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汇编

最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汇编

最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汇编
最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汇编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2.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了解抗日战争的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进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都在倾听这首抗战初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松花江上》。谁能告诉我刚才这首歌曲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或者说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学生回答略)

归纳:是啊,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三省,带给东北人民是无尽的灾难。

提问: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是否满足了他们的侵略欲望呢?

答:没有,他们开始不断向华北推进,扩大战争规模,此刻的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由此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将由局部抗战变成全国性、全民族的抗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翻书至P91)(3分钟)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新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何时何地?有何重大影响?

2、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演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出,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点。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假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就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由此日军就会以北平乃至天津为据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3、这次事件是偶然的吗?

(日军发动这次事变并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

4、卢沟桥守军是谁?如果你是二十九军将士你会怎样做?

卢沟桥事变之后,当时中国的守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这在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谁能说一说中国军队英勇抵抗的典型事例。(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激励将士:国家多难,军人应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就在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守军英勇抗低的时候,日本开始调集大批军队,向北平、天津、上海等地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此刻的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谁能用书上P93上的一句话来响亮的回答我?)——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战争。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展示《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

二、共赴国难

过渡:刚才我发觉卢沟桥畔的隆隆炮声让我们的同学震惊了,它也震惊了世界,更唤醒了一个民族。国难当头,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尤其国共两党,在此作许多努力。1.请同学们阅读共赴国难的内容,看一下根据国共两党多次谈判达成的协议,两党在战场上都做了哪些安排?

①共产党: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战场;新四军在大江南北作战。(敌后战场)

②国民党:纷纷开赴抗日前线正面对日作战。(正面战场)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国共再次合作的影子,国共双方开始站到了同一个战壕里打日本鬼子了。现在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知识的拓展与链接,了解一下国共合作的过程,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2.展示国共合作过程:

①西安事变后,经过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②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的7月15日共产党发表《国共合作宣言》,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日。

③1937年8月、10月,共产党军队改称(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

④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正式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至此,在民族危机千钧一发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从此中国人民以昂扬的斗志开始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三、南京大屠杀

过渡:中国此时正处于一种战争的防御状态,而日军却处于大规模的主动进攻态势,再加上国力的悬殊,我们没能抵挡住优势敌人的进攻。1937年7月平津沦陷,1937年11月上海沦陷,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尤其当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陷落,日军对中华民族犯下了一个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

1.播放课件《南京大屠杀》图片

生:(带着问题观察图片)

师:①日寇的屠杀手段有哪些?这充分说明了什么?(日本法西斯的极端疯狂性和野蛮性)②看过大屠杀的照片之后,你有什么话想说?①看到日军的滔天罪行后,你有何感想? (日军太残酷太残忍了;我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应该坚决反对战争,热爱和平;……)师:今天,南京大屠杀的惨痛一幕已经成为过去,但历史却不容忘却,请同学们记住:<播放课件,展示本目知识点>

南京大屠杀: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后练习[含答案解析]第七十六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5课全民族抗战的开始]课后练习 [含答案解析]第七十六篇 第1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期间,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普遍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长沙 C、延安 D、台儿庄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彭德怀在自传中写到:“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战军队的声威”。材料中的“这次战役”指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威海卫之战 C、百团大战 D、黄海大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抗战相持阶段,湖南成为抗战的前哨阵地,中日双方在湖南进行了6次会战,其中取得胜利并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是( ) A、第三次长沙会战 B、武汉会战 C、湘西会战 D、徐州会战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它是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也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它”是( ) A、台儿庄 B、上海 C、长沙 D、延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了解历史时序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列历史事件,按事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②叶挺独立团夺取汀泗桥 ③台儿庄战役的胜利④红一方面军到达吴起镇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④①③ D、③①④② 【答案】: 【解析】:

