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医疗背景

智慧医疗背景

智慧医疗背景
智慧医疗背景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

第一部分概述

一、背景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确立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医改的“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将卫生信息化三级平台中市级卫生信息平台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

从国际上看,美国提出在2014年建立国家卫生信息网络,欧盟各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的香港地区都在大力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

从国内来看,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和城市已着手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福建厦门市、上海市长宁区、闵行区卫生信息系统已建设并成功运行,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事业取得了宝贵的经验。

国内外实践充分证明,卫生信息化是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推手。2010年2月,国务院确定我市

为国家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而卫生信息化正是医改工作的重要支撑、保障,是规范医疗卫生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主要手段,不仅对推动我市医改、公立医院改革工作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我市卫生工作迫切的需求。

二、我市卫生信息化现状

我市医疗卫生信息化起步较晚,基础相对薄弱。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自行建设”,由于没有整体规划,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了许多独立系统,由不同水平的计算机网络公司提供。二是“缺乏标准,难以共享”,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各单位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思路进行建设,形成“信息孤岛”、“信息烟囱”,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三是“数据分散,无法利用”,各医疗卫生单位虽然有一些应用系统,并采集了海量数据,但这些系统多是为解决本单位单一问题而独立建设的系统,各系统采集的数据既不能相互利用,更没有深层次的数据挖掘与分析,无法产生可以为市民、卫生技术人员、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深入利用的信息。四是医疗卫生服务监管缺乏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缺乏系统化、常态化监管机制。由于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透明度不够,社会力量也很难参与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监督。

三、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智慧医疗卫生信息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依据,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

病贵”及人人享有数字化健康管理为长远目标,以推动全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为重点,以数字化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为基础,扎实有效地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卫生事业管理水平,为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其他社会机构和卫生事业建设发展提供数字化的管理与服务。

四、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共享医疗保健信息是以居民为中心,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加强各部门、各单位协同,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提高行政部门效能,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方便人民群众医疗和保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顶层设计,统筹协调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做好顶层设计,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统一建设规范、标准和管理制度,明确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卫生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

3、标准化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指导原则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也须遵循国际、国家、部颁有关标准,没有上述标准要分析研究,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的标准、规范。

4、开放和兼容性原则

卫生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独立系统,除了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有关信息系统需要互联互通外,还需要一些政务应用系统(如公安、医保、计生、民政、教育等)保持双向信息互相交换,因此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开放性,同时因发展需要,应具有较好的伸缩性,满足发展需要。

5、先进性原则

采取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系统的升级与拓展打下扎实基础,如在技术上采用业界先进、成熟的软件和开发技术,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可视化的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支持Internet/Intranet 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应用;客户/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体系结构与浏览器/服务器(B/S)、客户端/服务器(C/S)体系相结合的先进的网络计算模式。

6、安全与可靠的原则

一是网络安全。在系统架构和网络结构设计上首先考虑安全性,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适用技术、经济、制度、法律等手段强化网络的安全管理。二是信息安全。主要是数据安全即保证数据的原始性和完整性,运行数据不可被他人修改或访问,记录者的记录不容抵赖,访问和修改可追踪性等。在系统设计时既考虑系统级的安全,又考虑应用级的安全。应用系统采用多级认证(联盟系统认证、系统级认证、模块认证、数据库认证和表级认证)等措施,采用用户密码的加密技术以防止用户口令被破解。同时需制定不断完善的信息系统应急处理预案和合理的数据库备份策略,在灾难时也能快速从灾难中

恢复。三是卫生信息化应具有较强数据处理能力,同时系统在设计时必须考虑在大规模并发,长期运行条件下的系统可靠性,满足各医疗卫生单位7×24小时的服务要求,保证各机构单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

