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初步(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问题情境1:如图1,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右侧,探究∠B,∠P,∠D之间的关系?

小明的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问题情境2

如图3,AB∥CD,P是AB,CD内部一点,P在BD的左侧,可得∠B,∠P,∠D之间满足____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问题迁移:请合理的利用上面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AB∥CD,∠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1)如图4,若∠E=80°,求∠BFD的度数;

(2)如图5中,∠ABM= ∠ABF,∠CDM= ∠CDF,写出∠M与∠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若∠ABM= ∠ABF,∠CDM= ∠CDF,设∠E=m°,用含有n,m°的代数式直接写出∠M=________.

【答案】(1)解:根据问题情境2,可得出∠BFD=∠AEF+∠CDF

∵,∠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AEF=∠FBE,∠CDF=∠FDE

∴∠FBE+∠FDE=∠BFD

∵∠E+∠BFD+∠FBE+∠FDE=360°

∴80°+∠BFD+∠BFD=360°

∴∠BFD=140°

(2)结论为:6∠M+∠E=360°

证明:∵∠ABM= ∠ABF,∠CDM= ∠CDF

∴∠ABF=3∠ABM,∠CDF=3∠CDM

∵∠ABE与∠CDE两个角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F

∴∠ABE=6∠ABM,∠CDE=6∠CDM

∵∠ABE+∠CDE+∠E=360°

∴6(∠ABM+∠CDM)+∠E=360°

∵∠M=∠ABM+∠CDM

∴6∠M+∠E=360°

(3)证明:根据(2)的结论可知

2n∠ABM+2n∠CDM+∠E=360°

2n(∠ABM+∠CDME)+∠E=360°

∵∠M=∠ABM+∠CDM

∴2n∠M+m°=360°

∴∠M=

【解析】问题情境1: 图1中∠B,∠P,∠D之间关系是:∠P+∠B+∠D=360°,问题情境2:图3中∠B,∠P,∠D之间关系是:∠P=∠B+∠D;

【分析】问题情境1和2 过点P作EP∥AB,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证得结论。

(1)利用问题情境2的结论,可得出∠BFD=∠AEF+∠CDF,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EF=∠FBE,∠CDF=∠FDE,再证明∠E+∠BFD+∠FBE+∠FDE=360°,就可建立方程80°+∠BFD+∠BFD=360°,解方程求出∠BFD的度数即可。

(2)根据已知可得出∠ABF=3∠ABM,∠CDF=3∠CDM,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ABE=6∠ABM,∠CDE=6∠CDM,然后根据问题情境1的结论∠ABE+∠CDE+∠E=360°,可推出6(∠ABM+∠CDM)+∠E=360°,变形即可证得结论。

(3)根据已知得出2n∠ABM+2n∠CDM+∠E=360°,再根据∠M=∠ABM+∠CDM,代入变形即可得出结论。

2.如图,∠AOB=90°,∠BOC=30°,射线OM平分∠AOC,ON平分∠BOC.

(1)求∠MON的度数;

(2)如果(1)中,∠AOB=α,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3)如果(1)中,∠BOC=β(β为锐角),其他条件不变,求∠MON的度数;

(4)从(1)、(2)、(3)的结果中,你能看出什么规律?

【答案】(1)解:∠AOB=90°,∠BOC=30°,

∴∠AOC=90°+30=120°.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MOC= ∠AOC=60°,∠CON= ∠BOC=15°.

∵∠MON=∠MOC﹣∠CON,

∴∠MON=60°﹣15°=45°

(2)解:∠AOB=α,∠BOC=30°,

∴∠AOC=α+30°.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MOC= ∠AOC= α+15°,∠CON= ∠BOC=15°.

∵∠MON=∠MOC﹣∠CON,

∴∠MON= α+15°﹣15°= α

(3)解:∠AOB=90°,∠BOC=β,

∴∠AOC=β+90°.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MOC= ∠AOC= β+45°,∠CON= ∠BOC= β.

∵∠MON=∠MOC﹣∠CON,

∴∠MON= β+45°﹣β=45°

(4)解:根据(1)、(2)、(3)可知∠MON= ∠BOC,与∠BOC的大小无关

【解析】【分析】(1)先求得∠AOC的度数,然后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MOC=60°,∠CON=15°,最后根据∠MON=∠MOC﹣∠CON求解即可;(2)先求得∠AOC=α+30°,由

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MOC= α+15°,∠CON=15°,最后根据∠MON=∠MOC﹣∠CON求解

即可;(3)先求得∠AOC=β+90°,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知∠MOC= β+15°,∠CON= β,最后根据∠MON=∠MOC﹣∠CON求解即可;(4)根据计算结果找出其中的规律即可.

3.综合题

(1)如图,已知点C在线段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

(2)对于(1)问,如果我们这样叙述:“已知点C在直线AB上,且AC=6cm,BC=4cm,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度.”结果会有变化吗?如果有,求出结果;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答案】(1)解:∵AC=6cm,且M是AC的中点,

∴MC= AC= 6=3cm,

同理:CN=2cm,

∴MN=MC+CN=3cm+2cm=5cm,

∴线段MN的长度是5m

(2)解:分两种情况:

当点C在线段AB上,由(1)得MN=5cm,

当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

∵AC=6cm,且M是AC的中点

∴MC= AC= ×6=3cm,

同理:CN=2cm,

∴MN=MC﹣CN=3cm﹣2cm=1cm,

∴当C在直线AB上时,线段MN的长度是5cm或1cm.

【解析】【分析】(1)根据线段的中点定义,由M是AC的中点,求出MC、CN的值,得到MN=MC+CN的值;(2)当点C在线段AB上,由(1)得MN的值;当C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再由M是AC的中点,求出MC、CN的值,得到MN=MC﹣CN的值.

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1,CM平分∠ACD,AM平分∠BAC,∠MAC+∠ACM=90°,请判断AB与C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当∠M=90°且AB与CD的位置关系保持(1)中的不变,当直角顶点M移动时,问∠BAM与∠MCD是否存在确定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3,G为线段AC上一定点,点H为直线CD上一动点且AB与CD的位置关系保持(1)中的不变,当点H在射线CD上运动时(点C除外)∠CGH+∠CHG与∠BAC有何数量关系?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

【答案】(1)∵CM平分∠ACD,AM平分∠BAC,

∴∠BAC=2∠MAC,∠ACD=2∠ACM,

∵∠MAC+∠ACM=90°,

∴∠BAC+∠ACD=180°,

∴AB∥CD;

(2)∠BAM+∠MCD=90°,

理由:如图,过M作MF∥AB,

∵AB∥CD,

∴MF∥AB∥CD,

∴∠BAM=∠AMF,∠FMC=∠DCM,

∵∠M=90°,

∴∠BAM+∠MCD=90°;

(3)∠BAC=∠CHG+∠CGH.

