 (2) 3.2.4钢筋及焊接工程 (2) 3.2.5防水施工 (2) 3.2.6混凝土工程 (3) 3.2.7砌筑施工 (4) 4、施工方法 (5) 4.1钢筋及钢筋加工防寒 (5) 4.2混凝土的防寒 (6) 4.3地面施工现场上、下水的防寒 (6) 4.4机械设备防寒 (7) 4.5其他防寒措施 (7) 5、冬期施工技术管理 (7) 6、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8) 7、冬期施工管理 (8) 8、混凝土质量检查和养护温度检测方法 (9) 9、冬季施工材料储备计划 (10)

1、工程概况 车站概况:xxx站位于xxxx大街与xxxx路交叉口,沿xxxx大街布置,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DK8+616.952,起始里程为右DK8+531.952,终点里程为右DK8+763.952。车站纵向为2‰下坡,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宽12.0m,车站全长232m,结构标准段总宽度21.1m。车站共设2座风道,4个出入口(A 出入口为预留口)。1号风道设在车站主体结构北端的东侧;2号风道设在车站主体南端的东侧;B、C号出入口设在xxxx大街的西侧,D出入口设在xxxx大街东侧。车站两端设置盾构始发井和盾构接收井。 2、编制依据 2.1冬期施工期限的确定 冬季施工实行“双控制”,当天气条件符合下述①或②款中任何一款时,即进入冬季施工状态。 ①温控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的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②时控 根据xx地区气候特点,本工程冬季施工时间除执行国家规范的具体规定外,原则上应为2015年11月15日~2016年3月15日,且注意上述时间范围之外的气温突降。 2.2冬季施工任务情况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xx站主要任务为:完成xxx站1、2号风道,B出入口及D出入口结构施工。 钢筋加工场主要任务为:附属结构钢筋加工等。 3、冬期施工组织体系及前期部署 3.1组织机构设置 成立以项目经理xxx,副经理xxx、xxx为领导的冬期施工组织机构,下到由工程部长、技术主管、领工员、工班长等组成的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相互配合、相互负责、切实做好冬期施工结构的质量。由工程部制定冬期施工技术方案,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报请监理审批,监理批准后,经理部将冬期施工方案下发各部门指导冬期施工。各部门技术室根据冬期施工方案编制专项冬期施工作业指导书,交由工班负责实施。组织体系详见图3-1“组织体系框图”。

基于单片机的WIFI智能小车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基于51单片机的WIFI 遥控小车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基于WiFi的室内定位研究与实现解读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面普及,各种新业务与新需求层出不穷,其中位置感知计算(Location-aware Computing)和基于位置的服务LBS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确定用户位置是实施前述应用的首要问题,因此定位技术是位置感知计算和基于位置的服务的核心问题。 根据应用环境与场景的不同,定位技术可分为室内定位技术和室外定位技术。室外定位系统主要有蜂窝定位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蜂窝无线定位即手机定位,是基于移动蜂窝网的基站定位,其定位精度依赖于基站的分布和基站信号覆盖范围的大小。1996 年,美国FCC 颁布了E-911(Emergency call ‘911’)条例提出了相关的技术要求,要求移动通信提供商必须为用户提供定位准确度在125m 以内的室外定位服务,2001 年以后,美国FCC 提出了更严格的准确度和三维空间定位的需求。在政府的要求和市场利润的驱动下,使基于蜂窝移动网的定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美国的GPS 系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用户人数量最多的全球性定位系统。GPS系统由24 颗卫星组成,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地面接收终端都可以同时接受到4 颗以上的卫星发出的信号。根据电磁波的传播原理,通过卫星信号的到达时间差来计算出搜索到的卫星和终端用户之间的距离,采用三边定位法计算出终端用户的具体位置,其民用定位精度可以达到15m 以内。同时,其他国家也陆续研究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定位系统,包括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 定位系统和欧盟的Galileo 定位系统。 但是在城市环境中,由于GPS 卫星发射的电磁信号太微弱,楼宇等建筑物阻碍了卫星信号的传播,所以导致了所谓的“都市峡谷”(Urban Canyon)效应,使得GPS 系统无法正确定位。因此,虽然GPS 系统在室外环境能够有效地定位,但是在室内环境却无法进行有效的定位。 以上两种定位系统是应用比较广泛的室外定位系统,但应用于室内的时候,这两种定位系统并不能提供很好的定位服务。首先,由于室内环境复杂,信号在室内传播的情况要复杂于室外传播的情况。其次,室外定位应用大都是开阔环境中,几十米的定位误差并不影响用户的使用感受;但对于室内定位应用而言,需要将定位精度控制在若干米以内,才能为用户提供达可具使用性的室内定位系统。针对室内定位的难点,即克服信号受到环境噪声的干扰,对移动用户的快速定位,对定位精度的高要求,国内外研究人员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这些研