最新全民族抗战的兴起汇编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3.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收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2.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当前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么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了解抗日战争的前期,国共两党合作、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课前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进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都在倾听这首抗战初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松花江上》。谁能告诉我刚才这首歌曲反映了那一历史事件?或者说这首歌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学生回答略) 归纳:是啊,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使日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东三省,带给东北人民是无尽的灾难。 提问:日军占领东三省之后是否满足了他们的侵略欲望呢? 答:没有,他们开始不断向华北推进,扩大战争规模,此刻的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由此中国人民的抗战也将由局部抗战变成全国性、全民族的抗战。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翻书至P91)(3分钟) 一、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新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卢沟桥事变发生在何时何地?有何重大影响? 2、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演示《卢沟桥事变示意图》)大家可以看出,卢沟桥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平汉、平绥和平津三大铁路的交汇点。在七七事变之前,日军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假如日军占领卢沟桥,就可截断平汉铁路,使北平陷入四面包围的形势,由此日军就会以北平乃至天津为据点,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所以,卢沟桥就成为中日在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抗日战争高频考点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基本策略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策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提出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首先阐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可能性。毛泽东指出:“目前时局的基本特点,就是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对此,一切阶级和政治势力都应做出回答。中国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是要抗日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是可能变化的;地主买办阶级在斗争矛头指向日本帝国主义时,英美的走狗有可能遵照其主子叱声的轻重,同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暗斗以至明争的。其次,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强调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领导作用。为了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必须肃清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关门主义的错误在于不相信许多中间阶层有参加抗日的作用。再次,规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政策。决定将“人民共和国”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 (二)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 1937年8月,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不久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由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全军共4.6万人。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除琼崖红军游击队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四个支队,全军1.03万人。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与第一次国民革命统一战线相比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一些新的特点:第一,广泛的民族性和复杂的阶级矛盾。它不仅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以国民党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时,由于阶级成分的复杂和利益的差异,决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和斗争。第二,国共双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国民党领导全国政权和军队;共产党领导局部政权和军队。第三,没有正式的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协商一致的具体的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只能采取临时协商的特殊形式解决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发展和壮大,是夺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 (三)全民族同仇敌忾,奋起抗战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下,全国各族人民以不同形式投入到抗日斗争的洪流中。中国各党各派一致拥护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宋庆龄接受中共中央建议,从上海移居香港,于1938年6月成立保卫中国同盟(简称保盟),呼吁世界人民援助中国抗战。海外华侨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以各种方式支援祖国的抗战。在祖国存亡危急的关头,中华儿女表现了空前的民族觉醒和民族团结,他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二、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一)实行全面的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全面抗战的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为此,必须实行全国军事的总动员、全国人民的总动员;必须改革政治机构,给人民以充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五单元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一、复习目标: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二、复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三、复习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课时:2课时 第2课时 四、复习过程:梳理知识点 知识点一台儿庄战役 1、台儿庄战役 (2)战果:中国军队歼灭敌人1万余人。 (3)意义: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士气。 知识点二平型关战斗和百团大战 1、平型关战斗 (1)时间、指挥官:1937年9月、林彪。 (2)战果:八路军歼敌1000多人,缴获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 (3)意义: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百团大战 (1)时间、指挥官:1940年、彭德怀。 (2)经过: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的攻击,毙 伤日伪军2.6万多人。 (3)意义: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知识点一中共七大召开 1、背景: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2、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 3、内容: ①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②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③选举出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确立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4、意义:为争取全国抗战的胜利,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有力而可靠的保证。 知识点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加速抗战胜利的事迹: ①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②苏联对日宣战; ③中国军民展开对日寇的大反攻。 2、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 3、经过14年的战斗,抗日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被日本侵占50年的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是100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并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5、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国共合作基础上实现全民族抗战; ②人民群众积极参战; ③战争的正义性; ④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 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6、抗日精神: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②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③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作业:梳理本课知识点 课后反思:强化基础

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全国抗战的爆发》教案

《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教学目标 1、知道七七事变的史实、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培养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迁移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钻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4、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教学重点】 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课前准备 课题相关图片、视频素材的收集准备。提醒学生做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新旧卢沟桥照片,并讲解:卢沟桥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 它成为历史名桥,仅仅是因为它的美?仅仅是因为它的建筑水平很高吗?不,当然不是。美丽的卢沟晓月,可爱的石狮子,在1937年7月7日,却经历着一场血雨腥风。它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和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的历史见证! 二、进入新课 (一)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 2、经过: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以军事演习为名,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3、影响: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抗日英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等壮烈牺牲。 5、性质: 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 合作探究:七七事变是偶发事件,还是蓄意挑衅? 七七事变是日军精心策划,蓄意挑衅。①日军先举行军事演习,为调兵遣将作了准备,为士兵失踪的借口留下伏笔;②演习地点选择在卢沟桥附近,这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门户,是兵家必争之地;③强行入城遭拒,日军当即开炮轰击,这说明日军早已准备扩大事端。 (二)国共二次合作 1、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3、国共两党军队纷纷开赴抗日前线。 (三)南京大屠杀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正式版