7、协调合作原则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求各有关方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总体规划指导下,将以往的行为方式从独立行事向合作共事转变,从独立决策向共同决策方式转变。各医疗卫生机构转变卫生信息化建设理念,将卫生信息共享作为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手段、落实公益性的具体体现,各方在合作基础上,应在人力资源和设备实体方面全力建立更加稳定的信息技术设施。

五、建设目标

通过本项目,建设智慧医疗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平台,整合信息资源,形成信息标准体系,建立覆盖主要医疗卫生机构,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的医疗卫生信息化体系的基本架构,实现跨机构、跨部门的卫生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加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服务业务协同,促进区域协调,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为各级政府及部门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为市民提供全生命过程、高质量的数字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目标:

一网一卡一库

一网:区域卫生专网

一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一卡通

一库:全市医疗卫生信息集中存储

1、建设以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

●卫生信息集成与共享平台(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集成平台);

●广义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数据库;

2、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平台;

3、建设六位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化系统;

4、建设公共卫生业务信息化平台;

5、建设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

6、建设以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心电中心、超声/病理/内镜、双向转诊、远程医疗等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医疗协作业务平台。

7、面向城乡居民的公众健康服务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智慧城市建设背景与目标分析

目录 1前言 (4) 2智慧城市建设的背景 (5)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 2.1.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5) 2.1.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6) 2.2智慧城市“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1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点 (8) 2.2.2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要点 (9) 2.2.3我市“十三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0) 2.2.4我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11) 2.3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化基础 (12) 2.3.1城市信息化基础设施 (12) 2.3.2“数字城市”基础 (13) 2.3.3“平安城市”基础 (14) 2.4智慧城市建设的组织基础 (14) 2.5智慧城市建设的产业基础 (15) 2.5.1产业特点及基础 (15) 2.5.2物联网技术成果基础 (16) 3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8) 3.1指导思想 (18) 3.2建设原则 (18)

3.3发展远景 (19) 3.4建设目标 (20) 3.5建设任务 (21) 3.6智慧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思路 (22)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部署要求,为落实《我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引领作用,提升我市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加快实现我市“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特制定《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作为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指导。对我市未来5年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应用推进、产业带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规划。

发展智慧医疗系统对当代医疗的重大意义

发展智慧医疗系统对当代医疗的重大意义 一、当前国内医疗卫生体系现状分析 1.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稀缺且分布不均 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 2%,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上,约有80%的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专家等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仅有20%在下级地方医院,贫困农村及偏远山区基本没有正规医院,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倒金字塔结构。 2.医疗卫生资源的短缺与浪费并存 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大多数病患选择信任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这就加重了一些中心医院以及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医学专家的负担,类似于中心医院等具有先进医学技术的医院经常出现病患爆满、床位短缺、专家号短缺等现象,而与之相反的是,地方医院医疗卫生资源却不能达到有效利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3.医疗效率低下,患者看病难、看病贵 由于先进的医疗资源主要都集中在了大城市、大医院,这使得大多数地方群众患病之后在当地难以有效就诊,病人只能长途跋涉,选择去大城市、大医院就诊。而在患者就医的过程中,还经常性地存在长时间的挂号等待、重复检查、就诊专家的不确定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延误就诊时间,其次也增加了就医困难,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相应加剧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数字医疗革新传统医疗模式 由于传统医疗模式的弊端所导致的一系列医疗混乱问题引发了对传统医疗模式的改革需求,整个医疗行业进入了一个革新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将现代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应用于整个医疗过程的一种新型的现代化医疗方式——“数字医疗”应运而生,成为公共医疗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目标。数字医疗充分利用现代通信、网络、图像传输等高科技的综合手段,使医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可视化的信息时代,改造和提升

