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dna粗提取的实验步骤

dna粗提取的实验步骤

dna粗提取的实验步骤
dna粗提取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以洋葱为实验材料:

1、称取30克已切碎的洋葱,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助研,倒入10mL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充分研磨。

洋葱含有挥发性刺激物,有效减少刺激,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上课前,教师可先将洋葱放入冰箱冷冻一会儿,使其凉透但又不能结冰;或将洋葱切成几大块,放入清水泡一会儿,让其挥发性刺激物溶于水,可以减轻刺激。然后将洋葱切碎备用。研磨的目的主要是使洋葱细胞破裂,使DNA溶于2mol/L的氯化钠溶液,没必要将洋葱研成粥糊状,后者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实验效果。研磨时,切忌使用搅拌器(榨汁机)。使用搅拌器虽可以提高研磨效率,但搅拌器将洋葱切成极细小的颗粒,无法通过过滤将洋葱颗粒剔除。只能将酒精直接倒入滤液中,许多洋葱小颗粒因为轻会漂浮起来,DNA藏在其中,无法分辨。学生看不到白色纤维状粘稠物的DNA。

2、研磨后,用漏斗和纱布将汁液过滤到小烧杯中,得到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95%的酒精溶液20mL,沿烧杯壁缓缓倒入,不要震动或搅拌。

此时,烧杯中的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较浑浊,上层澄清,很快上层溶液中就会有白色纤维状粘稠物析出,用玻璃棒可将其轻轻卷起。

实例: 用鸡血细胞液粗提取DNA 并鉴定步骤

1、提取鸡血细将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已在课前配好) 5~10mL,注入到50ml 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0mL,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5min,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将血细胞过滤至1000mL 的烧杯中,取其滤液。图示胞的细胞核物质

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将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 L 的NaCl 溶液40 mL 加入到滤液中,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1min,使其混合均匀,这时DNA 在溶液中呈溶解状态。

3、析出含DNA的粘稠物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这时烧杯中有丝状物出现。继续加入蒸馏水,溶液中出现的黏稠物会越来越多。当黏稠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入蒸馏水。

4、滤取含DNA的粘稠物用放多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溶液至1000 mL 的烧杯中。取纱布上的黏稠物。

5、将DNA 的粘稠物再溶解取一个50 mL 烧杯,向烧杯内注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 L 的NaCl 溶液20 mL。用钝头镊子将纱布上的黏稠物夹至NaCl 溶液中,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3min,使黏稠物尽可能多地溶解于溶液中。

6、过滤含DNA的氯化钠溶液取一个100 mL 烧杯,用放有两层纱布的漏斗过滤以上溶液。取其滤液(DNA 溶于滤液中)。

7、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在上述滤过的溶液中,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溶液50 mL(加入时动作要慢),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溶液中会出现含杂质较少的丝状物。当玻璃棒上出现丝状物缠绕时,继续慢慢搅拌,至不再增加时,用玻璃棒将丝状物卷起,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取两支20 mL 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015mol/ L 的NaCl 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等试管冷却后,观察并且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那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相视的莞尔一笑,是一杯饮了半盏的酒,沉香在喉,甜润在心。

红尘中,我们会相遇一些人,一些事,跌跌撞撞里,逐渐懂得了这世界,懂得如何经营自己的内心,使它柔韧,更适应这风雨征途,而不会在过往的错失里纠结懊悔一生。

时光若水,趟过岁月的河,那些旧日情怀,或温暖或痛楚,总会在心中烙下深深浅浅的痕。生命是一座时光驿站,人们在那里来来去去。一些人若长亭古道边的萋萋芳草,沦为泛泛之交;一些人却像深山断崖边的幽兰,只一株,便会馨香满谷。

人生,唯有品格心性相似的人,才可以在锦瑟华年里相遇相知,互为欣赏,互为懂得,并沉淀下来,做一生的朋友。

试问,你的生命里,有无来过这样一个人呢?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于千万人群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四目相对,只淡淡的问候一句:哦!原来你也在这里,这便足够。

世间最近与最遥远的距离,来自于心灵与心灵。相遇了,可以彼此陌生,人在咫尺心在天涯,也可初见如旧,眼光交汇的那一刻,抵得人间万般暖。

山脊线山谷线提取实验报告

山脊线山谷线提取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描述: 山脊线和山谷线构成了地形起伏变化的分界线(骨架线),因此它对于地形地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水文物理过程研究而言,由于山脊、山谷分别代表示分水性与汇水性,山脊线和山谷线的提取实质上也是分水线与汇水线的提取。 本次实验通过某区域栅格DEM掌握山脊线和山谷线这两个基本地形特征信息的理论及其基于DEM的提取方法与原理;同时,熟练掌握利用ArcGIS软件对这两个地形特征信息的提取方法。 实验原理: 1.本实验基于规则格网DEM数据使用平面曲率与坡形组合法提取山脊线和山谷线,首先利用DEM数据提取地面的平面曲率及地面的正负地形,取正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即为山脊,负地形上平面曲率的大值为山谷。实际应用中,由于平面曲率的提取比较繁琐,而坡向变率(SOA)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表征平面曲率。因此,提取过程中可以SOA代替平面曲率。 2.主要用到以下理论知识: 1)坡向变率:是指在提取坡向基础上,提取坡向的变化率,亦即坡向之坡度(Slope of Aspect,SOA)。它可以很好地反应等高线弯曲程度; 2)反地形DEM数据:求取原始DEM数据层的最大高程值,记为H,通过公式(H-DEM),得到与原来地形相反的DEM数据层,即反地形DEM数据; 3)地面坡向变率SOA:地面坡向变率在所提取的地表坡向矩阵的基础上沿袭坡度的求算原理,提取地表局部微小范围内坡向的最大变化情况。但是SOA在提取过程中在北面坡将会有误差产生,所以要将北坡坡向的坡向变率误差进行纠正,其公式为: SOA=(( [SOA1]+[ SOA2] )-Abs( [SOA1]-[ SOA2] ))/2 其中:SOA1为原始DEM数据层坡向变率,SOA2为反地形DEM数据层坡向变率。 4)焦点统计 5)ArcScan自动矢量化 流程图