《全民族的抗战》教案 【课标内容】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的抗战从此开始。 (2)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残的侵略本质。 (3)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课前收集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史料,培养学生收集历史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使学生初步具备阅读和理解历史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讲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铭记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了解国共两党为抗日所做的努力,对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理解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学会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以及通过阅读和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帝国主义灭绝人性的暴行,充分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凶残本性,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段历史,使学生树立把祖国建设强大以免遭外族侵略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 1、重点:南京大屠杀、百团大战。 2、难点:理解“卢沟桥事变后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难点。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 导入新课] 课件自动顺序展示图片《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日军屠杀中国人民的一系列图片、《东北义勇军》、《回民支队》、八路军抗战图片、《血战台儿庄》、《张自忠》、《郝梦龄》、《赵尚志》、《杨靖宇》、《左权》、《赵一曼》等图片,最后展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同步播放歌曲《万里长城永不倒》,由此导入。 第16课全民族抗战(板书) 一、七七事变(板书) 1、七七事变(板书) 教师提示:事变爆发前,日军控制了北平的北面、南面和东面,卢沟桥成了北平通往南方和其它地区的惟一通道。日军占领了卢沟桥,北平将成为一座孤城。办要中国军队一反击,日军就有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借口。 引导学生阅读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和第29军英勇抗战的事迹。 提问: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同时也是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什么?(卢沟桥事变) [过渡] 七七事变后,日军事怎样进一步扩大侵华的? 2、八一三事变(板书)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提问: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组织的淞泸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什么“狂妄计划”?(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板书)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教学设计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初期的历史史实;了解中国人民尤其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了解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摒弃前嫌,一致对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2.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培养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会收集、调查、整理、甄别、取舍资料的方法,培养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信心。 3.通过学习七七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认识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认识军国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难点: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卢沟桥”图片) 教师: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着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

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2005年5月19日上午10点45分,卢沟桥上一位来自日本的耄耋老人,缓步走上因久经风霜而凹凸不平的桥面。在桥的中间,他突然双膝跪下,面向西南,默然垂首。为什么日本老兵要在美丽的卢沟桥下跪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七七事变 教师:(视频《卢沟桥事变》片段)哪位同学能不看教材,复述一下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学生:(复述经过) 教师: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展示图片) 学生: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教师:卢沟桥事变是偶然事件吗?目的是什么?(同时出示史料) 材料:确定发动七七事变,在华北作战先“击破二十九军以解决华北问题”,然后,打击中央军,“摧毁中国的中央政权。” ——日本军部制定《在华北行使兵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学生:不是。目的是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 教师:面对日军的侵略,当时驻守平津的第二十九军表现出什么态度呢?(同时出示材料)材料: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军令

中国抗战史概述

中国抗战史概述 抗日战争是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中国人民进行的8年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是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有社会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广泛参加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绝对不抵抗”,东北军一枪未发,即让出沈阳城。日军得寸进尺,4个多月内,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全部沦陷。日本强占东北后,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但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前,未能形成全国性的民族战争。 1937年7月7日夜,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以军事演习为名,突然向当地中国驻军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第二十九军奋起抵抗。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从此开始。8月13日,日军又进攻上海,同样遭到中国守军的顽强抵抗。至此,中国结束了对日本侵略者步步退让的不正常状况,开始了有组织的全面抗战。 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率先捐弃前嫌,主张国共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共同挽救中华民族。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并就此同国民党进行了多次谈判。1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作为领导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根本方针。在中国共产党的倡议和督促下,1937年9月,国共两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抗日战争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是战略防御阶段。

2017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无答案)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班别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学习重点】七七事变、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件 【学习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影响 一、七七事变 1、七七事变的借口: 2、爆发时间: 3、爆发地点: 4、经过: 5、结果: 6、殉国英雄:、。 7、影响:。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1、背景:。 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军队改编:。 (2)实现的时间及标志:,。(3)意义:。 三、淞沪会战 1.爆发时间: 2、借口:。 3、抗日英雄的典型事迹: (1)(2)。 4、结果:。 5、淞沪会战的意义:。 四、南京大屠杀 1.时间:。 2、国民政府迁都:。 3、持续时间:。 4、遇难人数:。 课堂知识总结 一、日本的侵略 1、1937年日本制造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2、1937年日本制造事变,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13日起,日军攻占南京,制造了。中国军民以上遇难。 二、中国人民抗日 1、事变发生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在保卫平津的战斗中、壮烈殉国。 2、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被改编为、。