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医疗整体解决方案 1 引言 1.1 智慧医疗概念 智慧医疗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应用医疗物联网、数据融合传输交换、云计算、城域网等技术,通过信息技术将医疗基础设施与IT基础设施进行融合,以“医疗云数据中心”为核心,跨越原有医疗系统的时空限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决策,实现医疗服务最优化的医疗体系。城镇化促进了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不断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同时,也使得医疗卫生资源不断集中到大医院,并且发生连锁反应。挂不上号、看病距离远、紧急病情无法得到及时救治等“看病难”问题,从本质上,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机构与机构之间信息孤立、患者对医疗业务不熟悉等问题使得患者医疗费用重复开销或者不能有效使用,“看病贵”的问题日渐明显。 智慧医疗是将个体、器械、机构整合为一个整体,将病患人员、医务人员、保险公司、研究人员等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业务协同,增加社会、机构、个人的三重效益。同时,通过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将远程挂号、在线咨询、在线支付等医疗服务推送到每个人的手中,缓解“看病难”问题。 1.2 背景 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医疗体制改革。新医改提出了“四梁八柱”,其中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任务,而且是医改成功逐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可见,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医疗信息化已经成为医疗体制改革的重点发展方向。

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到2020年,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基本覆盖全国人口并信息动态更新,全面建成互联互通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移动互联网、远程医疗服务等发展。 智慧医疗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居民为根本”和“以行政为支撑”的医疗卫生理念,通过更深入的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联互通、更透彻的感知,实现居民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构建基于无所不在的全生命周期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的国民健康体系。 智慧医疗通过建设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整合现有卫生信息资源、覆盖城市圈卫生系统,形成信息高度集成的医疗卫生指挥、应急、管理、监督信息网络系统。 智慧医疗解决居民“看病难、就医贵”和“三长一短”的医疗问题,使居民获得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完整详实的健康档案信息和全生命周期的自我健康医疗管理,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庭”的新型就诊观念;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有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急灾情的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的快速协作和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速,随之出现了慢性病患病率的不断攀升。在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医疗服务资源的供给侧却不相匹配。2014年我国卫生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价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三)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医院应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智慧导医分诊、分时段预约、检查检验集中预约和结果推送、在线支付、床旁结算、生活保障等智慧服务,患者能够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相关信息。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卫健委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

