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WTO通报咨询网【WTO/TBT-SPS最新通报等】.doc

中国WTO通报咨询网【WTO/TBT-SPS最新通报等】.doc

TBT最新通报1、巴西国家计量标准化和工业质量研究院于2005年8月24日发出了G/TBT/N/BRA/191号通报

。标题为:关于对非计量自动交通控制系统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声明的部颁法案草案。草案对非计量自动交通控制系统制定了强制性合格评定要求。该通报拟批准日期、拟生效日期未陈述,提意见截止日期为2005年8月23日。

2、多米尼加共和国标准局于2005年8月23日发出了G/TBT/N/DMA/8号通报。标题为:关于家用电器的标签规范。该

规范详细说明了家用电器的标签要求,目的是保证人身安全;对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信息;防止由虚假广告或标签引起的欺骗或欺诈。该通报拟批准日期、拟生效日期为2005年11月1日,提意见截止日期为2005年10月30日。

3、肯尼亚标准局于2005年8月22日发出了G/TBT/N/KEN/15号通报。标题为:关于石墨铅笔的规范。通报所覆盖的产

品包括普通写字铅笔、木工铅笔、画图铅笔、速记铅笔。规范详细说明了基于硬度、黑色、摩擦强度和滑动磨损的铅笔级别;加入了HB级别铅笔的直径要求,直径定在1.90-2.35 mm;HB铅笔依用途而定的不同黑色指数只有一个级别;还规

定了对铅笔木制外壳的可溶性有毒物质的限制。该通报拟批准日期为2005年10月10日,拟生效日期为贸易和工业部部长宣布法律公告之后,提意见截止日期为自通报之日起60天。4、亚美尼亚共和国贸易与经济发展部国家标准研究院于2005年8月19日发出了G/TBT/N/ARM/17号通报。标题为:关

于对内燃机燃料要求的技术法规作更改补充的政府令。通报所覆盖的产品为一般的、常规的、良好的和超级的无铅汽油和柴油。法规更改了汽油和柴油的指标标准,规定了根据季节定义的机动车汽油和柴油燃料的标准,列出了实施标准的清单。该通报拟批准日期为2006年1月,拟生效日期为官方公布6个月,提意见截止日期为2005年11月20日。

5、瑞典海洋管理局于2005年8月16日发出了G/TBT/N/SWE/56号通报。标题为:关于在波罗的海用滚装船运载包装

的危险货物的法规。通报指出:除了《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之外,在遵守“关于在波罗的海由滚装船运载危险货物的谅解备忘录”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计划。备忘录已经生效多年,瑞典海洋管理局目前正在将该协定转换为法令。该通报拟批准日期为2005年12月,拟生效日期为2006年1月,提意见截止日期为2005年10月21日。6、巴西卫生监督局于2005年8月11日发出了G/TBT/N/BRA/185号通报。标题为:《关于化妆品、香水和个人卫生产

品的决议草案》。该技术法规草案提议了一种关于通报个人卫生产品、化妆品和香水的新程序,并制定了产品按分类等级1和等级2进行通报的标准。通报必须是强制性的,并且必须以“在线维护和托收系统”的方式在ANVISA的电子网址提供。根据第335/99号决议,产品必须以“在线维护和托收系统”所提供的电子简单化程序进行最新通报。该通报拟批准

日期、拟生效日期未陈述,提意见截止日期为2005年6月23日。

7、欧盟委员会于2005年8月1日发出了G/TBT/N/EEC/90号通报。标题为:《关于提出对某些动物实施人道捕捉标准

》的欧洲议会和理事会指令提案。该提案要求各成员国的主管部门制定对已根据捕捉标准测试的捕捉机进行认证的程序。此外,在一个已经过协议的时间表内对19种动物禁止使用未经认证的捕捉机,诸如:狼、海狸、水獭、猞猁、黑貂、麝鼠、狸、獾、草原狼、fischer(一种湿地动物)、貂、貂鼠、(产于欧洲的)松貂,以及美洲野猫。该通报拟批准

日期为2006年底,拟生效日期为官方公报公布之后第20天,提意见截止日期为2005年10月1日。8、台湾、澎湖、金门和马祖独立关税区经济事务部标准计量检验局于2005年8月2日发出了G/TBT/N/TPKM/22号通报

。根据《商品检验法案》的公告,台湾、澎湖、金门和马祖独立关税区计划要求电视接收机除了具有现有的已经检验的电磁兼容(EMC)性能要求及安全性能要求之外,还必须包括接收无线数字电视(DTV)广播信号的性能。根据阶段渐进计划,将依照下列进度表要求数字电视(DTV)的接收性能:29英寸及29英寸以上的接收机 2006年1月1日生效

21英寸至28英寸的接收机2007年1月1日生效21英寸以下的接收机2008年1月1日生效该公告拟批准日期2005年12月1日,拟生效日期2006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2008年1月1日,提意见截止日期

2005年9月30日。9、阿根廷立法机构于2005年7月28日发出了G/TBT/N/ARG/189号通报。标题为:电视游戏包装上必须显示的信息。

通报要求电视游戏机生产商和/或进口商在销售的此类产品包装上显示警告“过度暴露(overexposure)有害健康”。

适用时,必须显示“适用所有年龄人群”、“适用于13岁或以上人群”或“适用于18岁或以上人群”。该通报拟批准日

期:2005年7月18日,拟生效日期批准实施法规(第7款)之时,提意见截止日期未陈述。10、丹麦能源管理局于2005年8月9日发出了G/TBT/N/DNK/54号通报。标题为:关于焰火及其它烟火制品的技术法规

。由于2004年11月3日在Kolding发生惨重的焰火火灾,为安全起见,丹麦政府决定有必要制定更严格的法规。所以该技术法规列出了有关焰火和其它烟火制品的储存和经营的详细说明。该技术法规拟批准日期、拟生效日期:2005年11月

14日,提意见截止日期未陈述。SPS最新通报1、2005年8月25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发出了G/SPS/N/JPN/150号通报。标题为:关于植物保护法执行条例修订案。