实验一-DNA提取

实验一-DNA提取

实验一DNA的小量制备 小量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CTAB法) 1 实验目的: 随着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人们经常需要提取高分子量的植物DNA,用于构建基因文库、基因组southern 分析、酶切及克隆等,这是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步骤。本实验目的是学习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和测定DNA 的原理并掌握CTAB 提取DNA 的方法,进一步了解DNA 的性质。 2 实验原理 细胞中的DNA 绝大多数以DNA-蛋白复合物(DNP)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提取DNA 时,一般先破碎细胞释放出DNP,再用含少量异戊醇的氯仿除去蛋白质,最后用乙醇把DNA 从抽提液中沉淀出来。DNP 与核糖核蛋白(RNP)在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二者分离。以NaCl 溶液为例:RNP 在0.14mol/L NaCl中溶解度很大,而DNP 在其中的溶解度仅为纯水中的1%。当NaCl 浓度逐渐增大时,RNP的溶解度变化不大,而DNP 的溶解则随之不断增加。当NaCl 浓度大于1mol/L 时,DNP的溶解度最大,为纯水中溶解度的2 倍,因此通常可用1.4mol/L NaCl 提取DNA。为了得到纯的DNA 制品,可用适量的RNase 处理提取液,以降解DNA 中搀杂的RNA。 关于植物总DNA 的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 1.CTAB 法: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简称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mol/LNaCl)是可溶的,当降低溶液盐的浓度到一定程度(0.3 mol/L NaCl)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就可将CTAB 与核酸的复合物同蛋白、多糖类物质分开,然后将CTAB 与核酸的复合物沉淀溶解于高盐溶液中,再加入乙醇使核酸沉淀,CTAB 能溶解于乙醇中。 2.SDS 法: 利用高浓度的阴离子去垢剂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简称SDS)使DNA 与蛋白质分离,在高温(55~65℃)条件下裂解细胞,使染色体离析,蛋白变性,释放出核酸,然后采用提高盐浓度及降低温度的方法使蛋白质及多糖杂质沉淀,离心后除去沉淀,上清液中的DNA用酚/氯仿抽提,反复抽提后用乙醇沉淀水相中的DNA。一般生物体的基因组DNA 为107~109bp,在基因克隆工作中,通常要求制备的大分子DNA 的分子量为克隆片段长度的4 倍以上,否则会由于制备过程中随机断裂的末端多为平末端,导致酶切后有效末端太少,可用于克隆的比例太低,严重影响克隆工作。因此有效制备大分子DNA 的方法必须考虑两个原则:(1)尽量去除蛋白质、RNA、次生代谢物质(如多酚、类黄酮等)、多糖等杂质,并防止和抑制内源DNase 对DNA 的降解。(2)尽量减少对溶液中DNA 的机械剪切破坏。 几乎所有的DNase 都需要Mg2+或Mn2+为辅因子,故实现(1)尽量去除蛋白质的要求,需加入一定浓度的螯合剂,如EDTA、柠檬酸,而且整个提取过程应在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练习题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有时候,由于实验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设法替代。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 做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蒜叶代替洋葱 B. 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可用30%的食盐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做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可用乙醇代替丙酮 D. 做DNA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时,可用新鲜猪血代替鸡血 2.在DNA的粗提取实验过程中,两次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的作用是 A.稀释血液,冲洗样品B.使血细胞破裂、降低NaCl浓度使DNA析出C.使血细胞破裂、增大DNA溶解量D.使血细胞破裂、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3、下列操作中,对DNA 的提取量影响较小的是 A .使鸡血细胞在蒸馏水中充分破裂,放出DNA 等核物质 B .搅拌时,要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轻缓搅动 C .在析出DNA 黏稠物时,要缓缓加蒸馏水,直至溶液中黏稠物不再增加 D .在用酒精沉淀DNA 时,要使用冷酒精,甚至再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冷却 4.在实验中,有两次DNA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 ①DNA在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 mol/L时溶解度最低②DNA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中能沉淀析出 A.两次都是①B.两次都是② C.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D.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5.向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A.加快溶解DNA的速度B.加快溶解杂质的速度 C.减少DNA的溶解度,加快DNA析出D.减少杂质的溶解度,加快杂质的析出6.对三次过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第一次过滤后,核物质存在于滤出的固体物中 B.第二次过滤后,使用多层纱布,DNA存在于纱布上的黏稠物中 C.第三次过滤后,DNA存在于滤液中,可进一步除去非DNA物质 D.上述B、C均正确 9.在此实验中,具有和蛋白水解酶相似作用的物质是 A.蒸馏水B.NaCl溶液C.NaOH溶液D.盐酸10、在DNA提取实验中有三次过滤: (1)过滤用蒸馏水稀释过的鸡血细胞液(2)过滤含粘稠物的0.14mol/LNaCl溶液(3)过滤溶解有DNA的2mol/LNaCl溶液以上三次过滤分别为了获得 A、含核物质的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B、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C、含核物质的滤液、滤液中DNA粘稠物、纱布上的DNA D、含较纯的DNA滤液、纱布上的粘稠物、含DNA的滤液 11 .在“DNA 的粗提取实验”中,有两次DNA 的沉淀析出,其依据的原理是 ①DNA 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 . 14mol / L 的氯化钠中的溶解度最低 ②DNA 在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中能沉淀析出 A .两次都是① B .第一次是①,第二次是② C.两次都是② D .第一次是②,第二次是① 12. 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与下列哪项原理无关 A . DNA 在0.14mol / L 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B . DNA 易被龙胆紫染成紫色 C .在DNA 溶液中加入二苯胺,加热后产生蓝色 D .加入95 %的冷酒精,DNA 会从溶液中析出

