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测量期末复习指导(北京电大2009[1].06.13)

建筑测量期末复习指导(北京电大2009[1].06.13)

建筑测量期末复习指导(北京电大2009[1].06.13)
建筑测量期末复习指导(北京电大2009[1].06.13)

建筑测量期末复习指导(2009 06.08)

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常规测量仪器的组成、使用、检验与一般校正。

2.掌握高程、角度和距离的基本测量方法和放样方法,了解误差基本知识。

3.能根据建筑施工特点正确选用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

4.能正确识读地形图,具有使用地形图取得地形资料和有关数据的初步能力。

5.初步了解现代测绘新仪器和新技术的应用。

考试要求

本课程考试重点是考核学员对建筑测量的基本概念,普通测量仪器和普通测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试题类型和结构

(1)形成性考核:试题类型为填空题、简答题和计算题。

(2)终结性考核:试题类型可分两类:基本概念题(判断题、选择题)和计算题。以上两类题型。

终结性考核的要求

(1)终结性考核为闭卷考试。

(2)答题时间:期末考试时间为90分钟。

(3)其它:学员考试时可带钢笔,铅笔,尺子,橡皮和计算器。

第1章测量基本知识

考核知识点

1.测量的主要任务;

2.水准面、大地水准面

3.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4.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5.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6.直线定向,方位角的定义,标准方向、正、反方位角,象限角,方位角的推算;

7.坐标正算和坐标反算;

8.测量的基本工作;

9.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考核要求

1.了解测量工作的主要任务;

2.掌握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及其共同特性;

4.熟悉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独立平面坐标系,了解它们与数学上的坐标系的不同;

5.掌握高程、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的概念;

6.熟悉距离测量时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以及高程测量时用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

7.熟悉直线定向、标准方向、坐标方位角和象限角的概念,掌握正、反坐标方位角的计算、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以及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8.掌握坐标正算与坐标反算方法;

9.熟悉测量的基本工作;

10.掌握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复习思考题

1.坐标方位角、、绝对高程、相对高程、直线定线、大地水准面;

2.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测量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4.在测量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向什麽方向为正;

5.在半径为10km的区域,地球曲率对水平距离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第2章水准测量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水准测量原理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对DS3型水准仪的组成与使用熟悉程度,对普通水准测量的内业与外业掌握的程度,对DS3型水准仪检验与校正熟悉程度,以及对自动安平水准仪,精密水准仪的了解程度。

考核知识点

1.水准测量的原理;

2.DS3型水准仪的组成;

3.DS3水准仪的使用;

4.水准点和水准路线

5.水准测量的外业;

6.水准测量的内业;

7.微倾式水准仪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8.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i角及i角误差;

9.水准测量的误差产生的原因,消减措施。

考核要求

1.掌握水准测量原理、高差法和仪高法测高程的方法;

2.掌握DS3型水准仪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熟悉十字丝的用途、视准轴、水准管轴以及圆水准器轴的定义,了解望远镜放大倍率以及水准管分划值;

3.掌握水准仪操作步骤、目的、方法;熟悉视差的概念、消除视差的方法;掌握水准尺读数方法及尺垫的使用;

4.了解什么是水准点及其分类;掌握水准路线的布置形式;

5.熟悉水准测量的外业工作的内容;了解测段、测站、转点的概念;掌握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检核,熟悉测站的检核方法;

6.掌握高差闭合差的定义、计算及检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以及待定点高程值的计算;

7.掌握微倾式水准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8.熟悉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方法,掌握i角以及i角误差的概念、检校方法;

9.熟悉水准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消减措施。

复习思考题

1.消除视差的方法

2.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什麽

3.水准仪的使用步骤是什麽

4.整理水准测量数据时,计算检核所依据的的基本公式是什麽

5.望远镜视准轴指的是何连线

6.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大致相等,可以消除或削弱什麽误差

7.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有哪些

8.微倾式水准仪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9.产生视差的原因

10.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原则

11.水准仪应满足的主要条件

12.设地面上A、B两点,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后视读数,前视读数,计算A、B两点的高差?A点与B点哪点高?B点高程为多少?视线高程为多少?

