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

Abstract Through introduction to the relevant clauses and scoring points of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GB /T 50378-2006),strategies towards electrical design requirements on green public building are analyzed.

Key words Evaluation standard for green building

LEED rating system

Energy conservation

Electrical

design

摘要通过对GB /T 50378-2006《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相关条文、得分点的介绍,分析绿色公共建筑中针对电气设计要求采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LEED 认证

节能

电气设计

能源价格日趋高涨的今天,全面推进建筑节能和推广绿色建筑成为世界各国节能减排措施之一。

1993年美国绿色建筑协会建立并推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adership in Energy &Environmental Design

Building Rating System ),简称LEED 认证(现已实施LEED 2009NC 版)。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也于2006年发布了GB /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以下简称《绿标》),并在2007年起开始启

动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志工作。可见绿色建筑的建设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结合《绿标》对公共建筑的电气设计要求谈一下简单的认识。

1《绿标》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

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6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按满足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除控制项应全部满足外,三星级还应满足表中对一般项和优选项的要求。表1为绿色公共建筑等级项数要求。

2

《绿标》对公共建筑相关电气要求及

策略

2.1

节地与室外环境

《绿标》第5.1.3条(控制项)———不对周边

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

依据规范条文解释,该条只是对建筑玻璃外墙的反射光及眩光控制,在《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中虽对室外景观照明提出不应存在光污染,但并没有具体的考核办法。

而在LEED 认证中则明确要求对室内外照明进行控制。室内照明:对于透明和半透明的围护结构,在上午11点到下午5点期间,通过自动装置,使得非应急灯具的输入功率减小至少50%,或者要求非应急灯具必须使用遮阳(通过自动装置来控制和关

作者信息

赵金剑,男,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工程师,主任工程师。

Analysis of Electrical Design Requirements for Green Public Building

Zhao Jinjian (AECOM Architectural Design (Shenzhen )Co.,Ltd.,

Shenzhen 518059,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

赵金剑(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广东省深圳市

518059)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赵金剑)

Mar.2012Vol.31No.3

BUILDING

ELECTRICITY

2012

年第

3

等级

一般项数(共43项)

优选项数

(共14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共6项)

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0项)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共6项)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8项)

室内环境质量(共6项)

运营管理(共7项)

★343535-★★4646456★★★

5

8

5

7

5

6

10

表1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公共建筑)

Tab.1Requirements for number of items for green building classification (public building)

闭使得在上午11点到下午5点有不到10%的透光率);室外照明:要求仅对有安全与舒适要求的区域进行照明,且室外区域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能超过相关标准的规定值。

《绿标》第5.1.3条侧重于建筑方面得分,但是在电气设计当中可根据GB 50034-200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2.2条,有条件时宜随室外天然光的变化自动调节人工照明照度,以及7.4.4条和7.4.6条中有天然光的场所的照明控制可采用节能自熄开关和控制灯具与窗平行,既利用天然采光又能保证夜晚光线不轻易溢出室外。对于室外照明,利用时间控制和光照度控制对灯具进行半夜、全夜等工况编组控制,尽量不对建筑周围环境产生光污染。

2.2节能与能源利用

2.2.1

《绿标》第5.2.4条(控制项)———各房间

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

公共建筑能耗主要分三大部分:一是空调用电、二是照明用电、三是设备自身用电,其中办公和商业建筑能耗的40%以上用于照明和插座,可见照明对于节能的意义十分重大。

照明节能的措施:

a.公共场所和部位的照明采用高效光源、高效

灯具和低损耗镇流器等附件。

在合理运用配光曲线的同时,选择节能光源是非常必要的。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新兴的LED 灯,因其光线质量高(没有紫外线和红外线,没有辐射)能耗小、寿命长、绿色环保(废弃物可回收,没有污染,不像荧

光灯含有汞成分)等优点,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

镇流器的选择原则:①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②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用电子镇流器或者节能型电感镇流器;③高压钠灯、金卤灯应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

b.设置合理的照明声控、光控、定时、感应等

自控装置。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7.4.1条的规定,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门厅等公共场所宜采用集中控制,并按建筑使用条件和天然采光状况采取分区、分组控制。每个照明开关控制光源不宜太多,

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10.7.8条规定,照明系统中的每一单相分支回路电流不宜超过

16A ,光源数量不宜超过25个。

在公共建筑中,公共照明的控制可以纳入BA 系统,根据安装场所不同,可按照预先设定的时间表自动控制照明开关,室外照明可由照度控制器自动控制。例如在宴会厅、会议室、大堂门厅、高级酒店客房、医院病房走道等照明要求复杂的场所设置智能照明系统,通过总线或局域网方式与BMS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联网。

c.公共场所照明设计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的现行值并达到对应的照度

要求值。

d.相对国内照明设计标准对照明控制方式较为

笼统的规定,LEED 认证则更为具体,其要求控制方式为照明的自动关闭、场所控制、外部照明控制和附加控制,共4类。这4类当中都有具体的要求,例如照明的自动关闭:对大于465m 2的建筑,其室内照明应由一自动设备控制,可通过时间设定、人体感应

器或者其他探测系统控制室内空间照明。

2.2.2《绿标》第5.2.5条(控制项)——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对建筑用电类别加以分项计量,有助于分析公共建筑耗能水平和耗能结构是否合理,发现问题从而有效实施建筑节能。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建立地方规定要求公共建筑能耗进行分项计量。例如深圳要求建筑面积大于2万m2的公共建筑均应分项计量。图1为某写字楼分项计量框图。