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互联网 + 医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 医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服务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的融合发展。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医院、移动医疗、O2 O医疗服务模式等快速发展,开启了我国智慧医疗新篇章。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7个方面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清晰勾勒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配套文件《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行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将迎来爆发式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有效改善看病难问题,提升居民就医体验。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意义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业务范围极广,具体包括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移动支付、费用结算、检验检查结果等诊疗信息在线查询、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服务形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兼具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特性,具有便捷性、时空无关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对解决医改难题、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再造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患者就医“三长一短”现象备受诟病,在“互联网+”环境支撑下,医生和患者可通过智能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将挂号、支付、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服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缓解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下“三长一短”的现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任务。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使患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在家即可实现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极大提升就诊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医联体内,借助远程医疗协同服务平台,患者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大型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3.创新服务类型,满足百姓多种健康需求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将延伸出新的医疗健康服务类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的发展使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成为可能,大数据的发展使疾病预测和预警得以实现。此外,健康咨询、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也开始走进人们视野。 1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曹兵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分析曹兵 发表时间:2016-07-11T11:20:13.3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8期作者:曹兵[导读] 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探讨,提出了一些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看法。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二四七大队 301800 摘要: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镇化建设也在不断完善。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不断汲取经验,改革创新,以促进中国城市社会经济转型发展。城镇化的转型刻不容缓,“智慧城市”建设便成为了推动中国城市化建设改革的重要手段的途径,发展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于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探讨,提出了一些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建设智慧城市的看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转型发展 信息技术自二战以来迅速发展着,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对城市实行“智慧式”的管理和控制指日可待,智慧城市的建设已是大势所趋。中央领导人和政府近年来都在不断强调城镇化建设的转型,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建设有着紧密的联系,智慧技术在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影响着新型城镇化。以下从几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 一、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 1.1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区别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而智慧城市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城市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是继数字化城市发展后信息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智慧城市的建设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但并非单纯的智能城市,而是包含了人的智慧参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1.2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的联系 不管是新型城镇化还是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对城市发展的规划,两者都致力于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关注民众生活,在建设方式和建设目标上两者大相径庭。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新型信息化,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便是智慧城市,信息技术充分地利用于城市建设,在城市集约、低碳、绿色、智能发展的控制上有着重要作用,是建设人类宜居城市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必要条件。同样,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也能推动城市信息化建设,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对高兴技术产业投资加大,引领智慧城市的建设。 二、新型城镇化与智慧城市建设融合发展、协同推进 2.1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智慧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智能分析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方便的居住环境。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高速传递,通过移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技术,能够及时地向城市居民传递信息,方便为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同时也能及时了解居民的想法。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借助智慧技术及时地采集民众的意见与建议,及时响应民众和企业的需求,为民众和企业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着力打造人本、智能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2.2依靠信息技术合理规划城市空间布局 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绿色城市、宜居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利用GPS、RS、GIS、数字地球等电子信息技术合理分析城市空间区域,合理规划城市居民区、工业园区、商业中心和绿化带,将智能、人文因素渗透到城市空间规划上。有效的隔离工业区污染,更好地打造人类宜居城市。通过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智能公共交通,建设低碳环保、高效便捷的智慧公共交通体系,不仅便于居民出行,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并且,通过智慧技术,规划部门可以更改地监督城市建设,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对城市空间布局进行有机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布局有序发展。 2.3数字化分析,构建绿色高效产业体系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兴技术产业等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恰恰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巨大推力。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引导下,传统产业不断改革创新,在产业链条中融入智慧技术,不断延长产业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通过智慧分析,减少传统产业能源的使用和原材料的浪费,降低污染,实现低碳节约,改善城市经济环境。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智慧技术不断更新发展,“智慧产业”应运而生,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为产业体系构建提供了新方向,也是实现城市低碳、智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智慧地推动城镇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一大特点,利用智慧技术推动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目标。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更多地关注居民生活,关注居民意见,而不是简单强调城市智能化,利用技术操控城市管理。而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高兴技术产业,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生活中的运用,引导相关产业发展,助力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研究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从基础设施整合、产业发展转型、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精细化管理等方面提出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思路框架,并对智慧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策略进行了探讨。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实现城市的集约、智能、绿色和低碳发展,进而全面提升城乡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通过强化"智慧"与"人文"要素的融合,来培育不同城市的特色。总之,智慧城市建设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而新型城镇化发展能更好地引领智慧城市建设方向,实现智慧、绿色和人文的可持续城市发展。更多还原在实践中,我们要学会抓住两者之间的共性,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推动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共同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居民整体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庆辉,包红霏.我国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及对策研究[J].辽宁经济. 2015(12). [2]马华敏.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6).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要 一、项目名称:某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 二、项目单位 单位名称: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三、项目完成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 四、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 五、项目意义及必要性概述 医疗领域关乎民众健康,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是国家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为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某智慧医疗系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智慧医疗系统的推广对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改进了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 通过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应用推广,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规范了医院流程,从医生角度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规范了诊断内容,方便教学和学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管理者可以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来自全院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及时将本

院的各项管理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全院上下实现的无纸化办公及无胶片存储,大大地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各级医院相互联系,资源共享,注重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医院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病的场所,而是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型机构。(二)改进了对大众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患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均可就近就医,享受到基本同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就诊及时;人们可以省去在医院排队挂号、划价、检查及取药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专家来为自己诊治;可以在家中向医生做健康咨询;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提醒;病人将真正成为医院服务的中心。 (三)改善了医院的教研工作 通过该系统,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和查询当天病人的流量,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电子处方和电子申请单简化了医生的开单过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进行的影像检查数据更加准确,病患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诊治医生手中,不仅对病人能做出及时的诊治,而且对复查的病人尤为有利。远程会诊及远程监护可以使医生实现足不出户进行就 医,医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样数字化医疗赋予了医院日常教育和科研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项目的实施会促进某市乃至河北省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六、项目单位财务状况 七、实施基础概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租赁办公用房1栋,建筑面积5122.78平方米,本次申报项目为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一期,装修改造面积为1281平方米。本项目主要用于智慧医疗健康管理软件开发及服务。智慧医疗健康管理

