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 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总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识记管理的含义、特点、属性、职能;了解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

2、理解管理、领导、行政、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及教育管理学、教育行政学、学校管理学之间的区

别与联系;

3、掌握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历史;明确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管理、领导、行政、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学校管理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意义。

2、难点: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方式与方法讲述与问答、讨论结合

[四]教学时数6学时

[五]教学过程与内容

第一节管理的意义、特性、职能和历史发展

一、管理的意义

1、管理的词义

在汉语中,“管”有“管辖、管制、负责、照管、约束”之意。“理”有“整理、治理、处理、协调、办理”之意。管理的本意是指负责处理某事,使之顺利完成。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管理一词被普遍使用,如教师管理学生和班级;国家领导管理国事;主妇管理家务等等。广义的管理涉及包罗万象的活动。

管理的英语为Administration来源于拉丁语,意思是管理、经营、行政。由前缀Ad和词根Ministration构成。前缀表示添加,主要是对词根进行强调。词根的意思是照顾某事或某人的过程,是做有用的、需要的、有帮助的事。

因而Administration一词最普遍的解释是有帮助功能的、有服务性能的、有帮助责任的、有促进作用的相互关联的活动。

从Administration词义可以看出,管理的实质是使帮助组织达到目标,服务于组织的成员,照管组织中的物质,促进与协调组织成员的工作等一系列活动。

在英语中,Management(管理、经营、处理)一词的使用也较频繁。其使用范围甚至超过Administration。最初教育界还羞于使用此词,因为该词是商业、企业用语,含有“营利”的意思。但是随着该词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它也逐渐为教育界所接受并使用。现在国外在描述实际的、具体的管理活动时,一般都使用“Management”。

2、管理的定义

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然而以管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管理学,还是比较年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才真正发展起来。法约尔最早提出管理概念。

研究管理活动中,首先碰到的问题就是怎样给管理下定义。从目前情况看,由于管理学家各自的文化背景、管理经验不同,研究方法、角度不同,对管理概念自然会提出不同的看法与见解。另外随着管理实践与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管理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所以要给管理这一如此广泛复杂的活动下一个全面而精确的定义是很不容易的。

到目前为止,对管理概念的界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管理就是管人;

2、管理就是决策;

3、管理就是服务;

4、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5、管理就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而组织与合理使用多种资源的过程;

6、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将事情办成功的艺术;

7、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客观规律对这个系统施加影响,使之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8、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和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

以上定义分别从人本、决策、服务、职能、目的、系统、模式等角度揭示了管理的某些内容和特点。可以说见仁见智,但又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

我们说,揭示管理的含义,既要注意组织中人的因素,也应注意管理的目标与过程。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

其含义。据此,人们对管理的一般理解是:为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管理者带领组织成员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对各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达成最大功效的活动过程。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管理至少应该包含这样一些要素:

1、组织:只有在集体或组织中进行管理,单枪匹马无所谓管理。

2、目标:管理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盲目的行动也就无须管理。

3、资源:没有资源,管理就无法进行,管理就是以这些资源为中介进行的;

4、手段措施:规章制度、法律、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教育手段等。

5、功效:管理追求的就是功效。付出最少,得到最多。管理的实质就是通过管理职能的发挥,使各种资源得到合理的最佳配置,以达成最大的功效。用公式表示:1+1>2。

上述五个要素缺一不可。其中组织是管理活动的场所;目标是方向;资源是依靠;方法是保障;功效是结果。五个方面有机结合,构成了管理活动的大致含义。

二、管理的特性

1、管理的特点

(1)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服务的。目标包括组织目标和组织内成员的目标。管理所实现的应是组织的整体目标,而不是其成员的具体目标。

(2)管理就是对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的管理。管理就是对这些资源进行分析、利用,使之得到合理有效配置,力求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管理是一个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

(4)管理就是管理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管理者管理过程

规划

组织

领导

协调

控制

检查

总结

管理对象

时间

空间

信息

以高效率和

良好效果达到

(管理活动模型图)

2、管理的属性(二重性)

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二者的统一。

(1)自然属性也叫非政治属性。指的是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首先他是劳动过程的一般要求。凡是共同劳动都需要管理。这在任何生产方式下都是相同的,与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无关;其次,管理可以把劳动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组合成有机体,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这种职能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也没有直接联系。

(2)社会属性也叫政治属性。指的是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这种属性表现在管理必须也只能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社会关系、生产关系中进行。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不同,生产劳动的结合方式不同,管理的社会性质也不一样。它反映了生产资料占有者或统治阶级的意志,是为一定经济基础服务的。

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具有多种职能能,一般来说有计划、组织、协调、指导、教育、激励、服务、控制、领导、监督、检查、总结等。其中,计划、组织、控制属于基本职能。

1、所谓计划及对未来的规划。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计划,就没有管理;

2、组织是建立一个适当的管理系统,是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得到合理的安排、使用。其中关键是人力的组织,保证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组织是计划能否付诸实施的重要保证。包括机构的设置、人事安排、职权划分等。

3、控制是为了使各项工作都能按计划执行并达到预定要求而采取的一切行动。如,工作前提出规范、原则、制度;工作中进行检查、指导、鼓励、协调;工作后进行总结等均属控制职能之列。

以上三种基本职能有时重叠,有时互容,总是联系在一起,三者有机统一,缺一不可。管理活动实现了上述三种职能,就可以做到有序的管理,达到科学管理的基本要求。

四、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三大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管理阶段(20世纪20年代初-----50年代);当代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也称“科学管理”理论阶段,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泰罗(Taylor,1856---1915年)。在资本主义管理史上,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他进行了“动作与时间”的研究试验,记录工人在生产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道工序所需时间,进而确定第一个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肢体的动作,定出标准的劳动方法,规定工作定额,实行差额计件工资。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管理史上第一次使用了“科学管理”这个概念。

第二位代表人物是法国的一位采矿工程师-----法约尔(Fayol)。它评述并补充了泰罗的理论,并将管理过程分为五部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

法约尔理论中强调人的作用。认为人才的选用和培养是决定一个企业兴亡的重要条件。对后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这一理论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行为科学就是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的原理来研究人的行为状态和规律的一门科学。早期被称为人际关系理论。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他们根据霍桑实验的材料研究后得出的结论主要有3点:一是职工是社会人;二是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三是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意度来提高士气。

后期行为科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马斯洛与赫茨伯格等。行为科学后期发展,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1)有关人的动机和激励问题;(2)有关企业中人的个性问题;(3)有关企业中的非正式组织以及人与人的相互关系问题;(4)有关企业领导方式问题。

上世纪6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亚当斯提出公平理论;佛隆提出目标期望理论:动机强度=目标价值(效价)*期望值(期望概率)。