LEED认证在测量与查证项中也有同样的要求,但在能效优化项中比国内规定对能耗的控制有进一步的要求,较为普遍采用的方式即通过对建筑物全年能耗的分析对照ANSI/ASHRAE/IESNA90.1-2007《除低层住宅建筑物(包括附加物B、C、D、E、F、G、I和M)外新型建筑物的能量有效性设计》所规定基准建筑得出最低能源节省费用比例,费用节省越多,得分越高。LEED认证EA P2:最低能耗水平中把建筑能源分为作业能源(包括但不限于办公用电,计算机,电梯、厨房用电等)和常规能耗(非作业能源,包括室内、车库、环境等照明、暖通空调、服务热水等),并规定在基准建筑中,默认的作业能源费用占总能源费用的25%,若低于25%则需要必要的文件说明作业能源投入的合理性。2.2.3《绿标》第5.2.15条(一般项)——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此条仅针对新建公共建筑作为控制项,而对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因受到建筑原有状况的限制则作为一般项。条文控制比较灵活。

2.2.4《绿标》第5.2.18条(优选项)——

—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我国有较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年太阳辐照时数超过2200h的太阳能利用条件较好的地区占国土的2/3。一般将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分为独立系统、并网系统和混合系统。鉴于我国电网的现状,通常采用独立系统。为交流负荷供电的光伏电源系统,一般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保护开关、控制器、储能装置(蓄电池组)等组成。将直流电变换为交流电,向交流用电负荷供电。光伏电源可以广泛应用于楼宇照明,例如立面照明、景观照明等,也可使用于公共照明,但鉴于应急照明的可靠性和转换时间的要求,不建议使用在应急照明系统中。太阳能光伏照明系统应满足GB24460-2009《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总技术规范》的规定。

2. 2.5《绿标》第5.2.19条

(优选项)——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

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

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目标值

此条比《绿标》第5.2.4条

的现行值更加严格,可见为了达

到照明功率密度的要求,采用高

效光源,低损耗附件,合理运用

配光曲线和灯具采用合理布置是

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综合评估

室内装饰场所对色温、眩光、显

色特性等条件对照明设计的影响。

有的设计为了满足照明功率

密度(强条)倒推照度值,会造

成照度值达不到要求,这种做法

图1某写字楼分项计量框图

Fig.1Block diagram of separate metering of an office building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赵金剑)

Mar.2012Vol.31No.3

BUILDING

ELECTRICITY

2012

年第

3

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设计采用了节能灯具,按照标准照度值计算后仍满足不了功率密度值的话,这可能要考虑光源及灯具选型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LEED 认证采用的是建筑的功率密度。根据整个建筑的性质和面积来控制功率密度,从整体的角度来控制能源的消耗,而这方面国内还没有相关规范出台。

2.3室内环境质量

2.3.1

《绿标》第5.5.6条(控制项)———建筑室

内照度、统一眩光值、一般显色指数等指标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中的有关要求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6.1条规定:

“当房间或

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本表规定的对应照度值时,其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因此不能看某个场所的照度值高于或低于规范表格中照度值时,就简单判为设计错误。

在满足眩光限制的条件下,应优先选用灯具效率高或者开启式直接照明的灯具,一般室内的灯具效率不宜低于70%,并要求灯具的反射罩具有较高的反射比。

2.3.2《绿标》第5.5.12条(一般项)———建筑入

口和主要活动空间设有无障碍设施

应注意的是配合建筑专业作无障碍设计时,需要满足JGJ 50-200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第7.8.2和7.10.1条的电气规定。涉及强条,应引起设计者的足够重视。

2.3.3《绿标》第5.5.14条(优选项)———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根据不同功能房间的要求,对人员密集、变化大的房间或地下车库等,考虑空气质量和节能的要求,分别设计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或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地下车库用)。

采用BA 系统监控空调新风机运行,通过传感器数据采集分析,浓度超标后报警,联动控制调节通风量。

2.4运营管理

2.4.1《绿标》第5.6.8条(一般项)———建筑智

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

公共建筑的智能化设计应符合GB /T 50314

-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和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中对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的要求,包括智能化集成系统、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机房工程、建筑环境等设计要素。

2.4.2《绿标》第5.6.9条(一般项)———建筑通

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

高效运营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应符合对热力系统、制冷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和电梯管理系统等机电设备的监测和控制功能,确保各类设备系统运行稳定,并达到节能的要求。宜采用集中式或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对建筑物环境参数适时检测,满足物业管理需要,数据共享。

2.4.3《绿标》第5.6.10条(一般项)———办公、

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

此条与第5.2.5条结合运用,按照不同类型和不同费率的负荷在低压配电柜内分项计量,确保专项负荷专项计量。在变配电所采用智能化电力监控系统,设智能测量仪表,通过总线与建筑设备管理系统联网。

3设备自身能耗设计

设备自身能耗在整个建筑能耗中的比例不容忽

视,《绿标》中虽然对设备能耗没有具体的要求,但

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a.选择高效节能的电动机,功率在200kW 以

上的电动机,宜采用高压电动机(在空调专业尤为重要);当系统短路容量或变压器容量相对较小时,大容量交流异步电动机宜采用软启动等方式改善启动特性。

b.采用就地和集中补偿方式,降低线路感抗,

提高功率因数。关注谐波对配电系统的影响,在剧院、舞台、宴会厅等调光复杂的场所应采取谐波集中治理的措施,确保电网绿色、环保,不影响周围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

c.配电系统方面,变压器宜深入负荷中心,合

理设计供电半径;以减少电压损失,并尽量使三相负荷平衡。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5.0.15条,明确规定超过60A 的配电系统,宜采用三相供电;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5.0.4条也明确