地铁冬季施工方案

冬季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学府四道街站位于学府四道街与西宁南路交叉口,车站主体大致呈南北向垂直于学府四道街。站址北侧为已建的东辉小区的几栋高层住宅,南侧为规划住宅用地。 学府四道街站:车站为地下三层三跨岛式框架结构,车站主体长153米,宽19.3米,高18.96米,顶板覆土约3.7米。开挖深度约24米,宽20.9米。车站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 本区间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从哈尔滨西客站站起,下穿西站大街、西宁北路,至学府四道街站,沿线构筑物较少,以空地和简易房为主,近学府四道街站处近接东辉家园小区,小区楼房以5~7层为主,二者最近净距约为18.5m。本区间覆土厚度约20m,均采用矿山法施工,两端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于右DK7+428.441处设置临时施工竖井,于此处向两端车站方向进行分别掘进。 区间平面设置单曲线,曲线半径为450m,区间为单面坡,最大坡度为 2.8%。区间为单线单洞,线间距约为15m,哈尔滨西客站端设置区间人防段。 二、工程地质 根据钻探揭示及对地层成因、年代的分析,本工点地层主要由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第四纪全新统冲积层(Q2all)、上更新统哈尔滨组冲积洪积地层(Q32al+pll)、中更新统上荒山组湖积地层(Q22l)、中更新统下荒山组冲积地层(Q2 lal)、下更新统东深井组冰水沉积地层(Q12fgl)

组成,岩性为杂填土、粉质粘土、砂类土。 气候状况: 哈尔滨地处松花江中游,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多西北风,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季多风,秋季凉爽。全年平均气温3.5℃,一月最冷,七八月最热,全年无霜期150天左右,结冰期190天左右。区内季节性冻土发育。从10月末开始冻结,至翌年3月中旬开始融化,6月初化透,最大冻结深度2.05m,标准冻结深度2m。 三、编制依据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四、冬季施工概况 1、冬季施工组织原则 本标段在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季度计划的原则下科学、合理、经济的组织2011年冬季施工。 2、冬季施工期限的确定 冬季施工实行“双控制”当天气条件符合下述①或②款中任何一款时,即进入冬期施工状态。 1)温度控制: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的规定,当工地室外昼夜平均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即按冬季施工办理,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钢筋混凝土质量和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时,解除冬期施工。 2)时间控制:根据哈尔滨地区气候特点,本工程冬季施工时间除执行

天津地铁车站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7) 第1节编制依据、原则 (7) 第2节工程概况.doc (8) 第3节环境条件.doc (10) 第4节现场条件.doc (11) 第5节工程主要特点.doc (12) 第6节工程主要技术难 (13) 第7节施工原则 (13) 第8节主要工程量.doc (17) 第9节引用的规范及标准.doc (18) 第二章施工现场平 (19) 第1节总体布置原则 (19) 第2节现场平面布置.doc (19) 第三章第三章施工组织管 (23) .. ..

第1节施工总体目标 (23) 第2节项目管理班子和 (24) 第3节组织管理网络 (31) 第4节劳动力计划.doc (34) 第5节主要材料供应计划.doc (36) 第6节交通疏解及道路维护.doc (42) 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 (46) 第1节开竣工日期 (46) 第2节总体施工进度计划.doc (46) 第3节主要分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进度.doc (47) 第4节施工关键线路.doc (52) 第5节主要阶段工期目标.doc (52) 第6节施工进度、施工工期保证措施.doc (52) 第五章总体施工顺序 (62) 第1节总体施工顺序.doc (62) .. ..