智慧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智慧医疗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医疗行业出现了智慧医疗的新型医疗服务方式,本文分析智慧医疗的产生、内涵、功能与作用,探究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推动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应用。 〔关键词〕智慧医疗; 现状; 发展趋势

目录 1.智慧医疗概述 (3) 1.1. 智慧医疗的产生 (3) 1.2. 智慧医疗的内涵 (3) 2.我国智慧医疗的发展现状 (4) 2.1. 智慧医疗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4) 2.2. 智慧医疗在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5) 3.智慧医疗的发展趋势 (7) 3.1. 政府参与加强化 (7) 3.2. 应用范围扩大化。 (7) 3.3. 信息共享普遍化 (8) 4.总结 (9)

1.智慧医疗概述 1.1.智慧医疗的产生 “智慧医疗” 这一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而是在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的基础上,随着“智慧地球” 的提出而出现的。2009 年,IBM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 这一理念,即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相关物体之间的特殊联系,利用计算机将其信息予以整合以实现现实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融合。IBM 还针对智慧地球在中国的应用,提出了包括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供应链和智慧银行在内的六大推广领域。因此,从根本上来说,“智慧医疗” 脱胎于“智慧地球”。 1.2.智慧医疗的内涵 根据 IBM 公司的相关概念、学术界的观念和我国的具体情形,智慧医疗是指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并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将与医疗卫生服务相关的人员、信息、设备、资源连接起来并实现良性互动,以保证人们及时获得预防性和治疗性的医疗服务。智慧医疗是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是现代医学和通信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智慧医院服务、区域医疗交互服务和家庭健康服务等基本内容。智慧医疗与数字医疗和移动医疗等概念存在相似性,但是智慧医疗在系统集成、信息共享和智能处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是物联网在医疗卫生领域具体应用的更高阶段。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 智慧医疗英文简称WIT120,是最近兴起的专有医疗名词,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 中文名 智慧医疗 外文名 WIT120 属性 专有医疗名词 1简介 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在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 2健康需要 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的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的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的等疗时间、支付基本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的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3组成部分 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家庭健康系统。 智慧医疗方案架构图 1.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和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 数字医院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即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实

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医学影像信息的存储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和传输系统以及医生工作站四个部分。实现病人诊疗信息和行政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 医生工作站的核心工作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和利用病人健康状况和医疗信息。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和住院诊疗的接诊,检查,诊断,治疗,处方和医疗医嘱、病程记录、会诊、转科、手术、出院、病案生成等全部医疗过程的工作平台。 提升应用包括远程图像传输、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等技术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的应用,实现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比如: 远程探视,避免探访者与病患的直接接触,杜绝疾病蔓延,缩短恢复进程; 远程会诊,支持优势医疗资源共享和跨地域优化配置; 自动报警,对病患的生命体征数据进行监控,降低重症护理成本; 临床决策系统,协助医生分析详尽的病历,为制定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基础; 智慧处方,分析患者过敏和用药史,反映药品产地批次等信息,有效记录和分析处方变更等信息,为慢性病治疗和保健提供参考。 2.区域卫生系统,由区域卫生平台和公共卫生系统两部分组成。 区域卫生平台包括收集、处理、传输社区、医院、医疗科研机构、卫生监管部门记录的所有信息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旨在运用尖端的科学和计算机技术,帮助医疗单位以及其它有关组织开展疾病危险度的评价,制定以个人为基础的危险因素干预计划,减少医疗费用支出,以及制定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HER)。比如: 社区医疗服务系统,提供一般疾病的基本治疗,慢性病的社区护理,大病向上转诊,接收恢复转诊的服务; 科研机构管理系统,对医学院、药品研究所、中医研究院等医疗卫生科院机构的病理研究、药品与设备开发、临床试验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公共卫生系统由卫生监督管理系统和疫情发布控制系统组成。 3.家庭健康系统。