了设备末端允许的最大压降:电动机±5%额定电压,一般场所±5%额定电压,应急照明、道路照明和警卫照明+5%,-10%额定电压。LEED 认证

EA P2中则要求应参照ANSI /ASHRAE /IESNA 90.1-2007《除低层住宅建筑物(包括附加物B 、C 、D 、E 、F 、G 、I 和M )外新型建筑物的能量有效性设计》标准8.4条规定,电源线截面选择应满足在设计荷载处最大压降2%,配出支线截面最大压降3%。

4结语

通过上述的介绍,电气设计涉及控制项4条、一

般项5条、优选项3条,共12个方面,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达到绿色建筑标准对电气专业的要求是不难实现的。节能环保是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设计当中切实可行地落实绿色建筑的观念。

[1]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GB /T 50378-2006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 ].

北京:中国

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绿色建筑

评价技术指南[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

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

专篇(2007)电气[M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GB 50034-2004

建筑照

明设计标准[S ].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5]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JGJ 16-2008

民用

建筑电气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6]

皇明太阳能集团有限公司,等起草.

GB 24460-2009太阳能光伏照明装置总技术规范[S ].

北京:中国

标准出版社,2010.

[7]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等起草.

JGJ 50-2001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1.

[8]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等起草.GB 50339-

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

出版社,2003.

[9]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

统设计规范[S ].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10]

USGBC .LEED 2009for New Construction and Major Renovations [M ].USA ,2009.

[11]

ASHRAE .

ANSI /ASHRAE /IESNA 90.1-2007Energy Standard for Buildings Except Low -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S ].SI ed.

USA ,2007.

2011-10-26来稿2012-02-17修回

绿色公共建筑电气设计要求简析(赵金剑)

在德国纽伦堡举办的国际电气自动化系统及元件展览会上,西门子展示了全集成自动化工程技术软件“TIA 博途”的最新功能,同时推出了西门子系列电机的全新品牌名称———Simotics 。

“TIA 博途”全集成自动化系列产品使

各行各业的客户都能高效地将Simotics 电机系列产品整合到西门子自动化和服务技术之中。

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自动化系统部负责人Eckard E -

berle 介绍了“TIA 博途”的最新功能。新的产品功能不仅

大大加快了客户采用全新Step 7Safety Advanced 工具对保护电器进行工程设计应用的速度,而且还提供所有工程项

目和编程所需的要素,并为新手提供编程所需的快捷键。

在驱动技术领域,西门子工业业务领域驱动技术集团的全系列电机产品“Simotics ”,适用于制造与流程工业及/或能源领域。Simotics 系列产品包括直接启动与变频供电运行的低压电机,用于运动控制应用的电机,以及直流电机与高压电机。

如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industry.

https://www.doczj.com/doc/0510768856.html, 。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

供稿

!!!!!!!!!!!!!!!!!!!!!!!!!!!!!!!!!!!!!!!!!!!!!