3、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4、1937年8月到11月中国军队组织了会战。 一、历史人物 1、七七事变发生后,保卫平津殉国的将军、。 2、淞沪会战中涌现出的英雄:、。 3、八路军总指挥及副总指挥:、。 二、历史事件 1、日本全民侵华战争爆发的标志: 2、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 4、持续3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5、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 三选择题: 1、歌词“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A、九一八事变 B.南京大屠杀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面对日寇侵略,无数中华儿女前仆后继,舍生忘死。以下四位抗日英烈,在七七事变后为抵抗日军向北平、天津大规模进攻而捐躯的是 ( ) ①邓世昌②佟麟阁③赵登禹④杨靖宇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材料所描述的情景应发生在(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6.标志着中国人民局部抗日战争开始和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B.西安事变、七七事变 C.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D.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 7.中国近代史上,佩戴下图所示臂章的军队,应出现在哪一历 史时期( )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C.长征时期 D.十年内 战时期 8.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1937年,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普遍骂为冷血动物。”这主要是因为() A.井冈山根据地创建B.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C.百团大战鼓舞人心D.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教学设计】《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川教)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本课主要分为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淞沪会战和南京大屠杀四个部分。抗日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命运产生巨大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 是课标和本册课本中的重要内容。而本课介绍了八年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日寇的法西斯本质,是抗战的关键知识点。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全国人民共赴国难——全民族抗战兴起的历史。其主线是:全面抗战爆发——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各阶层民众共赴国难。学习抗战中爱国将领不怕牺牲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3、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一、导入新课 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爱国将士的热血,进一步唤醒了全民族抗战的觉悟。大敌当前,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中国全民族抗战为什么从卢沟桥抗战开始?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夺取抗战胜利有什么重要作用?

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全民族抗战的伟大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作者:国防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赵周贤汤俊峰 《光明日报》(2015年07月08日01版)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民族抗战爆发78周年。全民族抗战既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经过70多年的历史淘洗和积淀,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这场战争的伟大历史意义,及其对于赢得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维护人类和平正义所起的重大作用,越来越多地被全世界所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这既深刻揭示了中国全民族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总体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铭记历史、警示未来、维护和平的广阔视野和庄严承诺。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全民族抗战对中国、对亚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充分认清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正确把握历史规律,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一步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推进人类和平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全民族抗战吹响了反对外来侵略、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伟大号角 人类文明总是在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自由与奴役的较量中向前推进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迄今为止人类所进行的一场规模最大、影响最深刻的人类命运之战。这次世界大战,波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1.9亿人在战火中伤亡。哪里有邪恶的侵略者,哪里就会有抗击侵略的火种;哪里有非正义铁蹄的扩张,哪里就会有正义力量汇聚起来反抗侵略、维护正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最早在世界东方点燃的,中国人民举起了第一面世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伟大旗帜。从那时起,中国的命运与亚洲的命运、与世界和平的希望就紧紧联系在一起了。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西方国家抗击德意法西斯的战争尚未全面爆发前指出的:“伟大的中国抗战,不但是中国的事、东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抗战,付出了伤亡3500多万人的巨大牺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困住了日本向苏联进攻的手脚,支持了苏联对德战争;削弱了日本对太平洋战区的进攻,支援了美国、英国的太平洋战场。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在战略上有力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图谋。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情咨文中表示,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7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苏联名帅崔可夫在其回忆录中感慨:“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 历史的发展永远不是一条直线,人类追求和平、正义、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历史发展的某些特定阶段,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善良与残暴的斗争形势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反动力量、侵略势力甚嚣尘上,邪恶的法西斯主义势力十分嚣张。在中国,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横行华夏大地。在欧洲,仅一年时间,纳粹德国就通过侵略战争使14个国家先后沦陷。面对法西斯的暴行,是奋起抗击还是妥协投降?要自由还是当奴隶?悲观、沉沦、失望的情绪一时在许多国家弥漫扩散。在人类文明面临生死考验的重大关头,中华民族团结一心英勇抗战的坚决行动,不仅为全世界遭受法西斯侵害的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表率,并直接影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进程。中国与苏联、美国和英国共同成为世界抗击侵略、维护正义的希望所在,共同承载着维护人类和平与文明进步的重大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学案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4课 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的全民族抗战,形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有效打击日本侵略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四个子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正面战场的抗战”讲述了正面战场的几场重要会战;“敌后战场的抗战”陈述了中共在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以及中共始终坚持抗战到底,在抗战中发挥的中流砥柱作用;“东方主战场”陈述了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发挥的作用;“抗日战争的胜利”说明抗日战争胜利前召开的中共七大,抗战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四个子目从不同角度烘托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伟大以及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重要贡献。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时已学习过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教师需在此基础上,以地图为媒介探讨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史料为依托,探讨本课涉及的几个核心概念,如全民族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目标】 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理解十四年抗战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 2.运用抗战地图,梳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贡献;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探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意义。 3.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主题 以“民族魂”为主题,通过探讨抗战过程中投入的各种不同力量,理解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下中国取得抗战胜利的原因,感受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和不易。 (二)教学过程 导入 你 -----中国 曾记否

