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广射虎1

李广射虎1

李广射虎1
李广射虎1

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徐蕊.doc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徐蕊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一、复习1、默词:神勇无比将军巡逻拈弓搭箭扎进2、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李广射虎》的故事有条理地说一说?(1)学生自由说(2)请一生说 二、精讲课文。师: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独特叫“文包诗”。课文含有一首诗,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中,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的。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咏华山》和《静夜思》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课文。[一]、这首古诗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1、塞下曲是什么意思?2、这首古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你们能把诗和文对照起来一句一句找到诗句的意思吗?请同学们默读。用()标出每一句诗的意思。3、讨论34 2019--22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一、复习1、默词:神勇无比将军巡逻拈弓搭箭扎进2、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李广射虎》的故事有条理地说一说?(1)学生自由说(2)请一生说

二、精讲课文。师: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独特叫“文包诗”。课文含有一首诗,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中,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的。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咏华山》和《静夜思》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课文。[一]、这首古诗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1、塞下曲是什么意思?2、这首古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你们能把诗和文对照起来一句一句找到诗句的意思吗?请同学们默读。用()标出每一句诗的意思。3、讨论34 2019--22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一、复习1、默词:神勇无比将军巡逻拈弓搭箭扎进2、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把《李广射虎》的故事有条理地说一说?(1)学生自由说(2)请一生说 二、精讲课文。师: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独特叫“文包诗”。课文含有一首诗,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中,往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的。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咏华山》和《静夜思》就是属于这一类的课文。[一]、这首古诗谁能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听?1、塞下曲是什么意思?2、这首古诗的意思就蕴涵在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中。你们能把诗和文对照起来一句一句找到诗句的意思吗?请同学们默读。用()标出每一句诗的意思。3、讨论34 2019--22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

李广射虎的故事

李广射虎的故事 李广射虎 汉武帝一即位,就下了一道诏书,叫各郡县推举品行端正、稍有才学、能够直话直说的人,这叫做“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谏jiān,用宣言规劝在上的人的错误]。当时推荐到京师来的有一百多人。汉武帝亲自考试,挑选了十多个人,其中最出名的要算广川人[广川,在河北省]董仲舒了。他主张拿孔子的学说来统一思想,排斥百家,设立学校,培养人才。这种维持君权的主张正适合汉武帝的想头,他重用董仲舒和他一派儒家的人。可是汉武帝的祖母窦太后不赞成改变文帝、景帝的法度。汉武帝刚即位,年纪又轻,不敢得罪窦太后,只好让董仲舒去做江都相[汉武帝有个弟弟封在江都;相是辅助诸侯王的大臣]。 汉武帝的雄心大志设法发挥,只好跟一班伺候他的臣下喝酒、做诗、打猎玩儿。他十九岁那年(公元前138 年),要大兴土木建造一

座很大的花园,叫“上林园”。那一年碰上大水灾,黄河开了口子,平原的庄稼全都淹了。可是皇家十分富足,库房里的钱不知道有多少万万,串钱的绳子都烂了,钱多得数都没法数;粮仓的粮食一年年地堆上去,都露到外面来,多得吃不完,有的已经霉烂,不能吃了。 老百姓遭到了灾荒,皇家可有的是钱和粮食。汉武帝要大规模地起造上林园,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上书反对大兴土木的一个大臣叫东方朔。他说话好像说笑话闹着玩儿似的,可是说的都是正经话,人家就称他为滑稽派。有一回,汉武帝的奶妈因为儿子犯了罪,汉武帝要处罚她。她向东方朔哭诉,请他帮助。东方朔告诉她再去向汉武帝求饶,可不要多说话,只要临走的时候,回过头去多看皇上几回就是了。第二天,奶妈向汉武帝央告,求他开开恩,汉武帝不答应,叫她走,她还不走。东方朔执着长戟正伺候着汉武帝,他吆喝一声,说:“滚出去!”奶妈只好走了,一步一回头地看着汉武帝。东方朔责备她说:“滚,老婆子!你该放明白点儿,现在的皇上不是吃奶时候的婴孩,你还回头看什么?”汉武帝听了,心头很难受,想起自己是她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及课后作业