西门子推出工程技术软件“TIA 博途”新功能

浅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

浅谈绿色建筑电气设计 发表时间:2017-10-16T18:55:39.643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7期作者:钟树佳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被推广。 广州市设计院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建筑被推广。绿色建筑指的就是在建筑施工建设过程当中降低资源的消耗,并且秉承环保理念,实现建设施工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设计者需要以生态理念为中心,结合环境现状和建筑物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力求做到节能环保。在绿色建筑设计当中,电气设计十分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关键词: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原则;要点 1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原则 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满足预期的效果,必须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坚持节约性选择。建筑行业是一个能耗较高的行业,但是当前我国的建筑资源相对较为短缺,因此,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节约原则,既要节约能源,又要节省土地,尤其对于绿色建筑来讲,这一点更为重要。因此,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一定要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制定设计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节能技术原理实现电气设计,并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当中充分地考虑到地区的特点,合理应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达到绿色节约的目的。 (2)要坚持经济性原则。绿色建筑在建设使用以及维护的过程当中将会涉及一定的技术性问题,可以说,绿色建筑能够给人们带来较高的生活舒适度,但是也在设计施工建设的时候也会有较高的投入,因此,在绿色电气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经济性原则,力求用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2绿色建筑电气设计要点分析 在当前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要坚持的原则,下面本文就因此为基础,对电气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1)绿色建筑照明系统的设计要点。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对于照明系统的设计,需要从细节方面着手,力求照明系统的设计能够达到节能的效果,并且要在功率方面严格遵循绿色建筑的节能设计标准。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有效地提升灯具的利用系数,可以尽量地选择浅颜色,和实际生活应用相连接,设置定时开关,降低照明电耗,同时,在选择灯具的时候一定要综合灯具的造价和性能,充分考虑之后最终确定,既需要注重节能的效果,也需要强调经济性原则。 因为在建筑物当中照明的用量很大,使用的面积也较广,因此,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力求做到节能环保。建筑物当中选择高效的光源。在照明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照明的方案。通常情况下照明会分为一般照明、混合照明以及局部照明,设计人员需要根据绿色建筑的需求合理选择照明方式。设计时,可以将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达到较好的照明效果,而对于大型的空间来讲,则需要进行分区照明,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能耗,提升照明质量。而对于照度要求较高的场合来讲,则需要将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并要加强照明效果,保证照度。对于照明的电源线路来讲,就需要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同时设计三相对称照明负载,最大限度地减少电压的损失,并且减少中性线电流。 (2)绿色建筑供电系统设计要点。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供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如对于同一电压的变配电技术,应该少于或者是等于二级,这样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电级数目过多而造成电能无端损耗现象的出现。同时,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将变配电所设计在靠近负荷的中心位置,同时需要合理地设计供配电网络,减少电路铺设过程当中电能的消耗,合理设置供配电网络还能够降低线路电压的损失,确保供电的稳定性。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设计,能够有效地满足绿色建筑物的供电系统应用,也能够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供电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正确的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以及级数。通常情况下,变压器的负载率需要控制在0.7~0.85范围之间,这个范围之内的负载率能够确保变压器更好地适应用电负荷的波动,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延长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人员需要注意这一点。同时,在选择变压器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节能的效果,尽量选择节能型变压器,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空载损耗,同时能够降低空载时电流过大产生的噪音。除要选择合适的变压器之外,还需要选择恰当的配电干线使用的电缆。设计人员在选择电缆的时候一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既需要考虑到电压的损失情况以及热稳定性等技术性的指标,同时还需要考虑到经济成本,力求选择经济性、实用性以及节能性俱佳的电缆。对于高层建筑来讲,在进行电气设计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配电室的位置,即应该设置在靠近电器竖井的位置,这样就能够更好地减少电缆的有效长度,也进而降低了热损耗。 (3)绿色建筑当中的电磁干扰抑制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标志就是健康和安全,而生活当中大量的非线性设备使用将会带来电磁干扰,这样会增加系统的电耗,严重的时候将会发生系统性的火灾,因此,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好电磁干扰的抑制设计问题。 大地磁场、高压电力设备、高频振荡器、电网电压波动等都会带来电磁干扰,一般情况下,将电磁干扰分为导电性电磁干扰和辐射性电磁干扰两种。导电性电磁干扰主要是通过电缆或者是线材从一个电路传动到另一个电路当中,要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在电路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设计电路,并且选择合理的设备,科学接地,这样能够抑制电磁干扰。后者则是通过空气当中的电磁场进行传播。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合理的布设线路、接地线,并且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减少辐射性电磁的干扰。 从目前情况来看,接地技术是绿色建筑电气技术当中解决电磁兼容问题较为常用的技术手段。这一技术措施主要是为整个系统提供公共零电位基准,同时,给高频干扰电压提供低阻抗通路,这样就会使得系统获得良好的电磁屏蔽效果。例如防雷接地、屏蔽接地等,都是较为常见的。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新材料的产生及应用,在未来绿色建筑设计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新型的屏蔽材料,例如使用具有屏蔽功能的混凝土或者是涂料,并结合技术措施来达到防止电磁干扰的目的。 除上述论述的几点设计要点之外,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可再生无污染能源,实现绿色节能的效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电气设计施工能够给人带来更多的舒适感,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在绿色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电气设计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就以此为中心,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3个主要方面分析了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希望通过本文的论

5.建筑设计方案绿色设计专项说明:盐城中南世纪城4C地块项目.doc

5.建筑设计方案绿色设计专项说明:盐城中南世纪城4C地 块项目1 项目建筑设计方案绿色设计专项说明一、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盐城中南世纪城4C地块 项目概况所在城市盐城市气候分区夏热冬冷建筑性质住宅建筑面积18.87万㎡建筑层数9/11/29/32/33 结构形式框剪/剪力墙建筑类别被动式节能水平65%节能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 星级标准 二星级 设计依据《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GJ32/J 173-2014;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9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5; 《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

《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71-2014;《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26-2006等。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用地面积 6.85万㎡建筑占地面积 1.15万㎡总建筑面积18.87万㎡ 计容建筑面积13.69万㎡ 不计容建筑面积 5.18万㎡建筑密度16.8% 容积率 2.0 绿地率40% 机动车停车 位 1266 地下停车位1244辆 地上停车位22辆 二、绿色设计技术措施 规划设计1、场地规划符合盐城市城乡规划的要求,不会对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造成破坏。场地内无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各类保护区,且无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等各类文物古迹。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XXXXXX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XXXXXXXX) XXXXXXX 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法定代表人:签名: 技术总负责人:签名: 项目总负责人:签名: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一、项目概况 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 2.1 设计依据 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 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 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 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 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

住宅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XX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一项目简述 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三编制依据 四场地环境现状 五建筑专业绿色设计 六结构专业绿色设计 七给排水专业绿色设计 八暖通专业绿色设计 九电气专业绿色设计