全民族抗战和国共合作

全民族抗战: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真正觉醒起来,全国各族人民焕发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万众一心地投入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之中。在长达14年的战争中,不论是军人、工人、农民、商人、学生,不论是男人、妇女,不论是青壮年、老人、少年儿童,无不以各种方式,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血洒疆场,壮烈牺牲;有多少人毁家纾难,捐资破敌;有多少人宁死不屈,以身殉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是“母亲送儿上战场,妻子送郎打东洋”的动人场面,到处是汹涌澎湃的救亡图存浪潮,到处是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壮烈景象。这样,日本帝国主义面对的不再是少数人,而是拥有四亿五千万人民的整个中华民族,是四亿五千万人民用血肉筑起的新的长城!正如毛泽东所说,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能遭到失败的命运。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与日军展开了多次会战,消灭了大量日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抗日战争这样,民族觉醒如此深刻,动员程度如此广泛,战斗意志如此顽强。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在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上,抗日战争时候民族的团结和觉醒是空前的。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 例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一切炎黄子孙,不分阶级、党派、民族、地区,不分宗教信仰,不分男女老幼,一齐为抗日战争贡献力量。作为人民群众的主体的工人农民,流血流汗,为抗战付出了最大的牺牲。在全面抗战的八年中,国民政府征募壮丁达1335万余人,绝大部分是农民、工人;解放区战场的近百万主力军和220余万民兵,是以农民为主体。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统一战线,为抗日奔走呼号,在文化教育、宣传鼓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民族资产阶级也表现出巨大的爱国热忱,长江下游和沿海地区的资本家,为避免资敌,将工厂企业大举迁往内地的大后方,支持了国家的战时经济。56个民族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抗战,成千上万支各民族的游击队、自卫队在和敌人作战,数不胜数的担架队、救护队、运输队等,在日以继夜地辛勤奔忙,形成各民族人民支持战争的滚滚洪流。各地方实力派也能抛弃相互的前嫌,从民族大义出发,同舟共济,积极出兵、出粮,如,四川省派出了100余个师参战,1941~1945年出粮达8443万市石。其他如云南、广州等各省军队,都在抗战或作出了贡献。在海外的1000余万华侨,也为祖国的抗战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世界各地的华侨组织了大量爱国团体,著名的如陈嘉庚的“南侨总会”,发起抵制日货运动和募捐运动,派人回国参战。1937年~1942年,华侨认购的救国公债达11亿元之巨;仅1939年,全国战费(不含敌后战场)为18亿元,当年华侨捐款及侨汇即达13亿元。在抗战头3年里,海外华侨捐献飞机217架,坦克23辆,救护车1000余辆,物资总数在3000批以上,1939年初,仅菲律宾就输送了16名飞行员回国参战。抗战期间先后加入东江地区抗日游击队的华侨及港澳同胞在1000人以上。印尼归国华侨李林,参加八路军后任120师第6支队骑兵营教导员,在作战中英勇牺牲,被誉为女英雄。 国共合作: 国共两党顺应历史潮流,适时地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而在全国建立起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突出特点。 国民党领导的军队担任正面的正规战, 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担任敌后的游击战, 这种统一战线内的分工, 既符合全国抗战军事战略上的需要, 又符合国共两党和两军的自身情况。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 控制全国资源, 拥有余万人的正规军, 且装备水平远远高于我军, 理所当然地担负正面战场的正规战而我军数量少、装备差, 但素质高, 善于做群众工作, 善于