8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本课以文助读诗歌,故事简明生动,为理解诗的意境与形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特色之一。作为一种新的课文结构形式,要求教师在此类课文的教学中运用新观点、新手段进行教学,教学中做到诗和文不割裂,从文理解诗,提高古诗教学效率。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PPT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从“武松打虎”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今天吴老师和同学 们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题目是: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李广,人称“飞将军”。简介“飞将军”的由来。 2、同学们,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会告诉我们文章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现 在,你读了这个题目,你希望这篇课文能告诉你哪些内容?(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3、其实,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 曲》的情节改编的。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8李广射虎

8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介绍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大意是:将军夜晚外出巡逻,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以为是虎,便弯弓猛射,天亮一看,箭竟然射进一块石头中去了,表现了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和武艺高超。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由介绍卢伦的《塞下曲》六首。 2、引出文中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3、板书课题,生读题。 4、有谁了解李广的故事,在哪儿见过的?

5、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哪些问题?(李广是个怎样的人?他是怎样射虎的?……) 7、出示文中诗句,学生尝试理解。自渎课文,尝试用文中语句理解。带着未解疑问进入自学和合作学习。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李广射虎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 卞春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故事了解《塞下曲》描写的是西汉“飞将军”李广,理解诗意,感受他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激发学生对民族英雄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课文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感受李广的高超武艺及神勇无比,丰富学生积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听说我们班的同学很聪明,也积累了不少古诗,谁愿意来给大家露一手,指名背诵古诗。 师:真棒!时间关系咱们今天就只能先背到这儿,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课文也跟古诗有关,这首诗的题目是——板书《塞下曲》。 2.简介卢纶《塞下曲》: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大历,唐代宗李豫年号)他写的塞下曲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箭破敌、凯旋庆功等军营生活,因为是和hè张仆射(púyè)之作,因此也叫《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中两首比较有名,其一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文中出现的,示诗: 指名读,自读,齐读。读准字音。 3.由诗句,简单介绍"飞将军"李广。

4.师简介李广的故事。 有一次,李广不小心被匈奴俘虏了。匈奴拿来一张网将他困住,然后用几匹马拖着他走。机智过人的李广看准时机,猛然从随行的匈奴身上夺过一把弯刀,将网割破。当其它匈奴人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李广已经再用那把弯刀连杀了数人,跃上一匹快马,逃离了匈奴的阵地。要知道这一连串的事情,只是发生在短短的十几秒钟之间。匈奴人愚昧无知,以为李广是神,懂得飞天遁地,自此便称李广为“飞将军”。更神奇的是,因为李广的名字威震边疆,据说匈奴人的婴儿夜晚哭啼,一但在耳边说出李广这个名字,婴儿就马上不敢哭了。 5.板书课题,揭题,生读题。 相信我们学了《李广射虎》这一课后,你们对“飞将军”李广会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二、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6.分自然段指名朗读 7.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了解自然段的大意及课文的主要内容,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教案 李广射虎 教材分析: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唐代诗人卢纶所写的著名诗篇《塞下曲》,生动具体地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间出巡,朦胧的月光下,见树林深处风吹草动,误以为虎,箭射入石的故事,表现了将军的机警和勇武。 全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结构新颖,思路清晰,层次清楚。课文第一自然段引出《塞下曲》原诗。第二自然段介绍了“飞将军”李广,第三、四段具体地介绍《塞下曲》这首诗所写的内容。第三、四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其中第三自然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而第四自然段则是通过第二天找箭这件事点出了射中的不是虎,而是一块巨石这一事实,并通过“深深”、“拔不出来”等词语突出了李广将军武艺高超,力大无比。课文第三、四自然段实际是《塞下曲》全诗的注释。 学情分析: 学生第一次接触“文包诗”,教学时打算通过让他们读好故事,把握好诗的意境,读出诗的感情。相信通过感情朗读,能在学生心中树立李广神勇无比的高大形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怀着对李广的敬爱之情朗读《塞下曲》。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1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的高超武艺。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过电视连续剧《水浒传》吗?那么,有谁知道剧中人物花荣?他什么本领最高?人们送他个外号叫“小李广花荣”,由此可见李广的射箭本领很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有关李广的故事。(板书:李广射虎) 补充介绍李广其人: 李广是西汉名将。今甘肃秦安人。善于骑射。汗文帝时,镇守北方边境,参加了反击匈奴贵族攻掠的战争,他前后与匈奴作战大小七十余次,以勇敢善战著称,致使匈奴数年不敢攻掠,被人称为“飞将军”。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李广射虎》公开课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力大无穷、神勇无比的。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回顾词语 出示: 卢纶塞下曲飞将军神勇无比 朦胧疾风警惕拈弓搭箭 “嗖”的一声白羽箭拔不出来 3、回顾古诗:李光射虎的故事是根据卢纶的一首诗改编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这首著名的《塞下曲》中的将军指的是谁?(李广)你能用一句话来介绍一下李广将军吗?((相机板书:神勇无比) 4、这位将军神在哪里?勇在何处?这节课让我们以随从的身份一起走进那个月色朦胧的夜晚,走进常有猛虎出没的松林。一睹飞将军的风采。 二、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李广的神勇无比 出示阅读提示: 课文哪些句子让你想到了神勇无比这个词?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仔细体会画出的语句,想一想李广神勇具体表现在什么方面? 三、交流