通报所覆盖的产品为冬瓜和甜瓜种子。修订案规定,冬瓜和甜瓜种子在出口前需在种植地进行果实斑点检验,因为其可能传播一种致病介质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该通报拟批准日期为评议期后尽快,拟生效日期未定,意见反馈截止日

期为2005年10月28日。

2、2005年8月10日,泰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发出了G/SPS/N/THA/127号通报。标题为:泰国卫生部关于修订饮食增补

剂的规定。所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撤消卫生部212、241、242号通报;饮食增补产品被规定为需要经过事先批准的强制性标签食品;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方法和程序、食品集装箱、健康声明必须符合当前执行的卫生部通报要求;无论是本

地生产或进口后直接卖给消费者的饮食增补产品,必须加贴泰语标签;在本通报生效前生产和进口的蜂王浆及其产品、

大蒜产品或其他饮食增补产品仍准许销售;生产商或进口商必须在通报生效后2年内对与通报要求不符的产品进行调整

。该通报拟批准日期未定,拟生效日期为官方公报公布后90天,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10月10日。

3、2005年8月8日,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出了G/SPS/N/KOR/180号通报。标题为:关于食品法典的修正案草案。通

报所覆盖的产品为兽药。修订案制定了鱼类、甲壳类动物体内4种杀虫剂的最大残留限量;修订了鱼类、甲壳类动物体

内2种抗菌素的分析方法;制定了鱼类、甲壳类动物内2种抗菌素的分析方法。该通报拟批准日期、拟生效日期未定,意

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9月30日。4、2005年8月8日,台澎金马单独关税区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局发出了

G/SPS/NTPKM/41/Rev.1号通报,该通报是对

G/SPS/NTPKM/41通报的第一次修订。标题为:关于木材进口检疫要求的修正案草案。修正案取消了对经过处理的木材出口日期的限制,要求从受光肩星天牛影响的国家进口木材应具备植物卫生证书,并标明木材的学名、普通名及产地。该

通报拟批准日期、拟生效日期未定,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9月27日。5、2005年8月8日,菲律宾农业部畜牧局发出了G/SPS/N/PHL/79号紧急措施通报。标题为:关于禁止从中国和中国

香港特别行政区进口口蹄疫易感动物及其产品、副产品和新鲜或冷冻产品的农业部第11号备忘录令。通报所涉及的产品

包括猪、牛、山羊、绵羊、羔羊及其产品。通报称,鉴于中国农业部和中国香港农渔资源保护署分别向世界动物卫生组

织报道确实爆发了口蹄疫,为了防止疫情传入菲律宾,特发布紧急措施。该通报生效日期为2005年7月18日。

6、2005年8月4日,澳大利亚澳新食品管理局发出了G/SPS/N/AUS/185号通报。标题为:关于源自抗草甘膦MON 88913系列棉花的食品的第A553号申请评估草案。通报所覆盖的产品为加工食品。通报指出:FSANZ收到一份申请,要求批准使用源自转基因抗草甘膦MON 88913系列棉花的食品。此申请如得到批准,该种棉花派生食品可进入澳大利亚市场。该通报拟批准日期、拟生效日期为2006年初,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10月3日。

7、2005年8月3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发出了G/SPS/N/USA/1097号通报。标题为:关于免除认证的色彩添加剂名

单。通报指出: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发布了一项最终法规,将番茄红素和番茄浓缩汁作为可以安全使用的食品色彩添加

剂。法规将列出浓度较低的番茄红素和浓度较高的番茄浓缩汁的名单。该通报批准、生效日期为2005年8月26日,意见

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8月25日。8、2005年8月2日,美国环保署发出了G/SPS/N/USA/1096号通报。标题为:关于杀虫剂嘧菌环胺(Cyprodinil)时

限性限量的最终法规。通报所覆盖的产品为洋葱及草莓。通报指出,最终法规对以下农产品内或表面的嘧菌环胺重新制

定残留限量:干球茎为0.60 ppm;青洋葱为4.0 ppm;草莓为5.0 ppm。该通报批准日期、生效日期为2005年6月30日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8月29日。9、2005年8月2日,美国环保署发出了G/SPS/N/USA/1095号通报。标题为:关于紧急免除甲氰菊酯

(Fenpropathrin)限量的最终法规。通报所覆盖的产品为无核葡萄干。最终法规对无核葡萄干内或表面的杀虫剂甲氰

菊酯(Fenpropathrin)重新制定15 ppm的限量,为期3年,此限量将于2008年6月30日到期并撤消。该通报批准日期、生

效日期为2005年7月6日,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9月6日。10、2005年8月1日,欧盟委员会消费者健康保护司发出了G/SPS/N/EEC/266号通报。标题为:关于修改动物饲料中

不良物质铅、氟、镉的委员会指令草案。通报所覆盖的产品为属粘合剂及抗块结剂功能组的饲料添加剂;属痕量元素化

合物功能组的添加剂;预混合剂;合成饲料。草案修改了有关铅、氟、镉的现行规定,对属痕量元素化合物功能组添加

剂、属粘合剂和抗块结剂功能组添加剂以及在预混合剂中铅、氟、镉的含量制定了最大限量。青饲料内的铅含量标准降

为30 ppm;甲壳类动物,如浅海磷虾体内的氟含量标准规定为3000 ppm;除磷酸盐外,所有矿物源性饲料设定的标准为:2 ppm;鱼饲料:1 ppm;宠物食品:2 ppm;铅、氟、镉的其他相关规定仍为现行规定。该通报拟批准日期为2005年10月,生效日期为2005年9月1日,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05年10月1日。