理由:过点G作GP∥AB,

∵AB∥CD

∴GP∥CD,

∴∠BAC=∠PGC,∠CHG=∠PGH,

∴∠PGC=∠CHG+∠CGH,

∴∠BAC=∠CHG+∠CGH.

【解析】【分析】(1)已知CM平分∠ACD,AM平分∠BAC,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

∠BAC=2∠MAC,∠ACD=2∠ACM,再由∠MAC+∠ACM=90°,即可得∠BAC+∠ACD=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即可得AB∥CD;(2)∠BAM+∠MCD=90°,过M作MF∥AB,即可得MF∥AB∥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M=∠AMF,∠FMC=∠DCM,再由∠M=90°,即可得∠BAM+∠MCD=90°;(3)∠BAC=∠CHG+∠CGH,过点G作GP∥AB,即可得GP∥C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BAC=∠PGC,∠CHG=∠PGH,所以PGC=∠CHG+∠CGH,即可得∠BAC=∠CHG+∠CGH.

5.如图,已知点,且,满足 .过点分别作轴、轴,垂足分别是点A、C.

(1)求出点B的坐标;

(2)点M是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重合),的角平分线交射线于点

N,在点M运动过程中,的值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其值;若变化,说明理由. (3)在四边形的边上是否存在点,使得将四边形分成面积比为1:4的两部分?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解:由得:

,解得:

∴点的坐标为

(2)解:不变化

∵轴

∴BC∥x轴

∵平分

(3)解:点P可能在OC,OA边上,如下图所示,

由(1)可知,BC=5,AB=3,故矩形的面积为15

若点P在OC边上,可设P点坐标为,则

三角形BCP的面积为,

剩余部分面积为,

所以,解得,

P点坐标为;

若点P在OA边上,可设P点坐标为,则

三角形BAP的面积为,

剩余部分面积为,

所以,解得,

P点坐标为 .

综上,点的坐标为, .

【解析】【分析】(1)由绝对值和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可知由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都为0,由此可列出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之即可得出B点坐标;(2)根据平行线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证明,所以比值不变化;

(3)点P只能在OC,OA边上,表示出两部分的面积,依比值求解即可.

6.探究与发现:

(1)探究一: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那么,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外角的和之间存在何种数量关系呢?

已知:如图1,∠FDC与∠ECD分别为△ADC的两个外角,试探究∠A与∠FDC+∠ECD的数量关系.

(2)探究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与另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所夹的钝角之间有何种关系?

已知:如图2,在△ADC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试探究∠P与∠A的数量关系.

(3)探究三:若将△ADC改为任意四边形ABCD呢?

已知:如图3,在四边形ABCD中,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试利用上述结论探究∠P与∠A+∠B的数量关系.

(4)探究四:若将上题中的四边形ABCD改为六边形ABCDEF(图4)呢?

请直接写出∠P与∠A+∠B+∠E+∠F的数量关系:▲ .

【答案】(1)解:探究一:∵∠FDC=∠A+∠ACD,∠ECD=∠A+∠ADC,

∴∠FDC+∠ECD=∠A+∠ACD+∠A+∠ADC=180°+∠A;

(2)探究二:∵DP、CP分别平分∠ADC和∠ACD,

∴∠PDC= ∠ADC,∠PCD= ∠ACD,

∴∠DPC=180°-∠PDC-∠PCD,

=180°- ∠ADC- ∠ACD,

=180°- (∠ADC+∠ACD),

=180°- (180°-∠A),

=90°+ ∠A;

(3)探究三:∵DP、CP分别平分∠ADC和∠BCD,

∴∠PDC= ∠ADC,∠PCD= ∠BCD,

∴∠DPC=180°-∠PDC-∠PCD,

=180°- ∠ADC- ∠BCD,

=180°- (∠ADC+∠BCD),

=180°- (360°-∠A-∠B),

= (∠A+∠B);

(4)探究四:六边形ABCDEF的内角和为:(6-2)?180°=720°,

∵DP、CP分别平分∠EDC和∠BCD,

∴∠PDC= ∠EDC,∠PCD= ∠BCD,

∴∠P=180°-∠PDC-∠PCD=180°- ∠EDC- ∠BCD

=180°- (∠EDC+∠BCD)

=180°- (720°-∠A-∠B-∠E-∠F)

= (∠A+∠B+∠E+∠F)-180°,

即∠P= (∠A+∠B+∠E+∠F)-180°.

【解析】【分析】探究一: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FDC=∠A+∠ACD,∠ECD=∠A+∠ADC,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整理即可得解;

探究二: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DC= ∠ADC,∠PCD= ∠ACD,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探究三: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表示出∠A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探究四:根据六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表示出∠EDC+∠BCD,然后同理探究二解答即可.

7.如图1,已知,是等边三角形,点为射线上任意一点(点与点不重合),连结,将线段绕点逆时针旋转得到线段,连结并延长交射线于点.

(1)如图1,当时, ________ ,猜想 ________ ;(2)如图2,当点为射线上任意一点时,猜想的度数,并说明理由;

【答案】(1)30;60

(2)解:结论:,

如图:

∵,

在和中,,,

∴.

∴;

【解析】【解答】证明:(1)∵∠ABC=90°,△ABE是等边三角形,

∴∠ABE=60°,

∴∠EBF=30°;

猜想:;

理由如下:如图,

∵,

∴,

∵,,

∴,

∴,

∴,

∴;

故答案为:30;60;

【分析】(1)∠EBF与∠ABE互余,而∠ABE=60°,即可求得∠EBF的度数;先证明∠BAP=∠EAQ,进而得到△ABP≌△AEQ,证得∠AEQ=∠ABP=90°,则∠BEF=180°-∠AEQ-

∠AEB=180°-90°-60°=30°,∠QFC=∠EBF+∠BEF,即可得到答案;(2)先证明∠BAP=∠EAQ,进而得到△ABP≌△AEQ,证得∠AEQ=∠ABP=90°,则∠BEF=180°-∠AEQ-∠AEB=180°-90°-60°=30°,∠QFC=∠EBF+∠BEF,即可得到答案.