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准则体系(试行)-卫健委

精心整理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试行) 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 (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 (六)5级:基于医院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基本建立。患者在一定区域内的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居家产生的医疗健康信息能够互联互通,医院能够联合其他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精准化的智慧医疗健康服务。 四、评估方法

采用定量评分、整体分级的方法,综合评估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具备的功能、有效应用范围、技术基础环境与信息安全状况。 (一)局部应用情况评估。是对医院中各个环节的医疗业务信息系统进行评估。 1.评估项目:按照患者诊前、诊中、诊后各环节应涵盖的基本服务内容,结合医院信息化建设和互联网环境,确定5个类别共17个评估项目(见附件1)。 分。 为100%,无实际应用则视为0。要求比例的项目,计算该项目在医院内的实际应用比例,所得比值即为得分,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二)整体应用水平评估。是对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整体应用情况的评估。具体方法是按照总分、基本项目完成情况、选择项目完成情况得到评估结果,分为0—5级共六个等级(各级评估要求见附件2)。 (1)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评估总分。是反映医院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整体应用情况的量化指标,即局部应用情况评估各项目评分的总和,且该得分不低于相应级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

重磅!《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标》来了 2016-08-21 HC3i 中国数字医疗网 HC3i 中国首家专注于医疗信息化、互联网医疗和移动医疗的专业网络平台。 随着卫生信息 化的发展,国内已基本建立 HIS 、PACS 、LIS 、EMR 、EHR 以 及医院信息平台、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远程医疗平台等各种信息系统, 卫生行业 正在进入全新的信息化大发展时代。 同时,根据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印发的 《关 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精神,要求“在 2020 年建成一批绿色和 谐、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 ”,而智慧医疗正是智慧城市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 分。 智慧医疗可以有效实现医疗流程规范化, 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本研究 项目组受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规划信息司委托, 采用德尔菲法建立一套科 学的国家智慧医疗评价指标体系, 用于综合评价医院的智慧应用与管理水平, 指 导和促进医疗机构的智慧应用与建设。 通过对两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分析, 确定了 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的 3 个一级指标、 16 个二级指标和 144 个三级指标 及 其权重系数(见下表)。其中能力、应用和成效 3 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0.13 、 0.75 和 0.12 。说明该指标体系着眼于具体应用,重点考核智慧医疗的实际应 用水平。 一、国家智慧医疗评估体系及其权重系数 二级指标 A1 基础 设施( 0.764 ) 0.0049 三级指标 组合权 重 A1.1 自 0.0065 助 服务设备 A1.3 家庭监测设备管理 0.0032 一级指标 A 能力( 0.13 ) A1.2 导航设备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 二、项目单位 单位名称: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三、项目完成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 四、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 五、项目意义及必要性概述 医疗领域关乎民众健康,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是国家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为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西京润基智慧医疗系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智慧医疗系统的推广对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改进了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 通过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应用推广,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规范了医院流程,从医生角度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规范了诊断内容,方便教学和学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管理者可以从繁重的文字工作

中解放出来,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来自全院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及时将本院的各项管理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全院上下实现的无纸化办公及无胶片存储,大大地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各级医院相互联系,资源共享,注重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医院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病的场所,而是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型机构。(二)改进了对大众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患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均可就近就医,享受到基本同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就诊及时;人们可以省去在医院排队挂号、划价、检查及取药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专家来为自己诊治;可以在家中向医生做健康咨询;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提醒;病人将真正成为医院服务的中心。 (三)改善了医院的教研工作 通过该系统,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和查询当天病人的流量,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电子处方和电子申请单简化了医生的开单过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进行的影像检查数据更加准确,病患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诊治医生手中,不仅对病人能做出及时的诊治,而且对复查的病人尤为有利。远程会诊及远程监护可以使医生实现足不出户进行就 医,医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样数字化医疗赋予了医院日常教育和科研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项目的实施会促进廊坊市乃至河北省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六、项目单位财务状况 七、实施基础概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租赁办公用房1栋,建筑面积5122.78平方米,