一项目简述 XXXX。 二编制依据 1、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 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3、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4、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沪建管〔2015〕83号 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1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1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与技术组合方案 本次绿色设计策划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进行设计,通过本次绿色设计,1、使本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达到或者超过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规定的二星级★★。 本项目拟定的技术措施如下表。本策划后续篇章对于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简要措述。具体的技术措施将在本项目深化设计阶段进行落实。 标“■”为本项目所有单体均拟采用的技术措施,“□”为本项目所有单体备选的技术措施,“?”为本项目不参评项或不适用本项目的技术措施。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一、建筑主要设计依据 1、浙江省《民用建筑项目节能评估技术导则》; 2、《杭州市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4、浙江省《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B/1092-();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7、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9、《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 10、《建筑幕墙》GB/T 21086-(); 11、《浙江省建设领域推广应用技术公告》和《浙江省建设领域禁止和限制使用技术公告》(浙建发【2014】284号); 12、项目编号为()的节能审查意见书及其附件:节能评估报告书(表)和专家评审意见; 13、现行国家、行业、地方相关建筑节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二、建筑绿色节能设计主要内容: 1 工程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地点 用地内单体建筑数量幢本次设计单体数量幢项目用地面积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 建筑类型□新建; □改扩建 公建节能分类□甲类建筑;□乙类建筑 总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上建筑面积m2 建筑高度m 建筑层数地上层地下层 设计使用年限年结构安全等级 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度结构形式项目基准建筑规模倍 空调形式主楼:;裙房: 项目投资(万元) 可达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等级 (参照GB/T 50378-2014) □无;□一星级;□ 二星级;□三星级 可再生能源应用形式□太阳能;□风能;□水能;□空气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2 关键指标设计汇总 指标单位填报数据(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备注用地面积万m2 建筑总面积万m2 地下建筑面积m2 地下面积比R P1(地下总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地下面积比R P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 绿地率% 透水地面面积比% 建筑总能耗tce/a 单位面积能耗kWh/㎡a ;tce/㎡a 节能率% 可再生能源 及(余热或废 热)回收总量 可再生能源核算标准要求总量kWh/a 设计项目设置总量kWh/a 其 中 可再生能源kWh/a 余热或废热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M3/a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万kWh/a 建筑总用电量万kWh/a 可再生能源产生发电比例% 建筑总用水量M3/a 非传统水量M3/a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主要 能耗 品种及 耗能量 年能耗设计总量(tce) 其 中 电力万kWh/a 其他耗能种类::□燃气;□燃油;□燃煤;□其他热力;万kWh/a 单位面积能耗设计指标(tce/(m2.a)) 建筑 分项 能耗 耗能系统设计年耗能量(tce)分项能耗占总能耗百分比暖通空调系统 照明、插座 生活热水系统 新水 厨房炊事系统(燃气) 电梯运输系统 变压器损耗 其他 杭州市民用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图设计专篇(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电气)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简况 1.建筑总量 建筑类型:;总建筑面积:; 2.建筑单体简况 表建筑单体简况 3.节能简况 1)能耗监测系统:□有、□无。 2)建筑设备监控管理系统:□有、□无。 3)室外夜景照明:□有、□无。 4)导光系统:□有、□无。 5)可再生能源利用:□有(□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无。 6)分布式供能系统:□有、□无。 7)其他:。 三、绿色建筑等级 1.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公建或住宅评分表)

