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空分事故分析

空分事故分析

空分事故分析
空分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当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以下简称“主冷”)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升,氧、氮不合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断定为主冷爆炸。后经主冷生产厂家切开主冷发现上塔塔板全部变形,主冷四个单元中有一个单元局部烧熔,爆炸切口有碳黑,另一个单元发生轻微爆炸,下塔有一块塔板变形。

二、有关情况

该套空分设备1993年投入生产,产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该套设备是采用全低压板式换热器净化流程,没液空、液氧吸附器。爆炸前工艺指标未发现异常,主冷液位控制在2500~2900mm,主冷处于全浸操作,当时气相色谱分析仪带病运行,每周分析1次。造气、净化、甲醇三个分厂距离空分较近,化验分析碳氢化合物超标3倍多,有乙炔出现。

三、事故分析

1.空气污染

空气分厂与造气、甲醇、净化分厂较近,这三个分厂不正常排放对空分生产造成了威胁。主冷液氧中碳氢化合物超标时有发生。在爆炸前几天风向和气压都对空分生产不利,造成原料空气碳氢化合物含量上升。

2.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积累

碳氢化合物经过液空吸附器和液氧吸附器吸附后,部分被排除,另一部分在液氧中积聚,使其在液氧中浓度升高。乙炔在液氧中局部浓缩而析出危险的固体乙炔,吸附器倒换周期长,液氧泵时开时停,导致碳氢化合物不能被及时排出,又未采取大量排液手段,导致超标。3.操作不当

在吸附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程精心操作导致硅胶破碎,致使硅胶粉末进入主冷。

4.液氧中硅胶和二氧化碳颗粒随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是乙炔起爆的点火源。

四、教训和建议

1.空分设备吸风口应该远离碳氢化合物杂质散发源,加强对空气监测。2.防止硅胶和二氧化碳进入分馏塔,加强操作管理,缩短吸附器倒换周期,液氧泵24小时运行,增大膨胀量集中排放大量液氧。

3.空分设备运行12个月,停车全面加温,彻底清除碳氢化合物和油脂。

4.对设备进行及时维护修理,防止带病运行。

5.加强分析管理,严格控制碳氢化合物不超标。

看了楼上的帖子,感觉比较郁闷。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这几家的设备我都接触过,浅谈自己的看法:0 y, _; t, @# i7 M& q1 v: H. Z

1. 流程的组织设计没有大的差距,无论哪一家都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不同罢了。如:APCI 通常使用3个氩塔(2个粗氩,一个精氩),但是普莱克斯则选用2个氩塔;APCI使用降膜式主冷较多,能耗较低,但夜空和林德则认为这种主冷不安全,倾向于全浸式主冷,这样的话能耗会高一些;

2,最关键的还是核心设备,如空压机,氧压机,膨胀机等。目前国内的设备还稍微差一些。为了保证可靠性,杭氧经常采用双膨胀机策略(一台进口的运行,一台杭氧的备用。当进口的膨胀机需要除霜或者检修时,运行国产的备机)。但是老外的设备,林德,夜空,APCI等经常就是一台膨胀机,不要备机。。。, s9 ^ b1 G4 x

3. 最能体现差距的是自动控制这一块,国外的厂家比较大面积的使用串级控制和优选控制,

国内的控制还较为简单。但是国外的设备对一线操作员的要求也较高;

4. 法夜空这几年做的确实很多,他的最大优势在于价格比林德和APCI便宜。为什么呢?大面积的国产化率啊。客观的说,夜空的设备不如其他国外厂家的可靠性高。林德和APCI得价格要高一些,但是质量也会好一些,他们的很多东西还是在国外做的,不像夜空国产化的那么厉害。这里面有质量控制的因素,也有老外不信任中国产品的考虑。7 a( G. a" F- `

5.个人认为单就静设备而言,国内与国外的差距并不大,最多就是尺寸稍微大一些,多费点材料,但是价格还是有优势的。动设备还是进口的好。

6.如果你们对空分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建议用APCI和林德,多花点钱买个心安;如果没有那么高,建议国外动设备+国内静设备,毕竟还是要支持国货的。

对于8万等级的高压制氧流程空分,我觉得首要考虑因素是安全性!空分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都与安全息息相关。9 A0 F5 `. ]" u

主冷是空分的主要危险源之一。一般认为浴式的比膜式的安全,不过从安全纪录上看,AP 公司惯用的膜式主冷却保持着完美的安全纪录,现在连粗氩塔的主冷索性都设计成膜式的了。相信这和独到的结构、材料设计有很大关系,即使AP自己空分厂的人都看不到核心设计资料,反观其他公司也有很多爆炸的浴式主冷。5 B! \# A% }3 {

AP的空分塔都是自己制造厂加工,主冷和规整填料部分应该属于核心技术了。近5万氧气等级的空分首次开车,产氧量建立、侧流稳定后,开始调氩厂,从粗氩开始聚集(粗氩塔中部氧含量大于90%)到进精氩塔氧含量小于2PPM,只用了不到7小时,可见分馏塔、尤其是规整填料的设计、制造是相当厉害。( ~5 D J1 g8 w* p+ V! S2 G1 b3 c

至于效率、能耗问题,膜式的主冷效率确实要高一些,如果不是买设备自己运行,而是空分供应商运行卖气,则不需要考虑太多效率问题。对于国外几大空分供应商,至少AP在国内自己有运行8.5MP 压力等级的高压制氧空分--南京的两套4万8氧气空分,供应GE的煤气化炉。

至于动设备,真希望国内可以制造出性能稳定的大流量压缩机,不过目前看来还不乐观。基本上大都采购进口的,例如:MAN 和西门子。比较无奈的是,洋人买洋人的机器确实能获得更多实在的东西和技术支持。

现在为了更快的开空分,大多数厂家都选择在积液阶段,向主冷中倒灌液氧,那么,各家是如何进行操作的,倒灌液氧流程又是如何?是利用贮罐自升压倒灌,还是利用槽车升压,在利用贮罐当缓冲罐,向主冷充液?