3、当代管理理论的丛林阶段,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50年代后。由于其学派众多,有人将其比喻为管理的“丛林”阶段。这些学派主要有美国的巴纳德创立的(1)社会系统学派;西蒙创立的(2)决策理论学派;卡斯特、罗森茨维克、纳翰逊合创的(3)系统管理学派;杜拉克、戴尔、纽曼合创的(4)经验主义学派;伯恩斯、劳伦斯合创的(5)权变理论学派;伯法等人合创的(6)管理科学学派。(见《教育管理论》,教师进修丛书,上海教育出版社。)

五、管理与领导和行政的关系

(一)领导与管理

1、领导的含义和职能

所谓领导即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包括3要素:领导者须有部下或追随者;拥有影响部下的能力或力量(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也包括个人的非权力性影响力);领导的目的是通过影响部下来达到组织的目标。

领导的职能: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

2、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领导与管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表现在(1)活动方式上,领导主要是分析情况,掌握政策、决策问题;管理主要是组织力量,落实措施,控制协调,监督执行。(2)对象上,领导侧重于用人管人;管理除人外,还要对财、物、时间、制度等进行安排处理。(3)任务上,领导侧重于决策,指明方向;管理侧重于执行,处理相对稳定的事。(4)范围上,领导面对全局;管理限于分工的局部。

二者的联系表现在:实践中,二者紧密关联。领导者有管理活动,管理者在某个范围内也有领导作用。理论上,领导和管理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领导包括狭义的管理,广义的管理包括狭义的领导,二者之间存在一个交叉关系,而且这种交叉关系有时动态的,越往上层交叉越少,越往下层交叉越多。但最终还是有区别的。

根据以上对领导与管理的分析可以看出:学校的管理者应包括学校的领导、教职工和学生,他们在学校都有一份管理的责任。学校领导是学校的主要管理者或职业管理者。在社会主义学校中,应该是全员管理,而学校领导则是少数在学校中负有领导责任的管理者。

领导又是相对的。如班主任相对于学校领导是被领导者,但相对于班上的学生,则又是领导者。

(二)行政与管理

1、行政与管理的区别

很多情况下,人们是把行政和管理这两个词连在一起称为“行政管理”。由此引出如何理解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行政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行政是为完成或实行一个政权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行政限定在国家或政府的职责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国家意志,从事国家的管理活动。

行政的特点:(1)行政必属于国家;(2)行政权限由法律规定;(3)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规;(4)必须是处理公务;(5)必须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目的。

而管理活动不一定非得由国家或政府去组织开展。

广义的行政: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组织中的内部管理活动都称为行政。《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行政的解释是“机关、企业、团体等内部的管理工作”。

很多非政府企业和公司里边都设有“行政科”,其人员也被称为行政人员,但是他们并不一定代表国家或政府行使权力。所以,行政和管理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2、行政与管理的联系

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并不过于推敲行政与管理的区别。很多情况下,这两个词交替使用。不少人干脆把这两个词合起来称“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学中讲的“行政”取广义讲。既可以指政府部门的管理活动,也可指一般管理活动。

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

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管理学是以教育管理现象或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1、教育管理

管理是一个大的专业门类,包括工业管理、商业管理、农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教育管理属于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

由于人们对管理的理解不同,导致人们对教育管理的理解也不同。然而根据对管理的一般理解,我们认为,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和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两种。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也就是教育行政;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也就是学校管理。

(1)教育行政是国家行政的组成部分。是国家通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事业进行领导和管理。教育行政是分层次的。总体方面分为中央教育行政和地方教育行政;还分中等及其以下教育行政和高等教育行政。其职能是计划、决策、督导、评估、执法、服务,管好教育事业,就得发挥上述职能的作用。

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工作规律的科学,即教育行政学。其内容包括: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领导关系和工作方法;教育政策与法规;学制和普及教育问题;教育结构问题;教育规划;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任用、考核、培养问题;教育经费的管理、使用;教育督导与评价等。主要探讨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管理教育事业的规律。

(2)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组织学校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活动。其职能有,计划、组织实施、检查指导和总结等,要提高管理水平,就应充分发挥学校管理的职能作用。

研究学校内部管理工作规律的科学,即学校管理学。其研究内容只限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目标、规律、原则、方法、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管理等。主要探讨学校内部的管理活动规律。

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教育管理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管理。管理教育首先要对全国教育的发展有一个共同要求与策划。为此,要制定教育方针政策,进行教育法制建设,开展教育人事、教育财政、教育业务行政活动等。教育管理也离不开学校管理教育的活动。学校管理将国家的教育方政策加以贯彻实施,以完成国家的教育任务和实现国家的培养目标。

2、教育管理现象或问题

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统称为教育管理现象。

(1)教育管理活动从层次上说有宏观、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

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指管理全国的教育活动。国家管理教育,首先是制定方针,根据方针制定政策,在教育政策具体化、条文化、定型化的基础上制定教育法规,在法规基础上构建教育体制,在一定的教育体制下开展教育人事、教育财政、教育业务行政、教育督导与评估等活动。

微观教育管理活动之教育行政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计划、执行、监督、检查总结、教学工作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管理、科研工作管理、体卫工作管理等。

(2)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包括教育行政体制、学校管理体制两部分。教育行政体制要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教育行部门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学校管理体制要处理的是学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执行体制、咨询体制、监督反馈体制之间的关系。

(3)教育管理机制是教育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作方式。层次上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运作机制;形式上包括行政------计划式、指导----服务式、监督-----服务式的运作机制;功能上包括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两种。

(4)教育管理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认识。在这种认识中,有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认识而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观,称之为广义的教育管理观。有对教育管理的共同问题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的教育管理观,称之为狭义的教育管理观。

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内容体系

1、学科性质

教育管理学是建立在教育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上的交叉边缘学科。它主要是运用教育学和管理学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原理,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对象,研究教育系统中的管理问题,揭示教育管理的一般规律。曾有人将教育管理学理解为“教育”加“管理”除以2。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教育管理学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学科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践性。我们研究教育管理学就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整体优化教育管理实践。

教育管理学虽然主要以教育学和管理学为基础,但同时涉及众多学科,如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法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等。具有综合性,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2、教育管理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同时也是一种实践。

教育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所揭示的概念、原理、原则与方法,能有效地指导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教育管理效率。因为这些原理原则和方法,是从实践中总结概括归纳抽象出来的,它能有效地指导实践,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它本身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作为应用学科,必须把他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在运用知识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具体情况。因为理论和科学只能指示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而不能代替我们做出任何情况下的“最优决策”,也不可能规定某种具体问题该如何处理或某种特殊情况该如何对待。所以,教育管理者在运用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工作时,必须发挥个人的智慧、才能和机智、直觉和判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这就是管理艺术。