AI引爆医疗领域十张图带你了解人工智能医疗前景有多大

AI引爆医疗领域十张图带 你了解人工智能医疗前景有多大 人口老龄化+慢病高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人工智能需求巨大医学人工智能是解决医疗生产力的根本之道。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慢病高速增长、医疗资源供需严重失衡以及地域分配不均等问题,造就了对医疗人工智能的巨大需求;同时,我国人口基数大、产业组合丰富、人才储备充分等特点,又给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图表1:2010-2017年国内人口以及60岁以上的人口统计(单位: 万人,%) 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发布的80多条全国性政策以及多条医疗人工智能专项政策,都表明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迎来政策利好。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领先的AI研发中心,医学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发展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

图表2:截至2017年医疗人工智能的相关政策 优质医疗资源匮乏,人工智能+医疗健康改变未来 医疗领域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优质医疗资源不足,同时,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准确度和效率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长期以来,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对医生的需求量有增无减。解决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增加供给量,别无他法。但是医生培养需要周期,而且供给量也不能无限增加。于是,人们开始寄希望于机器。因为一旦能够实现机器看病,供给量将会无限增加。所以,人工智能+ 医疗健康的结合,是人工智能诸多应用场景中最重要一个。

图表3: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人工网络神经为例) 算力算法齐备,人工智能+医疗等待医疗大数据引爆 算法、算力和数据,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三个要素。算力是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之一,目前每GFLOPS的算力成本已降至8 美分。算法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算法框架中诸如Caffe、TensorFlow、Torch 等大多数已经实现了开源,成为大多数工程师的选择,对行业的加速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数据方面,人工智能系统必须通过大量的数据来“训练”自己,才能不断提升输出结果的质量。目前医疗数据还具有公开性不高,难以获得、清洗的特点。 图表4:医疗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

智慧医疗健康规划书

智慧医疗健康监护系统设计规划书

1、智慧医疗健康监护系统得概念: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得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辅助公共卫生防疫部门效开展慢病管控、急救管理、卫生防疫管理、突发事件及应灾情得快速反应管理、妇幼医疗保健管理、血液管理、健康教育与综合行政管理等工作;提升卫生行政部门服务质量、事务效率,强化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力度。实现与社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应急等部门得快速协作与智慧决策。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得繁荣发展。 2、现状市场分析: 医疗服务领域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改善,检查、治疗设备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发达地区水平。 专业人员得业务素质提高迅速,能够开展得诊疗项目不断增加。同时通过医疗所有制结构与管理体制方面得变革,明显提高医疗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积极性,工作效率普遍提高。 3、系统得发展规划: 4、系统得研发规划: 4、1系统需求分析: 由于国内公共医疗管理系统得不完善,医疗成本高、渠道少、覆盖面低等问题困扰着大众民生。尤其以“效率较低得医疗体系、质量欠