8.如图,∠AOB=40°,点C在OA上,点P为OB上一动点,∠CPB的角平分线PD交射线OA于D。设∠OCP的度数为x°,∠CDP的度数为y°。

小明对x与y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进行了探究,

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请补充完整;

(1)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按照下表中x的值进行取点、画图、计算,分别得到了y与x的几组对应值,补全表格;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①描出表中各组数值所对应的点(x,y);

②描出当x=120°时,y的值;

(4)若∠AOB= °,题目中的其它条件不变,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为________。

【答案】(1)40°

(2)解:∵∠DPB=∠AOB+∠CDP=40°+ y°,∠DPB= (40°+ x°),

∴40°+ y°= (40°+ x°),即y= x-20,

x=60时,y= x-20= ×60-20=10,

x=70时,y= x-20= ×70-20=15,

x=80时,y= x-20= ×80-20=20,

x=90时,y= x-20= ×90-20=25,

补全表格如下:

;(3)解:①②如图:

x=120时,y= x-20= ×120-20=40;

(4)y= (x-a)

【解析】【解答】解:(1)∵∠CPB是△COP的外角,

∴∠CPB=40°+ x°,∠CPB一定小于180°,

即40°+ x°<180°,x<140°,

∵PD平分∠CPB,

∴∠DPB= ∠CPB = (40°+ x°),

∵当∠DPB=40°时,DP∥OA,即∠CPB的角平分线与OA无交点,所以∠DPB一定大于

40°,即(40°+ x°)>40°,解得x>40°,

∴x的取值范围是40°

∴∠DPB= °+ y°,

∵∠CPB=∠AOB+∠OCP,∠AOB= °,∠OCP的度数为x°,

∴∠CPB= °+ x°,

∵PD平分∠CPB,

∴∠DPB= ∠CPB= ( °+ x°),

∴ °+ y°= ( °+ x°),即y= (x-a).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CPB=40°+ x°,∠DPB= (40°+ x°),当∠DPB=40°时,DP∥OA,即∠CPB的角平分线与OA无交点,所以∠DPB一定大于40°,且∠CPB是△COP的外角,一定小于180°,即可得出x的取值范围;

(2)根据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列出y与x的关系式,分别计算求值即可;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描出各点即可;

(4)根据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

9.如图1,在△ABC中,∠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

(1)分别计算:当∠A分别为700、800时,求∠A1的度数.

(2)根据(1)中的计算结果,写出∠A与∠A1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__.

(3)∠A1BC的角平分线与∠A1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2,∠A2BC的角平分线与∠A2CD的角平分线交于点A3,如此继续下去可得A4,…,∠A n,请写出∠A5与∠A的数量关系________.

(4)如图2,若E为BA延长线上一动点,连EC,∠AEC与∠ACE的角平分线交于Q,当E 滑动时,有下面两个结论:①∠Q+∠A1的值为定值;②∠D-∠A1的值为定值.

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请写出正确结论,并求出其值.

【答案】(1)解:∵A1C、A1B分别是∠ACD、∠ABC的角平分线

∴∠A1BC= ∠ABC,∠A1CD= ∠ACD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A=∠ACD-∠ABC,∠A1=∠A1CD-∠A1BC,即:

∠A1= (∠ACD-∠ABC)= ∠A;

当∠A=70°时,∠A1=35°;当∠A=80°,∠A1=40°

(2)∠A=2∠A1

(3)∠A5= ∠A

(4)解:△ABC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BAC=∠AEC+∠ACE=2(∠QEC+∠QCE);即:2∠A1=2(180°-∠Q),

化简得:∠A1+∠Q=180°

故①的结论是正确,且这个定值为180°

【解析】【解答】解:(2)由(1)可知∠A1== ∠A

即∠A=2∠A1(3)同(1)可求得:

∠A2= ∠A1= ∠A,

∠A3= ∠A2= ∠A,

依此类推,∠A n= ∠A;

当n=5时,∠A5= ∠A= ∠A

【分析】(1)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易知:∠A=∠ACD-∠ABC,∠A1=∠A1CD-∠A1BC,而∠ABC的角平分线与∠ACB的外角∠ACD的平分线交于A1,可得∠A1= (∠ACD-∠ABC)= ∠A(2)根据(1)可得到∠A=2∠A1(3)根据(1)可得到∠A2= ∠A1=

∠A,∠A3= ∠A2= ∠A,…依此类推,∠A n= ∠A,根据这个规律即可解题.(4)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易知2∠A1=∠AEC+∠ACE=2(∠QEC+∠QCE),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表示出∠QEC+∠QCE,即可得到∠A1和∠Q的关系.

10.如图,已知CD∥EF,A,B分别是CD和EF上一点,BC平分∠ABE,BD平分∠ABF

(1)证明:BD⊥BC;

(2)如图,若G是BF上一点,且∠BAG=50°,作∠DAG的平分线交BD于点P,求∠APD 的度数:

(3)如图,过A作AN⊥EF于点N,作AQ∥BC交EF于Q,AP平分∠BAN交EF于P,直接写出∠PAQ=________.

【答案】(1)证明:∵BC平分∠ABE,BD平分∠ABF

∴∠ABC= ∠ABE,∠ABD= ∠ABF

∴∠ABC+∠ABD= (∠ABE+∠ABF)= ×180°=90°

∴BD⊥BC

(2)解:∵CD∥EF

BD平分∠ABF

∴∠ADP=∠DBF= ∠ABF,∠DAB+∠ABF=180°

又AP平分∠DAG,∠BAG=50°

∴∠DAP= ∠DAG

∴∠APD=180°-∠DAP-∠ADP

=180°-∠DAG-∠ABF

=180°- (∠DAB-∠BAG)-∠ABF

=180°-∠DAB+ ×50°-∠ABF

=180°- (∠DAB+∠ABF)+25°

=180°- ×180°+25°

=115°

(3)45°

【解析】【解答】(3)解:如图,

∵AQ∥BC

∴∠1=∠4,∠2+∠3+∠4=180°,

∵BC平分∠ABE,

∴∠1=∠2=∠4,

∴∠3+∠4=90°,

又∵CD∥EF,AN⊥EF,AP平分∠BAN

∴∠PAN= (90°-∠3),∠NAQ=90°-∠4,

∴∠PAQ=∠PAN+∠NAQ= (90°-∠3)+(90°-∠4)

=45°- ∠3+90°-∠4

=135°-(∠3+∠4)

=135°-90°

=45°.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和平角的定义可得∠CBD=90°,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DP=∠DBF= ∠ABF,∠DAB+∠ABF=180°,∠DAP= ∠DAG,然后根据出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APD的度数;(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4,∠2+∠3+∠4=180°,即∠3+∠4=90°,根据垂直和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PAN= (90°-∠3),∠NAQ=90°-∠4,则∠PAQ=∠PAN+∠NAQ= (90°-∠3)+(90°-∠4),代入计算即可求解.

11.如图1,已知直线CD∥EF,点A、B分别在直线CD与EF上.P为两平行线间一点.

(1)若∠DAP=40°,∠FBP=70°,则∠APB=________.

