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因仕途坎坷而流露出的不遇之叹和不平之鸣。

3、鉴赏文章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的虚托手法。

二、资料链接

1、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创作上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2、写作背景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正在京师赋闲。他从十九岁到京师求仕,仕途一直坎坷不平,有“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次上书宰相而不理的遭遇。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恰逢朋友李愿要去归隐盘古,这件事情让他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篇序,一吐心中块垒。

3、关于“序”

古代散文中,序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说明性文字,这种序也叫书序。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三、通读全文,扫清阅读障碍并完成下列习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居民鲜.少昭.旗旄.前呵.丰颊.便.体

飘轻裾.翳.长袖妒.宠而负恃.吾非恶.此而逃之黜陟

..趑趄

..嗫嚅

..刑辟.稼.窈.

徜徉

..膏.秣.

2、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太行之阳.有盘谷居民鲜.少宅.幽而势阻.

隐者之所盘旋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

则树.旗旄罗.弓矢从者塞.途

各执.其物道.古今而誉盛德清声而便.体列.屋而闲居

争妍.而取怜

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

坐茂树以.终日

采于山,美可茹.

奔走于形势之途

足将进而趑趄

口将言而嗫嚅

触刑辟而诛戮

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盘之中,维.子之宫

盘之土,维子之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

嗟盘之乐兮,乐且无殃.蛟龙遁藏

3、通假字

才畯满前

秀外而惠中

4、词类活用

飘.轻裾,翳.长袖进退百官,

武夫前.呵

入耳而不烦.妒宠.而负恃

濯清泉以自洁.处污秽而不羞.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

5、翻译句子

(1)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2)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4)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5)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6)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四、思考下面的问题,形成书面文字。

探讨1:文章题目是“送李愿归盘谷序”,请问李愿为什么要归盘古?

1、请用文中相关语句概括盘古的特点,说说李愿是什么样的人。

2、盘古虽是适合隐居之地,但这只是外在条件,李愿隐居盘古的主观原因是什么呢?

探讨2:李愿为什么会不遇于时,遇于时者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1、请在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概括出文中所描述的三种类型的人物的情态。

2、请分别用文中一句话概括作者对这三种类型人物的态度,并翻译这三句话。

3、“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是有命”该如何理解?探讨3:阅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中歌词的内容与前文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探讨4:文章中,作者以友人的身份“送李愿归盘古”,然而全文都没有对友人的劝慰勉励之词,你如何理解,请联系背景谈谈。

五、拓展思考: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归隐文化

1、请用文中相关语句概括盘古的特点,说说李愿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盘古——两山之间,故曰“盘”。

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

..

..,居民鲜少

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2、盘古虽是适合隐居之地,但这只是外在条件,李愿隐居盘古的主观原因是什么呢?

隐居的缘由——不遇于时。

探讨2:李愿为什么会不遇于时,遇于时者又是什么样的人呢?

1、请用第2段的相关语句概括文中所描述的三种类型的人物的特点。

①遇于时者是什么样的人?——“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高官权臣)(注意:遇知:得到赏识并重用。用力:执掌权力。复杂的句式)

高官权臣的特点是怎样呢?(提醒:注意在朝中、在朝外的不同表现)

——在朝中,“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注意:进退:使动用法。出令:发号施令。)

特点:取悦皇帝,手握重权,声势显赫。

——在朝外,“其在外,则树旗旄,……入耳而不烦。”

(注意: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烦:意动用法,感到厌烦。)

特点:在外,大讲排场,飞扬跋扈,喜怒无常,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

——家居生活:曲眉丰颊,……争妍而取怜。

(注意:飘、翳:使动用法。宠:动词作名词,受宠的姬妾。妍:美。)

特点:荒淫奢侈,穷奢极欲。

②不遇于时者是什么样的人?——“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隐居之士)(注意:车服:代指官职。理:治。由“黜陟”回顾表官职任免升降的词语。复杂的句式)

特点:不问政事,远离名利,超然物外,洁身自好。

隐居之士的生活是怎样的?——“穷居而野处,……惟适之安。”

(注意:野处:住在山野之中。升高:登高。洁:使动用法。)

特点:欣赏大自然的美景,食用大自然的赏赐;无拘无束,安闲自在。

隐居之士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忧于其心。”

(注意:“与其……孰若”:与其……不如。状语后置句。)