管理艺术要有管理理论作基础,才能使创造性的发挥有明确的方向,使智慧、才能的驰骋有足够的动力。

管理科学也要有管理艺术作依靠,才能使管理理论发挥其应有的效力。

教育管理也是一种实践,离开实践,教育管理水平是不可能提高的。就像掌握了大量的医学知识,而没有临床实践,永远不可能提高医疗水平一样。也像熟练掌握游泳理论,而没有游泳实践一样,永远不可能提高游泳技能和水平一样。

3、、内容体系

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版的几本高校教育管理学教材,其体系一般由三部分构成:总论、教育行政论、学校管理论。

总论部分主要研究一般管理的知识与理论: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研究教育管理的方法:学习研究教育管理的意议或价值。

教育行政论部分研究教育行政的组织与运作,包括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教育预测与规划;教育体制;教育财政;教育督导与评价。

学校管理论主要研究学校管理目标、原则、过程、方法、体制、学校管理人员等。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国外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一)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在古代和近代长期的教育管理活动中,曾出现过一些探讨教育管理的学者和专著。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对学制、班级编制、课程安排等学校管理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此后,赫尔巴特,裴斯泰洛齐等教育家在教育管理方面也都有诸多论述。

但是,所有这些论述和研究都只是教育家在研究教育问题的过程中,附带性地对教育管理理论的某些方面进行探讨。因而显得零散而不系统。

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并试图建立一门独立的学科,可以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出现了一批教育管理方面的早期著作和教育管理学者。

美国的佩恩(Payne)于1875年撰写的《学校行政》一书出版,是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的标志。

1908年,美国学者斯奈登和艾伦合作研究学校留级问题,写成了《学校报告和学校效果》一书。同年,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美国教育行政》一书。

另外还有美国学者卡伯雷、斯特雷耶、里德等人在期著作中着重探讨了如何高效率地处理教育管理事务的方法。波比特忠实将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运用于学校管理实践。

(二)形成时期(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50年代以后,可以说是教育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形成时期。其标志有4点:

1、建立了教育管理的学术性专业组织。如美国这一时期建立了“全国教育管理教师大会,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协会、大学教育管理委员会、教育管理合作计划”等专业性组织。他们定期组织各种会议和开展活动,不仅促进了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也培养了大批教育管理人员。

2、许多大学开设了较为系统的教育管理课程。内容广泛而系统。包括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课程论、教育评价学、经济学、技术学等多种学科。

3、运用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等理论来研究教育管理,开创了教育管理研究的新局面。

4、出版了许多教育管理方面的著作。从50年代到70年代,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围更趋广泛,各派理论层出不穷,大量教育管理著作得以问世。

(三)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在70年代之前,教育管理理论主要借鉴和采纳其他学科的理论结构,尤其对管理理论中能运用于教育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然而,这种分析和探讨只是附带性和举例性的,缺乏系统性。

70年代以后,教育管理理论著作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增长。内容也更加广泛而深入。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是向研究教育组织特性的方向发展。这可以从当时的一些研究观点中看到。1、教育组织具有易变形;

2、教育组织目标不具体、不明确;

3、教育组织成员具有流动性;

4、教育组织具有松散连接性;

5、将权变理论运用于教育组织。

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历史发展

在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个时期,清末近代学校的产生到辛亥革命。这一时期,废科举,兴学校。在学制中明确规定教育管理方面的内容为师范学校的课程,使教育管理学有了法定的地位。但是就内容而言,主要是解释清廷教育法规和译述日本材料。

2、第二个时期,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一时期,教育管理学在各级师范院校基本上是连续开设的,只是课程名称时有变化。。在内容方面有仿效日本转向效法美国,教育管理研究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和深化。我国自己的学者也有专著问世,如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罗廷光的《教育行政》等。

3、第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学校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学校管理经验。但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学校管理学没有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设置,只是作为教育学的一个章节。1961年恢复,到1966年又中断。1978年以后又恢复对这门学科的研究和学习。1980年以后,各级示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相继开设了学校管理课程。1981年开始,学校管理学的专著和教材也相继问世。中央和省级教育报刊开辟了“教育管理专栏”。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和组织活动也蓬勃发展起来。1983年,成立全国学校管理研

究会。1984年,各省市自治区相继成立了地区性学校管理研究会,举办学术年会,展示了丰硕的教育管理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已出版的教育管理学专著或教材有:

(1)陈孝彬的《教育管理学》,北师大出版社,99年5月。

(2)萧宗六的《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版。

(3)张济正的《学校管理学导论》,华东师大出版社,90年5月。

(4)黄云龙的《现代家育管理学》,复旦大学出版社,93年。

(5)刘文修的《教育管理学》,河北教育出版社,96年。

(6)安文铸的《教育管理引论》,北师大出版社95年。

(7)萧宗六、贺乐凡合编的《中国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96年。

(8)孙绵涛的《教育行政学概论》,华中师大出版社,98年修订为《教育行政学》。

(9)吴志宏的《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9月。

(10)黄志成等的《教育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关鸿羽等主编的《现代中小学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2)吴志宏主编的《教育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

(13)程振响、刘五驹《学校管理新视野》,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4)吴志宏《教育管理理学》案例教材,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年11月。

(15)吴志宏《教育行政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

(16)刘淑兰《教育评估育督导》,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9月。

三、教育管理学未来发展的特点

1、国际研究和本土研究并重

2、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

3、信息技术对教育管理学的研究的影响加大

4、学科分化趋势更加明显

四、教育管理的基本模式

我国教育管理学界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并进行了教育管理的规范化、模式化研究。在有关的专著和论文中,通常把教育管理的模式区分为三种类型,即经验型管理;行政型管理;科学型管理模式。

1、经验型管理模式

是指以管理者个体或群体的管理经验作为管理的依据。此模式相信经验的价值,重视个人的智慧、才能的发挥,因而对管理者的知识经验、智慧、能力要求较高。这种模式重视工作年限。认为经验随着工作年限而增长,工作绩效也随之而提高。其数学模型为:绩效=经验×知识×能力。

经验是可贵的,无论何时,经验永远是管理者的宝贵财富,也是管理理论不断发展与完善的物质基础。尤其在基层的学校管理中,他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它也有局限性:经验难以反映规律,有片面性。从主观上如果管理者过于自信,满足于已有的经验,看不到新情况、新问题,不学习、不研究,经验就会过时、老化、僵化,财富就会变成包袱。从客观上讲,经验往往具有时代性。50年代的成功经验在体制改革、转轨时期就不一定再有实用性。所有这些局限性都不是这种模式本身的必然产物,管理者可以通过主观因素加以防止和克服的。

2、行政型管理模式

此模式指的是教育事业或一所学校的管理以行政职能为中心,按教育行政系统来实施。他强调管理要以上级的法令、指示、决议、文件为依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有明确的层次和分工,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行政手段是主要的管理手段。其数学模型为:绩效=法规×组织×程序。