果胶提取实验报告1

桔皮中果胶提取技术的试验分析 【摘要】酸浸提法提取果胶具有快速、简便、易于控制、提取率较高等特点,用盐酸浸提、乙醇沉淀法进行了从桔皮中提取果胶的工艺试验。用单因素试验进行工艺参数的优化,其适合的工艺条件是:液料质量比为20;浸提液pH值为2;浸提温度为90℃。 关键词:桔皮果胶提取工艺工艺参 引言:果胶是一种亲水性植物胶,属于多糖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的根、茎、叶、果的细胞壁中。通常人们所说的果胶系指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的总称,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分子量介于20 000-400 000之间。其基本结构是D一吡喃半乳糖醛酸,以1,4甙链连接成的长链,其中部分半乳糖醛酸被甲醇酯化 [1]。 胶凝剂、增稠剂、稳定剂和乳化剂,随着功能性多糖的开发研究,果胶作为水溶性膳食纤维,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必定会越来越广泛[2-4]。我国是柑桔的主要产地,柑桔皮中果胶含量可达10%~30%。从桔皮中提取果胶不仅有极大的工业价值,而且对综合开发、利用柑桔资源,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有重要的实际意义[2,4,6]。果胶的提取一般有酸提取法、离子交换法、微生物法和微波加热处理法等方法[5-9],由于酸提取法具有快速、简便且提取率高的优点,国内外大多采用此法。果胶分离沉淀主要有乙醇沉淀法和盐析法。国内主要采用乙醇沉淀法,而国外多用盐析法或不经沉淀直接喷雾干燥。针对我国情况而言,对乙醇沉淀法已有大量研究,而本实验也是在总结

别人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对比以及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桔皮采用成熟新鲜、无病虫果害的晚熟蜜桔,人工取皮,在40℃下干燥,粉碎至1~3 mm,待用。 盐酸、乙醇、氢氧化钠、无水氯化钙、冰醋酸和甲基红,均为化学纯。1.2 果胶提取方法 果胶提取工艺为:原料→洗涤→失活→干燥→粉碎→酸提取→过滤→浓缩→冷却→乙醇沉淀→离心分离→干燥→称量→粉碎→果胶。 剔除腐烂变质、发黑的桔皮,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烧杯中,加水,加热至90 ℃保温5~10 min,使酶失活,捞出桔皮,将桔皮在40 ℃下干燥,切碎。将20 g原料加入用HC1预先配制的、具有一定pH值和温度的酸溶液中,维持所需的温度达到一定的提取时间,并不断搅拌。趁热用布氏漏斗过滤得果胶提取液。将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在60-70 ℃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3时为止。果胶浸提液冷却至常温后加入1倍体积的95 乙醇,搅拌、静置2 h,使果胶沉淀析出。用布氏漏斗过滤得粗果胶。在60-70 ℃干燥,粉碎即得果胶粉。随后进行提取物中果胶含量的测定和提取率的计算。 1.3 试验方法 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不同液料质量比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浸 提液pH值3、温度80℃、浸提时间45 min);不同浸提液pH值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浸提液温度80℃、液料质量比10、浸提时间45 min);不

DNA提取及PCR扩增实验报告.doc

PCR扩增及DNA琼脂糖凝胶电泳 刘琳1131428 环境科学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PCR扩增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技术。 2.对扩增后的DNA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并分析相应结果。 二、实验原理 1. PCR扩增 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原理类似于DNA的天然复制过程。在微量离心管中加入适量缓冲液,加入微量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dNTP)、耐热T aq聚合酶及两个合成DNA的引物,而后加热使模板DNA在高温下(94℃)变性,双链解链,这是所谓变性阶段。降低溶液温度,使合成引物在低温(55℃)与模板DNA互补退火形成部分双链,这是所谓退火阶段。溶液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在Tap酶作用下,用四种dNTP为原料,引物为复制起点,模板DNA的一条双链在解链和退火之后延伸为两条双链,这是延伸阶段。如此反复,在同一反应体系中可重复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和DNA合成这一循环,使产物DNA重复合成,并在重复过程中,前一循环的产物DNA可作为后一循环的模板DNA而参与DNA的合成,使产物DNA的量按指数方式扩增。经过30~40个循环,DNA扩增即可完成。 2.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 DNA分子在高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带负电,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即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与其相对分子量成反比。不同构型的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不同。该电泳方法以琼脂凝胶作为支持物,利用DNA分子在泳动时的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仪器:PCR扩增仪、0.2ul薄壁管、1.5ml离心管、移液枪、枪头、微波炉、电泳仪、水平电泳槽、制胶版、紫外透射仪。 试剂:TapDNA聚合酶、dNTP、buffer、两种引物、16S全长DNA样本、无菌ddH2O、模板DNA 、TBE、琼脂糖、EB、显色剂。 四、实验步骤 1. PCR扩增 本次试验选择细菌16S rDNA V3区片段进行扩增。 1.1 根据计算,首先取1.5ml离心管按照 2.5ul 10×Buffer 、1 ul dNTP、0.5 ul 341GC、 0.5 ul 534、0.125 ul Taq、19.375u ddH2O的比例配置足量的PCR反应体系。 1.2 分别向9个薄壁管中分别加入24 ul的反应体系,并分别添加8种不同的模版,并于第9个薄壁管中加入无菌ddH2O作为阴性对照。 1.3 将薄壁管放入PCR扩增仪中,按照预定程序进行PCR扩增。其中循环过程需要达到30~40次。程序如下: 预变性:94℃3min 循环:94℃变性30s 55℃退火30s 72℃延伸30s 末次延伸:72℃5min