③第三种人是怎样的人?——“伺候于公卿之门,……老死而后止者。”(钻营之徒)(注意:秽污:形容词作名词,污浊低下的地位。羞:意动用法。侥幸于万一:希冀获得非分名利的微弱机会。)

特点:趋炎附势,厚颜无耻,不择手段向上爬,在达官贵人面前奴颜婢膝,人格丧尽。2、请分别用文中一句话概括作者对这三种类型人物的态度,并翻译这三句话。

【明确】对“用力于当世者”——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注意:幸:侥幸。致:得到。)

对“大丈夫不遇于时者”——我则行之(注意:则:就是。)

对“伺候于公卿之门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不肖:不贤。)

这三句话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于第一、三类人的厌恶与鄙弃,以及对“大丈夫不遇于时者”的认同。

3、“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是有命”该如何理解?

【明确】“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这一句似褒实贬,表面好像是在羡慕他们,自叹“我”没有那样的好命啊,“不可幸而致”;实际上作者把被“遇知”而“用力于当世”归结为“命”,暗含了一种嘲讽。也就是说,被“遇知”的人并非因为才干、品德,而是因为一种奇怪的“命”!那么这“命”究竟是什么呢?不言而喻,是当时奇怪的政坛啊!

文章在此委婉地表达出“不遇于时者”的不遇之叹和不平之鸣。

探讨3:阅读第3段,说说这一段中歌词的内容与前文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明确】作者先进一步用盘古的“可以稼”“可濯可沿”“窈”“深”“廓”“有容”……来渲染盘古的僻居之乐。照应了第1段,写了李愿归隐的外部条件——盘古可隐。(注意:壮:意动用法,认为他很有气魄。酒:名词作动词,斟酒。歌:名词作动词,作歌。)

然后写这里虎豹远离,蛟龙逃避躲藏,鬼神守卫保护,禁绝不祥。虎豹、蛟龙比喻什么呢?当然是隐者想要躲避的“时”了!照应前文“愿之言曰”,写了李愿归隐的主观原因——不遇于时。

最后声称自己欲“从子于盘”,直接作者对李愿归隐的向往——终吾生以徜徉。(注意:膏:名词作动词,给……涂油。)

探讨4:文章中,作者以友人的身份“送李愿归盘古”,然而全文都没有对友人的劝慰勉励之词,你如何理解,请联系背景谈谈。

【明确】韩愈写这篇文章时34岁,仕途一直坎坷不平。这篇序并没有说些临别勉励的话,而是大篇幅地写了李愿的一番宏辞,这些话是作者虚托李愿之口表达了自己对人生与仕途的看法。文章歌颂隐者是表面之意,关键是假托他人之口讥讽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嘲讽“伺候”“奔走”之徒的厚颜无耻,揭露唐朝社会的黑暗腐朽,也暗含作者对自己仕途不顺的不平之鸣。这种虚托的笔法也正是这篇序的独到之处。

语文版选修送李愿归盘谷序教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翻译并理解文章主旨。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归隐文化。 教学难点: 作者在写李愿所居所言的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失意心理。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背景简介: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当时韩愈三十四岁,正在长安等候调官,仕途不顺。本篇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反映韩愈此时心中抑郁不平之情。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赠序文体。古人临别常以诗文相赠,并以序叙说赠别旨趣。赠序在唐初叶开始盛行。韩愈写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以后人们所写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赞许、勉励之词。 三、文本阅读: 1、诵读正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鲜少()旗旄()才畯()嗫嚅() ····· 便体()轻裾()黜陟()趑趄() ······ 2、注意下面加点词语。 ①通假辨别:才畯满前秀外而惠中 ·· ②古今异义:奔走于形势之途 ·· ③词类活用: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膏吾车兮秣吾马 ··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飘轻裾,翳长袖(使动用法)(飘动着轻轻的衣襟,遮蔽长长的袖子) ②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定语后置) (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③触刑辟而诛戮(被动用法)(触犯刑律而遭到诛戮)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古今而誉盛德 (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 ②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