其优点: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职、权、责分明,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强制性,便于推行政令,实现目标。局限性:容易一刀切、齐步走,致使管理措施脱离实际。由于管理层次多,机构多,条条框框多,可能会造成下边一根针,上面千条线的多头领导状况。有时上级指示中的组织意见和个人意见不易分清,以致下级无所适从或各行其是。

3、科学型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指的是一切管理行为和措施都应以反映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律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这种模式要求采

用现代科学研究所提供的手段,如教育实验、教育调查、教育统计、教育测量、教育诊断、教育评估等,对管理对象和管理过程和效果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以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其数学模型为:绩效=理论×方法×素质。

局限:这种模式尚不能对方针政策的制定进行研究。因为方针政策是开展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方向,属于政治因素。科学模式注重逻辑因素,强调理性和因果关系,而学校管理中大量存在的是非逻辑因素,如经验、情感、意志、灵感、直觉、创造性、机会等,这些是无法按科学模式进行定量研究和描述的。还有,教育管理的主体、客体主要都是人,人的行为目前很难进行定量研究。

可见,上述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劣和适用范围,也就不存在哪种模式优,那种模式劣的问题。也不存在要用哪种模式取代另一种模式的问题,而是应该扬每一种模式之长,避每一种模式之短,形成一种实事求是,优势互补,各有不同侧重使用领域的综合性的教育管理模式,即使经验型、行政型、科学型三种模式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第四节教育管理学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二、问卷调查法三、访谈调查法四、实验研究法

五、人种学研究法六、比较研究法七、行动研究法八、总结法九、案例法

1、调查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情况,获取第一手手资料。

2、文献法:通过查阅已有资料,了解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比较法:为了研究同一问题,对掌握的各方面资料进行分析,辨别其中的异同,从而得出结论。

4、统计法:目的在于进行定量分析。运用时要求数据真实,计算准确。

5、实验法:根据一定的管理理论和规律,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实践活动,以求试验和检验某种管理方案,进而得出相应科学结论的方法。

6、案例法:这种方法有两种具体做法:一是总结典型经验和事例,即平时说的“解剖麻雀”;二是在实际调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供进一步学习讨论用的具有启发性的“案例”。运用案例法须注意:一是在调查的基础上一般是一例编成一案。案例内容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管理思想的讨论,管理经验的总结,管理方法的陈述,管理问题的揭露等均可,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但一个案例最好说明一个问题。三是案例应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同时在编写时,要匿去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7、人种学研究法:此法是从人类学研究中演变而来的。他特别强调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描述和定性判断,而不看重假设或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平时所讲的自然观察法相似。

用人种学方法研究教育管理问题,最好是在所要研究、了解的学校、地区住上一段时间,在此期间通过观察、面谈、参与活动等方式,对所了解的对象形成整体的认识,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写出学术论文或著作。

8、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从其性质上讲属于应用研究。因为其研究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帮助基层人员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方法的特点就是实用性,他不关心研究成果的普遍意义,所以对研究条件的要求不那么苛刻,理论基础并不要求多么成熟。

行动研究通常规模较小,大都以集体合作形式进行。在研究中,看中对原计划的即时评估和修正。

在教育管理领域,行动研究法在学校资源管理,课程管理,德育管理,学校效能的提高等方面都可以被采纳。这种方法若运用得好,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也能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训练教师科研能力的方法。

第五节学习和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意义

一、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管理是一种社会现象。自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出现分工、协作,人类开始形成集体,管理就成为协调集体成员行为必不可少的一种社会活动。只要有许多人在一起共同活动,就需要进行管理。

人类社会发展到至今,管理在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方面显示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

国外有人把科技和管理称作推动现代化社会前进的两大车轮。也有人认为,现代社会及经济的发展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国外社会学家认为,19世纪最受欢迎的是经济学家,20世纪40年代以后,则是管理人

才的天下。

纵观世界各国,一些国家发展迅速,一些国家发展缓慢,除了各国不同的历史、地理、资源、文化传统等因素外,管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一般来说,管理水平高的国家,其生产效率及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对较高。

在拉丁美洲有种说法:所谓发展中国家,并非其他方面落后,而是指管理上的落后。

日本的发展得益于管理。日本的管理技术促使日本经济技术飞速发展,连走在管理研究前列的美国人都对日本的管理效益感到吃惊。198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的两位管理学专家巴斯克、艾索在《日本的管理艺术》一书中指出:日本国民生产毛额已占世界第三位,预计到2000年将高居第一位。日本的国土面积仅相当于美国的蒙大拿州,而且缺少自然资源,然而却能养活1亿多人(为美国人口的一半)。

日本在以下领域逐渐取得领先地位:1、横扫英国的摩托车工业;2、超越德国,美国的汽车工业;3、抢夺瑞士,德国的钟表,摄影机,光学仪器生意;4、打击美国在钢铁,造船,民用电子产品方面的优势地位。

该书作者认为,日本能出人头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管理技巧。

西方发达国家还十分注重研究管理理论和培养管理人才,尤其美国。美国首先在大学开设了管理专业、培养专业的管理实践和研究人员。美国现拥有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近百万人,约占大学生总数的15%以上。此外美国还举办各种形式的在职管理人员进修班,以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如: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

MPA=Master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硕士)。

现实中我们常常也看到听到,同样两所学校,师资力量,设备条件,学生来源等大体相同,但教育质量却差别很大,校风也不一样。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众多原因中其中都少不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管理水平的差别。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高低、好坏,对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所以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办成一所好学校。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校长的素质,尤其是管理素质与一个学校的教育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二、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管理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如:

1、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好比绘画,雕刻等,只有具备天赋的管理者,才能胜任管理工作。优秀的管理人员不是经过培训,而是天赋而就的。组织的任务就是鉴别和选拨管理者,而不是培养管理者。

2、教育管理是一种实践活动。管理人员只需凭借经验,不必进行专门的学习和研究,管理者的经验主要是在实践中积累并总结出来的,并非通过教学获得。一个长期在校任教、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教师,也能成为一名成功的校长。

3、上级怎么说,下级就怎么管。管理就是听从上级的话,按规定办事,上级的指示可以代替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4、认为只要授予一定的职务、权力,拥有足够的资金、设备、师资力量,自然就能够管理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5、认为教育管理从道理上讲完全正确,但现实中根本行不通。

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看法,由于未能全面把握当今教育发展以及教育管理在教育发展中的的意义及作用。当今教育正经历着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表现在:终身教育观念逐步确立;建立了多种教育形式;教育机会均等思想的发展;社会对教育之需求不断发展;国家日益关注教育。