第2节总体施工方案.doc (69) 第3节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doc (71) 第六章主要工序施 (76) 第1节围护结构施工 (76) 第2节施工降水.doc (105) 第3节地基加固.doc (116) 第4节基坑开挖.doc (128) 第5节钢支撑施工.doc (134) 第6节主体结构施工.doc (138) 第7节各种管道、线路.doc (172) 第8节结构防水施工.doc (176) 第9节基坑回填与道路.doc (187) 第七章施工测量及 (190) 第1节施工测量 (190) 第2节工程施工的监控量测.doc (192) .. ..

地铁车站冬季施工方案

页眉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 XXX站 冬季施工方案 编制: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 XXXX有限公司XX工程指挥部X分部 XXXX 年XX 月XX 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编制依据 (1) 2.1冬期施工期限的确定 (1) 2.2冬季施工任务情况 (1) 3、冬期施工组织体系及前期部署 (1) 3.1组织机构设置 (1) 3.2工期要求及前期准备 (2) 3.2.1物资准备 (3) 3.2.2测点保护 (3) 3.2.3管线防冻保护 (3) 3.2.4钢筋及焊接工程 (3) 3.2.5防水施工 (4) 3.2.6混凝土工程 (5) 3.2.7砌筑施工 (6) 4、施工方法 (7) 4.1钢筋及钢筋加工防寒 (7) 4.2混凝土的防寒 (8) 4.3地面施工现场上、下水的防寒 (9) 4.4机械设备防寒 (9) 4.5其他防寒措施 (10) 5、冬期施工技术管理 (10) &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11) 7、冬期施工管理 (12) 8、混凝土质量检查和养护温度检测方法 (13) 9、冬季施工材料储备计划 (13) 1、工程概况 车站概况:XXX站位于XXXX大街与XXXX路交叉口,沿XXXX大街布置,车站 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右DK8+616.952,起始里程为右DK8+531.952,终点里程为

右DK8+763.952。车站纵向为2%。下坡,地下双层岛式站台车站,站台宽12.0m,车站全长232m,结构标准段总宽度21.1m。车站共设2座风道,4个出入口(A出入口为预留口)。1号风道设在车站主体结构北端的东侧;2号风道设在车站主体南端的东侧;B、C号出入口设在XXXX大街的西侧,D出入口设在XXXX大街东侧。车站两端设置盾构始发井和盾构接收井。 2、编制依据 2.1冬期施工期限的确定 冬季施工实行“双控制”,当天气条件符合下述①或②款中任何一款时,即进入冬季施工状态。 ①温控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104-2011 )的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低于5C,即进入冬期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d高于5C时,解除冬期施工。 ②时控 根据XX地区气候特点,本工程冬季施工时间除执行国家规范的具体规定外,原则上应为2015年11月15日?2016年3月15日,且注意上述时间范围之外的气温突降。 2.2冬季施工任务情况 XX市城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工程XXX站主要任务为:完成XXX站1、2号风道,B出入口及D出入口结构施工。 钢筋加工场主要任务为:附属结构钢筋加工等。 3、冬期施工组织体系及前期部署 3.1组织机构设置 成立以项目经理XXX,畐寸经理XXX、XXX为领导的冬期施工组织机构,下到由工程部长、技术主管、领工员、工班长等组成的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相互配合、相互负责、切实做好冬期施工结构的质量。由工程部制定冬期施工技术方案,项目总工程师审核后报请监理审批,监理批准后,经理部将冬

上海地铁车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篇土建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依据、围和原则 1.1 编制依据 (1) 《市地铁一号线上站站改建工程招标文件》(2002年5月) (2) 《市地铁一号线上站站改建工程初步设计文件》(城建 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5月) (3) 有关技术规及验收标准、规 1.2 编制围 地铁一号线上站站改建工程及轻轨L1线上站预留工程,包括以下容: (1) 地铁一号线上站站车站; (2) 地铁一号线漕宝路站——上站区间隧道; (3) 地铁一号线上站——锦江南站区间隧道及敞开段; (4) 临时正线及临时出入线铺设及过渡转接; (5) 地铁一号线既有线路及既有车站拆除; (6) 轻轨L1线上站车站 (7) 轻轨L1线预留区间隧道; (8) 明珠线漕河泾站改造。 1.3 编制原则 (1) 严格执行国家和市对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规定