如果是真空贮槽,自增压倒灌即可;如果是常压贮槽,可以用充车泵进行倒灌,必须有反充管路;常压贮槽没有充车泵或没有反充管路,也可利用槽车和冷箱液氧排放阀连接后倒灌。$ A2 {1 Z# A0 Z9 k

注意:增压压力不要太高,3~4公斤即可,操作不要太快,同时注意空压机机后压力降低,如液面升高太快,可控制倒灌速度或停止一段时间后再继续进行。

14起工厂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14起工厂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 安全是一切的基础 安全无小事,没有万一,只有一万,所以在日常生产中,必须牢牢按规则工作,安全是一切的基础。小编今天给大家看的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所以大家一定要谨记:“事故猛于虎也”。 14件曾经发生的事故,每件都是血和生命换来的教训。我们不仅要从这些事故中学习到教训,同时我们也需要通过这些事故,加强我们的安全意识!

二、吊孔打开无围栏人员掉入险丧命事故图片及示意图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 四、运行检修严重违章设备试运摔死一人

只是给司机打手势要求停止斗轮机运行。斗轮机停运后,二名检修人员进入斗轮机的轮斗处理缺陷。 司机突然想起斗轮机需连续试运,没有到就地检查斗轮机是否具备启动条件,只是在司机室瞭望,便启动斗轮机。导致一名人员被旋转的斗轮带起甩到倒流板的篦子上死亡,另一名人员从斗轮上跳下来,捡了一条命。 原因及暴露问题 1.检修人员严重违章,试运设备不押票,只是和运行人员口头联系; 2.运行人员严重违章,同意检修人员不押票试运,启动设备前不认真检查; 3.检修人员严重违章,已经传动的设备再次检修,仍然不办理任何手续; 4.检修人员严重违章,工作班成员变更随意,不履行手续; 5.没有对项目部履行管理责任,运行和维护项目部管理混乱。 事故图片及示意图 五、高处不系安全带工作人员把命丧 某厂2名作业人员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上,在进行起重挂钩作业时,失去平衡同时跌落,1人死亡。 简要经过 某年6月12日上午,某厂脱硝改造工作中,作业人员王某和周某站在空气预热器上部钢结构上进行起重挂钩作业,2人在挂钩时因失去平衡同时跌落。周某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坠落后被悬挂在半空;王某未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从标高24m坠落至5m的吹灰管道上,抢救无效死亡。

空分事故分析

一、事故经过 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当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以下简称“主冷”)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升,氧、氮不合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断定为主冷爆炸。后经主冷生产厂家切开主冷发现上塔塔板全部变形,主冷四个单元中有一个单元局部烧熔,爆炸切口有碳黑,另一个单元发生轻微爆炸,下塔有一块塔板变形。 二、有关情况 该套空分设备1993年投入生产,产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该套设备是采用全低压板式换热器净化流程,没液空、液氧吸附器。爆炸前工艺指标未发现异常,主冷液位控制在2500~2900mm,主冷处于全浸操作,当时气相色谱分析仪带病运行,每周分析1次。造气、净化、甲醇三个分厂距离空分较近,化验分析碳氢化合物超标3倍多,有乙炔出现。 三、事故分析 1.空气污染 空气分厂与造气、甲醇、净化分厂较近,这三个分厂不正常排放对空分生产造成了威胁。主冷液氧中碳氢化合物超标时有发生。在爆炸前几天风向和气压都对空分生产不利,造成原料空气碳氢化合物含量上升。 2.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积累 碳氢化合物经过液空吸附器和液氧吸附器吸附后,部分被排除,另一部分在液氧中积聚,使其在液氧中浓度升高。乙炔在液氧中局部浓缩而析出危险的固体乙炔,吸附器倒换周期长,液氧泵时开时停,导致碳氢化合物不能被及时排出,又未采取大量排液手段,导致超标。3.操作不当 在吸附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程精心操作导致硅胶破碎,致使硅胶粉末进入主冷。 4.液氧中硅胶和二氧化碳颗粒随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是乙炔起爆的点火源。 四、教训和建议 1.空分设备吸风口应该远离碳氢化合物杂质散发源,加强对空气监测。2.防止硅胶和二氧化碳进入分馏塔,加强操作管理,缩短吸附器倒换周期,液氧泵24小时运行,增大膨胀量集中排放大量液氧。 3.空分设备运行12个月,停车全面加温,彻底清除碳氢化合物和油脂。 4.对设备进行及时维护修理,防止带病运行。 5.加强分析管理,严格控制碳氢化合物不超标。 看了楼上的帖子,感觉比较郁闷。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但都不全面。这几家的设备我都接触过,浅谈自己的看法:0 y, _; t, @# i7 M& q1 v: H. Z 1. 流程的组织设计没有大的差距,无论哪一家都差不多。只是细节上有不同罢了。如:APCI 通常使用3个氩塔(2个粗氩,一个精氩),但是普莱克斯则选用2个氩塔;APCI使用降膜式主冷较多,能耗较低,但夜空和林德则认为这种主冷不安全,倾向于全浸式主冷,这样的话能耗会高一些; 2,最关键的还是核心设备,如空压机,氧压机,膨胀机等。目前国内的设备还稍微差一些。为了保证可靠性,杭氧经常采用双膨胀机策略(一台进口的运行,一台杭氧的备用。当进口的膨胀机需要除霜或者检修时,运行国产的备机)。但是老外的设备,林德,夜空,APCI等经常就是一台膨胀机,不要备机。。。, s9 ^ b1 G4 x 3. 最能体现差距的是自动控制这一块,国外的厂家比较大面积的使用串级控制和优选控制,