(2)猜想∠DAP,∠FBP,∠APB之间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

(3)利用(2)的结论解答:

①如图2,AP1、BP1分别平分∠DAP、∠FBP,请你写出∠P与∠P1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如图3,AP2、BP2分别平分∠CAP、∠EBP,若∠APB=β,求∠AP2B(用含β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

(2)由(1)可知

∠DAP,∠FBP,∠APB之间的关系为: .

(3)解:①∠P=2∠P1;

由(2)得:,

即∠P=2∠P1;

②由(2)得∠APB=∠DAP+∠FBP,∠AP2B=∠CAP2+∠EBP2,

∵AP2、BP2分别平分∠CAP、∠EBP,

【解析】【解答】(1)证明:过P作PM∥CD,

∴∠APM=∠DA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D∥EF(已知),

∴PM∥C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MPB=∠FB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M+∠MPB=∠DAP+∠FBP.(等式性质),

【分析】(1)过P作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APM=∠DAP,根据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得出PM∥CD,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MPB=∠FBP,根据角的和差及等量代换即可得出

(2)由(1)可知∠DAP,∠FBP,∠APB之间的关系为: .(3)①∠P=2∠P1;根据(2)的结论,得,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及等量代换得,

②由(2)得∠APB=∠DAP+∠FBP,∠AP2B=∠CAP2+∠EBP2,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及角的

和差,等量代换即可得出结论:∴=180°-.

12.AB∥CD,C在D的右侧,BE平分∠ABC,DE平分∠ADC,BE、DE所在的直线交于点E.∠ADC=70°.

(1)求∠EDC 的度数;

(2)若∠ABC=30°,求∠BED 的度数;

(3)将线段 BC沿 DC方向移动,使得点 B在点 A的右侧,其他条件不变,若∠ABC=n°,请直接写出∠BED 的度数(用含 n的代数式表示).

【答案】(1)∵平分,

∴;

(2)过点作,如图:

∵平分,;平分,

∴,

∵,

∴,

∴;

(3)过点E作,如图:

∵DE平分,;BE平分,

∴,

∵,

∴,

∴.

【解析】【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定义即可得到答案;(2)过点作,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的和差进行推导即可得解;(3)过点作,然后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角的和差进行推导即可得解.

七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知识点

第二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2.1从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 知识点: 一、认识几何图形 几何图形 二、几何图形的构成 1、面与面相交成___,线与线相交成___。 2、点动成___,___动成面,面动成___。 3、___、___、___是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体是由___围成的。 4、面有___面和___面,线有___线和___线。 引申探讨:n 棱柱有几个顶点、几条棱、几个面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柱体 锥体 球体 台体 圆柱 棱柱 圆锥 棱锥 圆台 棱台

2.2 点和线 知识点: 1、点的表示: A B 用一个大写的字母,例如:点A、点B 2、线段的表示: 方法一 :用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没有次序). 例如:线段AB、线段BA. 方法二:用一个小写字母.例如线段a. 3、射线的表示: 用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和其余任一点的字母(表示端点的大写字母必须写在前). 例如:射线AB 4、直线的表示: 方法一 :用表示任两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没有次序). 例如:直线AB、直线BA. 方法二:用一个小写字母.例如直线a. 5、线段、射线、直线的比较: 6、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7、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点在直线上(直线经过点);点在直线外(直线不经过点) 引申探讨:1、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会有几条线段? 2、握手问题、票价问题、车票问题。

2.3线段的长短 知识点: 1、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两种) (1)度量法:是从数量的角度来比较 (2)叠合法:是从图形的角度来比较 另外了解估测法:依据已有的经验来判断 2、线段的画法: 3、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记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引申探讨:蚂蚁爬行问题 2.4 线段的和与差 知识点: 一、线段的和与差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二、线段的和与差的计算 三、线段的中点 2.5 角以及角的度量 知识点: 一、角的概念 二、角的表示方法: 1、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1)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此时要把表示顶点的字母写在中间)。 (2)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只有在某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而且这个字母必须用顶点的字母表示)。 2、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3、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 三、角的度量

七年级上册数学 几何图形初步专题练习(word版

一、初一数学几何模型部分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 1.探究题 学习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之后,我们发现借助构造平行线的方法可以帮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1)小明遇到了下面的问题:如图1,l1∥l2,点P在l1、l2内部,探究∠A,∠APB,∠B 的关系.小明过点P作l1的平行线,可证∠APB,∠A,∠B之间的数量关系是:∠APB=________. (2)如图2,若AC∥BD,点P在AB、CD外部,∠A,∠B,∠APB的数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请你补全下面的证明过程. 过点P作PE∥AC. ∴∠A=________ ∵AC∥BD ∴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 ∵∠BPA=∠BPE-∠EPA ∴________. (3)随着以后的学习你还会发现平行线的许多用途.试构造平行线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如图3,三角形ABC,求证:∠A+∠B+∠C=180°. 【答案】(1)∠APB=∠A+∠B (2)∠1;PE;BD;∠EPB;∠APB=∠B -∠1 (3)证明:过点A作MN∥BC

∴∠B= ∠1 ∠C= ∠2 ∵∠BAC+∠1+∠2=180° ∴∠BAC+∠B+∠C=180° 【解析】【解答】解:(1)如图: 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 ∠2=∠B, ∴∠1+∠2=∠A+∠B 即APB=∠A+∠B ⑵解:过点P作PE∥AC. ∴∠A=∠1 ∵AC∥BD ∴ PE ∥ BD ∴∠B=∠EPB ∵∠APB=∠BPE-∠EPA ∴∠APB=∠B -∠1 【分析】根据图形做出平行辅助线,探究角度关系。此类做辅助线的方法变式多,是考试热点问题。 2.如图1,直线MN与直线AB,CD分别交于点E,F,∠1与∠2互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培优资料(精华)

七年级数学 上册 培优训练

第一讲 有理数(一) 一、【问题引入与归纳】 1、正负数,数轴,相反数,有理数等概念。 2、有理数的两种分类: 3、有理数的本质定义,能表成 m n (0,,n m n ≠互质)。 4、性质:① 顺序性(可比较大小); ② 四则运算的封闭性(0不作除数); ③ 稠密性:任意两个有理数间都存在无数个有理数。 5、绝对值的意义与性质: ① (0) ||(0) a a a a a ≥?=?-≤? ② 非负性 2(||0,0)a a ≥≥ ③ 非负数的性质: i )非负数的和仍为非负数。 ii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他们都为0。 二、【典型例题解析】: 1、若|||||| 0,a b ab ab a b ab +- 则的值等于多少? 2. 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3、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 220062007 ()()()x a b cd x a b cd -+++++-的值。 4、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A.2a B.2a - C.0 D.2b 5、已知2(3)|2|0a b -+-=,求b a 的值是( ) A.2 B.3 C.9 D.6 6、有3个有理数a,b,c ,两两不等,那么,,a b b c c a b c c a a b ------中有几个负数?

