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丹参联合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_6的影响_王首帆

丹参联合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_6的影响_王首帆

丹参联合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_6的影响_王首帆
丹参联合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_6的影响_王首帆

丹参联合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6的影响

王首帆

戴蜀平

徐爱琴

朱立宏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联合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血清IL-6及临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丹参联合激素组)及对照组(强的松组)。对照组患者予强的松,连续治疗8周。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两

组患者服药8周前后的血清IL-6、肌酐、血清尿素氮和24h 尿蛋白定量的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肌酐、血清尿素氮和24h 尿蛋白定量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 <0.05),且两组患者之间治疗后血清IL-6、肌酐、血清尿素氮和24h 尿蛋白定量均有显著降低(P <0.05)。结论丹参联合激素治疗较常规激素对于狼疮性肾炎有更明显的改善治疗作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6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病情及疗效判断的观察指标。

【关键词】丹参;狼疮性肾炎;IL-6Effe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on interleukin 6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WANG Shou-fan ,DAI Shu-ping ,XU Ai-qin ,et al.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Wuh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uhan 430014,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on interleu-kin 6i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Methods 36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randomly.Prednisone was given to control group for 8weeks continuously ,and experi-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IL-6,creatinine ,urea nitrogen and urokinase protein in 24hours were measured after 8weeks.Results

IL-6,creatinine ,urea nitrogen and uroki-nase protein in 24hours in each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8weeks (P <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IL-6,creatinine ,urea nitrogen and urokinase protein in 24hour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 <0.05).Conclusion

Salvia miltiorrhiza combined with prednisone can treat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 effectively.IL-6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lupus nephritis ,and can in-dic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progress of lupus nephritis.

【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Lupus nephritis ;Interleukin 6

作者单位:430070武汉市中医医院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是

一种以产生多种自身抗体,并由免疫反应介导炎症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年轻女性多见。我国发病率较高,约为70/10万,常侵犯多个系统、多个器官。免疫病理检查80% 100%的SLE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肾脏受累[1],其中50% 80%有肾炎表现,即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 ),它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主要的合并症,其所致肾功能衰竭为SLE 患

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由T 、B 淋巴细胞产生,又可促进自身活化、增殖和分化以

及促进B 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IL-6与其受体结合后引起相应的细胞活化,

导致大量的自身抗体产生,在LN 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中具有重要作用[2]

。笔者观察了丹参联合激素对狼疮性肾炎患者的IL-6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LN 患者均符合1982年美国风湿病学

会(ARA )修订的SLE 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8例,其中实验组男2例,女16例,平均年

龄(28.3?8.2)岁,平均病程(19?5.1)月;对照组男1例,女

17例,平均年龄(28.8?8.3)岁,平均病程(19?5.7)月。除外其他结缔组织病、药物性狼疮征候群、结核病、慢性活动性

肝炎及合并有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

病,精神病患者。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近2个月内均未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透析治疗。1.2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强的松1mg /kg 体重,连用8周,6周后逐渐减量。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

5%葡萄糖(糖尿病患者换用生理盐水)250ml +丹参注射液

10ml (相当于生药10g ),静脉滴注,1次/d ,1周为1个疗程。连用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

1.2.2观察指标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清晨空腹抽取实验

组和对照组外周血5ml 。分离血清置-70?冰箱冻存。采用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测定IL-6,试剂盒购自晶美公司,严格按

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操作进行。同时检测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两组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外周血血清肌酐、尿素氮和24h 尿

蛋白定量水平,

以上检查项目由本院检验科完成。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

13.0软件分析。资料先经过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采用t 检验和方差分析,否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两组LN 患者治疗后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LN患者血清IL-6水平下降到(47.28?11.25)ng/L,显著低于对照组LN患者的(68.48?13.21)ng/L(P<0.05)。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8周后实验组LN患者血清SCr、BUN、24h 尿蛋白定量分别为(90.45?21.92)μmol/L、(6.3?2.7)mmol/L 和(0.83?0.27)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清IL-6水平(x?s,ng/L)组别例数时间IL-6(ng/L)

实验组18治疗前92.42?18.63

治疗后47.28?11.25△▲对照组18治疗前91.75?17.58

治疗后68.48?13.21△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SCr、BUN、24h尿蛋白定量(x?s)

组别例数时间SCr(μmol/L)BUN(mmol/L)24h尿蛋白(g)实验组18治疗前230.4?37.3619.6?4.2 2.72?0.41

治疗后90.45?21.92△▲ 6.3?2.7△▲0.83?0.27△▲对照组18治疗前225.8?35.8718.9?3.9 2.80?0.56

治疗后124.7?29.67△8.2?3.2△ 1.47?0.34△注:治疗前后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P<0.05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病程反复、可导致多种器官损伤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其主要的免疫学特征是高滴度自身抗体的产生和伴随T淋巴细胞减少的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的增多,结果导致体内大量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产生。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LN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种细胞因子参与了LN的免疫病理过程,介导炎症损伤,使细胞及其细胞因子调节网络紊乱。近年来的大量研究发现,细胞因子尤其是IL-6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3]。

SLE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B细胞均能产生IL-6并表达它的受体。IL-6是一种T淋巴细胞生长因子或促进因子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参与T淋巴细胞的分化,同时影响造血祖细胞的分化,并在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中起调节作用,诱导分化成熟的B淋巴细胞分泌抗体[4]。聚合型IgG和免疫复合物可促进系膜细胞产生IL-6,故LN患者血清IL-6水平升高的原因可能与单核细胞及T、B细胞受病毒抗原或其他抗原的慢性刺激在体内过度活化有关。Kitani[5]报道SLE患者血清IL-6活性水平高于正常,并与SLE活动指数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6],血清IL-6检测有助于监视狼疮活动和免疫抑制剂疗效。有研究提示IL-6可增加肾小球基底膜对血浆蛋白的通透性[7]。本研究发现,LN患者血清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参考值,经治疗后IL-6水平显著降低,推测IL-6可能参与LN的发病过程,治疗后血清IL-6水平下降可能提示LN 病情好转,血清中IL-6水平可作为评价LN疾病严重程度和狼疮活动的敏感指标之一。