空分事故案例分析 (1)

一、空压机组增压机高压缸轴瓦温度高 1、问题描述 某系统增压机在原始安装结束第一次试车时,出现高压缸止推轴承TI4721/TI4722温度高,满负荷是最高102℃,但因在设计指标范围内,制造厂家认为属于正常现象,所以,没有进一步检查。 2010年2月份,轴承温度急剧恶化,在高压三段操作压力最高只有60bar是(设计69bar),轴瓦温度最高已达109℃,严重制约着空分高负荷生产。 1、可能原因分析 (1)油质、油量等存在问题。 (2)轴瓦本身存在制造质量问题。 (4)油温高、轴瓦间隙小 (5)赃物进入轴承磨坏轴瓦,造成轴瓦磨损 (6)轴瓦破损 原因总结:设计原因,空压机采用846号透平油(中新为ISO VG 46相当于30#透平油),油质,油量、轴瓦外观检查并无问题,可能是轴瓦本身或设计有问题。 1、处理措施和建议 2010年2月份,利用停车机会,对空压机组高压缸轴瓦进行了检查,发现轴瓦厚度不均,间隙小。对瓦块进行了刮瓦修复,并将油压由原来的0.98bar调整至1.5bar,检查结束后,3月份开

车,在90%生产负荷下,轴瓦温度最高76℃,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沈鼓制造的压缩机普通存在轴瓦温度有一个偏高,建议对机组油质,油压,轴瓦进行检查,若以上没有问题,联系厂家解决。 二、分子筛蒸汽加热器泄漏 1、问题描述 2009年1月31号上午,某系统操作人员发现在分子筛蒸汽加热器 E4201的底部水侧管子与壳体的间隙有水流出,为进一步确认,将 蒸汽加热器底部保温全部拆除,打开蒸汽加热器底部壳侧盲法兰 处有大量空气排出,而且还随着所加工空气的流量变化而变化, 由此判断,蒸汽加热器管侧有漏点。 2、可能原因分析 (1)分子筛蒸汽系统超压,超出材料承受范围。 (2)运行中,蒸汽加热器管壳侧温差过大,产生应力。 (3)蒸汽加热器后汽水分离器无液位,产生水击。 (4)冬季停车期间,防冻不彻底,冻坏设备。 最终原因:在装置运行期间,严格控制蒸汽加热器的操作压力和 温度,分离器液位控制在250mm以上,没有发生过水击现象。蒸 汽加热器在2008年11月份停车以后,管侧已经用仪表空气彻底 吹除,说明设备本体存在设计缺陷。 3、处理方法 (1)2009年2月21日,蒸汽加热器进行抽芯检查,发现漏点为

生产制造企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尽管国家和企业对安全工作非常重视,但每年还是有成百上千的机械事故不断发生。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一些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却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要想降低机械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引用了一些事故案例,希望大家看后,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能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能吸取这些事故案例的经验教训;得到一些有用的启示,真正把安全放在我们一切工作的首位。 一、装置失效酿苦果,违章作业是祸根 违章作业是安全生产的大敌,十起事故,九起违章。在实际操作中,有的人为图一时方便,擅自拆除了自以为有碍作业的安全装置;更有一些职工,工作起来,就把“安全”二字忘得干干净净。下面这两个案例就是违章作业造成安全装置失效而引发的事故。(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案例一)2001年5月18日,四川广元某木器厂木工李某用平板刨床加工木板,木板尺寸为300X25X3800毫米,李某进行推送,另有一人接拉木板。在快刨到木板端头时,遇到节疤,木板抖动,李某疏忽,因这台刨床的刨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右手脱离木板而直接按到了刨刀上,瞬间李某的四个手指被刨掉。在一年前,就为了解决无安全防护装置这一隐患,专门购置了一套防护装置,但装上用了一段时间后,操作人员嫌麻烦,就给拆除了,结果不久就发生了事故。

(案例二)2000年10月13日,某纺织厂职工朱某与同事一起操作滚筒烘干机进行烘干作业。5时40分朱某在向烘干机放料时,被旋转的联轴节挂住裤脚口摔倒在地。待旁边的同事听到呼救声后,马上关闭电源,使设备停转,才使朱某脱险。但朱某腿部已严重擦伤。引起该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烘干机马达和传动装置的防护罩在上一 班检修作业后没有及时罩上而引起的。 以上两个事故都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违章作业,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失去了应有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共同作用造 成的。安全意识低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思想根源,我们一定要牢记:所有的安全装置都是为了保护操作者生命安全和健康而设置的。机械装置的危险区就像一只吃人的“老虎”,安全装置就是关老虎的“铁笼”。当你拆除了安全装置后,这只“老虎”就随时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二、危险作业不当心,用手操作招厄运 一些机械作业的危险性是很大的,但一些使用这些机械的人员,对此并不重视,尤其是工作时间长了,更不把危险当回事,操作规程和要求抛在脑后,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结果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例如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因为不把危险当回事,用手代替应该用工具完成的工作,而导致的不幸事件。 1999年8月17日上午,浙江一注塑厂职工江某正在进行废料粉碎。塑料粉碎机的人料口是非常危险的部位,按规定,在作业中必须使用木棒将原料塞人料口,严禁用手直接填塞原料,但江某在用了一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01年至2009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2011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2012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06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的两名司机赶到施工现场将马某拖出,同时报警。医院和消防队员先后到达现场,将余某和赵某抬出,经现场抢救无效,3人全部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