③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这样的人在为人处世上哪种人贤,哪种人不肖呢?) ④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润滑我的车轴,喂饱我的马,跟随你到盘谷去啊,让我一辈子在那里安闲自得。 四、课文简析: 这篇序文,既是赠友之作,又是抒怀之篇。它巧妙地揭露了官场丑恶,倾吐了内心的不快,表达了对隐居的向往。 文章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简练的笔墨叙写盘谷之美及得名由来。第二部分借李愿之口,写三种人的作为和生活:一种是高官权臣,声势显赫,穷奢极欲;一种是隐居之士,洁身自好,无毁无忧;一种是钻营之徒,趋炎附势,行为可鄙。这是文章主体部分,看似叙述李愿言论,实含作者强烈感情。第三部分,先用“壮之”赞美李愿的话,表明“愿之言”即“愈之意”;再以“歌”词极言盘谷之美、隐居之乐和向往之情。 这篇文章构思巧妙。文章虽以引用李愿的话作为文章主体,但在引用中运用了对照手法,既有高官权臣与钻营之徒的对照,又有隐居之士与这两种人的对照,造成强烈反差,因而对照中寓有褒贬,委婉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第一种人是所谓“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的“大丈夫”。这种人“利泽施于人”,声望极高;“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权势极大;“武夫前呵,从者塞途”,显赫一时;“喜有赏,怒有刑”,一切以自己的好恶为转移;“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喜欢听阿谀之词;“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姬妾成群。这些描写,使那种身居高位、依仗权势、穷奢极欲的官僚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种人是另外一些不遇于时的大丈夫—--隐者。这种人的想法是“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他们欣赏大自然美景,享用大自然的赏赐,过着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与世无争,超然物外。这是李愿心目中的正人君子。 第三种人,是那些钻营之徒。他们“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钻营吹拍,非常忙碌。他们进出权贵门第时,“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可笑可怜,丑态毕露。这些人不怕秽污,不怕刑罚,只图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这是李愿直接抨击的对象。 李愿说的这三种人,实质只是两类:一类是已在高位的权贵和正向权贵拚命挤入的趋炎附势者,也就是已得志和未得志的小人;另一类则是鄙视这些小人的隐士,他们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2、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末段是赠歌,极写隐居之乐。“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壮之”是意动用法,一笔收束上文。歌词处处与开头照应。歌词可分三层: 第一层照应首段,写盘谷的环境之美。 第二层写生活在盘谷的隐居之乐。 第三层写作者对盘谷的无限向往。 作者对友人李愿从以情相送到以志相随。末段与起段相呼应,起到珠联璧合的作用,而且与中段的主要部分联系起来,表明作者爱憎。

送李愿归盘谷序译文

送李愿归盘谷序译文 “要是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从山上采来的,甘美可口;从水中钓到的,鲜嫩可食。生活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舒适就行。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毁谤;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贬谪升迁一概不闻。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了。 江水又东径西陵峡译文 长江水又流向东,流过西陵峡。《宜都记》上说:“江水从黄牛滩向东流入西陵界到峡口有一百多里,山势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纡回。两岸高山重重地遮挡着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阳和月亮的;岸上的绝壁有的高达千丈,壁上的石头的颜色和状态,有很多类似某种什么东西的形状。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 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还没有人称赞山水美丽。到我来实地登临这地方,一到那里,感到特别欣喜,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那层叠的山崖、秀丽的山峰,奇特的结构,异常的形状,确实很难用言辞来叙说。山林里树木耸立,繁荣茂盛,竟在云气的外面。抬头欣赏高山远树,俯身观看江中倒影,愈熟悉这风光愈感到美好。留连了两晚,还没察觉忘了返回。(我)亲眼看见亲身经历的,(还)没有过。已从中高兴地欣赏到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是山水有灵气,也该惊喜千古以来终于遇到知己了!” 望海潮译文 地理位置优越,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着夸赞生活的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的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赵襄主学御的译文 战国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技术,没多久就要跟王子期比赛。赛时,他三次改换马匹而三次都落在王子期后边。襄王说:“你教我驾车的技术,一定留着一手,没有完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把技术全都教给您了,只是您在使用的时候有毛病。不管驾驶什么车辆,最最重要的是,马套上辕,要跟车辆配合稳妥;人赶着马,注意力要放在人的指引与马的奔跑相协调上,然后,才可以加快速度,跑得很远。现在,你在我后面,一心只想追上我;你在我前面,又怕我追了上来。其实。驾驭(引导)马匹长途竞争,不跑在前面,便是落在后面。而你的在前在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顾得上与马匹的奔跑协调一致吗?这就是你落在后边的原因了。”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理解作者因仕途坎坷而流露出的不遇之叹和不平之鸣。 3、鉴赏文章借他人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的虚托手法。 二、资料链接 1、韩愈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创作上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2、写作背景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正在京师赋闲。他从十九岁到京师求仕,仕途一直坎坷不平,有“四举于礼部乃一得”、三次上书宰相而不理的遭遇。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恰逢朋友李愿要去归隐盘古,这件事情让他思绪万千,于是写了这篇序,一吐心中块垒。 3、关于“序” 古代散文中,序文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边的说明性文字,这种序也叫书序。后来又有了宴集序、赠序等。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三、通读全文,扫清阅读障碍并完成下列习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居民鲜.少昭.旗旄.前呵.丰颊.便.体

