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2019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为了让兰州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A.低碳环保,绿色出行B.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水体

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D.家庭生活中,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胶头滴管吸取液体B.加热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分离泥沙和水

3.下列物质的用途仅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用铜制作导线B.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

C.用氮气作灯泡填充气D.氧气作助燃剂

4.下列有关“化学之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Ca

C.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5.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采取的安全措施错误的是()

A.进入溶洞探险先做灯火实验B.在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C.在面粉厂张贴严禁烟火标志D.厨房内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

6.钪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21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

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放热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8.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煤燃烧更充分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C.空气中混有泄露的罐装液化气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爆炸

D.管道煤气有毒,在厨房放一大盆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9.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 O2点燃

CO B.Mg+O2

点燃

MgO2

C.2Fe+3CuSO4=3Cu+Fe2(SO4)3D.Na2CO3+2HCl=2NaCl+H2O+CO2↑10.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碳具有还原性

C.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所有碳单质燃烧一定只生成二氧化碳

11.从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分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②属于阴离子B.上述四种粒子只属于三种元素

C.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D.③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1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时,有以下描述:

①甲试管应该连接在电源的正极

②甲、乙两试管收集到的气体的质量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以上描述中错误的是( )

A.①②③④B.③C.①②D.①②③

13.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结构模型,外圈上的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14.螃蟹作为美食已进入千家万户,蟹肉中的砷(As)元素以有机砷(C5H11AsO2)的形式少量存

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5H11AsO2由五种元素组成B.C5H11AsO2中有一个氧分子

C.一个C5H11AsO2分子由19个原子构成D.C5H11AsO2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5:11 15.“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家庭常用的两种清洁剂。“洁厕灵”的有效成分是盐酸,“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B.有毒气体是Cl2

C.洁厕灵、84消毒液能混合使用D.洁厕灵和84消毒液是纯净物

1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17.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金刚石和石墨是不同种物质,因此在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C.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致人昏迷甚至死亡,因此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D.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3,钠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为2,因此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电子层数都会减少

18.现将10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和B发生化学反应,10gA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

19.将含有CO、N2、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足量)、浓H2SO4

和灼热的CuO粉末(足量)、,假设每一步都反应都完全,则最后剩下的气体是()A.N2、CO2B.N2C.N2、H2O D.N2、CO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B.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加压使分子体积变小C.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集气瓶底部放少许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D.从微观角度来看,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一定改变,分子的种类可能改变

21.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B.探究燃烧的条件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氧气验满

22.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CO被还原为CO2

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23.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24.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一定量过氧化氢在密闭容器中分解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

C.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集气瓶内燃烧

D.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2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一定是化合物B.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参加反应的甲和生成乙的质量比9:1 D.乙和丁一定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二、填空题

26.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最清洁的能源是_____;

(2)干电池中做电极的非金属单质________;

(3)氯化铵中的阳离子________;

(4)保持氦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27.享受生活离不开化学知识,家庭厨房就是一个化学小世界,包含着许多化学的内容。(1)切洋葱时人会流眼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2)白糖与红糖主要成分都是蔗糖,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可将红糖脱色成白糖。

(3)厨房中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它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

(4)经检测,兰州市自来水中溶有较多量的Ca(HCO3)2,用它洗衣服时会出现较多浮渣,这样的水属于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我们常用_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8.“微观﹣﹣宏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完成下列问题:

图1是某宝上出售的罐装呼伦贝尔空气图2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转化关系图(1)图1中“”表示1个_________分子,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

(2)从宏观角度看,图2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从微观角度看,图2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_____(填“有”或“没有”)改变;能与氧气化合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是_____(填物质的名称)。

(3)往图3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能量变化角度分析,氧化钙与水的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9.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在A、B、C、D四种物质中,有________种氧化物。

(2)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

(3)在该反应中,生成物C和D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最简整数比)。

三、流程题

3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请结合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质X的化学式为_____。

(2)将O2和X物质从空气中分离开,主要利用了它们的__________不同。

(3)点燃CH4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

(4)合成尿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

31.A﹣J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D、E对维持自然界生命活动至关重要,A、B 为黑色固体,C是红色金属单质。它们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_____。