A第三自然段 ●射虎一段 1、这几句话是从哪方面对李广将军进行描写的? 2、读一读,画出文中的动词?并仔细地体会体会 3、交流: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搭:架。搭箭:架起箭。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4、观图说说李广的形象威武吗?大家想不想学一学李广?谁来表演一下。 点评:说说他表演得怎么样? 5、“嗖”的一声,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嗖’的一声”,说明了什么? 箭怎样射出去才会速度快?由此你体会出了什么? 6、大家都知道,老虎是一种非常凶猛的动物,在如此凶猛的老虎面前,如果李广将军的动作慢了一些,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回过头来再想想李广的动作那是一气呵成的! 7、指导朗读 ●环境描写一段 过渡:同学们,阅读了课文,我们知道神勇无比的李广射中的并不是老虎,而是巨石?(板书将石放到巨大。)这是怎么回事呢? 1、李广为什么把石头当作老虎?相机板书:“朦胧、疾风、常有”三个词 2、这几句话是对李广射虎当时的环境进行了描写,并非在写李广将军是否可以去掉?() 3、你有过深夜行走的经历吗?当你行走在朦胧、幽暗的树林里,四周一片寂静,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的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讨论,相机板书: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李广射虎教学设计 o)],哪些词句不理解或者感到难懂,请提问,教师随机做上标记。 师评价:同学们,会学习的同学不仅要善于提问,而且还要善于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能够自己解决问题。你们行吗?谁来说说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么多的问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 2、媒体出示词语: lu lun leng luo chuo nian sou zha 卢纶棱逻绰拈嗖扎 tang sai jing ju ti sou da ying lie dai 唐塞惊据惕搜搭硬猎呆 自读——指名读――领读 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集体读 3、指名朗读课文,用开火车的办法每人读一句,以顾及面上的情况。 4、再读读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且要边读边思,看看刚才提出的那么多问题,哪些可以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后解决的。读完后展开讨论。

三、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1、读解第一句诗。 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教师将第三句改成“李广想到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遍四处搜寻着。”让学生找出差异之处,并体会句子意思的不同。教师出示“警惕”一词,让学生体会原句中李广在搜寻猛虎时的小心谨慎的样子,然后教师再指导把这句话读好。 多媒体出示:“猛然间,李广发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第二天……” ①指名朗读,引导质疑:这两句话中有没有什么地方比较难懂? ②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 ③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④继续引导质疑:同学们,在这两个自然段之间,你是否发现了什么问题? 提问:李广射出了箭,为什么不马上派人去寻找猎物?