对于LN的治疗,西药目前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细胞毒性药物等治疗,疗效虽肯定,但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毒副作用、合并症是制约患者坚持治疗的主要因素。合用中药制剂在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当中正越来越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等,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8]。丹参能增加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性,抑制凝血、激活纤溶,抑制血小板功能和抗血栓形成,防治DIC。同时可解除血管痉挛,提高微循环灌注量,改善微循环障碍[9]。还能清除氧自由基、抗炎、提高耐缺氧及免疫功能。丹参能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肌酐清除率,降低血尿素氮,并有利尿作用,从而达到保护肾脏的目的[10]。此外,丹参也具有减少激素、免疫抑制药物副作用的功效。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实验组加用丹参注射液治疗8周后,较对照组的IL-6、肌酐、尿素氮和24h尿蛋白定量相比均有显著的下降,机制可能为丹参可以通过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加快血液流速,抗凝血、抗血小板凝聚、抗血栓形成,从而改善肾小球微循环。

综上所述,丹参联合激素治疗较常规激素对于狼疮性肾炎有更明显的改善治疗作用。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IL-6与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作为病情及疗效判断的观察指标。

参考文献

[1]Cameron JS.Lupus nephritis.J Am Soc Nephrol,1999,10(2):413-424.

[2]Hirano T.Interleukin-6and its relation to inflammation and dis-ease.Clin Immunol Immunopathol,1992,62(suppl):S60-66.[3]Sabry A,Elbasyouni SR,Sheashaa HA,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levels of TNF-alpha and IL-6and hematological involvement in SLE

Egyptian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Int Urol Nephrol,2006,38

(3-4):731-737.

[4]Dong G,YeR,Shi W,et al.IL-17induces autoantibody overpro-duction and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over-expression of IL-

6in lupus nephritis patients.Chin Med J,2003,116(4):

543-548.

[5]Kitani A,Hara M,Hirose T,et al.Autostimulatory effects of IL-6 on excessive B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

ythematosus:analysis of IL-6production and IL-6Rexpression.Clin

Exp Immunol,1992,88(1):75-83.

[6]NishitaniY,Kubo A,IwanoM,et al.Imbalance between interleu-kin-6and adrenomedullinmRNA level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

clear cells of patients with lupus nephritis.Clin Exp Immuno,2001,124(2):330-336.

[7]Tang WW,Qi M,Van GY,et al.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 amel-iorates experimental anti-GBM Ab glomerulonephritis.Kidney Int,1996,50(6):1922-1927.

[8]Wang X,Morris-Natschke SL,Lee KH.New developments in the chemistry and biology of the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Tanshen.Med

ResRev,2007,27(1):133-148.

[9]Han JY,Fan JY,Horie Y,et al.Ameliorating effects of com-pounds derived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root extract on microcircula-

tory disturbance and target organ injury by ischemia and reperfu-

sion.Pharmacol Ther,2008,117(2):280-295.

[10]Wojcikowski K,Johnson DW,Gobe G.Herbs or natural sub-stances as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i-

deas for future studies.J Lab Clin Med,2006,147(4):

160-166.

青少年近视与血清性激素关系分析

青少年近视与血清性激素关系分析 谢红莉;毛欣杰;杨海虹;谢作楷;潘妤;高扬 【期刊名称】《中华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94)017 【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血清性激素的变化.方法 2013年1月在温州瓯海区某中学调查822例学生,其中男生432例,女生390例,设视力≥5.0为正常,分为近视组与非近视组,再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分别检测上述2组青少年空腹血清的雌二醇(E2)、睾丸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4项性激素浓度.结果男性、女性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2.9,P<0.01),同时结合二者的平均水平,判断女性(均值为6.87)高于男性(均值为5.06);男性、女性促黄体生成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3,P<0.01),同时结合二者的平均水平,判断女性(均值为7.39)显著高于男性(均值为1.96).女性近视与非近视两组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5,P<0.05),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8.21)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5.54);女性近视与非近视两组促卵泡刺激素水平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Z=-2.91,P<0.05),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7.27)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5.96).男性近视组与非近视组间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4,P<0.01),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2.06)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1.78);两组睾丸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P<0.01),同时结合两组的均值水平,判断近视组(均值为2.11)大于非近视组(均值为1.79).结论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高低及性别差异与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可能存在一定关联.%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quantitative changes of the serum sex hormone levels in juvenile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杨益张力尹 陈艳王以锋(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617067) 【摘要】目的: 对子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 2019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子宫肌瘤 病例60 例作为子宫肌瘤组,纳入健康志愿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 对受试者血清雌二醇(E2) 、促卵泡成熟素(FSH) 、促黄体生成素 (LH) 、垂体泌乳素(PRL) 、孕酮(P) 、睾酮(T)水平进行测定,比较 组间差异。 结果: 子宫肌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 E2、FSH、LH、PRL、P、T 水平均显 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P<0.05。 宫肌瘤患者增殖期和分泌期血清 E2、FSH、T 水平无显著差异, 分泌期 LH、PRL、P 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宫肌瘤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高于正常组,其中孕激素水平随月经 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关键词】子宫肌瘤性激素增殖期分泌期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1 / 5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267-01 子宫肌瘤是一种卵巢性激素依赖型的良性肿瘤,其发病原因与血清性激素水平密切相关,但是至今有关性激素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中的变化和作用仍无定论。 一般认为雌激素对子宫肌瘤生长有促进作用,孕激素则有抑制作用,但最近研究发现肌瘤的生长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改变,在妊娠期则会迅速增大,因此我们认为孕激素在肿瘤生长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1]。 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各种性激素与子宫肌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60 例 2019 年 6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来我院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要求患者就诊前 3 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月经周期规律且术后经病理确证为良性病变,纳入 60 例作为子宫肌瘤组。 选取同时期女性健康志愿者 60 例作为对照组。 对照组,年龄 35~50 周岁,平均年龄(42.36plusmn;5.12)岁;子宫肌瘤组,年龄 35~50 周岁,平均年龄(42.62plusmn;5.30)岁,两组患者间年龄分布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 1. 2.1 标本采集子宫肌瘤患者于月经后 1 周左右,入院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于术前空腹取血 5ml,3000rpm 离心 5min,分离上清,-70℃保存,