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环境的迅速变化,民众对教育的看法以及对教育的需求、期望,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教育制度的结构,各级各类教育的作用,教学内容和方法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使教育管理日益复杂,同时也促进了教育管理的发展,教育管理者凭借经验来管理现代化的教育机构,已不现实甚至不可能。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必须掌握现代教育管理学理论,善于运用科学方法进行管理。

三、教育管理理论对教育管理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教育管理学是探讨教育管理规律,它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作用,可以减少工作的盲目性。

但是,学习和把握了教育管理原理并不等于说就能为各种具体的管理问题开出处方,而是学会结合具体管理情景,灵活运用一般教育管理规律。

学习教育管理理论不能单纯地死记硬背各种原理,但靠背诵教育管理原理,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育管理者,就像仅凭背诵医药学知识、游泳学知识而想成为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游技高超的泳将一样荒唐。

学习理论应与理论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论是某种理想状态,这种理想状态产生于现实,又超越于现实。将教育管理理论运用于实践方面,确实存在困难,这种困难不仅现在有,将来也还会存在。

美国学者唐纳德。威洛认为,“放弃理论而将管理实践建立在信仰、自觉或权利之上是不大可能的。在任何领域中,运用理论于实践都是艰难的,不满的原因也许就是期望过高。”

[六]思考与讨论题

1、名词解释:管理、教育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行政、行政、教育管理学。

2、教育管理学研究对象是什么?

3、教育管理模式有哪些?各有哪些有缺点?

4、评析“没有学过教育管理学的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资金、设备、师资条件等,照样可以管好学校,

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这种观点。

5、结合实际分析说明学习研究教育管理学的意义和价值。

6、案例分析:

A、B两教授的不同理论

两位都是教育管理方面的专家,但在对教育管理学的教学和研究的看法上,却持截然不同的观点:

A教授认为,教育管理是一门艺术,而从事艺术的人是需要天赋的。只有具备绘画天赋的人才能成为绘画大师,只有具有从事管理的特殊素质的人,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人员。一个人成为优秀的校长,不是因为他学习了学校管理学,而是应为他具备了从事学校管理的基本素质。英国杰出的大学校长阿什比说过:“成功的管理人员的技巧不能被简化为规则编成教科书,----管理是一门不可言传的艺术,你要想学会管理,唯一可靠的途径是去从事管理工作。”出色的管理人员不是在学校里训练出来的,他们生来就是搞管理工作的材料。学校管理的任务,在于研究学校管理人员的素质,并根据这一素质标准来确认和选择学校管理人员,而不是从零开始训练和培养教育管理人员。

B教授认为,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任何人都不是生来就具有管理才能的,不能把管理技巧神秘化。管理工作是有规律可循的,远的不说,仅从泰罗制算起,人们探索管理规律,研究管理科学的历史快一百年了。在这近百年中,管理理论层出不穷,接连解决了不少管理领域的前沿问题,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视管理科学的这些成就和进步,无视管理规律的客观性,单方面地强调个人先天的管理素质,这对新一代管理人员的成长是极其有害的。管理科学就是要总结成功的管理人员的管理技巧,从中摸索规律,用以指导实践,教育年轻一代的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就是总结教育管理人员的经验,来指导教育管理,培养年轻的教育管理者,使他们懂得教育管理体制、原则、方法和规律,从而使他们着眼于后天的学习和努力,而不是感叹先天素质的不足。

1、两位的观点,你倾向于哪一种?为什么?

2、二位的意见对我们学习研究教育管理学有何启示?

[七]阅读书目见第三节的第二个大问题

[八]教学后记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和答案

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汇总课程代码(0458) 2004年10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过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著名管理学家【 A 】 A.法约尔 B.巴纳德 C.德鲁克 D.西蒙 2.教育质量分析分为两类:一是分层分析,二是【 C 】 A.状态分析 B.因果分析 C.状态分析和因果分析 D.系统分析和过程分析 3.行动研究法是一个实际的【 A 】 A.行动过程 B.总结过程 C.实验过程 D.观察过程 4.县级人民政府设有教育局、 科或教育委员会,【 B 】 A.它是我国最基层的教育行政机关 B.它是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本单位 C.它的职责就是管理乡村教育事业 D.它主要承担着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 5.校长负责制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制度,也是学校的一种【 B 】 A.监督制度 B.决策制度 C.法规保障制度 D.参与制度 6.教育发展战略是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其社会发展总目标而做出的【 D 】 A.教育发展规划 B.教育发展计划 C.有关全局性的预测 D.有关全局性的发展对策 7.教育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是【 B 】 A.作出行政强制执行决定、执行、告诫 B.作出行政强制决定、告诫、执行 C.取证、作出强制执行的决定、执行 D.间接强制执行、直接强制执行 8.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 括【 A 】 A.教育事业费、教育基本建设费、各种教育主管部门自身的事业费 B.教育事业费、基本建设费、人员经费 C.人员经费、公共经费、基本建设费 D.教学业务费、教师工资、 基建费 9.按照评价参照标准的不同,可将教育评价分为【 A 】 A.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B.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C.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D.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0.教育督导过程的基本环节是【 A 】 A.计划准备、组织实施、总结处理 B.调查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实施 C.组织动员、调查研究、作出评价 D.深入实际、作出评价、总结指导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Four: Foundations of Decision Making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__________ is not one of the eight step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b. Analyz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c. Implementing the decision d. Delegating the decision making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quences is correct for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 decision criteria, analyze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b. Analyze alternatives, select an alternative, implement the alternative c. Select an alternative, evaluate decision effectiveness, weight the criteria d. Analyze alternatives, develop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3. Once a problem is formulated, the next step is to a. Select an alternative b. List all possible Solutions c. Observe a discrepancy d. Decide what is critical in the decision 4. When a manager who is contemplating all the features a new purchase should have prioritizes the most important, he or she is practicing a. selection of criteria b. problem formulation c. weighting of criteria d. analyzing alternatives 5. After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accomplished a.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complete b.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management become important c. The alternatives are ranked d. The manager must complete written evaluation forms 6. When a plant manager who is trying to reduce turnover of production workers notices that turnover has decreased by 10 percent four months after he instituted a new training program, at which step in the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this manager? a. Identify the problem. b. Evaluate the decision criteria. c. Analyze the alternatives. d. Evaluate the results. 7.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bounded rationality, decision makers are limited by _______. a. less than complete information b. environment c. time d. All of the abov e. 8. __________ is selecting the first minimally acceptable alternative. a. Bounded rationality b. Unbounded rationality c. Satisficing 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9. Suppose that you need a math elective to take in order to graduate. There are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行政管理:是一种一国家权力为基础,以国家组织主要是政府机关为管理主体,以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以及政府机关内部事务为管理对象的管理活动 2.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还要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既为教育事业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3. 组织发展:指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根据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合理地设计组织的结构与体系,妥善地运用、调整组织的人力、物力、技术等资源,对组织管理的模式和人的行为实施变革,从而增进组织的有效性和活力,实现组织效能的一种过程。 4.跳板原则:是在需要沟通的两个同级部门之间建立横向沟通渠道,以使组织中不同等级中的相同层次的人员能在有关上级同意的情况下直接联系,以提高沟通效率。 5.松散结合理论:(loosely coupled theory),提出者:魏克(Karl E. Weick)。主要论点:组织内专业系统与行政系统的结合方式彼此联系并不严密各有特性。双核心(dual -core)现象:1 就权力而言,行政系统高於专业系统。2 就人数而言,专业人员多於行政人员。3 就变迁速度而言,专业系统反对由上而下的变革,变革阻力大,变革速度慢。 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法约尔管理思想之主要内容? 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 2、倡导管理教育 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2.权力与责任;3.纪律;4统一指挥;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7.人员报酬;8.集中;9.等级制度;10秩序;11.公平;12.人员稳定;13.首创精神;14.团队精神。) 2、教育政策的意义何在? 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有助于我们提高依法从教、依法行政的素养,有助于我们增强依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我们推动教育法学学科的发展。 3、教学管理的内容? 包括计划管理、教学目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质量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档案管理。 4、教育科研管理的主要程序? 开题、操作实施、结题准备、撰写报告、成果鉴定。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第9章