入世十年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是中国发展的一件大事。中国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在2001年进行的年度事件盘点中,入世曾以83.2%的入选率,力压申奥成功和911事件成为当年最受中国市民关注的事件。十年过去了,每个中国人都在感受入世带来的变化。那么,今天中国城市市民对于入世的看法又发生了哪些改变呢? 2011年零点入世十周年系列调查显示:中国市民认为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同比增加了15.2个百分点;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的性质,市民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于中立,但并不妨碍市民对世贸组织的信赖(81.4%)。 改变一: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益处大于十年前预期 零点在2001年中国入世后即在12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市民对中国加入WTO的有利预期远超过不利预期,其中市民认为加入WTO将整体有利的比例为61.9%,中立态度为29.4%,而认为整体不利的仅为8.6%。 而在入世十年后,更有77.1%的市民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十年前增加了15.2个百分点,同时认为弊大于利的比例还略有下降,仅为4.9%。可以认为,中国在入世之后的经济发展,让当初对入世持中立或消极态度的市民开始转向积极。 在2001和2011年两次调查中,我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特征:即受过较好教育、职业地位较高和收入水平较高者,对入世的积极一面更为认可。其中,2011年高学历和高收入市民认为入世利大于弊的比例(79.2%,80.8%)分别比低学历和低收入高出了17.6和5.9个百分点。 2011年的调查还显示:分别有65%和25.1%的市民认为中国是世贸规则的被动遵守者和主动制定者。而认为中国是主动制定者中,有89%认为中国入世利大于弊,这一比例比被动遵守者高出13.3个百分点。 改变二:对世贸组织的性质界定比十年前更趋中立 入世十年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益处不容否认。中国十年之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入世对中国经济体制、贸易环境及竞争意识等方面的影响功不可没。本年度调查也显示,如果用百分制来表示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平均值达到了75分。从分布上看,近三成(26.6%)市民的打分都在80分以上。 但对于世贸组织本身,市民的心态已经不再是十年前的“一往情深”。市民对于WTO 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得更加中立,诸如“全球化、国际化和世界性”(24.6%)、“公平竞争、互惠互利”(16.9%)、“协调确定成员国关系”(15.1%)等中性表述的认可程度都比十年前有所上升,而对于“对中国发展经济有好处”(8.9%)、“对中国经济文化影响大”(5.8%)等积极表述的认可程度则都出现了下降。 当然,对于世贸组织性质的认知变化并不代表市民对于世贸组织行为的否认,当前有81.4%的市民表示信赖世贸组织。因此,尽管1995-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对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46.8%认为WTO的处理是公平的,还略高于认为不公平(43.5%)的比例。其实,市民的这种理性认识在最近两年一直较为明显,2010年零点对于美国对华征收惩罚性关税的市民调查中,也有四成人表示可以接受。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2015年保护期到期面临重大选择 作者:何家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 2015年保护期将于今年7月到期建国以来最大一次经济变革,将在今年7月份惊世亮相2001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就应该跟世界接轨,国门向全世界打开,可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国情不合适,电脑普及不了,中国领导人就向世贸组织申请了15年的保护期,用这15年的时间来调整中国的经济结构。那么15年的保护期,就在今年的7月份(公元2015年),保护期已经到了,国门必须打开,这是铁的事实,这个勿容置疑。 那么很多人就会问国门打开跟我们有关系吗?其实国门打开跟我们有太多的关系了,甚至它可以关系到中国每一个人的生存问题,因为国门打开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允许外资企业进入到中国的所有行业,包括我们国家管制的金融、证券、交通、钢铁厂等等等等,都允许外资的进入,以后投标项目都不允许国家参与,只允许个人财团参加。 第二件事情,那就是更关系到我们的生存问题了,海关的关税减免或者为零,也就是说从今年(公元2015年)的7月份开始,所有进出口的商品将全部免除海关的关税。因为以前我们国家的海关的关税很高,所有进口商品,将全部加上海关的关税,最低的也是100%,最高的420%,也就是说100元的商品进入到中国,就有200元,还不仅仅如此,所有的进出口商品还都存在着,代理费也就是代理商的费用,比如说一级代理商,二级代理商,然后才能进入到经销商的手中,经销商再加上自己的店面费、人工费、装修费最后还有加价费,所以它的价格非常非常高的,老百姓一般是接受不起的,那么将从今年的7月份开始,全世界的商品将会陆续的进入中国,免除所有的费用在中国的市场上,以很低廉的价格上市,直接会进入到老百姓的家庭,那它对中国所有的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我们可以看的到,中国会大变,所有的行业都会大洗牌,中国又是必须从传统经营模式,转型到电子商务上来。那么就意味着比如说我们现有个体工商户传统经营模式会退出历史舞台,推行的是全新的电商电银模式,包括我们国有银行传统营销模式将发生变革。 老何把丑话说在前头。这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是要立即兑现执行的事。当然也可以与世贸组织协商再延长保护期。估计有难度。也可以找理由再朝后拖。大家知道世贸组织是以老美为牵头的西方为主的经贸易组织协定。当时谈判加入历经艰难设有很多附加条件。加入WTO是正确选择。是个两难选择。不加入很多生意做不成人家不开放国门。要发展经济就得与人合作互利互惠平等互利平等竞争。虽然站在我们立场上说我们WTO我们挣得少别人赚得多些。但必竞我们总算账得到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国各行各业提升了发展与管理水平。交点学费也值。后来居上后来日子还很长。要登高望远放长线钓鱼,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发展是硬道理。 参与国际经济金融大循环是一个大市场不是小打小闹小农经济小作坊经济是要搞国际贸易市场大对接平台。加入WTO不是一件小事好多人并不十分清楚。是一次较大的经济变革,建议先立法为推进改革加快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真正做到依宪依法治国。最好不要搞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这不是纸上谈兵是要马上落实的事。因正式与WTO国际化接轨后会引起巨大经济变革,涉及到国家基本经济制