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三基三严”培训系列 培训内容:雌激素的生理功能 主讲人: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妇科学习室 参加人员: 培训内容如下: 雌激素(estrogen)又称雌性激素、女性激素,是一类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它会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分为两大类(均为类固醇激素),即雌性激素(又称动情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分泌(睾丸、胎盘和肾上腺,也可分泌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在肝脏中灭活,转化为雌三醇和雌酮,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出。而妊娠期间,胎盘可分泌大量雌三醇。 雌激素是雌性脊椎动物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的发情激素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出现的作用。哺乳动物还可使排卵后的滤胞变为黄体,并能分泌被称为第二雌激素的黄体激素,具有控制妊娠、哺乳的功能。 雌激素包括雌酮、雌二醇等,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少量由肝,肾上腺皮质,乳房分泌,怀孕时,胎盘也可大量分泌,男性的睾丸也会分泌少量的雌激素。 女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以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雌激素可以使皮肤保持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使皮肤柔嫩、细致,还会使乳腺增生,产生乳房、乳晕,并将脂肪选择性的集中在乳房、腹部、大腿、臀部,以此让女性的身材优美且有曲线,产生并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天然雌激素:为雌二醇(E2)、雌酮(E)及雌三醇(E3),由卵巢、胎盘及肾上腺皮质分泌。临床上多用雌二醇(E2),其作用强,吸收快,但效果短暂,脂化后可延长作用时间,雌三醇活性很弱。 合成雌激素有半合成及完全合成两种。 1、半合成雌激素由甾体雌激素衍生而来,常用作口服避孕药,如炔雌醇,其效力为已烯雌酚的20倍,另有炔雌甲醚和炔雌醇一环戊醚(又名炔雌醚)两种。

血清性激素对卵巢多囊样改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血清性激素对卵巢多囊样改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魏巍丽1,郑建美2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对于卵巢多囊样改变(PCO)的患者,血清性激素鉴别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非PCOS的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于该院超声发现PCO且进一步予性激素检查的患者71例中,57例确诊PCOS,14例为单纯PCO女性,分析二者血清学差异及PCOS患者中血清内分泌指标与卵巢体积的相关性。结果PCOS 组与非PCOS 组中,黄体生成素(LH)[(13.01±6.22))IU/L vs(6.03±4.19)IU/L]、LH/FSH[(2.26±1.25)vs(1.06±0.53)]、睾酮(T)[(1.78±0.95)nmol/L vs(1.16±0.3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年龄[(24.80±5.31)岁vs(23.93±5.62)岁]及卵泡刺激素(FSH)[(6.13±1.72)IU/L vs(5.54±1.87)IU/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OS 患者中卵巢体积与LH、T呈正相关。结论对于超声发现PCO的女性,LH及LH/FHS值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期刊名称】中外医疗 【年(卷),期】2017(036)03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卵巢多囊样改变;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清性激素 随着超声应用的发展,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正确鉴别是否为PCOS或非PCOS的正常女性,可及早对PCOS患者进行相应治疗,同时可以避免对仅表现为卵巢多囊样改变的正常女性过度诊治造成精神问题。卵巢多囊样改变同时伴有高雄激素血症时,可直接诊断为PCOS,但高雄激素血症的判

早期诊断宫外孕中血清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早期诊断宫外孕中血清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4-08-04T16:19:11.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1期供稿作者:拉措李占福[导读] 在B超难以见到影像学改变之前,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水平就成为了妇产科医生早期诊断EP的主要手段。 拉措李占福 (青海省海西州人民医院妇产科 817000) 【摘要】目的探讨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对异位妊娠(EP)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2年海西州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EP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与同期50例宫内妊娠孕妇(B组)相比较,观察两组间停经7周内与7周后的β—HCG、P水平的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确定EP的β—HCG、P临界值。结果停经7周内与7周后A组的β—HCG、P显著低于B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β—HCG,P的临界值分别为5321IU/L、47nmol/l时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 β—HCG与P对早期 诊断EP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早期诊断异位妊娠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孕酮 【中图分类号】R71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160-02 异位妊娠(EP)俗称“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的急诊,近年来其发生率不断升高,有报道称,由于EP引起的妊娠相关性死亡可达91%,因此早诊断,早治疗对EP非常重要。目前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普及,EP的诊断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对于更早期的EP,在B超难以见到影像学改变之前,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酮水平就成为了妇产科医生早期诊断EP的主要手段。本文对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50例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同期50例宫内妊娠孕妇相比较,探讨血清β—HCG和P对早期诊断EP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50例EP患者(A组),年龄22—38岁,平均年龄(30.30±2.93)岁,停经5—9周,平均(7.36±1.02)周,其中7周内27例,7周后23例;均经过手术治疗证实为EP,其中输卵管壶腹部妊娠21例,间质部妊娠13例,输卵管峡部妊娠11例,伞端妊娠3例,卵巢妊娠2例。 选取同期50例宫内妊娠孕妇(B组),年龄23—39岁,平均年龄(30.42±3.45)岁,停经5—9周,平均(7.2±0.78)周,其中7周内29例,7周后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方法 所有妇女均因停经超过30天来诊,血清β—HCG和P检查提示妊娠状态,经阴道彩色超声多普勒提示可见宫内妊娠声像或者是宫外包块声像。排除药物或者其他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1.3检测方法 抽取两组孕妇静脉血4毫升分置于非抗凝试管中。使用德国罗氏公司生产的E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即刻测定血清β—HCG和P。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材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和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ROC 曲线分析对数据进行灵敏度与特异度分析,确定EP的血清β—HCG、P的临界值(Youden指数最大的一点:Youden指数=灵敏度+特异度— 1)。 2 结果 2.1 异位妊娠患者血清激素水平 A组7周内与7周后的血清β—HCG和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A组7周内与7周后的血清β—HCG、P水平比较(x-±S) 2.3 ROC曲线分析结果 血清β—HCG、P的ROC曲线下面积(AUG)分别为0.984和0.901,经检验P值均小于0.001,血清β—HCG、P对EP的诊断准确度高,其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最大Youden指数见表3。 表3 ROC曲线确定β—HCG、P的临界值 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最大Youden指数β—HCG5321(U/L) 92 94 0.86 P 47(nmol/L) 66 98 0.64 3 讨论