佳得医疗服务、瞧病难且贵得就医现状”为代表得医疗问题为社会关注得主要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病人就诊手续繁琐等等问题都就是由于医疗信息不畅,医疗资源两极化,医疗监督机制不全等原因导致,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与谐发展得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智慧得医疗信息网络平台体系,使患者用较短得等疗时间、支付基本得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安全、便利、优质得诊疗服务。从根本上解决“瞧病难、瞧病贵”等问题,真正做到“人人健康,健康人人”。: 4、2系统得组成结构:家庭健康系统。智慧医疗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智慧医院系统、区域卫生系统、以及智慧医疗方案架构图智慧医疗方案架构图。 1. 智慧医院系统,由数字医院与提升应用两部分组成。 ●数字医院包括医院信息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信息得存储系统,与传输系统以及医生工作站四个部分。实现病人诊疗信息与行政管理信息得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及数据交换。医生工作站得核心工作就是采集、存储、传输、处理与利用病人健康状况与医疗信息。医生工作站包括门诊与住院诊疗得接诊,检查,诊断,治疗,处方与医疗医嘱、病程记录、会诊、转科、手术、出院、病案生成等全部医疗过程得工作平台。 ●提升应用包括远程图像传输、海量数据计算处理等技术在数字医院建设过程得应用,实现医疗服务水平得提升。比如:

医疗机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含分级评估项目、基本要求、具体要求)

医疗机构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医院智慧服务是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医院针对患者的医疗服务需要,应用信息技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加强患者信息互联共享,提升医疗服务智慧化水平的新时代服务模式。建立医院智慧服务分级评估标准体系(Smart Service Scoring System,4S),旨在指导医院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慧服务,为进一步建立智慧医院奠定基础。电子病历、医院运营、教学、科研等信息化建设情况不在本评估范围内。 一、评估目标 (一)建立完善医院智慧服务现状评估和持续改进体系,评估医院开展的智慧服务水平。 (二)明确医院各级别智慧服务应当实现的功能,为医院建设智慧服务信息系统提供指南,指导医院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应用智慧服务信息系统。 (三)引导医院沿着功能实用、信息共享、服务智能的方向,建设完善智慧服务信息系统,使之成为改善患者就医

体验、开展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有效工具。 二、评估对象 应用信息系统提供智慧服务的二级及以上医院。 三、评估分级 对医院应用信息化为患者提供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患者感受到的效果两个方面进行评估,分为0级至5级。 (一)0级:医院没有或极少应用信息化手段为患者提供服务。医院未建立患者服务信息系统;或者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少于3个。患者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获取的医疗服务信息较少。 (二)1级:医院应用信息化手段为门急诊或住院患者提供部分服务。医院建立服务患者的信息系统,应用信息化手段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部分优化,在挂号、收费、检查、检验、入出院、药事服务等环节中,至少有3个以上的环节能够面向患者提供信息化服务,患者就医体验有所提升。 (三)2级:医院内部的智慧服务初步建立。医院应用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能够为患者提供智慧导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

智慧城市项目建设背景与意义 2.1 政策背景 国外智慧城市建设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新加坡提出的“智慧岛计划”,随后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陆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一股建设热潮。 中国最早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构想的是南京市,比新加坡晚了近20年。到2011年,国内提出或者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地市开始大幅增加,出现小范围“井喷”之势。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正式提出要在有条件的城市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建设。这被外界解读为国家层面已经认可智慧城市发展策略。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智慧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的全新模式,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比国家顶层战略层面认可更早的是各部委的积极尝试和探索。 2012年5月,国家旅游局公布北京、成都等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2012年11月,科技部下发《关于开展智慧城市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并于次年10月正式公布南京、无锡等20个智慧城市试点城市。 2012年12月,住建部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

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申报试点。截至目前,住建部已先后三批设立智慧城市试点,成为试点城市最多的部委。 2013年,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出台《智慧城市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试点技术指南》,包括太原、广州在内的9个城市列入时空信息云平台建设的全国试点工作。 2013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选定15个城市与欧盟合作,启动中欧绿色智慧城市合作项目。 2014年5月,交通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确定在太原、石家庄等26个城市开展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建设。 2014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牵头制定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目标:到2020年,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着成效。 2015年初,智慧城市评价模型以及基础评价标准体系的国家标准终于出台。 2015 年 3 月 5 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强调了要制定实施城市群规划,发展智慧城市,2016年3月5日,总理在报告中指出要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