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加入WTO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目前关于“入世”对中国农业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入世”与政府农业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的管理权在农业行政主管部 门,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权和农产品流通管理权在商业行政主管部门,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管理权又在外贸行政主管部门。这种贸工农分割、产供销分离的运行机制显然不适应加入WTO 后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需要,现行农业管理体制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处于分散管理的状态,不适应农业国际化对农业进行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的需要。但也有学者指出,中国贸易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是市场化,而WTO规则对贸易体制的规范化有一定的要求,对加快国内流通体制改革将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环境。加入WTO大大改善了我国农产品的贸 易环境。在WTO框架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开放的多边贸易体系,可以享受无条件贸易最惠国待遇,尤其是对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量增加,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可以灵活运用国际贸易规则及争端解决机制减少其它国家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非关税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也有学者指出,中美协议中就含有对我国出口农产品使用“非市场经济国家”倾销标准和美国国内法律中的特殊保障措施的内容,使我国农产品对美出口在较长时间内仍然受制于单边措施。如果类似条款也出现在与其他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协议中,就无法保证未来我国与其它国家的农产品贸易能完全置于世界贸易组织法律框架之下,增加了贸易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 第三,“入世”与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尽管有学者认为“入世”后我国农产品的竞 争优势将丧失,但更多的学者却认为,不同的农产品情况不同。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容易的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生产竞争优势;劳动力和机械替代较困难的农产品生产,即我们常说的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具有生产竞争优势;耕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国不具有竞争优势。具体来说,粮食、油菜、糖料和一些地区的棉花等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比较优势;畜产品、水果和蔬菜比较优势较明显。我国农民、农业加工企业和营销组织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国际市场所需农产品,更没有大型的农业跨国公司,自然就无法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四,“入世”与农民收入、城乡收入以及地区收入差距。在中国大多数传统农业区, 农民从种植得到的收入仍然占60%以上。“入世”后,外国农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会进一步加重国内主要农产品的“卖难”矛盾,引起流通渠道的混乱,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由于“入世”后增加进口的主要是小麦、玉米和豆油等,所以会对相应的主产地东北和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带来一定的影响。与此同时,南方一些需要饲料的省区“入世”后可以直接从国际市场进口价格低廉的玉米,它们在这个过程中就成了受益者。农民之间,特别是西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农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将增大。据预测,“入世”后至2005年,全国农民实际收入将会下降%左右,而城镇居民实际收入则会增加%,城乡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加剧农村“贫困永久化”危机。但也有学者指出,“入世”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第五,“入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入WTO后将加重农村的就业压力。2000 年,按劳动年龄人口计算,我国有5亿农村劳动力。如按有劳动能力的人口计算,则有6 亿多劳动力,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大约有1亿人口,绝对过剩的农村劳动力有4亿至5亿。“入世”后,乡镇企业解决就业的能力大幅度下降,每年向外排斥300万到400万劳动力。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中国曾是世贸的前身,关贸总协定的创建国之一,但西方国家却因为政治利益原因,拒绝承认,中国被迫放弃缔约国成员的身份,以普通新成员身份加入,所以缔约国成员的一些特权是无权使用的。1995年7月11日,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为什么中国用了如此大的气力还是要坚持加入世贸呢?中国加入世贸对自己来讲有什么积极地意义呢?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中国加入世贸的意义。 从世界135个经济体先后加入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多边组织,迄今没有一个成员退出,30多个经济体正在努力申请加入和我国13年孜孜不倦的努力可以看出,加入多边组织对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尽管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需要付出一定的“入门费”,为此可能产生一定的临时性的负面影响。但只要我们拿出应对措施,正面影响一定会远胜于负面影响。 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社会。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3.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贸易。 5.有利于引进外资。 6.有利于激发中国企业的竞争意识。 7.有利于我国技术进步。 8.有利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长。 9.有利于扩大就业机会。

当然,有了这么多的有利影响,老百姓们可能感觉加入世贸和自己的生活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那么这么想就是大错特错的,其实,加入世贸组织最大的受益者就是老百姓主要的理由是:第一,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的关税将大幅度下降,非关税措施将逐渐的取消,使进口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使进口品的价格逐渐下降。第二,由于国内市场的逐渐开放将增强国内市场国产品和进口产品的竞争,迫使生产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第三,服务业的逐渐开放也会加拒国内服务业竞争客观上要求服务提供商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服务价格。第四,加入世贸组织也将加快中国经济的对内开放和进一步深化改革,使私人投资者可投资的领域将不断扩大,获得投资收益。第五,加入世贸组织将进一步规范政府的行政执法,增强政策法规的透明度,依法行政,从而为老百姓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创业环境。而且,加入世贸之后民营经济将成为最大的赢家,因为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对内和对外的开放,尤其是对内的开放要快于对外的开放,各级地方政府部门都将积极的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扶植民营经济的发展,对民营经济投资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宽,因此,民营经济绝对不会是最大的输家。但是,也要求我们的民营企业家提高自身的素质,否则市场竞争是无情的。 所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们来讲是积极地,它能够加快我们改革的进程中国现在需要建立以前没有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金融制度,与国际接轨,靠外部压力可以加速改革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对中国的下一步改革起很大的推动作用。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加入WTO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从而成为了最后加入这个组织的主要贸易国之一。这向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息:中国准备着成为全球经济中一个被赋予了完全权利的成员。加入WTO将为中国带来巨大利益:扩大贸易、推动进一步经济改革、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促进法治。 在国内,加入WTO无疑将给中国领导人和中国人民带来重大的责任和挑战。在国外,这将从根本上重新确定中国同其它国家的关系,特别是同美国这个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的关系,中国同在亚洲地区的邻国的关系则更勿庸赘述。 有一点是肯定的:中国加入WTO所引起的变化将远远超出它同其它国家的贸易关系领域,既会带来重重收益,也会带来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收益和减少风险对于决策者、商界人士和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 中国为什么需要WTO 中国经济在过去20年中的迅猛发展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成功经历。在强劲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近10%的平均年增长率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和投资新机会,使中国变得更加繁荣。中国从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转向一个更为市场化的贸易强 国所产生的效力遍及全球经济,影响着从消费者选择到投资流动的方方面面。