浅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分析

浅谈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药物分析 发表时间:2013-02-28T13:57:36.3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7期供稿作者:商庆辉[导读] 肾上腺皮质分泌有多种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甾醇类,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商庆辉(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021008) 【中图分类号】R97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7-0139-02 肾上腺皮质分泌有多种激素,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甾醇类,为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其构造上的共同点是:在C3上有酮基,C4与C5之间为双键,在C17上有还原性的酮醇基侧链。 1 临床应用 (1)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包括肾卜腺危象)、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及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作替代疗法。 (2)严重感染并发的毒血症,如中毒性痢疾、中毒性肺炎、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型肝炎等。 (3)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风湿性心肌炎、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自身免疫性贫血和肾病综合征等,一般采用综合疗法。异体器官移植术后产生的免疫排异反应也可用皮质激素。 (4)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枯草热、血清病、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休克等,通过其抗炎、抗过敏作用缓解症状而达到治疗效果。 (5)缓解急性炎症的各种症状,并可防止某些炎症的后遗症,如组织粘连、疤痕。可用于结核性脑膜炎、胸膜炎、心包炎、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睾丸炎和烧伤等。 (6)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 (7)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 (8)其他肌肉和关节劳损,严重天疱疮、剥脱性皮炎,溃疡性结肠炎及甲状腺危象等。 2 用药方法 (1)大剂量冲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宜短期内用大剂量,如氢化可的松首剂可静脉滴注200~300mg,1日量可达1g以上,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日。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中心视网膜炎、各种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一般开始用泼尼松10~20mg,或等效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每日3次。产生疗效后,逐渐减至最小维持量,持续数月。对于已用皮质激素控制的某些慢性病,可改用隔日给药,即把48小时用量,在早晨8时一次服用,而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抑制较轻,不良反应较少。隔日服药以泼尼松、泼尼松龙较好。 (3)小剂量代替疗法:每日给生理需要量。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体内氢化可的松及醛固酮都缺乏,需用糖、盐两类皮质激素补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宜用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对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因盐皮质激素分泌未受影响,只需用糖皮质激素补充,并应给予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促皮质功能恢复。一般上午8时给药,或早晨给药2/3、夜间给药1/3。 (4)局部用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可用氢化可的松及泼尼松龙等。 3 应用注意事项 (1)开始治疗前,应考虑皮质激素的利与弊;只要合理,应先采用局部而非全身用药。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应用最低有效剂量;只有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才可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 (2)应用时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防止滥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便使此类药物在某些疾病的抢救和治疗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3)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本类药物,可引起肥胖、多毛、痤疮、血糖升高、高血压、眼内压升高、钠和水潴留、水肿、血钾降低、精神兴奋、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脱钙、病理性骨折、伤口愈合不良等,老人、儿童某些不良反应风险更大,可造成儿童生长迟缓。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期或大剂量用药。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近期心梗、糖尿病、精神病、严重情感障碍、癫痫、手术后病人以及消化性溃疡和角膜溃疡、青光眼、甲状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应避免使用。 (4)本类药物对病原微生物并无抑制作用,且由于其能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降低机体防御功能,反而有可能使潜在的感染病灶(如化脓性病灶、结核)活动和扩散,即易感性增大,应特别注意及时加以控制。一般感染不要用本类药物。急性感染中毒时,必须与足量的有效抗菌药物配合应用,对重度结核病应合并使用足量的抗结核药,并应掌握病情,及时减量和停用。 (5)如必须长期使用本类药物时,应给予促皮质素(每次12.5单位,每周1~2次),以防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同时给予钾盐(氯化钾,每次服10g,1日3次),以防血钾过低,并限制钠盐的摄入。出现胃酸过多时,应加服抗酸药。长期大量用药还宜增加蛋白饮食,以补偿蛋白质的分解,并适当加服钙剂及维生素D,以防脱钙及抽搐。近年主张对长期使用本类药物者,在病情得到控制后,改为每日上午(6~8时)1次或隔日上午1次的给药法,用此方法不易发生库欣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疗效亦并不降低。 (6)停药时应逐渐减量,不宜骤停,以免复发或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症状。皮质激素引起的肾上腺抑制不仅与全身治疗有关,也与局部应用特别是强效皮质激素制剂有关。 (7)妊娠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妊娠期间特别是妊娠早期使用可能影响胎儿发育,有的可导致多发性畸形。 (8)对病毒性感染应慎用,因目前尚缺乏对病毒确实有效的药物。使用皮质激素抑制了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可使病毒感染扩散和加重。 4 药物相互作用 (1)皮质激素可使血糖升高,减弱口服降血糖药或胰岛素的作用。 (2)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利福平等肝药酶诱导剂可加快皮质激素代谢,故皮质激素需适当增加剂量。 (3)皮质激素与噻嗪类利尿药或两性霉素B均能促使排钾,合用时注意补钾。 (4)皮质激素可使水杨酸盐的消除加快而降低其疗效。此外,两药合用更易致消化性溃疡。 (5)皮质激素可使口服抗凝药效果降低,两药合用时抗凝药的剂量应适当增加。