空分制氧事故案例

第一部分:行业事故案例 1、液氧槽车事故 事故经过:2011 年4 月24 日下午2 点35 分左右,扬溧高速上,一辆槽罐车正从镇江开往扬州,眼看就要到瓜州收费站,谁知就在还有一公里时,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故发生了。“砰!”一声巨响,槽罐车撞上了前面一辆小型吊车,在惯性作用下,槽罐车侧翻,尾部重重地撞上了高速右侧的护栏,护栏严重变形。由于惯性巨大,槽罐车并没有因此停下来,横着向前滑行了好长一段距离。滑行过程中,车里燃油发生泄漏,引燃了车后轮胎,并烧到了驾驶室。 事故发生后,槽罐车的驾驶员李师傅很快就从驾驶室里跑了出来,当他惊恐地拍打自己腿上的火时,突然想到押运员还被困在里面,李师傅又冲回现场,用尽全力将同伴从副驾驶位置上拉了出来,并帮他把身上的火扑灭。之后两人被紧急送往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救治。押运员烧伤面积达60%,幸好驾驶员无大碍。不过,由于受到撞击,罐体上出现两个漏洞,液氧大量泄漏,为了排除险情,扬州各部门现场排氧,26吨液氧全部放空。 事故处理:下午4 点左右,记者在现场看到,槽罐车罐体前后部位都发生了泄漏,白色的“烟”不断冒出。据介绍,经过20 分钟左右的扑救,明火被基本控制,不过由于油箱温度过高,还是发生了爆炸,所幸有惊无险。火控制住了,但液体一直在泄漏。为了排除险情,消防员分别对前后两个漏洞进行强制堵漏,并将随身携带的衣服一并用上,覆盖在漏洞处。 该槽罐车厂家派出的工程师赶到了现场,大家现场研究决定,先现场将罐体的液氧放掉,然后再对罐体实施转移。但排放液氧是有条件的,就是方圆500米范围内的车辆发动机必须熄火,否则会造成液氧爆炸等危险事件发生。情况紧急,在交警部门的配合下,现场方圆500 米范围内的所有车辆发动机全部熄火。厂方工程师见安全措施到位后,立即戴着面罩来到罐体尾部,把阀门打开,只见一股白色液体笔直从尾部冒了出来,喷到高速下面的绿化带中。在排液的过程中,消防员同时出动水枪,从各个角度对液体进行稀释,防止出现意外。晚上12 点现场险情才完全解除。记者从医院了解到,驾驶员没有什么大碍,押运员被烧伤,面积达60%,另有两处骨折,尚未脱离生命危险。 排液现场 2调压站氧气阀门更换时发生燃爆事故 事故经过: 4月14日上午10时左右, 安徽省某公司机动科组织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共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作业人员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开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现象,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

原料车间摔伤事故案例分析会

会议纪要 会议时间:2013年10月13日8:30-10:00 会议地点:公司会议室 主持人:魏松培记录人:王晓东 参加人员:颜军、刘涛吕荣国袭民祥吕灵之 主要内容:原料车间铲车司机摔伤安全事故分析 魏松培(公司经理):今天我们在这里开这个会就是对10月1号原料车间铲车司机袭民祥摔伤事故进行分析,如果不管不问就是我们的失职,事故发生的原因、经过,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分析。 袭民祥(受害人,铲车司机):我的上班时间是8:00到下午5:00,当时来了一货车角铁准备卸车,铲车碍事准备开走,地面上铁丝网翘起,我一时没注意,挂住裤脚,向后跌倒,胳膊着地。起来后胳膊很疼,不敢动。摔伤的原因是没看到地下有铁丝网,刮住裤脚,摔倒了,我自己有责任。 吕灵之(岗位工):当时来了一车角铁我准备卸车,待了会看见袭民祥倒在地上,被绊倒了,我就过去把他扶了起来。 吕荣国(原料车间主任):这次事故发生在南仓库北、振动筛西侧,具体时间没看,10点左右,早上班前会时我安排车间维修人员制作皮带防护网,剪完的钢丝网两边向上卷起,袭民祥去开铲车时不注意被绊倒了。这次事故的原因有两点:钢丝网剪短后两端翘起,直接放在地上不安全;人的不小心两方面引起这次事故。当时没想到钢丝网在地上能伤人,对本次事故我有责任。

颜军(安全经理):你们班前会安排工作的时候安不安排安全注意事项,对这项工作的危险源有没有分析透?我看看你们的班前会记录。(查看原料车间班前会记录) 班前会记录应该对今天要干的工作进行安排安全注意事项,今天要做皮带防护网,那么就把需要注意的事项,危险源分析明白,对员工安全告知。 刘涛(生产厂长):我认为这次事故的原因是人的安全意识不够;钢丝网剪短后未及时处理,对这次事故我有责任。 颜军(安全经理):把本次事故分析内容写成会议纪要,大家看后没有意见签字) 通过以上人员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铲车司机袭民祥在工作中安全意思不强,对于公司、车间的安全培训、学习没有认真领会,在“四不伤害”中没有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应付主要责任。 2、原料车间在班前会时安排工作没有对工作的安全注意事项、危险源进行详细安排、辨识,并且没有对车间工作人员进行安全交底,车间负有次要责任。 3、生产厂长因管理不到位,造成此次事故发生,负有管理责任。 2014年10月17日