送李愿归盘谷序学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胸中块垒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相关的字词及句式。 2、了解序文的特点。 3、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二、导入 苏轼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欧阳公言,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一篇而已。余亦谓唐无文章,唯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一篇而已。”是什么样的魅力让苏轼做出这样高的评价? 三、背景介绍(权力的诱惑)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 盘谷:原称盘古,即传说中开天辟地的盘古。他在一个混沌的大鸡蛋里孕育成人,出世以后,开天辟地,造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风雨雷电、六畜树木、花草虫鱼、人类生灵等等。后人为了纪念盘古开天辟地的功绩,就在盘古出世的太行山上修建了盘古寺。后因音讹,传成了盘谷寺。据考,盘谷寺始建于南朝齐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经唐朝扩建以后,成为一处知名胜地。此说与韩愈文对盘谷的释义有所不同。 四、解题 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李愿: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隐居于盘谷,号盘谷子。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 五、文本研读 翻译: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1、问题: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 2、问题:文章开头一段写盘谷得名的缘由,对表达全文的主旨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 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从塞满道路,负责供给的仆役各自拿着物品,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他们高兴时就随意赏赐,发怒时就任情处罚。他们跟前聚集着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论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叫人听在耳中而不感到厌烦。 那些眉毛弯弯,面颊丰腴,声音清脆,体态美好,外貌秀丽,资质聪慧,起舞时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住着,自恃貌美,忌妒别的姬妾得到宠爱;争着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怜爱。

送李愿归盘谷序答案【《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李愿归盘谷序答案【《送李愿归盘谷序》 阅读答案(附翻译)】 送李愿归盘谷序阅读答案(附翻译)送李愿归盘谷序韩愈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 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

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 盘之土,维子之稼; 盘之泉,可濯可沿;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 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 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谷也,宅幽而势阻宅房屋 B.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畯通“俊” C.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便安逸 D.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央完、尽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吾非恶此而逃之蚓无爪牙之利 B.其在外,则树旗旄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泉甘而土肥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穷居而野 /处升高而望 /远坐茂树以终 /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 /钓于水鲜可食B.穷居而野 /处升高而望远 /坐茂树以终日 /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 /美可茹 /钓于水 /鲜可食 C.穷居而野处 /升高而望远 /坐茂树以终日 /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 /美可茹 /钓于水 /鲜可食 D.穷居而野处 /升高而望 /远坐茂树以终 /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

中考文言文《送李愿归盘谷序》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送李愿归盘谷序》全文详细翻译 导读:送李愿归盘谷序 作者:韩愈 太行山的南麓有个叫盘谷的地方。盘谷中间,泉水甜美而土地肥沃,草木丰茂,居民稀少。或者说:“因为它处在两山环抱之间,所以叫‘盘’。”或者说:“这个谷,境地幽静而山势险阻,是隐居的人盘旋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隐居在这里。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李愿曾经发过这样的议论:“人们称之为大丈夫的,我太知道了。那就是要施利益恩泽于人,让自己的名望声誉昭著于世。他们坐在庙堂朝廷之上,任免文武百官,辅佐天子发布诏令。到了外地,就树起旗旄,罗列着弓箭,武士在前面喝道,随从把路都堵塞了,供应服侍的人,拿着各自的东西,夹道奔驰。喜有赏,怒有罚。才智杰出之土拥满跟前,道古称今地赞扬他们盛大的功德,教对方听起来很入耳而不厌烦。此外还有那些眉毛弯弯脸蛋儿丰满的美人,声音清脆而体态轻盈,外貌秀美而内心聪颖,飘动着轻轻的衣襟,低拖着长长的袖子,扑面粉白而描眉黛绿,舒适地养在一列列的后房里,失去依仗而妒忌别人受宠,为了博取怜爱而斗美争妍。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啊。我倒并非厌恶这些而故意逃避,只是人各有命,不可能侥幸得到。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俊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要是在草野之间过穷困的隐居生活,登高可以望远,一天到晚坐在茂盛的树林里悠然自得,用清澈的泉水把自己洗得很洁净。从山上采来的,甘美可口;从水中钓到的,鲜嫩可食。生活作息没有一定的时间,只要舒适就行。与其当面听到赞誉之辞,不如背后不遭人毁谤;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不受官车官服的束缚,也没有遭刀锯刑戮的危险,天下治乱不须知道,贬谪升迁一概不闻。这是那些生不逢时的大丈夫所能做的,我就是这样做了。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另外一种人则在公卿的门前伺候,奔走于势利途中,脚刚迈出又犹豫不前,口刚张开又嗫嚅不语,处于污秽之中而不知羞愧,触犯刑律而将遭诛戮,即使这样还想万一能侥幸发迹,直到老死而后已,