(2)上述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为________(填序号)。

(3)写出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4)写出F在生产生活中的一条用途_________。

五、实验题

3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的性质实验:

(1)甲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

(2)乙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图B),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将胶头滴管中澄清石灰水挤入烧瓶中(图C),振荡,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3.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b_____。

(2)若用装置A制取O2,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收集装置应选_____,反应后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选择发生装置C制气,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CO2应从_____管通入。

(4)实验室也常用A装置制备甲烷气体,由此我们可推测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_____(填序号)。

A 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

B 碳酸钠固体和水

C 二氧化碳和氢气

六、科学探究题

34.在元旦晚会上老师表演了一个“滴水生火”魔术:向包有淡黄色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加水,脱脂棉随即燃烧。小明设计实验对该“魔术”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什么物质?脱脂棉为什么会燃烧?

(提出猜想)根据_____定律,可推测出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是:_____。

(实验1)取一支干燥的大试管,加入少量过氧化钠粉末,滴加蒸馏水,观察到试管内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试管底部发烫。

(实验2)为探究气体产物,进一步设计并完成如表实验。

请完成表中空格:

(查阅资料)脱脂棉是经过化学处理去掉脂肪的棉花,极易燃烧;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实验结论)

①脱脂棉燃烧的原因_____。

②扑灭由过氧化钠引发的火灾时,可以选择的灭火材料是_____。

A 二氧化碳

B 水

C 沙子

七、计算题

35.科学家在﹣100℃合成了物质X(分子模型如图,其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氢原子)。

(1)物质 X 的化学式为_____。(提示:化学式中碳元素写在前面)

(2)物质 X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

(3)多少克该物质中含有4.0 g 氢元素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 36.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3KClO 和2MnO 混合物的方法制取2O ,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2O 的质量是_____g 。

(2)原混合物中3KClO 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积极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可以防止污染,不符合题意;

B、应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保护水体,防止污染,不能禁止,符合题意;

C、建筑工地安装降尘装置,能减少空气污染,不符合题意;

D、垃圾分类回收可以促进能源的再利用,从而减少污染,不符合题意。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A、使用胶头滴管时,伸入液体前,应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再伸入试剂中吸取液体,图中液体中有气泡产生,说明伸入液体前没有捏紧胶头排出里面的空气,故选项错误;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

容积的1

3

,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1

3

,故选项错误;

C、利用长颈漏斗检验使用注水法,加入水形成一段水柱且保持不变,关闭活塞,向长颈漏斗内注水至形成一段水柱且液面高度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正确;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选项错误。故选C。

【点睛】

过滤的具体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有:一贴,即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即漏斗内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即倾倒液体时,盛浑浊液的烧杯嘴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末端轻靠漏斗内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

3.A

【解析】

【详解】

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作气体肥料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

意;

C、用氮气作灯泡填充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4.B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常用来切割别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人体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分别为氧、碳、氢,所以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符合题意;

C. H2O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故选B。

5.D

【解析】

【详解】

A、溶洞中可能含有大量的不能供给呼吸的二氧化碳,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能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该措施安全,不符合题意;

B、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该措施安全,不符合题意;

C、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面粉厂内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的粉尘,要防止引燃粉尘发生爆炸,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后点燃易发生爆炸。

6.C

【解析】

【详解】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Sc,不符合题意;

B、根据钪元素相关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名称是钪,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1,表示原子序数为21;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中子数不等于21,符合题意;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4.96,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符合题意。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白雾,故选项错误;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而不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误;

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都含有剧烈燃烧和放出大量的热这两个现象;除此之外,分别是: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8.A

【解析】

【详解】

A、将煤做成蜂窝煤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使煤燃烧更充分,故选项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不能再生,故选项错误;

C、空气中混有泄露的罐装液化气等可燃性气体时,不在爆炸极限内,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故选项错误;

D、管道煤气主要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不和水反应,在厨房放一大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故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爆炸是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的现象;这种爆炸是化学变化.但是,还有一种爆炸不是由于化学反应引起,而仅仅是由于气体的受热膨胀或压强增大而导致的现象;这种爆炸就是物理变化。缓慢氧化是指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容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自燃是指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9.D