dna粗提取的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以洋葱为实验材料: 1、称取30克已切碎的洋葱,放入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助研,倒入10mL 2mol/L 的氯化钠溶液,充分研磨。 洋葱含有挥发性刺激物,有效减少刺激,才能使实验顺利进行。上课前,教师可先将洋葱放入冰箱冷冻一会儿,使其凉透但又不能结冰;或将洋葱切成几大块,放入清水泡一会儿,让其挥发性刺激物溶于水,可以减轻刺激。然后将洋葱切碎备用。研磨的目的主要是使洋葱细胞破裂,使DNA溶于2mol/L的氯化钠溶液,没必要将洋葱研成粥糊状,后者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实验效果。研磨时,切忌使用搅拌器(榨汁机)。使用搅拌器虽可以提高研磨效率,但搅拌器将洋葱切成极细小的颗粒,无法通过过滤将洋葱颗粒剔除。只能将酒精直接倒入滤液中,许多洋葱小颗粒因为轻会漂浮起来,DNA藏在其中,无法分辨。学生看不到白色纤维状粘稠物的DNA。 2、研磨后,用漏斗和纱布将汁液过滤到小烧杯中,得到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95%的酒精溶液20mL,沿烧杯壁缓缓倒入,不要震动或搅拌。 此时,烧杯中的液体分为上、下两层,下层较浑浊,上层澄清,很快上层溶液中就会有白色纤维状粘稠物析出,用玻璃棒可将其轻轻卷起。 实例: 用鸡血细胞液粗提取DNA 并鉴定步骤 1、提取鸡血细将制备好的鸡血细胞液(已在课前配好) 5~10mL,注入到50ml 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蒸馏水20mL,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5min,然后,用放有纱布的漏斗将血细胞过滤至1000mL 的烧杯中,取其滤液。图示胞的细胞核物质 2、溶解细胞核内的DNA 将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 L 的NaCl 溶液40 mL 加入到滤液中,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1min,使其混合均匀,这时DNA 在溶液中呈溶解状态。 3、析出含DNA的粘稠物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轻轻搅拌,这时烧杯中有丝状物出现。继续加入蒸馏水,溶液中出现的黏稠物会越来越多。当黏稠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入蒸馏水。 4、滤取含DNA的粘稠物用放多层纱布的漏斗,过滤溶液至1000 mL 的烧杯中。取纱布上的黏稠物。 5、将DNA 的粘稠物再溶解取一个50 mL 烧杯,向烧杯内注入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 L 的NaCl 溶液20 mL。用钝头镊子将纱布上的黏稠物夹至NaCl 溶液中,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3min,使黏稠物尽可能多地溶解于溶液中。 6、过滤含DNA的氯化钠溶液取一个100 mL 烧杯,用放有两层纱布的漏斗过滤以上溶液。取其滤液(DNA 溶于滤液中)。 7、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在上述滤过的溶液中,加入冷却的、体积分数为95% 的酒精溶液50 mL(加入时动作要慢),并用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溶液中会出现含杂质较少的丝状物。当玻璃棒上出现丝状物缠绕时,继续慢慢搅拌,至不再增加时,用玻璃棒将丝状物卷起,并用滤纸吸取上面的水分。取两支20 mL 的试管,各加入物质的量浓度为0.015mol/ L 的NaCl 溶液5mL,将丝状物放入其中一支试管中,用玻璃棒搅拌,使丝状物溶解。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4 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等试管冷却后,观察并且比较两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 __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DNA 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 观察提取出来的DNA 物质。 实验原理 1. 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NaCl 的浓度变化而改变的。DNA 在0.14mol/L 的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据此可使DNA 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DNA 沉淀而杂质溶解。 2. 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溶液,据此可提取杂质较少的DNA 。 3. DNA 对蛋白酶、高温和洗涤剂(可以溶解细胞的细胞膜,除去脂质和蛋白质,而对DNA 没 有影响)都具有较好的耐性。 4. DNA +二苯胺?? →?沸水浴 蓝色(用于DNA 的鉴定) 实验材料: 鸡血细胞液(5-10ml ),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冷却),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 的柠檬酸钠溶液(抗凝剂),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 和0.015mol/l 的氯化钠溶液,二苯胺试剂 实验步骤 1.材料制备 0.1g/ml 柠檬酸钠100ml 置于500ml 烧杯内→玻璃棒搅拌→1000r/min 离心2min →吸去上清 液→即得鸡血细胞液(也可将上述烧杯置于冰箱中,静置一天使鸡 血细胞自行沉淀) 活鸡血180ml

[思考]为什么要除去血液中的上清液? 2.方法步骤 取血细胞液5-10ml+20ml蒸馏水,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 搅拌,使血细胞加速破裂,纱布过滤,滤液中含DNA和 其他核物质,如蛋白质 (1)提取鸡血细胞的细胞核物质 原理:血细胞吸水胀破,玻璃棒快速搅拌机械加速血细胞 破裂 (2)溶解核内DNA:滤液+2mol/LNaCl溶液40ml,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3)析出含DNA的粘稠物:向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轻地沿一个方向搅拌,出现 丝状物,当丝状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水(此时NaCl溶液 相当于稀释到0.14mol/L) (4)滤取含DNA的粘稠物:用多层纱布过滤,含DNA的粘稠物留在纱布上 (5)DNA粘稠物再溶解:在50ml的烧杯中注入20ml 2mol/L的NaCl溶液,缓慢搅拌3 min 使上述粘稠物尽量多的溶解在溶液中。 (6)过滤含DNA的2mol/LNaCl溶液:用2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含DNA (7)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上述溶液+冷却的95%的酒精50ml,缓慢搅拌,出现乳白色丝状 物,用玻璃棒将丝装物卷起。 (8)DNA鉴定:

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原理。 2.学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3.通过本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原理 1. 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注意事项 1.步骤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中,蒸馏水要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不能一次快速倒入。 2.实验中有多个步骤都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但是在不同的步骤中玻璃棒的用法不同。 实验用具 鸡血细胞液(5~1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和0.015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烧杯(100mL,1个,50mL,500mL,各2个),漏斗,试管(20mL,2个),玻璃棒,滴管,量筒(100mL,1个),纱布,镊子,滤纸,铁架台,铁环,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载玻片,试管夹。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制备鸡血细胞液,方法是: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100mL,置于500mL烧怀中,注入新鲜的鸡血(约180mL),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以免凝血。静置于冰箱内一天,使血细胞自行沉淀。(也可以用离心机离心2 min(转速1000转/分)。用吸管吸去上清液。 板书(提前写好)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报告

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水处理实验设计与技术》 实验报告

实验1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是研究浓度较低时的单颗粒的沉淀规律。一般是通过沉淀柱静沉实验,获取颗粒沉淀曲线。它不仅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而且也是给水排水处理工程中沉砂池设计的重要依据。 一、实验目的 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并能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计算和绘制颗粒自由沉淀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低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 (斯托克斯)公式。 但是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相对密度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内径D ≥100mm 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具有大小不同颗粒的悬浮物静沉总去除率η与截留沉速u 0剩余颗粒重量百分率P 的关系如下: ()dP P u u P s ?+-=00 001η ( 1 ) 此种计算方法也称为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法。 设在一水深为H 的沉淀柱内进行自由沉淀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开始,沉淀时间为0,此时沉淀柱内悬浮物分布是均匀的,即每个断面上颗粒的数量与粒径组成相同,悬浮物浓度为C 0(mg/L ),此时去除率η=0。 实验开始后,不同沉淀时间t i ,颗粒最小沉淀速度u i 相应为: i i t H u = ( 2 ) 此即为t i 时间内从水面下沉到池底(此处为取样点)的最小颗粒d i 所具有的沉速。此时取样点处水样悬浮物浓度为C i ,而: 00 0011η=-=-=-i i i P C C C C C ( 3 ) 此时去除率η0,表示u ≥u i (d ≥d i )的颗粒除去率,而:

实验6 动物肝脏中DNA的提取

实验六:动物肝脏中DNA的提取及定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用浓盐法从动物组织中提取DNA的原理与技术。 2、了解常见生化组分提取技术。 3、学习和掌握二苯胺法测定DNA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核酸和蛋白质在生物体中以核蛋白的形成存在,其中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 主要存在于核仁及胞质中,在制备核酸时应防止过酸、过碱及其他能引起核酸降解的因素的作用。全部操作过程应在低温下(4℃)进行,必要时还要加入酶抑制剂。如柠檬酸、氰化物、砷酸盐、乙二胺四乙酸(EDTA)等可以抑制DNA酶活性,皂土可抑制RNA酶活性,同时SDS 或苯酚等蛋白变性剂也可使核酸降解酶破坏。 动植物的DNA核蛋白能溶于水及高浓度的盐溶液(如1mol/L NaCl),但在0.14mol/L的盐溶液中溶解度很低,而RNA核蛋白则溶于0.14mol/L盐溶液,可利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溶液,将脱氧核糖核蛋白和核糖核蛋白从样品中分别抽提出来。 将抽提得到的脱氧核糖核蛋白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处理,DNA即与蛋白质分开,可用氯仿-异戊醇将蛋白质沉淀除去,而DNA则溶解于溶液中。向含有DNA的水相中加入冷乙醇,DNA即呈纤维状沉淀出来。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基,在酸性溶液中变成w-羟基-r-酮基戊醛,与二苯胺试剂作用生成蓝色化合物(λmax=595nm)。 DNA(脱氧戊糖基) [H+]HO-CH2-C(=O)-CH2-CH2-CHO 二苯胺蓝色化合物 在DNA浓度为20~200μg/ml范围内,吸光度与DNA浓度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 三、实验器材 猪肝,分光光度计(595nm),比色杯,匀浆器,量筒(50ml、10ml),离心机(5000r/min),离心管,试管及试管架,移液管(1.0ml、2.0ml、5.0ml),恒温水浴锅 四、实验试剂 氯化钠,柠檬酸钠,95%乙醇,SDS,氯仿,异戊醇,二苯胺试剂,DNA标准溶液(200μg/m1),二苯胺试剂等。 五、实验操作 1、配制溶液: 0.1mol/L NaCl-0.05mol/L柠檬酸钠溶液(2.925g氯化钠,20.85g柠檬酸钠,溶解于500mL 蒸馏水)。 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按照体积比20:1配制500mL。 5%SDS溶液:10g SDS溶于200ml水中。 二苯胺试剂:称取纯二苯胺(如不纯,需在70%乙醇中重结晶2次)5克溶于500ml 分析纯的冰醋酸中,再加入50ml过氯酸(A.R,60%以上),混匀待用。当所用药品纯净时,配得试剂应为无色。临用前加入5ml 1.6%乙醛溶液(乙醛溶液应保存于冰箱中,一周内可使用),贮于棕色瓶。 2、称取猪肝2g,用匀浆器磨碎(冰浴),加入4ml的0.1mol/L NaCl-0.05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研磨三次,然后倒出匀浆物,匀浆物在4000r/min下离心10min,弃上清;沉淀中再加入6ml缓冲液,于4000r/min离心10min;取沉淀。