什么是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acth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导语:什么是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信许多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就是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在之前对于这个我也不是很明白,可是最近 什么是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相信许多人都会和我有一样的疑问,就是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呢,在之前对于这个我也不是很明白,可是最近身体发生了某些事情,我才对它有了一定的了解。堂哥新生的小侄子儿会抽筋,过了一会就会好,哭不大声。像是得了婴儿痉挛症。医生建议用这个,我们才知道这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它能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以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ACTH的生成和分泌受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的直接调控。分泌过盛的皮质激素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活动。它具有刺激肾上腺皮质发育和机能的作用。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刺激糖皮质类固醇的分泌。由体外注射过量的皮质激素时,ACTH的分泌会受到抑制,肾上腺皮质发生萎缩。这被认为是引起“应激”状态所不可缺少的。ACTH还具有通过肾上腺皮质来调节抗体生成作用。与生长素起相反的作用。 ACTH的分泌过程是脉冲式的和应变的,释放的频率和幅度与昼夜交替节律性相关。总的趋势是清晨觉醒之前血液中ACTH水平出现高峰,半夜熟睡时则为低潮。应激情况下,如烧伤、损伤、中毒,以及遇到攻击使全身作出警戒性反应时,ACTH的分泌都增加,随即激发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增进抵抗力。医学上可用于抗炎症、抗过敏等。 以上就是我们通过专家了解到的有关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知识,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双侧卵巢切除术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身心症状的变化研究

双侧卵巢切除术后血清雌激素水平与身心症状的变化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16T13:37:41.3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9期作者:郭婷 [导读] 贵州医科大学贵州绝经前行卵巢切除术患者心血管疾病及抑郁症发生率会明显增高,这与雌激素变化密切相关。 郭婷(贵州医科大学贵州贵阳 550004) 【摘要】目的:探讨双侧卵巢切除术后血清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对身心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因子宫或卵巢肿瘤行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与对照组。研究组23例,两侧卵巢及子宫均切除,对照组23例,单纯切除子宫但双侧卵巢保留。采用更年期综合征的 Kupperman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身心症状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后血清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研究组中轻度症状者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其发生率为95.7%;对照组中,轻度者4例、中度3例、重度1例,其发生率为3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 0.05)。两组术前雌二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术后雌二醇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组切除子宫及双侧卵巢后,雌二醇水平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及双侧卵巢切除术后患者会存在一定程度血清雌激素水平下降,身心症状高于单纯子宫切除术后患者,二者呈负相关,可为临床治疗女性身心症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卵巢切除;血清雌激素;kupperman评分;身心症状 【中图分类号】R71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9-0120-02 研究认为[1],绝经前行卵巢切除术患者心血管疾病及抑郁症发生率会明显增高,这与雌激素变化密切相关。在临床中,妇女在经历分娩、经前期及更年期极易出现抑郁等身心症状,这可能也与性激素急剧变化有关。但是血清雌激素水平变化与抑郁症状程度是否呈负相关关系,学界并无统一结论。笔者以为雌激素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有一定影响,因此对女性抑郁等情绪影响较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贵州省肿瘤医院2010年~2014年所收治因子宫或卵巢良性或恶性肿瘤行手术治疗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患者中,平均年龄(46.5±5.1)岁,平均手术年限(3.1±1.3)年,疾病类型:子宫颈癌14例、子宫内膜癌5例、卵巢肿瘤4例;对照组患者中,平均年龄(46.4±5.2)岁,平均手术年限(2.9±1.4)年,疾病类型:子宫颈癌13例、子宫肌瘤5例、卵巢囊肿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病例纳入标准[2]:(1)均符合手术指征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2)年龄≥40岁;(3)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4)手术前6个月未接受任何激素治疗。 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者;(2)近半年内使用过激素类药物者;(3)精神障碍者;(4)配合度低或临床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采用更年期综合征的Kupperman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变化,评分标准共包括潮热、出汗、感觉异常、失眠、焦躁、忧郁以及皮肤蚁走等13项,总分51分,无症状:<15;轻度:15分~20分;中度:20分~35分;重度:≥35分。采用放免法测定两组患者术前后雌二醇激素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Kupperman得分比较 由表1可知,研究组中轻度症状者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其发生率为95.7%;对照组中,轻度者4例、中度3例、重度1例,其发生率为34.8%;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国外研究指出[3],雌激素参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代谢的调节,具有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可提高单胺类递质水平而影响相关神经受体作用,从而影响中枢神经调节功能对部分情绪及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4],通过利用雌激素的神经调节作用,将雌激素治疗法应用于产后及更年期身心症状治疗中,可取得一定疗效。 学术界普遍认为女性部分情绪变化及情感障碍与雌激素分泌异常密切有关,女性在遭遇性激素水平急剧变化的阶段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身心症状。但是部分学者坚持认为血清雌激素水平的高低与抑郁、焦躁及潮热乏力等症状无负相关关系。本研究通过对比研究发现,研究组中轻度症状者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其发生率为95.7%;对照组中,轻度者4例、中度3例、重度1例,其发生率为34.8%;组间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中国雄激素性秃发诊疗指南 雄激素性秃发(androgenetic alopecia,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的毛发进行性减少性疾病。在男性主要表现为前额发际后移和(或)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也称为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m alopecia),在女性主要表现为头顶部毛发进行性减少和变细.少部分表现为弥漫性头发变稀,发际线不后移。称为女性型秃发(female pattem alopecia)。本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黑人和黄种人较低。我国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在我国男性的患病率为21.3%,女性患病率为6.0%。本病对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如能早期诊断并进行正确治疗,大部分患者可获改善。 1 病因与发病机制 1.1 遗传因素 AGA具有遗传倾向性,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性AGA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53.3%~63.9%,父系明显高于母系。全基因组扫描和定位研究发现了若干易感基因,但尚未发现致病基因。有研究发现脱发区雄激素受体基因呈高表达。此外,5仅一还原酶缺陷者不会发生男性型秃发,提示5号染色体sRD5A1基因和2号染色体SRD5A2基因与AGA相关。AGA和多囊卵巢综合征有相同的染色体10q24.3位置的CYPl7基因变异,说明有一定的基因相关性。 1.2 雄激素