7、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 b a , b 的形式,求20062007a b +。 8三个有理数,,a b c 的积为负数,和为正数,且 ||||||||||||a b c ab bc ac X a b c ab bc ac = +++++则321ax bx cx +++的值是多少? 9、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2007||||1a b c a -+-=,试求||||||c a a b b c -+-+-的值。 三、课堂备用练习题。 1、计算:1+2-3-4+5+6-7-8+…+2005+2006 2、计算:1×2+2×3+3×4+…+n(n+1) 3、计算:5917336512913248163264 +++++- 4、已知,a b 为非负整数,且满足||1a b ab -+=,求,a b 的所有可能值。 5、若三个有理数,,a b c 满足||||||1a b c a b c ++=,求 || abc abc 的值。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初三九年级上册数学压轴题(培优篇)(Word版含解析)一、压轴题 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 1 6 2 y x =-+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B、C, 且与直线2l: 1 2 y x =交于点A. (1)分别求出点A、B、C的坐标; (2)若D是线段OA上的点,且COD △的面积为12,求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3)在(2)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CD上的点,在平面内里否存在点Q,使以O、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如图,⊙O的直径AB=26,P是AB上(不与点A,B重合)的任一点,点C,D为⊙O 上的两点.若∠APD=∠BPC,则称∠DPC为直径AB的“回旋角”. (1)若∠BPC=∠DPC=60°,则∠DPC是直径AB的“回旋角”吗?并说明理由; (2)猜想回旋角”∠DPC的度数与弧CD的度数的关系,给出证明(提示:延长CP交⊙O 于点E); (3)若直径AB的“回旋角”为120°,且△PCD的周长为24+133,直接写出AP的长.3.如图1,Rt△ABC两直角边的边长为AC=3,BC=4. (1)如图2,⊙O与Rt△ABC的边AB相切于点X,与边BC相切于点Y.请你在图2中作出并标明⊙O的圆心(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2)P是这个Rt△ABC上和其内部的动点,以P为圆心的⊙P与Rt△ABC的两条边相

切.设⊙P的面积为S,你认为能否确定S的最大值?若能,请你求出S的最大值;若不能,请你说明不能确定S的最大值的理由. 4.在长方形ABCD中,AB=5cm,BC=6cm,点P从点A开始沿边AB向终点B以1/ cm s的速度移动,与此同时,点Q从点B开始沿边BC向终点C以2/ cm s的速度移动.如果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C时,两点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填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 (2)当t为何值时,PQ的长度等于5cm? (3)是否存在t的值,使得五边形APQCD的面积等于2 26cm?若存在,请求出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BC=2cm,AB=23cm,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AD上,点E由A向B运动,连结EC、EF,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EC⊥EF,△EFG为等边三角形. (1)求证△AEF∽△BCE; (2)设BE的长为xcm,AF的长为ycm,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线段AF长的范围; (3)若点H是EG的中点,试说明A、E、H、F四点在同一个圆上,并求在点E由A到B 运动过程中,点H移动的距离. 6.如图,在Rt△ABC中,∠A=90°,0是BC边上一点,以O为圆心的半圆与AB边相切于 点D,与BC边交于点E、F,连接OD,已知BD=3,tan∠BOD=3 4 ,CF=8 3 . (1)求⊙O的半径OD; (2)求证:AC是⊙O的切线;(3)求图中两阴影部分面积的和.

最新初一数学几何图形初步(一)几何图形练习题

几何图形初步(一)几何图形练习题一、选择题 1.图1是边长为1的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它可以围成图2的正方体,则图1中正方形顶点A、B在围成的正方休中的距离是() A.0 B.1 C. D. 2.要在地球仪上确定深圳市的位置,需要知道的是() A.高度 B.经度 C.纬度 D.经度和纬度 3.如图的几何体中,它的俯视图是() 4.如图1是一个小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小正方体从图2所示的位置依次翻到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这时小正方体朝上一面的字是() A.北 B.京 C.精 D.神 5.(3分)如图,图案⑥是由①②③④⑤五种基本图形中的两种拼接而成的,这两种基本图形是() A.①⑤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6.如图的立体图形可由哪个平面图形绕轴旋转而成() 7.如图是一个三棱柱的展开图.若AD=10,CD=2,则AB的长度可以是() A.2 B.3 C.4 D.5 8.下面四个几何体中,左视图是矩形的几何体是() 9.下列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三角形的是()

10.如图,从左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能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 B. C. D. 11.明明用纸(如图)折成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里面装了一瓶墨水,与其它空盒子混放在一起,只凭观察,选出墨水在哪个盒子中() 12.以下各图均有彼此连接的六个小正方形纸片组成,其中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的是() 13.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不能截得三角形截面的几何体是() A.圆柱 B.圆锥 C.三棱柱 D.正方体

14.在下面的四个几何体中,它们各自的左视图与主视图不一样的是() 15.用4个小立方块搭成如图所示的几何体,该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一、解答题 16.小强用5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制成如图所示的拼接图形(阴影部分),请你在图中的拼接图形上再接一个正方形,使新拼接成的图形经过折叠后能成为一个封闭的正方体盒子. 注意:只需添加一个符合要求的正方形,并用阴影表示. 17.如图,把边长为2的正方形剪成四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在下面对应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中画出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按要求分别拼成的新的多边形.(要求全部用上,互不重叠,互不留隙). (1)长方形(非正方形); (2)平行四边形;

七上数学《基本的几何图形》

§7.1我们身边的图形世界 设计人:宁阳三中娜 【学习目标】 1、能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体、平面、曲面,并了解其概念的意义,同时初步体会几何体研究的对象、方法。 2、知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都是几何体,并能在具体问题中区分他们。 3、会对简单几何体进行正确的分类 【学习重点】几何体、平面、曲面的概念,并了解常见的几何体。 【学习难点】几种常见几何体的基本特征 【自学过程】 一(1):学习课本第4—5页的容,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第4页图1—1中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物品各具有怎样的形状? 茶叶筒:足球:魔方:漏斗: 2、观察第5页图1—2中四对泥人图片中,各对泥人的形状相同吗?大小相同吗? 形状:大小: 根据上面的学习,总结:几何体: 简称 3、你熟悉下面几何体吗?用线把几何体和它们的名称连接起来。 球体长方体圆锥体圆柱体正方体 思考:你能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吗? (2):学习课本第5—6页容,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课本第5页图1—4,它们都是由面构成的,这些面的特点是:没有没有是向 思考: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除了上面学习的面外,还有面,如图1—5,都是由面构成的。 2、根据上面学习的容举出生活中常见图形中表面是平面的例子(至少2个) 表面是曲面的例子(至少2个) 二、预习检测: 1、由生活中的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在后面的横线上填出对应的几何体. 铅笔_____手机______杯子_____砖块____纸箱_______足球_____ 易拉罐_____粉笔盒_____一堆沙子_______魔方_____冰淇淋 2.找出生活中与下列几何体形状类似的物体各一个. (1)正方体:_______(2)圆柱:_______(3)长方体:_______(4)圆锥:_______(5)球:_______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 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练习册七年级(上)人教版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近似数与科学计数法 1.4 单元测试 第二章整式加减 2.1 整式的加减 2.2 单元测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3.3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3.4 单元测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2 平面图形 4.3 单元测试 期末模拟试卷(一) 期末模拟试卷(二) 期末模拟试卷(三)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知识结构 2