但飞速发展并不是没有代价的。它尤其无情揭示出中国经济体制中一些结构性的弱点,特别是在农业、金融和国有企业等方面。中国面临的矛盾一直是,而且会继续是,如何最好地保持经济增长和结构改革势头的齐头并进,因为如果其中之一停滞不前,另一个就很可能受挫,从而可能导致产生另外一系列新的经济挑战和困难。 从很多方面讲,加入WTO都是中国保持经济发展和改革速度的最佳选择。随着世界经济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和彼此关联,中国按照国际贸易规则参与世界经济对中国以及美国、亚洲和世界都变得更为关键。作为WTO成员,中国将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管理规则的制定。 同样地,中国将能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贸易利益。中国出口商的一个受益之处是,他们现在可以确信自己的贸易夥伴必须遵守WTO规章。这意味着,举例而言,WTO 成力。在中国的投资增多意味着有更多的高薪就业机会、更多的政府税收收入和更多的技术转让。中国对WTO的承诺将有助于增加各个经济领域中的竞争。中国消费者将因竞争带来更多选择、更低价格和更高质量而直接受益,更不用说对知识产权和消费者权益的觉悟和认识也将提高。竞争将有助于提高效率和生产力,最终增强中国经济并提高中国公司在任何一个市场同最好的跨国公司进行竞争的能力。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变化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最大的变化 2001年11月20日,世贸组织总干事迈克尔·穆尔致函世贸组织成员,宣布中国政府已于2001年11月11日接受《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该议定书在12月11日生效,中国也在同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张燕生在对话网易财经表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融入世界的一个战略部署,并在十年期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十年来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5.3%下降至9.8%。同时,中国对世界开放了100多个服务贸易的部门,中国也经历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清理法律法规的工作,涉及3000多个法律法规同时数据显示,在中国入世10年来,中国出口增长了4.9倍,进口增长了4.7倍,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两倍多,人均GDP由当初的800美元增长到2010年的4000多美元。此前,10年前中国对外投资不到10亿美元,而2010年中国的海外投资已将近600亿美元。 入世令中国经济爆发出巨大能量,中国不再是一个新兴市场,而是一个蕴含诸多发展机遇的成长市场,这对于每一个外企都具有不可抵挡的魅力。入世之后,中国的营商环境更加透明化、合理化,这对于任何一个外商都具吸引力,所以我们要更积极地参与到这个市场中,收获更大的商机,同时也为中国市场带来前沿的技术和产品,支持中国的产业发展。 中国商务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入世10年来,我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已从入世初期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贸易国。2002~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57287.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85187.8亿美元,进口总额72099.9亿美元,分别是1978~2001年(改革开放至入世间的24年)的3.8倍、4倍、3.6倍。 10年间,我国贸易规模相继超越英国、法国、日本和德国。2010年,我国贸易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特别是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规模,已经由2001年的4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147亿美元。我国吸收外资和对外投资比例已从上世纪90年代的18∶1,上升至2010年的不到2∶1。我国也成为全世界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引进来方面,目前,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达到34.7万个,大批跨国公司将全球或亚太区总部迁到中国。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中心已经超过1400家。在外企研发中心中,从事先导技术研究的接近50%。在走出去方面,入世之初,中国的年对外投资规模不过几十亿美元,而到了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88亿美元,居全球第五位。 与此同时,获得成长与发展的中国也在影响和惠及世界。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我国的石油和化工行业同样大变样。中国石化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3.66万家,从业人员约690万人,实现总产值8.88万亿元,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化学工业产值达5.23万亿元,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2010年,全行业有20多种大宗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其中,氮肥、磷肥、纯碱、烧碱、硫酸、电石、农药、染料、轮胎、甲醇、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排名世界第一。到2010年,石油和化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带来的新挑战及对策 摘要:入世十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新跨越,在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中中国充分发挥自身的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实现经济新的跨越。我们在看到这些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压力,如何及时的制定对策迎接挑战称为我们在将来的经济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经济机遇和挑战对策 从1986年7月11日,中国正式照会GATT秘书长,要求回复GATT缔约国席位,到2011年11月12日,中国正式达成“入世”协议,经历了15年的谈判历程,这个协议的签订,来之不易。由此,中国的潜在的市场将由中国自己来开发,同时和世界一起发展,眼前的是一个公平的开放的平台,入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回顾入世十年来,对中国经济有什么重大的影响? 1.国名经济快速增长。“入世”十年来,中国的全球经济排名由第六跃升至第二,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近20%,外汇储备增长近13倍,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入世”十年来中国中国充分发挥在全球产业中的比较优势,实施出口拉动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双向投资,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十年来我们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量都有了大的飞跃,全球的地位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从一个无足轻重的国家,发展为在全球都有着重大影响力的经济大国。十年来国名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把握好了十年机遇,迎接我们的还有下一个十年,下下一个十年。“入世”对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我国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加入世贸组织后,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竞争,十年来我们在发挥自身的具有较强优势的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的同时又建立了门类齐全、系统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工业体系,建立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趋利避害提高竞争力,改变以往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创新发展,创立自主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了竞争力,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产业集中度持续提高,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装备水平的大幅改进,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企业。 3.对外开放型经济发展迅速。加入wto我们拥有的不仅是国内这一单一的市场,一个开放的,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在像我们招手,加入世贸组织的十年里,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加强了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开放市场,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加入世贸组织十年的进出口增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也是同期世界上最快的。同时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发展,为他们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从而促进对外开放性经济的快速发展。 加入wto十年来给我国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发展,国名经济也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在面对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欣喜时,我们也面对着许多新的挑战和压力。 1.“入世”是我国农业对外开放的重要里程碑,对推动农产品的市场开放,促进我国农业融入世界一体化进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入世”后我国农业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国小规模生产农业和世界农产品出口过竞争力的差距不断凸显,农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空间,直接与国外农产品竞争给我过农业发展带来了影响和挑战,而且这种影响和挑战呈现不断加深和扩大的趋势。部分大宗产品进口量过大过快给农业带来不理影响,新增农产品市场大部分被国外进口抢占;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高保护和高扭曲依然存在,一方面限制了我国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发挥,阻碍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使得我国开放的农产品市场成为农产品出口的聚焦目标,加大了农产品的进口压力。 2.“入世”十年,民族品牌堪忧。中国加入wto十年来不少民族品牌都被外资品牌收购,只有少数民族品牌依然屹立。虽然生活中我们仍然在使用,但仅仅只是我们熟悉的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摘要] 加入WTO既给中国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通过对入世以来的利弊分析,总体上看来是利大于弊的,并且根据中国目前应对的挑战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WTO 利弊对策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极大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高了吸引外资的能力。同时也加快了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扩大了就业机会,深化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为中国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好处,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但也对我国宏观经济及许多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本文从我国的实情出发,对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的利弊作出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和措施。 1.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中举足轻重的“经济联合国” 世贸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该组织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其基本原则是通过实施市场开放、非歧视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世贸组织是具有法人地位的国际组织,在调解成员争端方面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它的前身是1947年订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与关贸总协定相比,世贸组织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知识产权贸易,而关贸总协定只适用于商品货物贸易。 1.1世贸组织的宗旨 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与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方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和维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份额和利益;建立一体化的多边贸易体制。 1.2世界贸易组织的目标 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内容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系,使之可以包括关贸总协定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所有成果。 1.3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原则 一、互惠原则,是指两成员方在国际贸易中相互给予对方贸易上的优惠待遇。 二、透明度原则是指,WTO成员方应公布所制定和实施的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没有公布的措施不得实施,同时还应将这些贸易措施及其变化情况通知世贸组织。三、世界贸易组织市场准入原则是可见的和不断增长的,它以要求各国开放市场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实现最大限度的贸易自由化。四、促进公平竞争原则世界贸易组织主张采取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公平的竞争。五、经济发展原则也称鼓励经济发展与经济改革原则,该原则以帮助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为目的,针对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接轨国家而制定,是给予这些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六、非歧视性贸易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最惠国待遇,另一个是国民待遇。成员一般不能在贸易伙伴之间实行歧视;给予一个成员的优惠,也应同样给予其他成员。这就是最惠国待遇。国民待遇是指对外国的货物、服务以及知识产权应与本地的同等对待。 2/5页 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及创造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提供了难得的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 2.1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加入WTO有利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合作方面有进一步地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加入WTO后,