空分冷箱珠光砂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空分冷箱珠光砂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和预防(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701-37 空分冷箱珠光砂爆炸事故的原因分 析和预防(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空分设备大型化,空分冷箱随之加大、升高,有的高达60余米。冷箱内充填的珠光砂容量随之增多,冷箱内珠光砂装卸的事故时有发生。 (1)1972年,连源钢厂在装珠光砂时,装珠光砂的人从装砂人孔掉入冷箱,经奋力抢救,但是,抢救出来的人已窒息死亡。 (2)1972年12月,鞍钢氧气厂在冷箱卸珠光砂时,珠光砂突然倾泄下来,其中1人被埋,抢救出来已窒息死亡。 (3)1984年4月,本钢氧气厂,抢修空分调阀的检修工,因被氮气窒息,后掉入珠光砂中死亡。 (4)1990年,某化工厂10000m3/n空分设备因

漏液需停车检修。按正常操作规定进行排除液体、加温除,然后、卸珠光砂时,不是打开珠光砂卸砂专用孔,而是卸下冷箱最下部的检修用的冷箱人孔盖板,人孔板打开后没有多长时间,就听到一声巨响,珠光砂喷出约8m远,整只高40m的方冷箱变成圆冷箱,280号的工字钢、槽钢全部向外弯曲,鼓了出来。 (5)20xx年8月21日,江西萍乡钢厂空分设备组织人员在扒珠光砂,另一台空分设备开着排放液氧,液氧随地沟汽化,由于电动机冒火花,引起爆炸,22人丧生。 (6)20xx年某钢厂6000m3/h空分设备,液空进粗氩塔冷蒸发器调节阀严重漏液,大量液空进人冷箱内的珠光砂中。经停车、排液、加温后卸砂,从冷箱下部的珠光排放口卸砂,没有多久,一声巨响,板式冷箱顶盖全部掀开,方冷箱变成了圆冷箱。 (7)20xx年10月,马钢2万m3/h空分设备冷箱内进行检修,冷箱中的珠光砂喷泄下来,造成1人死亡。

制氧厂事故案例

制氧厂事故案例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制氧厂事故案例 1)事故案例经过 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万元。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该公司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环保“一控双达标”的要求,计划从8月21日零时起,进行为期4~5天的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的全面计划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8月18日下达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安排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与21日零时至21日16时检修,由制氧厂的二车间和维修车间负责;2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于21日16时至23日8时检修;3200立方米制氧机于23日3时至24日8时检修。计划分别对3台制氧机依次进行加温,并进行有关设备和阀门等的小修或更换。检修前,对参与检修的人员进行了一般的安全教育,要求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火,要穿劳保用品。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立方米机组并排放液氧。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一共有53人。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工人正在拆空分塔八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塞。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打电话通知3200立方米制氧机停止使用外购液氧。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八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使在场的53人中,死22人,伤24人,造成厂房6跨三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厂房柱子倾斜,房顶制板倒塌,主厂房外的偏跨也随之倒塌,配电室及主控室内电气、仪表设施损坏,一号空压机电机、膨胀机及油站等损坏,空分塔冷箱板骨架及上下塔支承部分断裂,冷箱板底部北面凹进,塔内设备部分倾斜。 2)事故案例直接原因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机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石化企业,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下就五起事故,简要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取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 (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 1.97年2月28日,钢铁公司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出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2.98年5月1日,涟源钢铁公司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 (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 1.96年3 月2 日凌晨3:44,新余钢铁公司6000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97年5月16日9:05,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3.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73000制氧机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5公里以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作为使用单位需要吸取以下经验教训: 1.一定要严把检修质量关,对高速运转机械转子,若要进行动平稳校验,一 定要找具有校验的资格的单位。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5) 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5) 二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6) 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8) 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9) 五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11) 六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4) 七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6) 八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7) 九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20) 十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21) 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24) 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26) 第二章爆炸事故案例 (28) 一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8) 二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30) 三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33) 四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35) 五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37) 六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38)

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40) 八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42) 九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43) 十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44) 十一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45) 十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47) 第三章中毒事故案例 (49) 一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49) 二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51) 三淄博市周村区“5.21”危化品槽罐车中毒死亡事故 (55) 四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57) 五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58) 六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59) 七苯中毒事故案例 (63) 八制度不执行,入罐作业酿事故 (64) 九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66) 十二氧化硫中毒事故案例 (67) 第四章国外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71) 一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阿莫科聚合物工厂爆炸事故 (71) 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Sonat Exploration公司油气分离厂火灾爆炸事故 .. 74 三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爆炸事故 (79) 四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84)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防范措施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防 范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81182有限空间事故案例分析防范措施 Case analysis and precautionary measures for limited space accidents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教中心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教材,团结出版社,2010)。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的行业领域非常广泛,如服务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制造业、建筑业、餐饮住宿等。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多,如果防范措施不到位,就有可能发生中毒、窒息、淹溺、燃爆等事故。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统计,20xx年至20xx年8月,我国在有限空间作业中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每年平均300多人。20xx年全国冶金、有色、建材、机械等工贸行业