3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 -y|=|y -x|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培优体系讲义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预习归纳 1.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 ,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 . 3.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 例题讲解 【例】把方程(3x -2)(2x -3)=x 2-5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方程的二次项,一次项及常数项和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基础训练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21 10x x =++ B .2110x x =++ C .210xy -= D .22 0x xy y =-+ 2.方程()45x x -=化为一般形式为( ) A .2450x x =-+ B .2450x x =++ C .2450x x =-- D .2 450x x =+- 3.方程23740x x =-+中二次项的系数,一次项的系数及常数项分别是( ) A .3、7、4 B .3、7、﹣4 C .3、﹣7、4 D .3、﹣7、﹣4 4.(2014菏泽)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 +ax +b =0有一个非零根-b ,则a -b 的值为 ( ) A .1 B .-1 C .0 D .-2 5.(2014哈尔滨)若x =-1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3x +m +1=0的一个解,则m 的值为 . 6.把一元二次方程2(x 2+7)=x +2化成一般形式是 . 7.下列数中-1,2,-3,-2,3是一元二次方程x 2-2x =3的根是 . 8.若方程x 2-2x +m =0的一个根是-1,求m 的值. 9.(2013牡丹江)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为ax 2+bx +5=0(a ≠0)的解是x =1,求2013-a -b 的值.

初一下册数学几何图形练习

初一下册数学几何图形 练习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D C B A F E D C B A B A F E D C B A 初一数学几 何图形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对于 直线AB ,线段CD ,射 线EF ,其中能相交的 是( )。 2、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BC 的中点,若AB =12cm ,AC =2cm ,则BD 的长为( )。 A 、3cm B 、4cm C 、5cm D 、6cm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经过一点的直线可以有无数条 B .经过两点的直线只有一条 C .一条直线只能用一个字母表示 D .线段CD 和线段DC 是同一条线段 4、如图所示,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点D ′、C ′位置,若∠EFB=65°, 则∠AED ′等于( )。A 、50° B 、55° C 、60° D 、65° 5、已知一个学生从点A 向北偏东60°方向走40米,到达点B ,再从B 沿北偏西30°方向走30米,到达点C ,此时,恰好在点A 的正北方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点A 到BC 的距离为30米 B 、点B 在点 C 的南偏东30o 方向40米处 C 、点A 在点B 的南偏西60o 方向30米处 D 、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 6、若时钟2点30分时,分针与时针夹角 度。 7、已知线段AB ,延长AB 到C ,使BC =2AB ,D 为AB 的中点,若BD=2.5cm ,则AC 的长 为 cm 。 8、30°的余角是 ,补角是 。 (第9题图) (第10题图) 9、如图,若AO ⊥OC ,DO ⊥OB ,∠AOB ∶∠BOC=2∶1,则∠COD= 。 10、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O ,如果∠AOE=2∠AOC ,∠COF=23 ∠AOE , 那么∠DOE= 。 三、解答题。 11、计算。⑴ (180°-98°32′24″)÷3 (2)34°25′×2+35°56′ 12、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3 1 还少20°,求这个角。 65° C / D / F D C O D C B A O E D C B A

七上数学几何图形知识点

七上数学几何图形知识点 知识网络 知识点梳理背诵 1. 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 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 4.将由平面图形围成的立体图形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几何体简称为体。 6.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平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7.面与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 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9.经过探究可以得到一个基本事实: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公理)。 10.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11.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12.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关于线段的基本事实: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公理) 13.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14.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15.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17.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是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即其中的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18.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19.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上期数学培优试题

七年级上期数学培优试题 1、如果在数轴上表示a 、b 两上实数点的位置,如下图所示,那么||||a b a b -++化简的结果等于 ( ) A.2a B.2a - D.2b 2、式子||||||a b ab a b ab ++的所有的可能的值有( ) 个 个 C. 4 个 D.无数个 3、如果m 是大于1的有理数,那么m 一定小于它的( ) A.相反数 B.倒数 C.绝对值 D.平方 4、已知两数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x 的绝对值是2,求220062007()()()x a b cd x a b cd -+++++-的值为 5、已知2(3)|2|0a b -+-=,求b a 的值是( ) .3 C 6、设三个互不相等的有理数,既可表示为1,,a b a +的形式式,又可表示为0,b a ,b 的形式,则20062007a b +的值为 7、若,,a b c 为整数,且20072007||||1a b c a -+-=,则||||||c a a b b c -+-+-的值为 ¥ 8、若|1|a b ++与2(1)a b -+互为相反数,则321a b +-的值为 9、已知a 、b 是有理数,且a b ,含23a b c +=,23a c x +=,23 c b y +=,请将,,,,a b c x y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10、已知2a b =;5c a =,代数式624a b c a b c +--+的值为 11、当多项式210m m +-=时,多项式3222006m m ++的值为 12、已知:当1x =时,代数式31Px qx ++的值为2007,当1x =-时,代数式31Px qx ++的值为 13、已知,a b 均为正整数,且1ab =,代数式11 a b a b +++的值为 14、已知一个数列2,5,9,14,20,x ,35…则x 的值应为:( ) 15、在以下两个数串中: 1,3,5,7,…,1991,1993,1995,1997,1999和1,4,7,10,…, 1990,1993,1996,1999,同时出现在这两个数串中的数的个数共有( ) 个。 16、请你从右表归纳出计算13+23+33+…+n 3的公式,并算出13+23+33+…+1003 的值为 '