男性阉割者不发生AGA,给予雄激素替代治疗可使基因易感者出现脱发,发生AGA.停用睾酮可以阻止脱发的进一步发展,提示AGA与雄激素有关。男性雄激素主要来自睾丸,主要为睾酮,肾上腺皮质可合成少量脱氢表雄酮和雄烯二酮。女性雄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可少量分泌,女性的雄激素主要是雄烯二酮,可被代谢为睾酮和5仅一二氢睾酮(DHT),DHT是导致AGA的重要分子。头皮毛囊是雄激素的靶器官之一.全身和局部雄激素代谢的异常改变是AGA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睾酮和雄烯二酮通过5仅一还原酶催化转化DHT。男性AGA头皮活检标本研究显示,前额头顶部脱发区毛囊Ⅱ型5仅一还原酶活性明显高于枕部非脱发区毛囊。且脱发区头皮睾酮转化为DHT能力明显增加。DHT与毛囊细胞上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生物学作用,可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的毛发逐渐变细,毛发生长周期缩短.其结果使原本粗黑的毛发逐渐变成浅色的毳毛,最终由于毛囊萎缩消失,毳毛也脱落,形成前额部、冠状区至头顶部的秃发。而脱发区周围的颞部和枕部头皮因DHT含量不增加,毛发并不脱落或脱落较少。 1.3 其他因素 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存在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i转化生长因子(TGF)一B1和TGF —B2,可以引起毛囊周围纤维化.诱导细胞凋亡.而使毛发提前进入退行期及休止期,毛囊萎缩变小,头发生长期缩短。有研究发现AGA患者脱发区毛囊的真皮乳头和毛球部(ARA70)p亚型表达低于非脱发者,推测ARA70的减少可能导致了毛囊生长的迟缓而最终引起毛囊的微型化。有认为女性AGA主要与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下降和游离循环睾酮的增高有关。早发性或严重型的女性AGA患者可伴随病理

如何看性激素六项化验单.

性激素六项的检测及其意义(第一篇文章) 一、检查性激素常识 检查基础性激素前至少一个月不能用性激素类药物(包括黄体酮、雌激素类),否则结果不可靠(治疗后需要复查性激素除外)。 月经任何时间检查性激素都可以,每个时段的正常值不同。但是诊治不孕症一定要了解基础性激素水平,首先要选择月经第2~5天检查,称为基础性激素水平,第3天测定最好。确定是来月经第3天,检查性激素5项即可,可以不查孕酮,孕酮应该在黄体期检查(月经21天或排卵后7天);但不能肯定阴道流血是否月经,应该检查6项,以防止误诊(根据P 数据可以大概判断月经周期时段)。 月经稀发及闭经者,如尿妊娠试验阴性、阴道B超检查双侧卵巢无≥10mm卵泡,EM 厚度﹤5mm,也可做为基础状态。 基础性激素化验单应该这样看:基础LH和FSH正常值为5~10IU/L,基础E2正常值为25~50pg/ml(这3项结果不能看化验单上的参考值,要按这个标准);PRL、T可以对照该医院化验单参考值,P正常值见后。 二、性激素检查的临床意义 (一)FSH和LH:基础值为5~10IU/L 正常月经周期中,卵泡早期(月经2~3天)血FSH、LH均维持在低水平,排卵前迅速升高,LH高达基础值的3~8倍,可达160IU/L甚更高,而FSH只有基础值的2倍左右,很少﹥30IU/L,排卵后FSH、LH迅速回到卵泡期水平。监测卵泡早期的FSH、LH水平,可以初步判断性腺轴功能。FSH在判断卵巢潜能方面比LH更有价值。 1、卵巢功能衰竭:基础FSH﹥40IU/L、LH升高或﹥40IU/L,为高促性腺激素(Gn)闭经,即卵巢功能衰竭;如发生于40岁以前,称为卵巢早衰(POF)。 2、基础FSH和LH均﹤5IU/L为低Gn闭经,提示下丘脑或垂体功能减退,而二者的区别需借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试验。 3、卵巢储备功能不良(DOR):基础FSH/LH﹥2~3.6提示DOR(FSH可以在正常范围),是卵巢功能不良的早期表现,往往提示患者对超排卵(COH)反应不佳,应及时调整COH方案和Gn的剂量以提高卵巢的反应性,获得理想的妊娠率。因为FSH/LH升高仅仅反映了DOR,而非受孕能力下降,一旦获得排卵时期,仍能获得理想的妊娠率。 4、基础FSH﹥12IU/L,下周期复查,连续﹥12IU/L提示DOR。 5、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基础LH/FSH﹥2~3,可作为诊断PCOS的主要指标(基础LH水平﹥10IU/L即为升高,或LH维持正常水平,而基础FSH相对低水平,就形成了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诊断治疗进展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诊断治疗进展 刘一帆1 ,许 筠2,米泰宇2(综述),贾瑾堂2 ※(审校)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兰州730030;2.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三科,兰州730046)※ 通讯作者E- mail :wolf916715@sohu.com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 2084(2016)16-3235-05doi :10.3969/j.issn.1006-2084.2016.16.033摘要: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AS )由不同的内分泌或非内分泌肿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并分泌过量的皮质醇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联合不同的试验和影像学检查对准确诊断异位ACTH 十分关键。如能早期发现异位肿瘤来源并行根治性切除,一般预后较好。对于未能发现异位肿瘤来源或者没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通过药物控制高皮质醇血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因此单纯药物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代替双侧肾上腺切除手术。 关键词: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实验室检查;药物治疗 Progress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 LIU Yi-fan 1,XU Jun 2,MI Tai-yu 2,JIA Jin-tang 2.(1.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Second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30,China ;2.Department Three of General Surgery ,Lanzhou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 Lanzhou 730046,China )Abstract :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 (EAS )is a clinical syndrome caused by the secretion of adrenalcortical hormone (ACTH )in adrenalcortex hyperplasia and secretion of excess cortisol caused by different endocrine and non-endocrine tumors.A variety of tests and imaging studi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correct diagnosis of the EAS.The first-line treatment of EAS is surgery.However ,chemotherapy is necessary when surgery is not successful ,not indicated ,or failed to detect source of EAS.Cortisol-lowering chemo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complica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and prolong the life of patients.So simple medical treatment has a good effect ,might be an alternative to bilateral adrenalec-tomy. Key words :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 ;Adrenalcortical hormone ;Laboratory examination ;Medication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 ,EAS )是库欣综合征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垂体以外的肿瘤组织过量分泌有生物活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或者ACTH 类似物,刺激肾上 腺皮质增生,使之分泌过量皮质醇、盐皮质激素及性激素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世界上第1例异位ACTH 综合征是Brown [1]于1928年描述的。1962 年Meador 首次提到异位ACTH 分泌瘤[2] 。稍晚,研究者发现切除肿瘤可使这类患者的库欣综合征缓解,并且在肿瘤组织中分离出ACTH ,从而证明这类库欣综合征是由垂体外的肿瘤分泌ACTH 引起的[3] 。在近50多年中,人们对异位ACTH 综合征仍然知之甚少,对它的了解仅仅限于回顾性的病例研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种综合征的少见性、临床表现的多变性和肿瘤来源的异质性导致的。现对EAS 的诊断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EAS 发病率占库欣综合 征发病率的8% 18%, 没有种族和性别差异,患者诊断时的年龄一般为38 50岁[4-6]。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本病的报道有增加 趋势[7-9],可能与临床医师对 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逐渐提高有关,但真正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尚缺乏精确的统计。 引起ACTH 综合征最 常见原因是恶性程度较高的 肿瘤或者恶性程度较低的神 经内分泌肿瘤。在Ilias 等[10] 报道的一组90例异位 ACTH 综合征患者中,小细胞肺癌引起的异位ACTH 综合征占21.7%,支气管类癌约占22.7%,胸腺类癌约占6.8%,甲状腺髓样癌约占5.5%,胃肠道内 分泌肿瘤约占13.3%, 副神经节瘤约占3.4%,另有9.3% 13.1%的肿瘤来源不明。在不同地区和研究 机构报道的百分率均有所不同 [10-11] ,可能与诊断水平的差异有关。 2临床分类及临床表现 按照肿瘤的隐蔽性EAS 可分为显性和隐性;按照疾病的发展程度EAS 可分为缓慢发展型和迅速进展型。影像学对显性和迅速进展型肿瘤更容易发现。显性和迅速进展型肿瘤分泌ACTH 较多,皮质 醇水平很高, 肾上腺增生明显,高皮质醇血症引起的高血压、低钾碱中毒等症状可能较严重,但肿瘤的自然病程短,库欣综合征的各种临床表现不典型。相反,隐性和缓慢发展型ACTH 的肿瘤恶性程度较低,肿瘤体积小,进展缓慢,虽不易被发现但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很典型。后者很难与垂体性库欣综合征相鉴别。