《送李愿归盘谷序》学案、巩固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 【语言文字】 正音: 藂.茂鲜.少旄.夹.道翳.便.体轻裾. 黜陟 ..趑趄 ..稼.刑辟.膏.车秣.马..嗫嚅 拓展运用(判断下列加点字读音是否相同): 复辟./征辟./辟.谷/辟.邪/辟.谣/辟.头/大辟./开天辟.地/精辟.透彻 夹.道/夹.杂/夹.袄/夹被/夹.肢窝/夹.枪带棒 便.宜/便.嬖/便.佞/便.宜行事/大腹便便 .. 【文本研读】 步骤一:字词剖析,疏通文意: 太行之阳.有盘谷:草木藂.茂: 居民鲜.少:谓.其环两山之间: 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 ..: 则树.旗旄:罗.弓矢: 夹道 ..而疾驰:才畯.满前: 道古今而誉.盛德:清声而便.体: 飘.轻裾.:翳.长袖: 列屋 ..于当世者之所为也:..而闲居:用力 车服不维.:黜陟 ..不闻: 奔走于形势 ..: ..之途:足将进而趑趄 口将言而嗫嚅 ..:触刑辟.而诛戮: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维.子之宫: 乐且无殃.:膏.吾车兮秣.吾马: 从.子于盘兮: 步骤二:归纳总结,文言积累: 解释、区别“从”的含义: 从.子于盘兮: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 臣从.其计《廉颇蔺相如列传》:沛公日从.百余骑《鸿门宴》: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弟走从.军阿姨死(《琵琶行》):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是又以军法从.事《教战守策》: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刿论战》: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步骤三:阅读探讨,感悟内涵: 1.作者笔下的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2.文章开头写盘谷的得名缘由,有什么样的作用?

3.在第二节,作者陈述了哪三种人、分析作者对他们的态度。作者描写的这三种人,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4.最后一段中歌词的内容与前文有什么样的内在联系? 5.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6.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送李愿归盘谷序》 【能力训练】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於山,美可茹;钓於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 ..便体:体态轻便 B.触刑辟.而诛戮辟:法律 C.谓.其环两山之间谓:算是,算作、 D.膏.吾车兮秣吾马膏:用油脂涂抹 2.以下各项全都属于李愿隐居盘古的原因的一组是 ①宅幽而势阻②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 ③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④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⑤触刑辟而诛戮⑥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⑥