九年级数学上培优提高试卷一

九年级数学培优提高试卷一 一、选择题 1、Rt△ABC 中,∠B =90°,AB =3,BC =4,则cos A =( ) A 、 45 B 、 34 C 、 35 D 、 43 2、下列各组数中,成比例的是( ) A 、-6,-8,3,4 B 、-7,-5,14,5 C 、3,5,9,12 D 、2,3,6,12 3、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所有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B 、所有边长相等的菱形都相似; C 、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D 、当2 40b ac -=时,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与坐标轴只有一个交点. 4、已知反比例函数)0(<= k x k y 的图像上有两点A(1x ,1y ),B(2x ,2y ),且21x x <, 则21y y -的值 ( ) A 、小于0 B 、等于0 C 、大于0 D 、不能确定 5、如图,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一边AB 为直径作⊙O ,若⊙O 过点 C ,且∠AOC =80°,则∠BA D 等于( ) A 、160° B 、145° C 、140° D 、135° 6、一扇形的半径等于已知圆的半径的3倍,且它的面积等于该圆的面积,则这一扇形的圆心角为( ) A 、20o B 、40o C 、100o D 、120o 7、将24y x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 1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 4 个单位,则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A 、2134()24y x =++ B 、 2134()24y x =-- C 、 213(4)24y x =+- D 、 213 4()24 y x =+- D

A B P 第8题 8、如图,若P为△ABC的边AB上一点(AB>AC),则下列条件能保证△ACP∽△ABC的有() ①∠ACP=∠B②∠APC=∠ACB③ AC AP AB AC =④ AB AC BC PC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如图,矩形ABCD中,AB=8,BC=4.点E在边AB上,点F 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 则AE的长是() A.2 B.3 C.5 D.6 10.如图,PA,PB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交 PA,PB于C,D.若⊙O的半径为r,△PCD的周长等于3r,则tan∠APB 的值是() A.B.C.D. 二、填空题 11、在圆O中,弦AB的长为6,它所对应的弦心距为4,那么半 径OA= . 12、根据下面物体的三视图,填出该几何体的名称:__ __. 13、如图,已知抛物线和直线l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直线x=-1,P1(x1,y1),P2(x2,y2)是抛物线上的点,P3(x3,y3) 是直线l上的点,且-1

七年级数学上册几何知识总结

七年级上册几何知识总结 一、知识清单 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把 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是 图形;如 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的图形是 图形。如 ▲会画出同一个物体从不同方向(正面、上面、侧面)看得的平面图形(视图)[1] . ▲知道并会画出常见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 (2)、点、线、面、体组成几何图形,点是构成图形的 基本元素。点、线、面、体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联系: ▲ 知道由常见平面图形经过旋转所得的几何体的形状。 2、【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公理: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 一条直线。简述)为: . ·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 时,就称两条直线相交, 这个公共点叫它们的 。 ·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2)、直线、射线、线段的记法【如下表示】 (3)、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图,点M 是线段A B的中点,则有AM =MB=21 A B 或 2AM=2MB=AB 用符号语言表示就是: ∵点M是线段AB 的中点 ∴AM=M B=21 ( 或 AM =2 =AB) 类似的,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三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三等分点。把线段分成相等的n 条线段的点,叫线段的n等分点。 (4)、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简述为: 之间, 最短。 ·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定义:连接两点之间的 ,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会结合图形比较线段的大小;会画线段的“和”“差”图[2] 。 ▲会根据几何作图语句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 3],会用几何语句描述一个图形。 名称 表示法 作法叙述 端点 直线 直线AB(BA ) (字母无序) 过A 点或B 点作 直线AB 无端点 射线 射线AB(字母有序) 以A 为端点作 射线AB 一个 线段 线段AB(BA)(字母无序) 连接AB 两个 点 线 面点 体点 动 交 交 交 动 动 图形语言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培优 新人教版 1.已知抛物线y =ax 2 +bx +c (a ≠0)经过点(-1,0),且顶点在第一象限.有下列三个结 论:①a <0;②a +b +c >0;③- b 2a >0.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只有①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 2.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 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 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1次输出的结果为 。 3.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且DE ∥BC ,下列结论中,一定正确的是 。①BDF ?是等腰三角形 ②BC DE 2 1 = ③四边形ADFE 是菱形 ④2BDF FEC A ∠+∠=∠ 4.如图,已知⊙O 的半径为1,PQ 是⊙O 的直径,n 个相同的正三角形沿PQ 排成一列,所有 正三角形都关于PQ 对称,其中第一个111C B A △的顶点1A 与点P 重合,第二个222C B A △的顶点2A 是11C B 与PQ 的交点,…,最后一个n n n C B A △的顶点n B 、n C 在圆上.求正三角形的边长1a = , 2a = , n a = . (2题)

5.类比学习:一动点沿着数轴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相当于向右平移1 个单位.用实数加法表示为 3+(2-)=1. 若坐标平面上的点作如下平移:沿x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a (向右为正,向左为负, 平移a 个单位),沿y 轴方向平移的数量为b (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平移b 个单位),则把有序数对{a ,b }叫做这一平移的“平移量”;“平移量”{a ,b }与“平移量”{c , d }的加法运算法则为}{}{}{d b c a d c b a ++=+,,,. 解决问题:(1)计算:{3,1}+{1,2};{1,2}+{3,1}. (2)①动点P 从坐标原点O 出发,先按照“平移量”{3,1}平移到A ,再按照“平移量” {1,2}平移到B ;若先把动点P 按照“平移量”{1,2}平移到C ,再按照“平移量” {3,1}平移,最后的位置还是点B 吗?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OABC . ②证明四边形OABC 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2,一艘船从码头O 出发,先航行到湖心岛码头P (2,3),再从码头P 航行到码头Q (5,2),最后回到出发点O . 请用“平移量”加法算式表示它的航行过程. 6.如图,已知抛物线42 12 ++- =x x y 交x 轴的正半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 (1)求A 、B 两点的坐标,并求直线AB 的解析式; (2)设),(y x P (0>x )是直线x y =上的一点,Q 是OP 的中点(O 是原点),以PQ 为 (第5题) 图1

人教初中数学七上《几何图形》教案

几何图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得出几何图形,正确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能把一些立体图形的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进行研究和处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形成自觉、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敢于面对学习困难的精神,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2)倡导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精神,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能从小组交流中获益,并对学习过程进行正确评价,体会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现实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是重点. 2.难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是难点. 3.关键:从现实情境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进行实验,?结合小组交流学习是关键.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几何体模型,墨水瓶包装盒(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及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本图4.1-5的教学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打开多媒体,播放一个城市的现代化建筑,学生认真观看. 2.提出问题: 在同学们所观看的电视片中,有哪些是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 二、新授 1.学生在回顾刚才所看的电视片后,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意见,积累小组活动经验. 2.指定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并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图形的名称. 学生回答:有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等. 教师活动:纠正学生所说几何图形名称中的错误,并出示相应的几何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 3.立体图形的概念.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2)学生活动:看课本图4.1-3后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给我们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的形象?(棱柱和棱锥) (3)用幻灯机放映课本4.1-4的幻灯片(或用教学挂图). (4)提出问题:在这个幻灯片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 (5)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通过交流,得出问题的答案. ②学生回答:包含的平面图形有长方形、圆、正方形、多边形和三角形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知识点整理