四、 电气绿色建筑设计 1. 与电气专业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内容 注: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 凡标注有“※”的技术内容,标示该条文与其他专业也有关系,建筑,结构,给排水专业,暖通。 2. 供配电系统节能措施 1) 变配电所深入负荷中心设置。 2) 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 ,单位面积功率密度值为 。 3) 低压并联电容器的补偿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变压器低压侧设 置低压无功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高压供电进线处功率因数不低于 。低压电源供电时进线处设置无功补偿装孩子,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江苏省项目尚应满足过零自动投切和分项补偿的要求) 4) 谐波电流含量较大的用电设备:□有 、□无, 谐波抑制及谐波治理措施: 。 5) 电动机容量超过 时,采用中压供电。 3. 电气设备节能 1) 变压器选用节能环保型、低损耗、低噪声,接线组别为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自带温控器和强迫通 风装置。其能效应达到现行国家标准《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中规定的目标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的要求,具体参数见表。 表 变压器节能参数 2) 电动机采用高效节能产品,并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其能效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型 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节能评价值的规定。 3) 采用具备高效电机及先进控制技术的电梯。 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选用节能高效电机,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装置,设置感应传感器控制启 停,在全县各段均空载时,能处在暂停或低速运行状态。 4. 照明系统 1) 照明功率密度值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中的目标值设计。照明设计参数详见表: 表 照明设计节能指标及措施 2) 道路照明控制 光源种类: ;□设有自动控制装置。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 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 m2;总建筑面积: 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 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 景照明;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 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 □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探讨 龚敏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探讨龚敏 发表时间:2018-11-12T14:48:22.03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作者:龚敏 [导读] 建筑行业是中国目前支柱产业之一,其相关方面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悉地国际设计顾问(深圳)有限公司 518057 摘要:这些年来,随着能源的过度消耗,节能减排、能源节约变成各行各业普遍注重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变成新时期建筑的走向形式。绿色建筑的设计要跟节能减排的目的相符,其中电气设计一样要跟绿色环保的基本要求相符。在实施绿色建筑电气设计时要结合国家政策、当前的国家规范、标准实施设计,并使用高效、节能设备和产品,使用准确的设计方法设计出合格、节能的绿色建筑。本文讨论了绿色建筑电气设计。 关键词:电气设计;绿色建筑;应用 引言 建筑行业是中国目前支柱产业之一,其相关方面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对其了解也变得尤为深入。在人们传统观念里建筑仅仅是提供人们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而当前人们追求更多元化的功能。绿色建筑的理念逐渐进入我们思想,电气设计范围也是如此,下面就是有关方面的介绍,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示。 1、绿色建筑电气设计遵循的基本原则 1.1要考虑实际经济价值 节约能源固然好,可是也要根据实际状况考虑实际的经济价值,不能为了满足节能需求而投资太过庞大,我们可以节能方面增加一部分资金,让其运行一段时间后可以通过节能收回成本。 1.2技术合理的原则 在节能建筑电气设计的时候,要采用各类节能措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能源损耗。设计中要深入分析,认真研讨电气体系中能耗工程,尽可能采用节能方法。例如在计算变压器容量时,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使变压器负载率达到75%~85%,减小系统损耗。 2、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主要内容 随着当前建设行业迅速发展而渐渐兴盛起绿色建筑,生活条件的极大改变与社会发展的极大需求为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满足了人们很多的精神需求。绿色建筑电气设计重要研究的是它在发展过程中所潜藏的风险与缺陷、建设所需要的高端技术,还有它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首先,充分具体的研究这些问题,减少在绿色建设过程中所受到的阻碍,其次通过这些研究来完善它自身的优点,最后增强对它的研究能够迫使它在促进中国绿建建设中有更新的突破,同时也让它渐渐走向国际化,使更多的绿色建设受益,为新世界和谐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3、绿色建筑电气设计 3.1电动机的节能 在绿色建筑电气设计中,对于电机的设计,首先,电机是感性负载,它会产生滞后的无功电流,在网络中通过高低压线路,输送到电气设备端,加大输送过程和变压器的功率消耗。我们在设计当中,就要提高供配电网络的功率因数,能够在系统运行的时候对设备实施就地补偿,或者在供配电网络中加入电容器柜来实现集中无功补偿。我们知道,电机的运行特点是,负载大小的波动会关系到运行的效率,最高的电动机的效率,最高功率因数是在其稳定运行的状况下;在电机轻载运行时,会减低它的效率,因此会浪费相对多的电能;在空载运行时,电机的功率因数也许会降低到0.3以下。因此,节能的一个关键方面就是选取合理的电机容量。以最大可能的防止发生电机空载或者轻载的状况,以提升电机的效率。之后,因为电机的全压启动电流是额定电流的5到7倍,对电网消损和刺激非常强烈,假如应用变频调速,那么在低频启动电机的过程中启动电流就能够降低非常多,这也就使损耗减少了。 3.2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 供配电体系的节能设计要思考方案的科学性、供电线路的能耗与系统设备。依据负荷容量、用电设备特征、供电距离和分布等原因,科学设计供电电压与供配电体系。供配电体系要尽量可靠简单,方便操作。在供配电体系中的某些用电设备都具备电感性,会形成阶层的无功电流,使线路功率的损耗加大。在设计中,用电设备要尽可能使用功率因数高的;能选用有补偿电容器的用电设备的电感性用电设备,既可以让功率因数提升,又可以使整个电路的无功电流减少。变压器的有功损耗计算公式:ΔΡ=Ρo+β2Ρk。由漏磁损耗和铁芯涡流损耗组成Ρo,其值和铁芯材料与制造工艺相关,最好选取节能型变压器。Ρk是和变压器绕组的电阻与绕组电流的大小以及负荷率平方相关。通常要选用阻值相对小的绕组。 3.3照明设计 3.3.1照明节能措施 选择符合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的照明光源、镇流器;普通照明在达到照度条件下,选择单灯功率较大、光效较高的光源;旅馆、居住建筑及公共建筑的走廊、楼梯间、厕所、地下车库的行车道、停车位、无人长时间逗留,只进行检查、巡视和短时操作等工作场所建议选用感应式自动控制的发光二极管灯。 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光,让其和室内人工照明有机结合,然后大大节省人工照明电能。根据照明使用特证,采用分区控制灯光或增加照明开关点。公共场所照明、室外照明采用集中遥控节能管理方式或采用自动光控装置。公共区域采用定时开关、调光开关、光电自动控制器等节电开关和照明智能控制系统等管理措施。普通房间要优先使用高效发光的荧光灯和紧凑型荧光灯;对于高大车间、厂房和体育馆场等的室外照明,使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等高效气体放电光源。 3.3.2选择灯具 当前大多数使用的光源包含卤钨灯、荧光灯或小功率的高压钠灯等,白炽灯渐渐被取代。其中紧凑型荧光灯与高强度气体放电灯需要准确选择镇流器,根据功率与运用场合选择电子型或节能电感型镇流器。同时设置电容补偿,以提升功率因素。在以后设计中,需要推广应用发光均匀、波长相同、平均寿命长的节能型LED(发光二极管)光源。相对于白炽灯光源,LED光源光效高、能耗低、稳定性高,但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 一、设计依据 1.依据性文件 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用地红线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 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 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 二、工程概况 1.建筑总量 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 容积率:;绿地率: % 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 □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 □住宅建筑□公共建筑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 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 □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 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 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 2.建筑单体概况 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 3.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 1)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 2)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 3)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 4)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 □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 5)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 6)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