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 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7.1 复习笔记 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一)领导的界说 1.斯多格迪尔的观点 (1)领导是团体过程的核心; (2)领导是个性及其影响的重合; (3)领导是一门引导服从的艺术; (4)领导即施加影响; (5)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 (6)领导是一种说服的形式; (7)领导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8)领导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9)领导是特别的角色; (10)领导是结构的创新。 2.汉森的观点 汉森认为,虽然有关领导的界说因作者的观点而异,但是有关领导的种种表述往往都涉及人、过程和系统三个基本要素。当然各种表述对每个基本要素的强调程度和角度是不尽相

同的。 (1)古典理论对领导的界说往往强凋心理品质(人)、强制服从(过程)和正式结构(系统); (2)社会政治理论强调行为特征(人)、引导服从(过程)、不同的问题情景和正式及非正式结构(系统); (3)开放系统理论则更注重人、过程和系统的动态性,强调对不同的情景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3.我国学者的观点 我国有关学者认为领导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 (1)领导是一种过程; (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或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领导活动的侧重或重心会有所变化,但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和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三种角色,乃是现代领导者必须要担当的基本角色。 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 领导者是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和导引者。对于领导者的具体要求包括: (1)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 (2)必须能够客观地分析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条件; (3)应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的发展方向; (4)应通过种种领导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去认识组织发展规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四章 答案

第四章组织与组织文化 【同步测验】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组织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组织中工作或生活。(√) 2.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组织中必须存在分工与协作。(√) 3.在实践中,正式组织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发现和使用人才,并根据机构、团体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正式组织的机构。(√) 4.正式组织一经建立,通常都会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能。(√) 5.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6.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在直线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另外又设置了一些职 能部门。(√) 7.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并综合考虑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就成为管理中履行 组织职能的最初任务。(√) 8.在组织中,某个部门或岗位支配资源越多,职权也就越大,责任大小则视情况而定。(×) 9.一个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承担的多是一些非程序性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管理幅度就会较大。(×) 10.组织文化是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 二、填空题 1.作为社会实体的组织是人们为了而有意识地形成的 的系统。 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各种职务或职位 2.作为管理过程的组织,实质上是指管理的职能,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合理地确立组织成员之间的,并对组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

组织共同目标和任务分工与协作关系 3.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 霍桑试验 4.直线型组织结构适用于、的企业。 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 5.权力增大,责任就;权利缩小,责任就。 增大减轻 6.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呈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 反比例越小越大 7.工作环境变化越小,变化越慢,管理幅度会。 越大 8.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和的总和。 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思维模式 三、单项选择题 1.组织中个体的集合不仅要实现1+1=2还要实现1+1>2,甚至出现乘法效应,出现以一当十的现象,体现了组织的( B )功能。 A.组织的力量凝聚功能 B.组织的力量放大功能 C.组织中个体的互补增值功能 D.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2.非正式组织理论则是由( A )首次提出并创立的。 A.巴纳德 B.霍桑 C.韦伯 D.法约尔 3.关于非正式组织如下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C )。 A.非正式组织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产生消极影响。 B.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提供员工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满足。 C.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不利的影响,应该取缔。 D.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的一个方面在于非正式组织的压力有时会造成组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

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 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答案】B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权变就是权衡应变的意思。它要求我们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6.下列关于管理活动的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活动不仅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的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制约。 B.管理活动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其所指向的对象有人、财、物、信息、事、时间、空间等。 C.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并不是短暂的、及时性的动作,这一过程大致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决算、报告等。 D.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 【答案】D 【解析】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表现为:19世纪以前,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管理总体上属于一种家族式的专制管理,其

学校管理学试题和答案

201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校管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 0044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决定学校管理学的特定研究对象及其研究范围的是 A.学校管理活动的特殊性 B. 学校教育活动的特殊性 C.学校管理要依据客观规律 D.学校管理活动和教育活动的不等同性2.研究者通过参加学校管理活动,对其活动中的原始事件进行记录,并分析记录结果,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叫 A. 调查研究法 B.人种志研究法 C.比较研究法 D.案例研究法 3.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领导体制 D.学校管理原则 4.学校管理工作的导向是 A.学校管理思想 B.学校管理目标

C.学校管理过程 D.学校管理手段 5.主要研究学校日常行政工作重要问题的会议是 A.校务会议 B.教学例会 C.校长会议 D.行政会议 6.协助校长组织领导后勤事务工作的职能机构是 A.政教处 B.校长办公室 C.总务处 D.教导处 7.校长负责制的核心内容是 A.校长对学校工作全面负责 B.党支部保证监督 C.教职工民主管理 D.校长的职位内涵和职责内涵 8.自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曾实行过多少种领导体制? 种种种种 9.学校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 B.计划 C.实施 D.目标 10.检查阶段的管理活动可分为平时检查和阶段检查,经常检查和集中检查,其划分依据是

