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06届高三哲学常识一轮复习教学案

联系的普遍性

组稿射阳中学

【复习目标】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3、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知识结构】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

因果联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

1、联系的含义:

思考:联系与矛盾、发展之间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正因如此,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1、联系的观点或普遍联系原理表述的准确性

2、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有条件性是否矛盾?

(2)联系具有客观性

什么叫联系的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辩证法中的唯物论

思考: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矛盾?

(3)联系具有有条件性

什么叫联系的有条件性?

联系的有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是否矛盾?

(4)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具体形式有:

二、关于因果联系

(1)因果联系的原理

1、什么叫“因”?什么叫“果”?

2、什么叫因果联系?

3、因果联系的特点: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辨析:因果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2)掌握因果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

2、

三、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1、整体:

2、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的关系。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4)掌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

2、

【重难点分析】

一、要严格把握联系的普遍性与有条件性的界限。

联系的普遍性是就世界整体而言的,是指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而这一事物与哪些事物相联系,这是有条件的,脱离具体条件来孤立地考察事物或事物的联系,一切都无法理解。因此,不能把普遍联系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二、联系的客观性与唯物论的统一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也就是坚持了唯物论,从而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三、联系的多样性实际是指联系形式的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偶然联系和必然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等。教材突出讲解了因果联系以及整体和部分的联系两种具体形式。【典型例题】

1、甘肃省庄浪县曾经是“苦瘠甲天下”的18个干旱县之一。面对穷山恶水,庄浪人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苦干实干40多年,植树种草,使全县生态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庄浪煽情地平路通水美,草盛粮丰。上述事实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④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本题中①不为题干所说明,应舍去。③的观点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是错误的。由于庄浪人大规模植树种草,使生态面貌焕然一新,说明了②④的道理。可见,B为正确选项。

2、发菜是长在草原上的一种野生植物,因为“发菜”与“发财”谐音,便在城市的餐桌上大盛,价格随之猛涨。搂发菜的农牧民潮水般地涌进草地,是内蒙古1.9亿亩草地遭到严重破坏,其中6000多万亩重度沙化,失去利用价值。

(1)把“发菜”当作“发财”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的什么观点?

(2)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观点,简评搂发菜的农牧民的行为。

(3)上述事例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解析: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必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考生不仅要掌握它还要会运用它;(2)问是分析理论根据,而(3)问则是回答实际中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1)把“发菜”当作“发财”是主观臆造的虚假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2)搂发菜的农牧民的行为忽视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他们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惜损害集体利益,只看到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而不顾集体利益和长远利益。(3)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必须从整体着眼,顾全大局,寻求最优目标。

【热点点击】

1、和谐社会的构建、科学的发展观等热点问题都是普遍联系原理的体现。

2、“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是普遍联系原理的科学运用。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全面理解党的基本路线,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

4、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论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正确性。

5、反对经济活动中的地方保护主义。

【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1、沙柳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树种。但由于种植沙柳费钱费力,又无法带来经济效益,难以有效实施。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自治区某地政府支持建立了以沙柳为原料的制板、造纸加工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和集体的积极性,大家争相承包荒地,种植沙柳蔚然成风。从哲学上看,上述事例中,种植沙柳防风固沙从难以实施到有效实施,其成功之处在于

A、发现了沙柳具有防风固沙的性质

B、掌握了植树造林的规律

C、发现了事物之间更深刻的联系

D、掌握了用沙柳制板造纸的技术

()2、在广西贵港市正式建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采取一种循环经济模式,形成两条工业生态链:甘蔗制糖——蔗渣造纸——黑液碱回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C、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D、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3、“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4、一只桶边由长短不一的多块木板拼合而成的水桶,其容量只能取决于最低的那块木板。若要增加水桶的容量,首先必须加高最低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D、整体和局部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

()5、基因是指生物性状遗传的基本因子。近年来,转基因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已生产出转基因大豆等食品,科学家还在进行将人类基因转入某种动物基因的试验,以便为人类器官移植提供来源。这表明

A、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事物之间存在着客观的普遍联系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自然资源的消耗急剧上升,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从哲学上看,这种情况表明

A、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B、在增加生产和降低消耗中,增加生产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C、人口增长是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

D、可持续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7、俗话说:“花在树则生,离之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其哲学寓意是