和要求。 (2) 根据总工期要求,统筹安排,突出R1与L1上站施工及线路过渡转接的关键主线,分阶段进行施工部署和总平面布置。 (3) 施工方案突出重点难点工程。常规施工容简要叙述,复杂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力求做多方案论证优化。 (4) 坚持质量、安全第一思想,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 2.1.1 工程设计概况 市地铁一号线上站站改建工程,包括地铁R1线的上站站改建(含区间及临时线路)与轻轨L1线的预留上站站(含区间)土建预留工程,参见图2.1.1。 2.1.1.1 R1线上站站改建工程

R1线上站站改建线路起始于一号线地铁漕宝路站的预留隧道起点,向西至路西侧的新建地铁上站,为漕~南 区间,全长785.655m,其中包括229.70m长的明挖区间及555。955m长的盾构区间。改建后的R1线上站站位于距原站址以南越200m处,拟建的铁路南站主站屋北端,并由原地面站改为地下二层三跨岛式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改建后的地铁车站长274m,宽约21.8m。车站东端为端头井,与漕~南区间相连;西端为出入段交叉渡线,与南~锦区间相连;车站站厅层中部北侧为车站的设备用房区,南侧与远期轻轨L1线上站站相接。 出站后线路向西北方向至路西侧出洞与既有地面线路相接,向西至锦江乐园站及梅陇车辆基地,为南~锦区间,其中出入段线隧道全长645m,其中敞开段部分163.42m;正线区间隧道全长862m,其中敞开段部分177m。为保证施工期间新建的铁路线路与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不互相干扰,在南路路口西侧及沪闽路南侧地铁围栏外的绿化带,在既有正线的北侧铺设约772m长的临时正线,两端与既有正线接轨;在既有出入段南侧铺设约628m 长的临时出入段线,与既有出入段线相接。改建线路总长约2.08km。 2.1.1.2 预留轻轨L1线上站及区间 预留轻轨L1线上站位于铁路上站铁路轨道下方,车站线路呈南北走向,为地下一层多跨侧式车站,局部风机房为地下二层。车站全长145m,宽36m。采用明挖法施工。线路向北横穿改建后

地铁出入口施工组织方案

深圳地铁通道施工组织设计 (明、暗挖通道) 一、通道施工 通道出入口斜坡段采用明挖施工,钻机施工钻孔桩围护结构,土方开挖尽量使用挖掘机开挖,剩余部分土方采用人工开挖,卷扬机提升架牵引外运;通道出入口暗挖段采用弧形导坑法施工。土方运至站厅层后卷扬机提到地面外运;二衬采用简易衬砌台架立模,泵送商品混凝土入模,机械捣固。 1、通道明挖段施工 (1)、通道明挖段围护结构施工 钻孔桩均采用回旋钻机正循环钻孔,连续成桩的方法施工,钢筋笼在地面加工好,利用钻机吊入孔内,清孔后水下灌筑混凝土成桩。钻孔桩工艺流程图如下:

①、测量放线定位:根据各出入口钻孔桩设计平面布置图,计算出每根桩的坐标,然后测量定出每孔钻孔桩的准确位置。 ②、挖探沟,查明地下管线的位置,定出管线改移或保护方案,对管线进行改移或悬吊支撑保护。 ③、施工定位导向墙:根据施工要求,桩位定位采用导向墙定位法定位导向墙作为钻机走行轨道,并对钻孔桩进行导向及编号。 ④、钻孔:钻机钻孔,在孔口埋设钢护筒,以起到定位、保护孔口及维持水头的作用。开孔钻进速度应缓慢的进行,并反复校正钻头,如有偏斜及时纠正;因此处地质为粘性土,所以在钻孔时不需另外制备泥浆,仅向孔内加水,利用钻机钻孔时钻头搅拌泥浆,但需控制水的加入量,以达到钻孔时最佳泥浆粘度等性能指标。 ⑤、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钢筋的制作在就近的场地上进行,采用焊接制作,先用主筋与内加强箍点焊形成笼架,然后安装外箍筋,外箍筋也须与主筋焊牢。将制作好的钢筋笼用汽吊或钻机吊放入孔内。 ⑥、灌注水下混凝土: 施工准备:①用铁皮制作一个能容0.8立方米以上的储料槽(漏斗);②检

智能小车毕业论文完整版

智能小车毕业论文完整 版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学士学位论文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姓名: @@@@ @@@ 2011年 06月