雌激素和孕激素类药物简介

雌激素及雌激素类药物简介 雌激素(estrogen)又称雌性激素、女性激素,是一类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它会促进女性附性器官成熟及第二性征出现,并维持正常性欲及生殖功能的激素。分为两大类(均为类固醇激素),即雌性激素(又称动情激素)和孕激素。雌激素主要由卵巢的卵泡细胞等分泌(睾丸、胎盘和肾上腺,也可分泌雌激素),主要为雌二醇。在肝脏中灭活,转化为雌三醇和雌酮,并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由尿排出。而妊娠期间,胎盘可分泌大量雌三醇。 雌激素是雌性脊椎动物的性激素,由卵巢分泌的发情激素具有促进第二性征出现的作用。哺乳动物还可使排卵后的滤胞变为黄体,并能分泌被称为第二雌激素的黄体激素,具有控制妊娠、哺乳的功能。 一、概念 雌激素是一类主要的女性荷尔蒙,包括雌酮、雌二醇等,主要由卵巢和胎盘产生,少量由肝,肾上腺皮质,乳房分泌,怀孕时,胎盘也可大量分泌,男性的睾丸也会分泌少量的雌激素。 女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卵巢开始分泌雌激素,以促进阴道、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本身的发育,同时子宫内膜增生而产生月经。雌激素可以使皮肤保持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使皮肤柔嫩、细致,还会使乳腺增生,产生乳房、乳晕,并将脂肪选择性的集中在乳房、腹部、大腿、臀部,以此让女性的身材优美且有曲线,产生并维持女性的第二性征。 二、分类 动物雌激素:动物体内提取的雌激素,人类的雌激素就属于动物雌激素。雌激素主要有雌二醇、雌三醇、雌酚等,是由卵巢分泌的雌激素。 植物雌激素:通过胃肠道复杂的多糖代谢转化成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合物。植物雌激素(phyto-oestrogens­)主要有3类:异黄酮类(isoflavones)、木酚素类(lig-nans)和黄豆素类(coumestans),均含在植物及其种籽里。 (一)天然雌激素:为雌二醇(E2)、雌酮(E)及雌三醇(E3),由卵巢、胎盘及肾上腺皮质分泌。临床上多用雌二醇(E2),其作用强,吸收快,但效果短暂,脂化后可延长作用时间,雌三醇活性很弱。