电气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电气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节能环保、绿色低碳是新时代的主题,建筑业更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大力发展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环保节能减排,这需要我们将绿色节能理念有效地 融入到电气设计之中。本文中笔者简要分析了何为绿色建筑及其主要特征,并对 电气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仅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建筑;电气设计;供配电系统;照明 1何为绿色建筑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 /T 229 - 2010 指出绿色设计应统筹考虑建筑 寿命周期内,满足建筑功能和节能、节地、节水、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体 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应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 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1]。 笔者认为舒适是绿色建筑的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无论什么建筑物都必须满足 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人们的生活、工作、休闲娱乐均附着于建筑物之内,也就 是说人的情感寄托于舒适的建筑物之中。其二,健康是新时期人们所追逐的目标,建筑本身需要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益,建筑采光通风是否合理,室内空气质量是 否符合标准,建材、电气设备的使用是否给人们的身心带来影响等等,这就需要 建筑能与自然相融合,这也是绿色建筑所追求的目标,将建筑物对自然的影响降 至最低,为人们身心健康带来保障。建筑电气绿色节能设计过程中,应当充分利 用现代绿色节能理念。第三,绿色建筑所代表的是高效率、环境好而又可持续发 展的建筑,在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因楼层相对较高,其居住人数较多,通常会 消耗大量的能源。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问题,在电气设计过程中应当事 先调查建筑物日常能耗情况,准确把握各环节的用电情况以及对能源的需求与利 用程度;在此过程中,还应当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此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能耗,对建筑物用电情况不影响的基础上,合理减少用电设备,从而降低能耗[2]。 2电气设计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 2.1工程概况 中国北斗产业技术创新西虹桥基地创新孵化区二期扩建项目,位于上海市青 浦区高泾路,综合楼,地上四层为办公和配套,地下一层为非机动车库,建筑面 积约9486.46㎡,高度约18.15m,为多层建筑,环境等级一般。科研办公楼,五 层框架结构,为办公楼,建筑面积约22263.35㎡,高度约20.5m,为多层建筑, 环境等级一般。 2.2供配电系统 配变电所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负荷性质、用电容量、所址环境、供电条件 和节约电能等因素,合理确定设计方案,并适当考虑发展的可能性。采用两路 10kV高压电压供电,变压器总装机容量为3000kVA,单位建筑面积用电安装容量95VA/㎡,本工程设置建筑物能耗监测管理系统,对水、电力、燃气、空调等系 统进行分类和分项计量,并预留数据上传接口,将能耗监测数据实时上传给节能办。 供电的电能质量满足规范对以下内容的测试要求: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功率 因数、各次谐波电压和电流及谐波电压和电流的总畸变率、电压偏差等。 变压器选择低损耗、低噪声的节能型干式变压器,并达到国家标准《三相配

绿色建筑设计中的电气设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的电气设计 引言 虽然人们不断提倡绿色、节能、环保,但由于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报一般是由建筑物的业主单位、房地产开发单位来提出的,往往设计人员在进行项目的设计时并未考虑到绿色建筑这一方面,仅是按照业主的要求以及涉及节能、环保的有关规范、规定来设计。本人在设计韩国乐天百货店项目时,就是遵循上述原则,出乎意料的是,该项目不久前居然被评为沈阳市二星级绿色建筑。因本人有幸参加了该项目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报及评价会,现浅析一下电气设计在绿色建筑等级评价中所涉及的内容。 1评价指标 从国家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中可以看出,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个方面: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且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然而,真正与电气设计有关的指标仅为节能与能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这三个方面。2节能与能源利用 2.1控制项 2.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5.2.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为了满足节能要求,本工程中的照明光源采用了稀土三基色荧光灯和LED(发光二极管)灯。随着国家发改委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

境基金共同开展的“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加快推广节能灯”合作项目的实施,我国白炽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节能灯已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有资料表明,采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可节电60%~80%。紧凑型节能灯是一种将电子镇流器全密封在螺旋式或插拔式灯头内的异形荧光灯,因灯头与白炽灯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替换白炽灯。由此可见,一体化的紧凑型节能灯既具有荧光灯的省电、寿命长的优点,又具有白炽灯的体积小、显色性好、使用方便的特点。而根据荧光粉种类的不同,目前荧光灯可分为三基色荧光灯和普通荧光灯。三基色荧光灯比起普通荧光灯发光效率提高30%,显色性提高20%(Ra80-85),色彩还原能力强,视觉更舒适,并且寿命更长,汞含量更少。 本工程在办公室、地下停车库、厨房、设备用房等处均采用直管稀土三基色细管径荧光灯,在走廊、卫生间、商场营业厅、餐厅等处采用稀土三基色紧凑型节能灯,在楼梯间采用稀土三基色吸顶荧光灯。此外,在装饰照明、室外广告牌、园区景观照明中采用了LED(半导体照明)灯具。 LED灯是一种绿色环保光源,半导体照明自身对环境不会造成任何污染。因其光谱中不含红外线和紫外线,属于冷光源,没有辐射污染。且其可见光区域不含虫子喜好的波段,不易招惹蚊虫。此外,因其不含汞等污染物质,不会污染环境。LED灯显色性高并且具有很强的发光方向性,对光的利用率可达到100%。在同样亮度下,LED灯耗电量仅为普通白炽灯的1/10,荧光灯管的1/2。LED灯直流驱动,没有频闪,且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绿色建筑设计自评估报告 (公共建筑) 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参与单位名称: 自评星级:★★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编制 二○○八年十月

填表说明 1、此表用于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公共建筑,由申报单位 自行填写; 2、“达标判定”项的填写方式:满足要求的项选“√”,不满 足要求的项选“×”,不参评的项选“○”,规划设计阶段不参评的项已用“—”标出; 3、“实际提交材料”中逐条填写对应条文实际提交的证明材 料的全称,如有材料编号请一并注明; 4、在保存最终电子版本之前,请点击菜单选项中的“文件” —“打印预览”,再按Esc键退出预览,之后再行保存,以便更新文档中的所有域内容链接。