利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的具体操作

利用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的操作ArcGIS 水文分析工具提取河网 DEM包含有多种信息,ArcToolBox提供了利用DEM提取河网的方法,但是操作比较烦琐(帮助可参看Hydrologic analysis sample applications),今天结合我自己的使用将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提取河网首先要有栅格DEM,可以利用等高线数据转换获得。在此基础上,要经过洼地填平、水流方向计算、水流积聚计算和河网矢量转化这几个不步骤。 1.洼地填平 DEM洼地(水流积聚地)有真是洼地和数据精度不够高所造成的洼地。洼地填平的主要作用是避免DEM 的精度不够高所产生的(假的)水流积聚地。洼地填平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Hydrol ogy->Fill工具。 2.水流方向计算 水流方向计算就可以使用上一步所生成的DEM为源数据了(如果使用未经洼地填平处理的数据,可能会造成精度下降)。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Flow Direction 工具。输入的DE M采用第一步的Fill1_exam1 3.水流积聚计算 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Flow Accumulation工具流向。栅格数据就是第二步所获得的数据(FlowDir_fill1)。可以看到,生成的水流积聚栅格已经可以看到所产生的河网了。现在所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河网栅格提取出来。可以把产生的河网的支流的象素值作为阀值来提取河网栅格。

4.提取河网栅格 使用spatial analyst中的栅格计算器,将所有大于河网栅格阀值的象素全部提取出来。至于这个阀值是多少因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是要大于积聚计算后得到栅格的最低河流象素值。这里采用的是500这个值。最 后生成只有0、1值的栅格数据。其中1表示是河网,0是非河网。 5.生成河网矢量 这里主要使用ArctoolBox->Spatial Analysis Tools->Stream to Feature工具.Input Stream raster 为第 四步只有0、1值的河网栅格。流向栅格使用第二步所生成的栅格数据。

dna提取实验步棸

(1)取新鲜或冰冻动物组织块0.5 g,尽量剪碎。置于玻璃匀浆器中,加入5ml的细胞裂解缓冲液匀浆至不见组织块。 (2)转入2ml 离心管中(转2管或4管),每管转入1ml,用台式离心机以12000 rpm 离心5min,弃上清收集沉淀。 (3)加入300ul 10×TE缓冲液悬浮沉淀 (4)加入100μl 200mg/ml的溶菌酶,37℃水浴1h; (4)加入50ul 10%SDS ,20μl 20mg/ml蛋白酶K在50℃恒温水浴锅中水浴3h ,间歇振荡数次。 (4)加入100μl 5mol/L NaCl,65℃水浴10min (5)加等量(570ul)的氯仿:异戊醇(24:1)振荡混匀,离心12000 rpm,10min。 (6).取上层溶液至另一管,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25:24:1),振荡混匀,离心12000 rpm,10min,取上层溶液至另一管,重复一次。 (7)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后室温沉淀20min ,12000 rpm离心,10min。小心倒掉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将附于管壁的残余液滴除掉。 (8)用1ml 70%乙醇洗涤沉淀物1次,离心12000 rpm ,5min。小心倒掉上清液,将离心管倒置于吸水纸上,将附于管壁残余液滴除掉,室温干燥。 (11)加200ul 灭菌水重新溶解沉淀物。 (12)Nanophotometer仪测定DNA浓度及OD值。 (13)-20℃保存备用。 1.3.2菌群16S rRNA基因V3高变区PCR扩增 (1)16S rRNA基因V3高变区通用引物: V3F:5’-CGC CCG CCG CGC GCG G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CC TAC GGG AGG CAG CAG-3’ V3R:5’- ATT ACC GCG GCT GCT GG-3’ 其中,CGC CCG CCG CGC GCG GCG GGC GGG GCG GGG GCA CGG GGG G为GC 夹。

实验一 DNA提取

实验一DNA的小量制备 小量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CTAB法) 1 实验目的: 随着基因工程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人们经常需要提取高分子量的植物DNA,用于构建基因文库、基因组southern 分析、酶切及克隆等,这是研究基因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步骤。本实验目的是学习从植物材料中提取和测定DNA 的原理并掌握CTAB 提取DNA 的方法,进一步了解DNA 的性质。 2 实验原理 细胞中的DNA 绝大多数以DNA-蛋白复合物(DNP)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核内。提取DNA 时,一般先破碎细胞释放出DNP,再用含少量异戊醇的氯仿除去蛋白质,最后用乙醇把DNA 从抽提液中沉淀出来。DNP 与核糖核蛋白(RNP)在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溶解度差别很大,利用这一特性可将二者分离。以NaCl 溶液为例:RNP 在0.14mol/L NaCl中溶解度很大,而DNP 在其中的溶解度仅为纯水中的1%。当NaCl 浓度逐渐增大时,RNP的溶解度变化不大,而DNP 的溶解则随之不断增加。当NaCl 浓度大于1mol/L 时,DNP的溶解度最大,为纯水中溶解度的2 倍,因此通常可用1.4mol/L NaCl 提取DNA。为了得到纯的DNA 制品,可用适量的RNase 处理提取液,以降解DNA 中搀杂的RNA。 关于植物总DNA 的提取主要有两种方法: 1.CTAB 法: 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exadecyltrimethylammonium bromide, 简称CTAB):是一种阳离子去污剂,可溶解细胞膜,它能与核酸形成复合物,在高盐溶液中(0.7mol/LNaCl)是可溶的,当降低溶液盐的浓度到一定程度(0.3 mol/L NaCl)时从溶液中沉淀,通过离心就可将CTAB 与核酸的复合物同蛋白、多糖类物质分开,然后将CTAB 与核酸的复合物沉淀溶解于高盐溶液中,再加入乙醇使核酸沉淀,CTAB 能溶解于乙醇中。 2.SDS 法: 利用高浓度的阴离子去垢剂SDS(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简称SDS)使DNA 与蛋白质分离,在高温(55~65℃)条件下裂解细胞,使染色体离析,蛋白变性,释放出核酸,然后采用提高盐浓度及降低温度的方法使蛋白质及多糖杂质沉淀,离心后除去沉淀,上清液中的DNA用酚/氯仿抽提,反复抽提后用乙醇沉淀水相中的DNA。一般生物体的基因组DNA 为107~109bp,在基因克隆工作中,通常要求制备的大分子DNA 的分子量为克隆片段长度的4 倍以上,否则会由于制备过程中随机断裂的末端多为平末端,导致酶切后有效末端太少,可用于克隆的比例太低,严重影响克隆工作。因此有效制备大分子DNA 的方法必须考虑两个原则:(1)尽量去除蛋白质、RNA、次生代谢物质(如多酚、类黄酮等)、多糖等杂质,并防止和抑制内源DNase 对DNA 的降解。(2)尽量减少对溶液中DNA 的机械剪切破坏。 几乎所有的DNase 都需要Mg2+或Mn2+为辅因子,故实现(1)尽量去除蛋白质的要求,需加入一定浓度的螯合剂,如EDTA、柠檬酸,而且整个提取过程应在