几何图形初步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点比较简单,都是基础,当看书应该就能理解。 二、知识要点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 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比如:三角形、长方形、圆等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4、棱柱及其有关概念: 棱:在棱柱中,任何相邻两个面的交线,都叫做棱。 侧棱: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n棱柱有两个底面,n个侧面,共(n+2)个面;3n条棱,n条侧棱;2n个顶点。 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相等,棱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相同的多边形,直棱柱的侧面是长方形。棱柱的侧面有可能是长方形,也有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5、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11种

6、截一个正方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7、三视图,如: 、 物体的三视图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主视图: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 左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 俯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 三、经验之谈 本节知识比较重要的是我们要对常见的立体图形有个概念性的认识,很多图形在小学就学习过,我们要巩固其相关求法。其次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时候要小心,多在脑子里形成空间想象。

七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前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π,﹣2,0.3,﹣,0.1010010001这五个数中,有理数的个数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正数 B.任何有理数的绝对值都不是负数 C.若线段AC=BC,则点C是线段AB的中点 D.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度有关,边越长角越大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不是单项式B.﹣ab2的系数是﹣1,次数是3 C.6πx3的系数是6 D.﹣的系数是﹣2 4.把方程3x+去分母正确的是() A.18x+2(2x﹣1)=18﹣3(x+1)B.3x+(2x﹣1)=3﹣(x+1) C.18x+(2x﹣1)=18﹣(x+1) D.3x+2(2x﹣1)=3﹣3(x+1) 5.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设这个班有学生x人,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A.3x+20=4x﹣25 B.3x﹣25=4x+20 C.4x﹣3x=25﹣20 D.3x﹣20=4x+25 6.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正确的为() A.B.C. D.

7.下列结论: ①若关于x的方程ax+b=0(a≠0)的解是x=1,则a+b=0; ②若b=2a,则关于x的方程ax+b=0(a≠0)的解为x=﹣; ③若a+b=1,且a≠0,则x=1一定是方程ax+b=1的解.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8.按下面的程序计算, 当输入x=100时,输出结果为501;当输入x=20时,输出结果为506;如果开始输入的值x为正数,最后输出的结果为656,那么满足条件的x的值最多有()A.5个 B.4个 C.3个 D.2个 9.超市店庆促销,某种书包原价每个x元,第一次降价打“八折”,第二次降价每个又减10元,经两次降价后售价为90元,则得到方程() A.0.8x﹣10=90 B.0.08x﹣10=90 C.90﹣0.8x=10 D.x﹣0.8x﹣10=90 10.如图1,将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剪去两个小矩形,得到一个“”的图案,如图2所示,再将剪下的两个小矩形拼成一个新的矩形,如图3所示,则新矩形的周长可表示为() A.2a﹣3b B.4a﹣8b C.2a﹣4b D.4a﹣10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1.2016年春节期间,在网络上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开放二孩”,能搜索到与之相关的结果个数约为45100000,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12.为了倡导绿色出行,某市为市民提供了自行车租赁服务,其收费标准如下:

九年级数学培优专题

九上考点复习专题 1、 如图,△ABC 的高CF 、BG 相交于点H ,分别延长CF 、BG 与△ABC 外接圆交于D 、 E 两点,则下列结论:①AD=AE ;②AH=AE ;③若DE 为△ABC 的外接圆的直径,则BC=AE.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②③ 2、如图,Rt △ABC 中,∠ACB=90°,∠CAB=30°,BC=2,O 、H 分别为边AB 、AC 的中点,将△AB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120°到△A 1BC 1的位置,则整个旋转过程中OH 所扫过部分的面积(即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__. 3、如图,已知点E 在Rt △ABC 的斜边AB 上,以AE 为直径的⊙O 与直角边BC 相切于点D 。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BD=2BE=4,求AC 。 4、如图,已知AB=4为⊙O 的直径,弦C D ⊥AB 且CD 过AO 的中点。 (1)如图1,求线段CD 的长度; (2)如图2,P 为优弧CD 上一动点,Q 为△ACP 的内心,当Q 点恰好在线段CD 上时,求DQ 的长度; (3)如图3,点M 与点O 关于直线AC 对称,当点P 在优弧AC 上运动时,试求 2 2 2PM PC PA 的值。 A H C B C 1 B 1 A 1 O 1 A B C D E H F G A B C D O E B C D O A B C D O A B C D O A P Q M P

5、如图,AB 为直径,PB 为切线,点C 在⊙O 上,PO 交⊙O 于D ,AC∥OP。 (1)求证:PC 为⊙O 的切线。 (2)过D 点作DE⊥AB,E 为垂足,连AD 交BC 于G ,CG=3,DE=4 (3)在(2)下,求半径。 6、如图,△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ADE=90°,AC=2,AD=1,F 为BE 的中点。 (1)如图1,当边AD 与边AB 重合时,连接DF ,求证:DF ⊥CF ; (2)如图2,若∠BAE=135°,求CF 的长; (3)将△ADE 绕点A 旋转一周,求点F 运动路径的长。 7、在直角坐标系中,M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M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C 、D 两点,P 为AB 延长线上一点(不含B 点),连接PC 交⊙M 于Q 点,连接DQ ,若A (-1,0) ,C (0,3)。 (1) 如图,求圆心M 的坐标; (2) 如图,过B 点作B H ⊥DQ 于H 点,当P 点运动时,线段CQ 、QH 、DH 有何数量关系, 证明你的结论; (3) 如图,R 为⊙M 的直径DF 延长线上一个动点(不包括F 点),过B 、F 、R 三点作 ⊙N ,CF 交⊙N 于T ,当R 点在DF 的延长线上运动时,FT-FR 的值是否变化?请 说明理由。 D C B A F E D C B A F E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培优讲义精编

一元二次方程 概念、解法、根的判别式(讲义) 一、知识点睛 1. 只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整式方程,并且都可以化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思考次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一元二次方程 的_______形式,其中____,____,____分别称为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_____,_____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和一次项系数. 3. 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是设法将其转化成________________来处理.主要 解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 配方法是配成_______公式;公式法的公式是_____________; 分解因式法是先把方程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式,然后把方程左边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出方程的根. 5. 通过分析求根公式,我们发现___________决定了根的个数,因此 _________被称作根的判别式,用符号记作_________;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有两个解);当__________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有一个解); 当__________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无根或无解). 二、精讲精练 1. 下列方程:①3157x x +=+;② 21 10x x +-=; ③2 5ax bx -=(a ,b 为常数);④322 =-m m ;⑤2 02 y =;⑥2(1)3x x x +=-;⑦22250x xy y -+=.其中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是____________. 2. 方程221x =-的二次项是_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常数项是 ______. 3. 若关于x 的方程2 1(1)230m m 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为 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