最新语文教案:精彩一课 李广射虎

最新语文教案:精彩一课李广射虎 精彩一课李广射虎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 击数:1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第8课——(李广射虎)。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 了生字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几个。 2出示词语,学生读教师出 示的词语。 3、自主站出当众朗读古诗,要读出题目、作者、朝代和诗句。 二、学习夜引弓部分 1、读解第一句诗。 (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 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 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 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李广将军为什么会以 为这是一只老虎? (4)他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 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一部分。 (7)看图片:师 生一起欣赏李广射虎的形象。 (8)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再读,反复多次。(要读得紧凑些,紧张些,体会李广 的胆大和射箭技术高明) 3、师:李广给你留下了什 么印象? 三、学习“清晨寻箭”一

部分 1、师引:我们学习了前两 句诗的内容,那么,后两句诗又讲了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读 读最后一段,然后同桌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二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师生评价,然后再指名说。 3、师:刚才大家把第二天 发生的事说清楚了,现在谁能把这段话读好,读出感情来? 朗读?D?D评价 ?D?D朗读 4、问:假如你就是其中的 一位将士,你会说什么? (板书:力大无穷) 5、指导感情朗读后两句诗。(要读出惊讶、钦佩的语气) 6、引导学生归纳李广的性格:同学们,通过李广射虎这个古诗,我们知道李广是一个胆大艺高、力大无穷的将领,课文中是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他 的?(板书:神 勇无比)指名读好这个词――集体读好这个词 7、指导深入朗读古诗, 进一步体会李广这种神勇无比的英雄气概。 8、、指导背诵《塞下曲》。 五、课后作业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背诵古诗《塞下曲》。 2、难点:理解古诗《塞下曲》,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李广将军的神勇无比。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诗文,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板书课题,并指导朗读好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将领,人们称他为( )。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 3、你能正确、流利地把这首古诗读给大家听吗?(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知道朗读。

1、过渡:也许短短的二十字的小诗还不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李广的神勇无比。但这首诗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你们想读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2、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读课文 3、4自然段,想一想李广在镇守边境时发生了什么事?课文哪些句子写出了李广的神勇无比呢?用~~划出来 3、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一天夜里,李广带兵外出巡逻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么黑,月色是那么朦胧,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里,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引导生回答:害怕,因为这一带常有猛虎出没。) 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吗? (屏幕显示句子: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 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里,李广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得出来? 生:没有“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 师:李广搜寻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 师: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广警惕性高!胆量过人! 师:那么它又是怎样做的呢?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一读这精彩的部分?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8.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8李广射虎 2.李广被人们称为“飞将军”,唐代诗人卢纶还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 出示《塞下曲》(指名读、齐读,指导读准节奏) 3.师:同学们,李广师汉武帝时代的人,卢纶师唐朝时候的人,相隔八百多年,为什么还要写诗来赞美他呢? 李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课文中有一句话非常直接、非常清楚地告诉了我们。 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把这句话找出来,并用横线划下来。 (交流、出示):“李广师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指名读、齐读) 4.师:神勇无比的将领就是怎样的将领?举起右手跟着老师一起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板书:神勇无比】一起来读出这种非同寻常。 李广到时神勇在哪里?请同学们细细地朗读课文,把写李将军神勇无比的句子划出来。 二、讲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读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读完找一找:你从文中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飞将军李广的神勇无比?用“___”划出来。 2.交流找到的句子,简单说说原因。 3.师点评:同学们,你们找到了很多句子,有的找了李广射虎动作描写的句子,有的找了一个场面描写,有的找了将士们拔箭的句子。大家也各自有各自的道理,真不错 (一)学习一个场面,体会任务的特点 1.师:让我们首先一起走进李广射虎的那个夜晚,看看李广在当时情况下是如何表现的? 出示:一天夜晚,月色朦胧,李广带兵外出巡逻,路过一片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发出“沙沙”的声音。李广想到这一代常有猛虎出没,便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2.师:请你再轻声地读一读这个场面描写,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1)“沙沙”声 师:月色朦胧的夜晚,人迹罕至的松林,一阵疾风吹来,树木野草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沙沙”“沙沙”。仔细听,在这寂静的松林中,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月黑风高,如果你正在这样的地方巡逻,你感觉怎么样?(害怕!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师:你们的害怕不无道理,因为,当时李广巡逻的地方是多虎地区,天色一暗,常常有大老虎出没,一想到这些,我们就忍不住——心惊肉跳、惊慌失措、惊恐不安。 师:刚才大家体会到的这么多的担惊受怕都凝聚在诗句上的一个“惊”字上了。读——“林暗草惊风”。 (2)警惕的目光 师:在这样一个阴森恐怖、充满危险的夜晚,李广有没有像我们一样心惊肉跳、惊慌失措、惊恐不安?而是——用警惕的目光四处搜寻着。 理解“警惕”: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保持敏锐的感觉。 (出示)一阵疾风吹来,李广会警惕地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从“警惕”一词,你们看出李广师一个怎样的人?(机警镇定)