目录 一、评价标准 (1) 二、自评总述 (2) 三、自评内容 (3) 5.1节地与室外环境 (3) 5.2节能与能源利用 (17) 5.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41) 5.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55) 5.5室内环境质量 (70) 5.6运营管理 (86) 四、附录 ........................................................................................................................................ I 附录一节能计算书要求................................................................................................................................... I 附录二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说明要求.......................................................................................................... II 附录三非传统水源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 II 附录四可再循环材料利用率计算书要求.................................................................................................... IV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 2.《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 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7.《建筑幕墙》GB21086-2007 8.《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9.《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0. 国家、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1. 项目用地面积: m2 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2 地下: m2 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 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 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 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 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 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 声值; 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 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 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 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 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 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 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二、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1. 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 璃的种类选择; 2. 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开启方式和开启比例。如有必要,说明空调通风系统的换气能力; 2. 说明外窗和幕墙的气密性等级; 3. 说明可变换功能的区域范围、隔断方式及可变化空间功能的区域面积比; 4. 说明项目室内布局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效果、外窗开启面积和开启方式、室内穿堂风组织以及高大空 间的拔风设计等措施; 5. 对于宾馆类项目,应说明外墙、内墙、楼板和外窗的构造做法及其隔声措施; 6. 从建筑平面布局及功能空间布置上说明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影响的措施,包括室内噪声源的隔离及消声 措施。 7. 说明改善室内自然采光效果的技术措施,包括进深控制、多侧采光及天窗采光等措施; 8. 说明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无障碍设计措施,包括无障碍入口、无障碍通道、无障碍楼梯、无障碍电梯、无 障碍厕所和无障碍停车位等; 9. 说明设备间、管道井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的措施; 10.说明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尽可能考虑金属材料(钢材、铜、玻璃、铝合金型材、石膏制品、木材等材料 的使用情况; 11.如有旧建筑的利用,说明旧建筑的改造和加固措施; 12.说明本项目外遮阳(外窗、屋顶、外墙)设置情况。对于固定遮阳,重点描述南向和东西向的外遮阳设 置及平均外遮阳系数;对于活动遮阳,说明活动遮阳的类型及设置活动遮阳的外窗面积比; 13.说明地下空间自然采光的改善措施,包括采光井、下沉庭院和光导管的设置。 三、结构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 说明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且预拌砂浆的使用是否符合本地区相关规定; 2.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强钢的使用情况,包括哪些钢筋采用了高强钢; 3. 6层以上钢筋混凝土建筑说明高性能混凝土的使用情况,包括混凝土的等级和使用部位; 4. 说明结构体系的优化情况,简要描述优化后的结构体系现状,优化措施和效果。 四、园林设计技术措施 必须说明内容 无 自选说明内容 1.分乔木、灌木、草本及地被、藤本植物、竹类和水生植物列举主要的乡土植物; 2.对乔、灌、草皮相结合的复层绿化进行说明; 3.对红线范围内非机动车道路、地面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采用的透水地面措施进行说明。对利用建筑阴 附件1-1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参考版本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分析

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分析 绿色建筑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已经越来越重要。伴随着我国能源问题以及环境保护问题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建筑工程中,绿色建筑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在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绿色建筑的不断应用,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绿色建筑电气设计已经成为了电气设计的一种标准配置和应用。人们对于建筑物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对建筑工程的外观给予考虑,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舒适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考虑,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绿色环保的问题上进行考虑,只有这样的建筑设计才是满足我国目前建筑工程发展要求的设计。文章主要针对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有效地提升我国在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绿色设计,同时也为我国绿色建筑的进一步提升以及创新贡献力量。 标签:绿色建筑工程;电气设计;特征分析 我国目前的建筑物电气設计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与日俱增,在电气设计中已经逐渐地对生态设计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入和应用。电气设计的绿色设计主要就是指在保障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能够不对环境进行一系列破坏,达到生态环境继续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设计思路和理念。本文主要就是針对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绿色理念和思路进行阐述和分析。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是对我国建筑在设计过程中的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其次是针对电气绿色设计来找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最后是对建筑电气设计过程中的绿色电气设计进行详细的设计内容分析和阐述。通过上述三个方面的阐述以及分析,能够较为全面地阐述建筑工程中的绿色建筑电气设计的内容和要点。 1 简要叙述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绿色建筑主要特征 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绿色建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要保障居住居民的安全性以及舒适性。相同的理解就是要保障建筑物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够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身体健康存在危害。以绿色电气设计为例,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建筑物有充足的采光性能,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进行杀菌消毒。建筑的通风措施也要保障通风顺畅,保障建筑物内部的空气流通,保障控制质量。在建筑物的电气材料选择的过程中我们要选择辐射不超标的电气材料,这样才能进一步的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最重要的一点是在保障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要保障电气材料的能源消耗少,在生产以及施工的过程中要减少粉尘以及相应的污染物,最大限度上保护周边环境。绿色建筑的另外一个特征就是要保障建筑物的高效,另一种程度上也要求建筑物在建筑的过程中要有效的提升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电气设计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选择可再生资源来进行建筑物的建筑,最大限度的做到建筑成本低,建筑污染小,建筑工程能够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性以及社会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