中国入世对文化的影响

中国入世对文化的影响 入市十年,中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生转变,取得成就,在国际大家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入世带给我们最大的影响就是经济与贸易,但同时,入世对我们文化的影响则更为深刻,全面,同时也更为久远。入世对我们的影响,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二是经济冲击后的文化冲击,同时还有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体现在文化理念的转化与进步上,它深刻的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趣味和文化选择,乃至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文化价值观。 入世对我们的影响还体现在知识产权,文化制造,和思维方式上。入市十年,国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大大增强,关于知识产权的承诺基本实现,但与发达国家已存在几百年的知识产权意思相比,需要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文化制造上也不能与大国形象相匹配,精神的发展还不均衡,不少还没有掌握人家真正的精髓,但未来将成为积极推动者与主要参与者。入世对我们的影响还体现在思维方式上它要求一种新的民族认同和名族性格的形成,进而使我们更加自如和从容的面对世界。 用何种心态应对入世?首先我们必须在大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新的认识框架和新的运转方式。了解和借鉴国际文化产业运作的经验和战略,激活自身的文化产业。在保持我们的文化特色,发出我们自己文化和价值的独特声音改造自身文化弊端的同时顺应,全球化的进程,抓住机遇,吸收和借鉴外国优秀

文化,博采众长,与时俱进。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意识,从文化普惠性,大众性到文化高端化,贵族化。扩大文化市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继续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在遵守规则的同时追求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公平公正。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弊大于利 中国企业还远远不具备国际竞争力。从规模上看,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年销售总额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相当,中国前500 家企业的平均销售额仅为世界500强的2%. 中国的若干产品的总产量在名列世界前茅,如钢材、水泥、煤炭、棉布、化肥、电力,甚至彩电、冰箱、空调、摩托车等家电是如此。但是,中国的庞大的生产量是由众多企业生产出来的,产业集中度很低,每家企业的规模都不够大。从生产技术上看,中国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较差,生产技术落后,单位产量的能耗较大,且在产品品种、性能、质量方面都比不上欧美大企业。从可以调动的资金来看,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雄厚的资金支持,无法在技术改造和市场占有率上有迅速提高;从品牌来看,中国产品普遍缺乏国际知名度,无法做到优质优价,利润实现能力差。 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平等竞争,其结果必然是中国企业大量破产倒闭,或被跨国公司收购兼并。事实上,中国的饮料工业、啤酒工业、洗涤剂工业、自行车工业、造纸工业、医药工业、电梯业、计算机业、民用客机车、装备工业都已经被跨国公司占领,或者高附加值部分市场被占领,机械工业、汽车工业、石化工业、钢铁工业、煤炭工业、农业等也都面临著进口商品和跨国公司的严重威胁,有的甚至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在华的生产组装车间。与此相应,则是中国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利润萎缩,裁员和降低工资福利,拖欠银行贷款。中国银行体系不良资产比率相当高,腐败因素造成的不良资产只是其中一部分,主要的呆帐坏来源是市场竞争造成的,特别是由于外资企业挤垮中国企业造成的。 中国农业是竞争力最弱的产业。众所周知,中国农村人口多达9 亿,农业劳动力5 亿左右,户均拥有耕地仅为0.4 公顷左右,与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上百万公顷的农场相比,毫无规模经济效益可言。为了确保如此微小的土地面积能够有足以维持农民生存的产出,必须要使粮食价格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这就使中国农产品特别是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1996年起,由于中国增加粮食进口规模,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至2000年秋,降低至每种一亩小麦要亏损8 美元的水平,使农民生活陷入困境。目前,中国农业地区普通农民的年人均收入不到80美元,生活十分艰难。如果加入世贸组织后履行《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则农民收入还将继续下降,大量农村土地将被荒芜,农村人口将大量流入城市,成为城市边缘人口。 一句话,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GDP总量虽然可能有一时的增长,但是单位GDP的税收、工资含量将有下降,单位GDP的就业量将继续减少。 更重要的是,中国将失去独立的工业体系,逐渐成为跨国公司的生产加工基地。中国农业将面临极大冲击,农民收入可能大幅减少。中国的金融体系可能被进一步增加的呆坏帐拖垮。中国城市和农村的失业人口将大量增长。同时,在世贸组织规则下,为了吸引外资,中国将无法提高税收,从而无法建立一个有足够支付能力的社会保障体系。其结果是,中国的社会治安将进一步恶化。 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动力 直面国际竞争的中国企业界的声音却没有出现在媒体上。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规模还太小,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跨国公司。虽然这些小企业也模糊地感觉到国际竞争对他们的威胁,但是他们缺乏信息沟通,更缺乏组织,在政治上没有发言权。中国大企业仍然是以国有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明确感到跨国公司的压力,但是企业的领导人们受命于×央政府,对企业的生死存亡不承担最终责任。就个人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还有可能享受与国际接轨的收入,自然也没有多少兴趣反对。工人和农民本来应该对此表示不同意见,但这两个群体同样缺乏信息沟通,同样缺乏组织,他们甚至不知道世贸组织是什么。 人们一般认为,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改革开放的核心是引进市场逻辑,让人们的致富愿望和能力来带动社会发展,同时就意味著让弱肉强食的规律自发作用。