三年级语文:精彩一课 李广射虎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精彩一课李广射虎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精彩一课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李广射虎)。上节课,我们初步读通了课文,学习了生字词。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几个。 2出示词语,学生读教师出示的词语。 3、自主站出当众朗读古诗,要读出题目、作者、朝代和诗句。 二、学习夜引弓部分 1、读解第一句诗。

(1)出示:“林暗草惊风”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指名朗读,师生评价。(可反复几次,重点要把诗句中的“暗”和“惊”的意思读出来,林是暗的,风惊动了草,即要读出令人恐惧的感觉。) (3)集体朗读,渲染气氛。 2、读解第二句诗。 (1)出示:“将军夜引弓”一句,指名读好这句诗。 (2)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看怎样读才能把句子读好。然后指名朗读。 (3)李广将军为什么会以为这是一只老虎? (4)他是怎么做的? 同学们找找看,在这一部分当中作者用了哪些动词来描写李广射虎的?在文中用圆圈圈出来。 (5)交流(拈、搭、运、拉) (6)说说这几个动词在文中的意思 拈:拿。拈弓:拿起弓。 搭:架。搭箭:架起箭。运:贯注。运足了气就是把全身所有的气贯注到身体的某

李广射虎教案

8李广射虎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诗人卢纶及《塞下曲》的有关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词; (2)了解“飞将军”李广的有关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诗导入,初识人物 1.唐代著名诗人卢纶写过一组以《塞下曲》为题的诗,其中有一首是这样的:(出示《塞下曲》)谁来读一读? 2.学生朗读古诗,指导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相机点拨:塞,读sài;没,读mò。

3.课件出示《塞下曲》的题意,教师介绍:塞,是边界上险要的地方;塞下曲,是古代一种以描写边防战士为主的诗歌。 4.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这首诗写的是谁?什么事? 5.根据学生交流,板书课题:李广射虎。 6.课件出示李广人物图片,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对李广的认识。(预设: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领,被人们称为“飞将军”。) 设计意图:通过古诗导入,引出课题,然后在师生交流中对李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教学,既使学生对古诗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又让学生对了解故事内容产生期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那么,李广为什么要射虎?他射到老虎了吗?认真仔细地读课文,你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2.自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停下来多读几遍。3.出示课文中含有生字的词语,生字含有注音,指导学生读正确。第一遍,自读,指名读,领读。 第二遍,去掉拼音,自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相机点拨,应注意:“唐、棱、朦、胧”为后鼻音;“绰、扎”是翘舌音;“搜、组”为平舌音。) 课件中点出三个重点词:巡逻、警惕、猎物,联系课文内容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然后指导学生联系字义来理解字形和部首——逻,与走路有关;惕,与人的心理有关;猎,与动物有关。