智能小车引导控制系统 的设计与实现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老师: @@@ 姓名: @@@ @@@ 2011年 06月

智能小车引导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面对诸多恶劣的工作环境(如灭火、救援等),为了有效的避免人员伤亡,就需要采用智能小车去现场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研究和开发智能小车引导控制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系统采用STC89C51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芯片,设计制作了一款通过红外光电传感器检测路径信息、红外火焰传感器检测火源的智能寻迹灭火小车。本系统由单片机控制模块、寻迹传感器模块、驱动电机模块、火源传感器模块、风扇模块、电源模块等组成。实际应用表明,该小车可以在专门设计的场地上实现自主发现火源,自主识别路线,自主行进接近火源并灭火,最终完成灭火的任务。 关键词:单片机小车引导控制传感器

Smart cars guide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bstract: Confronted with so many bad working environment (such as fire fighting, rescue etc),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void casualties, need to use intelligent go by car scene to complete relevant tasks. Therefore,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car guide control system has the extremely vital significance. This system uses STC89C51 as the core control chip, design and make a new electric sensor detection by infrared sensor information, infrared flame path of intelligent tracing test fire extinguishing car. The system is composed of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 module, tracing sensor module, drive motor module, ignition sensor module, fan module, power supply modul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car can be in a specially designed field on fire, to realize the independent found autonomous recognition route, independent sources and marching close to the fire extinguishing, finally complete task. Keywords: Microcontroller Car Control system Sensors

地铁项目冬季施工方案

地铁项目冬季施工专项方案 一、工程概况 区间里程范围为右 DK24+908.207~DK26+165.508,右线全长 1257.301m;线 路两侧建筑物主要有湖北艺术学校、荣军医院等。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该区间为地下区间,线路纵坡设计为人字型坡,线路出虎泉站到名都站设为 0.523%上坡 720m 和 0.917%降坡 400m,区间最大埋深 11.5 m。根据区间隧道的埋深和围岩地质特性,隧道拱顶全部位于粘土或强风化泥岩中,属Ⅴ级围岩,且隧道覆盖土厚度仅 6.5m~11.5m 左右,采用 A 型断面型式,人防隔断门处采用 B 型断面型式。 区间设 2 个施工竖井:1 号施工竖井中心里程为左 DK25+262.00,尺寸为 4.5m×7.5m×17.701m;2 号施工竖井中心里程为左 DK25+86 5.00,尺寸为 4.5m×7.5m×17.448m。施工竖井与通过 1 号、2 号联络通道连接左右区间隧道;在区间右 DK24+928.00 设置人防隔断门。 名都站为地下两层站台岛式车站,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 主体结构位于交叉口正下方,附属结构位于人行道与绿化带正下方。车站外包长度 241.3m,标准段宽度 18.86 m,结构顶板覆土厚度≥3 m,整个车站建筑物由车站主体、出入口、通道及风亭四部分组成,其中主体基坑 1 个,附属工程基坑 5 个,其中由于交通疏解的原因,名都站主体基坑、附属基坑开挖分两期进行。 二、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长广联合体《名都站主体围护结构施工图》 2、《虎泉站~名都站区间平纵断面及主体结构施工图》 3、《虎泉站~名都站区间施工竖井及横通道施工图》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5、《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 (二)编制原则 确保工程质量。1、 、冬期施工过程中,做到安全生产;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连续性。2

地铁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介绍

目录 第一章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3) 第1节编制依据 (3) 第2节编制原则 (3) 第3节承建该工程施工的优势 (4)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第1节简况 (4) 第2节工程范围 (4) 第3节工程概况 (4) 第4节场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工程地质条件 (5) 第三章管理机构与部署 (5) 第1节管理机构与部署 (5) 第2节项目班子配备和职责分工 (7) 第3节施工目标 (10) 第4节施工准备 (11) 第四章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12) 第1节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12) 第2节计划用于本工程的检验、数量、试验设备 (14) 第3节保证机械出勤率的措施 (15) 第五章劳动力计划和周转料计划表 (15) 第1节沉井劳动力配置及进退场计划 (15) 第2节顶管劳动力配置及进退场计划 (15) 第3节桩基工程劳动力配置及进退场计划 (16) 第4节取水头部和水下管道施工劳动力配置及进退场计划 (16) 第5节劳动力计划 (16) 第6节周转材料计划表 (17) 第六章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17) 第1节计划开工、竣工日期 (17) 第2节各分部分项专业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 (17) 第七章施工总平面图 (18)