《送李愿归盘谷序》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了解序文的特点。 3、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4、对照手法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1、作者在描述了隐士所居的盘谷的可爱的同时,反映了自己的失意心理。 2、作者还出色地运用了讽刺的笔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那时,韩愈时三十五岁正在京师赋闲。在这之前,他依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在徐州任推官。他常直言批评其上级和知己张建封的某些作法,可能不为张见容,愤然离去,等候新的调任(后授四门博士)。这是他在仕途上的一次不小的失意。《送李愿归盘谷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这时的心情。 二、什么叫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一种赠序文体。古代文人临别时,常以诗文相赠,并写序叙说赠别的旨趣,这就叫做赠序。赠序在唐代初叶开始盛行。 韩愈写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也有很高成就,颇有价值。后人说他的序文。得古人之意,其文冠绝前后作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以后人们所写的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是赞许、勉励之词,已和序的原义有所不同,是为变体。本文末尾附有赠诗,应属前者。 三、解题: 这篇序是送别李愿回盘谷的。当时有两个李愿,一为曾立大功的李晟之子、名将李朔之兄,此人位高品劣,与序中的李愿迥异,不可能是他。另一人系隐士。韩愈曾有《和卢郎中送盘谷子诗序》一篇,所谓“盘谷子”即指在盘谷隐居的李愿。这篇序把盘谷这一地名写在题目上用意是强调李愿的去处。在韩愈写的三十多篇赠序中,题目上标有地名的比较少见;本文一开头就从盘谷地名写起,跟题目用意一致。 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藂茂()鲜少()旄()才畯() 便体()轻裾()黜陟()趑趄()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五、课文分析: 1、盘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明确:盘谷在太行之阳。“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写出了盘谷的富饶、美丽和幽静的环境,韩愈的友人李愿就住在这里。) 2、文中描绘了哪三种人?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什么? (明确:第一种人是所谓“遇知于天子、用力子当世”的“大丈夫”。这种人“利泽施于人”,声望极高;“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权势极大;“武夫前呵,从者塞途”,垣赫一时;“喜有赏,怒有刑”,一切以自己的好恶为转移;“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喜欢听阿谀之词;“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姬妾成群。这些描写,使那种身居高位、依仗权势、穷奢极欲的官僚的形象,跃然纸上。

高中语文文言文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和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原文和译文 【概述】李愿是韩愈的好朋友,生平不详。唐德宗贞元十七年冬,韩愈在长安等候调官,因仕途不顺,心情抑郁,所以借李愿归隐盘谷之事,吐露心中块垒。首段叙述盘谷环境之美及其得名的由来。中间三段借李愿之口,运用两宾夹一主的手法,写了三种人:权势显赫的政要、淡泊自处的隐士和趋炎附势的市侩,在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他对官场腐化的憎恶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古人在朋友临别时,常赋诗相赠,“序”则阐述赠诗的缘由和意旨。末段“歌曰”以下就是赠诗。歌辞极言隐居之乐,立意深刻而藏锋不露,句式以骈偶句为主而又富于变化,流畅生动,意味隽永,有一唱三叹之妙。 【原文】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选自《昌黎先生集》) 【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 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他们把利益恩惠施舍给别人,名声显赫一时,身居朝廷,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从塞满道路,负责供给的仆役各自拿着物品,在路的两边飞快奔跑。他们高兴时就随意奖赏,发怒时就任意处罚。他们跟前聚集着很多才能出众的人,论古说今,赞扬他们的美德,这些话听在耳中不感到厌烦。那些眉毛弯弯,面颊丰腴,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资质聪慧,起舞时轻薄的裙裾飘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女子,在一排排后房中清闲地居住,忌妒别的姬妾得到宠爱而自恃美貌,互相争妍比美,一心要获取主人的怜爱。这就是受到皇帝的知遇之恩,掌握了很大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厌恶这些而躲开,这是命中注定,不能侥幸得到的。 “简陋的居室建在山野,登高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来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菜蔬果品,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

《送李愿归盘谷序》教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 太行之阳有盘谷(1)。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2)。”友人李愿居之。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3),进退百官(4),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5),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6),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7),秀外而惠中(8),飘轻裾(9),翳长袖(10),粉白黛绿者(11),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12),争妍而取怜(13)。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14),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15),刀锯不加(16),理乱不知17),黜陟不闻(18)。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19),足将进而趑趄(20),口将言而嗫嚅(21),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22),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23),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24);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25),廓其有容(26);缭而曲(27),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28)!”[1]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阳:山的南面叫阳。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二十里。(2)盘旋:同“盘桓”,留连、逗留。(3)庙朝:宗庙和朝廷。古代有时在宗庙发号施令。“庙朝”连称,指中央政权机构。(4)进退:这里指任免升降。(5)旗旄(máo):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6)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同“俊”。(7)便(pián)体:美好的体态。(8)惠中:聪慧的资质。惠,同“慧”。(9)裾(jū):衣服的前后襟。(10)翳(yì):遮蔽,掩映。(11)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12)负恃:依仗。这里指自恃貌美。(13)怜:爱。(14)恶(wù):厌恶。(15)车服:车辆与服饰,代指官职。古代以官职的品级高下,确定所用车子和服饰。(16)刀锯:指刑具。(17)理:治。唐代避高宗李治的名讳,以“理”代“治”。(18)黜陟(chù zhì):指官吏的进退或升降。(19)形势:地位和威势。(20)趑趄(zī jū):踌蹰不前。(21)嗫嚅(nièrú):欲言又止的样子。(22)刑辟(pì):刑法。(23)昌黎:韩氏的郡望。唐代重世族,所以作者标郡望。(24)稼(gǔ):播种五谷,这里指种谷处。(25)窈(yǎo):幽远。(26)廓其有容:广阔而有所容。其:犹“而”。(27)缭(liáo):屈曲。(28)徜徉(cháng yáng):自由自在地来来往往。(29)茹:吃(30)适:舒适。(31)毁:毁谤。(32)维:束缚。(33)濯:洗涤。(34)安:安逸。(35)熟若:倒不如。(36)无忧于其心:心中无忧无虑。作品译文太行山的南面有个盘谷。盘谷中间,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人烟稀少。有人说:“因为这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所以称作…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阻塞,是隐者盘桓逗留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就住在这里。李愿说:“人们称为大丈夫的人,我是了解的。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他们到了朝廷外面,便树起旗帜,陈设弓箭,武夫在前面呼喝,侍从塞满道