李广射虎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生学科:语文 2、课时:2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3)标出自然段。 教材说明: 《李广射虎》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采用“文包诗”的形式,通过讲述李广将军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拈弓搭箭,把白羽箭深深射入石头中的故事。表现李广将军的力大无穷与神勇无比。 设计理念: 本课我设想先用诗文导入,理清课文脉络,再精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李广的神勇无比与文本对话,通过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朗读文本。在此基础上“文”、“诗”对照,引导学生认真朗读感悟诗句,反复诵读,由此突破学习上的重难点。我认为这样学生能很轻松地学好课文,而且这样教学更符合我们新课程下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同时也充分发挥“文包诗”型课文的教材优势。 教材主线: 教学中我准备以“李广是西汉时期一名神勇无比的将领”为主线,品词析句,诗文结合诵读感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围绕诗句,精读课文,体会李广的神勇;理解文中的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朗读、默读中体会;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情感、态度于价值观: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对李广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体会诗句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导入,质疑问难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李广射虎。 2.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李广是西汉时期一位(神勇无比的将军),人们称他为(飞将军),我们还知道“李广射虎”的故事是作者根据唐代诗人卢纶写的一首著名的古诗《塞下曲》的情节改编的。(课件出示《塞下曲》诗文)指名读、齐读。 二、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过渡语:这短短二十字的小诗还包含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一起回到西汉时期,跟随李广将军去夜巡吧! 精读体会第三、第四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第3、4自然段,看看李广将军在镇守边境夜巡时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用“”划出来文中表现李广将军神勇无比的句子。 2.读中感悟第三段。 (1)创设情境:(屏幕显示黑夜)一天夜里,李广将军带兵巡逻。他们来到了一片松林。此刻,夜是那样的黑,月色是那样的朦胧,寂静的松林中一阵疾风吹来(点击:出风声),树木野草丛中发出“沙沙”、“沙沙”的声音。 师:假如这时是你在这片漆黑的松林中,会有什么感觉呢? 生1:我会害怕。 …… (2)读中感悟。 ①师: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 ②师:在这样可怕的夜晚,在这样危机四伏的松林中,李广将军害怕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搜寻) ③谈话解疑: 师:什么是“搜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1:李广将军很警觉。 师:大家真会学习!由此可见,李广将军(警惕性高!) 师:李广将军在搜寻中还发现,前方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李广却毫不惧怕,真是(胆量过人)! ④李广将军发现老虎后是怎样做的?这一系列过程当中,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是什么?(射虎) 谁愿意给我们大家读读这一精彩的部分。 (课件出示文字:“猛然间,……一枝白羽箭射了出去。”)

精编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李广射虎》教案(3篇)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李广射虎》 教案(3篇) 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影影绰绰”、“拈弓搭箭”、“神勇无比”等词语白勺含义。 2.理解文包诗白勺课型,能背诵诗歌,并说出诗歌大意。 3.能过朗读表达李广将军白勺力大无穷、神勇无比。 教学重、难点: 学习理解古诗《塞下曲》,丰富学生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题导入,引出课型 1.“叫醒耳朵”常规训练:“猛然间??拉开硬弓”;“那白羽箭??拔不出来”。 2.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李广射虎》这篇文章。李 广是怎么样白勺一个人呢?同学们来说说你们白勺了解。咱们打开书,快速读一读第二小节,搜寻一下有关李广白勺信息。 3.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类型白勺课文吗?(文 包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有了以前白勺这些积累,相信你们 学起这篇文章来会更加得心应手! 4.来,先请合作小组互查一下你们白勺预习情况。给你们

读一遍白勺时间,你们可以采取自己组里独创白勺方式,来读一读。 5.由一小组汇报预习——朗读课文一遍,学生评价。 二、由诗及文,理清脉络 既然是文包诗,那么文章与古诗是如何一一对应白勺呢?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并用心思考,然后我们来交流。 三小节——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四小节——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三、诗文对应,感悟神勇 1.让我们再走近些,来感受古诗白勺精妙与文章描述白勺 精 彩。刚才同学们提到,第一句古诗对应白勺是第三小节。现在 我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来划一划。哪几句是写“林暗草惊风” 白勺?用横线表示。哪几句是写“将军夜引弓”白勺呢?用波浪线表示。(学生自学) 2.训练朗读第一行,读出当时夜黑风疾白勺情景来。 3.谁来读读对应第二行诗白勺句子?从这几句话里,你又进一步了解李广了吗?从哪些词语里了解白勺呢? 4.一代名将果然名不虚传。从他一气呵成白勺射虎动作,不难看出他白勺神勇。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训练朗读第二行, 读出李广白勺机敏、神勇、果断来。 5.回归古诗。读得真好,回到古诗中,你还能读出这样 白勺气势来吗?谁来试着读一读第一句。