13.已知附合水准路线,A、B两点的高程,各测段的测站数及观测高差,试计算及调整其高差闭合差,并求各待定点的高程。

第3章角度测量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水平角、竖直角的概念以及角度测量原理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对普通光学经纬仪的组成与使用的熟悉程度,对角度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仪器的检熟悉程度;检验学生对电子测角的了解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水平角、竖直角定义,角度测量原理;

2.普通光学经纬仪的组成,读数方法;

3.普通光学经纬仪的使用;

4.水平角测量,测回法,方向观测法;

5.竖直角观测与记录,竖盘指标差及其计算

6.光学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应满足的几何关系及其检验方法;

7.角度测量的误差。

考核要求

1.掌握水平角竖直角定义、角度测量原理;

2.熟悉普通光学经纬仪的组成,掌握其读数方法;

3.掌握普通光学经纬仪的使用步骤和使用方法;

4.掌握测回法、方向观测法平角的操作方法、记录和计算,以及视准轴误差的概念与计算;

5.掌握竖直角的观测、记录和计算,竖盘指标差的定义与计算;

6.掌握光学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关系,熟悉检验方法;

7.熟悉角度测量的误差产生原因和消减措施。

复习思考题

1.经伟仪对中的目的

2.用经纬仪测竖直角时,每次读数前必须转动什麽使水准管气泡居中

3.经纬仪视准轴检验和校正的目的

4.观测竖直角时,要求使竖盘水准管气泡居中,其目的是什麽

5.经纬仪可以测量什麽

6.光学经纬仪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7.采用盘左盘右读数取平均,可消除什麽误差

8.采用盘左、盘右取平均的方法可以消除指标差对竖直角的影响;

9.测水平角的误差与观测点的距离成反比;

10.水平角;

11.指标差对盘左、盘右竖角的影响;

12.竖直角观测成果整理;

13.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并进行计算。

第4章距离测量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钢尺量距了解程度,以及对钢尺量距三项改正计算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对视距测量原理和方法、光电测距原理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全站仪的组成和使用熟悉程度。

考核知识点

1.钢尺量距;

2.视距测量;

3.距离测量的误差。

考核要求

1.了解钢尺量距方法以及直线定向的概念,掌握往返丈量的相对误差计算、三项改正计算以及尺长方程;

2.了解视距测量原理、方法和应用;

3.了解距离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其消减措施。

复习思考题

1.在距离丈量中衡量精度的方法是什麽

2.地面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是指什麽

3.视距测量可同时测定两点间的什麽

4.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什麽

5.水平角观测中,哪些是系统误差;

6.已知钢尺丈量的水平距离,计算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第5章误差的基本知识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误差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和中误差、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的计算掌握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分类;

2.偶然误差的特性;

3.评定精度的指标;

4.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5.观测值中误差,算术平均值以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

考核要求

1.了解误差的来源、分类;

2.了解偶然误差的特性;

3.熟悉评定精度的指标;

4.了解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5.掌握观测值算术平均值、中误差以及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的计算。

1.水平角观测中,哪些为系统误差

2.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有哪些

3.光学经纬仪应满足哪些几何条件

4.用视距法测量水平距离和高差时,需要用经纬仪观测的数据是哪些

5.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有哪些

6.水准测量中对水准尺读数的误差属于什麽误差

7.等精度观测

8.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9.在距离丈量中,衡量其丈量精度的标准是什麽;

10.尺长误差和温度误差属于什麽误差。

第6章小地区控制测量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控制网的基本概念了解程度,检验学生对导线的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和内业掌握程度,检验学生对交会测量、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以及GPS定位技术的了解情况。

考核知识点

1.控制网的分类;

2.导线测量。

考核要求

1.了解控制网的分类。

2.熟悉导线的形式、导线测量的外业工作内容以及导线选点的方法;了解角度测量边长测量、连接测量的技术要求。了解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和内容,熟悉闭合差的概念、计算和调整、以及坐标方位角、坐标值的计算。

复习思考题

1.导线角度闭合差的调整方法;

2..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调整方法;

3.附合导线坐标计算与闭合导线坐标计算不同点;

4.导线内业计算的目的;