A、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局部的性质和意义的体现离不开整体

C、既要统观全局,又要照顾局部

D、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日本政府宣布,日本将扩大捕鲸规模,此举遭到世界上18个国家的强烈抗议。日本政府辩解说,日本捕鲸是“调查捕捉”据此回答8—9题。

()8、日本捕鲸的真正目的是向各超级市场和餐馆送去大量鲸肉。可见,日本政府关于捕鲸是“调查捕捉”的辩解

A、夸大了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B、否认了自然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性

C、背离了客观存在的事实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9、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大肆捕鲸,使海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这一事实表明

A、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

B、事物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人们的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D、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10、之所以要坚持“讲大局”,是因为

A、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

B、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C、局部的变化有时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

D、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二、不定项选择

“瘦西湖是扬州的风景区,它利用自然的地形,加以人工的整理,由很多小园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有分有合,有主有从,互相‘因借’,虽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尤其是摹仿他处不落因袭,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别具一格。由此可见造园虽有法而无式,如果我们能掌握‘因地制宜’与‘因借’等原则,那么高岗低坡,花庭水榭,随宜安排,皆有法度可循,而风花雪月自然光景常新了。”据此回答11-12题。

()11、瘦西湖之所以“范围不大,而景物无穷”、“处处显示出自己的面貌”,是因为园林艺术家

A、注意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B、注意在处理局部的风景时照顾到园林的整体风格

C、注意系统中不同景点之间的互相呼应

D、注意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12、造园艺术中的“借景”原则生动地体现了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

()13、1995年春节晚会上,有一个《看看母亲河》的节目,把沿黄河不同河段取来的99瓶水排列成一幅黄河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的颜色由清—灰—淡黄—酱黄—灰—蓝的变化。示意图生动地表明

A、事物都有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

B、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

C、事物都是同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的

D、事物都是由它的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据此回答14-15题。

()14、从唯物论角度看,上述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加深、在扩展

()15、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B、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D、事物总是处在因果链条的联结之中

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可以承受的程度,如果采取竭泽而渔的做法,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据此回答16-17题。

()16、“发展农村各项事业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可以承受的程度”,这一要求蕴涵的哲理是

A、只有使主观符合客观,办事情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办事情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7、从哲学上看,“竭泽而渔”的做法

A、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C、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

D、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联系

()18、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因为

A、国家利益重要,局部利益不重要

B、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

C、任何整体都是有部分组成的

D、整体与部分有着严格的界限

三、简答

11、范仲淹在《岳阳楼》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

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政府投资70亿元,进行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四、辨析

12、“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五、论述

13、草原是重要的生态屏障。绒山羊是我国重要的一种生物资源,绒山羊所产的羊绒被誉为“软黄金”。近十多年来,国际市场山羊绒需求增强,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绒山羊养殖业,并已成为这些地区农牧民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

但近年来,绒山羊养殖数量猛增,超过当地草场合理载畜量的50%。在草场资源锐减的情况下,绒山羊出于求生的本能,不可避免地尽量觅食,甚至啃树皮,扒草根,这就不能不加剧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针对上述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并论述解决这一问题的意义。(提示:可以运用经济、政治、哲学等某一学科的相关知识回答问题,或综合各学科知识回答问题)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知识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区分“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和“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 3、联系的客观性①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含义)②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③但是,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辨析“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而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4、联系的多样性①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②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

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联系: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要求: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系统含义,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②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③要求: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但不完全一样

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1、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两个总特征),矛盾是联系的根本内容,又是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原因,是事物内部矛盾(内因)和外部矛盾(外因) 共同作用的结果。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问题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联系概念/联系的观点 (1)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方法论要求)它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反之是诡辩论)。 (4)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方法论)它要求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3、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1)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含义不同;地位、作用、功能不同。 (2)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3)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要求(指导意义):部分离不开整体要求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整体离不开部分要求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系统优化的方法。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 (1)系统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①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②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④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综合与分析相结合)。 5、发展观(1)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趋向性),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普遍性-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3)发展观的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6、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坚持发展观的一种要求):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7、量变质变辨证关系原理