(完整版)咖啡因提取及鉴定实验报告

咖啡因提取及鉴定实验报告 题目: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实验目的: 1. 了解天然产物及其提取的概念和一般分离方法 2. 了解并学会使用回流提取的原理和操作 3. 了解如何用升华法提纯有机固体 4. 对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整个过程必须了解 咖啡因的理化性质:咖啡因(含结晶水时)是无色针状结晶,味苦,能溶于水(2%)、乙醇(2%)、(氯仿12%)、苯(1%)等,在100℃时即失 去结晶水,并开始升华,120℃升华显著,178 ℃时升华很快, 融点为234.5 ℃,呈弱碱性。在植物中,咖啡因常与有机酸、 丹宁等结合呈盐的形式存在。咖啡因属于甲基黄嘌呤的生物 碱。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它的化学式是 C8H10N4O2。分子量,194.19 。 咖啡因的结构式: 实验原理:本实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是用适当的溶剂(95%乙醇),在回流装置中连续提取并用蒸馏装置除去乙醇,得到粗制咖啡因,最后通 过升华提纯得到。 实验仪器及试剂:(1)仪器: 两个圆底烧瓶、两个三口烧瓶、一个直行冷凝管、两个1000ml烧杯、 两个500ml烧杯,两个50ml烧杯蒸发皿、玻璃漏斗、蒸馏头、水浴 锅、砂浴锅、温度计(250℃)、滤纸、刮刀、酒精灯、石棉网、电热 套 (2)试剂: 100g茶叶、乙醇(95%)、生石灰 实验步骤: 1.粗提8:00 称量茶叶100g并研碎 9:00 安装回流装置,将称量好的茶叶装入三口烧瓶中,并加入800ml 95%的乙醇。 9:30 开始回流

(1)连续萃取:称取100g绿茶叶,研细,放入回流提取装置中。在三 口烧瓶中加入95%乙醇,用电热套加热,连续提取。当提取液的 颜色变的很淡,立即停止加热。将仪器改成蒸馏装置,回收提取 液中的大部分乙醇。 (3)中和酸除水:残液倒入蒸发皿中,拌入生石灰40 g,在蒸气 浴上加热,不断搅拌,蒸干为止。随着温度升高,从浓绿色溶液变为糊状液。最后变为绿色粉末 (4)焙炒:把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焙炒片刻,除尽水分。 2、升华 (1)仪器安装:在蒸发皿上放一张用大号针刺有许多小孔的圆 形滤纸,再把一只直径和蒸发皿相当的玻璃漏斗盖在上面,漏斗 颈部疏松地塞一小团棉花

简单DNA提取实验

实验材料 透明杯子、筷子、盐、洗洁精、冰箱冷藏的白酒、冰块、隐形眼镜护理液、蒸馏水、牙签等 实验步骤 1.获取口腔上皮细胞。含一口蒸馏水,开始漱口,试着用自己的舌头舔口腔内壁,大约2分钟; 2.用透明的杯子收回口腔中的液体; 3.在杯中加入半勺盐,缓慢搅拌10圈,记住动作要慢哦; 4.在杯中加入洗洁精5~6滴,均匀慢速地搅拌3分钟,切记越慢越好; 5.加入5滴隐形眼镜清洗液,继续缓慢搅拌10圈,加入冰块静置5分钟; 6.再次搅拌10圈,从冰箱拿出冷藏的白酒,缓慢倒入杯中,于是酒精便自然分层游离在唾液上方,唾液则沉淀在杯底; 7.由于DNA不溶于酒精,此时在上清下浑的酒精和唾液分层中间,能看到固态絮状的DNA。用筷子轻轻搅拌,将DNA缠绕起来,缓缓拉出水面,就能目睹DNA的真容了。这就是你的DNA哦! 8.将DNA放入小瓶中,也可加入一些精油或酒精。这样,一条兼具观赏价值与特殊含义的精油项链就做好了。 实验原理:

DNA主要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动物、植物都属于真核生物。在高温的条件下,DNA会变性(被破坏),而在常温和低温条件下,则可以保存。由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不含有细胞核,因此人类的血液当中含有的DNA是比较少的,如果想要在非实验室环境下提取自己的DNA,建议选择其他容易获得的细胞,比如口腔的上皮细胞等。 下面我们就对具体操作步骤中涉及的原理进行解释 1.获取细胞:用漱口的方式,获取的是口腔的上皮细胞。 2.盐的作用:在漱口时细胞已经破碎,加盐可吸附DNA。带正电的钠离子会和DNA分子中带负电的区域发生反应,可使DNA分子聚到一起。 3.洗洁精的作用:洗洁精中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它可以破坏细胞膜,这样就可以将细胞内的物质溶解于溶液当中,从而释放DNA,也可用牙膏、洗发香波等来代替。 4.缓慢搅拌:防止用力太大,速度太快会使DNA断裂。 5.隐形眼镜清洗液的作用:去除镜片上的蛋白质,主要是依靠清洗液中含有的蛋白酶,蛋白酶可以分解溶液中的蛋白质。加入隐形眼镜清洗液,其中蛋白酶的成分就可去除溶液中蛋白质的干扰,使DNA 更容易被提取出来,也可用菠萝或嫩肉粉来代替。 6.冰块和冷藏酒:在低温环境下,由于DNA不溶于酒精,因此可以析出DNA。 如果是植物细胞,就先要加洗洁精,然后再加盐。因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清水中不能吸水胀破。所以要先去除细胞壁。另外,在实验室提取DNA的过程中,会进行多次的氯化钠(NaCl)浓度调节,并且