第1节总平面布置原则 (18) 第2节临时设施计划及临时用地 (18) 第3节施工总平面布置 (19) 第八章施工技术方案 (19) 第1节总体施工方案 (19) 第2节主要工程施工情况及特点 (20) 第3节具体施工方案 (23) 第九章质量保证措施 (66) 第1节工程质量目标 (66) 第2节质量方针 (66) 第3节质量保证体系 (66) 第4节质量保证措施 (68) 第十章安全文明施工和创建"安全文明工地"措施 (75) 第1节安全保证措施 (76) 第2节文明施工措施 (78) 第3节施工现场维护措施 (81) 第4节环境保护减少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的防护措施 (81) 第5节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周围设施和建筑物的防护措施 (82) 第十一章工期保证措施 (82) 第1节工期保证体系 (82)

地铁车站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地铁车站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

目录 第一章编制说明 (6) 第1节企业简介 (6) 第2节编制依据 (7) 第3节采用规范 (7) 第4节业主招标要求 (9) 第5节本企业投标承诺 (11) 第二章工程概况 (13) 第1节总体概况 (13) 第2节建筑概况 (17) 第3节结构概况 (17) 第三章工程特点难点及对策 (18) 第1节工程量大、工序多、工期紧 (18) 第2节地下管线复杂,迁移任务重,施工干扰大 (18) 第3节交通繁忙,疏解难度大,环境保护要求高 (19) 第4节基坑开挖难度大,监测要求高 (19) 第5节结构防水、防渗漏标准高,实施困难 (20) 第6节过道路通道采用暗挖法,技术难度大 (20) 第四章施工部署 (20) 第1节总体施工方法及施工阶段的划分 (20) 第2节各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21) 第3节总体施工程序及主要施工步骤 (22) 2

第4节施工组织机构及主要人员 (24) 第五章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32) 第1节施工技术准备 (32) 第2节施工准备 (33) 第3节现场准备 (35) 第六章施工前准备 (37) 第1节房屋拆迁及道路平整工作 (37) 第2节管线迁移及吊挂 (38) 第3节管线吊挂 (38) 第七章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 (39) 第1节施工方法简述 (39) 第2节围护结构形式 (40) 第3节主要施工步骤 (41) 第4节围护结构施工方法 (42) 第5节(B)轴钢管砼柱及(A)~(B)轴盖板临时道路施工 (55) 第6节土石方工程施工 (59) 第7节车站主体结构工程施工 (68) 第8节结构防水工程施工 (79) 第9节路面恢复施工 (97) 第10节附属工程施工 (101) 第八章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及管理 (124) 第1节施工总平面布置的原则 (124) 第2节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说明 (125) 3

智能小车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根据人类的需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车。智能小车又称为移动式机器人,是一个多种高新技术的集成体,它融合了机械、电子、传感器、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许多学科的知识,伴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越来

地铁区间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1.编制依据 1.1图纸及相关文件 (1)《地铁9号线土建施工2合同段招标文件; 1.2相关技术规 (1)《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GB 50299-1999(2003修订版) (2)《工程测量规》(GB 50026-2007);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GB 50308-2008 (4)《建筑施工测量技术规程》DB11-T446-2007 (5)《地铁工程监控量测技术规程》DB11-490-2007 (6)《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7)《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2003 (8)《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接头》JG163-2004 (9)《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GB 50108-2001 (11)《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GB 50208-2002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4-2002); (1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1-82-2004 (14)《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15)《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 50205-2001 (16)《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301-2002); (17)《市政基础设施长城杯工程质量评审标准》DN11-T514-2008 (18)《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QGD-006-2008) (19)《轨道交通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标准》(QGD-004-2008) (20)《轨道交通工程土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QGD-005-2008) (21)《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土建篇)》(JQB-182-2008) (2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JGJ 46-2005); (2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30-2001 (24)《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JGJ166-2008 (2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资料管理规程》(DB 11/383-2006); (26)《市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SJ01-62-2002); (27)《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2003 (28)《建筑施工场界噪音限值》(GB 12523-9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