A.内容 B.主体 C.形式 D.时间 11.学校管理活动过程的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是 A.计划 B.实行 C.总结 D.检查 12. 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班级制度 B.管理例会制度 C.教职工代表大会 D.教学例会制度 13.学校管理者在学校管理过程中能时时体现教育性,处处着眼于育人的行为准则是指 A.教育性原则 B.民主性原则 C.规范性原则 D.系统性原则 14.学校管理方法可分为基本的管理方法和特殊的管理方法,其划分依据是 A.对象范围的不同 B.所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不同 C.管理对象的性质不同 D.所运用方法的主次不同 15.通过对学校成员进行政策、法律等知识的宣传和理想等信念的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努力的学校管理方法是 A.思想教育方法 B.行政管理方法 C.法律管理方法 D.咨询参与方法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欢迎光临淘宝网店:贰囧铺子、https://www.doczj.com/doc/086068382.html,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填充题 1.作为管理方法体系前提的是管理方法论,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问题。 2.管理哲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构成。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经济仲裁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按照管理对象的范围,管理方法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管理方法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行政方法是只依靠组织的_______,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______和______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10.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要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仲裁是一种司法活动,其判定可以强制执行 B.法律方法只有积极作用,不存在消极影响 C.就企业管理而言,只要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法律就可以了 D.法律具有严肃性 2.行政方法的运用,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横向 D.纵横结合.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与领导者水平无关 B.经济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因此对下属来说有较强的约束力 C.法律方法要求有一个灵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D.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 4.关于奖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奖金的名目应尽量多,以最大地提高职工积极性 B.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 C.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或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 D.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 5. 管理的技术方法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客观性 B.强制性 C.规律性 D.精确性 E.动态性 6.某公司在年终时向职员发放了优厚的奖金,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7.下列方法中,客观性与精确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8.下列方法中,________是实施其他各类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每个企业都应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B.多劳多得,经济方法是不承认平等性的 C.罚款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约束,企业应该多使用这种方法 D.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助于企业内部统一目标 10.下列方法中具有垂直性和强制性的是_______________。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11.某化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大的长期利润,下列哪项可能削弱这一目标?________ A.资助教育事业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第3章 教育管理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第四章 A卷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第四章A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 管理层次较少,而管理幅度较大的组织结构称为()。 A . 直线组织形式 B . 高层结构形式 C . 扁平结构形式 D . 职能组织形式 2 . 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人们的()关系。 A . 分工协作 B . 制约 C . 职、责、权 D . 相互监督 3 . 按人数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的组织。 A . 生产经营一线 B . 制造或销售部门 C . 管理或销售部门 D . 某些技术含量低 4 . 按时间划分部门通常用于()的基层组织。 A . 生产经营一线 B . 某些技术含量低 C . 制造或销售部门 D . 管理或服务部门 5 . 按职能划分部门较多地应用于()的划分。 A . 某些技术含量低 B . 管理或服务部门 C . 生产经营一线 D . 制造或销售部门 6 . 按产品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 A . 某些技术含量低的部门 B . 管理部门 C . 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业务部门 D . 生产经营一线部门 7 . 按区域划分部门主要适应于()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部门。 A . 生产经营一线 B . 生产服务 C . 技术含量低

D . 空间分布很广 8 .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成员间的()关系。 A . 制约 B . 分工协作 C . 相互监督 D . 人际 9 . 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称为()。 A . 扁平组织形式 B . 高层结构形式 C . 直线制组织形式 D . 职能制组织形式 10 . 最基本、最普遍的团队形式是()。 A . 班组 B . 基层组织 C . 工作团队 D . 领导班子 11 . 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 A . 职能制 B . 参谋制 C . 矩阵制 D . 直线制 12 . ()是构成组织结构的核心要素,对于组织的合理构建与有效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 A . 职权 B . 组织的基本制度 C . 职责 D . 组织的管理制度 13 . ()是指规定组织构成和组织方式、决定组织性质的基本制度。这是组织的根本制度,决定与制约组织的行为方向、基本活动的范围与性质。 A . 组织的管理制度 B . 组织的基本制度 C . 职权 D . 职责 14 . ()是指对组织各领域、各层次的管理工作所制定的指导与约束规范体系。它引导并约束组织的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性保证。 A . 组织的基本制度

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2018年教育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 A.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 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2.主张学生的成功来自于自我实现的学派是()学派。 A.人本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认知 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少先队 D.班集体 4.《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毕业生的英语词汇要求是()。 A.学习800一900个单词和7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B.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约700一800个单词和6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C.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600—700个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 D.词汇不作硬性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 5.如果没有(),教师就不可能获得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眼光,教师的行动研究也就无法启动。 A.教师备课 B.教师学习 C.教师说课 D.教师上课

6.“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7.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课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C.多向性 D.成员性 8.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对于小学生正式群体而言,其内部成员间在价值取向上保持较高的(),而非正式群体之间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较多的()。 A.同质性差异性 B.一致性差异性 C.一致性独立性 D.同质性独立性 10.小学生可以借助网络的“私密空间”和()的特征,倾诉自己心中的矛盾和困惑,得到更多朋友的帮助,释放因学习等带来的压力。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专升本管理学试题及答 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管理学基础》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A.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C.管理就是决策 2.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A.行为科学学说 B.人文关系学说C.人际关系学说 3.环境研究对组织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可以提高组织决策的()A.有效性、及时性、稳定性 B.前瞻性、有效性、稳定性C.正确性、及时性、稳定性4.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组织是由一个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组成、为环境所影响的并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开放的()。 A.社会技术系统 B.社会经济组织 C.社会经济系统 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成为后来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他的代表作是()。 A.《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B.《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C.《科学管理理论》 6.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就是()。 A.企业精神B.企业价值观 C.企业文化 7. 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彼得·圣吉教授出版了一本享誉世界之作,引起世界管理界的轰动,这就是()。 A.《企业再造工程》 B.《管理的革命》 C.《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8.中层管理者比低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B.个****力与技术技能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术技能 9、组织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从其定义中可以看出,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A、目标、原则和结构B、目标、部门和效率C、目标、部门和关系 10、经济活动中,指明组织活动的方向和范围,在决策和处理问题时指导及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这就是()。A、策略 B、目标 C、政策 11、美国对企业70个目标管理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如果高层管理者对目标管理高度重视,并亲身参与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其生产率的平均改进程度可达到()。A、6%B、56%C、66% 12、人们除了生存需要外,还有安全的需要、寻求关心的需要、建立友谊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所以产生了()。 A、非正式组织

管理学第四章习题及答案

1413185万思琪 名词解释: 1、组织:是为了达到某些特定目标,将组织资料,过程中的主要活动和环节,以有秩序的、有成效的方式组合起来的一种活动。 2、正式组织:一般是指企业中体现企业目标所规定的成员之间职责的组织体系。 3、非正常组织:是指在共同的工作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共同情感的团体。 单选题: 1.下列(B)不是扁平结构的组织所具有的优点。 A.信息传递速度快 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C.有利于下属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D.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2.矩阵式组织的主要缺点是(C) A.分权不充分 B.多头领导 C.对项目经理要求高 D.组织稳定性差 3.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A) A.直接管理下属数量 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 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 D.B和C 多选题: 1、组织变革的目标应该是(ABC )