《送李愿归盘谷序》

、 《送李愿归盘古序》学案二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了解序文的特点,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二、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了解序文的特点,理解韩愈当时的失意心理, 三、学习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四、学习流程与学习方法设计 (一)课前复习 1、复习所学重要实虚词 2、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二)文本研习 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研读文章第3小节,小组讨论质疑文中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1、重要实词 盘之中,维.予之宫:盘之土,可以稼.: 窈而深,廓其有容.:如往而复.: 膏.吾车兮秣.吾马: 2、翻译下列重要语句 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3分)。

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3分) (四)总结课文。 1、构思是独特,别开生面的。 本文未对送别者李愿的事迹作任何介绍,也未对李愿的行为给以直接赞美。只是引用了李愿的一大段话。对李愿的话,作者是称赞的,但也只用了一个“壮”字来赞叹。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全在于李愿的那一段话之中。作者借别人的话当作自己文章的主体,用别人的思想当作自己文章的主题,是别开生面的,构思是独特的。作者并不为习俗写法所限,而是突破了传统的格局和表达方法。这就是作者的创新。 2、善于运用对照的写作手法 作者在写遇于时的“大丈夫”时,突出了权势和声威的炙手可热和不可一世;写趋炎附势的人时,突出了他们伺候公卿、奔走权贵的胆战心惊和可叹可悲。这是一组对照,是一组在高位和不在高位的对照。作者在写隐士的时候,突出了他们起居安适、无毁无忧的可贵可乐。隐士和以上两种人又形成了一组对照,在这组鲜明的对照中,作者唾弃了前者,赞扬了后者,表达了作者的爱憎,形成了文章的主题。 (五)重要实词归纳整理-----复 “复”的本义是“回来”“返回”。故又引申“回复”(话回来)“报复”(行为的回来)“还原”(返回不就是回到原处?)。虚化为副词即为“再、又”。 成语助记:周而复始髀肉复生故态复萌无以复加无往不复万劫不复 解释下列句中“复”的含义 1昭王南征而不复2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3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4山重水复疑无路 5王辞而不复 6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7沛幸得复,丰未得复。

古诗送李愿归盘谷序翻译赏析

古诗送李愿归盘谷序翻译赏析 《送李愿归盘谷序》出自古文观止。其诗文如下: 【前言】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原文】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 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 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注释】 (1)阳:山的南面叫阳。盘谷:在今河南济源北二十里。 (2)盘旋:同“盘桓”,留连、逗留。 (3)庙朝:宗庙和朝廷。古代有时在宗庙发号施令。“庙朝”连称,指中央政权机构。 (4)进退:这里指任免升降。 (5)旗旄(máo):旗帜。旄,旗竿上用旄牛尾装饰的旗帜。 (6)才畯:才能出众的人。畯,同“俊” (7)便(pi án)体:轻盈的体态。 (8)惠中:聪慧的资质。惠,同“慧” 。 (9)裾(ū):衣服的前后襟。 (10)翳(yì):遮蔽,掩映。 (11)黛:青黑色颜料。古代女子用以画眉 (12)负恃:负,依靠;恃,依赖,依仗。这里指以各自色艺而自