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

06届高三哲学常识一轮复习教学案 联系的普遍性 组稿射阳中学 【复习目标】 1、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2、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 3、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知识结构】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联系的客观性 因果联系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正确把握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意义 【知识梳理】 一、联系的含义及其特点 1、联系的含义: 思考:联系与矛盾、发展之间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1)联系具有普遍性 ①任何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互相联系的,正因如此,事物才能成为有机整体; ②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这些周围事物是该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 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注意:1、联系的观点或普遍联系原理表述的准确性 2、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有条件性是否矛盾? (2)联系具有客观性 什么叫联系的客观性? 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坚持了辩证法中的唯物论 思考: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否矛盾? (3)联系具有有条件性 什么叫联系的有条件性? 联系的有条件性与联系的客观性是否矛盾? (4)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的具体形式有: 二、关于因果联系 (1)因果联系的原理 1、什么叫“因”?什么叫“果”? 2、什么叫因果联系? 3、因果联系的特点: 4、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辨析:因果关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2)掌握因果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 2、 三、关于整体和部分的联系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1、整体: 2、部分: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1、区别 2、联系 思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整体功能和部分功能的关系。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4)掌握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1、 2、 【重难点分析】 一、要严格把握联系的普遍性与有条件性的界限。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 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 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 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说课材料

精品文档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联系与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正如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虑的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副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的交织起来的画面。”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造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联系着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具有三层含义。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从原始社会发展到奴隶社会,再从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有的国家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便显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 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列宁指出:“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反应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连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这就是质量互变规律。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终将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首先,尊重客观规律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精品文档

必背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必背知识点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知识点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易混易错点: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关键词】关系到、影响、和谐、协调、引起、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等。 知识点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1)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易混易错点: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知识点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我们要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知识点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原理内容】(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易混易错点: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关键词:东、中、西部与全国、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环节、全局大局局部、地方保护主义】 知识点5.系统优化的方法(标题本自是一个方法论) 【关键词】重要组成部分、中央与地方、中国与台湾、结构调整、系统和要素 【原理内容】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要着眼整体,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思维的方式来认识事物,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关键词】结构调整、系统工程、资产重组、优化组合。 (注: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等联系的有关知识,常综合起来考查)经典例题 1(2015年课标卷Ⅰ23)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 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 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 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三个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 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 ㈠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联系的特征: ⑴客观性: 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 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方法论:坚定前途是光明的。] ⑵表现:整个世界是发展的:自然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人的认识是发展。 [方法论: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3.发展的道路: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①新事物的特征: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有远大前途; ②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方法论: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原理 及方法论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这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

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2)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

辩证法2、运动和发展(教案)

高二《哲学常识》辩证法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二) 考点名称:运动和发展: 一、【考纲规定的考点】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梳理】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1)含义: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3)特殊形式:相对静止 (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正确理解“相对静止” ①含义: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情形: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 ③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注意: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是的;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的。二者都是错误的。 思考: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因为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从运动和物质的其它属性的关系看,物质除了运看,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都不存在了,那还谈什么其它属性呢?所以,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运动、变化和发展针对静止的观点来说,是相同的,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发展是指事物是向前的、向上的,符合规律的运动和变化。发展是运动和变化的运动、变化并不都是发展。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主要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一瞬间的静止。 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1)原理: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2)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3)新事物和旧事物 ①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 正确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错误标准:①简单地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②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③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③新旧事物的关系: A、区别:性质不同、前途不同、区分标准不同 B、联系:旧事物是新事物的基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4)发展是有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4、方法论;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1)培养创新精神的哲学(辩证法)依据: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原理梳理 2010-3-29 一、原理体系:略 二、原理表述: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1、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2、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二)矛盾的基本属性: 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3)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不可分割,应全面看待二者关系,而不能割裂二者关系。 (三)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这就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四)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1.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要求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要求我们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并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②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事物间的共性的错误倾向。 (六)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抓重点(中心、关键、核心、主线、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第一要务、突出位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统筹兼顾,恰当的处理好次要矛盾。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七)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决定事物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主流(多用于分析判断形势、评价人或事)。 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不忽略次要方面,要重视支流。 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八)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三、例题精析:

(完整版)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教学设计

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高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际,设疑问难,循序渐进,用丰富而生动的现实材料来引出和论证相关观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精神,课前准备充分,课上组织讨论,提高认识,并将思想认识内化,避免空洞说教和简单灌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联系的含义 (2)联系的特点及其方法论要求 (3)整体与部分的含义 (4)系统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 (5)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 ◇理解: (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整体与部分、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关系 ◇分析: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 (2)联系自己学习的实际.说明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材料归纳基本观点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观察、说明问题的能力,培养同学们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会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三、【重点、难点】: 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2、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3、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四、【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联系的相关知识和要求,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五.【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都是普遍联系之网上的部分或环节,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把握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归纳