企业发生有限空间作业较大事故15起、共死亡5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37.5%和35%。20xx年以来发生较大事故10起、共死亡37人,分别占工贸企业较大以上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均占37%,同比分别上升66.7%和76.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开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治理的通知安监总管四C2012)93号)。 1有限空间典型案例 1.1“ 2.20”水封罐缺氧窒息事故 (1)事故经过。 20xx年2月20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某球罐分公司经理马某、副经理余某、技术员赵某及工人史某按照该石油管理局化工集团甲醇分公司的安排,到合成氨装置火炬系统检查蒸汽伴热系统冻堵情况,当检查卧式水封罐(2.4mx8.9m)罐内是否有漏点时,余某与赵某将罐顶人孔盖(中480mm)卸开,余某先下到罐内进行检查,因罐内充满氮气(未投入生产),晕倒在罐内。赵某发现后钻进罐救人又晕倒在罐内,马某随后拴上绳进到罐内再次救人,也晕倒在罐内。随同在场的工人史某立即呼救,施工现场附近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化 工 典 型 安 全 事 故 案 例 汇总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4) 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4) 二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5) 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6) 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7) 五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9) 六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1) 七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2) 八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3) 九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15) 十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16) 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19) 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20) 第二章爆炸事故案例 (22) 一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2) 二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23) 三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25) 四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27) 五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28) 六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29) 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31) 八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32) 九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33) 十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34) 十一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34) 十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36) 第三章中毒事故案例 (38)

一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38) 二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39) 三淄博市周村区?5.21?危化品槽罐车中毒死亡事故 (43) 四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44) 五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45) 六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46) 七苯中毒事故案例 (48) 八制度不执行,入罐作业酿事故 (49) 九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50) 十二氧化硫中毒事故案例 (52) 第四章国外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55) 一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阿莫科聚合物工厂爆炸事故 (55) 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Sonat Exploration公司油气分离厂火灾爆炸事故 (57) 三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爆炸事故 (61) 四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65) 五美国环氧乙烷再蒸馏塔爆炸事故 (66) 六韩国幸福公司的ABS树脂厂火灾爆炸事故 (68) 七日本一合成氨装置爆炸事故 (69) 八印度马弗罗炼油厂储罐区爆炸事故 (70) 九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 (70) 十西班牙液化丙烯罐车爆炸事故 (73) 十一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76) 十二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 (79) 十三日本一化工厂生产农药时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事故 (83) 十四塞内加尔液氨储罐发生爆炸事故 (84)

场(厂)内机动车最新事故案例及分析

场(厂)内机动车事故案例及分析 (初稿)

目录 一、叉车事故举例 (4) 叉车事故举例一 (4) 事故举例二 (5) 事故举例三 (6) 事故举例四 (7) 事故举例五 (9) 二、叉车事故相关案例 (11) 案例一叉车撞人事故之一 (11) 案例一叉车撞人事故之二 (11) 案例三造纸公司叉车左转弯碾人事故 (13) 案例三叉车侧翻事故之一 (16) 案例四叉车侧翻事故之二 (17) 案例七、奉贤仓库3.21叉车侧翻事故 (22) 案例八、奉贤5.11叉车事故。 (24) 案例九、5号库备货员工摔伤事故 (24) 案例十二广州公司“8.16”叉车撞人致死事故 (26) 案例十三叉车转弯引发的事故 (27) 案例十四叉车倒车时引发的事故 (30) 案例十五货车误启动造成叉车倾翻事故 (31) 案例十六叉车违规作业挤压操作人员事故 (33) 案例十七小青矿“1995.1.24”场内机动车事故 (35)

案例十八、载物高度遮挡视线引发的事故 (37) 案例十九叉车侧翻事故之三 (39) 案例二十观光车转弯处车厢侧翻事故 (41)

一、叉车事故举例 叉车事故举例一 驾驶前移式叉车在倒退行驶时,脚被夹在叉车和货架中间造成受伤。 图1.1 叉车事故示意图 事故状况 受害人装载着货物倒退行驶时,只顾注意装载货物,结果撞到后方的货架上。 由于一只脚伸到了脚踏板外边,因此脚被夹在货架和前移式叉车中间。 事故原因 以不良驾驶姿势(单脚伸到脚踏板外边)驾驶前移式叉车。 事故对策 1.驾驶前移式叉车时,应把双脚放在脚踏板上,保持正确的驾驶 姿势。

2.驾驶员务必充分注意行驶方向。 事故举例二 人站在叉车上以平衡重量,摔落。 图2.1 叉车事故示意图 事故状况 叉车叉起堆有货物的托盘(3.39吨)欲行驶时,因货物超重,车体后部翘起。为了保持平衡,附件的3名作业人员站到车体后部。行驶了一会后停下来升起货物时,后部突然翘起,3人摔落。货物从失去平衡的叉车上落下,恢复平衡的叉车左后轮压到1人的胸膛上,造成死亡。 事故原因 1.叉车装载超过容许载重。 2.叉车作业人员站在座椅以外的部位。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以及参考答案(20200706083925)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 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以及参考答案 事故案例分析1 xxx汽车零部件加工企业,有一冲压车间,安装了几种不同型号的冲压机械。由于工作任务非常饱满,为提高工作效率,车间主任指挥操作人员将该车间的冲压机械由双手按钮式操作改为脚踏开关操作。结果,短短的一年时间内,该公司发生冲床断指的事故达13起。 一、单项选择题 1.该公司发生冲床断指事故的主要原因是_。 A.冲压操作简单、动作单一 B.冲压操作频率高 C.冲压机械噪声、振动大 D.冲压设备存在缺陷 2.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 A.双手必须同时操作,离合器才能结合 B.重新启动的原则 C.按钮或手柄应有防止意外触动的措施 D.两个操纵器最小内边距离大于300MM 二、多项选择题 3.冲压机械操作过程中对操作者的主要危害有_。 A.噪声危害 B.机械伤害 C.爆炸 D.振动危害