《送李愿归盘谷序》练习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练习题 课内习题 1、诵读正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鲜.少()旗旄.()才畯.()嗫嚅 ..() 便.体()轻裾.()黜陟 ..() ..()趑趄 2、注意下面加点词语。 ①通假辨别:才畯.满前秀外而惠.中 ②古今异义:奔走于形势 ..之途 ③词类活用: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膏.吾车兮秣吾马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飘轻裾,翳长袖 ②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③触刑辟而诛戮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古今而誉盛德。 ②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③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④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语言文字运用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 ....,牛年除夕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又 将迎来虎年的除夕夜。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 造一些骇人听闻 ....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

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 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 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17.“言外之意”指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请阅读下列语段,将言外之意写在横线上。(6分) (1)一位不知名的画家向著名画家门采尔诉苦说:“为什么我画一幅画只需要一天工夫,而卖掉它却要等上整整一年呢?”门采尔很严肃地说:“倒过来试试吧,亲爱的!” 门采尔的言外之意是: (2)钢琴之王李斯特到克里姆林宫去演奏。演奏开始了,沙皇还在和别人说话。于是,李斯特停止了演奏。沙皇问他为什么不演奏了,李斯特欠了欠身子说:“陛下说话,我理应恭听。” 李斯特的言外之意是: 18.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不少学校在某些景点、设施上分别写上一句简短的标语,以对师生起到告诫、劝勉、激励、怡情等作用。请根据示例仿写,注意切合对象的特点,有意蕴。(6分) 【示例】读书亭:入亭无杂念,开卷有书声。 (1)蓄水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翠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知识梳理

《伶官传序》 一、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抑.本其成败之际() 4.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5.逸.豫.可以亡身() 6.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7.请其矢,盛.以锦囊() 8.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9.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10.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11.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二、解释下列虚词的含义 1. 其: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 以:与其所以失之者() 可以知之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3. 于:入于太庙()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4. 而: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三、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活用现象 1.函.梁君臣之首() 2.负而前.驱() 3.仓皇东.出() 4.一夫夜.呼()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多困于所溺()()..,而智勇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不知所归,至于 ..誓天断发 2.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

3.原庄宗之所以 ..得天下 五、分析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 2.此三者,吾遗恨也()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4.请其矢,盛以锦囊()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6.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8.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10.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六、翻译下列句子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4.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6.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 七、句子默写 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送李愿归盘谷序》导学案

《送李愿归盘谷序》导学案 设计人:罗宏涛审核人:刘增杰使用时间:2012.10 班名: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翻译并理解文章主旨。 2、对照手法的运用。 3、了解古代士大夫的归隐文化。 【学习重点】 作者在写李愿所居所言的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失意心理。 【学习内容与过程】 NO.I 预习导读 一、背景简介: 《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当时韩愈三十四岁,正在长安等候调官,仕途不顺。本篇借李愿归隐盘谷事,反映韩愈此时心中抑郁不平之情。 二、文体介绍: 本文是赠序文体。古人临别常以诗文相赠,并以序叙说赠别旨趣。赠序在唐初叶开始盛行。韩愈写的赠序,内容丰富,多方面反映了他的思想见解,艺术上有很高成就。以后人们所写赠序也有不附诗文的,内容多赞许、勉励之词。 三、文本阅读: 1、诵读正音,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鲜.少()旗旄.()才畯.()嗫嚅 ..() 便.体()轻裾.()黜陟 ..() ..()趑趄 2、注意下面加点词语。 ①通假辨别:才畯.满前秀外而惠.中 ②古今异义:奔走于形势 ..之途 ③词类活用: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膏.吾车兮秣吾马 3、指出下列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飘轻裾,翳长袖(使动用法)(飘动着轻轻的衣襟,遮蔽长长的袖子) ②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定语后置) (这就是那些被天子赏识、为当代出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 ③触刑辟而诛戮(被动用法)(触犯刑律而遭到诛戮)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道古今而誉盛德(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 ②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与其身体得到快乐,不如内心无所忧虑。) ③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这样的人在为人处世上哪种人贤,哪种人不肖呢?) ④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润滑我的车轴,喂饱我的马,跟随你到盘谷去啊,让我一辈子在那里安闲自得。)四、课文简析: 这篇序文,既是赠友之作,又是抒怀之篇。它巧妙地揭露了官场丑恶,倾吐了内心的不快,表达了对隐居的向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