第二部分:第三单元唯物辩证法(联系6、发展4、矛盾8 、创新3 + 分歧)(共22条原理) 贯穿于唯物辩证法的三个重要范畴:联系、发展、矛盾;以及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的特征由矛盾决定,所以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创新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Ⅰ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P54 第七课6条原理) ★一、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3、〖反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二、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2、〖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高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联 系观 第七课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 (1)含义: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特征: ①联系的普遍性 A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 B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注意: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但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必然的联系。 ②联系的客观性 A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B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注意: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D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和诡辩论;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A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有条件的。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B要求: a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既要看到那些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和偶然的联系,又要重视那些间接的、本质的、长远的和必然的联系,全面分析各种联系。 b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各种条件,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c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

马原第二章之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法)

马原第二章之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 (辩证法) 对于马原的复习,除了全面铺开了解基本知识点,还要加强对框架结构的理解和把握。下面考研政治辅导名师针对马原中的考点和历年所考题型等进行分析,各位考生可以把这个内容当做复习的参考资料,提高政治成绩! 二、世界的普遍联系与发展(辩证法) 考点20 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1.联系的内涵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2.联系的特点 (1)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普遍性。①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②任何事物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③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等。 考点21 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考点22 联系与运动、变化、发展(2015考研新增考点)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或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运动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考点23 发展的实质 1.发展的实质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2.新生事物不可战胜原理(本考点在2012年考研政治真题中的第17题考过) (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旧事物的各种要素和功能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先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它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考点24 发展与过程 1.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原理 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的。 (1)从形式上看:事物发展的过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

认识论.辩证法联系.发展

认识论.辩证法联系.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六课) 一、填空 1、实践是人,是动。 注意:(1)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和。(2)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有三种。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二是。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但人们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唯一的即。 二、重点问题复习(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方法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 2、真理的原理? 3、认识发展的原理方法论? 4、实践的含义及特征? 5、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7、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真理的含义? 9、真理的特征有哪些? 10、为什么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为什么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三、分析以下材料蕴含的哲理: 1.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2.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 进。”“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工业街道,需要科学来查明自然物体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3. “如果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发现事物符合我们关于事物的观念,并产生我们所预期的效果,这就肯定地证明,至此为止,我们对事物及其特性的知觉符合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 4.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5.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6. “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 7. “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我们要求犯得少一点。犯了错误则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彻底,越好。” 8.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唯物辩证法(第七课联系的观点) 一、填空 1、联系的含义注意: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和。 2、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注意: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和的关系。 3、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和 二、重点问题复习(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原理方法论)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 4、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5、系统优化原理及方法论 6、为什么说联系是普遍的? 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如何?区别:二者的含义?地位和功能?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三、分析以下材料蕴含的哲理:

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

正确认识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观点 联系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联系作为哲学范畴,它包括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存在整体,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周围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如果失去了周围的事物,该事物也就失去了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在学习联系的观点时必须注意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所谓的普遍性,一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的现象、过程这样或者那样地联系着。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的整体。二是指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成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着,没有一个事物能孤立地存在于这个统一体之外,每一事物还有其自身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因此无论从内部物质的构成要素来看,与周围事物的关系来看,还是从事物的过去、将来的联系来看,这种联系都普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所谓的客观性是指,事物的联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所强加的,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一是人们不能凭空创造联系。如“乌鸦叫丧”、“喜鹊报喜”、“指纹、手相决定人的命运”、“彗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等观点都是一种以幻想的联系代替客观存在的联系,是不科学的;二是指人们不能任意消灭固有的联系。如“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等错误的做法。这是因为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与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人们喜不喜欢它都是存在的。 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在事物的多种联系之中,原因和结果的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联系,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联系。世界没有不依赖于周围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世界上也没有无因之果,任何事物都含有其根源,事物之间的因果必须既是行先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只有当这两个特点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时,才能构成事物的因果联系。如俗话说“无风不起浪,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三个基本观点’ 三大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1.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第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