然而改革开放第一阶段的主导因素并不是弱肉强食,而是强者主动出让利益。 1985年以前,由于政府放权让利,给农民提高农产品价格,给工人以奖金和津贴,给地方政府和企业以一定的自主支配权,弱者群体首先得到利益,因此社会生产总量迅速增长,消费品增长更是迅猛,改革开放得到了广大公众的普遍拥护。 然而,1985年以后,政府已无利可让,无权可放。从那时起,弱肉强食开始成为社会的主导性因素。在农村,农民的收入增长趋缓,而农民的负担却逐年上升。在城市,国有企业的领导层逐渐以各种方式将越来越多的企业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入世十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我国自1986年7月11日提出复关申请,经过了两代领导人,在长达15年的谈判后,2001 年11 月10 日, 世界贸易组织总理事会批准中国加入WT O,中国正式成为WTO 第143 个成员国,获得了分享全球化的权利。这是WT O 和多边贸易体系历史上的重要时刻, 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时刻。2011年11月是中国加入WTO 满十周年的一个特殊年份,在这十年里中国进步入了另外一个更大的竞技场,在这个与世界经济相互竞争的十年里面,中国发生了许多改变。但是无论这些改变是利是弊,中国的崛起却不再是一个预言,它已是一个事实。而今天中国在世界上已经与美国和欧盟比肩,跻身世界经济三大巨头之列。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头号商品出口国。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国的经济都有那些积极地影响! 中国经历“黄金十年” “中国在过去十年里发生了举世无双、史无前例的变化。”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 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大使易小准表示,入世10年对中国来说是经济发展最好、最快的“黄金十年”,中国对外贸易最为活跃,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经不容忽视。 “入世的核心价值表现为三方面:第一是提高了国际地位;第二是改善了发展的外部环境;第三是以开放促进了国内的改革。”中国

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 下面就让我们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入世10年到底有那些积极的影响。 1.经济规模稳步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入世后得益于开放的经济政策, 中国保持了较长时期的经济增长, 2000 年中国GDP 规模是9. 92 万亿元, 2001 年达到10. 97 万亿元, 2006 年达到21. 19 万亿元, 2009 年已经达到34. 05 万亿元。2009 年中国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17%, 超过了美国的16%,中国从入世之初的世界第九大经济体快速成长为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而世行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第一引擎。 所以当2011年欧洲爆发债务危机时,世界齐刷刷地将目光瞄向了中国。这与两年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时的情形何其相似!指望中国拯救世界显然并不现实,但这个现象却明白无误地彰显了今日中国经济在世界的重要地位。 2.贸易规模快速提升, 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出口国 入世后中国贸易发展势头迅猛。2000 年中国出口额为2 492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1. 43 万亿美元, 2009 年仍然达到1. 2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月中国出口额已经达到1. 42 万亿美元。在出口迅速扩大的过程中, 中国的进口也在迅速增加。2000 年中国进口额为2 250. 9 亿美元, 2009年上升到1 万亿美元, 2010 年前11 个

中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doc

中国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wto Trade Organization 简称WTO),中文简称是世贸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 ,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 拥有164个成员,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程

世贸组织成立后,中国的复关谈判转为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1995年7月11日,中国正式提出加入世贸组织的申请,自此从复关转为入世。同年11月,应中国政府的要求,“中国复关谈判工作组”更名为“中国入世工作组”。中国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多次重申了入世的基本立场,概括起来为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根据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承担与本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义务;第二,以乌拉圭回合多边协议为基础,与有关世贸组织成员方进行双边和多边谈判,公正合理地确定入世条件。第三,作为一个低收入发展中国家,中国坚持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入世,享受发展中国家的待遇。 1996年3月,世贸组织中国工作组第一次正式会议在日内瓦召开,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同时,为加快经济建设及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的速度,1996年4月1日和1997年10月1日,我国政府两次大幅度降低关税税率,逐步取消了各种名目繁多的非关税壁垒,在1998年4月中国工作组第七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向世贸组织秘书处提交了一份近6 000个税号的关税减让表。但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工作组会议与双边磋商进展缓慢。 1999年后,中国入世进程明显加快。1999年4月,朱鎔基总理访美,与美国在市场准入谈判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签署了中美双边协议中最重要的《中美农业合作协议》,并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问题发表联合声明。然而1999年5月8日,