高中生物必修二实验十一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十一 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 教学目的 1. 初步掌握DNA 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 2. 观察提取出来的DNA 物质。 实验原理 1. DNA 在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NaCl 的浓度变化而改变的。DNA 在0.14mol/L 的NaCl 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据此可使溶解于NaCl 溶液中的DNA 析出。 2. DNA 不溶于酒精溶液,但细胞中某些物质可以溶于酒精溶液,据此可提取杂质较少的DNA 。 3. DNA +二苯胺??→?沸水浴蓝色(用于DNA 的鉴定) 实验步骤 1.材料制备 0.1G/ml 柠檬酸钠100ml 500ml 烧杯→玻璃棒搅拌→1000r/min 离心2min →吸去上清液→ 活鸡血180ml 即得鸡血细胞液(也可将上述烧杯置于冰箱中,静置一天使鸡血细胞自行沉淀) 2.方法步骤 取血细胞液5-10ml +20ml 蒸馏水,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 (1)提取血细胞核物质 纱布过滤,滤液中含DNA 和其他核物质,如蛋白质 原理:血细胞的细胞膜、核膜吸水胀破,玻璃棒快速搅拌机械加速血细胞破裂 (2)溶解核内DNA :滤液+2mol/L NaCl 溶液40ml ,玻璃棒沿一个方向搅拌 (3)析出含DNA 的粘稠物:向上述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并轻轻地沿一个方向搅拌,出现丝状物,当丝状物不再增加时,停止加水(此时NaCl 溶液相当于稀释到0.14mol/L ) (4)滤取含DNA 的粘稠物:用多层纱布过滤,含DNA 的粘稠物留在纱布上 (5)(纱布上的)DNA 粘稠物再溶解: 20ml2mol/L NaCl 溶液 50ml 烧杯, 上述粘稠物 缓慢搅拌3 min (6)过滤含DNA 的2mol/L NaCl 溶液:用2层纱布过滤,滤液中含DNA (7)提取含杂质较少的DNA :上述溶液+95%酒精,缓慢搅拌,出现乳白色丝状物,用玻璃棒将丝装物卷起。 (8)DNA 鉴定: 实验关键: 本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获取较纯净的DNA ,因此应注意: 1.充分搅拌鸡血细胞液。DNA 存在于鸡血细胞核中。将鸡血细胞与蒸馏水混合以后,应用 玻璃棒沿一个方向快速搅拌,使血细胞加速破裂,并释放出DNA 2.沉淀DNA 必须用冷酒精。实验前必须准备好大量95%的酒精,并在冰箱中(5℃以下)至少存放24小时。 3.正确搅拌含有悬浮物的溶液。在第(3)、(5)步骤,玻璃棒不要直插烧杯底部,且搅拌

指纹提取实验报告

指纹提取实验报告 篇一:指纹实验报告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 2014年11月9日人类指纹的采集识别与分析前言 遗传学研究中根据遗传性状的表现特征将其分为两类,即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和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质量性状通常差异显著,呈不连续变异, 由主基因决定,杂交子代的表型呈现出一定的比例,可直接采用孟德尔遗传原理进行分析。 数量性状不同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是可以度量的性状,呈连续变异,由多基因决定,各基 因作用微小并且是累加的,呈剂量效应,因此通常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指纹性状就是属 于数量形状。 1880年hey fauld及william herschel相继提出利用指纹鉴定个人身份的 设想。 galton研究了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指纹证明了指纹花样对人来说是一个稳定的性状。 1924 年挪威女科学家bonnevie提出指嵴数计数法。指纹在胚胎 发育第13周开始形成,第 19周完成。因此如有某种遗传或生理因素造成嵴纹发育不良既能在指纹上反映出来。本实

验中,同学采用石墨粉填充沟纹再用透明胶粘手指的方法取自己的指纹,并利用这些指纹进 行指嵴数计数、分析,从而对多基因遗传的特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1. 材料和方法&设备和方法2b铅笔一只;约20cm×10cm的复印纸一张;透明胶带;直尺一把个人电脑及adobe photoshop软件;拍照设备一台。 2. 实验原理 1.人类指纹的形成:指纹是指人手上的条状纹路,它们的形成依赖 于胚胎发育时的环境 和遗传因素。指纹属于多基因遗传,在胚胎第12~13周(也有人提出15,16周)即已形成并 保持终生不变。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两人之间甚至双胞胎之间, 不存在相同的手 指指纹。拥有相同指纹的可能性在10亿分之一以下。因此指纹被称做是无法伪造的身份证。 对一个个体而言,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 2.肤(皮纹)与指纹皮纹包括指纹、掌纹和褶纹。指纹为最常用的 皮纹。大量研究表明, 某些遗传病,特别是一些染色体病和先天畸形常伴有特殊的皮纹异常。所以 皮纹检查可以 作为某些遗传病诊断的辅助指标。 3.指纹分析的常用指标—— a.类型——3类:弓(a) ,箕(l),斗(w) ,6亚类:as ,at ; lu ,lr ; ws,wd ;b.总嵴纹数——trc (tfrc ,指纹总嵴线数 c.atd角d.指纹强度指数(pattern intensity index, pid )——pid = (2 w +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