全民族的抗战》

全民族的抗战》 “教师即教材” --------《全民族的抗战》一课教学案例分析 新课程、新教材、新思路、新理念、新教法、新评价等词已经讲了够多了。推进新课改已近两年,笔者真正涉及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亦已近一年。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真正体会了“教师即教材”这个词的涵义。下面就以第七单元第五课第二目《全民族抗战》一课为例,谈谈教学设计的思路和体会。 教材结构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课“万众一心的抗日战争”中的第二目,全课打破了原来省编历史教材的编写体例,原来对抗日战争这一发生在中国近现代的大事,教学安排是先以《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转变》(过渡),抗日战争过程是以毛泽东《论持久战》中论说的“防御,相持、反攻胜利”三阶段说来叙述的,同时把“国、共、日、伪、顽”几种政治势力交织、对抗、彼此消长的过程融合在教材中,教学用时最少5课时。而新教材只用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和“全民族的抗战”两目串联起中国历史上这件大事,颇具特色。第一目体现了抗战不是偶然爆发的,日寇野蛮的侵略行径是令人发指的,说明了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的紧要关头。第二目体现了中国人民在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绝不屈服,抗战最后胜利必然属于中国人民。第二目具体内容可归纳为(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形成的?(即形成过程)(二)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英勇无畏的反抗斗争最终战胜了日本法西斯(即斗争过程)。 教学目标透析: 1、使学生理解抗战是中国人民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反对日本 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日的中流砥柱。 2、使学生懂得并会搜集抗战胜利是无数爱国英雄浴血奋战换来的(史实),由此激发爱国 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3、让学生知道,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近百年来抵御外敌入侵斗争中第一次取得的完全胜利, 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4、培养学生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学会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教材提供的文字仅六七百字,十幅图片,远远不能支撑教学知识平台的构建,怎样才能把这两个贯穿抗战全过程的问题理清楚呢?教师必须站在教材和教参之上,俯看历史发展的脉络,理清史实的内容。设计教学流程时,必须考虑史实的因果关系、逻辑顺序,以适应人的认知规律。流程框架结构搭建必须是纲目提挈式的,以示条理清楚。选择补充材料,图片必须精选典型,充分说明问题,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设计思考和合作探究课题必须适应初二学生现有知识基础水平和社会经验。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历史社会知识功底,又要有教学设计经验的结累,同时要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广度、深度以补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学案新人教版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学习目标】 1.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2.以南京大屠杀等为例,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重点难点】 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难点:为什么说国共第二次合作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自主探究】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借口,要求进入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驻地。驻和的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该事变标志着的开始。 2、在保卫的战斗中,、将军壮烈殉国。1937年7月底,北平、相继陷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日本在挑起事端,淞沪会战爆发。率全营守卫宝山,全部壮烈牺牲。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2、1937年11月,上海失陷,会战结束。这次会战打破了日本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迁往,以此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战士达人以上。 【合作探究】 1. 阅读《卢沟桥事变形势示意图》,思考:日军侵占华北早就预谋已久,为什么要先制造“卢沟桥事变”?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蒋介石“最后关头”演说 ①以上两则材料体现了国共两党有着什么样的共同主张? ②与九一八事变后抗战政策相比,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 ③国共两党是如何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学后反思】

第07讲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经典案例与解析).

第七讲全民族抗战: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经典案例与解析 案例: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仗,特别是全国抗战初期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等战役,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中国共产党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胡锦涛:《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5年9月4日,第2版。 [解析] 胡锦涛总书记的报告里站在全民族的角度,以是否有利于坚持抗战,是否有利于对夺取抗战的胜利为标准,对国民党和共产党两个战场对抗日战争的作用做了客观的评价,他说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任了正面战场和敌后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事实,讲述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2.叙述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屠杀中国人民的滔天罪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分析、归纳史料的方法。 2.发现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初步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2.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 【教学重点】 七七事变和第二次国共合作。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卢沟桥始建于金代,设计科学合理、雕刻精美,是中国名桥。1937年7月,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序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七七事变 1.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早有准备的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驻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13日,日本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