【解析】

【详解】

A、碳和氧气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选项中的反应方程式未配平,正

确的为2C+ O2点燃

2CO,故选项错误;

B、选项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应该为MgO,故选项错误;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故选项正确。故选D。

10.C

【解析】

【详解】

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理性质在很大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错误;

B、墨汁的主要成分为炭黑,主要成分是碳,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故选项错误;

C、石墨很软、有滑腻感,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故选项正确;

D、所有碳单质燃烧不一定只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故选C。

11.B

【解析】

A. 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离子是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离子是阳离子,②属于阳离子,此选项错误;

B. 核内质子数相同的“原子”总称为元素,上述四种粒子中①和③属于同种元素,所以一共有三种元素,此选项正确;

C. 最外层电子个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①④的最外层电子个数不相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此选项错误;

D. 最外层是8个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③的化学性质很稳定,此选项错误。故选B。12.C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电源正极生成氧气,负极生成氢气,体积比为1:2,甲试管中气体多,为氢气,应该连接在电源的负极,故错误;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错误;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能燃烧,且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故正确;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正确。故选C。13.D

【解析】

【详解】

A、由原子模型图,内圈为原子核,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为2,则该模型表示的是氦原子,故选项错误;

B、由原子模型图,内圈为原子核,核外有2个电子,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为2,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故选项错误;

C、由模型可知该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4,故选项错误;

D、由原子模型图,内圈为原子核,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2,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

原子由原子核,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内有质子和中子,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14.C

【解析】

A、有机砷C5H11AsO2由C、H、As、O等四种元素组成,选项不正确;

B、一个C5H11AsO2分子中有两个氧原子,选项不正确;

C、一个C5H11AsO2分子由5个碳原子,11个氢原子,1个砷原子,2个氧原子共19个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D、C5H11AsO2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5:11,选项不正确。故选C。

【点睛】

根据化学式计算首先要确保化学式本身正确,其次过程中使用相对原子质量要准确。15.B

【解析】

【详解】

A、次氯酸钠中钠离子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得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选项错误;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Cl+NaClO=Cl2↑+NaCl+H2O,有毒气体为Cl2,故选项正确;

C、两种物质混合能产生有毒的氯气而造成污染,所以不能混合使用,故选项错误;

D、洁厕灵和84消毒液都是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

16.D

【解析】

【详解】

化学变化过程强调的新物质,不是指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而是相对于反应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一样的物质,与具体的颜色或者形态的变化没有关系。

故选D。

17.A

【解析】

【详解】

A、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成金刚石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B、同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水分子和氨分子都含有10个质子,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在空气中含量过高,会致人窒息死亡,不符合题意;

D、原子得失电子后,有的电子层发生了变化,例如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了两个电子层,有的不变,例如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电子层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D

【解析】

【详解】

10gA完全反应生成8gC和4g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g+4g-10g=2g,所以该反应中,每10gA恰好与2gB完全反应,所以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10g∶2g=5∶1。

19.A

【解析】

【详解】

将含有CO、H2、N2、CO2、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先通过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会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CO2被吸收;再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再通过浓硫酸除去水蒸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足量),氢气、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氢气、一氧化碳被吸收,但生成了水、二氧化碳;最后剩余的气体为CO2和N2。

故选A。

20.A

【解析】

【详解】

A、O2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生成氧气,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6000L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有毒,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集气瓶中的水吸收二氧化硫,从而防止了二氧化硫向外扩散,污染空气,故选项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分子数目可能改变,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故选项错误。故选A。

21.B

【解析】

【详解】

A、硫粉和氧气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不会造成压强差,不能验证,不符合题意;

B、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因为有氧气参加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会明显增大,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

D、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选用药品和装置应考虑:①只有质量没有变化的化学变化才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②如果反应物中有气体参加反应,或生成物中有气体生成,应该选用密闭装置。

22.B

【解析】

【分析】

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详解】

①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铜的氧,CO被氧化为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利用一氧化碳燃烧的热量给玻璃管加热,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说法正确的有①④;故选B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置换反应的特征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3.A

【解析】

【详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