E、触电 4.以下冲压操作正确的是_。 A.工作前仔细检查并进行试车 B.设备运转时,严禁手或手指伸人冲模内放置或取出工件 C.在冲模内取放工件必须使用手用工具 D.冲模安装调整、设备检修,以及需要停机排除各种故障时,设备启动开关旁可以不挂警告牌 E.工作结束时关闭电源,并清理设备工作台面。 三、简答题 5.简述冲压机械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按照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可分为哪两类? 6.简述实现冲压安全的措施建议。 参考答案 1.D 2. C 3. ABDE 4. ABCE 5. 双手操作式安全装置的工作原理是将滑块的下行程运动与双手的限制联系起来,强制操作者必须双手同时推按操纵器,滑块才向下运动。此间如果操作者的一只手离开或双手离开操纵器,在手伸人危险区之前,滑块停止下行程或超过下死点,使双手没有机会进人危险区,从而避免受到伤害。按操纵器的形式不同,分为双手按钮式和双手手柄式。 6. (1)提高送、取料的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代替人工送、取料; (2)设计安全化模具,缩小模口危险区,设置滑块小行程,使人手无法伸进模口区; (3)采用手用工具送取料,避免人的手臂伸入模口区; (4)在操作区采用安全装置,保障滑块下行程期间,人手处于危险模口区之外; (5)加强对机械设备的检查、维护、保养工作,发现机械设备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 (6)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事故案例分析2

空分事故应急预案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空分事故应急预案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5 页

空分事故应急预案 一、高压电停 1、可能原因:供电中断、工艺故障跳闸、电器故障跳闸。 2、可能造成后果:全系统停车,空压机停车,氧压机、氮压机停车,低压停电。 3、处理方法:1)全系统停车,按系统停车处理,要仪表气,注意膨胀机油压适当降低,关膨胀机进出口,关冷箱充气,放空动设备内气体并盘车,关预冷泵进出口,保持塔内压力,视情况处理纯化;2)空压机停车,放空并停氧、氮压机后按1)处理;3)氧压机、氮压机停车,先开放空然后倒用备机。 4、相关检查:询问供电中断原因,检查电机,检查工艺原因,检查励磁等,向上级汇报。 二、低压电停 1、可能原因:供电中断、变压器故障、低压断路器故障等。 2、可能造成后果:所有或部分低压设备停运,引起供油、供水、加热、抽风、励磁、氩泵停,引起高压设备部分跳车。 3、处理方法:1)循环水中断,按系统紧急停车处理;2)空压机供油中断、励磁中断,空压机联锁停,按高压停电方法处理;3)氩泵、多级泵、冰机、纯化电加热器、风机停,按部分停车视情况处理。4)相关检查:检查高压供电,变压器,低压供电等。 三、仪表气中断 1、造成事故的可能原因:1)、仪表管路故障,仪表气断裂,吹除阀打开,供气阀关闭;2)、因AC停机或分子筛放空引起的故障,造成气源中断;3)、因6000或熔三仪表管网问题,引起仪表气异常。 第 2 页共 5 页

2、事故产生的后果:1)、仪表气中断时,引起纯化切换阀不能切换,气开阀全关,气闭阀全开,被迫停车;2)、仪表气异常时,引起纯化系统切换伐开换不灵活,气动调节阀随仪表气压力波动而误动作,引起工况严重波动,直至停车;3)、引起ET、AP密封气中断或波动而导致ET、AP异常;4)、导致6000备用仪表气中断或异常。 3、处理事故的对策1)、纯化系统打手动操作;2)、倒用备用仪表气源(6000或熔三);3)、如影响巨大,应进行紧急停车。 4、相关检查 1、仪表总管及各支路有无断裂,相关阀门是否误操作或损坏; 2、应当检查V1015阀对仪表气的影响; 3、6000空分及熔三仪表气管网是否有问题。四、DCS失控 1、造成事故的可能原因:1)、使用环境温度、湿度的影响,温度过高不利于散热,湿度过大对器件绝缘不利,在低温时也宜产生凝结水形成短路;2)、使用环境灰尘过大,形成较强静电,干扰DCS运行,造成死机等现象;3)、雨天、雷电的干扰;4)、周围强电设备的电磁干扰;5)、DCS软件的设计缺陷及老化;6)、DCS软件缺陷;7)、DCS电源故障;8)、DCS通信故障;9)、DCS接地系统故障;10)部分模块坏。 2、事故产生的后果1)、DCS人机界面对话中断,不能操作DCS;2)、DCS数控采集系统因干扰会产生工艺假值,导致操作失误,自关锁误动作;3)、DCS程序控制系统不工作,造成各联锁失效,阀门不能再行动作等;4)、DCS程序控制系统失控,造成联锁误动作,纯化工作异常,阀门乱动作;5)、死机。 3、处理事故的对策1)、前四项应进行紧急手动停车,查出原因进行排除后重新下装DCS系统软件;2)、第五项应根据情况判断处理,例: 第 3 页共 5 页