血清性激素水平对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影响

血清性激素水平对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6-05-14T14:46:32.8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作者:顾晓波[导读]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000)据统计,我国近视患者已接近4亿人,且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数字增长,居全球首位。其中,小学生近视率超过30%,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0%。顾晓波 (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江苏无锡 214000)【摘要】目的: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激素水平进行观察对比,探讨血清性激素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关系;方法:研究资料选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中学生共200例,入选标准符合:①无近视家族病史;②3个月内未进行近视矫正治疗,未服用相关药物;③女生已行初潮,且月经正常;男生已出现遗精,性征开始发育成熟。检查所有入选学生视力,确定研究组(近视组)104例, 其中男56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4±2.1)岁;对照组(非近视组)96例,其中男55例,女49例,平均年龄(12.2±1.6)。采血后分别检测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雌激素、雌二醇、睾丸酮水平,比较研究组女生、男生与对照组激素水平差异;结果:青少年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清中雌激素水平的高低存在一定的关联,其机制有待相关研究进一步讨论。【关键词】血清性激素;青少年;近视 【中图分类号】R77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202-02 据统计,我国近视患者已接近4亿人,且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数字增长,居全球首位。其中,小学生近视率超过30%,中学生近视率超过70%。因此,如何预防、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是我国眼科医疗科研的重要方向。相关研究表明[1],人体眼部组织中存在性激素表达,其表达水平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角膜的厚度、形态及屈光功能。本研究旨在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的激素水平进行观察对比,探讨血清性激素与青少年近视发生率的关系,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自2014年1月~2015年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行体检的中学生共200例,入选标准符合:①无近视家族病史;②3个月内未进行近视矫正治疗,未服用相关药物;③女生已行初潮,且月经正常;男生已出现遗精,性征开始发育成熟。以裸眼或矫正视力5.0以上为正常标准,采用灯箱式“E”字视力表检查所有入选学生视力。利用眼底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2],确定研究组(近视组)104例,其中男56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4±2.1)岁;对照组(非近视组)96例,其中男55例,女49例,平均年龄(12.2±1.6)岁。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护理人员嘱所有研究对象禁食3h后采血,按采血顺序进行编号登记后,将血液标本放置冷藏箱提交检验科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ACCESS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分别检测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雌激素、雌二醇、睾丸酮水平[3]。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研究组女生与对照组激素水平比较情况研究组女生促黄体生成素(8±14)U/L、促卵胞刺激素(7.2± 3.6)U/L,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2.1 研究组女生与对照组激素水平比较(x-±s)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 [来源与分类]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上腺皮质分泌的各种类固醇(甾体Steroids)的总称。按其主要生理功能可分为两类:①盐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分泌的,以醛固酮和脱氧皮质酮为代表,主要调节水盐代谢。这一类在临床上实用价值不大。②糖皮质激素,是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的,以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为代表,主要影响糖和蛋白质代谢,而对水盐代谢影响较小。糖皮质激素在药理上具有很强的抗炎等多方面的作用,临床上应用广泛,通常所称皮质激素即指这类激素。糖皮质激素的生成与分泌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调节。如图19-1。 根据对天然皮质激素化学结构的研究,我国已能利用国产原料(薯蓣皂甙元等)人工合成一系列皮质激素类药物,都显著增强其抗炎等作用,而减弱了水盐代谢的副作用。 [构效关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是类固醇(甾核)。构效关系如下:①C3酮基、C4-5的双键和C17二碳侧键是保持生理活性所必需。②糖皮质激素与盐皮质激素的主要区别是:糖皮质激素C17有羟基,C11有氧或羟基;盐皮质激素C17无羟基,C11无氧或虽有氧但与C18氧合(醛固酮)。③C1-2引入双键(如泼尼松及氢化泼尼松)其糖代谢作用和抗炎作用增强4-5倍,水盐代谢明显减弱。④在氢化泼尼松C9上加氟,C16上加甲基(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其抗炎作用明显加强,水盐潴留大为减弱。⑤若C9、C6同时引入氟,C16、C17接以缩丙酮(如肤氢松),抗炎作用和水钠潴留都明显加强,主要外用于皮肤局部抗炎。(图19-2) [体内过程]糖皮质激素制剂内服均易由胃肠道吸收,出现作用较快。一次给药作用可维持8-12h,肌肉注射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一次肌注能维持12-24h。关节囊、滑膜腔等局部给药其作用可维持一周,且全身作用很小。 氢化可的松吸收后,大部分(90%)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80%与皮质激素转运蛋白(CGB)结合,约10%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小部分(约10%)以游离型在靶器官发挥作用。结合部分可随游离部分的代谢而释出,维持血中水平。人工合成的皮质激素与转运蛋白(CBG)结合率极低,其血浆浓度比氢化可松高5-6倍,它们活性强大与此有关。 皮质激素的分布,以肝中含量为最高,肾、脾含量较少。它们主要在肝脏C4-5双键被还原降解失活。约大部分降解产物与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结合,从尿中排出。氢化可的松半衰期少于2h,而人工合成品因改变,不易受肝酶作用而失洛,在血浆清除率较低,半衰期可达3-5h,因此它们在体内能维持较长时间和有强大作用。 [作用]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广泛而复杂,且随剂量不同而异。生理剂量的皮质激素为维持机体正常机能活动所必需。起生理需要的大剂量则呈现以下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皮质激素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表19-1)。对各种致炎因素(如细菌性、化学性、机械性和免疫性的)引起的炎症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属于非特异性抗炎、但不抗菌。对炎症各阶段都抑制:能减轻炎症早期渗出、水肿、毛细知管扩张、白细胞浸润和吞噬反应,从而缓解红、肿、热、痛等症状;在炎症后期也能纤维母细胞增生和肉芽组织形成,减轻瘢痕和粘连。但必须指出,炎症反应本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因此抑制炎症的同时也降低机体的防御功能,可致感染的扩散,延迟伤口愈合。其抗炎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稳定溶酶体膜,减少溶酶体内水解酶的释放,还能阻止磷脂酶A2的激活,从而抑制致炎物质5-羟色胺、策反激肽以及前列腺素的形成。(图12-2) (2)提高血管对儿茶酚胺类的敏感性,使血管收缩,小血管张力提高,使局部充血减轻并减少渗出;同时,能增加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减少组织胺的释放,从而减轻并减少渗出;同时,能增加肥大细胞颗粒的稳定性,减少组织胺的释放,从而减轻血管扩张并降低血管通透性,同样减少汉出,减轻肿痛。 (3)抑制炎症细胞向炎症部位的募集。糖皮质激素有阻止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