最新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案设计(精品)

三年级下册《李广射虎》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塞下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广将军的力大无比,射箭本领之高强。 4.理解古诗《塞下曲》,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结合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 出示古诗,指名读。理解诗意吗? 2、其实呀,课文中已经告诉我们了。《李广射虎》是一种特殊的题材,就做文包诗。(板书)什么叫文包诗呢?你们看看这三个字,也许能猜出来。 3、其实,所有的文包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诗的意思蕴涵在文章里面。你们能找找这首诗的意思在文章的哪里吗?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意思。 石棱、朦胧、疾风、巡逻、警惕、影影绰绰 3.指导书写生字。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读古诗。指名读、齐读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

《李广射虎》第二课时教案 一、导入课文 1、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谜语: 花袍子,大嘴巴,威风八面传天下。百兽见它都害怕,森林 之王就是他。 2、提起老虎,大家就会想起许多打虎英雄,如武松醉打猛虎,李逵刀杀四虎等。可今天,我们却要学习一个特殊的打虎故事——《李广射虎》。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本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谁来读一读前两句,说说你读懂了那些地方? (月色朦胧,疾风吹过,沙沙作响,“读到这儿,我仿佛见到了……” “通过“……”这个词我理解了……”) 你来读一读,好吗? 通过他的朗读,你们仿佛见到了什么景象? 3、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风吹草动,月色朦胧,在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呢?(请三个同学 分别读3、4、5句) 你在读“警惕”一词时注意到语调、语速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补充发言,也练习朗读体会) 机警的李广四处搜索,又发现什么?是怎样做的? 李广不愧是一名身经百战的将军,反应与常人截然不同。大家先 读一读,再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⑴“猛然间”:语速快、语调稍高,以表现吃惊 ⑵“影影绰绰”:语速稍慢,以表现因看不见而犹豫的样子。 ⑶李广的动作:语速快,一声比一声高,表现动作快。 ⑷“嗖”:出口速度极快,停顿较长。 (教师边读边示范、指导、纠误) 4、总结朗读方法 读这一段时,由于前后情况不同,语速语调也不同,总之:前两 句稍缓,后两句稍疾,前两句稍地低,后两句稍高,前两句平和

舒缓,后两句顿起紧张之感。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联系诗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联系课文解义、诵读) 7、展开想象 箭射出之后,这天晚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能展开想象的翅 膀,为课文补上一些情节吗? (学生想象后发言) 三、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过渡:由于林深夜暗,大家没有找到死老虎,天明之后,又发生了什么? 1、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以上问题。 2、这一自然段中,哪句话表明了人们的态度? 人们为什么会惊呆? (箭簇深扎入石,拔不出来。) 3、如果你是一名随从,会惊叹些什么? 如果你是一名敌军,会感伤些什么? (补充《史记》中故事。) 4、指导朗读 你想用什么方法读这一自然段? (学生选用不同方法读这一自然段) 5、联系诗句: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联系课文解义、诵读) 四、学习《塞下曲》 介绍李广的生平:李广,陇西成纪人,祖先秦国大将李信。他曾经担任陇西郡、北地郡、雁门郡、云中郡、代郡、上郡的太守。公元前119年北征匈奴,死于军中,时年六十多岁,头发、胡须全白了。 九百多年后的唐朝,诗人卢纶听说了这个故事,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塞下曲》。 1、指读诗句 2、理解诗意 你觉得诗中一些词能不能用板书中的词来解释? 通读诗意 五、学习第二自然段 1、本自然段,思考回答: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