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庆应义塾大学报告论文 加入WTO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董怡奈 佐藤妙子真鍋雅史宮本夏樹叶寒菜 増田雅之王雪萍大崎健史董宏 一、关于中国入世 中国在2001年内加入WTO已成定局。关于中国入世可以有很多的论述,本文欲通过整理围绕中国入世问题的相关讨论加以来分析中国的贸易环境。最后,对中国在入世时所面临的问题应当如何应对,列举出日本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时的经验,作为参考加以介绍。 首先,在加入WTO的时候,中国负有从制度上遵守国际贸易规则的义务。具体来说有以下3点:第一,为防止不争当倾销,在出口补贴方面,除了农产品以外的商品一概不得享受出口补助;第二,关于进口配额,不得以进口配额的方式对进口实行限制,但是由于进口而导致国内产业陷入巨大困境的情况除外;这一条是为了消除非关税壁垒,但同时又保留了紧急进口限制措施的选择项。第三,在采取新的关税率或提高关税率的时候,为了不影响出口国的利益,必须下调其他商品的关税率来进行调整。关于关税,必须在WTO内来进行调整。中国加入WTO后,必须下调关税,平均下调的幅度在23%到15%不等。这样,从外国进口的商品就会变得相对较便宜,进口就会增加。 二、中国的贸易环境 中国入世后,在经济方面究竟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来概要地考察一下中国的贸易结构。

2.1. 中国的贸易对象国 中国的贸易对象国如图所示: 2.2. 世界经济的动向 这些出口对象国的经济状况如何呢?从结论来讲,估计今后会进一步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美国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并指示说“要实行经济状况对中国的贸易产生巨大的影响,就必须实现贸易对象 2.3. 人民币汇率的走向 除世界经济外,人民币的走向也是影响中国贸易的巨 (实质实效的汇率) 大因不断提高的争力,显示了目美元的汇率实际上是固定的, 在出口对象中,美国、香港、欧盟占了整体的70%左右,这暗示着这些国家的经济状况会 对中国的出口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2001年4月—6月期的GDP 增长率为0.2%,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调整的状态。这是因为以IT 产业为中心的不景气从美国蔓延到了全世界的缘故。此外,日本长期陷于不景气当中,受IT 产业不景气的影响,日本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 对此,朱总理称“应当严肃对待美国经济的减速一切旨在扩大贸易的对策”。 今后,为了避免美国、日本的国的多样化、多边化。 素。现在虽然实行的是管理变动汇率,但实际上实行 1.60.60.81.01.2 1.4的是固定汇率,1美元兑换人民币8.2元左右。 对此,在进驻中国的外资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同时,日本国内产业界内出现了人民币过于便宜的声 音,竹中财政大臣就曾表示过人民币是否过于便宜的疑 虑,可以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在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中国人民银行为了保持出口竞前要避免人民币升值,努力维持汇率现状的方针。 在此,笔者想考察一下“实质实效的汇率”。尽管人民币对

中国加入WTO的利弊分析

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 —从多个层次看中国加入WTO的意义 摘要:本文从多个视角、多个层次来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意义。加入WTO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既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但总体来说,还是利大于弊。其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可以堪称为我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 关键字:WTO 对外开放利弊机遇意义 经过长达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终于在2001年11月10日成功加入WTO,实现了中国人民多年的梦想。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加入WTO呢?加入WTO对我国有何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宏观(历史视角)、中观、微观(以三个产业为例)等三个层次对其展开分析。 (一)从历史视角看:中国为什么加入WTO 二十世纪后半期,后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同对外开放有着越来越直接的联系,

或者说是在开放当中实现的。一般来说,后发展国家的开放过程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称之为“市场开放阶段”,在开放之前或初期,后发展国家主要缺乏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资源,必须通过市场的开放,从国外引进;第二阶段是“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主要是学习和移植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引进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关或者是市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和各种制度架构,形成整个社会、政治和经济顺利发展的制度环境。在这一阶段,后发展国家开始在各个领域接受和实行某些国际通行的规则,逐步成为在国际社会生活中富有信誉和负责任的国家。 1979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开放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市场开放阶段”,是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里程碑。它第一次真正实现了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了引进许多西方先进技术,而且还学习了大量地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事实证明了此次改革开放的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地全面发展。 而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中国从“市场开放阶段”过渡到“规则或制度开放阶段”的重大的战略举措,是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它的作用和意义甚至比第一次“改革开放”还要重大。对于中国这样的20世纪的后进国家,要想使自己的规则成为国际通行的规则,就要成为世界强国,而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首先学会遵守别人制定的规则。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学习和移植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从而促进我国在各个领域接受和实行某些国际通行的规则。与此同时,在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生活中,随前一阶段的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发展而形成的各种既得利益团体对社会经济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因此唯有加入WTO,进一步扩大开放,才能保持社会经济现代化建设步伐快速前进。 加入WTO是我国实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就加入WTO的结果及其影响来看,它的社会意义、政治意义和国家的现代化意义要远大于其单纯的经济意义,因而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重大转折或新的起点。 (二)从多个中观视角分析加入WTO的利弊 加入WTO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入WTO既给我国带来了参与国际舞台的机遇,又给我国各个领域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总体来说,利的一面大于弊的一面。 首先,加入WTO有利的因素体现在: 1.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入WTO有利于我国与发达国家在技术经济合作方面有进一步地广度和深度上的推进,有利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为促进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同时加入WTO后,我们也可以大量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并将其应用到我国的各个领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能够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强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加速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2.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和吸引外资。加入WTO后,我国将享受成员国拥有的最惠国待遇。这不仅能享受其他国家和地区开放市场的好处,使主要贸易大国对我国的歧视性做法逐步取消,而且会使我国产品拥有比过去更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从而可以促进我国出口贸易特别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出口的发展。加入WTO后,我国要履行WTO规定的义务,逐步开放国内市场,这将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增强我国市场对外商的吸引力,有利于更多地引进外国资本。 3.有利于我国全方位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加入WTO后,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办事,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增加贸易政策和管理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