空分事故案例

空分事故案例! 2008年6月25日凌晨4时22分左右,七氧调压站发生氧气管道燃爆事故,造成送炼铁的氧气专管停运。8时,氧气公司召开专题会,讨论恢复生产及送氧方案。通过堵板隔断受损管道将七氧调压站前没有受损的氧气管道恢复运行,送炼钢管网。12时20分,氧气调度室通知I台氧压机压氮气对恢复的氧气管道进行吹扫,13时20分,氧气管道吹扫完毕后,关闭15#和19#阀门。14时10分,氮气压力升至1.5MPa,氧气公司调度室安全运行五车间向管道送氧,同时通知二车间管维班班长王智军稍微开启19#阀,A号、B号阀,用氧气置换氮气。15时55分在A点化验结果含氧量97%。16时15分左右,班长王智军通知班员曾繁昌、黄贝一起前往万立制氧机区域大门口,并安排曾、黄二人上氧气主管道阀门操作平台,检查19#阀门的开度,并要求将操作19#阀门的F型扳手从阀门上拿下来。16时20分,曾、黄二人在平台上用F型扳手操作阀门时,氧气管道发生燃爆,二人均被烧伤,曾繁昌从约8米高的平台坠落,黄贝从操作台的直梯爬下。事故发生后,两人被迅速送往武钢二医院急救。曾繁昌头部严重挫伤,耳鼻口多处出血,身体皮肤大面积烧伤,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于16时47分死亡。17时5分,黄贝经武钢二医院紧急救治,全身85%面积皮肤烧伤,后被及时送往武汉市三医院继续治疗。 事故发生后,我公司迅速成立了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勘察,对事故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如下: 1.用氮气对管道进行吹扫时,管道内残渣未吹干净,新投产的I台制氧机德方调试人员(制氧机系德国进口,故有德方人员负责调试工作)未经允许擅自将系统压力从 2.14 Mpa升到2.65Mpa,导致管道内压力波动过大,而此时管网维护工曾繁昌和黄贝在接到班长王智军检查19#氧气阀门开度时,擅自操作氧气阀门,导致残渣与管道阀门产生摩擦,造成管道燃爆。 2. 送氧方案未严格执行,安全措施、安全确认制未落实。 一起空分开车冰堵事故的判断与处理 安阳钢铁集团公司信阳钢铁公司KDON—1500/1500—Ⅲ型制氧机系90年代初产品,为切换板翅式换热器流程,上、下塔分开,主冷在下塔顶部,靠液氧泵与上塔联接。该制氧机配置一套加温系统,大加温时由两只干燥器产生的干净空气通过罗茨风机加压后送人空分系统进行加温,在整个大加温过程中,两只干燥器需相继投入使用。 1 事故经过 2000年6月底以来,该制氧机运行很不正常,现象是冷损增大,经常靠两台膨胀机运行来维持冷量平衡,氧产量大幅度下降。根据有关现象怀疑液空吸附器泄漏,停车检查,发现两个硅胶排放口法兰漏,处理好后,进行大加温,然后重新启动。 启动后运行至第二阶段时,发现氧液化器阻力增大,有冻堵的现象,随即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也被冻堵。于是停车后对氧液化器和板翅式换热器进行单体加温。吹通后,继续开车。下塔产生液空,液空节流进上塔,上塔底部液面至1.6米时,启动液氧泵,主冷开始工作,空气大量进塔,下塔阻力由4kPa增至lOkPa,但上塔底部阻力一直满表(大于25kPa),主冷氧侧压力达0.07MPa,居高不下,不久上塔底部液位急剧下降,只得开大旁通阀,加大回流量,以维持液氧泵运转。此时,主冷氧侧压力降至0.03kPa,下塔阻力降至4kPa,进塔空气量减少,主冷停止工作,上塔阻力仍满表,再过不久,上塔底部液位又涨高,主冷恢复工作,但不久主冷又停止工作,约4分钟波动一次,这是典型的上塔液悬现象,因处于开车阶段,主冷液位低,所以对下塔工况影响较大。 2 事故原因分析、判断 开车至此,感觉问题严重,无法运行下去。首先,板翅式换热器中部温度紊乱,无法调整,说明氧通道仍堵塞;其次,上塔底部塔板堵塞,严重液悬。对于塔板堵塞物,要么是冰、干冰,要么是硅胶粉末等杂质。联想氧液化器、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冰堵,认为冰堵的可能性大。原因可能有三种: (1)开车第一阶段操作不当,造成含水空气进入精馏系统,然后在第二阶段冻堵。 (2)干燥器硅胶失效或有效工作时间缩短,加温气带水。 (3)板翅式换热器氧通道内漏(投产以来板翅式换热器多次出现问题),致使开车第一阶段大量带水空气漏进氧通道,进入氧液化器与上塔。而进入开车第二阶段,再被冷却、结冰,冻堵这些地方。加温吹通后不再冻堵,说明氧通道内漏处在冷端,渡过水分冻结区后,漏进的空气不再含有水分。 我们分析认为第一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这套制氧机自投产以来,多次开车,操作工每次都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顺利出氧达产。第二、三种可能性比较大,但无法确定是哪一种。另外,这次开车,冷损仍很严重,说明设备仍存在着外漏点。 3 扒塔检查及事故原因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有必要扒塔进行彻底检查,找出原因,排除故障。于是停车、排液、扒塔,清扫干净后,进行如下检查工作: (1)板翅式换热器四个氧通道检查结果不漏。 (2)氧液化器氧通道检查,内有大量积水,检查结果也不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