5.已知四边形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试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并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第7章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与应用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掌握程度,以及对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了解情况,检验学生对地形图的应用掌握的程度。

考核知识点

1.地形图基本知识;

2.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考核要求

1.掌握地物、地貌、地形图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地物符号、等高线基本概念;

2.掌握图上确定点的平面坐标,图上确定点的高程,图上确定直线的长度和方向,熟悉图上确定直线的坡度,了解图上面积量算。

1.等高线越密集说明什麽

2.地形图上等高线种类有哪些

3.示坡线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4.何谓等高线

第8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考核目的

通过本章的考核,旨在检验学生对施工测量基本概念掌握程度,以及对测设基本工作、测设点位的方法掌握程度。

考核知识点

1.施工测量原则、任务、特点;

2.测设的基本工作:经纬仪测设水平角,钢尺测设水平距离,高程的测设方法;

3.测设点位的基本方法:直角坐标法,交会法,极坐标法。

考核要求

1.了解施工测量工作的原则、任务、特点;

2.掌握经纬仪测设水平角、钢尺测设水平距离以及高程的测设方法;

3.熟悉直角坐标法,交会法测设点位的方法,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位的方法。

复习思考题

1.在一地面平坦,无经纬仪的建筑场地,放样点位应选用什麽方法;

2.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应取什麽作放样方向线;

3.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什麽;

4.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有哪些;

5.已知A、B两点为控制点,试计算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数据,并简述操作的步骤。

【期末复习指导】基本概念的复习准备

在学好教材各章内容的基础上,建议复习思考题

1.在一地面平坦,无经纬仪的建筑场地,放样点位应选用什麽方法。

2.用一般方法测设水平角,应取什麽作放样方向线。

3.用角度交会法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所需的数据是什麽。

4.点的平面位置测设方法有哪些。

5.已知A、B两点为控制点,试计算在A点用极坐标法测设P点的放样数据,并简述操作的步骤。

1.重点复习建筑测量常见问题解答(在建筑测量网路课程/复习总结栏目内)中提到的知识点。

2.推荐学生参考并完成:网路课程/练习自测栏目内的练习题,该练习对复习迎考会有较大帮助。

本学期期末复习的重点计算题型如下:

1.水准线路内业计算(附和线路、闭合线路);

2.角度的记录与计算(水平角、竖直角);

3.1)钢尺量距的精度、相对误差;

2)根据尺长方程计算地面点间的距离。

4.导线内业计算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坐标方位角计算(闭合导线)。

5.极坐标法测设点位所需的放样数据、操作方法。

6.误差计算(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中误差等)。

计算题举例:

1.已知水准点BM高程,闭合水准路线的几个测段,各段测站数和高差观测值。表完成其内业计算。

2.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已知观测值,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3.钢尺丈量AB的水平距离,已知:往测,返测;丈量CD的水平距离,已知:往测,返测,求:DAB、DCD及它们的相对误差各为多少? 哪段丈量的结果比较精确?

4.对某角度等精度观测,已知观测值,求该角度的算术平均值及其中误差。

5.已知: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请在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6.现需从A点测设一定长度为AB的水平距离,初设B点后,测得温度t及AB两点的高差h,已知尺长方程。问需沿地面测设多少长度?

7.已知一附合水准路线的高差观测成果及测站数,请在表格内按测站数调整闭合差并求出各点的高程。

8.已知闭合导线内角的观测值,试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并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在学好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建议从以下3方面复习:

1.建筑测量基本计算解答(可到建筑测量网络课程/复习总结栏目内)。

根据重点计算题型,复习基本计算解答内的相关知识和例题。

2.形成性考核。

复习形成性考核曾经做过的与重点计算题型相关作业,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3.参考上学期考试相关内容。

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在形考作业和期未复习指导里;计算的题型是同期未复习指导。

《建筑测量》复习1及答案

一、单选题

1.直线AB的象限角南东1?30',则其坐标方位角αAB()。

A.1?30'

B.178?30'

C.181?30'

D.358?3

2.望远镜视准轴指( ) 。

A.物镜光心与目镜光心的连线

B.物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C.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D.物镜光心、目镜光心与十字丝交点的连线

3.如图1所示,水准尺黑面读数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