A.使组织更具环境适应性 B.使管理者更具环境适应性 C.使员工更具环境适应性 D.使董事会更具环境适应性 2.组织变革中,团队的阻力包括(CD ) A. 利益上的影响 B.心理上的影响 C.组织结构变动的影响 D.人际关系调整的影响 3.消除组织变革阻力的管理对策有(ABC ) A. 客观分析变革的推力和阻力的强弱 B.创新组织文化 C.创新策略方法和手段 D.加强流程改造 简答题: 1、明确组织目标,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 答: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组织设计。 2、请您简述管理的组织职能。 答:组织就是通过设计和维持组织内部的结构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有效地协调工作的过程。它主要完成以下工作:组织设计。 论述题: 案例:金果子公司的组织结构设计 金果子公司是美国南部一家种植和销售黄橙和桃子两大类水果的家庭式农场企业,由老祖父约翰逊50年前开办,拥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和明媚的阳光,特别适合种植这些水果。公司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

教育管理学期末试题含答案

期末试题 《教育管理学》 一、科层制是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现代理性制度管理的一种重要模式,请详细描述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什么特点?并结合你的经历谈谈,你觉得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 答: (一)韦伯所论述的科层制具有的特点 古典韦伯主义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是: 1. 劳动分工与专业化: 根据韦伯的观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是人们以某种固定的方式,将科层制支配下的组织结构所要求的种种正常活动变成正式职责。对单个人来说,大多数组织的任务过于复杂以致难以独立完成任务,因此,各种职位间的劳动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2. 非人格化取向: 韦伯认为科层制的工作氛围应该体现非人格化取向,“形式主义的非人格化精神的优势,没有怨恨或激情,也因此没有影响力或积极性。”即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凭感觉作出决策。 3. 权威等级: 科层制中的官员是垂直分布的,也就是说,“每一位下层官员都受控于其上层的监管”,这就产生了权威等级。 4. 规章制度: 韦伯断言,每一个科层体系都有一个规章制度系统,一个“通常都是根据一定目的建立起来的抽象的规则系统。此外,管理法规的实施体现在这些规则在具体案例的应用上。”规则系统包括每一个职位固有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规则系统也有助于等级体系中各种活动的协调。当人事有变动的时候,系统也保证了组织运作的连续性。这样,规章制度就确保了每一位职员行动的统一性与稳定性。

5. 职业取向: 韦伯坚持认为,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职业取向,“这是一个依据资历、成就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晋升体系,晋升取决于主管的判断。” 韦伯科层制的五个基本组织特征的功能的发挥可以使管理效率最大化,这种科层制概念是一种理想类型,在现实中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但它凸显或强调了现实组织的基本趋势。 (二)现代学校(中小学)是不是一种科层制的模式?为什么?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类教育管理的研究开始集中探讨教育组织的科层制特性。M.Abbott等人指出,科层制的许多特点是符合学校组织的特性(Abbott, 1969)。比如,学校组织具有分工的专业化特点,学校内部有严格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学校管理的理性化程度高,教师按照自己的职务和工作量等领取工资。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学校组织不同于一般的官僚组织,而是官僚组织和结构松散的结合(Bidwell,1969),比如,学校组织的形式是多样的,学校并不是按照严格的规定来运作的,教师和学生也不是韦伯所说的等级式。 学校是与科层组织有诸多相同特征的正式组织。包括学校在内的几乎所有现代组织都具有韦伯所列举的特征:劳动分工与专业化、非人格化取向、权威等级、规章制度以及职业取向。所以与其讨论学校是不是科层制模式,不如用韦伯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考察学校的科层化程度。 运用霍尔的分析,霍伊等开发了学校组织结构的四种类型。 霍伊和斯维特兰提出了一种促进-阻滞连续统一体用以考察学校结构。将学校分为促进型学校结构和阻滞型学校结构。 明茨伯格对组织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他简单地将结构描述为组织根据任务进行劳动分工并促进员工相互协调的方式。用这一框架研究学校,就形成了除学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二目标。三资源。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 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 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4、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二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1、教育管理学总论 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3、教育政策和法律 4、教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 5、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3)

教育管理心理学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 ) A.30年代B.40年代 C.50年代D.60年代 2.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中采用观察法,下列哪一选项描述是正确的( ) A.所得结论真实可靠B.易作数量分析 C.易确定因果关系D.易精确地重复观察 3.下列古代思想家中,主张性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王安石B.荀子 C.庄子D.孟子 4.在社会认知中,新近得到的信息比以前得到的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整个印象会产生更强烈的作用,属于( ) A.第一印象B.近因效应 C.光环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5.教育工作者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明辨是非,迅速合理地作出决定并坚持执行,属于意志品质的( ) A.果断性B.坚持性C.自制性D.目的性 6.受个体生物组织制约的、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强度、速度、灵活性等动力方面典型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 ) A.性格B.气质 C.能力D.智力 7.有人认为行为乃是个人对于刺激或情境的反应;其过程如下:S←→0→B→A。这一观点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 ) A.托尔曼B.华生 C.勒温D.梅耶 8.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动机所具有的特点( ) A.主观性B.内隐性 C.不变性D.实践性 9.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认为,最高层级的需要是( ) 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D.爱和归属的需要 10.有的人受挫折后闭门不出、生病、住院、酗酒,甚至吸毒等,这些行为属于受挫后的( )

教育管理学试卷及答案

教育管理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使________,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的实质是________. 2.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最大的贡献是________,这是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大演变。 3.管理的二重性是指________. 4.人是管理的核心,积极性原则即________的原则。 5.检查与指导相结合,常用的指导方式有:一是________,二是树榜样,总结推广经验,三是因人而异的指导。 6.目标管理是通过________来实现的。 7.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主要有防病,________和________. 8.园所管理水平的高低受园长的________的大小的影响。 9.幼儿园高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________和________. 10.幼儿园评价方案的设计通常要解决的问题有“为什么评”、“评什么”、“________”和“________”的问题。 11.幼儿园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________的依据。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8分) 1.管理成功的秘诀在于() A.组织文化 B.管理工具 C.科学技术 D.严密的组织结构 2.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反映在他的代表作()之中。 A.《科学管理原理》 B.《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C.《一般管理与工业管理》 D.《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3.领导作风理论是由()创立的。 A.李雷 B.勒温 C.莫雷诺 D.克尔涅夫 4.指导管理工作的行动准则是() A.管理原则 B.管理目标 C.管理体制 D.管理理论 5.总结要以()为基础。 A.领导要求 B.评价标准 C.日常检查 D.教师个人实际 6.目前幼儿园教研组通常按()分组 A.活动 B.课题 C.年龄班 D.程度和水平 7.幼儿园的经费预算是由()制订的。 A.园长 B.园务委员会 C.财会人员 D.全体教师 8.对园长文化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目的在于() A.完善管理制度 B.实行内行领导? C.提升管理档次 D.调动积极性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5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